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2024-07-10

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精选7篇)

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篇1

一、 传统教材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传统的教材征订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垫下的教材管理现状。

当前,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 办学形式、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趋于多样化, 为了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对医学人才的需求, 高等医学院校不断地增设新的专业, 修订教学计划, 试行学年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打破了以往专业、学院的限制, 学生可以在完成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 自由选择课程。公选课教师由于不同的学术倾向及风格亦会选用不同教材, 这样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学生因选课、选教师的不同, 同一专业甚至同一班级所需要的教材有所不同, 以往基于学年制构建的按教学计划、行政班统一征订、统一发放的管理办法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教材计划难确定、教材发放繁杂的管理现状。

(二) 对教材选用管理不严格。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教材改版的周期越来越短, 教材品种越来越多。”对教材选用这一管理环节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校强调使用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 但是教材选用程序还是以往任课教师推荐—教研室集体讨论、学院审批、教务处备案的程序, 没有建立教材质量的跟踪和信息反馈制度, 缺乏对选用教材的有效论证, 对已选用的教材又缺乏定期评审。监管审批制度的疏漏, 导致出现了个别教师为减轻备课的工作量多年沿用同一个版本的教材、凭个人喜好选用甚至是低水平教材的现象。

(三) 缺乏对自编教材的鼓励和监管制度。

学校具有其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 但是缺乏各种奖励措施鼓励这些学科的资深教师利用其自身优势编写优质教材。而目前更多的情况是教师受评职称的因素影响, 为了加分而写书, 甚至有些刚执教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也加入到编写教材队伍当中。学校缺乏自编教材审定监管机构, 出现教师自编包销教材、教材内容低水平重复等现象。

(四) 学生购买低质盗版教材的现象时有发生。

现在高校在教材征订中遵循学生自愿购买教材的原则, 通过招标的方式组织教材征订, 将教材的折扣让利于学生等政策, 但是透明度和公开性有待加强。近年来, 购买教材率逐年呈明显下降趋势, 学生一味追求低价位, 购买低质盗版教材甚至使用复印教材的现象时有发生, 尤其对于医学基础课程如形态学课程, 劣质教材图片的清晰度无法保证, 临床课低质盗版教材错漏百出, 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的危害不言而喻。

(五) 教材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业务水平、相关待遇有待提高。

学校对于教材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 认为主要是“订订、买买、发发”, 没有什么科技含量, 也不需要多少人手。目前多数高校都存在教材管理人员编制紧, 人员少, 且素质较低的现象, 教材管理人员多学历低、没有接受专业培训, 且因待遇低而导致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 教材管理手段有待加强, 教务管理系统利用不够充分。

学年学分制的推行使教材数量加大、种类增多, 由于不同专业使用的各种教材所带来的各种报表、账目、征订单、发货单以及库存数量大量增加, 使教材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加大, 简单依靠人工出力多、效率低、准确性差等弊端日益凸显, 利用现代化的教材管理手段, 充分利用教务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二、构建新的教材管理模式的思考和建议

(一) 重视教材管理工作, 转变管理观念, 建立教材选用、评审制度。

鉴于教材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应给予教材管理工作足够的重视, 转变“重供应、轻建设”的管理理念, 成立专门的教材评审机构。要根据学校自身实际, 构建教研室、学院、校级三级管理体制, 要建立严格的逐级申报和审批制度, 减少教材选用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要建立健全教材选用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 定期组织听取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有针对性地对某种教材的思想水平、学术价值、内容特色、实践性、难易程度及教学效果给予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鉴于医学专业特点, 可以考虑硬性规定医学主干课和主要基础课使用国家统编或获奖教材的比例, 力求选用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的高质量的教材, 且适合本校学科专业特色, 以期实现“优中选优, 争取最优”。

(二) 鼓励教师自编高质量教材, 建立科学的高校教材编写、评价和选用制度。

教育部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大力提倡编写、引进和使用先进教材”。学校应建立专门的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基金, 根据学校的优势学科和品牌特色专业, 鼓励这些学科的学术造诣深、科研成果显著、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利用其自身优势编写高质量的、有特色的教材, 鼓励协助本校有特色有实力的学科的教师出版优秀教材并在职称评定、绩效待遇等方面给予奖励, 从而调动高水平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要把好自编教材的质量关, 对自编的教材、讲义、实习指导等进行严格的审批及准入制度, 防止教材编写上的低水平拼凑和重复, 杜绝质量低劣的自编教材进入课堂。

(三) 与图书馆合力构建教材信息库和教材样本库。

教材管理部门能够及时了解教材出版的动态信息, 可以利用学校图书馆构建数字化图书馆的有利契机, 与其合力构建教材信息库。把收集、整理的教材出版信息、书评、书目简介、全国高校教学用书总目及信誉好的出版社的征订书目等资料存储到计算机, 并链接数字化图书馆的可供查询的数据库中, 使广大教师能到图书馆检索教材出版动态。 教材管理部门作为媒介, 可以加强与出版社的联系与沟通, 定期收集学校教材评审意见反馈给出版社, 形成一种良性互动。考虑到仅靠书目、书目简介或者书评难以准确选用教材, 可以与图书馆协作, 建立教材的样本库。教材管理部门收集本校历年使用过以及正在使用的教材样本、出版社寄来的不同层次的高校教材样本、国外高校教材样本, 特别是国家教委、部委评选出的优秀教材存入书库, 也可根据教材信息库的信息, 将一部分急需的教材样本纳入到图书馆的采购计划中。在图书馆开辟专门的阅览室, 为教师选用教材提供范例, 使广大教师在看到教材的目录的同时, 还能了解到教材的全部内容和质量的高低, 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仅靠书目选书而带来的随意性, 也为教材评审机构提供可供参考的评价资料。可以说, 教材信息库和样本书库的建立已经成为必要和可能。

(四) 教材采购力求公开透明, 加强教材采购供应保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随着教材出版业的繁荣, 很多出版社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降低成本的同时却难以保证教材质量, 有一些资质差的出版社也通过各种渠道参与教材的出版, 导致市面上有低质书甚至盗版书出现。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一味追求低价格, 不愿意从学校购买教材, 购买盗版甚至复印教材。应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医学教育的特点, 加强对学生宣传劣质图书的危害, 并在教材采购环节遵循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平等和诚实信用原则, 对有资质的大型图书批发商公开招标, 对中标商家进行资质、质量、价格、时间保障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后, 达成协议签订合同、明折明扣。另外考虑尽量减少运输和教材供应中间环节的费用, 使学生教材供应保证高质、低价、及时。

(五) 提高教材管理人员素质, 加强服务意识。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招生人数的增加、学年学分制的推行以及教材供应多样化的发展, 对教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应该招聘有一定学历、热爱教材工作的人员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同时对现有人员从职业道德、业务水平、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加强培训, 使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 熟悉教学全过程, 掌握有关教材的编审、采购、发行、流通等环节, 提高教材管理的水平。要加强服务意识, 从传统模式中的以管理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服务为中心, 做好教材为学生的服务工作。学校也要制定教材管理人员职称待遇方面的相关规定, 保证管理队伍的稳定性, 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 科学使用和不断改善现代化教材管理系统。

学校扩招、新专业不断增加, 学年学分制的推行使教材数量加大、种类增多, 必然导致各种报表、账目、征订单、发货单以及库存数量大量增加, 教材管理依靠以往的人工管理已经不可能实现。实现信息化管理成为一种必然需求。要不断完善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教材管理模块功能, 改进、增加符合学校实际的功能, 能够顺利实现教材计划、订购、入库、退库、出售、结算等系统功能, 实现及时查询统计。师生也可以登录教材管理系统, 在网上查询每一学期开设的课程及所需的教材, 防止错订或漏订, 从而实现教材管理工作由重事务处理型向高层次的信息管理型过渡, 使教材管理能更科学高效地适应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兴生.高校教材管理现状创新探讨[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林开仕.高校教材科学管理几点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3].王炳君.论高校教材管理信息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4].胡格.高校教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0

