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读书心得

2024-05-13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读书心得(精选19篇)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读书心得 篇1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我国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作者以自己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精深研究为背景,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女儿的经历,结合着我国的实际国情撰写了这本极具实践性的家庭教育书籍。同时这也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在读这本书之前也曾听个别家长和老师说起过这本书,作为一个在教学一线担当教学工作的教师,我认为“妈妈”都要成为一位“胜过老师”的好妈妈,我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的做一个能够胜过妈妈的“好老师”。我相信书中一定会有我曾经困惑的问题,能够解答很多我还未涉及到的关于教育孩子的知识,这些宝贵的知识一定能够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老师。果不其然读过之后书中很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使我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同时也提升着我的教育意识。让我更加的深刻感受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和它立竿见影的效果。读一本好书,不仅让自己进步,如果能够与需要的人分享,那将是一件更加幸福的事,所以我要将这本书推荐给所有的家长朋友,你一定会和我一样有收获。最重要的是,要将书中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信很多职场中人都听说过《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关于职场励志的书籍。读过了这本书能够让我们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来自职场的种.种压力和困惑。100多年来这本书以不同的方式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书籍之一。遗憾的是现在我才读到这本书,但我相信“好菜不怕晚”,得到这本书要感谢一位好朋友,是她让我有了获得知识能量的机会。书中所推崇的关于敬业、忠诚、勤奋、感恩的思想观念正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所欠缺的,也正是我努力追求的,所以我在读完了这本书后第一时间在网上买了四本,与我的老师们共同分享。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很多人满足于平庸的现状,在推诿、偷懒和取巧中应付自己的生活,却并不知道:想要成功就必须选择生活而不是让生活选择你。对于每个人来说,生活需要的不是问题,而是解决问题。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读书心得 篇2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从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1)例举读书的好处。

告诉孩子许多名人小时候就很喜欢读书,读书能开发智力,从书中我们可以懂得很多平时不懂的道理,平时不知道该怎么做的事也可以在书中找到解决的办法。

(2)共同读。

和学生共同读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本书,读好后互相考。学生觉得自己可以考老师,兴趣特别高,为了把教师考住,他们往往看得也格外认真。

(3)开展活动。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掌握了不少精妙词句,他们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比如“小小朗诵家”、“词语接龙赛”、“美文欣赏会”等;指导学生编写手抄报、写读后感、设“采蜜集”,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二、创设阅读氛围

1. 营造班级读书氛围

在我的班级中,墙壁上贴有与书有关的名言,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班级中还设立了一个图书角,让学生随时都可以拿到书;要求学生平时书包里随时都有一本课外书;一周有一节读书课,教师对阅读方法进行引导,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每天中午上课前让学生看半小时的书,教师在这个“午读”时间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身教往往重于言教,当学生看到教师捧着书静静地阅读,他们也会被深深地吸引。

2. 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学生课外阅读的很多时间都是在家中完成的,所以家庭环境、父母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每次开家长会我都要向家长介绍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的方法,提议家里有一个房间布置成书房,而且要求家长即使不喜欢看书,每天也一定要抽时间装模作样地看一阵子书。把阅读课外书作为每天固定的作业,让学生养成每天睡觉前都看一会儿书的习惯。

三、推荐阅读材料

1. 课文拓展

每一册的课文都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而选入课本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课文拓展课外读物。

(1)根据文体,推荐同类型文章。

根据学过的不同体裁文章,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实践,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例如学习了《丑小鸭》,引导学生读其他的童话;学习了《山雨》,引导学生读其他写雨的文章,等等。

(2)根据作者,推荐阅读系列作品。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家的名篇。教学时,可补充有关作者的生平、作品,以供学生阅读。例如学习了魏巍的《再见了,亲人》,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学习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向学生推荐李白写的其他送别诗篇。

(3)根据内容,推荐阅读相关文章。

①根据内容阅读相关的时代背景、人物故事等资料。例如教学《一夜的工作》之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阅读有关周总理的文章——《大地的儿子》、《周总理,你在哪里》,感受周总理为国家、为人民夜以继日、不休不眠地工作,真真正正是个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好总理。②课文是节选的,到课外查找、阅读原著。例如学习完《冬阳·童年骆驼队》,要求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学习完《少年闰土》,要求学生阅读小说《故乡》,等等。

2. 根据“特殊”,推荐特定的读物

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有的胆小,有的性格比较急躁,有的不自信,有的缺乏毅力……根据这些“特殊”,我给他们推荐特定的读物。例如:有关励志方面的书、一些名人的故事,等等,让他们从其他人身上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他们为榜样,克服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内心世界。四年级我班转进来一个男孩,这个孩子喜欢打架、逃课,上课捣乱,学习不认真,常常不做作业,他的爸爸妈妈伤透了脑筋。来到我班后,除了和他谈心以外,每周一节的读书课,他看的书都是我特意挑选的,每堂课看了以后,我几乎都要请他讲讲自己的读后感,趁机引导他也要向书中的人物学习。一个学期以后,我发现他有进步了,于是我又坚持这样做,惊喜地发现他的进步越来越明显。到了六年级,他已是一个很懂事的男孩子,成绩也进步了。他还把自己看的《十万分之一和千分之一》、《我一定回来》、《另一种感动》这些文章推荐给我看,说这几篇文章特别令人感动,让我一定要马上看。在学校举行的课外阅读积累比赛中,他荣获了三等奖。我认为,阅读就是一剂良药,是一种力量,它能完善人的内心世界。如果一个小孩思想健康了,态度端正了,成绩也就自然而然地进步了。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篇3

怎样才能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呢?请你按照下面的小建议试一试吧!

1.找一个固定的时间:每天都空出一小段时间来读书,这个时间最好能固定下来,雷打不动。如午餐后,或者晚睡前,抽出20分钟用来读书。

2.随身携带一本书:坐火车时,去餐馆吃饭时,旅行时,排队时,随身带一本书,会让等待的时间变得不那么漫长。

3.列一份读书清单:列一份清单,把你想读的、正在读的、已经读完的书都写在清单里,这样读书就变得有序而不盲目啦。

4.找个安静的地方:离开任何能诱惑你的事情(电脑、电视、游戏……),找一把舒适的椅子(不要躺到床上,除非你想睡觉),选一本好书,倚靠在椅子上,你的世界安静得仿佛只有书香。

5.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会促使你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收获。

6.去图书馆借书:“书非借不能读也”,这点你肯定有所体会。

7.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在家里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所有家庭成员一起读书,一起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一起享受美好的阅读时光。

8.分享你读过的书:读了一本书后,你有什么感想,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起交流,一份乐趣会变成好多份乐趣,一个人的思考会启迪好几个人的智慧。

9.阅读有趣的、耐读的书:找那些能够吸引自己并让自己持续阅读的书,即使不是文学名著,它们也能让你充满阅读欲望——这也是阅读的一个重要意义。好书并不一定是“经典名著”,只要能让自己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能震撼内心世界的,就是一本好书。

10.坚持: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心理学研究显示,一种行为,只要坚持重复21天,就会转化成个人习惯。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篇4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古以来,读书的传统,便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辉史册中:国人信奉“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以“耕读传家”为高尚家风,以“学富五车”为不懈追求„„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知识在更新,倡导读书、加强学习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这更要求我们必须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热爱读书,善于学习,让读书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俗话说的好:“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曾经说过:“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学校;一个不重视读书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可见,读书已不仅仅摆脱平庸,增长智慧,陶冶情操的个人行为,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怎么才能让现在的孩子爱上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兴趣,一种习惯呢?

