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岗位上精彩

2024-05-28

在平凡的岗位上精彩(通用10篇)

在平凡的岗位上精彩 篇1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

我是信息中心的绘图员王茗轩,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个讲台上演讲,虽然我是一名普通的聘用工,但我和测绘院已经一起成长了整整五年,这五年有辛酸、有泪水、有感动更有精彩,五年的时光教会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是一种美丽,五年的成绩告诉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是一种成功!

有一个节目我看了以后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那就是《千手观音》,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因为那优美的动作和整齐的旋律,更因为舞蹈所迸发出来的一种精神,一种身残志坚的执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一个人生存于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要面对选择,是选择艰苦还是选择享乐,是选择慷慨还是选择吝啬,是选择坚强还是选择懦弱,就是这众多的选择构成了我们人生的实体,回首昨日,我将永远珍视我的选择——当好绘图员,做好测绘院的螺丝钉。

记得刚来单位上班的时候,绘图工作的艰苦与生活的单调曾让我萌生退意,每天基本上在电脑前保持一种姿势八个小时,面对的是各种抽象的图件和晦涩的理论,其中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每结束一天的工作,倒在床上都不想动。但是,想想每天都能学到一点知识,看看自己在工作的磨砺下越发自信和懂事,我就重新振作起来,下定决心一定要坚持!天天认真工作,事事精益求精,这一切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从此我意识到,工作的单调和艰苦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

我们成长的必需。在信息中心绘图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平凡的你、我、他也一样能创出一片精彩的天空。人就应该这样,无论工作多么平凡,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即使伴随我们的还有困难和挫折。流水因为受阻才形成美丽的浪花,人生因为受挫才显得更加壮丽多采。

后来我渐渐地认识到:我的岗位不仅仅是我履行自己责任的地方,也是为青海的测绘事业做出贡献的地方,从最初的矢量化、宗地图再到地形图、勘测定界甚至与地籍入库,我伴着良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好学一点点成长起来,当我最初的铁路勘界图出成果时,看着那准确、整洁的图件在打印机的哄鸣声中长长而出时,我的心激动万分;当我准确的算出征地补偿各家各户的占地面积做为赔偿依据时,我的心雀跃无比!当我看到单位上野外出征的人员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时,我的心豪情万仗!那一刻,我明白了我工作和付出的价值,也明白了为什么“远看是要饭的,近看是搞物探”的地质人为什么被益为是当带最可爱的人!

作为普通的绘图员,也许在我们身边没有那么多鲜花、掌声与赞许,也许我们也没有引以为豪的赫赫功绩,但是,无时无刻,我们不在普通的岗位上去坚守、去奋斗、去奉献。因为,我们知道测绘行业的职责,我们也知道客户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加班加点、赶工期、认真细致这是我们工作的常态,但就是这种日复一日的坚持让我能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我没有山的伟岸,树的挺拔,但我有绿化一方水土的坚韧,我没

太阳般的光辉,星星般的夺目,但我有清新一隅空气的执著,我只知道,从自我做起,立足岗位职责,我才能在青海地矿测绘这片土地上用我的信念与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活出自己的精彩,播种出一方属于自己的希望!

在平凡的岗位上精彩 篇2

作为一名荆州解放房管所普通的水电维修工, 20多年来, 他在水电修理这个平凡的岗位上, 为人们排忧解难, 用“辛苦我一人, 方便千万家”的精神默默奉献, 谱写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奉献之歌”。

房管“110”——接报必出, 有难必帮

“他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大公无私、全心奉献, 真正做到事如其名, 名如其人。他是我们所有人的学习榜样。”解放房管所书记刘景发这样评价周大公。

作为一名房屋维修工, 周大公始终把居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管是自己份外还是份内的事, 他都“接报必出, 有难必帮”, 这也是他对辖区居民的庄严承诺。

常人眼中收收房租、旱涝保收的房管职业, 在周大公的生活里却多了屋顶检漏、歪墙扶正、掏化粪池窖井、卫生间查漏止水等其他多项“额外”工作。他不仅将别人推不掉的事情主动揽在身上, 而且“自找麻烦”, 将自家的电话公之于众, 对居民的报修电话, 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 从来都是随叫随到。

当地居民都知道, 无论房屋、管道什么时候出现问题, 他们都可以找周大公。

大年三十, 位于三岔路的居民反映楼道的主水管破裂喷水, 严重影响居民通行, 周大公迅速赶到现场。经过仔细勘查, 发现是主水管因受冻结冰被涨破, 他没有丝毫犹豫, 找来两件雨衣, 拿出扳手等工具, 就开始干了起来, 冰冷刺骨的水喷射他的全身。周大公浑身湿透, 冻得直打哆嗦, 但他全然不顾, 最后终于换好了冻裂的水管。

不计得失急人之所急

20年来, 周大公难得有清闲的日子。据不完全统计, 他每年平均接到报修电话达550次以上, 平均年出勤日约360天, 具体工作时间更是无法准确统计。

已过不惑之年的周大公, 患有严重风湿病和胃病, 但他从不会因为这些病痛而耽误工作, 每次病痛发作时, 他都硬挺着, 脸上还是挂着那憨憨的微笑。他不顾医生的劝解和家人的嘱托, 依然饥一餐饱一顿, 下班连着上班, 不停掏窖井、清粪道。在他所管辖的地段, 什么时候该维修了, 他都了如指掌。

一天傍晚, 几位老人急匆匆地赶到房管所, 反映因连日暴雨, 位于忠城街的教学大楼上有一根铸铁管扣件脱落, 铁管斜靠在一家住户的窗户上, 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弄坏房屋, 砸伤路人, 在房管所勘查情况之后, 他主动请缨完成任务。只见他将缆绳系到腰上, 顺着外墙一下就滑了下去, 在将铁管移正的漫长过程中, 他整个人被悬在空中, 但他没有考虑自己的生命安危, 只细心谨慎地慢慢移动铁管, 所有人的心都悬在空中, 四周只有静静的呼吸声, 当周大公的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微笑时, 人们不禁纷纷鼓起掌来。事后回想起当时的场景, 周大公也忍不住倒抽冷气:“要是真掉了下去, 这条命算是到头了。”

