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从不在别处散文

2024-06-02

生活从不在别处散文(精选16篇)

生活从不在别处散文 篇1

秋来了,河水不再涨了。宁静的村庄,如何人心浮动,暗潮汹涌?

打开笔记本,点了你赠予的种种电子读物。想找的宁静,外界不存在。

只可惜这家伙的拥有,无异于一个看电影,听音乐的工具。播了《勿忘心安》,随黛玉的影子去追寻红楼里的深邃与幽怨。

仰慕那群才华横溢的.女子,怜惜薄命的红颜。追逐宝玉的宁静淡泊。钦佩萍踪侠影的柳湘连,剧中唯一一个称得上男人的人。

在这样的剧情中,有与外界相似的风雨交加,也有无干的清幽纯粹。我且享用后者吧。

对于两名学生的哀求,另一名学生的流走,我选择无动于衷。我厌恶极了生活中渗入这般悲哀的战争,毁了我离开后记忆里干净的画面。

叙述的心思,也不会追求词藻华丽了,是变得平淡了还是开始老了?眼下的光景,寻思着,似乎没有休止,也找不着什么出口。努力着,还要随心,它一直想带我飞。

窗台处,前天夜里,风倾斜了的雨,慢慢的从缝隙挤了进来,一滴一滴落了一夜,留下一条条断断续续曲折的印痕,亦退还休。用力抹了抹,没有回应,还是由它。

昨夜又梦了一些,今朝甚是乏力,依旧漫长的会议间,偷憩了会儿,小睡也别有风味。也就不知最近还有何要务需完成,也随它去。

翻了翻庄子的养生说法,合时的睡眠,合理的思绪对于生命的舒适度过于重要。所以,聊一聊牵动的思念,也知道该睡了。

生活从不在别处散文 篇2

当然,对于F这样一个经常为了作文“须不少于800字”而犯难的人来说,是比较崇拜这些狗屁不是的文字的。这也让我想起我的语文老师——高中语文老师。姓刘,年级语文组组长,女性,矮个,且是极矮的那种。

我猜想喜欢她的学生可能不会太多。班上很多作文写得有特点有思想的人,都逐一遭到过她的批斗,这些人里居然也包括了我。我看过好几个很有灵气的女生的随笔本,非常漂亮的文字,和我近似,却永远只能在“良+”和“良-”之间徘徊。

那些总是用“画像”来写人的作文,却成了她朗读的范文,一来就是“黑黑的眉毛下是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然后说“你们猜猜他是谁”,这样的写法我四年级的时候就觉得它过时了,而且有“大眼睛”很“水灵”的人,那张脸绝对缺乏看点。

一次一次受到低分打击后,我的自信日益缺乏,决定开始“借鉴”,不过肯定不是借鉴“满分作文”之类的文章,而是“借鉴”了易先生的著作。最早是篇课文的读后感,谈贾谊的《过秦论》,很巧易先生很详细地评价过这篇文章,我“借鉴”了其中很多经典的段落,编凑成自己的作文,结果是一个意料之中和一个意料之外。意料之中,语文组长并没发现我是抄袭;意料之外,评语居然仍旧是满篇的狂批,说该文“思想偏激、不能就事论事”。

幸好她说的不是我,而是易中天先生。易先生的观点参见他的学术著作《帝国的终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假如《红楼梦》不是太出名,我可能也会把它当成习作交上去。结果是可以意料的,因为字数超过了800字的N倍得不了高分,语文组长再用现代汉语的语法标准,挑出无数错误,最后再评一句:“满纸荒唐言。”

在F爱看的动漫里,一到这个时候,躲在暗处的BOSS肯定会露出一个阴险的笑容,然后嘴角闪出一枚猥亵的白星。可惜我不是漫画里的正面人物,语文组长也有一个庞大的靠山——高考。最终,我只能选择认输,向她,也向高考。她说得对,考试的时候,作文里我不能迷茫、不能反叛、不能自以为是,只要有高分就行。

生活在别处,别处记不住怎么办? 篇3

我说:“你写这个干吗用呢?”她说:“参赛。”我说:“参赛规定了要写游记吗?”她说:“没有规定,写什么都可以。”我说:“既然没有规定,你干吗要写游记呢?你是想交差,还是想得奖呢?”小女孩说:“想得奖。”

妈妈代小女孩回答说:“她说没有什么写的,就专门带她出去参观了一下。”家长真是用心良苦,可以理解。不过,不要把找题材找内容的任务,全都推给旅游——除非你是徐霞客,他一生都在游历。更不要每次带孩子旅游前,都在他头上罩一团乌云:“回来了是要写游记的!”

我说:“想交差呢,这篇是不错的。想得奖呢,基本上没有什么希望。”小女孩一听,就哭起来了。

唉,我觉得不要把快快乐乐的旅游,搞成个“文化苦旅”。每到一处,就恭敬地拿出小本本,抄下景点的铭文;或者亦步亦趋地跟紧导游小姐,生怕漏掉了其中的每一句话。回来之后,还要抓耳挠腮地想形容词,还要谨记写游记的要求:不能记流水账,不能走马观花,不能东扯西拉,不能写山水不美,不能写景点的管理有问题……

只能写“某处的水真静啊,静得感觉不到它的流动;某处的水真绿啊,绿得像无瑕的翡翠……”只能写“某处的山真奇啊,像巨象,像骆驼,拔地而起、奇峰异石、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巍然挺立、层峦叠嶂、连绵起伏、崇山峻岭、千峰万仞……”

就像下面这样的作文:

今天,终于有机会去一览大海的英姿了。现在正逢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啊!好美啊!我们的汽车在秋风的吹拂下欢快地奔跑着。不久,我们就来到了海边,我不禁被这美丽的景色迷住了:茫茫的大海波浪起伏,无边无际,一群群海鸥在大海上空飞翔。啊!大海,我爱你!

