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局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024-06-27

我局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共8篇)

我局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篇1

我局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我局坚持以“五抓”(抓机构、抓预案、抓宣传、抓落实、抓督查)为突破口,立足业务职能,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抓机构。县上成立了由县长XXX为组长,分管副县长XXX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我局及全县30个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落实专职人员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二是抓预案。根据我县地质灾害实际情况,认真编制完成了《犍为县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犍为县2011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三是抓宣传。共印制、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悬挂横幅标语40余条,组织召开地质灾害专题会议3次,参会人员达300余人次;四是抓落实。建立和完善汛期巡查、地质灾害月报制度和主要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切实加强排查力度,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110个,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326份。截止目前向政府争取地质灾害隐患点排危经费16.434万元,排除隐患点6处;县政府划拨经费9.9万元,用于搬迁受隐患点威胁的9户农户;五是抓督查。落实交叉督查机制,局领导不定期对分管乡镇地质灾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隐患点排危等落实情况进行交叉督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011年7月26日

我局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篇2

1 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

1) 应熟悉设计文件和《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T2019-2006) 等规范, 对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提出书面意见, 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 由勘查设计、施工单位参加的设计交底会, 更好地了解设计意图;如发现设计图纸与国家现行技术规范要求不相符时, 应以书面形式向建设单位汇报, 并由建设单位要求设计单位改正。

2) 应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计划, 并提出审查意见;因监理单位须对施工安全负有监理责任, 审查时, 必须对存在较大危险的工程或分部工程, 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提交“专项施工方案”, 以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安全。

3) 应审查施工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及其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4) 应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具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资质, 以确保施工主体合法;是否存在分包或转包现象, 因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禁止分包或转包;

5) 应审查施工现场是否具备开工条件, 如具备开工条件, 应及时签发工程开工令;如不具备开工条件时签发工程开工令, 如“三通一平”工作不做好, 施工单位会提出索赔要求;

6) 应参加由建设单位主持的, 由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参加的第一次工地会议, 明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治理过程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更好地做好监理工作, 为业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 施工阶段的监督管理工作

2.1 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

1) 应检查施工单位进场的工程材料、构配件和机械设备的质量和数量, 查验其质量证明资料, 必要时进行抽样复检;

2) 审核施工单位报送的重点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工艺及保证工序质量措施;并依据设计要求和有关施工规范要求提出相应的见证取样、巡视、旁站等监督管理措施, 确保工程重点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如梧州市某安置小区周边山体边坡地质灾害治理等工程的抗滑桩施工中, 必须确认滑移面位置和抗滑段深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桩径和桩深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钢筋笼直径和长度、主筋规格、数量、主筋排列顺序、主筋接头是否在滑动面分布范围内等;锚 (索) 杆施工时, 应检查锚孔倾角、锚孔直径、锚孔深度、锚 (索) 杆规格及数量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锚孔注浆是否符合有关施工规范要求等;挡墙施工时, 挡墙基槽尺寸、槽底持力层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浆砌石挡墙砌筑时, 块石质量与摆放及砂浆饱满程度等是否符合设计和有关施工规范要求。在某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南宁基地A区南面山体滑坡应急抢险防治工程垫坡回填施工中, 应严格控制分层回填、分层碾压的厚度, 以保证填土碾压质量;滑坡坡面挂网喷射混凝土护坡施工中, 应检查挂网钢筋规格、钢筋间距、喷射混凝土厚度是否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必要时应在坡面上预埋钢筋, 控制喷层厚度, 以确保挂网喷射混凝土护坡的施工质量。

3) 严格工序交接检收制度, 各道工序须监理人员严格按照设计及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 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 依据工程委托监理服务合同行使工程质量监督权和否决权, 对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的, 坚持督促施工单位整改, 并进行重新检查验收, 直到合格为止。

2.2 工程施工进度的监督管理工作

应依据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及“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进行监督实施。在施工现场应每周进行施工进度检查, 如发现施工单位进度滞后, 应查明原因, 如机械设备数量不足时应增加施工机械设备, 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审批的进度计划实施;每月举行工地例会对施工进度检查, 由施工单位汇报上月施工实际进度, 同时上报下月施工进度计划;并与施工进度计划相比, 如发现施工实际进度落后于施工进度计划, 要求施工单位采取适当增加作业班次或作业强度, 将拖延的时间赶回来;如发现施工实际进度严重落后于施工进度计划, 要求施工单位重新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 采取必要的赶工措施, 如增加作业人员和作业机械设备, 增加作业强度等有效措施, 以缩短施工工期。监理单位的施工进度控制具体措施有:

1) 组织措施:落实施工进度控制人员、控制任务及管理职责分工;对施工进度总计划目标分解, 分解到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进度中计划中去, 使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符合施工进度总计划目标;制定施工进度协调制度;对影响施工进度原因分析等措施。2) 技术措施:协助施工单位建立多级网络计划和施工作业计划, 建议施工单位采取高效率的施工机械设备,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 缩短作业时间, 提高作业功效。3) 经济措施:建议业主对工期提前者实行奖励制度, 鼓励施工单位采取缩短工期的有效措施提前工期;对于应急抢险工程实行较高的计价, 保证资金及时到位等, 并监督施工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4) 合同措施:依据业主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规定工期进行监督实施, 按照合同要求及时协调地质灾害勘查设计、施工及业主之间的关系, 确保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治理施工进度满足合同工期要求。