一. 先让孩子们知道读书的好处。下面我就给大家介

绍几点吧:

1. 读书可以让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

下事。

2. 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品。

3. 读书可以让我们变得有修养。

4. 读书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

地。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学习到不同的东西。感受世界的不同。不需要有生存的压力,必竞都是有父母的负担。虽然现在读书的压力很大,但请务必相信你是幸福的。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孩子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办法享受的。所以,你现在不需要总结,随着年龄的成长,你会明白的,还是有时间多学习一下。

二. 要学会怎样读书。

从方法上来说,精读、略读、背读、抄读、批读,等等,要因书因人而定,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曾国藩曾指出:“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者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从目的上来说,要由休闲性读书为主转变为学以致用读书为主。针对小学生实际,一是可以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阅读相关文章;二是创设各种实践运用活动,引导学生把阅读收获化为自己的实际需要,从而使读书成为学生的日常必需与成长的精神食粮。

三. 营造读书气氛,让孩子们走进书的世界

我记得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过这样一句话:阅读的最大

理由是摆脱平庸,儿童时期所读的作品往往能影响一生人一生中对待阅读的态度。从小就爱阅读的孩子不会是平庸的人,因为阅读打开了孩子们的视野,提升了孩子们的品味。

为了激发大家读书兴趣,我们首先要从布置教室开始入手。图书角是班级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图书角是首当其冲,所有的图书均有孩子们自行筹备,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会从家里捧来十多本优秀读物,让同学们羡慕不已,条件一般的学生也会尽力争取为班级献上一两本课外读物,再加上学校图书室的藏书定期可以借阅,有了这些丰富的资源,根本就不用担心学生没书可读了。有了图书角,好好利用起来才能真正为学生服务。我们班有一套比较人性化的班级图书管理与借阅制度,从图书登记到图书借阅、归还的时间安排、借阅方法等都有专门图书管理员进行运作,这样不仅服务了大家,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接着是让教室的墙壁会说话,班级的墙上定期贴一些有关读书方面的格言警句,随时提醒学生珍惜时间,好好读书。如: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刘向的“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但丁的“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图书角、教室里的常见标语。然后充分发挥班级学习园地和黑板报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小报,读书笔记,制作的书

签作品等等,这不但美化了教室环境,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最后是诗歌声中迎老师,我一直坚持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诵读古诗、警句等,每天诵读的内容都是学生自己提供,早晨由语文课代表抄在专用的小黑板上,上课铃声一响,全班学生在课代表的组织带领下开始朗读、背诵,等待上课老师的到来,日积月累,学生真是受益匪浅。

四. 设法推荐好书,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1、大声朗读法。为孩子们大声读书是培养学生阅读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最便宜、最简单、最古老的教学手段。为孩子读书,能建立孩子的必备知识,引导他们迈上成功的阅读之路,朗读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动。因此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就从给孩子大声朗读开始。精心挑选一些童书,如纽伯瑞儿童文学获奖作品,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古今中外名人传记等,大声读给孩子听,让所有嘈杂的东西都在故事的河流里沉淀,让孩子心甘情愿回到书籍的世界中来。

2、故事悬念法。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我声情并茂的娓娓叙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

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戛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3、谈读书感受法。平时我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4、介绍读物梗概法。我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比如我向学生推荐《夏洛的网》时这样说:“最近,老师读了一本好书,书中主要讲的是一头猪将要被宰杀时,被它的朋友——一只蜘蛛想尽各种办法救了下来。最后,蜘蛛却因为操劳过度而死去。这本书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曾经感动了一代代的孩子,我相信你们读了也一定会被感动的。”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作文 篇5

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很喜欢看绘本,每次妈妈带我去安文,我总吵着让妈妈带我去新华书店看书。妈妈也总能满足我的心愿。从书上我慢慢地认识了一些字,在学校里总是受到老师的表扬,说我是识字小能手。到了小学一年级学会了拼音之后,我更是迫不及待地去买拼音读物,有时买回来的书两天就看完了,妈妈也总是想方设法地为我去找书。每次发作业本,老师总是叫我和她一起发,常常对我妈妈说我是老师的好助手。等到学课文时,当许多同学还在努力地认着书上的生字时,我总是可以轻松地玩耍,每次我总是第一个到老师那里去认生字。科学课上,老师提出问题时我总能快速地作出回答。因为许多知识我都已经在课外书上看到过,现在学习只是一次巩固而已。

每当我遇到伤心的事情时,除了和同学聊聊天外,有时我就会一个人静静地坐下来看书,看到里面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总能让我忘却忧伤。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抒情散文 篇6

一本好书就是尘埃的一盏明灯,它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也照亮了人类历史的途径。读书,是一种享受,它是圣洁的,翻开它,它是有趣而美妙的。

我爱你书,是因为你的质朴。你是那么的随和,总会静静地躲在某一个角落里,像是在思考问题,又像在观看什么。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我才会跟你一起去旅游,去冒险,去体会,畅游千山万水,去欣赏那花鸟人兽,物态变化。插上一双翱翔蓝天的翅膀,去探索,去深奥。

畅游书海会使我们原本的枯燥乏味变得丰富有趣,生活会变得多姿多彩。我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读出了主人公保尔坚持不懈、身残志坚的精神,又被他的顽强和毅力所折服;我从《繁星春水》中读出了母爱、童真、自然;我从《骆驼祥子》中读出了祥子的`坚强勇敢。读《鲁滨逊漂流记》,我为他的奇特旅程而惊讶;读《夏洛的网》,我为夏洛的无私而惭愧;读《竹石》让我知道了竹子那坚忍不拔的气节。。。。。。

书可以启迪我们。当我们成功得意的时候,翻开书本,它会告诉我们“福兮祸所依”,要我们戒骄戒躁,踏实前进;在我们失败失意的时候,它又会告诉我们“福兮祸所致”,要我们振奋精神,昂头挺胸,大步向前。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任何事物都很渺小,但书是伟大的,它能洗涤人们的浮躁,启发人们的智慧,陶冶情操。

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 篇7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 各学段都有明确的要求:

第一学段 (1~2年级) 认真听, 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第二学段 (3~4年级)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 领会要点, 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 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 并能简要转述。

第三学段 (5~6年级) 耐心专注地倾听, 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 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

从这些要求中, 我们不难看出, “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 一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细心, 能领会要点。二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 并就听中发现的问题与人商讨。对照《语文课程标准》,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 情况不容乐观。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或看到这样的情况:

现象一: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 学生纷纷举手, 叫了某个学生回答, 可是由于紧张的缘故, 他在站起来之后, 突然一下子噎住了, 正当他在思索时, 班上有那么几个孩子, 边举手, 边喊着说出了答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只作了短暂的停顿, 稍加思考, 其余孩子便没有耐心听下去, 着急地代替他回答。

现象二:在说话训练时, 在几个同学发言之后, 我们常爱找平时不太举手的同学发言, 而我们常常听到的是他们会重复别的同学说的一句话。立刻有孩子便说:“刚刚说过了!”他们会委屈地说:“我又没有听到。”

现象三:课堂上, 老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或准备组织大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角色表演。未等老师说完要求, 孩子们已迫不及待地行动了起来, 老师的后半句话早已淹没在了孩子们的声浪中。所以在公开课上,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 现在我们常听到老师这样说: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听明白了吗?开始!”老师必须得到学生非常肯定的回答“听明白了!”才说“开始”, 这在省乃至国家级的公开课上也屡见不鲜。