如果出门旅游就是为了写出这样的作文,那我情愿一辈子不出门。我觉得自从照相机被发明出来后,这些形容词都可以用风景图片来替代的。

其实写游记并没有定规,因为旅途中充满着新奇和意外,它不是按照旅游图册上的记述发生的。散文家丰子恺先生写过《半篇莫干山游记》,他“觉得只有去时的途中可以记述”,车还没有走到风景点,文章就结束了,一句风景也没有写,但读起来妙趣横生。

经常有家长抱怨说:“我也经常带他旅游啊,去了那么多地方,他什么也记不住。”

也许孩子记不住“怪石嶙峋”,记不住这个景点是纪念哪个人的,但我想他会记住别致的吊脚楼,特别香的一顿饭,抢了他零食的猴子,好玩的转盘,记住有一面之缘的怪人,以及奇怪的方言等等……游记不是只有风景,还有人,还有发现。

旅行的意义,在于见识不同的生活,看到不同的人们,换个地方,才会有“这才是生活”“生活应该这样”的感慨。所谓“生活在别处”,大约就是这个意思吧。

生活不在别处散文 篇4

其实,生活就在此处,生活从不在别处。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抽象而又具体的。之所以说独一无二,是因为生活存在于个人,说它抽象而又具体则是由于生活中有我们能够轻易拥有的,如一杯茶、一壶酒,又有我们现代人很多都难以触摸的,如悠闲、放松。我们常常在空下来的时候充满迷茫,就如同一台喧嚣的机器停止了工作后那一阵令人惊心的寂静。这时,我们思考起了生活。

那么,除了特定的某些喜怒哀乐之外的场合,你又能否想起生活?

生活就在此处,从不在别处。你的生活有你控制,我的生活由我主宰,如此,这般,洒脱,而已。对于植物,梅花在万籁俱静的天地独自绽放,它把它的生活放在了腊月与寒冬。对于动物,一条蓝鲸一生在深海中生活,搁浅滩则将亡,它把它的生活广放在了那一片广阔与深蓝。而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以最近很火的《西游记之女儿国》电影为代表,剧中女儿国国王最终把自己的生活放在了王权富贵,而唐僧则还是选取了戒律清规,生活相错,相间却构成了最美的图画,每一笔都添的恰到好处。

转眼间,已到中年,回首往事,无外乎一个“快”字。不得不由衷感叹:世上最快的东西,莫过于是光阴,才青涩茫然,走过新春,转眼秋天,柿如晚霞。

在这飞快的节奏里,恍然间,我厌烦热闹,喜欢一个人独处,一个人远行。

不与人争,不以物喜,只与己悲。

从前见了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事,非得争个面红耳赤,如今看谁都可笑脸相迎。不由得自己怀疑:我还是我吗?时过境迁,对错无答案,秋风掠过,波澜不惊。看周瑜,三千赤壁都已过,何拿余生与人争!

生活无情,总把人们雕刻得人鬼不是,大多数时,谎话连篇无尽无休,用一个谎言掩盖另一个谎言,又何必呢?你不觉得永久在浪费精力与时间吗?

直到有一天说句真话,自己都觉得汗颜。

发酒疯时,诉说年少时的初恋,第二天别人问起,却一脸茫然:“那是我醉了,哪能当真?!”

是醉了,不是就醉了,是心醉了,是人生醉了,是这世界醉了!

时间在赠人阅历的同时,也把无情的沧桑随手相送。它洗得净心灵的尘土,也可点燃人生的激情。

都已经过去了!花也好,鲸也是,人也罢,都明白了生活的位子与位置,也明白了生活就在此处,从不在别处的深沉。

生活在别处作文 篇5

一些关于哀伤和阴郁的往事,渐渐地模糊了。以往毫无意义的一些生活元素归复平常。有时候忽然在想,我似曾爱过的那个走路晃晃斜斜的女孩她究竟是叫什么名字。我们认识过?素未蒙面还是只是熟悉的陌生人?记忆如此虚浮,毫无牢靠。就像出现于生命的一些伤口,结痂,然后愈合,最后找不到一点痕迹。我们习惯了站在现时忽视以往。安妮宝贝曾说,以为有过那一刹那,感受到的深情与宠爱,就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送你离开。我确信,她是往事,亦如烟花。

只有走过峡谷才听得到风的声音,只有路过三月才看得到樱花华美。并无心去探究什么,可一些划痕却难以抹擦,如同小时候被火星烫伤的脚背。这么多年过去,岁月的刁难依旧无力。

考试,复习,应对监考老师凌厉目光,生活就这样被继续,那日送朋友出去,她忽然说一句,你终会淡漠在我的记忆里,毕业,然后很少联系,再见时已是各自领着儿女。这是个现实的问题,只是一些伤感袭涌上来,而我什么也没说。

可能这就是最后的样子,不只我们这群人。别的什么可能最后也是这个样子。

今日是情人节。那晚深夜压马路的时候,有封信从天上掉下来,你飘够了就早点着地吧。物价上涨,泪水太金贵,什么东西都比不了从前的廉价。

你要找个愿意用生命守护的女人,和她结婚。

生活在别处作文 篇6

平衡的生活有时需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或“几瓢”饮,其他的浅尝辄止就可,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完美。甚至有时候,人生的平衡点就在某一件事里被我们找到了——比如桑德斯上校对炸鸡的执着。但这不代表平衡的生活不能是五彩斑斓的。我依旧崇敬那些在波澜中找到生活平衡的人和那些勇于开始每一次冒险的人。

而另一种平衡的生活,用网络流行语来说便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一般简单而温馨。简单到一杯下午茶,一次大汗淋漓的奔跑,一本寻找已久的书,一抹阳光——这些东西都能用幸福的魔法让我们摆脱疲惫与烦躁,重新回到生活的平衡处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们都是百代之过客,在这匆匆溜走的时间里,我们何必去在意一个目标是否渺小呢?“就想开家小小咖啡馆”“就想搭车去柏林”,这些不都是人们在寻找自我平衡时实现的平凡而伟大的梦吗?

生活在别处 篇7

出差,已经是很多创业者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履行的一项工作,甚至可以说是家常使饭,有时他们甚至分辨不清自己到底应该属于哪座城市。然而,出差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又是难得的机会,可以借此暂时摆脱一个滞留了很久的地方,云感受异地的风土人情,也别有一番情趣。出差,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创业者的一种牛活方式。

有人说,出差是一种变相的旅游,一种心灵的放牧;但如果你真正走近这群“空中飞人”,你的理解可能就不会这么简单。出差的滋味,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作为种生存状态,有时还会夹杂着一丝的无奈。

上路篇

准备上路行囊

出差可能百常惬意,也可能是场恶梦。想要进行一次愉悦的商务旅程,既能谈妥公务又能放松心情,为出差准备一套舒适的行囊格外重要。为出差预备东西越精简越好,对于从事商务活动的创业者来说,最简单的形式是带一个普通旅行包和随身公文包。精简实用的旅行包是出差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如果有正式会议,男式公文包是必须携带的,而在现存的商务机舱中,越来越多的商务人士带上手提电脑包的也比比皆是。

