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家庭贫困申请书

2024-05-13

学生家庭贫困申请书(精选7篇)

学生家庭贫困申请书 篇1

小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申请

敬爱的学校领导:

你好!

本人是四年级3班学生xx,因家庭经济困难,特申请补助金。我来自泗洪县青阳镇重岗社区的一个偏僻农村。由于妈妈精神失常,需要长期有人照顾。爸爸想进工厂,但家里离不开,只靠几亩地的微薄收入,生活越来越困难。更是因为学校撤并,只好到中心校来上校,这无形中又增加家里的开支。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刻,我听说了有关对贫困生的帮助的事情。这让我这样的学生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满怀热血感谢党和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心。我很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真诚希望领导给我一次机会,一解我求学之路的燃眉之急,我会努力拼搏,争取上进!只要自己一有能力,就马上回馈社会,帮助所有有需要的人。希望学校认真考虑我的申请,减免在校生活费及其他相关费用。

因此希望能够得到学校的补助,缓解一点经济压力。但如果有更需要的同学,请把补助留给他们,谢谢!

再次真挚的感谢各位领导。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帮扶人:

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申请书

尊敬的领导:

你好!

我是重岗实验学校初中部二年级的一名学生,是一个喜爱读书、热爱集体并且性格温和的女孩。我出生在一个贫穷而又落后的小村。家中有四口人,父亲、母亲、姐姐、我和弟弟。我父亲是有肺结核,长期吃药,不能干重体力活,母亲在家务农,她一个人挣钱供我上学,每天都起早贪晚,忙里忙外。母亲靠种地挣来的微薄收入,除了全家人的必要的吃用上的花费和父母亲治病吃药的钱,就已经是所剩无几,因此我上学的伙食费、学习和生活用品费用等经常会中断。但父母亲始终不想上我辍学,为了我能够继续上学,为了省钱,他们几乎不买衣服和鞋。只有在我回去的时候才买菜。

然而,看着家里的状况,看着父母这么辛苦,我又能做什么呢?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优异的成绩,让辛劳的父母的脸上有骄傲的笑容。于是,我一直发奋、刻苦的读书,我省吃简用,化压力为动力,化爱为能量,无时无刻不再努力着,各门功课均在班里名列前茅。而且,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热情帮助同学,从很小的时候起,父母就告诉我:供我上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我能有个美好的将来,更是为了将来可以对国家和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我需要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道德修养。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我的家人宽慰,用良好的成绩来回报帮助过我的亲人和朋友,来回报国家和社会。

现在,我已经步入了初二,学习时间非常紧张,我家又离学校很远。因此,我必须要在学校住宿。这样,伙食费又在困扰着我们全家人。然而,我想上学,我想完成我的学业,想要圆我的大学梦。

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刻,我听说了有关对贫困生的帮助的事情。这让我这样的学生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满怀热血感谢党和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心。我很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真诚希望领导给我一次机会,一解我求学之路的燃眉之急,我会努力拼搏,争取上进!只要自己一有能力,就马上回馈社会,帮助所有有需要的人。我一定要成为一个能对国家和社会做出特殊和巨大贡献的人。感谢你们!但如果有更需要的同学,请把补助留给他们,谢谢!

再次真挚的感谢各位领导。

此致

学生家庭贫困申请书 篇2

另外,全国教师工会还警告说,在工党和保守党的政策下,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将在更大可能性上被分流进类似于20世纪50年代的职业技术学校,被培养成下一代的水管工或工程师。目前,不管是工党还是保守党都想重设技工学校。这种学校于20世纪50年代左右逐渐消亡,它当时的主要职责就是为14~19岁的青少年提供职业技术培训,以使他们成为未来的技术工人。

全国教师工会认为,政府所做出的“去技工学校学习,保证能够找到好工作”的承诺,或许只是“空头支票”而已。学校也将因专门技工学校的建立而扩大学术和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差异。

全国教师工会的前任主席赛斯·格黑尔(Baljeet Ghale)指出,“那些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将被分流到技工学校中学习,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也将被迫进入技工学校学习或许并不符合他们学习兴趣的课程内容。政府采取这种过时的学校政策,只会导致学校职能的再次分裂”。全国教师工会的助理秘书约翰·邦斯(John Bangs)则认为,在14岁就对学生进行分流,缺乏合理性,分流的依据带有很大的假定性、臆测性和不确定性。

