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语文教学之强化六篇

2024-06-11

多媒体语文教学之强化 篇1

一、强化广电媒体服务意识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之需。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 要求思想战线上的各个单位“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要求“文化工作者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 因此, 广电等新闻媒体树立服务意识本身就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之要求, 而只有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和技能, 才能真正做到新闻工作服务于人民, 服务于社会主义。

二、强化广电媒体服务意识是践行新闻工作“三贴近”之需。

坚持“三贴近”原则, 是宣传报道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实现途径。新闻报道要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首先要根本性改变新闻宣传的“假大空”现象。要彻底遏制这一现象, 就需要扭转宣传报道的角度, 也就是要真正树立起新闻报道的受众意识, 以服务受众为宗旨, 想方设法增强报道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使报道更喜闻乐见, 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所以, 只有使新闻报道的服务性意识根深蒂固, 深入人心, 才能防止和根除“假大空”现象, 才能真正践行“三贴近”。而坚持“三贴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受众满意、为群众服务。在实践中, 一些广电媒体开办的“调解”、“帮助”栏目, 比如浙江台的《钱塘老娘舅》、温州台的《闲事婆和事佬》等, 可谓是强化服务意识、实践“三贴近”原则的典范。另一方面, 一些时政新闻报道更要树立服务意识, 要从时政新闻中充分解读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传播给受众, 而不是单纯地为报道领导活动而报道。只有在时政新闻报道中也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才可以避免时政新闻与受众拉开距离。

三、强化广电媒体服务意识是促进“走转改”活动常态化之需。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开展与坚持“三贴近”原则可谓一脉相承。自“走转改”活动以来, 全国各大新闻单位包括广电等为主的传统媒体, 纷纷响应, 积极投入, 成效显著, 也备受关注和赞扬。但“走转改”活动不是在新闻领域里刮起的“一阵风”。这项活动不仅要求不断取得实效, 而且还要常态化地开展下去。做到这点, 广电媒体必须牢牢铭记新闻宣传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 必须扎牢服务意识, 改变以往日渐严重的“办公室”化的新闻工作方式, 要让记者真正深入基层, “要在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上下功夫见成效”, 要尽情地发挥新闻的力量, 为群众“呐喊助威”, 切实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今年开始, 广大媒体都在继续深化“走转改”活动, 比如一些广电集团, 不仅轮番派出记者走基层, 同时还在基层建立媒体联系点, 要求单位领导、记者定期走访联系点。除了报道联系点的新闻和人物故事外, 还切切实实地为基层联系点做实事, 解决具体困难。因此, 若要始终如一地坚持“走转改”活动, 就必须要让广大记者深刻地认识到新闻工作服务于民的使命。只有紧绷这样的服务意识, 才能保证“走转改”活动的常态化。

四、强化广电媒体服务意识是适应新的媒介生态之需。

新媒体的崛起, 打破了以前传统媒体“一家独大”的媒介生态。新媒体来势汹汹地挑战, 使广电等传统媒体“胆颤心惊”。而在这场激烈的博弈中, 广电媒体要增加胜算的系数或者说为避免惨败的“悲剧”, 增强服务意识不失为一个可靠的“安全钮”。因为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 主要是靠强大的互动性赢得受众的青睐, 因此, 广电媒体必须主动与之比拼互动“拳法”。只要在争夺互动性上不至于一败涂地, 广电媒体就不会全面失去受众。而实现互动性, 靠的是广电媒体的服务意识。只要广电媒体的服务能力大大提升了, 服务渠道大大拓宽了, 就能在与受众的互动上占有一席之地, 进而有效地回击新媒体的挑战, 并更好地在新的媒介生态里发展。现在一些广电媒体将节目进行网上直播、通过微博直播以及广播节目中的听众报路况、听众打电话参与节目话题和智力节目等, 都是进行互动的一种尝试。正是因为有了“服务优先”的意识, 才有广电互动节目的不断涌现以及形式上的不断创新。

