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2024-05-09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通用14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1

摘要:小学数学是国民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科目,作为逻辑思维启蒙性教育小学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时候,特别是三年级以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程度尚未定型,因此教师要充分掌握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目前来看,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容乐观,许多学生依靠着课后的作业和课外辅导来提高成绩,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应被提到了教学任务中,合理利用新课程的内容,对于教育部门所指定的 相关标准,指导小学数学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实际作用受到不小的冲击,虽然数学作为我国小学的优势型学科,相比国外的学生已经领先。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是,课堂的教育效果其实并没有占到太大的作用,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效率地下,学生多以课后作业和题海战术来弥补课堂上不能及时消化的内容。当前来说中国的数学教学水平虽然能保持平稳,但不少教师对新兴的教育形式还有理解的误区,在教学能力上仍然有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其实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冲击之下已经跟不上时代脚步,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很大成都上已经可以摆脱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急需要抓住新课程的发展契机,不断地提升自我,从学生的情况出发,满足现代小学课堂教学的要求。1.新课程背景的要求

(一)新课程需要学校和教师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以学生学习的基础能力和拓展思维为前提,全面提高小学学生数学的能力,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了解数学,懂得数学的教学意义和作用,以数学的学习为出发带动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理念和课程安排,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出发,让学生能够更加扎实的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成绩有客观、科学的评价,认真的做好教学安排,对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兼顾,整体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不能有偏袒和照顾思想,做好教学日志、合理安排内容、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四)新课程背景下还要求教师能够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善于利用情境教学的模式,为学生打造理想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推理能力,多元化的教学开发学生多角度的解题方式[1]。2.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在一些发达国家比较常用,但是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可见教学本来就是有章可循但不生搬硬套的。但是不论如何变化,都离不开“有效”和“课堂”这两个关键词,特别是对有效的理解,就是因人而异的,而课堂又对有效的应用进一步的限定了时间和范围。所以,课堂有效教学可以解释为在课堂中教学提高工作效率、强调过程细节和目标内容的现代化教学管理模式,它更关心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所得到的进步,课堂上的利用率和教学手段是评判的标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是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好坏的依据。

3.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3.1提高教材内容的成效

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课本内容相对比较重要,因为所学的公式和法则都依托课本的陈述。数学教材的概念性承载能力强,是教学的主要理论来源,缺少了课本学生很难从其他地方获得系统和严谨的指导,因而新课程背景下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实现空间。对于教材内容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意图和目的,了解和领会教材的基本走向,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方法,就能更好的利用课堂的时间,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对于教材的范围和限度的掌握,也不至于让教学进度失去控制,教学时浅层的就带过,深层的就挖掘,把握课堂节奏,提高学生关键知识的学习。3.2适当结合情境教学法

对于低年龄层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抽象的概念,他们还无法自主的在头脑中立即做出数学反应。更多的是利用图形、图像或者实物来组合记忆,而这个阶段的学生的另一个特点是想象力。所以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多以现实例子来带入学生。条件反射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学生进入所设立的情境更好的理解数学的本质。特别是通过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来给学生出题,引导学生去进行一些数学以外的行为来实现数学的运算。学生会自己作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在丰富的想象中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观察和记录学生比较能够接受的故事,设立一个连续性的情节,在不同的课程中慢慢推进,也让学生的记忆和应用形成逻辑的关联性和延续性[2]。3.3营造有效教学的氛围

教师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对于还处于懵懂状态的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不健全,学校应该多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从学习、生活和游戏等各个环节上加以保证。不能以学生在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好坏,自由、平等、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提高学生成绩,不论是学生与学生,还是学生与教师都应该相互交流和学习,学生才会主动的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条件,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融入学校的前提。3.4学生互助小组的有效策略

数学是一种科学的计算方法,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学生更多的是学习这些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教师需要清楚教学重点,通过自己的实际感受,教授学生如何解决数学问题。教师的言传身教是把自己的学习理念渗透给学生,让他们体会到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学习方法,充分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通过建立学习小组,教师提供指导性意见,而非直接提供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竞赛中让学生互相学习和提高。学生互相表达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可以让其它学生更容易理解。浓厚的学习氛围,也会带动相对落后的学生,让他们融入自己的小组,从而整体提高教学成效。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中,学校课堂中教师需要换位思考的鼓励和理解学生,不能一味的追求教学成绩,而错过了学生成长道路最好的学习时机,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思考教学策略,利用情境的创立,结合教材内容,积极投身于教学过程中,才能不失时机的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参考文献: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2

目前,随着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不断的改革与深入,有更多的人开始将焦点转向怎样才能够实现一个高效的数学教学,这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所有老师都需要达成的一个教学目标,也是满足当前学生发展所必需的,更是个体价值与教学价值的双重展现. 科学技术是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当前这个技术与知识竞争的年代里,必须加快我们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现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与转型的新时期,因此我国的小学数学在教学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所以, 毫无疑问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可以说是一个机遇, 更是一个挑战. 学生和老师都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旧思想,积极地投入到新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建设的潮流中来. 那么在现在这个新课程的目标理念的指导中,怎样才能更为有效的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呢. 本篇文章的笔者通过对当前教学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二、当前我国小学数学其教学策略存在的问题

(1)教学的三维目标不够清晰明确,教学存在随意性

目前在我国其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的学时很多,但是效率很低,教师们在整个的教学过程里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明确的教学的三维目标, 这就造成教学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在我们小学的数学教学的过程里,若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就会使其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变得混乱、随意. 而教学目标则需要依据相对应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进行确定,三者之间互相渗透,进而形成一个整体.

