国有企业合并财务报表

2024-09-01

国有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精选8篇)

国有企业合并财务报表 篇1

[关键词]财务规范企业

为了规范企业集团会计信息的披露,合并报表也随之产生和发展,而合并范围的确定、少数股东权益的处理一直是会计界讨论的重点。合并范围是指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编报的子公司的范围。在确定了合并会计报表的理论基础后,合并报表编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合并范围,正确界定合并范围是编制合并报表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合并报表合并范围发展变化的比较,指出我国合并准则存在的不足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同时对我国新会计准则下少数股东权益的处理进一步明确,为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参考。

一、企业合并的产生与发展

自从企业作为一种经济实体产生以来,企业之间的合并就从未间断过,随着市场发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制度的不断完善,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企业合并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1895年至19。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企业合并的浪潮袭击制造业,此时的合并多为竞争对手之间的横向合并,以控股公司形式进行是其主要特征,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和标准石油公司就是那时诞生的。第二次浪潮是19至1929年。此时参与企业合并的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具有连贯性,此次合并的主要动因是对规模经济的角逐,至今仍营业的有通用汽车(GM)等。第三次浪潮是1965年至1969年。混合合并占据了此次并购浪潮的绝大部分,合并范围涉及到与原有业务无关领域,并且时而出现小企业兼并大企业的现象。第四次浪潮是1981年至1989年。此次合并浪潮以巨型合并为主,并且在运输机械、食品、通讯、设备以至服务行业等很广泛的行业范围内展开,如日本索尼公司收购美国大型电影公司CPE公司。第五次浪潮是至今。此次合并浪潮的形成是企业大型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以大型合并和跨国合并为主流,如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以920亿美元兼并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等。

我国企业合并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事物,从1984年至今短短20多年的时间,合并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和接受。我国的合并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探索阶段(1984—1987)。这一时期的合并有以下特点:合并数量少,规模小,都在同一地区、同一行业进行;政府以所有者身份主导合并,其目的是为了消灭亏损,减少财政包袱;合并方式主要是承担债务和出资购买。

第一次合并浪潮(1987—1989)。1987年以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合并重组的政策,促成了第一次合并高潮。这段时间企业合并的特点如下:出现了跨地区、跨行业合并;出现了控股等新的合并方式;合并动因由单纯消灭亏损向提高企业经营活力、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局部产权交易市场开始出现。

第二次合并浪潮(1992—)。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促进了我国企业合并重组的进程。随着产权交易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育,上市公司出现,外资并购国企和中国企业的跨国合并不断涌现。这段时间的企业合并特点如下:企业合并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产权交易市场普遍兴起,在企业合并重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市公司股权收购成为企业并购的重要方式;以资本为纽带的混合式合并有所发展,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集团;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纷纷参与合并,合并的主体不再局限于国有企业。

第三次合并浪潮(至今)。中国正式加入WTO,既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又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合并法规,如《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等。这些法规的制定必将引发新一轮的合并高潮的涌现。

随着企业合并的产生和发展,信息使用者对企业集团信息要求的提高,合并报表诞生了。它最早出现在美国。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要求,这些股份有限公司均对外报送合并财务报表。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为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其合并财务报表。财政部于1995年,发表了《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以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编报。并于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

二、企业合并范围的确定

(一) 有关概念界定

为了对下文奠定一定理论基础,在论述有关合并范围问题之前,本部分先

对合并范围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作如下界定:

1.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联合,或取得对另一个企业净资产的控制权和经营权,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2.合并报表,指将企业集团视作单一经济主体编制的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权益变动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3.少数股东股权,是指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既不为母公司直接拥有,也不由母公司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的份额。

4.合并范围。指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编报的子公司范围。

(二)国内外合并范围的发展

1.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演变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发布《国际会计准则第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范了合并范围的问题。1989年IASC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1994年重编《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4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正式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改组后的IASB将27号准则纳入了改进范围,IASB发布《改进估计会计准则》对原27号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

从IAS合并范围规定的变化来看,对合并范围的规定呈逐步“放宽”的趋势,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首先,“控制”观念逐渐深化,1994年的27号准则强调除了两种特殊情况外应当将企业“控制”下的所有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其次,注重实质控制权。最后,例外情况逐步减少。

2.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变化

美国是最早采用合并财务报表的国家,早期要求将“拥有多数股权”的子公司纳入合并会计表的范围,如1959年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发布的第51号会计研究公告和1987年FASB发布的第94号《拥有多数股权的子公司的合并》的规定。FASB,1995和先后两次发布的合并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要求以“控制”作为判断原则,19征求意见稿将临时(一年)控制的经济实体排除在外。安然事件爆发后,特殊目的实体备受关注,发布的第46号解释公告《可变利益主体的合并》体现出了FASB期望将可变利益主体纳入到与一般经济实体相同的“控制”框架内。从US GAAP对合并范围规定的发展趋势看也是一个逐步“放宽”的过程,在确定控制原则基础上明确提出豁免范围,最后在实践操作中发现豁免范围的问题并逐渐减少不纳入合并范围的特殊情况。

3.我国关于合并范围规定之演变

1992年《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上市公司对其他企业的投资如占该企业资金总额半数以上的,应编制合并会计报表。1993年《企业会计制度》首次提出了实质控制权的概念。

1995年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要求将拥有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公司和拥有权益性资本半数或半数以下但形成“法定控制”的被投资公司纳入合并范围,同时也规定了不纳入合并范围的关停并转、破产等6种特例情况。19发布的《关于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请示的复函》又增加了两种不纳入合并范围的特例情况:一是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及当期净利润在集团中占10%以下的子公司;二是特殊行业子公司。

20财政部正式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对我国的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进行了规定,从总体来看33号准则的规定呈国际趋同的特征,但其中也体现了我国国情的变化。

(三)合并范围的国际比较

1.实质性判断原则(控制)的比较

不论是IAS、US GAAP还是我国的33号准则,在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时都以“控制”作实质性判断原则,这一原则的确定使得在判断合并范围上更加清晰。FASB新修订的征求意见稿对合并范围的定义主要以“控制”为基础,定义为:一个经济实体具有指导另一经济实体经营活动的政策和管理的非共享的决策能力,从而由后者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中增加自身的利益或限制自身的亏损。IAS对“控制”的定义为:统驭一家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以此从该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利。20IASB发布的《改进国际会计准则》仍以“控制”作为一个主题是否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意见,只是对“控制”概念的界定做了补充,更加注重实质控制原则的应用。我国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中规定,对控制的定义为: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以此从另一家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没有本质区别,他们都强调对一个实体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制定权并以此从该实体中获得经济利益(或限制损失),只是我国和IAS将决策制定权理解为一种权力,而US GAAP将其理解为一种能力。