在穿着方面,穿一套西装,再带两三件质地良好的衬衫,正式场合穿西装,休息和娱乐时以换上便装裤。另外,还要在旅行袋网放上名片夹、电动剃须刀、古龙水等。对每一个山差的创业者来说,往往都有这样的体会,携带的物品越少越好;但有时为防气候突变,又不得不随身多备几件衣服:为此,出差的服装最好是多功能型的,能够一衣多用。

女性创业者出差在外,要保持美丽人方的职业女性形象,除了不能少带的化妆品,选择出差场合的衣服更足有讲究。多带几件上衣,和同一条裤子搭配,可以用最省事的办法每天给人新感觉。

除了穿着和日用品的准备,精神和睡眠的准备也同样重要,旅途固然是劳顿的,尤其是出国,可能面临对抗时差,所以在家准备好充足构睡眠,调整好积极的精种状态是出差的必要保障。

离家篇

在陌生的房间醒来

出差,是对固定居所对家的远离。对于尚未成家的创业者来说,家就是自己,家就在四海。姜先生是个单身老板,他大多喜欢把山差安排在压末,这样工作结束时还可以顺使四处玩玩看看,这样的生活也乐得逍遥,但是如果频繁出差,一走就是十天半月,对于好不容易与女友培养起来的感情却往往是一种伤害,刚刚开始的感情,由于不能及时加温便逐渐冷却。每每在异乡陌生的酒店房间醒来 看着陈设大同小异的标准问,恍惚间得仔细想想自己到底身处何处,无刀和孤独感一下子袭上心头。

已经成家的创业者,最不愿意出差影响周末了 因为这两天,是他们跟孩了家人共享家庭欢乐的宝贵时间。但创业没有讨价还价,如果对方客户或某些会议日程安排在周末,创业者即使不想出差也没有办法。偶尔出差数日小别,对家庭气氛是一种调节,它可以打破固定的生活节奏,短暂的别离对夫妻两人感情的巩固都有一定好处;但是无休止的频密出差,对于婚姻,无疑是一种压力。

“这种马不停蹄的出差生活,让我们的家完全没有家的感觉,简直和临时旅馆差不多。”黎总谈起出差生活,显得颇为无奈。他出差指挥一项工程,一需要一两个月,而且经常是上个工程刚结束,下个项目又要开始了偏偏他的妻子也是位创业者,为了拓展业务不得不在几个城市之间“转战”,两人一年也见不到几次面。

去年圣诞节,黎总的妻子正在上海做市场调研,今年情人节,黎扬又在贵州为工程做前期准备:“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出差,而且还常打时间仗,看着同龄的朋友逐个有了孩子,我们心情非常失落。可我们现实的条件决定了孩子带不了,老人没法照顾,夫妻俩也很少能聚在一起。”夫妻俩又都不想将自己辛苦打拼的事业停顿下来,于是,性生活得不到保证,生孩子的计划也无限期往后拖延,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黎总夫妇俩。

《诗经》云:“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女性创业者在出差中还会遭遇无法预料的困难。家在厦门的钱女士创业不到半年,出差的新鲜劲还没有充分展开,出差途中她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那时她人在北京,开始呕吐,吃不下饭。几天坐在车上奔波,更加没有食欲。“那天早晨,天还没有完全亮,抱着皮箱、拖着空腹的身子,走出酒店大堂就开始呕吐,那种孤单的感觉印象太深了。”

观光篇

当成一次商务旅行

陈露是个年轻女孩,创业一年多来也去过不少城市,下周她要去杭州与客户谈一宗业务,想到能去那个风景秀丽的城市看一看,她非常兴奋,除了把这宗业务准备得很充分,还把杭州的名胜古迹和特色美食查阅了一番,打算谈完事就直奔西湖游览观光,陈露说,她把每次出差都当成一次商务旅行,在尽力完成工作的同时,去当地走一走,感受当地的人文气息,让自己得到彻底的放松,非常惬意。

由于出差,创业者可能会到很多本以为一辈子是不会去到的地方。城市去得多了。便会发觉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风土民情,而这是这个城市几百年乃全几千年的文化职业所形成的。不论什么地方不管它有多穷或有多偏僻,都有值得了解和观赏的地方。多去一个地方,往往便意味着多了一分见识。

绝大多数创业者都容易厌倦一成不变的东西,不喜欢长时间局限在同一个地方。有些创业者会觉得出差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办公环境、新的布置、新的朋友、新的交流方式……这种动感是原来公司凝固的氛围所不能提供的。出差,能让创业者闻到一种新鲜的气息,它就如同氧气能使人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源源不断为创业者提供创新的养料。

心情篇

出差的三种境界新鲜平淡厌倦

能将出差当成一种享受的人,通常是那些刚刚走上创业之路的年轻创业者。从大学校园里跨出步来或刚刚工作没几年,出差无疑是一种好奇心的满足,也是一种独立能力的认可。他们中的大多数,对出差怀有一种初恋般的情怀。就像大学毕业没多久的陈露一提到出差她立刻眉飞色舞:“我出差一般是两到三天,时间不长,却可以换一种环境,换一种心情,这是读书时候很难有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工作久了,差出多了,如果每次出差的时间比较短暂,在出差者的心理上一般不会产生太大的触动。就像一段平淡的生活,没有太多惊喜,也没有太多烦忧。李毅是一名创业8年的企业家,他出差的频率不算高,但也不算低,一年总要出去个三四十趟。出差在他心目中,就像上班换了一个地方,要多坐两个小时的飞机,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大影响。“我们的工作节奏非常快:下了飞机,上了出租车,就向司机打听酒店情况;订下酒店后,就直奔目的地,开会或者洽谈,一天两天办完事,就回广州了;如果是上午到的话,还会直接回公司。“李毅的妻子和女儿对他的出差很习以为常了,除非是晚上到家才可能会做点丰盛的菜等他一起吃,而他也几乎从来没有给妻子孩子带回什么土特产或礼物。”说实在的,我已经习惯了这种漂泊的生活,在家的书房里常年摆放着只拉皮箱,里面是外出旅行时用构各类用品。这就是工作,我已经麻木了。不过,我觉得自己对不起家人。因为出差,我小能经常陪伴在父母,妻子或子女身边。我的一些创业伙伴,到了30岁,仍旧孤身一人。每到临近节日的时候,最怕接到出差任务,不能和家人共度佳节,心里多少会很愧疚。”