无声的行动温暖人心——他却满怀内疚

多年来, 周大公都没有好好的照顾过家人, 甚至和家人一起吃顿饭都是他一件不敢奢望的事。2000年除夕, 好久没有陪家人的周大公准备和家人一起吃顿难得的团年饭, 补偿一下自己对家人的愧疚, 然而此时周大公接到居民的报修电话, 居民家的下水道堵塞。想着除夕夜居民无法正常排水, 周大公的心急了起来, 二话不说就背着工具包离去。当他一身疲惫地赶回家时, 已是深夜, 腿脚不便的老母亲躺在床上, 轻声问:“大公, 今天是不是大年三十啊?”如晴天霹雳, 周大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的床前, 泪流满面:“妈, 我对不起您啊, 大年三十还让您老人家跟着我挨饿……”

让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 篇3

8月28日,北新建材一年一度的厂庆文化节在北京总部圆满召开。本届文化节以“传承与发展”为主题,汇集了北新老一辈创业人、公司目前的中坚力量、青年员工以及刚刚加入北新的90后,通过老中青三代的交流座谈共庆北新的节日。座谈会上,老一辈北新人饱含深情抚今追昔,中坚力量怀揣感恩立下豪言壮语,青年人满怀憧憬立志挥洒青春的智慧和汗水与北新同甘苦、共命运,字字句句,都是对北新深深的热爱和眷恋,气氛热烈而感人。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三十多年来,北新一直坚持‘以厂为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用‘家’文化把全体北新人凝聚到一起。随着时代和企业的发展,面对世界500强外资品牌的激烈竞争,北新建材在‘敬业爱岗、以厂为家’的企业文化中先后融入‘绩效为荣’、‘创新发展’、‘持续学习’等内涵,在经营实践中这些理念逐渐成为北新人认同的企业文化。”北新建材董事长王兵告诉记者。

而这次座谈会,也是围绕着北新建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而展开的。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早在8月9日上午,北新建材便召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贯彻落实中央、国资委、中国建材集团的要求,部署安排北新建材全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围绕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主旨,北新建材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举办得如火如荼。公司党委相继召开了离退休老同志、中层干部、青年员工等座谈会,广泛征求对公司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对“四风”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各位参会代表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围绕“增强为民务实清廉思想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力推进整合优化、降本增效,全面促进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努力建设世界级新型建材产业集团”的活动主题和反对“四风”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对如何扎实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意见建议,并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从创新发展、作风建设、文化建设、成本节约、员工关怀、群众关系、安全环保、生产管理等方面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北新建材取得今天的成绩,源于几代北新人的共同努力,源于几代北新人牺牲小家铸就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爱岗、以厂为家”的企业文化理念已深深融入北新人的血液中。而在传承企业文化、不断创新发展的北新人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昂扬向上、努力奋进,他们默默无闻、无怨无悔,他们数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们就是奋战在一线的青年工人,蓝色的工作服,是他们为之自豪的色调。他们平凡却不平庸,正在以自己的职业操守和高贵品质,在北新建材这块飞速发展的沃土上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篇章。

“舍小家,为大家,哪里需要哪里驻扎”

苏志雄,北新建材房屋版块国内项目主管,从他走入北新的那一天起,他就将人生的理想定格在了新型房屋事业上,希冀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不平凡的业绩。他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先后主持多个重点工程施工,为房屋业务的发展默默奉献着青春和汗水。

北新房屋承揽项目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施工指导人员常常需要驻外数月、甚至经年无法与家人团聚。苏志雄同志不畏风沙寒暑,毅然投身最需要他的地方。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舍小家,为大家,哪里需要哪里驻扎”。玉树地震灾区援建现场有他奋战的身影,响沙湾、伯爵园等工程施工工地有他倾洒的汗水。2011年,北新房屋开始承建赞比亚民居项目,为了谱写好这一缔结中赞友谊的新篇章,北新房屋全员立志将倾公司之力将该项目做好、做精,做出中国品质。为此,公司提出要向赞比亚项目派驻最精锐的施工指导队伍。作为技术骨干,苏志雄同志听到这个消息,吻别刚生产不久的妻子,怀揣着满月女儿的照片,毅然奔赴异国他乡,去实践北新人的庄严承诺。在赞比亚,苏志雄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面对不同肤色的伙伴,听着不懂的语言,忍着对妻儿的思念,他没有一句怨言,有的只是夜以继日、一丝不苟的奋战,让代表中国品质的新型房屋早日树立起来。最终他们用汗水换来了赞比亚项目的完美收官,赞方政府的高度认可和称赞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从赞比亚项目载誉归来,苏志雄同志再次领命,负责密云县石城镇新农村示范项目的施工工作。项目建设前期,他多次前往施工现场对周边施工环境进行细致考察,为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轻微施工扰民现象,他一次次地走访周边群众,征求群众意见并取得村民理解,同时认真制定施工组织方案,把文明施工管理不扰民、安全防护等具体措施写进施工方案,要求项目实施人员认真遵照执行。2012年底,地处山区的石城镇格外寒冷,最低气温达到零下二十多度,为保障工程项目按进度施工及工程施工的连续性,苏志雄同志带领石城镇项目班组继续坚守在施工工地,住在工程临建房,吃在工地,不分昼夜工作。苏志雄同志不怕苦、不怕累、默默承担、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和施工队伍。最终该项目一期工程在艰苦的施工条件下60天按期完工,实现了当地村民年前乔迁新居、开开心心过大年的愿望。

苏志雄,他始终奋战在项目工程第一线,以极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为基础,通过不懈努力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公司业务骨干。正是以苏志雄同志为代表的北新人在质量、安全方面严谨认真的态度,北新房屋得以几年来承接项目在获得优质精品工程的同时全部实现安全“零”事故。

