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的魅力》教学反思

2024-05-13

《线条的魅力》教学反思(共15篇)

《线条的魅力》教学反思 篇1

《线条的魅力》导入我本打算以细铁丝变出不同的形状,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体会千变万化的线条风格,如粗细、长短、曲直的变化。但一时找不到适合的铁丝,我就让学生以已有的印象经验来回忆、感受不同形态的线条,并给不同的线条取名字。没有将线条视觉化,结果学生在理解上跟老师的引导上有些出入。比如线条有直线、波浪线、曲线、弧线、长城线等都能想到,但在线条长短、粗细变化上没有考虑到,有些同学还与数学上的概念混淆,如射线、线段、延线等。“直线是没有端点的线”,这句话是对的,但在绘画上不需要这样考虑的,也就是没有必要争论的。

在欣赏线条作品时,问学生看到这样的线条组合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学生很会联想,想到与之相似的事物,但对“感觉”一词理解不够,这时应该是找个形容词来形容自己看到的第一感受,如或坚强、或挺拔、或温柔、或紧张等。

课堂练习是给我们的陶罐装饰图案,用不同形态的线条组合出一幅有韵律的画面。我发现四(5)班的学生在绘画能力上普遍比较弱,一个陶罐的.外形画的歪歪妞妞的、不对称等。

《线条的魅力》教学反思 篇2

线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元素, 线条不仅可以勾画物体的轮廓, 描绘物体的明暗和质感, 还可以表现不同风格, 传达作者微妙的情感。线条渗透在孩子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 他们用线条造型、用线条表现, 线条是孩子非常熟悉的朋友。我们要正确引导孩子们对空间物象的感知, 引导他们用灵巧的手把头脑中的意象画出来, 再现客观形象的美感。线造型是手、脑、眼并用的协调过程, 它发展了孩子的感知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提高了他们的造型能力。

一、学会观察, 发现线条魅力

法国的马蒂斯严肃地指出:“就艺术家而言, 创造始于观看, 而看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需要一种努力……”而西班牙的毕加索则诙谐地总结自己的艺术经验:“我不寻找, 我只发现。”从学的角度看, “观看”是艺术创造的出发点, “发现”则为艺术探索过程。实践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 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听觉, 从而获得感性认识。孩子们会在画面中表现出相同造型的形象, 原因或是没有见过或是缺少观察。早在我国唐代, 著名的水墨山水画家张璪就提出“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所以, 课前笔者尝试搜集各方面的图片资料, 如《老房子》这一课中, 笔者搜集了运河边、青果巷内的老房子照片, 引导孩子们找到老房子的特征、造型等, 用稚拙的线条简单概括出自己的新发现, 孩子们从一开始用一根平滑的线条画老房子的屋顶、墙壁到后来慢慢总结新发现, 画出了瓦片、斑驳的痕迹、凸显的砖层……体验中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中激发了学生的新发现, 新的发现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

二、学会欣赏, 感受线条魅力

“线条”被誉为传统绘画形式语言的“灵”。中国绘画中的线具有更高的造型能力和独特的审美意识, 是刻画形体的重要元素, 也是精神内涵的个性表现, 在表现力和线本身的形式美方面都达到极高的水平。如《线条的美丽》一课, 笔者引导学生欣赏了各种线条带给我们的有力震撼:敦煌壁画的起稿线豪放自由、粗壮有力, 寥寥数笔土红线, 一只撒野奔驰的野牛脱壁而出, 笔力爽快的接线表现了一群猎仔争先恐后、奔跑觅食的活泼神态;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用节奏较强的线条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衣纹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 春云浮空, 流水行地, 自然流畅有如驾云飘游, 身临仙境;近代画家张大千临摹唐代等壁画三百来幅, 人物画线条刚健遒韧, 设色雍容华贵。

在涉及大师的作品分析时, 笔者着重针对其线条的笔法, 轻重虚实使画面获得的不同效果。通过讲解, 学生懂得线的轻重缓急、光滑滞涩、清晰含混等品格;线的长短、粗细、疏密、曲直、快慢等节奏的变化, 理解线独特的艺术语言, 感受线条的美感。笔者尝试让孩子们临摹一些大师们的画作, 体会学习线条的多变语言。

三、学会感受, 运用线条的魅力

在艺术作品中, 有的线短促激烈, 有的线柔美舒展, 有的线粗犷有力, 有的线沉静迟缓……不同的工具画出的线给人不同的感觉。如《拉根线条去散步》一课中, 笔者尝试让学生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 并模拟带领孩子们散步的场景: 经过草地、树林、小何、山坡, 天气不断变化着;下雨了、下雪了、电闪雷鸣……用各种枯、湿、浓、淡、粗、细连、段等线表现, 让孩子们尽情表现一路的欢乐和辛苦。

当然, 孩子们的差异性也较大, 有小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已接触到线条、造型等方面的训练, 到一、二年级已经可以简单地表现心中所感所想, 对于他们来说更需要摆脱的是“像与不像”的困扰, 当机械化的造型训练困扰、阻塞思维发散时, 笔者尝试给段文字或者给幅名作, 让孩子命题创作和改画练习。在改画的过程中充分体验画家的线条、造型。如凡·高的《星空》, 短线条的旋涡式排列, 使得整幅画面充满了激情, 学生可以学习这种线条运用方法表达类似情感。

对于部分绘画基础较差的学生, 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基础上笔者尝试降低作业难度, 注重训练构图知识及线的灵活表现能力。笔者用了“先抄再改”的方法布置作业, 例如:作业本上至少出现一次教师范画,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部分改动后组织画面。

“线”是孩子们最熟悉、最容易接受、最简单的形式语言, 同时也是最容易宣泄自己情绪、获得满足感的表现方式, 更是开发孩子美术潜能的有效途径。只有在探索思维、发现思维、创新思维培养的活动中, 不拘一格, 因势利导, 才能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成为有健全人格、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

摘要:线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元素, 线条不仅可以勾画物体的轮廓, 描绘物体的明暗和质感, 还可以表现不同风格, 传达作者微妙的情感。线条渗透在孩子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 他们用线条造型, 用线条表现, 线条是孩子非常熟悉的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生活经验的积累, 孩子运用线条表现的能力日趋加强, 而且生活中的各类事物, 如书法、建筑、工艺品等都在向孩子昭显着线条无穷无尽的魅力, 都为学习线条的各种形状、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打下了扎实的绘画表现基础和生活基础, 但孩子对生活中美丽的线条艺术却熟视无睹, 需要教师加强引导。

《线条的魅力》教学设计 篇3

线条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元素,线条不仅可以勾画物体的轮廓,描绘物体的明暗和质感,还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传达作者的微妙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探索、感受线条的魅力。

1.教学内容

通过欣赏生活中的线条,初步感受线条的灵活多变,并尝试用适合的线条表现不同的物体。欣赏交流艺术作品,进一步感受线条的魅力。尝试用不同的笔画出不同形状的线条,充分体验线条丰富的表现力和节奏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合理掌握线条的丰富变化,表现出生动的物体形象,体现画面的空间感。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但有部分学生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在美术审美、鉴赏、创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美术课堂上,除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法外,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以及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作要求上,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全员参与共同提高。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线条的多种变化,理解不同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技能目标:尝试用不同形状、轻重、粗细、疏密的线条来表现一个完整的形象或一幅画,体会线条丰富的变化,体验艺术创作的快乐。

情感目标:欣赏绘画的线条造型作品,感受线条美及其赋予的生命力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图片、作品的分析,体会线条的美感,并尝试运用不同画笔表现长短、粗细、疏密等各种形态的线。

难点:运用多种变化特点的线,表现出生动的形象,体现画面的层次感。

四、教学用具

师:PPT、炭铅;生:铅笔、蜡笔、油画棒、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

1.视频与导入

(1)播放体操运动员的彩带表演视频

师:美丽的彩带在空中划过一道道痕迹,你看到了哪些线条?除了这些,生活中你还观察到哪些不同的线条?