当出差的次数越来越多,在路上的时间越来越长每次出差又常常要面对陌生的面孔,应付众多的人情来往,四处奔波的脚步,就会渐渐显出倦怠。刚工作时对出差兴致勃勃的江先生,经过了三四年频繁出差生活之后,渐渐改变了习惯。原来到了陌生的城市,即便工作安排很紧,他也要尽量节睡少吃,腾出点私人时间、留出点钱用在观光上,几年下来,情形已大不一样,如今就是到了从没去过的城市,他也不愿意多动了,更想好吃好睡,对自己的身体好点。江先生就说,出差最怕的是跟客户喝酒,饭桌上的确能拉近双方的距离,但实在伤身体。

通信的发展,网络时代的来临,对于出差的影响只是量上的减少,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和方式,面对面的交流依然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因此。出差依然是创业者们今后长期面临的工作状态。能暂时转换新西兰的工作环境,获取新的灵感和思路,这令许多创业者对之偏爱有加,而不少长期出差在外的创业者也有着相同的困惑,不能称职地尽到家庭职责,是他们心中难言的愧疚。

生活在别处作文 篇8

黑暗浓得化不开,倏然冒出一声钟鸣,渗透着穿透空气,萦绕在我耳旁,浓厚且庄重的感觉。仿佛灵魂撞击脑壳,正渴求一种超脱而纯粹的自由,不觉又令我毛骨悚然。

静下心来,不难想象,这是怎样一个高大又古朴的桃木大摆钟。表层的黑漆在时间的流驶下已经布上丝丝斑迹,却也恰倒好处,让人依稀可以遥想其当初的风采,如此庄严,如此神圣。而那种黑,又纯正得不加修饰,散发着一种不张扬的震撼力。让人不自主得用“深邃的经典”去定义它。

抑或她是一只可爱玲珑的粉色小钟,给予人允许想象的虚幻的温柔,然而又爆发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歇斯底里的。可怕的蒙蔽!

其实不然,摊在我眼前的是残忍的现实,因为它并没有它们其中任何一个的容颜,它不大,但也说不上小,它的容颜没有附带任何色彩,它是那样透明,也是那样普通。

但是我依旧固执的陶醉在自我的世界,想象着它会成为它们二者的任一,然后我的嘴角会上扬到多少角度,最后化做一道醉人的优美弧线。长时间的思恋扼杀着我那可怜的脑细胞,是的,我很累。

于是,我砸开我的小猪,用它换得那粉色的诱惑。

原本我以为我会很快乐,因为拥有会让我不在期盼中痛苦。但很快我又厌倦了,我发现它是那样虚伪,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我有种上当的感觉。就像米兰。昆德拉说过,生活在别处。这是不错的,我以一颗幼稚的心一直窥探着窗外看似美好的别处,并且不停地追寻,最后终于到达。意外得发现“别处”又很快的变为“此处”,同样的枯燥乏味,又继续寻找新鲜的别处。“人总是不停地跑,不停地停,跑跑停停,就走过今天,走过明天,就这样走完了一生。”在此思维的同时,我瞄了一眼步满灰尘的粉色小钟,此刻的它应该已泪流满面吧。

我并不去理会,因为我发现那个透明钟竟然如此温热亲近,而太多浓重的色彩让我眼花。

“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时的我正静静地伫立在窗前,思考着那一声钟鸣和这不再行走了的钟是否有着前世的情缘?思量许久,或许香山居士白居易老先生的这句名句最能诠释了。其实无声有声都并不重要,而那一声钟鸣也只是潜意识的。也许我手中这不能一鸣的钟和顾拜旦先生故居的那尊大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的时间都停留在10点半,但行走在他之外的是永恒的时间。并且,它们也在不停地影响着我们:它们在一天中有两次是准时的,更何况人呢?世界上没有天生的蠢材,只有后天的庸才,只要生命的烈火不熄灭,我们就能拥有温度!

生活在别处作文 篇9

生活中一直都有一些琐碎扰人心扉,看着父母因为一点小事吵得面红耳赤,有那么一瞬间,还是觉得分开比较好。有那么一些人,不见面的时候会往死里去想,可一旦见了面却有忍不住争吵。母亲,你说,对吧。

生活就是这样,前段时间常有人在耳边叨唠,说是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微笑着看着他们的气宇轩昂昭告天下却又旁若无人收拾心情继续工作。不得不说,很羡慕他们有牵有挂,而我,过惯了“流离失所”,一个人,无所畏惧,一身轻松,却又让自己无力反驳。

我是长年累月的喜新厌旧,所以一如既往的只会说再见。只是很可惜,我还没有学会告别。《幻夜》里有一段话:夕阳在西边的天空渐渐散开,那下面巨大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不仅如此,它们周围还矗立着大大小小的建筑物。这就是怀有野心和希望建造的街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累的筋疲力尽的人们只是在这些建筑的缝隙之间匍匐打转地苟且偷生而已。而我们,都很不幸,只是其中的一员。习惯生活的不美好,不对所有的事情抱有一厢情愿善意。

生活在别处 篇10

现在的人很少有在同一个地方生,同一个地方长,最后在同一个地方老去。年少离家,在异乡学习打拼已经成为十分常见的事情。选择去他乡生活,当然是看中了他乡的发达和机会。但是离家了总归有许多的不如意。拥堵的交通、居高不下的房价、不合口味的食物。除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困扰以外,还有许多无形的烦恼,例如,干得不好会被本地人瞧不起,干得太好会被本地人排挤。在这些压力与痛苦之下,家乡变得越加可爱了,自己开始搞不明白当时为什么要离开它,就好像现在明白自己还不愿意离开这个异乡一样。

可异乡并不是地狱。有时我们把它想象成地狱来降低自己的挫败感,就好像为自己的不如意找一个替罪羊一样。但如果你还是坚持要在这里创造自己的未来,那么最好尝试着爱上它。如果,对当地文化和民风评头论足甚至鄙视,另一方面却对家乡大加褒奖,做着“十全十美”夸大的描述,这样的行为容易引起身边人的不满,可能将自己孤立起来。再者,如果你把异乡看作是你的搭档,与搭档融洽地相处是工作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成功者都把自己的奋斗成功的地方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那么如何融入异地文化,在自己选择生活的新土地上真正幸福快乐起来呢?

