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处生活优秀作文

2024-06-09

在别处生活优秀作文(精选11篇)

在别处生活优秀作文 篇1

一些关于哀伤和阴郁的往事,渐渐地模糊了。以往毫无意义的一些生活元素归复平常。有时候忽然在想,我似曾爱过的那个走路晃晃斜斜的女孩她究竟是叫什么名字。我们认识过?素未蒙面还是只是熟悉的陌生人?记忆如此虚浮,毫无牢靠。就像出现于生命的一些伤口,结痂,然后愈合,最后找不到一点痕迹。我们习惯了站在现时忽视以往。安妮宝贝曾说,以为有过那一刹那,感受到的深情与宠爱,就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送你离开。我确信,她是往事,亦如烟花。

只有走过峡谷才听得到风的声音,只有路过三月才看得到樱花华美。并无心去探究什么,可一些划痕却难以抹擦,如同小时候被火星烫伤的脚背。这么多年过去,岁月的刁难依旧无力。

考试,复习,应对监考老师凌厉目光,生活就这样被继续,那日送朋友出去,她忽然说一句,你终会淡漠在我的记忆里,毕业,然后很少联系,再见时已是各自领着儿女。这是个现实的问题,只是一些伤感袭涌上来,而我什么也没说。

可能这就是最后的样子,不只我们这群人。别的什么可能最后也是这个样子。

今日是情人节。那晚深夜压马路的时候,有封信从天上掉下来,你飘够了就早点着地吧。物价上涨,泪水太金贵,什么东西都比不了从前的廉价。

你要找个愿意用生命守护的女人,和她结婚。

在别处生活优秀作文 篇2

当然,对于F这样一个经常为了作文“须不少于800字”而犯难的人来说,是比较崇拜这些狗屁不是的文字的。这也让我想起我的语文老师——高中语文老师。姓刘,年级语文组组长,女性,矮个,且是极矮的那种。

我猜想喜欢她的学生可能不会太多。班上很多作文写得有特点有思想的人,都逐一遭到过她的批斗,这些人里居然也包括了我。我看过好几个很有灵气的女生的随笔本,非常漂亮的文字,和我近似,却永远只能在“良+”和“良-”之间徘徊。

那些总是用“画像”来写人的作文,却成了她朗读的范文,一来就是“黑黑的眉毛下是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然后说“你们猜猜他是谁”,这样的写法我四年级的时候就觉得它过时了,而且有“大眼睛”很“水灵”的人,那张脸绝对缺乏看点。

一次一次受到低分打击后,我的自信日益缺乏,决定开始“借鉴”,不过肯定不是借鉴“满分作文”之类的文章,而是“借鉴”了易先生的著作。最早是篇课文的读后感,谈贾谊的《过秦论》,很巧易先生很详细地评价过这篇文章,我“借鉴”了其中很多经典的段落,编凑成自己的作文,结果是一个意料之中和一个意料之外。意料之中,语文组长并没发现我是抄袭;意料之外,评语居然仍旧是满篇的狂批,说该文“思想偏激、不能就事论事”。

幸好她说的不是我,而是易中天先生。易先生的观点参见他的学术著作《帝国的终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假如《红楼梦》不是太出名,我可能也会把它当成习作交上去。结果是可以意料的,因为字数超过了800字的N倍得不了高分,语文组长再用现代汉语的语法标准,挑出无数错误,最后再评一句:“满纸荒唐言。”

在F爱看的动漫里,一到这个时候,躲在暗处的BOSS肯定会露出一个阴险的笑容,然后嘴角闪出一枚猥亵的白星。可惜我不是漫画里的正面人物,语文组长也有一个庞大的靠山——高考。最终,我只能选择认输,向她,也向高考。她说得对,考试的时候,作文里我不能迷茫、不能反叛、不能自以为是,只要有高分就行。

在别处生活优秀作文 篇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种生活在别处的现象。一些人开车到家后,常常要坐在车里发一会儿呆,才慢吞吞地打开车门;一些人忙完一天的事务,明明累得不行,躺在床上忍不住还要打开手机,玩上一小时才能心甘情愿入睡;还有一些人在工作的时候——哪怕是需要全神贯注的工作——就像我此刻正写着稿子,也要打开音乐、视频,“听个响”,否则总感觉哪里缺了点什么,心气浮躁。还有一些人——也许是今天的大多数人——更是要不断以“新鲜感”喂食的:新鲜的知识、新鲜的故事、新鲜的社交等。他们还会说:“老在这一个景点待着有什么意思,去下一个地方看看吧。”

读了这段材料,你有何感想?请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不能脱离现实,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能抄袭、套作。

【名师题解】

这则新材料作文的材料部分由两大部分组成;首句是整个材料总领句,后半部分列举了生活在别处的生活现象。总体看,结合材料,理解“生活在别处”的深刻内涵即可准确立意。

角度一:生活在别处的第一种现象,列举了四类人——开车的人、睡觉的人、工作的人、写稿的人。这类人在做应该做的事时,总是发会儿呆、打开手机、音响、视频等,否则总感觉哪里缺了点什么,心气浮躁。这反映出来的是一种温和的、不易觉察的对生活的厌倦感。他们按部就班地工作、休息、社交,持续一段时间,就会形成一个模式。一旦感到这个模式没什么意思,就忍不住想开个小差,跳脱到主线之外,哪怕只是几分钟、几小时,“生活在别处”。动静更大一点,则是“生活为何于我长戚戚也”。为此可以立意去写:“生活需要保持一种热度”“心有宁静,春暖花开”“善于找寻生活的乐趣”等。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作文,选材时要想有亮点,就需要不走寻常路。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此种生活现象的文化名人素材加以论证,例如三毛、张爱玲、迟子建等具有细腻情感的作家论述。三毛、张爱玲爱情失意,于是感受到了周遭生活的没意思,进而选择“生活在别处”——将美好的生活当黄连一样慢慢捣碎,细细品尝。而迟子建却选择发现当下生活的美好,拥抱“春暖花开”的生活,始终保有着对生活的热度,进而写出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这些事例很有文化气息,能显现学生深厚的积淀。

角度二:生活在别处的第二种现象,列举了一些不断以“新鲜感”喂食的人,他们要新鲜的知识、新鲜的故事、新鲜的社交等。他们还会说:“老在这一个景点待着有什么意思,去下一个地方看看吧。”这种现象可以正反辩证地看。

