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2024-08-28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共8篇)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篇1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四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为了让当地的村民吃上甘甜的井水,亲自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感悟乡亲们引水思源的好行为。教学重难点是能够感悟到毛主席的好品质,初步懂得引水思源的道理。《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本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事。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充分利用插图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奶奶的白发》一课选自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1课,课文主要描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陈毅探母》课文讲述陈毅回乡看望生病母亲的故事。两幅插图紧扣课文内容,以片断特写的方式,再次凸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对课文理解内化.《好学的爸爸》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讲的是爸爸勤奋学习电脑,成为电脑高手。《练习4》本练习安排了四个项目,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组生字,认识新偏旁,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邓小平从小认真练字的事,激发学生从小认真学习的思想感情,好好学习。

4、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

5、初步了解“充电”是再学习的意思,让学生从小懂得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组生字,认识新偏旁,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

4、初步解“充电”是再学习的意思,让学生从小懂得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四、课时安排

《吃水不忘挖井人》2课时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2课时

《奶奶的白发》2课时

《陈毅探母》2课时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篇2

同样的语法错误还出现在该册第17课《生命的壮歌》一文的开头一句中“:有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 “有一天”作为表示时间的状语毋庸置疑,问题就出在后面的内容上。这个句子乍看上去并不缺少主语,实际上主语被错放在介词短语“由于……”中了,把“由于”删去,主语才能一目了然“:有一天,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还有一种改法就是变换主语,保留“由于游客的不慎”这个介词短语,让它也作状语,将“使”删掉,主语自然就从“不慎”变成了 “草丛”,改为“:有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改法虽然有异,但最终都使得这个句子顺理成章地出现了主语,符合了语法规范。

诸如此类“缺少主语”的语病经常出现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譬如“通过……使……”“由于…… 对(把、为、给、让)”等错误句式的运用就屡见不鲜。 正因为存在广泛的使用错误,这些典型的语病修改成为历年来很多语文中考试题中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如:“汉字书写大赛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2014. 天津)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打击。”( 2014. 浙江金华)“这篇文章,我们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有多大。”( 2014. 山东枣庄)……类似考点不胜枚举。这些句子的语病本质完全相同,都是滥用介词导致了主语残缺。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篇3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四篇课文。《中国红》是一首儿童诗,用火热的语言,以对仗工整的诗句,抒写了无处不在的中国红。课文图画以“中国红”为主要元素,撷取了红日、红旗、红灯笼、红花、天安门城楼、红红的笑脸,组成了衣服欢乐祥和的中国画。教学重难点是体会中国人对“中国红”的喜爱,了解“中国红”的象征意义。《团团和圆圆》叙述了2008年12月23日大陆向台湾赠送了一对大熊猫的后续故事。宝岛台湾的木栅动物园里,名为“团团”和“圆圆”的两只大熊猫非常可爱,它们一家在台湾很受欢迎,表达了两岸同胞期盼早日团圆的美好愿望。《陈毅探母》课文讲述陈毅回乡看望生病母亲的故事。两幅插图紧扣课文内容,以片断特写的方式,再次凸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对课文理解内化。《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本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事。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充分利用插图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练习7》本练习安排了四个项目,内容包括学和用、写字有方、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组生字,认识新偏旁,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明白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了解邓小平从小认真练字的事,激发学生从小认真学习的思想感情,好好学习。

5、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

6、会用“一„„就„„”“一边„„一边„„”说话。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组生字,认识新偏旁,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

4、会用“一„„就„„”“一边„„一边„„”说话。

四、课时安排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篇4

上课时间:

执教者:韦云碧

教研组长签名: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第三单元英才篇,三篇文章。前两篇是叙事写人文章,后一篇是剧本。本单元是三篇有关历史人物的课文。是介绍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出以公心、廉洁等传统美德。它们都表现了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的崇高品质,刘备是为“公”求贤;祁黄羊是为“公”举荐;公仪休是为“公”廉洁。

《三顾茅庐》课文是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讲刘备三顾茅庐,侧重写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表现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品质,同时也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有所反映教学设计要注意因文而异,分清详略。从开头的“诚心诚意”导入,充分展开2—4自然段的教学,通过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特别是多处精妙的比喻,要让学生联系课文和课文之外的课程资源来深入理解。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看到的一些课例都是两课连上的,而现实的教学可能有出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分清不同课时的目标,设计符合学生和自己的教学过程。

《祁黄羊》这篇课文讲了祁黄羊因病辞职、外举解狐、内举祁午三个小故事,表现了他出以公心的可贵品格。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理清这三个故事的外在联系,还要弄清其内在的联系。建议可在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出示悼公的话,明确文章中心,接着抓住人物的语言讲读后面的两个小故事,然后再讲第一个故事,最后总结归纳。

《公仪休拒收礼物》这是一个独幕剧的剧本。其文本的核心价值在当代极具现实意义,尤其在中国这个讲人情的国家中,如何学会拒绝真是一门艺术呀!《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3篇课文的课后各项练习,都是从学习语言文字入手的,诸如朗读、背诵、复述、演诵;识字、写字;理解、运用词、句;读写结合小练笔训练等等;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都涉及到了,从各题的训练看,是单项的;从整个单元来看,又是综合的。特别是“练习3”的安排,也与这一单元的阅读遥相呼应:“处处留心”先介绍了“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精彩片断,再让学生讲讲“空城计、苦肉计、夜走麦城、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成语故事,沟通了课内外学习的联系。而“读读背背”的成语歌——“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概括了诸葛亮辛劳而光辉的一生,这不但深化了学生对《三顾茅庐》内容的理解,而且扩大了文本的张力,激励了学生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对诸葛亮生平的探究。教师在本单元课文教学中要把历史故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习作3:引言部分启发学生关注生活,学习如何从生活中选材,明确选材范围。例文《红豆、黄豆我来分》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具体写出了小作者“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经过,为学生提供了借鉴、模仿的范例。

