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卷

2024-09-13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卷(共6篇)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卷 篇1

英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参考答案与解析英语真题解析 Paper one 试卷一

Part I Oral Communication Section A

1.【答案】 C 解析:根据顾客的回答“我想通过航空邮寄信件”可以推断职员在问邮寄方式。故本题选 C。

2.【答案】 B

解析:根据顾客的回答“有,里面有一张支票和几张照片”可以推断职员询问的是信封内物品,因此本题选 B。

3.【答案】 A 解析:根据最后职员的回答“对不起,先生。你得到旁边的窗口办理”。可知顾客询问是否能够在原窗口处理。故本题选 A。

参考译文

职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顾客:嗯,我想给在英国的家人寄封信。职员: 你写寄信人地址了吗? 顾客: 写了。

职员: 你想怎样邮寄呢?

顾客: 我想通过航空邮寄信件。职员:里面有贵重物品吗?

顾客:有,里面有一张支票和几张照片。职员:那你最好寄挂号。

顾客: 好办法,你能办理吗?

职员:对不起,先生,你得到旁边的窗口办理。

4.【答案】 A

解析:根据 温妮 说的没人能够忍受这样的炎热和 马克的 回答 Absolutely 可知第 4 题仍应为炎热的话题。故本题选A。

5.【答案】 B

解析:根据马克说“我不想因为中暑被送进医院”可知马克同意上面温妮的观点。因此本题选 B。

6.【答案】 C

解析:根据最后马克的回答“你说的对,是得喝大量的水”可知温妮在上面对话中给出了应对酷暑的建议。故本题选 C。

参考译文

温妮:天哪,这么高的气温没人受得了!马克:是啊,没法在太阳底下呆五分钟。温妮:哎,看来我们今天下午只能呆在家里了。马克:我想也是,我可不想因为中暑而被送医院。温妮:给你点建议,多饮水,注意避暑。马克:你说的对,是得喝大量的水。

Section B

7.【答案】 C

解析:根据对话第三行采访者的话“成为首位身价亿万 的作家对你有什么影响”可知,四个选择中只有C 选项提到 the first billionaire author,故本题选 C。

8.【答案】

D

解析:根据这位作家(J.K.Rowling)对自己之前窘迫生活状况的描述,这里 D 选项合适,与金钱有关,但不单单只是金钱。故本题选 D。

9.【答案】 B

解析:根据第 9 题空格前的“除了没有无家可归之外一贫如 洗”和空格后的 Never,可知这里应该是一个转折,选项中 只有 B“但是现在我再也不用担心了”相符。故本题选 B。

10.【答案】

A 解析:根据 采访者最后一个问题“你还会继续写作吗?” 可知这里是回答是否会继续写作以及原因,并且第 10 题空 格前出现“I can’t,„”。选项中 A 与问句相符。故本题选 A。

参考译文

采访者:你已经出版了六本畅销书,是我们这里的首位亿万富翁作家。被采访者:嗯。

采访者:那么成为一位身价过亿的作家对你有什么影响?

被采访者:穿的更体面了,可以买的起更好的衣服。我认为金钱给我带来的不只是经济状况的改善,而是安全感。我曾是个单亲妈妈,曾有一时,我们生活非常拮据,只能勉强糊口,就差没有沦落街头了。但是现在我再也不用为此而发愁了。

采访者:现在有足够理由让你认为自己会一直富有吗? 被采访者:没有。

采访者:你还会继续写作吗?

被采访者:肯定会,我简直不能停。当然了,你可以把我的双手捆绑住,但是我必须得继续创作。为了我的心理健康也得写。

Part II Vocabulary(10 points)

11.【答案】 C

解析:句中词 alertness 机敏,警戒。

A preference 倾向,偏爱 B.adjustment 调整,调节 C.sensitivity 敏感,灵敏度 C.response 反应 划线单词 【译文】:这样的经验有助于提升一个人对其他文化的敏感度,同时也加深对自己文化的认识。

12.【答案】 B

解析:句中词 find fault with 批评,挑剔。

A.ignore 忽视 B.criticize批评 C.impress 给 人印象 D.follow 跟随

【译文】:如果你总是想批评别人,这意味着你已经有了另一个 缺点。

13.【答案】 D 解析:句中词 brought forward 提前

A.prolong 拖延 B.adapt 适应 C.postpone 使„ 延期 D.advance 将„提前 【译文】:选举将提前到六月,因为很多人七月份休假。

14.【答案】 A

解析:句中词 sufficient 足够的。

A.enough 足够的 B.abundant 丰富的 C.satisfying 令人满意的 D.proper 适当的 【译文】:关于点心的问题,我认为橙汁和薯片是足够的。

15.【答案】 B

解析:句中词surpass 超过,胜过。

A.obtain 获得 B.exceed 超过 C.describe 是描述 D.forget 忘记 【译文】:看着这些孩子成长会带给我难以逾越的满足感。

16.【答案】 D

解析:句中词prospect 前景,展望。

A.background 背景 B.exploration 探索

C survey 调查 D.outlook 前景

【译文】:该期刊刊登了一系列文章,回顾了“遗传医学”新时 代的前景。

17.【答案】 C

解析:句中词 burned out 精疲力竭的。

A.distressed 痛苦的,忧虑的 B.anxious 焦虑的 C exhausted 疲惫的 D.upset 难过的【译文】:如果你不慢下来歇口气,你很快会精疲力尽。

18.【答案】 D

解析:句中词merging 合并,结合。

A.cooperation 合作,协作 B.meeting 会见,接触 C.agreement 同意 D.combination 结合划

【译文】随着我们与史密斯兄弟公司的合并,从现在起,新公 司将变成史密斯-墨菲股份有限公司。【答案】 B

解析:句中词 eligible 符合条件。

A.required 必须的 B qualified 有资格的 C.selected挑选出来的 D.elected 选举的【译文】只有土生土长的公民才有资格竞选美国总统。

20.【答案】 C

解析:句中词 barely几乎不。

A.simply 简单地,仅仅 B.quickly 迅速地 C.hardly几乎不 D.strongly 强有力地 【译文】气温 38 度,空调难以使屋子冷却下来。

Part III 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Passage One 【文章介绍】

本文主要论述了大学生的性格和其所学学科的关系。不同学科的学生,往往性格大不同。比如商学科学生往往性格自私冷漠,而人文科学生感情细腻等。研究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性格也可以是选学科的一个参考要素。

21.【答案】C 【考点】细节推断

【解析】本题问的是根据第一段,法学和商科学生对这项研究的态度是什么。

定位到第一段第二句 If it was something along the lines of law or business, you might want to look away now.如果你是学习法学或商科的学生可能不想看这篇文章。关键词“look away ”“将视线从...移开”可以推出学法律和商科的学生不喜欢这项研究。因此此题选C“不喜欢这项研究”,【误项排除】A项“被这项研究逗乐了”,B项“对这项研究感兴趣”,D“喜欢这项研究”,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22.【答案】A 【考点】细节推断

【解析】本题问的是根据这项研究,学法律的学生在哪些性格特征的评分中得分低。定位到文章第三段第二句,但是说到和蔼亲切--乐于助人,慷慨,体贴的个性倾向--法学学生得分很低,商科经济学科学生也是如此。因此选A项“慷慨,大方”。

【误项排除】B项“公开,率真”,C“焦虑,忧虑”,D“自私,任性”,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23.【答案】D 【考点】考察词汇

【解析】本题问的单词“conscientious”的含义。

“conscientious”含义为“认真负责,谨慎的”和D项 careful “认真细心的,办事周到的” 意思相近。

【误项排除】A项“喜怒无常的”,B 项 sensitive 是“敏感的”,C 项 curious“好奇的”,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24.【答案】A 【考点】细节推断

【解析】本题问的是安娜-韦德尔对这项研究的看法。

定位到文章第五段,she said.“On the more humorous side they do confirm our more or less prejudicial stereotypes of the disturbed psychologist, the withdrawn natural scientist, the cynical economist.”有趣的是,研究结果确实证实了我们的一些偏见看法: 心理学家总是一副内心烦恼不安的模样;自然科学家通常孤僻离群;经济学家给人的印象总是愤世嫉俗。所以A项 证实了性格与专业之间的关系符合题意。

【误项排除】B项“研究表明性格对专业的影响不明显”,C“由于观察带有偏见,研究不可信。”,D“研究结论还需要更多的例证”,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25.【答案】B 【考点】细节推断

【解析】本题问的是安娜-韦德尔认为这项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什么。定位到文章第六段最后一句安娜-韦德尔:“研究结果能使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所以B选项“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正确。

【误项排除】A项“能帮助学生选择职业”,C“使学生的报告更具有学术性”,D“在校学生进入更好的大学”,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参考译文

你在大学里学的是什么专业?如果你是法学或者商学科学生,你可能不想看这篇文章。因为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大学所学的专业和我们的性格相关。研究发现学习法学和商科的学生往往性格自私,缺乏合作精神,感情冷漠。好的一面是这些学生一般都是一个团队的灵魂人物。

研究人员收集了13000名不同专业学生的数据,对此进行分析,他们发现五大类性格特征人群和他们所学习的学科有相关性。

例如,研究结果表明:学习法律,经济,政治科学,医学的学生通常比学习其他学科的学生性格更加外向开朗。但是说到和蔼亲切--乐于助人,慷慨,体贴的个性倾向--法学学生得分很低,商科经济学科学生也是如此。

就率真而言,学习艺术,人文学科,心理学,政治学的学生得分高。他们充满好奇心,富于想象力,感情细腻。在这一方面,学习经济,工程,法学,自然科学的学生得分相对低。然而,学习艺术和人文学科的学生缺乏谨慎的品质,易紧张焦虑,情绪化。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也有这些性格特点。

来自丹麦奥胡斯大学的研究者安娜-韦德尔称结果使她吃惊。她说:“性格对所选学科的影响显示,学习不同学科的学生确实性格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有趣的是,研究结果确实证实了我们的一些偏见看法: 心理学家总是一副内心烦恼不安的模样;自然科学家通常孤僻离群;经济学家给人的印象总是愤世嫉俗。

她表示研究结果可以帮助那些不知道如何选专业的学生做出选择,也可以帮助大学老师规划课程。“我并不是说把这个研究结果作为教师指导和学生选专业的主要依据,而是给困惑于选专业的学生们一些能力标尺之外的参考要素”安娜-韦德尔:“或者能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

Passage Two 【文章介绍】

阿尔法围棋战胜世界围棋冠军见证了人工智能神速进展。有些人担心人类会被机器取代。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的原因:人和机器有本质不同---人拥有人际交往技能,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互而机器不能。

26.【答案】C 【考点】细节推断

【解析】本题问的作者如何看待阿尔法围棋的胜利。

定位到第一段最后二句,虽然这件事提前发生让人吃惊,但结果并不意外。相反,这个结果是必然的且可预见。因此,此题选C项“是可预见的结果”

【误项排除】A项“应该早一点发生”,B项“是一个令人愉快的意外”,D“是运气使然”,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27.【答案】D 【考点】考察词汇

【解析】本题问的单词“presage”的含义。

“presage”含义为“预示,预测”和D项 predict“预测,预示” 意思相同。

【误项排除】A项survive“幸存,活下来”,B 项 suffer“忍受,遭受”,C 项 invent“发明,创造”,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28.【答案】D 【考点】作者态度。

【解析】本题问的是面对人工智能,作者对人类未来的态度是什么。定位到文章第二段,可是我不认为人类的失败预示着大批失业时代的到来,无所不能的计算机会让我们无事可做。技术的进步深刻改变了人类的技能,人工智能虽给我们带来了威胁,但是并不等于宣判人类“死刑”。因此选D 项 Optimistic 乐观的。

【误项排除】A 项 Unclear不明确的;B.项 Confused 迷惑的;C.项 Worried 着急的,担 忧的;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29.【答案】B 【考点】细节推断。

【解析】人际交往的基础是什么。

定位到文章第三段第二句,Three of these skills stand out: The first, the foundation of the rest, is empathy, which is more than just feeling someone else’s pain.It’s the ability to perceive what another person is thinking or feeling, and to respond in an appropriate way.人类拥有的人际交往技能,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能力,会变得更加弥足珍贵。有三种技能比较突出。一:同理心。同理心是人际互动的基础,它不只是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而是一种能够体会他人的想法和情绪,并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并作出回应的能力。因此选B项“分担他人感受并予以回应的能力”

【误项排除】A 项“团队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的社会敏感性”,C.项 “人人参与的团队精神”,D项 “通过讲故事给人启发,鼓励采取行动的能力”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30.【答案】A 【考点】细节推断。

【解析】本题问的是在作者看来,深入的人际互动的技能是怎样。定位到文章最后一句,that’s where we’ll find the source of our continued value人际交往的技能是我们的价值所在。因此选A项“在未来,是人类真正价值所在的来源”。

【误项排除】B 项“和知识一起使世界变的更美好”,C.项 “与人类的逻辑与分析能力相似”,D项 “可以从书本和课堂学习到”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参考译文

据报道,阿尔法围棋(谷歌开发的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的消息让人工智能专家们感到颇为震惊,他们觉得那应该是十到十五年之后的事情。虽然这件事提前发生让人吃惊,但结果并不意外。相反,这个结果是必然的且可预见。

计算机非常擅长复杂的棋类游戏。正如它们之前击败跳棋和象棋世界冠军一样,它们注定会打败世界围棋冠军。可是我不认为人类的失败预示着大批失业时代的到来,无所不能的计算机会让我们无事可做。技术的进步深刻改变了人类的技能,人工智能虽给我们带来了威胁,但是并不等于宣判人类“死刑”。

人类拥有的人际交往技能,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能力,会变得更加弥足珍贵。有三种技能比较突出。一:同理心。同理心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它不只是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而是一种能够体会他人的想法和情绪,并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并作出回应的能力。

二:团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表明,对团队效能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团队凝聚力,小组成员动机或最聪明的队员;而是团队成员的敏锐的社会触觉和能够彼此相互理解的能力。并且,避免一个人支配整个队伍对团队效能也至关重要。

第三个重要技能是故事叙述能力。这有些许意外,因为以往讲故事并未得到公司机构的重视,在这些机构里看中的是图表和数据分析。图表和数据分析正是科技所擅长的。但若想改变人们的主意,激励他们采取行动,那就讲故事。

以上人类的这些技能,虽说很基本,但和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技能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在书本课堂里学到的人类历史知识,逻辑分析知识是构成促进社会发展的知识型技能的基础。相反,人际交往技能涉及到人类行为非理性的一面,在教科书中找不到,只能从我们自身去寻找。随着计算机向更复杂的人工智能进展,人际交往的技能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Passage Three 【文章介绍】

本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在 La Réunion 南边一个漂亮的有机农场参加WWOOFing的一次愉快并且收益颇丰的经历。

Passage Three

31.【答案】A 【考点】细节推断。

【解析】本题问的是在有机农场做义工能让志愿者怎么样?

