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2024-07-08

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共14篇)

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篇1

“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无不说明团结的神力,团结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结晶,是实现宏伟目标的源泉。

曾有人问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不会干?”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到大海里。”这句简短的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个人离不开集体,只有团结互助的集体才会有无穷的力量,反之如果没有团结,即使有再大的力量也会枯竭。

团结就是力量。无数的历史经验证明,无论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团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只有大家都重视团结,珍惜团结,维护团结,以实际行动搞好团结,才能有力量,才能使人心情舒畅,才能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雷锋对同志有着春天般的温暖,图娅对伙伴有着金子般的心,这些都是对团结友爱的准确诠释,我们也应该以真诚的心,用爱去对待每一个人,让身边洋溢着其乐融融的真情。

人们都羡慕球星,球星在一个球队里的作用可谓大矣!但是如果离开团结的球队,他们又将怎样呢?美国大名鼎鼎的“篮球巨人”率“公牛队”四夺总决赛冠军。人们都说是“飞人”乔丹创造了公牛队,乔丹却说:“是公牛队队员的团造就了我。”是啊,离开了篮球队员的团结,球星不仅个人不能发挥作用,而且连队员也不能成为了。

纵观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集体团结的力量。智勇双全的张良,若不是投靠了刘邦,单靠单枪匹马的行刺,能实现宏图大志吗?离开了笛卡尔的启示和普里斯特等人的共同研究的科技成果,牛顿能提出“牛顿第一定律”吗?

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篇2

在我国经济稳步、持续增长的今天, 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与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需求差异化与个性化催化了电商与实体零售业态的分化。

与电商的爆发性增长不同, 实体零售业虽然经过上世纪末期的整合发展, 形成了以上市公司、连锁超市为代表连锁化、规模化的零售主导业态, 但是面对电商等新兴零售业态的竞争, 其发展速度逐步放缓, 甚至从某些上市公司的年报上看, 还出现萎缩趋势。长此以往, 实体零售业必然丧失良好的发展机会。抓住行业发展机会, 提升实体零售业在消费者消费过程中的竞争力, 要求其进行从经营观念、经营方式到物流支持等多方面的改变。

其中, 以物流为依托, 改善实体零售供应链管理成为这种改变的重要一环。在改善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 需要对供应商进行重新评估, 将真正有实力的供应商纳入到供应链体系中来。与之建立战略同盟关系, 共享商品生产、采购、销售信息, 透明化供应链, 这样才能及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商品供应, 降低商品交易的机会成本。

团结协作 共同进步 篇3

自2008年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社成立通讯员队伍以来,通讯员队伍建设已进入平稳发展期,对《城市管理与科技》贴近行业、服务政府、紧跟热点,形成独家报道、自有品牌起到了重要作用。经杂志社研究决定,2010年授予孟庆海、马志芳、胡世钦、吴惠民、徐春芳等5人为“优秀通讯员”;房山区市政市容委、顺义区市政市容委、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西城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等5家单位为“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社优秀组织奖”。

“立足北京”提升质量

“立足北京”是杂志发展的根本,展示首都北京城市建设和管理日新月异的变化成为杂志报道的重点和中心工作。为了提高质量,办出特色,2010年杂志社出重拳强化选题策划工作。在选题策划中,实现了四个“紧紧围绕”——紧紧围绕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战略任务展开;紧紧围绕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展开;紧紧围绕北京市市政市容委中心工作展开;紧紧围绕专家的创新思想展开。正确的办刊理念,提升了杂志的办刊质量,杂志的知名度不断扩大,目前,不仅仅覆盖学界、业界,也成为国外观察家了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窗口。

“面向全国”引领潮头

2007年《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改版时,确定的办刊目标是: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管理改革创新的新经验,搭建沟通平台是杂志的生命之源。经过几年的努力,《城市管理与科技》在全国城市管理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从发稿数量上可以看出,外省市的稿件比例逐年增加,特别是一些外省市的党政部门的主要领导主动投稿发表了署名文章,不仅体现了对杂志的认可和重视,也实现了杂志的目标。

“走向世界”初显成效

王新社长介绍2010年杂志社工作及通讯员工作时,向各位通讯员分享了一件喜事:在刚刚接到的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给杂志社的一份发行统计报告中,据“中国知网”《城市管理与科技》发行与传播统计报告显示,《城市管理与科技》仅在“中国知网”的数字期刊订户达3755家,分布1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大陆地区为3673家,国外及港、澳、台地区为82家。像美国国会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法国国防部、牛津大学、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等机构都是《城市管理与科技》数字期刊的用户。

王新社长表示,这样的荣誉对于杂志社的每位同志来说都是无形的鼓舞和激励。“我们真的很高兴、很激动。” 它告诉大家,走向世界并不是遥不可及,只要踏实努力,《城市管理与科技》就会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温暖的一天

每一年的通讯员代表发言总是伴随着笑声与掌声,让人意犹未尽。作为唯一一位四年优秀通讯员代表,北京市西城区市政市容委胡世钦同志很感慨,也感到很幸运,他个人的写作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是随着《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的发展而进步的。胡世钦的发言代表了大多数通讯员的心声。行业期刊最大的特点就是专业性强,编辑记者不可能对每一个专业都了解,都熟悉,通讯员也是如此。但是杂志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与学习机会,可以说,《城市管理与科技》是与通讯员相向而行,共同成长的。

对于杂志社几年的进步,所有通讯员都看在眼里,深感荣幸。他们表示,《城市管理与科技》越办越好,越来越像个大刊了,杂志的定位更加清晰,视野更加开阔。通讯员联络会常开常新,每年都有新意,给所有人带来灵感和启发。同时,通讯员们也对明年的策划选题、行业重点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关注点。

学习了,也收获了;欢聚了,也交流了。在祝福声中,一年中最温暖人心的通讯员联络会把希望留给了明天,把奋进留在了心中。

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篇4

秋天到了,叶子从树上一片一片落下来,小蚂蚁们决定分头出去找食物,准备过冬。

突然,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颗大豆子,它高兴得又蹦又跳。于是,它就用力推,可是怎么推也推不动,它就大声喊:“小伙伴们,快来呀!我发现了一颗大豆子。”那些小伙伴听到喊声,飞快的跑来帮它搬。抬的抬,拉的拉,推的推。还有一只小蚂蚁举着一面小红旗,边走边喊“一二加油!一二加油!”小蚂蚁们齐心协力,不一会,就把豆子搬回了家。它们围着这颗大豆子跳啊唱啊,高兴得不得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结起来力量大。