2.关于子公司是否纳入合并范围的具体原则比较

美国征求意见稿对于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不仅要求法定上的控制,更体现了“有效控制”的思想。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对控制规定的两个基本特征为:一是母公司具有不可分享的决策制定能力,该能力使得母公司可以指引子公司正在进行的经营活动;二是母公司有能力通过决策权的使用增加从子公司经营或活动中取得的利用和限制从子公司经营活动遭受的损失。改进后的IAS第27号准则对实质控制权也做了详细的说明。其确定存在控制并应纳入合并范围的具体原则:一是母公司直接或间接拥有半数以上表决权;二是母公司虽拥有不足半数以上表决权,但有下列四种情况之一的也可纳入合并范围,即: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有权任免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在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的会议上有权投多数票。我国第33号具体会计准则的规定为:公司直接或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是,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我国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在控制的认定上是一致的,而与US GAAP对有效控制的可辩驳的推动相比,后者要求合并的范围比前者广泛得多。主要体现在:第一,我国和IAS提出的控制主要是指现在拥有的权力;而US GAAP所提出的控制不仅指现在存在的有效控制,还包括为了潜在的控制能力,如持有可转换证券等。关于这一点,我国借鉴了US GAAP的观点,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应用指南中这样规定:以控制为基础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强调实质重于形式,综合考虑所有相关事实和因素进行判断,如投资者的投资情况、投资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公司治理结构、潜在表决权等。第二,US GAAP认为拥有足够的少数投票权以及议案的合伙关系、战略联盟和其他资产负债表外的财务筹划等都可能导致有效控制,从而将其纳入合并范围;而IAS更强调多数股权。

3.关于子公司不纳入合并范围规定的比较

FASB发布征求意见稿认为“暂时控制”是不应被纳入合并范围的。新的征求意见稿指出:如果母公司在收购之日就已计划在一年内放弃控制权或被要求放弃控制权,则这样的控制是暂时的;如果母公司打算在一年内放弃对子公司的控制权,而由于无法控制的外在因素导致计划无法实现,则仍然视为暂时控制。同时US GAAP也指出“一年规则”不是决定的,如子公司获取之日,管理层不可控的因素很可能要求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对控制权的处置,那么这种控制权可认为是暂时的。年改进后的第27号IAS对子公司不应合并的范围进行了更为严格的限制,即对“暂时控制”采取了与US GAAP征求意见稿中相似的“明线规则”。其中暂时控制被明确为:“购买和持有该子公司就是准备在购买后12个月内处置,并且管理层正在积极地寻找购买者”的情况。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应用指南规定仅有不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2004年改进后的IAS与US GAAP征求意见稿关于子公司豁免并入合并会计报表的条件已趋于一致,豁免条件越来越严格,即只有特定意义上的“临时控制”的子公司才可以不予合并。严格的豁免条件,客观上可以减少实务中一些公司随意变更合并会计报表编制范围的行为,理论上也有利于保证合并报表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比性。目前我国同FASB及IASB均不赞同“非同质排除”的做法,这就有效的减少了母公司通过选择合并对象来操纵利润、扭曲会计信息的范围。

4.关于特殊目的实体合并范围规定的比较

20的“安然事件”出现后,特殊目的实体的合并问题引起了会计界的非常重视。特殊目的实体是指为了进行租赁、从事研究和开发活动、完成金融资产证券化等具体目标,而采用公司、信托、合伙或非公司实体的形式创立的经济实体。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发布的第46号解释公告,要求“如果一公司须承担由某一可变利益实体的活动产生的多数风险或损失,或者有权收取某一可变利益实体的多数剩余报酬,或者两种情况兼有,那么该公司即主要受益方应合并该可变权益实体”,其中的“可变权益实体”包括特殊目的实体、表外融资机构及类似实体。IASB下属的常设解释委员会(SIC)发布的第 12 号解释公告《合并:特定目的实体》,对于公司是否合并特定目的实体提出了明确的指南。如果公司与特殊目的实体之间关系的实质表明特殊目的实体是由公司控制的,则应合并特殊目的实体。我国 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33 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母公司控制的特殊目的主体也应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未对特殊目的实体做出具体规定。

(四)关于我国合并范围的思考

通过以上对国内外合并报表相关规定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许多规定已与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一致或接轨,这正体现了我国新准则的国际趋同。同时,新准则也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了适合我国自身特点的规定,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趋同并不是模仿,而是在我国国情变化的基础上对原有准则的适时修订。但是,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仍然存在不足。现本人根据自己对国内外相关会计准则的理解谈一下我国新准则应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

1.控制规定的不足及改进意见

从以上国内外对“控制”定义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准则缺少对“暂时性控制” 的规定。一旦企业集团收购一子公司,不是为了通过影响其子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活动来获取未来利益,而只是为了在短时间再出售获利,这时就出现了暂时控制。而母公司正好利用这一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暂时性控制”子公司来调节利润,粉饰财务报表。所以我认为,暂时性控制是对控制的重要补充,对于准确控制的定义、减少人为操纵的可能性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将暂时性控制的规定写入会计准则,并将其具体化、准确化,作到尽量清楚、详细。可参照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把企业计划在12个月内出售、并在积极寻找买家的子公司作为暂时性控制子公司,不纳入合并范围。同时规定,对于暂时控制的子公司的相关财务信息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单独列示反映,并进行充分披露,以满足潜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对这些信息的需求。

2.新准则中部分措词的不足及改进意见

纵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有关合并范围的规定,都是在对“企业”、“公司”进行限定,而并没有提到“实体”。我认为,在会计准则中应尽量做到措词准确。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市场也存在着越来越多的非企业实体,被控制者的组织形式日趋多元化,如果只强调对“企业”的合并,而忽略了对非企业实体的合并,必然会导致合并信息不准确。建议参考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措词,将“企业”以“实体”来代替,使合并范围更加完整。

3.对特殊目的实体规定的建议

至今我国会计准则还未对特殊目的实体做出具体规定,虽然我国还不像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那样将特殊目的实体发展成了一项金融创新的普遍手段,但我国经济生活中确已存在了特殊目的实体,如中集集团应收款的证券化。可见制定这方面的规定势在必行。本人认为,首先,应借鉴国际上的相关规定,对特殊目的实体进行界定。其次,充分考虑报告实体是否控制着特殊目的实体的经营、决策、收益和风险,对特殊目的实体进行合并范围界定。由于特殊目的实体的特殊性,在两公司经营范围存在较大出入或其他情况下,将其报表并入报告实体报表并不一定可行,但可规定将其报表予以披露,以避免留下可操纵的空间。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特殊目的实体还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组织形式,单纯地通过己有的规定对特殊目的实体进行辨认和管理是不够的。建议:应加强、规范公司的决策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公司董事会会议必须有记录,当涉及到公司资金变动或产生抵押、担保时,必须将会议记录予以披露,因为每一次的公司决策及资金变动,都可能产生未来形式的特殊目的实体,这时只能通过建立决策信息披露制度对其进行约束和管理,将相关信息反映给社会公众。

【参考文献】

[1] 朱从敏,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6-25.