“一刻都不能松懈”

“机器随时都可能出故障,所以一刻都不能松懈”。这是吴中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吴中南,北新建材石膏板肇庆厂联合车间副主任。2008年10月,他走出校门加入北新建材,从石膏板肇庆厂一名普通的叉车司机做起,在工作中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短短几年时间先后担任了叉车班长、调度、安全员、联合车间副主任等职务。

nlc202309051151

作为联合车间的副主任,吴中南每天都要奋战在生产一线。北新建材的现代化石膏板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很高,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全线的正常生产。所以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穿梭于各种设备之间,以一个老员工的敏锐排查设备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排除故障隐患。为了杜绝安全事故,他会根据员工的入职年限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灌输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安全生产知识。当出现设备故障时,他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助在岗员工处理问题,争取最快的时间排除故障,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在停产检修期间,他坚持对关键设备负责到底,亲自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设备的检修和维护质量。

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个吃苦耐劳,能客串各种岗位角色的好伙伴,在领导眼中,他是一个随叫随到,勇挑重担的好下属。2013年7月19日是肇庆北新出货量最大的一天,全天石膏板共装货25车,货量大,人手少。紧急时刻,吴中南在完成本职工作后,又客串了一回叉车司机。他在当天连续工作了16个小时,直到凌晨才把货发完。他不仅时常兼任叉车司机,还客串过许多其他的角色。厂里石膏、煤、护面纸的装卸货现场时常可以看见他矫健的身躯。用同事们的话说,“只要他能干的活,他都一马当先”。

作为年轻的管理者同时也是肇庆北新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在工作岗位上,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一岗多能,处处以集体的需要为己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兼顾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个人贡献的最大化,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

苗家兵,一位憨厚、老实、能干的山东小伙,现任镇江北新石膏板句容厂三班生产调度。

苗家兵在公司的第一个岗位是一控上料工,他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不怕吃苦劳累,积极向同事多学、多问、多干。轮休时一有时间,他就会到一控现场查系统找管道,还经常自己查资料,读文献,很快便掌握了上料工的工作技能,了解了各种添加剂的添加量对生产的影响,还精通了上纸、接纸、看边等岗位的工作方法。虽然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上料工,他一岗多能,很快赢得了班长和其他同事的认可,基本上可以胜任一控机长的工作。

纸面石膏板生产线一控成型站的工作相对较脏、较累,特别是在严寒的冬季与炎热的夏季,成型台出现掉块断纸,将带给一控成型站员工较大的工作量,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他都是第一个冲上成型台,清理石膏板碎片及废纸。

由于其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忘我的工作精神,2013年初,苗家兵被工厂提升为三班生产调度。2013年夏季镇江地区天气高温,因为突发因素造成了湿板成型不好,湿板堵塞干燥机、热风炉高温结焦等情况,为及时恢复生产,他带领班组其他员工钻进干燥机内部把板材一块一块的推出,清理完毕从干燥机出来后,干燥机内部的积灰已经沾满了他的工作服,汗水浸透工服从衣角一直向下流。热风炉高温结焦时,为保证其他员工安全,他第一个用湿毛巾蒙在自己头上进入结焦的热风炉膛内清理结焦煤块并感受炉内温度是否安全,在炉膛内部待了不到5分钟,刚刚被凉水打湿的毛巾就被炉体烘干……班组的员工经常感慨:“苗家兵为人正直,能设身处地为班组、员工着想,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他人。”

凭着对纸面石膏板生产工作的热爱之心和工作责任感,虚心学习,务实求新,始终抱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技术水平的信念积极工作,苗家兵多次被评为石膏板句容厂月度优秀员工、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

“暖的不只是手,更是心”

能够通过自己的付出保证生产,提高效率,对北新建材的一线工人们来说,那种满足感无可替代。更何况,“以厂为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也让每一位员工在工厂时时感受得到企业的热情和温馨。

李国虎是石膏板新乡厂生产一控的员工。他是2011年6月份第一批到石膏板太仓厂学习的学员。在太仓厂培训的最后一周里,太仓厂负责学员培训的领导给了李国虎一个对他来说很重要的机会——让他组织一控人员生产。对于刚刚加入北新的李国虎来说,那是一种巨大的荣耀和挑战。

培训期结束后,学员们返回石膏板新乡厂熟悉设备并拉板试机,试机期间一控的机长操作每次都是以李国虎为主。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由于培训期间的努力学习和领导的充分信任,他每次都出色完成了试机任务。他经常在工作中与其他员工进行技术和操作方面的交流,共同进步。

2011年的冬天,是李国虎上班后的第一个冬天,很冷,李国虎的手之前每年冬天都长冻疮,加上生产一控需要经常接触料浆,这下他的手几天就被冻肿还裂开了大口子,料浆填满了他手上裂开的大口子。起初,一控没热水洗手,他只能咬着牙到冷水里掰开手上的裂口把裂口里的石膏硬抠出来,但自己始终没有说过半句。几天后,工厂领导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安排为一控岗位安装热水器,并为大家发放了橡胶手套。这件事让李国虎很感动,用他的话说:“暖的不只是手啊!更是心呐!”从此,他更是立志踏实工作,用实际行动回报领导、回报公司对员工的关心。

后来,李国虎正式担任一控机长。他不断在组织一控生产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操作方法及生产技能,不懈努力地完善生产操作技术,从而回报工厂领导的信任和鼓励。

背地里员工们都叫他“唐僧”,一是在新乡工厂他带的徒弟多,光一控机长他就带了三个,带的副手也好几个;二是他罗嗦,教徒弟时总是不停地说这也要注意那也要小心,一个班都不停,徒弟们都说那是“紧箍咒”。然而,他带的徒弟也都在他的“紧箍咒”下学到了过硬的技术。

李国虎说:“如果大家都能对在生产中发现的问题积极观察思考,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相互进行交流,那咱们生产的产品肯定杠杠的。”一直以来,能与同伴们共同学习完善技术,竭尽全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是李国虎最开心的事。