学生家庭贫困申请书 篇3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双线资助;能力资助

高职教育目前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08年,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168所,在校生近880万人。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47%。在今年611万应届高校毕业生中,高职学生有近300万。然而,高校收费标准逐年攀升,一些高校的学费每学年已达万元。高职院校也在4000~6000元,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大学生一般每年需要花费8000元到15000元。这对于一般低收入家庭、农村家庭和城市下岗职工家庭来说,是无法承担的,致使贫困生队伍越来越大。如何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上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调查分析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研究家庭贫困学生群体的激励、教育与保障体系的具体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一、对贫困家庭学生群体实施“双线资助”——能力资助与物质资助

1,“双线资助”的内涵

所谓“双线资助”,第一条线是“物质资助”,即帮助学生解决在校读书期间的经济困难问题,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这是资助工作的根本所在;第二条线是“能力资助”,即加强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长远的深层发展需要,这是资助工作的终极目标。杨晓慧最早提出“双线资助”概念,第一条线是“财力支持”。第二条线是“素质支持”。本文认为由“物质资助”和“能力资助”构成双线资助的内涵更准确。“能力资助”也是目前国内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研究热点问题。

物质资助包括“奖、贷、助、补、减”五部分。其中,国家助学贷款是主体资助形式,足够的资金是做好资助工作的重要前提。2007年5月9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大幅度增加了对全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额度和范围,使资助困难学生的资金有了一定保障。与此同时,学校要加强与国家、社会的联动。一方面。要按国家有关规定,从学费收入中按10%的比例足额计提资助款,专款专用;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国内外基金会、企业、社会团体等各界的联系,多渠道争取社会捐助,倡导全校教师捐款设立“爱心基金”,用于资助贫困生。

而在能力资助方面,国内部分高校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上远没有物质资助成熟和规范。人们最初对贫困的认识与研究,主要是基于物质层面或经济意义上的认识,认为贫困是一个人或家庭的经济收入不足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不发达的状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1996)在《人类发展报告(1996)》中指出:“贫困不仅仅是缺少收入,更重要的是基本生存与发展能力的匮乏与不足。”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贫困。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个体的正常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容易导致他们压抑的心理倾向。这种长期的焦虑、紧张、不安,甚至意志消沉等状态,严重地影响他们社会活动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能力资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能力支持平台。高校为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学习能力支持平台,加大对他们学习的扶持力度。②就业竞争力支持平台。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促进社会公正和社会平等,给弱势群体提供向上流动的机会。③社会活动能力支持平台。“开发式”能力资助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经济困难学生的脱贫障碍,拓展其脱贫机会与能力。

本文认为,在实施“双线资助”时,应根据不同学年和贫困生的特点,采用有侧重的资助方式。以高职生为例(图1),在刚入学的第一年,对贫困生应以物质资助为主,解决学费、生活费等问题,在第二学年。随着贫困生不断适应大学生活以及专业技能的提高,应适当增加能力资助,比如提供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勤工助学岗位等。而在面临实习就业的第三学年,应以能力资助为主,创造相应条件和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就业创业项目,真正提高贫困学生群体的就业能力。

2,“双线资助”的意义

以往的资助工作主要是对经济困难学生予以经济救助,附带以口号式的精神扶助,很少关注贫困生能力的提高。其实,经济困难学生的贫困问题是一个多层面的综合贫困问题,既有经济层面的贫困。也有心理和文化层面的贫困,更有能力层面的贫困。因此,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既需要物质援助,又需要精神扶助,更需要能力帮扶。一方面,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背景下,资助管理部门担负着双重的“育人”职责,既要发挥资助项目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又要开展以勤奋学习、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学生有各种各样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又总是交织混杂在一起。采取简单的处理方式,就可能造成只扶贫,不扶志,虽然拿出钱资助了学生,却未必收到预期的效果。而“双线资助”模式的确立旨在满足学生深层的、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贫困大学生具有压力大、志向远等特点,这种群体特点决定了他们不会只关注表面经济物质需求,而是更关注深层的长远发展需求的满足。

因此,贫困家庭学生群体资助工作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双线资助”把经济支持作为基础,帮助学生顺利解决就学问题;“双线资助”更关注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特别是帮助学生解决由经济困难引发的心理、精神、思想、能力等问题。

二、基于“双线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群体的激励、教育与保障体系构建

贫困家庭学生群体的激励、教育与保障体系是根据贫困生的特点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所采用的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是由多维系统的资助途径、多样渗透的资助方法、丰富全面的资助内容、众多的资助机构和严格的责任制度五要素组成的完整系统。这个系统应是物质资助和能力资助的有机组成,是“双线资助”,能力资助是核心,物质资助是保障(图2)。