2.3 工程投资控制的监督管理工作

2.3.1 投资控制的工作程序

1) 合同内工程计量支付程序:a.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合同规定的时间内上报本月实际完成的工程量;b.监理单位审查工程量:在合同规定时间内负责审查施工单位上报的工程量;审查重点应放在施工单位上报工程量是否属实, 工程质量是否合格, 是否在设计工作内等;计价方面应重点审查:单价和费率是否与中标综合单价和费率一致;c.监理单位依据施工合同规定签署工程支付证书;d.业主按照合同规定时间内依据监理单位签署工程支付证书及时支付工程款。

2) 合同外工程计量支付程序:a.合同外增加工程发生后, 施工单位应在合同规定时间内通知业主、监理单位, 并提出索赔意向书及资料;b.监理单位在接到赔意向书后, 应当认真审查索赔事由是否成立, 如确实出现应由业主承担的风险、且施工单位确实付出额外费用或时间增加, 应与业主、施工单位对增加合同外工程量共同确认;如索赔事由不明确时, 应要求施工单位进一步补充索赔证明资料;如索赔事由应由施工单位承担的风险, 则索赔不成立;c.业主、施工、监理单位进行现场计量确认;d.计量48h后施工单位完善索赔签证资料及送审手续;e.业主和总监理工程师共同签证确认;f.合同外工程量与合同内工程量同期支付。

2.3.2 投资控制的具体措施

1) 组织措施:应建立现场监理组织机构, 完善职责分工及相关制度, 设立专门负责投资控制的专业监理工程师, 落实投资控制责任。2) 技术措施:为更好地控制设计变更, 应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参与设计评审工作, 了解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理念, 对设计变更进行技术经济对比, 严格控制设计变更;继续寻找通过设计优化挖潜节约投资。3) 经济措施:a.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分解投资控制目标;b.工程计量控制:应依据设计图纸要求对施工单位上报的工程量进行审核, 审查上报工程量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是否合格, 是否属于设计工作内容, 计算是否有误等;c.审查工程付款申请报告是否存在重复计量, 取费标准是否与其投标报价一致, 如投标报价无该项费用, 计量时应与业主、施工单位协商一致, 依据合同规定签发工程付款证书;d.应及时做好计划投资与实际开支费用对比分析, 如发现投资偏差, 应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 采取纠偏措施;e.应做好投资分析与预测工作, 定期向业主提交投资控制与存在问题的报告。4) 合同措施:a.应协助业主与施工单位签订有利于投资控制的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如总价包干合同;b.依据合同条款支付工程进度款, 预防提前、超量的现金支付;c.应积累素材, 为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索赔提供依据, 参与处理索赔事宜;d.参与工程施工合同的补充工作, 侧重考虑工程变更等因素投资控制工作的影响。

3 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1) 应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及相关安全生产技术规范、规程等。2) 对于专业性较强或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 应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及相关安全生产技术规范、规程等;对于危险性重大的分项工程应由业主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其可行性。3) 应审查施工现场专职安全员和电工、焊工、特种设备等特种作业人员资格。4) 应检查施工现场是否制定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 岗位责任制是否落实;是否针对施工现场特点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和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等。5) 应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及相关安全生产技术规范、规程和审查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6) 实施监督管理中, 如发现存在安全生产事故, 应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并进行必要整改;如情况严重的, 由总监理工程师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并及时下达停工令;如施工单位拒不停工整改, 应及时上报工程所在主管部门。

4 结束语

1) 因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多处在交通不便、水电缺乏的地带, 施工材料二次搬运多, 次生滑坡地质灾害多, 实际施工工期通常超过工程施工合同规定工期, 本身滑坡地质灾害工程监理费用低, 加上超期监理服务, 因此应提高工程监理费用。2) 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费用主要由国家投资, 而实际治理工程费用往往超出国家投入治理资金, 工程监理单位投资控制难, 故设计单位应在优化设计的基础上做足施工图预算。

作者简介:周伟新, 1985年生, 男, 汉族, 广西陆川人, 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助理工程师, 主要从事工程勘察, 地质灾害治理等工程施工管理与技术指导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现场施工监理工作。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介绍如何加强施工准备阶段, 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施工进度、投资控制、组织协调等监督管理, 为业主提供更好监理服务, 做好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

我局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篇3

关键词安全;危害防治;问题

中图分类号T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12-0226-01

1危害防治工作存在问题

根据国家煤监局关于做好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要求,各矿能够正确对待,按照要求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总体工作进展不快,效果不明显,还存在以下问题:

1)领导重视仍有差距。有些矿主要领导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抓好了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就可以,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分量不重,过问的少;认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是软任务、软指标,是看不到的工作,搞好搞坏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影响不大,存在重安全生产、轻职业健康意识。

2)现场管理还不到位。各矿虽然成立了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领导机构,也设立了职业危害监测站,配备了人员,但是思想上不够重视,现场管理松弛,说的人多,管的人少,工作不踏实,管理措施不能落实到位,责任不到人,制定的管理制度多数有流于形式现象。

3)粉尘防治设施未健全。各矿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和职工健康关系,忽视职业危害的重要性,对矿井的防尘投入不大,矿上用的防尘洒水管路老化、年久失修,特别是采区巷道喷雾洒水设施不及时去维修,防尘降尘效果差,达不到规定要求;有部分职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自己认为身体好不会染上职业病,无所谓,入井就不按规定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煤矿职工的职业健康和安