五、强化广电媒体服务意识是助推产业转型发展之需。

集团化改革之后, 产业经营与新闻宣传成为广电媒体发展的“两翼”。广电等传统媒体由于深受计划体制的影响, 在走进市场经济的门槛时, 显得有些畏首畏尾, 力不从心。因为广电媒体依然没有放下“官方”架子, 还没有真正“下海”, 而翘首观望或者象征性“试水”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所以面对“浪潮汹涌”、“危险四伏”的市场, 就更需要广电等媒体强化服务意识, 因为市场与“服务”密不可分。广电产业在对接市场时, 就要从服务客户的角度涉足经营领域, 不能沿袭计划体制的思维模式, 经营单一的广电行业, 而应结合广电自身优势, 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一些广电集团已经涉足的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演出产业、艺术人才培育产业等, 甚至可以扩充到更多的以“服务”为特点的第三产业, 比如展览业、商务旅游、会议策划、企业咨询服务等行业。去年挂牌运营的温州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就是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以服务为核心的经营模式, 涉足各种行业14个, 这为助推温州广电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六、强化广电媒体服务意识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之需。

推动广电业大发展, 队伍是基础, 人才是关键。而决定人才的关键在于素质和意识。广电媒体发展至今, 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单一性人才结构问题突出, 难以适应宣传和产业日益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 一些记者特别是刚进广电大家庭的年轻记者, 面对社会和生活的压力, 往往只把记者作为谋生的需要, 没有肩负媒体人应有的社会职责, 缺少服务于民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还有一些记者成了功利主义者, 丧失了记者的职业道德, 从而导致新闻报道失实、新闻娱乐化、节目低俗化等现象层出不穷。要制止这些现象发生, 强化记者的服务意识尤显重要。为民服务, 是每位记者崇高的使命, 应该时刻铭记于心。另外, 对于广电经营性的人才, 更要树立服务观念, 因为只有他们把服务做到家做到位了, 产业才有发展的后劲和成效。

结语

以新闻宣传、文化教育以及休闲娱乐等为主要功能的传统媒体, 本身就含有“服务”的概念和品质。但现阶段, 广电等传统媒体有必要强化其服务性, 把服务性意识和理念放大, 发挥其应有之义。强化服务意识, 提倡服务精神, 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而要转化到日常行为规范中。只有这样, 才有利于提升传统媒体的竞争力, 才能真正把广电事业做大做强。

摘要:当前, 在大力倡导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 各大媒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 要抢得发展先机, 强化媒体服务性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加强广电媒体服务意识的必要性、紧迫性, 认为服务性即是竞争力, 强化广电媒体服务意识是一种新的办台思路和理念。

关键词:广电媒体,发展命题,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

[2].2011年《中国记者》第五期。

[3].舒得森著的《探索新闻》

[4].麦克马那斯著的《市场新闻业》

多媒体语文教学之强化 篇2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想象强化;加大容量;强化兴趣;强化理解;激励强化

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美丽的旋律和动人的画面,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多媒体教学人机交互的特点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一、想象强化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实践中,科学地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灵感。在分析课文时,多媒体可以帮助我们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让学生达到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的教学目的。

有的课文,尤其是诗词歌赋,语言比较凝练,以极其概括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境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囫囵吞枣,而多媒体融影、声、文为一体,能够直观地把诗词中的美的情景和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可以让大家有种穿梭时空、身临其境的体验,切身感受到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二、加大容量

语文课就是语言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的过程,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语文信息传达和接收的过程。该过程是通过必要的信息传达、储存、交换、处理来实现的。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需要大容量、大面积、高效率地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从而增益智力、提高能力。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就是在特定时间内给学生传递最多的信息,让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巴班斯基认为:最优教学过程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因为节省时间和提高活动效率这两个法则,是学习活动的普遍法则。利用多媒体教学可进行高效率、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它利用特殊的文字处理、丰富多彩的图像动画等手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通过多媒体将影像、文字、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