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线条。

【设计意图:欣赏彩带在空中划过的痕迹,感受线条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线条,感受生活中不同形态的美。】

(2)揭题

师:我们的世界就是由千变万化的线条组成,它们就像一群群可爱的小精灵躲藏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下面就跟随老师一起去寻找线条的蛛丝马迹。

2.欣赏与体验

(1)欣赏生活中的线条,交流感受

出示图片:铁轨、埃菲尔铁塔、梯田、雨、山峰、蜘蛛网、年轮、斑马。

师:你看到了哪些线条?给你怎样的感受?

(2)小结

不同的线有着不同的艺术魅力:有的线短促激烈,有的线柔美舒展,有的线粗犷有力,有的线沉静迟缓。

(3)小练习

不同的线能表现不同的物体,尝试用这些线条表现一个物体。教师简单示范,学生尝试练习。要求:用线条轻轻勾勒物体的轮廓,注意构图,物体画大些,画中间。简单评价:画的什么物体?用的怎样的线条?感觉如何?

【设计意图:寻找生活的线条,欣赏不同的线条带来的不同的艺术魅力,并能尝试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物体,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示范,初步体验线条的魅力。】

(4)教师示范

正确指导学生注意线条的轻重、疏密,来表现画面的虚实感和空间感。

【设计意图:欣赏交流书上的艺术作品,感受线条丰富多变的魅力,用线条不仅能勾勒轮廓,还能表现物体的明暗质感,表达情绪,传达作者的微妙情感。采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所表现的线条的美感也是不同的。指导学生运用好身边的工具,运用好这些多变的线条,表现层次丰富的画面,体验线条的真正魅力所在。】

3.作业与展评

(1)选择身边的绘画工具,给前面的画添加丰富多变的线条,展示线条的魅力

(2)展评:把作品用投影展示

自评:谈谈自己的作品中哪里的线条运用的比较满意?为什么?互评:讲讲同学作品中哪个地方运用的线条比较到位?为什么?表现出线条的哪些变化?提出建议。教师点评,对学生的作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设计意图:正确引导学生运用丰富多变的线条,来体现画面的空间感。运用所学知识来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对线条的理解,感受线条的艺术魅力。】

4.拓展与小结

(1)拓展

艺术大师的线条风格:赵孟頫的《秀石疏林图》用毛笔表现了线条的浓淡、干湿、疏密、疏密的变化;吴冠中彩墨《春如线》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对春天的赞美;梵高油画《星月夜》用旋转的虚线表现内心的不安、对黑夜的恐惧。

(2)小结

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用丰富多变的线条表现美、创造美。

【设计意图:拓展环节欣赏大师的作品,感受大师的绘画风格,对生活的不同感悟,引导学生也能运用好自己手中的线条,观察美、表现美、创造美。】

六、教学反思

现在的美术教学活动强调美术教育要遵循艺术本身的规律,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才是学生获得艺术经验的最基本方式。也只有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感受到发现探索的乐趣、展示学生对艺术的感染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

作者简介:徐竹,女,1978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研究方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线条的魅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 篇4

生活中处处有美,只是缺少发现没的眼睛,这节课就是想通过枯燥的线条来让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有关线条的美丽装饰。

对于四年级来说,画的意义不在于涂鸦,而他们有种渴望知识探索的欲望,所以课堂中我特别注重欣赏大师的作品,以此来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审美。课堂中欣赏图片是层层紧扣的,其次是生活中有关线条的景物,再是大师的作品,再是范画的优缺比较,意在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分析。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中有感而画,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

今天的教学已经过去,我想对学生来讲,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线条的作用和不同线条的风格,而对于我来说,通过这堂课的锻炼我也得到了收获,我想我也略变成熟了,特别对于临时的突发情况我学会了沉着应对,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时间上的把握依然有不恰当的地方,我想我的学习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若能够长期的潜移默化,我想才能真正的成长。

《流动的线条》教学反思 篇5

二、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线条。

我在本节课中鼓励学生用他们的双眼去观察周围事物,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车辆的行驶路线,由此引出碰碰车的轨迹形成的线条,在尝试中欣赏体验各种线条之美,运笔体会手、手臂的感受。“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和手段,迎合了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提高了他们的创作热情,鼓励学生初步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而且也提高了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实践的信心倍增,发散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在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从中经历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三、重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情趣。

儿童与生俱来就有创造欲,教师在于唤醒和鼓舞他们,发现孩子的天赋,激发他们的热情,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把创作当成一种快乐的游戏。让碰碰车跑起来,并用色彩画出行驶路线来,这样,通过合作活动达到师生、同学间的进一步了解的目的,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美术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并为我的世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后的碰碰车线路让学生设计不同的线条和色彩,以免混淆,可以用单线,也可以用复线,花色线。生动的效果丰富了视觉经验,提高了美感认识。

《我们身边的线条》教学反思 篇6

线条课从第一册开始,一直贯穿整个小学美术课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小学《我们身边的线条》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的线条。线条是绘画造型的基本元素,也是用来表达感情的要素。

这节课让学生认识身边的线条,用线条来完成一幅画,由于一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由以前的涂鸦阶段意象过渡到具象,画画时,学生参考书上的学生作品都很抽象,有部分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这就需要老师在示范时要把重难点讲解清楚,让学生知道怎样用线条来完成一幅画,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示范,教学反思《小学《我们身边的线条》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我利用多媒体丰富孩子们的视觉经验,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使孩子认识了原来各种各样的线就在我们的身边,并通过“寻找自己身边的线条”这一活动活动让我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条就在我们的身边。再通过欣赏世界名画家的有关于线条的作品,使孩子进一步感受到美术作品中线的美感及表现力,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对美术的认识。最后,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确教学要求;学生则通过范画理解和把握教学重点,正确认识作画过程,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从学生的作业效果来看,同学们对线条的组合还是有点欠缺,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线条的魅力》教学反思 篇7

笔者习惯于课前两分钟进教室, 前不久, 刚到教室, 便发现有两名男学生正在争吵, 且有要动手的迹象, 笔者及时上前阻挠争吵停了下来。当时笔者很生气, 便用导入新课的时间向学生灌输一种热爱生活的思想, 想借此提醒这两名学生及其他学生要热爱生活, 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可不知何故, 自己深情的说教和苦苦教导, 换来的却是学生一脸的茫然, 在这两名男生的眼神中笔者仍能看到“抱怨”“愤怒”“不平”。

课后, 笔者绞尽脑汁思索:历史教育的功能 (“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吗?“贴标签”和乏味的说教并不能使学生的心灵被打动和情感升华。只有有所悟, 才能有所得。

二、课堂探索过程

在设计岳麓版必修一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 笔者感到很茫然, 理论性强学生不感兴趣, 而且学生不熟悉外国史。带着这份困惑与苦恼, 笔者尝试改变以前只关注新课标“内容标准”对这节课的要求的做法, 因为知识的取得并不等于能力的提高和智慧的拥有。有几处设计笔者觉得比较好, 在这里提出来望同仁不吝赐教。

一是导入新课———拉近与学生距离, 将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设计如下:同学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 你想知道170年前年仅17岁 (与你们年纪相仿) 的马克思的理想吗?我展示给学生一组材料:

在选择职业时, 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

人只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 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 自己才能达到完美。

我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 我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选自1835年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随后, 笔者将这段心灵的独白缓缓地朗读给学生听, 然后说:“马克思是这样想的, 也是这样去做的。他将毕生的精力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教室很安静, 学生很平静, 很多学生长时间地盯着那些材料,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受震撼了 (马克思当时只有17岁呀) 。

