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情感的培养

2024-05-13

如何进行情感的培养(精选12篇)

如何进行情感的培养 篇1

在员工关系中,做好情感管理要做到“三贴近”:贴近基层员工、贴近内心生活、贴近公司未来。

贴近基层员工

按照80/20原则,公司中的20%的员工创造了80%的价值,所以大多数公司都会这样做:最高管理层只关注那些职位高或者价值高的中层干部,中层干部也只关注那些骨干员工,对于那些在基层岗位上做着普通工作的员工可能就没有人去更多地顾及。而基层员工是活跃在公司中最大的群体,他们承担了公司中最多的工作量,如果对他们失去关注,将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长远发展。

精明的管理者会恰当地处理好骨干员工以及基层普通员工的关系,他们重用核心人员、骨干人员,但不过分亲密;对于处于自己下层的基层人员,找出机会和时间与他们拉近关系,鼓励他们、关心他们、感谢他们,和不同的人员保持“适度距离”将有助于整个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平衡。

所以,作为管理者,你不妨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走出办公室,到基层去,到你不经常接触的下层员工那里,微笑问候,嘘寒问暖,拍拍肩膀,关心一下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杰克·韦尔奇经常抽出时间和基层员工沟通,何况你我这样的中小管理者呢?无论多忙,你都要每周或每月抽出时间和一线的员工沟通,你可以召集一些员工中午和你一起吃盒饭或者喝个下午茶,你也可以采取一对

一、面对面正式的方式去和他们沟通,只要你用心了,形成习惯了,一段时间下去,下层所有的员工你都可以谈个遍,该关心的关心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员工工作的质量提高了,说不定你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了解到很多你想知道的事情,开阔你的思路呢。

贴近内心生活

情感管理在现代快节奏、高压力的职业环境中越来越重要,贴近员工的内心生活是指管理者要真正地了解员工心中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而从内心深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可以从下述两个方面入手:

一、创造一种沟通无限的工作氛围。在公司里营造一种自由开放、分享信息、人人平等的氛围,除公司正式、制度化的交流途径之外,公司要鼓励各种自发、非正式的交流沟通渠道。娓娓道来的谈心、头脑风暴式的讨论都将减少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形成一种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

二、要尊重和认同员工。尊重和认同是员工情感管理中的最重要的部分。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到了一定的阶段就有了被尊重和认同的需要了。现代企业中员工的素质普遍都比较高,因此要求被尊重和认同成为他们工作是否快乐的最基本要素。现在好多企业都在企业文化中强调“以人为本”,其实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所有的人都视作公司大家庭中的一员,要公平地对待他们,要爱他们,要让员工感觉到被重视。那么如何尊重和认同员工呢?要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1.不要靠发号施令和权威来管理员工。现在好多企业都崇尚民主化管理,实行“职务无称谓”制度和“平等共事”的机制,如果我们还是以自己的职务来压别人,用强势的做派来管理的话,将会失去民心。心理学说,人只有发自内心地愿意那样去做,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才能,否则都是应付而已。

2.要真诚地关心员工。什么才叫真诚地关心别人呢?关心别人,就是“你的痛苦在我的心中”。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弗瑞 ·艾德勒写过《生命对你的意义该是什么?》一书,书中写道:“凡不关心别人的人,必会在有生之年遭到大困难,并且大大伤害到其他人。也就是这种人,导致了人类的种种错失。”这一段令人发醒的话,让值得你在员工关系管理中铭记。

3.要衷心地让员工感受到重视。威廉 ·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我们大家都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工作中,作为管理者要经常给予员工最真诚的认同和肯定,要让他们时时感受到来自不同层面的重视,当他们作出成绩的时候,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上级是重视自己的,人力资源部也是看好自己的,就连公司的管理层也是认同自己的,被广泛认同的员工一定会有更高的工作激情。如果员工做出成绩了,管理者没有什么表示,物质激励没有,就连几句勉励的话都没有,员工肯定感觉不到重视。

贴近公司未来

让员工树立“主人翁”的心态,更好地为未来拼搏。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让员工有三种“机会”:

1.有对公司知情的机会。有时员工看不到公司的发展和前景,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司没有及时地和员工分享信息和成果,公司不仅要将所有可以公开的文件、制度、政策等向员工及时地公布,公司管理层还要定期向员工传达公司发展的最新情况及对未来的展望。员工往往把公司管理层看成公司的核心、掌舵人,亲自聆听来自他们的声音,感受到他们的决心,必定会增加个人的信心。公司不仅要向员工传达利好的消息,也要及时地向员工说明当前存在的问题、困难和挫折,只有以坦诚的方式公开真相,才能取得员工的理解和信任,也才会出现员工和公司同舟共济的局面。各级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应该把知情权当作塑造员工主人翁精神的一个重要工具来使用。