练习3:处处留心:引领学生留心我国古典名著。写好钢笔字:字中部的撇、捺要写得如同鸟翅舒展。读读背背:简练的描述了三国时期蜀国军事家诸葛亮的特点。口语交际:学会说安慰别人的话,培养语言交往能力及爱心。教学对象分析: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历史人物及其优秀品质;

3、说话训练和写作训练,熟记成语,了解一些“三国”故事。背诵《三顾茅庐》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4、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认识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的人格;

5、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学会安慰别人,培养语言交往能力;通过习作,使学生明白:习作的内容来自生活,乐于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十分重要;即使要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中心;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学会安慰别人,培养语言交往能力;通过习作,使学生明白:习作的内容来自生活,乐于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十分重要;即使要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

教学难点:

领会文字技巧,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进行说话训练和写作训练。教学用具:实物、图片、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时间:

三顾茅庐

两课时 祁黄羊

两课时 公仪休拒收礼物

两课时习作3

两课时 练习3

三课时

8.三顾茅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

辅助

捆来

尊重

卧龙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时辰

策略

茅塞顿开

同塌

讨论 B.重点字音:

吩 塞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

fen)

辅(fu

fu)

晌(xiang shang)辰(cheng

chen)

诸(zhu zu)

卧(wo

wu)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的复述课文。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3、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重难点: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的复述课文,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抽读生字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2)填空:

刘备()前往隆中()诸葛亮,()地()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3)讨论填空,理解重点词语: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邀请,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4)指导朗读,体会。

2、学习第2——4自然段,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留下一段佳话。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1)小组学习。读课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2)讨论问题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要点:

①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②第三自然段。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③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3)重点句理解。

3、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①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② 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三、作业

1、近义词

2、组词

3、抄写比喻句。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刘备: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

祁黄羊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读好句子,读通课文。教学过程:

一、提题导入。

1、板书课题,认读生字“祁”,指导书写“祁”。齐读课题。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3、检查预习情况: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故事中有哪些人物。随机出示下列名称:春秋

晋国

悼公

祁午

解狐 指导读好上述名称。

二、自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3、思考: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三、检查。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前鼻音: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后鼻音:兴亡

翘舌音:合适

慎重

其它:中军尉

兴亡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祁黄羊

祁午 多音字:解狐

2、指导读通下列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内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后,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结合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预习时布置学生查字典): 征伐 郑重 举荐 使者

4、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板书:举荐人才

四、指导书写生字。

1、给生字按结构分类。左右结构:祁 尉 慎 上下结构:晋 荐 召 半包围结构:选 适 避 独体字:亡

2、说这些字哪几个字比较容易写,哪几个字的什么地方要提醒注意。祁:左边是“礻”,而不是“衤”;右边是“阝”,而不是“卩”。选、适、避:“辶”的最后一笔要舒展,能托住里面的部分。慎:右边的“真”里面是三横,不能少横。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边描边说出笔画名称,记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作业:完成习字册上的部分习字任务(字、词部分)。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一)、复习。

1、朗读字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兴亡 合适 召

慎重

解狐

2、读通重点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3、听写下列词语:兴亡 慎重 举荐 当此重任

二、理清文章脉落。

1、默读课文,思考: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中军尉人选,推荐了哪两个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2、讨论,板书: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内举祁午 根据上述顺序,把课文分为三段。

三、导读课文。

第一段.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在描写人物对话时的神态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想想人物此时的思想感情。

2、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从悼公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悼公对祁黄羊的高度信任)指导朗读悼公的话。

3、投影出示祁黄羊回答的话,指名朗读,说说自己人中体会到什么?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在“想了想”、“郑重”的下面加上着重号)指导朗读祁黄羊的话。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1)投影出示第五自然段,理解悼公所说的话,指导朗读,注意悼公说话时的神态(在“深感意外”下面加着重号)。

(2)投影出示第六自然段,自由朗读,说说从祁黄羊的回答中,你能体会到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公私分明 心胸宽阔 不计前嫌)

5、指导分角色朗读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小组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6、小结:祁黄羊外举不避仇,真是个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的高尚之士。板书:不避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3遍。2、辨字组词。

普()荐()伐()悼()晋()存()代()掉()板书设计:

9祁黄羊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不避仇 内举祁午

不避亲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教学目标:

1、能分脚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他清正廉洁的品格。教学重难点:

1、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2、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他清正廉洁的品格。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出从哪里看出公仪休很爱吃鱼。教学重难点: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2’

1、板书课题。

2、介绍剧本常识。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B、划出有疑问的地方。

2、检查自读效果。

A、出示生字词,正音。

B、指名朗读对话,学生评议。C、教师指导读长句。

3、再读课文。

思考:你明白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4、交流:

A、这已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B、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有哪些人? C、故事分为几部分?

D、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学习第一部分

15’

1、自由读,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公仪休特别爱吃鱼?

2、学生回答。

3、指导朗读。

4、指名表演。学生评议。

5、再进行朗读训练。

四、课堂练习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公仪休的美好品质。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剧本。

教学重难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剧本。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后,让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帮学生理一下上节课所学内容。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说说公仪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公仪休:爱吃鱼。清正廉洁。聪明机智。)这些都能从文章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二、快速读剧本,边读边划有关语句。a)学生自由读剧本。

b)交流所得,把握人物个性特点

其间帮学生理解诸如:公仪休为什么不收鲤鱼那段经典的话语;管家为何要送鲤鱼给公仪休,为何偏偏送的是鲤鱼;公仪休是如何拒绝的等等有助于把握人物个性品质的问题。

三、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自己要扮演的角色的台词。

四、表演。

1、分配好角色,大家当导演,有什么话想对演员说(说表演的要点)。(如时间紧就演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段)

2、表演

3、点评。有没有把大家的意图演出来。

4、学生对照看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再反馈表演,要求要加进自己的语言和动作。

五、明理

追问:公仪休拒收礼物的原因你明白了没有?你认为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你以后会怎么做?