二是探究新课一———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让学生树立尊重他人和与他人真诚合作的理念。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条件”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 笔者提供了两组文字:

恩格斯长时间在英国从事经商活动, 其主要原因是为了从经济上支持马克思完成《资本论》的写作。马克思对此十分了解也深受感动。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说, “我的良心经常像被梦魇压着一样感到沉重, 因为你的卓越才能主要是为了我才浪费在经商上面, 才让它们荒废, 而且还要分担我的一切琐碎的忧患”。

这个理论之所以用马克思一个人的名字命名, 恩格斯是这样说的:“马克思比我们一切人都站得高些, 看得远些, 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 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 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 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公正的。”

问题设计为:马克思、恩格斯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学习?学生踊跃发言, 他们都能说出谦虚好学、才能出众、真诚合作、不计较个人利益等品质。笔者告诉他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人与人之间只有善于包容、坦诚相对、精诚合作、共同进步才能创造更多奇迹。学生看着老师, 又看了一眼周围的同学, 似乎已经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三是探究新课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的拓展, 笔者的设计意图是将历史与现实结合,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提供给学生以下材料:

1999年, 英国广播公司 (BBC) 和路透社 (Reuters) 先后以“千年第一思想家”为题进行民意测验, 在全球互联网上征询投票, 结果马克思位列第一。2005年, 英国广播公司以“谁是现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作调查, 马克思再次荣登榜首。2007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使马克思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时尚, 《资本论》热销。

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和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共产党宣言》也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

问题设计为:今天, 160年过去了, 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学生结合材料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谈了很多。有名学生站起来说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 我们中国之所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这么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抢救及灾后重建, 说明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 这应该也是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结果吧。”笔者惊讶于他的回答 (一个从不认真学习的学生) , 又感到很被动, 这点在备课过程中从未想过。

四是课后探究———秉持着学有所用的理念, 设计为:学完本节课, 请以“我的理想”为题, 为自己构筑一个心中的“理想国”。

三、收获与反思

无疑, 这样的设计还有很多不足, 但是通过这样的一节课, 笔者对历史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是“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的灵感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历史教师要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敢于尝试、勇于创新, 让学生学有所获、获有所思、思有所动。

二是“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陶行知) 。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实际。“首先是生活实际, 其次是知识和智力基础”, 有些看似没有学术意义的问题, 恰恰能够接近学生的经验, 引起他们的兴趣, 从而将他们带入历史情境中。

三是“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 。在课堂活动中, 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探究性学习无疑是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是教师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 要信任学生, 学会赏识学生, 同时还要为学生搭建他们可以被赏识的舞台, 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实现自身价值, 尝到成功的乐趣, 并很愿意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五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首先, 备课必须充分, 另外临场应变能力也很重要。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真实。

探究绘画中线条的艺术魅力 篇8

关键词:绘画;线条;情感;表现

大自然赋予我们线的形态是丰富多彩的。斑马身上的条纹,音乐中的旋律、蜿蜒的山路、田间的稻子、跨海的大桥、烈士塔……足以让我们感受到线的艺术魅力所在。这些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的线,随处可见,也正是这些线的存在点缀着自然,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在绘画领域,线是构成形象的一种最基本的要素,也是创造形象和表达情感的主要艺术语言。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绘画中的线条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是形体与形体,色块与色块之间所创造出来的视觉元素。线条是绘画的生命源泉,可以表现物体的轮廓和边界;可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量感;可以表现物体的内、外部结构;还可以表现物体的节奏和韵律,甚至也可以表达出情感特征,等等。无论是素描、国画、油画还是设计等领域,都离不开线条,使其成为绘画艺术中主要的表现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有“线条是绘画的灵魂”之称。

一、线条的形态

线是形的抽象,是介于点与面之间的,它既不是点,也不是面,而是运动着的点,同时又在运动中创造着面。在几何学中,线只具有位置和长度;而在形态学中,线是具有宽度、形状、色彩、肌理的造型元素。线经常被用来描绘男性或女性的特征,或精确细密,或自由流畅等,这一切都有赖于其长度、宽度、方向、角度或与曲线结合的度数等因素。因此,线的形态首先可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 直线——平行线、垂直线、水平线、斜线、锯齿线、虚线等,具有简洁明了、直率的性格,能表现出一种力量的美。水平线首先会让我们联想到一望无际的大海、地平线等自然景象,给人以平稳、沉着、宽阔、安静的感觉;垂直线有力度、稳定,则使人联想到树、电线杆、广场的旗杆、建筑的竹子,有一种崇高的感受。因此他具有严肃、庄严、高尚、强直的性格。斜线会使人们想到飞机的起飞,运动员的起跑,因为重心转移,有一种速度感。曲线——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几何曲线包括弧线、双曲线、抛物线、波纹线等,具有圆滑、柔软、优雅、婉转、起伏、多变等性格特征,它是女性化的象征,比直线更有温柔的感情性格,也具有一种动力和弹力的感觉。几何曲线是利用工具绘制而成的,具有对称的、秩序的、规整的美感。而自由曲线则是徒手画的一种自然的延伸,更加具有曲线的特征,自由而富有弹性。线除了曲直之分,还可以运用线的粗细来加强其所表达的物象,粗直线表现力强、钝重和粗笨;细直线秀气、锐敏,甚至有时体现出神经质的特征;锯状直线则体现出焦虑不安、不稳定。不同的线经过适当的组合,形成优美的画面,如何更好地运用线的情感特征来表达情感和思想,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掌握线的构成语言,在作品中,通过对线的方向、宽窄、疏密、节奏韵律和均衡关系等问题,体现线性格的多样化。

绘画是一门视觉艺术,是通过画面的元素、形象、色彩来进行信息传递,线条是绘画领域中最基本的造型语言之一,可以说,每一条线都有其美的特征,线条的组合能产生令人惊叹的美学效果,千变万化的线条可以组成画面的独特魅力。线也有占领空间与分割空间的作用,时常把水田分割得优美、和谐、自然,体现出自由的线产生的分割美;建筑所体现出的笔直的竖线和一条条水平的横线,把巨大的建筑分割的合体而舒展。所以说,线条不仅仅是作为造型艺术的手段,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装饰着艺术的同时,也表达着丰富的情感特征。

二、线条的表现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线,在艺术实践中也是在不断地创造线条的美,发现线条的表现力,由于有了丰富多彩的线,我们的生活才充满了艺术美和独特的趣味。线条是视觉形式最基本的语言,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纯粹的线条,因此我们说:线条存在于物质的实际和艺术家对于它的探索之间,它是艺术家对物质的一种高度概括的形式。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达到画面图形意象的认识,并从中获得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

线条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具有民族魅力的语言,活灵活现地表达着内心的世界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国画中线条的应用较为广泛,中国画以线造型,是线的绘画,通过线条将画家所表现的事物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在认识自然的同时勾勒出与众不同的景象。不论工笔还是写意,都强调线条的表现力,将线条的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中国画的白描作品更是不依赖色彩配置,不借助明暗对比,排除其他绘画因素的辅佐,却勾勒出千变万化的线,凸显出明快单纯的绘画形式,使线条在艺术中表现得越来越具有独特的魅力。西方绘画几乎是从线开始的,达芬奇、马蒂斯、丢勒等,西方绘画中的线,着重表达对象的微妙变化,是在经过理性的分析后,来表达形象的;众多成就卓然的大师们都创造出风格迥异、技法完美的线描作品供我们研究、欣赏和临摹,使我们从中领悟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的意蕴和奥妙。而在西洋素描中线是相对从属于所表现对象的,离开所要求塑造的形态、结构、明暗等具体内容,线条本身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线”是塑造和表现物象的重要手段,线条表现力的强弱,对表现技巧有很大影响。因此,素描把线条表现能力的学习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尤其在结构素描中更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舍弃光的作用,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运用线条的轻重关系表达物体自身的结构本质。可以说,线是结构素描中最主要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无论在塑造形体、表现体积及空间方面,还是表达情感方面,都富有表现力和概括力,它是随着形体的变化而变化,做到变化中整体,整体中变化,这样的线条才富有生命力和动感。线条在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设计、服装、建筑、绘画等艺术领域中也是无所不在的,只要是有形的事物,就有线条的存在。线条既能起到装饰美观作用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视觉和心灵的美的感受。

