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六》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24-06-16

《语文园地六》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通用14篇)

《语文园地六》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篇1

一、引入

1、师:看来同学们今天的精神面貌很不错,能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2、师:好!我来考你们!我说前请你帮我说完整。

雪中(送炭)

助人(为乐)

指手(画脚)

迫不(及待)

吃苦(在前)

享乐(在后)

二、学习语文园地日积月累

(一)读读记记

1、师(过渡):真高兴你们能积累了这么多的词语,希望你们继续这样做下去。钟老师也像你们一样爱积累词句。今天我收集了两句话,请大家评一评哪句好,为什么?

(1,小明有一双眼睛。

2,聪明伶俐的小明有一双机灵的大眼睛。)

(生答)

2、师(小结学生的话):哦!也就是在一个词语前面加一个合适的词语就会表达得更清楚、具体。你们真聪明,能有这样的发现。现在老师这里有几个词语你们能在它们前面加合适的词语把它们说得更具体吗?(指名回答)

4、你们小组能再说几个的()吗?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5、以小组竞赛形式汇报。

6、师小结汇报:填得真不错。谁来读一读?

(二)我会填

1、师(过渡):读得很有精神!试试看读句子是不是一样棒!这里有几个句子谁来读一读?

(生读句子)大家发现缺了什么吗?请翻开书第119页。试试加吧!

2、汇报。为什么这样加?

3、能读出这样的语气吗?试试吧!想想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三)我会读

1、师评价:读句子也读得那么有感情,想成为读书小能手吗?那你就试试读这首儿歌吧!

2、自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四人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3、四人小组汇报读书情况。师及时小结读书方式。

4、师:藤和瓜好、蜂和花好、云和风好、我和同学好,那还有什么和什么好?(生答)

三、扩展

师:我们还和书好,因为书里藏着宝,不信的话你去找一找。生自己去读一读老师提供的材料,把积累到的好词好句写在“藏宝图”中,积累下来。

教学反思:

没有积累,谈不上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我们在教学《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时会把它上成纯粹的复习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我们教师首先要明确,日积月累教学不是单纯的旧知识堆积回顾,而是一种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方法的教学。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欢快的情景,开放的问题

首先,低年级的学生的有意注意力不强,为了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创设欢乐的教学的景、组织有趣的活动这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在积累的.过程中不单是数量的积累,还要有质量的提升。所以善于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对质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如在本次教学中,老师提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的()”小组讨论然后班内小组竞赛汇报。这样开放性问题犹如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尺巨浪。学生因为要取胜,所以合作、所以积极思考。于是他们把课内、课外的积累都用上,令你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以读代讲

通过多种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体现语文学科以读代讲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儿歌的节拍,积累语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方式进行朗读,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三、注意点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围着学生转,发挥助手的作用,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如:在学生本节课以自己的方式朗读儿歌后,教师适当给予点拨让学生小结积累出读儿歌的方式。之后你会发现学生会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朗读《识字七》、《红领巾真好》中去。

四、扩展活动

日积月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功在平日。不是一节课可以达到目的的,因此教师要给予指导,或提供必要的材料。

《语文园地六》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篇2

我们知道, 人教版实验教材都是以专题方式组织教材, 园地中的这些板块都是根据本单元的专题设计的.每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 以及“语文园地”, 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使整组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如四上第一单元, 在“导语”中就点出“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 它的杰作, 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 要求学生“一边读课文, 一边想画面, 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 就是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 先口头交流, 再写下来.“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 让学生积累的也是描写自然奇观的佳句.

其他各年级、各单元的语文园地编排情况也大体如此.所以, “语文园地”教学不是孤立零散的, 而是整体综合的, 教学时要做到“瞻前顾后, 整体设计” (园地的学习要紧紧联系前面的课文学习, 课文学习要为后面的园地做好铺垫) .

下面结合一些课例具体说明教学中如何做到“瞻前顾后, 整体设计”.

一、瞻前顾后, 重组课文

因人教版教材是以专题形式组织的, 每一单元的导语, 课文及部分课后练习, “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阅读短文、好词佳句以及展示台、宽带网、成语故事等内容, 都是围绕专题安排的.所以教学时不能孤立零散, 每单元的教学计划该如何制订, 什么时候布置学生进行哪些学习准备, 教师都要整体安排.

以四上第四单元为例, 来看教师如何重组教材, 做到瞻前顾后、整体设计的.这一单元都是“作家笔下的动物”, 笔者根据课文特点, 重新调整学习板块:先将写同一动物的两篇文章《白鹅》和《白公鹅》整合在一起教学, 同一作者的两篇文章《猫》和《母鸡》整合在一起教学, 同时穿插语文园地的学习内容.

【案例】

1. 读《白鹅》, 简要概括这只鹅的特点.

2. 再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用总分的方法行文.

3. 细读, 感悟作者生动形象的用词和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

4. 采用列表的方式, 从行文结构、描写方法、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总结此文的特色.

5. 从行文结构、描写方法、语言风格等一一对比学习《白公鹅》.

6. 结合园地中的“我的发现”:

出示“鹅吃饭时, 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 真是架子十足!”“如果赶上这么一场耀武扬威的乱子, 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这两句话, 通过讨论发现它们语言上的特点, 马上回顾学过的两篇课文, 找找类似的句子, 再讨论、交流平时人与人交流中是否有过这样“明贬实褒”的方式, 说说它的好处及如何运用这种方式说话与作文.

7. 小练笔:《我给**画张像》 (可以图文结合)

8. 推荐书目:《丰子恺漫画全集》、《丰子恺文集》

【点评】备课时, 教师因为考虑到教材的编排特点, 做到了“瞻前顾后”, 重新组织教材, 使课文和园地的学习成为一个前联后延、相互关联的整体, 从而做到了整体设计.这样的设计, 有助于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迁移与提高, 从而整体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园地”中的内容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的回顾, 必然需要“园地”学习与单元其他内容教学前联后延, 才能成为有机的整体.但如果“园地”内部各栏目各自为政, 也将削弱教材的整体功能, 影响学习的效果.因而“园地”内部各栏目的学习同样力求“前联后延, 浑然一体”.