[2]克里斯托弗·诺比斯,罗伯特·帕克,比较国际会计,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297-3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58-164.

[4]董力为,企业并购会计问题研究,财会月刊2006,05:52-53.

[5]李明明,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国际比较,财务与会计,,02:78-80.

[6]赵治纲,浅滩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财务与会计,,09:49-50.

[7]徐玉德,企业并购中的财务处理问题,财会研究,2007,02:22-25.

[8]郑德亮、王玉刚、袁建华,新会计准则在变革中体现国际趋同,财会研究,2008,03:55-56.

[9]夏鹏,伍李明,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并购相关会计处理探讨,财务与会计,2007,01:29-30.

[10] 常一劝,合并范围的界定研究,经济论坛(大连),2007,07:30-34.

[11]马凛,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理论的选择,经济研究,,03:10-13.

国有企业合并财务报表 篇2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研究

引言

企业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是本应该纳入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范围的子公司,所以企业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关键就是确定集团下的子公司,将不应纳入合并范畴的子公司排除在外。但合并范围的最终确认往往取决于集团在合并时所用的合并原理,各个国家的法治环境也会对合并范围有影响。对此,需要建立企业财务报表合并范围所确立的原则,并对一些较为特殊的问题进行详细研究。

一、合并范围确定的原则

( 一)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企业需要依据交易事项的实质进行会计的确认、计量以及报告。企业合并所产生只是一个经济实体,虽然从法律角度来看,集团的母子公司都只是独立的法人,但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是整个合并整体的经济关系,是整个集团的经营状况。所以,实质重于形式这一原则是编制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论基础,对于一些名义上拥有控制权的子公司,在为实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编制合并报表时并不被纳入考虑范围。

( 二) 可执行性原则

可执行性原则是指企业所制订的规范制度便于理解,在实际操作中有比较强的操作性。如果企业能够较好地执行可执行性原则,在进行企业合并时可以降低随意执行的概率,进行合并的方法选择时也会较为慎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准则还在不断地修订与磨合,财务市场的竞争不完全性也会使企业的会计处理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这会进一步滋长企业滥用方法的念头,进一步进行利润的操纵。所以在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前,范围确认必须严格遵守可执行性原则。

( 三) 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指的是企业提供给大众的会计信息需要反映出与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以及经营成果有关的交易事项。并且合并过程所涉及的主体较多、范围较广,相较于单户的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更需要重要性这一原则作支撑。具体而言,如果子公司不纳入企业合并范围将对财务报告的使用产生重大影响,那么子公司就需要纳入企业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 四) 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企业在维持效益的前提下尽量使成本降低,或者反过来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尽量提高收益。这一原则会贯穿到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始终。进行企业合并范围的选择时,也需要遵守这一原则,在这一原则的前提下综合考虑重要性原则,在各个原则面前寻找一个较为合适的临界点,就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为集团广大的利益相关者提供良好的合并财务报表,而不是为了操纵利润,随意选择子公司。

二、合并范围的相关问题研究

( 一) 关于特殊目的的实体合并问题

特殊目的的实体( SPE) 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它是由独立的第三方发起,通过向投资者发行债券来筹集一定的资金,外在形式往往是合伙制、股份制或者是有限责任公司。这种设置较为便捷,有利于企业获得长足发展,但在安然事件爆发后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因为安然公司利用SPE这种形式将原本需要纳入报表的三个子公司排除到集团的合并范围外,这就使企业的净利润被严重高估。在这之后的2002年,美国FASB颁布了《SPE的合并建议准则的征求意见稿》 ,这样涉及到SPE的企业就应当以是否拥有SPE的大部分可变利益和是否提供给SPE财务支持来确定企业的合并范围。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SPE也逐渐变多,面对涉及到SPE的集团企业,我国应当充分保证到SPE的独立性并坚持遵守上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另外可通过完善法律体系为SPE的发展清除障碍。

( 二) 涉及到资不抵债的子公司的报表合并问题

有些集团企业下设的子公司某些时候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虽然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实施破产清算、终止经营的措施,但有时资不抵债是暂时的,来年可能获得改善。在面对超额亏损的情况时,合并范围该如何选择是一个重要问题。往往造成子公司超额亏损的情况有两类,一是经营不善,二是整体战略导致的作假。第一种情况说明子公司仍有持续经营的能力,所以集团企业需要将它纳入合并范围,我们可以按照复函的规定进行相关处理。对子公司的超额亏损分别在企业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和合并损益表的“少数股东损益”项目设立“ 未确认的投资损失”项目进行反映,也就是说企业账面确认的投资损失不是子公司净亏损中母公司按其持股比例应分担的全部,从而导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大于子公司净资产中母公司按其持股比例应享有的部分,在编制合并抵消分录将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净资产抵消时,该差额须通过“未确认的投资损失”科目来反映,并分别以正数和负数填列在合并损益表表和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未确认的投资损失”项目中。而第二种情况发生时,集团不需要确认超额亏损的部门,这样可以控制集团利润操纵的情况产生。

( 三) 合并范围的变动问题

处于证券市场上的集团,其下属的子公司经常变动,随之而来的合并报表的范围也会产生变化。并且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合并报表的编制时较为随意,合并范围上的选择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盈余管理现象较为普遍。对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合并财务报表这一节已做了新的变化,严格界定了集团投资变动之后的合并范围,对内部交易的会计处理也作了进一步规范。同时外界环境也很重要,在进行集团审计时,需引入以风险导向为主的审计方式,通过对集团企业合并范围的变动进行整体的风险评估而做到完善监督。