从反面看:这类人总是生活在未来、生活在“新鲜感”中,而忽略了当下生活的美好,总觉得生活总是老面孔,少了新意,缺了情调,这种生活态度其实要不得。为此可以立意去写:“活好当下”“发现当下生活的美”“生活何必那么匆忙?”等。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的选材要准确抓住立意展开。材料立意侧重强调的是一些人忽视当下、怨天尤人、觉得生活没有新意,而将眼光盯在远方,到头来一切都是一场空。选择素材时,重点抓住活在当下的事例展开论证即可。例如,陶渊明活在当下,发现了生活的美,写出了优美的田园诗篇;苏轼活在当下,发现了赤壁之美,写下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千古绝唱。这些事例就很典型。

从正面看:“老在这一个景点待着有什么意思,去下一个地方看看吧。”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因为这个世界真的很丰富奇妙,真的有很多“新鲜的风景”,只有那些敢于去追求新生活的人,才会领略人生的如画风景。“生活在别处”就是看“不一样的风景”,品味不一样的人生。为此可以立意去写:“生活在别处”“生活的意义”“人生是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品尝生命别样的滋味”“寻找生命的香巴拉”等。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的素材选择较为容易,但选择时如何做到典型、新颖,需要细细思量。思考的方向可以是“常中出新”,让常例翻出新意;也可以是“新例诱人”,让新例散发光芒。例如,郑钧的歌曲《回到拉萨》:“回到拉萨,回到布达拉。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清洗,在雪山之巅把我的魂唤醒……”素材巧妙一转,就可论证“去下一个地方看看”“生活在别处”的主题。

【高分素材】

素材一:高晓松,诗和远方一直在

学生时代,高晓松曾在天桥下弹琴,一天下来得到了5毛钱,然后花4毛7买了盒烟,一口饭没吃。当时1毛5可以买一袋方便面,但是高晓松说,他需要烟。21岁生日那天,他一个人在清华宿舍摆了三张馅饼,他想要是有人来宿舍看他,就一起分享这些馅饼。可是,直到熄灯,都没有一个人来。他独自吃光了全部的冷硬的馅饼,钻进冰冷的被窝。不过,他说自己一点儿都没有难过,因为他拥有诗和远方。这句话,妈妈从小就反复告诉他,所以他从不为眼前的一切悲伤,反而经常被记忆中的昨天和遥远的未来所打动。直到今天,他和妹妹的理想,依然是用所有的积蓄将这个浩瀚的星球走遍。

素材点拨:这个素材在于说明生活的苦楚并不可怕,只要生活在“别处”,只要有对未来的梦想,人就有希望。我们可以运用这个素材去阐述“去下一个地方看看吧”“寻找生命的香巴拉”等主题。

素材二: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西班他们刚走,雨就来了。在这之前,连续半个多月,太阳每天早晨都是红着脸出来,晚上黄着脸落山,一整天身上一片云彩都不披。炽热的阳光把河水给舔瘦了,向阳山坡的草也被晒得弯了腰了。我不怕天旱,大地旱得出现弯曲的裂缝,在我眼中它们就是大地的闪电。

我回到希楞柱,坐在狍皮褥子上,守着火塘喝茶。以往我们搬迁的时候,总要带着火种。达吉亚娜他们这次下山,却把火种丢在这里了。没有火的日子,是寒冷和黑暗的,我真为他们难过和担心。但他们告诉我,布苏的每座房子里都有火,再也不需要火种了。可我想布苏的火不是在森林中用火镰对着石头打磨出来的,布苏的火里没有阳光和月光,那样的火又怎么能让人的心和眼睛明亮呢!我守着的这团火,跟我一样老了。无论是遇到狂风、大雪还是暴雨,我都护卫着它,从来没有让它熄灭过。这团火就是我跳动的心。

nlc202309090153

素材点拨:这则素材颇为典型,主人公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仍能保有对生活的乐观,一切在她的眼中都显得美好。抓住这一点,可以论述“活好当下”“保持生命热度”的主题;另外,以布苏为代表的年轻人的搬迁离开,追求新生活,又可以去论述“生活在别处”等主题。

【素材演练】

万水千山走遍

刘蔚婷

生活中,无数的人都在一天天重复着昨日的故事,而那些永远追求鲜活人生的人们,勇敢地跳出了时代的怪圈。他们厌倦重复、打破重复,一次次更新自己生活的框架,走向了新的生命。生活这么好,我们何不趁还来得及去把万水千山走遍,去开启一段旅程,给自己一个美梦、给人生一段幸福?

“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硬汉海明威用自己的作品写尽了一生的勇气及考验。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他一直在与秩序对抗着,脱离固有生活的轨道,走遍万水千山书写自己金戈铁马的传奇。他的文字从不缺乏激情——描写战争,冷静而残忍;描写人性,凛冽而嘲讽。一战、二战的枪林弹雨也掩盖不了他的豪情与意气。多少人曾震撼于他笔下的痛快淋漓,却从未想过他一路向前、万水千山走遍的坚定和勇气。

“每个人要为自己的现状负责,要抉择自己的生命,这才叫存在。”而现实中的我们,冗繁的生活早已磨平了勇敢和激情的棱角,让我们安于原有的安定,狠不下心来让一场渴望已久的梦成真,只能在角落里叹息,羡慕他人的人生。

还记得《额尔古纳河右岸》吗?额尔古纳河逆流流淌着的,是一个弱小民族文化传承的不灭灵魂。世世代代的人们看老了雨雪,雨雪也看老了他们。然而岁月的流逝却怎么也苍老不了那颗不熄不灭如火种般跳动的心——那是坚忍勇敢的鄂温克族人生生不息的证明!他们从熟悉每一滴雨飘洒的方向的土地上,启程离别了,离开了森林、离开了亲人……为着这个民族精神文化的火种永不熄灭,走遍万水千山,走向发展,走向新生。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为何延续传承的秘密,这是每一个勇敢者、开拓者不变的初心。

我们总能相信,勇敢和重新开始会治愈伤痛,为我们旧有沉寂的生活带来新生,让我们重新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人要怎样才能不去呢?要死掉一颗心才可以啊!”三毛走遍了千山万水去舒缓她的伤痛。从生命的荒凉之地走向繁华和新生,她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也有了希望与力量。这些旅程滋养了她的生命、她的文字,让她笔下的每一个故事更加丰满充实。

走吧!趁着时光正好,借着那颗有些勇敢、想要重新开启生命的心,将万水千山走遍,走向新生、走向幸福。也许,这就是生活在别处的精彩……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就是“一线串珠”的结构模式。文章中心论点极为集中,就是“要让人们挣脱单调的生活,生活在别处,万水千山走遍”。为了论证论点,作者以“万水千山走遍”为主线串起“海明威”、“《额尔古纳河右岸》”、“三毛”三个各有侧重的素材,集中打靶式连串说理,有力度,有层次,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编辑/于智博

生活在别处作文 篇4

当阳光丝丝缕缕落进黑色的瞳孔时,我总会想,别处的某个地方,是不是有比这儿更澄澈淡远的碧天呢??

