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024-08-22

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精选9篇)

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篇1

“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而“实事求是”一语,出自班固所撰的《汉书·河间献王传》:“河间献王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研究学问要掌握事实根据,然后再从事实中找出正确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以勤奋好学而著称,他博览群书,阅读了从古希腊、古罗马到十九世纪中后期大量的文献资料。马克思曾苦读于大英图书馆,在他的座位下的地板上,由于脚摩擦地的习惯而磨出了一个大洞,这足见马克思的好学与勤奋。

马克思的两大体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要坚持这两大体系首先要坚持唯物主义,而实事求是唯物主义的最根本要求,所以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实事求是与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是同中国共产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而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科学地阐释了实事求是丰富的哲学内涵,标志着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成熟和发展。

他以“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既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又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全部内容。

实事求是与邓小平理论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刚刚开始的拨乱反正,遇到了“两个凡是"的严重障碍。为了冲破禁锢,打开局面,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旗帜鲜明的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着手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他说:“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可以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成果,都离不开对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坚持。离开了实事求是,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的出现,也就不可能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不会形成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个对国际上有意义的想法的话,那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讲就是实事求是。”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才逐渐形成和构筑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整套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这个理论的强大生命力所在。

江泽民对实事求是的创造性发展

江泽民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他在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江泽民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更明确地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体现了一个卓越的政治家高屋建瓴的理论素养和总揽全局的能力。而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实事求是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同时,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提出了新安全观,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胡锦涛论实事求是

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在这次讲话中,求真务实被提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的高度,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不仅如此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实事求是”这一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他在《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中说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揭示了思想观念演变和社会主义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不仅是一种历史经验的总结,而且也是面向未来的一种要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一步拓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从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来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首先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接着,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然后,江泽民提出了继承和创新实事求是的根本任务。最后,胡锦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可见,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同时也说明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必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篇2

中国共产党即成立之日起,就已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党内毛泽东是最提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认为学习马列主义一定要从中国实际出发,要实事求是。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谁了解农村,谁了解农民,谁就掌握了中国实际。毛泽东在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全党提出了这个要求。其他领导人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5年党的七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被全党所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被写进党章。从此,凡讲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是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表现。因此,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核心。它贯穿和渗透于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各个组成部分之中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不是解决具体的、个别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而是本质上、全局上、宏观上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是我们党指导革命和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与根本的方法,毛泽东思想基本内容的各方面都是这些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具体应用。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它在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内容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也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理论基础,而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则不仅体现着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和实质,反过来也对实事求是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邓小平对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和其在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过很高的评价,他多次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同时,邓小平根据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新概括。并认为要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成为新时期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理论精髓。邓小平把实事求是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上升华了实事求是。可以说,邓小平哲学思想就是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而且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作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像一条红线,贯穿于邓小平的全部思想理论和实践活动之中,集中体现于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最为基本的方面。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在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曾遭遇过三次严重挫折:先是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接着是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再就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徘徊”。这三次由于抛开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发生的严重挫折,给我们党、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和损失。通过回顾历史、总结经验,邓小平深刻认识到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因而,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他不仅从理论上对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作了精辟的论证,把实事求是提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而且在实践中率先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旗帜鲜明地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积极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为重新确立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起到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赋予党的思想路线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的时代内涵。这主要是基于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基于对我们党在新的世纪里更好地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光荣使命的客观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与此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溶进了许多新的内容。江泽民同志提出与时俱进,这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继承和创新。

科学发展观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社会实践发展和要求的产物。科学发展观就是唯物论的发展观,就是实事求是哲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常称自己的哲学是“现代唯物主义”或“新唯物主义”。这一方面表明他们是从旧唯物主义中走出来的,又表明了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础地位。所谓唯物论,就是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科学发展观重在“科学”二字。这个科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科学,而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就是实事求是,即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把握其固有的内在规律性,把它作为行动的向导。科学发展观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正确反映,又反转过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就是实事求是哲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集中体现。