六、作业:课后试演课本剧。板书设计:

公仪休拒收礼物

读人物对话

揣摩人物想法

选择人物

体验内心活动

习作三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了解主要内容及事情的发展。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使学生懂得两点:一是习作内容源于生活,我们要乐于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做事要有创造力;二是记事要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

3.按照作文要求,写好一件自己在生活中新发现的事,要写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重难点:

教育学生要有一颗好奇的心、一双好奇的眼睛,去了解周围的世界。注意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到:心中有作文,眼中有景物;眼里看着新景物,心里想着新发现。教学准备:

利用观察的机会,完成下面一张观察表。(要求重点写出解决的方法,不一定有许多发现,但是关键要有解决的过程)

我的新发现 我的解决方法 结果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最近都在读“名人的故事”。谁来说一个科学家的故事。

2、是呀,许多科学家用他们独具的慧眼,观察生活,从中受到启发,获得了成功。牛顿在苹果树下休息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在洗澡时从洗澡盆中发现了浮力,聪聪发现小区里的私家车越来越多,当当发现一到秋天苹果就变红了……发现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本领,谁掌握了这项本领?赶快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吧!

二、开拓思路,选好题材

1.分组交流所得。通过中国人生活中的新发现,启发自己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2.阅读第一部分,讨论:我们在生活中还有不少的新发现,请举例说说。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这些新发现可能是关于自然现象的,如风霜雨雷电等;可能是关于事物的,如蚂蚁认路、向日葵向阳等;也可能是关于人的,如爷爷迷上了电脑、奶奶最近不吃鸡蛋等等。

3.引导回忆:你在最近的生活中有哪些新发现?请选择最感兴趣的事相互交流。[可以是《科学》上的小实验。](学生自由交流,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小结出发现可以是来自自然界的,可以是来自生活的。)预设:

生:我有一次玩胶水的,发现胶水粘粘的,粘在手上洗不掉,然后奶奶让我用热水洗,咦,就洗掉了。

师:嗯,不错,你有一双慧眼,发现得不错,还有谁说?

生:我有一次去买菜的,在回家的路上发现有一只大狼狗跟着我,我吓得蹲下来了,没想到它竟然被吓跑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它是怕我拿石子扔它呢。生:我发现口香糖粘在衣服上可以用鸡蛋清洗掉。生:我发现衣服上油渍可用洗涤剂洗去。生:我发现鸡蛋壳可以去掉瓶子里的污垢 ……

三、学习例文,迁移写法

是不是把新的发现写下来就好了呢?来看严晓敏的新发现

1.阅读例文,思考并回答:奶奶要“我”做什么事?“我”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开始挑了约半小时,还有一大堆?为什么后来不到20分钟,“我”就巧妙地分开了?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把例文分成三部分。想想小作者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具体写好 “分豆”经过的。2.引导归纳写法: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

一步一步写清事情经过中人物,怎么做、怎么想?

特别要抓住自己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来写,这样才真实可信,让人乐意看。

四、明确要求,练习写作

1.读第三部分,明确写作注意点: 出示习作要求:

a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你的新发现

b把你发现的过程写具体。写清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写清有什么新的发现。2.指导说的过程。

指名先试说自己想写的事(主要选择一个发现,说清楚怎样解决的过程),随机评析,让学生特别注重说好找答案时怎么想、怎么做的,碰到什么问题以及怎么在探究中解决的。3.学生习作

第二课时

一、教师谈本次作文的情况 1.总体情况

学生能通过一件事情清楚地介绍自己在生活中的新发现。2.普遍存在的问题。

事例不够新颖,绝大部分学生的发现让人感觉乏味。

二、展示优秀学生习作或片断

1.指名读优秀习作或片断(事例具体,详略得当)。2.讨论:有哪些优点?。3.交流。

三、修改习作片断

1.可选一篇写得比较差的文章进行评议。2.修改习作草稿。

四、自己再次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提高 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发现问题

生活中的新发现 探究问题

练习3 教学目标:

1、练习诵读《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讲跟“三国”有关的故事,知道从课外阅读中也能学习语文。

2、写好钢笔字。知道撇捺在字的中部要写得如同鸟翅,要舒展。

3、熟记八个词语。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安慰。

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

1、熟记八个词语。

2、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安慰。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从课外阅读中也能学习课文。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中国有四大古典名著,你们了解吗?是哪几部?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三国演义》中写得非常精彩的一段,叫做“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3)学生借助字典读通。

(4)有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5)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看看文中的关云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6)学生练习诵读,要求能把关羽的神勇气概读出来。(7)指名交流,学生品读。

2、教学第二部分(1)“三国”的故事实在精彩。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阅读《三国演义》,你们都看了吗?(2)通过阅读,你们都了解哪些“三国”故事?

(3)出示:空城计

苦肉计

夜走麦城

刮骨疗毒

过五关,斩六将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这些词语都跟“三国”故事有关,是人们经常说的,有的已经成为成语。你知道其中的故事吗?能不能简单说一说?

(4)在这些故事中,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练习讲这个故事好吗?讲的时候要抓住要点,关键的地方要讲的具体、生动。

(5)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选出讲得最好的 代表小组参加班级的交流。

(6)每组派代表在讲台前讲故事,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并要带有表情。

(7)全班同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有没有讲错的地方?故事的要点有没有抓住?关键的地方讲得是否具体、生动?

