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业绩报表论文七篇

2024-07-06

企业财务业绩报表论文 篇1

一、列报模式的改革研究

2006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润表列报模式采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模式”,即其他综合收益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列示。2009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中要求企业在利润表中列报“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这时的利润表已然向“综合收益表”迈进了一大步。但“其他综合收益”同时在利润表中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列报成为中国业绩表独有的模式。直到2014年出台的新CAS30要求在利润表中列报全部综合收益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只列示综合收益总额, 不再列示计入所有者权益利得和损失,这实质上是“一表法”的做法。

本文认为综合收益列报模式应当采用“一表法”,即编制一张“综合收益表”,在同一张业绩报表内列报净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理由分析如下:一是依据全面收益理论,企业业绩报表应反映企业综合收益,在一张报表中反映综合收益能提供更为完整的业绩信息。二是采用“一表法”,取消其他列报模式的选择有利于提高企业业绩报表的可比性,使企业的业绩信息更为可比。三是通过区分净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体现了重要性质量特征要求,既保留净收益的重要性,又强调了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重要性。四是“一表法”能节约报表认知成本,因为“两表法”和“权益变动表法”将企业业绩信息在两张业绩报告中列报会大大提高报表使用者的认知成本。五是“一表法”能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持续趋同,FASB认为在损益表中列报综合各收益总额比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列报更为直接与清晰,目前IASB和FASB取消了“权益变动表法”,但保留了报表主体“一表法”和“两表法”的选择权,然而二者均鼓励采用“一表法”列报综合收益,此外,鉴于当前利润表已经列示“综合收益”项目,笔者建议按照国际惯例将利润表的名称改为“综合收益表”。

二、业绩项目列报的改革研究

(一 )“每股收益 ”项目的列报

当前,我国利润表虽然要求列报“综合收益”总额,但是“每股收益”项目仍然是以净利润为计算口径 ,未考虑综合收益指标,不符合综合收益观,不利于投资者全面分析业绩信息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在财务分析总结的立场上,归纳出每股盈利(EPS)的两种披露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同时披露每 股综合收 益和每股 净利润有 利于投资 者做出决 策(Philippe Van Cauwenberge,Ignace De Beelde ,2007)。因此 ,笔者建议在“综合收益”总额项目下面增设“每股综合收益”,并且分别设立“基本每股综合收益”和“稀释每股综合收益”两个项目。由此我国利润表可以结合全面收益理论与我国惯例把业绩表分为以下几大模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每股收益”、“其他综合收益 (净额 )”、“综合收益总额”、“每股综合收益”,这样一来更能凸显综合收益概念。

(二 )“营业外收支 ”项目的列报

2006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凸显了综合收益观 ,在基本准则中引入了利得和损失两个概念,但没有将其定义为会计要素。并且将利得和损失划分为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基于综合收益观,“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属于已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因此建议取消“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两个项目,在“营业利润”下面列示“已实现的利得和损失”项目。

(三 )“投资收益 ”项目的列报

2006年出台的《企业会 计准则》 规定利润 表将“投 资收益”作为营业利润的构成项目列报。2008年10月IASB和FASB联合发布的《财务报表列报初步意见》(讨论稿)中指出一个主体应当进一步分解业务活动有关的信息,将经营活动的信息与投资活动的信息分开列报。基于综合收益观,“投资收益”属于已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因此笔者建议将“投资收益”作为“已实现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列报。

(四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项目的列报

2006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润表将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营业利润”列报,笔者认为有失偏颇,因为“允价值变动损益”属非日常活动形成的未实现的资产持有利得和损失,“营业利润”是已实现的日常活动形成的损益。按照综合收益观,未实现的资产持有利得和损失应作为其他综合收益计入综合收益表。但是目前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美国会计准则都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分别计入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就是属于计入损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然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反映未实现的金融资产的持产损益,其“未实现”特质恰好是“其他综合收益”的本质属性,由此可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等到实现时方可计入损益。由此,笔者建议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区分为已实现和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已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投资收益 (已实现 )”项目中列示 ,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中的“以后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一类中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列报,也就是当金融资产处置时再将公允价值变动从“其他综合收益”项目重分类计入“投资收益(已实现)”项目。

(五 )“资产减值损失 ”的列报

2006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润表中 “资产减值损失”作为“营业利润”列报项目的做法也欠妥。根据资产负债观,收益的确定是以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的增减变化作为计量依据,资产发生减值应及时计提减值准备以反映资产实际价值。基于综合收益观,笔者建议“资产减值损失”应作为“已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在“利润总额”中列报,但不在“营业利润”中列示。因为 “资产减值损失”虽然并未通过交易活动及现金流出发生减值,实际上属于未实现的损失,本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但依据谨慎性质量要求,企业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资产减值给企业主体带来的损失应当反映在净收益中。

三、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改革研究

(一 )其他综合收益的具体项目的列报

新CAS 30要求在利润表中对其他综合收益分类列报,分成“以后会计期间在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两类列报。虽然新CAS 30按照两类分别列出了其他综合收益的具体内容,但是“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仍未全部列出。与CAS30征求意见稿相比,新CAS 30增加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取消了“自用房地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在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部分”。

基于综合收益观,笔者建议如下:第一,“自用房地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在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部分”应作为其他综合收益的项目列报。尽管新CAS 30取消了“自用房地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在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部分”,但是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属于未实现资产持有利得,显然应归属于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第二,建议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未实现)”合起来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列报。第三,参考IAS 1建议在“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中增加“资产重估利得”项目,并且列入“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因为虽然目前我国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按照历史成本计量, 不确认重估增值,但是按照综合收益观,凡是资产负债的变动(除与所有者资本交易外)均应计入综合收益。并且据实证分析,其他综合收益构成项目中资产重估增值和外币折算调整对于股票回报的解释发挥了较强的作用(Wang Buijink,Eken,2006)。因此资产重估增值从理论上来说就属于“其他综合收益”,应作为其项目列入。

