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优秀学生习作欣赏

2024-09-08

三年级优秀学生习作欣赏(共15篇)

三年级优秀学生习作欣赏 篇1

三袋麦子

文/三年一班 许小涵

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三袋麦子。

小猪胖胖一看见就心想:“回家一定要藏好不要让别人看见了。”小猴想:“回家一定要把麦子分享给大家。”小牛想:“这么多麦子够我吃了,如果有人来我家我就让它们吃个够。”

有一天小兔来到小猪家,小猪正吃着麦子,突然听见小兔叫小猪胖胖,把小猪胖胖吓了一大跳,小猪胖胖手忙脚乱的把麦子收起来,才把门打开。小兔进了门就看见门后有几粒麦子,小兔觉得很奇怪,手碰了碰麦子全撒出来了,小兔说:“小猪你有粮食不知道分享,我以后不再跟你玩了。”这时候,小兔去小牛家正好小猪也在,小猴、小牛装了一袋满满的麦子送给小兔,小兔说:“谢谢,谢谢你们!”

我觉得知道分享才会得到快乐和朋友,小朋友你们说对吗?

妈妈对我的爱

文/三年级<1>班 李浩冉

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她非常爱我,我也非常爱她。

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半夜发高烧到三十九度五,全身像火炭一样热,妈妈吓坏了,半夜两点多带我去医院看病,又是量体温,又是去抽血化验,医生要给我打针,可是我害怕打针,妈妈让医生给我开药,回到家后妈妈给我喝完药后让我睡觉,然后她用湿毛巾不停的给我擦身上和额头。给我降温,我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早上起来一看妈妈的眼睛红红的,原来妈妈害怕我高烧不退,为了照顾我一晚上都没有睡,我看着妈妈红红的眼睛很心疼她。

还有一次我在外面玩不小心把腿摔破了,妈妈急忙跑去旁边的药店里给我买了纱布和酒精回来,给我清晰消毒,包扎伤口,还时不时的问我疼不疼,安慰我。我的妈妈虽然有时会训我,说我,对我很严厉,但是我知道这是为我好,是爱我的表现。

妈妈谢谢您对我的爱,我会好好爱您。

一件后悔的事

文/三年级<1>班 李浩冉

在我的生活中发生了许多快乐的事,但也有一些后悔的事。

记得有一年夏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姥姥家玩,刚到到楼房门口,我突然看见一只小鸟在楼门口的扶手上停着。我悄悄地走过去,并且不让爸爸妈妈出声,我趁小鸟不注意的时候,快速地把小鸟抓住了。到了姥姥家,我让姥姥给我找了一个牛奶箱子,把它放了进去。晚上回家的时候我就把它带回家想养几天。回到家后我给小鸟换了一个鸟笼,我还给鸟笼里放了些水喝小米,给小鸟吃,可是小鸟不停的叫,就是不吃东西,我就没有管它,睡觉去了。第二天早上起来我就去看小鸟。小鸟还是没有吃东西,爸爸妈妈让我放了小鸟。说:“小鸟这样会气死的。”可是我不舍得,所以没有放。到了第三天早上我起床后一看,小鸟真的气死了。我很伤心,后悔没有听爸爸妈妈的话,放了小鸟。

现在想起这件事,我就很后悔,知道自己做错了,我以后再也不这样做了,我要爱护小鸟,爱护所有小动物。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文/三年级<1>班 李浩冉

去年放暑假,我让爸爸给我买辆自行车,爸爸问:“为什么要买自行车?”,我说:“姐姐都学会了骑自行车,我也要学会。”于是爸爸就带我去商店买了一辆新自行车。

第二天,爸爸休息了,我和爸爸就去了体育馆学自行车。我骑上自行车就紧紧的抓住了自行车把,然后双脚放在脚蹬上。刚开始骑的时候,自行车就是不听话,东倒西歪的,一会朝左,一会朝右,失去平衡摔了一跤,痛的我半天站不起来,我不灰心,休息了一会儿,我又迫不及待地有骑上了自行车,可是刚蹬了两下,又摔倒了,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对爸爸说:“学骑自行车这么难,我学不会了!”爸爸扶着我说:“学骑自行车最重要的是保持平衡,眼睛要往前看,尽量放松自己,多练习几次就好了,你一定有能耐学会的。”听了爸爸的这番话,我又恢复了信心,再次骑上了自行车,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复练习,我终于能把自行车骑得稳稳当当的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通过学习骑自行车,我懂得了无论学什么,都要经过艰苦的尝试和努力才能成功。

未来的汽车

文/三年级<1>班 李浩冉

现在的汽车排放出的黑烟对环境有很大的污染,遇到交通堵塞也没有办法。未来的汽车有时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未来汽车用的动力源不是油、气这些不环保的燃料,而是太阳能发电器,你肯定会问我下雨了怎么办?我会告诉你,汽车上面有一个装置,雨水到了里面,装置就会自动搅拌,用水的流速来发电。车里面还是有电视、冰箱,你想不到的是还有厨房,饿了还可以在里面做东西吃。汽车了的空间很大,小孩子可以在里面玩耍。如果想睡觉后面还有一张床。汽车是无人驾驶的,只要你说去哪里,它就会用最近的路程达到那个地方。汽车的.轮子有三种,第一种是推进器可以让汽车飞起来。第二种是普通的圆形轮子。第三种是可以让汽车在海底游的条形轮子。如果遇到障碍物汽车就可以把轮子换成推进器飞到空中,越过障碍物,汽车还可以到海底,把轮子换成可以游泳的条形轮子,在海底观赏美景。你会问我被海底的礁石撞到怎么办?我搞死你汽车上安装了等离子防护盾。遇到礁石等离子防护盾会把礁石直接撞碎。

我希望未来的汽车会是这样的。

一件后悔的事

文/三年级<1>班 陈佳欣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许多有趣的、难忘的事情、开心的事情......它们像天上的星星数不清。但其中有一件后悔的事使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上午,晴空万里,没有一丝白云,爸爸妈妈打算坐大巴车带我出去玩。我们到汽车站买好票等车来,这时候突然变天了,本来晴空万里的蓝天,竟然渐渐变的灰沉沉的,我的心也一下子沉重了许多。

公交车也不争气,晚点了半小时才算来了。乘客们排着队有秩序的一个一个的上车,并按车票上标识的座位号坐好,我们一家坐在了大巴车的最后一排。

一上车,大家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停留在一个时尚的小姑娘身上。()她的头发整齐地盘在头上,手里拿着一部现代最新版的价值很高的智能手机。肩上优雅的挎着一个名牌牛皮女包,脖子上、手腕上及耳朵上无处不有纯金打造的装饰品!

车子很快在高速公路上飞奔起来,车厢里的包括那位坐在司机背后的时尚小姑娘在内的乘客们都抵不住倦意,陆续合上眼睛进入了梦乡。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朦胧中感觉到大巴车停了一下,车门开了,我睁眼就看到车里又进来了三位中年男人。可车里已经没有座位了,不知道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总之,他们挤在那位时尚的小姑娘身边。也许是因为他们打搅了我的美梦,使我再无困意,于是我就一直目不转睛怒视着他们。

车子再次启动后,他们中的一个个子较矮的人伸出左手,不停地在那位时尚的小姑娘的手机和皮包前晃荡,另一位胖一些中年人故意挡住了司机的视线,剩余的那位个子稍高的中年人贼眉鼠眼的观察着四周......他们分工精细,做事小心,可能是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吧!我惊得张大了嘴巴,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可恶的人,可恶的事?我恨不得马上站起来,将这可恶的事拆穿,可突然一种莫名的恐惧在我心里如潮水般涌来,一下子制止了准备站起来的我,心想:“我也可能没做成好事,反而被当成人质就麻烦了。”于是我就眼睁睁地看着小姑娘那崭新的钱包被转入了小偷随身的背包里。这时候,那个高个子的中年人转了一下头,与旁边两个中年人嘀咕了几句,那个个子低的中年人马上缩回了手,并选择在最近的站点下了车。

这一整天,我虽然玩得特别开心,可我脑海里怎么也抹不掉那位时尚的小姑娘如果知道事情真相后指责的目光。

这件事到现在已经过去很久,但至今使我后悔不已!我发誓如果再遇见类似的事情,我一定克服恐惧心理,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一件高兴的事