(2)教学的主体比较混乱,缺乏一个明确性

所谓的主体就是指其实践活动是我们行动者自身. 实践活动主要是由主体而引发起来的,在现实生活的表现主要就是能动性的自我实现. 通常情况下, 总体都是依照其自己的方式来构建与其他东西的关系. 然而, 在教育里的主体性则是指学生们的需要在主体的意识下指导,积极主动的参加到教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与此同时, 老师们需要充分的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一定要保证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

在实际的教学里,许多老师都会产生一种错觉,即认为自己才是其课堂的主体, 将学生放在一个被动的位置上,忽略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关注的是自己给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并不会关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真正学习到了多少知识. 这就会造成课堂活动更加的趋向于教师给学生的单向行动,课堂只会成为老师们的舞台,而不是学生的世界.

(3)教学方法非常的单一,缺乏一定的多样性

在当前我国实际的教学中,有很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并没将课堂上的新知识了解得很清楚,在他们的思想里认为小学的数学只是一个简单的计算,并不能够理解到学生们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的不容易. 所以,长久以来,小学的数学教学严重的受到了应试这种教学的束缚,并不能够将鲜活的、丰富其他的社会生活融入到其中.

(4)教学评价比较模糊,不具备及时性与全面性

评价属于一种新的认知上的活动,主要是指测量的整个过程, 用它来作为判断我们人或者是事物其价值的所在. 而课堂的教学评价则是一个已经得到确定的评价尺度与教育的价值观. 评价是否及时对于其学生的学习指导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评价的全面性,则是对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的生长有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目前, 我国的小学数学的教学他们在教学评价方面是非常的模糊,不够及时与全面. 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内容上,更趋向于共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造成综合素质缺乏一定的水平.

三、新的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其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1)把握好教材 ,确保其备课的可行性高

众所周知, 新课程的教材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教材的使用主要是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教学. 也就是教学要实现一个育人的功能, 尽可能的去发挥教材的真正作用. 而教师的备课则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教学作为基础,利用科学的方法,学会和教材对话,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 另外,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深读教材,一定要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两者之间的关系把握好,这样才能够在其新的课程背景中实现具有特色的自己的教学设计.

(2)确保三维目标能够落实,保证备课方向的准确性

教师首先要深入的了解其三维目标,将它落实在我们的课堂之上. 然而, 每一节课的备课内容都应该体现其是围绕着三维目标而开展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3)重视预设和生成,保证备课具有高效性

在当前新的课程背景中,学校要重视小学数学教学的预设和生成, 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备课的高效性. 备课的预设和生成主要是存在于老师与学生两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小学生是一个有生命的独立体,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并不是一个空的脑袋在实验室,而是有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外部的世界来进行构建,从而获得一个新的知识. 在学生的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重视备课的预设和生成,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获得预期应有的发展.

四、结束语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3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开阔的视野。而小学数学的学习更是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全身心投入进去才能有效率的学习。但是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效果差强人意,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跟不上。所以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已经迫在眉睫。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学习才会有动力,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的学习当中。老师如何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老师放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可以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通过分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比如说在计算16×15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将16分成10和6两个数字,10×15等于150,6×15等于90,再将两个数字相加,计算出结果。这样新奇的方法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处在一个特别爱玩的年龄段,学生间的交流比老师的教学效果会更好。所以老师可以划分学习小组,让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共同学习。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的时候,老师可以让一个小组内的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然后让学生互相说出其他同学的位置。这样的方法会使学生在欢乐中完成教学,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加强,而且合作学习也会使学生培养出合作意向,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提问。比如说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向老师提问,例如在学习四边形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畫图形,然后由老师负责解答,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的数学教育是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数学教学非常关键,它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基础打得不牢的话对将来的学习是会非常困难的。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一定要保证质量的完成,这样才不会在将来影响学生的深造。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4

王秋波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阶段总结

为了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强化教学精致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对开展课题研究以来的工作做以小结:

一、明确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

1.教学时关注学生需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坚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参与问题解决,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行为需求。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升学、发展需求。

2.教学讲求效益。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从学生整体利益出发,考虑到学生整体素养的协调发展。提倡为学生节省时间,每门学科应最大限度地在规定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反对用过度耗费学生时间、精力的做法去换取考试成绩;提倡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反对缺乏针对性的低效教学.3.教学时建立目标反馈机制。一节课要留有充足时间给学生答疑或进行小练习、小测验,实施“课堂达标”考查。要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和阶段测验,并根据批改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使问题积累起来。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病历”,以便分析学习动态,有的放矢地辅导。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要尽可能明确、具体,以便于测量和落实。

4.教学时注重反思。没有反思性教学,便没有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迫切需要教师自觉养成经常反思与总结的习惯,做到天天反思、课课反思,要不断地思考“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等问题。

二、落实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在做教学准备工作时,必须要解决下列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处理(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要切实做好有效备课工作。备课笔记必须课时齐全,内容详实,格式规范,注明总课时数和上课时间。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评讲课必须按要求备课,并写好备课笔记。各种课型备课笔记的编写要强化“四有”:有教学流程安排、有学生活动安排、有教与学的方法设计、有教后反思记录。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努力达到设计最优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要求,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要切实开好中学理化生和小学科学实验课,让学生在观察和动手实验中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3、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活用教学方法要求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式”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交往的有效性。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恰当运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6、精炼教学语言,提高课堂语言的有效性。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和感染力,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7、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8、适时全面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评价语言要真诚、实事求是、因势利导、恰到好处,真正起到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三)提高学科作业的有效性