1,保障系统

贫困家庭学生群体最先遇到的问题,也是最严重的问题是心理上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一些经济困难学生与人交往时总是心存芥蒂,常常回避社交活动,因此养成了独来独往的性格,很少与同学们接触,更不愿在公共场合露面;一些经济困难学生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与同学相处难以掌握分寸,心理过于敏感,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大多比较被动、封闭和挑剔,这在无形中限制了他们的交往范围,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从而导致了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保障系统中,除了通过提供助学贷款等方式免除

学生的经济压力,还应及时通过心理干预,缓解贫困生的心理压力。

由心理辅导中心实施的心理评估、团体咨询、个别咨询、心理治疗,为解决贫困大学生各种心理障碍问题提供心理干预。心理评估是通过实验、观察、测量等方法评价大学生心理发展问题和补救问题的种类和程度,为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的临床干预基础工作。团体咨询、个别咨询和心理治疗既是解决学生发展问题又是解决补救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心理辅导中心的核心工作。

2,教育系统

包括专业学习、专业前沿讲座、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专业学习是指由教务处和学生所在系部共同完成,通过学习专业知识与技术,为将来实习与就业打好基础。专业学习和专业前沿讲座使贫困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机、掌握学习方法、适应学习环境和提高学习效率。自主教育是指学生通过读书活动和学生会举办的各类社团活动,掌握课堂教学以外的更多知识和技能。社会实践是由团委实施的内容,包括社会生活体验、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等活动。如何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是大学生必须解决的一个课题,完成大学学业不仅是掌握理论知识,还包括理论知识如何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学校要设立相应的勤工助学岗位,组织贫困家庭学生通过勤工助学获得一定的资助报酬。通过勤工助学,学生不仅仅得到一定的物质收获,更重要的是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3,激励系统

通过愿景激励、情感激励、动机激励和兴趣激励,贫困生能够产生克服困难、增强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促进学生艰苦奋斗、勤奋学习、自立自强、诚实守信。①定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结合现实中大学生创业的例子,深入浅出,让大学生们了解到现阶段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拓展就业思路,树立全新的创业理念,增强进取心、自信心和责任心。积极迎接挑战。②为贫困生就业提供咨询和帮助。对贫困生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就业,要求未就业的同学要摆正心态,正确评估自己,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积极争取和参加各种面试,尽快走上工作岗位。③提供创业教育。自2007年起,江苏省实施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每年省级立项500个,院级立项近3000个,并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高职院校应积极引导贫困生投入到创新实践训练计划中去,提高贫困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创办大型创业实验室与创业基地,也是创业教育的有效形式。

三、小结

家庭贫困学生助学金申请书 篇4

家庭贫困助学金申请书一

尊敬的各位校领导:

你们好!我是_班的学生_,我家住在黄河滩,是个标准的农村孩子,因为家境比较贫困,我一向勤俭节约,努力上进,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

黄河滩是一个风不调雨不顺的地方,父母常年以务农为生,又加上家里人口众多,经济问题实在紧张不已。记得几年前父母一狠下心在外承包了好几十亩地,种了最麻烦但价格还算不错的棉花,心想着收成了好赶紧还完别人的债。苦苦奋斗了好几个月,眼看着就要丰收了,一场洪水冲走了他们所有的希望,棉花被淹了…

看着这片地我妈哭了…因为曾经所抱的希望太大,所付出的太多,家人似乎全被打垮了!还好有村民的援助,我们勉强生计。尽管家庭如此父母对我从不吝啬,为了不让我重走她们艰辛的道路,他们四处借钱为我交学费,让我接受高等教育,甚至带病给人打工为我挣生活费,妈妈的双手不再纤细,爸爸的脊梁不再挺拔…一切的一切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爸妈真的好辛苦…得知我校今年有贫困补助这项好政策,我万分高兴,怀着感恩的心来向领导们申请,希望你们接受我理解我!但无论申请是否成功,我都不会沮丧,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好好奋斗一个美好的未来!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_年_月_日

家庭贫困助学金申请书二

各位老师:

你们好!

我是来自某某班的某某某,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是来自农村的,家里情况一直不怎么好,那几年家里有三个学生,家里基本上是一贫如洗,这两年随着姐姐,哥哥的毕业家里的情况有所好转,除了哥哥他自己的贷款外,欠亲戚朋友的钱基本上快都要还上了,因为我还在的读书,上了年纪的爸妈还是很辛苦的。本来只有五十多岁的人看起来苍老了很多,当看到比我父亲大的人

还管父亲叫老头的时候我才明白了,父母受的苦比其他和他们年纪差不多的人多得多。每次当我说爸妈你们要好好照顾自己实在不行就休息休息,可是总有那么一句话让我心酸。他们说我不不辛苦点你拿什么花啊。