首先,身在他乡,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必给自己归类。几乎每个人在做自我介绍时都会给自己贴上一系列的标签,如学历、籍贯、婚姻状况、职务等。在日常生活中也习惯于标明自己的身份,如:“来自小地方”、“外地人”、“某某地的人”。一旦听到别人指责某个来自“小地方的人”或“外地人”行为不礼貌、“抠门”或者“老土”,自己马上就反驳,以为别人在含沙射影、指责自己。你只能代表自己,不能代表某个群体,应将二者区别看待。只需做好自己的事情、规范个人行为,不必大动肝火去捍卫“团体”的利益和名声,更不必从此与对方成为势不两立的仇人。只要受到别人的欣赏就已经为自己的“团体”正了名,做出了巨大贡献。

再次,主动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是群居动物,却不愿主动交往。与其被动等待他人先“动口”,不如主动出击。向身边的人展示自己的笑容和问候,尊重和接纳、包容他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与他人建立友好的人脉关系的朋友圈子。建立人际关系网可以通过参加学习活动、会议、社团、旅游、网络交流、运动健身、俱乐部等多种手段和形式实现。也可以通过与本地人联姻的方式,根植于当地的家庭,融入当地家庭关系。当拥有了自己的“关系网”之后,将告别孤军作战,快乐和成功也就有了基本的保证。

第三,享受公共资源。大城市的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电影院、公园、展览馆等公共设施是开放的,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较中小城市更丰富的资源,让自己的生活有滋味:用一种欣赏的眼光感受周遭之不同,少一份抱怨,多一份愉悦,何乐不为呢?

第四,目标明确。有清晰目标的人,会投身于实现目标的过程之中。根据个人的能力、性格等因素,结合个人兴趣,做好人生规划。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努力,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作和生活之中。当全身心投入于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时,那些曾经困扰自己的貌似“指责”的声音都会烟消云散,那些曾经看不惯的行为也将从眼前消失。从此,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在生活中得到乐趣。

生活在别处作文 篇11

我觉得这是一个阴暗的世界,看不到阳光,摸不到边际。好象漫无边际的星空,让人琢磨不透而感到茫然。

但我喜欢这样的世界,彼此都是陌生的。仿佛隔了一条宽大的河。但有是无羁的。所以人在这个世界里会表现出灵魂的深处那温暖的泉水或是那枯萎的花朵。

比如我跟同学聊天的时候不喜欢说出自己的名字。让彼此的心灵靠在一起。这样就能感觉到她的心。或是热情或是冷漠。而现实中,我想我们都是很好的演员。是一贯的沉默或是灵活,不管怎样,我想在不同人面前肯定有不同的自己。

在同学面前,沉默;在朋友面前,无羁;在亲人面前,循规蹈矩……

好象一条伪装的变色龙,在不同的环境里有着不同的肤色。

在网络世界中,我想人们都是真实的,好象脱掉硬壳的赤裸的蜗牛。

可能虚伪的人仍会虚伪,暧昧的人仍会暧昧,狂妄的人仍会狂妄,寂寞的人仍会寂寞。

我想我应该是寂寞的。

一个人在没有阳光的房间里穿行,好象一条孤独的鱼,迷惘。当我感到寂寞时,我就会上网。我不打游戏。不是因为游戏不好玩,只是受不了现在的游戏商不惜一切诱惑无知的人来骗取利润。而在那些网吧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在打游戏,好象一群被束缚着的凶猛的狗。

我会选折聊天。

说话时会发出真人的声音,而聊天时会发出敲击键盘寂寞的声音。我更喜欢后者。不带语气,却带精神。

打出的文字是略带忧伤的。然后与好友谈天说地。时间会被遗忘,而不仅仅是时间,还有吃饭,做作业等。

下网的时间是很难打发的,想打开门出去,但由于长期在阴暗处而不适应外面刺眼的阳光。所以我会拿出稿纸写下支离破碎的文字。然后再到一个不起眼的地下网站去发表。

回复总是很多。记得有个人说,颓废是要杀人的。

我的心一颤,如痉挛般痛。眼泪是发泄物,但我不会使用它。所以我只能用心承受。

我会听音乐。

因为他和我的文字一样。他是一种能直刺人心的武器。好象一位绝世的杀手,无形的使你停止呼吸,流出那刺眼的鲜血。有的震耳欲聋,有的悠长深情。但不管什么形式,他都是一种有隐的毒品,越陷越深。

好象与上网相似。

我会离开现实。

若是生活在别处作文 篇12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若是生活在别处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若是生活在别处。最近我常常想,若是生活在别处,我会生活在哪一个别处。

恩雅说,每个人都有一条根,它就在脚下,每离开故土一寸便会异常疼痛。可我固执地喜欢生活在别处的感觉。或许别处才是我的故土?又或许我现在的故土才是我的别处?

我想去一个临海的小城。

我想去一个临海的小城,找一家可以看见海景并且干净舒适的酒店住下。拉开房间的窗帘,可以透过落地窗看见阳光洒满海面,浅蓝色的海水随风轻轻拍击着海边的礁石,白色的浪花一次次涌上沙滩润湿海沙上人们留下的足迹。每天清晨我都会早早地起床,带着DV或是相机到海边看日出和潮水涨落,然后在海滩上跑一会儿步;每天傍晚的时候我都会端着咖啡杯站在落地窗前静静地看着落日的余晖染红海面和天空,看着漂亮的`海鸟们扑闪着巨大的翅膀盘旋在海面上,看着沙滩上的人们一个个离去,一直看到太阳那张通红的脸完全浸没在海平线以下,月亮为大海披上银色的新装。

白天,我要走遍这座海边小城的大街小巷,听着当地的人们用我并不怎么听得懂的语言闲话家常,我要拍下所有别致的风景;夜晚,我要在酒店里整理一下白天所拍的照片,写一些文字,然后洗一个舒舒服服的热水澡,再然后坐在被子里一手握着遥控器飞快地换台,一手拿着电话和家人或是朋友聊天分享我一整天的收获。最后我调好IPOD上的睡眠计时器,关上灯,听着自己喜欢的歌,睡着。

我想去西藏,这个想法或许有些庸俗,有些过时,但我真的想去那里。

我想去看看那里终年积雪的大片雪山无瑕的纯白;我想去看看那里清澈干净的天空令人窒息的湛蓝;我想去看看那里五颜六色的经幡随风飘扬;我想看看那里虔诚的人们一步一朝拜;我想看看那里的寺庙外一排排转经筒轻轻转动;我想看看苍山上寂寞盘旋的孤鹰怎样飞翔。我要在布达拉宫前拍一张自己满意的照片做成明信片寄给朋友,我要尝一尝酥油茶和青稞酒的滋味,我要虔诚地低下头待藏族老阿妈将纯白的哈达系在我的脖子上,我要听那些脸蛋通红的小孩害羞地唱那些古老的歌谣。