二、瞻前顾后, 重组栏目

“语文园地”内部的各个栏目各自相对独立, 寻找各栏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各栏目进行重新整合, 实现各栏目教学之间的无缝衔接, 也具有相当的难度.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单元主题来寻找重组、整合的方法:

“语文园地”中不少栏目间常常围绕单元专题或明或暗地相互关联贯通.以四上《园地五》为例, 五个栏目的内容全跟“世界遗产”这个专题有关.“口语交际”的重点商量怎样保护世界遗产, “习作”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我的发现”的两个例句又是描写世界遗产长城和兵马俑坑的, “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几个风景名胜区的有名对联.“宽带网”安排学生课外搜集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或故事、传说.笔者在执教时紧紧围绕单元专题重组教材, 让教学体现整体性.简单介绍流程如下:

环节一走近世界遗产

【导语】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古迹众多, 前段时间同学们开展了有关世界遗产资料搜集的活动, 今天的展示台请各小组尽情展示自己的收获吧.

1. 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 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2. 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 (收集资料方法指导)

环节二 介绍世界遗产

【过渡】世界遗产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由古至今, 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吟诗作对, 下面欣赏古代的几副对联.

1.学习“日积月累”.通过指导朗读、背诵, 结合看图让学生大致理解对联的意思, 体会对联的妙处.

【过渡】现代作家对世界遗产也是津津乐道, 本单元写的都是世界遗产, 我们来个精彩片段回放吧.

2.学习“我的发现”.结合对话, 学生自主领悟描写事物时, 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的方法.

【过渡】先贤们是如此珍视世界遗产, 不遗余力地来介绍它们, 很多国际友人也对它们发生了兴趣, 你愿意给他们当导游吗?

3. 习作练习.

你想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指名说一说自己确定的最有特色的内容.随机引导应用描写事物时, 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的描写方法.

环节三保护历史遗产

【过渡】在众多世界遗产中, 长城是不容忽视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然而, 令人痛心的是, 长城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

1.教师大屏幕出示教材中的一则关于长城的报道.当你得知这些信息, 你有什么想法呢? (板书:保护文物)

2.展开讨论, 提出建议.

3.创设情境, 模拟交际.教师可创设劝说游人不乱丢垃圾, 不乱涂乱画, 向村民宣传保护长城的重要性和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向有关领导汇报自己的建议等交际情景练习.

4. 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的情况, 说说我们能为保护文物做些什么.

【点评】本案例教学没有死死板板地按照教材顺序, 一个栏目一个栏目地学习.而是从教材最后部分“展示台”开始, 让合作小组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增加对世界遗产的了解.再看古代、现代文人怎样介绍世界遗产, 自然过渡到“日积月累”与“我的发现”的学习.通过读、背对联和句子, 体悟到“要抓住景点最有特色的事物来介绍它, 描写事物时也可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这两种写作方法.接着在说写导游词的过程中, 学生对历史遗产更倾注感情, 然后转入保护历史遗产的总结, 也就顺理成章.瞻前顾后、整体设计提高了园地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语文园地;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10-0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园地”教学应整合好知识系统工作,对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新课改后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深入,因此选择正确的教学对策非常重要。本文对“语文园地”教学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其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详细如下文报告。

一、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特点

1、具有一定新颖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园地”教学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四个部分,每一部分中还可设计出多样性、灵活性的小点。例如,在“我的发现”部分,其中涉及到了两个小环节“我发现”、“我会读”;在“日积月累”部分中还可将“我会读”、“读读背背”、“读读记记”等内容穿插在其中。

2、具有一定综合性

“语文园地”综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是内容方面的综合,“语文园地”是将每一单元学习内容借助各种栏目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将知识点进行联系,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使学生牢固掌握每一单元中的基础知识点;第二是策略性基础知识点方面的综合,在“语文园地”中,涉及到了五大栏目,分别在听说读写方面使学生得到了一定训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第三是课外教学资源、课内资料方面的综合,也就是将课堂知识点内容借助“展示台”栏目,让学生对课外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最终达到课内指导教学,课外准备活动这一教学目的。在“语文园地”中,有一个栏目内容是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也是一项教学重点,每个单元口语交际部分都有明确主题。例如,在小学阶段三年级学习过程中,口语交际部分涉及到的内容有介绍学生课余生活、秋天的快乐、讲名人故事等。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组织好语言,进而做好记录工作,将学生成果在全班分享,相互之间交流体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分析

1、分散与集中在“语文园地”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园地”教学还有其独特的特点,分别是集中和分散。其中分散是指在将语文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研究,并将知识点按照其特有的特点分布在具体课程中去;集中式教学则是指“语文园地”中对教材中的 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及记忆。因为小学教材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通过研究重点知识点发现其中有密切关联。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讲解“语文园地”之前,可以对单元中课文内容知识点进行适当归纳总结。

2、从听、说角度多方面解读“语文园地”教学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当中涉及到了众多技能知识,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从实践角度进行教学。通常情况下,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学习在知识能力接受方面比较弱,理解能力不高。但是小学生的可塑性、模仿能力均较高,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角色模仿的方法帮助学生累积优秀的语言段落,将其逐渐转化为学生自身内在语言。

3、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语文园地”教学进行解读

“语文园地”学习可以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开展,从当前教学趋势来看,多数学校已然具备了多媒体这一教学条件,例如,电视机、幻灯机、投影仪等。小学“语文园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并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图片、素材,或者与影音文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感官特征,对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展开。

在“语文园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图文结合方式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并恰当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对文章内容进行学习,进而正确理解文章,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同时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

在“语文园地”实际教学阶段中,教师需要采用合理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趣味,最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主动性。采用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游戏所带来的愉悦、在游戏环节中也能对语文知识做到进一步巩固掌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有一单元内容是“趣味广告”,教师需要事先对教学流程进行优化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事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借助电视、网络、街道广告搜集趣味性广告;第二,趣味性广告搜集工作完成以后,教师应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种方法的采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广告趣味性,如,部分交通告示在语言应用方面极具幽默性,人们看了之后往往印象深刻;第三,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广告搜集的心得体会;第四,学生借鉴了搜集到的一系列广告词之后,自创广告词,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增强语文学习趣味性。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中“语文园地”教学旨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语文知识学习属于一项系统、繁杂的工作。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语文园地”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记忆情况、积极主动性方面产生了有利影响,因而,这就需要教师对“语文园地”进行合理规划,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提高学生理解方面能力,进而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迈向更高台阶。

参考文献:

[1] 陈秀菊.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3(02):37-38.