学会团结

杭州钱塘外语学校第十届田径运动会在师生的掌声中落幕,金秋送爽,万谷飘香。在这丰收的季节里,我们甲壳虫中队全体师生,满怀喜悦的心情,以精神饱满的姿态,欢聚一堂,胜利的歌声在操场上唱响。

我们甲壳虫中队的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赛场上的拼搏精神赢得了这次团体第一,精神文明第一,广播操第一的荣誉,虽然都只有八,九岁的孩子,但在老师和爸爸妈妈的眼里你们是最棒的,以你们为骄傲。一根小小的木棒,连接的是团结和友爱 ,一根小小的木棒,传递的是勇气和力量, 一根小小的木棒,演绎的是奋斗和拼搏,让我们记住这一刻,凝聚甲壳虫中队所有人的力量勇往直前,相信你们一年比一年更棒。

团结奋斗,力争上游

9月26日下午12:50,孩子们一听到“军训检阅活动开始”,立马头正身直肩放平——坐如钟。在坐姿检阅的3分钟里,孩子们一直以良好的姿态坚持着,真是太棒了。紧接着,随着小干部响亮的一声声口令,孩子们迅速起立、放凳子、排队、整队、起步走……

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篇5

目的:

全员参与,班内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本次班会,加强班级凝聚力。

通过班会中对故事反映的道理进行自评、他评,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深度,明确互帮互助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将“共同进步”作为自己学生阶段的重要目标。

班会准备:

1、全班动员,告知此次班会活动主题,在全班征集相关的故事、小品、文字及图片材料。

2、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查找自身不足。

基本步骤:

导入:由歌曲《三个和尚》导入(也可由学生讲述)

1、小故事:蚂蚁的故事(小故事蕴藏大道理)。

(讨论:通过这些歌曲和小故事,你读懂了什么道理?)

2、回忆一下:(感受集体的荣誉感)

当我们班取得进步时,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当我们班的节目得到校领导的肯定时,你是什么心情?

为什么?

3、想象一下:(面对现实,抛出问题)

当我们班什么表扬都没得到时,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4、讨论:(探究方法,提高班级责任感)

你认为老师、班委对班级要求严格是对还是错?是好还是坏?

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永远摆脱“差劲班”的阴影?

你认为我们本学期的目标应该是什么?

5、审视自我:(自评,发现不足,寻找进步方向)

你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你希望和什么样的同学结成朋友?(重点放在学困生)

6、游戏《找朋友》:

把需要帮助的学生名字贴在黑板上,让愿意帮助别人,有能力帮助别人的同学去寻找自己的伙伴。

7、小结:一个班集体就像齿轮,每一名同学就是一个环,一环扣一环;只有彼此推动,才能正常、顺利运行文

牵手同学共同进步 篇6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 曾静如,今年九岁,在廓埠小学读三年级。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牵手同学,共同进步》。

牵手是一份沉甸甸的关爱,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感动,是一份经久不息的温暖。

小时候,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妈妈牵着我们的手,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我们渐渐长大了,我们永远忘不了妈妈温暖的手。

今天,我们走进了美丽的校园。在这里,我们学会了拼音字母,学会了朗读,学会了加减乘除;我们学会了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关爱他人;我们认识了毛泽东、周恩来、孙中山等无数的伟人。在这美丽的校园,我们的知识由贫乏变得丰富多彩;我们的思维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一切倾注了老师辛勤的汗水,凝聚了同学们火一般的热情。

打开记忆的闸门,多少感人的往事历历在目,多少动人的记忆依稀可见。清晨,同学们在学习委员的指导下练习朗读;傍晚,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温习功课。课堂上,同学们合作、讨论,交流体会,解决了一道又一道难题;课外,大家手拉着手,游戏、玩耍。天冷了,是同学们拿出心爱的棉袄,温暖我的心;生病了,是同学们嘘寒问暖,陪同去看医生。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多少个日日夜夜,同学们朝夕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关爱,那是一份多么纯真的感情啊!

老师们、同学们,感人的故事我说也说不完。这个学期,我们班的陈淑珍、郭红莲、郭雅珍,数学成绩特别差,每次单元测验就是30分以下,老师着急,同学们更着急。我们班是一个温暖的大集体,决不能落(la)下一个同学。于是,大伙儿商量成立学习互帮小组,大家牵着他们手一起前进。从此以后,你漫步校园,在大树下,在花坛边,在草坪上,总能看见同学们三个一群,四个一伙,围在一块,他们指指点点,比比划划,写写算算。噢,原来是三年级的互帮小组正在辅导陈淑珍他们。一个月过去了,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同学们都为他们高兴,大家沉浸在无比幸福之中。陈淑珍、郭红莲,他们就像掉队的大雁,又紧紧的跟上了雁群,翱翔蓝天。

同学们,让我们手拉着手,心连着心,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一起走向美好的明天。

如何打造学业共同进步班级 篇7

关键词:学业进步,自我管理,积极心态

为师者, 在浩瀚的汉语词典中, 可以找到很多经典的词语来揭示它的含义。担任班主任工作六年, 对为师者这三个字有了更多自己的理解——“关照人的内心, 做一个引领者, 守护者,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做最好的自己。”作为一个高三毕业班级的班主任, 要将这一份心情, 转化为引导学生打造学业共同进步班级的具体实践。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 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抓好落实和效率

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高三的学习, 重在效率, 重在落实。没有效率和落实的保证, 就谈不上高考的成功。

首先, 注重时间落实。时间利用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在开学之初就要利用班会、座谈会等形式强调合理、高效利用时间的重要性。我给学生介绍了一本书《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吉姆格雷特著, 强调时间利用的重要性, 也教给学生一些利用时间的方法。比如:在课堂上强调学习过程的眼到、手到、耳到、心到, 提高课堂效率。自习时间强调精心思考, 梳理总结每天所学知识, 结合自身学习特点, 做出各个学科知识线索。常规管理上严格考勤, 倡导学生利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到教室自习。周末对教室和图书馆自习室的利用, 引导学生“厚积分秒之功, 摒弃侥幸之念”, 以踏实认真的态度, 度过在学校的每一天。