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篇2

关键词:学年学分制;选课制;地方院校;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1—0089—03

一、学年学分制产生的背景

长期以来,学年制是我国高校传统的学制,是以修满规定的学习时数和学年、考试合格为毕业标准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这种教育体制是在建国初期借鉴原苏联经验而选择的,其主要特点是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学完规定课程,从讲课、实验、习题课到时间分配、课内外比例、周学时数、总学时数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学年制实质上是以计划经济为载体的,是高等教育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一种教育体制,它在建国初期为我国的经济恢复、改造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过于专业化、固定化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专业分得过细、过窄不利于学科的发展,把学生统得过死也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解决学年制的局限性,学分制这一新的教育体制从国外引入。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为毕业标准和获得学位资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下,学生能否毕业,标准不是年限,而是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这意味着学生在校时间不再受四年的严格限制。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调整学习进度,自行安排学习年限,修完规定的课程,取得该课程的学分数,累计达到毕业标准的下限学分,就能毕业,可以延长,也可以缩短。不过,学分制对教学资源和学生的素质都有新的要求:既要有丰富的选修课程和教师资源,有财力和物力保证,又要求学生能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正确使用学习自由的权利,要具有自治能力等。而这些要求对很多地方院校来说实行起来都有很大的困难,这就决定了学分制在地方院校还不具备完全推开的条件,还需要一个过渡的阶段,即学年学分制。

学年学分制是糅合学年制和学分制的主要特征于一体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既保留了学年制计划性强、专业分类严密完整的特征,又吸收了学分制弹性大等长处。学年学分制实质上是计划学分制,即在教学计划编制及执行中按学时计算学分,将所有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课等。通过计算,在教学计划中规定学生修满多少学分才能拿到毕业证书,与此相应的学籍管理是以学年或学期作为结算时段规定学生留降级、退学标准的。

二、学年学分制下地方院校教学管理的实践探索

学分制的推行给地方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学分制条件下,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大大增加,容易使学习组织松弛,纪律无法保证。二是选课管理难度大。有的学生因为竞争压力和学业负担重,盲目选课赶学分;有的学生不了解大学专业课程之间的前续和后继关系,颠倒顺序选课,造成知识结构混乱,学习困难。三是传统的班级功能被削弱。传统的自然班和专业、年级虽然保留,但一个班级的学生能够集中在一个教室所上的课程相对较少,各种信息无法通过班级载体及时传达。四是传统的群际关系发生变化。原来同班同学之间的互动作用被弱化,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加强了交往和交流,每个学生的活动范围也向学校其他院系横向延伸并不断出现新的组合。针对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在总结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我们积极进行了学年学分制下教学管理的探索。

(一)优化培养方案。学分制下的培养方案是富有弹性的指导性的方案,在保证学生基本质量和专业特色的前提下,它能给予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多层次、多规格、各具特色的人才。学年学分制既具有学分制的弹性又有学年制的稳定性,依据这一特点,我校组织专业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对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重新修订。培养方案的优化主要是进行课程结构整合,既能让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又能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修不同的专业方向所需的课程,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各具特色。

课程一般分为三类: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必修课主要是指通识课和主要专业基础课及主干专业课,限选课是指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学生攻读的专业方向而选的课程,任选课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为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等而自由选择的课程。整合课程结合就是要处理好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处理好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整合基础课程,减少大课学时,减少总课内学时。其次,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保证一定数量专业课,专业特色明显。取消一些必修课或压缩必修课学时,或把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增加了一些反映学科前沿技术、学科交叉的课程作为选修课。第三,调整课程开课时间。一些必要的专业基础课及选修课提早开设,让学生更早地进入到专业学习,对自己要选修的课程更具目的性,有更长的时间来充实专业学习。

(二)选课制与自然班制相结合。灵活多样的选课制与自然班制相结合是学年学分制的精神内核。没有选课制也就没有学年学分制存在的基础。我校在完善选课制方面主要从二方面进行。首先,鼓励教师开设选修课,但严格审核。在计算教师工作量时,选修课时与必修课时采用同样的计算方法。为保证选修课的质量,选修课审核时制定了以下原则:(1)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3)开设一定数量的边缘学科、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课程或讲座型的课程;(4)对新开设的每门选修课都必须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专家论证,确定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必要的学时数和学分数,并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5)对一些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选修课程要加大扶持力度。其次,保障学生选课自由的措施。学生选课环节是实行选课制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最复杂的环节。同时,专业课实行自然班授课,不仅有利于信息交流,而且有利于专业团体管理。

(三)完善辅导员制。与学年制相比,学年学分制下的辅导员工作难度大,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角色不确定。为此,应高度重视辅导员制度的完善。一方面,完善了相关的激励制度,如通过解决职称待遇等后顾之忧,量化考核指标等。另一方面,完善了培训制度,如开设诸如心理学、教育学、行政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生管理课程,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

(四)探索导师制。导师制模式保留了班级建

制,是学年学分制条件下较为理想的学生管理模式。导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德育内容渗透进去,指导学生选课,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状况开展学习规划。我校从2007年开始全面推行导师制,主要内容可以具体概括为导师选聘、学生资料收集、师生互选、开展工作、考评反馈等五个环节,建立了激励机制,把导师制纳入教师考评,成绩突出的导师在年度评优、在职进修、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学年学分制下地方院校教学管理的启示

(一)转变观念。首先,要转变教育空间观念。传统的教育空间观是以“学校中心”、“课堂中心”和“书本中心”为集中体现的,这种空间观导致了教育空间的狭小和封闭。随着信息交流网络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大大加强,高等教育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展,一个着眼于人类科学技术和世界经济发展需要的开放式的教育空间正在形成,它超越了传统学校和课堂而扩展到人类生活的整个空间。与此相应,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应为学生留出更多的空间,让他们自由选择,自由接触社会,了解当今各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历史与现状,从而拓展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

其次,要转变课程观念。传统学年制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知识的传递,追求知识量的积累和体系的完整,忽视了能力、实践技能、创新精神的培养,严重阻碍了教育者个性和天赋的发展;课程内容上主要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而且专业在一入学时就已确定下来,学生选择的余地极小,这与21世纪教育发展趋势和素质教育要求相悖。必须从根本上变革课程观念,把课程目标从知识的传递转变为素质的培养;改变传统的讲课方法,减少课时,鼓励自学,把知识的获取与思维的丰富、实践能力的提高统一起来;课程内容编排上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和学分。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年学分制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在数量上保证有足够的教师能开出足够数量的课程,增加教师数量来缓解师资紧缺的问题,可以吸引优秀的硕博士研究生来充实师资队伍,也可以从外校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知名教授。其次,从质的方面加快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师德建设。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教师既是高级人才的培养者,也是学校和学术声誉的奠基者和传播者,更是优良校风、学风的建设者和示范者。教师的品德修养、治学素质、学术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自身修养和自律对学生的启迪无处不在。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实行学年学分制后,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肯定是学生选课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教师不加强学习,开设的课程不受欢迎肯定会影响到选课的整体效果。

(三)加大投入。在学年学分制下,由于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选课的分散化等原因,对教学条件的要求更高。需要有较多的教学场地和图书资料、较好的实践教学条件、便捷的网络服务,这些都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经费作后盾。为适应这一转变,地方院校必须投入更多的教学经费,更新和完备各种教学设施,建立现代化的校园网络。另外,加强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提高共享程度,实验室、机房、学生创新活动中心等实行开放性管理,延长开放时间,实行预约登记制度。

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篇3

1.完善我国公务员聘用制的对策分析 2.公平和效率与政府责任研究 3.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色研究