[2] 毛燕青.对单元小结“语文园地”有效教学策略的初步研究[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06):232-233.

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篇4

(一)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口语交际的增设是一大亮点。它旨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人与人之间交往、沟通的意识。面对这一“新鲜事物”。大家都在积极探索与研究,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口语交际的教学效果。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也来谈点体会。

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如何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呢?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创设情境。如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第二册语文园地六的口语交际,内容是怎样过“六一儿童节”。可让学生带照片互相介绍,回忆自己的快乐时光;有的小朋友特别想知道老师小时候过“六一”时的情况,教师可作示范性叙述,语言注意尽量儿童化。教学“说说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自己打算怎么过”这一环节时,可采取多种有趣的形式交流。如:“打电话”“说悄悄话”“比一比”,通过这些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提高学生交际的质量。同时,对于刚刚接触口语交际的一年级小朋友,老师一定要训练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如: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认真倾听等。当然教师自己也要认真专注地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并及时做出适当的评价。另外,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讲清要求,明确交际的目标、内容,并随时提醒。

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二)教学反思:这一单元说话部分,如何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呢?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创设情境。如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第二册语文园地六的口语交际,内容是怎样过“六一儿童节”。可让学生带照片互相介绍,回忆自己的快乐时光;有的小朋友特别想知道老师小时候过“六一”时的情况,教师可作示范性叙述,语言注意尽量儿童化。教学“说说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自己打算怎么过”这一环节时,可采取多种有趣的形式交流。如:“打电话”“说悄悄话”“比一比”,通过这些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提高学生交际的质量。同时,对于刚刚接触口语交际的一年级小朋友,老师一定要训练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如: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认真倾听等。当然教师自己也要认真专注地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并及时做出适当的评价。另外,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讲清要求,明确交际的目标、内容,并随时提醒。

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三)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口语交际的增设是一大亮点。它旨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人与人之间交往、沟通的意识。面对这一“新鲜事物”,大家都在积极探索与研究,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口语交际的教学效果。

《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篇5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并在授课中注重了知识的延伸,并合理设计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练习的难度。如在“字词句运用”一栏中,以课本为主,以练习为辅,而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诗中所描述的内容极为陌生,所以我创设情境,把学生们带入那个年代,让他们身临其境的去体会、去感悟,然后再回到古诗,学生们自然而然的就理解了诗意,背诵起来也驾轻就熟了。

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篇6

1.本练习的“学与用”加大了识词认字分量。在学习中积累生字新词,扩大了知识面。应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借助拼音自己识字词。

2.本课积累了关于天气的谚语,学生做到了读通、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了《夏夜多美》明白了要和小伙伴们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道理。课外阅读应该在大人的帮助下进行。不足之处:练习课讲解不宜太精,应该起到点拨作用,以学生练习为主。

(二)《语文园地六》借助拼音和情境识记生字。初步学习扩句,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复习标点符号,初步感知逗号、句号、问号、叹号的不同用法。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积累气象谚语。正确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感受夏天的美好。

一、教学效果:

1.运用多媒体演示。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它属观察法、演示法教学。

2.实施启发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一些巧记法,打牢拼音和汉字基础。它属启示法、模仿法教学。

3.设计兴趣式作业。展示《难音字积累表》和“难音字积累树”,鼓励学生学会手工和操作。它属操作法、练习法教学。

4.体现合作式学习。小组学习讨论活动的设计,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发现和自由学习记忆。它属讨论法、读悟法教学。

5.拓展创新式思维。引导学生做各种知识装饰物的活动等,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它属创新法、联想法教学。

6.进行游戏式指导。生字块、词块的开火车游戏和“音节找朋友”的游戏,是学生表现儿童年龄行为特征的最佳手段。它属游戏法、提趣法教学。

二、成功之处:

上课伊始,教师便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针对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畅游语文乐园的情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节课的重点在于整理学生历来所学的所有记字方法,包括“加一加”、“减一减”和“换一换”等,由于《语文园地六》为复习课,重在整理和复习过往一个单元内的知识点,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不再有新鲜感,如何能让他们继续对旧的知识产生兴趣,就成了难点。于是在本课中,我尽量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例如“课件游戏法”,我运用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翻字牌”来提升了第一个认字环节的气氛,学生的兴致就明显显得浓厚了许多,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口语的锻炼,将课堂更多的还给学生。

三、不足之处:教学内容的容量过大,还可精简一些,让课程的知识紧跟“难音字积累”的主题,从而,让学生以此方法,去自学《语文园地六》的前四项内容。如这样改进后,本课的教学会在学生“积累难音字”能力方面,有较高的突破和提高,又可留出很多时间,让学生灵活运用,去发现和寻找“难音字”,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改进措施: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在“语文园地”课堂教学中,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

(三)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第一版块是“识字加油站”,有十二个与“夏天”有关的词语,分四组呈现,引导学生识记其中的8个生字,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第二版块是“字词句运用”,其中第一题是照样子用上“谁怎么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把句子写具体。第二题是通过朗读判断句子的语气,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并在此基础上正确抄写句子。第三版块是“展示台”,其作用是搭建识字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展示学生在生活中利用食品包装进行识字的成果。第四版块是“日积月累”,呼应《要下雨了》这篇科普童话编排了气象谚语,在学生背诵积累的同时,了解到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第五版块是“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篇童话《夏夜多美》,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体会夏天夜晚的美丽景色和小动物间热心互助的美好情感,同时也感受到和大人一起读的愉悦。