全。

4)粉尘监测工作确有缺陷。粉尘检测是矿井防尘降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多数矿井对作业场所的粉尘检测没有做到制度化、常态化,测点测定频率达不到规定要求,即使检测也是走过场,数据反映不太真实,起不到检测监控效果;粉尘检测工作不及时、不规范,对井下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程度心中无数,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滞后,没有针对性。到目前为此,各矿都没有配置二氧化硅检测仪。

5)基础工作存在漏洞。目前各矿虽按规定配备了专职人员从事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没有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基本上都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业务不很熟悉,不能完全适应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需要,加上煤矿企业改制和管理人员流动频繁,相关的资料随之流失,基础性工作一时难以完善,存在空白现象。

6)监察监管力度亟待加强。多数矿井的安全监管部门对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管工作采取眉毛遮住眼睛过的态度,太“人性化”了,很少组织对这块工作藩实情况的定期检查和日常监察,即使下井检查发现了问题,也是争一只眼,闭一只眼,采取大事化小的做法,奖罚不严,有做老好人的想法,不能严格执法。

2如何抓好安全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局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并朝着安全、健康、稳定的态势发展:职业危害防治不容忽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围绕存在的问题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职业危害直接影响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企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是安全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煤矿安全发展的主要举措,为此各矿必须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根本好转的必然要求;是有效遏制职业病高发、促进煤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2)以人为本,扎实推进职业危害防治各项工作。近些年来,国家煤监局每年都对职业危害工作作出部署并提出要求,国家也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由于企业存在重安全生产,轻职业健康的想法,虽然在职业危害防治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总体推进不大,效果不明显,因此要求各矿在五个方面做文章、下功夫。一是加强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的宣传力度,着力提高全员职业危害防治整体素质。利用现有的媒体、报纸、宣传栏有重点的宣传国家关于职业危害与健康的法律法规,有计划的宣传职业危害防治知识;精心安排,认真组识从业人员学习讨论,制定年度的学习培训计划,不断提高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二是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各项制度,保证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有序展开。认真梳理近年来关于职业危害防治方面的各项制度,对没有或不健全的制度要及时建立、补充,做到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努力推进职业危害工作常态化。三是认真做好煤矿职业卫生情况的调查模底工作,做到科学防治。赣中分局就此项工作下发了专门的文件,各矿都能组识人员填报,但是填报的内容还不够准备,要求认真对待,深入细致的做好此项工作,为今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四是认真做好职业健康保障工作,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按国家有关规定组识好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离岗时健康检查,建立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实际体检人数和应体检人数要基本相符,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积极做好职业病人的救治和健康工作,严格把住新工人入矿体检关口,确保入矿人员身体状况良好。五是落实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经费,确保职业危害防治有力推进。

3)真抓实干,严格落实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措施。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各矿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理念,高度重视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不断增强责任意识,认真落实防治措施。一是加强领导,成立职业危害防治组识机构,全面开展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行政主要领导担任机构领导小组组长,明确领导分工,落实责任部门,配备专门人员,制定年度的职业危害防治规划。二是加强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含高温、噪声)进行检测,及时掌握职业危害程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达到以监测促防治的目的。三是建立健全综合防尘系统,完善井下防治设施,不断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四是切实加大职业危害的投入,定期对职业危害设备进行维护、检修,正确引导职工使用、维护职业危害防护设备,督促职工佩戴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增强职小个人门我保护意识。五是建立职业危害报告制度,切实履行职业危害告知义务。在单位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危害的相关信息,以便职工了解和掌握。六是加强“一通三防”管理,完善井下通风系统,定期对通风设施的检查、维修,确保作业场所风量充足。七是依靠科技,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合理布局,及时分开有害作业场所和无害作业场所,最大限度的避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职工人数,对职业危害进行科学防治。八是加大对职业危害的监管力度。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责,严格执法,按照《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对职业危害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不姑息遷就。

3结束语

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篇4

单吉成)

沂源县位于淄博市南端,地处鲁中腹地,是沂河、大汶河、弥河的发源地。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地质复杂多样,全县总面积1637平方公里,总人口近56万人,人均耕地不足0.8亩,森林覆盖率为26.2%,山地占总土地面积的80%以上,由于人多地少,森林覆盖率低,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环境十分复杂。随着工农业生产、城镇建设、交通建设和其它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工程活动日益频繁,对生态环境与地质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县境内滑坡、崩塌、泥石流、危岩、地面裂缝等多种地质灾害并存,这些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地质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正确认识地质灾害的危害,有利于采取科学方法及时有效地防治地质灾害,减少损失,加快推进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程,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全县地质灾害的现状及成因