文/三年级<1>班 王家豪

周末的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哈密人民公园玩。

一进公园,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中间有一条石板铺成的小路。路的两旁全是茂盛的大树和绿油油的小草。路的北边有一架废弃的军绿色的战斗机。路的南面有一条水渠,上面还有一架木板铺成的小桥。我的心情不由地舒畅起来。再往里走,就呈现出一个不大不小的人工湖。湖水碧绿碧绿的,湖上有三三两两的人们在开心地划着船。我和爸爸妈妈也挑了一个天鹅形状,白色的船。爸爸妈妈在前面蹬,我在后面掌舵。朵朵浪花伴随着我们欢乐的笑声。划完船后,我们又去玩了碰碰车。我开了一辆车。妈妈坐到我旁边,爸爸也开了一辆车。我刚一上车就朝爸爸撞去,爸爸机灵地躲开了。我原地一个三百六十度旋转,趁爸爸还没反应过来,再次用力向他撞去,哈哈!这一次,爸爸被我撞了个正着。我趁胜追击,又把爸爸推到了围栏上。这下,他再也不能动了,我和妈妈开心地笑了。接下来,我又去玩了扔沙包,居然让我打中了两个可爱的毛绒玩具,我还玩了旋转木马,攀岩……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这样轻松地玩上一天,真是让我高兴的一件事啊!希望下次我还能再来玩!

一件有趣的事

文/三年级<1>班 孟子怡

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天真无邪的,我的童年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让我至今难忘。

那是在我四岁的一个冬天,我们一家人抢饭店吃饭,出门之前我拿了许多的硬币,想买棒棒糖的。到了饭店爸爸问我要一枚五角的硬币,我说“不行,我不能给你,我还要买棒棒糖用呢!”爸爸说“如果你不给我那么我就不给你变魔术了?”我不情愿的说“那--好吧!”接着爸爸马上我给他的硬币往一只耳朵里放,然后又从另一只耳朵里拿出来了。我好奇及了。这时候菜上来了我们就开始吃了。回家的路上我就一直在想,爸爸的耳朵难道是可以穿透的吗?我们到了家,我说“爸爸你快睡一会吧。”爸爸说“好啊!”没过多会他就睡着了。我于是像兔子一样飞快的跑下楼,找了一跟小树枝,把树枝使劲的往爸爸耳朵里塞去。只见爸爸从床上蹦了起来,眼睛瞪的溜圆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大声说“小妮子,你在干嘛?”把我都吓傻了,看着从来不对我发火的爸爸“爸爸民的耳朵不是可以想通的吗?”爸爸带着哭腔说“傻丫头啊,那不是逗你玩的吗”。

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现在有时候想起来都会为当年的无知感觉好笑。

一件幼稚的事

文/三年级<1>班 崔钊瑜

我的童年是美好的,倒也是幼稚的可笑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我三四岁的时候经常听到这句话。渐渐地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了……我把所有的玩具拿到家门50米远的地方挖了一个坑把全部的玩具埋了起来,过了几十天,那里发了小幼苗,我经常去看它,又过了几十天那里发了许多芽,我怕它们被晒死,我天天给它们浇水、施肥、松土,我让呵呵来看,哥哥说:“这是花生的幼苗”,我把它挖出来跑去问妈妈。妈妈问:“这是什么?”我说:“这是玩具的幼苗”。妈妈说:“这是还没有成熟的花生”。我说:“我不信”。说完我就跑去问奶奶,奶奶也是这样说的。“不行”。我说,我又急忙跑出家门,又把它们栽到原来的地方去。“只好等到秋天看看是不是花生了”。过了好几个月才到秋天,我把那些小幼苗给挖了出来。我一看是花生,我伤心的在心里想:我等了那么长的时间那不就白费了吗?我跑去问妈妈,妈妈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指某种作物,其它东西种多长时间它也不会长出来的。”

三年级优秀学生习作欣赏 篇2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小学三年级可以看作是学生写作文真正的起点。很多老师认为三年级的孩子从来没有写过作文, 要指导孩子习作实在是太难了。那么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引导学生乐于习作、善于习作呢?本着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笔者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浅谈五点心得。

一、引导观察, 激发习作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三、四年级习作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其实说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所以, 浓厚的兴趣, 强烈的求知欲望, 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的效果,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 则效果倍增, 事半功倍;情绪低落, 则效果微小, 事倍功半。“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所以在指导初步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习作时, 教师首先就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让学生知道作文来源于生活, 并对习作产生兴趣。

三年级第一篇习作就是以“活动”为主题, 要求学生把“玩儿”的过程中的开心表达出来。课程之所以这样安排习作主题, 我认为其目的就是要学生通过经历最开心、最感兴趣的活动来无形地告诉孩子们“习作是很容易的事”, 其实这也就是在激发孩子们的习作兴趣, 教师要把“活动”这一环节组织好。因此在习作指导前, 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 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 商量玩什么, 怎么玩, 然后让他们尽情地玩。我耐心指导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同伴的动作、神态和场面。活动过后, 我再次组织学生交流:你玩得开心吗?你是怎么玩的?你看到哪些同学玩得最开心?你能把这些写下来吗?通过这样的习作指导, 孩子们很快就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写了出来, 顺利完成了第一次习作, 并初步感到“习作原来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既达到了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 又初步激发了孩子们的习作兴趣。

又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大课堂“花的世界”。那时正值春天, 校园里的茶花、杜鹃花、月季花、红花檵木都开得十分艳丽。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指导他们如何写好花, 我再次将习作与活动联系起来, 带着学生参观校园里的花, 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长势。然后引导学生课后搜集自己喜爱的花的资料, 通过实物观察, 结合搜集的资料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花以习作的形式介绍给大家。学生经历了观察和搜集资料的过程, 习作时轻松愉悦, 再次让学生感受到“习作原来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又一次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 增强了他们习作的自信。

二、注重积累, 丰富习作素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习作的另外的要求是:“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既然要运用, 前提要素就是要积累丰富的语言。当学生的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后, 下笔写文自然就得心应手了。

积累语言的方法有很多, 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 首先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从课文中积累。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习作的范文, 教师要重视培养课堂上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 笔者特别重视和学生一起品读课文重点词句、重点段落, 在品读中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 并相机引导他们用在习作上。例如写景课文《庐山的云雾》中的“秀丽”“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等词语, 以及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一连串比喻句“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 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描写动物的课文《翠鸟》中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 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这些句段都极为精彩, 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熟读成诵, 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从而指导他们如何灵活使用这些好词佳句。其次是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单靠课本积累词汇是不够的,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在课外读物中积累。为了达到丰富积累的效果, 我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读一本课外读物, 并且我还将表现好的同学推荐为“周阅读之星”“月读书明星”“学期读书博士”。通过这些形式, 班级里很快兴起了轰轰烈烈的读书热潮, 同学们个个都争当“周阅读之星”“月读书明星”“学期读书博士”。通过加强课内外阅读,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开阔了视野, 对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另外, 我还指导和鼓励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积累语言。逛街的时候学会观察, 注意积累;旅游的时候注意收集, 增加词汇;看电视、听歌等都可以从中积累到许多语言。积累的语言丰富了, 习作时自然思如泉涌、信手拈来。

三、强化交际, 提高表达能力

说话是写作的前提, 因此在指导学生写单元作文时, 要高度重视口语交际训练。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我在每节语文课前让学生进行3分钟读书交流, 可以表述读到的精彩内容, 也可以谈自己读后的感受。三年级语文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口语训练重点, 教师可以将课文教学、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运用课文小品、读书报告会、故事会、绘画、模拟购物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强化交际,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观察一种小动物, 我就非常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事先准备好的小动物外形、与小动物玩耍或给小动物喂食的视频, 指导孩子们课前收集整理各种资料 (如:文字、图片、视频) , 课堂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口语交际, 然后推选组内口语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在班上介绍。最后教师适时要求学生将口语交际中所说的内容写成作文, 既实现了口语交际的训练, 又提高了习作表达能力。又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内容是写一写你和书的故事。我结合口语交际“我的藏书角”来指导习作,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书柜是怎么布置的, 都有哪些书, 是怎么分类的, 说说藏书经历, 你最喜欢哪本书, 说说关于读书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学生非常积极地进行讨论交流。在习作指导课上, 我紧扣口语交际“我的藏书角”的内容, 先要求学生弄清楚习作要求, 指导学生将口语交际与习作联系起来, 然后让他们进行写作。当很多学生完成初稿之后, 我再次反问学生:“这次作文难吗?”孩子们普遍反映很容易, 因为刚才都已经说出来了。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通过口语交际与作文的协调教学, 可以帮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内容变得更充实, 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得到更好的锻炼, 为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抢抓素材, 养成习作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四年级的习作教学, 要观察周围世界,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因此, 善于抓住课堂突发事件, 学会抢抓素材, 培养学生养成抢抓素材进行即兴习作的习惯, 这也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个好办法。