“要确保工厂零质量投诉”

清一色的蓝色,是龙骨车间工人们永恒的色调。由于工作性质,龙骨车间的员工一年四季都要穿长衣长裤,戴厚厚的手套,否则龙骨锋利的两端稍不注意就会划伤自己。耳塞也是必不可少的,龙骨车间声音吵杂,这是老员工最容易得的职业病。

nlc202309051151

他叫谌建军,从刚建厂开始就加入了这支生产队伍。从普通员工到车间一把手,一步一个脚印,每天都在车间铛铛裆的吵杂声中工作。他虽然个子不高,身材瘦小,却能扛起大责任。

具有工作经验及责任心的他真正做到了以厂为家。生产任务忙的时候,需要倒班,经常半夜出现设备故障或调试不好,即便是天寒地冻的冬天,他也从没半句怨言。第一时间赶到车间,直到设备稳定了才离开,赶紧回寝室休息一下,白天还要上班。

刚建厂时,龙骨厂一个月才生产几十吨龙骨,通过这些年的不断努力,在他的带领下,12人一个月可生产800多吨龙骨。2011年,工厂生产任务重,人员不稳定。他以工厂生产压力而影响销售为耻辱,一直强调并要求“工厂零质量投诉”,主动申请连上两个班,领导担心安全问题拒绝了他。他便悄悄跟中班员工一起上班。也正是他这种对工厂负责的态度,他以身作则带领出来的各个都是吃苦耐劳的好员工,他们工厂一直都保持零质量投诉。

此外,在工作中,他爱钻研,敢创新,通过他在设备上的改造使工厂投入产出率、合格率大大增长,同时降低了成本,为公司创造效益达300多万元。

付出就有回报。谌建军的努力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评价,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先进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最美工人扬起精神旗帜

常言道:“水是无色无味的,而人在口渴的时候,却是那样甜美。”人虽然平凡,却会在平凡的人生中做出不平凡的事,犹如一道彩虹,扮靓整个天空。虽然都是一线普通工人,但一件件丝毫不普通的事迹却让我们记住了这些名字。

在北新建材,像苏志雄、吴中南、苗家兵、李国虎、谌建军这样的一线工人还有很多很多。每个人都有过美丽的青春,有的人把青春美丽献给雪山哨卡,有的人把青春美丽献给三尺讲台……而在一个个车间里,那一个个平凡的操作工人,将他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北新建材这块热土。他们在奋斗进程中,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北新建材一线工人们体现出的坚强与坚守、乐观与进取、感恩与奉献,是北新建材前进的动力。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伟大成就始于点滴贡献,当人们仰视这些伟大成就时,一般不会记起普普通通的一线工人。但正是他们在点滴奉献之中,塑造着被我们称之为精神、理念、文化和操守的东西。也正是因为有了与劳动相伴的风霜雨雪、汗水艰辛,以及渗透在其中的意志、品质、坚韧和不屈,企业才能转型突破、乘风远航。

新时代的楷模树立起一面精神的旗帜,最美的一线工人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榜样。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做企业文明的传承者,做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他们把自己的正能量释放出来,化作一弯彩虹,尽己所能,装扮着头顶的那片蓝天。

责任编辑 张惠清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篇4

陕县菜园乡中心小学

李丽

二0一一年三月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

一切伟大都是孕育在平凡之中的。平凡是伟大的基础,伟大是平凡的升华。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犹如车轨与车厢、秤杆与秤砣。许多人都向往成为伟大的人物。这是梦想,而要实现这令人神往的梦想需要的是坦然面对现状,埋头苦干,专心致志,勤勤恳恳,不畏艰难,勇于拼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坚持,成功就在眼前。如果你正向奋斗的灵魂招手、微笑,切不可浮躁、心急,要沉稳、踏实,一心一意地努力,甘于平凡、甘于寂寞,那令人仰慕的伟大的时刻终会到来。人们会惊讶地发现,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金子被挖掘后发出耀眼的光芒。此时,世界仿佛也随之改变……

平凡是伟大的基础,伟大寓于平凡之中。只有在这个平凡的基础上起跳,才能成就了自己的梦想。没有激情满怀的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伟大往往在平凡的夹缝中闪光。马克思说过:如果我们选择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任何沉重负担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得到的将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自利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亿万人。我们的事业虽然并不能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发挥作用。

当我们把我们的全部奉献于工作时,对于父母,也许是不孝的孩子;对于爱人,是不称职的妻子;对于孩子,更是亏欠得太多太多的母亲;但对于事业,却是一往情深,在这粉尘弥漫的空间中,执着地走出一条平凡而闪光的道路。我们是太阳底下最平凡的一群人,平凡

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 篇5

在工作中,刘兆华时刻注意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尽管自身技术过硬,但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工作之余,他努力钻研车技,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有关交通法规,自觉做到遵章守纪、文明驾驶。从驾十余年来,他累计行程30余万公里,但没有一例安全事故发生。在他的带动下,车队全体司驾人员形成了一股认真学习交通安全法规知识的浓厚氛围。

在环卫岗位工作十多年来,刘兆华总是付出的多,获得的少。环卫的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待遇低,即使节假日也无法休息。为给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多年来,刘兆华坚持加班加点,平均每年都要达60个工作日以上,便他却从来没有领过一分钱的加班工资。由于他的敬业和出色表现,他被多次授予区政府嘉奖,并于~年被区政府记三等功一次,同年被评为出席常德市环卫协会的“优秀城市美容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刘兆华说,前面的路还长,但无论怎样,他会一如既往、义无反顾的勇往直前。

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同仁:

上午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

今天站在这里,我很高兴,高兴是能够站在这里表达我的满腔热情,我很自豪,自豪是我正在为农场的经济发展奉献我的青春。八五三农场雁窝岛是一方秀美的土地,素有“漂垡孵就泥鳅国,洪沼酿成大雁乡,岛上狐貉相枕籍,塘中鹤鹭共邻邦”美誉,八五三农场正在以现代化大农业的风范为塞北的东北角镶嵌一道绚丽的彩虹。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回到了身我养我的故乡。

