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人生

2024-08-21

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人生(精选7篇)

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人生 篇1

——在2011年全市第一个学习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是全市第一个学习日,市妇联道德讲堂走进社区,我应市妇联邀请为大家作道德宣讲,我今天宣讲的题目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无悔的人生”。

人们都说:宁管千兵,不管一民。在许多人眼里,干居委工作是个磨嘴、跑腿、吃力不讨好不被人理解的苦差事。

2000年,我毅然放弃了更好的工作,却选择了社区。从我上任的第一天起,我就把这项工作当作一份崇高的职业,抱着对这个家园事业的热爱,努力地追求着自己新的工作目标,在平凡的岗位上叙写着自己无悔的人生。

作为一名社区带头人,我时刻把清潭三社区这片土地上近1万个居民放在心上。我认认真真、实实在在的做好社区里的每一件事。我用心当好“家”,用情管好“家”,用经营“家”的理念,全心搞好“家庭建设”。

为了解决老小区居民活动场地,我千方百计联系共建单位,筹集5万元资金,扩建了6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一个高规格的文化长廊。为了省钱和早日把文化广场建好,我都顾不上家中的两个孩子,顶着炎炎夏日,在工地上帮忙,裸露的手臂被毒辣辣的太阳晒出泡来,疼得我晚上难以入睡。当有些居民不理解,采取过激的态度阻挠施工时,我晚上主动上门做居民的思想工作。如今,社区广场上到处都是人们的欢笑声,社区的大型活动都在广场上开展,很多以前不理解的居民现在也纷纷赞扬。社区刚成立时,没有一支文体队伍,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我每天走访联系居民,挖掘人才,成立了社区“夕阳红乐园”,组建起了腰鼓、1

戏曲、舞蹈、合唱、舞龙等十多支队伍,并亲自动手为社区的文体队做各种演出服装,我既当教练又当化妆师,其中百人腰鼓队、老年舞龙队、快乐洋鼓队、柔力球健身队等均在全市率先建立,这几支队伍,带动一片,影响全市。

为解决老小区居民停车难的问题,我积极组织居民召开听证会、协调会,在4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建造了4个车库,共计600多平方米,解决了居民多年来停车难的问题,使居民自行车失窃发案率下降了98%以上。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为了创新创优,打出社区建设品牌,我捐出3000多元,连同社区党员捐献的一部分资金,构建了“红枫林”“六个一”工程,在营造优美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了一个引导党员服务社区、带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一个新的平台。如今,通过闪光基石的推动,培育了社区建设的一个品牌工程,打造了红枫林主题社区,成为了社区建设的象征,居民精神文化的灵魂,为民服务的温馨导航,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阵地。

10年中,我用爱心,帮助困难家庭的孩子读书、用真情关爱外来工子弟、用倾情帮助失足青年。当汶川大地震,我把刚刚荣获常州市“十佳母亲”的5000元奖金全部捐给了地震灾区。对于社区的外来工子弟,我倾注了加倍的关爱。为这些外来工子弟我捐款捐物,为了帮助失足青年,我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当张某劳教回来后没有床睡,我把自己儿子的床拆下来送到他家,并一次次为他寻找工作,还买了新衣送给他,他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作为第十三届市人大代表的我,在5年中,先后提出各方面建议和意见70多件,荆川里1-2幢房屋地处偏僻,周围被自然村包围,94年居民开始入住以来,一直无车库,无路灯,二次供水的水质发黄、发臭,居民无法食用,用水损耗大,每吨要贴1.80

元多,为了水费的价格,经常与周边村委发生冲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大代表,我有责任把群众的困难与呼声传递给政府。通过我的建议,在短期内得到了很快的落实,自来水公司现场办公,为该两幢居民安装了一户一表,路灯也增设了,车库也建造了,为居民解决了10年的困惑,为此居民群众非常满意,90户居民自发地做了6面锦旗敲锣打鼓地送给政府相关部门。

去年4月,积极协调共建单位钟楼区检察院,为社区建造了一座漂亮的文化长廊,这座长廊,既美化了社区环境,又成为了社区居民休闲的天堂。检察院还为社区“365阳光驿站”、社区民意工作室、修补破旧的长廊,共投入20多万元。

为解决社区106-113幢居民污水排放困难问题,通过我多次协调市城乡建设局公用事业处,投资约25万元,统一改造106-113幢一楼的住户化粪池,解决了居民群众多年的困惑。

面对信息瞬变的时代,我敢于和自己的年龄挑战,我自己先后花了1万余元买回两台电脑,还配上扫描仪和打印机等有关设备,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计算机运用,通过努力,我终于熟练地掌握了电脑操作,更学会了制作社区的各类宣传版面、多媒体、视频、Flash 动画、刻录DVD光盘等。2005年初,我率先在全市社区中建起首家社区网站。自从建起社区网站,我再也没有假期和星期天,网站亲自维护,每天花在网上的时间平均要6-7小时。我每天下班回家后第一个工作,就是更新这个“网络社区”。

网上“社情民意”、“知心屋”、QQ心理咨询热线等,为社区广大居民群众搭建了民情诉求渠道。随着网站的不断发展,功能和内容的进一步完善,社区网站的影响力也逐步扩大,社区网站闻名全国。在社区网络的世界里,居民们畅游网络,展示风采,感受到了家园的温馨、邻里的和谐、生活的甜美。如今的红枫林社区网站,成为了社区居民生活中的一个关注点,社区民心的一个凝

聚点,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闪光点,目前,网站的点击率已达到了99万多人次,成为了社区建设中的一枝独秀。

创新是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永恒主题,也是推动社区发展的不歇动力。我敢于挑战,勇于创新,以“六个首创”,把老社区打造成了一个服务完善、内涵丰富、活力迸发的新型社区。“红枫爱心暖巢社”把社区155位空巢老年人、55户独居空巢老人都抱团在这个“红枫爱心暖巢社”里,为老人们送去社会的关爱;“五民工作法”畅通民意,成为解决邻里纠纷、为民排忧解难的“绿色通道”;“红枫林论坛”使社区民主自治得到有效发挥;社区文化长廊成为社区一道亮丽风景线;社区一幅幅特色楼道新文化,一句句格言给你带来了一片温馨;“365阳光驿站”被全市推广,入围常州市2008年法制宣传教育“十件好事”之一……;一个个创新举措,促进了社区和谐发展,真正让社区成为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温馨家园,也使“清潭三社区”这个响亮的名字走出钟楼,打造了钟楼社区建设一张靓丽的名片!