1.精心布置作业。教师对学生布置的作业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所布置的习题必须在广泛占用资料的基础上精心选出,力求针对性强,有实效。对新题或心中无底的题,教师必须先做一遍,然后再决定是否布置给学生。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布置作业。

2.认真批改作业。各科作业要认真及时批改,批改要正确,批语要具体明确,重在指导和激励,评价要恰当。

3.科学讲评作业。教师应建立作业情况记载本,随时摘记作业中的独特见解和典型错误。讲评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和激励性;所有作业必须有错必纠,学生订正后,要进行二次批阅。要指导学生建立纠错本,对纠错的内容及时进行阶段性跟踪检测,巩固纠错效果。对拖欠、缺交、马虎、抄袭现象要及时批评教育,并要求补作或重作。

(四)提高课后辅导的有效性

1.明确具体辅导任务。课后辅导的主要任务是:解难释疑,查漏补缺;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打稳基础,讲求实效;端正态度,指导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辅导对象,确定具体的辅导任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5

课题阶段性总结

张帆梁拥军

转眼之间,我们申报的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从开展到实施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课题从申报、立项以来,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帮助,得到了课题组全体教师的支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学习理论,通过一些专业书籍对本课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解,并通过对江苏洋思中学和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了一些参考和反思,另一方面结合我们组有特点的课例,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制定了研究方案,并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尝试了一些做法,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上阶段的工作进行汇报,以求共同探讨,完善和提高。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课题组成员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加强了理论学习,确立了新课程理念;通过集体备课,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合作交流,提高了业务素质;立足课堂,深入研讨,寻求有效教学策略并实践于课堂。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研究进展情况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和申报立项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

第一,课题论证及前期准备工作。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本课题进行全面论证,分析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可行性。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设计完成了课题申报表及课题开题报申报的前提准备工作。在这一阶段,备课组调查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高效或低效的特征,完成调查情况统计;利用文献研究和理论学习,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或开题报告。

第一、根据相关精神和理念,结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确定研究课题,调查分析,掌握研究前的情况;组织课题组教师收集、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与经验;撰写实验方案,填写申报书,申请立项;完成课题研究方案或开题报告。

第二、针对课题进行组内讨论与分工,进一步明确任务与职责。

具体分工情况如下:

课题负责人:张帆

张帆历史教研组长课题主持人 主要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探索提高高中历史

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梁拥军高中历史教师课题成员主要探索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对撰写的论文和教学设计以及报告进行文字加工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

第一、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和研究课题的活动。

1、2011年8月21日、2012年7月22日,先后两次选派课题组成员梁拥军赴天水参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构历史教学新模式》专题培训会,专家对教学策略研究从理论到实际进行的详实的讲解和说明。

2、2011年 10月21日,在教研活动会上,组织本组教师观看了中央电视台10月18日小崔说事栏目中播出的《老师,听我讲》。本节目专门介绍了来自山东杜朗口中学和石家庄市的鹿泉中学的课堂教学,通过观看让本课题组教师进一步对我们所开展的课题充满信心。

第二、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策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转变师生理念与角色,开展课题实验。

以2011——2012高一年级所有班级和本学期以张帆老师的高三(7、8)和梁拥军老师的高三(9、10)文科班为实验班,我们运用“自主、合作”学习策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班级中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宣传,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倡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课堂教学进行分组教学,建立学习工与合作。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自测自查”的课堂教学程序。长期坚持合作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和申报立项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

1、完成课题申报表、课题开题报告。

2、教研论文:

梁拥军撰写的《对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于2012今年发表在《新课程改革论坛》杂志第二期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

1、有效课堂教学调查:

梁拥军老师设计的《有效课堂教学调查统计表》在本校内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三个级部各100份,高一共回收95份,有效卷90份;高二共回收98份,有效卷97份;高三共回收100份,有效卷97份。

调查问卷共24小题,均为单选题。每题共四个选项,分别是:A、总是100%; B、大多时候75%C、偶尔25%D、从不0%

调查问卷主要从明了课堂目标、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科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追求自己的兴趣、体验成功、收到迅速,真实的反馈、受到合理的约束、整合学习的时间、与同学积极交往、得到与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共10项问题进行调查。

从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普通高中历史课课堂教学在不断优化,取得很多成就。金无足赤。当前普通高中历史课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问卷的第1、3、4、5、6、8、10题依次反映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和教学方法层面的具体问题);二是教学交往方面的问题(问卷的第2、9题所反映的);三是教学纪律管理方面的问题(问卷的第7题所反映的)。

2、教研论文:

张帆老师和梁拥军老师合作撰写的《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常态课无效教学之剖析》在《中国教师与教学》杂志上发表。

三、课题研究的收获与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得我校政治课堂教学有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实践中寻求有效教学策略,提高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认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

通过课题研究与讨论、实践与反思,使课题组全体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开拓了教学思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注意积累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反思,积极探索变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在教学中,深入贯彻“以生为本,还学于生”的核心理念,明确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核心价值,有目的有意识的探索有效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2、转变了学生的学习理念,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不仅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转变了学生的学习理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敢于质疑,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通过鲜活的宣传教育策略,使学生认识到课堂上自己不是听众和观众,而是课堂的主角。通过“自主学习”策略,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通过“合作学习”策略,使师生成为学习习近平等的参与者、共享者;通过“问题教学”策略,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一旦学生转变了学习理念,学习就不在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一种幸福,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课题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发现许多问题:

1、个别课题组成员不能彻底转变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得不到贯彻实施,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本课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年青老师由于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不够,因此驾驭这种形式的课堂能力还有待提高。