这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 没有足够重视对孩子“听”的习惯的训练的结果。而长此以往, 学生的倾听能力得不到培养, 他们既然不会倾听同伴的发言, 当然就更不可能对同伴的发言进行思考、判断和整理了, 语文综合素养相应大打折扣。那么, 究竟该如何使学生学会倾听, 从而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 培养语文能力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调动情绪, 鼓励主动倾听

学生的学习固然受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各种教学条件的影响, 然而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因而, 要使学生做到主动倾听, 就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因为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 课堂上很难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去倾听,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调动学生的情绪, 指导他们学会耐心倾听。

1. 适时提醒

在学习过程中, 对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往往容易冲动, 常常还没有听清楚或想清楚就开始争辩。这个时候就要教会学生不断自我提醒:“我应该听清别人的意见, 否则就没有发言权。”“我必须明确自己的观点, 否则就没有说服力。”“我再思考一下, 说不定能有不同的发现。”以此促进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 学会深入思考。

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过程中, 应适时用点头、微笑等方式表明自己一直在注意听, 这也是一种提醒的方式。即使学生说错了, 也要保持专注、尊重的态度, 同时适时地加入一些表示自己听清楚的话。如“是吗?”“我明白了”“哦!原来如此”“很有道理”等等。还可以用“接着说”“还可以怎么说”“以后呢?”等语言启发激励学生往深处去思考。

2. 引导换位

对学生发言卡壳或者出现错误的时候, 性急的学生常常会迫不及待地打断其发言, 毫无顾及地说出答案或指出错误。这样不仅破坏了和谐的学习氛围, 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且更加会伤害发言同学的自尊心, 以致于以后都不敢举手发言。此时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学会宽容。“假若发言的是我, 愿意别人打断我的思路吗?”“他有勇气站起来发言, 就说明他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 我应该相信他。”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 他们就能从一次次的体验中明白耐心地倾听别人的发言, 是对他人的尊重, 更是对自己的信任, 因为你能耐心地倾听别人的意见, 别人也能耐心地倾听你的意见。

3. 树立榜样

课堂上, 教师还应抓住有利时机以倾向性的语言暗示, 引导学生, “瞧, ××今天听得多认真呀。”“大家看, ××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 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 多棒呀!”……这样, 既表扬了认真听的学生, 又给其他同学指明了努力方向。

二、营造氛围, 促使积极倾听

新教材、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不再提倡那种呆板的“腰挺直、手背后、眼看老师、认真听”的教学形式。那样听课学生不仅会感到疲劳, 学习情绪也会受到压抑, 学习时无精打采, 注意力也就很难集中。所以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真正宽松自由的表达环境。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主讨论等平等、民主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 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学会倾听、乐意倾听,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 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于永正老师上的一堂《学习转告》的口语交际课片段:

(上课铃响, 于老师还没来。一位陌生的年轻女老师走进教室, 小朋友都瞪大了惊奇的眼睛)

女:小朋友, 于老师是在这个教室上课吗?

生:是的, 他还没有来。

女:怎么, 还没来?××小朋友, 我是鼓楼区文教局的, 找于老师有点事。局长要他带着教学计划参加座谈会, 时间是今天下午两点, 地点是文教局一楼会议室, 请于老师按时到会, 不要迟到, 等于老师来了, 请小朋友转告他, 好吗?

生: (高兴地) 好!

女:谢谢小朋友。我再把这个通知说一遍。 (略。说完, 走出教室) 。 (一会儿, 于老师再走进教室, 小朋友纷纷举手)

课伊始, 老师就精心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调动了学生内需, 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使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 积极倾听, 跃跃欲言, 不吐不快, 于是课堂才真正成为大家都能积极倾听、自由表达的群言堂。

三、走进文本, 引领用心倾听

从语文素养的角度培养来看, 学生倾听的对象不仅限于是人, 还应善于倾听文本所表达的信息, 才能全面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这样的认识是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的。因此, 教师首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引导他们学会“倾听”文本。然而, 课堂学习中许多学生只是“走近文本”而未能“走进文本”。我们可以利用下面的几种手段引导学生倾听文本丰富的内涵与折射的生动信息。

1. 借助范读

课文实际上是现实生活的文本化表现。无论哪一类课文, 它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断或方面。特别是记事类课文, 大都能通过阅读、想象、思考再现生活原貌。在教学中借助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适时创设情景再现生活情景, 引领学生倾听文本, 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从而走进文本。

2. 凭借音响

多媒体、音响是语文教学的得力助手, 适时地借助, 对于激发学生认真倾听, 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文本, 感悟人物形象能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

3. 依托语言

在语文课堂里, 能够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以完美结合的, 首推教师规范优美的教学语言。教师恰当的、传神的引语, 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听觉神经, 并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 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抓住时机, 培养善于倾听

有了专注、用心的良好倾听品质, 还要善于倾听, 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听者在采取专心倾听的态度后, 还要对所听的内容进行能动理解, 对他人意见不盲目听从, 做到有选择地接受, 不仅可以提高倾听效率, 而且可以练习说话。在教学中, 往往有即时生成的资源, 有些教师不善于把握这些资源, 缺乏倾听意识, 错失了许多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机会。特别是当学生发生错误时, 有的老师会乱了手脚, 有的老师会一带而过或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而有的老师会及时作出判断和引导, 使纠错过程成为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过程。

五、鼓励评价, 推动乐于倾听

让读书成为习惯 篇8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开展好大阅读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变得举足轻重了。

1.建立“三级图书网”。为了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书的气息,能随时随地在书海中遨游,我们提倡建立“三级图书网”,即家庭图书架,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馆。

家庭图书架:学生每天放学后和休息日都是在家中度过的,因此家庭的读书氛围也很重要。

班级图书角:班级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所以这个“家”里也要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班级图书角的建立为孩子们提供了充分的阅读空间。

学校图书馆:我们学校购进了大量的图书,建起了学生阅览室,学校进行统一安排,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让学生融入到书的海洋中去。

2.每天开设“课堂五分钟”。这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让孩子们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每天的这五分钟,孩子们将自己每天读书半小时的读书收获讲给大家听,可谈体会,可复述,可背诵,可朗诵……这既锻炼了孩子们在大家面前敢于说话的勇气,又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每月开展“阅读考级场”。为了使每个孩子的阅读兴趣保持在兴奋状态,我们还特意安排了“阅读考级场”,由参加考级的孩子填报阅读级别,由老师和学生评委共同出十道题,检验孩子对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理解的程度,能答对六道以上者即过评委关,颁发“考级证书”。还可以由同学当场提问,共同探讨书中的有关问题。

4.学期举行“阅读大擂台”。这是我们为每个孩子提供的展示自己语文能力的大舞台。通过激励性评价对语文八个方面的成绩记录,评出单项小能手。对能获得五个以上小能手的学生进行综合考评,颁发“语文小博士”的荣誉证书。“阅读大擂台”就是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灵活运用激励性评价是开展好大阅读的保证

1.勤摘录。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此话虽有些“土”,但还是道出了“摘录”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提倡学生在读完文章之后,能回过头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得好,就把它记在笔记本中,可以是词、句、段、篇,以备有时间进行巩固记忆,逐渐地转化成自己的积累储备。

2.能背诵。阅读过程中记录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如果能变成自己的知识蓄储就更好了。每一次的大阅读课最多十分钟是学生兴致最高的时候。比一比谁背下的好词好段最多,再谈谈自己为什么要背这段话。对背得流利的学生,授予一颗“积累章”,对体会谈得好的学生授予“口语小明星”章。