4.我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推进制度创新提高执政能力 6.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政府管理创新 7.有效监管与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8.有效监管与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建设 9.论服务型政府公务员学习能力的建设 10.论市场经济与县级政府职能及机构 11.事业单位改革制度创新问题研究 12.试论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13.论村级行政组织工作 14.领导决策从众行为 15.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机制 16.公共事业民营化问题研究 17.国家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初探 18.公务员考绩研究

19.行政授权理论与实践研究 20.行政道德与行政法制的关系研究 21.行政组织冲突研究 22.行政信息化研究

23.试论国家公务员的激励机制

24.公共选择理论的政策失败论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 25.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启示 26.民族自治地区行政组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27.我国村级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8.公务员管理与晋升问题研究 29.我国干部交流制度的研究 30.电子政务与信息共享 31.中外政府经济职能比较研究 32.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研究

33.生态组织与我国当今行政组织体制的关系研究 34.改革过程中的渐进决策研究

35.村民自治制度与农民的决策参与方式 36.公共危机中政府良好形象的塑造 37.城市公共物品的特点及其有效供给 38.政府职能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9.提高政府绩效与改善党的执政能力

40.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41.我国政绩考核弊端与环境严重问题的关系 42.公共权力寻租问题与治理

43.民族地区行政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措施 44.民族地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45.民族自治地方行政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46.民族行政自治权与地方经济发展

47.民族地区公共人力和人才资源现状和对策研究 48.民族地区政府绩效评估与地方经济(社会、环境)发展 49.社会组织与政府在公共治理中的互动关系研究 50.社会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地位(角色)研究 51.论服务型政府公务员行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52.社会组织发展中政府培育路径分析 53.乡镇改革与政府善治

54.政府在培育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角色研究 55.行政公正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56.政府公共性与自利性的系统分析 57.行政职能部门垂直管理分析

58.公共治理视角下的民间慈善组织发展研究 59.“大部制”改革的理论探源 60.论对“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限度 61.区域合作与政府的作用 62.政府失败与政府重塑 63.行政自由裁量权研究

6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经济职能的思考 65.转型期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状况研究 66.城市弱势群体生存状况与政府对策研究 67.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状况与政府研究 68.转型期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问题 69.弱势群体的公共事务管理参与途径 70.我国危机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71.国家公务员如何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 72.关于行政首长问责制的法律思考 73.政府创新与法律规则的关系 74.政府在当代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责任 75.政府公信力对政府规模的影响 76.试论行政领导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77.依法行政与构建和谐社会

78.政府在中国乡村社会组织重构中的角色(责任)研究 79.电子政务背景下的官僚制(科层制)80.论国家公务员评价体制的构建 81.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的研究 82.企业竞争力提升中的政府作用 83.行政成本对节约型政府的影响 84.广西行政区划调整的方案设计 85.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文化分析 86.论现代政府理念

87.构建法治政府的路径探析

88.社会资本和政策执行网络论转变我国政府职能的法治途径 89.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政策分析 90.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构建和谐社会 91.行政成本与行政效率优化的控制 92.中介组织在转变政府职能中的作用 93.人际关系与行政领导效能 94.论政府决策机制的改革 95.论乡镇政府职能的有限性

96.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影响 97.科层制与中国行政改革 98.公共行政支出的绩效分析

99.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与对策研究 100.治理视角下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合作关系研究 101.中国公共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研究 102.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以**村为个案 103.公共政策制定中地方政府自立性倾向研究 104.系统理论视角下行政权力监督问题与对策研究 105.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研究

106.公共选择视角下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 107.中国公共危机治理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108.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公平研究 109.农村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110.城市公共环境卫生多中心治道 111.农村基层选举中的程序民主研究 112.社区自愿组织失灵及对策研究 113.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研究 114.行政监督的公正性研究 115.**市公务员职业倦怠研究

116.中国公务员培训的市场化途径探讨 117.**镇政府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变迁研究 118.公务员权利救济途径研究 119.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研究

120.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应对媒体的策略 121.大学生就业难的公共政策对策研究

122.政府对农村消费品保障研究——以“家电下乡”为视 123.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个案研究为主)124.行政道德与行政法制的关系研究

125.xxx乡(镇)行政管理的特点、现状与改革研究 126.行政文化研究

127.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研究

128.“社会资本”视角下村民自治制度与农民的决策参与方式研究 129.地方政府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30.论服务型政府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设 131.论服务型政府公务员行政决策能力的建设 132.社区文化建设与城市管理转型关系研究

133.公共选择理论的政策失败论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 134.当代西方行政改革模式及其借鉴

135.民族自治地区行政组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36.我国村级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37.浅析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138.浅议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139.城市公共物品的特点及其有效供给

140.地方政府决策民主化内涵及实施方式问题研究 141.行政监督(或行政问责)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方式 142.提高政府回应能力(回应性)的研究 143.人口理论与人口政策 144.社会保障(保险、救助、优抚)政策研究 14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研究 146.农业(农民、农村)发展政策研究 147.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148.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三足鼎立下的有效政府 149.城市拆迁中的政府行政问题浅探 150.从公共管理看群体性事件

151.从村风文明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52.浅论中国的公共服务体系

153.论政府城在推进镇化道路中的作用 154.论新形势下的农村养老模式

155.论服务型政府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建设 156.论服务型政府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的建设

157.民国时期村治模式与中共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比较研究 158.中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治权问题研究 159.中国壮族乡村民主自治研究 160.和谐与冲突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161.我国当前社区志愿者工作现状研究 162.试论社区的公共事业管理 163.试论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

164.关于加快城镇化与解决农村问题的关系之我见 165.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管理

166.现行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的评价与研究 167.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干部职能定位研究 168.政策失败研究——以XX事件为例

169.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分析:以××为例

170.基于政策承诺的公共部门信用研究——以XX政策的实践为例 171.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公共政策研究

172.整体性治理理论下的社区管理问题研究——以xx社区居委会为例 173.城市政府社区管理中的权力协调问题研究 174.志愿者组织在城市社区管理中的作用

175.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制约因素分析——以**社区为例 176.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问题研究 177.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对策研究 178.网络民意对政府治理的影响

179.论廉租房在我国住房保障中的作用及存在问题 180.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回应机制与国家认同问题研究 181.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回应机制研究 182.公共关系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篇4

大学两年,很多老师都告诉我们市场营销是在我们工商管理专业中分出去的,所以市场营销对我们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也不可谓不重要。而我因为经常做销售推广类的兼职,对市场营销的一些理念也早有耳闻,终于在大二下学期的课堂上与市场营销学有了第一次正式接触。

记得在第一堂市场营销学课上,老师曾问我们:市场营销就是把产品卖出去么?参与过推广活动的我当然不会把市场营销想得这么简单,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当时我把它分成了三个部分:售前、售中和售后。售前是指品牌价值观念的营造,给消费者一种心理暗示,就像大家熟悉的“收礼只收脑白金”,实际上更像是一种思想上的渗透。而售中是指销售人员直接向消费者介绍产品及服务,包括赠品、优惠等方式吸引顾客购买,一般在销售终端进行。售后自然就是产品售出后的信息反馈,维修保障等等。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我才知道市场营销远比我所想象的庞大、复杂。

营销的思想应当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连。近些年有很多人把求职称为推销自己,当然,职业生涯跟营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市场营销关注市场,关注需求,而我们去应聘也好去创业也好当然也要考虑用人单位甚至整个行业的需求。当然,如果我们在求职当天才了解所应聘单位的需求那就变成了打无准备的仗,很少能够抓住好的机会。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营销一定要从大学期间开始,根据市场的需求调节产品的性能状态,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市场营销无疑是由生命力和巨大发展潜力的。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寡头以及垄断行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与社会经济息息相关的产业行业采用市场调节机制,一切的一切都在证明着我们即将迎来一个供过于求的时代,介时,市场营销的成功与否将成为一个企业能否继续生存发展的命脉。我们大学生要推广自己,首先要把握好的就是这种市场发展的趋势,从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下面我想通过我对市场营销的简单认识来阐述我在市场营销学的学习中积累的知识以及市场营销对大学生职业规划产生的重要指导左右。