社区干部既不是官,也没有权,有的只是为居民群众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如果要把社区工作当作谋生的职业,你就会觉得繁琐繁重;如果把它当作体现自身价值的事业,你就会有成功的喜悦和满足。虽然社区工资不高,两袖清风,而近10年充实的社区工作,使我对社区居民群众有了更深的感情。当我与社区的同志们一起处理日常工作、调解邻里纠纷和社会矛盾、协调环境卫生、解决弱势群体帮扶问题,组织社区文化活动等等,我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我自身价值在全心全意为居民群众服务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这10年的时间里,我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身于社区建设,我有收获、有喜悦,也有痛苦和难堪。由于社区大量的工作,经常没有准点回家,所以,作为母亲的我,我无法精心照顾好痴呆

儿,作为妻子的我无法料理好家务。有时家人也埋怨我不顾家。这些,我只能把它深深的埋在心底。

我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抗战时期我家是隔湖地区共产党的一个地下联络站(就在广化街53号),姑妈14岁就出去当兵,前辈们为革命抛头颅热血,有的牺牲在战场上,有的惨死在监牢里,有的活埋在(就是活埋在现在的怀德苑),我受着家庭的影响,对党的信念我是根深蒂固。所以说: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革命的老前辈。可以说我拥有的道德品德感染了我的儿子,儿子在我的影响下,从小就勤奋好学,学会做人的道理。

我的小儿今年已经25岁,他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品行,他独立自信、善解人意,尊敬长辈,关心他人,和同学们友好相处,他从小学就当班长,年年都是“三好学生”,在读小学四年级时曾参加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荣获二等奖。2004年,他顺利考入南京理工大学,并于第二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班长、生活部部长,大学毕业后被学校保送读博士研究生学位,重点研究国防科技,连续两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研究生干部。去年11月份,第一遍撰写的论文就被录取,到北京参加学术交流,在答辩中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该项目被国家列入培育项目。这也就是家庭道德教育的结果。

社区工作是艰辛的,而面对这些,我总是这样想,既然到了社区,就要安心在社区,既然选择了这项工作,就要克服困难、千方百计把社区工作做好。在工作中,我做事坦坦荡荡,对自己要求很严,用我的道德行为力求把社区每项工作做好,在多年的时间里,我培养出了四个社区书记走出了清潭三社区。我对他们要求严格,工作上认真指导,敢于对他们及时提出批评和建议,让他们工作有起色。可是有人不理解,但是,不管别人怎么说怎

样去想,我都不会改变我自己的做法。因为,只要能使社区和谐、社会稳定,能为居民排忧解难,让居民能安居乐业,让有能力的年轻人更上一层楼,我,无怨无悔!

每当我受到委屈与诽谤时,真诚的党员居民朋友们劝慰我:“王瑛,你所做的一切我们历历在目,社区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我们一定会支持你,我们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保住清潭三社区今天的成果”。党员和居民们的肺腑之言让我感动,给了我工作的力量。这是有道德、有良知的党员居民们给我的公正评价。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把诚实守信作为立身处世之本。“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十年如一日,弹指一挥间。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使社区获得了全国、省、市、区90多项荣誉。这些荣誉靠我们广大党员骨干、居民群众的支持,靠我们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努力的结果。而我所做的工作很平凡,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的事。

人生是短暂的,我愿这短暂的人生更有意义,更加充实;社区是清贫的,我甘愿清贫;社区工作是辛苦的,我甘愿辛苦。我愿在默默无闻中去品味着和谐社区的芬芳,我愿在岁月的长河里去谱写自己的不老之歌。我将用我生命的全部去迎接时代的挑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人生 篇2

主任 李书怀

模范带头严于律己, 甘于奉献忘我工作

随着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制度的发展和进一步的完善, 使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社区性、公益性、政策性、群众性得以进一步的体现, 它涉及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因此加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是完成历史赋予劳动保障工作者使命的重要前提。李书怀同志首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在提高思想觉悟的同时, 认真学习各项劳动保障政策, 精通各项业务流程, 一切以百姓的利益为重, 积极听取百姓的意见。为减少百姓办事的环节, 严格规定各个服务窗口的职能作用, 增加职能的透明度。

特别是2011年因办公地点拆迁, 新的办公地点进行装修改造。他跑市场做调研, 掌握装修所用材料的第一手资料, 和装修队进行多次的协商, 天天到现场进行查看。最后以最快的速度, 最好的质量完成了工程, 节约工、料费15万元。现在向阳楼行政服务中心是河东区标准化服务的试点单位。办公设备齐全, 环境温馨, 工作人员服装整齐, 工作热情, 服务周到, 得到广大前来办事人员的好评。

为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李书怀同志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研究解决问题, 先后为社区平台制定了服务指南, 工作职责、根据上级的要求全力推进和完善就业体系“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 努力实现“服务功能多元化和服务手段信息化”, 全面提升中心各项功能。在夯实基础工作的同时, 为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制定了各工作站例会制度, 及时反馈工作中的问题, 并当场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高服务质量及办事效率。几年来通过各项基础工作的完善和加强, 为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奠定了基础。

踏实工作任劳任怨, 善于学习提高素质

李书怀同志35年如一日, 作为保障中心的主任他心中时刻装着单位职工和辖区的百姓, 这不仅缘于他对职工和百姓的一种情分, 更是一种政治责任。把帮扶困难就业群体实现再就业作为他义不容辞的职责。2003年组建了劳动保障协管员这支队伍, 任务是为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寻找再就业岗位。而这支协管员队伍的来源也是当时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 年龄在40-50岁之间, 他们有热情, 没经验。为了带领好这支队伍, 李书怀同志下了很大的功夫, 首先给这63名协管员进行培训, 让大家了解形势, 理解政策, 传授工作经验, 使协管员在思想上对工作有个理性的认识。开始工作后, 他每天深入两个工作站进行实践辅导, 他制定工作目标, 并且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职能作用, 在社区内开展详细的摸底调查工作, 全体工作站的协管员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联系就业岗位、推荐就业工作, 在调查中做到了进千家万户门、知千家万户情、暖千家万户心、解千家万户难的工作目标。通过调查, 各工作站建立台账及数据库, 并有针对性的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适合他们的就业岗位, 同时对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并对就业困难者做出就业援助的承诺。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一对一的帮扶直到为他们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通过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工作, 成立残疾人工疗站, 安置残疾人就业576人, 每年完成安置任务106%, 并100%完成养老保险扩面等各项任务指标。目前向阳楼街已有90%的社区成为充分就业社区, 经常接受电台、电视台的采访。在他的带领下向阳楼街的再就业工作开展的热火朝天。创造了许多先进经验、优秀的事例和感人的故事。晨阳里社区以安置残疾人为亮点, 2006年被评为全国充分就业示范社区, 2007年他们的经验在全国充分就业社区交流会上进行交流。2006年一名协管员被评为天津市再就业“三八”红旗手, 并代表全国的劳动保障协管员参加了中国就业促进会———美铝基金会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者培训合作项目总结会和全国高层领导进行经验交流。现在向阳楼街已经有一支非常强悍的劳动保障队伍, 为辖区内的居民解决劳动保障的各种问题。