其次, 注重知识落实。鼓励学生采用日记化学习方式。日记化的学习方式在督促学生落实知识的时效性上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它要求学生重视落实各科作业的内容, 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主动做好详细的学习计划和安排, 自主复习、自主总结、自主预习, 跟上老师的进度的同时, 也留下独立思考、总结的空间。尤其体现在文综学科的学习。在高考的成绩分布上“语数外是重中之重, 而得文综者得天下”。在日常学习中必须重视文科知识的落实和学科平衡, 组织学生分组, 针对每组学生的特点, 用抽背、默写、复述知识结构等方式督促学生落实知识。注重通过课后师生、生生的知识交流, 拓宽学生的眼界、思路, 把课堂效率和课外扩展相结合, 促进高考知识的消化落实。

二、抓好学生状态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 一定要抓好学生的状态、心态调节。我在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时候常常喜欢引用哈佛大学幸福课中的一段话:“幸福的奥秘是什么?现代人为什么经常不快乐?怎样保持生命的最佳状态?怎样走进一个洋溢积极的精神、充满乐观的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心灵状态?”。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面对高三“高原区”的心理压力, 能够及时得到调整和释放。

首先, 加强师生有效沟通。发一条短信, 写一张纸条, 和学生一起散步, 各种能和学生产生共鸣, 和学生心灵走得更近的方式都可以使用, 在有效的沟通中, 形成彼此信赖、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面临高考, 平时的月考测验是和学生交流的一个有效时间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面对考试, 学会自我分析, 自我预期, 辩证地看待自己的考试成绩, 获得心理自我平衡过滤的能力, 以无畏而平静的心情走进考场, 笑对高考, 笑对人生。在文科班级中, 同一个班级有很多班级群体划分:具有美术、声乐、播音主持、管乐等特长的艺术考生;排球、篮球、足球等体育特长考生;他们的学习既要兼顾专业, 又要兼顾学习, 甚至要拿出专门的时间进行训练。他们特长突出的同时也面临双重压力, 做好和这一团体学生的沟通工作, 针对性地解决他们时间安排、知识落实的问题, 有效形成师生的沟通互动, 扎实落实知识, 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08级的体育特长生丁妮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 与老师团队良好的沟通互动, 胜利进入了北京大学。

其次, 营造氛围。优美的教室与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我自己的体会是:凡是教室环境整洁、优美的教室, 其师生荣誉感都比较强, 班级的内聚力都比较大。班主任要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 力求教室的墙壁“会说话”。可以举办一些优秀日记专刊、优秀美术作品和优秀书法展览。进入高三, 装修教室可以给学生以良好的气场。在假期, 学生收集励志名言, 贴在墙上。比如:“不为失败找借口, 要为成功找方法。这个世界很美好, 值得为它奋斗。高三就是练习, 练习就是高三”。

我也把丘吉尔的一句话赠送给班级:“成功的秘诀就是绝不放弃, 绝不绝不放弃, 绝不绝不绝不放弃。”

高三学生的学习时间多, 体育锻炼的时间少, 怎么在班级营造热爱运动、热爱体育的心态, 在体育锻炼的同时提高精神状态, 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我在运动会结束以后, 开了一个小班会, “把梦想装进行囊, 以行动造就高三”-----运动会感言学生可以用一句话, 以首诗, 对运动会中触动你的一个人、一件事, 发表感言。以此收拾起烦躁的心情, 从新回归平静的学习心情。学生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短短几分钟, 他们写下了很多有意义的东西。贴上很有意思的运动会照片, 做了一面照片墙。这些东西让每一个在教室经过的人都能感受到大家的努力, 感受到蓬勃向上的精神动力, 他们, 用自己力量, 推动自己前进。而班主任, 就是这个发现、守护、坚持梦想的人。

再次, 寻找进入积极状态的方法。学生在高三面临空前的压力, 家庭的期待、自我的预期、社会的评价都会带来学生的自我压力。学业负担重, 不同学科都在高考的共同目标下给学生设定目标、要求。学生在老师的牵引和安排下时间被占满, 而学生至少部分学生需要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这一对矛盾在毕业年级非常突出。西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 和一般人相比, “那些具有积极观念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更佳的社会适应能力, 他们能更轻松地面对压力、逆境和损失, 即使面临最不利的社会环境, 他们也能应付自如。”就像拿破仑希尔指出的那样:“积极的心态需要反复的学习与实践。就像我们打高尔夫球那样, 你可能在某个时刻打了一两杆好球, 便以为自己懂了这项运动, 但在下一个时刻, 你可能连球都击不中呢!”。我们需要每一天的学习, 以克服自己的负面习惯, 将自己调整为正向的思维方式。在学生面对学习的压力比如考试的失利、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等问题的时候, 作为班主任, 我常常将积极心理学的一些方法与学生分享。比如:第1个方法:当你有1事完成不理想而带给你消极的情绪时, 你可以主动做3件积极的事, 就可以让你与过去的失败经验彻底决裂, 消除你脑海中那些与积极心态背道而驰的所有不良因素。第2个方法: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 并充满爱心与热忱的将这种习惯发展成为嗜好。要明白, 懒散与消极是一对好朋友, 它们总是成双成对的出现。而精益求精的习惯有助于你保持快乐与积极的心态。第3个方法:改掉你的坏习惯, 持续一个月, 你每天减少一项恶习, 并于每周反省自己努力的成果。如果你需要别人的帮助, 不要怕不好意思, 你应积极向那些能给你帮助的人求助。这种方式对那些平时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很有触动。有个总是爱拖拉、爱迟到的同学, 我把这种方法打出来, 和他交流, 并贴在教师督促、鼓舞他, 后期在他身上发生的迟到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三、持之以恒的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也是高三重要的环节。高考是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成长, 兼顾学生知、行、情、义的全面发展。所以, 必要的常规管理必须落实。如, 考勤、纪律、清洁、体育活动应该对学生提出要求, 甚至更高的要求。