(8)教师归纳学生评议的意见,小结讲好故事的基本方法。(9)鼓励学生回去后给家人讲“三国”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弄懂读读背背中成语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奈”、“恭”、“慕”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贴,要求学生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3、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师重点知道学生写“奈”。提醒学生注意,字中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如同鸟翅。下半部分要呈上靠之势。

5、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6、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进行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每个词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5、自由朗读。

6、同座位练习背诵。

7、指名读。

8、集体练读。

9、集体齐背。

10、指名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安慰别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不顺心的事。对此人们或难过或焦虑或痛苦,你或你的亲朋好友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吗?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安慰他人,使他们的心情舒畅起来。

3、板书:学会安慰

二、创设情境,指导得法

情境:解小惠是班上的同学,她学习认真、成绩优异,家长对她的期望也很大。这一次考试,因为粗心,答错一题,没能取得满分的好成绩,她伤心得哭了。

1、学生试着从不同角度对解小惠进行安慰。

2、根据学生的发言,指导学生从同情、鼓励、找回自信等方面进行安慰;试着换个角度,从自身方面设身处地进行安慰,安慰时注意得体、语气委婉。

3、小组合作,演一演这一情境。

4、上台表演,全班交流。(指明一学生扮演解小惠,另外其他几位学生扮演解小惠的同学,台下的学生充当导演,进行指导。)

5、妈妈安慰:试请学生上台表演。

6、自我安慰:听了这么多关心的话语,作为解小惠本人,她又应该如何来安慰自己呢?

三、选定情境,自由练说

导入:考试失手、竞选没有成功、亲人离别等许多小事都会影响心情。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消除烦恼呢?

出示情境,自由选择话题,小组合作,现场交流。情境1:A同学是四(3)班的班长。这次参加大队委竞选,仅以三票之差落选了,她愣愣地坐在教室里发呆……

情境2:邻居王奶奶的儿子考上了托福,即将去美国留学。最近几天,王奶奶总觉得心里少了什么,很失落……

小组选定话题,合作自由交流。

四、创设生活情境,融会贯通灵活交际

导入:针对同学们的生活、学习上的许多小烦恼,学校即将开通一条“小烦恼热热线”,让大家能有机会倾诉一下心中的烦恼,更主要的是让更多的同学参与我们的节目,来与有烦恼的同学们进行空中交流,从而达到安慰他们的目的。

1、选出嘉宾。

2、划分场内外观众听众,交待参与办法。开始:(播放音乐)伴着悠扬的乐曲,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小烦恼热线”今天与大家见面了。你的心情好吗,你的脸上还有微笑吗,成长的道路上总会有许多不顺心事。当你不开心时,不妨参与我们的节目,把你的烦恼说出来,我们会尽量帮助你的。接进电话:

嘉宾与观众、听众交流,教师总结。……

结束:时间过得真快,今天的节目接近尾声了,还有那么多朋友们想参加与我们的节目。希望与你们明天相约在“小烦恼热线“,感谢嘉宾的参与。

五、总结

让我们每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都去安慰有需要的人。

板书设计:

练习3

学会安慰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篇5

11、赶海

教学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激趣导入,设疑解题

.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相应显示大海的动画画面。

师:这首歌听过吗?这里面唱的就是大海,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呢?[出示:()的大海]

2、板书:海,用海口头组词。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海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你准备怎么学习呢?

2、出示要求: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

(3)标好自然段序号。

3、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师相机正音。

一支歌

暑假 舅舅 东逃西窜 夹住 痒痒的 大虾

一捏 俘虏 似的 螃蟹

努努嘴儿 嘿哩 束手就擒

哎哟

大螯 长须

(2)你觉得哪几个生字特别难写,能想个办法记住它吗?

(3)哪些词的意思你理解了,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的呢?

4、同学们已经读准了生字,刚才你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

5、交流。

6、把你最喜欢的段落练着读一读,待会儿老师帮你们配上音乐。一边读,一边还要想想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7、配乐朗读,再说说每小节的大意。

8、配乐齐读。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评、悟,体会赶海的乐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和阅读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从读中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1课《赶海》。

过渡:有的同学说:从没见过大海,多想去看看啊。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这一要求,带你们去看看海,好不好?

2播放大海图片,同时配上歌曲《大海啊故乡》。学生欣赏。

3生谈感受。

过渡:是啊,大海真美啊。今天我们就到这么美的海边来赶海。听,海浪声在深情地召唤,让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

二初步感受赶海的“趣”

回忆课文,想想赶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趣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记得:“我”在海边遇到了哪几件有趣的事?

4指名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过渡: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有趣在哪?选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再读一读,边读边想。

5学生读、想、说。教师巡视。

三精读感悟

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读得都非常认真。现在看谁想第一个给大家读他喜欢的句子。

2指名交流汇报。

A追浪花

“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师:你为什么喜欢它?看到这可爱的浪花,作者心情怎样?怎样才能把这种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呢?

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B摸海星

“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1)

师:为什么把“摸呀摸呀”读得这么慢呢?

(2)

指名读好

(3)

问:抓住一只小海星心情怎样?你从那里看出作者高兴的心情?(嘿、“!”感叹号)

(4)

读书连标点都不放过,真细心!怎么读呢?指名读,相机评价,男女生赛读。

c、抓螃蟹

“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呢。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的大螯抓住了他的手。”

(1)、指名几位读

师:谁愿意当个小演员,给这段文字配上动作?老师告诉你呀,要想演好,先得把课文读好。意思读明白了,才能演得更出色。大家先自己把这一段读一读,揣摩揣摩该这样来演。待会儿我要找三个小演员,一个小作者,一个小伙伴,还有一只不甘束手就擒的螃蟹。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3)、指名上台表演,师生纠正。

(4)、老师扮演记者采访三个小演员,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你这是在干什么呢?为什么你只努努嘴儿,不做声?(等会儿我们要读得轻一些)你觉得抓螃蟹有趣吗?

螃蟹夹住你的手应该挺疼的吧?(怎么读好“哎哟”?响一点)。

那以后你还抓吗?为什么?

下次可要小心呀!

过渡:同学们,努着嘴儿的小伙伴,四处逃窜的螃蟹,以及那“哎哟”一声痛叫,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抓螃蟹的有趣,你能通过朗读让所有人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吗?

(5)、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齐读。

D、捏大虾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象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出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师:要读好这段话,得注意两个语气词,你发现了吗?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好奇、恍然大悟)

(2)、指名读,相机指导评价。

(3)、见过戏台上的武将吗?对,威风凛凛的。在这里武将指的是------?