3、是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也需要一个过程,长期以来,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多是一种被动的学习,缺乏主动意识与合作精神,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参与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是学生功课压力大,时间紧,在自主学习方面投入的时间不够,收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上还要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阶段研究打算

1、加强校本培训和集体备课,加强教学研讨,收集教学课例,对如何提高公开课的课堂教学效率进行研究。

2、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能更轻松、更愉快的进行政治课堂学习。针对一个班级学生的层次差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对已有材料进行归类总结,对已有教学经验进行归纳整理,撰写教学反思与教研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6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初探

江苏 吴江 ●吕 莉

新课程改革重点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有效的学习的平台,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进行探索的。本文反思笔者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认识和做法。

一、让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导他们积极地去行动,主动去“觅食”。

(1)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教师要善于通过语言激趣、情景激趣、故事激趣等手段,诱发学生求知的兴趣。

(2)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组织引导。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协作者,教师应当统筹全局,统筹安排如何从课前、课中,一直延伸到课后,将学生的才能发挥出来、情感尽量表露,让学生的参与面达到最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诸如精读、略读、浏览、细细品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独立地进行阅读学习,从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3)自主学习不只局限于课堂。作品的阅读理解往往需要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活经历,要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这种自主性的主动学习,学生无论在思维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如在学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时,我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肖邦的祖国波兰,当时战乱频繁、被外国列强占领、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这样的现实生活不得不使肖邦被迫离开祖国,他虽身在法国创作,心理却不忘祖国,时刻牵挂祖国,这样学生便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把握就轻而易举了。

二、让学生合作学习

学会合作是一种比学会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学会合作是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我有以下看法和做法。

(1)创设合作条件。一是分组要科学。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以4――8人为宜,要让学习上属于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组与组之间尽量保持相互平衡的水平,这样有利于学习过程中的“公平竞争”。二是提供合作机会。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本网网 )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更多的创设相互协作。如①讨论。一篇课文,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特点设计课堂的教学重点和目标,把学生引导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上。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我提出:“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三种结论:A、周总理是一个生活简朴的人:夜餐和早点只是“一杯绿茶”和“一小碟花生米”。B、周总理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非常辛苦的人:一夜要批阅一叠“一尺来厚”的文件,工作量是多么的大,而批阅时又是“一句一句地审阅”,“一边看一边思索”,整整工作了一个通宵。C、周总理的生活是多么简朴,工作又是那么认真,他一心为了国家和人民。结合讨论,诵读课文最后二节,想象作者此时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从而达到更高层面上的学习。②表演。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我用一课时的时间指导学生自查工具书解决字词、读通课文、理解人物,了解课文内容及晏子爱国精神和善辩才能。课后布置学生分组对齐王为难和侮辱晏子以及晏子维护祖国尊严的情景进行研究,为第二课时表演作了准备。同学们不仅设计了相应的台词、动作,而且有的同学还增加了齐国官员对齐王做法的称颂,晏子随从的担心、愤怒等课文中没有的内容,烘托了文章的中心。他们在表演时认真大方,故事情节连贯,表达清楚。表演后,我利用剩余的十多分钟时间,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阐明道理,然后再次朗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在有趣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留足合作时间。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的时间,不要让合作学习匆匆而过。

三、让学生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提出的问题首先在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其次在探究学习中要注意选择恰当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自己去探究文章并提出问题有时还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和环节让学生多想、多说、多练、多交流。

(1)激趣引题,自学探究。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头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我直接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一开始就确定课文需探究的问题“别饿坏了那匹马”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对课文进行学习探究。我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深入每个小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整合,使学生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提高了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启发诱导,合作探究。这种探究形式是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如在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反动势力,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感受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后,我提出该文的主题思想是表现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还是表现鲁迅先生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还是二者兼而有之?让学生展开探究、讨论,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闪烁出智慧的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训练的场所。

显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有机整体。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我们必须从整体的高度来全面把握“自主、合作、探究”这个现代化的学习方式的精神实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7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现如今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一些陋习,导致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跟不上,这就引发了教育界的反思。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多的人开始关心怎么样才能做到有效的数学教学,怎么样才能提高小学生学习的效率,怎么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对于这些问题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一、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对学习小学数学的热情

想让小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数学,首先就应该培养小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学习的积极性那不管什么样的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那怎么样才能让小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积极性呢?我认为应该在教学的同时把知识点细化出来,例如说教师在讲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比如计算12×11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把12分成10和2两个数字,然后计算出10×11=110,2×11=22,然后用110+22=132,这样就会很轻易的计算出结果。学生看着这样的算法就会很容易的被吸引,一下就提高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在苏教版教材中有一个教案,名字叫 《有趣的拼塔》,它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我觉得这种结合也很好,这样不仅让小学生学习了知识也丰富了实践活动。

二、让小学生们能做到在合作中共同学习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同时,也要培养合作意识,在合作中他们的学习能力可以变得更强,大家也都知道小学生天性爱玩爱动,如果让他一个人单独的学习他一般都是坐不住的,时不时就会开小差,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同学成立一个小组,让大家相互合作着学习,让几个学习好的比较听话的同学带动一两个学习能力较差又比较容易开小差的同学,这样的话那一两个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在其他优秀同学的帮助下就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自律性,也会对他们的平时成绩有很大的帮助。长期如此,在提升每个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推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关键部分,以往的课堂气氛都是很严肃的,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例子,在外国小学的课堂上教师讲课都会带有滑稽的表演,时不时惹得底下的同学开怀大笑,这样一下就把整个课堂的气氛变得很轻松。另外,要让他们觉得自己跟这个课堂是相融入的,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教师喊某一位同学回答一个问题,不管这位同学回答正确与否都要给出相应的鼓励,不能动不动就斥责,要注意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让他们在课堂上敢发言,敢给出自己的见解。给他们一种轻松自在的课堂氛围就能推动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四、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以往的教学中整个课堂给人的感觉就是教师在讲台上不断地对着书本讲解,学生们正襟危坐着听着。在新课改的时候就要充分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不能只是教师一味的抱着书本在课堂上讲,而且学生本来就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辅助作用,虽然辅助也很重要但是还是要保证主体的能动性。新课改的理念就是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亲身经验,让他们在课堂上能有更多实践,能从根本上理解教师到底是要传授给他什么。