定位到文章第一段第二句,With WWOOFing, volunteers exchange their time and work for food and accommodation.在这个活动中,自愿者通过付出时间劳动换取食物和住宿。因此选A项“通过劳动换取食物和住宿”。

【误项排除】B 项“免费环游 La Réunion”,C.项 “找出各种鸟类之间的差异”,D项 “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32.【答案】B 【考点】细节推断。

【解析】本题问着是作者对La Réunion有机农场的感受是什么。

定位到文章第二段第二句,这也正是我喜爱WWOOFing 的原因。第三句,在有机农场做义工也是一种很好的旅行方式。第三段第四句,我对能参与到它们生命起始阶段,而心怀感激;第五句,这么小的幼苗能长成粗壮的大树,我内心不由得生出敬畏之情;第四段第一句,我们也做了大量的除草工作,这让我认识了各种不同的植物,并能辨别哪些可以用来制作草药,哪些可以做沙拉,哪些不能吃。综合以上,选B项“值得的,受益匪浅的”。

【误项排除】A 项“糟糕的,极坏的”,C.项 “舒服的,安逸的”,D项 “困难的,艰辛的”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33.【答案】D 【考点】细节推断

【解析】本题问的是作者在有机农场没有做哪件事。

定位到文章第四段第一句,我们做了大量除草的工作,排除A项;第三段第二句,在La Réunion有机农场,我们种植了棕榈树,排除B项;第四段第二句,我还收获了菠萝,番石榴(水果),排除C项;因此选D项“采摘蔬菜”

【误项排除】A项“除杂草”,B 项 “种植棕榈树”,C 项 “收获水果”,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34.【答案】D 【考点】细节推断

【解析】本题问的是WWOOFing 透射出的哲学意义是什么。

定位到文章第五段第四句,一个公平的交换可以使这个世界大不同,因此选D项“倡导公平交换”

【误项排除】A项“改善当地环境”,B 项 “改善当地人的生活”,C 项 “使不同的社区团结在一起”,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35.【答案】C 【考点】文章主旨

【解析】本题问的文章大义。

本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在 La Réunion 南边一个漂亮的有机农场参加WWOOFing的一次愉快的经历。因此选C项“有机农场做义工的愉悦经历”

【误项排除】A项“WWOOFing的发展”,B项“一个WWOOFing当地社区”,D“WWOOFing体系”,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参考译文

去年,我参 加了在 La Réunion 南边一个漂亮的有机农场的WWOOFing(自愿参加有机农场劳动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自愿者通过付出时间劳动换取食物和住宿。我睡在林中小屋,附近有刺猬在灌木丛中挖洞,各种鲜艳颜色的小鸟在早晨歌唱,还有成排看不见尽头的棕榈树遮阴挡阳。

我认为要了解一个陌生的地方,最好的方式是在这片土地上劳作,和当地人同吃住同住。这也正是我喜爱WWOOFing 的原因。在有机农场做义工也是一种很好的旅行方式。这是个互惠的活动,每个人都把人和环境放在首位,并且你有时间和空间去深入了解当地人社区,探索大自然。

参加这个活动,我们需要学习的有很多,因为每个农场的环境,气候和土壤不同,所以做事方式也不尽相同。在La Réunion有机农场,我们种植了棕榈树。这种棕榈树长大后,便可以收获棕榈心,棕榈心营养价值极高,可以制成美味沙拉。在此之前,我只吃过棕榈心罐头制品,但那味道和新鲜棕榈心的味道相差甚远。在栽培小棕榈树苗时,我对能参与它们生命起始阶段,而心怀感激。这么小的幼苗能长成粗壮的大树,我内心不由得生出敬畏之情。

我们也做了大量的除草工作,这让我认识了各种不同的植物,并能辨别哪些可以用来制作草药,哪些可以做沙拉,哪些不能吃。我还收获了菠萝,番石榴,这些水果可以制成果酱,在当地市场售卖。

当然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田地里。WWOOFing 折射出的技能分享哲学的伟大之处在于这些东西我们都可以从自己的后院制作出来。重点从金钱转移到如何最好的在我们的社区中互相支持。一个公平的交换可以使这个世界大不同。

Passage Four 【文章介绍】

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越来越依赖,走路分神造成死亡的人数不断增加,这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介绍了行人走路玩手机的危害并探讨了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36.【答案】B 【考点】文章主旨

【解析】本题问的这篇文章主要关注的是什么问题。

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越来越依赖,走路分神造成死亡的人数不断增加,这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选B项“走路分神造成死亡的人数在增加”。

【误项排除】A 项“贯彻实施道路规章的困难”,C.项 “在繁忙大街上,乱穿马路的危害”,D项 “手机造成的走路分神”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37.【答案】C 【考点】细节推断

【解析】本题问的是针对行人走路分神,美国的一些州出台了法案,然后怎么样。

定位到文章第二段,死亡数目的上升恰逢美国几个州出台针对步行者的法案。像夏威夷州,阿肯色州,伊利诺斯州,内华达洲和纽约市每年不断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因此选C项“一直在推进立法”

【误项排除】A项“得益于这些法案”,B项“发现很难实施”,D“行人死亡数目下降”,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38.【答案】A 【考点】细节推断。

【解析】本题问的是根据兰皮特的提议,走路发短信应如何处罚。定位到文章第三段第二句,违反者处以上限50美金罚款或十五天监禁或两者并罚,因此选A项“是违法的行为”

【误项排除】B 项“需接受安全教育”,C.项 “应公开批评”,D项 “处以50美元以上罚金”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39.【答案】C 【考点】细节推断

【解析】本题问的是兰皮特认为行人走路分神和什么一样危险。

定位到文章第四段最后一句,“边玩智能手机边过马路的行人和乱穿马路一样会对汽车驾驶员造成危险,理应处以同样的处罚。因此选C项“乱穿马路的人”

【误项排除】A项“汽车驾驶员”,B项“超速驾驶的司机”,D“酒驾司机”,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40.【答案】D 【考点】态度推断

【解析】本题问的是作者最赞成的观点是什么。

定位到文章第四段前二句,有些人视提议为政府管制过度,有些人认为兰皮特分析的有道理,但更多的人同意需关注这个问题。因此选D项“行人走路分神引起的道路事故增加需得到人们重视”

【误项排除】A项“走路分神受伤的多是男性群体”,B 项 “警察对新的立法不满意”,C 项 “安全教育比处罚更重要”,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参考译文

专家表示:随着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变得更加依赖电子设备来处理个人以及工作事务,走路分神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他们还注意到,近些年,行人死亡的数目一直在增加,美国行人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数目的比例由之前的11%升至2014年的15%。

死亡数目的上升恰逢美国几个州出台针对步行者的法案。像夏威夷州,阿肯色州,伊利诺斯州,内华达洲和纽约市每年不断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最近,由新泽西州议会女议员帕梅拉-兰皮特提议一项措施是:禁止边走路边发短信;行人不允许在公路上使用电子通讯设备,双手不占用的情况例外。违反者处以上限50美金罚款或十五天监禁或两者并罚,这和乱穿马路的处罚规定是一样的。兰皮特表示:一半罚金将会用于安全教育,告诉人们边发信息边走路的危险。

有些人视提议为政府管制过度,有些人认为兰皮特分析的有道理,但更多的人同意需关注这个问题。“行人走路分神如同司机开车分神,一样会给他们自己和公路上别的司机带来潜在威胁。”:兰皮特说。“边玩智能手机边过马路的行人和乱穿马路一样会对汽车驾驶员造成危险,理应处以同样的处罚。”

但这个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否被警察坚持贯彻实施。因为警察们通常比较忙,有更紧急的事情等待他们处理。一些人认为,关键应该加强走路分神危险性教育,而不是制定新的法规。可是兰皮特表示:为了阻止这种冒险行为,处罚性的措施是必要的。她说据国家安全局的一项报告表明,2000到2011十一年间,行人因玩手机走路分神受伤人数达到11101人。

研究发现受伤人群多是40岁或更年轻的女性。她们在遭到伤害时,大都在用手机通话,12%在发短信。80%的受伤事故是跌倒所致,9%是由于行人撞倒了静止物体。

Section B

【文章介绍】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说明穿着的重要性。穿戴的服饰会影响人们对你的评价。有人认为认为穿的好意味着成功,也有些人不这么认为。文章就此展开了讨论。

41.【答案】B 【考点】作者态度

【解析】本题问的是作者赞成哪个观点。

定位到文章第二段,我恰是不赞同旧看法的少数,不认为穿的好就代表成功,我是精英俱乐部成员,和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一样,喜欢着装随意。因此选B项“我们不应该靠穿着来评价一个人”。

【误项排除】A 项“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穿着很正式”,C.项 “人确实得靠衣装”,D项 “穿着得体的人很可能成功”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42.【答案】A 【考点】细节推断。

【解析】本题问的作者认为人们的观念看法怎样。

定位到文章第三段最后二句,但真的如此吗?其实并非都像看上去的一样。多少次你凭印象做出第一判断后,却吃惊的发现可惜的错过一次绝佳的机会,一个重要的人物或是一个奇妙的想法?因此选A项“可能证明是错的”。

【误项排除】B 项“是强大的,可信的”,C.项 “是部分事实”,D项 “对我们是毫无价值的”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43.【答案】D 【考点】细节推断

【解析】本题问的评论1作者的观点。

定位到文章评论1最后一句,我认为这既是他穿衣品味的体现,也是自信的体现。因此选D项“认为斯蒂夫-乔布斯着装随意反应了他的自信”

【误项排除】A项“不喜欢斯蒂夫-乔布斯在商务场合的着装”,B 项 “表示商务人士对服装的品味差”,C 项 “认为穿的好代表很成功”,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44.【答案】D 【考点】细节推断

【解析】本题问的提到斯蒂夫-乔布斯,评论2作者的观点。

定位到文章评论2前二句,你们错怪了斯蒂夫-乔布斯。他当然很在意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甚至是刻意要达到他想要的效果。最后一句,显然,他是很重视自己的着装的影响的。因此选D项“认为乔布斯休闲着装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误项排除】A项“指出斯蒂夫-乔布斯是个有进取心的人”,B 项 “指出他和乔布斯以前在同一个俱乐部”,C 项 “和博主观点相同”,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45.【答案】B 【考点】细节推断

【解析】本题问的是评论3中,教授对自己穿牛仔裤来参加宴会的看法。定位到文章评论3,当有人问他是否觉得自己穿的不合适,他环顾四周,说他没没注意。因此选B项“没意识到自己穿的是否得体”。

【误项排除】A 项“认为人们会喜欢他穿的衣服”,C.项 “感觉很尴尬”,D项 “认为自己穿的不合时宜”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参考译文

早在四百多年前,就已经有了“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这样的谚语,说的是,倘若一个人穿着考究,那么这个人肯定是个专业人士,有才华并且富有,这是过去人们普遍的观念。所以,你想别人怎么看待你,或者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那就怎么穿戴。四百年过去了,很多人的观念仍然没有改变。但是穿着真的会影响人们对你的看法吗?

我恰是不赞同旧看法的少数,不认为穿的好就代表成功,我是精英俱乐部成员,和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一样,喜欢着装随意。

观念不是事实,它是通往发现事实道路的途中。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源自于我们的印象和信念体系。观念是否很强大,是否影响很大?当然!但真的如此吗?其实并非都像看上去的一样。多少次你凭印象做出第一判断后,却吃惊的发现你可惜的错过一次绝佳的机会,一个重要的人物或是一个奇妙的想法?