第一,究竟什么是市场营销。

经过一个学期我学习,我越来越觉得市场营销学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哲学,一种教人对现有资源进行最有效配置的哲学。也就是说如何使已有的东西实现它最大的价值。市场是一个给人们互通有无的场所,让我们能够用自己剩余的东西去换自己需要但又缺少的东西,实现互利互惠,既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也容易实现专业化生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而市场营销就是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已有的东西再次创造出价值来。什么是营销?营销就是实现互利互惠,就是创造顾客价值并且有利益地去满足它,不同于推销,推销只是一种单一的、片面的销售,可以说是一种不成功的营销,它依靠的是推销者天花乱坠的口才而非思想层面上由于顾客认同而形成的顾客忠诚。可以说营销是一种战略而推销只能勉强算作一种战术,营销可以得到长远的发展,因为它是建立在共赢的基础之上的,而推销只是一种短期的获利手段,是不能长久的,故而说“小赢靠智,大赢靠德”,这是一个营销工作者必须牢记的,专业知识永远只能处于辅助地位。陈嘉庚先生说得好“只能让自己一个人获利的生意不能做,那只能把生意做断做绝”,或许这才是营销的精髓所在。

其实,营销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公司卖出更多的产品,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从而使公司获得更多的利益。要实现这一目的,自然就要从合适的营销方式上入手。海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有一句名言“营销就是先开市场,后开工厂”,这话特别有见地,因为它道出了营销的一个根本运作方式:从市场到工厂。确实如此,一个企业要发展,首先得对市场进行调查,从中去寻找商机,再根据企业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出最有利于获得成功的方面去具体操作,集中企业的优势力量一心一意地去生产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并且将它进行专业化生产,树立起自己的品牌,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一个企业应该学会把自己的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使效益实现最大化,而其中一个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市场调查。市场调查是营销的第一步,它帮助企业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就好比船舵,它是决定着一个企业最终的发展程度的,意义十分重大,作为一个将来的营销工作者,就应该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迅速地把握到社会需求的变化,抓住商机,帮助企业制定决策,实现跨越式发展。如日本的柯达公司,敏锐地把握住市场需求,率先研制出数码相机,一举击败竞争对手,成为了一个颇为成功的大公司,这其中营销者可谓功不可没。

类比到职业生涯规划当中,产品营销要面对的是市场,是竞争,而我们要面对的是用人单位,是同行,说残酷一点,也许我们的对手就是跟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工作岗位就像市场需求量相对来说比较固定,一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增大必然带来同行业中其他公司市场份额的缩减。作为求职者,我们必须打败同类求职者中的大多数才能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在这当中,最为重要的必然是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之后达到甚至略微超过用人单位的满意程度,才能够让自己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二,营销的范围。

营销无处不在,范围无穷广大。湖南电视台成功营销出了一系列优秀的电视节目,如《超级女声》、《快乐男声》,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是娱乐文化营销;美国总统奥巴马选举时手下有一大批智囊出谋划策,帮助他赢得了竞选,其实就是人物营销;北京奥运会让我国人们欢欣鼓舞,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其实就是事件营销;此外,张贤亮在宁夏营销荒凉,冯小刚在电影《甲方乙方》中营销体验;纽约在世界上营销说自己是一个大苹果;而像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化妆品及服装一类的东西就更多了。营销无处不在,我们要学会去社会中去发掘出那些潜在的市场,因为市场也无处不在。不断有新的需求出现就会产生新的市场,就如同网络的普及引发了网上购物的契机,从而造就了马云和阿里巴巴的成功。市场与营销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市场就是人们能够且愿意支付的需要,我们的任务就是发现并且有利益地去满足它。

第三,营销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

我认为,市场营销的重点在于市场细分,其实也是对市场需求的把握和判断问题。比如对于“什么东西好吃?”这个问题,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回答,但是根据地缘关系我们又不难发现湖南人爱吃辣椒,江浙人爱吃甜食;南方人爱吃大米,北方人爱吃面食。这就是地域造成的生活习惯的差异,我们在进行营销时必须得考虑这些问题,否则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试想,你跑到非洲去卖电热毯,跑到南极洲去卖冰棒,那不是自讨没趣吗?营销者首先要全面了解评估顾客的需要,然后再有利益有选择地去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不是自己凭借自己的主观意愿去生产人们并不需要的商品,再想方设法把它给推销出去,那是自掘坟墓。基于这个原因,营销必须贯穿与产品生产前后到卖出到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之中,确保买

卖双方都能获得实质性的利益,才能真正实现长远发展。真正的成功是建立在共赢的基础上的,让顾客真正觉得物有所值,自觉地成为忠诚顾客。全球最大的零售业公司沃尔玛就是一个最佳例子,它以“天天低价”为自己的竞争口号,为普通百姓创造实惠的同时也使自己成了世界企业五百强之首,正是共赢的最好体现。

具体来说,市场细分就是把宏观的杂乱的市场分成若干部分,再在其中选择出最适合自己企业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这也是一种智慧。一个企业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必须学会把好钢用到刀刃上,集中精力干好一件事,“广则不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多少企业由于资金过于分散,耐不住诱惑遍地开花地乱干,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猴子掰苞谷似的忙活,最终一无所获。美国的宝洁公司一心一意干日化,十分成功地占领了世界上在该领域的巨大份额,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单就洗发水来说,它就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研发了多种品牌,如飘柔,潘婷,润妍等,如此细化的市场自然能够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了。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讲市场细分其实就是找到自已甘愿为其奉献的行业,甚至是岗位,比如一个汽修工在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摸索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厨师,而如果他在汽修岗位上想着厨师的工作,那我们就几乎可以断定他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工人。

数学专业学年论文 篇5

题 目: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学 院:数学学院 专 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年

级:2012级本科(汉班)姓 名:李静 指导教师:白红艳 完成日期:2015年5月6日

摘要

对于嫦娥三号的远近月点速度用逃逸速度公式计算出,卫星空间定位等建立月心坐标系计算出近月点远月点的位置,从而推导出其速度方向.又通过矩阵算法求出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并对其软着陆提出最优方案.在问题三种采用初始状态误差模型和传感器误差模型对轨道设计敏感度以及误差进行了评估.最后做出总结.

关键词:嫦娥三号;近月点速度;远月点速度;轨道计算及优化;轨道设计误差分析

-I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I 引

言....................................................................................................................................1 1 问题重述..............................................................................................................................1 2 问题分析...............................................................................................................................2 3 模型假设及符号说明...........................................................................................................2

3.1 模型的假设........................................................................................................2 3.2 符号说明...........................................................................................................3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3 结

语..................................................................................................................................11 参考文献..................................................................................................................................12

-III-

内蒙古民族大学本科生学年论文

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成功发射,12月6日抵达月球轨道.计算嫦娥三号远近月点的速度,使用卫星空间定位等建立月心坐标系,从而推导出其速度方向.对于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通过矩阵算法求出,并对其软着陆提出最优方案.采用初始状态误差模型和传感器误差模型对轨道设计敏感度以及误差进行评估. 问题重述

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成功发射,12月6日抵达月球轨道.嫦娥三号在着陆准备轨道上的运行质量为2.4t,其安装在下部的主减速发动机能够产生1500N到7500N的可调节推力,其比冲(即单位质量的推进剂产生的推力)为2940m/s,可以满足调整速度的控制要求.在四周安装有姿态调整发动机,在给定主减速发动机的推力方向后,能够自动通过多个发动机的脉冲组合实现各种姿态的调整控制.嫦娥三号的预定着陆点为19.51W,44.12N,海拔为-2641m(见附件1).