记得有句话说,每个人都是有根的,长在脚底下,你若轻轻地触动它,就会有细小的疼痛。而我爱触碰这舒服的疼痛,更渴望脱离他的束缚,然后,到处去漂泊;然后,就像Westlife所唱的:“Over seas and coast to coast,to find a place?l love the most。”―相当美好,不是么?也许真有那么一天,我会去天青似镜的西藏,去春色满城的大理,去漫天遍地都是一片洋洋洒洒的紫色清芳的普罗旺斯,去从脚下到天际都只有一种刺眼的金色的撒哈拉,去冰天雪地纯净得几乎让人室息的极地……我总无端相信,在这广袤的青天下,在千万里之外的某个地方,有一个只属于我的天堂。

有时候,我也希望自己能每天安然地穿梭在现实的小路上,一步一步走过泥泞,然后有一天,也在大学校园里逍遥自在,也在办公室里埋头苦干,也在菜市场里步履维艰,也在午夜梦回时打个电话给谁,说着“人生啊人生”然后就这样过一辈子。像树木一样,从哪里冒芽也就在哪里还根。但我注定在内心掩藏一份动荡,幻想从一场繁华漂泊到另一场繁华,或是苍凉,每分每秒都有人无限憧憬地开始扬帆,我想要成为这其中的一员,“生活在别处”――当它似不经意地从兰波口中呢喃而出,当它被刷在巴黎大学的围墙上,当它被米兰?昆德拉弄得尽人皆知时,它与我毫无干系;而当我开始向往香榭丽舍的浪漫、斯里兰卡的香茶、马尔代夫的日光海岸时,它就在我心上刻下深深的一笔,像荒漠里的岩林。风裹挟着干红的砂土在巨石的罅隙里呜咽,划出痕迹斑斑,无法磨灭。于是在追寻“别处”的脚步得以迈开之前,心就已经展开了摸索的旅行,于是在心还没有飘荡到那个“别处”之前,脑中就已经无数遍掠过那里的风景。无可名状的感觉,总是在某一时刻毫无征兆地袭来,让我不经意就伸出手,想要触摸那个未知的伊甸园。

生活在别处作文 篇5

我善于思考,我想这不算是缺点。运用通行自然规律,我预感我们每一个人绝对不是一个单独存在于这一维度空间的个头。自然是几个维度,存在哪些空间,至今尚未揭晓。人类总是在不断寻找心灵上的真理之泉。然而,我们又有几人如何能够真正体会真理泉水之清凉。

许久之前,我仿佛看过了这样一部幻想电影,一个男人在现实生活当中非常颓废,感情、工作经历坎坷,极度不如意。然而在另外一个世界,他却是一名王者,成就伟业。自然总是如此神奇,在不同的维度,在不同的时刻,在不一样的瞬间,发生着相似而又截然不相同的事情。

怎么说呢?或许我们每一个人,无论男女都是同一个人,自然总是如此奇妙,将各种生命整齐融合,又无限分散。

生活在别处作文 篇6

我想,我是更爱后者的。在这喧嚣尘世流连几度,总会坠入其中,难以自清。所以我欣赏陶渊明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敬慕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但我无法做到,这是现代社会的枷锁与囚笼。

但人,总是要诗意的栖居。纵然身在尘寰,但心在桃源。每当我独坐花前月下望着窗外亮若白昼的车水马龙,都会不由得生出几分烦闷来。夜应是如水般沉静而又优雅的,应是赋诗两三行,月下窗畔曲水流觞的悠然。交通工具固然快捷,但我更憧憬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自得;我更渴望与长风一试快慢,与月色深情款款的风流;我更向往那负着宝剑银弓,纵马千里追风的豪情万丈。高楼大厦固然伟岸,但我更心悦落樱芳丛的梦深花回;我更迷恋落霞云归的风卷云舒;我常醉心于群山万壑之间流连忘返。相比那些珠光宝气的首饰器物,我想我更爱明媚动人的群芳争艳。

而现代的事情,事物充斥着客观与理性,谁会在上下班的途中念些风花雪月;谁又会在归家途中迎着月光与清潭吟一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个时代的快节奏,成了诗意栖居的一个难题。终是无法如陶渊明一般倦飞知还,终是无法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但我心中,从始至终存留着这片清欢的委身之地。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我始终坚信,诗意栖居的人还有很多。所以何必忧心人世多愁自在几人能够,只需记独倚高楼,总有人高歌相候。在那豪情万丈的登高舒啸之中,七分癫更有三分温柔。

若无法轻剑白马扫杏花,那就静守心头的一片白月光,静品独身一人的清欢。

在别处生活优秀作文 篇7

“写作源于生活。”当下,有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在议论文写作训练中发现了时事评论文的优越性,对其产生了比较浓厚的阅读、训练和写作兴趣。所谓“时事评论文”,即是针对当下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时事热点问题进行的审视、分析、判断和评论。时事评论文无疑是把观察点对准了当下的生活。时事评论文不是新事物,它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但对它的运用无疑是“议论文体”和“生活”的再次携手,是“写作源于生活”的有利佐证。它能够拓展议论文写作训练的视野。

中学生写作训练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中学生议论文写作训练要求对生活有严格而又系统的处理。