凝聚人心为民解忧、创新思路业绩突出

要深怀爱民之心, 做群众满意之事。这是李书怀同志多年来的工作宗旨, 也是他经常和同事们说的一句话, 本着这样的工作态度一直坚持在工作一线。特别是近几年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接连而至, 每项工作都有许多新的政策, 因此他首先领会文件精神, 吃透政策内容, 明确工作方向, 积极做好宣传, 并做到家喻户晓, 使能够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的失业人员都能得到实惠。百姓经常说“向阳楼的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就是我们的家, 我们来到这里办事, 不管找的那个窗口, 服务人员都好像是我们的朋友, 他们把政策讲解得非常透彻, 服务的非常到位让我们感觉很舒服”。

近几年来, 大量的失业人员集中办理退休手续。但是这些人员失业已有十几年了, 档案材料存在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失业人员对这些事情不理解, 李书怀同志从来不把他们拒之门外, 耐心的给他们讲解, 帮他们分析, 甚至帮他们跑原企业, 从来不吃百姓的一顿饭, 不拿百姓的一盒烟, 直至把事情圆满解决。事过多年后被他帮助过的百姓在大街上和他打招呼, 向他提起当年的事, 还在说着感谢的话, 而他早已把这些事忘到九霄云外了。这是他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原则:从不张扬自己业绩。李书怀同志经常和大家说, 到我们这里办事的人大都是有这样或那样困难的人员, 因此我们要把他们当成我们的亲人, 想他们之所想, 急他们之所急, 他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他不仅关心百姓也非常关心我们工作人员, 不管是职工个人还是家庭出现了问题和困难, 他都积极帮助解决, 同志家属有病他要到家看望。他说“工作是大家干的, 大家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更好的工作”。大家也说“我们跟这样的领导工作心情好, 工作热情高, 向前有奔头”。

在市局布置的“五比一创”活动之中李书怀带领整支队伍积极投入。制订了劳动竞赛活动的实施方案, 实现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方位推进的新目标。在他的带动下, 大家一致认为要立足本岗, 积极围绕着河东区的竞赛主题合心、合力、合拍、共创魅力河东。为凝聚全体职工智慧和力量, 进一步加强中心窗口的作风建设, 夯实基础工作, 决定在中心全面开展窗口规范化建设和工作人员标准化服务活动。时刻注重环境卫生的整洁, 始终做到中心大厅窗明几净, 地面整洁干净, 中心大厅等候座椅摆放整齐, 中心大厅内部空气通畅清新。提供先进的办公设备, 营造温馨的办事环境, 为打造活力幸福新城市中心做出贡献。活动中, 李书怀同志也被评为市级“五比一创”先进个人。

平凡岗位书写“钢铁”人生 篇3

陈毅杰,男,汉族,1964年3月生,广西南宁市人,1985年7月毕业于柳钢技校,2010年6月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冶金技术函授大专班,200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转炉炼钢厂冶炼三车间总炉长,转炉炼钢工高级技师,“柳钢技师带头人”。先后撰写炼钢方面论文20多篇,获得柳州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广西技术能手”、“广西技能大奖”等多项荣誉。2001年,以他为炉长的炼钢小组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9年2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获第十届“中华技能大奖”。

他,用25年的时间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自己的“钢铁”人生。他是现在整个柳钢转炉炼钢厂唯一一个连续在炉前工作25年的人。1985年至今,经他手炼出的钢超过了100万吨 ,相当于1998年整个转炉炼钢厂的全年产钢量。他就是广西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转炉炼钢厂冶炼三车间总炉长陈毅杰。

20多年前,陈毅杰从柳钢技校毕业后就分配到转炉厂当炉前工。实习期刚满,他就挑起了副炉长的大梁,这时他才21岁。充满青春活力的他,在冬天不用穿棉袄的炉前,在夏天铁凳烫得不能坐的操作室内开始了他的炉前岁月。先后担任了13年副炉长、4年炉长后,他于2000年出任总炉长。

技校毕业的陈毅杰在工作当中深感自己的知识有限,但他始终相信勤奋能弥补知识上的不足。他在炼钢过程中认真做好吹炼各种钢种的最合理的工艺参数;碰到疑问时,或是向老炼钢工请教,或是向书本求解。为此,《转炉工艺与设备》、《炼钢边铸800问》、《溅渣护炉》等书始终伴随着他。25年来,陈毅杰记下的学习笔记、工作笔记达40余本,撰写的《35吨转炉实现长寿经济炉龄生产实践》、《规范脱氧提高钢水流动性》、《35吨转炉系统炉底接缝漏料的预防和处理》等多篇专业论文获公司优秀论文奖。其中,《规范脱氧提高钢水流动性》论文被收入《柳钢科技2004质量专辑》。凭着坚持不懈的学习,陈毅杰在2003年获得了高级技师资格证书,2004年被公司授予“技师带头人”荣誉称号。

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和不断的学习,使陈毅杰练就了非凡的胆识、严谨的推理能力、娴熟的技艺,并能结合自己对炼钢过程的特殊感悟、深刻理解,灵活而又创造性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2000年度,在“降低钢铁料耗攻关”活动中,以他为炉长的甲班2号炉炼钢小组当年冶炼合格钢水99628吨,钢水合格率达到99.92%,为转炉厂钢铁料耗降低到每吨钢1064kg,在全国同类型企业当中排名第一作出了贡献;该厂吨钢降成本与计划相比下降25.12元,全年累计共降成本251.15万元。

2001年,由陈毅杰牵头负责的新型补炉工艺获成功,经过1年的推广实施,使转炉补炉材料消耗显著降低,补炉占用炉子作业率由原来的15%降至现在的8%-10%。转炉补炉砖消耗同比降低889吨,直接经济效益141.38万元。