2.有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要让员工看见公司的未来、自己的未来,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只有看到不足了,才能想办法改进。为此,公司要创造条件让员工学习和培训,以此来装备员工以便和未来接轨。

如何进行情感的培养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情感培养

对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语文教师应该在展开教学之前为学生创立一种情境, 为学生情感的产生提供一个平台, 具体的、接近现实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提供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或者故事材料等, 将古诗词中包含着的抽象情感通过一些特殊的“教具”形象的展现出来。对于小学生情感的培养, 本文从问题与解决措施两方面做了以下探讨: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情感培养教学出现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意识脱离情感培养

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目标, 但是由于古诗词教学性质的特殊性, 导致部分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 对学生情感培养的教学模式掌握的还不是很成熟, 意识不到古诗词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2.语文教师自我情感调控能力欠佳, 找不到正确的培养方向

由于情感的提炼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主观意识, 教师对于小学生的心理成长缺乏一定的了解, 其自身的情感调控能力也没有受到专业的培训,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很难实现对学生的情感发展进行科学、有针对性的培养, 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找不到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培养方法。

3.教学模式不够灵活, 限制学生情感表达的途径

对于小学生情感的培养方式的定位, 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小学生性格多种多样, 语文基础参差不齐, 即使语文教师有了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意识, 也很难找到正确的教学方式, 所以就出现教师盲目培养的现象, 部分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 过多的灌输给学生学术性的情感描述, 或者将自己的情感体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 学生的思维模式受到限制, 失去了探寻个人情感的机会。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实施策略

1.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领悟诗词之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大都语言简练, 拥有优美的韵律, 通过对景物、事物的描写来表达情感或者当时的心情。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内容, 除了掌握古字词的含义、作用以及古诗的中心思想外, 还要学会如何去领悟古诗词中的情感, 要形成一种思维模式, 养成一种提炼诗词情感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古诗词的字里行间将它的情感、语言等元素领悟出来, 或者通过相应的手段发挥古诗词的感染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例如在小学六年级教材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 (选自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古诗两首》) :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在这首诗中利用“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词将自己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时候喜极而泣的心情, 又运用“即从”、“穿”、“便下”、“向”等动词来描述自己幻想中归家的情境, 表达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表演古诗词来领悟其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一些情节性比较强的古诗词, 对于这些古诗词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诗词中的内容进行演绎, 来实现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例如《宿新市徐公店》一诗中, 描写的是儿童生活的场景:“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碟, 飞入菜花无处寻。” (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 。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这首诗进行表演时, 主要注重对后两句的演绎, 在保证学生对古诗的意思全面了解的前提下, 教师要制造一种乡村春季的意境来协助学生进行表演, 比如可以播放一些春意盎然的音乐或者通过多媒体来展示春景, 在现场找几位衣着比较艳丽的学生在表演春天的花花草草, 通过一些小动作的提示, 使学生的表演生动活泼, 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 通过情与景的真实再现, 深切感受到童趣与春天的美, 从而激发学生对乡村情趣的喜爱之情。

3.通过“画诗”来培养学生情感

同上文中的表演诗词相同, 对于诗词中情感的领悟,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的形式来实现。图画中的色彩、线条、人物的表情也是可以展现诗人情感的途径之一, 所以如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将其描画出来, 也是一个不错的情感培养方式。例如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的《望庐山瀑布》一诗, 其中“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是表达诗人情感的主要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前两句中“生”和“挂”的描述来对这首诗的场景进行描画, 画出瀑布的珠帘垂空, 通过教师的引导, 在雄起壮丽的“情景再现”中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体验诗人创作时开阔的胸襟和超俗的精神面貌。

结束语:

优秀的古诗词, 都是在作者内心饱含丰富的情感时创作出来的, 学者们就是要在作品中提炼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将这种情感的表达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情感调理能力, 科学利用教学方法, 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的核心目标, 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模式中深层掌握古诗词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段靖娜.小学古诗审美教学的探究[J].新课程 (中) .2010, 45 (04) :56-57.

[2]陈怡洁.论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吉林教育.2011, 82 (06) :23-24.

如何进行情感的培养 篇3

情感的培养对于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如何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乃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一、教师要注意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小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善于直观体验,侧重形象思维,易受感动。所以教师要力求将课文中的道德知识点与学生情感结合起来,利用音乐、故事、图片、小品、设疑等方式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真知的欲望,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心理上呈现最佳的投入姿态。通过听一听,引发学生共鸣;引入情境,以演一演让学生亲身尝试;体验情境,以看一看触景生情;渲染情境,以试一试榜样示范;展现情境,以猜一猜激发学生兴趣;感觉情境,以画一画图像示意,再现情境,使真、善、美、丑一目了然。这样融激情、寓理、导行为一体,引起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让学生在具体认知中受到感染,激起敬慕道德榜样行为的情感。