评论1 当今,很多人把穿的好等同于成功。斯蒂夫-乔布斯在公众舞台上穿着牛仔裤,让商界人士津津乐道了很久。我不认识乔布斯先生,虽然我希望认识他。我听说,他开创了商务休闲装的概念,我认为这既是他穿衣品味的体现,也是自信的体现。

评论2 你们错怪了斯蒂夫-乔布斯。他当然很在意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甚至是刻意要达到他想要的效果。早期时候,他穿着正式的商务装,后来改穿商务便装,如黑色高领衬衫和牛仔服,给人积极进取的印象。显然,他是很重视自己的着装的影响的。

评论3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位哲学家穿着牛仔裤去参加一个正式的宴会,当有人问他是否觉得自己穿的不合适,他环顾四周,说他没注意。

Part IV Cloze

【文章介绍】

本文主要介绍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历史。从最早的鞋子到现在的飞机,无不见证了人类的智慧。

46.【答案】D 【考点】考察与start 搭配的词组辨析。

【解析】交通发展的历史从步行开始,步行不算是发明。因此D项start with 从...开始,符合原文。

【误项排除】A项start on 开始进行,B项start at起始于, C 项start for 动身去,都不符合原文。

47.【答案】B 【考点】考察上下文语义。

【解析】根据句意:如果你想快速到达一个地方,只能跑。因此B项only唯一的,仅有的,符合原文。

【误项排除】A项possible可能的,C项only一,一个, D 项just公正的,合理的,都不符合原文。

48.【答案】A 【考点】考察副词词义辨析。

【解析】根据句意:实际上,关于交通运输产生的第一个发明可能是鞋子。以前没有鞋,人们都光着脚走路。因此A项probably大概,或许,符合原文。

【误项排除】B项luckily幸运地,C项really实际上,事实上 D 项formerly以前,原来,都不符合原文。

49.【答案】C 【考点】考察名词词义辨析。

【解析】根据句意: 随后人们发明了能够把人和货物从一地运输到另一地的方 法。因此C项ways方法,符合原文。

【误项排除】A项methods方法,ways 和methods 都可以表示方式,方法,但methods 多指的是科学的方法,具体做事的步骤或程序,再着从文章第三段第一句话中 they could invent other ways to travel 可知,选 C 更合意,B项channels频道,渠道 D 项measures措施,都不符合原文。

50.【答案】D 【考点】考察定语从句引导词。

【解析】根据句意:在一些文 化中,人们发明雪橇,雪橇是一种能在地面上拖着走的木板。which are a kind of board that you drag along the ground.这是个定语从句解释什么是雪橇,先行词是sledges,所以选择指代物的关系代词which,因此D项符合原文。

【误项排除】A项what 不做定语从句引导词,B项when关系副词,指代时间, C 项where关系副词,指代地点,都不符合原文。

51.【答案】D 【考点】考察词义辨析和上下文语义。

【解析】根据句意,你可以把货物绑在雪橇上来运载,但同时雪橇也是一项有挑 战性的发明,因为一旦撞上石头,雪橇上面的货物就会滑落。显然这里是因果关系,因此D项since因为,符合原文。

【误项排除】A项unless 除非,B项but但是, C 项even甚至,都不符合原文。

52.【答案】B 【考点】考察动词词组辨析。

【解析】根据句意:当你拉动雪橇,它撞上石头,车上装载的东西就会滑落。因此B项slip off滑落,符合原文。

【误项排除】A项pull out退出,(火车)驶出,C项hold down 压住,镇压, D 项put down记下,放下,都不符合原文。

53.【答案】A 【考点】考察上下文语义和逻辑关系。

【解析】根据句意:一旦人们发明出轮子,他们就能够发明其他的出行方式。因此A项once一旦,符合原文。

【误项排除】B项then然后,C项however然而,D 项yet但是,都不符合原文。

54.【答案】C 【考点】考察动词短语搭配。

【解析】根据句意: 他们在轮子上装上木板,做成车,然后把车固定在牛或者马背上,可载人,可运货。因此C项Fasten...to: 把...固定在...上,符合原文。

【误项排除】A项stick to 遵守,B项make开始,尝试 D 项change改变,交换,都不符合原文。

55.【答案】A 【考点】考察宾语从句引导词。

【解析】根据句意:轮子使我们拥有今天的一切:卡车,汽车甚至船和飞机。A项what引导宾语从句,做have的宾语,符合原文。

【误项排除】B项that,从属连词,引导宾语从句,在从句中不作任何成分,可省略。从句中have 显然少了个宾语,因此排除;C项which ,连接代词,也可引导宾语从句,在从句中做主语,宾语或定语,但意思是哪一个,意思不符,排除; D 项how,连接副词,引导宾语从句,在从句中做状语,意思是,怎样,以何种方式,排除,此三项不符合原文。

参考译文

交通的历史非常久远,充满了变化和发明创造。最早的交通形式是步行,这算不上什么发明,只需消耗能量。在过去,要到别的地方,都是靠走路。如果你想快速到达,只能跑。实际上,第一个为了交通运输产生的发明可能是鞋子。几个世纪以前,是没有鞋子的,人们都赤着脚走路。

随后人们发明了能够把人和货物从一地运输到另一地的方 法。在一些文化当中,人们发明了雪橇。雪橇是用木板制成的,由人拖拽沿地面前行。你可以把货物绑在雪橇上来运载,但同时雪橇也是一项有挑 战性的发明,因为一旦撞上石头,雪橇上面的货物就会滑落。在另些文化中,人们发明了轮子,用来方便运输。这些就是最早形式的交通发明。

一旦人们发明出轮子,他们就能够发明其他的出行方式。他们在轮子上装上木板,做成车,然后把车固定在牛或者马背上,可载人,可运货,这就是早期的四轮运货马车。后来逐渐产生了卡车,汽车,帆船和飞机,这些现代交通工具。例如,曾经的汽船都是通过桨轮不断旋转往前行驶的。

Part V Text Completion

Text One 【文章大意】

本文主要介绍了语言和世界观的关系。提倡多学习不同的语言,用多种角度来观察了解这个世界。

56.【答案】B 【解析】choose only one language 为正确搭配,意思是“只选择一种语言”,故选 B 项。

57.【答案】C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来做,A 项 many 和 D 项 ways of 无法与空格后的 any reason not to 构成搭配,B 项上题已选,故选 C 项。

58.【答案】A 【解析】in many different ways 为正确搭配,意思是“以许多 不同方式”,故选 A 项。

59.【答案】D 【解析】空格前面的 boring 为形容词,空格后面为 seeing,四个选项中只有 ways of 符合,即 the most boring ways of seeing the world,意为“最为无聊的了解世界的方式”,故选 D 项。

60.【答案】D 【解析】空格后面为一个完整的句子且空格前面只有主语 I,所以空格处缺少谓语,排除 C 和 D 项,空格后面的意思是,因为那就意为着我放弃了用别的不同方式了解这个世界的机会。

61.【答案】C 【解析】空格前面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故 C 项符合句意,整句话的意思是“我不可能只选择一种语言,因为那就意为着我放弃了用别的不同方式了解这个世界的机会。

62.【答案】D

【解析】空格部分独立存在,且空格前面的意思是“所以对 我来说单一语言的生活方式是最为悲哀的,最为孤独的”,故 D 项“最为无聊的了解世界的方式”。

63.【答案】B

【解析】空格部分应填入的是谓语部分,空格前面的意思是 “学习一门语言有如此多的好处”,故选 B 项,意思是“我 真的想不出任何不这么做的理由”。

参考译文

我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看世界的视角。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我不可能只选择学习一种语言,因为那就意为着我放弃了用别的不同方式了解这个世界的机会。

因此对我来说,单语的生活模式是最可悲,最孤独,最无聊的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学习语言有很多益处,我实在想不出不这么做的理由。

Text Two 【短文大意】

本文主要介绍恐慌症。

64.【答案】C

【解析】空格处缺少谓语,且空格前面为 may,故选 C 项。

65.【答案】B

【解析】 have no idea 为正确搭配,意思是“不知道,不清楚”。

66.【答案】 A 【解析】空格前面为 be 动词 is,三个选项中只有 known 符合,be known as 意思是“被认为是”,故选 A 项。

67.【答案】 A 【解析】空格部分独立存在,且空格前面为一个完整的句子,三个选项中只有 A 项符合,整句话的意思是“这种感觉通常不会持续很久,但可能感觉会很漫长”。

68.【答案】 B 【解析】空格部分应填入一个完整的句子,只有 B 项符合,整句话的意思是“起初人们可能完全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故选 B 项。

69.【答案】 C 【解析】空格前面为介词 of,三个选项中只有 C 项可填入此处,意思是“这些都是惊恐性障碍的症状”。

参考译文

恐慌是突然的恐惧感。这种感觉通常不会持续很久,但可能感觉会很漫长 可能在驾驶过桥或乘飞机这样平凡的事情中发生。即使曾经这样做过很多次,恐慌还是会发生。

恐慌发作的时候,你会感到心跳加速,手掌出汗,呼吸困难,头昏眼花。一开始,你不知道自己怎么了。这些都是惊恐性障碍的症状。一般会在十八和二十四岁首次出现。有时,一些悲剧性的事件,比如所爱的人的死亡或其他一些困难的情况,会导致恐慌障碍。

Text Three 【短文大意】

本文主要介绍地球一小时的活动。

70.【答案】 C

【解析】sit at home in the dark 为正确搭配,意思是“黑暗中坐 在家里”。

71.【答案】 A 【解析】turn off the light“关上灯”,故选 A 项。

72.【答案】 B 【解析】空格部分缺少的是动词,故选 B 项,意思是“通过一 项保护大海的法令”。

73.【答案】 B 【解析】空格部分缺少的是谓语部分,且空格后面为 and power,所以此处应选 B 项,意思是“地球一小时’是指在晚上八 点到九点间人们关掉所有非必须电灯和电源的活动”。

74.【答案】 A

【解析】空格部分缺少的也是谓语部分,且动词应使用原形,故选 A 项,整句话的意思是“然而,你不用只是在黑暗中在 家里坐一个小时”。

75.【答案】 C 【解析】空格处也是缺少谓语部分,且根据 and 前面的时态可 知为现在完成时,故此处应选 C 项,整句话的意思是“加入 ‘地球一小时’活动中的人们已经在乌干达种下了一片森 林,在印度修建了太阳能板,在阿根廷通过了一项保护大海 的法令”。

参考译文

我是个环保积极分子。这个月是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倡的一年一度的“地球一小时”的月份。“地球一小时’是指在晚上八点到九点间人们关掉所有非必须电灯和电源的活动”,比如关掉电视,电脑。

然而,你不用只是在黑暗中在家里坐一个小时。人们聚在一起,不使用电源,尽情玩耍。比如跳舞,放烟花,演奏乐器是受欢迎的娱乐方式。地球一小时不只关乎到节能的理念;地球一小时’活动中的人们已经在乌干达种下了一片森林,在印度修建了太阳能板,在阿根廷通过了一项保护大海 的法令”。

Paper Two 试卷二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卷 篇2

(一) 同等学力认定的相关政策规定: 成人高校招生考试中, 报考条件只是简单地规定为“报考高起本或专科 (高职) 的考生应具有高中 (含中专、职高、技校, 下同) 毕业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力”, 明确规定“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不得报考 (见 《2014年浙江省成人高校招生工作实施办法》) 。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的报考条件只是简单地规定为“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见 《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办法》) 。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对同等学力的界定稍微进了一步, 原则界定在专科毕业二年或二年以上, 或普通高校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 (见教育部《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 。

(二) 同等学力考生存在的客观原因: 在硕士研究生和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 都存在极少数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 但唯独在成人高校招生考试中, 存在大量以同等学力报考者, 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必须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考试部门的高度重视。 出现这一现象的客观原因, 一是当今社会流行的“唯文凭论”, 迫使一部分由于种种原因过早辍学的在职人员和社会青年不得不参加学历进修; 二是近年来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的急剧扩大而引发的高录取率造成了成人高校生源的不断萎缩, 导致部分高校趁机提前介入成考生源竞争, 提前动员低一层次尚未毕业的在校学生集体报考高一层次相关专业, 这部分人为“同等学力考生”的主体;三是成人高校的低门槛 (低分数线) 对这部分“同等学力者”产生了极强的吸引力; 四是目前对同等学力模糊的界定方法为这一批越级报考者提供了投机取巧“走捷径”的可趁之机。

(三) 同等学力认定工作的现状: 由于同等学力认定工作相关的政策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除硕士生招考中同等学力界定有毕业年限外) , 基层招生部门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可行的把握尺度, 一般只要有考生单位出具的证明就予以认可。 这些证明考生具有同等学力的材料有的来自街道或乡镇政府, 有的来自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 (国营、集体、个体) , 甚至还有来自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

二、目前同等学力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是界定考生是否具备报考资格的政策红线, 同等学力认定工作应该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 所谓同等学力, 是指一个人是否具有同等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以及这个人理解知识、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那么, 上述单位有无评价和认定同等学力的资格呢? 目前的认定程序是否严密呢? 同等学力认定工作的职责应该落实在哪个部门呢?