要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认识规律求真知,二是脚踏实地奋力干。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真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已经开始了这样的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它的意义在于,第一,科学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可以从多个角度,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角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度,因为党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从事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工作,归根到底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怎么样把马克思主义跟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结合当中,既有我们的创新理论,又推动了实践发展。十七大报告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十条经验,第一条经验是改革开放为什么能成功?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走的路可能就不是社会主义道路了,但是不中国化更不行,在不违背马克思主义原理这个大前提下,我们从中国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二,对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武装全党有重要意义。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理论,它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理论,时代在发展,时间在变化,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所以我们党提出了一个口号“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摘要:我们党60多年探索的成功和失误, 可以说, 都源于能否对“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理论精髓和时代内涵的准确把握。似乎一看就明白的四个字, 可是为什么做起来却并没有那么容易呢?事实上, 这与没有深刻领会其中的思想理论精髓, 没有吃透时代内涵有密切的关系。

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篇3

摘 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从实践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折射和反映。本文从历史高度阐述了群众路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的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发展实际,给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的必然性和客观性。

关键词: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中图分类号:D61;D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068-02

群众路线是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而诞生的,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也突出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更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和贡献。

群众路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历史入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源自中国革命时期,我们党因热衷和盲从共产国际教条,照抄照搬俄国治国理政的建设经验,不顾中国革命发展实际,一度使中国革命陷入被动、萧条、迷茫的低潮。为此,我们党开始审视和反思在革命历史进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探索能够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马克思主义作为闪耀着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光芒的新思想、新学说,便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上落地生根、蓬勃发展。这一历程最为明显的体现就是中国共产党确立了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这一道路不仅得到占人口大多数的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也符合中国的国情,从此中国革命便一步步走向成功。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群众路线具有先天的自我认同意识和相互依存关系。

群众路线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发展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我们党用马克思主义生动的、鲜活的理论来阐述和诠释人民群众所创造的中国历史,以及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中表现出的雄心壮志和无限热情。群众路线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针,以人民群众为实践主体,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式和方法,为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

近年来,我们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是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我们的有些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上存在脱离人民群众的问题,按规定动作进行自我整改和修正,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插上腾飞的翅膀,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充分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从而使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带领人民群众开创生活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目前,党员领导干部的“四风”问题主要表现为:形式主义严重,有的党员干部主动学习带动工作的意识不强,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学习还不够深入;“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陷入事务主义怪圈当中无法自拔,认为“工作第一,学习第二”,在干中学、学中干的意识不强,导致学习口号震天响,就是干打雷不下雨。下基层调研主动性不够,针对性还不强,有时流于形式,往往走马观花的看一下,没有对基层整体工作进行全面了解,指导基层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思路和办法不多。有的是问题式干部,大手一挥,指指点点,角角落落都是问题,但整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足,对策不够,结果问题还是问题,并未因问题查摆而消除。官僚主义盛行,有的服务意识不强,总认为“我是领导,你是下属”,“我讲你听着,我坐你站着”,对基层调研不深入,光调不研,指导力度不够,光指不导。有的领导干部工作方式方法欠考虑,正激励不多,负激励不少,办法不多,脾气不小,导致下面做事“领导来了一阵风,领导一走不再动”,消极应付。享乐主义阴魂不散,有的一上班就犯困,一下班就振奋,工作多了躲着走,酒场来了躺着走,曾经“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誓言已忘记,在他们眼里,吃吃喝喝是常事,玩玩乐乐是美事,铺张浪费是小事,生活极度腐化。