二、用教材中的资源打动学生

众所周知,品德课本身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相比的、相当浓厚的人文资源,如果能较好地挖掘教材的资源,让学生内心真正体悟到,则对培养学生的精神大有裨益。教师要挖掘教材的资源,必须在教学内容“内化”上下工夫,吃透教材,深入挖掘和领会教材本身的人文资源,过滤、提升人文精神的闪光点,从而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坚定信念,提高认识。

三、深挖教材情感内涵,注重创设情境,为学生做感情导航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讲道:“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方式研究社会。”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并得到强化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使分析教材的知识顺序同学生的认识同步,把从教材“吃出来”的情感与学生思想感情同频。可运用假设法,使学生产生信任感;运用设疑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感;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新鲜感等。只要教师用爱的阳光去沐浴孩子的心田,用足够的耐心、宽容去感染学生,以智慧与精神去探询学生心灵深处的世界,多一点真情付出,多一些真心关爱,多一份真诚赞美,就会点燃一盏心灯,使之迸发出爱的火花,继而照亮别人、温暖他人。例如在汶川大地震后,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从党中央到普通群众都纷纷捐款、捐物。教师可以运用这些现实中的事件,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四、以学生的自主行为实践激情

行为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为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精神财富。”学生只有经过具体实践行动,才能把道德认识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创造实践条件以形成激情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首先,开展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感染,形成情感的共鸣;其次,加强日常行为习惯的训练,使其道德情感得到逐渐培养;第三,重视个别学生的实践指导,这也是完成情感培养任务的一种途径。

五、对学生道德情感发展水平进行测评

对学生道德情感发展水平的测评是实施情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既能为教育效果提供较为客观的数据,又能反馈调控教育过程。在实验中,我们采取课前调查、课中测查、课后考查相结合的方法,将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过程性评价调控教育教学,通过阶段性评价检查实施效果。

第一,通过学生对待人和事的态度进行情感测评。学生的情感只有通过其自身的言语和行为,通过其对人或事的态度才能表现。这一特点决定了只能通过态度量表来测评。

第二,要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测出学生的真实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编制情境性测试题。这些题都要以学生过去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第三,编制情感测试题的依据和标准。为了评价学生接受道德情感后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及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的程度,在拟定测试题时应将目标──教学──评价统一起来,要建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双向细目表,较合理地安排各项测试题的数量和占分比例。

第四,拟定衡量情感发展水平的粗略量化等级。我们目前只是参照有关态度量表的一些要求进行试验,如在试题中设置一组关联的态度语或项目,按三或四个等级赋值,进行粗略量化。

如何进行情感的培养 篇4

一:微博营销高手作客速途在线沙龙谈微博营销和微博运营

2012年5月11日晚8点在速途网在线沙龙有幸听到了情感心理学老师:当然了,还有别的老师比如欣所罗门创始人 李泽,V5推推创始人 管鹏,润邦战略投资总监 宗宁,汇道营销创始人 朱卫坤,营销策划专家 挨踢客,速途网评论中心主编 丁道师,中南大学社团管理中心副主任 陶洪开,老师讲了一些比较实际的观点,不过这些人相对来说比较遥远,情感心理学老师讲得更加实际,更加贴近我们的微博运营。

二:微博营销中需不需要实名

情感心理学老师说:

微博营销中名号很重要,这里和朱位坤老师一直提倡的实名网络营销又有不同。

原因是在网络营销中,如果不实名,那么别人记不住,也利于个人品牌的建立,比如我们知道卢松松博客,博主就是卢松松,所以我们能记住卢松松这么个人,也许有些朋友拿月光博客来说事,但是我想说的是月光博客的博主是龙威廉,我加了他的QQ,QQ昵称也是龙威廉,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月光博客要同时要建立两个品牌,一个是龙威廉,也许有人知道龙威廉不知道月光博客,也许有人知道月光博客不知道龙威廉,这都是有可能的,那么我们拿实名来做网络营销是很有优势的,有时候QQ上的好友又可能真见着面了名字都叫不出来,走出门了谁都不认识你,而实名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朱位坤老师的观点。

而情感心理学老师的观点则是:

在微博营销中如果实名别人不一定记得住,而如果你叫经典语录,段子哥这类名字则比较受大众喜欢,这就是微博营销与众不同的地方之一。

三:微博营销中的话题营销

情感心理学老师还说:

在微博营销中,话题营销是很重要的,什么是话题营销?情感心理学老师很形象的说:腾讯微博里面右边的热门话题就是话题,我们利用这些话题发些微博就叫话题营销,而话题营销要做好是很不容易的,那在话题营销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首先是不和政治沾边做话题营销,毕竟在天朝这一亩三分地上面,其次做话题营销要选有争议的话题,这样一划就比较清楚了,最后要把我们自己的话题营销传播开来,还需要做微博推广。

四:微博营销中要运用什么工具

如何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的情感 篇5

父母要教育学龄前儿童知道爱自己的家长和其他亲人,爱邻居,爱幼儿园的阿姨和小朋友,还要爱家庭和幼儿园里的玩具和食品,爱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花草、树木、房舍、院落??