3.巧运用。在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上,就强调了“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耍让知识变活,无论是在习作中,还是在口语交际课中或者日常交谈中,都可以运用阅读课中记录的好词好句。

4.会圈点。这是判断学生是否会读书的标准之一。我们提倡每个孩子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会用不同的符号表示自己的喜怒哀乐,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观点……

5.写体会。课本中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它的闪光处,都有可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因此除了在读的过程中动动笔,还要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

6.善提问。提问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强弱。在读一篇文章的过程中,要边读边想,看看自己读懂了多少,还存在哪些问题。对大家都读过的文章或书,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能引发最大范围的讨论。

三、学会有效的阅读方法是开展好大阅读的根本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欲先是其事,必先利其器。”有效的阅读方法会让孩子们在有限的读书时间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因此如何真正地授学生“渔”则变得尤为重要了。

1.精读。在充裕的时间内,让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阅读方法认真地读一篇文章,做到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并能对文章说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自己的阅读能力比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达到“人文合一”的境地。

2.略读。这是用比较快的速度边读边想,读后粗知大意。如果在了解了大意之后,对这篇文章感兴趣,再采取精读的方法。

3.浏览。这种阅读的速度就更快了,学生可以先了解书报等文本都提供了哪些信息,再阅读自己需要的或感兴趣的信息,并从中提取关键的信息。

4.选读。现在的出版社和作家多如羊毛,如何在众多的读物中选择优秀的、适合自己的作品,是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教师要加强引导。

a.长辈的经验要听取:长辈的经验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大笔财富。因此学生选择读物时,我们倡导孩子们能认真地征求家长和老师的意见和建议,选择有利于自己成长的读物。

b.同学的推介要细听:在学习生活中,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接触是最多的,交流往往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我们利用读书交流会由同学们推介几本好书,有比较详细的内容介绍。有自己读后的体会,让大家在听的过程中产生读的欲望。

c.网络的书讯要巧用:英特网是当代人求知的一条“信息高速公路”。但网络又是复杂的,对孩子们来讲,从众多的书讯中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读物并非易事。因此我们利用网络教给孩子们如何健康上网,如何巧妙地选择读物,让他们不至于在网络中迷失方向。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讲话稿 篇9

大家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

前天下午,也就是3月29日星期六的下午,我校隆重举办了第三届读书节表彰暨展演活动。整个下午,知行学校像过年一样沉浸在欢乐幸福的海洋中。看到许多同学、老师和家长走上前台接受表彰、领奖,我们充满了羡慕之情;看到一些同学、老师和家长登上舞台展现读书的风采,我们又充满了赞叹之情。但你可知?他们台上的一分钟,需要台下多年的劳苦功!我深信无论是优秀读书心得获奖者还是在舞台上进行读书展演的人员,不管是成人还是学生,他们都是深爱阅读的人,是读书,给了他们展现自我、成就自我的机会!

说到读书,它的好处实在是说不完,举个例子吧:你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结识世界上所有的伟人、大师,但通过读书,就有可能认识他们;你不可能回到过去,也不可能提前进入将来,但书籍可以把你带到过去和未来;你不可能走遍世界各地,但书籍可以把你带到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

读书,需要时间。有同学说,我每天都要写作业,哪有时间读书呢!真的是这样吗?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下课时,有人在看书,而有的同学却在追逐打闹;下午上课前,有人在看书,有的同学还是在追逐打闹;放学后,有人边走路边背书,有的同学仍是边追逐边打闹;回到家,有人完成作业后便捧起书本,有的同学却是在看电视、玩游戏……这能叫没时间吗?

读书需要我们自己去争取时间。早晨一到校,可以读书;午间休息时,可以读书;晚上睡觉前,可以读书。不在意每天读多少,要坚持每天都能读一点书;不在意每次读懂了多少,要坚持读后写一些东西,哪怕是简单的一句话或是摘抄的一个句子;不在意每次吸收了多少,要相信日积月累,定会有用,不要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才觉得懊悔不已。

时光悄悄,转眼间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我们也走进了春天,校园里一片生机盎然,处处是美景。但我觉得最美的不是春景,而是每天你们读书时琅琅的声音、还有那专注的神情,这是校园里最美的风景!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梦想的季节,春天更是个读书的好季节!如果你还流连于读书节展演的精彩之中,那就让你的羡慕和赞叹化为自己读书的动力吧;如果你内心还有许多梦想要去实现,那就让读书成为你梦想的积淀吧!就从今天起,就从今天的课间开始,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贵在坚持!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读书心得 篇10

读书能让我们学到不少的知识,读书也能让我们明白许许多多的道理。

还记得刚开始《查理九世》时因为里面的故事非常精彩,就连续看了好几本,我不知不觉爱上了《查理九世》的故事书,从此也让我爱上了读书。书我每天都要看,都要读。其实,我们也每天、每时、每分、每秒都少不了它,也都要接触它。它永远永远是我们非常好的.伙伴儿。

讲到读书的名言有数不胜数: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成卷,下笔如有神。”“学海无涯苦作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的名人名言,古今中外对于读书有激励和引导作用。“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书香飘满校园 篇11

快乐读书吧 —— 杏花一枝春带雨!“快乐读书吧”是在教学楼的大厅内开设的开放式书架,是打造书香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这是一块开放的、天然的绿色的读书“牧场”,为学生提供了一個无拘无束的阅读空间。学生们自由地徜徉在书海中、尽情地沉浸在书香里。开放式的书架,舒适的座椅,随时更换的新书,使阅读变得“伸手即可触摸”“垂手即可获得”,书籍从来没有这样近,阅读从来没有这样美,在优雅环境的熏陶下,绿色阅读已走进学生的心灵。随处可见的学生阅读的身影已经告诉我们:阅读已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读书已成为师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师生们沉浸在绿色阅读中,如沐浴着春风,共同播撒读书的种子,共同收获着读书的快乐!

读写天地厅 —— 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教学楼的二楼开设了读写天地厅,由班级轮流负责布置,每期围绕读书活动确立一个主题,如:“我的读书足迹”“今天你读书了吗?”“妙语连珠”“诗情画韵”“美文鉴赏”等等。充分利用“读写天地厅”这一主阵地,注重读书活动的指导,加强课外阅读训练,积极倡导学生边读边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和谐发展。让每一个角落都说话,让书香浸透学生的心田!

“以一换百”读书活动 —— 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每学期统一为学生购买学生读物,分发到学校54个教学班,不断丰富学生的读书资源。每个班都设有小书架,班班有特色,班班有主题,并由学生为小书架取名,如:“墨香世界”“我读书、我快乐”“徜徉书海”“黄金书屋”“书海泛舟”……同时号召学生把自己读过的书带到班级,由班级的图书管理员统一管理,登记造册,学生随时借阅,以一本书交换百本书,形成资源共享!通过“以一换百”的读书活动,学生不仅能获得更多的好书读,而且有了更多的交流主题,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书流动起来,才能更大地发挥阅读的作用!

“走过四季”读书活动 —— 万紫千红春满园!学校每学年都开展以“走过四季”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即:春读、夏讲、秋演、冬写。春读:学校在每年春季都要为学生推荐20本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目,要求至少精读一本好书;夏讲:在暑假前,举办读书汇报会、读书故事会、诗文朗诵会、美文鉴赏会、读书演讲比赛、古诗文诵读比赛等,使读书活动形式更加多样,读书的乐趣更加隽永、绵长。秋演:“十一”前夕,结合学校举办的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开展课本剧演一演、红色故事演一演、读书才艺演一演等活动,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冬写:在学期末,学校组织学生根据年级特点参加有关读书心得、读书知识、读书专题评论等写作大赛,把优秀的作品在校《育英报》上刊发,在“校小主人电视台”播报,在“诗廊”中展示。通过“走过四季”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浓浓的书香,为书香校园的营造注入了活力!