沂源县是山东省8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县之一,是淄博市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县13个乡镇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共有27处,其中滑坡10处、崩塌13处、泥石流2处、地面 沉陷2处、往年发生的灾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77.5万元,威胁人口共计2800多人。其中较为严重的有西里镇唐庄村山体滑坡、鲁村镇政府及丁家庄采空塌陷、西里镇、东里镇岱崮地貌山体崩塌等。特别是西里镇唐庄村山体滑坡尤为严重。鲁村镇政府及丁家庄采空塌陷位于鲁村镇镇政府驻地和丁家庄。鲁村镇政府驻地及附近供销社大楼和鲁村二村等房屋的墙面、地面出现大面积裂缝;丁家庄河北侧的150多户民房墙面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开裂,裂缝长1000-4000mm,宽10-50mm,墙面倾斜达10-30mm,丁家庄小学经有关部门鉴定为D级危房,一旦发生灾害,后果不堪设想。石桥乡关河峪滑坡危险区位于关河峪村中居民集中地段,滑坡体长23米,宽200米,厚5米,体积约20000立方米。滑坡表面呈现阶梯状,滑坡上民房分三个台阶展布。2001年7月,由于连降暴雨,中间台阶边沿塌落约50立方米,将下一台阶民房破坏。该滑坡为坡冲积物被河流切割成陡坡,其基底为花岗片麻岩风化带。目前仍存在严重隐患,如遇连续降雨或降水强度较大,滑落的可能性较大。三岔乡泥石流易发区位于山沟谷,由于岩体破碎、风化残积物较多,植被稀少,有较好的汇水条件,如遇暴雨易产生泥石流,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

2005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把地质灾害防治纳入了全县经济建设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设立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层层落实防灾工作责任制,加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严格实行灾害预警预报、灾情速报、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等各项工作制度,全县未发生较大的地质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因季节性常发暴雨,雨水渗透,我县也发生过小规模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中2005年7月2日晚,强暴雨过后,土门镇龙泉村北部一户院墙因地基下滑倒塌,砸毁前一户的平棚,并危及下面几户民房的安全;2005年6月17日,西里镇太平官庄村、桑树峪村两处发生小规模崩塌;2005年7月,三岔乡毛台村西北、文坦河西岸降雨两个多小时又出现了较大滑坡。由于各级采取了积极的防治措施,避免了灾害损失,但这些灾害点的存在仍然严重威胁着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纵观沂源县地质灾害现状和变形发展,沂源县地质灾害类型多、分布广、危害大的成因主要与岩性结构、地形地貌、大气降水强度、地下水活动状况、河水淹没和侵蚀作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所致。即一是地形、地质构造与岩性的不利组合,县境内的山谷和斜坡地形绝大多数位于软质斜坡地带,而软质岩体抗风化能力弱、表层岩体风化强烈,其上形成较厚的松散土体,其透水性大于基层泥页岩,在接触部位易形成软弱带,而导致滑坡。二是县境内的洪涝灾害是由于暴雨产生的大量地表水无法排泄,地质蠕变会导致滑坡,暴雨或长时间连续降雨后,会变形加剧。三是河水对边岸淹没或冲刷,造成斜坡受浮托力和动、静水压力的严重影响,斜坡易失稳下滑。四是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所致,据初 步调查,县域内7个地质灾害点均与不合理的前缘切坡和后部建筑加载因素密切相关,这充分说明不合理的工程活动使地质环境条件更加恶化,成为诱发各类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二、全县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长期以来,沂源县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严重减缓了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对此,县委、县人民政府已引起了高度重视,2002年聘请了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专家对全县范围的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以及破坏程度等进行详细调查,编制了《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为有效开展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编制防治规划,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制订防灾预案,明确责任,落实人员,并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日常安全管理,先后筹措近60万元资金对土门镇龙泉滑坡区进行有效治理,对15户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户实施了搬迁避让,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将损失压缩到最小程度,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工作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乡镇和基层组织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到位;二是基层防治管理体系薄弱,机制不完善,难以适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防治工作带有较大的盲目性;三是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淡薄。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基础设施建设没有 充分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按操作程序施工。四是地方财力匮乏,专项治理经费不足,就连上级立项治理的地质灾害的匹配资金亦难以落实到位等。因此,县、乡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务求实效,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使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全县地质灾害面临的严峻形势,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越来越显现出十分重要和迫切。为此,结合沂源实际,现提出如下对策:

(一)明确工作指导思想,加强组织领导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围绕以人为本,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综合治理,不留后患。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灾害治理与环境保护同步,注重实际,务求实效,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围绕这一指导思想,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乡、村、组及相关部门要层层组建防灾减灾领导机构,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实行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职能部门主动抓,干部群众配合抓,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格局,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确保领导认识到位,责任明确 到位,措施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

(二)认真制订地质灾害防治预案,明确职责任务,加强制度建设

凡有地质灾害隐患的乡镇,应立足于本辖区地质灾害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制订出防灾减灾预案,明确辖区内的地质灾害易发生区和重灾区,进行分类管理,会同县直有关部门组建并建立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动员、监测信息、灾害调查、人员疏散、医疗救护、搬迁安置、秩序维护、抢险调度等工作小组,落实各工作小组负责人和组成人员,逐一明确各工作小组的职责任务,以保证宣传教育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展开,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监测信息工作要做到灾害易发期日测日报、定人定岗监测,随时洞察灾害变形发展态势,保持上下左右的信息联系,为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便于灾害调查组及时对辖区内险情明显的区域或已发生灾害的范围、成因、危害程度及发展态势展开全面的调查,从而有利于人员物资疏散组织力量动员、疏散灾区或危险区的人员和财产,按预定路线疏散到安全地带。医疗救护组、秩序维护组、搬迁安置组和抢险救灾调度组,分别承担灾害发生后的伤病员施救、维护灾民正常生活秩序、临时安置灾民和调度因抢险救灾急需的人、财、物,确保灾害发生后抢险救灾工作的有序进行,各工作小组人员可因实际情况确定,既要各司其职,明确分工,又要相互联动,通力协作。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如报告制度、值班制 度、岗位纪律等,以保证防灾减灾工作的统一指挥、协调作战,格尽职守,避免造成重大损失。