(一) 上述单位不是教育教学单位, 不负责从事学历教育, 不具备法定的认定同等学力的资质, 不具备学力水平鉴定能力。 认可上述单位出具的同等学力证明是极不严肃的。

(二) 由于上述单位出具同等学力证明的随意性, 诱导了假学力证明泛滥, 导致一批尚未具备同等学力考生混入了成人高考考生队伍。 年复一年, 形成恶性循环。

(三) 降低了新生素质, 给成人高校正常教学造成了困难, 增加了成人高校的培养难度, 势必影响成人高校毕业生的质量。

(四) 近些年普通高校的高录取率决定了成人高校生源萎缩, 导致部分高校提前介入成考生源竞争的行列。 尤其是部分同时承担高校和中专 (技校) 教学任务的学校, 提前动员低一层次尚未毕业的在校学生集体报考本校高一层次相关专业, 并挤出一个月左右的正常教学时间组织专门的针对成考的考前辅导, 大量冲击了原层次的教育时间, 打乱了正常的教育秩序, 助长了应试教育之风, 势必影响了原层次学历教学的质量。

这类问题大多出在近年刚升格为学院但还保留中专层次教学培养任务的、广播电视大学和广播电视中专并存的、技师学院和技工学校一体的单位, 这类学校地处哪个地方, 这个地方的“同等学力者”就明显比其他地方多。

还有少数与省外高校联合办学的中等学校, 组织本校学生集体报考省外挂钩高校, 派出大批教师带着整火车整汽车的学生赶去外省参加成考。

(五) 界定同等学力的相关政策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审核人员工作责任性欠缺、各地把握标准宽严不一, 或者说是凭审核人员的个人认知水平办事, 也是造成“同等学力”泛滥的原因之一。 因此, 不排除各地在同等学力认定工作中存在掌握尺度不一的问题。

(六) 造成当前同等学力认定工作混乱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行政部门行政作为不力。 教育行政部门是主管学历教育的法定职能部门, 代表国家和人民政府负责统筹组织与实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工作, 具有无可替代的权威性和排他性。 同理, 同等学力认定工作应由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负责, 应该对眼下混乱的同等学力认定工作负责。

三、同等学力认定工作必须改革与完善

教育是有阶梯的, 知识的学习有一个由易到难、 由浅到深、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积累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即便在高等教育基本普及的发达国家, 对新生也有相应的学历 (力) 要求。 因此, 同等学力认定工作绝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工作。

在同等学力认定工作中, 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不作为 (至少是行政作为不力) , 冲击了普通中等专业 (技工) 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 使成人高等教育、普通中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同时也冲击了在职人员和社会青年求学深造的正当权益, 严重影响了诚信和谐社会建设, 必须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

(一) 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纠正 “不管什么学历 (力) 反正要通过统考才能录取”的错误思想, 根据国家赋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定职责和权限, 尽快考虑建立健全同等学力认定机制。 虽然目前高中会考机制可以提供学历认定, 但对于广大在职人员和社会青年来说, 考试的科目过多, 且会考机制主要是针对在校高中学生的。 笔者认为,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确定各学历层次同等学力认定的行政级别, 实行分级负责制;统一确定考试科目、内容、形式、时间 (一年一次或一年二次) 。 也可以参照现行的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办法 (参加自考中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考试) , 授权目前已相当健全的社会考试机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 开设同等学力认定工作。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被称之为没有围墙没有课堂的大学。 自学考试的本质是由国家教育考试鉴定考生通过自学所掌握的文化知识是否已达到某教育层次的同等学力。 虽然自学考试系统发放的证书也称为毕业证书, 但笔者认为, 其性质应该是学力认定证书, 只是国家为了鼓励自学成才, 以政策的形式规定其可以享受同层次学历者相关的同等待遇而已。 从这层意义上说, 通过自学考试机制鉴定同等学力不仅合适, 而且合法。 当然, 同等学力认定考试与现行中的自学考试各专业系统的课程考试毕竟还是有区别的, 因此, 各层次同等学力认定考试的科目不宜太多, 一般以三至四门课程为宜。 例如:高中层次的同等学力认定以语文、数学、英语三门通过即可, 大专层次的同等学力以邓小平理论、大学语文、高等数学 (一) 、英语四门通过即可。 这样, 才能提高同等学力认定工作的严肃性, 才能保证同等学力者具有基本的文化素质, 有效保证成人高校的新生质量, 还可以开拓自学考试相关课程的生源, 促进自学考试事业健康发展。

(二) 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出台新的同等学力认定办法以前, 可以参照同等学力报考研究生的政策规定执行。 意欲申请认定具有大专 (高中) 毕业同等学力者, 必须在高中 (初中) 毕业三年后才能予以认可 (以毕业证书签发日期为准) 。 审核认定工作暂时可沿用由市、县 (市) 两级招生部门负责, 并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严格程序、严肃纪律、责任到人、实行责任追究制, 哪一级出问题哪一级负责, 谁出问题谁负责。 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堵住近年来存在的大量的同等学力考生资格 (在校生提前报考) 审查认定环节的技术操作漏洞。

(三) 加强对中等专业 (技工) 学校的监督与管理, 进一步严肃“在校生不准报考成人高校”这一政策规定。 首先, 应该加强对中专 (技校) 学校领导关于招生政策方面的宣传教育, 提高学校领导执行政策规定的思想认识, 增强执行政策规定的自觉性;其次, 每年秋季开学, 组织对中专 (技校) 教育教学工作检查, 通过检查教学计划、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方式 (其他抽查、暗访形式亦可) , 从中发现有无针对报考成人高校的集中辅导, 有无组织学生集体报考省内外成人高校;最后, 一经发现学校组织在校生集体报考集中突击复习的事实, 必须对学校主要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并在全省范围予以通报。 只有严肃认真地执行“在校生不准报考成人高校”这一政策规定, 才能有效杜绝在校生假借同等学力名义提前报考成人高校, 避免成人高校生源提前透支, 确保成人高校新生质量。 从另一个角度考量, 也避免了中专 (技校) 教学时间的缩水, 有效保证了中专 (技校) 的教学质量, 从而保证符合国家和企业对一线技术工人文化知识和技能素质的基本要求。 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严格查处在校生报考成人高校一事, 对学生深入进行社会责任教育, 培养学生逐步树立以诚信为荣的思想品德, 为积极推动和谐诚信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四) 加强诚信平台建设, 是防范假以同等学力报考的又一辅助办法。 我国现已进入法制社会, 作为招生考试系统, 坚持以法治考是无可推诿的责任。 考生在报考资格问题上的做假, 其性质应该等同于考场作弊, 应该尽快出台相应的具有法规性质的处罚条例, 对假以同等学力报考的在校生及其他社会考生进行相应的处罚, 同时录入考生个人诚信档案。 在国家整个公民诚信系统平台完善后, 及时将考生诚信记录纳入其中, 让报考资格作假与考场作弊一样跟踪考生一辈子, 增加考生作弊的后续成本, 杜绝或至少可以降低当前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报名中伪同等学力者的人数, 强化考生的自觉诚信意识。

改革有一个阵痛的过程。 由于近几年提前透支了成考生源 (在校生假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现象的存在) , 规范成人高校招生考试中“同等学力考生”的认定工作, 成考生源会有一个阵痛过程, 但时间不会很长, 最多就是一至两年时间。 可是往长远看, 却是成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必将有利于高等教育、中等教育正常有序地发展。

同理, 本文的观点适用于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同等学力认定工作。

参考文献

[1]2014年浙江省成人高校招生工作实施办法.

[2]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办法.

[3]教育部.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卷 篇3

近年来,美国公立大学在政府主导下,全面引进了普通学力考试制度,并作为一项高等教育的改革成果而四处推广。对此,诸多专家褒贬不一。

一、用答题卡来判定学力高低是否科学?

一年前,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斯佩林斯宣布,将普通学力考试制度引进美国各大学。这一举措,当即遭到学术界的强烈反对。自布什政府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颁布后,美国教育界纷纷检讨各自的教学体制,并要求公立中小学校必须公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和教学现状及对校内发生的一切作出责任说明。与此同时,教育改革的风潮也在席卷美国各所大学,掀起不小的波涛。

最近,许多与学力考试相关的人士一直在呼吁政府改变学力考试的规定。不久前,全美州立大学协会和全美州立-国有公立大学协会,对大学生生活、学费和最终毕业的总支出等,按照“学力考试”的得分规则进行比较后,发现存在着许多解释不通或自相矛盾的问题。于是,两大协会立即创办了一家名为“大学生肖像”的网站,为日渐火爆的“学力考试”大辩论搭建一个专门服务平台。

政府规定,凡是引进普通学力考试的大学,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四年期间,每年都必须通过诸如作文、分析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这三项规定的普通学力考试,并将其得分纳入学习成绩单内。两大协会团体就此规定的实践情况对加盟协会的约550所大学作了深入调查。由于协会网站发挥得当,现在已有半数大学表示愿参与“大学生肖像网站”的各项活动。调查结果归纳一点就是,各大学负责人均明确表示愿充分反映大学生中的社情民意。

二、信息公开很有必要

在美国某大学,大学教育的学费始终举高不下。当进行网络调查要求学生们回顾一下平常都学习了些什么功课,并就本人应承担起什么责任而作出说明时,学生们普遍会对网上信息的要求作出不同程度的答复,并能提出一些创新性建议。该校的学生们在讲解应采取的教改新对策时一针见血地指出:既然政府明确了用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的学力水平,那么,理应要在就业状况等方面对得分高的毕业生实施优惠政策。匪夷所思的是,考试过后,政府对此三缄其言,除公布成绩外,一切就像什么也未曾发生过一样。学生们认为,诸如学力考试的分数究竟对今后的就业等前途有什么影响之类的信息,政府应向毕业生开诚布公地说明。

该校学生的呼吁可以说是求饥若渴。眼下看来,学力考试的义务性和方向性确实有悖于广大学生们的意愿,必须充分关注多少年来在许多大学一直普遍沿袭下来的某些考试制度的实质性意义。“大学考试制度的设置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境地了,”全美州立一国有公立大学协会副会长休伦巴克博士开宗明义道。大学生肖像网站要求参与活动的各大学,在今后1年内,将各自学校各类专业的专业课程内容和讲义概要等信息,尽快提供给网站编辑部。网站工作人员会将五花八门的学费的具体计算过程补充附加在网页上。通过信息公开方式,将各大学入学学生经过四年制大学生涯的总支付费用输入计算机系统作一比较后,在网上发布。然后,向那些对校园生活和学业感兴趣的学生发《征询意见表》,汇总后,一并在网上公布。

收集汇总信息的最大难点是,美国各大学在4年间所实施的各类考试时间不统一。休伦巴克博士推心置腹地说:“当在网上公布最新数据时,一般说来,若漏发或补发都会直接影响网上参与校方的考试成绩发布。怎样才能既及时发布考试信息,又保护好校方的办学积极性,对付现行的且根深蒂固的以考试为准的‘成绩至上主义的清规戒律,我们确实还欠缺经验。学力考试的实施方法和结果分析,迄今仍找不到一个基准规范和标准模式”。

鉴于各大学考试名目繁多,希望考入大学的新生和他们的家长也都期盼减少不必要的考试制度。所以说,信息公开的进一步透明,也是学生作出择校决断不可或缺的条件。正如田纳西大学诺克斯比尔学院的克拉布特院长所言,“答题卡方式的考试是难以测验出真正的学力水平的。但究竟设置什么样的考试制度才算是切合实际?怎样才算是公正地评价教育成果?欲想搞清楚,尚需一定的时间。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为了重新树立高等教育的权威性和必要性,实施一定的考试制度是完全必要的”。

三、私立大学各自为政

加里福尼亚大学并没有参与政府要求和规定的普通学力考试。它所属的9所相关学院也分别拥有各自独立的教学考试体制和可供外界查询的数据库,并构筑了一整套教学和考试政策制度。某大学校长特因斯直言:“专业性的普通学力考试制度的难度,远远超出了现今大学教育所推行的多样性和广泛性考试宗旨,但却体现不出考题的寓意和深度有多大。在判卷时,由于全部由计算机介入,实际上就从根本上剥夺了大学教师、教授等评价学生学习水平高低的权利”。

美国的私立大学对奖学金的依赖程度不是很高,即便在引进政府规定的标准考试制度方面,也采取了灵活慎重的态度。前不久,加盟于全美独立大学协会的1 000所私立大学,纷纷在一家名为UCAN的网站上亮相。诸如各大学在校生的男女比率、专业课程内容、授课费用的交付、入学后5年间如何取得学位以及研究生占在校生的比率之类的信息,只要在网上一搜,立刻一清二楚。

全美独立大学协会的广告部主任巴尔斯博士坦言:“目前来看,美国几乎所有的公立大学均引进了普通学力考试制度,而私立大学则姗姗来迟,只有几百所大学不同程度地引进了该项制度。尽管信息一再被要求公开和透明,仍有一些私立大学并没有按要求公开发布那些提示性的信息或建立可供查询的数据库。许多大学都在选择自认为最适宜办学和发展的模式来进行各自的教育改革,在这一点上政府不应牵强求同,因为联邦政府是没有权力决定教育机构的教学内容的”。

(编译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信息中心)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卷 篇4

政 治 学 试 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主动接触和政治结社等。

2、国家的政治权利具有_______性、__________性和自主性的特征。

3、政治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政府运用_______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4、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是________和_________。他们在1848年2月发表的_______被认为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5、斯大林之后苏联共产党的历任最高领导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契尔年科和戈尔巴乔夫。6、1921年春,苏维埃俄国由军事共产主义转向________,标志着苏俄进入了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7、1840年到1919年的中国革命为_________革命阶段。

8、中共十六大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_________,本质在_________。

9、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理想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

10、冷战期间,两大阵营在军事领域里的对抗表现为__________组织和________组织两大军事集团的紧张对峙。

11、依据构成来划分,国际组织可分为________国际组织、_________国际组织。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立法机关