2003年初,陈毅杰受命负责钢芯铝脱氧工艺开发实验。钢芯铝脱氧合金化操作工艺在板坯钢种、方坯HRB335钢种的生产中推广使用,轧材性能明显提高,退废量降低,每吨钢比原有脱氧工艺降低成本1.75元,全年降成本300万元以上。

溅渣护炉工艺在转炉厂实施多年,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一直以来都没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炉衬浸蚀仍然较快。针对上述情况,陈毅杰积极参与技术攻关,通过对炉渣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同时想办法提高溅渣率,并确定出合理的溅渣时间及枪位参数,经过实践和推广,溅渣护炉工艺得到优化,炉衬浸蚀显著降低。2003年度,补炉占用作业率时间由12%降至5%-6%,均补炉龄由以前的100炉左右提高至300炉左右,耐材消耗进一步降低,2003年全年累计降低耐材消耗1521.5吨,节约成本426万元。

2004年,陈毅杰与车间技术员一道制定了《35吨转炉筑炉工艺改造方案》,获得权威部门的论证通过并实施。筑炉工艺改进后,炉容增加并趋于合理,冶炼过程控制的稳定性增加,喷溅明显减少,对炉衬各部位的侵蚀减慢,炉子作业率显著提高。同时,采用新型炉底合缝材料及合缝工艺,改进炉衬保护层材料及砌筑工艺,使炉底接缝穿漏明显下降,达到6000炉以上无穿漏事故;炉衬保护层使用率提高了2.85倍,达到8500炉以上未出现风化现象。该改造项目使转炉产钢能力每炉钢增产1000公斤,直接经济效益1650万元。

近几年,陈毅杰先后配合技术部门进行了三十多个项目的攻关活动并多次获奖,其中“新型补炉工艺”和“溅渣护炉工艺优化”两个项目获公司“讲、比”竞赛二等奖,参与的“转炉砌筑工艺优化”项目获公司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几年来,他积极参与并具体负责实施新材料、新品种开发实验,先后开发出多种新型材料和品种,如新型均质挡渣球,自流性补炉料,复合脱氧合金剂,镁质整体出钢口套砖,16MnR、20R、20号、Q195等新钢种。2007年,作为2号炉总炉长的陈毅杰,按照车间提出的“以炉子为中心”的管理工作思路,坚持以炉容稳定为基础,并以炉衬零侵蚀为冶炼工作前提。在日常管理中,实施从严考核,加强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同时,加大了技术创新力度,对炉溅渣、挂渣等护炉工艺参数进行完善,改进护炉技术。为减少吹炼过程钢水对炉衬的侵蚀,他通过降低出钢温度、提高出钢碳、减少后吹等技术手段,使炉衬侵蚀基本在可控范围内。2号炉炉龄于2007年2月2日达到20004炉,打破了2006年1号35吨转炉炉龄突破18000炉的历史纪录,首次迈上20000炉台阶。截至2007年,炉龄达到23765炉的新高,这标志着转炉厂炉衬维护技术和管理水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2006年6月,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的陈毅杰实现了自己人生的又一个理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陈毅杰曾说,现在炉前这一帮炉长90%都跟他学过炼钢,他从来没有什么好保留的,全部都教给了他们。陈毅杰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技能和实践经验都传授给年轻人,为转炉厂培养了一批炼钢技术人才。如转炉厂冶炼一车间副主任、炼钢技师杜国利,在2004年全国冶金行业职工技术竞賽炉长大赛中获得第四名,并被授予冶金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同时荣获2004年度公司“标兵”称号;甲班2号炉炉长炼钢技师杨育平担任炉长当年即获厂级“标兵”称号,年度内多项指标排名第一,并在2004年公司职工技术竞赛中夺得炼钢工第一名,荣获“柳钢技术能手”称号;乙班2号炉炉长,炼钢技师熊秋敏在2003年度被评为公司级劳动模范,当年又荣获柳州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在25年的时间里,跟陈毅杰学习过炼钢的徒弟就有50人左右,最后走上炉长岗位的就有30余人。

“这25年来,苦是苦点,但回头想想还是值得的。”这是陈毅杰对炉前工作的切身感受。是的,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25年里,陈毅杰曾多次荣获公司及厂部“先进生产工作者”、“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并荣获柳州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0年荣获公司级“标兵”;2001年以他为炉长的炼钢小组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3年度荣获“广西技术能手”称号;2004年至2010年连续6年被公司授予“柳钢技师带头人”荣誉称号;2004年获原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的“广西技能大奖”;2010年获第十届“中华技能大奖”。

在平凡的岗位上完美自己的人生 篇4

——蓝田变变电运行工作汇报

蓝田变电站是涟源电力局的元老变电站,涟源电力局所经历的风风雨雨都可以从蓝田变的历史记录中查寻到。它始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当时变电站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一切的设计,、安装都是当时的水平,从运行设备到场地,都十分简陋,可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35KV变电站却长期以来担负着蓝田城区100%的供电任务。以最简陋的设备,给用户提供最优质服务。后来随着电网的发展和需要涟源电力局到八十年代末期才又建成了一座110KV涟源变电站,虽说增加了一个变电站,但蓝田变的供电任务却仍然占全城区的70%,因此,如果你对蓝田城区的市民进行查问,有90%的市民就只知道涟源有一个蓝田变电站。蓝田变之所以有名,还因为这个变电站有四大特点。特点一:蓝田变座落的地方四面环坟;特点二:蓝田变是由清一色的女人组成的变电站;特点三:一直以来都是先进班组;特点四:安全期从投运之日起到如今一直保持着。是呀,一个设备和场地这么陈旧,一个供电任务这么繁重,一个让男人们白天经过时都感到神经紧绑的地方,这班女人们是怎么样地日日夜夜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的。用她们自己的话说:靠着一种信念。一种对企业的热爱之情。

蓝田变从建成到如今,它领教了文化大革命的风雨冲刷,它也体验到了改革对旧体制的无情淘汰,也经受了竞争中的激烈与残酷。一切的经历都充满了艰辛,一切的荣誉都来自于我们的心血和汗水。但 值得我们欣慰的是:我们所有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成功的喜悦告诉我们,我们胜利了,一张张的荣誉证书证明我们:我们是好样的。

几十年的风雨兼程,几十年的工作体会,我们只用三句话来概括:营造一种氛围,让安全永远延伸;倡导一种理念,使学习成为时尚;提供一个舞台,展示巾帼风采。

一、营造一种氛围,让安全永远延伸

蓝田变电站是在文化大革命末期投入运行的,虽说是末期了,但文化大革命的后遗症却是存在着,当时也许其它企业和单位对安全不是很重视,但蓝田变人却深深地体验到了安全在电力部门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懂得:我们是企业的主人,我们有权力把我们的工作干好,而我们的工作又和安全息息相关,安全是我们心中紧绑的一根弦,作为战斗在变电运行岗位的我们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为了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大家都签订了安全责任合同,首先以文字的形式树起了安全生产第一块盾牌。