小结

企业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思路研究 篇3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表;合并编制;思路;研究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财务管理。财务报表能够直接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能够让管理者按照自己的实际来调整自己的决策。合并企业财务报表,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效率。所以说,加大对财务报表的管理是很重要的。

一、对财务报表进行合并编制的必要性

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合并的内容包括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情况,资金流动状况以及形成的经济效益等进行统计分析。换句话说,财务报表的合并就是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真实的整体情况来制定综合性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能够直接的反应公司的实际经济状况、实际的利润。给公司管理者的提供了管理的思路,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管理公司。财务报表的合并与编制,使得复杂多样的财务报表变得简单化,立体化,更加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二、我国目前企业财务报表合并编制现存问题

1.没有明确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工作准则中没有对持股问题进行明确地划分。首先就是母公司在间接管理子公司时,对于持股问题没有明确出来。财务工作人员往往是按照自己对持股问题的想法来合并编制财务报表。这样一来,合并结果出现了很大差异性。其次就是暂时性控股方面,绝大一部分公司都没有将在其他股份公司暂时控制时间内获得的利益合并到财务报表中,使得财务报表没有规范可言。

2.财务管理不是完全的真实。合并财务报表的基础就是先要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但是由于一些财务人员在整理财务时出错,使得财务报表出现了错误,影响了财务的合并。另一方面,合并编制中涉及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数目过多,部分企业中财务人员的素质有限,这也就使得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达不到。

3.子公司与母公司他们采用的财务管理政策存在差异,给合并编制带来了很多的困难。虽然我们都知道,当两个公司出现差异时,政策要以母公司为准。但是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并不是按照这个原则来进行的。母公司涉及面广,往往按照统一规定的政策来进项日常的财务管理。同时,一些子公司也会遵循母公司的管理形式,这必然要求子公司转变自己的工作模式。这也就使得财务信息出现不真实的情況。

4.合并报表中专业用语的措词存在问题,给合报表带来了很多的麻烦。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很多非企业的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的会计准则中合并报表的范围都是针对一些“企业”、“公司”来做出的规定,而缺少那些针对“实体”的解释和规定。合并报表是,由于专业用语的措施存在差异,也就使得合并报表成为了空想。所以说,我们的会计准则中要补充对于“实体”的说明,使得会计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更加地准确和完备。

三、企业财务报表合并编制的基础流程

1.首先要对财务底稿进行统一的整理。在进行财务报表合并之前,我们要先对财务底稿进行整理。通过财务底稿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基本经济情况和一些细节问题。整理财务底稿,给财务报表的编制呈现了大量的资料,就能减少工作中一些小麻烦,能够为合并编制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合并编制的工作效率。

2.其次对于一些特殊的财务报表,要先进行一些合适的处理。将母公司或者子公司中一些特殊的财务报表先进行处理,并整合到财务底稿中。这样方便了合并编制时理清公司的各个账目,提升了工作效率。

3.再次进行财务信息的调整和抵消。调整和抵消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财务报表合并编制的成功与否。在调整时,我们要遵循利益法来进行财务工作,要把企业的资产管理进行相应地调整。抵消能够避免重复记账的情况,也能够更加迅速地进行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

4.然后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收入等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在另一个财务报表中进行统计,得出相应地结果。

5.最后要把得出的数据正确地填入正式的财务报表中。这样就算真正地完成了财务报表的合并与编制。

四、企业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思路

1.对于企业的报表合并要有一个明确范围。明确要进行合并的财务报表的范围是保证财务报表真正准确的必要前提。正确的范围不仅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的财务状况,还能减少错误的合并行为。因此,相关部门要先明确正确的财务报表范围,要规范合并工作。同时要注意的是,当实际情况与理论出现差异时,我们要一起以实际情况为准,这样才算真正的达到合并报表的目的。特别是有控股的情况的一些企业要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合并,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合并财务报表的目的。2.坚持一致性和重要性的结合。一致性要求我们在进行财务报表合并时,要坚持财务政策,财务形式以及财务处理的一致性。有了一致性的方向,财务报表合并的结果才会一致,才会更加的真实。坚持合并和编制的一致性,不仅可以增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还能提升工作效率。重要性则要求我们把重要的财务信息突出出来,要重点对那些重要的财务进行进行合并编制。坚持一致性和重要性的结合,保证财务报表的合并更加地合理。3.坚持政策的统一性,同时也要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操作。当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政策不一样时,往往对财务报表的合并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使工作更加地便利,我们要尽量来按照母公司的政策来实施。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之下,我们也可以紧着子公司的政策来选择。因此,为了使得财务报表的合并与编制更加地准确和有说服力,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地选择政策,以此来实现母公司与子公司政策的统一性。4.企业要把握好调整的关键点。要想使得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更加地有序进行,就必要要对几个关键点来把握、调整。这几个关键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投资收益额多少的把握、长期股权投资调整额的多少的把握等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更加准确地来把握调整的关键之处,才能更好地进行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我们要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以此来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国有企业合并财务报表 篇4