有的事情是我们无法预测的,本来看起来有了起色的家里,就在今年暑、假我回家后,家里的一切让顿时傻了眼。由于今年暑期的.雨水充沛,家里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每次下雨都是不停地漏雨,这次可好一次性解决,房子倒了。

因为是土墙整个家里好像变成了好久都没有住过的地方。现在有幸国家移民变迁政策有了我们家的名额。但是起房子谈何容易,现在就在农村起房子也要七八万元,将近十万块。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虽说有国家的移民搬迁政策,可是不到一万块钱的补助对于建房子来说也是九牛一毛啊,而且房子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建起。这又一次增加了父母的负担,我作为儿子不能帮他们添点什么,但是我也总想为他们省点。爸妈辛苦了一辈子了还没有住过新房。就我们家现在住的那两间房还是用泥土和部分砖头盖的房。其实家人一直都希望家里能好一点。能让姐姐可以带男朋友回家,哥哥可以带女朋友回家。希望有一天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而不是像现在过年回家因为人太多了就要爸爸去和爷爷奶奶一起去睡。

有些事情我说出来可能大家都不会相信,我自己也感觉得到那种心酸。暑假回家后的一个月之内我们家没有吃过肉,最后我就说我想吃肉了,硬是去割了二斤肉,其实我是想给家人调节调节营养,他们太辛苦了。爷爷奶奶都已过85岁了他们也需要营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水窖,我们家现在还是水窖喝的水是每当下雨时收集的雨水,今年学了排水工程才知道原来雨水是用来当做污废水一起对待的,很多发达国家将雨水处理后才能排放到水体,而我们家就直接将雨水基本上不经过处理就拿来当做生活饮用水来用。我希望有一天我们家也能喝上纯净的自来水。

我很庆幸我有哥哥和姐姐,他们真的对我很好,我没有生活费的时候可以问他们要我我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们会帮我买,可是现在大家都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要自己攒钱还账,买房,结婚。我姐今年都29岁了,才准备结婚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家里原因,我哥哥也27岁了也到打算自己事情的年龄了。但是他们还是很照顾我。我姐姐今年下半年要结婚了,和我姐夫两个人也在攒钱。

爸爸妈妈心里又是高兴有事难过,高兴地是姐姐终于要走进婚姻的殿堂了。难过的他们不能给姐姐添什么。我学习不好没有拿到奖学金,但是我还是希望能拿到学校的助学金,一方面想缓解一下家里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不想再给姐姐哥哥填压力了,因为大家都不容易。希望各位领导能够考虑考虑我的特殊情况。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_年_月_日

家庭贫困助学金申请书三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是_工程学院_工程_班的学生_,因家庭贫困,现申请贫困生助学金。我出生在一个落后和贫穷的小村,是一个七口之家。年迈又多病的奶奶、没有多少文化知识在家务农的父母、三位姐姐和我。

奶奶今年已经85高龄,因为年龄的原因,身体的健康也随着年纪的增大而逐年减弱。老人家的病痛经常使奶奶半夜失眠,作为晚辈的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也只能暗中祈祷奶奶健康长寿,也只能是祈祷。因贫穷,奶奶不愿去看病,无论怎么劝都不听。

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多少文化知识,却很明白事理。因为缺少知识,父母不愿出去打工,更多的是放不下心中的牵挂。两亩多的薄田收入是家中主要而又微薄的经济来源。农活少时父亲回到镇上做些零工挣些零钱补贴家用,但那一点点的收入也仅仅是维持家庭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三位姐姐名义上是去打工,但过年回家并不见有什么钱给父母,那几百元钱就是一年来的收入。尤其是三姐,是标准的九零后月光族,家人劝过多次,但就是改不了乱花钱的习惯。

我是家庭中的最小的成员,得到的关爱也更多点。因为是男孩,从小时候起奶奶就教育我:父母就我这么一个儿子,一定要争气点,将来好好的报答父母。我一直记着奶奶的话,并努力做好。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让他们付出的能得到一丝儿安慰,我从小到大都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做到最好,让他们更加对我省心,也力求使自己成为他们的骄傲和安慰。在家里我主动承担大部分家务,我的懂事赢得了邻里一致好评。在学校我刻苦努力。我的努力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同学尊重。

在校期间品行良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做事遵守承诺。我平时对同学们都很热情,因为受父母的影响,无论家庭情况是怎样,但也一定要热心帮助同学,给人以微笑。

八月中旬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和家人都很高兴。但在高兴的背后,我从父母眼中看到了悲苦。那几天我一直背负着沉重的思想负担,到底读还是不读。不读可以减轻父母肩上的担子,让父母不用过得那么辛苦。但我也深深的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我对校园是那么的渴望。想要改变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苦生活,就必须努力学习。

