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岗位无悔的追求论文五篇

2024-05-03

平凡的岗位无悔的追求论文 篇1

要说开封高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 就必须从这场改革的发起者、策划者和践行者——孙庚白老师说起。

一、孙老师与学校体育的不解之缘

孙庚白老师1938年出生于河南省叶县一个普通人家, 1952年考取开封市实验中学。由于身体素质出色, 经常代表学校参加体育比赛。高三时主攻跨栏跑, 曾先后打破当时的开封市与河南省的纪录, 1958年被保送到北京体育学院学习。1963年毕业时, 为响应国家支边号召, 他来到黑龙江省铁力县一中工作, 成为当时铁力县唯一的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孙老师在铁力一中工作的大部分时间正值我国文化大革命期间, 体育教学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但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比较活跃, 这使得孙老师积累了丰富的策划、编排、组织体育竞赛的工作经验。1978年, 国家各项事业在文革后逐渐恢复正常, 人事制度更加灵活, 孙老师调回开封市高级中学工作。开封高中文化传承悠久, 教研氛围浓厚, 体育教学规范, 加上1979年我国扬州会议的召开为学校体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孙老师更是如鱼得水, 从此结下了他与学校体育的不解之缘, 开始了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懈追求。

二、困惑与对策——开高体育课改的起步

上世纪80年代初, 我国普通高中体育教学执行的是国家《体育教学大纲》。当时《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繁杂, 每项内容的教学时数相对较少, 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浅尝辄止, 很难形成运动专长。再加上体育教学内容往往不是学生的兴趣所在, 所以, 本应出勤率最高的体育课反而成了学生逃课率较高的学科, 这些现象使孙老师感到非常困惑。面对尴尬局面, 他和体育教研组的同事经过研讨, 决定打破原有《体育教学大纲》的束缚和行政班授课的组织形式, 实行体育课按选项分班教学, 并增加运动专项的学习课时, 用兴趣把学生吸引到体育课堂上来。1983年, 孙老师担任着学校体育教研组组长, 在他的发动和提议下, 开封高中体育教研组向当时的开封市教育委员会递交了关于“开封高中申请实行体育教学改革的报告”。申请报告得到开封市教委的批准, 自此, 开高的体育课程改革开始了它长达28年的发展历程。

三、跨过三个坎儿, 持续二十八年

据孙老师自己讲, 开高的体育课程改革曾跨过了三个“坎儿”, 也就是经历了三次重大突破。

1. 打破行政教学班级界限, 实行按运动专项分班教学

第一次突破解决了学生的运动兴趣问题, 使体育课变得好上了。

他们实行体育课程改革最初的做法是, 根据学校体育场地、师资等实际情况, 设置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和艺术体操等几个运动专项,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兴趣或特长, 自愿报名参与某个项目的学习, 然后根据报名情况打乱原有的行政教学班, 按运动专项重新分班进行体育教学, 教学内容主要是学生根据兴趣所选择的运动专项。实行体育课选项教学后, 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和锻炼热情大大提高, 体育教师普遍感到体育课比以前好上多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使孙老师意识到, 要全面增强学生体能和增进健康, 使学生形成运动专长, 仅仅依赖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兴趣可以把学生暂时吸引到体育课堂上来, 但学生运动兴趣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仅靠兴趣很难持久地吸引学生刻苦锻炼、掌握技能, 以及形成运动专长。还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体育课学习内容, 形成能有效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教材内容结构, 不能把体育教学搞成“单打一”。于是, 这种认识上的深化引发了开高体育课改的第二次突破。

2. 构建合理的教材结构, 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突出专长, 受益终身

第二次突破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

1985年, 专项教学已经实行了几个学期。他们通过达标测试数据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 不少学生虽然专项技能水平和专项素质有所提高, 但肺活量、胸围、耐力素质等指标却低于河南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究其原因, 主要是实行体育专项教学后, 体育课缺失了那些增强身体素质效果良好的田径、体操等基础性体育教学内容, 造成了学生身体发展的不均衡。为了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和突出高中体育课程的基础性, 他们及时把田径、体操、武术等内容列为体育课必修教材, 保证耐久跑、单双杠等教材的教学时数, 使选项教材和必修教材的比例控制在6∶4左右, 这与2001年修订的全国《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对必修和选修教材的比例建议基本一致。同时他们还设计制订了校本体育课考核评价体系, 确定了体能和技能的考核项目及标准, 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均衡发展, 满足体育文化传承的需要。此后的20多年中, 他们曾四次对教学内容结构和评价体系进行了修订, 使之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他们还于1991年、1996年、2002年和2009年先后对全校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 测试数据表明, 开高绝大部分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体能指标高于河南省和全国同年龄组的平均水平, 证明体育教学改革的举措和选项加必修的体育教学内容结构, 促进了学生课内、课外体育锻炼的结合, 从而有效增强了学生的体能素质。