我是旅游公司的一名解说员,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一年来的工作经历让我学会了在工作中如何面对客人,如何服务,又如何思索。初次为客人介绍农场的历史、发展时,很平淡,觉得没有大城市那种自豪感,可是当我进一步了解北大荒的建设历程时,我被感动了,当年的北大荒变成今天的北大仓,是靠老一辈北大荒人的艰苦奋斗创造的。而在这短短的几年,我们经济也突出猛进,配套齐全的农业设施成为我们经济的增长点,新的工业园区也即将建成,一座座花园式小区拔地而起;一条条亮如绸缎的水泥路宽广平整,这丰富的资源,这迅猛的发展势头,难道不值得我们新一代人的骄傲吗?当我再次为客人解说时,我很感慨。感慨我的家乡如此美丽。这优美的景色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心去传播,客人才能在一个接一个的历史故事中回味无穷,才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农场建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作为机关的年轻同志,就更要实践奉献青春之行动。鲁迅先生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虽然时代不同了,但鲁迅先生这种精神依然适用于我们今日。奉献青春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大话,更不是只停留在嘴上动听的美话。要想奉献青春就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比如在学习上。古人曰:“吾生也有涯,而吾知也无涯。”当今的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现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那必将落后于时代,进步得益于知识,知识得益于学习,我们一定要有紧迫感,不能保守不前,要充分发挥主人翁的精神,为农场现代化建设献计献策,为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只有这样,农场的事业才能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各项工作才能蓬勃发展,形成百舸争流的大好局面。

在平凡的岗位上精彩 篇7

坚守教育园地

“种我们自己的园地要紧。”

——伏尔泰

乡村教师在农民心中的位置是神圣的。初进学校的赵炳庭深知,“神圣” 二字需要学识与品质去养护。他凭着扎实的学识,在第一堂课上一亮相,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学生把求知的目光投向了这位新来的老师。初上杏坛, 他还不太会讲课,他的课有一定的瑕疵, 但热情与激情交织在一起,从他的双唇中喷发出来。听课的三位老教师会心一笑,向老校长反映:“这个小伙子是可造之才。”

备课、上课、批作业,赵炳庭的身边总围着学生,他以校为家,给校园带来了新鲜的空气。老校长觉得这个年轻人可以挑大梁,就想给他“转正”。 岂知,上报了几次都是“泥牛入海”, 原来是家庭成分问题。

月光悄然地推开黄泥小屋的窗棂, 赵炳庭躺在床上熟睡了,一本打开的书扣在他的脸上。一盏油灯长亮着,还陪伴着他在思考。他对自己说只要不失去自信心,只要对事业、对理想尚存一丝希望,多舛的厄运就会是一个丰富的宝藏。

多少个这样的不眠之夜,赵炳庭在油灯下为自己的未来设计着信念的坐标。在那个年代,他对生活充满希望, 没有动摇过对事业的追求,没有对人生、 前途丧失信心。

灯影书香

“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黄庭坚

书读到一定火候,赵炳庭领悟到读书是有境界的。他让功利性的读书渐渐远离了自己的生活。他读书,是为大脑充氧,是为“先天不足”补“钙”。 说不上有什么经典意识和高峰意识,他爱书如命,既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毕业后去站讲台,而是让自己的生命融入文本,使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智慧在文本研读中光焰闪射,从而提升自我、 超越自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校园文化的熏陶,使他坚定了一个信念, 这就是“一个引领学生走向未来的教师, 有责任也有必要尽可能地了解和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成果”。

毕业后,赵炳庭被分配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马建乡的一所中学。教师与农夫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要耕好自己的田地。他教学生读书,而不是教学生考试,这引起了争论。但学生喜欢他的教法,他鼓励学生读书,领着学生读山川、读人生、读文化、读文明。“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进步,从读书开始”,他总是这样对学生讲。他教学生怎样选书,怎样读书,并给他们开列书单。他相信, 岁月流逝,积淀在学生心灵里的东西将会永恒。后来,一个走出大山颇有建树的学生给他写信说:“格外难忘您教我们品读课文的方法,这些读书方法到现在都与我们的人生联系在一起;我现在在工作岗位上受用的文化涵养都是您那时监督我们课前背诵、朗读、练笔积淀下来的。”

赵炳庭尝试着让读书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他就是学生读书的好榜样。 陆游有诗云:“数简隐书忘世味,半瓯春茗过花时。”时至今日,早过知天命之年的他仍然保留着手不释卷的习惯, 所读的书慢慢地驳杂起来。

要做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富的文学素养,那就需要教师本人对传统文学的背诵和积累。积累的匮乏必然造成文化底蕴的缺失。一个终日不读书的语文教师将面临怎样的尴尬,赵炳庭不敢想象。胸中的诗文丰厚,使他在讲课时信手拈来,左右逢源,旁征博引。读书,提升人生境界,使人的心永远年轻!书,不但拓宽了他的生命时空, 也充盈了他的教学时空,一个个理性世界和情感世界不断映现在他的教学中, 他一次次在课堂里催发喜悦和哀伤,制造笑声和眼泪。

赵炳庭有一个精神胜利法,上了一天课,很累了,回到家中,望一眼满柜的书,便犹如远飞的鸟儿望见了巢, 顿时轻松了许多;生活中难免有些琐碎的事令人烦恼,但他只要看看案头上最喜欢的书,那烦乱的心情就会重归平静。

接受“困难”的考验

“学生对老师尊重的唯一源泉在于老师的德与才。”

——爱因斯坦

1984年,赵炳庭调入西吉县回民中学任教。报到后,校长就将一个“困难班”交给了他。他明白,这是校长对自己的信任,也是校长对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考验。夜已深,他脑海里翻腾着这个“困难班”能“困难”到什么样子, 这些孩子“差”能“差”出什么离奇事来。教务主任介绍,这个班全校有名, 一年里“气”跑了三位班主任。他想着这些“差”孩子的面孔及“困难”的精神世界,一夜难眠,竟想快点见到这些孩子们……