临近开学的那两天,父亲把向亲戚借的钱郑重的交到我手里,对我只说了一句话:好好读书,学好本事,不用为学费和生活费担忧,再怎么穷,也会供你读书。

望着双鬓斑白的父亲与后背越来越佝偻的母亲,我眼含泪水。我多想能够自食其力,能够让父母再为我的学费担心,减轻他们的负担。我不知道我欠他们多少,我只知道我要用一生的努力来构建父母晚年的幸福安乐。

我虽然家庭贫穷,但是精神却不贫穷,贫穷不会成为我前进论上的绊脚石,我会用努力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斗志克服前进路上的种种困难。努力勤奋学习,报答所有关心我和对我给予希望的人。

此致

敬礼!

大学生家庭贫困补助申请报告 篇5

尊敬的领导:

我是XX学院(10)级XX班班学生XXX,籍贯湖北,家中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奶奶患有脑血管疾病,母亲也身患疾病,需要定期检查、治疗,还要在家中长期静养,而弟弟现在正值高中,我也就读本科,家中只有父亲一个劳动力,且收入甚低,仅够家中的日常生活开支,至于奶奶和母亲的治疗费用,大都是靠戚们的援助。

在学习上,虽然我的总评名列第一,但我仍积极要求上进,锐意进取永不自满,从未放松对公共课知识的学习,不断地巩固已学的知识,做到温固而知新。在课余时间,重点学习了英语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择业求职作好准备。

工作中,作为一名班长,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职位而骄傲自满,当然,我也知道作为一名班长,比别的同学多了一份责任与义务——为同学服务,虽然这多出的一份责任与义务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便与辛酸,但我从来不会去埋怨,因为我知道这是我应尽的义务,同时这也给了我锻炼自己的机会。

在生活中,我积极乐观、诚实守信、乐于助人,讲道德,模范的遵守校规、校纪,遵守中学生守则,我认为这是作为一个合格学生的基本条件。我的内心,有着强烈的集体责任感,我热爱我们的班集体。我尽力做到节俭,养成了一些好习惯。在此期间,与室友们、同学们、朋友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我欣慰自己的大一生活没有虚度,我肯定自己,我挑战自己,我超越自己,所以我相信自己可以铸就辉煌。

在此,我诚挚的希望领导能给予我此次机会,这将会给我带来莫大的鼓舞,也会给我带来巨大的帮助。

此致

敬礼

> 申请人:

学生家庭贫困申请书 篇6

如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所言, 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构成人力资本。教育通过传授技能和生产性知识提高了人的生产率, 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即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 收入也上升。在这样人力资本的方法下, 教育和收入之间被认为存在一种牢固的线性关系。经济学家在人力资本框架内通过分析教育投资的回报率以及教育投资在生产函数中的作用, 从个体层面和宏观层面上考察了教育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从微观层面上看, 收入贫困与教育贫困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目前, 对“教育贫困”这一概念, 人们对往往从如下两个角度来进行界定。第一种是以教育发挥的功能和教育内部的运行状态为参照, 将教育的贫困分为外显的贫困与内隐的贫困[1]。外显的教育贫困表现为:教育未能真正满足社会大系统的需要, 教育未能为每一个不同的个体展示一个崭新的前景;而内隐的教育贫困的典型症候则是:教育系统自身的失序, 生源问题和教育死亡率 (退学率、辍学率) 的日渐升高。第二种是以每个学生拥有的教育资源 (生均经费、师资水平、课程等) 来界定教育贫困, 它既表现为物质的贫困又表现为人力的贫困。“国家和个人不能对教育提供足够支持, 具体表现在教育经费的短缺, 教育设施的落后, 教育内容的不切实际, 以及大众对教育的冷漠”[2]。教育贫困的特征包括:失学率高、继续受教育率低、教学质量差, 以及部分人最终从教育中被排除出去等等这些方面都与收入贫困密切相关。收入贫困使人们无力克服教育贫困, 反过来, 教育贫困又是加重收入贫困的重要因素。

城市贫困家庭是城市贫困人口的基础上界定出来的, 即在城市或城镇中生活水平在该地区基本生活水准之下的家庭单位。本文中“贫困家庭子女”, 是指生活在这样的经济生活状况家庭中的子女。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李敏教授在《城市贫困家庭青少年发展的状况与对策》中调查结果表明, 贫困家庭中绝大多数成员无固定工作, 工作为临时性质的为35.93%, 无工作的为51.11%, 没有固定工作是家庭贫困的直接原因, 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低保费/社会救济, 低保收入只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贫困家庭中有1/5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临时性收入, 意味着贫困家庭生活来源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和不稳定性。这些收入加起来, 也仅能保障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 在青少年的教育等方面无法兼顾, 或仅能维持子女基本学费、书费等[3]。