3. 在坚持和放弃中抉择

第三次突破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 这是一次坚持改革还是放弃改革的抉择。随着社会发展与经济进步, 教师上课开始计算工作量了, 有课时费了, 这引起了其他学科教师的质疑:同样多的课时费我们得教60多名学生, 体育教师由于按专项重新分班, 只教40多名学生, 课时多了, 课时费也多了, 这不公平。在部分学校领导中也出现同样议论。孙老师坚持认为, 体育教学以技能学习为主要内容, 上课学生人数不宜过多, 现在的做法要比传统做法在教学效果上好得多, 必须坚持改革不动摇。学校领导经过深入研究讨论, 认为教育不是现代工业生产, 其效用是隐性的, 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 为社会的整体进步育人, 体育课程改革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明显的, 应该坚持下去。就这样, 他们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跨过了改革之路上的第三个坎儿, 一直坚持到如今。

孙老师的不懈追求和学校体育课改的成功, 助推了孙老师在事业上的不断发展进步。1992年, 孙老师被评为全国千名优秀体育教师, 1996年, 又光荣地被评为中学体育学科特级教师, 成为开封市乃至河南省中学体育学科的带头人。孙老师在开高工作期间, 多次参加《河南省中小学体育教材》和《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等书籍编写, 为全省体育教师培训班讲课等活动, 为河南省中小学体育工作做出了贡献。

四、发挥余热, 为学校体育发展尽责尽力

孙老师退休后曾在一所高中继续从事体育教学工作, 后被开封高中返聘, 担任学校体育工作的督导, 继续发挥余热一直坚持到2010年。孙老师担任学校体育督导时, 已是年近70的老人, 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在短短几年中, 整理了大量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资料, 规范了许多学校体育工作的规章制度。他从早到晚审阅批改青年教师教案, 观察点评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 与青年教师交流谈心, 指导业务。他把对青年体育教师的殷切期望化成了一丝不苟的严厉, 这种“寓爱于严”的态度曾让一些青年教师感到有压力甚至吃不消, 有个青年教师甚至夜里睡觉还梦见孙老师在看他的体育课, 以至于从梦中惊醒。但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这段成长经历, 青年教师们都为自己教学能力的迅速提高和业务上的不断进步而感到欣慰和快乐, 衷心感谢孙老师为他们的成长付出的心血。他们说, 孙老师用自己点点滴滴的辛勤劳动, 为学校体育的发展贡献着虽然微薄但却感人的力量。

2008年, 河南省普通高中进入课改。当孙老师发现开高的体育课改革思路和做法与全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不谋而合后, 除了感到欣慰之外, 立即开始了新的举措。他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 理解课程新理念, 及时引入模块教学概念, 调整编写新的教学计划, 完善必修与选修内容结构, 改进考核评价制度等。经过认真思考, 他们认为高中阶段只有田径一个模块作为实践课的必修教材过于狭窄和薄弱, 不能体现高中体育课程的基础性特点, 也不利于全面发展学生体能。因此, 他们坚持把田径、体操、武术 (男) 、舞蹈 (女) 等都列为必修教材, 保证高中阶段体育课有3~4个模块的实践课必修教材。同时还坚持学生选项一选三年, 除个别调整外基本不再重新选项, 以保证学生在某个项目上有足够的学习时数, 从而促进运动专长的形成。在此基础上, 他们又提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1+X”模式, 这是一种建立在大体育课程观基础上的学校体育整体改革思路, 即形成以体育教学为中心, 带动俱乐部、体育社团、课余训练、运动竞赛、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协同发展, 形成“人人参与、各有所长、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孙老师说, 这种学校体育工作的局面, 是他的毕生追求和最大愿望。