师: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大虾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大虾图片)看,这只大虾摇摆着两条长须,威武吗?作者把它比做什么?

伸出你的双手,当作长须也威武地摇摆吧?看你们神气的样子,想对我说些什么呢?

(4)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读)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威武的大虾们,你们已经被我束手就擒了,别再那么神气了,快坐好吧!

(5)、读到这里,同学们的手里和心里一定也痒痒的,让我们伸出手来,一边读一边来捏大虾吧。好的朗读不仅体现在声音上,还体现在表情里,甚至动作中。

(6)、生边读边做动作。

3、师:我们可别光顾着自己玩,看看沙滩上其他人在干什么?

(1)、生读相关句子。

(2)、还有些人在干什么呢?

4、写话练习:

小朋友,在这几件趣事中,作者用了好几个语气词,所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

(1)出示四句话,齐读。

(2)练习仿照文中句子,选一件趣事,用上语气词写一写。

5、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我们怎么说也说不完,让我们捧起课本再次回味其中的乐趣吧。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引读——(喧闹的海滩……)

2、(出示夕阳下的大海画面)此时的大海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师:老师有个问题想不明白,大家愿意帮我吗?我想,刚才读的几段都跟赶海有关,很有趣,可这一段没写什么趣的事,好像跟题目没关系。你们说呢?(有头有尾,叙事完整;欣赏美景也很有趣)

4、哦,老师好象也想通了,去欣赏这样美丽的景致,也是一件很有趣,很快乐的事。看来跟赶海关系很密切呢。

五、学习开头和结尾、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看有什么发现。

2、指名汇报。

3、师总结:开头和结尾内容相近,互相照应,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能把作者对大海深深的怀念和浓浓的爱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同学们以后在写作文时如果也能用上这种写法,一定会使你的更加完美。

六、总结全文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享受了作者赶海的乐趣,共同享受了学习语文的乐趣。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我相信大家都有说不完的开心事。谁愿意把你的开心事说给大家听呢?

七、作业自助餐、在你童年记忆里,发生过哪些趣事?回忆一下,和父母或同学讲一讲,再写下来。

2、选做一项:

(1)唱一唱和大海有关的歌

(2)读一读跟大海有关的诗或美文

(3)画一画心中的大海

板书设计:

1赶海

追浪花

摸海星

有趣

抓螃蟹

捏大虾

12、荷花

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你看过荷花吗?你仔细观察过荷花吗?

2、有一位作者仔细观察过荷花,并写了一篇优美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

3、揭题,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给你三分钟时间,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反馈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来读。

(2)按课文一段一段读,如喜欢读第一段的请站起来读。

三、学习第2、3段、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反复地读第2段。

2、请你读读最喜欢的一句话。

一个学生读后,再问,有没有读得更好的,最后全班齐读。

读后说说这一句子好在哪里?

这一句写出了荷花的什么?(板书)

说后再有感情地读这一句。(自由读,想象读,品读)

3、各句教学时的要点

第一句:说明荷花多

第二句:荷叶多、美

抓“挨挨挤挤”和比喻句

第三句:从读中抓住“冒”

给“冒”换一词

你认为怎样的“钻”、怎么样的“长”才是“冒”?

将你刚才说的词加进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先指名读)

练习: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

第四~六句:学生在读句子时,教师指导“莲蓬”的形。

看图,教师指图中的部分荷花,让学生用文中的语句来说,注意要有感情。随机理解“花骨朵”、“饱胀”、“破裂”等词。

你觉得荷花怎么样?(美)什么美?(姿态美、颜色美)如果只有一种姿态,美不美?用一个词来概括种种姿态。(千姿百态,姿态万千等)

品读4-6句,体会荷花的姿态美。(一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图欣赏;教师读,学生闭眼想象;学生自由读。)

4、齐读第2段

如果我们来到公园,来到荷花池边,面对这么多这么美的荷花,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是啊。(下面用抒情的语调,朗诵第3段。朗诵时适当延长、停顿,让学生接下一句,以引起共鸣。)

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读第3段。(读中悟美)

四、说段意练习、教给说段意的方法,作“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

2、学生自读第2段,说说段意。

3、讨论。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荷花》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和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进门就闻到了一阵清香,是这种清香吸引他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于是,一幅优美、雅致的荷花图便映入眼帘,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去欣赏一下吧。

二、读读、贴贴,学习第二段

.自由轻声朗读2、3自然段

2.谁来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3.讲读第二自然段(投影第二自然段文字)

A.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写了什么?

B.指名读写荷叶的句子

a.这是一个什么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比喻句,突出了荷叶绿、大的特点)

b.“荷叶挨挨挤挤的”又说明什么?(密)

c.老师这儿就有几片绿色的大圆盘,谁来把它们挨挨挤挤地贴到黑板上?

d.集体朗读这句话。

e.小结: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

c.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

a.作者写出了荷花的什么?(三种不同的姿态)

b.你怎么知道是三种呢?(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c.作者写了荷花的哪三种不同的姿态?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结合图片观察)

D.作者用比喻句写出了荷叶绿、大、密,用三个“有的“写出了荷花姿态美。那么,他是怎样从写荷叶过渡到写荷花的呢?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好?(冒)

为什么?你用别的字代进去读读看。

白荷花是怎样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呢?(学生演示)

边演示边说:一朵()的白荷花在()的荷叶间()。

齐读这句话。

4.A.过渡:一池的白荷花是不是只有这三种姿态呢?你怎么知道?

B.比较: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看看这一多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怒放的荷花和欲放的荷花,它们的美是不一样的,怒放的荷花美在开得大,颜色鲜,欲放的荷花美在花骨朵饱满有力,我们无法说出谁更美一些,所以作者要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5.指导朗读

三、读读、想想,学习第三段

.过渡:好美的一幅荷花图啊!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跟着老师飞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

2.(配乐)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她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出手摸摸那荷叶,多么的油滑,摸摸那花瓣,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第四自然段)

你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了?