在一次语文课上, 我班突然飞进了两只蜜蜂, 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女生们害怕被蜇, 慌乱地捂住头, 同时又抵挡不住自己的好奇心, 露出眼睛在怯怯地看着。虽然我告诉她们只要我们不去理它, 蜜蜂是不会蜇人的, 但还是无济于事。男生则胆大包天, 有的想拿书拍走它, 有的想用衣服包住它。然而蜜蜂满课室乱飞, 学生根本没有心思继续上课。见此状况, 我顿生奇想, 索性就不再上课, 让学生坐在椅子上, 静静地观察蜜蜂, 听它的声音, 观察它的体形, 观察它飞舞的动作以及停靠在窗台时的样子……十多分钟后, 蜜蜂飞出了课室, 学生仍然意犹未尽, 争先恐后地问我:“刚才蜜蜂为什么不会蜇我们呢?”“这是什么蜂?”“我们没有看清蜜蜂的样子, 它有多少条腿?”“蜜蜂飞的时候为什么会嗡嗡嗡?”……孩子们的问题太多了。根据孩子们提出的问题, 我即时打开电脑网页搜索了蜜蜂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 让学生了解了蜜蜂种类、生活的地区、从卵到成虫的形态等, 还让他们说说自己对蜜蜂的看法, 想想有哪些名言中提到过蜜蜂?学生回答得非常踊跃。最后, 我布置了作业, 让他们课后把刚才发生的事写下来, 效果很好, 就连成绩较差的同学, 也能把过程写清楚、写具体。

还有一次, 上课时突然暴风雨来袭, 我让学生在课室的窗台上观察暴风雨的实况, 晚上写一篇作文。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当时, 我们正在上课, 只听哗啦哗啦、噼里啪啦的声音, 顿时狂风大作, 雨水倾盆而下。雷公公也参加了这场雨的盛会。外面的树木都像成了精似的, 在暴风雨中‘群魔乱舞’。”另一个学生写道:“……这暴风雨来势汹汹, 天顿时黑了下来, 超级恐怖, 我们学校60岁的大樟树也被风刮断了一些树枝。啪——学校的大展板也被刮了下来, 女生们都尖叫起来。雷声、雨声、风声、物体倒地声……汇成了一首雄壮的交响乐。”学生通过观察、倾听、感受, 并运用积累的语言把这场暴风雨描绘得淋漓尽致。在评讲作文的时候, 我再次启发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观察身边的人物, 观察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 你就会发现写作文其实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通过这样的教育, 孩子逐步对写作有了信心, 遇到什么突发事情都学会了用一段话给予描述或评论, 经历有意义或印象深刻的事情能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 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真正目的。

五、以改促写, 提高欣赏水平

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确实,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习作中的错词病句, 修改文中的详略不当, 修改内容的主次不分, 这些都是间接提高自身习作水平的有效做法。但是现实中有些老师经常抱怨学生不爱修改, 不会修改, 所以就不给学生修改的机会。殊不知, 修改也需要启发, 修改也需循序渐进, 修改的习惯也是逐步养成的。

刚开始批改三年级的作文时, 我是这样做的:写了一大堆评语在学生的作文本上, 在班上指出哪位同学写得好, 哪位同学写得有所欠缺, 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 结果发现, 学生并没有根据我的预想和要求去修改。慢慢地我才发现, 学生并不会认真去读自己的习作, 他们宁愿等我批改好以后重新抄一遍。根据这个情况, 我改变了策略, 在评讲习作时, 不仅把同学的优秀作文示范出来给大家欣赏, 良好、中等、较差的作文也展示出来让大家读, 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和修改意见并给该习作打分。另外, 我还把个别学生的初稿、初次修改稿、指导后再修改的作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班上的同学看, 让大家知道“好文章是一步一步改出来的”道理。这一招果然奏效, 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高涨, 发言也很踊跃, 对修改自己的文章也认真了许多。一些同学在窃窃私语:我下次要仔细修改我的作文, 不然就被他们笑了。也有学生反映自己认真改过后的作文真的会好很多。老师对认真修改的同学也给予表扬。果然,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 孩子们对修改作文认真了很多, 错别字现象少了, 语句也较通顺了, 对作文的欣赏水平也提高了。学生逐渐学会评价同学的作文, 语句是否优美、生动, 内容是否具体, 详略是否得当等, 这对习作又有了促进作用。在批改作文和全班修改作文时, 我都会用上规范的修改符号, 虽然没有正式去教给他们如何使用修改符号, 但一年下来, 在一次次耳濡目染中, 学生对修改符号的运用已经牢记于心了, 修改自己的作文时也能正确用上修改符号。这也算是意外的收获吧!

总之, 三年级是小学作文的起点, 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一个转折点。三年级学生作文起步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成绩。因此, 对待习作指导, 教师应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注意挖掘整合多种课内外教学资源, 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鼓励学生多阅读, 积累好词佳句, 重视单元习作的训练和口语交际指导, 积累习作素材, 多练笔, 养成习作和修改习作的习惯, 用自己手中的笔, 展示自己眼中的世界, 让学生爱上作文, 学会作文, 写好作文。

摘要:三年级是小学作文的起点, 也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一个转折点。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 列举了习作指导的五个方法, 指出教师应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注意挖掘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 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鼓励学生多阅读, 积累好词佳句, 积累习作素材;重视单元习作的训练和口语交际指导, 多练笔;使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从而让学生爱上作文, 写好作文。

关键词:三年级,习作指导,养成习惯,提高水平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M].许良英,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浅谈三年级学生习作指导 篇3

【关键词】三年级习作生活阅读方法指导

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难点。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每个学生都渴望把作文写好,然而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不知道如何写作文。针对这种现象,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丰富生活,亲近名篇名著;激励学生勤观察,勤读背,勤练笔,让学生在玩耍中、在阅读中、在实践中学会写作。

一、 培养兴趣,让学生有话可写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带领学生走向千姿百态的大自然,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广阔无垠的大自然中,在五彩缤纷的真实生活中尽情地玩耍,在“玩”中汲取写作源泉。我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带领学生“玩”出诸多花样。如结合学校每年的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游公园、做游戏,结合大队部活动,让孩子们看电视、栽植物、养动物、送温暖、做家务、拍DV等。

对事物细致地观察可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叶圣陶先生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在组织学生“玩”时,我引导学生用眼去看形体、色彩,用耳去听声音,用鼻去嗅气味,用舌去尝味道,用手去摸感觉,用脑去思考。同时作适当的现场指导,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例如,观察人,我引导学生从其人物的外貌特征、举止行为、喜怒哀乐的变化来观察,把被观察人的言语、行为作为观察的重点;观察事,我启发学生从其事物的外形、色彩、性质、用途等方面去观察、分析,找其特点等。对学生观察时容易忽视的重点“镜头”给予提示点拨。

“玩”后回到教室再引导学生再现亲历场景,启发学生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亲手做过的事以及新鲜的见闻、特殊的感受说给大家听,最后把所说的写下来,整理成文。

长期不懈地坚持这样做,学生就会自觉地对周围的人事物景进行细致观察,就会动情地深入思考,就会主动地写观察日记。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若能做到这样,那么学生写作时就不会觉得无事可写,无物可绘,无言可说了。

二、 阅读引路,让学生大胆去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是作文的基础。在读书上多用功,在作文时就轻松。学生从阅读中可以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可以猎取大量的写作素材,可以学到许多优美词句和写作技巧。阅读包括学习教材和课外阅读。