平凡的岗位无悔的追求论文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平凡的岗位 无悔的选择》。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我幼小的的心灵。那时候,老师就成了我心目中的偶像。15年前的我,怀揣着满腔期盼终于走上了三尺讲台。在这15年里,让我感受最多的还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平凡与奉献。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悄悄撒落大地,我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每天早早地到校,备课、上课,辅导学生学习,批改作业、和孩子们一道用午餐,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关爱着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学生虽不是我的亲骨肉,但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到了我的手中,也就把信任和责任放到了我的肩上。

我刚修完产假,学校就安排我去接一个特殊班级。据了解,该班学习糟糕,纪律涣散,问题学生也多,家长也不太支持学校工作……当时,我想到家中刚出生不久的孩子需要照顾,此时学校又交给我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重重的责任和压力就这样落到了我的肩上。家中的孩子需要我,班里几十个孩子同样需要我,我只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中。接到这个班不久,我就发现班上有一個性格特别孤僻,不善言辞的男孩——王少勇。说与众不同是因为这孩子衣着破旧,脸色苍白,满脸忧郁,不爱与人交流,学习成绩十分糟糕。原来,是因为他家境贫苦,爸爸是一个文盲,妈妈智力低下。孩子每天上学从石坪环山徒步到学校要花1个多小时。如此家境,让少勇变得沉默寡言,无比自卑。我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在生活和学习上对他倍加关注,每天帮他补习功课,组织大家捐衣捐物,积极为他申请各种补助。这一切,看似不经意,但是,渐渐地,他开始有了好的转变,变得越来越活泼自信,成绩也从不及格一直上升到了八十几分。这朵没有色彩的小花也逐渐鲜艳起来了。看到王少勇的转变,同学们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个个奋发图强,都争着为班级出力,上学期的期末成绩由最后一名提升到了全年级第二名,还光荣地获得了学校的明星集体称号。看到孩子们的脸上挂满了成功的喜悦,我也感到无比的欣慰!就在前两天,送路队的过程中,王少勇的妈妈抓住我的手,把一个破旧的编织口袋塞到我的手里,从他含混不清的语言中隐约听出:“熊老师,你拿去吃……”我正要婉言谢绝时,她硬生生地丢给我转身就走了。我打开口袋一看,里面装着六个还带着泥土的萝卜和一把小白菜,此刻,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蜡炬成灰泪始干”,回报的,虽然没有掌声、鲜花、更没有众口皆碑的名誉和万众瞩目的地位,但是我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看到家长们一张张满意的笑脸,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平凡的教师,无悔的追求 篇3

无悔的追求

——记王文艳老师的平凡故事

“三寸粉笔尽写人生风流,三尺讲台化做千顷苗圃。”这是对教师这个光荣而伟大的职业最好的诠释。在我们身边有无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老师,今天我要介绍一位普通而不平凡的人民教师——王文艳。

她是一个在一线工作了整整三十多年的老教师,在这三十多年中,王老师用自己的勤奋和认真换来了无数荣誉,在教育教学上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然而,真正令我感动的是王老师三十年如一日的那种对待工作的热忱和认真。

她在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然而生活之路并非风平浪静,1987年,对王老师来说,是个厄运开始的日子。那天早上,她在课堂上突然感觉腹中疼痛难忍,像刀绞一样,头上的汗珠直往下滴。她忍着剧痛坚持到下课,安排好课务,才去了医院。经过拍片观察,诊断是胆结石,医生建议胆囊切除。如果再不做手术就有石迸的危险,听到医生的话,她傻眼了,着急地说:“有这么严重吗?吃点药不就行了吗?我以前都是这样做的,如果动手术,我怎么上班啊?”医生惊讶地看着她:“你真怪,疼起来会要了你的命的!还想着上班?”这下子她愣住了,一百个不愿意写满在脸上,两个班的学生可咋办„„她心急如焚,一心挂念着班上的学生。当时泗洪医院没有办法做这个手术只