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客观原因,但更多是主观方面的。不仅是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跟不上趟,业务水平也亟待进一步提升;不仅是外界环境变化了,有些干部的内心也钙化了,为民服务的宗旨退化了。要解决问题,根治“四风”,就要知“耻”不懈怠,时刻用三面镜子对照检查。查找自身问题要用放大镜,俗话说:“勿以悉小而为之,祸患常积于微。”“放大”就是从“小”处看“大”,充分认识小问题的大危害,防范小隐患的大危险。用“放大镜”就是见微知著,堵住蚁穴,防微杜渐;深挖问题根源要用显微镜,认真追溯问题成因,仔细剖析成因背后的源头,让“隐问题”明朗化,在自律和他律监督的“阳光”下,杀杀菌、消消毒;自我整改要用整容镜,时刻站在规章制度和人民群众的整容镜面前,恪守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各种日常管理事物,切实做好为民服务工作。知“责”不懈怠,认真做好“四种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从理论上深化对作风问题的认识,真正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切实做到“民忧其忧,民乐其乐”,为人民站好岗、值好班,服好务;做廉政上的“清白人”,逢事为群众着想,坚持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上级要求的内植于心,制度规定的外践于行,群众期盼的立说立行,切实做到规定动作清清楚楚,自选动作明明白白,既要工作守本色,也要呈现新特色。做作风上的“规矩人”,强力治“庸”,认真查摆是不是每天庸庸碌碌,无所用心;强力治“懒”,认真查摆是不是懒于学习、疏于思考、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甚至能不干就不干、能少干就少干;强力治“浮”,认真查摆是不是下去调研有头无终、虎头蛇尾,是不是学习上级文件一知半解、囫囵吞枣;强力治“散”,认真查摆是不是纪律涣散,消极懈怠,自由主义严重,明哲保身、八面玲珑。做事业上的“带头人”,谋事以身作则,创业身先士卒,做人扎扎实实,说出的承诺要践行,定下的事情要执行,切实处处发挥表率作用;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升自身能力,科学进行决策,把工作纳入长远化、规律化发展的轨道,创造出让人信服、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政绩;知“难”不懈怠,努力做到“四净”,头脑要“净”,抗拒四风,宁静致远;心地要“净”,公道正派,心境纯正,毫无私心。嘴巴要“净”,不乱吃乱喝;手脚要“净”,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训言,要走廉洁的正路,不走奢靡的邪路。

群众路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理论基础。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进程中必须遵循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检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试金石。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有了深层次的领悟和认识,进一步坚定了贯彻群众路线的责任自觉和理论自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群众路线是在广大群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也必须从群众实践中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到群众中去,以形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上升过程。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固国兴业的传家宝,新时期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为民服务宗旨,树立优良作风,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问群众之所需,办群众之所盼,时时刻刻为群众谋利益、求福祉,这不仅是群众路线精神内涵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李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01).

〔2〕谷正.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J].理论导刊,2015,(01).

〔3〕陈足元.新时期党群关系理论研究的若干基础问题[J].南华大学学报,2007,(01).

〔4〕张立辉,徐学初.党的群众路线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造性发展[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3,(14).

〔5〕刘艳霞,王桂云.群众路线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6〕张西山.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3).

〔7〕朱进有,曹富雄.科学的态度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J].学术论坛,2009,(10).

〔8〕王西亚.基于民生视角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篇4

摘要: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具有全面、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它不仅具有方法论意义,而且具有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意义。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有利于我们更加坚定地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关键词:实事求是 实践 1.实事求是的定义

实事求是中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2.实事求是的内涵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

(一)“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诠释,继承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内涵。

(二)“实事求是”的唯物辩证法内涵

首先“,实事”和“是”的矛盾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其次“,实事”和“是”体现了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第三“,求是”就是探求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四“,实事求是”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的辨证统一。

(三)“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实事求是”隐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和实践关系的基本原理。其二“,实事求是”隐含了认识过程的两个基本阶段、“两次飞跃”和认识辨证过程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

四“)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内涵

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现实基础是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而“实事求是”的最重要的落脚点,则是认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使主观与客观、认识和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切实警惕和反对主观主义,否则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3.实事求是在中国的发展 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进行了实践论的重新解说,使之成为一个集中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的命题。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的“实事求是”,进行了新的科学解释,深的马克思主义更适合中国

(一)毛泽东论实事求是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反对主观主义,尤其是反对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论实事求是首先,在反对主观主义斗争中,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奠定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其次,在延安整风运动中,系统地阐释了实事求是的具体内容。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到普及,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深入人心,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空前团结,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最后,实事求是的学风问题,也是党性的表现。(二)邓小平论实事求是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延安整风运动