(二 )重分类调整列报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解释中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当期转入损益的金额,新CAS 30要求在利润表中对其他综合收益分类列报, 实际上就是要求“其他综合收益”在利润表中进行重分类列示。 笔者认为其他综合收益应当进行重分类调整, 第一,IASB认为重分类调整的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给使用者提供了关于当期净收益 (损益)以及其他综合收益的重要信息,能够评估重分类对损益的影响, 帮助理解两个不同期间内在损益中确认的组成部分,计算其他综合收益各项目的金额。第二,根据综合收益观,当期已实现的收益应计入当期净收益,当期已确认未实现的收益应计入当期其他综合收益,所以划分净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标准是实现与否,当其他综合收益实现时其性质变成了“净收益”,需要从其他综合收益调整到净收益。第三,前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当期重分类调整转入当期损益的项目已经在前期“其他综合收益”中列报,计入前期“综合收益”总额,在当期转入损益,从当期“其他综合收益”转出,这样“一入一出”相当于未计入当期“综合收益”总额 ,所以重分类调整可以避免重复计量不同会计期间的“综合收益”。值得一提的是,新CAS 30还要求在附录中披露“其他综合收益各项目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当期转出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笔者认为除了在附件中披露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中前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当期转出计入损益的金融以外,还应当在净收益中反映本期从其他综合收益转入的金额,以此区分收益是否实现。FASB发布的独立准则更新稿ASU No.2011-05新增了有关从累计其他综合收益(accumulated OCI)到净损益的重分类项目的规定,建议主体在财务报表中报告累计其他综合收益的重分类调整影响数,且调整数额应当在财务报表中的相关科目下方列示出来。

(三 )未实现利得和损失的列报

依据新CAS 30,我国目前的利润表中一部分未实现利得和损失计入净收益未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如“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的性质不同主要在于是否有真实交易或是否实现,净利润是有真实交易并已实现的收益,其他综合收益是交易没有发生未实现的收益。笔者认为,将一部分未实现利得和损失计入净损益值得商榷。根据会计理论净收益是按照传统的收入费用配比原则和实现原则确认计量的,但未实现利得和损失不符合配比原则和实现原则不应计入净收益, 应该依据全面收益理论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当前对于“其他综合收益”的定义基本采用排除法,我国CAS 30中规定“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其他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 严格意义上说这不是一个概念的定义,该定义无法用于判断利得和损失是否归入当期损益还是其他综合收益,尤其是当前对于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究竟应计入当期损益还是其他综合收益尚未出台概念清晰的标准。例如,目前IASB尚未就如何确定某一项目应在其他综合收益还是损益中列报制定概念基础,但是IASB、FASB和我国财政部都将一部分未实现利得和损失计入净损益,主要是以交易为目的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部分。例如,IFRS根据后续变动计量的不同将以公允价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分为以公允价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大部分国家准则制定机构主要是将一部分以公允价值计量以交易为目的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是基于对金融工具持有目的是为了近期内交易所以公允价值变动很可能在近期实现的考虑,因此将其计入当期损益。然而依据全面收益理论,“未实现”属“其他综合收益”的特征,所有的未实现资产持有损益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因此将这部分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不符合“全面收益”理论。所以笔者尝试建议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按照“已实现”和“未实现”分别在“投资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中列示。

四、所得税列报的改革研究

目前利润表中的净收益各项目均按照“总额”列报,即按所得税前列报。其原因分析如下:第一,所得税费用是对整个企业征收,而不是对各个业绩项目征收;第二,不同业绩项目的所得税税率的确定具有一定的难度, 并且容易被操纵;第三, 在不同业绩项目之间分配所得税会增加编制报表成本,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新CAS 30要求在利润表中列示“其他综合收益各项目分别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 并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其他综合收益各项目及其所得税影响”。综合收益总额反映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相加后的合计金额。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在综合收益表中列示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可以以净值列报或者以总额与一项相关的所得税总金额列报,并且所得税在两类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之间进行分配。由此,笔者建议参考2011年IASB修订的IAS 1的做法:在“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表”(综合收益表)中将“其他综合收益”的所得税影响分配到“以后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和“以后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两类项目列报,然后再在附注里面披露其他综合收益各项目及其所得税影响。因为由于其他综合收益各组成部分适用的税率可能与损益适用的税率不同,因此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信息,尤其是对于能重分类进入损益的项目会影响未来实现期间的所得税,需要在财务业绩报表中列示其他综合收益各项目的所得税影响,但是考虑到在报表中列示会使报表信息显得冗余,并且编报成本较高,所以选择在利润表分类列示,在附注中分项目披露其他综合收益的所得税影响不失为一种折衷的处理办法,这样一来所得税信息的列报能提高业绩信息的明晰性和透明度。

改进后的利润表见表1。

参考文献

[1]崔华清.中国企业财务业绩报表的改进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王建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简介及与中国会计准则比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本哈德·裴仁斯,鲁尔夫·乌沃·弗拜尔,约哈姆·盖森,托斯特·塞尔霍恩,王熙,林阳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阐释与应用(第二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4]徐经长,曾雪云.综合收益呈报方式与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基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3(1).

[5]郑倩雯,李萍萍.IAS39与IFRS9差异分析——基于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角度[J].会计之友,2011(6).