孩子入学以后,要使他们进一步懂得爱老师和同学,爱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人,爱自己的组织少先队以及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还要爱自己的学校、自己所居住的街道、自己所生活的城市村庄??

孩子到了学龄中期特别是学龄晚期,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祖国”这个概念在他们的心目中已经有了丰富得多充实得多的内容。这时,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形成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

“热爱祖国”,并不是抽象的纯理性的东西,应当体现在许多具体实际的内容上。父母要使孩子从小就知道:对我们伟大的祖国,要从自己的身边爱起。 应该告诉孩子:祖国的人口虽多,却是由一个一个平凡的人集合起来的;祖国的疆域虽广,也是由一寸一寸普通的土地联结在一块的。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热爱祖国就要从眼前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上,实实在在、一点一滴地做起。比如说,妈妈为祖国的富强辛勤工作了一天,下班回到家里了,孩子迎上前去帮她脱掉了外衣,接过了提包??乘客拥挤的公共汽车上,走上一位已经为我们的祖国出了几十年力的年迈苍苍的`老人,孩子赶忙起立,把老人搀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这些,都应该看成是热爱祖国人民的表现。又比如,在名胜古迹的墙壁门柱上涂去那些缺乏公德的人刻画的字迹??在自己家的房门旁种上一棵幼嫩的小白杨??这些,都应该看成是热爱祖国大地的表现。总

之,日常生活中的万千“小事”,都是培养孩子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生动课堂。父母要做一个“有心人”,引导孩子把自己和祖国的每一个公民、每一寸土地、每一件事情都联系起来,这样,爱国主义的情感,在孩子的心灵中,就会由稚弱的幼芽,逐渐长成为不可撼动的参天大树。

阿克布拉丽

如何进行情感的培养 篇6

美国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萨蒂丝?科尔曼说过:“儿童天生就有热爱和探索音乐的倾向,这种自然的倾向由于后天非自然的强化与训练,大多无法继续保持,往往被扼制乃至被扼杀。”尽管目前许多幼儿园在音乐教材、教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音乐教育仍然逃不出“幼儿围着老师转”的模式,他们虽然唱得动听,跳得优美,却不会表达自己的心声。

音乐教育与幼儿基本素质发展其主要目标是要研究音乐教育在幼儿期情感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像力和智力发展等方面因素发展中的功能。我们说幼儿的创造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行为。具体表现为幼儿在生活、学习活动中敢说、敢想、敢做的一种内在心理品质。

如何在初中化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篇7

如何在初中化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化学史教育

化学史向人们展现了先驱们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 献身科学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尤其是我国在化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有教育意义的化学小故事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需要的仪器药品多, 我们学校又没有实验员, 所以单靠任课老师准备, 耗时长, 于是我将学生分组, 每个组长负责实验仪器的准备, 有些无毒无腐蚀性的溶液有时也可以让学生配制。学生在准备过程中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 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用心。课上学生在观察实验, 动手做实验过程中, 不仅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还会在每一次成功与失败的反思中发现, 细节决定成败, 每一个细微的现象都有可能蕴含着化学知识, 有可能引出重大的发现。化学实验不仅让学生觉得化学“好玩”, 增强了其对化学的兴趣, 还让学生从实验中学会了“自我反思教育”。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新闻, 关注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

例如讲到空气质量时, 联系到2013年以来不断的“雾霾”天气, 以及当地近几年的呼吸道疾病患者、肺癌患者越来越多的现象, 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国家治理空气污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而联系到自己和家人应该怎样保护空气环境。讲到水和溶液时, 学生看到水被污染很容易, 但将污染的水净化处理成饮用水却很麻烦, 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方面知识情景, 这有助于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化学对于我们的安全也很重要。

四、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中可延伸的情感因素

如讲到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中, 关于CO2的利弊的分析, 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我就势引导学生探讨电脑应如何使用, 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应该把电脑作为工具, 而不是做电脑的奴隶。

有人说过: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教育,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的教育。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是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好方法。

如何进行情感的培养 篇8

一、通过课文的情感因素感染熏陶学生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塑造了许多感人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人物形象感染熏陶学生、开启他们的心灵。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平凡而普通的父亲形象,表现了父亲爱子心切。课文中的淡淡的记叙、朴实的话语、深情的思念,朴实无华、催人泪下;人物身上流露出来的真挚的、毫无修饰的情感,使教者感动,读者动心,这父子间的深情,这崇高的境界,处处感染着读者——我们的学生。抓住学生热爱父母的感情与作品中的形象进行沟通,就会产生感人的力量。在朱父的淳朴身影中,同学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父母的辛劳,仿佛听到了父母那慈祥的教导。父母是孩子们的守护神,不孝敬父母就是亵渎了神灵,不孝敬父母,怎么会关心别人,不热爱父母,怎么去爱祖国、爱人民?朱父平凡的举止,让学生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亲情的伟大,并以此激励自己,热爱父母,为报答父母,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去努力学习。