1、指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提出准确完整地掌握毛泽东思想体系,在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同时,坚决顶住了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

2、全面阐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不仅指导了拨乱反正,而且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

3、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起点也是逻辑起点,贯串在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4.我国坚持的实事求是路线的重要性

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把实事求是作为自己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经过不断的发展,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更加丰富。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了解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就是求是的过程,就是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规律性;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也是求是的过程,检验的依据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为了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僵化的条条框框,放开眼界看准、看全、看深不断变化着的客观事物;坚持与时俱进,要求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都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由此可以看出,实事求是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居于核心地位,一旦离开了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就失去了根基。实事求是也是党风建设的根本要求。能否始终做到实事求是,既是衡量党的思想路线端正与否的重要依据,也是鉴别党员个人认识能力、工作作风、党性原则和品德修养的重要标准。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不会、不愿、不敢实事求是,其中的原因既有认识能力问题、思想方法问题,也有政治立场问题、道德品质问题。主要包括:缺少理论修养,实践经验贫乏,不善于比较、鉴别、分析、判断;教条主义、形而上学作怪,把理论绝对化,迷信本本,迷信教条;不唯实,只唯上,脱离实际,盲从权威;无责任心,无使命感,缺少坚持真理的勇气;私心重,心胸窄,目无大局,以是否符合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为评判是非、好坏、得失、美丑的依据,无法客观公正地看人看事;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低下,理想信念动摇,不讲党性原则,无视党规国法;等等。应当说,我们的党风总体上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勤勤恳恳工作,老老实实做人,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敢于坚持原则,勤于调查研究,善于解决问题,保持了党员的先进性。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违背实事求是的做法和现象,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了损失,对党的形象造成了危害。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什么时候背离实事求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遇挫折。

正是因为坚持实事求是至关重要,我们更应当反复强调,深入研究,努力做到。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既然是责任,就不能随意放弃,而必须切实履行。其实,坚持实事求是并不难。只要有一颗立党为公的公正之心,有一腔执政为民的赤子之情,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浩然正气,自觉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辞辛苦,不怕麻烦,勤于实践,善于思考,就可以做到实事求是。全党上下大兴实事求是之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更加兴旺发达。

中国共产党从客观实际出发,探寻现存客体的本质和规律,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某些细节上正确地加以改变,使之正确地适应于我国国情,针对这些差别正确地加以运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三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创立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理论。这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国两制”理论等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成果。

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篇5

新中国成立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继续贯彻和发展,但也经历过大的背离。邓小平总结说:“我们建国三十九年,头八年好,后十年也好,当中那些年受到„左‟的干扰,情况不大好。”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60页)建国初期,毛泽东仍一再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就是他在这个时期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代表作。这一时期,“我们的发展是健康的,政策是恰当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53页)1960年底至1961年初,在经历了大跃进运动背离思想路线出现的挫折后,毛泽东同志又重新提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八届九中全会上,他甚至提出建议:1961年要“搞一个实事求是年”。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党恢复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然而,这种恢复不久又受干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又被抛弃。

从1957年“反右”扩大化到1958年“大跃进”,再到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逐渐被抛开。

2、历史转折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1977年2月7日 ,“两个凡是”出台──“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在“两个凡是”提出两个月后,邓小平在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并在同年5月的谈话中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我们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中央工作会议的召开(1978.11.10-12.15)——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充分准备

(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18-12.22)(3)中央政治局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准确地说是重申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了拨乱反正的进行,推动了全面改革的进行。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拨乱反正工作全面展开,经济改革也开始从农村突破

3、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1)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地位作用和内容作了完整准确的表述及规定。1978年6月,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阐述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邓小平对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辩证关系的完整概括。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4、江泽民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他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更明确地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5、胡锦涛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2007年10月,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前提。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在总纲中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泽东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必须成为全党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的首要准则。“实际”包括:真实的情况;人们的实践或行动。对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全局而言,从实际出发,就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正因此,毛泽东强调: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当今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理论联系实际-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有目的的去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使理论切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既要重视理论指导实践,又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从书本出发,靠照抄照搬马克思列宁主义词句解决问题的教条主义;另一种是从狭隘经验出发,轻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满足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的经验主义。