[6]汤锦.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国际趋同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会计,2011(12).

[7]陈彬,玉芷华,姚尧.准则国际趋同背景下的我国综合收益报告研究[J].财会月刊,2013(4).

[8]孔聘涛.我国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列报及重分类界定的探析[J].商业会计,2013(3).

[9]周萍.财务报表列报准则新变化解析[J].财务与会计,2014(7).

[10]Mohsen Dastgir,Ali Saeedi Velashani.Comprehensive Income and Net Income as Measures of Firm Performance:Some Evidence for Scale Effect,European Journal of Economics[J].Finance and Administrative Sciences,2008.

[11]Janice Loftus,and Maxwell Stevenson.Components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under IFRS in the Earnings-return Relation[J].Some Preliminary Findings,2009.

企业财务业绩报表论文 篇2

关键词:财务报表附注;成因;建议

会计报表在经济发展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而作为会计报表重要补充的财务报表附注,由于其存在一些不可替代的优势与作用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能够弥补现行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不足,进一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一、我国企业财务报表附注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缺乏完善企业准则和制度制定

政出多门准则和制度的制定细节不够完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由证监会制定,制度与制度之间缺乏协调,往往会出现一些不一致或相互重复的规定,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执行成本。此外,一些制度的制定虽然引进了国外征求意见的形式,但是征求意见的时间较短。可见,我国准则和制度的制定在一些关键的细节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缺乏完善监督契约和经理人市场

完善的监督契约和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在对报表附注进行“适度管制”(吴联生,2001)的情况下,对企业管理当局信息披露的监督主要来自两方面:(1)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管理当局履行“最低要求”披露的监督;(2)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管理当局满足他们各自需要的自愿披露的监督。首先,从政府监督来看,证监会虽然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进行了审核,除非管理当局披露了严重的虚假信息,对于一般的信息披露不充分、不清晰或不规范,证监会通常只会给予公开谴责或批评的处罚,但由于我国还未形成完善的经理人市场,这些处罚对管理当局来说无关痛痒。其次,从投资者监督来看,大股东对管理当局的影响较大,倘若管理当局未能披露其所需信息,可能会被撤换,这同样需要一个较为完善的经理人市场;而小股东由于其弱势地位,倘若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最多只能“以脚投票”。最后,从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监督来看,他们的信息需求若得不到满足,也只能和小股东一样“以脚投票”。

综上所述,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督契约和经理人市场,管理当局在遵循准则和制度的披露要求以及自愿披露信息时动力不足。

二、从财务报表附注视角分析经营业绩的建议

1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也是所有上市公司所必须具备的架构。一个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能够保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与企业有关的全部重大问题,包括企业治理结构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财务会计状况等信息。由于附注信息的供给者与各种投资者之间存在不对称信息,供给者控制了附注信息的生成和披露。因此,必须从企业的治理结构出发,强化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提高独立董事的地位和作用,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出现。

(1)完善董事会制衡和决策机制。首先要规范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保证独立性关键在于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如果我们希望独立董事能够真正维护投资者的权益,就必须构建由投资者选聘独立董事的机制。规范独立董事的权利和责任,赋予独立董事独立的权责,有利于提高其独立性,因此从法律层面上需要对《公司法》等相关法规进行修改,明确独立董事的权利和责任,使独立董事在运作过程中有法可依。其次要建立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独立董事的绩效评价机制尚未建立,这也是独立董事未能发挥作用的一个原因。独立董事激励机制可以从独立董事声誉机制这一种自律的道德约束角度来考虑。一旦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表现出应有的独立和客观,便可以在无形中提升他们的声誉,并拓宽了他们的未来市场。

(2)加强和改进监事会的工作。逐步完善监事会的组织机构。控股股东不得对股东大会的监事选举决议再履行任何批准手续,以加强监事会在人事方面的独立性。监事会的工作人员由监事会自主聘任,严格遵守董事会成员以及经理不得担任监事会监事的规定,应促使上市公司股东大会选择有知识有能力会理财的专业人士为监事。强化对监事会运作的监管。监事的评价应采取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事会应该向股东大会报告监事履行职责的情况、绩效评价结果及研究对包括监事在内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进行资格认定的办法,如果监事发生违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2提高报告灵活性

财务报表主表以表格形式定量反映固定的信息,这也是其局限性之一。附注披露相对就灵活得多,最为明显且与主表差异最大的就是定量与定性披露相结合。由于财务会计在确认计量上有严格的标准,使得一些对使用者决策十分有关的事项不能进入表内,忽视它们的存在,势必影响到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上市公司应对诸如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人力资源等信息在表外适当加以披露,以便能完整地反映公司生产经营的全貌。同时表外附注披露的信息应采用定量与定性信息的结合,从而能从量和质两个角度对上市公司经济事项完整地进行反映,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另外,上市公司应改进报告方式,以便对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这一点是针对附注披露的方式而言的,即要进行有效披露。我们知道,信息使用者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其背景知识、风险偏好以及决策的不同,而对信息的具体需求也是不一致的,附注信息不可能完全满足每个使用者的各种决策具体需要,提供的只是一种通用目的的信息,只能满足各种使用者的共同信息需求。

使用者在决策时,往往需要对已有的附注信息进行再加工,形成满足自身特定目的的信息。所以,在附注信息的披露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将各种要披露的信息以适当的形式有效地组织起来,便于使用者的再加工。只有企业的产品符合标准时,才允许流向市场,同时企业内部的质检系统也应加强对产品的监督,使产品在流向市场之前能符合标准,提高企业的信誉度。该信息同样应在报表附注中予以公告,供报表使用者参考。