安全是我们电力系统永恒的主题,必须经常抓才能记忆犹新。我们除了坚持每周一次的安全学习外,我们站里还专门设置了特殊的安全学习,那就是当我们的工作中出现问题时,工作过程中出现意见不一致时,我们会就地开会,进行分析讨论,直到意见统一。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进行对用户线路停电时,对线路进行验电,当时调度来电说:线路已停电,需要我们装设接地线,而我们进行验电时却发现线路侧带电,于是我们马上汇报调度,线路带电,需要用户查找原因才能装设安措,经查为:一有电线路断线落在已停电的线路上,由于值班人 员不折不扣的责任心才没有造成带电装设接地线的误操作。发现问题及时讨论解决是蓝田变电站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记得有一次交接班时接班人员在接班巡视设备时发现在本站出线靠线路侧装设了一组接地线,而交班记录上又没有标明,当问及交班人员时说是线路班在昨天的工作时自己装设的,根据这一情况站长马上召开了安全分析会;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这一线路停电好多天了,虽然接地线不是我们所挂,但却挂在了我们站里的围墙内,我们有责任在交班记录上反映出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我们的倒闸操作时就更是如此了,我们的每一项操作都要经过细心的填写和认真的讨论,虽然大家都是老变电运行工了,但我们从不马虎了事。正因为我们严格的把关,事故总是被我们消灭在萌芽之中,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丰富的硕果,从蓝田变电站投运到今为止我们的安全期达到10116天,历年来被评为市局和娄底电业局先进集体,有一人还被评为省局先进生产者。2001年被省总工会授予“芙蓉标兵岗”称号。荣获1998年35KV变电站站际竞赛第一名,1990年荣获地方经委系统三电先进集体,1990年、1992年、1993年、1995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市局先进集体。几十年来我们所进行的倒闸操作达数千次,没有发生误操作事故,我们所使用的操作票和工作票合格率为100%

二、倡导一种理念,使学习成为时尚

工作中光靠有热情,有责任还不行,没有过硬的本领,你的责任心再强,工作中也会出错,而我们变电运行工作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错误的操作票,会造成事故;错误的工作方法同样会破坏安 全稳定。如果没有过硬的本领,接着而来的审票、监护都只是一个空设。因为技术水平差,发现不了工作中的错误。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职工大都安于现状,疏于学习。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必须树立一种信念,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兴趣,才会有动力去学,才会学得好。我们站都是清一色的女人,而年龄都很大了,要想学习实在有太多的困难,于是我们就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危机感。及时了解电力体制改革发展的动向,从而激发了我们学文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在我们站里形成了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我们每月进行一次技术讲课,因为本站只有三个人,所以,我们轮流当老师,轮流当学生。在讲授技术的时候,大家都把自己工作中积累的好经验进行讲授,这种相互的学习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为了练出过硬的本事,我们经常进行反事故演习和进行岗位练兵活动,我们平时的锻炼为我们在每次的比赛中迎来胜利。我们在娄底电业局举办的电气倒闸操作表演赛中获取了35KV变电站电气倒闸操作第一名。我们每月的技术问答题,都是针对于我们日常的工作进行,不使做技术题成为一个过场,我们想既然要做就做得最好,就与我们的工作紧紧相联,我们每人做完题目后,我们还要把它背熟,记住。变电运行工种是电力系统考得最多的一个工种,几乎每年平均要考上三次,正因为我们平时能积极地去吸收知识,所以每一次的考试我们都会100%地过关。去年我站三位同事都参加了高级工定级鉴定考试,全部通过。也许你们会不以为然,但对平均年龄超过四十的人来说,其中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是无法去估算的。蓝田变的女人就是这样,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竞争的年代,竞争就意味着优胜劣汰,这是无法更改的。因为这个时代不需要弱者,我们只有把自己摆在强者的位置上,才会在工作中不断地鞭策自己,鼓励自己。用知识装点自己。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在我们的工作中干得很出色。

三、提供一个舞台,展示巾帼风采

变电运行是电力系统最辛苦、最枯燥,同时也是最危险的工作,所以变电运行在系统中是无人愿意来的冷门,许多的本岗位上工作的人都想方设法跳“龙门”,特别是蓝田变电站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就更没有人来了,我们也有过许多的想法,为此本站针对这些不安定的因素经常召开政治学习,从思想上提高自己爱岗、敬岗精神。因为人员因素是最重要的,人员思想的稳定,是确保安全的基础,我们多次组织大家学习江泽民总书记的“责任重于泰山”指示,从思想上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使大家达成共识,工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既然命运把我们放在了这一艰苦的岗位上,我们就没有任何条件和理由不干好这一工作。慢慢地大家对运行设备所发出的“嗡嗡”声不再讨厌了,我们把变电站当成了能展示我们实力的舞台。有了对自己工作的正确认识,我们就能在我们的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职。以站为家,正因为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在工作中就会急用户所急,想用户所想,不管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是能送电,我们就会尽快恢复对用户的供电。为了争夺湖南电力系统芙蓉标兵岗,花费了我们全站人员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我们几乎没有了休息日,本 来就有繁重的工作任务,上班时我们只能认认真真工作,因为安全来不得半点的疏忽,因此所有的其它工作就只有通过休息日了,没有什么命令,没有什么规定,我们大家在心里默守着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只要是谁有时间,谁就去做竞赛中有关的工作,终于我们把芙蓉标兵岗的牌子挂到了我们站里。2002年娄底电业局为了加强能全局变电站的生产管理,强化规范化值班,提高值班人员素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在全局开展了变电站站际竞赛活动。活动的考核内容细致而苛刻,而本站是娄底电业局这几十个变电站中投运早,运龄长的老站,那陈旧而落后的设备,狭窄而粗糙的场地与有着宽敞明亮的环境,有着先进而优良的现代化设施的新变电站相比较确有天壤之别,要想在竞赛中名列前茅,谈何容易,起初大家都没有多大的信心,作为站长清楚地意识到此时此刻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到全站人员的士气,于是她鼓起勇气说道:我们常常喊我们是好样的,现在证明我们的时候到了,我们能在这次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就说明我们真的不错,如果没有获得成绩,那就证明我们不行。这短短的一句话就把我们心中那股不服输的气息给挑动。于是,我们为了改变我们旧的面貌,我们是即当清洁工,又当油漆工,即当设计员,又当美容师。硬是把站际竞赛第一名的锦旗夺到手。