1. 学习教材。教材与作文两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应发挥它对作文教学的“例子”作用,运用范文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写作。用范文指导写作,可以模仿范文的开头,可以模仿范文的结尾,可以模仿范文的某一精彩的片段,也可以模仿范文的全文,还可以模仿范文的某一精妙的特色等。如教《北大荒的秋天》一文,这篇文章整体就用了总分总的写法,文章写原野的段落对于学生学习总分的片段很有指导意义。我引导学生先口头复述此段,模仿读段,以《节日的大街》为题口头作文,再指导学生仿照课文写《小区一角》,初步学会用总分总的模式来写作。

2. 课外阅读。我积极指导与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在校除利用课余时间开放阅览室让学生自由阅读外,每周至少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阅读的内容有学校阅览室里的各种学习读物,如《七彩阅读》《快乐学语文》等报刊。阅读的形式有学生自由读,有读书报告会,有诗歌朗诵会等。在校外要求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广泛阅读,尤其要熟读经典名篇名著和经典诗词。坚持做到边读边写,摘抄精言妙语、精彩片段、经典名篇,写读书笔记。这样学生作文时就胸有成竹。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要求背诵的内容以及课外书籍中的经典篇章或片段或名言俗语等,把精美的词句蕴藏于心中,把作家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匠心印入脑海,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身语言并灵活运用于自己的表达实践中。

三、 方法入手,让学生用心去写

古今实践证明,进行专题强化训练能快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因此,我在指导学生作文过程中加强文体、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写作、修改七个方面的方法指导。

1. 练文体。小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记叙文体,知道这一文体的特点和如何写好这类文章。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① 写人的记叙文;② 叙事的记叙文;③ 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④ 状物的记叙文。写人的记叙文重点在于人物的描写,叙事的记叙文重点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景的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状物的记叙文要抓住物品的特征来写等,教师可逐一进行训练。如在教写人的记叙文时,我先让学生花一周时间观察老人、中年人、小孩的外貌和动作,倾听他(她)的语言,揣测他(她)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并记录下来,从而使学生掌握写人应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随后利用一节课时间交流,谈谈老人、中年人、小孩在动作、语言和外貌上的区别,让孩子理解描写不同的人要选用不同的词语等。

2. 练审题。指导学生审题时,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动笔前对题目认真审查,弄清写作要求。如写《寒假趣事》,题目的中心词是“事”,“事”前有两个修饰语: “趣”是题目的文眼, “寒假”则在时间上对“趣”的“事”进行了限制。经过审题训练,学生明白了本篇作文应写一件历经多年仍记忆犹新的事。

3. 练立意。立意即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我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来确定文章的中心。① 中心有积极意义。特别是编故事的作文,应该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或者使读者读了之后受到教育或有所收获。② 中心集中。一篇文章一定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不能有两个或多个中心。③ 中心新颖。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来考察材料,做到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中深入挖掘别人未曾发现的新的思想内容。

4. 练选材。材料新颖、典型,写出的文章才能具有说服力,才能感染人。我引导学生从如下三方面选材:① 围绕中心选材,与中心有关的就选取,否则一概不要。② 选自己亲身经历的、熟悉的、有代表性的、有意义的材料,使读者读后能得到教益,受到启迪。③ 题材力求新颖,以新奇打动读者。通俗的说法就是要“捡牛粪”而不是“捡钱包”。

5. 练构思。构思就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学生写作文,有一个通病就是思路不清。改正此毛病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在作文时先拟制提纲。我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谋篇布局: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怎样开头、结尾和过渡等,要求学生认真构思,合理安排,并体现在提纲中。

6. 练写作。学游泳,不下水不行;学写作,不动笔不成。我是这样指导学生写作的:① 按照写作提纲一步一步地写,注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详略等。② 怎样想就怎样写,尽量一气呵成。遇到字词等障碍,可先空着继续写下去。③ 词句要朴实、明白、通俗。

7. 练修改。文章要写好,必须会修改。在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时,我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知识和方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以改促写,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主要从下面几方面修改:① 看文章内容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把不切题的,与中心无关的内容、语句删去,与中心有关但材料不清楚、不具体的要改写清楚、具体,遗漏之处要补上;② 看文章结构是否清楚。即看段落层次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做到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过渡是否自然,前后是否照应等。如有不当、不足之处应加以调整或改动,如有重复的段落应删去;③ 看文章用词是否确切、语句是否流畅,如有用词不当应把不当的词换用恰当的词,如有不通的句子应将此或调位或增补或删除改通畅;④ 看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有误等。通过以上专题强化训练,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法。

三年级优秀习作:我家的小鸡 篇4

奶奶养了一群小鸡。有红的、黄的、黑的。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只黑色的小母鸡,我给它起名叫“皮皮”。

皮皮的脑袋像乒乓球一样大小。在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两只黑豆似的眼睛,尖尖的嘴巴,有趣的是鼻子长在了嘴巴的上面,耳朵长在脑袋两侧的羽毛里,如果你不仔细观察是很难发现的。全身黑色的羽毛像穿了一件黑色的皮袄,好看极了。肚子圆圆的,像一个皮球。

平时皮皮很不安分,总是叫个不停,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吃。中午把它放在太阳下面,它还知道睡觉。皮皮走起路来,雄赳赳的,像个军人一样,昂首挺胸。当奶奶把一盆饲料放在笼子里时,皮皮就和其它的小鸡你争我抢,打的不可开交,在盆子里吃个不停。皮皮喝水的时候最有意思,它先吸上一口水,然后仰头把水吞下去,就像小孩子在吃药丸一样。看着他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我很高兴。我要好好照顾它,让皮皮健康成长。

三年级优秀学生习作欣赏 篇5

这不,我遇见了一位留着一大把白胡子的仙人,他和蔼可亲地对我说:“我可以帮你实现一个愿望,你……”,还没等他说完,我就抢着说:“我要变成一只无忧无虑的小鸟!”他爽快地答应了。

一阵头晕眼花后,我睁开了眼睛,呀,我真的变成小鸟了!我高兴地叫到, 我穿着一身五彩的外衣,漂亮极了。我急忙张开翅膀,向天空飞去。过了一会儿,我忽然觉得心跳加速,呼吸困难,我低头一看,天啊!地上全是工厂,正在排放废气,天空中浓烟滚滚,我实在受不了了,便快速扇动翅膀冲出了这里。

我飞着飞着忽然看见了一架飞机,它直向我冲过来,我当时就呆住了,结结巴巴地说:“不……不要过来……”,可它还是冲了过来,我猛地反应过来,迅速往旁边一闪,才躲开了它。“差点儿就没命了!”我暗自庆幸道。

我好不容易才飞到了一处悬崖上休息了一会儿,可突然一只老鹰飞过来,不怀好意地说:“哈哈,今天的晚饭有着落喽!”说着便向我冲来,我拼命地飞,可我一只小鸟,哪儿能飞过一只老鹰呢?眼看它就要追上我了,我吓得闭上了眼睛……

突然,我听到了妈妈的声音,“宝贝,起床了!”我猛然惊醒过来,啊!原来当一只小鸟也这么不容易呀!我可不要当一只小鸟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学生习作 篇6

我的爸爸是一位厨师,他有一头浓密的头发,一双乌黑的眼睛。的爸爸会做许多菜,如:糖醋排骨、麻辣豆腐、红烧鱼头„„有一次,我对爸爸说:“老爸,我想吃糖醋排骨,今天中午您能给我做一道吧?”爸爸说:“既然我的乖女儿嘴馋了,老爸就给你露一手吧!”

说完,爸爸就兴冲冲地跑到菜市场买来了排骨,开始在厨房施展他那高超的厨艺了。只见爸爸把洗干净的排骨放进锅里炸,等排骨炸成金黄色后,爸爸就把排骨一块一块地捞出锅放在盘子里。然后,老爸娴熟地给排骨浇上香喷喷的排骨酱,一盘好吃的排骨就做好了。看着金黄色的排骨,闻着这诱人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放进嘴里,“哇,好烫啊,不过好好吃啊!”爸爸看着我那馋样,笑着说:“小馋猫,慢点吃,没人和你抢啊!”