一、教学效果“识字加油站”环节认识了“棍、汤”等8个生字。并结合生活识字,感受四组词语所呈现的夏天美好、惬意的画面。“字词句运用”我让学生正确朗读每组句子,并能仿照例句把句子说具体。学会抄写句子,做到格式正确,书写端正。“展示台”课下搜集包装袋上的字,课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培养学生主动认识汉字的好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识字的收获与感受。“日积月累”在学生借助拼音,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连一连的练习,让学生正确匹配谚语中提到的自然现象与相应的天气情况,帮助学生理解谚语,并背诵积累。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让学生近一步拓展浅显易懂的课外的气象谚语,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自然的兴趣。“和大人一起读”与大人合作朗读文章,感受童话的美好。

二、成功之处

1.本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大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朗读指导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来学习这一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情感,让学生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2.引导学生不怕生字词,对于较难的文本,我逐步引导学生分析词句,合作探究,自主解决难题,培养他们迎难而上的学习信心,助其领悟文本的内涵,更好地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不足之处在本节课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第二题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句子表达的不同语气,并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在教学中我直接带学生分析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这样只能让学生机械的接受。

《语文园地六》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篇7

当今社会, 手机、电脑等新一代电子产品正冲击着语文阅读。年轻一代更热衷于高科技带来的声色享受。此“快餐文化”已经影响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救救孩子!”鲁迅的话言犹在耳。而救救文化苍白“无根”的孩子, 救救文化断裂的民族, 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一、语文教学是传统文化道德精神发扬光大的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孔孟所推崇的儒家文化为核心, 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根植于这块深厚的沃土中。儒学的启蒙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儒学中最基本的精神不仅包括个人修养的提升、高尚情操的培养, 还包含培养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健康互动。这也明确了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 即无论个体取得了多大的成就, 最终都要以回报社会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从儒学文化核心我们看到的是对人性提出的最高要求, 是以文化精神启迪人性、熏陶人性、培养人性, 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崇尚美德, 提倡完美健康的人格, 亲和感恩的态度, 积极入世的精神, 参与社会生活的原则, 有利于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 也应该是新时代大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在文化教育的熏陶中实行语文教学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部文学作品可以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精神财富。由此, 我们可以看到文学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在我国, 传统文化教育在这方面更是有取之不尽的经验和传统。代表传统文化的圣贤君子, 堪称人格典范, 以他们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典籍传承着仁、智、勇兼以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正是这些代代相传的为人之道, 在中华文明史上哺育了无数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 使他们为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等, 他们将自己的脉搏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其诗文都闪耀着爱国忧民、捍卫真理的光芒。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 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 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由此, 读书最终目的并不仅是获取知识, 而是熏陶思想, 升华人格, 点亮人生。这些主要是在阅读经典名著及语文教育中完成。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幼年时, 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使我懂得了人要有同情心;儿童时, 一句‘人之初, 性本善’使我知道了人应该做一辈子的好人;青年时, 一本《老人与海》让我知道, 只要信念不灭, 意志不倒, 就一定能胜利。”时下, 很多人都围绕高考指挥棒转, 为分数、为考上好大学、为谋生而战却忽略了学生道德的培养。当代语文教育呼吁中华民族千年优良传统的回归,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文学教育的功能。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能高度关注文学的教育熏陶作用, 那么明天从学校走出的一定是一个有文化涵养的人, 有诗文激情的人, 其气质、志趣、修养都会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其言谈举止、立身处世、思维方式都会打上我们民族的文化烙印。

三、语文教学应实践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应贯穿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种事件活动中, 磨炼学生的意志, 陶冶他们的情操。

1. 开展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让经典名著进入学生的视野, 加强“文化自尊”。即通过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独特性, 使学生感受到异域文化的不同风采, 了解区域文化的多样性, 学会尊重其他文化。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

即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如我们可以组织“书香校园, 文化育人”的活动。读书月活动中, 语文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经典名著朗诵比赛、名作赏析指导、“读书伴我成长”演讲, “读书·明理·成才”征文比赛等。

3. 少讲多练, 不断改革语文教学方法, 构建传统文化教育的平台。

教师要少讲多练, 力求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练”, 即练“读、写、演讲、表演”等。

4. 积极开发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中华民族有灿烂的历史文化, 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学习历史文化, 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论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语文园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是孩子从文字去感知世界丰富多彩、用语言去表达交流的一门课程。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更应该注重其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帮助其提高阅读、认知、表达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1]。语文园地教学在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多次观察发现,小学生对语文园地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因此,笔者在此篇文章中将会对语文园地在教学中的优点进行探讨。

一、语文园地的优点

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每章节最后的“语文园地”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语文园地这一教学板块既有对前期学习知识的回顾,又通过一系列的要求提高了对小学生语文的学习能力,帮助小学生在相关要求下提高自身的听说读写能力。

(一)章节要点回顾

语文园地这一模块中有对学习章节的要点回顾。要点回顾,既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又能帮助小学生在回顾性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丰富程度。章节回顾是自身对上一章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知道自身的不足,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夯实自身的学习基础。同时,章节回顾又是下一段内容学习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教学作用。因此,语文园地对小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园地对学生语文学习有一定的能力要求,在每章的语文园地中,不仅仅要求小学生通过“看”进行对知识的学习,而必须通过“读”“写”“说”三方面帮助小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与扩展。语文园地将整体教学推向图像文化,在语文园地中,不仅包含单调的文字,还通过图片、人物图像来减轻学生对于文字教学的厌烦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三)培养学生能力

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语文园地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够倾听他人想法、表达自身渴望、读出优美词句、写下真实感受。而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宗旨,相得益彰。同时,语文园地对提高小学生的精神文化层次还具有重要意义。可见,语文园地在培养学生能力中的重要性。

二、语文园地的教学建议

(一)多媒体教学

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具备多媒体教学的条件,多媒体教学可将单一的文字转化为色彩缤纷的图片、艺术字,满足小学生年龄段的喜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语文园地的教学内容以多媒体形式表达出来,无疑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语文园地本身就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此基础上使得语文园地的内容板块更趋向于丰富、活泼,帮助学生在玩乐中获得知识,在学习知识中培养兴趣。这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是十分受用的。多媒体设备包括电视、录音机、投影仪、幻灯片等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将影音、文字、图片相互集合来进行教学,此种立体式教学方式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同时还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感官,对文章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学习,充分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所学知识点。使用多媒体教学还可让很多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可有效地节约时间和人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师生互动