五、能有效的运用教材材料

书本教材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也是有很大的帮助,可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忽视这一点,教师有时对于书本教材知识会轻描淡写的带过,在新课改的新教材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教材材料,要先自己认真的研究阅读,用心理解教材,明白教材的编写与意图,能充分把握教材里给出关于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明白教材中所想表达的数学思想,学习方法。教师的课备的好了就能更好地去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这门课程,也就更好地发挥新课改的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8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21世纪初,面对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出新的有效教学策略是改革的重点。调查研究反映,当前小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喜爱度很不高,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其根本在于教师的教学模式不能迎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最终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本文就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及其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1.教师应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及专业素养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实现教育观念的现代化。站在传统教学的角度,小学数学教育活动的呆板性、机械性、随意性,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所以,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教师要不断地积累和创造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经验。尤其,像“数学”这样的课程它是注重培养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其自身的特殊性要求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深入理解。而不单单是老师的“题海战术”,老师的“机械化教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师生、生生交流互动,促使形成自我组织,自我构建的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小学生从小就培养了创造性和发展观。突破传统的应试教育,走进全面教育。

2.遵循客观发展规律

教师应该有效地组合知识内容的顺序,以迎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很快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在讲述知识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衔接性,引入主体,展开内容,归纳总结。运用语言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样的教学效果更佳。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意义

1.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社会的发展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教育。为了与社会的发展脚步相一致,我们必须改善当前教育的滞后性,“数学”本身具有开发性的突出特点,它对社会及科技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加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是必要的。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求

科技的发展,要求数学教育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脚步。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质量,我们知道,提高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根本。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9

一、认真解读、熟记课程标准,形成对课程标准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性。

二、结合语文特点,突出三维目标的交融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知识教学、能力锻炼、策略选择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往往是同步实现的,教师应将三维目标统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使其得以实现。

三、潜心与文本对话,深度钻研教材。只有教师正确地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驾驭语文的能力。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体裁文章的要求,找到突破口,找准难点,突出重点。

四、分析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和发展点,将学生的昨天、今天、明天综合在一起,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五、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层次性。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六、教学中把生动的课文肢解为知识的拼盘,零敲碎打,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有所忽视课堂上,教师常让学生找喜欢的地方,选择喜爱的句段,喜欢的内容来读,这虽然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但脱离大的语言环境和内容情景的词、句、语段还会有多大魅力?脱离课文整体,对部分的理解肯定是粗浅的,甚至是偏颇的,对于培养学生提纲挈领地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也是不利的。

七、对课文的阅读感悟首先应该是整体的领悟。因为,只有准确地把握整体,才能对其中的每一部分有深入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当然,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并不是不能从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局部进行分析,而是要求这种分析必须顾及全篇,要有课文的整体观;即使对课文的某一段落或词句的理解,也应该具有整体观的意识,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等。

整体把握教材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是理清写作思路,作者在写文章时进行立意和谋篇的思维之路,是写作时串联文章的关键,是阅读时理解文章的重点。只有理清了文章思路,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看法、态度或感情。二是分析结构布局,整体阅读离不开领悟作者怎样布局谋篇,研究文章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这些组成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三是抓住“点”“线”“面”,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如关键的词语、警句、过渡段等等。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把握”。教师还应从课程标准的宏观上整体把握,从全套教材编写的整体入手,作整本教材及教材单元的整体设计。这样才能理清语文教学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明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明确教材的整体框架,明确教材的知识序列;才能从宏观、微观层面上审视教材,既有全盘考虑又有具体目标,使教材与教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使教学目标得到最大化实现;才能既有整体设计又体现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遵循课程所反映的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之间的联系,在渐进的过程中整体推进,使教学形成一个有序、有机的整体。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10

这14天的跟岗学习,期间得以品味黎奇主编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书。本书根据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通过整合与创造,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行动策略。《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方面从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入手,如以往的课堂教学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等,并对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剖析;另一方面通过对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总结出实践教学中的成熟经验,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主要围绕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这一教师关注的问题,从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力图形成既能反映课堂教学实质,又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新理论。从内容上看,《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对寻找平衡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核心元素、重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有效课堂准备的三个纬度、越传统课堂形态的组织策略、扩大课堂教学评价正向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地探索。

全书共有五篇,分别是:第一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第二篇:重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第三篇: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准备的三个维度;第四篇:超越传统课堂形态的组织策略;第五篇:扩大课堂教学评价正向价值。每一篇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而这些问题也都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大家都倍感困惑的问题。而每一个问题大都由四个层次组成,首先是“问题提出”,概括叙述了这些问题的来源;然后是“问题表象”,对所提出问题的各种各样的形式都罗列出来;其次是“问题归因”,就是对所罗列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是“行动策略”,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本书给出了解决的方案,以及实施这些方案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本书也给出了大量的课堂实例,真正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读起来不至于感到空洞乏味。