“读书小博士、小硕士”评选 —— 梅花香自苦寒来!评选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唤起了阅读的原动力。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每学年进行一次评选,通过“读书知识问答”“读书小调查”“查看家庭读书箱”等方式进行评选,当选的学生头戴博士帽,身穿博士服,享受读书的快乐!评选活动为学生阅读构建一个“场”,一个强大的精神氛围,它用深刻内蕴,为书香校园奠基,正所谓“春来正是读书时,最是书香能致远。”

通过几年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的开展,学校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校园里,书声琅琅,歌声嘹亮。课堂纪律好转了,休息时间学生有事可做了,同学们能静心学习了,小主人意识增强了,日常行为习惯也规范了。读书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生命奠基。几年来,学校已有近千名学生作文在各级各类作文大赛上获奖,有近百名学生作品在书刊上刊发!我们坚信与书相伴的孩子,一定有品味,有素养!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会更有内涵、有发展!

编辑/魏继军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篇12

一、激发情感,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读书感兴趣, 才能兴致勃勃地去学习, 去探索, 才能取得最佳效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 都十分贴近生活, 适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引导学生用心地发掘它。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大胆质疑, 大胆想象, 对学生提出的疑问不要死套, 可灵活掌握, 着重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选好书、讲故事等形式, 引导学生对周边的人或事进行观察, 联系生活实际, 感受不同人、不同事之间的联系, 以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加强阅读材料的感染力, 唤起再造想象从而更好地引发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由于学生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等因素差异, 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件事物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所以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 而应尊重他们的自我感受, 通过有目的的阅读、动笔式的阅读、广泛的阅读、创新的阅读、精读、略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阅读习惯。

我常给学生提出两个阅读课文的要求:一是读熟, 二是读好。读熟课文最起码的要求即能用普通话读准字音, 不添字、不漏字、注意停顿、抑扬顿挫、节奏把握、读出情感。怎样才能读好呢?我的理解是引导学生反复地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之前, 教师应提出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当学生读熟后, 大凡其意蕴以能自悟, 无须教师苦口婆心地讲解。通过学生扎扎实实地读, 原原本本地读, 平心静气地读, 前后联系逐层深入地读, 引导学生在文中走个来回, 完成对语言的玩味, 赏析和内化, 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持之以恒, 形成习惯

小学生的意志, 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时期, 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 要做到严格要求, 持之以恒。以正面诱导为主, 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对于给学生提出的某项阅读要求, 就要抓住不放, 不能时紧时松。通过耐心、细心地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空间, 不断激发学生的热情, 潜移默化地引导, 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 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重视阅读效果, 注重正面引导, 给学生阅读的时间, 给学生阅读的内容, 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让他们去阅读, 去思考, 去感悟, 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让读书成为习惯 篇13

今天4月 23日, 是世界读书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老师有话要对全体同学们说,大文豪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古人也讲,布衣暖,菜根香,还是读书滋味长。

读书虽然不能增加我们生命的长度,但却能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如何做个有修养的人;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引领我们从浅狭的港湾驶向生活无垠的海洋。

书是一道厚重的门,垂青着每一位敲门者。那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书。一个家庭可能缺少这又缺少那,唯独就是不能缺少书。”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与我们相伴一生。

温暖的春天已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在这暖春时节,希望每位同学能在家长、老师的帮助下珍惜每一天的读书光阴,从读书中获得新知,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读书心得 篇14

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书香充满校园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的是《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书香充满校园》。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1995年起把4 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以此来推动阅读和写作。

热爱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民族历来就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类从幼稚走向成熟,中华由洪荒走向文明,无不伴随着优秀的书籍。正是通过一代代人开卷不止,孜孜以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以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得以薪火相传!民族因读书而兴旺,国家因读书而富强,人生因读书而美丽。

今天,读书,已经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意义,已经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发展是硬道理。要发展离不开创新,要创新离不开学习,要学习离不开读书。尤其是进入新世纪,更需要我们学习更多的新知识,练就更多的新本领。因此,读书学习就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

为此,我在这里向大家发出倡议,从今天开始,在全校开展轰轰烈烈的读书活动,希望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去,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开卷有益!让书籍,成为我们一生的朋友,在读书中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在读书中提高生活品位;在读书中成长成才。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让修改作文成为一种习惯 篇15

学生在完成初稿后便悠哉乐哉, 好似大功告成。其作文质量便可想而知了, 针对学生不喜欢修改作文这一现象, 笔者认为激发兴趣及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去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并使之形成习惯呢?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四点。

一、榜样示范, 激趣导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针对学生“厌改”这一情况, 教师应利用闲暇时间多讲些文学大家练笔的小故事。例如, 告诉学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年轻时代, 白天写诗夜晚读书, 顾不得睡觉和休息, 以至于口舌生疮, 手肘也磨起了茧子, 一首诗写完进行反复修改, 有时几乎改得原诗一字不留。正是这样, 他的诗作才广为流传, 赢得世人称赞。又如:宋代文学家王安石作《泊船瓜洲》一诗时, 在“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 光是“绿”字就经过反复推敲, 修改了十多遍, 最终才确定为“绿”字……以这种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让学生对修改作文产生兴趣, 鼓励学生不断修改, 帮助他们取得进步。

二、授之以法, 循序渐进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作文后, 教师应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修改, 炼字炼句, 使习作生动具体。笔者有以下建议: (1) 要求小作者多读几遍底稿, 对自己能发现的错误及时予以修改; (2) 与同组伙伴互换作文, 互相评改提出修改意见;; (3) 小作者根据同学间的意见正式修改习作, 并将修改好的习作抄写在作文本上并让家长予以指导;; (4) 小作者将最后的作文抄在正式作文本上交给教师批阅。

这种做法, 不仅提高了作文本身的质量, 而且对整个作文教学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一来培养学生养成认真细心, 积极进取的学习习惯;二来增加了家长了解孩子学习的机会;三是弥补了教师面对批改时间不足的缺陷, 这样做很好地把学生、家长、教师的智慧凝聚在一起, 从而拓宽了作文修改的渠道。。

这样循序渐进下去, 到了五六年级便可将优、中、差三类作文进行搭配发放, 优秀生作文发给中差生, 而中差生作文则发给优秀生, , 进行相互间地修改, 使他们在修改过程中取长补短, 这对每个孩子来讲也都是一种促进。

三、展开评论, 激活思维

小评论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青睐, 这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学习现象。教师应每周抽出一节空堂课, 向全班学生展示一至两篇短文, 要求学生做出评论。如:语句是否通顺, 意思是否明白, 用词是否准确……学生可在小练习本上动笔修改, 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此期间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而且也能够提高其思维能力。。由于形式灵活, 可使学生在不断思考与讨论中明白, 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 作文就是展现真实的自我。因而不会再为写不出华丽的词藻而大伤脑筋, 也不会为语言优美与否、结构紧凑与否而担心害怕了。作文修改并不难, 只要肯在字、词、句的运用上多花费些时间, 多进行一些思维推敲就能打破这种困境。