3加强重点项目的披露

(1)主要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方面。按新准则的规定,上市公司应披露本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减额等。公司在披露“手”除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时,还应同时在附注中说明扣除的项目和涉及金额。此外还应提供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比率指标

(2)财务报表重要项目的披露方面。在附注披露重要会计项目方面,应体现重要性原则。对重要项目数字变动会引起会计报表相关数据的较大变动的情况,要在附注中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在披露应收账款时,上市公司应采用账龄分析法来核算应收账款

的坏账损失,同时,应增加披露应收账款前五名的公司具体名称、欠款原因以及主营业务范围,这样企业就可以据此制定不同的收账政策,保护投资者资产的安全。又如对存货信息的附注披露,应增加披露各类存货的库龄信息。一般来讲,存货的库龄(即指某类存货从入库日到报告日的时间期限)越短,说明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越快,流动性越强,那么企业的运营状况良好,产品畅销。通过披露的各类存货库龄信息,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判断存货的周转速度,从而预测企业的运营状况和盈利前景。此外,存货中库存商品的物理质量、时效状况(如产品保质期的长短、技术更新速度)等都对企业未来的收入情况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建议附注中增加披露产品质量抽样检验单、各批产品生产及到期日期或其他决定产品时效状况的指标情况。

(3)重大事项的披露方面。财务报表附注应披露发生在报告期内的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陈述该事项基本情况,涉及金额。尚未结案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应陈述其进展情况及影响,已经结案的,说明其执行情况。公司应披露报告期内收购及出售资产的简要情况及进程,说明上述事项对公司业务连续性、经营者稳定性的影响,所涉及的金额及其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和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同时,公司应披露重大合同、担保事项及其履行情况,并详细披露有关合同的主要内容,如有关资产的情况,涉及的金额和期限、收益及其确定依据,同时披露该收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重大担保应说明担保金额、对象、类型、决策程序等。对于未到期担保合同,如有迹象表明有可能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应明确说明。最后,公司董事会如在报告期内有受中国证监会稽查、行政处罚、通报批评、交易所公开谴责等情形,应当说明接受稽查及处罚的原因和处罚结论。

三、结论

企业财务业绩报表论文 篇3

弹指一挥间,从事人事行政工作已经十有余年,从往日的招聘专员走到今天的人事行政经理,其为天数,亦或人谋。自履新以来,各领导一致认为人力资源的主要工作业绩可圈可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陈述:

一、组织规划设计,完善公司的组织架构,确定和区分每个职能部门的权责;做到组织架构的科学适用,短期内不再做大的调整,保证公司在既有的组织架构中运行。基于稳定、合理、健全的原则,通过对公司未来发展态势的预测和分析,制定出一个较科学的公司组织架构,确定和区分每个职能部门的权责,使每个部门、每个职位的职责清晰明朗,做到既无空白、也无重叠,保证公司运营在既有的组织架构中运行良好、管理规范、不断发展。通过职位分析了解公司各部门各职位的任职资格、工作内容,从而使公司各部门的工作分配、工作衔接和工作流程设计更加精确,有助于公司了解各部门、各职位全面的工作要素,适时调整公司及部门组织架构,进行扩、缩编制。通过职位分析对每个岗位的工作量、贡献值、责任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以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制度建设;根据集团制度及公司要求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流程、表单,并汇编成册。

三、招聘配置;

1、统计汇总各部门招聘及储备计划。

2、招聘渠道的有效实施、开拓及维护。

3、根据规划,按时、按量完成人员招募工作。

4、完善招聘制度流程,并予以指导应用。

5、组织次年校园招聘需求调查,组织校园招聘,按计划完成校园招聘工作。

四、薪酬福利;

1、在参考行业上市公司薪酬福利水平的情况下,结合集团制度建立了具竞争力、激励性的薪酬福利体系;

2、日常例行工作;按时、准确完成每月薪资核发、福利项目办理、社医保/公积金缴纳、个税申报。

3、根据制度规定核算工程奖金,依据员工绩效分配奖金。

4、跟据CPI、行业数据、成本指标、员工绩效制定调薪政策。

五、绩效考核;

1、新员工试用期考核;按时完成,择优劣汰。

2、项目绩效考核,严格按照设定的绩效指标考核。

3、职能部门人员考核,制定考核模板及组织实施。

六、员工培训;员工培训与开发是公司着眼于长期发展战略必须进行的工作之一,也是培养员工忠诚度、凝聚力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员工的工作技能、知识层次和工作效率、工作品质都将进一步加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公司成立不久,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需逐步完善;

2、初步形成公司的培训制度;

3、完成公司新员工入职的PPT;

4、完成应届毕业生培养培训的初步计划。

七、员工职业生涯;根据公司战略发展、岗位需要进行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设计;明确各岗位的发展通道的能力素质标准;整合发展通道员工发展计划,实现企业发展通道和员工发展相统一。

1、收集行业类岗位相关素质要求;

2、对岗位职级体系做初步的分析。

八、员工关系;协调处理好劳资双方的关系,合理控制企业人员的流动比率,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人力资源部将做好人员流动率的控制与劳资关系、纠纷的预见与处理,即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又维护公司的现象和根本利益。

1、及时完成员工离职面谈;

2、欢迎新员工的入职,安排好入职工作;

3、员工的生日、结婚等事件的福利办理;

4、出差员工的关心;

5、员工伤病事故的处理。

九、其它;领导安排及时完成临时交办的其它工作。

房地产企业财务报表解析 篇4

房地产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开发周期长、投入资金量大、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其财务报表所显示的信息往往与实际偏差较大,因此不能完全拘泥于财务报表常规的分析方法。