二、营造课堂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首先是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情感。作为语文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生,是必备的基本职业素养。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师爱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个语文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学生才能从教师那里体会到温暖,才能从内心涌现出一股强大的力量,如饥似渴地学习。

其次要设计好导语和板书并注意美读。导语设计得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聚拢过来;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启迪,催人奋进。

板书要注意形式多样,运用变换的字体,亦可用图表、图画,以便学生容易明白。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板书或回答问题,或归纳课文内容,或写段意。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美读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的重要方法之一。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很多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文章,假如教师上课时能饱含激情地诵读,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把文章中所表现的情感表达出来,学生就会随着教师情感的指引,入文、入境、入神、入化,最终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其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以生动直观的形象激活课堂情感氛围。把多媒体电脑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相结合,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打破了“粉笔加嘴巴”的传统教学模式,为语文教学提供了生动直观的教学形象。另外,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电脑在显示器上或投影器上显示相应的文本、图形、图表、动画、视频,或打印出所需要的图文资料,用以实现自己的直观想像。

三、通过学习写作文激起学生的真情实感。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生理特征,来布置作文,可以使得学生在作文中宣泄自己的情绪,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给以正确的引导,则可以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比如初一年级的新生,非常想家,思念爸爸、妈妈,甚至有人暗自落泪。面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们写作文《我的初一生活》、《进入中学以来的感受》、《我长大了》等作文,引导他们观察初中的生活以及自己的变化。通过写作文,他们惊喜地发现,短短的几个星期,自己已经长大了,即使没有父母在身边,他们也能照顾自己,自己洗衣服、自己处理零花钱。并且随着科目的增多,他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对自己充满了希望,对未来充满了激情,因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加强师生的情感沟通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内容可以设计成活动课,比如对一些情节生动、戏剧效果较好的课文,教师可以给学生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还可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进行书法比赛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玩得很开心,变得无拘无束,师生心灵之间好像搭起了一座宽阔的桥,感情在交流、心灵在互换。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思维能力培养 篇9

教学中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小学 数学圆面积计算公式,一般是通过由教具的直观演示对圆形面积的割补转化,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对于 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学习圆面积计算方法时,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有了利用割补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 计算方法的初步经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应体现在帮助学生树立假设,一步一步地展开推理论证,找到解决问 题的方法。教师可设计四个思考题:

1.能否将圆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

2.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3.如果圆的半径是r,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4.依据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整理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通过上述四个问题的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创造性地获取新知。

二、巧用原例题,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多元化。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挖掘教材中蕴 含的有利于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知识点,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过程可归纳为:

1.创设情境:教师对现行教材进行认真分析,整理出那些有利于训练学生创造思维方法和创造思维能力的 知识点,并在教学中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师生密切交往的教学氛围。

2.建立假设:精心设计教案,适时引出假设,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3.分析、酝酿、综合:分析材料,酝酿思路,提出新的想法。

4.验证、求得新知:采用其它方法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例如,学生在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后,利用原例题,变原有条件为“把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柱,沿底 面直径从上到下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接成一个和它体积相等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的圆柱表 面积增加7平方厘米,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此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圆柱变形后,新形体和原形体等积;新形 体的长恰好是圆柱底面周长的 1/2,新增表面积7平方厘米正好是圆柱体变形后所得长方体左右面面积之和。 如此分析探究之后,学生很快会得出这个长方体(即变形前圆柱体)体积为“长方体左(右)面积×长方体的 长”。此时学生的思维方向很明确,且面对足够的思维空间,具有进行迁移思维的良好氛围,适合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思考。因为长方体左(右)面积=圆柱的底面半径(r)×圆柱的高(h)=hr;长方体的长=1/2圆 周长=πr。 所以, 圆柱体变形后得到的新的长方体的体积为“长方体左(右)面积×1/2圆周长”,即“h r·πr”,整理后得V=πr[2]·h。通过上述思维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圆柱体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锻炼了 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敏捷性,创造性地应用已有知识解决了新问题。