四、品评日记, 寓改于乐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原动力。坚持写日记而不去修改, 无异于给学生不断增加一些包袱, 使学生日记中的闪光点得不到挖掘、得不到欣赏, 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提供早自习或下午自习时间, 让学生将自己的得意之作读给大家听, 再抽出好的日记作为参赛作品, 张贴在学习园地中。在大家充分阅读所有习作后, 展开评比, 由学生自己评其优劣, 教师再加以点评, 当场打分并在建立的积分小档案中记录下来。学期终评时选出“小作家”与“小小评论员”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这种做法, 使得近两年来学生写日记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快地提高, 很多同学的习作在各类竞赛中也都获了奖, 从而证明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让读书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篇16

最近几年,我校开展了“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活动,我认为这是一项“师生共受益 师生同成长”的好举措,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只有飘满书香气的校园才算是一处上进的、真正的学校。读一本好书,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更可以开阔视野,让人变得聪明睿智。年少读书,志在千里,而中年读书则别有一番情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是充斥着思想的河流。”作为用思想育人、用语言说教的教师,读书无疑应该成为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生活方式。回想第一次读《三国》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懵懂的学生,怀着对大师的崇敬拜读了它,从此便爱上了读书。每次读来便觉得自己的肤浅,于是,将继续鼓励自己,每天读一点,厚积才能薄发。教书十多年,在漫长的日子里读书已渐渐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每当夜深人静操持完家务,让女儿入睡,我便会捧起一本书,独享思绪渐入书中无拘无束畅游的从容,内心便会感到无比充盈和温润。

最近一段时间,每天都会翻上几页毕淑敏的散文集。她以心理学家的目光和作家的笔法,针对当代中国人纷繁驿动的心,写下了那一篇篇令人耳目一新的散文。看着一篇篇娓娓道来的散文,犹如自己的内心沐浴在清新的风中,荡涤得一如雨后的新叶。作为一名老师,繁琐的工作,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常常有些让人喘不过气来,精心读着这本书,极力地吸收着书中的营养,告诉自己,活得好一点,快乐一点,善良一点,健康一点,阳光一点……

记得小时候总是羡慕教师,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是一份轻松的职业,随着从教日子的延伸,渐渐发觉做一名老师容易,但做一名好老师却不易。就简单的读书而言,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己永远是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就教学方法而论,教师不能直接交给孩子们兔子,而是要交给他们猎枪,并教会他们使用猎枪的方法和技巧。特别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是一个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语文教师都应该有所涉猎。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讲起课来才能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妙趣横生,从而给学生带来一路春风,使其进入一个辽阔纯净、鸟语花香的知识王国。回头想想自己的教学之路,也曾有过疑惑、有过彷徨,但书读得多了,教师这份工作做起来也不再那么生涩,竟有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这都归功于一本本好书。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正因为懂得,所以一直在这方面努力着。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每接手一批学生,我就先向他们渗透读书的好处,在班里设读书角,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营造起阅读的氛围。家庭作业布置每天读书至少半小时,周末至少1小时,为做到读写不分家,还要求学生每周完成2篇读书笔记和2篇日记。在日记方面从不做字数要求,可长可短,可三言两语,可长篇大论,内容不限,体裁各异,但必须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必须是自己内心的自然流露。我想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小学阶段的语文试题中,基础知识部分的得分率都比较高,相差是微乎其微的,差距就出在阅读和作文上,所以要想提高语文成绩,习作是关键。我认为要想写好作文没有捷径,只有加大课外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筆如有神”。的确,你看的书多了,阅读范围广了,在创作时一些好的语言、奇妙的想法、独特的构思等灵感就会一股脑儿地钻出来,想挡也挡不住。当然,读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也许不能立竿见影,它的成效或许一两年才能看得出来,也或许三年五载,但随着阅历的增长早晚会凸显出来,我想“最是书香能致远”这句话大概也蕴含这层意思。

或许受我的影响,不知从何时起读小学四年级的女儿也爱上了读书,而且是酷爱。每天除去写作业的时间,基本上都泡在书海里,现在倒怕她被泡成“书呆子”。每个茶余饭后便成为我们一家三口交流读书心得的时间,这也是家中最温馨、最幸福的时刻。这时女儿总是歪着小脑袋畅想书中的情景,“妈妈,我要是有哈利波特的魔法那该多好啊,就能骑着扫帚飞到非洲,为那些可怜的小朋友送去食物和衣服,让他们不再受饥饿和寒冷的困扰。”“爸爸,你说杨红樱阿姨怎么能写出这么多的好书呢,我将来能不能也像她一样成为一名作家。”一个个问题有时让我们捧腹大笑,有时让我们瞠目结舌,也有时让我们哑口无言,甚至还有很多故事我们连听都没听过,这时她就会笑话我们孤陋寡闻,然后就会像一位演说家一样向我们娓娓道来,让我们不得不佩服眼前这个小书虫。不难看出,最近几年女儿从书中学到的东西不少,这些知识或许是老师和家长都无法传递的,书的确是个好东西啊!真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守着这样一件事:读书!我读书,带着我的孩子读书,带着我的学生读书。雄鹰在宽阔的碧空中搏击风雨,鱼儿在无边无际的海洋里劈波斩浪,我要带着我的学生在书海的风头浪尖凌空高飞。

让读书成为习惯-发言稿 篇17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中午好!我是来自注会1142班的陈锟,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演讲。

今天是4月23日,我们迎来了第18个世界读书日,同时也是会计学院第四届“读书活动月”的启动日子。去年的读书月,我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演讲比赛的参赛人员,时光荏苒,今天我将会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心得体会。我演讲的主题是——让读书成为习惯。

说到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形成一种行为习惯的时间大约为21天,也有人称之为“21天定律”。就像是小鸡破壳而出一样,时间也是21天,那代表着一种新生,而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也代表着一个新希望的诞生。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至少要有一个在路上。我读书的习惯是上大学之后慢慢养成的。从大一到现在我基本上每个月都能读完一到两本书,寒暑假的时候则会多一些,一个月能读四到五本。每个周末我都会去一次图书馆的期刊阅览室阅读最新的杂志期刊,比如《三联生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我始终都认为读书可以让我们的思想紧跟时代的潮流,思想观念可以与时俱进。到现在,有几本书对我的影响很深,它们是,讲友谊的《追风筝的人》、讲历史的《明朝那些事儿》、讲梦想的《悟空传》、讲心态的《不抱怨的世界》。读书,是一项个性化的体验,其中的美妙,只有读者才可以体会到。正如品茶的享受,只有端起茶杯的人才知道。

为什么而读书,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困惑,更不应该让我们迷茫。虽然不得不承认,我们正处于一个越来越媚俗的时代,被时代催生和激励出来的,对物质永无止境的追求和欲望,正耗费着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有人说,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人无暇读书。然而,又有多少事情可以向阅读那样,随时可以拿起,随时又可以放下?读书需要时间,时间在哪里?忙里偷闲,见缝插针,时间多了去了。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想想,是事情困住了人,还是人困住了事。也许我们不一定有能力改变现状,但是,我们应该有能力保持独立的自己。那么,我们靠什么来保持独立的自己呢?我的回答是——“读书”。让读书成为习惯。

书给了我们每个人不同颜色的天空,一千个人读《西游记》就会有一千个孙悟空的形象。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存在,发现了独立的自己,那个有着独立思想的自己。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它的口号是“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这对我们来说,并不难做到。

4月23日,让我们行动起来!

——在这一天,走进图书馆,借一本喜爱的书,并开始阅读。

——在这一天,向你的同学、朋友推荐一本好书,分享你的心得体会。

——从这一天开始,确立一种信仰:让读书成为习惯,终身学习,毕生阅读。

——从这一天开始,时间再紧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

读书吧!阅读正在悄悄的改变着我们的人生。世界每天都在变,你一样可以改变!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注会1142班 陈锟

让读书成为习惯感人演讲稿 篇18

大家好!