2、空想社会主义

3、五四爱国运动

4、新现实主义

三、简述题(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几种主要的国家起源学说。

2、简评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主要成就。

3、简评行为主义学派。

四、论述题(每题12分,共36分)

1、试述政治文化的特性和内容。

2、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3、试论民族国家是国际政治的基本行为主体。

2005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政 治 学 试 卷

一、填空(共20分,每空1分)

1、政治学是研究_______的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

2、马克斯·韦伯把政治统治分为卡里斯马型统治、________统治、________统治。

3、根据各国的政治实践,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有_______、_______、主要接触、政治结社等。

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经历了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两个阶段,与此相适应,无产阶级也由_______阶级变成了_______阶级。

5、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又称________模式,其基本特征是________。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领导人_______积极推行人道的明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曾试图从根本上改造这一模式。结果适得其反,导致了苏联于_______年______月彻底崩溃。6、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_______》,总结了近百年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

7、邓小平在中共第______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基本命题。

8、________年2月,江泽民第一次正式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9、《国家间政治》一书的作者是_________。

10、综合国力的构成包括_______力量和_________力量。

11、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戴维·辛格。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5分)

1、政治权利

2、《共产党宣言》

3、“三步走”发展战略

4、非零和对策

三、简述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1、简述政治民主的经济基础。

2、简述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简析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

四、论述题(共36分,每小题12分)

1、试述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2、试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3、试析国际组织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6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政 治 学 试 卷

一、填空(共20分,每空1分)

1、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中,普遍存在的政党制度类型为______、_______和多党制。

2、按中央与地方的不同权力关系,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分为_______国家和_______国家。

3、资产阶级共和制分为议会制、总统制和混合型三种,美国是典型的_______国家。4、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改组大会,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提议,大会将正义者同盟更名为___________。5、1916年,列宁出版了《_________》一书,深刻阐述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6、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中,最先发生剧变的国家是_______和________,最后发生剧变的国家是_______和________,被暴力推翻政权的国家是________。7、1917年_________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8、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_______》的报告。

9、中共第________次代表大会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0、1939年,英国学者_______出版了《二十年危机(1919--1939)》一书。

11、提出国际系统模式理论的西方学者有美国的_________和加拿大的_________。

12、国家行为主体的基本要素是居民、领土、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5分)

1、政治参与

2、列宁主义

3、两条抗战路线

4、国家主权

三、简述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1、简述政治管理的作用。

2、简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3、简述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基本条件。

四、论述题(共36分,每小题12分)

1、试述政治文化的功能。

2、试述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3、试析科技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2007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统一考试

政治学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在诸子百家中,对中国政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_____、______和法家的政治思想。

2、从总统、议会和政府三者的关系看资产阶级共和制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认为,1516年_____-所著_______一书的出版是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19世纪达到了高峰,出现了三位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即法国的________、_______和英国的________。

4、________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5、越南的革新开放开始于1986年12月召开的越共第______次代表大会。6、1928年中共在______召开了第六次代表大会。

7、_______年日本侵略者策划了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制造了华北事变。

8、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中“多快好省”的核心是_____。

9、依据构成来划分,国际组织可分为______国际组织、_____国际组织。

10、综合国力的物质力量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联邦制国家

2、布拉格之春

3、新三民主义

4、相互依存

三、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国家权力的重要特征。

2、简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

3、简述现实主义的基本观点。

四、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试述政党的作用。

2、试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卷 篇5

第一章、需求和供给

二、简述题

1、分析并说明引起需求变动的因素是什么。

除了价格以外,影响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还有: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预期以及政策因素等。考虑到影响需求量的所有因素,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可以一般地表示为:x=x(pr,p,m,p1,…)其中,x代表商品的需求;pr代表消费者的偏好;p表商品的价格;m表示消费者的收入;p1表示其他商品的价格等。这一函数是一般形式的需求函数。

2、引起供给变动的因素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影响供给的?

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以外,生产技术水平、投入品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预期以及政府政策等因素也对供给量产生影响。如果以y表示商品的供给量,T表示技术水平,p代表该商品的价格,rl,r2代表各种投入的价格,p1,p2表示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等,那么,生产者对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可以一般地表示为:y=y(T,p,r1,p1,…)该函数被称为供给函数。除了商品的价格以外,影响供给量的其他因素之一发生变动,生产者的供给就会发生变动。首先是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会使产量提高,从而使得供给增加。其次是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价格。投人品价格提高,商品的供给减少。第三,厂商所生产的商品的价格。如果一个厂商生产两种在原料上具有竞争性的商品,那么相关商品价格提高导致一种商品供给减少;相反,如果另一种商品是一种联合的副产品,相关商品价格提高将导致一种商品的供给增加。

3、运用供求分析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为什么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要限制石油产量?

“谷贱伤农”是指农产品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得农民从中获益,可以还会因农产品价格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一般来说,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

价格弹性很小,即农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农产品的价格下降以后,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难以弥补价格下降对收入的影响,从而使农民的总收益下降。

同样的道理,由于石油为各国的重要能源,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在石油的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石油输出国组织限制石油的供给,会使得石油的价格将上涨。由于各国对石油的需求缺乏弹性,因而石油价格上涨将使得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总收益增加。若不限制石油供给,供给增加将导致石油价格下降,而供给量的增加不能弥补价格下降对收益所造成的损失。故而他们要限制石油产量。

三、计算与证明

1、若市场需求曲线为Q=20-4P,求价格P=4时需求的点弹性值,并说明怎样调整价格才能使得总收益增加。

解:当价格P=4时,需求量Q=100。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定义有 Ed=-dQ/dP×P/Q=5×4/100=0.2 由于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即缺乏弹性,故提高价格会使得总收益增加。

第二章、效用论

二、简述题

1、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试利用基数效用论加以说明。基数效用论假定效用大小可以用基数加以衡量,并且是递减的。由于消费者是价格接受者,因而对应于商品价格的变动,消费者将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对最优消费数量进行调整。特别地,如果其它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只有某种商品比如第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那么第一种商品(以及其他商品)的数量相应地发生变动。从商品价格与该商品的消费数量之间的关系中,可以得到消费者对第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

以消费一种商品的情况来说,消费者按下列条件选择消费商品的数量:MU/p=λ。如果商品的价格p变动,比如说升高,消费者根据上述条件确定最优的消费数量。在货币的边际效用λ既定的条件下,随着价格的升高,消费者希望从该商品中得到的边际效用增加,以便能弥补支付单位商品说

失掉的货币的边际效用。这样,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减少。因此,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对正常物品而言,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请运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1)正常物品,是指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数量也增加的商品。(2)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就正常物品而言,这两种效应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即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在保持总效用不变前提下,通过改变商品组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量(替代效应);同时,由于价格下降使得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也会增加其消费量(收入效应)。总效应就是这两种效应的加总。即随着价格下降,消费量增加。在图形上,即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何为吉芬商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试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1)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品,其消费量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其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2)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在保持总效用不变前提下,通过改变商品组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量(替代效应);同时,由于价格下降使得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又会减少对这类特殊低档品的消费量(收入效应)。总效应就是这两种效应的加总。就吉芬商品而言,其收入效应会大于替代效应,即随着价格下降,消费量减少。反映在图形上,就是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论

二、简述题

1、单一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是如何确定的?其间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各有什么特点?(2006论述)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以把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区间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投入的第I阶段为投入

量由零到平均产量最大;第II阶段为由平均产量最大到边际产量为零;第III阶段为边际产量为负值阶段。在第I阶段,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变动要素的边际产量大于其平均产量,这意味着生产要素的边际水平超过平均水平,因而理性的厂商不会把变动要素的投入量确定在这一领域;与这一区域相对应的是在第III区域,变动要素的边际产量小于零,这意味着变动投入的增加使得总产量减少,因而理性的厂商也不会把变动要素的投入量确定在这一阶段上。因此,理性的生产者只会把变动要素的投入量确定在第II阶段。故,第II阶段为合理投入区。

2、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

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能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如果单一要素投入服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那么随着劳动数量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而同时劳动替代资本使得资本数量减少,从而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增。这就是说,边际技术替代率服从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的原因就在于边际技术替代率服从递减规律。

3、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如何确定的,它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有何关系?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指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化或者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化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在多种生产要素投入变动的情况下,厂商的生产技术可以由等产量曲线加以表示。而厂商的成本与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由等成本方程加以表示。于是,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表现为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方程的切点。在成本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投入量需要满足的条件为:RTSL,K =rL/rK,rL+rK=C。或者在产量既定条件下,生产要素投入量需要满足的条件为:RTSL,K =rL/rK,f(L,K)=y。这些条件说明,无论是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还是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寻求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厂商都将要把生产要素的数量选择在单位成本购买的要素所能生产的边际产量相等之点。同时,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也是厂商利润最大化的选择。以成本既定成本为例,如果每单位成本获得的边际产量不相等。比如MPL/rL>MPK/rK,这时把用K的一单位成本用于购买L将会在保

持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总产量,从而增加利润。因此,追求技术上的最优恰好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相一致。***

4、试说明短期总产量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下,短期总产量曲线表现为一条先增后减的曲线。受总产量曲线的支配,短期总成本曲线则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二者之间存在着对偶关系。根据定义:

边际成本MC=rL/MPL平均成本AVC= rL/APL 可知,厂商的边际成本与可变投入的边际产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平均变动成本与平均产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这就意味着,在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成立的条件下,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先增后减,从而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一定是先减后增的,即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线呈现U形。而且,由于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相交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点,故平均成本一定与边际成本相交于平均成本最低点。

总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增。由于边际成本是先减后增的,且反映了总成本增加的速度,因而总成本曲线在边际成本递减阶段,增长速度越来越慢;相反,总成本曲线在边际成本递增阶段,增长速度加快。

三、计算与证明

1、(2006)已知厂商的生产函数为y=10L—3L2,其中L为雇用工人的数量。试求:

(1)、厂商限定劳动投入量的合理区域?

(2)、若企业生产的产品的价格P=5,现行工资率rL=10,企业应雇用多少工人?

解:①由生产函数可以求得厂商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APL=(10L-3L2)/L=10-3L

(1)MPL=10-6L

(2)当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相交,即

APL=MPL 时,决定最低的劳动投入量:将(1)、(2)代入, 10-3L=10-6L 得 L=0

当边际产量为零,即MPL=0时,决定劳动投入量的最大值: 10-6L=0 得L=5/3 可见,该厂商的合理投入区为[0,5/3]。②厂商雇用劳动的最优条件为

P×MPL=rL

5(10-6L)=10

L=4/即劳动的最优投入量为4/3个单位。

2、(2003,2008年)厂商的生产函数为y=24L1/2K2/3,生产要素L和K的价格分别为rL=1和rk=2。试求:

(1)、厂商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2)、如果资本的数量K=27,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

(3)、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 解:①根据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 MPL/rL=MPK/rK 得(12L-1/2K2/3)/1=(16L1/2K-1/3)/2 得2L=3K,即为劳动与资本最优组合。

②短期成本函数由下列二方程组所决定: y=f(L,K)

c=rLL+rKK(━)即 y=24L1/2×272/3 c=L+2×27 解得c=(y/216)2+54 ③长期成本函数由下列三条件方程组所决定: y=f(L,K)c=rLL+rKK MPL/rL=MPK/rK 即 y=24L1/2K2/c=L+2K

2L=3K 从生产函数和最优组合这两个方程中求得L=y6/7/15362/7

和 K=(2/3)×(y6/7/15362/7)代入到第二个方程中得到厂商的成本函数为

c=5/(3×15362/7)×y6/7

3、证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必然会在生产扩展曲线上选择投入组合。回答三个问题:⑴利润最大化与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一致性;⑵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⑶生产扩展线方程的概念,与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一致性。)

厂商的利润π=TR-TC=PQ-TC,将其对生产要素求一阶导数令其为

零以寻求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设该厂商仅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即Q=f(L,K)=Q0,TC=rLL+rKK 则分别对L,K求偏导数得: P -rL=0,P -rK=0,按边际产量的定义替换并将两式相除得:MPL/MPK=rL/rK。此即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投入组合。

又由生产扩展线的定义为一系列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的连线,等产量线上任意一点切线的斜率为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MPL/MPK,而等成本线为C=rLL+rKK=C0,其斜率为rL/rK,因此可得生产扩展线的方程为MPL/MPK=rL/rK,与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投入组合相同。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必然会在生产扩展曲线上选择投入组合。

第四章、市场理论

二、简述题

1、什么说厂商均衡的一般原则是MR=MC?