(三)规范地质灾害治理行为,使地质灾害进一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因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应严格遵循“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在工程建设中不按规划设计方案操作,不作灾害风险性评估,不作地质勘查的施工队伍或个人,违章作业、冒险蛮干引发地质灾害的,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对破坏环境或擅自在松散岩土体或建筑物体上增加荷载的行为,要予以制止和处罚。今后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寓地质灾害防治于其中,相关职能部门要从源头把好关,守好门,坚决遏制不合理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从而有效地规范地质灾害治理行为。

(四)多方筹集资金,增加地质灾害防治的投入

为了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县、乡政府应把必要的专项治理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要树立“花钱买安全”的思想,结合县、乡财力匮乏实际,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县、乡政府要以避让为主、治理为辅,能避让的要尽量避让,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那些影响人民生产生活的地质灾害治理上去,对20万元以内地质灾害的治理经费,县、乡要共同承担;20万元以上的灾害治理,县、乡除要及时足额匹配本级财政应承担的部分治理经费外,应组织专门人员,加大跑上争取治理资金的力度,争取国家、省、市对县境内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的投入,力求多方筹 集资金,把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落到实处,不留后患。

(五)统一认识,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教育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性工程,事关社会稳定和千家万户安全的大事,是实践“三个代表”中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落脚点。因此,全县各族人民要自觉提高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的再认识,发扬敢于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保持高度的责任感,涌跃参与到防灾减灾工作行列中来,按照当地政府制订的防灾预案,主动提供灾害信息,协助政府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各乡镇要适时利用有线电视、广播、会议、传单等形式,并辅以设置咨询服务点,开设热线电话等进行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更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及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群众支持配合并积极投身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号召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广大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基干民兵要站在与地质灾害作斗争的前列,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打一场地质灾害防治的人民战争。各有关部门要绝对服从统一指挥,既要主动出击,又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全县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我局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篇5

国土资发〔2011〕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现就做好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的严峻形势

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强、突发性强、破坏性强等特点,防范难度极大。近年来,受极端气象、地震、工程建设加剧等因素影响,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群发,造成的群死群伤事件时有发生。各地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懈怠情绪,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力的防灾措施,做好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抓紧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要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加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力度。近期,国务院将公布《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计划用5年时间,开展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和重点治理等工程。《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也正在加紧编制。各地要认真谋划本地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抓紧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报部备案。

三、切实加强机构建设

中编办批准我部成立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并增加司局级领导职数,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也即将挂牌成立。各地要以此为契机,大力推动本地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技术支撑机构建设,将其作为2011年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建立健全我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体系。特别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的省份,务必要在2011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建立省级地质灾害应急机构的省份,要向地市延伸。

四、强化特大型防治项目管理

近年来,中央财政逐年增加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预算资金。各地要积极推动加大本级财政对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力度,并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463号)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81号)的要求,加强资金、项目管理,按规定上报资料。对存在数据弄虚作假、未按规定管理使用专项资金、未及时向部

报送等情况的省份,部将扣减或取消下年专项资金预算指标,并予以通报批评。

五、继续提高基层防灾能力

推进防灾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范的意识和预警预报、组织协调、应急避险、软硬件支持等方面能力。一是要继续扎实深入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地质灾害防治“五条线”、基层“五到位”建设,部将继续邀请100名特别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来京进行经验交流。二是会同气象部门,进一步将预警预报工作向县(市、区)延伸,未开展此项工作的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市(地、州)、县(市、区)应在今年完成。三是开展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演练。要通过演练明确受威胁群众撤离的信号、路线、应急避灾场所等,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要求。四是继续完善地质灾害应急平台。按照国土资源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标准,整合已有资源和基础,更新数据,实现地质灾害应急防治远程会商和应急指挥。

六、做好汛期防治工作

各地要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重点做好排查、值守和应急处置工作。一是做好排查巡查,汛期前开展一次全面的隐患排查工作,将所有威胁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隐患点及时纳入防范体系,加强对在建施工场所防灾工作的监督指导,特别要注意上游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形成壅塞体,后期降水使壅塞体突然溃决,形成高落差、大体量、快速度的特大泥石流灾害。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动态监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情况。二是做好值班和信息报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报送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特别重大和重大地质灾害事件,要在事件发生后4小时内向部报告。对尚未抵达现场、无法核实的灾情险情,要将已掌握的情况通过传真、电话等多种方式报部。三是做好应急处置,遇有灾情、险情要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抢险救灾,重点要做好受威胁人员转移和二次灾害的防范。

七、强化重点地区防治

三峡库区要做好库水位涨落期间的地质灾害防范,尤其是高水位以及汛前降水条件下库岸的稳定性监测,做好三峡库区后续规划中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工作。汶川及玉树地震灾区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区,应充分依托以群测群防为主的监测体系做好日常防范工作,重点时段要派驻专业队伍指导协助地方做好防灾工作,确保安置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东南、华南、西南等山地丘陵区要着重防范台风和强降雨引发的点多面广的突发性灾害,要特别防范引发