嫦娥三号在高速飞行的情况下,要保证准确地在月球预定区域内实现软着陆,关键问题是着陆轨道与控制策略的设计.其着陆轨道设计的基本要求:着陆准备轨道为近月点15km,远月点100km的椭圆形轨道;着陆轨道为从近月点至着陆点,其软着陆过程共分为6个阶段(见附件2),要求满足每个阶段在关键点所处的状态;尽量减少软着陆过程的燃料消耗.

根据上述的基本要求,请你们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下面的问题:

(1)确定着陆准备轨道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以及嫦娥三号相应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2)确定嫦娥三号的着陆轨道和在6个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

内蒙古民族大学本科生学年论文

(3)对于你们设计的着陆轨道和控制策略做相应的误差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问题分析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月球探测计划,而我国的探月计划,即著名的嫦娥工程也已经实施.自嫦娥一号二号发射成功后,我国又通过改进发射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包含了诸多的关键技术,其中,卫星的着陆轨道、能否顺利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和其软着陆所经历的六个阶段的控制策略是及其需要重视的技术.

月面软着陆要求探月器以很小的相对速度着路在月面上.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探月器必须用机上的发动机来制动.所设计的探月器从月球停泊轨道出发,经霍曼变轨到达近月点时开始制动段,在水平速度减速为零之后进入最终着陆段,最后探测器以垂直姿态软着陆到月面.

软着陆问题的关键是找到最优飞行轨道和推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时间历程.其理论基础是庞德里亚金极大值原理,由极大值原理及相应边界条件可将轨道优化问题抽象成两点边值问题,而求解该问题的困难就是要解决来自于共轭方程组对共轭变量初值选取异常的敏感性分析. 模型假设及符号说明

3.1 模型的假设

略去其他天体引力对探测器运动的影响.

假设在软着陆起始时刻,月球惯性坐标系与月固坐标系重合 假设不考虑月球自传的影响

假设需测量的量均由可导航系统直接测得 假设除主减速外忽略动作调整所产生的质量消耗

内蒙古民族大学本科生学年论文

3.2 符号说明

h1近月点高度 h2 远月点高度 V1近月点速度 V2 远月点速度

e 偏心率 a 轨道半长轴  真近点角

 右旋升交点赤经i 轨道倾角

近地点幅角

n平均角速度

M平均近点角 E 偏心近点角

 真近点角

r 距离矢量

0是0时刻的升交点经度 0是地球的自转角速度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1)由逃逸速度公式

12mv2GMmRh得 V1=GMh

1R 3

内蒙古民族大学本科生学年论文

V2GM

h2R其中R1737.013km,h115km,h2100km,G6.671011Nm2kg2

M7.34771022kg

带入公式得V11.67kms

,V21.63kms

椭圆轨道面内的嫦娥三号定位

开普勒方程

ME-esinE()

(4)高斯方程

椭圆轨道面内的嫦娥三号定位 开普勒方程的求解---迭代法 2arctan(1eEtan)

(5)1e2MkEkesinEkMMk 迭代方程 Ek1Ek1esinEk终止条件 Mk1Mk

式中是可接收的最大误差

嫦娥三号对月的定位---星下点轨迹公式

180o(180o90o itan)kt0o(90o90o)经度

(t)0arctan(cos180o(90o180o)纬度 (t)arcsin(issiinn)

求得近月点位置为62.98E,19.51N 远地月位置为19.51E,62.58N(2)嫦娥三号进行软着陆时,首先进行霍曼变轨,进入近地点高度约为15千米,远地点高度约为100千米的椭圆轨道,到达近月点时,主发动机点火提供减速动力,以抛物线下降,相对速度从每秒1.7公里逐渐降为零.在距月面2.4千米时,水平速度降为0,成像后调整姿态,嫦娥三号垂直降落至月面.

内蒙古民族大学本科生学年论文

1)为计算嫦娥三号的着陆轨道,建立坐标系,如图1所示

图1

设oxyz是原点在月心的惯性坐标系,参考平面为月球赤道面,ox指向月球赤道相对于白道的升交点,oy轴指向月球自传方向,oz轴按右手坐标系确定,oxLyLzL为月固坐标系,参考平面为月球赤道面,oxL沿月球赤道面与起始子午面的交线方向,oyL沿月球自转轴方向,此坐标系是右手坐标系Ax1y1z1为原点在嫦娥三号的轨道坐标系,Ay1指向从月薪到着陆器的延伸线方向Ax1垂直Ay1指向运动方向,Az1按右手坐标系确定.制动发

为p与Ay1轴正向所成夹角,动机推力p的方向与探测器纵轴重合.为p在x1Az1平面上的投影与Ax1轴所成夹角,为Ay1与oy所成夹角,为Ax1在xoz平面上的投影与ox轴所成正向夹角.为月固坐标系相对与惯性坐标系的转角. 因此轨道坐标系到惯性坐标系的转换矩阵可表示为1:

coscosT1cossinsinsincos0sincossinsin

cos惯性坐标系到月固坐标系的转换矩阵可表示为

cosT10sin0sin100 cos 5

内蒙古民族大学本科生学年论文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嫦娥三号的轨道方程为

QvesincosmQveGdV1T1cos1dtmmQvesinsinm

其中V1=1.67kms

m2.4t G1为惯性坐标系中月心引力矢量. 2)着陆轨道六个阶段的优化控制.软着陆最优轨道设计 嫦娥三号着月时,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1、着月的速度不能太大以避免损毁嫦娥三号上的设备

2、着月后嫦娥三号的质量越大越好,既燃料剩余越多

3、对于第四阶段,要避免障碍物对探测器的遮挡

4、高精度的着陆轨道计算是进行精细的轨道参数化设计的基础,建立高精度的轨道

计算数学模型涉及四个问题

①天文常数的选取 ②时间与坐标系统的选取 ③日月位置计算方法的选取

④选取基本原则应根据精度的要求等因素尽量进行简化以便使用和加快计算速度. 由于月球没有大气,探测器着陆时无法利用气动力制动,只能利用制动发动机来减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探测器所能携带的有效载荷的质量.探测器在月面着陆可以分为硬着陆和软着陆.硬着陆对月速度不受限制,探测器装上月球后设备将损坏,只能在 6

内蒙古民族大学本科生学年论文

接近月球的过程中传回月面信息;软着陆对月速度比较小,探测器着陆后可继续在月面进行考察.在文章中,我们针对月面软着陆的问题,基于牛顿第二定律简历月球探测器在三维空间飞行的精确数学模型,考虑实际工程问题,制动发动机采用开关控制的定常推理液体火箭发动机.