齐读第四自然段

3.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也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想到了自己变成荷花的情景。作者怎么能把课文写得那么好呢?(因为他对荷花充满了喜爱和赞美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欣赏那一池美丽的荷花,再一次品味作者生动优美的语言。

作业设计:

词语仓库

写描写颜色多的词语

课文内的:

课文外的:

用来形容花的词语:

1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的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

川:水道、河流。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练习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作业设计:

古诗积累:

李白写的古诗:

描写春天的古诗:

习作4

教学要求:

、读懂例文,了解其主要内容。弄懂“反哺”的本意及引申意义。

2、借鉴习作范围。在三幅图画中任选一幅,展开想象,正确运用冒号、引号、问号等标点符号。用对话的形式仿写。记叙一个有意义或有趣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在写对话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好提示语,并能分段描述。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习作:、出示一幅著名运动员刘翔运动会的冠军后十分激动的照片,同时出示三种写人物语言的方式:

(1)、刘翔()喊道:“!”(2)、“!”刘翔()喊道。(3)、“!”刘翔()喊道,“!” 看看刘翔在干什么?想一想他会说什么?

2、引导学生注意三种不同说话方式中,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3、引出本次习作内容,板书:学写对话

二、写作指导、谈话,这样的对话我们见过很多,哪里还有对话?(生活中有对话)

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各种生活场面:商店里买东西有对话;学校里同学之间有对话……

2、引出例文:有一个叫陆孝娟的小朋友和妈妈在树林里散步,碰到一件有趣的事,她把自己和**的对话写了下来——请学生读例文。

3、交流:陆孝娟和妈妈聊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交流)

指导并板书:首先要写清一件事

4、出示两篇范本:一篇为结构单一的原文,一篇是课文例文,让学生比较两篇内容完全一样的习作在写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学生在读例文,交流谈论

教师板书:分段描述

写好提示语

5、出示课本提供的一幅画:燕子和小鱼的对话

交流;这个地方你想去吗?

听一听,能听到什么?

闻一闻,能闻到什么?

想一想:小鱼和燕子会说些什么?

6、学生小组合作,把这幅图画表演出来(尤其注意演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

师生合作表演交流点评(强调动作、语言、神态)

三、逐层指导,深入写作

、补充对话

将燕子妈妈和小燕子来到这里的一段不完整的对话出示,让学生学着补充,合理想象他们之间会说的话,并使用恰当的提示语。

2、接着提供的开头往下,写小鱼和小燕子之间的对话。

写之前,再次强调习作要求

第二课时

让学生把自己完成的习作拿出来交流,互相评议,学习修改。

继续完成习作。

练习4

教学要求:、学会查词典,根据语言环境选择适当的解释。

2、照样子,练习写上下结构的字。

3、背熟八条成语及一首古诗。

4、口语交际——练习“约请”。

教学重点:

1、学会查字典的方法。

2、熟记成语

教学难点:口语交际——“约请”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审题

指名读题后,师生简议训练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师生的对话,想想对话中讲了哪几个意思。

(2)全班讨论交流:

①什么情况下查词典?

②怎样查词典?

(在词典中先查到词语的第一个字,再在下面排列的一串词语中找到要查的词语。)

③词语中有多种意思时怎么办?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选择。)

(3)学生尝试在词典中查“神秘”。

(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老师巡视,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4)分别指名说说“神秘”在词典里的解释和在文中句子里是哪种意思,并说说自己是怎样选择的。

3、练习

(1)学生练习查词典理解“流线型”、“大腹便便”和“绅士”三个词语。

(2)交流查词典的结果。

4、课后作业。

用学到的查词典的方法,预习即将学习的新课文。

二、教学第二题

、审题

师生谈话,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清“章、罩、举”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章”。

①出示“章”,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

②讨论:这个字关键要摆好哪几笔的位置?教师在示范中强调关键笔画。

③学生练习描写一个“章”字。

④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罩”和“举”。仿写时要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教室里注意保持安静,让学生静心习字。

3、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熟记成语

(1)审题。指名读题后,师生简议学习要求

(2)指导。

①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读准字音),同桌相互读成语。

②指名朗读,注意纠正读音。全班齐读。

③理解成语的意思:你了解哪个成语的意思?

(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成语适当讲解)

(3)练习背诵。学生再自由读成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再与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采用集体和个别背诵相结合的方式)

2、背诵古诗。

(1)审题。指名读题,让学生说说本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一是朗读,二是背诵)

(2)指导。

①解题并简介作者。

②指导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③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得正确,读流利。

④老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⑤学生再读诗句,说说自己已经读懂哪些词句。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独怜”“深树”“野渡”三个词语。

⑥指导朗读,注意诗句的停顿和重音。

⑦指名试读,练习背诵。

(3)反馈:检查朗读与背诵。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审题

(1)指名朗读要求,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2)师生讨论,明确训练要求。

2、指导

(1)解题:什么叫“约请”?

(2)约请的原因是什么?

(3)你准备怎样约请?(说说约请要注意什么)

①要注意礼貌用语。

②要说清楚约请的原因。

③要确定约请的时间和地点。

(4)练习。

①同桌分角色演练。

②选一对同桌到讲台前表演,大家评议。

(评议的重点:内容表达是否正确、完整,礼貌用语是否恰当,态度是否大方,声音是否响亮等)

3、总结:通过这次口语交际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一、收集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二、专家门诊。

、这幅山水画多么美丽而漂亮啊!