三、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教师应掌握归纳问题的策略,在众多问题中,如能筛选提炼出适合学生研究的、有助于学生自己探究、思 考的问题,将对学生的自学产生关键作用。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理解能力处于不同的层次,知识的获得并非 一次到位,可根据教学内容再组织一次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难易适度。例如,学生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完成了一定数量的基本习题后,教师出示习题一:已知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8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4,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往往 将周长和按5:4分配所得的数值, 误认为是长方形长与宽的值。此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按5:4 分配长与宽 与长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这样激活学生的思维点,使学生懂得按一定的比例分配是以它特定的、相对应的 数量为前提的,从而加深学生对比例分配知识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习题二:一个长方体长、宽、高的比是5:4: 2,它们的棱长和是44厘米,请你计算出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由于学生的思维点已被激活,他们将会进行较为缜密的思考、推理,最终寻得正确的解题方案。这一学习过程,无疑是引导学生进行了一次创造性思维的有益尝试。

上述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采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假设演绎等学习手段,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归纳总结出较为完善的知识,促使学生全面理解、融会贯通,培养学生 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如何进行情感的培养 篇10

Unit 12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学会餐桌礼仪以及了解中西餐桌文明的区别 北君平中学 胡霜

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尤其是新目标新课题的背景下,我们不能一味的给学生讲解书本上的东西尤其是简单机械的掌握词组句型和语法。我们要在新教育体制新课程的背景下,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在种种的前提和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整体能力的提升和整个道德情感的深化,这个目标并不是我们能够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必须把“三位一体”教学目标慢慢的融合在课堂上逐渐的升华,在语言目标,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中,语言目标使我们在每节课每个单元必须重视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另外两个重要的目标,反而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使我们往往容易忽视的,尤其是情感目标,很多教师往往认为情感目标仅仅只能在班会课或很多大道理下才能有所收获,但是反而忽略了课堂的点点滴滴才是我们真正应该采用的渠道,情感目标和道德观的形成并不是我们一蹴而就就行之有效的,但是那是我们最有用的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有效途径。

现在我以十二单元如何在课堂上渗透道德情感方面为例,简单的阐述一下以一个单元为主的话题是如何把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渗透小小的一节课堂中。

九年级十二单元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主要谈论各地的风俗情况尤其是餐桌礼仪方面,在语言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必须掌握重要的单词词组句型如:napkin, stick, wipe chopstick, rude, point, pick up etc.We’re(not)supposed to „;It’s rude to „;It’s polite to„而能力目标是:(1)Train students’ listening ability.(2)Train students’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target language in spoken conversation.

(3)Train students’ ability to use the target language.接着就要确定我们课堂上的情感目标到底这节课或这个单元要给学生以文化熏陶还是以人文启迪还是培养学生何种道德品质或是意志。而这个单元是围绕着各地不同的风俗礼仪尤其是餐桌上的礼仪,以及我们该做什和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礼貌的而什么是粗鲁无礼的,这时我们就能把道德目标和我们的语言目标联系起来,所以这节课的道德情感目标就是学会餐桌礼仪以及了解中西文化餐桌文明的区别。让学生在真正的语言环境中学到如何正确礼貌的做人做事。

确定了各个目标之后,我们就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在导入的这个环节我们教师就很注重的引导了学生在学校教室的礼仪和规矩,所谓无规不成方圆,使学生有个既定的印象,凡是都是要在遵循规矩文章制度的前提下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之后在讲授单词的时候有很多不同的图片,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学习餐桌用具的同时就引导同学们如何正确礼貌的进食用餐,以及napkin和chopstick的不同之处,以及中国人和外国人是如何使用刀叉的,尤其是可以讲讲国外用刀叉的基本礼仪知识,不仅知道了it is rude to eat with hand and it is polite to use the chopstick or napkin而且这样就很明白的清楚了用餐的时候起码的礼仪,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稍微不同之处,甚至初步了解了跨文化交际的礼仪常识知识。

其次教师在教授句型we are supposed to的巨型的时候,特地的谈到了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able manners in China.此时不仅学习了新的巨型词组,在潜移默化的就告诉学生如何礼貌正确的进餐,培养了学生的礼仪文化,讲授了正确礼貌的进食方式。这样学生很自然的不仅学到了新的句型词组而且也感受到了我们要注重礼仪礼节这些方面,以后就很有意识的注意到自己的进餐方式甚至可以扩展到学生今后的言行举止以及谈吐方面。

接近着老师会有意识的提到some table manners around the world这样就把中国的餐桌礼仪和国外的很多的地方的餐桌礼仪进行了对比以及介绍了其他国家的礼仪方式。