首先, 培养班级核心群体。班级的常规管理是一个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得到落实与否的关键因素。而班级的常规管理的执行主体是学生。这就要求班级中必须有核心学生群体。他们和班主任的观念、想法常常能达成一致, 在落实班级管理理念时能以身则, 严格要求自己, 在班级活动中能具备高度的团队合作意识, 主动承担责任, 使一个班级有凝聚力, 学习上竞争向上, 生活中互帮互助, 形成班级的“羊群效应”。经过这几年的班级管理实践, 我认为班级的核心群体应该包括:各科课代表 (特别是要培养英语和语文课代表, 他们与一个班级的晨读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纪律委员和生活委员, 要能够在班级的卫生管理和晚自习纪律管理上有很好的表率作用;文娱委员要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在年级活动、学校活动中能有效组织起来。话剧节、自编操比赛, 所在的班级都获得了一等奖, 学生话剧《未央沉浮》精彩的编剧、排练, 华美的舞台造型让所有的同学老师赞叹, 而这一切, 都是班级同学自己一手操办。所以, 班级的核心群体建设是一个班主任常规工作的关键, 对班级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再次, 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哲学中讲,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所以, 学生要获得成长的加速度, 必须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的管理。有句话说的好:“老师管, 是为了不管;老师教, 是为了不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实现自我教育, 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学生实现自我管理是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 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我比较注重这几方面:1.在面对毕业考试压力的时候, 要求学生主动调整自己的状态, 做到张驰有度、全面客观地看待和分析自己的成绩, 不能味的抱怨、过分依赖老师和家长的安慰和开导, 学会自己消化不良的情绪。让学生写一段鼓励的留言条贴在桌上以随时提醒调整自己。2.让学生树立目标意识, 培养学生的执行力3、老师要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 督促学生对自我要求和管理的落实情况, 深刻提醒, 并给出做到更好的合理建议, 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分层教学 共同进步 篇8

一、扶着学困生走

这部分学生往往英语水平不高,更重要的是这类学生不与他人接触,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出现了恶性循环。因此,转化的关键是帮他们树立信心,找回自信。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产生良好的双向反馈。学生喜欢听新老师上的课,我想这大概是因为这个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而爱听他讲的课,从而产生良性循环。我经常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课间游戏,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用真心感化他们,让他们喜欢和我交朋友。五年级有一个学生,她是被公认的双差生,上课时从来不做与上课有关的事。有一天,我发现她上课时做小泥人,课后我找她谈心,表扬她的泥人做得非常好看。她抱着又是被批评一番的心情来找我,但没有受到我的批评,反而受到我的表扬,脸上露出了羞怯的笑容,从此,我在课上再没有看到她走神了。

2.多给他们一些关爱

上课时,我从多方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同学们面前闪光。我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尽量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逐渐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为他们能回答较难的问题做好心理和知识的准备。在改作业时,我会写上一些建议,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这些都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的信心。有一次,我发现从未发过言的学生有想说的欲望,因此,我提出了一个“read after me”的要求。跟读时,她的声音那么的响亮,身心那么的投入。完成任务时,我走到她的面前,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她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鼓励的话语能使学生自信地投入学习活动中,也能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

3.搀扶他们赶上来

我对他们降低教学要求,放慢教学进度,只让他们完成大纲中的最基本的要求。课后,我给他们开小灶,查漏补缺,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让他们充满信心,逐步学会学习。另外,我给他们每人配一个学习上较好的也愿意帮他们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使他们不断进步,跟上其他同学的学习步伐。

二、赶着优等生飞

这部分学生智力因素突出,他们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中常有“吃不饱”的现象。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能轻视他们的发展,否则会使他们盲目自大,进而失去求知欲望。我将他们分为三种类型:娇气型、骄傲自大型、孤僻型。

1.娇气型

这类学生学习态度认真,成绩优异,思想端正,各方面都突出,但胆子小,不够大方。教学中,我多给他们独立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进行英语课本剧的表演,做节目的主持人,使他们摆脱胆怯心理,同时提高英语能力。

2.骄傲自大型

这类学生有一定的能力,思维活跃,活泼好动,表现欲强但缺乏组织纪律性,很粗心。对这样的学生,我常指出他们的不足,让他们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课后,我让他们收看英语节目,一有时间就让他们用英语说故事,唱英文歌。这样不但能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还能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

3.孤僻型

这类学生各方面表现很好,但不爱与人交流,自我封闭。我在教学中只要一有时间就主动与他们交流,找他们谈心。

三、催着中等生前进

这部分学生的能力处于以上两种学生之间,他们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缺少的是恒心,总以为“我还可以”,竞争意识不强。为了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发挥他们的潜能,我常开设一些竞赛活动。如英文书写竞赛、朗诵比赛、单词听写竞赛、单词接龙比赛、智力比赛等,让他们在竞赛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共同提高英语水平。不断变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充分发挥潜能,在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

我经常编辑“英语学习园地”或办英语黑板报,解决疑难问题,分析常见错误,辨析词语用法,介绍英美风情;成立英语课外活动小组,组织学生演唱英语歌曲,进行英语会话或进行短剧表演;营造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长久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全面提高能力。

我采取“上不封顶,下有保证”的分层教学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遇事能做,做则有所获,进而乐此不休。

(责编莫彩凤)

和谐互助共进步民族团结花常开 篇9

一是突出抓好新疆“三史”的教育宣传,通过解读新疆历史、新疆民族发展史、新疆宗教演变史,进一步澄清历史事实,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各族工商干部的免疫力、鉴别力。为检验学习成果,还在全所范围内组织进行民族团结知识闭卷考试。

二是大力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通过搜集身边民族团结小故事,撰写民族团结征文,组织学习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形成了学习先进,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

三是开展了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专题座谈会,针对身边民族团结的的点滴小事,谈体会、谈态度、谈信念,从细微处入手,促成了各族干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的和谐氛围。

四是以综合业务软件和业务层级考试为契机,采取“汉帮民、强帮弱、少帮老”的结对子形式,开展民汉“互帮互学共进步”活动,实现了所内民汉新老干部间相互尊重,携手并进的好局面。

五是结合我所实际,努力把民族团结教育与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相结合,在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在教育中提升服务

质量,为我所创建自治区级行风示范窗口打好了群众基础。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篇10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2、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

3、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有利于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5、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

7、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为什么要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答:

1、是坚持民族团结、平等、共同繁荣的要求;

2、是维护国家统一、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

3、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4、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

三、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四、为什么要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答:

1、文化史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2、少数民族文化史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

五、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标语有哪些? 答:

1、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2、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

3、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4、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5、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 6、56个民族是一家,我们心相连、血相通。

六、如何才能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繁荣的发展? 答:

1、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根本原则;

2、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严厉打击民族分裂活动;

3、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切实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

4、实施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5、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尊重、保护、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七、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关于民族团结的宗教的内容有哪些? 答:“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八、什么是“新疆三史”?

答: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

九、什么是中华民族意识?