一、搜集生活现象,整合生活材料

现实生活是写作的第一手材料。对中学生而言,体验和感知现实生活的方式除了直接亲身参与现实生活体验以外,还有间接的阅读体验。直接亲身参与现实生活客观上局限众多,而以阅读为主要的间接生活体验必然不能忽略。阅读生活途径如网络、报纸、杂志等一切能提供文本的载体都可以为学生提供感知生活的途径。高三学习生活中不乏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文本,如《史铁生的坦荡辞世是一个示范》、《请不要遗址公园化》、《流行音乐——扭曲的视觉魅力》、《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羞耻感》、《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名人故居进退两难》等,不胜枚举。现实生活的林林总总、形形色色都能搜罗为我所用,成为中学生不受时空限制的生活放大镜,无限拓展了中学生生活的视野。

为什么是“搜集”生活现象?“搜”者即为“搜罗”,“集”者谓为“整合”。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决定了材料的丰富性,要求我们对搜罗来的生活素材进行“整理”、“分类”和“聚合”。例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写作材料储备库,将丰富多彩的素材分别归入到生活现象、文化现象、艺术现象、思想现象等中去,以便于写作构思时顺利提取。

二、分析生活现象,思考生活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搜集和整合后的生活材料不能只是作为观点的佐证而存在。它们是土壤,埋藏着“写作”的种子,种子能生出“分析”的根芽,生长出“思考”的枝叶,开出“思辨”的花。它是用来诱发作者对生活各类现象的分析和思考的必要条件。作者在行文中的观点和看法应尽可能具备思辨性,杜绝一层不变和生搬硬套。诸如有志者事竞成;失败是成功之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云云,已然使得读者产生了“审美疲劳”,提不起太大兴趣。睿智、思辨的见识之花从何而来?只能是源自于生活这孕育生命、潜藏生机的土壤啊。

生活现象不是作为例子存在,那就把它作为分析和思考的对象,生发深刻的认识。有如学生写道:

萨特百年诞辰已经过去了,回想那段日子,人们关注的不是他的作品和思想,而是他在现代遭受到的冷落。那些追随过萨特、尼采思想步伐的人对此特有感触。

似乎,人们向生活迈出的第一步已不是偏向于以那个时代思潮为主的精神浪漫,更多的是偏向以时尚为主的物质浪漫。

在现实的分岔口,有多少人只抬头望向前方的高楼大厦,多少人转向虚拟的网络生活,多少人面向华而不实的名利,毫不犹豫地跨出自己的第一步,进而一步步迈向虚无缥缈的深渊。

……

作者在此以“萨特百年诞辰”这样的文化事件在生活中引发的一系列生活线作为分析的对象,深入思考,寻找现象背后的实质,并孜孜以求地思索着生活的意义。

三、认知生活现象,表现生活价值

生活成就了写作,写作升华了生活。中学生的写作内容可以源于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同时也是对生活在认知上的升华,以此来探索和寻求生活的意义,来表现生活的价值。2011年江苏高考高分作文《拒绝平庸(风沙渡)》篇,作者以赶考路上瞥见的餐馆招牌引入,随之引出作者对生活中“蜗居”、“蚁族”的剖析思考,由此得出生活之理——要成为强者,就要有一颗不囿于世俗的心。作者以生活中一瞥为“由头”和“机缘”,认识深入,表达独到又顺理成章。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写作的根源是表达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那么“表达的欲望”缘何而来?无疑是写作的主体对搜集的生活经过分析和思考产生了“认知”,顿悟出其中的“理”,认识到了生活的价值才有了不吐不快的冲动、愿望和需要。而这个“理”必定是认知的真实呈现,是作者的严密分析、独立思考所得,亦使原本平凡不过的生活随之显现厚重的价值感。

生活在别处 篇8

那时的我梳着整齐的童花头,看起来懂事而乖巧,每当被问及长大后想要干什么的时候我会清脆地告诉那些大人们——我要当一个小提琴手。其实,我对这种声音尖锐外表呆板的乐器一点儿兴趣也没有,我对音乐的全部理解就是用手指在琴弦上拉出那些个蝌蚪文。然而,我的理想竟然是当一个小提琴手。

妈妈对我要求很严,她是热爱提琴的,可她的时代她的家庭却剥夺了她拉琴的权力。于是,她便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她的女儿学好琴。每次我练琴的时候,她会在桌子上摊开50根火柴,每拉完一首曲子放进盒里一根,如果拉跑调或是拉错,就从盒里再拿出一根作为惩罚。她也常打我,我的每次练琴几乎都伴着泪水和怨气。

我很喜欢去学校,因为学校里有调皮的同学和总是夸赞我的老师。我的功课不算太好,但没人介意,因为大家都知道潘吟以后是拉琴的,不学这些也没关系。而实际上,我疯狂地爱着这些字母和数字,它们都比拉琴好多了,而且在学它们的时候我有那么多同学,有那么多人陪着我一起学。在那段休学的日子里,我每天学完琴路过校门口的时候,都会看上一眼我的学校,里面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可我却不能进去。

我家楼下有个疯子,每天他都会一个人自言自语地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一遇到人就抓住问:和睦中学,你知道和睦中学怎么走吗?他的手上抱着一只母鸡,穿着的一件校服背后是HMZX:和睦中学。可他每天都不上学而我也是。我每天在窗口练琴看到这个疯子都会很害怕,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一天会像他一样想上学想到疯掉。

我每天都过得很压抑,我不喜欢这样,当别人都在上学时,我却要拉琴,那和大家不一样,而我只想过每个小孩应该过的生活,平淡生活。我的生活脱离了正常轨道,我朝着一个自己都不清楚的目标前进着,可未来太可怕了,什么都不存在。

我终究没能考上那所学校。在面试时我的弓掉在了地上。我呆住了,直到有位老教授过来帮我捡起来,可后面,我不知道我在拉什么。

妈妈很失望,她想让我再考一次,可我坚定得让她害怕,我说:我不要。我回到了学校,可我不再说话,我第一天坐在教室的角落时,许多同学来和我说话可我紧闭着嘴,他们摇着我的身体让我说,最后,我笑了。

我现在的生活枯燥而乏味,可我喜欢,因为我在自己的位置看得见未来,尽管不太辉煌尽管很平庸,可我和大家一样。

生活在别处作文 篇9

我总是幻想自己是个旅行家,去世界各地游玩,摆脱了低俗乏味的生活,任心在天地间自由驰骋。著名音乐家高晓松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想我所向往的别处或许就是这样的一种人生境界吧!我曾在生活中想过自己去撒哈拉沙漠骑骆驼;去海底世界去潜水;去迪拜一睹世界第一高楼的壮观;去…那些已经在梦里千百次闪过的远方。