现代教学早已脱离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学中,更注重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3]。师生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使每个学生能在极大程度上被课堂氛围所感染,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同时,还鼓励学生多问问题,对于有难以理解的问题时,积极提出,不要有遗留。并对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以带动学生敢讲敢说的风潮。让老师能够在教学中了解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讲解,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进步。

(三)角色互换

不少学生不敢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表现不活跃,回答问题时较为害羞,习惯低着头。角色互换是指让学生来当老师、老师来当学生的一类教学模式。让学生来当老师,既能使其了解教师工作的意义,又能锻炼学生的胆量。让老师来当学生,可拉近师生关系,增加教师的亲和力。同时,老师也可以从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正。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可培养学生的责任性,尊重教师的工作,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园地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语文园地板块通过生动活泼的文字来对小学生的章节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图文并茂,并结合听说读写方面的练习题,帮助小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语文园地板块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帮助小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每位教师应顺应小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渐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使得语文课堂生动化、意义化,以提高每位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学华.“园地”教学探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9).

[2] 陈秀菊.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分析[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3(1).

《语文园地六》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篇9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

2、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教学过程:

1、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2、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3、生生交际。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4、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5、拓展延伸。

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积累词语。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②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⑤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二、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②指名读。集体齐读。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①了解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②了解有关祖国山河的知识。

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二、宽带网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示会,好吗?

教学反思: 三上《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在语文教学的“强势领域”──阅读教学中,已倍受关注,并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落实。而在“弱势领域”,特别是“语文园地”中,人们还是深受“强化训练、专项集训”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们习惯于把目光聚焦在知识与能力上,把手段锁定在反复训练上,师生根据语文园地原有的板块,按图索骥,就题解题,语文园地还是应试“练”狱──毫无情趣。要落实新教材改革的精神,让丰富、有趣、具有人文内涵的园地绽放魅力,教师要肯动脑筋,善于分析园地中的各种题型特点,巧妙整合三维B标,变以往枯燥机械的练习为情趣盎然的语言实践。基于此,笔者认真钻研“语文园地六”,从以下三方面整体规划,让三维目标在语文园地里“结义”。①顺路径──根据题型特点,重新调整练习板块。由“我的发现”中词语重叠的特点引到“读读记记”,再由词语──对应的特点引到“日积月累”,最后由诗句描绘的自然风光引到“宽带网”。整个过程环环相扣,追求的是教学的自然顺畅,情趣便暗含其中。②新刺激──围绕练习的重点,变换实践方式,新的刺激给学生新的感受,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习得。③巧渗透──在练习中渗透人文体验,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是为了不用教。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自己会学。当学生有了充分的空间展示自我时,就会不断地超越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想像能力,就会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促进自身的悟感、想像、思维的发展,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也真正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交融。

《语文园地六》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篇10

低年级的学生的有意注意力不强,为了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创设欢乐的教学的情境,组织有趣的活动这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在积累的过程中不单是数量的积累,还要有质量的提升。所以善于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对质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如在“读读记记”教学中,设计“你们还知道有哪些()的()”小组讨论然后班内小组竞赛汇报。这样开放性问题犹如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尺巨浪。学生因为要取胜,所以合作、所以积极思考。于是他们把课内、课外的积累都用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语文园地六》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篇11

一、明目标——从模糊到清晰

简单说来,语文园地“日积月累”的词语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切忌模糊,注意教学的几个梯度:认读、书写、理解、运用。例如,一年下册“语文园地三”“我会读”的词语,课前,老师可以先进行盘点,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原本无序安排的词语,教师作这样的教学安排,就是为了加强词语教学的针对性,求得教学目标具体明确,教学过程胸有成竹。

二、找规律——从“举一”到“反三”

1.分类探究。

人教版教材采用专题编排的形式,每一组课文往往反映同一个主题或内容,具体到重点词语,往往也能体现同一主题。针对这一特点,笔者在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并相机授之以法,让其自行盘点、举一反三。仍以上面所举的一年下册“语文园地三”的词语为例,笔者是这样设计:

(1)出示第一组词语(指课文所排的):

指名朗读。自己挑选一个词语,用上这个词,说说怎么样的什么,比如:(奇怪)的问题,(聪明)的头脑……看谁说得多。

(2)出示第二组词语:

选其中的一个词语,用上句式说句话,例如:

(小猫)准备(去钓鱼)。

(谁)赶快(去干什么)。

(什么地方)堆积(什么东西)。

……

(3)出示第三组词语:

指名读词,引导发现规律,板书AABB

弄清干干净净和干净的区别;

延伸拓展:像这样AABB形式的词语你还能照样子说几个吗?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每组词语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分类整理,使原有的零散的词语系统化,提高了复习巩固的效率;随后的拓展练习,又使这些词语“立体”起来,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

2.延伸拓展。

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校条件、教师特点,更重要的是根据学情来合理选择、使用灵活多变、富有个性、充满灵性且又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例如:二年上册“语文园地四”的“读读记记”带数字的成语:

一本正经 二话不说 三心二意 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 六神无主 七嘴八舌 八仙过海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数字成语,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对于这些数字成语的教学,教师不妨这样安排、设计:

(1)自己读读这些成语。

(2)你发现什么特点?(都带有数字)是啊,所以我们称这样的成语为数字成语。

(3)老师报数字,小朋友念出相应的成语。

(4)同桌相互玩玩报数字成语游戏。

(5)像这样的数字成语还有很多很多,课外,请小朋友通过查成语词典、课外书、网络等方式查找,看看谁能说得多、说得全。

(6)交流自己收集的数字成语,活动方式:办一期数字成语小报、讲数字成语故事班队活动、数字成语填空赛。

这样丰富多样的活动能延续学生对数字成语的探索、积累的热情,真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而有效。

三、添佐料——从乏味到可口

低年级小学生对于教学“味道”,要求更高。味道不好,他们就会偏食、挑食。所以,教师做好添佐料工作,使菜肴从乏味到可口,色香味俱全,显得至关重要。

例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中的“我会读”,有6个成语:

春暖花开?摇?摇?摇春风拂面?摇?摇?摇万里无云?摇?摇?摇五颜六色?摇?摇?摇百花盛开?摇?摇?摇欢歌笑语

对于这些成语,我是这样教学的:

(1)根据以上词语,想象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和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相结合,请小朋友依据以上词语,画画自己眼中的春天。

(3)选择以上词语,说说自己的画。

在词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让孩子们通过想象画面来“复活”词语的本来面目,进而点染词语的亮度。这样,依托词语展开想象,再从想象走入画面,最后,根据画面输出词语。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效果不错。

四、巧结合——从死记到活用

离开运用的词语,学生读得再多、抄得再好,也只是消极词汇。这样的积累就是无水之鱼、无根之花。因此,一定要树立积累是基础、运用是关键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通过运用,使词语成为其表情达意的左右手,成为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

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的“日积月累”,可以创设语境,让学生从“读读记记”中选择词语填空:

(1)夏天的午后,(阳光灿烂),突然,乌云密布,(雷声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

(2)春天,百花齐放,(芬芳扑鼻),花儿(随风舞动),跳起了优美的舞蹈。一只(黑白相间)的蝴蝶飞来,立在枝头休息。

经常为学生创设这样的语境,就能盘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学好语文打下扎实基础。

《语文园地六》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篇12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教学改革让高中语文换了新面貌, 但参差不齐的教学方法似乎更多于形式上, 而忽略了其实效性, 加之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态度, 让语文常常处于尴尬的位置。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 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

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让中国语文集哲学、历史、政治、文艺等于一体, 具有情感丰富, 内容多样的特色, 尤其是中国古诗文, 此种特色表现更突出。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文章, 让学习者不仅能够品位中国文化, 而且能够感受古人的丰富情感。但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文章的情感, 而将重点放在文章结构、词语的解释, 将文章饱满的情韵剔除, 学生获得的也只是词意, 而一堆似懂非懂的词句无法勾起学生兴趣, 更无法达到与古人感情的交流, 在无法达到共鸣的学习中, 学习效率自然无法提高。

2. 忽视了教学的生活营养

生活滋养着世界万物, 当然也滋养着所有的文化, 生活为文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而文学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现如今学生的生活一般都为集中在学校, 接触生活几何少, 真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而正是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 让学生的语言缺乏生气, 写出的文章缺乏真实感, 甚者完全按例文的套路, 无自我的思考。

3. 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气接受和理解能力不同, 反应和接受能力快的学生, 往往在课堂上表现活跃, 能够与老师的思路“擦出火花”, 有时候笔者会将这些学生的反应完全作为全班同学的统一反应,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未能很好的照顾到学习稍差的学生, 导致这些学生从跟不上到应付再到放弃。

二、高中语文教学调整对策

语文既难学又好学, 只要用对方法, 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 让文字绽放出生命, 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就能吸引学生, 提高学习热情。

1. 灌注“情”, 铸就语文“魂”

心里学家认为:情是认知活动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 没有情也无所谓智慧。常言道:“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 语文并非“无情物”, 它也能“化作春泥更护花”, 只要教师将文章的情与学生的情融为一体, 教学就能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比如在讲《赤壁赋》时, 我将景物描写与苏子和客的感情相结合,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从明丽和谐的情景中, 感受苏子与客其乐融融的畅饮场景;”,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客人用箫声感叹生命的短暂;“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表达出苏子豁达乐观的认识态度, 揭示出人生的最高境界。

2. 注入“味”, 深化语文“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身边, 也无时无刻不激荡着我们的感情, 更新着我们的认知, 教师若能将生活有效的融进课题, 必能引起学生心情, 再次激发起学习高潮。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 通过网络收集与文章有关的图片,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荷塘月色的美, 这样就能够将无形的美化为有形, 让学生感受更深。对于作文, 是学生最为头痛的, 如何达到“下笔如有神”是每个学生的向往, 而实际中学生往往表现为“挤牙膏”。要想“下笔如有神”首先必须读万卷书, 读万卷生活之书, 学习生活语言, 才能具备说好话, 写好文章的基础。比如我常主张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读者》、《青年文摘》等优秀刊物, 并将所看到的美句、名句摘抄, 反复揣摩后加以利用。对于课外作业, 是对知识的巩固, 其质必须达到学以致用, 而非学以致考, 因此在训练学生基础知识后, 可自行设计课外作业。比如针对某个热门话题开展辩论赛或举办征文活动,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活跃期思维。

3. 引入“新”, 定位语文“向”

任何学习都应与时代接轨, 体现出时代的特征, 与时代相联系, 特别是作文, 往往是社会的热点, 而作为学生, 由于其生活圈的单一性, 往往缺乏对这类问题的关注, 更无法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导致论述缺乏力度。因此, 老师可以将新闻、热点等“新鲜事物”引入课题, 让学生既能感受到社会的变更, 同时也能够活跃其思维。比如利用上课前10分钟, 将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收集社会热点、国内外动态、关系到民生等方面的新闻读给学生听, 还可适当将相关评论一并阅读, 或者在课后布置学生收集相关信息, 在第二次上课前进行讨论。让学生从各类新闻中了解众生百态、人情冷暖、世间万象, 给学生一顿既营养丰富又具高品质的精神大餐。

总之, 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反思, 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学生实际, 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 提高学习效率, 激发学习激情。

参考文献

[1]王金华.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学园:教育科研, 2010

[2]陆小斌.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的几点思考.中国教育学刊, 2009

《语文园地六》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篇13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3.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4.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5.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搜集材料、整理成册等方式,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难点:

将本单元搜集到的资料、图片等进行筛选,整理出想要告诉大家的内容,理成一篇习作。教学准备:

1.活动前搜集相关资料、图片或实物等。2.PPT课件。教学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一、导入活动。

同学们,通过学习第17课,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他们都曾为我国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但这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可以处处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些传统文化,感受她们无与伦比的魅力吧!