第二天早晨,赵炳庭走进这个“差” 班。全班42名学生,给他鼓倒掌,有的学生甚至用脚跺地,嗷嗷叫。他没有感到难堪,也没有制止这种独特的“欢迎”,而是面带微笑,目光祥和,慈父般的眼神落在每个学生的脸上,让学生知道“老师允许你们犯浑,允许你们犯错误”。在瞬间的目光交流中,他洞察了这些学生的心灵,仿佛已经与学生们相处多日了。他想,今天的话不宜多说。 于是,他在黑板上工整地书写自己的名字,然后弯下腰去给42名学生深深鞠了一个躬。倒掌、起哄戛然而止。教室里静悄悄的,42双眼睛锁定在他身上。 他微笑道:“我叫赵炳庭,是大家的领头羊,今后,你们的学习生活就由我负责。感谢大家欢迎我的到来,不过这掌声不要送给我,而要送给你们的明天、 送给你们的未来、送给你们未来美好的生活。”他的声音温厚沉稳,话语简洁, 句句有力,他以这种独特的仪式回应学生的“见面礼”。按照常规,事后,有些老师会做一些秘密调查,调查哪个学生在讲台下面起着坏作用,进而批评惩罚。赵炳庭没有这样做,并且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想法。当天下午,他走进学生宿舍,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对自己的期望,询问学生对班级的看法;周末, 他骑着自行车去家访,与学生家长交换意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学生感到新来的班主任和蔼亲切,与前面的老师有些不一样,抵触心理逐渐消失,学生们纷纷主动来找老师谈话,向老师倾吐心声。不知不觉, 他与学生打成了一片,脚跟牢牢地扎在这个所谓的“困难班”里。不到一年, 这个班变成了优秀班集体。

这届学生毕业的时候,记者采访赵炳庭,问他的带班经验。他真诚地说: “全校称这个班是‘困难班’,其实是我们心里有困难,给学生树立了心理障碍。老师心理有困难,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嫌弃、厌烦,就是爱心、责任以及耐心、毅力不到位,与学生隔着一道墙。 校园里没有墙,有,也是一道宽容的围墙。”

毕业典礼上,一个学生代表感慨地说:“不是赵老师降服了我们,是我们佩服赵老师,是赵老师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我们。”

毕业了,曾是“打架大王”的马X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激动地拉着赵炳庭的手说:“是您从灵魂深处挽救了我。”

毕业了,曾一度对学习失去信心的董X,考取了一所艺术院校,是赵炳庭发现这个学生在文艺演出方面有特长,引导她发挥自己的长处,用兴趣教育激发出她的天赋……

热爱学生才能把书教好,在赵炳庭这里,热爱不是修饰词,热爱是点点滴滴的无声的行动,像春雨一样。数十年来,他所带的班级历届的高考成绩总是名列第一,多次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

语文姓什么?

“我觉得教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应当比一个最有才华的文学家、科学家拥有更多的智慧和才华。”

——赵炳庭

许多孩子对他说:“语文学起来很累。”赵炳庭多次思考过这个问题, 现在由学生提出来,引起了他的高度警惕。在一次教研讨论会上,他破天荒地提出一个问题:“语文姓什么?”大家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看他,不知什么意思。大家惊讶,是因为老师们只会捧着课本教学,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缠绕在赵炳庭脑海里,他开始有意识地搜集语文学习的案例,他把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成绩不稳定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分为三个类别做对比,分析个案,寻找规律,进行研究,做了大量的笔记。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将他引向了教研之路,使他开始向研究型教师、 学者型教师发展。

1989年,赵炳庭到宁夏教育学院进修本科,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的深入, 进一步充实着他的“语文姓什么”的研究。学成归来,他被调到西吉县第一中学任教。新的教学天地使他开始重新审视语文教学。他在教学笔记上写道:“发现问题、寻找问题、带着问题教语文, 把语文的触角伸向社会,就知道语文姓什么了。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语文的名字叫‘生活’。”语文能力与素养、 语文与时代、语文与日常生活、语言与文学、应试教育与语文训练等一系列问题记满了他的笔记本。他给自己制订了一个长远规划,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年年岁岁,日月穿梭。每个夜晚,守望月光,亲近灯光, 是他的生命常态。教学之余,他坚持教学案例分析,写教学后记,做资料卡片。 分析失败原因,提出改进办法,记下成功的喜悦。十几年来,他的各种心得体会、教学笔记已经著作等身了。

赵炳庭还对高三这个敏感的“雷区”大胆进行尝试和摸索。他向学生推荐内容丰富,文体多样,思想性、文学性、人文性并重的文章篇目、杂志为“天天读物”,并开展读刊评刊、读文赏识、 课前演讲等活动。每周让学生选择、抄写一篇自己喜欢的作品,给予点评,并写出喜欢的理由。有人对他的探索提出质疑,认为这样做会脱离教材、淡化考试、冲击常规教学,挤掉学生的宝贵时间。事实胜于雄辩。这样做得到了学生的欢迎,阅读与鉴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语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文的思想深度、修辞文采、谋篇布局都得了到提升。

1994年,赵炳庭敏锐地预见到了高考新模式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认为在新模式下语文教学压力与机遇并存。当高考命题出现话题作文形式,考生迷茫、 老师找不到对策、在训练中出现很多误区时,他清醒地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写成《如何写好高考话题作文》一文在杂志上发表后, 广泛传阅,反响很大,对教学起到引导作用。

一扇开启学生智慧的文学窗口

“阳光是物质性的,月光是精神性的。阳光是生活,月光是文学。阳光和月光的关系就是现实生活和文学创作的关系。”