三、线条的独特魅力

生活中的线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呢?线条不只是“塑造形体”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是画家作为表达思想、体现个性的重要手段。经过分析、提炼出的丰富多彩的线条样式,会使线条更具有审美价值。线条自身具有很强的情感特性,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可以赋予线条不同的性质特征。19世纪下半叶,象征主义绘画中“维也纳分离派”的杰出领袖克里姆特,是一位既具独特艺术个性,又以强烈民族风格见长的绘画大师。他的作品强调个人的审美趣味以及情绪的表现和想象的创造,在他的作品中既有象征主义绘画内容上的哲理性,同时又具有东方的装饰趣味。他注重空间的比例分割和线的表现力,注重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格。他注重绘式的重彩与线描,在他的作品中组成一种近乎抽象的、由点和线构成的音乐韵律。其作品《Danae》在画面中以火红的鬈发、蜷伏的女裸体、缀有装饰花纹的薄纱织物和象征金雨的黄色圆形饰点等元素表达着作品的主题思想,以图案化的表现和线、色、形的完美搭配增强了画面的装饰效果,给我们带来视觉和心灵的美感。而在他的速写作品中,则用复线和看似多余的线条来建构形体,以最简洁、抽象的语言使人看到了思想和情绪的畅快、自由和洒脱。克里姆特在他的前辈达芬奇、伦勃朗、安格尔等人对形态的解悟基础上,显示出构图和动作上有意为之的“形式意味”,使线条的独立价值更为凸显,为线的自由表现、情感表达增加了主观色彩,充分体现着线条的艺术美和独特的趣味性。

中国举世震惊的文明古物敦煌《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壁画中穿插着身材细长苗条、飘带翻卷潇洒的飞天,十二神姿态优美。虽然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依然清晰地呈现出线条的不同形态,使我们从中体验到艺术作品中线条的独特魅力,以此展示出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及其带来的视觉和心灵双重震撼。《八十一神仙卷》画面中主要运用了细长流畅的线条,描绘稠密而又重叠的衣褶,表现出神仙优美轻盈的体态,人物脸部的线条比衣服的线条更加细腻,整个画面非常生动,作品没有任何颜色,却给人以华丽的感觉。线条是最灵活、最丰富的语言形态,固有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使它的形态附加上文化的意蕴。

四、结语

康定斯基于1926年出版的《点、线、面——抽象艺术的基础》一书中,主张以点、线、面、色来体现艺术的内在需要,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并在其中着重论述了作为抽象艺术语言要素之一的“线”的内在价值。线条是绘画艺术的重要语言与工具,线条作为感受和认识的一种记录,感受和发现景物独特的美,利用线条的疏密关系有节奏地配合与巧妙运用,使画面产生丰富而不繁、变化而不乱、生动而不散的效果。中外美术家更是在绘画中创造了各种线条的形态,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艺术修养和风格塑造,使线条越来越显示出其丰富的表现力与艺术美感,给作品带来了强烈的感染力。

注释:

①构成基础,互联网文档资料,heep://wenku.baidu.com.

②克里姆特,百度百科网络,http:www.baike.baidu.com.

参考文献:

[1]王义胜.学会用线条去思维《工笔人物画教学之我见》之一[J].美术大观,1994.(06):18-21.

[2]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克里姆特[J].美术大观,2012(01):06-13.

作者简介: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教学反思 篇9

保山第十中学

李海军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是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立体图像的概念和表达方法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丰富的线条表达方法,理解物象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发展个性,能够得心应手的用三维图像描绘立体形态。培养创新精神,学会从生活中去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

讲《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这一课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方面,虽然相比已学过的课程有一些难度,但在教学中由浅入深、由深及透的教学思路,使学生理解形态与结构的关系,掌握立体物象的呈现规律和表现方法。我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制作课件中运用很多与我们生活相联系的一些图片,使学生容易理解物象的形状、结构、特征等要素,利用各种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的绘画,让学生分析、理解立体图像的多种表达方法。

在新课的学习中,采用了观察分析的学习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比较、分析,我及时总结,把重难点解决在这种互动中。本节课的技能训练采用了练习法,设定了两个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呈现几组图形让学生分析所用的是哪种表达方法(学生知识内化过程);任意选择一种或多种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表达生活中常用的立体图形。(学生实践创新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练习。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练习中体会到艺术的乐趣。

本节课,我抓过程与方法,用过程和方法带动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带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尽管我在备课的时候对各个教学环节左思右量,但在教学中还是感受到了不足之处。

一、细节重视的不够。我自认为我态度认真,积极备课,但是忽略了细节,问题设置的不够精,不够简练,用时稍长,导致时间有些紧张。

二、在课件的制作上还存在着图片出边框的现象,这样学生在观看时有些不全面。

三、有一小部分学生只是热心地参与活动,掌握知识却如过眼云烟,刚刚讲过的方法,却说不上来。

《画中的线条》美术教学反思 篇10

《画中的线条》美术教学反思

线条是最基本的美术造型语言,线的表现力极其丰富:水平线有广阔、宁静感;流动的曲线使人感到柔和、轻巧、优美,给人轻快愉悦的.感觉……线的粗细、刚柔、滑涩、虚实、疏密等变化产生不同的美感。理解线条的节奏与情感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让三年级的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不同线条表达各种不同的情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上课时我准备了几件物品,如铅笔,树枝,树叶、苹果等让学生用线表现出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感性地认识线条,感受线的魅力。在课堂中我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参与有趣的美术游戏,增加了直观性,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

《线条的魅力》教学反思 篇11

一、通过实物、视频与示范等各种途径来呈现美,让学生感知美,并顺势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去,使学生发现和表现美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与提高。

你要让学生感知某一事物的美,就必须先让学生了解这一事物,了解的方式可以是实物呈现。展现海洋生物奇异的色彩和线条,为何称为“奇异的海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自主发现海底的鱼类色彩鲜丽,线条变化丰富,层次多的特点。接着,老师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斑马,梯田,让学生畅谈看到了什么?初步感知线条的美,另外,美术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展示也是学生了解所学事物较为有效与快捷的途径,它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教师有效运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对海底世界视频的欣赏,感知线条,进一步海洋生物,体会海洋世界,再引导学生进行图片欣赏,让学生能比较直观具体的观察海底世界,了解海底世界动物的结构特点和其生长规律以及身体颜色的变化。

除了实物与多媒体外,教师的示范也能帮助学生感受事物的美。教师用自己深厚的中国画底蕴和扎实的专业素养进行示范,表现出海底动物的线条层次和疏密变化,用笔的轻重缓急,墨色的浓淡虚实,这样的示范不仅巩固了学生对于海底生物结构特点的认识,并再一次让学生真切的感悟体会之所以为海底世界之美。并且以此类推开去,使学生明白课外生活中含有线条的世间万物,也有不少吸引人的线条魅力,比如我们身边的有些高楼大厦的外形,大学的大门,公交车站,动车车站的流线型设计!还有很多很多其他拥有奇特线条的动物。