房地产企业财务报表的局限表现在:

1.大量预收账款导致短期负债剧增,影响报表分析者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判断。2.开发成本准确计量和分摊难度比较大,影响报表分析者对企业真实资产总量的判断。

3.期间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影响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判断。按现行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尚未竣工验收决算、大量预收账款未转销售收入前将出现巨额亏损,特别是对于连续开发和滚动开发的企业,更难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出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这样势必影响企业经营情况的客观反映。

一、从资产负债表入手,对房地产企业税收解析

1、货币资金科目分析。如期末余额较大,则要与企业所得税申报的预计利润结合进行分析,如存在货币资金的增加额乘以预计毛利率小于当期申报的预计利润的现象,要对企业的预收帐款科目进行核实,是否存在收取预售房款未通过“预收帐款”科目记帐,少申报预计利润,同时要求提供银行对帐单,查阅是否存在货币资金已支出未入帐的情况,并查明该项支出是否属于实质性的关联企业。如期末余额较小,要分析是否可能存在货币资金不入帐的情况。应当要求企业提供银行对帐单与企业银行存款明细帐相核对,是否存在资金转出不入帐,不记在其它应收款等往来科目,而放在银行未达帐项中。另外也可以突击实地盘点企业的库存现金数并与现金日记帐帐面数核对,如相差较大,应当分析具体原因,是否存在帐外经营的情况。

2、应收帐款科目分析。由于近几年房地产行业进入卖方市场,房地产产品供不应求,有的房地产开发商甚至在取得预售许可证之前就要求购房人一次性交清,所以房地产企业应收帐款科目一般余额比较小,应当对房地产企业的应收帐款进行明细分析,如期末应收帐款明细科目期末余额为贷方余额,则应重点分析,防止企业将收到的预收款放在应收帐款科目,而不放在预收帐款科目,需要通过分析相应销售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付款期限等分析判别真假,是否逃避预交企业所得税。

3、其它应收款科目分析。一般来说,此科目期末金额不大,应认真分析明细。如发现期末余额较大及本期业务发生频繁和发生额较大的往来,要审核业务发生的时间、往来的性质以及是彼此间是否属于关联企业,要防止部分资金宽裕的房地产企业将闲散资金无偿对外拆借,计入其它应收款,不按关联企业之间按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计提利息收入。

4、存货科目分析。此科目主要反映期末完工开发产品和期末未完工开发产品的情况。期末完工产品的余额一般是与预收帐款科目有对应关系的。由于目前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必须达到一定阶段才能取得预售许可证,而房地产开发项目由于需要投入资本比较大,建筑商也需要及时按照工程进度与房地产企业开票结算工程款,所以房地产企业期末完工产品的余额一般是与预收帐款科目有对应关系的,存货金额应当与预收帐款金额在保持一定比例的正相关关系。如果远小于预收帐款期末金额,则有可能存在收入成本费用不配比的现象,存在前期多结转销售成本的可能。

这时要分析企业开发产品总成本、单位面积的开发成本等计算方法和分摊依据,是否将土地出让金、前期工程配套费等一次性计入前期成本。有的房地产公司结转销售成本时,不按税务规定的成本结转方法进行结转而是按成片开发的综合毛利率进行结转,就可能出现门面房在前期销售时多结转了成本;如果期末存货金额远大于预收帐款期末金额,则有可能存在预收款项不通过预收帐款科目核算,而通过其他科目核算的可能。同时在审核存货科目时,还应注意将完工开发产品的贷方与主营业务成本的借方进行比对,两者应当相等,如大于则有可能存在将开发产品用于抵债、赠送等未视同销售的情况。

5、固定资产科目分析。一般情况下房地产公司的固定资产帐面数,相对于企业的注册资本、开发规模来说,金额不会很大。如金额较大,应当分析其具体明细。房地产企业固定资产科目核算的内容主要是汽车、复印机、电脑、打印机、办公桌等。房地产企业与其他工业企业相比,具有开发周期长的特点,但流动性也相对大一些。一个地方开发结束后,就转到下一个地方开发,所以办公用房一般都采取租赁方式。有些开发时间长的房地产公司也可能有办公用房如售楼处和样品房等,但对照2006年31号文件规定,建设售楼处时其成本必须单独核算,否则应当视为开发产品而不作为固定资产来处理。根据房地产公司开发的特点来 说,开发单位和施工单位一般不会是同一家公司,因而明细帐上一般不应当有工程机械等设备。如发现则需多加审核相关手续并实地盘点以辩别其真伪。有些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建筑公司将购买的机械设备发票放在房地产公司入帐,少开具建筑业发票以达到少缴营业税及附加的目的。另外如固定资产中有房屋,也应当认真分析是否是将开发产品转为经营性资产,其产权关系是否真正属于房地产公司。

6、短期借款科目分析。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由于投入资金量大,一般都有银行借款。对于短期借款科目的审核应重点围绕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是否有将预收款以借款的名义记入短期借款科目,逃避预交企业所得税。一般来说企业短期借款为整数,而且以万元为单位。分析中如发现企业短期借款金额准确到千位以下,则应重点审核短期借款记录是否真实、规范,是否存在将预收合同外的购房款因公司经营需要转入帐内运营,而计入该科目。二是对于金额比较大的借款,要认真分析借款的金额和付息方式。特别是向个人或非金融单位的借款,更要认真审核其合同的真假,对于由于借款利率超过基准利率而列支的利息,应不允许税前列支。要认真分析企业与借款方是否有存在关联关系,对超过注册资本50%以上关联方借款利息应不允许税前列支。