能转到淮安人民医院做手术,手术刚过一个星期,她就离开了医院又走上了讲台„„

祸不单行,2002年王老师又检查出了腰椎盘突出。长期的疼痛让她倍受煎熬,连晚上睡觉翻身也要别人帮忙,更别说坐下来批改作业了,她如坐针毡。有人对王老师说:“现在有的老师年纪比你小,病情比你轻,有的内退了,有的长期请病假在家休养,你为什么不申请病假呢?”王老师说:“现在我们学校严重缺编,我能坚持就坚持,不能让领导为难,如果我请了假,孩子们可能没人教,我担心学生流失。”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一个身患多种疾病却坚持工作30多年的老师,其病情却鲜为人知。10几年来子宫肌瘤一直折磨她,2012年10月,一个月没有间断流血,病痛天天折磨着她,但她还每天坚持上班。领导老师劝她休息她却说:“学生的课不能落下,我能坚持上课就上课”。后来在家属和其他老师的强烈要求下,才到县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让人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子宫内发现有癌变,建议手术切除全子宫。到南京诊断依然这样。必须马上手术!面对这样的诊断她在同事面前还是面带微笑,说:“不要为我担心,这不过是个小手术,几个月后,我还会回到你们中间的。”

2012年11月3日,王老师在县人民医院做了全子宫切除手术。手术很成功,术后进行化验检查癌细胞并没有扩散,幸好发现较早。

王老师做过大手术后。仅仅休息了3个月,又每天包里带着药走上了讲台。可是,由于这次大手术后没有好好的休息,王老师的身体一直不好。2014年11月,她又患上了骨性关节炎,双腿肿痛,膝盖内有积液,行走困难,在泗洪多家医院治疗均无效果,不得不转到 2

南京军区总院治疗。通过几个月的治疗,王老师的腿有了好转。医生反复告诫她,这种病一定要少活动,多卧床休息,即使好了,复发的可能性很大。但王老师并没有在家休息,新的学期开始,她又出现在校园,来到了学生中间„„她对别人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一名普通的农村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快乐。”

爱心与责任,是王老师对教育的全部诠释。从教三十多年来,王老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学生的挚爱,赢的了学生家长和社会上一致好评,早在十几年前,她的先进事迹就在泗洪广播电台和当时的《泗洪日报》报道过,去年又入围教育系统举办“感动泗洪十大人物”评选。在学校所带的班级多年都是年级第一„„

平凡岗位 无怨无悔 篇4

-------记运输公司党支部书记沈海斌同志

沈海斌,男,汉族,甘肃陇运三力运输集团庆城县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基层企业干部。这些年来,他凭着对党的执着信念和对职工的无限深情,受命于危难,奋斗于艰辛,不但使改制的企业起死回生,而且还带领大家把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得到同行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成为全县乃至全市运输行业的佼佼者。而这一切成绩的取得,原动力却来自这名普通党员最朴实、最实在的话语:“让职工有饭吃,让企业有发展,让支部和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让职工有饭吃。甘肃陇运三力运输集团庆城县有限公司前身是县经贸委下属的县运输公司,计划经济年代主要从事客运业务,1992年市场放开后,企业进入了激烈的竟争市场,由于车辆破旧,加之企业人员多袍袱重,到2000年底,企业已资不抵债,职工拿不齐最低生活费,按照当时政策,需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面对车辆、停车场破旧这样的一个资不抵债企业,职工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百分之八十不到小学文化的员工队伍,要让职工有饭吃,更是件难事。然而沈海斌没有退却,而是凭着一名党员的信念想方设法维持职工生活。当他得知企业将被拍卖时,多方与社会上的有志之士联系,恳请他们出资购买企业,返骋职工,终于使企业整体出让,变更产权后存在,同时他多方做工作,增加营运线路,购回车辆,一下子解