二、用生动丰富的语言引导、表达美,使学生感知到美。使学生的表现手法得到拓展与提高。

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就如刘勰所言:“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狮。”一堂美术课上得好不好,活不活,主要决定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虽然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但依然离不开教师的导。这个导就是指——美术课堂中的语言艺术,美术课堂中光有老师用语言来表达美还远远不够,优秀的老师懂得用语言来引导学生,从而让学生来表达美,感知美。有些老师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们在课堂上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海洋生物有多美,而是用语言去引导学生发现、感受美。在观赏海洋生物这一环节,教师伴随着鱼儿游动的视频,用语言去引导学生思考:你带着怎样的心情看着这些线条?你仿佛从鱼儿游动中听到了怎样的声音?学生回答:兴奋,好奇!学生在老师的语言指引下仿佛身临其境,说听到了鱼儿游动发出的响声,让听课的老师个个为之感叹。老师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海洋生物时,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伴随图片的播放,解说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等不同方向展示一条条线条,让学生仿佛真的,触摸到了鱼儿游动的线条,精美典雅,充满神秘的感觉。对学生对听课老师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用音乐、灯光来营造美,更好感知美,表现线条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

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有时美术的创作灵感是在充满灵气的音乐声中获得的。所以在美术课上,按照不同的内容运用相应的音乐,能带学生入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使线条更有明暗,跳起舞来,恰当的使用音乐也是一大亮点,在作品欣赏环节,伴随音乐,在灯光的照射下,作品中的笔墨变化更加明显,学生也畅谈在彩墨海洋生物中领略到的各种美。整堂课的声光效果感动了所有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是一场视听觉盛宴,是一首宁静悠远的歌。

当学生有了足够的感知与体验,学生才能较好地去表现。表现的方式也可多样化,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结构特点和生长规律后用水墨的形式描绘较为具象的海洋生物,而老师则用形散而意不散的教学设计,通过感官让学生和海洋生物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在触摸着“看”中创造出亲近,将内部和外部联系起来,把观察到的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转译成线条、墨色的多样性,他更倾向于用抽象的感觉来描绘海洋生物。那种照着画、那种复制物体外观不再是我们的目的,重要的是在感知物体时,返回自身的墨色表达。绘画工具也非常奇特,用方巾和毛笔,画出不同粗细,不同干湿,不同虚实的笔墨变化来表现线条之美,对美的表现方式可以如此丰富!而这样的形式也让学生觉得很新鲜,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学生在之后的作画中随意性大,用线大胆、单纯,但又不缺乏变化,时而用方巾缓慢拖行,时而又转变方向快速拖移。最后还学会用毛笔轻点来增加变化,丰富画面效果,无意中创造出了奇特的、令人惊奇的效果。每一幅画都是那么独特新颖,饱含学生的情感,我想这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但不管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形式,只要学生能在课堂中感知美,并学会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让画中有思想有情感就是成功的!正如尹少淳教授的题为《文化核心素养和美术教育》的讲座中所言,在美术教育中,除了传授美术基本技能之外,培养美术的核心素养对于面对未来社会的孩子更有必要。

四、结合实际教学,切实拓展学生表现感知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通过可看、课闻、可听、可感、可触的教学手段,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悦耳的声音增强学生的注意和陶冶,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培养同时,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训练和美术教学中的美育融为一体。我将这些感受也实践在我的教学中,比如我在上二年级的《向日葵》一课时,我用四个形式来进行美的呈现。一是实物呈现:我拿出一朵向日葵和一朵普通的花,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初步感受向日葵的特点及它的形状之美。二是运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向日葵从一颗瓜子慢慢破土而出长出幼苗,再渐渐长大长高,冒出花蕾,花蕾不断打开,伸出花瓣,露出花盘,花盘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小花(这个过程我把镜头拉近,给花盘一个特写,学生都惊奇原来向日葵的花盘里面有那么多的小花),小花经过授粉结出果子,每一朵小花下面都藏着一颗瓜子。学生对于向日葵的这个成长过程表现很新奇,激情了他们的兴趣同时也感受到了向日葵的生长过程之美。三是通过作品欣赏,我选了梵高的《向日葵》和伍必端的《葵花地》进行比较欣赏,让学生感受到了向日葵不同形式的艺术美。四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来加深学生对于向日葵不同形态的美的表现。在对美的表达上,我很少自己去讲,而是引导学生去自主观察比较,比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问学生都在这幅画中找到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给你怎么样的感觉?学生自己就发现了以黄色为主,同类色的运用,以及给人暖暖的,阳光的积极的感觉。然后我引导学生观察梵高的用笔,学生发现画面中很多细碎的跳跃的笔触,大大的花盘像一团火,跳跃的花瓣就像燃烧的火苗,欣赏完梵高的热情四溢的《向日葵》后我又出示伍必端的《葵花地》问学生,和梵高的向日葵相比这里的向日葵又给你怎么样不同的感觉,学生说这些向日葵更轻柔些,像是一个个在风中起舞的姑娘,有些还被吹乱了头发。我马上接着问:那这些姑娘都摆出了哪些不同的动作呢?学生马上发现有些头仰着,有些低着头,有些是侧面对着我们,在这样的探讨中学生自然掌握了向日葵不同的姿态之美。在学生作业的时候我也播放了轻松愉快的钢琴曲《童年》让学生能伴着音乐进行创作,在最后结束环节,我出示一个手电筒,让它象征太阳,学生比作向日葵,进行了一个小游戏,我的灯光转到哪里学生的头就跟着转到了哪里,在快乐游戏的同时加深了向日葵喜欢向阳的特性,了解了向日葵积极向上的态度。整堂课轻松愉快,但学生作业的呈现非常的丰富,没有一幅作品是重复的,学生也都把自己感受到的,想表达的表现在了画面里。让我深切感受到美术课中只有给学生充分的美的体验和感知,学生才能拓展提高创作表现能力,创作出富有生命和活力的作品!

《线条的魅力》教学反思 篇12

设计意图:

在数学操作活动、美术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并认识了一些实心圆、圆环、折线、弧线、纺锥线等等。在这些的活动中后,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一些线条在生活中的转换更加的敏锐和仔细了。有时候他们会指这楼梯说“这是折线”,拿着香蕉不停的说着“香蕉弯弯的像弧线”。在从具体实物中的概括和认识过程中,也更深刻的感知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线条,如直线、弧线等。为了让幼儿对各种线条有更深的感知,培养幼儿关注生活中各种线条的兴趣,我们开展了主题 “奇妙的线条”。

主题目标:

1、引导幼儿关住各种直线型的物品,在拼拼、玩玩、变变活动中体验自由创造的快乐。

2、学习利用直直的线进行自然测量的方法。

3、利用多种方式练习沿着不同的线进行走、跑等,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4、认识各种不同的线,关注生活中像各种不同线条的物品。

5、了解弯弯的路和直直的路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晨间活动塑料圈、小推车、跳绳目标:能绕着不同的线路玩车子和圈,掌握转弯时的技巧。能商量着互相友好的交换器械。

活动一综合活动:神奇的棒子

目标:

1、认识各种不同的棒子,知道棒子有不同的粗细、长短、材料。

2、玩一玩,拼一拼,让幼儿在玩中体验自由创造的快乐。

3、鼓励幼儿用棒子拼出各种不同的图案,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重点:

在玩玩拼拼中,体验自由创造的快乐,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难点:

认识各种不同的棒子,能用棒子拼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准备:

一次性筷子(分粗细)、棉签、不锈钢棒子、彩色纸每人一张

过程:

一、出示各种棒子,认识它们的不同。

1、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棒子,看看有哪些?

2、这些棒子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些棒子有不同的长短、粗细,是用不同的材料做的。

二、幼儿自由的用棒子拼搭图案,体验自由创造的快乐。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也准备了很多的小棒子,看看是什么棒子?