3、实事求是-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精髓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

毛泽东指出:“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以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除了实践,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

首先,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实践,这是确定的绝对的。但它又有不确定性、相对性。就总的指导思想来说,一方面,一个认识正确与否,终究是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另一方面,实践对一个认识的检验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常常需要反复检验。就具体的行动方针、政策、办法来说,实践若不成功,则必须从主观认识上去找原因,去修改行动方针、政策和办法。

其次,要在新的实践中发展真理。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邓小平指出:“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不实事求是,就不可能产生正确的政治路线,即使产生了,也不可能保证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因此,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党的领带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什么是理论精髓?

所谓理论精髓,是指某一理论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因素,是贯穿于某一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始终、并体现于其理论体系中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起点,是构筑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基石。

第二、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第三、实事求是是新时期伟大实践的基本特点。

3、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4、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的结果

5、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最本质的东西

正是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才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也才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的诞生。也正是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把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十七大报告

2、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

3、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

4、党的历史上的实践发展和理论突破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

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思想解放的结果。

5、党的主要领导人关于解放思想的论述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邓小平

进入21世纪,我们又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江泽民继续强调解放思想。2001年7月,他在庆祝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2002年11月,他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在多种场合和多次讲话中继续强调解放思想对于实现在新世纪新阶段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2003年7月,他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理论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5、理论创新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1、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2、走自己的路是我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3、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4、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5、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走自己的路意味着开拓创新

复习思考题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地思想路线的?

2、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地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5、怎样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6、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篇6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命题规律:本章的考点集中,涉及的单选、多选均为一道,或简答题一道。考题的分值最多占10分。考点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

(2)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实事求是

(3)1930年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

名论断

考点2“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

(1)目的:主要针对姓“资”姓“社”等左的问题

(2)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

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考点3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主要表现在:

第一,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第三,深刻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考点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理论联系实际——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核心

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做到实事求是呢?

①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②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求真务实

③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与时俱进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思想路线的条件和目的考点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也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政治路线、组

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探索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篇7

一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接受现状

笔者在浙江省高校中随机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一)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接受度

关于这一话题的调查,各高校的调查结果大致相同。同学们普遍认为都属于被动学习,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并不太了解;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只是在课堂中听老师讲过,但自己并没有主动地学习过,对这一理论体系可谓一知半解。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由于都是被动接受,因此大部分同学认为学习这些理论只是为了考试或是别的诸如考研、考公务员等现实目的,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已经真心接受这一系列理论。在调查中,同学们普遍觉得无论自己是否真心接受这些理论,都对自己没有太大的影响。

(二)当代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媒介

当问及同学们日常是通过什么样的媒介来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时,答案在各高校中几乎是完全一致的:理论的学习与接受来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当问及其他一些获取信息的渠道,例如网络、微信、微博等对同学们接受这类理论成果是否有帮助时,回答也几乎是一致的:这些平台会促使同学们关注一些热点问题,但对于理论的接受而言,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同学们接受理论的主要媒介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而时下人们常用的信息平台对于同学们接受理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三)当代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现实环境

当问及同学们为什么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接受度不高,且平时除了课堂,基本不主动接受其他渠道的学习时,同学们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总结出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观点。一是同学们觉得一直以来,这一系列理论的传授模式让他们只知道这一理论是什么,而根本弄不清楚这一理论的来源、发展的过程及其影响,这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让同学们觉得乏味,因此不愿意真心接受;二是当下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们,尤其是各种思潮的冲击,让同学们感觉到无法判断,无所是从;三是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社会的转型期,许多问题日益突显,许多同学关注到了这些矛盾问题,却发现自己平日所学的理论无法去解释、解决这些矛盾问题,因此逐渐对理论的接受度降低,甚至是产生怀疑心理。