然而现实浇灭了我的幻想,面对学习的压力,父母的期许,我还是得回到那小屋里,开始作业“奋斗”、“抗争”。每当消灭完全部作业的时候,已是深夜,关灯,躺在床上,却久久不能入睡,因为我知道,在这短暂的放松之后,迎来的只有新一天的学习和那堆积如山的作业。还有那些足以让我精神崩溃的学校。

我曾经也有想过逃跑,想过放弃,想自己一个人去自己向往的地方,没有学习,没有作业,没有压力,也没有这些那些等等的规矩。而我也无数次地幻想着去那遥远的大海,造一栋小屋,像海子一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每次想到这儿,我总是对老天爷说一句感叹:“为什么的人生如此平庸,在平庸出生,在平庸中学习,最后在平庸中成家直到老去。”唯有努力学习,在枯燥中生活,最后才能出人土地!我为什么不能像大诗人马克波罗一样,来到遥远的国度,欣赏这个国家的风俗人情。为什么不能像明代的郑和那样七下南洋,遨游四海!

我苦笑一声,然后对自己说:“因为生存。”是啊!在这弱肉强食的时代,光想着遨游世界各地是无用的,更别说是在一个你向往的地方面定居、生活。因为到头来你会发现,那些整天在乏味中生活的同学,却都已成家生子,可你除了花光自己的积蓄外,发现什么都没有,还是一事无成。

可人也需要有这样那样的幻想,你敢说那些刻苦学习的同学没有叫过苦吗?没有幻想过美好的生活吗?他们只不过把这些想法埋藏在心底,埋藏得很深、很深罢了。

生活在别处 获奖作文 篇10

■徐智宇

江苏省邗江中学

人们常说“一花一世界”,花之于世界犹如人之于生活,人之精神外寓于物并与之产生共鸣,便成就了“别处”的生活。

苏轼坦言:“此心安处是吾乡。”流寓于黄州的苏轼的心一端系着黄州,一端系着家乡。然而苏轼毕竟是宋人,能超脱感性一层,达到物我合一的知性境界。黄州又何妨?何必“把盏凄然北望”?仍旧“竹杖芒鞋轻胜马”,对月引觞,颓然就醉。这是别处的生活,亦是历代文人雅士梦寐以求的生活。

然而,“生活在别处”并没有想象得那样自如,琴棋书画诗酒花只能一时愉悦性情,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真正的烟火人生。生活与人是无法割裂的,生活的物质基础首先是人的肉体,客观上来讲,无论是人的生活抑或人的思维注定要围绕物质层面展开,这便构成了哲学中的一对矛盾。

很多在自然领域唯物的思想家,一旦跨入人类社会就不免走上唯心的道路,这固然受哲学家个人素质的影响,但我想更多地与人的意识紧密相关。人的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我们亦不能低估意识的能动作用,“生活在别处”或许只是在两种极端间寻找中庸。

马丁·路德作为宗教改革的先驱,如是看待生活: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问题的逃避固然无济于事,但对“别处”的生活的追求则是对人类精神的珍视和关怀。

“生活在别处”与唯物主义的矛盾又存在同一性。在物质充裕的基础上,精神的转移不失为人生的拔节,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或许就因于古代文人士大夫阶层“别处”的价值观念。

曲水流觞,兰亭修禊是文人们的“别处”;昆腔咿呀,别离惊变是富贾们的“别处”;薄幸荒唐,雅俗共赏是凡夫俗子们的“别处”。“生活在别处”是一种可贵的生活态度,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而是一种普世的精神向往,这是人类社会意识发展的至善境界。

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活在别处”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它如同镜中花,虽仍可窥其一斑,却再难静嗅其芬芳。

失却“别处”的生活是可悲的。这意味着人将碌碌无为,终其一生。洪应明曾言: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动时念想,预从静中密操持。我们的生活应是快慢有致,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摆弄着手机,电子书、电视剧充斥着日常生活。这不是别处的生活,我们看到了文明的进步,也看到了精神的颓丧,这样的“文明”无异于锦衣夜行。

展望未来,我们不希望“生活在别处”被嵌在石头、裱在画框里。“人人皆可为君子”应当生生不息地燃烧在每个人的心中,上升为时代的精神标杆,作为青年人,这样的责任不容推卸,我们的使命业已明确。青年人必须义不容辞地扛起时代大旗,引领精神的自我完善。

费孝通曾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其目的就在于引领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如今,“生活在别处”无异于从微观层面阐释了个人精神追求的新方向。作为青年——社会中的个体,难道没有责任与义务去“抚壮弃秽”,怀着湘累之莲佩,再次寻找那颗遗世之珠吗?

于是,“生活在别处”,却又不在“别处”,就在你我之间。

点评:这不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有随笔的自由,有杂文的思想,接近“漫谈”之类。但小作者对“别处”的认识、对“生活在别处”的思考,既开阔,又辩证,甚至比较深刻。尤其可贵的是小作者的高度的责任感,让评委老师感动:“青年人必须义不容辞地扛起时代大旗,引领精神的自我完善。”

触摸一个词语

■陈熙南

镇江第一中学

雨是多样的。烟雨也许是朦胧的,它蕴含着水与火的交融,火成了烟来包容的水,和火同存了。雨有时是润泽的喜悦,有时勾起了愁思。烟雨应当是一种愁思吧。我捉摸不定它,触摸不及它。

我并不喜欢淋漓的雨,但十分享受浸在小雨中,感受水利万物。它与我交心,予我启迪。它将我包围在一个独有的天地之间,它的气息抚触着我,我留不住它,但难道只有留住的才是美好吗?