2、请你用棒子玩一玩,拼一拼,看看能拼出哪些漂亮的图案?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拼的图案,教师在幻灯片上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

三、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拿出相应数量的棒子自由的拼搭图形,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1、现在我们来个比赛好吗?请你根据老师出示的数字拿出相应的小棒子来拼图形好吗?

2、教师先后出示两根、三根、四根、五根等不同数量的棒子,鼓励幼儿进行相应的创造活动。

活动二美术活动:线条装饰画

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线条,学习用线条来装饰画面。

2、激发幼儿对线条画的兴趣。

重点:

学习用线条来装饰画面

难点:

大胆尝试各种线条作画

准备:

人手一张画纸,一份作画工具

过程:

一、出示范例,引起兴趣

1、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幅画叫什么画吗?

2、这幅画上都有哪些线条?

二、教师示范直线、曲线、折线、螺旋线……

三、幼儿作画

1、你们喜欢在什么东西上装饰线条,就先在纸上画上这样东西的轮廓,然后再在上面进行装饰。

2、线条一定要画得多、密才好看。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

1、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讲评。

2、教师简单讲评,表扬线条画得多而好看的幼儿。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

《手绘线条图像》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3

【课型】 绘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本课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形态与结构的关系,掌握立体物象的呈现规律和表现手法,表达立体物象的几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表现出有个性的空间世界,充分发挥想象力,把他们对空间的理解展示出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得到协调发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学生自己的成长环境,消除学生对复杂结构和多维物象表达的恐惧感,发展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使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表达方式,进行自我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点】对立体图像的概念和表达方法的了解与认识 【教学难点】对立体图像中的透视的掌握和运用;让学生消除对复杂结构和多维物象表达的恐惧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在进行今天的美术课之前,我想先邀请一位同学跟我共同完成一幅作品。

(黑板上呈现一个平面图形)

师:哪位同学来试一试,怎么办,才能将这个平面图形变为立体图形?

学生先观察,再进行尝试。

师:通过添加了几笔,这个平面图像就变得立体了起来,神奇吗?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

(课件呈现课题:手绘线条图像——物像立体的表达)

二、讲授新课

(课件呈现三组图像——方形与正方体,圆形与球体,三角形与三角体)

师:我们仔细观察,每组图像中的两个图形有什么区别? 生:一个是平面的图像,一个是立体的图像

师:咱们一直在说立体,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立体图像呢?

生思考发言

(课件呈现——立体图像:立体图像指在平面中运用绘画等形式表达具有长、宽、高三种空间度量效果的三维立体形象)

师对立体图像的理论进行进一步解释

师:你发现了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这样的三维立体形象。你能找到吗?

生观察分析后发言

(课件呈现图片——建筑物,礼品盒等)

师: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关于立体形象的描绘,比如课本上给出的示意图。那同学们看了这些立体图像后,再想想那些平面图像,会有什么感觉呢?

生:生动(逼真、形象„„)

师:说得好,运用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能最直观、最形象的体现出物体的形状、结构与特征,因此立体图像的表达也同样具有记录、说明、交流、抒情的功能。比如课本上的图例:“吸尘器产品说明书”,“多用柜的设计”等,那么,怎么样来表达所看到的立体形象呢?有什么方法可学吗?

(课件呈现——手绘线条图像:立体图像的表达的三种方法,教师讲解并演示)

(1)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简要讲一下透视知识)(2)表达结构分析的方法(3)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

以上方法逐一讲解并演示,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学习与了解三种不同方法的特征。

三:巩固知识

比较同一物体的不同表达方法(知识内化)

(课件呈现两组图像,让学生猜一猜所用的是哪种方法)

四、创作练习

请学生选一种方法描绘一至两种物品,可参考课本范例。学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与评价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作品,对作品进行自评及学生之间的互评。

评价要求:是否体现三种不同的表达方法,线条是否简洁明确,感受是否表达了出来。

四、小结

师:手绘线条图像是人类除口语、文字以外的第三语言,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尽快的掌握这一本领,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课后反思

首先,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探索。我采用了情景导入方法。学生可以一下被吸引住。这样,便很快地进入到了教学内容中来。

由于今天,以手绘线条图像传达信息和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已是当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因此,我收集了一些产品说明书、地图等供学生学习体验,目的是在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帮助学生体会美术这门课程的文化性、综合性和实用性。

关于课堂结构。在短短的一节课里,想容纳的东西太多了,所以,肤浅是必然的。这节课没有像我所想象的那样,既让学生了解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又要让学生去从手绘线条图像中去获取信息和用手绘线条图像传达信息。因此,有许多方面停留在肤浅的上面。如果能将课堂结构进行合理化的调整的话,可能会更好。

关于知识技能。由于我说不追求形准、透视准,线条流畅,就有好多学生就彻底放松了。在这一节课上,关于美术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我是彻底给忽略了。

《线条的魅力》教学反思 篇14

Word文档可编辑

幼儿园中班美术优秀教案《有趣的线条》及教学反思

第一篇:幼儿园中班美术优秀教案《好玩的线条》及教学反思

《中班美术优秀教案《好玩的线条》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美术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学习线条画,知道线条画的一些特征和表现手法。

2、学画流畅的长线条,提高幼儿借想象和创建的实力。

3、能在集风光

前大胆发言,主动想象,提高语言表达实力。

4、能仔细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打算:

花蝴蝶的图片,黑色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老师出示花蝴蝶,讲解并描述故事:春天来了,有一只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它听说小挚友们提别喜爱它,于是它静静的飞来了,看到黑板上有一张白白的纸,它就在纸上始终绕,然后变出了一幅漂亮的图画。

(老师边讲,边画出蝴蝶飞行的路途,然后画除一幅图。)

二、老师引导幼儿视察白纸上的路途图。

1、看看花蝴蝶在白纸上留下了什么?

2、这幅图其实就是花蝴蝶留下的线路图,请小挚友们看一看,它是从哪飞到哪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请小挚友抬起手跟老师一起画!

三、引导幼儿想象,看看画出的大小不一样的圆圈像什么?能变成什么样的图案?激励幼儿说出不一样的东西。

四、老师示范一遍,用线描画的装饰手法进行装饰,并激励幼儿创建出更多的线条和图案。

(老师觉得这个图特殊像一顶小帽子,那么我们就把它装饰成一顶美丽的小帽子吧!请小挚友们仔细看,老师是这么画的?)老师示范出花纹,比如:波浪线,横线,竖线。

五、幼儿自己操作,老师进行巡察指导。

活动结束:集体观赏作品,进行评价活动。将画的好的作品贴到黑板上,让幼儿自己讲解并描述。

教学反思:

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沟通的场所,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与符号,简单唤起人的情感体验。“情中好玩”是美术课激发了幼儿深厚的学习爱好,不断延长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之外,还留意保留传统优秀文化,给新美术课程给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中班美术优秀教案《好玩的线条》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195字。

其次篇:幼儿园中班美术优秀教案《好玩的塑料袋》及教学反思

中班美术优秀教案《好玩的塑料袋》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验动手的乐趣,能运用粘贴、撕、画等多种技能有创意地装饰塑料袋,观赏不同的塑料袋,初步让幼儿了解塑料袋的作用,激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美术优秀《好玩的塑料袋》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观赏不同的塑料袋,初步让幼儿了解塑料袋的作用。

2.体验动手的乐趣,能运用粘贴、撕、画等多种技能有创意地装饰塑料袋。

3.激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建,喜爱装饰。

活动打算

塑料袋(每人一个)、即时贴装饰物、毛线、双面胶、不同的塑料袋若干、老师制作的范例、音乐磁带《郊游》《水边的阿狄丽娜》。

活动过程

1.随音乐拍手带幼儿入场,和老师打招呼。

师:小挚友,今日我们一起去塑料袋市场看一看,好吗?(好)(引导幼儿探讨)