白天我要拿着我的相机,四处游赏,四处拍照,听当地的人们用生疏的普通话回答我哪个地方该怎样去然后热情地对我说“扎西得勒”;夜晚我要用热水泡着脚,看着窗外皎洁的月光与远处苍山上的白雪交相辉映,听着楼下房东一家用藏语说说笑笑,慢慢进入梦乡。

我想去江南。我不是江南的人,可是我却总觉得江南才是我的故土。

或许去绍兴,或许去周庄,总之,我要去的是一个古风犹存的江南小镇。江南,一个承载了太多东西的地方。承载了太多文人的爱,也承载了太多墨客的闲愁;承载了太多才子的传奇,也承载了太多红颜的眼泪;承载了太多历史的繁华,也承载了太多繁华后的苍凉;承载了太多人的乌托邦世界,承载了太多人的向往。所以我想去江南。我想去触摸那江南的山山水水,在那山水中寻找江南的过往,寻找那些悲欢离合,那些爱恨情愁,那些如烟繁华,那些古老而温婉的故事。

我要住在临河的吊脚楼上的客栈里,清晨,听着江边姑娘们捶洗衣裳的声音醒来,看着青石板街上渐渐热闹起来。江边洗衣姑娘们用木棒有节奏地捶打着衣服,不时溅起晶莹剔透的水珠;江面上薄薄的晨雾润湿了初升的太阳,阳光柔和地慢慢洒开。傍晚,看着夕阳缓缓落下,隔江的小村落中炊烟袅袅升起,千家万户都泛出温暖的灯光。

白天我要租一只乌篷船在江上泛舟,或是在一条条老街长巷中徘徊,我要用瞳孔收集阳光下屋檐的棱角,我要用脚步丈量青石板街的宽度。夜晚我要站在吊脚楼的阳台上,看江面上来回穿梭的乌篷船碰碎水中月亮的脸庞,听着远处谁家庭院里传来的笛声,看着老城墙上上残缺的砖块想象那里是否也曾经站过多少穿着不锈的铁衣的战士。想着江南春天会不会满城飞絮,想着江南雨后会不会有一个身着罗裳的女子轻叹怨曲,想着想着,想到迷迷糊糊地睡着。

一个人旅行/在别处生活/用行囊作伴/听风从耳边掠过/看太阳又升起了

生活在别处 篇13

不过,却也是在旅途中,在目的地,我们渐渐明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把美景从眼里放到心间,别处的生活也能转换成此地的美好。这次本刊官方微博“生活在别处”晒照片活动,读者发来的照片不仅向我们传递了各种镜头拍出来的好景致、好心情,也让我们一起品味生命的惊喜与富饶。

当然,旅行,首先让我们看到了以往不曾留意或无暇关注的色彩。无论是候车厅里鲜艳的壁画,还是绿荫下亮眼的红色灯笼,无论是青山间那一片红枫,还是港湾处那一片蓝海,或者是旅行中的美食,甚至是自己脚下的凉鞋……

旅行也意味着停留,意味着时间的停顿。在停顿中,我们重新认识了自然界的丰富色彩,重新认识了人类艺术创作的多样,也认识了日常物件的迷人之处。这是在常规的程式化和城市化生活中所忽略的。

在旅行中,我们也得到了心灵的宁静。平静的心境调整了躁乱的呼吸。此时,我们的眼睛从镜头里看去,一切如此安详沉静。阳光洒下斑驳日影的幽深弄堂,海潮静静涌来又退去的白色沙滩,仿佛听得见祈祷声的宁谧教堂,和等待着人来坐的几把空椅。此时,我们觉得找到了出来旅行的最初意义。不再有世俗的烦乱,不再有杂务的纠缠,我们和自己做旅伴,倾听自己的心声,跟自己对话。人群散去,美景在旁,可以整理思绪,也可以让思绪飞扬。

旅行还让我们发现,生活在别处,爱在心间。你看那白发苍苍的老头,推着老伴的轮椅,虽然不再能健步行走,但照样相依相伴在路上;你看那幸福地趴在男友背上轻吻他脸颊的女孩,看那男孩脸上浮起的羞涩笑容,定是将来甜蜜的回忆;你看那长得好有夫妻相的情侣,或许已是夫妻,对他们来说,旅行的快乐,在于身边人的陪伴。

《生活在别处》读后感 篇14

《生活在别处》读后感-07-21 23:27废话:

有些书知道自己迟早会去看的,只是个时间问题。这本《生活在别处》用今天下午3个小时的时间以飞奔一样的速度看完,感慨万千。上豆瓣一看,发觉评论都是些鸡肋之言,有点失望。不敢说自己看懂了这本书,但豆瓣上曲解作者本意的评论让我发觉还是自己写点读后感比较好。

==

兰波与本书

“生活在别处”,这句听上去富有法兰西情调的话正来自于法国诗人兰波。

兰波的身影在这本书里多次出现,事实上,本书主人公“诗人”从某一角度说正是兰波的缩影。兰波身上带有超现实主义的影子,影响了亿万西方青年,包括“垮掉的一代”,《在路上》的作者杰克库鲁雅克。诗人敏感脆弱的心,创作表现的欲望,渴望得到他人赞赏的种种品格无不与现实中的兰波相符。

而书中“诗人”对兰波也产生了无尽的崇拜,他号召年轻人向兰波学习,学习“生活在别处”的精神,逃离现在富有缺陷的生活,勇于追求自己,实现自己。

昆德拉与村上春树

这本书无不与村上春树的那本《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相似。

昆德拉与村上春树,两人皆是形式主义、超现实主义、结构主义的大师,都善于描写人物细微的心理活动,都善于将读者引向意识外的世界。

两本书里,都有双线小说的成分。克里维尔是诗人笔下的人物,而世界尽头是另一部小说里主人公创造出来的。

在《世》里,主人公最后决定与影子分离,留在自己脑中创造的世界。

在《生》里,诗人笔下的克里维尔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叛离主人,还在主人奄奄一息时与主人喜欢上的女人亲热。

在阅读昆德拉时,我有一种阅读西方版村上春树的感觉。此刻,在他文字的纷扰下,我觉得自己逐渐进入一种奇幻的境界,甚至连“我在阅读”这件事也无法确定。

总之,这两个人,再加上一个同样来自捷克同样敏感多情的卡夫卡,是三个神一般的作家。

PS:我觉得这三人都有意识流的痕迹~

诗人与画家

诗人的成长路线与性格形成,都离不开画家。

画家在诗人儿童时肯定了他,画家认可了诗人画中自我表达的部分。那时,得到画家的赞赏似乎是诗人最渴望的东西。他是如此地崇拜画家!以至于他说话的方式,他的手势,都在模仿画家。