三、学习兴趣强化

心理学观点:“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倾向。”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是现在的学生学习语文的现实情况是这样的:“知之者不好;好之者不乐。”课堂活动上学生都“闷闷不乐”的样子,……又何来效率呢?另外,通过心理学研究我们知道,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下,大脑皮层处于亢奋状态,能够迅速地接受并处理各种信息。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发表不同见解。随便拿出个教学案例,比如教学《天上的街市》一课时,课前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动人心弦的旋律播放着,然后我们用Powerpoint展示几幅城市夜空图或者动漫《天空之城》里的图片。这个时候我们不需要再看书,只要学生们注视着画面倾听范读。传统的讲和读是无法实现这样的学习气氛的。我们积极地教,使学生整个身心都投入进去。正如托尔斯泰所言:“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

因为传统教学手段单调,一味地给同学们灌输书本知识,这样我们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学习疲劳甚至厌倦感,学生没有丝毫学习兴趣可言。而现代技术的使用则能够轻轻松松地扭转这种局面。在这种人机交互式的气氛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四、文本理解强化

利用现代技术,我们可以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事物,便于学生理解。如教学《黄山记》一课时,黄山的形成其地质学原因很抽象很复杂;而利用现代技术,可以很直观地把大洋之底如何变成巍峨神奇的黄山展现出来,让同学们一目了然,铭记于心。

利用现代技术,我们可以把课本上无声的文字以有声的画面形式展现给大家。可以加深学生体验。如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可以先播放《泰坦尼克号》中巨轮遇难、乘客逃难等一些片段。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对这惊险的情节、紧张的气氛产生难以磨灭的印象。此时再来翻开课本《诺曼底号遇难记》,学生阅读之后,只要闭上眼睛脑袋里就是那些画面。这样我们就达到了强化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目的。

五、强化结构教学

我们作为一个传授知识的个体,我们大家所能承载的知识量是有限的。我个人认为一个有能力的教师绝对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有限的知识,而是传授获得知识的方法。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求获得更多的知识,这样才能超越个体,超越众人,获得成功。如今,利用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使之成为一种可能。

如教学《伟大的悲剧》一课时,这是篇关于南极探险故事的文章。说心里话,关于南极我们所知道的肯定是有限的。但是借助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我们教师也在学习成长。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相信学生肯定会喜欢学习型的教师。我们不能不说这种教学结构的强化,恰恰弥补了我们自身的不足。

六、激励强化

在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多多地鼓励学生。就好像世界上最伟大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的继母一样,只有在教师科学的激励和引导下,学生才会逐步激发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用什么方法鼓励学生,我们知道的不少。现在我们谈谈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表扬,比如在多媒体教学中,事先设置一些有激励性的话,对于回答问题的学生用表扬的词“很好”“真棒”“very good”等。假使有学生回答错误,我们可以说是“高人一等”“有创意”“离答案不远了”等。我们还可以利用课件制作成积分式的奖励,比如答对多少就积分多少,连队积分翻倍等。也可设置成升级模式,学生肯定会有很旺盛的“冲级力”。

总之,面对日新月异的语文教研改革,我们应当积极大胆地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敢于尝试,勇于创新探索,努力找到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结合点,切实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努力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样才能完成新课改赋予我们教师的使命。

多媒体语文教学之强化 篇3

同学们,下午好!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的复习及资源的使用。

首先说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理论依据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由钟大鹏老师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模块3 “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的复习及资源的使用,这部分内容是是该门课程的重点内容,在本门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对同学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目标1.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获取方法及应用;目标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获取方法。

教学难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

三说学习方法

根据同学们的具体情况,大家是中小学教师培养对象、师范类数学教育专业、21岁左右大三的学生,学习了大部分数学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和教学技能课;辅修了计算机课程;这个学期正在学习由云南师范大学孟照彬教授创立的MS-EEPO有效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初步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所以,我们采用五项基础和五防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对同学们的分析和这节课是复习课,以及我本人现在正对MS-EEPO有效教育进行学习、实践、研究和应用,所以,我们采用平台互动方式、要素组合方式的课型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提出问题(先复习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概念、数字化学习资源包含哪些多媒体素材,以PPT课件展示数字化学习资源及其使用)→