(1)经济学中通常认为理性厂商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利润。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厂商在进行决策时都试图使得MR=MC,即增加一单位决策量时,所增加的收益等于所增加的成本。经济学中通常称这一原则为利润最大化原则。

(2)利润最大化原则适用于所有以利润为目标的经济单位的所有决策选择。

(3)以完全竞争厂商的产量选择为例。厂商提供产量一方面会带来收益,另一方面也要付出成本。在既定价格下增加产量,如果MR>MC,意味着增加这一单位产量能增加总利润,厂商就会把它生产出来。直到MR=MC。相反,如果MR

2、简要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或)长期均衡。

(l)短期均衡。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个厂商都是价格接受者,因而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都等于市场价格。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

成本进行生产的利润最大化厂商选择最优产量的条件是p=MC。

对应于上述条件,完全竞争厂商可以处于获得超额利润、获得正常利润和亏损状态的均衡。当市场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时,厂商生产要比不生产损失更大,这是厂商停止营业点。

对应于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的市场价格,厂商会在边际成本曲线上确定相应的供给量。因此,平均可变成本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是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并且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递增,因而厂商的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2)长期均衡。在长期中,厂商将不断调整固定投入的数量,使得在每个产量下,生产规模都是最优的。因此,长期成本曲线将是厂商决策的依据。与短期中的行为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选择最优产量的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长期边际成本。同时,由于长期内厂商没有固定成本与不变成本之分,因而当价格高于平均成本时,厂商才提供供给;否则,厂商退出该行业。

同时,在长期中,行业中存在着厂商的进入或退出,因而厂商的长期均衡要受到行业调整的影响。假定厂商的进入和退出不影响单个厂商的成本,则行业中厂商的进入或退出只影响到市场供给,从而影响到市场价格。如果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厂商获得超额利润,那么势必会引起其他行业中厂商的进入。结果将使得市场价格降低到厂商的平均成本最低点为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p=LMC=LAC。

3、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行业供给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由于长期中存在着厂商的进入或退出,因而厂商的长期均衡要受到行业调整的影响。

(1)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随着厂商数目从而产量的增加,如果行业中单个厂商的成本降低,则称该行业存在着外在经济;相反,则称存在着外部不经济。

(2)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在成本不变行业中,单个厂商的成本不随厂商的进入和退出而改变。假定最初完全竞争厂商及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如果整个行业面临的市场需求发生变动,那将导致原有的均衡被打

破。但由于单个厂商的成本并不发生改变,因而最终结果只是厂商的数目增减而已。因此,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由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决定的水平曲线。

(3)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假定最初厂商和行业均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此时出现行业的市场需求增加。结果将会导致市场价格提高,使得每个厂商都获得超额利润。超额利润驱使其它厂商进入。行业的外在不经济使平均成本最低点升高。这样,由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决定的行业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4)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如果行业中存在外在经济,结果行业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评述垄断竞争理论。

垄断竞争市场是现实中较普遍存在的竞争程度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行业中有大量的卖者和买者;第二,厂商提供有差异但彼此接近的替代品;第三,厂商进入或退出是自由的。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产品差异,厂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产品的价格,即通过改变生产产品的数量来影响商品的价格,所以,垄断竞争厂商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但在该市场上,代表性的垄断竞争厂商有两条需求曲线。第一条是厂商的市场份额曲线,即在所有厂商同样改变价格时代表性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用D表示。而另一条需求曲线d表示垄断竞争厂商改变其自身产品的价格,而其他厂商都保持价格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较之需求曲线D,厂商“自身”的需求曲线d更为平坦,从而二者相交。在D与d相交时,垄断竞争厂商的选择的价格与市场价格一致,从而表明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均衡。

垄断竞争厂商将会依照于上述收益曲线来决定最优的产量和价格。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该理论分析是以产品差异和自由竞争为条件的。在理论分析中很少涉及到生产集中的后果,因而也就不能分析作为资本主义现代经济一种表现的垄断现象的深刻基础和对社会经济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此外,把产品差异为特征的垄断与生产集中所导致的垄断

混为一谈,使得垄断竞争分析并不具有一般性。不过也应该看到,对于垄断竞争对竞争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垄断的消极作用的分析是有意义的。

5、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是如何对寡头市场上的价格较少变动作出解释的? 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是用于寡头市场行为分析的一个理论模型。这一模型假定,对应于一个特定的价格,当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时,其他厂商将不会跟随,但若它降低价格,其他厂商也会如此。结果,单个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折弯点。

对应于一条折弯的需求曲线,寡头厂商得到自身的边际收益。通过此边际收益,厂商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最优产量,并在需求曲线上确定价格。与通常厂商不同的是,折弯的需求曲线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在折弯点处不连续,因此,当边际成本恰好与边际收益在这一断点处相等时,边际成本的变化不影响厂商的均衡产量和价格。这样,该模型对寡头市场的价格稳定性给予了充分的说明。如图所示。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的缺陷是没有说明最初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6、为什么说古诺模型的均衡是一个纳什均衡?

⑴古诺模型的均衡分析:经典的寡头分析是古诺双寡头模型。古诺模型可以在一个简单的情形中得到说明。假定两个面临同一市场的竞争厂商,它们生产无差异的产品,成本为0。起初,A厂商选择市场总量的1/2,以便利润最大化。随后,B厂商将余下的1/2作为其面临的市场需求,并与A一样选择其中的1/2即1/4的产量。结果,A厂商的利润因B厂商的加入而未能达到最大,于是它变动产量,将B厂商生产1/4余下的3/4作为决策的依据,选择其中的1/2即3/8。同样,B厂商将会选择5/16。如此最终,两个cs各选择1/3的产量,而且它们没有进一步变动产量的动力,从而市场处于均衡。古诺模型的缺陷是假定厂商以竞争对手不改变产量为条件。

⑵纳什均衡指的是指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具体地说,在对策G中,对一个策略组合(S1*,…,Sn*)而言,如果对每一个局中人i,在其他局中人不改变策略的条件下,Si*是第i个局中人的最优策略,即对于任意一个可行的策略Si’,都有ui(S1*,…,Si-1*,Si*,Si+1*,…,Sn*)≥ui(S1*,…,Si-1*,Si’,Si+1*,…,Sn*),则称(S1*,…,Sn*)是对策G的一个纳什均衡。⑶古诺模型的均衡产量就是各方都不会改变的均衡解。这正符合纳什均衡的定义。实际上,古诺模型的分析过程就是纳什均衡的实现过程。***

三、计算与证明(2000,2009部分)

已知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Q=50-3P。(1)、试求厂商的边际收益函数。

(2)、若厂商的边际成本等于4,试求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价格。解:1)由需求曲线得 P=(50-Q)/3 从而

TR=PQ=(50Q-Q2)/3

MR=50/3-Q×2/3(2)根据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MR=MC,又MC=4, 于是

50/3-Q×2/3=Q=19 代入到反需求函数中得到 P=(50-19)/3=31/3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

二、简述题

1、简要说明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与产品市场一样,完全竞争市场上有众多的厂商和众多的要素供给者,他们都按照既定的要素价格选择最优的要素使用量和供给量。在产品市场上,厂商也是完全竞争者,即产品的市场价格是厂商决策的依据。就厂商而言,厂商选择要素使用量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即要素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为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即边际产量与价格的乘积。这是因为,增加一单位要素可以增加的产量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量,而这些产量以不变的产品价格出售,所以,增加该要素一个单位给厂商带来的收益就等于

边际产量乘产品价格,即VMP=p×MP 从要素的“边际成本”考察,由于厂商面对的要素价格由市场供求所决定,不随厂商使用要素数量的多少而改变,因此增加一单位的要素所增加的成本等于该要素的价格。由此可知厂商的使用要素利润最大化原则表现为VMP= p×MP=r

式中:r为要素的价格。

对应于由市场所决定的要素价格r,厂商选择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量,因此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构成了厂商对该要素的需求曲线。由于要素的边际产量MP服从递减规律,而产品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产品价格保持不变,因而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VMP也随着要素使用量的增加而递减,即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为什么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试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是指随着劳动价格即工资率的提高,最初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增加,但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劳动供给量反而逐渐减少的情况。

劳动的供给是消费者在既定时间约束条件下对获取收入和消费闲暇之间进行最优配臵的结果。一方面,对消费者而言,与消费商品一样,消费闲暇也可以获得效用。不同的商品和闲暇时间的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满足可以由一系列的无差异曲线加以表示。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支配的时间是既定的。在既定的时间约束条件下,消费者合理地安排劳动和闲暇时间,以使效用满足为最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商品的收入来源为劳动收入,这样,只有当劳动者每单位收入获得的收入购买商品获得的边际效用与每单位收入用于闲暇获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消费者才处于最优状态。结果,对应于任意的工资率,消费者决定闲暇消费,从而决定劳动时间。因此,由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可以得到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之所以出现向后弯曲的形状,源于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强度。假定消费者消费的商品及闲暇都是正常物品;但与其他商品不同,当涉及到闲暇这一特殊商品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方向相反。由于工资率反映了闲暇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的提高,消费者消费闲暇的相对价格提高,因而替代效应的结果是消

费者减少闲暇时间的消费,而用其他商品的消费予以替代,以便实现相同的效用满足。结果,闲暇时间减少,劳动时间增加。同时,工资率提高也产生收入效应,即工资率上升意味着劳动时间不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这样,随着工资率提高,消费者会增加所有商品,包括闲暇的消费,即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时间减少。

由此可见,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闲暇,从而对劳动时间的影响是反方向的,因而二者的强度决定了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则闲暇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反之,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闲暇需求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上升。这就意味着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如果原来的工资即闲暇价格较低,则此时的劳动供给量较小,工资上涨的收入效应不能抵消替代效应;但如果工资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此时劳动供给量也相对较大,则工资上涨引起的整个劳动收入增量就很大,从而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这就是说,当工资的提高使人们富足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人们会更加珍视闲暇。因此,当工资达到一定高度而又继续提高时,人们的劳动供给量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因此,当工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劳动供给曲线开始向后弯曲。(画图说明)

3、以劳动市场为例,说明产品卖方垄断而要素市场买方垄断的条件下的生产要素价格决定。

劳动市场由劳动的供给和劳动的需求两方面构成。劳动的供给来源于劳动者,而劳动的需求来源生产者。劳动这种要素的价格是市场均衡的一个价格,但它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为了简便起见,假定市场的不完全因素来源于生产者。

从劳动供给方面考察,劳动的供给是消费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进行最优分配的结果。消费者供给劳动的最优选择可以概括为既定时间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参见上题对劳动供给的分析)。对应于既定的劳动价格,劳动者决定劳动的最优供给量,并由此得到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假定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再从劳动需求方面考察。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对要素的需求由该要素 的边际产品价值所决定(参见上题)。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图所示。

现在假定厂商是要素市场上的买方垄断者,为了简便,假定其为产品市场上的完全竞争者。与其他厂商一样,买方垄断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一般原则是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由于厂商在产品市场上是竞争者,故其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仍为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从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方面考察,由于厂商是惟一的买主,故它面临着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有鉴于此,厂商面对的要素价格不再是不变的数值,而是随着厂商要素使用量的增加而递增。结果,厂商的边际要素成本高于要素的平均成本,即要素价格曲线。这是因为,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不仅需要支付该单位的费用(价格),而且会引起所有要素的价格提高,如图所示。在要素市场上,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和供给方面决定要素的价格和数量。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与劳动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要素的价格和数量。在要素市场买方条件下,厂商不仅要决定要素使用量,而且决定支付的要素价格。在这里,厂商根据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与边际要素成本相等的条件决定要素使用量,同时在要素供给曲线上支付这一使用量下可能的最低价格。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与完全竞争厂商相比,由于买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要素成本高于要素的供给曲线,而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相等,因而其要素使用量更少,支付的价格更低。

4、试说明欧拉定理在要素收入分配理论中的含义。

欧拉定理是一个数学结论,在经济学中的说法是,如果生产服从规模收益不变,那么每种生产要素按照边际产量取得收入恰好等于它们的总产量。用公式表示为: Y=MPLL+MPKK 这一结论对于边际分配论具有很强解释意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当所有的要素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厂商对要素的均衡使用量所对应的边际产品价值恰好等于此时的要素价格。根据欧拉定理的结论,在厂商的生产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状态时,要素按这一价格取得收入恰好等于所有的产量(的价值)。因此,定理的结论表明,按要素的边际产量进行分配是合理的制度。

三、计算与证明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是什么?证明你的结论。解:(1)利润最大化要求任何经济活动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

(2)假定除了劳动这一要素之外,其他生产要素都不会发生变动。这样,厂商的利润可表示为:л=TR-TC 所以,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 dл/dL=dTR/dL-dTC/dL(3)从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方面看,当厂商增加一种生产要素劳动的投入数量时,一方面,带来产品的增加,另一方面,带来收益增加量。结果,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总收益为:TR/△L=△TR/△Q×△Q/△L=MR×MP,即要素(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MRP。

(4)从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方面看,如果其他投入数量保持不变,则厂商的总成本取决于变动投入的数量。经济学中增加一单位要素的边际成本被定义为边际要素成本,表示为MFC。

(5)于是,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表示为 MRP=MFC 否则,若MRP>MFC,厂商会增加要素投入;反之,则减少;直到相等。特别地,如果厂商是产品市场上的完全竞争者,则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的价格,从而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产品价值;如果厂商是要素市场的完全竞争者,则要素的边际成本就等于该要素的价格。

第六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二、简述题

1、简要说明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论的基本思想。

一般均衡分析是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而进行的分析,它的基本思想是把单个市场的均衡条件推广到多个市场。一般均衡理论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是否存在一系列价格使所有市场同时处于均衡,即所谓的一般均衡存在性问题。

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在1874年建立的被后人称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论的分析框架如下。

假定整个经济中有k种产品和r种生产要素。这样,整个经济中就有k种产品市场和r种生产要素市场。

首先,从产品市场均衡进行考察。产品的需求来源于消费者。对特定商品而言,消费者的需求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其他商品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等。但消费者的收入又来源于生产要素的价格。这样,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取决于所有产品及要素的价格,即

xi=xi(p1,…,pk;pk+1,…,pk+r)

(i=1,…,k)产品的供给来源于厂商。厂商的供给同样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其他商品的价格和成本。而厂商的成本又决定于要素价格。这样,一种产品的市场供给也取决于各种价格,即

yi=yi(p1,…,pk;pk+1,…,pk+r)