答:中华民族意识是指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各成员在长期的、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接触中逐渐熔铸和孕育形成的对中华民族的总体认同。中华民族意识,包括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以及对中华民族存在、发展、安危、利益等的认同和关切,它是中华民族存在的反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心理物质。它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团结的精神纽带。

十、为什么说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倾听声音 共同进步 分享快乐 篇11

(编 者)

不知不觉中,《语文世界》陪我度过了难忘的初中时光,初识它时,我还是一个青涩的少年,如今我考上了理想的高中,跋涉在通往理想大学的路上。《语文世界》已成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粮,中考语文我能取得优异成绩,得益于长期阅读贵刊。在长期的阅读中,我认为《语文世界》“营养”调剂很好,最欣赏的栏目是“能力T型台”。在此,也衷心感谢编辑们为我们带来了一本高质量的课外读物。

——贵州黔西树立中学高二(3)班 夏永碧

编者结语:另外,该同学还提到:怎样写好话题作文是现在大部分高中生比较烦恼的事情,如果同学们能够关注《语文世界》每期的“创意魔方”栏目,相信对于写好话题作文还是大有帮助的。

我最喜欢看的是《语文世界》“知识大观园”栏目,觉得内容很丰富。我希望能增加一些对国内外人文景观、民族习俗的介绍,对国家科技方面知识的介绍。

——湖北天门实验高中高二(22)班 柯遇洲

编者结语:首先对该同学的建议表示衷心感谢,其实我们“异域采风”栏目中也经常提到世界各地的风俗习惯,充满人文风情。今后我们还会继续介绍世界各地,让同学们增强对世界的了解,丰富知识。

我是《语文世界》的一位忠实读者,屈指算来,她已陪伴我度过了整整五个春秋。回首过去,我曾是一个被语文困扰的中学生,后来,我认识了《语文世界》。在《语文世界》中,我像一位久饿的美食家尽情享受着天下的美食。《语文世界》渐渐融入了我的学习生活,也成为了我心目中最好的语文老师。我常认为《语文世界》是精美无比的艺术品,叫人爱不释手;也是文学爱好者的首选。错过《语文世界》就等于错过了许许多多知识,错过了许多美丽的风景。对《语文世界》,我有太多感激的话要说,因为她给予我的太多。

——江西新余江西远方学校高0301班 李世乐

偶然间,经朋友介绍,我选择了《语文世界》。她让我爱不释手,好像找到了指路明灯一般,从此我便成为她的忠实读者。感谢你们精心的安排,使我在忙碌的高中生活中找到了良师益友,心情豁然开朗。

——山东文登天福山中学高二(1)班 于想腾

我是一名刚迈入高中的学生,订阅《语文世界》的时间还不长,但我却深深地喜爱上了这本书。她的内容丰富多彩,妙趣横生,极适合我们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里面不仅有出自大家手笔的文章,也有我们中学生的天地;还有丰富的文学常识,精美的插图与扉页。而这一切,要归功于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感谢你们为广大中学生提供了汲取知识源泉的新天地。

——湖南岳化一中高一(197)班 范雅娜

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篇12

一、小倩描述

小倩是我新接手的一位小学毕业班女生, 长而略显凌乱的刘海下忽闪着一双大眼睛, 智力中等, 可五年级学年末数学考试成绩仅35分。开学初的数学课上, 老是皱眉翘嘴, 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 自然也不愿专心听讲, 不乐意举手发言;但板演基础题时表现积极。每天早上到校最迟的常常是她, 不交家庭作业的名单里也常有她的名字。做简单的基础作业题动作快, 可字迹潦草难认, 常不愿做叙述较长、计算稍繁的作业, 单元检测时往往只做前半张, 不做或乱造后半张。稍加批评, 就独自流泪, 不理睬同学和老师, 也不做作业。家长对她的学习漠不关心, 从不来参加家长会;在我家访或打电话与他们联系时, 言语间也流露出对小倩丧失信心、放任不管的态度。

二、教育拾零

1. 再给一张作业纸

一天上午第一节, 我到教室做上课准备, 课代表对我说:“老师, 又是小倩没有交家庭作业。”小倩说:“我做好了, 忘在家里。”我估计她没有做, 怕老师批评而在撒谎, 为了既保护她的自尊性, 又让她乐意补做作业, 我对小倩说:“老师相信你, 我这里还有一张作业纸, 你抓紧利用空余时间完成, 好吗?”小倩点点头, 接过作业纸, 埋头做了起来。下午第一节上课前, 她把作业纸交我批改。我当着她的面批改, 给她指点了订正错题的方法, 并说:“其实你很聪明, 大部分题目你是会做的, 只要你相信自己, 静下心来, 完成家庭作业并不困难。”她又点点头, 面带微笑地去订正了。

一年中, 类似的情形多次发生在小倩身上, 但发生的频率在逐渐降低。我总是用宽容善待着小倩, 期望着她的进步——转变学习态度。

2. 老师给你开小灶

毕业复习阶段, 在批改一次练习时, 我发现小倩解决简单的按比例分配问题有困难, 原因是她上课时没有专心听。我知道, 凭小倩的智力, 学会这点知识应该没有问题。评讲课上, 趁其他学生在独立订正, 我轻声地对小倩说:“老师发现你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有困难, 这类题很简单, 老师给你开小灶, 你愿意补学吗?”小倩点点头。我让她翻开课本, 看把两个数按比例分配的例题1, 然后叫她做了两道类似的习题, 她做得又对又快。我说:“看, 你真的很聪明。老师相信你通过自学, 能进一步掌握把三个数按比例分配的知识, 只要再看懂书上的例题2, 然后做两三道习题就行了。”下课铃响了, 小倩说:“老师, 我会把课本中的习题做好给你看。”三天后, 她果然把三道习题做完交我批改, 我发现她都做对了, 于是继续鼓励她:“瞧, 你稍稍花了一点时间, 就补上了落下的知识。要是上课专心听讲, 许多知识对你来说不是难点。有不懂的尽管来问我, 我很喜欢与你一起学习。”

就这样, 小倩在校学习的时间里不仅补上了一点又一点的基础知识, 还逐步自信起来。

3. 期待着你更大的进步

随着端正态度、表扬激励、弥补知识缺失等策略的渐渐奏效, 小倩的作业和成绩虽有起伏, 但整体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我想, 应该为小倩设立合适的目标了。在小倩的作业或练习纸上, 我坚持每次写激励性评语, 如当小倩因审题不清引起错误时, 我会写上:“看清题目要求, 你的作业会更优。”当小倩的作业有进步时, 我会写上:“你的作业比前几次好多了, 期待着你更大的进步!”当小倩的单元检测成绩接近及格时, 我会写上:“静下心来, 发挥你的聪明才智, 相信自己会及格的!”……每次发下作业, 我便走到小倩身边, 除了指导她订正错题, 还让她读一下评语。小倩经常轻轻地对我说:“老师,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会努力的。”

三、幸福回味

毕业考试结束后, 小倩满面春风地来到我的办公室, 笑眯眯地说:“老师, 我毕业考试数学得了76分, 这是我三年中最好的数学成绩, 幸亏你不断鼓励我, 幸亏你经常为我补课。考试卷中的那道把三个数按比例分配的题, 就是你为我补上的。真的谢谢你!”