决了全部愿意上岗职工的岗位,使原企业80%的职工被企业录用,从司乘服务工作。

让企业有发展。2002年甘肃陇运三力运输集团庆城县有限公司成立后,职工的吃饭问题解决了,但公司还处于维护状况,只能保证职工工资发放,与其它县区的运输公司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谋求企业更大发展,壮大公司的实力,沈海斌和一班人研究决定,争取新上出租车项目。经多次向县上申请,终于取得了80辆出租车的营运资格,但出租车购回后,由于城区小,加之人们认识不足,出现无人认购的现状。面对这一困难,沈海斌带领老党员主动与亲戚朋友联系,宣传出租车的发展前景和效益,并制订优惠政策,动员他们认购,在多方努力下,新上的80辆出租车如期投入运营,进一步改善了公司的状况。2006年甘肃实施村村通班车工程后,沈海斌又将这项工作列为公司发展的重点,组织党支部一班人发挥优势,多次赴省市汇报请示,争取线路,省市运管部门被仓储的真诚所感动,先后给我县新增乡村线路14条,使公司达到三级以上客运标准,顺利加入甘肃陇运三力运输集团。目前企业总资产已达345万元,客运线路20条,其中省际营运线路6条、城乡营运线路14条,营运车辆256辆,从业人员476人,其中安臵下岗职工120人,实现利润800多万元,上交税收50万元,职工的人均年收入也近万元。

让工作有人管。2004年沈海斌同志兼任公司副经理后,主要分管企业安全生产和内部管理工作,为了内强管理,外树形象,他从制度建设入手,结合公司实际修订了安全生产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学习制度、工作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将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落

实到人,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政治学习,着力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公司实现了连续3年无重大交通事故,创造了安全生产企业的良好形象,企业内部也初步形成了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单位各项工作运行有章有循,企业内部运行规范,工作面貌焕然一新,连年获得上级组织部门的表彰奖励。

让支部发挥作用。在他的辛勤工作和努力下,企业内部建起了规范的党建活动室,配备了电视机、DVD、宣传光盘等设备,为党建各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他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2008年四川坟川地震灾害发生后,他个人捐款1000元,同时组织员工开展抗灾募捐活动,共计捐款55500万元,为灾区重建贡献了力量。他高度重视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采取组织学习、谈心交流、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发展年轻党员,增强后备力量,在他任支部书记以来,共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名、发展党员2名,并全部由他介绍入党。在强化支部建设的同时,沈海斌同志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党员的光辉形象。始终做到违法的事情不做,影响集体和国家利益的事情不做,影响党员形象的事情不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为人处事方面得到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并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感化着身边的同志,为构建和谐、团结、安全、高效的运输企业贡献了力量。

沈海斌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成绩面前,他不骄不躁,默默为全县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沈海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正是像他这样的平凡而实在的一

平凡岗位执着追求(报巴市材料) 篇5

——乌拉山发电厂锅炉专业刘存保事迹 刘存保的人生格言“只有专业技能过硬,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在每天上班的人群中,人们都会发现他的身影,他的工作平凡而光荣,平凡而神圣,他的工作连着千家万户,给人间带来光明,给工厂带来动力,给广阔的田野带来丰收的希望,给人间带来欢乐和幸福。刘存宝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屈指算来已走过了20春秋。在乌拉山电厂,一提起锅炉运行班长刘存保,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这充分验证了他在广大职工群众中的威信。

一、立志高远,苦练技能

刘存宝,1990年7月从学校毕业走上了电厂锅炉运行岗位。从那天起,他就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学技术上,跟着师傅们勤学苦练,对照系统图查系统、找设备;对照运行规程悉心研究设备运行的规律,经过书本知识的学习、实际操作学习、仔细观察设备运行状况,他掌握了锅炉每一个设备、系统及操作的所有程序,对现场的每一个角落、系统的每一个细节、设备的每一个原理都熟知于心;系统恢复、启停操作和复杂的事故处理,他都做到精确无误,多次发现设备缺陷,成功的处理突发事故,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岗位能手,曾在乌拉山电厂生产技术大比武中获得5个第一名。

2005年3月刘存保到乌电三期担任运行班长。为了解新 机的设备特性、熟悉系统、掌握操作,他主动申请参加了#4机组的调试,与调试的人员一起吃住在现场,有时两三天不回家,由于工作繁忙,在工作中出现头昏行走困难,医院建议休息治疗,他针头一拔,顾不上休息,就立即赶到现场,投入到紧张的调试工作中,同事看到他忙绿的身影,调试人员戏称:“刘铁人又来了”,他深知这是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不能错过这学习机会,有时爱人不理解他,“电厂缺了你就不发电了,就你忙”。他总是耐心的解释,我是一个班的主心骨,就要先学一步,才能搞好传帮带,这样全班人员掌握新机组的操作技术就会快一些。他很快熟悉了设备特性、系统、掌握了操作,并在调试期间带领全班人员发现5项重大缺陷,为实现机组一次启动成功的愿望,尽到了一份责任,他所带领的班组被评为调试功臣班组。