画家追求真实的艺术,在最后因为资本主义被视为敌人,成为被社会鄙视的人物。当诗人风光的时候,有人告诉他画家的近况,诗人愣了一下,立刻滔滔不绝说起关于共产主义以及新艺术的一切。他认为画家坚持旧世界的旧艺术,该被打倒。

此时,诗人是艺术的背叛者,他成了他所鄙视的哪一种人,而他自己也深知这一点。这就是诗人的可悲之处。

本书与1984的关系

《生活在别处》与1984有相似之处,都有反乌托邦主义的.影子。《生活在别处》里“诗人”是个共产主义者,一方面他可以在赏诗会上与公众滔滔不绝宣扬共产主义,另一方面他惧怕自己的抒情诗无法发表而创作一些与共产主义相关的诗。他固执地将革命、爱情、共产主义混为一谈,并且还混淆了很多概念,进行自我欺骗。事实上《生活在别处》里狂热的共产主义是可以理解的,它源于当代年轻人对社会的不满,但他们错误地将当时社会的不足归咎为资本主义的残缺。社会腐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盛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利。从书中可以看出,索邦大学的大学生多为共产主义者,大学校园里的横幅都充斥着红色年代热血方刚却不计后果的格调。在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正是人们看待问题的不宏观性,以及年轻人本身所带有的冲动,导致了当时年代的不理智,就像民族沙文主义煽动了二战前的德国国民情绪一样。

爱是本书一直牵扯到的话题。

从一开始持续到最后的母爱,母亲与画家不伦之爱,爸爸与犹太女子导致最后牺牲之爱,诗人对棕发少女的热爱,诗人对红发少女莫名的爱,诗人对女电影人的最后之爱。

整本书的爱都没有纯净的爱。

母亲对诗人的爱,源于诗人是自己的创造物,诗人给自己的慰藉。这种爱从诗人出生的那一天持续到他死的那一天,而这种过于强烈的爱,使诗人从小虽对母亲顺从但却一直在逃离。他对过分母爱的愤怒挥洒在他剪掉母亲为他每天准备的灰色短裤。灰色短裤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使得他愧于与女电影人上床--只因那条丑陋的灰色短裤。

为什么说母爱不纯净?只因这种过分的母爱在最后甚至发展成一种情人的趋势。母亲仰慕儿子的才华,用眼泪博取儿子的注意力。这种举措怎么看都是在恋爱关系中女性向男性撒娇。

诗人对女人的爱不纯洁,他憎恨自己的面容过于细腻以至于看上去缺少男性的硬朗线条,为此他追求想象中的大男子形象。他尝试过与大学生约会,但在我看来他只是追求她眼中具有“诗人”形象的他。甚至最后为了挽回女大学生,诗人拿出了自己写出的诗,没想到女大学生嗤之以鼻,诗人的第一次恋爱失败了。

诗人看上了商店打工的棕发少女,最后不但没有和棕发少女说过一句话,还因为经常在商店附近徘徊,被红发少女误认为是在暗恋她。诗人没有拒绝红发少女的猜测而选择与她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红发少女面容丑陋,平庸至极,没有家教。很奇怪富有浪漫情怀的诗人为什么会与她相爱。而诗人在表面上,却对自己丑陋的女友感到羞愧,他甚至不愿带她上街。可回到红发少女的公寓时,他的心只属于她。

我认为,作为一名诗人,也许至始至终他爱的只有他自己。任何在他生命中的女人,只不过是一面镜子而已。这些女人折射出一个更伟大的诗人,同时女人敏感脆弱的天性可以很好地包容诗人。

诗人爱的不是丑陋的红发少女,而是享受他对她控制的过程。他无法想象她曾经和另一个男人在一起;他无法想象男人在她身上游走的情形;他无法想象她有一个在一起生活了十几年的哥哥;他无法想象她的哥哥曾经也就这么盯着她上厕所;他无法想象她在他的生活圈外有另一个世界。他对她发狂,他总是在嫉妒,他疯狂地想要占有她--一个不懂他的丑陋女人。

诗人之死

诗人死了,在他20岁左右的时候。

他死于肺结核。

会得肺结核,是因为他在长久待在雪地的原因。

他会在雪地的原因,是有人与他斗殴,将他推在布满雪的阳台上。

他当时正在开一个诗会。

当他躺在阳台上半死不活的时候,他看见自己创作的人物克里维尔与女电影人亲热,是的,他看见了女电影人黝黑的秀发。

决定开诗会的原因,在于他想与女电影人重修于好。

上一次--上一次,在诗人享尽风光的时候,他明明有机会与女电影人亲热一番的,可就是因为母亲准备丑陋的灰色短裤,让他绝望地拒绝了那次机会。为此,他找了不少冠冕堂皇的理由--关于忠贞不洁的爱情的,关于共产主义,关于他如何爱那位红发少女。

===

内个的私人感触。

其实看了这本书,我觉得有点绝望。我忽然觉得世界就固定在那一种模式中。因为我看到一段文字,大概是诗人向红发少女解释他笔下的人物克里维尔。克里维尔在梦中生活,他的生活就是不停的做梦,从一个场景转换到另一个场景。这似乎有点庄公梦蝶的味道,但这也让我想起几个星期前,当我还在学校时,语文老师布置写小说的作业。而我的一个同学,写得就是不停做梦不停转换身份的故事。而昆德拉与村上春树那种不谋而合的气质,也另我对新文学的多样性产生绝望。

诗人想过,是不是全世界的思想就在那里,等我们去挑选合适我们的。

这在逻辑上显然有错误,“思想”肯定是不断被创造出来的,而我们在短暂的生存中有无能力创造,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另外。内个也对诗人大肆吹捧的兰波式生活表示质疑。很多时候,“现有的”就是最好的。诗人显然对社会有仇恨心理,而对另一个未知的世界有着过分的崇拜。实践表明诗人最后失败了,他没有过上自己想象中乌托邦的生活。

为革命而革命

为叛逆而叛逆

怎么看怎么愚蠢

在不断变换的世界中,独善其身,保持自己对事物独立、客观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再举一个例子好了,《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部关于女权的电影中,号召独立自主的女教师发现自己的最钟爱的一位学生拒绝了申请耶鲁法学院而选择结婚,做一名家庭妇女。在女教师眼里,学生做了一个糟糕的决定,她本可以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而不是围绕着丈夫、家务活团团转。

--可万一女学生的梦想就是嫁为人妇呢?当她想起她深爱的丈夫…给孩子讲故事时,她不正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吗?