“小倩, 恭喜你, 老师也为你的成功而高兴。我们是朋友, 你的进步是我们共同的幸福。”我说, “态度比成绩更重要。”

小倩若有所悟:“老师, 我今后会努力照你说的去学习, 不让你失望。”

四、思绪飞扬

回望小倩一年来的进步, 我所付出的努力虽然细小又平凡, 但我在静静的思索中, 获得了深深的领悟。

1. 共享幸福是教育学困生的价值

幸福是教育的本真要求。教育作为一种心与心交流的活动, 是一个需要参与者全身心投入的过程, 是一个需要激情和爱的事业。没有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 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教育要给人以幸福, 而成为幸福的教育, 就必须有师生共享的精神财富。

教育的对象是人, 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同样作为生命体, 参与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是生命体之间的交流活动, 是用一个智慧生命开启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心灵唤醒许多心灵、用一种人格影响许多人的人格、用一种热情去温暖许多生命的活动。为此, 教师对每一个学生也只有永不言弃。学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 他们只有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才能健康成长, 教师也才能与他们共享幸福。教师与学困生共享的幸福, 价值更大。

2. 期望效应是教育学困生的支柱

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实验表明, 只要教师对学生充满期望, 予以关注, 学生就一定会有所进步, 获得成功。在教育学困生的过程中, 正是有了这种期望, 当小倩常常不交家庭作业时, 我会一次又一次地宽容她, 一次又一次地“再给一张练习纸”;当小倩说“老师, 我会把课本中的习题做好给你看”以后, 我用极大的耐心等待她补做的作业;当小倩的作业有进步时, 我会写上“你的作业比前几次好多了, 期待着你更大的进步”的评语……

教育理论来自实践, 又应用于实践。我们一线教师很难创造教育理论, 解读和应用理论理应成为我们实践的支柱。

3. 有效策略是教育学困生的法宝

激励表扬。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 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 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 其能力可能发挥到80%~90%。这说明激励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能够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和赞赏, 获得他人的尊重。激励的实质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学困生受表扬的机会少, 他们更渴望激励。在我对小倩的教育过程中, 无论口头激励还是书面激励, 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因材施教。一是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学困生的知识缺失, 依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弥补策略。二是要为他们设立合适的学习目标, 使他们通过努力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如小倩“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从不会到会, 就是一个有效践行因材施教原则的历程。

另外, 要尽量在课堂上寻找为学困生弥补缺失的时机, 以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 唤醒他们的乐学情绪。

只有教师对学困生胸怀爱心, 充满期望, 善用激励, 因材施教, 才能创造自己的幸福和利他幸福的统一, 彰显教育的生命价值。

民族团结进步年 篇13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中国,有五十六个名族,一起生活在这个大家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在我身边就有个维吾尔族少年,他叫百合提亚尔·买买提。

他生活在博湖县,一个美丽的县城,博斯腾湖从这里蜿蜒流过,这个少年获得过“美德少年”的称号,他生活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里,可是这个平凡的小家庭里成就了不平凡的他,他品学兼优,乐于助人,可是意外偏偏意外降临了在他11岁那年,爸爸出事瘫痪,家里的顶梁柱倒了,他的生活从富足变得贫穷。

从那以后,父亲满面愁容,母亲开始唉声叹气,每天他母亲起早贪黑,他也要早起照顾父亲,每天放学后,他都要立刻回家,给父亲做饭,有的同学假期跟父母一起出去游玩,出去旅游,但对他来说只是一种奢望,因为他有照顾父亲的任务。

虽然他家庭如此艰苦,可他还是勤奋学习,帮助别人,他在大扫除或做值日时,总是自己把脏活、重活留给自己干,减轻其他同学的负担,在参加捐款活动时,他拿出了自己积攒了许久的零用钱捐出去,下雨天,让没伞用的同学与他同用一把,帮助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拿东西,扶他们过马路。

百合提亚尔·买买提班上有一个汉族同学,父母在外地打工,一年才能见一次,她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为长时间不与父母见面,他很失落,百合提亚尔就会和其他班干部一起安慰他,每年都用自己的零花钱给他买蛋糕,帮助他庆祝生日,唱生日歌。

这就是百合提亚尔·买买提,一个平平凡凡的维吾尔族少年,他用自己的爱和智慧,使民族团结之花更加灿烂。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会全面发展自己所拥有的优势,完善自我。——在他这有限的生命里,献出无限的温情。

学校:博湖县博湖中学 班级:初三

中央民族团结进步 篇1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关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民族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方向。

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放眼世界,随着全球化迅猛发展,民族问题日益凸显,民族矛盾冲突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动荡不安,纷争四起。境外一些敌对势力妄图利用民族和宗教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挑起事端。

在如此大背景下,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和40多个其他民族成分,56个民族齐全,少数民族人口最多,壮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广西,却一直维持着内部的和谐繁荣,维护着祖国的完整统一,促进着边疆的安全稳定,谱写着祖国南疆繁荣发展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广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紧紧围绕“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着力于经济社会发展,着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着力于建设边疆和巩固边防,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从贫困到温饱再向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跃上新的历史高度。

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广西不断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为我国最团结最和睦的省区之一,为如何做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表率。

因此,梳理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实践,总结其在长期工作过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不仅有助于广西的创新发展,更有助于其他地区汲取宝贵经验、加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步伐。

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部署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把民族工作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首先从领导做起。广西各级党委、政府紧密结合区情民情,着力把握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着力创新民族工作的方式、方法,着力拓展民族工作的深度、广度。

民族工作历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论述和部署内容。2011年,广西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奋斗目标,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负起重大政治责任,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号召各族人民“必须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我区‘四个模范’的大好局面”。