2、乌云和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篇6

共14分)1.(2分)湖边有3排柳树和13棵杨树。杨树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 2.(1分)(1)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件衬衫和一条裤子,一共花多少元?(2)王宁买一顶帽子,给售货员20元,找回8元.一顶帽子多少元?(3)李阳买了一双鞋后,还剩10元.李阳带了多少元? 3.(1分)填一填。

4.(6分)用竖式计算。

(1)46+21=(2)64-12=(3)89-34=(4)85-5=(5)64-22=(6)45+13= 5.(1分)画跷跷板。(哪边得数大哪边就低)59-51 △ 51+15      88-80 △ 99-90 34+54 △ 45+34      24+32 △ 28+30 6.(1分)在圈里填入正确的数。

7.(1分)不计算,直接说出得数是几十多。

48+40是_______十多。76-32是_______十多。

37+2是_______十多。53+30是_______十多。

8.(1分)看图列式计算。

=(根)=(元)参考答案 一、计算题(共8题;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篇7

一、教学内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会查“无字词典”》、《古诗两首》、《做一片美的叶子》、习作

1、练习1

二、单元解读

本单元是由《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会查“无字词典”》、《古诗两首》和《做一片美的叶子》四篇课文,一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纵观这单元的内容,会发现它们都呈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生活,《让我们荡起双桨》、《山行》流露出了对生活的赞美,《枫桥夜泊》、《学会查“无字词典”》、《做一片美的叶子》则是对生活的所思、所感和所得,每一篇课文都给学生呈现了一幅幅充满奥妙、美丽悠闲的生活情景。而习作也是要求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产生的想法。意在用文字带领学生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创造生活。

另外,本单元既有儿童诗歌,亦有现代散文诗,更有我们熟悉的古诗,课文随处充满诗的韵味,语言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音律美”。因此本单元还重视积累语言、诗文的诵读。

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

1.这是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通俗易懂,堪称“经典”。

2.全诗语言活泼流畅,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亲切感人。课文三个小节,每小节结构相似,每节末尾诗句“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三次出现,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写法上叫反复。三个小节如此反复,产生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效果,把诗歌的意境一层一层推进,让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因此,指导朗读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是本课的重点。

3.文中出现借代的手法:用“红领巾”借代少先队员,这是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到的表现手法。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 1.题目吸引人。什么是“无字词典”?如何查“无字词典”?本文正是让读者带着这样的好奇心走进课文,随着聪聪和爸爸一起去感受生活、触摸生活的。

2.聪聪和爸爸关于“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的对话,实际上介绍了两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具体方法:一种是先提出词语(骄阳似火),后在生活中找出解释,一种是先感受生活中的现象(惊涛拍岸),再与词语对照。读懂对话的内容不难,但教学的着力点,不仅满足于此,更要小结出方法,引出结论:学习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有字词典),而且要从生活实践中(无字词典)学。

第三课《古诗两首》

1.相同点:这是两首传诵千古的名篇,同为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两首诗均以“秋”为主景,借景抒情。2.不同点:(1)《山行》中,杜牧心中是秋天之“爱”。《枫桥夜泊》中,诗人张继心中是“愁”。(2)《山行》用白描手法勾勒出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所组成的山林秋色图。《枫桥夜泊》前两句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江枫”给读者以秋意和离情羈思的暗示。后两句只写一件事:夜卧小舟听钟声。寂寥的夜晚,听觉分外敏锐,古寺传来的钟声使得夜显得更加幽深,而诗人内心种种复杂的感情也一起涌上心头,意蕴隽永。

第四课《做一片美的叶子》 1.这是金波先生的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人,想到人的生活。启迪人们学习叶子立足本职,无私奉献,创造美好的生活。

2.语言特色:色态美。文章的语言清新自然,描绘出一幅幅深情款款的画面,如,比喻的美妙给人无穷想象:“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句式在整齐中富有变化,读起来节奏感强:“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3.这篇文章归入“生活”主题中,可以激发学生去“创造生活”。

三、新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会认、读、写本单元37个生字以及14个新词。

3.学会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体会古诗的语言特点,了解古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4.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5.能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四、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新词,能背诵有关的诗词和成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具体的环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应的感情。4.学写作文。

5.掌握查“无字词典”的方法,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五、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引导他们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儿歌等方法熟记生字。

2.本单元篇幅短小,文字精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大有裨益。3.先叙述具体事实,后引出结论或提示题旨是本单元的写作特点,六、教学建议

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

这首诗作为教材编出课本,主要因为旋律优美动听,语言清新自然。因此,本课应该把目标定位为:学习诗歌语言,品味形式之美,想象优美意境。为了达成此教学目标,不妨作以下考虑:

1、歌声引入。

上课伊始,播放歌曲,在优美而亲切的旋律中,齐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是谁写的?把作者及这首歌是影片《祖国花朵》中的插曲简单介绍了一下。接着出示课题,问,我们之前以歌词作课文的有《快乐的节日》、《歌唱二小放牛郎》,顺便可以巩固了旧知,并让零散的知识成系统,激发学生学习歌词的欲望。

2.朗读感悟。

朗读指导要贯穿教学始终,要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进行,重在唤起情感体验,特别是注重学生在读中的个体感悟,因而应多让其自由朗读,少用齐读,也不要一味偏重朗读技巧。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实现语言的积累。诗歌应该从人物的活动、心情、景色的优美多方面来感受诗歌的意境。比如: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从词语入手,体会“荡起”“推开”“轻轻飘荡”“凉爽的风”等词感受少先队员的愉悦心情。“美丽的白塔”“绿树红墙”等感受的优美景色。

3.追问质疑

“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但“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可以适时插入此歌的创作背景,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教学资金,免除了我们的学杂费,我们在祖国的怀抱里幸福、健康成长。学习本文重在要让学生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同时也要他们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培养他们热爱给自己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 1.紧扣课题,启发思考。

首先,从课题入手设疑导入:“无字词典”指的是什么?怎么查“无字词典”?其次,在精读感悟环节引导学生领悟“有字词典”与“无字词典”的不同含义;最后,再回到课题,理解课题意思及其蕴含的道理:要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2.读懂内容,领悟学法。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2至7自然段),引导学生学会查“无字词典”,掌握理解词语的重要方法。可以课后练习第4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读书探究,以爸爸对“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的解释为例,领悟“无字词典”的含义及查“无字词典”的方法。3.运用学法,形成技能。