看,着就是我的厨师老爸。每天能吃到爸爸做的美食,真是一件快乐地事啊。

我的课余生活

我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看少儿节目、下象棋、捉迷藏、打篮球„„但我最喜欢的是“老鹰捉小鸡”。

星期天上午,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我来到草地上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个人当“老鹰”,另一个人当“母鸡”,其余的人就乖乖地当“小鸡”了。游戏开始了,“老鹰”向我们扑过

来,“母鸡”张开她那双翅左躲右闪,保护着“小鸡们”。“老鹰”往左边冲,“母鸡”就带领着“小鸡们”往右边跑。母鸡一蹲下来我们也马上蹲下来躲避危险。“老鹰”花了那么大力气还是没捉到一只小鸡,心里别提多着急了。正在这时,一只“小鸡”一不小心跑出了队伍,“母鸡”赶紧喊道:“快回来,快回来!”“老鹰”看见了,露出了狡黠的笑脸,立刻向那只掉队的“小鸡”扑过去,可怜的“小鸡”还是没能逃出“老鹰”的鹰爪。只见“老鹰”哈哈地笑着:“今天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

“老鹰捉小鸡”给我的课余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

爱赖床的爸爸

我的爸爸很“懒惰”,早上七点,我爸爸还在呼呼大睡,严厉的妈妈就派我去叫醒爸爸。

我来到爸爸的床边,推了推爸爸,大声说:“老爸,起床了,太阳晒屁股了。”没想到,爸爸只是动了几下,根本没有起床的意思。嘴里敷衍着:“再睡几分钟就起来,就几分钟。”

过了几分钟,爸爸还是没有从卧室出来。老妈等着心急了,就走到爸爸床边,拿起衣架,大了几下爸爸的屁股。爸爸好像知道妈妈来了,慢慢睁开惺忪的眼睛,就赶紧起床了。看样子,爸爸怕妈妈。

这就是我的爸爸,大家说他懒惰吗?

我的“懒”妈妈

我的妈妈有点胖,头发短短的,大大的嘴巴,高高的鼻梁,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个头矮矮的,还喜欢不停地唠叨我,但最不能让我接受的是我的妈妈非常的“懒”。你们相信吗?让我来跟你们说一说吧!

一天晚上,妈妈说好给我买一瓶牛奶。可是直到我和妈妈从外面回到家,我才想起来。我就对妈妈说:“妈妈,你忘买牛奶了,我要喝牛奶。”而妈妈却说:“不买了,不买了,这么晚了还买什么呀!要买自己跑去买。”真是把我肺都气炸了,我没办法只好自己跑去买。

不过多亏了这位“懒”妈妈,我才养成了好习惯,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妈妈是在有意培养我的独立性,让我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要太依赖爸爸妈妈。

秋姑娘来了

秋姑娘悄悄地来到了,她赶走了炎热的夏天,给人们送来了凉爽。秋天是金色的。田野里庄稼成熟了,沉甸甸的稻穗点头微笑,金色的稻田泛起波浪。树林里,枫叶红得像火,金黄的落叶像彩蝶般翩翩飞舞着;桂花树开出朵朵金色的小花,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公园里五颜六色的菊花,争奇斗艳。

秋天是丰收的。果园里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柿子像火红的灯笼,还有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成熟了,远远望去,犹如亮晶晶的宝石。

秋天是五彩缤纷的。秋高气爽,天空像一尘不染的玻璃,果园里

瓜果飘香,农民伯伯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们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欢声笑语把秋姑娘都吸引过来了。

秋天真美啊,我爱你,秋天!

秋姑娘的魔棒

秋姑娘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把手中的魔棒轻轻一挥,树林、花园、果园、田野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秋姑娘来到了树林里,轻轻一挥魔棒,树林变得又红又黄又绿,从远处看像一幅画。秋姑娘来到了花园,菊花、桂花都绽开了笑脸。秋姑娘来到了果园,挥了挥魔棒,果树上长满了水果,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秋姑娘高兴极了,又跑到田野上,把金色撒在田野上,田野马上变得像金色的海洋。秋风吹过小朋友的脸,像是秋姑娘在轻轻抚摸,小朋友的脸也变得红通通的。

三年级优秀学生习作欣赏 篇7

一、明确“充氧”目的, 树立正确指导观

《语文课程标准》对3-6年级学生写作方面的要求是既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勤练笔”, 把习作与阅读教学、综合性活动以及生活 (日记、周记) 结合起来, 使学生愿意写, 有大量写作实践的机会, 又要允许学生存在写不具体、内容不集中、表达顺序不清楚、语句有毛病等问题, 鼓励学生写后自己读, 相互交流, 共同提高。

因此, 在三年级的习作教学中, 笔者把学生带入“天然的氧吧”, 让他们亲身去观察、体验感受, 让学生在“天然氧吧”中学会发现、分析、改进、创新。

二、“揪”出需充氧者习作弊病, 以便对症“充氧”

如今, 大部分的学生“谈作文就挠头”, 无奈之下凑成一篇文章:中心不明确, 假话多、讲空话, 观察不仔细, 语言空洞、无感染力、太成人化……认真分析需“充氧者”出现的问题, 我们不得不深思, 这是学生不爱动脑的原因呢, 还是学生习作引领者教师教学的失误呢?实践证明, 学生写作难的根本原因不在学生, 而在教师是否将学生真正引入了“天然氧吧”中“教”。

三、为学生不定时充“氧”, 让学生习作大放光彩

三年级正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 此时若作为引航者的教师导航不当, 将造成学生偏离航道任意漂流。因此, 作为三年级的写作教师, 必须为学生开个特色“氧吧”。

(一) 给学生“充氧”前, 教师要准备充足的“氧源”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教师若想让学生真正得到充足的氧分, 就必须准备各种各样的“氧”料。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丰富的语文素养, 自身兼备良好的习作水平和习作技巧, 能合理有效地挖掘课程资源,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 对小学生习作要求理解得当, 对写实作文认识足够等, 才能在习作课堂的“氧吧”中做到胸有成竹, 随时应对学生“缺氧”时的诸多疑问。

(二) 巧借多种“氧源”, 让作文变得有声有色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里,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鲜花、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着各色装的人们……也能听到小鸟叽叽喳喳地叫, 风儿呼呼地吹, 小朋友们哈哈地笑……这些美丽的画卷和动听的“音乐”, 构成了奇妙的世界, 那我们的习作也应“有声、有色、有感”呀!为此, 与其在课堂上费尽口舌, 还不如带学生走出教室, 走进大自然的“天然氧吧”, 让他们自己用眼睛去看, 用耳朵去听, 用鼻子去嗅, 用口去品尝, 用心去感受。此时的学生可尽情放松自我, 没有了课堂上的压抑, 学生在“天然氧吧”中轻松愉悦地“玩”时, 产生了想写的欲望。在师生共同的观察、了解、交流中, 学生有话要说、要写, 此时教师不说学生也想写了。例如, 在讲喜欢听的声音时, 走进校园、公园、街道等去听去想;在讲观察一种喜爱的植物、动物、地方时, 也可带领他们走入“天然氧吧”中, 如果学生眼前“实”了, 那脑中便有思, 口中便想说, 心中便有感了。

生活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充氧”资源, 只要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 身边的每个细节都是很好的“氧”具。此外, 师生还可以共同参与各种“充氧”活动, 共同体验活动中的乐趣, 让学生在快乐的“充氧”过程中悟、思、写, 这样的作文才具有真情实感。

(三) 为其“充氧”, 不如教其“充氧”的方法

给学生“充氧”不是最终目的, 而是让他们学会“充氧”的方法。教师教学生习作不是为完成几篇作文, 而是教给学生一种方法, 一种技巧, 这是一种技能。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人物、景物、生活, 用耳朵去倾听各种声音, 用手去触摸感受, 用嘴去说出想法, 用舌头品尝味道, 用脑子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 只有这样作文才更精彩。