蓝田变是一个女人的世界,不是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吗,我们就应把这一台戏唱好,唱活,唱出我们的成功,唱出我们的智慧,唱出我们现代女性的风采。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为女人们写下了一页辉煌的诗篇。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清楚地意识到等待我们的将是艰苦的历程,更高,更苦的任务在等着我们,更激烈的竞争在等着我们,我们做为新时代的职业女性,我们时刻准备着迎接一切挑战。

成绩属于过去,希望在未来,我们决不会停留在过去的功劳薄上,我们将会把过去写进历史,把荣誉当做我们今后工作的原动力,以此鞭策我们在今后的工作,我们有信心我们今后的工作会干得更好,更出色。

二00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责任托起平凡岗位上的精彩人生 篇5

2008年度被评为湖北电网抗冰保电先进个人。

2009年度被评为抗震救灾援建北川先进个人。

2010年襄樊电力局标杆党员。

„„

一项项荣誉映照出局日盛通信公司工程中心主任刘洋平凡岗位上的精彩人生。

爱岗敬业诠释责任

刘洋1990年参加工作,20多年来,换了好几个岗位,可是无论在哪里,刘洋同志始终记得他的责任,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都要做最好的自己,不管多小的一件事,都要追求最好的结果。

2008年冬天。在龙台供电所的施工现场,刘洋和同事们连续两天工作到深夜12点,为了龙台供电所能早一天开通内部电话和信息网络。坡头所的抄收员詹大姐感慨的说:“见过拼命工作的人,没见过这么不要命工作的人”。

2008年的冰灾,当襄樊电力系统接到援建郴州电力的消息,刘洋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打电话给妻子让她快速准备好行李,自己立刻

回家取,好能第一时间就出发奔赴救援现场。由于连日来的雨雪天气,郴州的供电线路造成较大损坏,导致停电面积一步步扩大。刘洋和同事们赶到的时,郴州多条供电线路中断,已经陷入全城停电的紧迫情况。为了使当地群众及时用上电,刘洋和同事们顾不上休息,冒着严寒,直接赶往现场抢修。糟糕的天气情况影响了交通,故障地点附近的路面状况非常差。刘洋当时负责电力救援队伍的后勤工作。这段时间全省的电力系统都处于紧张状态,而且已经有三名电力工人在抢救维修过程中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刘洋要为大家安排车辆、通讯设施、住所、药品以及饭菜,虽然看着仿佛都是些小事,可就是这些小事,才能给一线的电力工人最稳定的保障。为了设置最快捷最安全的交通路线,刘洋白天在工地附近步行考察,不知摔了多少跤,两个膝盖摔得青肿,两条腿走得麻木,两只脚磨起了水泡。晚上,他又打着手电清点工具、设备、物品,还要忙着招呼刚下山的工人吃饭喝水。刘洋密切的关注着工人们的身体状态,谁稍稍有点咳嗽,他就立刻拿着药出现了。虽然刘洋自己没有爬上那高高的电杆,可是他的心早已经随着工人们爬上去无数回。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为施工队在艰苦的条件下,圆满完成援建任务提供了支持。而施工队成功的完成援建任务,更是有力地支援了郴州电力通信灾后重建工作。

2009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日盛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市局号召,举全公司之力千里奔驰,投身到支援灾区重建的工作中去,刘洋同志也不例外。当时的汶川,余震时不时的袭来。面对死亡的危险,谁都没有退缩,反倒是所有的人都卯足

了劲,跟时间赛跑。刘洋白天跟着施工队施工,哪危险他就往哪冲,晚上又和技术人员讨论着第二天的施工方案,全然不顾疲累的都已经双眼充血。只有深夜睡在被子里时,刘洋才显出一丝丝男儿柔情,拿出手机,打电话给千里之的妻子,诉说着他的思念之情。那时候,刘洋的女儿刚上小学,他总是在电话里嘱咐妻子:“告诉我们亲爱的宝贝,爸爸也很想陪在他身边,给他讲故事,看着他进入梦乡„„”挂完电话后又看看手机里面拍摄的宝贝女儿的相片,吻吻照片中女儿的脸,他才能入睡。在刘洋和所有同事的努力下,施工队只用了10多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北川通信、自动化工程的安装调试工作,从而为整个湖北电力援建工程的提前竣工奠定了基础。刘洋用他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热情诠释了他作为一名电力工作者的责任。

2010年初,日盛接到农网一期通信工程的建设任务,可是农网一期工程是一个没有数据没有方案的整体工程,这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将每一个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概算书设计好后上报省公司。面对困难和挑战,刘洋没有退缩,勇敢承担起这项工作,他一个人既是项目经理又是工程设计,还是概预算员,接手以后他用了近两个月时间全面的熟悉的需要建设的通信线路和变电站的通信运行情况,然后编制出详尽的施工计划和精准的工程概算。当省公司的同志看到这些工程资料时连声夸奖道:做的很好也很详细,我们认为这套资料可以作为我们湖北省农电通信网络建设的资料模版在全省电力通信系统推广。正是有了这些详细的设计,不仅保证了农网一期的施工建设进度,而

且使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了业主方,建设方和监理部的肯定和好评。

2012年9月,全国电力行业的“三集五大”体系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行着。武水公司和鄂东公司业务部也不例外,原有办公室全部搬离变更,这样所有的网络和电话需要全部变动调整,而市局要求所有工作必须在9月25日前完成。时间紧迫,刘洋二话没说,马上带领工程中心的兄弟们编制施工方案,制定施工进度表,安排施工队伍进场,无论哪个作业现场都能看到他辛勤的身影,“这根网线走的不直,拆了重来!时间不够没关系,我们就是加班也要把工程质量做到最好。”

“这根光缆这样进线不好看,退出去再从前面进会不会好看一点呢?”