1.In the United States, you’re not supposed to eat with your hands.2.In Peru, you are supposed to talk at the table.3.In China, you’re supposed to pick up your bowl to eat.4.In Korea, the youngest person is not supposed to start eating first.5.In Brazil, you should wipe your mouth with your napkin every time you take a drink.在掌握理解了这些句子后,同学们也了解到了各地不同的文化差异以及风土人情之后老师可以有意识的补充一些各地独特的餐桌礼仪让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使他们对中西文化的不同有所好奇和感兴趣这样便更能帮助同学们意识到了解一个国家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最后总结餐桌礼仪的实质性就是要懂礼貌懂礼仪所谓餐桌礼仪是为了让餐膳可以不受阻碍和破坏,而得以顺利流畅地进行的实用守则。谨记“整齐、清洁和保持安静”三项原则便可无往而不。最后在听力原文中真切的感受到文化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课文总结时不仅要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知识点,一定要记得深化道德情感目标我们的餐桌礼仪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比如说餐桌文化不仅仅就存在与自己的礼貌礼节上比如在我们餐桌文明的当下,没有在用手吃饭,也没有人在吃饭时大声喧哗没有粗鲁的动作行为但比不代表我们当下的餐桌文化就已经很文明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餐饮浪费的问题,提出餐桌浪费现象现象的严重性。比如说在学生食堂吃饭的这个特定的餐桌文化,并不是说在好的环境下在很多人的情况下我们才注重我们的餐桌文化,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严格的遵循餐桌礼仪,其次提到学生食堂的浪费问题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当下整个社会餐饮浪费的严重问题,问问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以及提出些好的解决办法。为此,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比如说:

1、开展“打包回家”活动

2、推行适度合理点餐。

3、组织媒体积极参与。

4、开展“绿色餐饮”评选。引导餐桌文明蔚然成风。或者,老师可以下课后我们可以布置随性作业或是请同学们下课后讨论下关于倡导餐桌文明的建议,然后用简单的我们教授的巨型we are supposed to , it is impolite to , it is rude to 等句型提出自己的建议,然后下节课请同学谈谈自己讨论出来的建议,这样不仅学习运用了我们心学习的句型,也让同学们意识到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餐桌文化。使同学们认识到餐饮浪费不仅与中华民族勤劳 节约的美德相悖,也与当前开展的“八荣八耻”精神相抵触,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不和谐音符。也给学生孩子们造成不好的习惯和影响,这样不利于我们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我们学校和学习的环境中就要大力倡导餐桌文明建设,引导合理消费好风尚,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文明意识。

如何进行情感的培养 篇11

构造故事化情境

构造故事化情境的目的是创造一种交流的氛围。只有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与场所里,文化主题才能够鲜活起来。读者才能够达到美学上所说的共鸣——鉴赏者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或想象,被事物或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人物命运深深感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审美高峰体验。

例如作品《老北京吆喝》要展现的是以老北京为地方特色的,胡同里小商贩的商业文化。如何进行情感化的交互设计呢?经过分析后我们可知,吆喝是一种口头的商业广告,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故事去表现当时老北京胡同里真实的生活以及朴实的商贩的美好品德——诚信。因此设计出在一年四个季节背景下发生的四个故事。这些故事介绍都以超链接的方式分布在各个分界面当中。分界面的背景是四季里的胡同,仿佛是老电影里定格的某一帧。最终整个阅读的过程是舒缓而又充满了趣味的情感体验。

运用符号隐喻等方法创造新的视觉变化交互体验

符号隐喻相当于一种嫁接技术。它不直接表现创作者要表现的主题,而是借题发挥,化实为虚,用相近的元素渲染和烘托,能给作品带来意想不到的新鲜丰满,使主题更真切和深刻。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在设计上有很多古埃及的建筑、雕塑、绘画等很多元素被应用其中,将古埃及的文化气息和整体的氛围烘托出来,使逻辑性很强的文字知识有了感性的温暖、舒适。多元素表达,给了不同读者更大的信息量,读者理解的过程或许就是多媒体在交互上带给读者最大的厚礼。

类似的还有《中国风筝》里转场中风筝的“线”的设计,《中国皮影戏》界面里影调转换的设计,《中国红》里的花与蜻蜓,《京城四合院》里的门墩等等。

运用网络媒介的交互性、开放性、虚拟性加强交互设计的参与性和归属感

网络媒介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可逆的、互动的,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的地位是重叠的。网络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参与者、制造者。每个人都有话语权。网络用户由于性格、趣味的不同,对接受的信息有不同的反应,也会有不同的信息反馈。网络提供了多人在线共同阅读的机会,让创作者与参与者及时沟通甚至参与创作。

网络的开放性能给观众带来新奇的感受,满足观众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多样化的、异质化的、片段化的、去中心的自我。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内敛的。在互联网上,交流不受日常社会角色的限制(性别、年龄、职业、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抛开现实,使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发挥。个体主动构组自我的世界,完成独特的情感体验。

文化类多媒体作品应该有网络版本,并且建立论坛或是聊天室、博客等让读者与读者,读者与创作者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情感,共同探索讨论作品的内容,解决矛盾和困惑,在讨论中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无限地挖掘和更新。当用户富有创意的表达或积极参与受到其他用户的肯定和欢迎时,他们对自己在网络世界的角色变得更有信心,从而激发他们更充分、更主动地参与到网络信息传播的情感交互中来。