要求:小挚友看看有什么美丽的袋子,要把塑料袋的形态、颜色、大小、花纹等看明白了回来告知大家。

提问:你看到的塑料袋是什么样的?(长方形的、有花、笑脸、装衣服的、黑色的,美丽的图案、装鸡蛋的、有美丽的阿姨,提着的、两个带的、不透亮的、带泡泡的等。)

小结:塑料袋的样子许多。而且大小、花纹、颜色也不一样。

提问:那你们知道塑料袋有哪些用处吗?引导幼儿回忆说出塑料袋的用处(装东西、垃圾、衣服、养鱼、保鲜食物,当雨伞,洗澡袋子放在地理吓小鸟吃庄稼、化妆品等)。

小结:塑料袋不仅有多种用处,我们还可以跟它做嬉戏。

3.小挚友想不想试一试?快来,看谁能用嘴巴吹得袋子不掉下来?(幼儿探究玩袋子)

4.师:小挚友累了休息一下,刚才呀,塑料袋告知王老师,它始终有一个心愿,它想和小鸟一样穿上美丽的衣服,请小挚友动动脑筋帮它实现这个愿望好不好?(好)

5.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王老师给塑料袋穿上了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小挚友看,出示老师制作范例:小房子、西瓜、乌龟,讲解:老师还带来了不同的塑料袋作品。(请幼儿观赏)

提问:假如你有一个塑料袋,你想用什么材料怎么装饰它?如:小动物、生活中的物品(我想把它变成小兔子、小花、我想用彩纸,着陆伞、小金鱼、扇子、乌龟等)等。

6.老师也为小挚友打算了一些材料,小挚友赶快去试试吧。(音乐)

幼儿分组自由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1组粘贴小动物,2组装饰塑料袋服装,3组做不同的塑料袋作品。

7.请小挚友拿着作品回去坐好,展示幼儿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谁的作品最美丽?(幼儿介绍)

小结:小挚友真棒,做了这么多美丽的塑料袋玩具作品,提问:说一说,我们装饰好的塑料袋可以怎样玩?(跳舞、放风筝、做头饰、养金鱼、顶着玩、扔着玩、模特表演、可以拴上长长的绳像放风筝一样玩等)再让幼儿探究,个别幼儿展示。

引导幼儿与同伴进行嬉戏。

小结:小挚友表现得很棒,塑料袋可以变出这么多好玩的东西,但假如乱扔塑料袋的话就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污染,所以我们国家颁布了“限塑令”,要求我们尽量少用塑料袋。

提问:那我们买东西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呢?(环保袋、篮子、购物车……)小挚友答得很好,希望我们都来做一个爱惜环境的小卫士。

延长活动

小挚友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更多的塑料袋,创新不同的作品带来幼儿园和大家一起玩。

教学反思:

孩子们特别地感爱好,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也知道了只要幼儿感爱好地东西,他们就会给你意想不到地惊喜,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应当从幼儿地爱好动身,来提高活动地质量,因为爱好是幼儿最好地老师。

本文扩展阅读:塑料袋(Plastic

bags)是以塑料(常用塑料有聚丙烯、聚酯、尼龙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行少的物品,常被用来装其他物品。因其廉价、重量极轻、容量大、便于收纳的优点被广泛运用,但又因为塑料袋降解周期极长、处理困难的缺点而被部分国家禁止生产和运用。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美术优秀教案《好玩的脸》及教学反思

《中班美术优秀教案《好玩的脸》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美术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美术优秀教案《好玩的脸》含反思!

教材分析:

美术课程被公认为是对创建力培育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想象力既是艺术创建的源泉,也是科学独创的源泉。”而在幼儿园绘画领域的人物画绘画活动中,经常出现幼儿不理解人物内心情感改变,无法产生共鸣,从而导致很难敏捷地运用画笔来创作,唯有机械地临摹出人物面部表情。针对这一点,我绽开了围绕以人物好玩的表情改变为主线,符合中班年龄特点,贴近幼儿实际发展水平的富有心理抚慰功效的主题式绘画活动。本节课为系列课程的第一课时,设计生动好玩、富有挑战与创意的嬉戏情节和操作环节等,旨在启发幼儿通过初步视察喜怒哀乐的表情下,人的眉眼鼻嘴不同的改变;赐予幼儿发挥特性的自由,表现独特特性的空间,在初步感知、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从而发展其想象力与创建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感官参加,帮助幼儿理解喜怒哀乐时,眉、眼、鼻嘴的特征改变,初步驾驭人物面部表情改变规律。(教学重点)

2.学习运用线条、色调和形态,初步绘画出人物生动而丰富的表情。(教学难点)

3.激励幼儿细致视察,激发其对人物画的绘画爱好。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爱好,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激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教学打算:

1.幼儿用具打算:绘画纸、彩笔、五官操作教具、小镜子。

2.老师教具打算:音乐、展台。

教学过程:

1.师生共同演唱歌曲《表情歌》,在嬉戏情景中体验兴奋、胆怯、生气等心情。

2.出示表情拼图,请幼儿依据需求,自由选择不同大小、颜色、形态的脸型和五官造型来进行拼摆。

3.沟通小结:你拼摆出的”脸儿”是什么样的表情,照着小镜子学一下。

4.提问:这样的表情说明他心里怎么样,究竟发生什么事情了?幼儿回答:皱眉的表情说明他不快乐,他肯定是找不到自己的玩具了;哈哈大笑的表情说明他特别快乐……

5.老师小结:我们的心里藏着一间小房子,当你不快乐时,小房子里就会黑黑的,塞满了东西,感觉闷闷的堵堵的。假如这样下去时间一长,人就会生病。所以,我们肯定要想方法,像出去走一走、听听音乐、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和好挚友在一起等,让小房子打开窗,投进阳光,真正让自己欢乐起来。

6.供应绘画材料,请幼儿自由绘画好玩的脸。(老师提出绘画要求:幼儿边照镜子边做出各种表情,启发其仔细视察眉、眼、鼻、嘴的特征改变,并主动尝试绘画创作。)

7.幼儿间讲解并描述自己的美术作品,嬉戏:学一学(仿照好挚友画纸上的面部表情)。

8.自然下课。

活动延长:

1.亲子绘画活动:微笑的妈妈,打呼噜的老爸

2.幼儿园季节课程:小树叶的表情

3.结合日常生活,启发幼儿擅长视察,会简洁的自我排解苦恼和帮助好挚友疏通不良心情。

4.在区角嬉戏区投放操作材料,供应接着深化、长久地探究人物面部表情改变的规律。

5.名画观赏:达芬奇《蒙娜丽莎》,毕加索《梦》,蒙克《呼喊》等。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须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须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肯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中班美术优秀教案《好玩的脸》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813字。

《线条的魅力》教学反思 篇15

活动背景:

一次,我和孩子们在整理收集的各种材料、物品时,有小朋友对弯弯曲曲的线绳产生了兴趣:“看,一条蛇游来了!”“不是蛇,是蚯蚓!”……一下子,大家都来了兴趣。以后几天,我发现孩子们的眼光、话题总围绕着线条转,区角活动时线条也成了他们的宝。于是,我自然的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并适时地提出建议:“这线条真的很有趣!对了,在我们周围还有好些有趣的线条,让我们把它们都找出来好好玩一玩,好吗?”“好!”无疑,这正合孩子们的意。于是,该活动就自然产生了。本活动的设计旨在抓住孩子们对线条的兴趣,发展发散性思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并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找线、玩线等活动,对生活中的各种线条产生兴趣。

2.能大胆与同伴交流、表述自己在玩线过程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孩子们收集的各种长短不一的线绳:塑料绳、毛线绳、彩线、彩带、皮筋、能弯曲变形的绒线魔术棒,还有家长和孩子一起搓的纸绳等。

2、各种形状的彩色底板(泡沫板、KT板等)及双面胶、透明胶、胶水、剪刀、大头针等材料

活动过程:

一、找线活动

师:“这几天,我们小朋友发现线条非常的有趣,那除了这些线条,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有趣的线条,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很多小朋友都说不知道,有小朋友建议:“我们可以去找一找呀!”于是,连续几天大家都积极参与到了找线活动中,每天都有孩子来报告自己的新发现:“老师,这是我找到的包装线,是在妈妈给我买的新鞋盒子上找到的。”“你们看!这是我找到的尼龙线,我爸爸说可以织渔网的!”一钒带来的绒线魔术棒更是引发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老师,一钒带来了一根魔术线,能变图形的!”……

(孩子们找线的兴趣有增无减,找来的线绳也越来越多,于是我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组织孩子们交流自己的发现。)

老师:“这几天,大家发现在我们周围有许多许多的线。小朋友,你们找到了什么样的线?”