为了保证集团公司内部各个成员单位对并表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及时和准确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集团公司必须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结合内部管理实际,制定完备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包括集团公司内部关联方信息披露制度、合并报表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确认和计量制度、合并报表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的披露制度、合并报表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的合并抵消等制度。集团公司内部关联方信息披露和各专业核算制度设计的科学合理与否,决定着集团公司各级次合并会计报表的效率和信息质量。一套科学合理的集团公司内部关联方关系的管理制度,应当有助于提高集团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效率和信息质量。并表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的会计确认和计量 合并财务报表关联方关系确定后,就要对一个特定的会计主体与各个合并财务报表关联方之间的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依据集团公司财务会计制度等规定的会计计量和确认方法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特定会计主体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严格依据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制度等规定,对各个级次各单位的并表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进行准确记录。在日常的会计业务核算的处理中,对于其与各个并表关联方之间的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业务,在业务发生时,应及时和准确地分别加以确认和记录。各个会计核算主体对各个级次的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金额的及时和准确的确认和计量,是准确披露合并会计报表各级次关联方信息的基本环节。这一环节涉及的会计人员等专业核算人员众多,为了确保合并会计报表各个级次的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金额确认和计量的准确性,集团公司各单位会计核算人员等专业核算人员必须熟练掌握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制度和专业核算制度对各个级次的并表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金额确认和计量的相关规定,严格按规定的确认和计量方法,对本单位与各个级次的各单位之间的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金额加以确认和计量。因此,会计和各相关专业的确认和计量,是正确处理并表关联方关系信息的关键环节。并表关联方、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的内部报表 在集团公司内部会计报表体系中,应当分别关联方级次编制有关集团公司内部关联收入、收益、成本、费用、资金调度及其由此形成的债权债务往来的内容及其金额等信息的内部报表。各级企业应当区别并表关联级次准确编制反映并表关联方往来和交易的综合报表及分项报表。包括:并表关联方往来和交易情况表、主营业务明细表、其他业务明细表、营业外收入明细表、各种债权债务变动情况明细表、各类资产变动情况表等相关内部报表。在集团公司内部反映存货收入、发出的相关报表中,应当反映特定核算主体与各个关联级次的关联交易数量。以便为各级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母公司提供相关内部信息。集团公司内部报表对内部关联方关系、关联交易和关联往来反映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影响集团公司内部各级母公司对并表关联方、往来和交易的披露质量。反映集团公司内部并表关联方关系、关联交易和关联往来的适当的报表数量,充分的报表项目信息,有助于集团公司内部各级母公司准确性和及时性地合并会计报表。并表关联方、往来和交易的披露 并表关联方的披露。不定期披露关联方变动情况的相关信息。包括通过内外部媒体及时披露集团公司内外部企业(资源)重组、整合、分裂的信息;设立、注销(撤销)子公司的信息;子公司级次变动的信息等。使集团公司各成员企业及时掌握成员单位的动态情况。定期披露集团成员总体分布信息,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信息。一般应于每年终了时,以集团公司文件的形式在集团公司范围内披露纳入本集团公司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各级企业名录,使集团公司各成员企业掌握成员单位的总体分布情况。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在相关会计报表附注中,除披露纳入合并范围的各级企业名录外,还应披露合并范围内各级企业注册资本、出资比例,纳入合并范围企业的增加变动等情况。在集团内部会计报表中定期披露并表关联往来和交易信息。集团公司内部各单位对并表关联方关系的披露,是各级母公司关联信息披露的基础。各单位对并表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和往来信息披露的准确、及时和适当与否,影响着集团公司内部各级母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并表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的合并抵销 集团公司内部各级母公司,对于纳入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之间、母子公司之间的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在编制各级合并会计报表时,应按规定进行抵消。对于第三级次内部关联交易和关联往来,应当在第三级次的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予以抵销。对于第二级次内部的关联交易和关联往来,应当在第二级次的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予以抵销。对于第一级次内部的关联交易和关联往来,只有在第一级次的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方能得到抵销。同一企业内部的非独立法人之间的内部交易和往来,应当在母公司汇总报表时予以抵消,不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抵消的范围。关联方关系依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集团内部并表关联方关系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随着集团公司内外部企业重组、整合、分离,设立、注销(撤销)子公司,子公司级次变动等。使得集团公司内部各成员企业的级次、性质等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由于以上事项之一的出现,集团内部关联方关系必然发生局部、较大范围或大范围的变化。例如集团公司为减少投资级次,宣布撤销一个二级子公司,那么该二级子公司原来投资的子公司的级次就上升为二级子公司。如果被撤销的子公司具有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继续保留,那么,子公司的分支机构就上升为集团公司的分支机构;如果集团公司为了加强对重要的三级子公司的控制,通过购买或资产置换等方式将某个重要的三级子公司升级为二级子公司,以便直接对该子公司实施控制,该子公司就会升级为二级子公司;属于国有企业的集团公司,如果国资委按照行业整合的原则,将原属于甲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划转给乙集团公司,甲集团公司失去对该子公司的控制权,甲集团公司内部对该子公司的关联关系将不复存在。乙集团公司内部将新增加对该子公司的关联关系,等等。集团公司内部关联方关系依一定条件相互转化,当转化的条件出现时,集团公司内部关联方关系就会发生变化。因此,集团公司应当及时在集团范围内公布成员企业变化的相关信息,以便于集团成员及时掌握成员单位的动态情况,及时调整关联方关系,准确核算并表关联往来和关联交易。集团公司内部并表关联关系的界定、制度设计、会计确认与计量、关联方往来及其交易的披露、关联方关系的动态调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集团公司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集团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内部关联关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是对集团内部关联方关系实施动态管理的重要前提。总结: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关联方关系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

CPA会计合并财务报表复习总结 篇5

C25 合并财务报表

考情分析

近三年考试的题型以主观题为主,主要内容为抵销分录的编制等。本章属于每年必考的内容。本年教材发生变化,主要变化是合并报表增加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抵销,其他变化有:

(1)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细节变化

如果债券投资的余额大于应付债券的余额。其差额应借记投资收益项目;若债券投资的余额小于应付债券的余额,其差额应贷记财务费用项目。

(2)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将涉及“未分配利润—年初”、“盈余公积”的抵销分录删除

(3)合并资产负债表一节,四、报告期内增减子公司后,增加:

五、子公司发生超额亏损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反映”

(4)合并利润表一节,在“综合收益总额”项目下单独列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和“归属于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删除“

五、子公司发生超额亏损在合并利润表中的反映”。

(5)合并现金流量表一节,增加:

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对价中以现金支付的部分与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在购买日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应相互抵消,区别两种情况分别处理。

(6)将“专项储备”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列示,并增加了专项储备恢复的分录

一.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第一.确定基础:是否控制 第二.是否控制的判断

1.直接控制:持股比例>50%(直接、间接、直接加间接)2.实质控制(看清题意,实质重于形式的判断)3.所有子公司都应纳入合并范围 4.不纳入合并范围:

(1)已清理整顿原子公司;(2)已破产原子公司;(3)非子公司(联、合营)

二.合并报表调整抵销分录(分录用报表项目名称而非会计科目)第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 1.存货抵销(按处理步骤/思路)第一年:

(1)假设内部购进存货全部对集团外销售(全部实现)

抵销母收入、子成本:

借:营业收入【母不含税收入】

贷:营业成本【子购进价格,即对外销售成本】(2)对实际未实现的予以反向抵销

借:营业成本【未实现部分存货内部销售的差额】

贷:存货【将子未实现部分存货价值调整为集团整体一致价值】

(3)确认未实现部分存货计税基础与在子账面价值的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 计算方法:前抵销分录中“存货(贷)-存货(借)”为所得税资产余额,“负”表余额为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第二年:

(1)先假设上年内部购进存货全部实现(重复上年分录,损益改进未分配利润)