(四) 阅读教学, 习作“充氧”又一策

其实, 在一、二年级的阅读课中, 我们便开始了习作教学, 只是当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语感。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 它们便是教师随时可利用的“充氧”方式。如北师大版教材第五册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第3、4、5自然段, 描写风、雨、动物声的部分写得很精彩。学生不仅可以在多读中体会声音的美妙, 还能学会一些写作方法, 如相同意思的动词可避免一个词的重复啰嗦——文中关于“吹”的意思, 用了“掠”“拂”“呼啸”“卷”。

(五) 课外阅读积累, 学生在无形中为自己“充氧”

我国有许多经典名著, 国外也有许多名篇, 其中有许多有名的段落、句子, 几乎所有的写作方法, 表达技巧都蕴藏在其中。因此, 它们是我们非常有利的“氧源”, 平日笔者就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 并推荐一些好篇目:一、二年级主要在读中识字, 三年级学会摘抄好词佳句, 使学生在读书、抄写中吸收到许多习作上无法教的语感和习作技巧。

(六) 巧用多种“充氧”方式, 注重情感升华

往往“金点子”多、“充氧”方式多的教师, 他的“氧吧”课堂“其乐融融”, 学生在课下也收获很多。如我们的“充氧”方式多样, 可在作文课开始前进行个小游戏、小表演、小展示、小辩论等, 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这样也便于教师现场指导。学生看到了实实在在的东西, 才会边看边想, 这样的想象才合情合理, 才是感情的升华。

(七) “充氧”效果评价多元化、人性化

对学生作文的“充氧”效果评价也是一种技巧。好的评改, 学生从中受到启发、鼓励, 从而学生有欲望进行下次习作。如若教师评语不当或没注意“优、中、差”的分析, 则会造成学生习作的两极分化或毫无积极性。因此, 评改作文的“充氧”效果一定要多元化、人性化:1.尊重学生的自我体验, 保护童真;2.用激励的言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画出学生写得优美的段落或句子予以鼓励;4对于错别字可采用自查或同桌查等形式;5评改兼顾“优、中、差”……总之评改要收到实效。

三年级学生习作问题与对策研究宗 篇8

【关键词】三年级习作问题策略

针对学生习作起步的现状,如何培养学生对写作的积极的情感态度,让他们掌握应有的写作技能,形成相应的写作能力,对于他们如何认识写作、喜欢写作、享受写作有着深远的意义。然而在现实习作教学中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一线语文老师去思考、去破解。

第一个问题:孩子“真的”怕习作

老师常常以成人的心态,成人的眼光,成人的标准来定义孩子习作的成功,辞藻华丽、中心突出、构思新颖等作为点评优秀孩子的习作的要求,甚至用获奖的、发表的“小学生优秀作文”来做孩子习作的榜样,让孩子对习作望而生畏。为了应付考试,早出成果,老师们常常拔苗助长,让低年级的写话升格为写片段,老师更加关心孩子在作文中拿多少分,使中等及以下水平的学生早已惧怕习作,甚至谈“作”色变,经常把每周的练笔放到最后,甚至拖到深夜。如果教师把作文目标定在“天上”,那么三年级孩子在作文起步时就惧怕习作。

同时,有些家长为孩子的习作感染上一种恐惧。在刚接三年级的例行家访中,有位孩子的母亲说要帮孩子补作文。孩子还没开始学写作,为何已经补课?家长一脸迷茫,说怕孩子写不好作文,因为孩子平时看书少,写得短……其实家长也不知道三年级孩子的作文该写成什么样子才算好,却不小心把自己惧怕作文的信息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感到一种恐惧。

对策:儿童习作先松绑。我们首先要了解三年级孩子的习作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在第二学段的“习作”中明确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我们在这样的起点上再来思考我们的习作教学目标,我们的指导,我们的评价。我们不能进行人为的提前教学,文学化的拔高教学,也不能进行单一化、程式化的指导教学。在评价上更要注重激励孩子,经常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的习作,体会自己的成功,学习别人怎样写。

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承认学生作文上的差异。对困难比较大的学生特别要注意,他们只要能写出来,哪怕一个词,一句话,都值得充分肯定,逐步提高他们对习作的信心,变得“乐于表达”。

三年级习作起步教学,请别为孩子套上习作的“紧箍咒”。

第二个问题:“我手”无法写“我心”

笔者曾经在三年级学生中调查他们在习作中经常遇到的困难时,许多学生们说:“心里想说的话,笔下写不出。”许多活动,孩子在体验时感受颇深,但写下来却无法很好地进行言意的转换,常常刚刚写了个开头就结束,片段只有骨架没有血肉。如有位同学写《玩甩炮》:

到了晚上,我偷偷地出去玩火炮。我把双炮放在草地上,“轰”!“轰”!真响啊!我把双炮放完了!

对策:1. 激活体验,还原生活。如上文指导时,我有意识地请这位学生乘着“时光倒流器”回到当时的情景,回忆:“你怎么点导火线?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点完火后站在哪儿?马上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当时的心情如何?”

这位同学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不断地回忆,修改了文章:

好不容易盼到天黑,我偷偷地出去玩火炮。我轻轻把双炮放在草地上,用打火机点燃了导火索,迅速地退到一旁。“嗤”的一声,导火索一会儿就烧完了,只听见“轰”!“轰”!声音震耳欲聋,我的双炮也在响声中也被炸得粉碎!

2. 在学习与生活中间建立联系。旅游是孩子喜爱的习作素材之一,但写下来就会发现孩子写得简单,只会用“美丽”“漂亮”等词空洞抽象地形容。如何帮助“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让学生真正“我手写我心”呢?

我利用秋游的契机指导学生写苏州白马涧中的白马池美景。我们先一起复习《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等写景的美文,让孩子们想想:“那些词句可以用来描写你看到的美景?”从而帮助孩子们把旅游中的眼中景、心中景与文中景勾连起来,发现作者描写的美景就在我们身边。这时再请他们写下来,孩子们脑中的“消极语言”变“积极语言”,写得非常轻松快乐。如一名同学所写:

我们来到了白马池。那里的水清澈见底,如同一面蓝色的圆镜,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连绵起伏的山倒映在湖中,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一阵风吹过,平静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几只小鸭子飞快地掠过湖面,转眼间又潜入水底,真像调皮的小男孩。小鱼在水底自由自在地嬉戏。新郎新娘也被这美景吸引了,在竹筏上幸福地拍结婚照。

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心旷神怡?

第三个问题:标点、错别字是拦路石

三年级学生习作中经常出现句子不通,错别字等现象。句子不通,源于学生还不具备充足的语感;错别字严重由于汉字中有大量的同音字,形近字,而且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不透彻,造成运用混乱。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老师更要把问题当作我们的教育资源,当作我们工作的起点来想办法应对。

1. 指导学生学会自主修改。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因此,习作写完后一定让学生读一读,看看话说明白了没有,语句通不通。再次读给同学听,增进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及时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对共性问题加强指导。回家也可读给家长听,让家长多帮助。孩子只有在这种反复修改中增强语感,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2. 在课内外阅读中提升语言基本功。“课文是个例子。”孩子在范文的学习中不断理解语言,积淀语言,才能在自己的习作中逐步练习运用。我们在课内阅读中,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特别是在学生第一次学习时就要学会。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在教语法的时候,总要设法做到,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课上和直接在课后,就不许在自己的书面练习中有错误。可能,这话听起来有点荒谬,但这是真理: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错误,他才能成为读写无误的人。如果能够做到课堂上没有错误,他才能做到在家庭作业中没有错误(或少犯错误)。”要做到正确无误地书写,学生先要学会流利地朗读。在备语法课的时候,尽量预先估计一下,在什么地方,在哪个词上,学生可能犯错误,我们都要充分预设,留足时空让学生比较发现、思考运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领悟规律,正确运用。

七年级学生优秀习作:自我介绍 篇9

可能是星座的原因,我的性格一直非常古怪。有一次,我们几个好朋友一起玩,我莫名其妙地突然伤感起来,最后竟无缘由地趴在桌子上嚎啕大哭起来。好朋友惊呆了,都过来安慰我,就在他们都不知所措时,我却抬起头冲她们笑了起来。除了性格古怪,白羊座的我脾气也不太好,有时可能会莫名其妙地有点小情绪,这点儿以后还请大家多多包容。

我的特长还算真不少。作文、画画、体育、英语、奥数都是强项。奥数我在我们班属于数一数二的,不少难题都难不住我。画画我就更擅长了,每次的手抄报,老师都会表扬我,而且每逢班会啦,黑板报之类,老师都会让我组建设计小组来“承包”。对了,我们的班级纪念册的封面,我还参与设计绘制了呢!