软着陆动力学模型

探测器从幻月轨道开始软着陆时,首先进行霍曼变轨,进入一条远月点高度约为100km,金悦点高度约为10km的椭圆轨道;当到达近月点时,制动发动机点火,探测器进入动力下降段;距月面大约两km时,水平速度减为零,调整姿态后,探测器垂直降落至月面.假设月球为均匀引力场,且探测器软着陆过程中的月球自转可以省略,软着陆过程中探测器限定在平面内运动,在此简化假设的基础上,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月心O为坐标原点,oy指向折陆转移轨道半月点,rR为探测器到月心的距离;方位角是oy和0r的夹角,为推力方向与本体轴之间的夹角,为探测器速度方向与本体轴之间的夹角,T为推动火箭推力大小,着陆器质心动学方程如图所示2

图二 纵向面软着陆示意图

rv.v..Tsin2r2sin2r2 mrr

内蒙古民族大学本科生学年论文

rm..Tcos2vcos2v mT C其中m2.4t,为月球引力常数,C为制动火箭喷气速度

基于障碍函数方法的制导律设计函数方法是将有约束优化问题转化文无约束优化问题的常用办法.为了利用本文所设计的障碍函数方法对月球的最优着陆轨迹进行研究,首先在式子所示的动力学模型进行简单变换

rv.urusinr2r2(2)

 u(ucos2vr)

r.由式子(2)可将软着陆动力学模型表示成如下形式:

r0dv0dt00100000000r0v10100000ur

u01从(3)等式可以看出,通过变换之后的动力学模型在径向和切向是独立的,彼此互不影响,因此可以分别针对探测器径向与切向推力约束对运动轨迹进行设计.下面以径向为例,其推力约束可表示为

在此,选用如下的对数函数作为最优指标

Jlnsecudt

uumax

umaxumin2其中u从所选用的最优指标可以看出,当探测器的推力为约束边界umin、umax时,最优指标将倾向于无穷大,保证了探测器在着陆过程中的推力大小只会在推力约束范围内进

内蒙古民族大学本科生学年论文

行变化,从而将原问题从推力约束问题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使最优轨道的求解大大的简化.

uminurumaxgmumax

(3)在月球探测任务分析与设计阶段,通常需要对地月转移、月球捕获、环月飞行等各轨道段的定轨预报精度进行全面分析,以确定中途修正、近月制动和

动力下降等关键点的轨道精度,这是测控系统总体设计需要约定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的环月轨道精度表示方式是定轨预报误差及其方向的分量,其中R方向指从月心指向测器的方向,N 方向指轨道面法向,T方向指在轨道面内与R、N方向构成右手系的方向.考虑到定轨预报过程的复杂性,定轨误差分量受到测量条件、轨道特性、地月位 置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的作用是非线性的,因此,给出环月轨道定轨误差R、T、N分量的合理指标是一个难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测距、测速和干涉测量手段获取的测量量建立测量模型,确定探测器状态矢量的信息阵和误差协方差矩阵,进而推导出定轨误RTN分量的误差方程和协方差矩阵,给出测量误差对定轨误差RTN分量影响的数值关系.考虑到中国探月工程二期任务将实施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开展月表地形地貌、月球地质构造、地月空间与月表环境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等活动3,为了保证着陆器能成功着陆到指定的着陆区,在任务分析与设计阶段就要重点分析动力下降初始轨道定轨误差及其RTN方向的分量.为此,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探月工程二期任务的测站基线分布情况,分析了不同环月轨道探测器位置误差和速度误差RTN分量的影响因素、误差水平及3个方向的误差分量,给出了不同环月轨道的位置误差和速度误差的各方向分量的不同特征.1基于敏感系数矩阵的制导误差分析在月球软着陆主制动阶段,影响制导精度的误差源主要有偏离标准飞行轨迹的初始条件误差以及导航与控制传感器误差.初始条件误差由主制动段以 前的任务决定,传感器误差则由导航系统和传感器本身决定,此外影响制导因素还有月球自传,月球不规则摄动等误差.

1、误差模型建立

①初始状态误差模型

内蒙古民族大学本科生学年论文

记嫦娥三号的实际初始状态为Xi,标准初始状态为X0,则定义初始状态偏差为

xiXiX0 对于主制动段的特定飞行过程,这些偏差都是确定的,而针对整个月球探测任务,这些偏差就具有随机性.假设的所有元素都服从零均值高斯分布,相互不独立,其相关性取决于前阶段的任务特性.

2、传感器误差模型 定义待测量为Q

QXYZUVWAT

则,单个测量量的估计误差向量q的地j(j1,2......7)个元素qt来表示.由参考文献可知,第j个观测量的总估计误差 qt有以下四部分组成

qttq1q2Qtqqt100j3t4100Qjt

q1 第j个观测量的误差,恒为常值,服从零均值高斯分布,q2 第j个观测量的刻度因素误差系数,服从零均值高斯分布

q3 第j个观测量的随机误差,其为一高斯白噪声

q4 第j个观测量测度因素的随机误差系数,其为一高斯白噪声

4 内蒙古民族大学本科生学年论文

综上所述,虽然研究和验证,但是限于当月球软着陆的制导和控制问题已经在以前成功实施的探测器上得到了时的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并不是十分先进,软着陆的制导控制办法还是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作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目标的预先研究项目,在本文中,我们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最月球着陆器GNC分系统的重的制导与求分别设计控制系统的需求和应用进行了分析,并依据软着陆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分别设计了制导控制律,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其性能.只要研究内容如下:

(1)月球软着陆制导控制系统研究(2)软着陆动力下降段制导控制方案(3)软着陆中端下降段制导控制方案(4)软着陆全过程仿真研究

内蒙古民族大学本科生学年论文

参考文献

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篇6

一、延长学年成因分析

学生延长学年, 诚然与个人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但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也不得不考虑。

(一) 个人因素

1. 学习倦怠

课程多、内容广、速度快、不密集是大学课程的一大特点, 对此, 有很多学生心浮气躁, 不能自律。有一些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导致考试不及格, 日积月累, 逐渐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动力。此外, 大学以独立学习、发展自我为主。没有了高考的压力, 远离了父母、老师的耳提面命, 学生的不良习惯也开始慢慢滋生, 无心学习。

2. 沉迷于网络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它的方便、快捷等拓展了人们的知识面, 但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部分学生在经历了“填鸭式”的中学生活后, 面对大学环境的改变, 感到无所适从, 以致沉迷于网络游戏, 在虚拟生活中寻找自我。在对延长学年主要因素的调查中, 有31%的学生因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按期毕业。

3. 毕业与就业的矛盾

毕业是就好业的前提, 但很多学生却不能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为了成功就业, 一些学分未满的学生“毅然”选择了面试、实习, 疯狂地逃课。据抽样调查统计, 27%的延长学年学生平均每门课缺课在10次以上, 23%的学生在5—10次不等, 27%的学生控制在1—5次。任课教师反映, 有的学生甚至连考试也能错过。

4. 心理问题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大学是一个最敏感和最容易引发问题的时期。关心和关注的减少、专业学习的紧张、对新环境的适应等, 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诸多案例表明, 不少大学生因缺少关爱、学习压力大等而不能畅快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以致形成压抑的心理状态, 甚至严重到无法与人正常沟通交流和学习。而且, 现在也有愈来愈多的学生在入校前就存在着或轻或重的心理疾病。

(二)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主要存在于两方面。一方面, 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考上了大学就功成名就, 以致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 一味地纵容。另一方面, 不良的家庭环境, 如家庭贫困, 父母感情不和、离异或再婚, 亲人过世等, 都极易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 使得成绩下降延长学年。

(三) 学校因素

1. 扩人数, 降质量

1998年, 全国高考报名人数320万, 录取108万, 录取率为33.8%;2011年, 全国高考报名人数933万, 录取675万, 录取率为72.3%, 可以用飞跃来形容这十多年来招生规模。高校的重组、扩招使得数以万计的学生享受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但同时也引发了许多问题。扩招后, 大学门槛明显降低, 一些学习基础较差、偏科的学生被招入高校, 加之专业调剂, 使得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以致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2. 重科研, 轻教学

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的第一资源, 但近年来, 社会对高校教师的工作提出了诸多批评。由于职务晋升及职称评定对科研成果的偏重, 以致高校教师越来越急功近利, 有时间和精力发表和出版学术价值较高的论文和著作, 却无暇顾及教学。教案多年不调整、照着课本读、无视课堂纪律等等, 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

3. 重当前, 轻长远

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就业服务是高校办学的重要指导思想, 即高校既要有超越现实的追求, 又要受市场的制约。但如今, 高校越来越受制于市场的牵绊。为了让更多的学生顺利就业、出国等, 学校不惜提前缓补考, 频繁开设重修班, 进行学分互抵等。这些措施虽体现了生本理念, 却也让学生意识到不必按教学计划选课, 原来学分也可以如此轻松获得, 这严重削弱了制度的威严与意义, 不利于学校和学生的长远发展。