“我们做工程搞建设不能靠糊过去就算了,我们一定要靠自己的经验和责任心,做的比规范和要求更好,这才是我们做工程的准绳。”

就这样,工程中心所有的员工在在他的带领下主动放弃了国庆长假的休息时间,终于在保证了质量的前提下赶在市局规定的时间前完成了对武水公司和鄂东公司业务部的配线间建设和信息通信网络的改造,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绝不能因为自己一个小小的失误而影响了襄樊电业局“三集五大”改革工作的推进时间。

勤奋上进履行责任

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刘洋也从一名新人蜕变成一位老将,可是他却深知: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电力通信人,仅有对事业的热忱还不够,还必须做到“有心也有力”。这个“力”就是个人技术上的真本事,而真本事则是来自不断地钻研和积累。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只有不断的努力学习,才能赶得上快速发展的科学脚步。从业20多年来,刘洋同志从未停止过对新知识的学习。他每天除了繁忙的工作外,还要抽一点时间学习电脑知识、概预算知识、通信网络知识和施工技术。他认为自己只有不断地学习知识、开阔思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电力通信事业,才能进到自己的责任。刘洋2008年通过了国家二级注册建造师的考试,取得了项目经理资质。

经由他设计和带领施工的通信线路有1000多公里,组织安装调试光通信站点 30 个、通信电源站点 25 个、网络站点 61 个、扩建光通信站点 12 个,完成 6 个35 千伏变电站、14 个供电所、55 个网络站点的通信网络扩建工程,工程投资达1100 多万元。

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人生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我是公司行政部文员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生活的岗位?”这是雷锋战士在日记中的一段话,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个岗位,无论做着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发挥最大的能力,做出最大的贡献。

有人说:“位不在高,爱岗则名;资不在深,敬业就行。”所谓“爱岗”就是热爱本职工作,所谓的“敬业”就是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爱岗敬业是每个人职业道德的基础,表现为对事业的责任心,促成员工热忱地、自觉地投入工作。具有责任心的员工不需要强制,不需要责难,甚至不需要监督。他们将本职工作内化为自身需要,把职业的责任升华为博大的爱心,在平凡中创造着奇迹。

那么如何做才能实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呢?

我的答案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如果你实现了这一点,你就做到了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那么又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在平凡的岗位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相信许多人在思考,许多人在追求,也有许多人会感到困惑迷茫。在这里我想与大家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那就是在你的岗位上,做好每一天的事和做好每一件事,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你也就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企业内部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岗位,就像我们的身体,在不同的部位都有着不同的器官一样,你很难说某个器官不起作用或者是不重要。只有这些器官正常地运转,我们的身体才健康,充满力量。只要我们大家立足岗位,做好本职,我相信一个企业的内部就可以减少很多的问题。这样的企业肯定到处充满着激情,一定能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社会上有很多很多的例子,有好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让自己的人生光彩四射。比如全国劳动模范有徐虎、李素丽等。李素丽只是北京21路公交车上的一名普通售票员,而由于她的敬业精神,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模范人物。所以我们每一位昇辉的员工,也要像他们那样,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努力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昇辉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我是一名前台行政文员,在我的眼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因为它代表着公司的“门面”,是公司精神面貌最直接的外在体现,是公司服务的起点。虽然平时工作比较繁杂和琐碎,但是每当我解答来宾的咨询,看到他们满意的笑脸,我的心里就像是吃了蜜糖一样甜。每当看到同事们从我手中收取信件的笑脸时,我也会和他们一样,心里充满着祝福与期待。也许有人会说我容易满足,也许有人会说我比较单纯。可是我知道,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为人处事,都是为了让“昇辉”这两个字更加地响亮。

企业是一个有机整体,也可以说是一个员工的集合体,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棵树,员工只是其中的一片叶,如果把企业比作一片海,员工只是其中的一滴水,但就因为无数个“一片叶”、“一滴水”的存在,树木才会枝繁叶茂、茁壮成长;海洋才能波涛汹涌、奔腾不息。当然,这并不是刻意突出个人价值,而是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员工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企业才能实现整体价值的提升,只有全体员工同心同力,才能筑就一个爱

岗敬业、尽职尽责的高效团体。

“说的好,不如做的好,要做就做最好”!昇辉的所有同仁们,在这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我们既要有高远的志向、严明的纪律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更要有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工作意识,在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学习的同时,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勇于实践,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实现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我不去想今后是否能够飞黄腾达,既然选择了昇辉作为我事业的起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冷雨寒风,既然选择了昇辉作为我前进的方向,便只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就让我们从每一天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吧!

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人生 篇7

火热的矿场催化他奋斗的激情

目前亚洲生产规模最大的铁矿山——鞍山齐大山铁矿。蜿蜒曲折的矿山公路,就是郭明义每天工作的地方。矿山人有句俗话:“不修车,先修路”,这条43公里长的公路承担着每年5000多万吨矿石、岩石的输出和转运任务,郭明义负责这些公路的建设和管护已有15载春秋。

露天采场偌大的操作区没有任何遮挡,工作条件非常恶劣。冬天时这里的温度比外面低五度,夏天时又比外面高10度,遇到雨雪天气,大风刮得人睁不开眼睛。然而越是恶劣天气,采场道路维修就越不能停。

就是在这样寒风刺骨或热如桑拿的环境中,郭明义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步行40多分钟到达采场,安排值班的职工并对生产的关键道路进行抢修。8点钟,白班职工到岗后,他集中指导整修全采场的道路。矿山生产设备耗电量大,为了躲峰限电,下午才是生产的高峰期。郭明义几乎每天都是和职工抢在下午1点钟之前,把道路修好后才能吃午饭。之后,他还要在采场主要道路上,再步行检查一遍,仔细观测每一处道路的平整度、坡度和宽度,然后赶回办公室制定下一步修路计划。齐矿生产压力大,采场道路调整特别频繁。会战时,郭明义常常要在采场里工作到天黑,才能回到办公室,回家就更晚了。

每到夏天,脸上都要多次晒爆皮;冬天时,耳朵经常被冻伤。可谁也没有见他叫过一声苦,说过一句疼!15年中,无论双休日、节假日,还是个人家中有事;无论是漫天飞雪,还是大雨滂沱;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冰冻三尺,都从未阻挡过他坚定而匆忙的步履。他义务奉献的工作日,将近1900个,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

仅每天靠步行提前2小时到达采场并坚持15年这一点,齐矿的职工们没有一个不佩服的。有人问他,你是怎么做到的?郭明义却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习惯了,不早点来看看采场道路的情况,心里不踏实。我来了,也能给现场的夜班职工们鼓鼓劲,让大家争取在交班前多抢点活儿。”

绿色的军营铸就他刚毅的品格

1958年12月,郭明义出生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普通的矿工家庭。父母均是鞍钢职工,父亲因一次勇救落井青年表现突出,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1977年1月,在鞍山火车站广场上,来自鞍钢的200多名新兵正在举行庄严的出发仪式。当主持人宣布请新兵代表发言时,只见一名新兵快步走上讲台,开始了慷慨激昂、意气风发的发言。迎接入伍新兵的列车开动了,大家发现在列车上主动帮助列车员打扫车厢、为新兵倒热水的就是刚才发言的郭明义。