为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于2001年、2006年先后2次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意见》,于2009年和2012年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和《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总体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各个时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在长期的实践中,广西不断探索形成了具有广西特色的“五个三”民族工作思路,即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法律基础、物质经济基础、文化基础等三大基础,构筑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防线、制度防线、组织防线等三道防线,建设从事民族工作的高素质专业队伍、支持民族工作的少数民族知名人士队伍、支撑民族工作决策的专家顾问队伍等三支队伍,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工作、基层群众工作、争先创优工作等三项工作,建立完善民族关系监测评价处置机制、民族团结进步激励机制、民族关系正确协调机制等三个机制。广西的工作思路很快便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

为了形成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强大合力,自治区党委及部分市委成立了民族工作委员会,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各市、县(区)人民政府都设有民族工作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设有民族委员会,各级政协中设有民族宗教委员会。同时,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民族工作的职责,在履行各自的职责中,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形成了党委决策、人大监督、政府落实、政协建言献策、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协调推进的“五位一体”的民族工作格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各民族共同当家做主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广西就开启了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的进程。1951年,龙胜各族自治县率先成立;1952年成立了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和金秀瑶族自治县;1953年、1955年和1956年相继成立了隆林各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和巴马瑶族自治县。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改革开放以后,富川瑶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相继成立。上世纪90年代,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西林、凌云和资源县享受自治县待遇。

目前,广西有59个民族乡,11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有8个实行了区域自治, 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的92%。广西形成了各民族政治上平等、少数民族当家做主、依法管理民族内部事务、多层级的民族区域自治格局。

探索符合广西区情的科学发展之路,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进入新世纪,面对新形势,广西抓住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提出了加快“两区一带”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即优先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西江经济带,着力建设桂西资源富集区,推进江海联动、陆海互动,实现“龙头”与“腹地”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三基地一中心”(即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

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大力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发展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纺织服装与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等14个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做优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海洋等新兴产业,构建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全自治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从2001 年的2279.34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4378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2001年至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也由2001年的25.3∶33.8∶40.9转变为2013年的16.3∶47.7∶36.0,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济发展进入了工业化中期的新阶段。

与此同时,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少数民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南宁、柳州、防城港、百色、河池、来宾、崇左等7个市的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2097.59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7771.43亿元,增长270.5%。12个自治县的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73.6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473.14亿元,增长172.5%。

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采取“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不断加大倾斜扶持力度,以“大会战”的方式,着力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条件。

2000年以来,广西投入37.9亿元先后3次组织实施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投入21 亿元开展东(兰)巴(马)凤(山)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投入18亿元开展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大会战;投入16亿元实施桂西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投入8.28亿元实施桂西北少数民族聚居村寨火灾整治大会战;投入23.5亿元开展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等,极大地改善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几年来,广西争取到国家专项扶持资金4.2亿元,配合国家统一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促进了毛南、京、仫佬等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争取到国家专项资金3亿多元,配合国家统一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有效地改善了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目前,全自治区农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告别了“出行靠走路、照明靠点灯、喝水靠肩挑、通讯靠吆喝”的落后状况。

广西坚持每年实施“为民办10件实事工程”,投入资金由2005年的20多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400多亿元,重点解决了一系列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广西贯彻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措施,全力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推动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快重点创业示范基地、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强就业援助和指导,突出抓好农村劳务转移就业培训。

围绕“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困有所助”的目标,广西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健全城乡居民低保制度,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城镇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由2000年的9.8%提高到2013年的83.0%。新型农村合作参合率从2005年的57.76%提高到2013年的98.9%,基本实现农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2013年末,49.46万城镇居民和345.9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广西在自治区内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工作,以集中连片特困区域和贫困村为主战场,强力实施连片开发、整村推进、扶贫到户三大举措。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着力推进社会扶贫,上下联动,建立共同推进的扶贫长效机制。大力开展扶贫培训,建立健全智力脱贫机制。加强库区移民扶贫工作,实施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和水库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把民族聚集区扶贫工作不断提高到新水平。

全自治区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县。2012年,这28个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53元,比2002年的1340元增加3313元,增长247.2%。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100万人,下降到2013年的63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70%下降到14.9%。

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

广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指导,多措并举、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活动,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公民道德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社会牢固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增强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

“五讲”为主线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是广西在全社会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的重要抓手。以“五讲”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是重要载体之一:讲“一个道理——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讲“两个共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讲“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讲“四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讲“五观——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

广西一直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加大对民族工作成就和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通过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设立专栏,组织民族团结教育先进事迹宣讲团进行巡回宣讲等,对各个时期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和各地取得的民族工作伟大成就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性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

广西还十分重视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措施,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国家各项民族法律法规和政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深扎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

利用重大活动集中强化宣传教育。在自治区、自治县、享受自治县待遇县、民族乡成立逢10周年庆典活动中,在重要会议和每年的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中集中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取得的伟大成就,凸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广大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创建和谐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广西还充分支持各少数民族举办各种传统节庆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联谊会等形式加强对不同群体的宣传教育,形成各族人民讲团结、讲和谐,共同发展进步的思想共识。

广西一直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全过程。用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使“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追求。

2011年11月,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团结和谐”被确定为广西精神的内容之一。自治区统计部门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广西“社会和谐”的实现程度高达75.3%。据2011年广西社会科学院的调查,在公众对社会风气、收入差距、城市防灾抗灾、社会保障、社会治安、民族关系、环境保护、房价调控、文化生活、依法办事、反腐败力度、民主权利、教育公平等广西社会发展13项内容的评价中,“民族关系”指标获得最高分3.48分(满分为4分),这是该项指标连续12年成为广西民众满意度最高的社会发展指标。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巩固广泛的群众基础

2013年,广西南宁被确定为第一批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地、州、盟)。以此为切入点,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开始更加注重引导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进军营活动,使之成为开展创建活动的主阵地、主渠道,通过开展“团结聚力量、和谐促发展”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实践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帮扶活动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唱响民族大团结的主旋律。

结合文明城市、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争先创优活动长效机制,动员各地区各部门、各行各业争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模范县(区)、模范乡(镇)、模范村(街道、居委会)、模范行业、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形成了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社会氛围。

1984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组织开展了7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对1376个先进(模范)集体,2682名先进(模范)个人进行了表彰。各市和部分县(区)也定期不定期地召开本市、本县(区)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了数以千计的先进(模范)集体和先进(模范)个人。此外,还积极组织推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候选集体和个人,先后6次共254个模范集体和254名模范个人荣获国务院的表彰。