(i=1,…,k)当市场需求等于市场供给时,一种产品的市场处于均衡,即

xi=yi

(i=1,…,k)

其次,从要素市场均衡进行考察。要素的需求是厂商的引致需求,它不仅取决于各种要素的价格,也与其他产品价格有关,即

xj=xj

(i=1,…,k)要素的供给来源于消费者,并且是效用最大化的一个推广,即当市场需求等于市场供给时,要素市场处于均衡,即

yj=yj

(i=1,…,k)

如果存在着p1,…,pk和pk+1,…,pk+r使得上述k+r市场均衡条件成立,就意味着一般均衡存在。这一问题归结为k+r个方程是否能得到k+r个价格的问题。当初,瓦尔拉斯认为,这取决于这k+r个方程是否独立。但就整个经济系统而言,无论价格有多高,所有的收入之和一定等于所有的支出之和,即这一恒等式被称为瓦尔拉斯定律。

由于瓦尔拉斯定律成立,不可能存在k+r个相互独立的均衡价格。但取某种商品为“一般等价物”,则问题得到解决。据此,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断言,基于局部均衡分析的一般均衡价格存在。

2、利用埃奇沃斯框说明纯交换经济的一般均衡。

纯交换经济是指只有交换而没有生产的经济。假定在这一经济中,有

两个消费者交换两种商品。假定第;个消费者最初拥有的第j种商品的数量为wij,而选择的消费者数量为 xij。

假定两种商品的价格为pl和p2。对于第一个消费者而言,他按照这一价格出售最初拥有的两种商品可以获得的全部收入构成了他的预算约束。在这一预算约束条件下,当该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化时处于局部均衡。在图中,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过初始点,而当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与这一条预算约束线相切时,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即处于局部均衡。类似的分析也适用于第二个消费者。

很显然,当把两个消费者的均衡臵于埃奇沃斯框图中时,两个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重合。但对应于两个商品的既定价格,两个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点并不一定重合。如果价格发生变动,预算约束线将围绕着初始点旋转。当(x11-w11)+(x21-w21)=0时,第一种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此时,两个消费者选择的最优点重合。第二种商品也同样。但在图中不难发现,只要第一种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第二种商品也一定处于均衡。由此决定的价格(事实上是相对价格)即为一般均衡价格。

3、什么是帕累托最优配臵,其主要条件是什么?(1999年)是指没有人可以在不使得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自身境况得到改善,此时的状态被称为帕雷托最优状态。当经济系统的资源配臵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时,称此时的经济运行是有效率的。反之,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运行结果就是缺乏效率的。

需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纯交换:任意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RCSA 1,2=RCSB 1,2。②生产:任意两种要素生产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RTS1 L,K=RTS2 L,K。③生产和交换同时:生产过程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消费者对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RCS1,2=RPT1,2。

4、西方微观经济学是如何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的?

依照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配臵的基本方式。市场需求来源于消费者。消费者出于利己的动机,用既定的收入购买商品,按既定价格支付购买商品的费用,以实现最大的效用满足。通过产品市场供求机制,消费者的支付变为企业的收入。对应于既定的市场价格,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厂商选择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以使得每一产量下的成本为最低。同时,厂商必然使其产量处于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之处。在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的情况下,市场价格等于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同时等于平均成本,这意味着厂商以最低的成本来进行生产。不仅如此,厂商生产的平均成本是企业家支付的生产要素的报酬,等于工资、利润(或利息)和地租的总和,它们分别补偿劳动、资本和土地在生产上所做出的贡献。

上述描绘的市场机制运行结果可以通过所有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在所有市场上同时达到,即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在一般均衡状态下,在不减少任何成员的福利的情况下,无法再增加任何一个成员的福利,从而社会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依照帕累托最优标准,首先,从消费者消费最终产品来看。对于任意一个消费者而言,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消费者可以按市场价格选择任意的商品和劳务。如果消费者只消费一种商品,其对于该商品的购买量取决于他对最后一单位商品的估价:如果估价超过价格,他就会购买;否则,他就不会购买。这样,当每个消费者达到均衡时,从整个经济体系来看,他们所消费的数量都是他们愿意持有的数量,任何数量的变动都不会使其中一个消费者得到好处。

其次,从企业使用生产要素生产最终产品来看。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厂商必须选择最小成本的生产技术,以最合理的比例组织生产要素投入,从长期来看,厂商提供的产出倾向于使得技术最优、成本最低。市场机制在生产方面的效率不仅在于企业合理使用生产要素数量,而且表现于资源在企业之间的配臵。如果企业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企业使用该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恰好使得边际产品的价值等于要素的价格。只要一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超过该要素的价格,企业就会更多地使用它。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对所有厂商都相同,因而该种生产要素为所有的企业所生产的边际产品的价值都相等。尽管不同的企业可以使用不同的生产技术,但从边际的意义上来看,谁也不能从单位生产要素中获得更多。任何使得生产要素在企业之间分配数量变动的再配臵,都是缺乏效率的。

最后,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来看。就一种特定的商品而言,价格既反应了消费者对于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评价,又反应了企业生产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成本。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消费者对于不同商品数量的评价通过需求曲线表现出来,而企业生产不同产量时的边际成本则体现在供给曲线之中。因此,当竞争的市场处于均衡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企业提供了消费者想要的数量。任何其他的生产数量都不是最优的。若消费者的评价超过企业的边际成本,那么增加生产会增进社会福利;反之,若消费者的评价低于企业的边际成本,则减少生产会增进社会福利。同样地,在多种商品情况下,当市场处于均衡时,消费者与企业将面临同样的价格,企业按利润最大化提供产品组合所决定的边际成本之比等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产品组合所决定的边际效用之比。故,完全竞争市场能够提供消费者想要的产品组合。

综上所述,完全竞争市场使得消费最优、生产成本最低,并且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臵,使得企业能够生产出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组合。因此,在帕累托效率意义下,完全竞争市场是有效率的。

需要指出,以上得到的有关市场机制效率的分析是建立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一旦完全竞争要求的一系列条件不能得到满足,市场机制就会出现失灵。

5、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市场可以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一般均衡论的结论告诉我们,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经济中存在一个价格体系,使得所有市场都处于均衡。如果这一价格恰好使得交换、生产以及交换与生产同时符合帕累托最优条件,则说明完全竞争市场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下面考察这一点。

首先,从交换的角度来看,对于任意一个消费者而言,对应于既定的市场价格,为了寻求效用最大化,他所选择的两种商品的最优数量处于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价格比的组合点上,即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面对相同的价格,因而这意味着所有消费者消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均衡时都相等。

其次,从生产方面来看,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每个厂商都将把生

产要素投入确定在最优组合点上,即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比,即同样,由于所有生产者面对的生产要索价格都相同,因而经济处于均衡时,任意两个生产者使用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同。

最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产量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因而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相应的价格比。再从消费的角度来看,任何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时选择的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也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由此可见,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符合帕累托最优条件,即完全竞争是有效率的。

三、计算与证明

1、纯交换经济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是什么?证明你的结论。答:①条件是,任意两个消费者消费者A和B消费任意任意两种商品1和2 时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即:RCSA1,2=RCSB1,2。

②如果不相等,那么在两种商品总量一定情况下,两个消费者还可以通过交换在不影响他人的条件下,至少使一个人的状况得到改善。

假定RCSA1,2=2,RCSB1,2=1,这表明,在A看来,1单位第一种商品可以替换2单位第二种商品;在B看来,1 单位第一种商品可以替换1单位第二种商品。

这时,如果B放弃1单位第一种商品,他需要1单位的第二种商品,即可以原有的效率水平相等。把1单位的第一种商品让给A,这时A愿拿出2单位第二种商品。这样,把其中的1个单位补偿给B,则在A、B均保持原有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还有1单位第二种商品可供A和B分配。故,存在一个帕累托改进的余地。这说明,只有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才会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七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二、论述题

1、市场为什么或出现失灵?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配臵资源。市场失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

义的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市场所假定的条件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市场配臵资源的能力不足从而缺乏效率的表现。广义的市场失灵则还包括市场机制在资源配臵过程中所出现的经济波动以及按市场分配原则而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通常,西方微观经济学中在狭义意义上使用市场失灵的概念。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1)政府往往对垄断行业进行管制。价格管制或者价格及产量同时管制是政府通常采取的手段。为了提高垄断厂商的生产效率,政府试图使得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从而使得产量达到帕累托最优水平。2)纠正外在性的传统方法主要有征税或补贴以及外部影响内部化的主张。征税或补贴方案是政府通过征税或者补贴来矫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另一种方法是合并企业,以便使得外在性问题内在化。3)为了解决公共物品导致的市场失灵,经济学家们建议利用非市场的决策方式得到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真实偏好。4)对于信息不完全问题,政府所采取的政策往往是保护信息劣势一方。例如,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二手车市场上强制保修等。

2、结合垄断厂商的均衡,论垄断的效率及其政府对策。

1)垄断与低效率。依照帕累托最优标准,垄断市场是缺乏效率的。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意义上讲,价格反映了消费者的边际福利,而边际成本则反映了社会为生产这一单位产品花费的边际成本。垄断市场的均衡状态下,价格高于生产的边际成本,从而存在着帕累托增进的可能。另一方面,以效用的方式说明,社会的净福利是消费者的总效用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由于需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边际效用,而供给曲线反映了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因而,既定产量下,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之间的面积度量了社会净福利。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由于垄断厂商的产量低于供求相等所决定的产量,因而垄断所造成的损失为垄断产量到完全竞争产量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之间的面积。

2)对垄断的政府管制。垄断缺乏效率并不总是政府干预的原因。在市场需求所要求的数量范围内,如果生产技术使得平均成本处于递减,则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进行经营是有利的,并且,这种生产技术对竞争者“自然”会产生排斥作用,因为参与竞争的厂商在生

产较少的产量时只能花费更高的成本。这就是所谓的“自然垄断”。在一些包括自然垄断的情形中,政府往往对垄断行业进行管制。

价格管制或者价格及产量同时管制是政府通常采取的手段。为了提高垄断厂商的生产效率,政府试图使得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从而使得产量达到帕累托最优水平。如果政府只采取价格管制,即规定产品的价格但不规定厂商的生产数量,那么合理的管制价格是厂商的边际成本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价格。对于自然垄断情形而言,上述按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确定管制价格的方法并不适用,因为此时厂商处于亏损状态。在实践中,解决上述难题的一种方式是采取双价制。即首先按市场需求曲线与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确定价格,此时厂商处于亏损状态。之后,允许厂商索要一个高价格以弥补其亏损。在双价制下,可以是某些消费者在低数量上支付较高的价格,而另外一些消费者则在高数量上支付低价格;或者,同一个消费者在不同数量上支付不同的价格。如果政府执行价格和数量管制,从理论上讲,市场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所决定的价格和数量都是可行的。但在实践中,通常的原则是:对公道的价值给予一个公道的报酬。为此,政府可选择的价格和数量组合是市场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交点,此时厂商获得正常利润。此外,政府也可以采取税收和补贴政策措施。

3、论外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及其对策。

1)外在性又称外部经济影响,是指一个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应,但这种效应并没有通过市场交易反映出来。外在性有正负之分,或称为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

2)外在性与资源配臵的效率外在性造成市场对资源的配臵缺乏效率。之所以如此,原因是社会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与私人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不相等。假设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私人边际收益,在外在不经济时,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从而私人决策所生产的产量大于社会最优产量;反之,如果存在外在经济,则私人产量不足。

3)纠正外在性的传统方法主要有征税或补贴以及外部影响内部化的主张。征税或补贴方案是政府通过征税或者补贴来矫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合并企业使得外在性问题内在化。

4、信息不完全何以会造成市场失灵?

1)不完全信息问题:现实经济中,信息常常是不完全的。在这里,信息不完全不是指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什么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是指“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信息不对称。在很多情况下,市场的价格机制并不能有效地解决不完全信息问题,从而出现市场失灵。

2)逆向选择。次品市场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信息不对称的例子。在“旧货”市场上,卖者比买者拥有更多的信息,因而市场上并不必然出现高质高价现象。举例来说,假定在旧车市场上,只有两种类型的轿车,高质量轿车的供给曲线为SH,低质量轿车的供给为SL,再假定卖方知道轿车的质量,但买方不知道这一点,因而SH高于SL。如果信息是完全的,那么对应于需求曲线D,将分别决定两个不同的价格PH。和PL,即高质量的轿车按较高的价格成交,低质量的轿车按低价格成交。但是由于信息不完全,买者并不知道轿车的质量,因而他会以一定的可能性(比如50%)来推断轿车的质量,从而按以平均质量决定供给曲线SA,即买者接受的价格是PA。结果,高质量的轿车因不愿意接受PA,而退出市场。因此,在这一市场上只有低质量的汽车才能成交,即用低的价格购买“货真价实”的低质品。在次品市场上出现的高质量产品遭淘汰而低质量产品生存下来的现象就被称为“逆向选择”。

3)道德风险。不完全信息导致市场失灵的另外一个例子是道德风险问题。以保险为例,通常投保人要比保险公司更了解投保对象的情况。但当双方签订保险合同之后,信息的不完全又会产生新的问题。一般而言,投保对象出险的可能性与投保人所采取的保护措施相关联。由于保险公司很难了解投保人对保护措施的付出,因而这一市场上存在着信息不完全性。正是这种不完全性使得保险公司会因为出险的可能性提高而蒙受损失。一种可能的结果是,保险公司提高保费,不容易出险的投保人退出该市场,从而市场再次失灵。

第八章、国民收入核算

二、简述题

1.使用收入和支出方法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000)首先,国民生产总值是以一定时间为条件的,因而当期发生的其他时期的产品支出或收入不应该计入本期的GDP中;其次,国内生产总值以最终商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因而,中间投入不应计算在内,即应避免重复计算。最后,核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以货币量表示的,因而有名义的和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分。在理论分析中,核算的目的在于说明经济中生产量的大小,即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价值。因而,以当期价格测算的GDP要经过价格指数的折算: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作为GDP折算指数的通常是价格总水平。

2.国民收入核算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的关系如何?