二、确定专题。

1.出示第17课课后“综合性学习”一段话,请同学们读一读。2.教师:同学们想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呢?(将学生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如,将陶瓷、剪纸、布艺、泥塑等归为民间工艺;将戏剧、国画、书法等归为民族艺术。)

3.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组成专题小组。

三、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1.汇报交流。先请各小组负责人说明各自小组研究的专题。

2.成果展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其他小组成员边听边思考,有问题的可以及时提出。

3.教师对展示予以点拨、引导,提示学生可以研究的其他方向。

4.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情况,以鼓励为主,根据专题小组的不同表现颁发各类小奖章。如:“最佳表演奖”“最新创意奖”“同心协力奖”等。并让学生将自己搜集的专题资料整理成册。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刚刚都看到了,听到了,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是多么的丰富多彩!除了我们今天所了解的这些外,我们还可以去尝试制陶,体会制陶的乐趣;去收看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欣赏京剧的魅力,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学唱几曲等等。用“灿烂辉煌、源远流长”来形容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一点也不为过。

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啊,愿同学们能在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第二课时】(习作 最想说的话)

一、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开展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一活动。从中选择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内容,理一理,写成一篇习作。

二、指导习作。1.思路点拨。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我们有动人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如精卫填海、十二生肖传说;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中国结、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中秋节赏月、元宵节闹花灯„„

把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理一理,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写下来。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你最喜爱、最想介绍给大家的材料,只有这样,写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吸引读者。

(2)选择的如果是文字资料,你不能将它照搬到作文本上,而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首先可简要介绍一下资料的来历,以及文字资料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谈谈资料中吸引人的地方和你的收获。最后还可以写写你的感想和愿望。

(3)选择的如果是图片资料或小物件,你可以先简要介绍它的来历。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它的形状、颜色、结构。观察的顺序有多种,如:从整体到部分,从外到里,从左到右等。在观察时要注意不要面面俱到,有趣的、令人喜爱的地方可详写。写时,可以加进合理的想象,也可以加上有趣的传闻、典故,使语言生动有趣,打动人心。

2.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3.再次修改,誊抄习作。【第三课时】(作文讲评)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都将自己最想说的话整理成文了,其中有不少优秀的作品。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品读佳作,学学别人习作的长处吧!

二、朗读展示优秀习作。1.教师范读佳作。

2.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思考佳作好在哪里。

书法令我陶醉

书法让我陶醉,因为它是中国特有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朵久盛不衰的奇葩。

我是从七岁开始学习书法的。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我不仅在写字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还懂得了许多道理:练习书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坚持勤学苦练,持之以恒,这样才能练好书法。不仅如此,我还明白了写好书法还能体现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假如一个字的一个笔画不到位,那整个字的结构就会受到影响。

经过一年多的练习,我的字越写越好,和刚开始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每天放学后,我便在爸爸的指导下进行练字。毛笔字有了飞跃性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我的钢笔字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每次听到老师在班上夸奖我的字漂亮时,我心中就像吃了蜜一样甜,过去的苦真是没有白吃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还真应了这句话。

我想,写好书法是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小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认真学习传统文化,并将之继续发扬传承下去。

习作评析:小作者不仅给我们清晰地介绍了他学习书法的全过程,而且把他在练习书法中所获得的真切体验也写了出来,表达了他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文章条理清晰,情感真挚。3.指名学生说说此习作好在哪里。

4.教师适时总结出以下优点:(1)该篇习作紧扣题目,中心明确。(2)全文条理清晰,情感描摹得当。(3)行文流畅,用语准确。

三、修改讨论,张贴展览。

1.小组内互阅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各自根据同学提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2.教师选取优秀习作加以评价,发现带共性的问题适当指导。3.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展示台)

一、我的发现。1.自由读词语。2.出示词语: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加点字,并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1)引导学生认读词语。(2)引导学生留心加点的字的意思及在词语中的位置,发现这些词语的构成特点。

4.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1)鼓励学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2)学生读读记记这些词语。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1.观察与认读。

(1)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什么?(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2)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不了解的字查字典弄清意思。

2.了解十二生肖。

(1)让学生懂得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2)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肖的传说。

(3)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4)学生说说自己属什么。3.读读与背背。

(1)学生读词语,注意按一定的顺序。(2)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二)读读认认。

1.学生自读并观察生字特点。

2.学生说说发现的特点。(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构成的,字音也与熟字相同或相近。)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4.同座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三、展示台。

1.学生看展示台上内容,说说还可以展示什么。2.学生商议展示方式。

3.自主或合作进行展示的准备工作,班长与组长负责进行分工,教师参与准备。(注意不同传统文化的不同展示形式。)4.学生自主进行展示、交流。(鼓励学生边展示边介绍。)(1)书本图片展示:诗、词、国画等。

(2)演唱表演展示:戏曲、武术、评书、相声等。

(3)话题展示:“趣谈中国传统节日”、“中国神话传说”等。(4)趣味展示:现场品评中国特色小吃。(5)制作展示:制作剪纸、风筝等。5.教师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篇14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让学生体验观察的乐趣。

2、写下平时观察中的新发现,或者观察中发生的事。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4、积累花名的歌谣,了解几种花的特点,并作适当拓展,让学生依照短文试写歌谣,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5、积累成语,运用成语。并从“胸有成竹”的典故中体会仔细观察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

成语积累与观察写作。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遣词造句,并对写出的文章进行适当地修改。教学安排:

3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

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间的联系。本组课文讲的就是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图,比比谁的眼力好!

二、观察、思考、交流

1、出示《枯树人头图》。

2、请你静下心来,仔细观察三秒钟,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交流。(预设:估计学生有的说看到了一棵树,有的说是看到了人的头像)

4、深入观察,分步训练。

(1)请观察到一棵树的同学边观察边展开联想,然后说说你看到是怎样的一棵树。

(2)用“在这幅图中我看到了……”的句型说话。

(3)请观察到人的头像的同学再深入观察,看看你找到了几个头像,还要比较这些头像间的不同点。(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神情外貌)

(4)用“在这幅图中我看到了……头像,这些头像有的……仿佛……;有的……似乎……;还有的……好像……,真是画得……”说话。

5、交流。

要求:说的同学把话说清楚,说连贯,有条理。听的同学要认真专注。

6、小结:一幅平常的画,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认真仔细地观察,收获了不同的结果。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示例:这是一幅有趣的画,这不,它正在和我躲迷藏呢!