7、其它应付款科目分析。一般来说,此科目期末金额不大,此科目如期末金额较大,应认真分析明细。一是看其它应付款是否核算关联企业之间的往来,对于关联企业的往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房产企业将向关联企业的借款放在此科目里并计提利息在税前列支。需要审查企业向关联企业的借款是否超过企业注册资金的50%,计提利息的利率是否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二是看其它应付款是否核算代其它部门收取的税费。房地产公司代其它部门收取的税费也一般放在此科目核算,要分析收取税费时,谁开具收据以及分析是否属于房价的组成部分。如果属于房价的组成部分及由房地产公司领取的收据自已开具,则此部分需确认为收入。

三是需要分析其它应付款是否存在长期应付未付的情况。如有些房地产公司为了少缴纳33%的企业所得税,签订假的施工合同,由房地产公司支付税金,让建筑公司多开具建筑业发票金额入帐,由于业务虚假,相关应付款永远是应付未付。四是部分房地产企业与购买方在签订购房合同时,为了达到双方少缴相关税费的目的,房屋的真实成交价往往高于开票价,其差额部分房产公司往往以收据形式收取,在房地产公司需要资金周转时,以借款或集资款的名义,计入此科目。

8、预收帐款科目分析。此科目是房地产行业最为敏感的涉税科目。需要与存货、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企业所得税等科目一起综合分析。这几个会计科目之间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分析中,一是要通过预收帐款明细帐以及相应的购房合同上注明的付款方式,分析判别主营业务收入应当确认的时间。二是要将资产负债表预收帐款科目数据与企业申报表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收到的预收款是否及时足额预交了企业所得税。

具体方法是将资产负债表预收帐款科目本期增加额乘以预计毛利率后的金额,与企业申报表中预收帐款纳税调增金额减去预收帐款纳税调减金额后的余额进行比对,两者金额应该一致。

9、资本公积科目分析。要将年初数与期末数进行比较,如增加较多,则应当分析增加的原因,是否符合交纳企业所得税的条件。

二、从损益表入手,对房地产企业税收解析。

1、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分析。分析已出售开发产品是否及时结转销售收入。一般的房地产公司都会尽可能推迟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其确认的依据和金额与开具的正式房屋销售发票的金额一般是相等的。大部分房地产公司对确认收入时间的理解是必须开具正式发票时才确认,开具发票前取得的收入只算是预收款。对照31号文件精神,房地产公司确认收入的时间和金额分很多情况,需要对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方式、与购房户的购销合同的内容等进行认真分析。

2、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分析。此科目可能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被人为加大或提前。对于连续开发或滚动开发的房地产企业,较多房地产企业不按照收入成本配比原则,不能分项目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从而导致前期开发项目的利润人为调低,无法保证企业所得税的均衡入库。

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分析。此科目与主营业务收入和预收帐款科目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从理论上测算,主营业务收入及预收帐款当期的增加额乘以5%的营业税税率,加上当年实际交纳的土地增值税和地方综合规费,此金额应与申报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基本相等。如相差较大,应当分析原因,有无人为加大税金及附加的行为。

4、主营业务利润科目分析。房地产企业的毛利率是比较高的,要根据掌握行业利润参考值,并结合同地段其它房地产公司的经营情况,分析判断所评估企业的毛利率是否合理?

5、期间费用科目分析。管理费用过高过低都可能存在问题,过高了可能有虚列支出的情况,需对大额的支出审核票据的合法性和其业务的真实性。管理费用过低了也有可能企业将前期发生的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广告费全部计入了开发成本中的前期工程费,而没有单独归集此部分费用,并于正式销售收入确认后配比进入当期费用列支。对于财务费用,要着重分析利息支出的合理性,要注意开发产品完工前发生的利息费用只能进入开发成本,而不能作为期间费用全额于当期列支。因而要结合开发产品完工确认的时间,通过分析利息列支的情况分析判断是否按税法规定列支。

企业财务业绩报表论文 篇5

打开“企业财务报表远程申报系统v2”

选择“录入财务报表信息”

点击“开始填表”

填写报表信息

(类型细分、报表类型、报表年份、贷款卡号、企业代码、企业名称等)

录入财务报表数据(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点击“校验”进行验证

①报表平衡后点击“生成报表文件”

②如报表显示不平衡,请与原始报表和系统中提示的平衡公式进行核对,再点击“校验”进行验证,如显示平衡则点击“生成报表文

件”。

保存路径选择“企业财务报表远程申报系统”文件夹

文件名称请设置为“组织机构代码证号+报表年份.txt”(如代码证号为12345678-0报表日期为2005年,则文件名为

1234567802005.txt)

点击“数据保存”

返回

继续填写下一年报表数据(步骤同上)

注:

1、在填写表格的时候,请将同一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分别填写,一并校验,最后生成一个格式为.txt文件。

2、保存在光盘上,无需打印。

企业财务业绩报表论文 篇6

内容摘要:长久以来,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作为企业信息分析的重要资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财务分析数据资料,做出科学的决策,把握正确的企业发展方向,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发挥了支撑和保障作用。营运能力是企业目标实现的基础,营运能力分析体系研究自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企业运营能力的分析体系涵义、作用、内容做了简单的阐述,对目前我国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企业营运能力 分析 体系 问题 对策

一、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目的企业营运能力反映企业资产运用的效率,它是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的有关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它表明企业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运用资金的能力,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的速度越快,表明企业资金利用的效果越好效率越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能力越强。对其分析企业还可以不断挖掘潜力,从各方面揭露矛盾,找出差距,充分认识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寻找利用不当的原因,使企业最终获得生存和发展。进行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主要目的是