对这本书我首先是通读整书,然后是精读,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仔细品味,查找自己教学中所困惑的情况,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说一下我自己的感想。

所谓高效课堂,简言之,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它包括三层意思:高效果,即教学活动的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一致;高效率,即教学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要符合经济、节约、高效原则;高效益,即教学活动要能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升和个性化的发展,取得良好的育人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回归简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追求生物课堂的“高效课堂”,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是基点。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再加工、精加工,将简单、静态、结果性的文本材料,设计成为丰富、生动、过程化的教学内容,成为有活力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在这样的加工和开发过程中,如何努力实现“低头入,高产出”,如何让学生在获得生物知识、技能、创建出有效、高质的生物课堂呢?“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课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通过人细胞的分裂视频,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细胞分裂,然后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离,产生问题,从而自然而然引出分裂前要复制,接着引导要如何平均分,把染色质的知识进行复习,讲解分裂过程的变化,从而归纳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这样在让学生在既学习了知识的同时,又复习了以前学习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现象理解到本质。课堂中让学生产生 “有效思维”,从而成为 “有效教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有限的40分钟生物课堂上,紧扣教学主线,让课堂变得简约而高效,是我们解读教材和精心整合教材的一条可行之路。

二、过程走向丰富

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除了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技能的发展、过程的参与、方法的掌握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尤其是对生物之美的发现、体验、热爱,对生物文化的感受、理解、敬畏,对生物精神的领悟、继承和弘扬。生物课堂在恰到好处的丰富拓展中,达到了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完美统一。

三、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

课堂的实际效果其实不在于教师的讲,而在于学生有效地学。在课堂时间管理中通过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改变课堂教学节奏,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来提高全体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

1、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提高学生专注于课堂的能力

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教育学生:

(1)会用心;

(2)保持良好的自我情绪;

(3)能排除干扰,通过自身的优势、缺陷等的深刻认识,培养“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

2、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

提高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必须进行认真的设计,根据每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对应的教学设计的安排,力求做到自己所设计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新鲜、有趣。

(2)充分利用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科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3、教学要有一定的节奏变化

呆板的教学节奏将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停滞或精力的分散,从而造成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或课堂问题的发生。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学生进行及时、充分地交流来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具体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教学节奏的调整,使课堂教学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一节课的前15分钟之后,教师必须通过问题情境的变化来调整教学节奏,这种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可以使学生比较长久地保持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达到提高学生有效学习时间的目的。

4、课堂上还学生十分钟

在一堂课中要让学生有10分钟的充分练习,俗话说:“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每节课堂中要让学生有充分的练习,在以前,教师常搞“题海战术”。布置的练习没有选择性,不管是有用无用,是否重复等摆出了一大堆,学生苦不堪言,穷于应付,往往事倍功半。现在高效课堂,就必须精选习题,精心琢磨,自编自拟也必不可少,这样的习题目的性更强,高效学习更明显。我们实行了学案,一部分可作课堂练习之用,另一部分作课后作业。随堂练习就是学生在课堂中的练习,有书上的例题,也有学生与例题相匹配的练习,让教师在讲授了新知或者示范了例题以后,让学生能够得到相应的练习,让学生把学生的知道能够及时得到巩固,加深理解,当然做的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题目解题的规范,让其培养良好的做题规范。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优化策略

G623.5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现状

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两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表1所示)。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

1.教学准备的优化策略

首先,把握教材,确保备课具有可行性。教师在备课时,必須把握好每节课的重难点与生长点等,并能够与教材对话,使教材的重难点与关键点等都体现在备课中,确保在上课时合理有效地教学。教师要深入备课与研读教材,搞清楚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准确地进行教学目标的定位,达到在新课程背景下完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设计。

其次,落实三维目标,确保备课具有方向性。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把握上,必须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健全人格,不要被三维目标中的某个单一目标所限制。同时,教师还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三维目标的完整性与方向性,并确实保证将之落实到位。

最后,重视预设与生成,确保备课具有时效性。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预设的存在使教学活动能够按计划有序进行,但同时每一节小学数学课程不能全部依赖于预设的完成,因为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它充满了激情与智慧相伴的生成。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但要在课前进行精心预设,还要在教学中机智地处理动态的生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达到有效教学。

2.教学实施的优化策略

第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考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机会;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主动思维地学习;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发现、参与、互动、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第二,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是生活化的数学,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中,所有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以遵循生活背景为前提,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根据学生的特性及生活背景等来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创造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情境、案例中隐含的数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课堂气氛,因此是促进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良好手段。例如在《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教学片段中,首先教师将生活中常见的图形直接展示在课件中,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的特征;其次,在引入新课,了解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征时,将课本的情境图放到课件中,让学生直接在课件中感受到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点。

3.教学评价的优化策略

第一,评价主体倡导多元化。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评价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就要求评价过程中有多个评价主体参与,如学生本人、同学、朋友、家长、教师等,开展自评、互评、被评等多方评价。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对教学进行评价,能够综合不同评价观点来对教学或学习给出适应发展的评价意见,以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对知识渴求的主动性,同时能够促使教师根据评价意见来不断改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不断推进有效较策略的优化。

第二,评价内容重视全面性。新课改提出了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因此要从这三个方面对被评价者进行全面评价。学习考试成绩只是学习成果某一阶段的一种表现,考试分数不能反映学生的最终发展(例如有的学生对数学中的“数与代数”较有体会,能够清晰快速理解和记忆,因而这部分内容的考试分数高;有的学生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掌握得更快更准,因而在这部分的考试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如果教师仅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标准,则不能做到全面客观。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必须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与心理特点,定期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与形式化特征的学科,而小学生思维还处于抽象思维不成熟的阶段,这使得必须采用有效教学来尽可能为小学生发展服务,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顾晓霞.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教育界,2013(16).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12