(1)通过教学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掌握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同时运用这两种方法理解“语重心长”这一词的意思。

(2)联系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适当拓展,补充一些词语,让学生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去理解词语,在实践中巩固学到的方法。

第三课:《古诗两首》 1.对《山行》的教学

一是诗画结合。教师可用简笔画辅助教学诗的前两句,充分利用插图理解诗的后两句。图文结合,让“石径斜”、“白云生处”、“枫林”和“红于二月花”的理解一目了然;二是用好经验。学生在公园、校园、小区等地方,看见过秋霜染红叶的景色,能从情感上与作者靠近。三是大胆想象,学古诗缺少想象是不行的,让一些画面在脑海里还原。四是美文诵读,在感动别人的同时去感动自己。

2.对《枫桥夜泊》的教学

一是给足时间,独立思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一读,想一想,再说说诗中写了几种事物?这些事物给你怎样的感觉?这时不要设限,让学生放开了说,取长补短。二是问题引领,讨论交流。比如诗人的心情如何?姑苏城、寒山寺等。这时,把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最好的教学资源。

第四课《做一片美的叶子》

这是一篇美文,就该带着学生沿着文字铺成的路,领略一路的美景。紧扣“美”字,层层深入,亦行亦歌。

1.发现树、叶外在色态美。2.解读树、叶内在哲理美。3.品悟由树及人的情意之美。

七、教具、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八、课时分配

1.《让我们荡起双桨》2课时 2.《学会查“无字词典”》2课时 3.《古诗两首》2课时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篇8

教学设想

“读”和“写”是同一知识层面上的两种能力,“读”培养的是理解能力,“写”培养的是表达能力。但在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二者的能力又往往不成正比,会“读”有一些理解能力,并不证明能“写”好,这就是语文教学中难以权衡的难点。怎样找到一个契合点来提高两种能力,我们提出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因为学习是一个渐渐模仿的过程,通过阅读教学来促进学生写作。那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然又承担起了学习写作的任务。更多时候,在教学中我们把二者割裂开来,先学习别人怎么写,我们也来试试这么写,但“读写结合”的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模仿,也不是简单的“双附庸”构建教学。怎样把“读”和“写”在阅读教学中,自然而然,适时择机,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进行,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是此次教学设计的思考和尝试方向。

今天,我以《窗》这篇小小说为例,来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容易读懂,因而,这堂课我设计了四次“读写结合”的训练,想把“读”和“写”巧妙地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小说的内容,理解小说主题,认识人物的形象,给小说拟写一个副标题的训练,培养学生写作的概括能力。

2.通过理解小说独特的写法,对小说进行缩写、扩写训练,培养学生提取主要信息和想象的写作能力。

3.通过对小说的改写,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教学重难点

1.理解小说独特的写法,能要求进行写作训练。2.理解小说主题,认识人性的真善美并学会表达。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导语:同学们看到《窗》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活动:学生各抒己见。

明确:这就是泰格特用“窗”来作文章的标题的妙处,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窗”既是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的线索,又一语双关,既是病房的窗口,也是心灵的窗。

二、走进小说(10分钟)

问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为了让读者更直接地了解小说的内容,你能为文章拟写一个副标题吗?

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从“人物角度”、“故事情节角度”、“主题角度”等进行拟写。如: 人物:一个

的病人和一个

的病人 情节:由

的变化 主题:一个

的故事

明确: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近窗者:开朗热情、舍己为人、心地善良、道德高尚

远窗者:自私自利、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卑劣冷酷)、故事情节的变化(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主题(通过对比――扬善贬恶 : 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三、赏析小说(20分钟)

问题1:小小说篇幅短小,惜墨如金,但文章中有许多细节和描写占了大量篇幅,我们尝试着来看一看这些地方,请你任选一处进行缩写,再对比读一读,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吗?

活动:学生尝试进行缩写,教师指导一些缩写的方法和原则。之后学生交流,并与原文对比,评价各自的优点。如: ☆ 第四段缩写成“这天,靠窗的病人又在讲着窗外所见到的一切。”行不行? ☆ 第五段缩写成“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好吗? ☆ 六段缩写成“不靠窗的病人是多么地想拥有窗边的床啊!”怎么样?

明确: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公园美景、心理活动,这些描写越生动、细致,我们就越能感受到鲜明的人物艺术形象,这些可以看成是蓄势。

问题2:与这种极力蓄势相反的是,文中有很多地方作者巧用留白,你能选一处发挥想象进行扩写吗 ?并想一想作者这样处理的理由是什么?

活动:学生选一处进行扩写,教师引导和提示。如: ☆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 ☆

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明确:文中许多地方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出乎意料的结局是小说结构的陡转,“光秃秃的一堵墙”给人无尽遐思,掩卷长叹。这就是小小说鲜明的结构特色。

四、学会表达(10分钟)

问题: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泰格特用小小说的文学形式让我们感受到了美与丑的心灵,读完小说你一定有许多感受,你能用几句话把小说改写成一首小诗吗?

活动:学生有感而发,改写文章,表达自己的思考。之后,展示交流。如:

如何让两个生命变得坚强 在窄窄的病房

于是窗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无论清晨和日落 那是一双渴求的眼睛 看到生命的影子

欲望的火焰燃烧着每一种活着的美好 然后悄悄传递给另一双同样渴求的眼睛 当嫉妒的毒液终于淹没了自私的灵魂 窗外等待他的 却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明确:一个简单的故事里总孕育着一个伟大的主题,同一主题却可以用多种文学样式来表达。

五、作业布置: 搜集同一主题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

六、板书设计

窗(小小说)

窗――一语双关――故事线索――心灵之窗

关系融洽(开端)

近窗病人――心地善良、道德高尚产生困扰(发展)

远窗病人――行为卑劣、灵魂丑陋见死不救(高潮)未见美景(结局)

对比

——

上一篇:投资计划文件下一篇:教育教学学习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