4. 教、育分离

教书与育人本应为一体, 但在实践中却被当成两项任务而分开执行。任课教师只讲课, 辅导员则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等日常行政工作。但从当前辅导员队伍而言, 这样的“分工”并不妥当。目前, 越来越多的在读研究生、任课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兼职辅导员, 辅导员队伍年轻化、功能化了, 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但工作深度却不尽如人意。首先, 与学生年龄的相仿使师者的威严大减。其次, 无论从知识结构还是人生阅历, 年轻辅导员都还不能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

5. 管理中空

学业警告、退学警告是高校学分预警的手段之一。虽然每学期都按要求给家长邮寄警告书, 但回执是否收回, 是否记录在案等却没有严格的追踪和系统管理。辅导员的频繁更换也极易导致退学警告、勒令退学等无依可循。另外, 对于延长学年的学生, 教务员鞭长莫及, 只能在局部范围内给予指导;辅导员忙于学生就业, 无暇顾及甚至不认识延长学年学生;而专业教师则基本不清楚学生学籍变动情况。没有各方的有效衔接, 延长学年学生成了无组织、无纪律、无人管的“三无”“边缘群体”, 迟到旷课甚至找不到人成为常事。

(四) 社会因素

十二年的寒窗苦读, 一朝折桂, 本应为成功的起点, 但在一个完全陌生而又高度自由的环境里, 经各种社会思潮的侵蚀, 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极易发生变化。对一部分学生来说, 大学的录取使他们终于摆脱了唯分数论英雄的痛苦, 于是, 以放松、玩乐为主的享受主义慢慢滋生。对另一部分学生而言, 入学时的激动、憧憬早被现实所摧毁, 在金钱的诱导下, 疯狂的打工、兼职, 忙于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 自然无心学习。

二、延长学年的影响分析

延长学年, 无论是对学生个人还是对家庭, 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对于学校, 这种影响似乎更为突出和持久。

(一) 对学生个人的影响

延长学年并非学生主观愿望, 所以一旦面对延长学年的事实, 学生心理多少还是有些微变化的。一是精神紧张。因担心家长责备和伤心, 延长学年学生一般不愿让家长知道自己延长学年事宜, 故在办理手续时, 冒充家长签字、遗漏家长的联系方式, 或有意填错。二是无归属感。由于不被编入低年级, 加上辅导员一年一换, 延长学年学生很难融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中。三是精力匮乏。延长学年期间, 大部分学生会根据需要选择实习、出国、公务员考试等, 刚开始还能统筹兼顾, 但时间稍长就经不住考验了。

(二) 对家庭的影响

对家长而言, 孩子能考上大学, 尤其是重点大学, 是一种至高荣誉和骄傲。在憧憬和编织着孩子美好前途的过程中, 一旦被告知自己的孩子不能正常毕业, 犹如晴天霹雳, 不仅希望破灭, 风光和面子也荡然无存。因此, 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让亲邻好友知道自己孩子延长学年的事实。为尽量掩盖真相, 有的家长会给孩子强施压力加快毕业, 有的甚至要求延长学年期间不能回家, 谎称工作忙。

(三) 对学校的影响

延长学年的学生一般所需补修的课程较少, 考虑到学制和课程设置的限制, 学校通常每学期为均延长学年学生开设重修班, 以期尽快毕业。但几番周折下来, 往往遭遇要么只有寥寥几人选, 要么该选的学生没有选, 不该选的学生却选了的尴尬。对此, 任课教师本学期不能停开, 下学期仍得继续开,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秩序的紊乱, 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此外, 由于重修班授课方式的非正式性, 学时往往比教学计划规定的要少, 以致越来越多的学生投机取巧, 或提前混入重修班, 或坐等重修班的开设。学生的依赖性增强, 学校的顾虑也越来越多, 恶性循环下学习风气江河日下。除上述外, 学习和生活与正常班级的分开, 加速了边缘群体的形成。在无法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的情况下, 教学管理工作也难于开展, 经常出现手机关机、停机, 日常事务落实不到人等情况。

(四) 对社会的影响

行为异常、抑郁、缺乏自律, 在一定程度上会致使学生延长学年, 而延长学年的现实也可能会使正常学生出现异常, 总而言之, 延长学年学生中问题学生比较多。而学习生活的自主性, 大量课余时间的存在, 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普遍化, 为延长学年学生的社会参与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与途径, 这种既“无主”又“自主”的社会交往环境很容易诱发问题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的伤害, 影响社会稳定。

三、延长学年学生管理模式和方法的探讨

综上所述, 导致大学生延长学年的因素是多元的, 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由此, 加强对延长学年现象的管理与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一) 前期预防

防微杜渐是目标管理的有效手段, 它能有效促使后续进程趋于“零错误”。针对延长学年现象, 我们不能仅限于过程管理, 而应该从大一就开始抓起, 做好有效引导, 从根源上控制和减少延长学年现象。

1. 加强入学教育, 端正学习态度

对大学生而言, 大学是天堂, 亦是地狱。如何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环境, 从茫然中避险, 能对大学生的毕业与就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 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纠正学生错误的“大学观”。我们可推荐高年级优秀学生分享成功的学习、社会工作经验, 为新生如何开展自己的大学生活提供范例。其次, 要勤于运用核心价值观对大学中存在的各类社会思潮进行有效引领和预防, 帮助大学生确定以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思想体系。

2. 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确定奋斗目标

目前, 就大多数高校而言,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仍是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 个别学院也试点开设相关课程, 但毕竟资源有限。况且, 仅靠教师的几堂课和讲座, 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学校应该成立由就业指导中心、辅导员组成的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部门, 聘请各行各业的白领阶层, 如工程师、设计师、人事、销售等, 大面积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现状, 增加对社会的认知, 从而恰当地对自己定位, 自觉自主地选择正确的学习态度。

3. 普及学籍管理教育, 敲响延长警钟

对于学籍管理教育, 我们应该循序渐进, 将其贯穿于大学全过程。首先, 推广学籍管理办法。新生入学期间, 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手册并考试, 然后邀请学院教务员对学籍管理办法进行一次全面而详细的宣讲和解读, 尤其强调延长学年对个人升学、就业和家庭以及其他方面的不良影响, 拉响延长的警钟。其次, 学习专业教学计划, 并就如何补救学分或拓展知识面等选课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再次, 让学生知晓毕业审核流程及大四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从而起到督促、提醒的作用, 避免学生延长学年。

4. 加强心理疏导, 杜绝心理成疾

在排摸“可能心理疾病”的过程中,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要起到内外兼顾的作用。一方面, 要成功疏导主动走进心理咨询中心的同学的问题, 使其摆脱心理疾病;另一方面, 应组建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分机构、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三级保健网络, 定期对保健网络开展心理讲座、心理训练、团队活动等培训, 以达到对问题学生的及时发现和成功干预。此外, 学校还可设置心理健康类文化素质课程, 推广心理健康知识, 端正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

5. 发挥教师与辅导员的合力作用

立德为先, 立学为基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而如何立德与立学, 仅凭辅导员的几次班会、谈话等是难以实现的, 需要辅导员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实践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学术素养、道德追求和人格魅力来教育、感染学生, 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 从而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 并为之努力, 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 过程控制

对于既定的事实, 过程控制虽等同于亡羊补牢, 但在最大限度保障延长学年学生顺利毕业的同时, 也能对低年级学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1. 分析原因, 了解诉求