一、立足经验, 彰显童趣

设置问题情境彰显有效性, 应当着眼学情特点, 将受教者的兴趣调动起来, 从而全情投入其中。施教者设计这一问题情境的时候需要着眼于受教者的生活经验, 能够激发其兴趣的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自当会激发其兴趣, 感知答疑的快乐。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所关注的趣味点不尽相同, 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的时候应当意识到这一点。故事及游戏等情境为低年级受教者乐见的内容, 但是年级较高的小学生则更为关注贴近身边的事情, 营造情境氛围, 应当掌控受教者的知识构成及兴趣点。

施教者在策划有效问题情境环节, 着眼于学情特点, 注重对内容的择取, 以蕴含趣味的形式予以展现, 选取日常生活中贴近学生, 蕴含趣味的例子导出文本问题, 此外, 蕴含生动情节的游戏及故事等都可以作为问题导引的方式, 以此令受教者在这一有效的情境自主探究、解答问题。比方说, 讲授“轻重”的内容时, 小兔搬家的情境就可以被营造出来, 其中学生们分别扮演其中的小动物:兔妈妈为将要搬家的小白兔, 整理出三个包裹, 小狗、老虎、小鸡前来帮忙, 三个小动物需要背什么分量的包裹更恰当? 显然, 最重的包裹应当交给强壮的老虎, 最轻的包裹需要交给小鸡。不过, 如何判断包裹的轻重呢? 老虎、小狗及小鸡正在为难, 扮演三个小动物的学生活灵活现的表演的时候, 班级其他学生感受其中, 整个游戏情境异常的轻松, 进而投入到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情境, 纷纷探究三个小动物应当背哪一个? 如何确定三个包裹的重量? 借助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 极大地将受教者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进而为本章节对“轻重”的比较提供很好的前提。因此, 授课环节, 施教者应当将带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创设出来, 令受教者融入其中, 带着愉悦的心情参与课堂互动, 提升数学授课效能。

二、联系实际, 创设情境

施教者需要着眼于小学生的当前生活经验, 引领受教者将存储的学科知识运用于实际当中, 进而感受学科知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营造出具备生活气息的问题氛围, 能够令受教者生发出一种可感的意识。比方说, 讲授“相遇问题”的内容, 就可以着眼学生实际将类似于下列形式的问题情境创设出来: 一次, 小丽的语文书不慎被小强装错装进他的书包, 因为小丽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才可以迅速取回自己的语文书? 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 三类策略被设计出来: 小强将书送至小丽家; 小丽去取; 两人相约在相同的道路上碰面。之后, 施教者对学生予以引导, 探究所设计的三类策略的优劣和存在的相应数量联系等。于上述问题情境之中, 施教者在整个环节起着引导效用, 并引领着学生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共同感知数学的奥妙。应当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始末贯穿多样的问题情境。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出来, 令其徜徉数学知识的海洋, 感知生活化的数学理念, 在这样多样、有效的问题情境之中, 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水平。

三、重视思考, 创设施教情境

问题得以解答的核心便为激发受教者思索数学问题, 将其思考数学问题的思维含量提升。对问题的解答环节要进行深入的思索, 因此施教者应当注重思考性在问题情境中的价值, 将更为广阔的思索空间展示于受教者, 令受教者能够发挥其创造潜能及主动性。比方说讲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章节的时候, 施教者引导学生推导计算面积的公式, 便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 1) 为何顺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将其裁剪? ( 2) 怎样用长方形面积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 ( 3) 长方形的什么各为平行四边形的高及底? 在教师的引领下, 受教者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 主动思考, 不但明晰了怎样用长方形面积来求得平行四边形面积, 同时也明晰了为何需要顺着高来裁剪平行四边形, 之后, 便自然而然的得出“底 × 高”便为平行四边形面积。上述所创设的带着思考意味的问题情境, 令受教者不但掌握了学科知识, 同时也明晰了相应的推导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将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出来, 应当注重这一情境应当具备创新性、思考性及趣味性, 并且应当有着一定的侧重点。但是, 一些过于牵强的问题情境, 非但无法有效地传播数学理念, 也会令受教者参与其中的兴致大减, 这就需要相关的施教者在今后不断地将其予以完善。

参考文献

[1]吴黎贞.浅议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误区与策略.福建论坛, 2010, (11)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13

读后感

我自学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书,这本书从课堂教学、教育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策略。文中的事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剖析了当前教育界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他文笔简洁流畅,全无枯燥、沉重之感,而富联想、启发性,可读性很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书中,不仅直言了我们教育面临的现状问题,还为我们教育者进行了剖析,就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挖掘背后隐含的教育观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一气呵成的痛快。长期以来,总是忙碌地奔走在每间教室,深埋在作业堆中抬不起头,虽也学习借鉴着许多杂志上的先进理念,但终不能沉下心来细细地的地思考。近期,得以闲暇品味其独到的视角,对现状深刻的剖析引领我反思那深遂的思想,然而反思的过程却又带着许多痛苦和无奈,现实与理想目标的差距宛为一道道无可逾越的鸿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运用这些新理念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多受益。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章内容“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教育的人文主义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