最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树上的一对老年夫妇,他们似乎多年未见,两人脸上透着一丝惊喜,千言万语不知该如何表达。顺着树干向上看,在树梢上,有两位老者正默默地对视着。左边的老人鼻梁上挂着一副眼镜,低着头,仿佛在倾听着什么;右边的老人脸上“挂”满胡须,眼神里充满了智慧。此时,你如果不仔细看,树上除了几根干枯无叶的树枝就再也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了。可是当我把书逆时针旋转时,惊奇地发现,在最下面的一根树枝上冒出了两个戴着帽子的人。在戴着礼帽的中年男人的上面还藏着一位戴眼镜的青年人。我把书顺时针旋转又找到了三个人物头像。

按以上过程交流第二、三幅图。

三、归纳心得

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的最清楚、最精彩。

1、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2、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第二次发现的结果及心得。

3、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4、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四、总结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观察方法: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第二课时】(习作)

一、导入

还记得老师曾经教给你们的一句名言吗?

出示名言: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及其他各方面的成功秘诀。(齐读名言)

法布尔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魏格纳之所以能提出地球漂移说的科学论断,那都是因为他们能对微小的事物进行仔细认真、多角度、长期的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写写观察日记。

二、习作构思

1、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1)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样观察的?(2)有什么新的发展?

(3)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每个人根据各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1)学生说题目,老师整理。(2)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应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1)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来,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地进行修改加工。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3)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题目也可以用“观察日记”。

4、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三、示范讲评

1、教师先选择几篇写得比较好的习作,进行示范讲评。

2、再出示几篇有各种典型问题的习作,师生互评。

3、教师做示范性修改,在修改过程中进行示范批注。

四、习作修改

1、自读习作,初步修改。(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2)读别人的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2、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评议要点:

①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②意思表达是否清楚。(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3、展示台。

推选好的习作进行展示。(1)在小组内展示。(2)在全班展示。

五、誊写评价

学生誊写作文,老师对本次作文进行总结评价。

六、习作例文

蒜苗是怎样生长的

9月21日阴

吃过晚饭,妈妈叫我和妹妹剥蒜瓣。啊!要泡蒜瓣了,我非常高兴。不一会儿,蒜瓣剥好了。妈妈从中挑了一些白胖胖的大蒜瓣做种。

选好种,妈妈找来一个空盘子,在里面铺上一层棉絮,把蒜瓣都摆在上面,妈妈说:“铺上棉絮,蒜苗的根就会扎进去,不容易倒。”然后,她又往盘子里浇水。我想蒜瓣的头上光秃秃的,只浇水,而不用土,它们能长出蒜苗来吗?

9月22日阴

刚过了一天,蒜瓣的顶端就裂开了,露出了一点浅绿色的芽儿,像小鸡从蛋壳里刚伸出来的小嘴,用手一摸软乎乎的。再看它们的根部,已长出了一些短短的须根,但还没能扎到棉床里。我担心它们倒了,就把它们一个个往棉絮里塞。妈妈看见了说:“傻瓜,别塞了!这样会把它们弄死的。”我忙问:“那怎么办?它们容易倒。”妈妈笑着说:“过几天,根长长了,就不会倒了。”听了妈妈的话,我放心了。然后,我又提出昨天的疑问,妈妈解释道:“蒜瓣本身就存有养料,只要温度适宜,加上水分、空气、阳光,没有土照样能生长。”噢,原来是这样,我心中的谜团终于解开了。

9月24日晴

转眼间,两天过去了。蒜苗都长到了一厘米高,根像钢丝似的扎进棉花里。我一边看,一边想,妈妈说得真对。

在这些蒜苗中,有一棵长得又高又壮,好像是“穆铁柱”。我给它点了一个红点,算是鼓励。另一棵长得最矮,我给它点了一个蓝点,希望它努力赶上。

9月25日晴

今天,每棵蒜苗的头上都裂开了一道缝,我以为它们都生病了呢,急忙去问妈妈。妈妈说:“这是分片,就是小片叶子要从大片叶子的中心钻出来啦!”这真是一场虚惊。

评析:日记虽然简短,但小作者观察仔细,描写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对蒜苗的喜爱之情。【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一、我的发现

1、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从哪里发现的,然后交流。

2、你们的发现和小林、小东的发现大同小异,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他们的对话。

3、小结:是的,作者之所以把文章写得那么生动、准确,就是因为他们在平时实践了“观察、观察、再观察”。

4、当然,观察要讲究方法。让我们重新回到《爬山虎的脚》这一课,请看这段话: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作者从爬山虎脚生长的地方、脚的形状及颜色等方面进行了观察。教师总结:光仔细还不行,观察还要有顺序,有重点,要连续,要在观察中学会比较,学会联想,学会思考。同学们,让我们在生活中重视观察,学会观察吧,因为——(出示名言)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及其他方面的成功秘诀。

二、日积月累

1、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有人对每月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地观察并编成了儿歌。

2、自由朗读儿歌。

要求:把儿歌读正确、流利。

3、仔细读读这一儿歌,你发现有哪些特色? 明确:语言精练、押韵等。

4、哪些词语写出了花的特点?

明确:“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

5、请你任选其中的一句话说说透过这些特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教师总结:这些精练的语句无不让我们产生许多的遐想,这一切都归功于作者细致的观察。

三、成语故事

1、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及其他方面的成功秘诀。成语故事《胸有成竹》就是一个例证。

2、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故事。

3、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4、文与可的画的特点是什么?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那么他的秘诀是什么呢?再读课文。

引导学生说出观察与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5、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

明确:原本指画竹子时,胸中有现成的、完整的竹子的形象,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

6、尝试运用。用“胸有成竹”来说一两句话。

四、布置作业

仔细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写写观察后的收获。

上一篇:世界读书日班会观后感下一篇:八年级英语课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