要做到对延长学年现象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调查分析是前提。不但要深入调查分析引起延长学年的深层次原因, 还要善于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来了解学生在延长期间的状况和诉求, 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2. 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 重塑制度威严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 它是在长期办学中积淀而成的, 核心是大学精神, 外化为学风教风。虽然大学的使命之一是服务社会, 以学生为本, 但不能因此而过度社会化和满足学生的要求, 而应该着眼于学校和学生的长远发展, 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 做到有制度, 有程序;有通知, 有执行;有反馈, 有存档, 充分发挥制度的警示作用, 逐渐引导学生成为有思想、有智慧、有德行、有纪律的人, 使大学文化底蕴更加丰厚, 精神品质更加卓越, 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3. 建立信息跟踪系统

随着延长时间的加长, 延长学年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开始慢慢减弱, 为了让更多的延长学年的学生尽快毕业, 建立延长学年学生的信息系统成为必要。该系统应由教务员、辅导员、室友和家长组成学习、生活信息的追踪系统。教务员及时更新延长学年学生未修读课程和选课情况, 室友记录该生的平时动态, 辅导员将延长学年学生作为思政工作的重点追踪对象, 不定期与任课教师和家长取得联系, 加大督促力度, 共同给予关心和帮助, 四管齐下。

(三) 制度改革

1. 创新教学理念与模式

虽然一直以来倡导教育教学改革, 但目前仍普遍存在着照本宣科、“满堂灌”等问题, 以致学生上课睡觉、玩游戏等成为普遍现象, 因此, 创新教学理念与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在传道解惑的过程中, 更应侧重于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即如何“捕鱼”。在教学模式上,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等师生互动, 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将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 将教师的精彩变为学生的丰富。在教学理念上, 任课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求学、科研经历, 并从中引发对如何发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讨。

2.改革评教机制,创造优质教学条件

本科是大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 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 要巩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首先要做好新教师的培训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其次,要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为教师心无旁骛地安守教学岗位提供制度保障。如加强教学督导力度,突出教学质量评价,改革职称评定机制,做到政策措施激励教学,完善导师制,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做到资源配置保证教学。

总之,大学生延长学年的多发性及原因的多样性决定了对延长学年现象要分阶段、按原因进行预防和管理,要充分依靠学校、辅导员、任课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合力,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纠正问题,完善机制,逐渐减少延长学年学生数,阻滞破窗效应的继续。

参考文献

[1]破窗理论.http://baike.baidu.com/view/298167.htm.

[2]1977-2012年间全国高考录取人数统计分析.http://www.51edu.com/gaokao/gaokaozixun/2693633_4.html.

[3]南建党.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之经济学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07 (20) :67.

[4]钱结海.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高校学生因素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1 (6) :34

[5]李春丽, 李芳.高校学生延长学年成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篇7

关键词:就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职业目标;职业能力;职业信心

我国高职院校总体就业状况不容乐观,据麦可思公司调查显示,江苏省高职院校学生2013届就业率为92.5%,专业对口率仅为58%,专业满意率为61%。当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也不例外。可见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为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教育需要全程化,需要构建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的符合专业要求的就业教育模式。

一、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数据来自麦可思公司2014年度为我院撰写的毕业生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与江苏省旅游类高职院校相关就业指标对比如下:1、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率明显低于平均水平,本校2014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8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2.5%;2、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专业相关度不高,本校2014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19%,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3%;3、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半年后离职率高,本校2014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68%,远远高于本省水平46%;4、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校友满意度不高,本校2014届旅游管理专业校友满意度为69%,远远低于本省高职院校水平的92%。

二、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瓶颈问题原因分析

(一)职业目标不明确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服务性行业,社会认可度低,因此一部分学生属于调剂生,自身对专业认可度不高,后期学习过程中也没有改观,抱着混毕业的态度。另一部分学生则由于没有对自身的能力有正确的估量,找工作时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

(二)职业生涯未规划

部分学生职业定位不正确,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求职时缺乏一定的自我正确认识,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怎样的岗位,当旅游企业来校招聘时双方达不成一致的意向从而丧失了一些较好的就业机会。

(三)职业能力不凸显

“沟通交际能力”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方面的不足,为求职东奔西走却又常常遇挫,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找到了工作却由于能力不足而难于升职,严重制约了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

(四)职业信心未树立

该专业学生由于一开始就没有系统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当学生进入实践实习阶段时,对从事的岗位就不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比如他们会认为酒店管理就是做伺候人的工作,殊不知这是从基层做起,这些不正确的认识严重制约了学生后期对酒店类职业的信心。

三、构建完善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教育体系

(一)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专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的内容框架

一般来说,高职大学生就业教育是以职业目标、职业生涯、职业能力、职业信心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如图1所示:

图1: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教育体系框架图

1、专业培养与就业教育相结合。高职大学生就业离不开职业技能,因此就业教育力求贯穿于专业培养的全过程。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力求根据企业实际设置专业、培养企业岗位所需的相关人才;将就业教学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在职业能力培养全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需要校企共同进行递进式的就业教育。通过图2模式进行系统的就业教育。

2、了解职业,确立自身的职业目标。可以在入学前进行校企联合招生宣传及面试,入学初通过引入大型酒店集团及旅行社人力资源部专员的讲座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了解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类型及要求,进而在校内专业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后期有针对性的进行职业能力强化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3、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对职场的兴趣。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大一新生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针对每名学生的兴趣、特长等个性因素,进行职业生涯测评,给予学生职业选择的建议。要求专任辅导员跟踪每名学生的职业设计,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对其职业设计进行适当的调整。

3、借助企业项目进行跟岗实践,强化学生职业能力。随着 “企业订单班”、“现代学徒制”为代表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逐渐成形,需要建立起与企业合作的就业教育体制。具体的实施办法包括,邀请企业管理者前往校内为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通过这些管理者的亲身经历和与之相关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促使大学生反思自己不成熟的职业观念。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教育中可以以旅游景区的大型节庆活动,酒店的大型会议等项目为载体来锻炼学生今后就业岗位上需要的职业能力。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能更好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职业素质。

4、通过进一步的顶岗实习确立学生的职业信心。学生最后能否真正适应他所选择的岗位最终是看他能否真正融入到他的职场环境中,这也是体现了专业自信度,专业自信度的培养更需要校企协同培养。即校企共同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综合实践项目,在前期教学实践跟岗实践的基础上最后一学年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顶岗实习,在这个阶段学生能完全独立进行工作,这样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二)完善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教育体系后续工作方面的相关思考

1、就业教育与两课教育的结合。利用学院为学生专门开设了两课的优势,要求两课教师将就业教育渗透到德育教学中,通过两课教育让学生提高通用职业素养,树立与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诚信品质等职业素养。

2、打造时间跨度上的就业教育体系,让就业教育成为终生教育。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借助于“现代学徒制”及“按需定岗、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双方共同掌握就业市场需求动态,做好用人单位的需求动态与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意向调查的对接工作,以此来完善后期的就业教育工作。将就业教育延伸至学生毕业后,督促学生爱岗敬业,对其今后的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利用就业教育的契机,对已入职的毕业群体及所在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研,以获取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改革的反馈信息,以促进学校开展专业与就业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面对有的毕业生就业后出现如对本职岗位的不适应、换岗和频繁跳槽等问题,需要校企双方及时为就业后的毕业生排忧解难,提供继续服务。

总之,校企双方需共建毕业生就业质量追踪评价体系。如何使大学生就业教育脱离应试教育的误区,以及改观以教师说教为主的不足,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建立起与专业教育理念相融的就业教育体系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奚立敏,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理念融合下的路径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15,(11).

[2]晓越.走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J].高等教育研究,2006,(10).

[3]杨少春.在改革实践中寻求人才培养模式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06,(22).

[4]吴卫明.浅析高职就业教育中的问题及原因[J].文教资料,2012,01.

上一篇:服务区经理竞聘演讲稿下一篇:伤感句子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