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等技术,拓展自由的人机交互途径

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观赏者在阅读时更方便与阅读工具传递情感。例如三维虚拟声显示技术不仅作为静态的显示,而且其交互性可使用声响效果随用户头和身体的运动而改变;又如视觉通道交互性表现在主动式媒体框架建立在识别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之上。眼睛既用于接受视觉信息,又可通过注视而输入信息,形成所谓的视觉交互。通过一个隐藏的智能前端自动感应观者的存在以及他们在观看时的反应,从而主动地与观者互动。这个前端对于参与者来说应是完全透明和不被发现的。

目前新媒体作品中交互的方式已经从计算机屏幕扩展到了三维空间,计算机为信息处理设备,借助于外设备(外接麦克风、图片、视频的如各种传感器、视频输入设备、摄像摄影机、打印机、投影仪等等)进行信息捕捉进行交互。也就是说我们还可以利用外接设备完成视觉的、触觉的交互设计,是三维空间中真实动作与计算机发生的交互行为,这是实现多媒体交互设计的多角度、全方位的虚拟体验的方法。利用这些先进的交互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在多媒体作品中设计出更有情趣的人机交互。激发起读者探索阅读的兴趣,增强互动性。

目前在游戏领域里,有许多优秀的人机交互例子值得我们借鉴:例如《任天狗》是一款以宠物饲养为乐趣的游戏,在游戏中玩家可以观察狗狗们可爱的动作,并且可以通过触摸屏直接触摸他们,让他们学会各种技能,最后以在宠物比赛大会中获胜为目标。并且在本作中玩家还可以通过麦克风训练小狗们,并且通过训练,小狗们将会记住玩家的语音指令,这样以后玩家就可以像现实生活中一样,通过简单的语言命令聪明的小狗们做出各种动作。还有任天堂出品的另一款游戏《塞尔达传说》。该游戏融合了动作、冒险、解谜、角色扮演,还包含了少量的平台跳跃、潜入、竞速等的元素。是任天堂的招牌系列之一,在全球有很大的影响力。在破解种种迷宫的环节中,玩家是必须通过麦克风喊出相应的指令,类似“我要大炮”等,分贝要足够高,才可以通关。我们都可以把这样的元素设计到多媒体作品中。

文化类多媒体作品情感体验的交互设计应该融入到每一个设计细节(界面设计、声效设计、热键设计、转场设计等)。有这样借鉴Web设计的一个例子,用户在访问某家医院的网站时,页面上显示的“别担心,一切都会好的”字眼比精美的界面设计要来得更温暖体贴,更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内心的情感交互。这样我们便不会感到寂寞,当用户独自在某个空间中访问网络时也会感到人间的温暖和关怀。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篇12

一、平等交往, 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 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最终实现共同提高、教学相长。那种忽视师生关系, 忽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把教学当作单纯的知识传授、技能训练, 只管教, 不管导, 违背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的做法, 必然会使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生机, 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和亲切感, 才能保证师生情感交流的顺利进行, 使学生获得情感, 体验实现情感教育。进行情感教育仅靠教师的说教是不够的, 它更需要教师做出样子。一丝不苟地写好每一个教案, 热情饱满地上好每一节课, 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学习每一个知识点, 解决每一个疑难问题……这些都在不知不觉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鼓舞着每一个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试想, 一位整天死气沉沉、板着一副面孔的教师, 学生怎么可能接近你, 更不必说让他们和你一起走入课堂内容, 积极思考和解答问题;一位整天心不在焉, 把本职工作当作苦差事来应付的老师, 怎么能使学生与你身心交融, 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呢。

二、正确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信心

学生信任教师, 并乐于接受教育, 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信, 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自信是一种积极、肯定而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人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感知自己, 然后做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如果外部评价不恰当, 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知觉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 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 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的评价。对他们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 即: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这样, 评价结果就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 厌恶学习。

在课堂上,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要做出及时的评价。如, 对表现好的学生, 用“Very good!” (很好!) 、“Excellent!” (好极了!) ;对表现一般的, 也可用“Good” (好) 、“well-done” (不错) 来表扬, 让他们品味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培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表现欠佳的, 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 可以用“Make it easy.” (别紧张) “It doesn’t matter, just have a try” (没关系, 来试一下) 、“Try it again.” (再试一次) 、“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 (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 等这类鼓励性的话, 使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在不断进步, 从而消除惧怕、紧张情绪。

在课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做出积极评价。所有的学生都十分关心和在意老师给自己作业的评价, 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教师对自己的态度, 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园地, 也是同学们之间相互比较的根据、相互竞争的动力。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 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 也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试想, 一个老师批改作业从来只有一个日期的话, 恐怕作业发下来后学生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了, 长此下去, 学生作业、学习的兴趣也就没了。

三、精心设计, 品尝成功的喜悦

上一篇:什么的山峰填词语答案下一篇:浅谈教子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