借:未分利润—年初

贷:营业成本

(2)假设当年新内部购进存货全部实现(同上年假设全部实现处理)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3)对实际未实现部分予以反向抵销(注意存货计量方法,如“先进先出”,分别上年未实现与当年未实现计算再相加)

借:营业成本 【上年未实现部分销售的差额+当年未实现部分销售的差额】

贷:存货

(4)同上年确认所得税资产发生额(分别上年、当年产生递延所得税)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当年余额】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上年递延资产】

所得税费用【当年递延资产】

(涉及存货跌价准备如何处理)

2.固定资产抵销(作为固定资产则不对外销售,全部未实现)

a.内部购进存货作为固定资产: 第一年:

(1)将内部购进存货作为固定资产全部未实现抵销

借:营业收入【母不含税收入】

贷:营业成本【母销售成本】

固定资产—原价【子作为固定资产多计账面价值】(2)将多计提折旧抵销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3)同存货抵销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第二年:

(1)对上年未实现再次抵销(基本重复分录)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固定资产—原价

(2)对上年多计提折旧予以再次抵销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3)将当年内部购进存货作为固定资产全部未实现抵销(同第一年)

(4)对当年多集体折旧予以抵销(同第一年)(5)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所得税费用

b.内部购进固定资产作为固定资产 第一年:

(1)借:营业外收入(母内部销售利得)

贷:固定资产—原价(子多计账面价值)(2)、(3)同a中 第二年:同a中

3.无形资产抵销——基本同固定资产,改为“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涉及减值损失如何处理)

第二.对子个别财务报表调整

1.涉及会计政策、期间的调整和子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间差额的调整。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由于以子账面价值基础确定成本故不存在差额调整,差额调整针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2.对子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间差额调整(考虑应税合并)第一年:

(1)将子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贷:资本公积(2)调整折旧、摊销

借:管理费用等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或“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第二年:

(1)再次将子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贷:资本公积

(2)调整上年折旧、摊销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或“无形资产—累计摊销”)(3)调整本年折旧摊销

借:管理费用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或“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第三.将母对子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第一年:

(1)对应享有子当年实现净利润追加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子调整后净利润×持股比例】

贷:投资收益

(其中净利润调整包括对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调整和对子补提折旧摊销调整)(2)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调整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3)子当年除净损益外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追加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同时调整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借: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 第二年:

(1)将上年长期股权股权投资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所有者权益变动、股利等)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资本公积

(2)当年的调整处理同第一年

第四.母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所有者权益项目抵销(抵销长期股权投资)每年进行一次相同方法抵销:

借:实收资本【子】

资本公积【子】

盈余公积【子】

未分配利润—年末【子】

商誉

贷:长期股权投资【母】

少数股东权益

第五.母子、子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母】

少数股东损益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提取盈余公积【子】

对股东的分配【子】(包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

未分配利润—年末

第六.内部债权债务抵销

1.内部应收应付账款抵销(应收应付票据、预收预款项等类似处理)第一年:

(1)母角度内部应收账款抵销

借:应付账款【子,含增值税】

贷:应收帐款【母】

(2)应收帐款涉及坏账准备的抵销

借:应收帐款—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3)坏账准备涉及递延所得税资产抵销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二年:

(1)再次进行上年应收账款抵销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帐款

(2)再次进行上年坏账准备抵销

借:应收帐款—坏账准备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若本年发生坏账准备,同第一年抵销)

(3)再次进行上年坏账准备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抵销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若本年产生坏账准备相关递延所得税,同第一年抵销)

2.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抵销

(1)将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按摊余成本抵销

借:应付债券【摊余成本】

投资收益【差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

财务费用【差额】

(2)投资收益与财务费用抵销(二者有差额时去较小者)

借: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

(3)应收、应付利息抵销

借:应付利息【票面利息】

贷:应收利息【票面利息】

国有企业合并财务报表 篇6

一、单项选择题

1、甲公司拥有乙和丙两家子公司。6月15日,乙公司将其产品以市场价格销售给丙公司,售价为100万元(不考虑相关税费),销售成本为76万元。丙公司购入后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使用,按4年的期限采用直线法对该项资产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甲公司在编制年末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应调整“固定资产”项目金额:

A、9万元

B、6万元

C、15万元

D、24万元

【正确答案】 C

【该题针对“内部购销业务的抵销处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2、A公司是B公司的母公司,当期期末A公司自B公司购入一台B公司生产的产品,售价为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4万元,成本为180万元。A公司购入后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核算,A公司在运输过程中另发生运输费、保险费等5万元,安装过程中发生安装支出18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该项内部交易产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为:

A、20万元

B、54万元

C、77万元

D、200万元

【正确答案】 A

【该题针对“内部购销业务的抵销处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3、209月母公司向子公司销售商品100件,每件成本1.20万元,每件销售价格为1.50万元,子公司本年全部没有实现对外销售,期末该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每件1.05万元,年末因母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针对该存货跌价准备项目抵消而对“资产减值损失”项目的影响为:

A、-30万元

B、30万元

C、-15万元

D、15万元

【正确答案】 A

【该题针对“内部购销业务的抵销处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4、合并利润表应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利润表为基础,在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利润表的影响后,由母公司编制,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债券所产生的投资收益,应当与其相对应的发行方的利息费用相互抵销

B、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应当抵销

C、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销售商品,期末与内部交易相关的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项目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应当抵销

D、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销售商品形成的固定资产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进行抵销

【正确答案】 C

【该题针对“内部投资业务的抵销处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5、下列子公司中,要纳入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之内的是:

A、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

B、宣告破产的原子公司

C、母公司不能控制的其他单位

D、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原子公司

【正确答案】 A

【该题针对“合并财务报表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多项选择题

1、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时,应当:

A、借记营业收入项目,贷记营业成本、固定资产——原价项目

B、借记主营业务收入项目,贷记固定资产——原价项目

C、借记营业利润项目,贷记固定资产——原价项目

D、借记营业外收入项目,贷记固定资产——原价项目

E、借记其他业务收入项目,贷记固定资产——原价项目

【正确答案】 AD

【该题针对“内部购销业务的抵销处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2、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需要进行抵消的内部债权债务项目主要包括:

A、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

B、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

C、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

D、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

E、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

【正确答案】 BDE

【该题针对“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处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3、甲公司持有乙公司70%股权并控制乙公司,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少数股东权益为380万元。,乙公司发生净亏损1400万元,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除乙公司外,甲公司没有其他子公司,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甲公司在编制度合并财务报表处理中,正确的有:

A、少数股东承担乙公司亏损380万元

B、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减少380万元

C、母公司承担乙公司亏损980万元

D、少数股东权益列报金额为-40万元

E、少数股东权益列报金额为560万元

【正确答案】 CD

【该题针对“内部投资业务的抵销处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4、不考虑其他特殊因素,下列被投资企业中应当纳入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有:

A、甲公司在报告年度购入其57%股份的境外被投资企业

B、甲公司持有其40%股份,且受托代管B公司持有其30%股份的被投资企业

C、甲公司持有其43%股份,甲公司的子公司A公司持有其8%股份的被投资企业

D、甲公司持有其40%股份,甲公司的母公司持有其11%股份的被投资企业

E、甲公司在报告年度购入其40%股份的境外被投资企业

【正确答案】 ABC

【该题针对“合并财务报表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

5、A公司和B公司是母子公司关系。20年末,A公司应收B公司账款为100万元,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2%;2010年年末,A公司应收B公司账款仍为100万元,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变更为4%。假定不考虑所得税等其他因素,则母公司编制2010年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时应编制的抵销分录有:

A、借:应付账款     100

贷:应收账款     100

B、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1

贷:资产减值损失    1

C、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2

贷:资产减值损失     2

D、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2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2

E、借:应收账款 100

贷:应付账款 100

【正确答案】 ACD

企业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思路分析 篇7

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合并主要是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管理状况、资金流动和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析统计, 制定出能够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整体经济情况的报表, 简单地说就是综合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经济情况来制定综合性的财务报表, 来更好地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报表要包括公司各方面的经济情况, 对制定出来的表格进行合理编制, 进行合理系统的管理。

2 企业财务报表合并编制的工作流程

2. 1 将财务底稿进行合理的整理

在进行报表合并时, 财务底稿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虽然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并不是依靠财务底稿来完成的, 但是财务底稿为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避免了工作中不必要的麻烦,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财务底稿清晰地记录了母公司和子公司经济状况以及每个细节问题, 将财务底稿进行合理的整理, 可以为合并编制工作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正确的方向, 为合并报表的完成提供了丰富资料。

2. 2 对特殊的财务报表进行适当的处理

针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一些特殊的财务报表要进行适当的处理, 关于母公司和子公司个别的财务情况整理到财务底稿中, 有利于在合并编制报表时理清公司的账目, 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 3 进行正确的调整和抵消

编制调整和抵消是财务报表合并编制工作的关键步骤, 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财务报表合并编制的效果, 因此对于编制调整和抵消工作要特别注意。编制调整主要是由按照成本核算法进行财务的管理转变为按利益法来进行财务工作, 对企业的资产管理也进行相应的调整。编制抵消主要是为了解决由于公司自身的原因造成的重复合计的情况, 减轻合并编制企业财务报表的工作压力。

2. 4 对合并财务报表的数目进行统计

这种统计主要根据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收入等情况进行统计, 在别的财务报表中进行统计得出的结果。

2. 5 将数据填入正式的财务报表

这是整个财务报表合并编制工作的最后一个步骤, 将之前整理好的财务数据填写到正式的财务报表中就完成了整个合并编制工作。

3 在进行企业财务报表合并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3. 1 报表合并范围不明确

财务人员根据工作准则进行日常的财务工作, 但是在工作准则上没有对持股问题进行明确的划分, 一方面是在母公司间接控制子公司的时候, 对于持股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 财务人员会根据自己对持股问题的理解来进行财务合并工作, 这样的方式, 造成最后的合并结果出现争议。另一方面是暂时性控股的情况, 大部分公司没有将对其他公司股份进行暂时控制期间所收获的利益归纳到合并的财务报表中, 这不利于财务报表合并编制的规范性。

3. 2 财务管理缺乏真实性

随着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有一定的限制, 但是传统的管理方式会对实际的财务处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企业往往会因为多方面的因素使得自身财务信息缺乏真实性, 最主要是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由于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处理时出现差错导致相关的财务信息失真; 另一方面是因为合并编制所涉及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数量太多, 不同公司的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存在差异, 每个公司所遵循的工作准则不同, 这些因素都是造成财务信息存在偏差的原因。

3. 3 政策不一致, 造成合并编制工作无法实现

在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母公司和子公司要采用一致的财务管理政策, 当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政策出现矛盾时, 子公司要按照母公司的财务管理政策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但是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无法实现。母公司的发展方向多元化, 涉及的行业领域也比较广泛, 执行一致的财务管理政策面临很多的困难, 大部分的母公司都无法按照统一规定的政策来进行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当政策不一致时, 大部分子公司会选择按照母公司的财务管理方式来进行工作, 但是在改变自身的工作模式时, 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此时要重新进行财务的调整的改动, 这样的行为会大大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同时还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不利于公司更好的发展。

4 企业进行有效的财务报表合并编制的措施

4. 1 明确企业报表合并的范围

明确企业报表合并的范围是保证报表质量的关键, 正确的范围会清晰地反映公司的真实财务情况, 避免工作中出现不正确的合并行为。相关的部门要对合并范围给出明确的标准, 规范合并的工作, 为下阶段的工作打下基础。当现实与理论存在偏差时, 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报表合并编制,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合并报表的目的。最后对于控股的情况一定要按照实际的控股情况进行分析, 不要过于局限于标准, 而忽视了实际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够真正明确报表合并的范围。

4. 2 重视一致性和重要性结合

一致性与重要性主要是针对在进行报表合并时存在信息失真的情况。一致性是指在进行报表合并时, 要坚持财务政策、财务方式和财务处理的一致性, 这样才有一致的发展方向, 有利于最后的合并编制结果的一致性, 坚持合并和编制步伐的一致性, 这样不仅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重要性原则注重的是将重要的财务信息体现出来, 重点对重要的财务进行合并编制, 不仅突出了重点, 还简略了实际操作的步骤。

4. 3 重视政策的统一性,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母公司和子公司经常会出现财务政策不一致的情况, 会对合并编制的报表产生影响。母公司和子公司在进行政策选择时都会面临可行性和可靠性的抉择。为了实现母公司和子公司财务政策一致, 大部分会选择可靠性来保证下阶段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可行性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在特殊的情况下, 会舍弃可靠性选择可行性。所以要根据实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合理正确的选择, 保证母公司和子公司政策的统一性。