(四)当代大学生对理论传授者的看法与感受

对于理论的传授者,同学们普遍认为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度,取决于授课的教师,其人格魅力、知识拥有度、授课的方式都与授课的效果与同学们对这些课程的认可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在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受访学生认为:由于多种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运用,授课教师在课堂把握上尤其是与学生的互动层面都是同学们所认可的。与此同时,同学们谈到对理论传授者的其他感受时,有相当多的同学觉得教师需要用他们的亲和力、渊博的知识面以及对学生们需求的关注来提高他们人格魅力,这或许可以反映出同学们对思政课教师的期待。

二当代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障碍性因素

(一)接受主体层面的障碍性因素

作为接受主体的当代大学生,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接受度不高,这是最大的障碍性因素。同学们不愿意去主动学习,不愿意去主动思考,不愿意去真心接受……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接受度不高,甚至可以说是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与国家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预设目标:“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培养学生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1]形成了悖论,情况令人堪忧。

(二)接受媒介层面的障碍性因素

接受媒介的单一性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接受效果的障碍性因素。当代大学生接受理论的主要媒介来自课堂,这与我们目前大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平台日益多元化的现状是格格不入的。当代大学生是最接近先进信息平台的群体,如果在这些信息平台中,大学生能够关注、学习理论,就十分有利于理论的传播,同时理论被大学生接受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但是,由于理论宣传的方式方法陈旧等多方面的原因,这些信息平台几乎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接受的媒介只局限于课堂,而没有扩展到各个信息平台,这种单一性使得理论的宣传与被接受度大打折扣。

(三)接受环境层面的障碍性因素

接受环境的复杂性也是阻碍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接受度的障碍性因素。随着中国改革开放逐步向纵深方向发展,一些社会矛盾突显,但许多矛盾没有能够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这就使我们的大学生会对社会现实产生迷惘,由此会对我们所宣传的理论也产生怀疑心理,大大降低了大学生对理论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代,许多其他的社会思潮不可避免地会传入到大学生们之中,加上国外一些媒体与势力的推波助澜,部分思潮可以说在大学生中间广泛宣扬,拥有一定的市场。因此,可以说,当代各种思潮的涌入,也影响到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接受度。

(四)理论传授者层面的障碍性因素

理论传授者,通常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自这一层面的障碍性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的个人素养培养力度不够。有许多思政课教师只关注到了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在自身理论素养的培养、知识的拓展,人格魅力的增强等方面所下的工夫不深。二是普遍的歧视造成了思政课与思政课教师的地位不高的局面。高校中思政课教师自信心不足,话语权不足局面的产生,部分思政课教师无法安心授课,或是消极怠工,这就极大地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抓不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理论的传授也就受到了阻碍。endprint

三消除障碍性因素,提高接受度的措施

如何消除上述的障碍性因素,提高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接受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拓宽传授媒介,让大学生时时接触理论、接受理论

除了利用学校的教学平台,建立健全相关学习网站或是开设网上课堂之外,我们还可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理论传授方式。“网上论坛”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网上论坛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变单向注入式教学为双向和多向互动式教学,可以增强教学方法的交互性和启发性。利用网上论坛,教师提供若干基本论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辩论,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提出新问题;教师梳理学生的提问,随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必要时还可将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带进课堂重点加以分析和讲解。[2]总之,我们应该通过多种信息平台的导入,拓宽理论传授的渠道,让广大学生能够时时接触理论,从而提高广大学生对理论的接受度。

(二)为理论的传授创造一个良好的现实环境

上文述及,复杂的现实环境制约了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接受度,因此,我们必须着力为理论的传授创造一个良好的现实环境。从国家治理的层面而言,提高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妥善处理好大家关心的各种矛盾,就是为理论的传授提供了一个强而有力的实践支撑。从教师的理论传授而言,只有用爱和责任讲授理论,才能展示马克思主义的可亲可爱可敬可信,为大学生正确分析社会矛盾,反思思想困惑,提升精神境界,促进自己健康成长,提供科学的理论思维和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净化现实环境,从而力求实现理论传授的两大变化:一是让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由排斥到喜爱,由“要我听”到“我要听”;二是让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由不感兴趣到较感兴趣,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内化。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可亲可爱可敬可信,是我们的共同目标。[3]