我看书经常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天晚上,我正津津有味地看《三国演义》,妈妈来叫我吃晚饭,我随便应和了一声,继续沉浸在书的海洋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看完书的我心满意足地合上书本,抬头一看,已经10点多了,晚饭也早已成了“果冻”。

五年级学生优秀习作:川港游 篇10

我们坐车来到海边,一下车,迎面而来的是阵阵凉爽的海风,一排排风车在缓缓的转着,海水已经退去,只剩下那蓝蓝的天空和软软的沙滩。

我们下到海滩上,准备着“捉蟹计划”,大人们纷纷拨开一些小草窝,等着小毛脚蟹逃出来。小毛脚蟹们可是很机灵的哦,听到动静就四处逃窜,很是难捉。也只有眼疾手快的表舅捉住了几只,其他人看着满手的沙泥,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也按耐不住好奇的心,也脱掉鞋子,撸起袖子和裤管儿,开始去捡海鲜。石头上贴满了海螺,我弯下腰去捡它。起初因为害怕,所以先摸了一下它,它的小吸盘与石头贴得更紧了。我就用两只手指捏住它的外壳使劲往外拽,拽呀拽,拽呀拽,“啵”的一声,小海螺被拽了下来。由于用力过猛,我来了个潇洒的仰面摔,小小的身体便于沙泥有了“肌肤之亲”。但看到握在手里的小海螺,嘴角还是微微往上扬起。

“哇!这是什么东西啊,居然会发光!”姐姐的眼睛瞪得特别大。妈妈跑过去说:“什么东西啊?”姐姐指了指那个东西,“哇!”姐姐和妈妈异口同声地说。听到姐姐和妈妈的尖叫声,我就跑过去看,“什么什么东西啊?”我看了看姐姐手指的地方,“根本就是什么也没有嘛。”姐姐看着我说:“唉,你错过了时机。”我心想:“什么,我居然错过了见证奇迹的时刻!”我知道姐姐和妈妈是在捉弄我呢,于是,假装把小嘴嘟了起来。爸爸见我生气的表情,就抓了一只小螃蟹来哄我开心。他把小螃蟹放在我手上,小螃蟹在我手上爬来爬去,弄的我很痒。我就把小螃蟹拿了起来,对着它说:“你个小东西,把我弄的痒痒的,你也在欺负我吗?看我不好好收拾你!”说完,他们都笑了,我也笑了。

就在这时,一个2岁左右的小娃跑过来。她拍了拍我手上拎的蟹桶,猜想她是想要小螃蟹,便取了一只给她。可是那毛脚蟹刚到她手上,便一溜烟跑了。小娃不甘心,嘟着脸去追。一边追,一边嘴里在说着什么,眼看毛脚蟹钻进了一个草窝里,小娃娃用力地去推草,总算把小螃蟹给搅了跑了出来。小娃娃对准一扑,一把捉住了蟹,兴奋地爬起来。衣服上沾了好多泥,像个小泥人。看到“小泥人”,我们又都“咯咯”地笑了。

尽管那天的海鲜收获不多,但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三年级习作训练方法初探 篇11

一、扶着走,一步一步有依托

1.在词语超市里积累词汇。词汇贫乏是三年级学生的一个突出问题,设置“词语超市”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如三年级上册的习作《我的自画像》,要求学生写自己的外貌和性格爱好。我打开“词语超市”(“瓜子脸、圆圆的脸、又白又嫩、白里透红、黝黑、弯弯的眉毛、柳叶眉、八字眉、浓眉大眼、丹凤眼、水汪汪、水灵、明亮、苗条、胖乎乎、活泼、文静、顽皮、稳重”等),让学生反复读词,理解词意;再用课前准备好的小镜子观察自己,看看自己的相貌跟哪些词吻合,想想自己是哪一种类型的性格;最后各取所需,完成作文。这样降低了学生表达的难度,同时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词汇。

2.在阅读中学习表达。课标要求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在阅读教学中学写片段,强化课堂练笔体现了这一要求。我们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阅读教学中慢慢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掌握表达的方法。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仿写精彩的句子,如精彩的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等,再仿写精彩的段落,如并列式的段落、总分总的段落、因果式的段落等,最后仿写整篇文章。三年级下册的《庐山的云雾》中的第二、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是典型的总分的构段方式。学生学习了这种构段方式后,教师可让他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围绕“一下课,操场上就热闹起来了”写一段话。学生有章可循,有话可说,因而写得有声有色。

二、引着走,目标明确有收获

1.降低习作要求,提高习作信心。要求高往往是学生对习作产生厌烦心理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布置作文,每次提出一两个要求,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从而提高学生作文的信心。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八次习作训练,我是这样归纳的:“习作一”要求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习作二”要求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习作三”要求有顺序地描写秋景,把想象内容写清楚;“习作四”要求选择一处景物,要有动有静,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习作五”要求收集喜爱的动物的资料,用第一人称按顺序介绍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习作六”要求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介绍自己喜爱的文具,写清它的用途;“习作七”要求用自己喜爱的玩具编一个童话故事,写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习作八”要求查阅古诗句的有关资料,研究诗句,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每篇习作,只要达到要求,都能得到好成绩,而其他问题,则淡化处理。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信心得到了增强。

2.加强习作评讲,在对比中找到方向。作文讲评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评讲中对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积累写作知识。如同样是写文具盒,有的学生写:“我有上下两层楼,一楼住着铅笔、钢笔、水笔,二楼住着橡皮、小刀、直尺,两个家庭相处得非常融洽。”有的学生写:“我有两层,上面一层放着橡皮、小刀、直尺,下面一层放着铅笔、钢笔、水笔。”这两种表达方法,你更喜欢哪种?同样是写动物,有的学生写:“我的毛是白色的。”有的学生写:“我穿着一件毛茸茸的白色外衣。”哪种表达更生动?教师要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拟人手法的作用,使文章生动活泼,吸引读者。写人物外貌时,“她有一条乌黑的马尾辫,一张雪白的瓜子脸,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和“她扎着乌黑的马尾辫,雪白的瓜子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哪一种读起来更自然?学生体会到了精确用词的作用,写作时就能避免重复啰嗦了。

3.加强习作训练,习得写作技能。熟能生巧,反复地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作文技巧。每个单元的习作,我都要举一反三,运用学习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相关的写作。如学习了三年级上册的习作《我的自画像》之后,我总结出写作方法: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人物外貌的特点描写人物的外貌;通过一定的事例刻画人物的性格等。我要求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人,用学到的方法写《我的同学》、《我的妈妈》、《我的老师》等文章。学生在反复训练中掌握了写作技能,以后凡是写人的文章,都得心应手了。

三、放手走,自由自在真快乐

新课标要求:中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日记是学生写作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做过的、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内容,都是可写的内容。欢乐、痛苦、希望、悔恨等都是可以表现的主题。对学生的每篇日记,我都给出激励性的评语,如:“你观察得真仔细。”“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你特别能干。”……每周我都抽出一节课的时间交流日记,先在小组交流,再推荐写得较好的日记在全班交流。每读一篇,学生都用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

新课标更关注学生的习作心理,提倡自由表达。日记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初学作文的学生真正爱上作文,增强学好祖国语文的信心。

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探微 篇12

一、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自觉练笔,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观察。作文来源于生活 ,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学生才能有所见、所闻、所感,才能写出真实的好文章 。习作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身边的 人物、动物 、景物,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有序观察,或从局部到整体,或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或先景后人。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特点深入细致地观察, 并作好观察记录,从而深刻地认识事物。

2.注重社会实践。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为了让学生有话可写, 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以“有趣的课间活动”为题作文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老鹰抓小鸡、贴膏药等游戏;在写作文“我学会了×××”时,可让学生参与做家务,帮妈妈洗碗、拖地,给自己洗鞋、叠被子等;在写作文“我要感谢×××”时,可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做一件孝敬长辈的事。学生们亲自做了,写起作文就不觉得难了。