烟雨是小雨,但它比小雨更有温度,就像有一颗搏动的心一样。我能感受那份温存,能听见那颗心的起伏。只不过那层烟的距离,我触摸不及。但距离亦是一种美好。

青少年转向青年的那几年岁月,常被形容为“雨季”,因其独有的一段情感时期。就像置身雨中才能理解雨是何种感受,雨季的印记是那样清晰,所以我更能理解烟雨是何种性情。

挚友喜欢《城南旧事》这一类书,其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雨日中的悲伤。英子单薄的心上一定是飘着雨的,但我想那伴随她的一定是烟雨,这样温和,令她的忧伤也变得有温度。这份温和的忧伤也许会在雨季后的“晴天”里消失,所以即使是在忙碌的时光里,也弥足珍贵。

能够和雨有一次美妙的邂逅,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其间音律犹有高山流水之美,抚琴而知琴声冷暖。遇雨又当遇此烟雨,触其灵魂亦是触吾灵魂。

只因我的心头也飘着那迷蒙烟雨。我将那迷蒙烟雨,不管何物,只视为有温度的雨。触摸的不仅是它心的一部分,也是我心的一部分。我将留不住的、美好的、心伤的时光都视为同等的珍贵,因为人生他处再难觅。

人生数载,当遇不同晴天雨日,不是一份晴朗才是一次快意的收获;不是一份忧伤仅是一种痛心的悔恨。我相信凡是其中抵及心灵的领悟,都意义不凡。就像挚友用“烟雨”二字直面自己一样。

“应当珍惜还会忧伤的岁月。”因为有这样单纯的冲动,我才毫不犹豫地去触摸它,我更想借着它去直面自己的徘徊。

我终于牵起它共舞了„„

点评:这是一个敏感的孩子,因为挚友喜欢的《城南旧事》,使得自己与“烟雨”有了一段复杂的心灵触摸。从单纯冲动到毫不犹豫地触摸,进而“直面自己的徘徊”,最终与“烟雨”共舞。行文在紧扣“烟雨”时,又与淋漓之雨、小雨进行比较,凸显烟雨是有温度的雨;继而又与青少年成长的“雨季”进行比较,感受着忧伤的意义,心灵的意义。虽略显单薄,但依然充满情趣。

触摸一个词语

■孙逸凡

海安县立发中学

起初,我是害怕在词典里遇上这个词的。

“死亡”这个词,太恐怖也太悲痛。恐怖至极,我害怕那些由“死亡”这个词联想到的一切灵魂、鬼怪的传说;悲痛至极,我担心日子慢慢过去,太阳上山又下山了,我的身边会开始少掉一些珍贵的人。

伤心到极点,会流泪。

所以我是拒绝触摸这个词语的。也是由于岁月流逝,春秋轮回,一次死亡却让我对“死亡”这个词有所触摸,有所了解。至此,也多了一些坦然,一些对“死亡”的领悟。

是2013年的11月28日。

我奔跑着到了那家迎来我出生的医院,爷爷已快不行了。我奔跑着,和死神比谁快。我若快一步,那我便可以见爷爷最后一面,再久久地看着他,也看着他看我。死神若快一步,那么迎接我的只有那冰凉的、面色如黄土的尸体。

很遗憾,我是慢的那一方。到了医院,我听见病房内那良久未断的哀哭,哭声拔凉,凉到刺痛着我的骨。

我蹲在医院的走廊上,空气里,酒精气味与药水味交织在一起,弥漫着恐怖的气息。我们不是神,无法预知下一个死去的是哪一个病房的病人。在死神面前,我只想说,每一个人都低到尘埃里。哭泣不是向死神求情的苦肉计,每个人只是等待审判和处决的罪人,死神是最大的判官。我们是无力反抗的。

无力反抗,那又何妨?

死亡是每个人都要迎接的,我终于意识到。既然万物有生,则必有死。我不知道这世上是否有所谓的平行空间,这世界是几次元的,我们不得而知。

与其说死亡可怕可悲,不如说成是那种未知性的神秘。与其害怕死亡,不如敬畏死亡。这世上最失败也是最成功的事,便是死亡。每个人来到这世上,又匆匆走了。历史总是一页又一页地翻着,更新着。百年前这世上没有我们,百年后这世上也没有我们。我们出生时,来到这谜一样的世界,死了,又何去何从?

肉体深处是否又有灵魂掩藏?谁知道呢?谁知道时间到了,我们去了,那意识是否真的会毫无载体地永世长存着?

大千世界里,我们都是渺小的,低到尘埃里,各活各的精彩。有人害怕死亡,死亡意味着离别,有离别必有眼泪。感性的人其实也是害怕掉眼泪的,眼泪是心在流血的证明。谁又曾喜欢心痛呢?所以多数人是害怕死亡的。

死亡却也被人所坦然敬畏着。有些人,认为人生在世,便是渡河,每个人都是人生长河的摆渡人。人生长河偶尔波涛汹涌澎湃不定,这是难免的。挫折坎坷都挺过了,死亡又算什么呢?

我现在最敬畏的就是死亡了。也许在死亡面前,我会流泪,会心痛。难过至极,也许我也会睹物思人,翻看老照片,念念旧。不过泪水却是暂时的,流泪之后,我会对着蓝天白云思考:也许,也许他们去了天堂。

也许,也许他们在另一个空间流浪。我是真切地敬畏死亡,我对这些很好奇。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可以坦然地看见“死亡”这个词语,我不会总把死亡归于消极的一面,我不会盲目地害怕了。

或许有天,当我老了,皱纹也爬上了眉头。在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以后,我可以对死亡又多几层了解与领悟。“死亡”这个词语,太神秘太神秘。

当我坐在阳光下,微风扬起我耳边的碎发,我终于可以坦然翻着词典,到写有“死亡”这个词的那一页。我也可以像个历经万事看透尘世的老者,平静地看着“死亡”,也平静地触摸着“死亡”„„

当然,也敬畏地,看待——死亡。

生活在别处 篇11

成一个家,耗尽三代积蓄

我叫卢峻轩,1981年出生在佛山市禅城区的一个工人家庭,2002年从广东商学院毕业后,应聘到广州荔湾区一家鞋业贸易公司做成本核算员,月薪2500元。该公司集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我的工作主要是下到工厂车间去核算各种产品的成本。由于公司没有自己的工厂,都是在珠三角的城市寻找质优价廉的协作厂家,所以我经常四处奔波,十分辛苦。

2003年初,我认识了与我同龄的史卉瑶。她是广东韶关市仁化县人,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天河区一家装饰公司做出纳,相恋后,我们在杨箕村租房同居了。

2004年9月,卉瑶怀孕了,我们急需买房结婚。这时,我的工资升到了5000多元,卉瑶也有3000多元,广州的房子均价为4618元/平方米。我们只有5万元积蓄,离首付还差得远,不得不向家人求援。这时我们才意识到,彼此并没有多少亲戚帮忙,因为不仅我俩都是独生子女,连我俩的父亲也是独子!我的父母和爷爷奶奶都生活在佛山,父母已下岗十几年了。卉瑶的父母则居住在仁化县城,爷爷奶奶生活在该县农村。