书,我们都要读,而且从小就开始读书。上幼儿园时,我们读带有注音的连环画和画报。那是,我们看到一个好玩的故事,能手舞足蹈得乐半天,回家后,再饶有兴致地将给家人听。上小学一二年级后老师就会让我们看一些童话故事书。有时也会让我们看一些简单的校园小说,如《淘气包马小跳》这个系列。上三四年级时,我们开始懂事了老师就推荐我们看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学校也开始让我们到图书馆借书,进一步扩大我们的阅读视野。到了五六年级,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也就开始接触一些世界名著。一步一个脚印,我们书看的越来越多。书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我们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书,全世界都离不开它。一天不读书就感觉生活中好像缺少了些什么,浑身不自在。这让我想起了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的确,读书,能让我们精神方面获取营养,也陶冶情操,丰富我们的知识面。

真的,我认为喜欢读书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它不仅能使我们看清世间百态,也能使我们知道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也会教我们一些生活小点子。更多是让我们知道做人的道理。总而言之,读书带给我们的好处是数也数不完的。有人则认为读书没有什么好处。我想,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也在补充自己的精神食粮。这对我们来讲有益无害,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对于我来讲,读书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以前我写的作文简直就不能看,随着我看的书越来越多,写作水平也就提高了不少。所以说我们应该多读书。

我觉得,书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审视自己的行为,并且“查漏补缺”。有时,书也像一盏路灯,为我们照亮前方的路。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读书心得 篇19

首先, 废旧自然物的开发与利用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 达到了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不但减少了生活垃圾, 同时在利用的过程中也萌发了幼儿的环保、节约意识, 增强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可谓是一举多得。

其次, 废旧自然物易于取材, 便于搜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大量的生活废旧物, 如:塑料瓶、包装盒、手提袋、冰棍棍、奶箱提手等, 把它们搜集起来用于幼儿的美工创作活动是不错的选择。

第三, 废旧自然物空间广阔, 品种多样。我们能够找到各种各样来自于生活中的废旧材料, 它们丰富的形状和不同的质地也是孩子们进行手工创作的最佳选择。同时一些农村乡土资源也是我们开发的重点, 如野草花壳、高粱秆芯、玉米芯、槐树夹、狗尾草等, 它们易于造型, 安全易取, 特别受孩子们的喜爱。

第四, 废旧自然物低值高效, 创作空间广泛。自然界中的石头、黄泥、草杆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材料, 无需花费金钱却易于造型与创作, 是孩子与自然的近距离接触, 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一、立足实践研究, 形成节约意识和习惯

1. 广泛搜集, 树立节约意识

智慧和灵感来源于不断的搜集与创造。我们注重培养教师、幼儿养成一种让搜集与节约成为一种自然、自觉的习惯。

首先, 我们一起去搜集:为了初步养成教师乐于节约和善于搜集的意识, 开发废旧自然物的种类, 便于进行艺术创作, 每年我们都会定期带老师和孩子走进大自然, 拾捡河边的鹅卵石、采集山上的野花壳、搜集高粱秆、玉米芯。每次出去, 老师和孩子都会满载而归, 各种废旧自然物堆满了院子, 显然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其次, 家长、幼儿和教师的自发搜集。在生活中, 教师、家长和孩子都会把善于搜集的习惯延续到家中, 在家里建立废旧物搜集箱, 把可再利用的材料进行保留, 如:小小的卫生纸卷芯、衬衣盒、鞋盒、废报纸、挂历纸、手提袋、包装盒、异型瓶等都会定期或不定期的源源不断的送到园里来, 成为孩子们爱不释手的创造材料。在长期的培养下, 教师和孩子养成了搜集的习惯, 开发出可利用自然物和废旧材料百余种, 充分体现了一种生态智慧, 这种生态智慧也成为我园一种宝贵的财富。

2. 勇于大胆实践, 拓展幼儿的创作空间

有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 如何组合, 如何创作, 如何使用则是教师和孩子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此, 进行了《挖掘废旧物自然物的教育价值, 拓展幼儿创作空间》的课题研究。通过大胆实践, 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侧面开发废旧自然物的利用价值,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大胆创作, 使废旧物成为幼儿艺术创作的源泉

人常说“手巧则心灵”, 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是幼儿思维、交往、语言表达以及幼儿做事的计划性、坚持性、目的性以及解决问题等相关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而丰富的废旧自然物则为孩子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可选择、可想象、可创作的空间。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利用纸盒制作出威武的狮子、挺拔的长颈鹿、多功能机器人、水陆两用的坦克、汽车;用各种各样的豆子、高粱秆芯、野花壳、胶片粘贴出骄傲的公鸡、美丽的孔雀、飞翔的小鸟、游弋的小鱼;用黄泥捏出各异的花瓶、民族人物、京剧脸谱、卡通形象;用石头组合出母鸡的一家、聪明的乌龟、淘气的猴子、憨厚的小猪、夸张的人物;用各种瓶子创作出瓶子艺术、瓶子小人、瓶子火箭、瓶子乐器;用玉米皮编织成小花篮、草垫、小动物头像、扎结成舞蹈小姑娘、小蝴蝶等, 一件件稚拙的作品来自于孩子的创造, 孩子的思维, 孩子的想象和孩子的劳动, 看似不起眼的废旧自然物成了孩子眼中的宝贝, 它们化腐朽为神奇, 孩子在与废旧自然物的积极互动中乐此不疲。

(2) 大胆应用, 使废旧物成为教育的重要手段

把生活中一切可利用的废旧材料都搜集起来, 每种材料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都会成为宝贵的教育资源, 它们的教育价值也自然渗透其中。在我们的研究中, 教师积极开动思维, 打破常规操作习惯, 大胆的将各种废旧自然物应用于教育教学, 幼儿活动材料的制作上。如:教师用瓶盖、木块、泥条做成各种棋类游戏, 智力迷宫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投放大量的奶箱提手、筷子、吸管、彩瓶用于幼儿的地面拼摆游戏, 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开发各种盒子、饮料筒用于建筑游戏, 发展幼儿的搭建能力;利用海绵球、草秆、蓖麻壳、花种等进行粘贴, 促进幼儿的小肌肉发展。同时, 教师还利用生活中的点心盒、冰棍棍、宣传纸、布头等做成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材料、参与环境布置, 让幼儿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既节省了大量的购买资金, 又做到常换常新, 百玩不厌。

(3) 巧妙运用, 使废旧物成为促进幼儿健康的有利资源

幼儿园的任务是保教结合, 单纯的智力发展还远远不够,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每所幼儿园都会大量的购置户外体育活动器械用于幼儿的游戏。我园在大量积淀中逐渐走出了一条“利用废旧自然物开展体育活动”的新路。即充分挖掘废旧自然物在体育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户外体育活动。如:大量的轮胎投入, 为孩子的体育游戏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们把大小不同的轮胎平铺走小桥, 叠起翻小山, 滚动开汽车, 竖放钻洞洞, 玩的不易乐乎;利用“露露”筒做成举重的杠铃、小哑铃、筒排、筒圈、梅花桩, 用于幼儿的平衡和跳跃游戏;用饮料瓶做成彩瓶、挑担、胡萝卜、投掷器等, 用于幼儿的负重和投掷游戏;用布头、毛线做成飞盘、毛线圈、布球、降落伞、布袋等用于幼儿的弹跳和抛接游戏,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每一种材料的选择都渗透了安全性、活动性、游戏性和教育性。既省去了大量的资金投入, 又为教师、幼儿和家长提供了展示教育智慧的机会和条件, 使废旧自然物的开发与利用走向了一个多元化、实质性的阶段。