(三)着力提升理论传授者自身素养与人格魅力

只有在一种平等、尊重的教育关系中,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成可以信任的朋友,也才愿意与教师进行交往和对话,才愿意真心接受教师传授的理论;只有在自愿共同遵守某些超越性规则的前提下,平等协商,求同存异,争取达成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共识;只有容许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提出异议,并以此为契机,才能有针对性地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价值引导。[4]另一方面,理论传授者还必须注重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生更好地认同,才能以自身极具吸引力的人格魅力将理论传授给学生,为学生所真心接受。

总之,当今时代,我们处于思想大爆炸的时代,我们也处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如何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接受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要攻克这一难题,需要国家、社会以及我们个人共同的努力,让理论能够深入人心,让理论能够真正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既是我们的期盼,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万花.基于实现教学目标理念下的“概论”课教学模式探讨[J].前沿,2012(4).

[2]贾亚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创新的四个向度[J].教育探索,2010(4).

[3]房玫.让马克思主义可亲可爱可敬可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

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篇8

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

(一)实事求是的含义

1、实事求是的由来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没说过“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实事求是”本是中国的一个成语,本来是指一种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方法。

“实事求是”作为一个命题,最早出现于出自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河间献王传》中。

2、实事求是的内涵

毛泽东赋予了实事求是新的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P50

(二)解放思想的含义

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9页。]P55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关系: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就是实事求是,它们的目的相同。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坚持和发展真理,才能破除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本本主义,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第一,解放思想是以实事求是为基础和根本目的,实事求是是衡量是否真正地、科学地解放思想的根本标准;第二,解放思想是为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达到新的实事求是,所以解放思想必须实事求是。

3、二者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P43—47)——毛泽东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补充:思想路线的定义

(1)思想路线:亦即认识路线,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道路、原则和方法。(P43)

(2)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十二大:《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P48)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是实事求是。

(一)首次使用“思想路线”一词(P43—44)

从我们现在查的文字材料看,在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使用“思想路线”这个概念并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早倡导者。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1929年6月14日,他在写给林彪的信中,首次使用了“思想路线”一词,他在这封信中从哲学上对当时红四军党内的一些错误观点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一些错误观点的存在只是“历史的结穴”,是“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74页。)。

(二)首次使用“实事求是”概念(P44)

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的概念,提倡“共产党员要做实事求是的模范”,并提出了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命题,要求“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522页。)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概念作了科学解释,之后,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著作中进一步地论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把实事求是提高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态度和党性原则的高度,这标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

(四)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使中国共产党摆脱了教条主义带来的精神枷 1

锁,实现了一次思想的大解放,从而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P45)

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党的七大以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继续发展与丰富。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P45—47)

(一)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原因(了解)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了解)

(三)思想路线的进一步发展

1、江泽民对思想路线的贡献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国内社会条件的变化,党自身的变化等实际情况审时度势,要求我们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提出解放思想,实求是,与时俱进。

江泽民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概括为党的思想路线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进入21世纪,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强调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胡锦涛对思想路线的贡献

2004年1月胡锦涛讲话中谈到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胡锦涛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胡锦涛对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强调求真务实。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有一个复杂的过程,邓小平有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92年南方讲话:92年的南方讲话,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一个宣言书。

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P48—53)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52)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在总纲中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在总纲中仍然还这样表述。)P48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一,“实际”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坚持从实际出发,就要真正承认客观事实,尊重客观事实。实际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即“客观的真实情况”;二是人们的实践活动,相对于每一个个人或某一政党、社会群体而言,社会的实践也是客观的,不以其意志为转移。从实际出发,就是从被认识和被改造的客观事物、客观情况出发,用科学方法从中发现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深入研究中国国情,即中国近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基本情况。

第二,必须全面把握“实际”。实际是全面的,必须坚持全面看问题,从事物的全部情况来认识事物,不能以偏概全,只看到部分而忽视整体,应尽量从多方面去了解和认识客观实际。