4. 4 调整企业合并编制的工作方式

正确的工作方式是完成工作的首要前提。目前大部分的企业进行合并时采用的是重新组合的方式, 很少会实行企业并购和交易的手段。但是传统的企业重组无法使得双方达成共识。在母公司与子公司发展现状存在差异时, 很多公司会采取购买的方式来进行合并编制, 但是由于缺少一定的基础, 会使得购买的行为不能顺利进行。为了让合并编制工作正常地运行, 企业开始采用权益的结合方式, 虽然改变了现状, 但是进行合并编制的方式过于单一化, 不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要想真正实现企业的合并编制, 应该由简单的权益结合法向复杂发展, 这样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实现转变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企业在合并后实现效益的情况, 同时还要注意母公司在进行合并时所消耗的成本。对这两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才能改善报表合并编制的现状。

5 结 论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 企业进行合并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企业在进行合并之后, 要重视企业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 这样才能清晰地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经济状况, 实现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和谐发展。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 要及时发现在报表合并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积极地采取措施解决。企业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要注重信息的真实性, 将真实的信息作为工作合并编制工作的基础。虽然企业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但是企业不能放松报表合并编制工作, 要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庆丰.企业财务报表的合并编制[J].天津经理学院学报, 2013 (2) .

[2]朱剑波.论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新思路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9) .

[3]余鹉.合并财务报表的简易编制方法[J].财会信报, 2013 (8) .

[4]丁晓燕.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有关问题研究[D].江门:五邑大学, 2012 (10) .

国有企业合并财务报表 篇8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领域也在不断发展。我国已有的会计准则以及无法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实行了新的会计准则。在新的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能全面反映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这种新变革,顺应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影响

1.合并财务报表的含义

财务报表就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报表,是以会计准则为标准进行编制的。财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组成。其中包括了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财务报表的作用是向资产所有者、社会大众等告知本公司或企业的财务状况,也为公司或企业的领导者提供经营状况。

合并财务报表,是指把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编制的会计报表,在会计准则的标准下,由母公司再次编制财务报表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合并财务报表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全面反映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加快企业发展的国际化进程。

2.新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

2.1新准则对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在新会计准则下,母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并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需要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作为参考依据,抵销公司内部对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在抵销上,分为债券和债务抵销、长期股权投资和所有者权益相互抵销、一首款项的坏账准备和债券的减值准备相抵销、对合并资产负债表有影响的内部交易抵销四部分。只有把这些相互抵消后,才能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

在新会计准则下,合并资产负债表对科目、编制程序、商誉三个部分产生影响。在科目方面,取消了合并价差的科目,新增商誉。对于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的原则,企业合并的购买成本大于被购买方的公允价值的差额,被确认称之为商誉。在编制程序方面,把少数股东权益这一科目在所有者权益中展示,用来反映少数股东的权益。由于规定了商誉科目,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合并价差的这一说法得到了有效规定。商誉资产类中显示,并且按照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性标准显示在无形资产的后面。此外,商誉是用来减值测试的,不需要摊销。商誉的减值测试需要结合相关的资产组合来进行。

2.2新准则对合并利润表的影响

合并后的利润表在报表的标题和内容、会计科目、会计处理上发生了变化。按照新会计准则,第二张报表是合并利润表,反映出利润的来源和净利润。还增加了增加每股收益,衡量普通股的获利水平以及投资者所承担的投资风险。子公司的当期净损益中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份额用少数股东权益表示。不区分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统一认为是营业活动。企业的营业活动不仅仅是指企业日常活动,而是指企业的方方面面,涵盖了各种类型经营业务的各个子公司的信息。

2.3新准则对合并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合并现金流量表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的财务会计报表。合并现金流量表是在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现金流量表基础上,由母公司合并并编制的。企业的经营运转需要大量的现金,用来购买资产,提供日常经营的开支,偿还企业债务,向投资者支付红利、股息等。现金是企业的流动资产,一个企业要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才能支持企业的日常经营。一旦企业的流动资金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严重的会导致资金链断裂,企业破产。

合并现金流量表在格式上、会计处理上都有明显的变化。合并现金流量对于特殊行业做出了新的规范,所设置的科目要体现特殊行业的行业性质,要完整全面的表现出各个行业的科目,从而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使用现金的状况。在新会计准则中,采用直接法填制现金流量表,就是直接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状况。此外,还可以采用净额列示的方法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状况。净额列示法主要用于子公司收到的现金和取得子公司支付的现金,这种方法更加直观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情况。

2.4新准则对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影响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由母公司编制的,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为基础,抵销所有者权益内部交易后的财务报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当期增加或减少的变动情况。

在新会计准则下,用成本法核算子公司的投资状况。利用成本法核算,可以反映投资收益就是子公司实际分配的现金红利,实现投资收益的时间与现金数额的实际流入时间相符合,解决母公司账面利润与实际货币资金短缺的现象。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能反映计入所有者权益利得和损失的项目,能较为全面的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情况、利润分配情况,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

3.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的措施

3.1完善公允价值方法和系统

新会计准则下,在进行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过程中,要对有活跃市场报价的进行完善的管理,有效搜集与整理相关市场信息聘请专业人士评估员、建立计算机跟踪系统等。如果缺乏可参考的活跃市场价格时,需要具备应用计价技术,从而为公允价值的方法和系统提供可以计量的依据。企业如果存在多种跨地区经营时,还要确定地区分部和业务分部,对各个分部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搜集和整理。该项工作需要相关企业财务部门的协助才能有效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公允价值方法和系统。

3.2加强财务预算的全面管理

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时,尤其是编制现金流预算和长期预算的过程中,要加强财务预算的全面管理,其对于资产减值计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健全和细化,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资产减值计量的成本,而且还能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3.3重视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企业财务人员要想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企业也要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其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新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方法。为了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企业必须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丰富财务人员的基本技能,坚持职工自学与企业培训相结合的原则,从而提高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质量。

4.总结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往往是优胜劣汰。合并财务报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得到广泛的开展,使得我国的会计制度接轨国际。新会计准则对于合并财务报表做出了有效的规范,使新的合并财务报表更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会计准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会不断出现新的会计方法和会计理论。使用新的会计准则,对提高我国的财务报告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甘肃省烟草公司)

参考文献:

[1]刘艳红,王志刚.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J].财经界,2013,(33):212.

[2]林少群.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差异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3):34.

上一篇:羚羊木雕读后感400字下一篇:你听,悲伤的声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