——刘庆邦

在三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 赵炳庭始终没有松开教学的理论建构与写作实践相结合这个抓手,他认为三年来写上五六十篇命题作文,应付考试, 远远无法提升一个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也远远无法适应实际工作中语文能力的需要。基于这样的思考,他又大胆地开辟了一块文学创作的“试验田”。

1991年,赵炳庭组建成立了西海固地区第一个中学生文学社团——月窗文学社。当时,有的同事不理解,担心开展文学社活动会影响升学率。他信心百倍地对同事说:“文学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无论对他们升学或是就业都有好处。”社刊《月窗》是20世纪80年代创刊的一张油印小报。寒冬腊月,他带着几个学生在他那间四壁透着风的蜗居里通宵达旦地刻蜡纸、印刷、 装订……这一切给他造成的困难和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好在他不气馁,一如既往地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他热爱的事业中。他组织小记者团,外出采风,追踪热点,开展社会调查,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他组织编辑印刷《月窗》 社刊,给学生提供了一块写作耕耘的园地。文学社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培养了学生兴趣,磨炼了意志,从做事中让学生认识到细节、热情、认真、刻苦、 勤奋是成功的关键。多年来,他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忙教学,与学生并肩耕耘这块写作教学试验田——《月窗》。 当年由他领入文学殿堂的学子,现在有的是大报记者,有的是文学杂志的编辑, 还有的成了著名的专业作家。从他珍藏的一大把贺岁卡里可以看出学生们共同的心声:“既感谢赵老师在写作上的启蒙,更感激赵老师在做人上的训导!” 近几年,他指导学生发表习作600余篇, 先后在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奖300多人(次),他指导的月窗文学社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五十佳”“全国校园十佳文学社”“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全国百强文学社”,他本人曾6次荣获优胜指导奖和育才奖。2003— 2014年,他曾参与并主持的“十五” 国家级课题“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改与校园文学社团研究”、“十二五” 教育部重点课题“校园文学与新课标写作研究”,都通过了专家的鉴定,圆满结题,有力地促进了教学。

赵炳庭相信文学的魅力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他的语文教学从宏观把握,在微观优化,追求教师、教材、学生、 生活、生命的整合及精神的构建。他每天的教学工作繁重而紧张,但他心静如水,安于清贫,甘于寂寞,钟情于“教育”这块净土,关注学生一生的成长。

谢珊:平凡岗位上的坚守 篇8

学生的“新潮”导师

“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谢珊如是说。

有人问她:“谢珊,你在同一栋楼、同一个办公室、同一个座位干了10年,不闷吗?”,她回答说:“当我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奉献,只要心中存着对学生的爱,喜欢助人的工作,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事实也是如此,通过她的指导,曾经的年级“调皮大王”毕业后顺利进入某著名房地产企业工作,入职不到两年已经成为公司的项目部副经理;曾经的“忧郁王子”成功考入公务员队伍。她根据当代学生的特点摆正个人位置,在学生心目中,她既是一位能谈人生信仰的思想导师,也是一个能聊韩剧的新潮朋友。

热爱是她前进的动力

亲力亲为,谢珊留下了丰厚的职业指导成果。

谢珊深知就业指导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没有一定的学术底蕴和专业化知识的,无法胜任岗位的要求。于是,她刻苦钻研就业指导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成为所在学校最早开设就业指导课的老师,并创造性地使用“体验式”的教学法。她热爱职业指导工作,为了上好职业指导课,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开展调研,实地了解学生的困惑和心声,提高职业指导教学的针对性。

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她积极开展职业指导的科研活动,参与主持了八项职业指导课题的研究工作,主编了七部就业指导教材,合计180多万字。

日夜无私奉献,团队硕果累累

一门心思扑在团队建设上,团队就是谢珊的第二个家。

作为学校的“辅导员就业指导团队”负责人,她致力于提升团队专业能力。自2006年组建团队开始,就组织团队成员集体备课,共同提高。加班是常有的事,一个盒饭、一杯开水,往往是她最好的晚餐。通常是大家将各自的内容做好后,她要仔细地做整体检查,确保不出现一丝错误。她已记不清楚自己误了多少次饭,加了多少次班。当团队成员斩获“省级教学观摩赛大奖”、当所指导的学生在全国职业规划大赛中获胜,当团队成员高兴地击掌相庆时,她永远都是说 “祝贺大家,感谢大家!”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成绩

专注于付出,才能够得来丰厚的回报。

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光彩 篇9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螺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的岗位。这是雷锋日记里的一句话,它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样的岗位都要发挥最大的潜能,做最大的贡献,绽放自己的光彩。

人生在世,总要有个目标,总要有个发展方向,通俗的说就是有个谋生的依靠。既然把公司的发展作为终身的职业,就要把自己梦想、信念、激情毫不犹豫的奉献给这个庄严地选择,就像鱼儿爱大海,禾苗爱春田。

也许会说,我一个普通员工而已,在一个普通的岗位上、天天重复着一样的工作,我能做什么?那些奉献之类的词语都是领导的事请。在这里,我想说你错了,大错特错。虽然我们身在平凡的岗位,重复着机械式的操作,如沧海一粟,不入耳眼,但是我们不是在为他人工作,我们是为了自己在工作,为了自己的梦想,这份平凡正是梦想的承载者。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怎样立足本职工作呢?很喜欢一个字:爱。爱自己的工作,愉快做事,贵在坚持。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紧,做好每一次操作,填好每一份记录,记好每一个数据,分析每一瞬变动......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没有借口扎根本职,无数个平凡便是不凡,无数个普通自是非常。

梦里走了很多路,醒来还是站在原处,实干兴邦,让我们着眼现实,踏实苦干。费劲脑汁,废寝忘食,苦熬一个个不眠之夜,如果做出的产品达到规定要求,我们当乐此不疲;诚心诚意,尽职尽责,做好一件件分内之事,如果付出的努力得到同事的赞许,我们当欣喜万分;恪尽职守,注重细节,查好一个个参数数据,如果朴实的工作避免事故的发生,我们当高唱凯歌......这就是在平凡的岗位无怨无悔的动力所在,也许有人会讥笑很傻,请不要反驳,因为你在为自己工作,为称职工作。沉于平凡的岗位,你在绽放着绚丽的光彩。

孟子曰:“路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就让我们为了自己,从一件件小事做起,立足本职,独善其身,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共同创造新和成更加辉煌美好的未来!