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教学是一个内容丰富而又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种种关系,其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种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石,也是学生成长中有益的助力。新课程的实施,必定带来新的师生关系的变化,所以,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也就成了我们实行新课程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在人格上师生是完全平等的,作为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尊重学生的权利,维护学生的尊严。学生是未成熟者,在教育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应显示其主动性,不能等学生先“尊师”了然后才“爱生”。冰心说,“我一般不讲尊师爱生,我只讲师生是最好的朋友。”这句话含着真知灼见,启发我们: 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管孩子,而是爱孩子,做学生最好的朋友。对于教师来说应尊重学生,首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不辱骂、不冷落、不羞辱、不嘲笑学生,尤其要尊重所谓“差生”的人格。其次,尊重学生还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再次,尊重学生还应欣赏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怀、爱护、肯定和赞赏。师爱应广泛地公平地洒向每个学生,尤其是学习落后的学生。在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都是既有权利也有义务的。师生之间

互尊互爱,这样才能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

(二)积极对话 教学相长

对话就是通过语言形式所进行的交流,它与权威式的“告诉”或“灌输”不一样,它是主体之间的交流。目前,“对话?互动”就成了教育过程的核心,正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多向互动与对话,参与者们批判性地讨论各自的观点,新的阐释、新的意义可以层出不穷,知识也就不断得到丰富。教师在与学生对话、互动中,首先是一个学习者,运用叙述的技巧,在课堂中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在每一个对话空间里都能学会听到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回答,特别要倾听来自“弱势群体”学生的声音,而不能让“强势群体”独霸课堂。其次,教师应当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知识和经验的指导者,这一角色和以往简单的单纯的“告诉”、“传授”不同,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下,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入学生中,加入学生队伍,与他们一块探索,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而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一厢情愿”的“培养”活动,过分强调三个中心:教师,书本,课堂。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

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这是一种真正的“教学相长”的局面。教师与学生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

(三)交流沟通 加深了解

沟通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广义的沟通则是人类整体的社会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不仅交换观点、思想、知识、情绪等信息,而且交换相互作用的个体的全部社会行为。课上要多些微笑和多些鼓励,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低着头看自己的书,而不听你的讲课、不看你的面孔,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或者因为老师讲得不生动,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一些微笑,多看学生的表情,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课下要多些关心和多些谈话,教师平时应和学生们多聊一些关于他们的生活、兴趣以及其他功课的学习等各方面的话题。通过彼此的沟通,更利于师生双方对彼此的了解。教师要学会专心致志地倾听学生的心声,面对面平等地谈话,蹲下

身子倾听学生的谈话。像一个朋友般地听学生诉说,从而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启发。平时细心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了解学生目前身心发展的状况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我们应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新世纪期待着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于广大的教师来说是个挑战。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提高自身修养,开拓知识视野,热爱学生,爱岗敬业,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教育风格,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学生再也不是只知道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求知欲望更加强烈,情感更加丰富,个性更加张扬。这就必须建立一种以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是真善美的统一体,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14

数学是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是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和综合素养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高效、开放的课堂,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选择符合小学生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数学教师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于进行数学探究。因此,如何发挥数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学习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一、创设适合小学生探究学习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活泼开朗,好奇心强,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课堂氛围,给他们提供自由发挥的时间,让他们既能收获到知识,又能得到快乐,并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每个小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数学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本,尊重他们的学习需求。比如,讲《认识钟表》,教学重点是让小学生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及会看整时,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在教学时我准备了多煤体课件和小闹钟等教学工具,运用猜谜的方式激趣引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我是谁吗?请听这个谜语: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你们猜猜我是谁?”这时有的小学生会立即猜出来是钟表。我再继续播放录音:“真聪明,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如果你们能在这节课里了解我,你们就会灵活、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成为时间的小主人。”听录音的目的是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我带领小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钟表,以提高他们的求知欲,之后组织小学生玩拨钟的游戏:联系生活实际拨出一个整时,试写出这个时刻,并在学习小组里介绍平时这个时间里自己正在进行什么活动。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情境,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通过音视频资源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知识变难为易,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多媒体的辅助地位,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比如,讲《认识人民币》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掌握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懂得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大屏幕上出现了超市购物的场景,我问学生:“同学们,我们去超市买东西需要用什么呀?”有的学生会说钱。然后我继续说:“是呀,钱的作用可真大,可以买食物,可以买玩具,还可以买书本。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人民币。”我让小学生把老师发放的模拟币拿出来,同桌之间互相介绍。然后让小学生按照课件上出现的某个面值的人民币拿出手里相对应的人民币,然后向班级里的学生进行介绍。我还组织小学生把手里的模拟币进行分类,观察他们是按照什么进行分类的。最后板书:元做单位的钱有哪些,角做单位的钱有哪些,分做单位的钱有哪些。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实践、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数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挑战性,需要小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散思维,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数学的奥妙。我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实践活动,锻炼小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时,为了让小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我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尝试,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并引导师生明确:两组对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和钝角。根据刚才的实验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我让小学生举出实际例子,经过师生交流探讨,最终学生知道推拉门、放缩尺等都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原理。

四、运用多样性和针对性的课堂激励方式

有效的课堂激励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并且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课堂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学情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激励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经常用到的课堂激励方式有物质激励、语言激励、榜样激励等。比如,对于数学成绩上升较快的后进生,数学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数学成绩保持稳定的优秀生,教师要给予语言激励,给他们提供探究的机会,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综合素养得到提升。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改革的方向定义为: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倾听小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抓住教学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我在日常工作中会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定差异化的学习目标,而且目标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争取让他们通过努力实现目标,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只有我们满怀希望地鼓励小学生,正确地呵护学生,把他们当成课堂评价的主体,才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未来是什么作文下一篇:记叙文的景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