幸福不需要通过推倒所有的前提来实现,怀疑主义者的理论应当适可而止。

这本书还引起了我一些对爱情的思考…先不说了~~太晚了内个我要去睡觉了==改天有空再上来深入讨论~今天只是一个简易的读后感我觉得读了什么东西应该流点痕迹不要读了就丢到一边哈

PS:内个我想写一篇推荐音乐的日志…有人支持不?大部分是摇滚,还有一些电子乐,民谣,流行啥的~

再PS:今天这本小说激起了我看书的欲望…今天借了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这本书,还有《十日谈》~

2010-07-21 23:28|

还有我貌似把诗人笔下创作的那个人的人名写错了。抱歉实在想不起他叫啥了==我也被催魂了~

2010-07-22 00:28|

生活在别处初中作文800字 篇15

每个人都有自己向往的生活,就像彩虹一般,看得见,摸不着,很美好,也很梦幻。生活在现实中,人们常常会不自主地去想那遥不可及的“彩虹”,而这往往会让你分不清现实和幻想的实质区别是什么。

就好似“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最优秀的,别处的生活也总是最美好的。人的思维也总是在不断地进取,设想一下:倘若你现在已经生活在自己最向往的生活中,你还会想改变吗?

会,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有许多缺点显露出来。到那时,你又会开始不满足于当下的生活。所以,没有最好的生活,只有更好的生活。在人的某些时间段,总会不满足于现状,因为眼前有更美的彩虹。

当太阳下山了,彩虹还会在吗?这就要看你的心是否足够坚定。不要想着不切实际的生活,因为最终一切都会像夸父一样倒下,心中的烈火却未平息。因为青春,我们有资本去寻找自己所向往的,并朝着目标一点点地改变现状。最终歇脚的地方不一定是最好的,却是最合适的。

生活,在别处。对于一些人来讲,他们永远也无法跨上那层高台阶。因为他们不够坚定,台阶也就显得即若即离。在世界尽头的某个角落,终会有属于他们灵魂栖息的地方。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要做最坚强的自己,不要被旅途的磨难打倒,恰恰要利用它收获成长。

你看那个远方是什么模样?也许只有等到你去了那里才会有答案,也许现实并非你所想那样,那里的生活比起眼前的生活并没有惬意多少,只不过是因为距离远了,产生了美感。

远方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你的.远方,你所渴望的别处,对他人而言不过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的生活,他们也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想着逃避到远方的远方去。

人有所追求,有所向往,总是好的,这就是人的本性,不满足于过去,才会创造美好的现在,然而在追求之时,思考别处的意义所在,到底是不是适合自己也应该是必须具有的觉悟。

青青草地,一座小桥,一条流水,一个温馨的家……我们不能一味地去追求,而不懂得珍惜,不然到头来才发现,最适合的生活已经被自己亲手“抛弃”了。

生活并非在别处 篇16

窗开了,一双泛着银光的机械手挥舞着纤细骨节的手指,接过窗外天空中飘落的旧布偶,轻巧地为她缝制了蓝色的头发和褐色的新风衣,并为她重新挑选了一对纽扣,缝在了她的眼睛上……

你相信在你家的某个角落,会有一扇通往别样世界的大门吗?如果某一天,当你意外地发现了这个惊天的秘密,可千万别爬进去,因为勇敢的小女孩儿卡洛琳就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第十三道门

名字是浪漫的“粉色城堡公寓”,可环顾四周,只有浓雾氤氲的树林、绵绵不绝的阴雨,还有一只脏兮兮的黑猫。跟随以写字为生的父母,搬迁到这座拥有150年历史的古宅中,活泼好动的小女孩儿卡洛琳似乎有些失望,因为这片灰色的世界一片荒芜,似乎唯有自己的蓝头发和黄风衣,才能给这死板的灰蒙中点缀些鲜亮色彩。

更糟糕的是,每天灰头土面地伏在电脑前敲字的父母一心忙于工作,似乎在他们面前自己是个多余的透明人。

然而,某一天,卡洛琳原本单调孤单的生活突然被墙上的一扇门所改变,那是家里的第十三道门。在白天,那扇门打开后,是裸露出的砖墙;可是到了夜深人静时,那扇门的背面竟然隐藏着另外一个世界!

俯身钻进那条深邃得望不到头的通道,宝石蓝和石榴红的波光水纹,在层叠绽放的巨大花瓣上流转翻涌,穿过通道的尽头,有同样的爸爸和妈妈,只不过他们的眼睛上都被缝上了纽扣。

在这个不可思议的世界中,卡洛琳再也不用忍受每天煮得像稀泥一样的菜叶晚饭,而是享用着新爸爸和新妈妈为她精心烹制的美味佳肴,餐桌上冒着蒸汽的小火车,“呜呜”地叫着载着盛着肉汤的汤杯,头顶的枝形吊灯摇下来,实际上每个灯柱上面都是五颜六色的水果奶昔。

屋后的花园里盛开着发出荧光的郁金香,马戏团里有可爱的小老鼠在做着惊险的杂技,新爸爸会弹一手好钢琴,新妈妈既温柔又对她体贴备至……

一切看似完美无缺,然而当这位新妈妈送给她一个盒子作为礼物时,这种不真实的美好终于残酷地破碎了。

最骄傲的人

也会被爱所伤

“最骄傲的人也会被爱所伤。”这是卡洛琳的新妈妈对她说的话。

当她打开盒子的那一刻,里面赫然出现的一对纽扣和针线,这吓坏了卡洛琳——她的新妈妈竟要给卡洛琳的眼睛缝上纽扣!

如梦初醒的她,这才意识到所谓的美好是假的,是需要她付出代价的。她开始想要回到以往那个虽然单调却温暖的家,可是一切已经太晚了,当她想要逃走的时候,眼前那个温柔的新妈妈突然变为面目狰狞恐怖的“鬼妈妈”,她那双瘦骨嶙峋的魔爪将卡洛琳关入了镜子中,让她永远不能回去……

影片的最后,聪明机灵的卡洛琳当然挣脱了牢笼,歷经艰险又回到了那个温馨如初的家。

这部改编自尼尔盖曼的小说、由亨利·塞利克导演拍摄的定格动画《鬼妈妈》,也许只想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真理:生活并非在别处,幸福就在你我的身边。快乐并非别人的给予,而是源自我们的内心。

上一篇:第一次会员大会暨一次理事会会议纪要示例下一篇:蒙氏数学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