609通讯员

耿友生

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 篇10

自打懂事起就期盼着有朝一日能步入神圣的讲堂,因我的父亲就是一名老师,这个愿望在初中毕业后就实现了。

1993年9月,初中毕业的我被龙街镇青禾早完小聘为临时代课教师,可实现愿望的我并不十分如意,因为从家到学校是近20公里的山路,途经高山深涧、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回家时需随人结伴而行,遇不到人时,只能呆在学校里,于是,孤灯、破舍并成了我的陪伴,这样的日子少则一月,多则数月,而当时的月工资不足百元,这漫长的岁月怎么是一个正处花季的少女来打发的?我努力克制自己的思乡心情,强迫自己静下心来,认真钻研专业知识,虚心向身边的同事学习,深入课堂听课,认真反思、总结得失,吸取别人成功的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里一呆就是五年,教育教学成绩位居全校各学科前列,受到了学校的认可、家长和社会的好评。与此同时,为适应学历发展的要求,我于1996年9月考入了原大理师范学校普师函授专业学习,并于1999年8月毕业,取得了中师函授文凭。1998年9月,我被龙街镇田心完小聘为临时代课教师,承当该校四年级语文、思品等学科的教学任务。该班是一个有54人组成的基础较差的大班级,刚接班时感到压力很大,许多人都认为我不需要那么拼命,能应付就行,我也在心里反复琢磨:自己只是一名代课教师,每月只有180元的报酬,值吗?但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不敢使我产生丝毫懈怠,我不断强迫自己加强学习,抓实教学各环节的工作,终于在该学年上学期期末统测中获得了语文综合成绩全镇第二名,思品综合成绩全镇第一名的好成绩。由于本人的努力,1998年11月,我参加了永平县代转公考试,被转为公办教师。由于工作的需要,1999年1月,我被调往龙街镇中

心完小任教。到了新的环境就面临新的挑战,要让自己置身于一个人才济济的环境中,不学习就会被淘汰,因此,学习依然成了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旋律。2002年,我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同年9月考入云南师范大学文史教育专业函授班学习,2005年6月毕业,取得函授专科文凭。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从我所在学校的生源来看,绝大部分都来自山区,他们基础差,见识少,学习上接受能力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写作能力也普遍较低,致使语文水平层次不一。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一方面紧抓备、讲、辅、改、考等教学各环节不放松,另一方面,针对山区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

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指南,教师的工作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就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我每一天的教育工作,都把自己融入学生当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爱、理解每一位学生,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远大理想,这样,我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心,学生也就乐于安心学习了。

2、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山区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语文兴趣低的普遍问题,我积极引导学生投入语文学习中,参加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用心去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魅力。在教学中,我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个体发展,不断激起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欲望。

3、打牢学生的语文基础

我采取的主要做法是:首先从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规则开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其次是抓好课文朗读和重点课文的背诵,积累好词好句,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内涵;再次是加强课外阅读,每周安排3个小时的时间到学校图书室借阅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好读书笔记,使课堂知识得以向课外延伸;最后是加强说话训练和作文教学,增强作文密度,让学生在写作中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从而以写促读。通过诵读、博览、作文等方式多管齐下,打牢学生语文基础,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习惯,如听广播、演课本剧、说身边事、读名著、写自己想写的事情,真正把听、说、读、写的习惯落到实处,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5、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之中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没有退缩,而是知难而进,我一方面加强学习新的课程理念,领会其内涵,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另一方面,把课程改革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6、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针对山区学生基础薄弱,优等生少,学困生多的实际,我主要采取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抓两头,促中间”的方法,缩小学生间的差距。在课内,开展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辩论赛、故

事会、谈感想、说己见,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创设了一个能让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在课外,举行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成立语文兴趣小组、创办手抄报展等活动,丰富了学生语文实践活动,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7、组织好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习效率的优劣大多数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和掌控。我的做法是:在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关注全体学生,注重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我常对学生说:“在我的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可以站着回答,也可以坐着回答,可以任意说,大胆地说,说错了不会受批评。”同时注重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比如,我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们熟悉课文内容后,组织讨论课文是怎样来表现人形象的。接下来,学生通过讨论,汇报了他们的发现,我根据他们的发言,梳理出作者怎样写人的方法:表达上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描写;结构上先总后分,结合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然后安排学生运用此方法进行练笔:写一个熟悉的同学或老师。学生写出了一篇篇鲜活生动的作文。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少讲,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和写作。在课后作业设计上,我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采用基础题和选作题两种不同的作业形式,基础作业大家都做,选做作业,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自行选作,不作统一要求,这样,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了走弯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二十年来,我所任教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因为我肯苦肯钻,到目前,我的教学水平已趋向成熟,成为我镇的一名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我已在教育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了二十个春秋,回首自己二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艰辛的历程,从一名临时代课教师到一名公办教师,从一名初中生到一名函授专科生,从一名普通的教师到一名全镇的骨干教师,我付出了我的全部力量。但是,我深深地懂得,因为沉重,我的生命才如硕果一样饱满;因为执着,我的人生才充满了忠诚、责任和创造。这二十年来,在教育这块沃土里,我一如既往地播撒好希望的种子,倾心浇灌好每一株幼苗。看着孩子们一拨拨的在涓涓细流地浇灌和在和煦阳光的照耀下健康成长,我由衷的感受到身为人师的欣慰,自己也在帮助学生完善人格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因为信念,我才不懈的拼搏,也因为执着,我的生命才充满辉煌。大诗人屈原说过:“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的征程里,生命的拼搏将更加精彩„„

上一篇:《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现代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下一篇:夏天的经典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