人员伤亡崩塌、泥石流灾害。华北、西北黄土地区要做好黄土塬边缘崩塌、滑坡、沟口泥石流灾害的防治。

八、探索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

各地要积极探索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结合本地实际制订鼓励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加大统筹力度,推动地方整合地质灾害防治与山区脱贫、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小流域整治、土地整治、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政策,请各省(区、市)于4月底前将本地区在地质灾害防治好的做法和经验报部地质环境司。2011年,部将在全国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调研活动,并召开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经验交流会,推广先进典型经验。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又是建党90周年,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各地务必要立足于抗大灾、应大急、救大险,切实将各项防灾措施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联系人:地质环境司 卓弘春

电话及传真:010-66558322,010-66558316

我局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篇6

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1998年以来,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大江大河干流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形成,防御洪水能力明显增强。但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滞后,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大部地区先后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引发部分中小河流漫堤溃堤、一些中小水库出险和局部山洪地质灾害,特别是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充分暴露出防洪减灾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就进一步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等问题,出台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治、依法防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落实责任的原则,在继续加快大江大河治理的同时,以防洪薄弱地区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为重点,以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核心内容,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为主要手段,以地方人民政府为实施主体,中央部门加大指导协调和资金支持力度,力争用5年时间,使防洪减灾体系薄弱环节的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防御洪涝和山洪地质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易灾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防灾减灾长效机制更加完善。

二、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

(二)加大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力度。统筹协调上下游、干支流、区域和流域的关系,优先治理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流及河段。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有防洪任务的重点中小河流(包括大江大河支流、独流如海河流和内陆河流)治理,使治理河段基本达到国家确定的防洪标准。

(三)加快中小水库除险加固。继续巩固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恢复防洪库容,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到2012年底前,完成小(1)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到2013年底前,基本完成坝高10米以上且库容20万立方米以上的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到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其余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对于未纳入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和近年来新出现的大中型病险水库,加快推进除险加固工作。

三、提高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四)深入开展灾害调查评价。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山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灾害调查任务,全面查清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灾害隐患点的基本情况,评价和预测灾害隐患点发展趋势,划定灾害危险等级,编制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图。

(五)抓紧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力争用3年时间,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在有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任务的县(市、区)基本建成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做到排查巡查到位、预报预警及时、转移避险有效。

(六)加快实施搬迁避让和重点治理。力争用5年时间,按照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就近安置与外迁安置相结合以及解决好长远生计的原则,优先对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居民搬迁,使搬迁避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四、加强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七)加大林草植被保护与恢复力度。用5年时间,在中小河流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完成营造林2200万公顷、退牧还草1000万公顷。要调整和完善现有生态建设专项规划,把甘肃、四川、云南、贵州等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区作为重点。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同时,新增退耕还林任务要有重点地安排在江河源头、湖库周围,25度以上陡坡耕地要逐步实现退耕还林。

(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用5年时间,在中小河流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00万公顷。抓紧制定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在试点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加快建设步伐。

(九)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在江河源头和生态脆弱区,禁止或严格限制资源开发和建设活动。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依法加强对矿产等自然资源开发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活动的环境监管,从源头防治生态破坏和污染。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十)坚持规划先行。发展改革委要会同财政、水利、国土资源、林业、气象等部门,抓紧编制《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报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要与“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现有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强化各项治理措施的综合配套,统筹现有政策和资金,形成合力,有序推进各项治理工作。各省(区、市)要制定实施方案,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十一)加大投入力度。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预算内投资结构,增加总量、突出重点、科学安排,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鼓励和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加快建立森林、草原、湿地、水土保持等生态补偿机制,采取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村集体和农民投资投劳。要提高投资效率和效益,保障各项重点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

(十二)加强能力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机构、队伍和人才建设,健全灾害防治综合管理体系,重点完善和充实县级以下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山洪地质灾害成因、防治及洪水管理的科学技术研究,完善相关标准体系,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方法,全面提升灾害调查、监测、预警预报和治理能力。要对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布局、迁建选址、居民建房等进行灾害风险评估,避开灾害风险区和隐患点。规范高风险区的经济开发活动,控制区内人口增长和发展规模,避免城镇盲目扩张和过度开发。进一步发挥保险机制的减灾作用。

(十三)强化监督管理。要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强化建设管理,严格资金投向,加强对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发展改革、水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要按照依法依规、突出重点、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提高项目审批和审核、建设用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效率。对已完成除险加固并消除险情的水库和堤防,因管理不善、维修养护不到位,再次成为病险水库和病险堤防的,将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及人员的责任。

切实做好实习生聘用工作 篇7

近年来由跨国名企掀起的实习生招募风潮, 让各企业的招聘专员们纷纷意识到实习生人才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于是招聘实习生的公司越来越多, 竞争对手从大型跨国名企延伸到中小型企业, 实习生招聘已经成为企业抢占毕业生市场的第二阵线。如何在第二战场上获得成功, 对于以“人才为第一核心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 选择优秀且适合自己的应届毕业生作为自己的人才储备尤为重要。然而, 很多企业在颇费周折地招聘到大量实习生后, 却得不到很好的效果, 伤财又费力:

(一) 首先是招聘难:

从提出需求到发布职位再到录用, 在实习生招聘每个环节, 企业的重视度往往不如对待员工招聘, 。而且实习生和企业之间签订的是双方实习协议, 培养人才的学校没有起到有效的举荐作用。这就造成一方面大多数企业没有精力财力对应聘实习生进行充分面试, 另一方面, 企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也使一些不胜任者进入实习岗位。

(二) 再次是使用难:

实习生往往缺乏实战经验, 进入企业后不能马上适应新环境, 难免犯一些不职业、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的错误。其次, 由于实习期一般很短, 实习生在这一阶段很难融入企业更没有相应的归属感, 在工作中缺乏积极主动的心理。

(三) 培养选拔难:

很多使用过实习生的企业发现, 花了很多经历、成本对实习生进行培训, 要么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要么就是“为他人作嫁衣”, 这一批实习生刚培养得可以初步胜任岗位, 实习生就因为各种原因离开, 只好再培养下一批, 企业不得不把自身置于“培养——流失——再培养”的恶性循环。

(四) 留用难:

没有明确考核的方法和系统考核的途径, 使得企业没有留任实习生的科学依据, 实习生中可以留任的比例难以确定。

二、如何形成一套完备的实习生制度

针对实习生招聘选拔留任的几大问题使得我们在开始的筛选、招募到今后的考核留用中有一套完备的方法和制度, 才能够为公司选拔一批最为”合适”的人才提供保障。如何形成这样一套完备的实习生制度呢, 我们从五个方面予以解释:

(一) 招聘实习生前应做好需求分析及招聘计划

在招聘工作前, 人力资源部门要与人员需求部门进行充分沟通, 并结合企业发展要求, 制定实习生招聘计划, 对每个具体实习岗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确定实习岗位名称、岗位职责、人员数量以及任职资格, 防止盲目招聘。

(二) 与人才培养方——学校建立互动关系

例如:对于生物方面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 在一定条件下同生物、医学专业较为出色的学校达成联系, 使供需双方的信息得到交流, 一定程度消除了信息壁垒;通过学校推荐、选拔的实习生, 不仅在实习过程中得到学校的支持, 而且往往能够更好地适应实习岗位。

(三) 打开招聘选拔思路, 运用多种模式

传统的招募实习生的方式之一是校园招聘, 但是由于时间紧, 条件要求高, 企业往往会与其擦肩而过, 那么要想把握住招募实习生的好时机, 除了校园招聘以外, 也可以运用较为创新的招募方式, 即现有企业网站资源, 利用网上平台建立实习生招聘的页面, 把公司的人才观、招聘流程、用人需求及最新动态在网站上体现出来。实习生可随时通过网络了解企业的各方面情况和甄选实习生的各种标准, 并直接向企业递交简历。当然, 毕业生递交的简历, 企业应该认真筛选, 通过初筛从中找出与自己需求相符的人员并予以通知, 做好组织面试工作。企业应该意识到招聘实习生与正式员工的程序应基本相同, 每个环节都要一丝不苟:首先对同一批提出申请的学生进行企业宣讲然和笔试后, 其次人力资源部会经理与学生进行单独面试, 考察学生的个人素质, 听听个人对职业发展的考虑等;最后, 安排实习生与部门经理进行一次面谈。

通过上述这样严格的选拔, 可以有效避免一部分“滥竽充数”的学生, 但在招募的实习生真正进入企业后, 接下来的培养和选拔工作也很重要, 企业要想仅仅通过笔试和两三轮的复试就对候选人做出准确判断, 难度很大。

(四) “重中之重”的实习生培养选拔工作

通常来说, 通过几轮面试和复式的实习生在办理一系列的录用手续, 被安排到实习岗位后, 人力资源部就算完成任务了, 至少招聘专员是这样的。但是, 对于刚开始接触“社会”的实习生来说, 如何适应企业后续的工作还有很多。总结来说, 我们可以通过四个步骤来帮助实习生顺利通过实习阶段, 从而提高实习生录用比率。

步骤一制定实习目标扮演好“职业顾问”的角色

首先, 在实习生接触实习工作的最初阶段, 实习生办理完实习手续后, 招聘专员应尽快组织用人部门的具体负责人和实习生一起制订实习计划, 制定月度阶段性目标。这样做对于接触企业的“新人”来说, 不仅给实习生的校方和实习学生留下一种正规的印象,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 对于企业自身而言, 更便于开展工作、检验成果, 为实习生选拔留用打好基础。

当然, 招聘专员在这一阶段也应扮演好“职业顾问”的角色。招聘过程中要求招聘专员要站在实习生角度上考虑问题。通过前期一系列面试、复式的深入交流, 逐渐建立彼此信任关系。在实习生进入公司正式实习后, 介绍企业业务、职位信息和未来发展及薪酬待遇情况时, 坦诚以待, 帮助实习生梳理个人职业发展方向, 将其优势和能力推荐给用人部门经理, 这样较容易建立起“伙伴关系”, 让初入职场的实习生感到自己和企业存有共同点。

步骤二建立内部“班主任”制度

用人部门与实习生制定好实习目标和实习计划后, 招聘专员需要和主管部门沟通, 为实习生找到“班主任”或“导师”, 安排相应的资深员工对其进行帮助和指导, 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在具体工作上协助学生掌握技能、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 尽快开展工作;另一方面“班主任”也能为实习生提供一种心理上的归属感, 协助其尽快在内部建立相应的人际关系, 这种人际安全感和归属感对于实习期结束后学生留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步骤三建立适当的评价体系