(二)出示平台,说明任务(以数字化学习资源作为关键项,出示标准性平台)→

(三)分工完成,获取素材(各团队选择2~5个向度,或分工队员获取一种多媒体素材)→

(四)团队合作,整合成果(各团队把素材整合到PPT课件上→

(五)展示成果,交流评价(由2~3个团队通过PPT展示学习成果,师生点评)→

(六)总结归纳,布置作业。(根据学习情况,布置作业)。

六说理论依据

多媒体语文教学之强化 篇4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最能体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好师生双方的能动作用,构建较高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影响并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左右着学生课堂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因此,课堂教学質量的优劣,往往体现在教师有针对性的主动引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及互动所组成的高效率信息交流的过程。

一般来说,高效的课堂应以教师上课后的满足感和学生听课参与后的兴奋度为主要的指标体现。具体到学生层面,一般有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的课堂应具备如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恰当地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因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的知识量、参与度、情绪体验等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变数或差异,教师不可能完全按照预设的教学计划或进度开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目标及过程进行适度的微调,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能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据大多数学生主动参与的教与学的全过程。这种主动参与或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体学生能够尽可能多的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预订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的上述要求,决定了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按照课堂教学规律和学科特点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尤其在电子信息已经普遍融入人们的生活、互联互通已经成为生活常态的前提背景下,高校教师如何利用好新媒体新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参与积极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普通话训练与演讲》这一课程的主要讲授者,在近6年来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探索与总结,在不断夯实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翻转课堂的有益尝试,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推广等优势进行了有益尝试,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具体来说,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普通话训练与演讲》的主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如下的创新性尝试本人并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

一是化整为零,个个突破。随着信息时代和互联互通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青年学生更多的关注点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座谈与交流为主的互动学习方式逐渐被手机屏和电脑屏所阻碍,青年学生更喜欢在由网络所构成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社交,即使是上课时间,由于手机的便携带与多功能特点,依然不可避免地对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对此,有些老师采取完全行政式的下命令式阻止;有的老师则采取得过且过的方式,只要不有损课堂教学就不加以管制;有的则干脆采取视而不见的策略,导致有些学生上课时间还在玩手机接电话,干扰了其他学生的正常课堂学习。对此,在课堂教学中,本人在充分与学生沟通的前提下,有意识通过课堂上的随机互动与集体交流等方式对示范优秀者进行口语或视频表彰,不断地注重积累与创新,在双方或多方互动交流中转移学生对手机的注意力。同时,在互动中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通过示范性朗读、示范性演讲、示范生性评判等方式,将原本的教学大班分成为若干个教学小组,在小组的基础上,视班级的大小人数的多少再分解成若干个小班,由同学们在民主的基础上推选出来的小班长作为临时的具体负责人,以小班长间的互动与组织交流为抓手,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自认自尊心进而形成集体意识和纪律约束,从而起到了积极的良好效果。

二是情景转移,现场互动。普通话训练是一项特殊的有针对性的训练。作为全校的公选课,学生来自20多个院系,涉及50多个专业,不同的学员和不同的专业间的差异是明显的,尤其是城乡间学生的普通话水准差异很大。这对统一化的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会造成部分普通话水平和演讲能力较强的学生产生游离于教学甚至逃课等情况的产生。对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本人有意识的通过示范性朗读与演讲等环节,将脱颖而出的学生编排到程度相对较差的小组或班级中,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变被动逐渐向主动转变。通过这些有针对性地鼓励与竞争,使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模仿的对象并确立每节课的努力目标,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小班、小班与小班的互动中,带动学生广泛尝试大胆开口锻炼与矫正,而教师在挑取互动中表现最好、进步最快的个人、小组、小班并将这些资料剪辑后,放在《普通话训练与演讲》公选课的学生公众维信平台上进行展示。在展示与交流中,小班与小组间的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小班与小班间的互动进一步加深,而程度与基础较好的同学的自尊心和荣誉感都得到了加强,进步快的小组与学生,也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而克服了羞怯与自卑心理,从而带动处于中间区域的学生激发兴趣,实现了双赢和多赢。在本课程节课的时候,往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最浓和最高涨的时候,尤其在演讲环节,97%以上的学生都能超水平发挥且主动进行示范性互动与交流,课堂氛围活跃,课堂学习兴趣浓厚。