国家和社会方面,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城市贫困家庭子女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中国目前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怎样将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变成一个人力资源强国, 怎么样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把教育大国变为教育强国。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而这些处于弱势的城市贫困家庭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就更值得关注。由于经济因素限制, 贫困家庭子女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充分的学校用品, 更甚至于无力承担教育经费, 而且常因需要帮助家庭生计而影响其就学和升学的机会。这最终导致贫困家庭子女只接受中等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源, 在劳动力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这样一种教育贫困的现状, 会影响到中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人力资源的转化乃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最终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从“教育贫困”到“心理贫困”

众所周知,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在贫困家庭中, 大多数家长对子女寄予厚望, 期望孩子能够通过教育改善现有的生存状态, 因此他们对青少年未来受教育水平的期望较高。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 子女往往更能深刻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立足社会的不易, 多数孩子能更早更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 更自觉努力的学习。一些孩子和同龄人相比更显早熟、懂事、自立自强。

《武汉市弱势群体子女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中, 普通青少年与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都属于正常水平, 但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 他们在教育、个人身心发展、家庭关系、社会生活、社会参与、就业等方面都受到家庭不同程度的影响, 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 自卑。

城市贫困家庭中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子女在衣着、学习用具、教辅资料及零食的购买上与其他同学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外部及家庭的因素导致一些贫困生自感命运不好, 低人一等。长期生活在沮丧、抑郁的心境中, 许多贫困学生在参与正常的同学交往中往往显得底气不足, 缺乏信心, 错误地认为日常消费上的差距、经济条件的好坏将决定自身在群体中的地位形象。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 他们中有些接受的教育和自身综合素质等与其他学生存在差距, 使其总有自惭形秽的感觉, 家庭境况加之个人能力素质方面的不尽完美导致深深的自责心理。自身的抱负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困难障碍之间的反差造成了精神动力的匮乏, 持续下去, 则发展成为自卑、自轻、自贱、自恨、导致心理扭曲变形。

2. 脆弱敏感。

贫困子女出于保护自己隐痛的需要, 对自身在经济上的拮据异常敏感。他们将贫困, 作为一个包袱深藏心中, 对涉及到自己的事情, 总会引起强烈的关注, 即使别人的事情, 也非常敏感和“多心”, 重重设防, 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 甚至会将来自方方面面的帮助视为施舍, 非理性的加以拒绝。

3. 抑郁封闭, 不合群。

由于社会文化价值观等对校园的渗透, 同学之间的交流除感情上沟通外, 还有些物质上的联系, 如互赠生日礼物, 集体外出购物旅游等。这种看似正常普通的人际交往, 对贫困生来说是一种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负担。经济上没有这笔“奢侈”的开支, 想通过这种方式走近大家, 获得别人的认可是行不通的, 心理负担很重, 有时往往因此失去了与同学交往的热情, 自我封闭起来。

4. 爱慕虚荣、逆反。

大部分贫困子女能正视自身的贫困, 勤俭节约, 吃苦耐劳, 然而也有少数贫困生以贫困为耻, 走向另一极端, 缺乏坦然面对贫困的勇气, 爱慕虚荣, 为了争面子, 竞相攀比。对家庭的困境视而不见, 对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机会也一再推辞, 丧失了一个贫困生应有的自强不息精神。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有“不受教”、“不听话”, 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的“逆反心理”, 贫困家庭子女也不例外。

三、面对“教育贫困”、“心理贫困”, 我们能做些什么

1. 个人:

强大的内心。怎样看待自己所处的弱势环境、如何理解个人奋斗的意义、如何看待与同辈之间天生的生活境遇的差异?我们能看到有些弱势群体子女“很懂事”、“早当家”, 而有些却“不知甘难辛苦”、“自暴自弃”, 这些行为背后是他们在各自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信念决定的, 有的坚信“天道酬勤”, 有的却认命怪上天不公。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加强心理辅导特别是积极的心理训练尤为重要。如何正确的引导贫困家庭子女积极的生活理想, 奋斗进取的坚强信念, 是我们整个社会值得思考的问题。

2. 学校:

平等与关爱。学校的教育与环境对青少年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进一步注重弘扬中华民族刻苦耐劳的美德, 营造团结友爱, 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努力消除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 这对所有学生、尤其是贫困生更加重要。班级中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进行恰当合适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帮助。逐步形成同学间的互帮互助的风气, 在特殊情况下开展献爱心活动, 帮助贫困生渡过难关, 让他们融入集体的大家庭中。弘扬现实生活中贫困家庭子女的积极正面形象, 发愤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 激励他们的意志, 树立他们的信心。