(由于每个孩子都认真参与了找线的过程,他们讲述兴趣很高,讲起来有声有色,很多孩子都把在哪里找到的、和谁一起找到的讲得清清楚楚。在交流过程中还反映出,孩子们在找线过程中对一些线的名称及用途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二、玩线活动

(在孩子们找来了各种各样的线以后,我发现不仅孩子们相互间的交流没有终止,而且很多孩子已在进行玩线活动,而且非常的投入。"来;自.屈;老师;教.案;为引导孩子们更好的探索,我就为孩子们提供了这一活动空间与时间。)

师:“今天我们就来玩玩我们找到的线,小朋友可以自己选线玩,玩的时候可以试试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变成有趣的曲线,再讲讲它像什么。”

(此活动,为了让孩子们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玩线,我允许孩子可以在周围的操作桌上操作、也可以在活动室地板上自由操作。)

其间,我注意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变出有趣的曲线图,并鼓励幼儿间的相互观察讲述。如当我发现有的孩子变出有趣的图形时,我以惊奇的口吻说:“你变出了什么有趣的东西呀?是怎么变出来的?”“你真能干!让我也来试试!”“你好朋友看到了吗,赶快告诉他!看他有没有你能干!”……

(在自由、宽松的空间里玩这些有趣的线,这正是孩子们当前兴趣点所在,因而孩子个个活动热情高涨。他们有的趴在桌前摆弄、有的跪在地板上摆弄……当孩子变化成功时,他们更是显得非常兴奋:“老师,你猜我变的是什么?”“看!我用这根毛线变出了一顶帽子!”“哈哈!烟囱里的烟升起来了!”“这根魔术绒线棒真好玩,我把它弯成了一座山!”……宽松的活动气氛,使孩子充分体验了尝试、探索的乐趣,更促进了孩子相互间的交流与交往。如当有的孩子发现同伴变化出有趣的形状时,他会积极地询问是用什么方法变出来的,并自己也去尝试。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玩线的方法还挺多,有的是直接把线条放在桌上或地板上摆放出形状、有的是把住线条的一头左右甩动进行变化、有的是把线条往上抛让它自然落地成形等等,可见孩子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在幼儿玩线过程中,老师要善于观察指导,当有的孩子能用两根线绳进行变化时,要及时表扬、肯定,并鼓励其他孩子也能多选几根线绳玩一玩、讲一讲,或者和好朋友合作玩线、编讲。

(此活动时间安排可根据幼儿兴趣而定,我这一活动时间较长,因为孩子们一再表示还想多玩一会。其间,孩子们充分地操作想象,有的孩子用几根线绳变出了花、树、还有小河,有的还和好朋友合作编讲了“小蜗牛爬山”的故事,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等都得到了充分发展。)

三、线的造型活动

(设计安排这一活动是由于我发现孩子们在玩线过程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如当有的孩子发现毛线绳象蚯蚓时,很多孩子都争着看,结果“蚯蚓”挤掉了,看到的和没看到的都很失望,孩子们的想象思维无疑中断了。这一活动安排将有利于孩子们进一步的创造想象、创造艺术的发展。)

1、师:“这线可真奇妙,能变出这么多有趣的东西,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把这些有趣的图案留下来,让大家都来欣赏,都来看一看、想一想、讲一讲?”

组织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它留下来?

(在讨论过程中,有的孩子说可以用胶水粘、有的说可以用透明胶贴、还有的提出用双面胶,当周海晨说用大头钉钉时,很多孩子觉得很新鲜,有的则用疑问的眼神望着老师。而老师把小朋友建议的材料都拿了出来,并鼓励大家说:“我们试用一下就知道了呀!”大家都显得跃跃欲试。这时有孩子提出:“那我们把有趣的图案留在哪里呢?”“当然是很漂亮的纸上!”“对!把它做成一幅漂亮的画!”大家都这么认为。当孩子们看到老师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颜色鲜艳的底板时,更是想马上大显身手了。)

2、简单介绍材料,提醒幼儿使用剪刀和大头钉时当心手。

3、幼儿自由创造活动,老师注意鼓励大家能积极动手动脑,让线变出更有趣、更漂亮的图案来。

(孩子们都能积极参与创造活动,就连班上几位能力较弱的孩子操作时也显得很专注、很愉快,甚至有的孩子仍是跪在地板上进行操作也不觉得累。对于用什么材料将图案固定,孩子们更是进行了一番探索。当有的孩子问我:“老师,我的线怎么用胶水粘不住?”我惊奇地说:“是吗?让我来试试!”……结果,他们发现用毛线彩线、纸绳变出的图案用胶水粘贴比较容易、用塑料绳或皮筋变出的图案则用透明胶固定比较有用、而用彩带或包装带变出的图形用大头针固定既快又好。)

4、鼓励幼儿相互欣赏、讲述,进一步体验成功的乐趣。

(此环节是本活动的又一次高潮,当作品完成时,孩子们脸上的兴奋和愉悦表露无疑:“看!这是我的‘大海里的故事’。”“我变的是我的妈妈在星期天烫了一头卷头发。”“我的是蛇宝宝出来晒太阳!”……在相互欣赏和交流中,孩子们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满足感。我看到屠景江小朋友是用毛线在椭圆形的泡沫底板上弯了两个圈,“这是什么有趣的东西呀?让老师猜猜!是苹果?桔子?太阳?……”孩子微笑着反复摇头,后来他涨红着脸告诉我是装着馒头的盘子。“呀!真像!老师怎么没猜着?等一会让其他小朋友也猜一猜。”当时他眼中流露的神采很使我难忘,我想这对于他将会同样难忘,以后他也会更加自信。)

教学反思:

本活动从活动的产生到材料的准备,孩子们都是活动的主体,丰富的活动材料和富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内容,更是很好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与创造。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不仅有利于孩子的操作、探索,更是促进了孩子们相互间的交流、交往与创造想象。

第一部分轻松愉快的玩线游戏给孩子们创设了同伴之间积极互动的机会,从而引发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同时孩子边玩边想边说的过程,既是启发想象的过程,也是自己构思作品的过程,为后面的活动很好的做了铺垫。第二部分的线的造型活动,孩子们从始至终兴趣盎然,积极投入,他们可以自由表现、不受限制,个性得到了发展。在想象和创造中,不管是能力强的、还是能力弱的,孩子们都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在活动中,教师还能注重观察指导,始终以孩子的游戏伙伴身份参与,并十分珍惜把每一点成功的机会留给孩子,使能力弱的孩子也能享受成功、获得自信。此外,还尽可能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自己选择线绳、自己选择线绳的数量、自己选择底板、固定材料、自己选择讲述伙伴等),使孩子在充分的自主活动中获得了积极的经验。

上一篇:母爱如水,父爱如山作文550字下一篇:读《月亮不再明亮》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