三是以教促改,教学互动。以教学范式改革为契机,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乃至每一个细节的安排都至关重要。本课程作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年的教学范式改革课程,受到了学校教务处、文化传播学院的高度重视。在此前提下,以教学范式改革为契机,本人严格按照学校教学范式改革的要求认真进行。在为期6周的课堂教学中,利用学校督导组听课的机会,本人有意识鼓励留学生大胆尝试大胆表现,并将日常学生课堂的发言与示范性互动作为激励学生大胆联系、积极学习的加分办法,并将原本课堂出勤完全由任课教师完成的考核完善为以教师为主、学生广泛参与的互动行为,即每节课由各小组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学生出勤情况,小班班长则将小组长的考勤进行汇总后上报给教师,教师则在具体的互动环节过程中,有意突出纪律性强、班组成员出勤率好的集体,从而使没有认真负责或管理经验不足的小班班长学习到好的做法与管理经验,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四是励志为主,肯定进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本人注重主动引入新媒体平台,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学好普通話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推动力。青年大学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阶段,他们已经经历过了青春的懵懂与困惑,基本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与基本的人生规划,对个人综合素养及社会总体要求有自己的理解和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引入优秀青年成功人物脱口秀表演观摩或学生公认的当下知名网络红人或名人励志脱口秀互动等环节,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活跃度,更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学生在普通话训练与演讲中的问题,进而在相互的观摩与学习中形成共识共同提高。对此,本人在课堂欣赏环节先后引入中央电视台青年励志节目《开讲了》中的百度创始人李彦宏、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等创业故事片断以及美国橄榄球队队员的个人体能极限训练等励志故事,激励学生大胆开口说、勇敢讲,积累个人在集体场合演讲与开口说第一句话的成功体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手机录制学生课堂形象展示对照,发现学生的进步与优点,满足了学生渴望成为普通话成功者的积极心态,学生训练与演讲的积极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习和训练普通话的氛围进一步形成,从而实现了由被动观望到羡慕与模仿转变再到积极参与者的心理转变,达到了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五是成果丰硕,成效明显。上述四个方面的大胆尝试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在经过6年的积淀与完善后,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选修本课程的人数逐年增加。担任《普通话训练与演讲》这门公选课的主讲教师6年来,学生选修的人数由最初的80多人发展到每年有600余人,全校最大的合堂教室的主角往往是该门课的学生使用的教室,且学生由最初的姗姗来迟到后来准时到课听讲到现在的提前五分钟进教室,因为每节课的小组安排和课堂互动以及学生要进入的演讲角色都不相同,他们有着强烈的完成随堂教学任务和参与课堂体验的兴趣。其次是每年的每次本门课程结课的时候,也往往是学生最兴奋情绪最高涨的时候,因为他们要用自己在小组、小班的最后崭新亮相与实时表现,通过同学与老师共同的课堂评价来完成该课程的最后任务。现场同学间、小组间、小班间的互动与竞争比赛演讲,极大的满足了同学们的想说好普通话更想做好一次演讲的强烈欲望,且86%以上的学生都对自己的最后一周的课堂表现非常满意。这就意味着,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认同了这种教学方式,也从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与提高。

作者简介:

多媒体语文教学之强化 篇5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计算机技术与体育设计结合运用的优势及在多媒体环境下如何运用课件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及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例举了体育设计课的教学流程,表明了计算机与体育课程整合的优势,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 主动性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正 文】21世纪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科学化、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新世纪里,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扩展与深入,它使每个人都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各个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始在各个领域显示它的威力。为此我们的教学手段也应相应的地进行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我区学校电教设施不断完善,教师电教意识不断增强,各门学科已开始广泛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使各学科进行了一次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观念的“大改革”,各种教学软件也应运而生,它们为教学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科学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正在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计算机进入学校,进入课堂,如何进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变革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德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可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主要因素是学习动机和兴趣,这是学生智利发展的重要动力。运用电教媒体,通过声、形、动作等因素的交替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控制,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密度、有强度、有情感,使学生自始至终在情境交融,兴趣盎然中动情明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电视录演示蹲距式跳远的慢动作,从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学生观看以后,他们觉得跳远的动作好像是在空中飞跃,课堂激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全面领会了跳远的全过程。例如在进行跳远的教学中,学生在腾空和落地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身体前旋的问题。尽管教师反复强调其正确方法,但效果不佳。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让学生了解身体前旋产生的原因及正确的解决方法。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在助跑时,整个身体向前运动,当起跳时,起跳脚着板后产生制动使得下肢向前移动的速度相对慢于上体,如果摆动腿和两臂的摆动不积极,就容易造成上体的前倾,使身体产生前旋。另一种原因是起跳蹬伸时低头含胸,腾空后使身体产生前旋。针对这些原因,一方面是要重复电视录像演示跳远的慢动作,从助跑到起跳的连贯动作。另一方面采用一些针对性练习。如:垫上练习,立定跳抛体等。由此可见,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二、提供直观感受

多媒体电脑教学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以往的板书、口授形式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例如:向学生们介绍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如果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在上课时,老师将完整的动作示范出来以后再进行讲解、分析,所讲的一切都较为抽象,在视觉上不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不易让学生理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很难完全掌握。然而,如果在上课时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展示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的文字解释出示在相应动作的旁边,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起来便会更有劲,更主动,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这点也符合了儿童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更具有强烈认同感的这一心理特征。又如:多媒体教学对指出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也有很大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运用画面演示各种错误动作,学生通过认真观看画面,动脑思考。然后,通过教师仔细分析、讲解产生错误动作的根源后再进行改正。另外,还可以将一些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剪辑到教学软件中,在上课过程中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滚翻动作在运动中的应用有个初步认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对以后在室外继续练习前滚翻动作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准确合理的处理教材,安排教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如何将教材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动作的目的。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着重指出,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运用,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动作细节。例如:急行跳远的教学中,学生初学时,年龄比较小,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一定掌握很多,对动作的了解多数依赖于观察,但是此项动作迅速连贯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教师的运用讲解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看,学会的同学可以进行练习,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并且,教学的重点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同时运用得体可行的教法显示,形象地解决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地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

四、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应当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电教手段将现代的声、音、动作引进体育课,以其绚丽多彩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响和情感丰富的讲解,自始至终成为学生的主人。进行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我在讲解蹲踞式起跑时,用电视录像演示:“各就位”、“预备”、“鸣枪”地全过程,他们是可以引导学生加深起跑,全面领会动作要领。其次,教师运用电教手段,促使学生自己重复练习,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抛弃了传统集体喊口令的练习,当然必要时也要集体综合练习。另外用1.5米长的图纸画出运动员在100米比赛的四个环节。即:各就各位的蹲距式起跑的姿势,发令后开始跑的动作。首先让学生对图中所示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并指出运动员在跑中的受力部位与易犯的错误和动作的配合顺序,使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动作概念,再采用一些有效的练习方法。本节课在教法上与以前明显不同,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在学生中的地位,从观察到教师结合图片阐述,到学生的实践体会,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运用多媒体进行德育渗透,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宏观的限制,生动形象地结合体育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使思想教育内容更加鲜明、生动富有感染力,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如观看接力项目、篮球、排球等球类项目的教学比赛,教师在讲授技术、战术配合时,特别向学生强调观念,强调集体力量,互相配合,团结友爱,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要及时给予纠正,发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 精神。并运用电视录像观看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当中国的国旗在奥运会等地冉冉升起时,你有何感觉。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教育效果,提高了教学实效,激发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可见,利用多媒体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工程置身于一个完整的信息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更培养了学生豁达乐观,积极进取、团结奋进等优良的心理品质,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

综上所述,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强劲优势在于它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开辟了更加宽广的道路。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和实践如何充分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才能体现出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同时,计算机多媒体的使用和课件的制作开发,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体育教师要对体育教学的特点了解得比较深刻;另一方面还要求体育教师要多钻研计算机知识,使自己的教学思想能在计算机上充分体现出来。