在实习生渐渐熟悉和适应一定的工作后, 实习生的留存问题就应该摆在首位, 并不是所有的实习生都与分配的工作岗位相适应, 所以建立一套合适的评价体系, 可以帮助人力资源部和用人部门更好的对实习生做出录用的决定。

我们可以通过实习生的能力、态度、行为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当然我们考核的工作任务应该是难度、工作量相对一致且容易考核的, 例如, 在公司基因组实习的最初阶段, 实习生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查阅文献, 我们通过实习生任务评价表 (见表1) 清楚地看到每位实习生的考核结果, 并可以在第一时间通知本人, 一方面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再接再厉, 另一方面使表现相对不好且态度不认真的实习生有紧迫感, 以便其端正态度, 在今后的实习工作发挥自己最好水平。

根据这份实习生任务评价表, 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出每位实习生在第一阶段的表现情况, 通过最后的总得分我们看出王同学在这份实习评价表中的成绩不理想, 发现这一情况后招聘专员必须及时与本人沟通, 把同一时期其他实习生的成绩反馈给他, 使其感到一定的危机感, 希望其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能够更加认真, 以便在第二阶段实习考察提高成绩, 发挥自身的潜力。当然, 对于成绩优异的其他同学我们同样要将成绩反馈给本人, 鼓励其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才能。

在实习生即将结束实习工作期间, 通过对实习生几次的任务评价, 我们可以对实习生专业知识、业务技能、理解力判断力、团队精神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评, 考评分数包括四个部分:自评分 (10%) , 民主测评分 (20%) 主管评分 (30%) 直属总裁评分 (40%) , 根据实习生的考评分数我们可以得出考评结果:95分以上可以免除其试用期, 直接转正;75~94分按期签订就业协议, 劳动合同;60~75分延长实习期;低于60分实习期不合格, 不予录用。根据这样的考核结合实习生任务评价, 我们可以科学、合理决定他的去留。

(五) 留住“有用之才”做好实习分析工作

实习生考评结束意味着实习期基本完成, 企业要在这时尽快留下一批在实习期间表现良好、学习能力强且能够快速融入工作团队的学生, 也应该放弃那些不适合公司的工作需求、企业文化等原本有意录取的学生。不管结果如何, 为了给每位实习生一个客观、科学的结果, 离开的实习生结束实习后都会得到我们的评语和今后建议及祝福, 使没有录取的实习生对本企业有良好的认识及印象, 以争取将来进入本公司为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从而逐渐提高企业的形象。

我局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篇8

1 监管频次

按照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关于深入开展畜禽屠宰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吉牧质发[2015]80号)要求,检查频率应保持每个月对所辖企业检查一次以上,检查覆盖面达到100%。

2 监管内容

首先是畜禽屠宰生产过程的监管。督促企业落实质量管理制度。要督促企业落实进厂查验登记、屠宰检验登记、无害化处理登记等三项登记,督促落实进厂查验、台账管理、肉品检验、“瘦肉精”自检、病害肉无害化处理、质量追溯、缺陷产品召回等管理制度。其次是督促企业严格屠宰与检验行为。按照操作规程、工艺流程、检验规程实施屠宰与检验。对未配备肉品检验人员、未开展检验活动的,要立即停止屠宰活动;对不按屠宰规程和技术要求屠宰、不按标准实施同步检验、不登记保存肉品检验记录的要依法处罚。第三是督促企业严格证章管理。按照规定样式印制或组织屠宰厂(场)自行印制《禽产品品质检验印章》和《禽产品品质检验合格证》。规范证章管理、严格出章出证,畜类胴体实行一头(条)一证;禽类产品一批(50只以内)一证,畜禽脏器、分割肉、小包装肉按包装件一件(份)一证,随货同行。第四是督促企业按规定配备无害化处理设备和人员。企业要指定专门的无害化处理人员,规范无害化处理工作程序。处理结束后,无害化处理员、屠宰厂负责人、行政监督员在记录表上签字,及时报送无害化处理信息。

3 建立巡查制度

采取定期巡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对“三员”工作职责落实情况、肉品品质检验员持证上岗制度、同步检验制度、出章出证制度和肉品品质检验登记制度执行情况等关键点进行监督检查。

4 痕迹化管理

每次监管都要认真填写监督检查记录。

5 远程监督监控

要对生猪入厂、停食静养、麻电放血、同步检验、产品出厂等关键点进行监督监控。如发现屠宰病死猪、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等违法行为,立即立案查处。

6 违法案件处理

杜绝发现违法行为时不作为现象,做到及时制止并处理、处罚。及时受理群众举报案件,妥善处理屠宰企业信访事件。

7 监管报表及总结

及时上报屠宰企业周报、屠宰情况月报、综合情况半年报、综合情况年报。每月月末准时上报当月监管总结。对于重大处理处罚案件及吊销许可案例,要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第一时间汇报动态。

摘要:本文根据吉林省洮南市畜禽屠宰场的现状,按照吉林省关于开展畜禽屠宰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重点介绍洮南市加强畜禽屠宰监管工作的具体做法。

上一篇:六年级难忘的朋友作文下一篇:结合实际谈如何做好财务会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