第三,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把实际。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进行的,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之间,事物内部的各种因素之间,都是处在相互促进或者相互制约的状态之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必须深入认识事物内部各因素之间、事物相互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把握和认识事物及其规律。

第四,发展变化中把握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实际”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会因为时间、环境变化而变化,必须从动态性的过程中去把握和认识客观事物,必须从具体时间、地点、环境中去认识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它不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只有将它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它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第一,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结合中国革

命实际进行分析和研究,确立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毛泽东认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对它一知半解,就谈不上指导和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反之,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束之高阁,不去运用或者“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那就失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意义。

第三,要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从书本出发,轻视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神圣化;另一种是从狭隘的经验出发,轻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满足于一孔之见的经验主义。两者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理论和实际相脱离为基本特征。这种反科学反马克思主义的主观主义,是党内产生“左”在倾错误的思想根源,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大敌。

(三)实事求是(见第一节实事求是的含义知识点)

(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实践标准)

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原则,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判断认识的真理性,反对用实践作为真理标准,必然走向唯心主义。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53)

(一)理论意义: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发展。

1、党的思想路线集中体现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灵魂。

(二)实践意义

1、党的思想路线是正确制订和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战略、策略的思想基础;离开了它,就会犯“左”或“右”,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错误。

2、党的思想路线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P54—61)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P54—55)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像一条红线,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体系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每一个理论成果都是在其基础上产生的并反映了这一精髓,每一次理论指导下的成功实践都是这一精髓发挥作用的结果。

(三)党在重大历史关头,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决了重大历史课题。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P55—57)

(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但是如果不能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宝

1、解放思想是邓小平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

2、解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和运用的保证;

3、解放思想是当前我国在新的国际国内条件下继往开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

总之,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P57—61,包括书上最后两目的内容)

(一)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推动理论创新

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因为:

(1)马克思主义本身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典范,是一个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

(2)马克思主义创新的基础是它的实践性;

(3)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所以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2、与时俱进(的要求)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体现时代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把马克思主义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2)“把握规律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更加符合实践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集中起来就是对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3)“富于创造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更加开拓创新。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创造。

3、推进理论创新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第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第二,创新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创新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命运与前途。

(2)要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是理论创新不能停顿。

第一,在所有创新中,理论创新是基础,是关键。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理论创新的指导和推动下进行的。第二,理论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第三,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二)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一切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敢于突破被实践证明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传统模式,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1、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模式。

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篇9

一、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如果连思想都没解放,更别谈实事求是了。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二、坚持以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对问题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才能更好的预测事物未来的走向。做到这一些也是贯彻实事求是的重要表现。三、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最主要的内容和最根本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也是坚持实事求是,达到主客观统一的根本途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以现实的情况为基础思考和解决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看待和解决问题。

四、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思想路线根本对立的又一重要表现。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发展的动力和目的,也是检验认识是否成为真理的标准。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衡量的标准不是书本上已有的结论,不是主观的感觉,而是要靠社会实践的检验。

五、要反对主观主义。特别要反对一切从书本出发的本本主义即教条主义,树立优良的学风。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世界观与人生观。

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是指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领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对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马克思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阐释。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于本质,人们通常的解释是:(1)事物的内部联系,相对于事物的表现形式。如马克思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成为多余的了。在这个意义上,本质即本质联系。(2)事物的根本性质,相对于事物的一般属性、非本质属性而言,是事物众多属性中的一种重要属性。在这个意义上 , 本质即本质属性。

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人生观的核心。首先,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其次,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再次,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和他人进行索取。

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它的形成既是一定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认知、情感、意志是起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因素。在人生实践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人生矛盾,如果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和处理,就可以正确地把握人生,取得人生的成功。具体而言端正人生态度就要做到:认真,即要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清醒认真地面对生活;务实,即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乐观,对人生要充满自信,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进取,要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努力提升生命的价值。

(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价值是一个含义十分复杂的范畴。在哲学中,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某种事物或现象具有价值,就是该事物或现象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成为人们的兴趣、目的所追求的对象。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

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

3、人生价值的实现。

上一篇:产品技术工艺管理流程下一篇:五一家居城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