通过立足实际的研究, 教师、孩子、家长在研究中感受到废旧物再利用的价值和乐趣, 深切感受到利用废旧物对孩子成长的益处。渐渐养成了收集、利用的习惯, 逐步形成了节约意识和习惯。

3. 巧手展示, 亲自制作, 体验成功, 构建节约型校园

乡土资源的有效利用, 废旧自然物的多元开发, 为孩子、教师提供了一个创新并体验创新乐趣的机会。为了使环保节能、节约意识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还需要我们通过多种途径的不断强化。为此, 我们积极提供展示舞台, 以求推广成功经验, 共享研究成果, 激发创作灵感。

首先, 定期举办“废旧自然物的亲子制作艺术节”活动, 分别在每年的元旦和六一活动中, 家长和孩子利用日常搜集的废旧材料进行艺术品的创意大赛, 现场评出奖项, 让家长和孩子体验节约与创作的成功与快乐。

其次, 定期开展“自制区域材料”的教师基本功大赛, 鼓励教师利用废旧自然材料进行区域游戏材料的制作, 开发教师的创造性, 达到凝聚智慧, 资源共享。

第三, 定期开展“自制体育玩具”的评比活动, 鼓励教师利用废旧自然物制作户外玩具, 将废旧自然物的教育价值最大化。多元的评价与展示有效推进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第四, 定期组织家长开展“废旧物生活巧利用”创意活动。活动中家长八仙过海, 各显其能, 利用生活中的油桶做成锅盖架、雪碧瓶做成纸杯桶、可乐罐做成储藏盒……种种生活中的奇思妙想不仅解决了生活中的小难题, 达到创意共享, 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家长的节约意识, 引发了家长的节约行为, 这种节约意识和幼儿园的节约教育遥相呼应, 达到了家园共育的目的, 实现了其最大的教育效果。

多元的展示评比活动将废旧材料的精用、巧用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家长都在体验着节约的快乐, 创造的成果。他们都纷纷加入到节约型校园的活动中来, 成为节约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二、立足于园本研究, 形成机制保障

在开发与利用废旧自然物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实践工作中, 我园一直将其与幼儿的艺术教育有机融合, 确保实施, 既有方案、有落实, 又有专人负责, 并定期开展相关的研究, 为推进节约型校园的建设提供保障。

1. 建章立制, 让研究和实践形成制度化

伴随实践的进一步深入, 我们逐渐明确了研究思路, 确定了发展方向。为了真正意义上通过废旧物的开发与利用逐渐强化其内在影响力, 以点带面, 逐渐促进节约型校园文化的形成, 我们制定并强化制度的有效落实。如:“定期汇报展示制度”“定期反思交流制度”“废旧物开发创新制度”“自主开发学习制度”等, 切合教师和研究实际的制度的出台确保了研究和实践的有效落实, 并推动了以废旧自然物的开发与利用而形成的节约型校园的创建进程。

2. 以课题研究为途径, 逐步深化研究内涵

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具实效性, 我园申报了市级课题:《利用自然物和废旧材料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的实践研究》借助研究, 聘请市里两位资深艺术专家为顾问, 定期深入园所进行指导, 让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 提高幼儿的创作能力和表现欲望, 促进幼儿艺术表现能力的发展。

3. 以活动专室创设为保障, 为研究与实践提供条件

(1) 设立专门的艺术活动室。在活动室内和孩子们一起利用废旧自然物布置出农家的自然风光。如:成熟的果实、农作物的种子、麦秸等材料制作的“秋天来了”、用葫芦布置的“葫芦架下”、野草野花布置的“快乐农家”等, 让孩子们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创作的快乐, 感受参与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2) 成立废旧物制作公共活动区, 为幼儿提供表达、表现的空间。如:纸盒制作区、豆子粘贴区、废旧物制作区、黄泥制作区、石头制作区、草秆粘贴区、麻袋绣品区等, 每周两次全面开放, 孩子们打乱班级界限, 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艺术表现, 体验创作的快乐。同时积极创设展示空间, 用幼儿的创意装点孩子的生活空间。如:楼梯拐角的立体网状展示区、大厅内阶梯状制作展示区、隔断空间的多宝格透视展示区、窗台的精巧层状展示区等, 为孩子的艺术欣赏、展示提供充足的场地。通过我们的尝试, 已经让搜集成为一种习惯, 让节约成为一种行为, 让制作与创意成为幼儿发展的必然。

(3) 班级班班有特色, 为幼儿的创作提供便利条件。要节约就不是简单的几次活动, 这需要一个长期的、系统的教育过程。为了更好的将废旧自然物的开发与利用落在实处, 切实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我们坚持班班有特色。如:玉米皮粘贴、麻袋绣、黄泥制作、剪纸艺术、瓶子艺术等, 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随时搜集、随时创作、随时节约的良好氛围。

三、让节约成为习惯, 品味节约的硕果

在废旧自然物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大家都在积极的实践, 努力的探索, 节约的行为也蔚然成风。以点带面的厉行节约成为大家崇尚的良好行为。全园上下形成了一种“节约就是美德, 让节约成为习惯”的氛围。哪怕是一滴水、一张纸、一支笔, 都成为大家节约的对象。

首先, 有效的节约为幼儿富有个性的表达提供舞台, 促进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孩子们用废旧物做成的精美饰物真可谓是化腐朽为神奇;陈列的每一样作品都散发着孩子们独特的喜好和灵动的光芒。为老师提供了创作的源泉, 创新的空间, 开拓了教师的教育视野, 体验了更多的成长乐趣。让节约成为习惯, 让节约成为一个能够伴随终生的习惯。

其次, 节约带动了孩子和家长的共同行为。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节约效应已经走进了每一个家庭。“不再让小水滴哭泣”、“少开一分钟, 节约一分钱”、“关紧水龙头再走”等提示语不仅出现在走廊、班级内, 不仅内化在孩子的心中, 更走进了每个幼儿家庭。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费品都会积攒起来或是带到幼儿园, 或是自行开发与利用。怎样节约用水、节电、节煤气等新的尝试也牵手家长将节约走向一个新的里程。

在我们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 积淀每个人的节约美德, 形成了良好园风。我园多次代表教委迎接生态县建设的检查, 2007年法国代表团来我园参观对我园的废旧物开发与利用大加赞赏;市学前处处长对我园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08年县委宣传部先后两次带领全县各工委领导到我园进行观摩, 并于2008年10月24日在我园召开“生态文明创建”现场会;幼儿的制作作品也多次在市、县获奖。

成绩的取得仅仅是我园挖掘废旧物教育价值的一种成功体验, 而真正意义上的节约我们还需要高瞻远瞩。教育的责任是传承优秀的文化, 形成良好的品行, 我们承载着历史的重任。节约是一个口号, 更是一种行为, 我们在做, 并且会一直做下去, 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 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良好品行。

摘要:充分挖掘废旧自然物的教育价值, 体现人对自然资源的尊重、开发与利用, 在废旧自然物的搜集与创作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教师、幼儿、家长的节约意识和行为。在废旧自然物的开发与利用中, 我们注重培养教师、幼儿养成一种让搜集与节约成为一种自然、自觉的习惯。

上一篇:流沙漫心经典散文下一篇:宝安区现代公民素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