3. 家庭:

“流动家长学校”探索。家长素质决定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和教养方式。提高家长素质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关键任务, 是成功教育下一代的前提保证。家长素质提高了, 就可以有效克服贫困文化、价值观的扭曲和家庭教育的偏差等问题, 并为就业和增加收入带来机会。

4. 社会:

切合实际的帮扶措施。 (1) 实施以贫困青少年为中心的社会救助措施, 构建实现贫困青少年专项救助政策。如减免贫困青少年的教育、医疗保健费用等。针对青少年需求提供专项的社会救助, 能够直接提高贫困青少年的生活和福利, 间接提高贫困青少年的发展能力。 (2) 扩大教育救助政策的宣传, 完善教育救助政策的实施过程。要使教育救助政策真正应起的作用, 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 要让贫困家庭父母及子女了解现有的有关教育救助政策, 知道自己可以通过什么渠道去获得救助。 (3) 加强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及培训。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政府应该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培训方案, 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的联系, 遵循市场供需规律, 通过定向培训等方式, 解决其就业问题。这样有助于改善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问题, 同时最关键的是不让贫困家庭的贫困延续下去。

摘要:近年来, 城市贫困人口已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而在这些贫困家庭中的生活着的子女不仅要面对物质生活的匮乏, 其心理层面承受的压力更令人担忧。以城市贫困家庭由“收入贫困”导致“教育贫困”的视角进而对贫困子女“心理贫困”的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 得出贫困家庭子女心理上自卑、敏感、脆弱封闭等心理特点和问题, 最后从个人、学校、家长、社会多方面提出针对贫困子女教育和心理贫困问题的对策性意见和措施, 以帮助他们走出物质与精神困境。

关键词:城市贫困家庭子女,收入贫困,教育贫困,心理贫困

参考文献

[1]浅析不同发展视角下教育对缓解贫困的意义[EB/OL].自雇动力网, http://www.zigu.org.cn/html/zgyj/qtfx/1038.html, 2010-08-26.

[2]僻禾.东亚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贫困问题[J].彝代亚太, 1995, (1) .

学生家庭贫困申请书 篇7

关键词: 经济困难大学生 积极贫困观 消极贫困观

大学生的贫困观,无论是非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和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之间,还是经济困难大学生个体之间,在内容上上并不具有显著的差异。然而,当大学生遭遇贫困时,他们对待贫困的态度和应对贫困的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经济困难大学生对待贫困的态度和应对贫困的方式的不同,有必要将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贫困观区分为积极取向的贫困观(积极贫困观)和消极取向的贫困观(消极贫困观)。

为进一步了解经济困难大学生个体之间贫困观的深层次差异,或者说积极贫困观与消极贫困观在经济困难大学生身上的体现,以及这一差异对经济困难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影响,笔者在参与问卷调查的经济困难大学生中,根据现实表现的差异筛选了20名经济困难大学生,对他们进行了访谈调查。

1.积极取向的贫困观

“积极”一词,拉丁文的原意是指“实际而具有建设性的”或“潜在的”。在汉语中,“积极”具有两重含义,一是“正面的;促进发展的”,二是“努力进取的”。随着积极心理学在美国的崛起和中国社会的传播,近年来,“积极”取向备受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青睐。社会学中的“积极”,指人们在研究观察各种社会现象时,应以人固有的实际或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以引导全体社会成员过上幸福生活为最终目标。在心理学学界,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总之,“积极”以人的潜在的建设性力量为出发点,强调正面的努力,旨在促进人的发展。基于对积极的这一解读,所谓积极取向的贫困观(后文简称积极贫困观),就是指人们遭遇贫困时,能正视、面对贫困,发现自己的力量,建设性地应对贫困,以改变处境、促进发展。

积极贫困观在我国古已有之,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的积极贫困观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是正确对待贫富并循“道”求富去贫,正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二是把贫困视为赢得成功、成为英才的必要磨炼。“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自古圣贤多贫贱”,“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些言论认为贫困能磨炼人的意志,为成功奠定基础。中国古代积极贫困观的思想为当代经济困难大学生形成积极贫困观提供了思想的土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根据笔者访谈调查的结果,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积极贫困观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认为贫困状况可通过努力而改变。访谈发现,秉持积极取向贫困观的经济困难大学生,遭遇贫困时,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他们着眼于未来,坚信通过自己、家人、社会的共同努力,生存状况可逐步改善。在访谈中,三年级的A同学说:“我家目前很贫困,主要是开支太大,再过三、五年,我们兄妹三人大学都毕业了,我家一定会成为当地的富人。”二年级的B同学说:“我父母身体不太好,家境一直很贫困,但在家人的努力和好心人的帮助下,总算是挺过来了。我相信,我大学毕业后,我家的经济状况一定会好转。”