1.评价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企业营运能力越强,资产的流动性越高,企业获得预期收益的可能性越大;

2.评价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益。企业资产营运能的的实质,就是以尽可能少的资产占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周转,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实现尽可能多的销售收入,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纯收入;

3.挖掘企业资产利用的潜力。企业营运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通过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资产利用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尚有多大的潜力,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资产营运能力。

企业的资产是能够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并由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资源。因此企业资产的管理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偿债能力的水平和安全。在资产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增强企业的营运能力,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选择评价资产营运能力的指标的原则

反映企业资产营运能力的指标有许多,要正确分析评价企业资产营运能力,首先必须正确设计评价资产营运能力的指标体系。设计选择评价资产营运能力的指标,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资产营运能力指标应体现提高资产营运能力的实质要求

企业资产营运能力的实质,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资产占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周转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实现尽可能多的销售收入,创造尽可能多的纯收入。

2、资产营运能力指标应体现多种资产的特点

企业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它们各有其特点。对于固定资产应考虑它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相脱离的特点,指标计算上,从两方面加以考虑;对于流动资产,主要应体现其流动性的特点。

3、资产营运能力指标应有利于考核分析

应尽量采用现行制度规定的考核指标,或根据现有核算资料可以计算并便于分析的指标,否则,指标再好也没有实际意义。

三、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的主要内容

1、总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总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总资产的效率和效益。反映总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总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可以用来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反之,如果指标较低,则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较差,最终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应采取各项措施来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程度,比如提高销售收入或处理多余的资产。总资产周转率是从周转率的角度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总资源共享资产周转次数越多,或周转期越短,说明企业全部资金的周转速度快,进而说明企业的营运能力强;反之,总资产周转次数越少,或周转周期越长,说明总资源共享金周转率速度慢,进而说明企业利用其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较差,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企业应采取措施提高销售收入或处置资产,以提高总资产利用率。这一比率可用来分析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如果这个比率较低,则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较差,最终会影响企业的获得能力。这样,企业就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程度从而提高销售收入或处理多余资产。要想提高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必须提高企业总资产产值率和产品产销率。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增加生产成果以利销售;另一方面要努力扩大销售,减少库存。

2、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分析

企业的营运过程,实质上是资产的转换过程,由于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决定了它们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不同。企业经营成果的去得,主要依靠流动资产的形态转换。尽管固定资产的整体实物形态都处于企业营运过程之中,但从价值形态上讲,相当于这就得那部分资金需参与企业当期的营运,它的价值实现要依赖于流动资产的价值实现。一旦流动资产的价值实现出现问题,不仅固定资产价值不能实现,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会收到影响,因此可以说,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是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最终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对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揭示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变动的原因,评价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和资产的流动性。

1)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流动资产总额的比

率,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这里所说的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和存货等。在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越多,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好。从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来看,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越少,表明流动资产在经历生产和销售各阶段时所占用的时间越短。生产经营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工作改善,都会反映到周转天数的缩短上来。

2)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

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是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亦称流动资产垫支周转速度是指

企业一定时期的营业成本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值,是评价企业资产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说明流动资产垫支周转速度越快,流动资产营运能力越强。具体评价标准,企业应当以历史先进水平、同行业平均水平为标准确定。分解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是依据该指标存在的内在关系,找出影

响该指标的因素。存货周转率和存货构成率与流动资产垫支周转速度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是影响流动资产垫支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存货周转率反映存货的周转速度,存货构成率反映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存货构成率越高,存货周转率越缓慢;存货周转率越快,流动资产垫支周转速度加速。

3)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是反映企业

流动资产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存货周期速度的快慢,不仅反映出企业采购、储存、生产、销售各环节管理工

作状况的好坏,而且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来讲,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其变现的速度越快,周转额越大,资金占用水平越低。因此,通过存货周转分析,有利于找出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尽可能降低资金占用水平。存货既不能储存过少,否则可能造成生产中断或销售紧张;又不能储存过多,而形成呆滞、积压。一定要保持结构合理、质量可靠。其次,存货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流动性对企业流动比率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并进而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故一定要加强存货的管理,来提高其投资的变现能力和盈利能力。

4)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由于赊销收入不容易取得,在实务中多采用销售收入替代赊销收入进行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应收账款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次数,另一种是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即所谓应收账款账龄。

在一定时期内应收账款周转的次数越多,表明应收账款回收速度越快,企业管

理工作的效率越高。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及时收回贷款,减少或避免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提高企业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不仅

反映企业的营运能力而且由于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现速度和变现程度是企业流动比率的重要补充,周转率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以减少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同时借助应收账款周转期与企业信用期限的比较,还可以评价购买单位的信用程度,以及企业原订的信用条件是否适当。

3、固定资产利用效果分析

企业资产利用的直接成果是产品产量或销售量,通过产量和销售量与资产的对比,可以反映出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通过固定资产产值率和固定资产收入率的分析,揭示固定资产利用效果变动的原因,评价资产的效益。

反映固定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固定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是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充分,同时也能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效率。反之,如果固定资产周转率不高,则表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提供的生产成果不多,企业的营运能力不强。运用固定资产周转率时,需要考虑固定资产因计提折旧的影响其净值在不断地减少,以及因更新重置其净值突然增加的影响。同时,由于折旧方法的不同,可能影响其可比性。故在分析时一定要剔除掉这些不可比因素。固定资产周转率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充分,同时也能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够充分

发挥效率。反之,如果固定资产周转率不高,则表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提供的生产成果不多,企业的营运能力不强。