二、强化管理,确保“四无”

刘存保坚持把“人”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不断树立科学的安全管理理念,强化全员的安全意识。他坚持把反习惯性违章以及严格执行规程和“三票三制”以及防止误操作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在操作前进行危险点分析和预控,多次避免了锅炉灭火、炉膛爆燃等事故,充分显示出他所带领的班组技术技能水平在专业的领先地位。

他采取多种培训学习方法,组织班员对身边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和其他厂典型事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全员参与互 动式学习,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制定了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杜绝了误操作的发生,保证了机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

在刘存保的带领下,锅炉专业运行四班实现了重大操作均无差错,实现全年“四无”,班组未发生过人为的不安全事件、误操作事故及运行责任事故,在运行部的班组安全管理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三、技能高超,正确判断

中医诊断病情经常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而刘存保则凭着对现场设备的熟悉和了解,经常通过“闻、听、看、摸”来诊断设备健康状况。他总是能通过对现场环境周围的气味、声音、设备运行状况、温度的感觉,来发现蛛丝马迹的事故苗头,及时发现了许多缺陷。班员们都戏称他有一个“狗鼻子”。在一次交接班检查中,他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用手摸冷却水管,感觉温度不正常,判断出汽机冷却水故障,立即与汽机专业联系,最终发现机力通风机叶片断裂。

2009年3月的一天,乌电#4炉所有磨煤机断煤,机组参数大幅度变化,他正确指挥投入到操作中,将参数控制在正常范围,避免了一次锅炉灭火、机组非停的事故; 去年11月的一天,乌电#4炉#2引风机静叶执行器拉杆脱开,静叶全关无法操作,炉膛风压反正引风量严重不足,燃烧极度恶化,当时五台磨煤机运行,由于判断正确,操作得当,再 一次避免了炉膛爆燃的恶性事故,确保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期间,运行党支部开展创岗建区活动,他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带领党员、技术骨干对所管辖的设备逻辑进行排查,发现了三项不合理的逻辑,提出修改意见,消除了保护误动不安全隐患。

四、严管指标,全力节能

刘存保始终坚持经济运行和效益运行的理念,把机组的节能降耗工作做细做透。在工作中,对机组运行中出现的任何参数偏离、经济指标的异常,他都会组织班员仔细分析、查找原因,并及时制定相应的调整措施,确保机组的经济运行。

在控制指标方面,他坚持“以小保大”抓落实,对煤耗、厂用电率、油耗、水耗等大指标的变化情况日监督、周分析、月核算;对小指标进行层层细化分解、认真落实,以小指标促大指标完成。加强对设备的巡检,有效整治跑、冒、滴、漏;合理调控锅炉连排流量,做好疏水、凝结水的指标控制与回收,严格控制水汽损失率,全方位减少热损失;坚持锅炉运行参数压红线运行,降低了供电煤耗;加强燃烧调整、强化煤粉细度监控及一二次风量风速的配比,提高锅炉效率;加强燃油管理,对启停炉和稳燃用油实行定量管理,努力降低重油消耗。

经过多次的观察分析和认真研究,刘存保在压红线运行 方面以及针对机组负荷变化、煤种多变等情况,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降低了机组能耗指标。尤其是针对锅炉耗电大户——磨煤机,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他总结出一套自创的启停磨煤机操作手法,有效减少了油枪的投入时间,降低了燃油消耗。从2009年至今的17个月里,在运行部组织的小指标竞赛中,他带领的班组始终名列前茅,14次夺冠、2次第二、1次第三。2009年班组的QC小组成果《降低#5炉飞灰可燃物》获得北方公司现代化管理成果二等奖。

五、爱岗敬业,勇作先锋

刘存保同志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充分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他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好运行日常工作。针对生产中存在难题,提出解决问题办法,做到多动嘴——与大家共同探讨、研究节能降耗方法,迈开腿——经常对设备运行巡视、了解设备运行状况,认真组织解决现场难题,使学习实践活动起到了提高个人素质、改进工作作风、全面促进工作的作用,他也在此次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党员。

上一篇:非洲灵感下一篇: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