尽管我和卉瑶都不愿“啃老”,但孩子都有了,我们急需在广州有个家呀!2004年国庆节,我回佛山向父母求援,父母为难地说:“为了供你读大学,这些年哪有积蓄呀,欠债都是刚还完不久……”

无奈,我们只好前往仁化寻求“资助”,但岳父母家境也不好:岳父在县城一家药材公司上班,工资只有七八百元,岳母一直以卖菜为生,而他们还要赡养卉瑶的爷爷奶奶。不过,最后他们还是连凑带借地给了2万元钱。

首付的钱还不够。正在我们一筹莫展时,母亲打来了电话,她抱歉地说:“轩儿,我们帮不上忙,心里很难受。这几天,我和你爸商量来商量去,想把佛山的房子卖了,搬回老屋去住……”

母亲的话让我鼻子一酸。卖了父母的集资房,他们和爷爷奶奶就只能搬到佛山郊区的祖屋去住,可祖屋已十来年没住过了,透风漏雨,我怎能狠得下心哪!可不这样,我们何时才能在广州安家呢?和卉瑶商量了一下,我决定把祖屋翻修一下,让爷爷奶奶搬过去住,爸爸妈妈则到广州来跟我们住。

不久,父母卖掉了佛山的房子,给了我们20万。就这样,在两家三代人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底,我和卉瑶在广州海珠区南洲路万华花园买了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总价75万,交了25万首期后,月供3000元。2005年春节,两家人聚在新居吃了顿团圆饭,我和卉瑶一个劲地给8位老人敬酒,感谢他们的倾囊相助,并表示一定会好好孝敬他们。

一开始,父母怕增加我们的负担,并没来广州与我们同住,直到卉瑶生下女儿珊珊后,他们才过来帮忙带孩子。卉瑶为了多赚钱,产后第二个月就上班了,但因为家里多了老人和孩子,日子还是越过越紧张,每月的收入根本没有盈余。一天晚上,我对妻子感慨道:“真没想到,成一个家这么难啊!”卉瑶说:“更难的事儿还在后头呢!你想想,再过几年,咱们的父母都上了五六十岁,爷爷奶奶更是80多了,人一老,哪有个不生病生灾的?你掂量掂量吧……”

一听,我的头顿时大了。年轻人都喜欢瞻望未来,但我一想到未来就毛骨悚然。

摁下葫芦起来瓢

怎样赚更多的钱,成了我最重要的人生目标。其实,像我这样的工作,只要胆子大一些,还是能捞“油水”的。比如我到工厂核算成本时,可以和厂家联合起来,报一个稍高的价格给公司。一次,有个厂家几次这样提醒我,我犹豫了几天,还是不敢,万一事情败露,我失业了,还怎么养家?

父母见我们困难,便处处节俭,父亲还到附近的批发市场做起了搬运工,母亲则专心带孩子,每天做好饭菜等我们回家。他们这样做,既为了减轻我的压力,也为了一家人能和睦相处。但时间长了,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摩擦,尤其是母亲年龄大了,有时会丢三落四,带孩子时也欠周到,更与卉瑶的养育理念相差较大,所以婆媳之间难免有矛盾。

2006年初的一天,母亲在卫生间洗衣服时,不小心把一块尿片倒进了马桶,把排污管给堵了,只好花几百元请人砸了瓷砖疏通。为此卉瑶不停地向我发牢骚:“真没想到家里有老人会这样烦!”我心里很不舒服,说:“别说房子是我父母出钱买的,就算他们没出钱,赡养老人也是我们的义务啊!”卉瑶终于沉默。本以为她睡了,我却看见她的眼角滑下两行泪水。我能理解她心里的苦,但我有啥办法呢?再说,老人容易吗?出钱给你买房子,一把年纪了还帮着带孩子。

5月中旬,爷爷在老家喝酒时突发高血压住进了医院,我和父母连夜赶往佛山。一位老邻居告诉我们:“他太孤独了,脾气又犟,让他少喝点,他就是不听。自从你们去了广州,他就经常喝闷酒。唉,养老人,可不是每月给几百元钱就能打发呀!”

这时我才知道,爷爷奶奶在郊区住得很不习惯,因为愧疚,爷爷这次住院花的几千元我都主动承担下来。为了照顾爷爷奶奶,父亲不得不搬回佛山跟他们住,平时打打零工。这样父母就两地分居了,没个说话的伴儿,母亲情绪波动很大,多次跟我说想回佛山。

卉瑶提议让我妈回去,请她妈来带孩子,考虑到婆媳关系难处,我同意了。不久,我妈一走岳母就来了,和自己的亲妈相处,卉瑶显然开心不少。可2007年春节前夕,我到佛山看望家人时,却听到了一些闲言碎语,说我没孝心,老人帮我在大城市买了房,我却把他们都赶回了乡下!我很难过,劝父母跟我回广州,但他们不肯,我知道,他们是不想给我增加压力。

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处境,让我心如刀绞,于是我决定,就是再难也要每月抠出600元来,分给父母和爷爷奶奶作为“补偿”。另外,我打算拼命挣钱,将来在佛山重新给父母买一套二手房。為此,从2007年2月开始,我豁出去了,想方设法在工作中捞“油水”,每个月能多挣两三千元。但如此一来,我的压力更大了,经常提心吊胆,晚上更是常常失眠,时不时地还生场小病。半年后,因为我的状态不好,被公司解雇了。

8月底,我应聘到广州另一家公司做主管,薪水有6000元。为了生活的稳定,我不敢再冒险挣外快了。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9月,卉瑶的奶奶摔成了脑震荡,急需钱治疗,我赶紧还了岳父岳母那2万元钱,还另外拿了1万元。当时,岳母正帮我带小孩,听说此事后天天嚷着要回去。显然,在我家住了一年后,岳母其实也有不少怨言,比如我每月给家里4位老人600元“赡养费”,却没有给他们钱。她经常对卉瑶说,我这个女婿没有“一碗水端平”。我深感无奈,只好让卉瑶每月也给她家里寄600元钱。

此后,我们请了一个保姆带小孩。几个回合折腾下来,我们的身心异常疲惫,因为各方面的压力太大了!我俩虽然月收入加起来有1万元,也算个白领之家,可到2007年12月,我们结婚3年后竟只有1万元积蓄,父母给我们买房的钱还分文未还!我仔细算了算,花在8位老人身上的钱,每年大约有3万元,平均每人每月也就200多元。说起来并不多,可这是我们将近1/3的年收入啊,但再苦再累,这是我们的责任,必须扛起来。

痛失贤妻,泪别广州

2008年春,由于广州的楼市持续低迷,卉瑶所在的装饰公司效益急剧下滑,她的工资也一降再降。到6月,她被裁员了,本想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出去找工作,可9月发生了金融危机,就业更难了。我的工作也岌岌可危,因为珠三角很多鞋厂倒闭,我们这种贸易公司也跟着倒霉,我的工资只有4000多元了——除去月供,我们一家三口仅有1000多元生活费!