运用固定资产周转率时,需要考虑固定资产净值因计提折旧而逐年减少因更新重置而突然增加的影响;在不同企业间进行分析比较时,还要考虑采用不同折旧方法对净值的影响等。

四、目前我国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应用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决策者重视不够

现在虽然有营运能力分析体系,但是有很多经营决策者并不十分关心有无实际做了这方面详细的分析,即使会计人员作了分析,经营决策者也几乎不看,致使很多企业不重视营运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

2、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在财务分析中的地位被弱化

众所周知,企业是否盈利是大家关心的首要问题,很多企业在做财务报表分析时,只对盈利指标进行分析,而忽视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或者只是做了简单的分析,使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在整个财务分析中被弱化。

3、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层次较低,利用价值不大

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工作受传统会计工作观念影响,往往只注重帐务处理,而忽略了财务分析。加上我国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建设理论发展较晚,加上我国企业发展独特背景,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对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只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深入分析企业营运能力,找不出引起企业营运能力变化的深层次原因,致使解决问题没有针对性,企业营运能力简单分析的结果可利用价值不大。

4、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数据来源存在不足

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的数据来源于会计报表和会计资料,而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及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书面文件。财务报表反映的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必将造成分析指标的不足和局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指标是财务分析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造成不足和局限。

5、会计人员专业分析水平低

目前许多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低,会计工作只停留在简单帐务处理上,真正意义上的财务分析工作开展的不够。由于缺乏专业分析能力,企业财务分析水平停留在较低水平,致使我国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建设工作严重滞后于我国企业的发展。

五、完善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建设的几点对策

1、树立创新观念

不同的市场环境,需要不同的财务管理思路。只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思路与经营市场的发展变化相适应,财务管理才能成为推动企业经营的助动器。当今社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供大于求是相对于一定时期、一定产品和一定企业而言的。在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和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存在所有生产产品的企业均出现供大于求。这就告诉我们,在买方市场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成长、求发展,只有紧紧地把握市场需求趋势,站在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的最前沿,以不懈的创新来赢得生存,赢得发展。创造出领导市场的经营发展优势,就要求企业不仅要注意培育企业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更重要的是培育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能力,通过财务管理创新来推动企业的经营创新。

2、调整财务目标

现代企业已完全超越封闭经营的历史阶段,企业在创造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超脱社会环境的企业活动是无法存在的。在现代市场中,消费者对市场消费的需求,不仅讲求适用,更讲究良好的消费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注重健康的消费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注重自身消费与社会进步的协调统一。这就要求企业要以优质的产品、优良的服务、良好的形象、较高的信誉服务社会,提升形象。企业财务管理要适应社会环境和市场条件的变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生态平衡,防止公害污染,发展社区服务,最大限度地创造企业无形资产。

3、加强成本管理

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最大的参考因素还是价格。所以降低成本,创造价格竞争的空间是买方市场下企业制胜的重要手段。加强成本管理,要切实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广泛实施标准成本制度,明确成本管理目标。二是全面开展“价值工程”管理活动。价值工程管理使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创造阶段,就注重成本控制,从而能促进企业在实现产品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三是强化成本分析,实行成本诊断。要定期地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比较,进行认真分析,不断总结成本管理经验,纠正成本管理偏差,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4、制订信用政策

买方市场情况下,要有效地保护企业利益,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信用政策,防范和杜绝经营风险。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市场发展瞬息万变,日新月异,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有所发展,企业信息使用的经营决策者对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营运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建设已迫在眉睫,企业经营决策者只有对企业营运能力的全部信息有着详尽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及时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问题,及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重新规划和调整市场定位,进一步挖掘潜力,最终获得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明海·论有效的财务分析模式

2.刘新华·企业财务分析的缺陷及对策

3.张苗·关于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探讨

企业财务业绩报表论文 篇7

一、编报范围在浦东新区办理税务登记的所有内资企业。

二、编报依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沪财企[2011]82号文《关于印发本市2011地方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格式和编制说明的通知》(详见上海财政网、浦东会计网)。

三、编报流程

1、下载编制软件或购买空白报表编制报表软件审核无误报送浦东新区财政局

2、报表供应点:

①浦东崮山路385号(浦东会计学会)311室,周一至周五上午9:30-下午3:00,电话:50938990②通济路229弄25号B楼203室,周一至周五上午9:30-下午3:00,电话:580232103、下载编制软件可登陆上海财政网站“网上办事”栏目或到浦东市民中心三楼及浦东报表供应点免费借用软件光盘(上报时返还)。

四、报送时间(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金融企业:2012年2月1日-3月12日

2、私营企业及上市公司:2012年2月1日-5月4日

五、报送内容

1、报表电子数据(数据是以单位代码为文件名、以jio为后缀的文件,以光盘为载体或发送至jiasuan@126.com),数据必须使用“上海市2011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软件”制作并通过全审;

2、纸质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一套(打印或手工均可),封面加盖单位公章;

3、编制说明、会计报表附注;

4、财务情况说明书。

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还须同时上报审计报告并填报企业会计报表审计备案表(报送截止日前未完成审计的,先报送审计前报表,待审计后补交调整后报表及审计报告)

六、报送地点及受理时间

1、浦东市民中心三楼(无需取号,电话68545823-0);地址:合欢路2号。

2、尤尼泰(上海)税务师事务所业务二部;地址:新金桥路201号408室。

3、尤尼泰(上海)税务师事务所业务四部;地址:外高桥保税区基隆路1号底楼。

4、尤尼泰(上海)税务师事务所综合业务部;地址:上南路3855号10号楼208室。

5、尤尼泰(上海)税务师事务所税务咨询窗口;地址:张江路39号行政服务中心延伸服务区22号。

上一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下一篇:生活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