扎实推进依法治桂,强化民族团结进步的法制保障

广西极为注重抓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学习、宣传和教育,不断增强公民的民族法制意识。

结合广西实际,围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这一特点和重点,组织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等宣传队伍深入机关、学校、农村、企业、单位等开展宣传教育。

结合民族关系矛盾纠纷化解进行普法宣传,将学习和宣传民族法律法规贯穿于处理化解矛盾当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法制宣传教育。

结合广西的区情,加强民族立法,先后制定、修订并实施了12个自治县自治条例,出台了涉及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民族教育、清真食品管理、壮医药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初步形成了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核心、地方性法规和自治县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相配套的具有广西特色的民族法规体系。

除了重视学习和宣传,广西对执法监督检查也毫不放松。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各族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多次听取了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项工作报告,多次开展民族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也经常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对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对各地各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掌握民族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和存在的薄弱环节,深入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有序地开展。

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不断增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素质能力

广西一直十分注重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发展条件。在经费投入上,自治区对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长期实行倾斜政策,着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近十几年,先后投入数十亿元,实施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教育对口支援工程、边境地区建设大会战教育建设工程、东巴凤革命老区建设大会战教育建设工程、广东省对口支援广西地区教育工程等一系列的教育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民族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

举办各级各类民族班,开设大学民族预科班。通过降分的办法,每年录取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考生到预科班免费学习1年,学习期满并考核合格后直升大学本科。1980年恢复少数民族预科班以来,民族预科班已先后向普通高校输送了3万多名大学生。从1980年开始,自治区每年拨专款,分别在172所中小学校举办寄宿制民族高小班、初中班、高中班,并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每年享受补贴人数约有3.8万人。此外,探索建立了包含少数民族女童班、女子初中班和女子高中班“一条龙”的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模式,先后在融水、三江、龙胜、都安等自治县设立少数民族女童班,提高了女童的入学率和升学率。

对少数民族考生给予特殊照顾。为实现教育均等化,出台相关政策,在中考、高考中对少数民族考生给予适当降低分数录取的照顾,初中升重点高中降5至10分录取,高考录取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给予降5至20分录取。

建立和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从2001年起,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设立教育助学金和政府奖学金;在高等教育阶段,通过设立政府助学、奖学金,推进国家助学

贷款,实施勤工助学,开展特困补助和学费减免,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大学生,全面建立健全了高校“奖、贷、助、补、减、免”等多元化资助政策体系,“绝不让一名大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弃学”的承诺得到兑现。

上述措施促进了广西教育的发展,2007年提前两年顺利通过国家“两基”工作检查验收,成为我国率先实现“两基”目标的自治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100%。高等院校发展到75所,2014年高考录取率达到89.84%。民族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有独立建制的民族学校218 所(其中民族小学157所、民族中学36 所、民族中专22 所、民族高等院校3 所),全自治区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重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大体相当。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全自治区高等院校共培养本、专科毕业生140多万名,为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智力支持。

大力加强民族文化建设,不断培育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精神动力

在文化建设方面,广西大力实施民族文化发展战略,提出了“发展民族文化艺术事业”、“建设先进文化省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等民族文化发展战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广西文化发展的决定》、《关于建设文化广西的决定》、《关于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决定》等,为发展民族文化提供了政策支持。

为了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广西以右江百里文明河谷、桂西跨省文明大通道、桂东文明绿洲、沿边文化长廊、环北部湾文明示范带等为载体,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财力物力投入上,重点向少数民族聚居的桂西地区倾斜,新建了一大批县级图书(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级示范图书馆,近万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分中心和基层工作点,初步建成了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服务方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等活动的常态化。

广西还实施了文化精品战略,启动“签约作家”、“213工程”、“振兴八桂歌海计划”、“戏剧强省(区)”等精品文化战略,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在文学、舞台艺术、影视、歌曲音乐、绘画、书法、图书出版等众多领域,一大批文化精品脱颖而出,提高了广西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推动广西文化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以民族传统节庆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全自治区成立了基层演出队、山歌队、舞狮队等各类业余文艺队2万多个,民族民间文化生活极其丰富。重点培育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贺州瑶族盘王节、河池铜鼓山歌文化艺术节、防城港市京族哈节、百色市布洛陀文化艺术节、环江毛南族分龙节、融水苗族斗马节、罗城仫佬族依饭节、隆林苗族跳坡节和彝族火把节、田林北路壮剧艺术节等民族节庆文化品牌。以壮族民间传说中的美丽歌仙刘三姐为题材创作的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以壮族神话故事为题材创作的大型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以历史事件瓦氏夫人抗倭卫国为题材创作的新编大型历史壮剧《瓦氏夫人》等艺术精品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社会影响良好。

初步建成少数民族语文工作管理网络。目前,全自治区有12个市、61个县(市、区)设立了少数民族语文工作机构;不断提高少数民族语文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率先探索和尝试开展我国少数民族语文标准化考试;打造少数民族语文宣传、学习、使用平台,出版发行《广西民族报》和《三月三》杂志,在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广西电视台开辟壮语专栏节目,在部分县(市)电视台、广播电台开办壮、苗、侗等少数民族语电视、广播节目,翻译播放少数民族语电影。

以建设千亿元文化产业为目标,进一步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了以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影视制作、广告节庆、文化会展、工艺美术、文物博物、艺术培训、网络文化等为主体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实施人才强桂战略,不断壮大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骨干力量

广西一直坚持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实施人才强桂战略,着力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自治区级和市级人才小高地为载体,围绕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等重点区域经济建设引进紧缺人才和智力,扩大与东盟的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大力引进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高层次人才。通过建立博士后“两站”、组建自治区级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实施“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全面启动“八桂学者”、“特聘专家”选拔工作,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形成支撑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发展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干部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

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录用国家工作人员中,划出一定比例任用、录用少数民族干部;在公务员招录中,对少数民族考生给予加分照顾,对边远艰苦地方和民族乡的部分职位,适当放宽报考者的学历要求,在部分自治县中设置一些面向少数民族的公务员职位,定向招录少数民族干部。

深入实施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工程、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培养工程、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贫困地区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力度。

利用区内高校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乡土人才。

连续十多年组织开展“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国外中长期培训项目”,每年选派30多名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或发达省市挂职学习,选派部分少数民族优秀干部到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学习。

(文字由本报记者采写,图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提供)

上一篇:运输公司商业计划书下一篇:姑姑家作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