第二,视贫困为对自己意志品质的考验与磨炼。这一观点与中国古代的积极贫困观一脉相承。接受访谈的C同学说:“不经历风雨,难以见彩虹。现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都认为甚至羡慕我的自立能力。其实,要不是我家境贫困,我也难以自立,正是贫困磨炼了我的意志,让我遇到困难时,学会了坚持而不是放弃。”D同学则说:“读高中时,差点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去打工。班主任找我谈话,让我明白了,贫困就像拦在前进路上的大山,只有向上爬,才能翻越它。经过这两、三年的努力和坚持,我很快就能翻越贫困这座大山了。虽然有些甚至很辛苦,但这也让我更加有恒心和毅力。”

第三,辩证看待、对待贫困对人的影响。就笔者进行的访谈调查看,认为“贫困对人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的经济困难大学生比例较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辩证看待、对待贫困对人的影响,只是体现了经济困难大学生一种现实主义态度,并不能激发他们战胜贫困的愿望。严格地说,这一现实主义态度与前文所述的“积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谓之为积极的取向有些牵强。笔者以为,对待贫困的现实主义态度,是经济困难大学生形成积极贫困观的前提和基础,它潜在地蕴涵于积极贫困观之中,是积极贫困观的应有之义。E同学在接受访谈时说:“现在的人都很现实,我家很贫困,很难得到别人甚至亲戚的支持和帮助。既然贫困是既成的事实,我也只能面对它。虽然贫困带给我一些麻烦和痛苦,有时我还会为此偷偷哭泣,但有得必有失,贫困也给了我一些积极的东西。比如,没钱出去玩,能让我更专心地学习。班上一些有钱的同学,经常出去玩,却耽误了学习。”

2.消极取向的贫困观

“消极”是“积极”的对立面。就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贫困观而言,笔者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积极贫困观是一种资源取向的贫困观,视贫困为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独特资源;而消极贫困观是一种问题取向的贫困观,视贫困为成长与发展历程中的障碍。秉持消极取向的人感兴趣的不是人类社会,而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

与积极贫困观,消极贫困观在我国也是古已有之,源远流长,并且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中对于贫困的消极观念,在前文已有一定论述,在此不再赘述。就笔者进行的访谈调查结果看,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消极贫困观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沉溺于对贫困的消极体验。受传统观念、大众传媒的影响,普通大众对贫困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成见甚至歧视,在社会生活中通常自觉或不自觉地疏远贫困人群,这让贫困人群在社会生活中通常会产生更多的消极体验。如果贫困人员无力摆脱这种消极的情感检验,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消极贫困观。具有消极贫困观的贫困人群,受其消极情感体验的制约,容易敌视他人甚至产出“仇富”心理,这种心理向外投射,表现为别人对自己的敌意。接受笔者访谈调查的F同学说:“我在大学几乎没有朋友,我觉得同学们都不喜欢我,有很多人甚至还恨我。”

第二,对贫困的归因褊狭。在笔者调查中,74%的经济困难大学生对贫困进行了多维归因,这表明大多数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贫困观不属于消极贫困观。具有消极贫困观的经济困难大学生,受其消极情感体验的影响,容易出现认知方面的偏颇,观点偏激,习惯从单一维度看问题,对自身的贫困进行单维归因,并对这一原因指向的对象充满抱怨。G同学在访谈中说:“我家的贫困都是因为亲戚朋友见死不救,那年我妈妈生病,家里又遭灾,他们都不肯帮忙,从那以后,我家就越来越穷。我大学毕业后,他们要我帮助,想都别想。”

第三,夸大金钱(财富)的作用。贫困人群长期处于缺钱少粮的状态,非常容易出现夸大金钱作用的倾向。如果贫困人群把金钱的作用抬到了不合理的高度,就会滑入消极贫困观的泥潭。F同学在访谈中讲:“有钱能使鬼推磨,同学们不喜欢我,还不就是因为我没钱。”G同学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参考文献:

[1]汪三贵.反贫困与政府干预[J].管理世界,1994,3:41-46.

[2]孟子.滕文公章句下[M].济南:岳麓书社,2000,101.

[3]阎韬,马智强.论语全译·述而[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22-23.

[4]刘宏章,乔清举,校注.孟子·告子下[M].华夏出版社,2000,335.

上一篇:英文励志名言美句下一篇:游卢沟桥4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