郭明义所在的部队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县,当地天气非常寒冷。每天早上,郭明义都是第一个起床,冒着严寒,外出挑水。由于地面上的结冰使脚下打滑,扁担上的水桶不时摆动溅出水来洒在衣服上结成冰,挑水回来时他的身上经常挂着冰块,对此,他不叫一声苦。挑满水缸后,又忙着砍柴、生炉子、烧水,只为了能让战友们起床后马上就用上热水。在自己班里忙完了,他又到别的班去做这些事,常常是全排的这些杂事都叫他一个人包了。在承担部队战备机动任务期间,一名战友驾驶的车横拉杆脱落了,郭明义忍着零下40度的严寒,爬到车底帮他抢修了40多分钟,差点把耳朵冻坏。有一次,看到战友驾驶的车由于天冷路滑无法行走,他便把大衣脱下来垫到车轮下,车子可以行走了,可他的大衣却被碾得支离破碎。

鞍山矿业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聂振勇总结出郭明义与雷锋有多处相似的经历。他们都在鞍钢的矿山工作过,他们同属一个军区、同一个兵种;他们参军时都是代表新兵发言;他们同样都有读毛选记日记的习惯,他们都当过校外辅导员。在军旅生涯中,郭明义曾在全师技术业务竞赛中,一举获得汽车教导员专业理论和实际考试两个第一名,他因为在助人为乐、抢险救灾中的突出表现,被师党委命名为“全师学雷锋标兵”,1980年6月他在部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铮铮誓言激励他进取的信念

作为一名党员,郭明义深知仅有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必须不断刻苦学习,增长才干,提升综合素养和思想觉悟,才能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和信念。在部队时,他就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文化学习。1982年参加工作后,他每天骑自行车来回20多公里,到市内上夜校。1984年,他参加了国家人事部组织的全国统一录用干部考试并顺利通过。1991年,他参加了统计员全国统考,是当时矿山公司唯一获得资质证书的人。1992年他又通过自学,考入了齐大山铁矿在鞍钢干部管理学院举办的英语培训班,进行了一年的英语强

回忆起当年的事,和郭明义同时入厂的金兆刚最有发言权。他说,郭明义每天到现场最早,走的最晚,受到与矿里合作的外方人员的高度认可,成了他们最信赖的合作伙伴。见此情景,领导又让他兼任外方人员的司机。只要他们有事,郭明义24小时随叫随到。为此,外方人员给他小费,他分文不取;请他吃饭,他一次没去。外方公司的一名中国区总管,对郭明义非常欣赏,两次劝他“跳槽”,并承诺可以拿到比他当时每月收入高6—7倍的工资,郭明义丝毫不为所动。

走近郭明义,你会感受到他助人为乐的强烈渴望;熟悉郭明义的人,会看到伟大的人格在熠熠闪光。1995年的一天,郭明义要到市希望办为失学儿童捐款,来自澳大利亚的艾伦问他去干什么,郭明义就把自己为希望工程捐款的事情以及目的和意义说给他听,艾伦听后被郭明义的行为所感动,当即和他一同来到了市希望办,向两名岫岩的孩子捐了款。

可是合作归合作,在原则问题上他却一点也不让步。虽然电动轮的进口备件质量检验不归郭明义负责,但每次对着备件做中文翻译时,他都认真检查,先后发现了5台电动轮有质量问题并拍照取证写出中英文说明,为企业获得10万美元的赔偿。

多年来,尽管工作异常辛苦,郭明义仍然坚持每天自学,并取得了成人本科学历。他先后在《流火》、《鞍钢日报》等杂志、报刊上发表了100多篇文章和文学作品。

默默奉献诠释他无尘的忠贞

1996年,电动轮汽车投入使用后,齐矿决定配备一名专业技术干部,主管采场公路的设计、建设和管护工作。领导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郭明义。从此,他在这个异常艰苦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

由于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许多不法分子都把盗抢矿石作为生财之道。而齐矿采场又与鞍山、辽阳的多个村子接壤,守护任务非常艰巨。2007年,齐矿成立了两个护矿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矿产资源保卫战。郭明义主动报名参加,每天晚上在采场巡逻。一日5时,郭明义在采场沟底发现两个不法分子在偷盗柴油。他大喝一声,一边喊一边往前冲,两个盗油者吓得想开车逃跑,他一个箭步冲上去挡住了去路,并大声说:“要跑,除非从我的身上压过去”。两人一看真是遇到了不怕死的人,丢下车辆和柴油,慌忙逃跑。

2007年夏季的一天凌晨,郭明义巡逻时,发现一伙人开着车正在盗取矿石,他立即上前制止。这伙人拎着刀恐吓郭明义:“赶紧让开,不然废了你!”郭明义毫不退却,他甩掉上衣,拍着胸口说:“看你废我哪!”盗贼的嚣张气焰被郭明义的凛然正气压倒了。

对坏人坏事,郭明义大义凛然,毫不留情;但在同事中间,他却是一个最贴心的老大哥。只要看到身边的同志有困难、有问题,郭明义都倾尽全力去帮助,少的一、二百元,多的上千元,先后资助过40多名工友。看到一名困难职工家里没有电视,他就把自家仅有的一台送了过去;听说工友的孩子患了重病,他马上去捐款。

一次,职工反映午餐有质量问题,他一看情况属实,拿起职工的饭盒就去找矿领导;职工反映上班途中通勤车出现险情,他听到后马上向有关领导作了汇报,及时改善了交通条件;凡是职工对工资分配、劳保品发放等热点问题有误解、有牢骚,他都耐心的解释。自己说不清楚的,就会将信息及时地向有关部门反馈,多次化解了职工的思想波动。齐矿的几任领导都说,郭明义经常向他们反映职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而他自己的事,却一件都没有提过。

90年代中后期,齐矿先后几次福利分房,每次按照条件他都有分到房子、改善居住环境的机会,可他一次要房申请都没有交过。身边的同志问他为什么不写申请,他说:“看到许多同志还没有房子住,机会就让给他们吧。”

郭明义经常被人问起:老郭,你这么做到底图什么?郭明义笑呵呵地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选择。从入党那天起,我就选择了跟党走、多为别人做奉献的人生道路。所以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都是我应该做的事。”

上一篇:中学2015年上半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下一篇:2017河南省编导统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