二、注重读写结合,增加练笔机会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从读中学写,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多读多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除每周一次的习作外,教师还要从多方面寻找写作契机, 促使学生经常性练笔。针对课本内容,根据不同的题材,学习课文的写法,指导学生仿写、续编故事、写读后感等;给课外阅读中的有趣故事 、精彩童话 等写批注或读书笔记。这样,能使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现在读中思、读中悟,真正体现创造性阅读理解 ,提高学生 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加强写法指导,突出学以致用

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对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写作前确定中心,筛选素材,理清写作思路,做到胸有成竹。其次,教师要把写作方法的指导贯穿于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学习方法,在写时运用方法。比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学生体会了课文“总—分—总”的结 构 ,在写作文 时就可以 使用这种 写作方法,各自写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中心明确的文章,使习作训练取得成效。

四、教给修改方法,引导学生修改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学写作文,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什么呢? 修改错别字、标点符号、有明显错误的句子。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写完习作后自己读、自己修改,尽量找出错误,将其改正。其次,采取小组互相交换修改,巡回指导点拨,师生共同修改。最后,自己读修改后的习作,看看语句是否通顺,表达是否清楚 ,标点符号 是否正确。通过长期训练, 学生能够养成自觉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作文水平也能不断提高。

五、正视评语作用,尊重鼓励学生

教师在批阅学生的习作时,对于写得好的语句,应用波浪线标出;对于有创意的表达,应加上赞美性 的评语 ;对于明显错误的语句,要用学生容易理解的符号标出,启发学生自己修改;对于消极不健康的内容,应妥善引 导 ,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教师的评语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写评语时,应尽量用鼓励式、谈心式的语气,让学生读后既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信任,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三年级作文教学难。教师只有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写 作途径 ,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善于发现、善于思考,让学生在不断变化、新鲜有趣的习作中尽情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学生才有可能写出一篇篇文笔优雅,生动真切的作文 ,才能品尝 到“妙笔生花”的喜悦。

五年级学生优秀习作:秋的原野 篇13

503班周后辉

我把秋天比作成一个穿着衣裙的仙女。她用轻飘的衣衫拂去了太阳的焦热。他将光明洒给了大地。他用自己的衣服覆盖了风寒,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她让人们过上了快乐的日子,让人们不再过着孤独寂寞的日子。

《秋的原野》小练笔2

503班樊道义

四年级学生优秀习作:森林狂想曲 篇14

听到这个消息后,全班同学就像微波炉里的玉米粒儿“轰——”的的一声爆开了。有的在“混水摸鱼”趁机说小话,有的在讨论相关事情,还有的像我一样,努力地想该听什么歌曲?经过讨论、思考,我最终决定听老师在上《林中乐队》这篇课文时,向我们介绍的《森林狂想曲》。

回到家后,我打开电脑,点进“酷狗音乐”,搜了一下《森林狂想曲》这首歌,只听一阵动听的旋律传进了我的耳中。

音乐响了起来,我仿佛走进了森林中。刚开始,我听到了阵阵清脆、动听的鸟叫声,然后,我走入了森林的中心点,听到了狼大爷、鹿娃娃、蜜蜂弟弟等动物的大合唱,啄木鸟打起了鼓,天牛用脖子拉起了小提琴,小提琴发出了优雅、动听的旋律,黄鸟更是中气十足地吹起了笛子,一阵风吹过,树儿摇动着它那优美的身姿,发出“沙、沙、沙”的声音。有了它们的伴奏,这个乐队的音乐更动听了!听着这美妙的音乐,我仿佛看到了森林里的小动物在开联欢晚会。

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策略初探 篇15

一、通过日常生活发现写作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对作文这个“陌生”的“客人”产生好感与兴趣,才能把他们自己心中“最好”的东西拿来“招待”这些“陌生的客人”,从此,他们才会变成“无话不谈”的良朋挚友。这样也能够解决学生不知道怎么样写作、害怕写作与写作时无话可写的尴尬局面。特别对三年级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来说,这个兴趣更需要老师的精心培育和小心呵护。

1.“说”身边熟悉的事情,是学生“会”写的前提。“会写”是建立在“会说”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一个学生连口头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都不具备,那如何能让他们写出好的习作?为此,要在学生“写”之前对他们做专门的“说”的训练,只有学生说得“滔滔不绝”,在写的时候才能“妙笔生花、行云流水”。而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就成了他们“想说”和“会说”的前提。例如:在上学的路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些学生身边熟悉的小事,不仅可以让他们津津乐道,更培养了他们口头表达的能力。久而久之,这也成了他们“会”写的前提。

2.“写”身边熟悉的素材,是学生“乐”写的关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多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身边各种各样的带有插图的儿童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就可以此入手,让他们随意地写这些故事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完后让他们互相交流,相互评价。当然,老师更要给他们创建展示“习作”的平台,如“把我的习作读出来”活动。再进一步选择一些典型性的习作举办班级作文展览。另外,利用学生每天必看的“动画片”,在看完后要求他们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从而培养他们坚持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察”身边熟悉的事物,是作文生动的重点。“观察”是把作文写具体的重要前提和有效手段,也是想象作文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适当地培养学生这种观察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作文不仅仅有简单的枝干,还有鲜嫩的绿叶。例如:在指导《我的老师》这一习作的时候,在学生准确地描述出老师的外貌形象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平时面部表情或衣着的变化来想象老师的心理活动。

还应该注意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作为作文的初学者,在教学中我们只是要培养他们简单地“察”和简单地“想”的意识,并在习作中能够初步体现出来就行了,而不应对他们有过高的要求。“察”后的“想”这对于他们只是一种思想的渗透,而不必在观察细节后精确地阐述。

二、通过课文教学促进习作练笔

教科书上的课文,都是名家的名篇,是适合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学习的典范之作。例如《做一片美丽的叶子》《西湖》《拉萨的天空》《小露珠》等等,这些纪实、想象与优美的课文是初学作文者的“范文”。所以,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可以依托课本当中这些典型的“范文”,让他们在学习这些“范文”的同时去熟读、去精选、去感受、去模仿。

1.仿写课文。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从儿童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他们因模仿而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小学的作文教学除了不拘形式地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还要从“范文”中“仿”出写作的形式、结构与基本技巧,课本中优秀的“范文”,就是学生仿写的最佳素材。例如:教学完《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后,学生仿写的“让我们荡起秋千”“让我们踏上火车”……在写出学生自己心里话的基础上,更是有了现代诗歌的“形式”与“韵味”。

2.续写课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好多在最后都留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可以通过续写课文来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并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教学完《哪吒闹海》一文后,老师说:“东海龙王父子被制服了,但是几十年后龙王的孙子——这个“官三代”又开始欺压当地的渔民了,哪吒又是怎么做的?请大家想一想、写一写。”这时的学生都觉得有很多话要写,课文中经典的词句与精彩的打斗场面都会出现在他们续写的“文章”中,而学生平时在其他动画片当中看到的或由此想到的种种“精彩镜头”同时也会为他们的文章增添更多鲜活的画面。

3.改写课文。改写课文就是把适合表演的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剧本,在改写课文过程中,通过学生简单的“剧本创作”,培养了学生处理文字与写作的能力。如苏教版第五册的《小露珠》《小稻秧脱险记》等这些童话故事,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文作了改写,并初步形成了适合排练的剧本。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更是一种全新的练笔与写作的模式。

4.写读书笔记。课文的思想内涵是文章的灵魂所在,课本中的课文大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对这些课文教学的同时,更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思想情感教育,而交流学习心得或写读后感都是一种不错的形式。例如:读了《狐狸和乌鸦》一文后你有什么感想,《乌鸦喝水》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等诸多问题的设置,会让学生在“读后的写”中得到新的提升。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通过批改点评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不叫“作文”,因为学生们写得缺乏逻辑,语病也很多。所以老师在批改与点评时不能把这些“刚刚发芽的种子一棒子打死”。叶圣陶先生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所以,我认为对于刚学写作的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作文的批改与点评首先应该去寻找并发现每一位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给予他们充分肯定与鼓励,其次才是适当地修改习作中的语病和错字等,让学生对作文充满自信。

(司利亚,沭阳县广州路实验小学,223600)

上一篇: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下一篇:建设项目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