21世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知识经济的威力迫使世界各国认真分析国情,积极采取对策。在体育中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离我们不会太远。作为新世纪的体育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培养具有综合性、创造性的人才。

在多次的教学尝试中,我深刻感受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体育教学带来了诸多优点,解决了教学中疑难问题,也是我更加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逐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开发潜力是巨大的。将多媒体技术引进体育教学领域潜力很大,只要我们不断探索,认真实践,就能够为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论纲》朱永新,杨树兵

2、江苏教育出版社 袁金华主编《课堂教学论》

3、苏州大学出版社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现代教育技术》

4、刘邦奇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模式及发展趋势《中国电化教育》

多媒体语文教学之强化 篇6

多媒体教学就是将文字、图像、图形、动画以及音频和视频等信息,利用微机技术、网络技术、图形处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显示在屏幕上,并进行人机交互式操作。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打开了充满活力的世界,并增强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全方位的感官刺激,提高了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能交互地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及视频影像等多种信息,以其形、光、声和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让学生入好门是学生学好生物学的关键。所以,第一节生物课我就精心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从网络上搜集许多生物图片以及动植物生命现象的视频,刺激学生的眼、耳、心,让学生看到丰富多彩生物世界,一开始就对生物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好生物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有效的静动转化,丰富了教学内容

教材中的照片、图像、挂图等传统的教学媒体,往往缺乏动态变化,而许多的生命活动规律和本质往往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学生仅通过观察图片,挂图和模型等难以理解。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例如讲解《人的生殖》一节时,由于学生处于青春期,对于人的生殖充满神秘感,渴望了解此方面的知识,然而另一方面,他们又怀着羞怯的心理,对此难以直言,不敢正视。因此运用FLAsH软件制作课件,通过形象生动、色彩逼真的动画效果,展示了卵细胞和精子运动及结合过程。再配上生动的解说,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受精现象及胚胎发育过程。多媒体课件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挂图的缺陷,形象地展现画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3.大密度的信息呈现,拓展了学生视野

“大信息、全开放、多媒体、高效益”的改革目标模式是顺应时代的要求的。采用多媒体图形的定格、闪烁、解说、色彩变化,既使学生清晰观察某一具体过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直观化。多媒体强大的文字显示功能,可使本应花十几分钟的内容现在鼠标轻轻一点瞬间就显示在学生面前。这样,诱导学生融会贯通,系统的掌握有关知识,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有着不错的效果。例如,过去在学习《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节时,需要两课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图像动画的形式将呼吸肌、胸廓的变化展示在学生面前,加快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现在只需要一课时即可,这样利用第二课进行巩固练习,不仅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容量,扩大了知识面。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生物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1.要把握好应用的尺度

虽然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能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变静为动使效果得以提高,但并不等于多媒体技术就能取代其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学生实验。如果对那些用其他教学方法也能轻而易举地解决的问题也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处理,可能会画蛇添足甚至适得其反。通过直接观察动植物的标本、切片、生活习性等,可能比观察图像、录像会更直观更清楚。因此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把握好使用的尺度。

2.不能用多媒体技术取代实验教学

众所周知,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代替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应该是有助于实验教学,但绝对不能取代实验教学。因此,如果在教学中只让学生观察录像和动画而不亲自动手做实验,那么多媒体制作出来的实验现象和结果,会让学生产生怀疑,也会扼杀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注重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实效性

我认为,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教育思想。为此,一定要明确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能被计算机控制,更不能让多媒体成为扼杀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具。多媒体技术再先进,也得靠人来应用、掌控,我们的思想要与时俱进,在授课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由于多媒体技术集多种传播功能的技术优势,在教学上的应用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迄今为止表现功能最强大、人机交流最为便利的一种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多媒体教学确实起到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无法替代的作用,也给生物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场革命。但是怎样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服务于生物教学,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责任编辑

上一篇:缩宫止血合剂下一篇:前列腺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