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11月,卉瑶迫于生活压力,去了附近超市做收银员。保姆请不起了,我们把孩子白天放托儿所,晚上接回家。一天,父亲打来电话说,他原来的单位要求一次性缴清养老保险,大概还差1.5万元,如果过期不缴,他60岁后将领不到养老金。情况很急,我二话没说就把钱送了过去。卉瑶知道后生气地说:“家里就这点钱,你不想过了啊?”我说:“这钱迟早要还的。再说,以后我爸能领养老金,我们压力也小嘛!”卉瑶虽然没再说什么,但把剩下的1万多元“救命钱”藏了起来。

一个多月后,卉瑶的母親又打来电话说,卉瑶爷爷的关节炎、奶奶的哮喘病都复发了。我和卉瑶猜测,是不是我们几个月没寄钱,他们有意见了?卉瑶解释了一番后,岳母叹息道:“那就算了吧。这边下了大雪,你爷爷奶奶年纪这么大了,我担心他们挺不过这个冬天。”果然,2009年春节前夕,卉瑶的奶奶因病去世,我们不得不赶到仁化奔丧。显然,如果把老人送到大医院治疗,应该还能多活几年,为此我们十分自责。办丧事加过年,我们又花了近万元,也算是努力减少内心的自责吧。

到4月,卉瑶总感觉全身乏力并疼痛,到医院一查,是骨质疏松症。医生建议她不要做收银员之类长期站立的工作,否则容易晕倒甚至骨折。卉瑶想换一份工作,可人才市场里大学生密密麻麻,她根本没有机会。无奈,我只好让她辞职在家带女儿,她情绪显得异常低落,经常忧心忡忡地叹息:“压力太大了,我实在不想过这样的日子了!以后爸妈一老,这么多老人,我们哪养得起啊!”

我也常常为此彻夜失眠,但人总要向前看。我是一家之主,便经常给她打气说:“慢慢来,总有办法的!”我把家里的情况跟双方老人说了,他们都表示不再要我们的钱,但我知道,他们的心里一定很苦。2009年6月,卉瑶的母亲因腰痛得厉害来广州检查,竟查出了椎管肿瘤,需要两三万元手术费,可我们哪有这么多钱?她只抓了些药就回去了,第二天卉瑶哭着说:“我们把房子卖了吧,我要给我妈治病!”

我不同意卖房,因为卖房后钱必然会打散,拿一部分给岳母治病,还我父母20万,再拿些给老人们养老……这样,我们好不容易在广州建立的家就摇摇欲坠了。而且,广州的房价已翻了几倍,想再买一套房已绝无可能。卉瑶说:“我也不想这样,可我不能看着我妈病死啊!”吵了几次后,我有些绝望地说:“如果你坚持卖房的话,咱们就离婚吧……”她听了顿时嚎啕大哭。

那段时间,卉瑶经常大哭大闹,一会儿说她不带女儿了,要去找工作;一会儿又说,离婚就离婚,财产一人一半!父母听说后十分生气,说:“当初卖了房子给你们买房,就是希望你们好好过日子。现在闹成这样,我们这么多年来的付出太不值得了。”岳父母得知后也坚决反对我们离婚,岳母还特地打了个电话对我说:“你不要多想,我的病不要紧。人这一辈子活长活短都一样,你们还是好好地在一起过日子吧!”

在双方父母的劝阻下,我们终于打消了卖房离婚的念头。其实,这些年我尝尽了建立一个新家的苦头,哪还有勇气打碎它再去重新拼凑啊!可我明显感觉家已不是原来的家,婚姻似乎已经名存实亡,我和卉瑶每天难得说上几句话,她变得沉默而乖戾。2009年8月,我在家里发现了她藏起来的病历,她竟然患抑郁症快半年了,却从来没告诉过我!我心痛极了,赶紧带她去医院,医生说,她的病是由于长期的生活压力所致。

卉瑶的病情似乎越来越严重。9月的一天,阳光灿烂,别人都着短衫,她竟然穿着一件羽绒服去买菜。我下班回来,从邻居那里听说后十分心焦,和她沟通了几次,可她总说没事。11日上午,卉瑶竟穿着睡衣在小区里转来转去,我接到邻居的电话后赶紧回家,整个下午都守着她。下午4点,我见她精神恍惚,提议带她去医院看看,她吼道:“别吵!我头痛!我死了算了,反正我也没啥用了……”说罢,她竟真的跑向阳台。我吓呆了,赶紧冲过去拦她,但已经来不及了,等我赶到时她已经纵身从5楼跳了下去……

随后,我被民警带到派出所接受调查。警方最终确认卉瑶是自杀,没有追究我的刑事责任,但我知道,我的余生将在痛苦的自责中煎熬。2010年1月,我和岳父母商议后卖掉了房子,还掉银行欠债和父母的20万元,余下的20多万都给了岳父母。很快,我就会带着女儿离开——两手空空地离开这座令我心痛一生的城市……

本刊视点

独生子女到了该给父母养老的年纪了,这是为人子应尽的道义和责任,是必须的!也是无法逃避的。

一对社会新人进入一线城市工作、安家,花天价买房,最后成为“房奴”,这是不是一个理性的、唯一的选择,本文给出了一个答案。就是在发达的国家,刚工作就买房子也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如果本文的小两口暂时选择租房,条件好了买二手房,是否能增强他们抗击打的能力?应该是肯定的。无论如何,让年迈的父母卖掉立身之处,以这样的钱来筑自己的香巢,都应算是不孝之举了。

上一篇:有味是儿时散文下一篇: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