(一)核算恒等式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均衡的条件。国民收入核算给宏观经济分析提供了某种启示。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如果忽略统计误差,支出和收入核算的国民收入恒等。如果经济处于均衡的运行之中,可以认为,经济的运行结果是核算的结果。因此,为了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把经济中的支出和收入分别臵于事先加以考察,则恒等式恰好为这些因素运行的均衡条件。

(二)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构成。基于上述分析,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一个经济的总需求有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来自于国外的需求构成;作为总供给的消费品和投资品供给则表现为持有这些商品和劳务的所有者的消费、储蓄和税收。也就是说,构成经济均衡条件的两种力量以计划的形式加以考察就演变为分析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

第九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二、简述题

1、为什么投资等于储蓄(i=s)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均衡条件?国民收入的变动机制是什么?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指仅包括产品市场的分析。经济中的均衡

国民收入由社会的总支出与总收入均等时所决定。在社会总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当社会总需求变动时,会引起产量变动。经济社会的产量或国民收人决定于总支出或总需求,总需求决定的产出就是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生产就会稳定下来。

进一步假定经济社会只有两部门。在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或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若用AE表示总支出,y表示收入,C和I分别表示消费和投资,则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AE=C+I。在两部门经济中,总收入又可由消费和储蓄构成,即有Y=C+S。因此,收入与支出相等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AE=Y,即I=S。由此可见,投资等于储蓄是均衡条件的基本形式。

国民收入变动的机制是靠经济中的企业部门调整其产量来实现的,若社会的收入超过需求,企业的产品就会出现积压,从而导致库存增加。为了适应市场,企业就会减少生产。反之,若社会收入低于社会总需求,企业的库存就会减少,从而企业增加生产。因此,企业根据社会总需求来安排生产,最终将导致社会处于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的均衡状态。

2、简述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并加以简要评论。

在国民收入中,总支出由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构成。E表示总支出,那么E=C+I(1)总收入Y有两个用途:消费C和储蓄S,所以Y=C+S(2)产品市场均衡条件是总支出等于总收入。于是有C+I=C+S,那么投资等于消费,即I=S。只要这个均衡条件得到满足,产品市场的实现问题就能解决,社会总产品的流通就能顺利进行。

这一均衡条件并没有真正触及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关键问题。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关键是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生产成比例。同时,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混淆了储蓄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它发生在企业内部而不是发生家庭部门。信用制度固然打破了企业货币资本量的限制,然而即使在信贷关系相当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投资仍然主要源于资本积累。至于家庭储蓄这不过是补充。此外,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中的投资和储蓄,是经济主体依据自己的心理规律进行决策的结果,因而它们都是捉摸不定的东西,很难对二者真正加以讨论。

3、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加入政府变动将如何影响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答:加入政府部门之后,经济的总支出和总收入的构成都会发生变动。从总支出角度看,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首先,假定政府购买是政府控制量,在决定国民收入时可以认为是一个常数,即G=G0。其次,政府的税收影响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对私人消费产生影响。政府的税收可以是比例税,也可以是定量税。前者根据税基的大小征收,后者则与税基大小无关。为了简单,假定政府只对收入征收定量税。假定政府征收的定量税为T0,于是消费者的个人可支配收入Yd=Y-T0。因此,消费函数为C=α+βYd=α+β(Y-T0)。从而,由计划支出与计划收入的均衡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可以由下列条件得到:C+I+G=α+β(Y-T0)+I0+G0=Y 即:Y=(α-βT0+I0+G0)/(1-β)

从均衡结果不难看出,投资和政府购买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增加,而税收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减少。

4.简述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并指出其发挥作用的条件。

(1)乘数理论说明了经济中某种支出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倍数变动的关系。主要有:①投资乘数或政府购买乘数,指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或政府购买)支出变化的比率:△Y=△I/(1-β)。式中,β为家庭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②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带动这种变化的税收变动的比率(假定税收的变动是由于定量税引起的):△Y=—β△T/(1-β)。③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同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动的比率。在税收为定量税的条件下,该乘数等于1。

(2)投资乘数指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Y=△I/(1-β)。式中,β为家庭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即国民收入的改变量与引起这种改变的投资(政府购买)改变量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比。

(3)乘数理论揭示了现代经济的特点,即由于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某一部门支出(需求)的增加不仅会使该部门的生产和收入相应增加,而且还会引起其他部门的生产、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量

数倍于最初增加的支出。

(4)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①经济中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否则,支出的变动只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②如果由于某几种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会限制乘数作用。③乘数理论是在产品市场分析中得到的,没有考虑到货币市场特别是利息率的影响。因此,现实中乘数并不一定发挥如此大的作用。

三、计算与证明

1、已知消费函数为C=200+0.8Y,投资为自主投资,I=50。试求:(1)、均衡的国民收入(Y)为多少?(2)、均衡的储蓄量(S)为多少?

(3)、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 f=2000,那么,为什么该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投资量应如何变化?

(4)、本题中投资乘数(k)为多少?

解:①根据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可以得到Y=C+I 从而Y=200+0.8Y+50

解得 Y=1250 ②S=I时市场处于均衡,因而均衡储蓄量为S=50。

③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f=2000,则投资量应该达到下列条件所满足的数量,即Yf=200+0.8Yf+I

从而 I=200 ④投资乘数:k=1/(1-β)=1/(1-0.8)=5

第十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二、简述题

1、简述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并加以简要评论。

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在货币市场上,当货币的供给等于货币的需求时,市场处于均衡,并相应地决定均衡的利息率水平。通常,货币供给被认为是由一国的货币当局发行并调节的一个外生变量,其大小与利息率无

关,表示为m。故在以利息率为纵坐标、货币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内,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是建立在凯恩斯的流动偏好基础上的。交易、谨慎和投机三种动机引起货币需求。其中,交易和谨慎动机所引起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有关,并且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表示为L1(Y);而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与利息率成反方向变动,表示为L2(r)。这样,货币需求可表示为L= L1(Y)+L2(r)于是,市场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L1(Y)+L2(r)=m 在已知收入水平的情况下,上述均衡条件决定了均衡的利率水平,如图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庇古的货币数量论,特别是由于明确指出投机动机而突出了利息率的作用。但正如有些西方学者所指出的,凯思斯的货币理论只注意到利率和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忽略了人们对财富的持有量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此外,西方学者认为,凯恩斯把财富的构成看得过于简单,好像在现实的社会中,只有货币和债拳两种资产可供人们选择,这些都是有待改进的。

2、凯恩斯是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有效需求不足的?他所引申出的政策结论是什么?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收入主要取决于社会的总需求,而社会的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正是消费和投资的不足导致在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社会需求不足,即有效需求不足。对于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凯恩斯运用三个基本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以及流动性偏好来加以解释。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由于这一规律的作用,出现消费不足。

(2)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使得预期收益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价格的贴现率,它反映了厂商增加投资的预期利润率。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意味着厂商增加投资时预期利润率递减。凯恩斯认为,投资需求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的对比关系。对应于既定的利息率,只有当资本边际效率高于这一利息率时才会有投资。但是,在凯恩斯看来,由于资本边际效率在长期中是递减的,除非利息率可以足够低,否则会导致经济社会中投资需求不足。

引起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投资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引起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而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意味着成本增加,从而会使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下降;2)投资的不断增加。会使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增加,而产品数量增加会使其市场价格下降,从而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也会下降。资本边际效率的递减使资本家往往对未来缺乏信心,从而引起投资需求的不足。

(3)流动偏好。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心理偏好,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产生对货币的偏好,是由于货币是流动性或者说灵活性最大的资产,货币可随时作交易之用,可随时用于应付不测,可随时用作投机,因而人们有持有货币的偏好。当利息率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价格已经达到最大,从而持有货币,以至于对货币的需求趋向于无穷大。结果,无论货币供给有多大,货币市场的利息率都不会再下降。

由于这种心理规律的作用,利息率居高不下。当预期利润率低于或接近利息率时,厂商就不愿意进行投资,从而也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从以上三个心理规律中可以看到,有效需求不足是有效需求的不足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经济危机的关键,由此,凯恩斯主张,为保持充分就业,需要用国家消费和国家投资来弥补社会中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的不足,刺激有效需求,因此在政策上政府应通过财政手段,如举债、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转移支出、减少税收等措施来刺激有效需求。

3、简述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1)货币的需求。货币需求是由人们的交易、谨慎和投机三种动机引起的。交易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同方向变动),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取决于利息率(反方向变动)。即L=L1(Y)+L2(r)。特别是,当利息率足够低时,人们预计有价证券价格不会再继续上升,因而会把货币留在手中。这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趋向于无穷大,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

(2)货币的供给。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货币供给包括硬币、纸币和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供给是再加上定期存款;更广义的货币供给还包括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货币供给是由国家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的,因而是一个外生变量,其大小与利息率无关。因此,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3)利息率的决定。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均衡决定市场均衡利息率的大小。市场利息率高于均衡利息率时,说明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即人们持有了超过意愿的货币量。因而,人们会将手中的货币换成有价证券,从而利息率下降。相反,如果市场利息率低于均衡利息率,则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这时人们感到持有的货币太少,就会卖出有价证券,证券价格下跌,亦即利率上升。只有当货币供求相等时,利率才不再变动。

三、计算与证明(2004年)

已知消费函数为C=200+0.5Y(或储蓄函数),投资函数为I=800-5000 r,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4000r,货币的供给为本m=100.请写出:

(1)、IS曲线方程;

(2)、IS—LM模型的具体方程,并求解均衡的国民收入(Y)和均衡的利息率(r)各为多少。

(3)、LM曲线方程;

(4)、如果自主投资由800增加到950,均衡国民收入会如何变动?你的结果与乘数定理的结论相同吗?请给出解释。

解:①通过消费函数求解储蓄函数S=Y-C 并带入到I=S中: Y-(200+0.5Y)= 800-5000r

得Y+10000r =2000 此为IS曲线方程。②由 m=L 得 100=0.2Y-4000r Y-20000r =500 此为LM曲线方程。

③联立上述二曲线方程,可得到Y=1500和r=5%, 即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息率。④Y-(200+0.5Y)=950-5000r 得 Y+10000r=2300 ……IS方程

与上述LM方程联立,解得

r=6%,Y=1700,△Y=200 这一结果小于乘数定理的结论。根据乘数原理,在简单模型中的乘数应是1/(1-0.5)=2,自主投资增加150带来的收入增加是150×2=300。两者不一致的原因是,IS-LM模型中允许利率变化,当自主投资支出增加导致收入增加时,收入增加导致货币需求增加,从而导致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挤掉了投资支出增加的效应,这就是所谓的挤出效应。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二、简答题与论述题

1、商业银行体系为什么能使原始存款扩大若干倍,通过什么方式? 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以一定的比例留作准备金。这一比例由中央银行依法规定,故称为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使银行体系中可以成倍地创造货币供给。

假定法定准备率为10%。若有一家商业银行增加了100元的存款,那它就可以贷款90元。客户将这90元存人自己的账户,则为他开户的银行就可以放款81元。如此等等,银行系统中增加的存款额为100+100*(1-10%)+100*(1-10%)2+…

一般地,如果银行系统中最初增加了存款△D,那么以法定准备率rd留有准备金,整个银行系统中最多可以创造出的货币量为△M=△D/rd 当然,上述倍数是以所有增加的存款在银行系统内全额流动为条件的。

2、按照西方学者的观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

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通过改变政府的收支水平以及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总支出水平,从而影响就业、价格总水平、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运行目标。实践中,表现为财政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

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财政政策通

过变动政府的收支,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作用,进而达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财政政策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的总需求不足时,失业增加,政府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等措施刺激总需求。反之,当总需求过高时,出现通货膨胀,政府则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借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政策的实施也是逆经济风向的。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有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变动法定准备率等。具体地说,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反之,降低贴现率,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行为。变动法定准备率也能够改变经济中的货币数量。随着经济中货币量的改变,影响了经济的总需求水平,进而达到影响国民收入,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

3、(论述)论西方需求管理的政策。

(1)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宏观经济的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调控的方式。其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总需求决定论。依照凯恩斯主义理论,经济出现萧条的关键在于总需求不足,解决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也应借用于总需求管理政策。

(2)总需求管理政策的目标一般认为是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在封闭经济中,短期主要是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

(3)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可以借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参见上题)

(4)总需求管理的政策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限制条件。①经济态势和程度判断方面的困难;②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时滞;③宏观经济政策作用的不确定性。不过,尽管西方的需求管理政策并非万能的,但不可否认它对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一定的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借鉴这些理论和政策将是有益的。

第十二章、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

二、简答题与论述题

1、主流经济学派的总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2001论述中解释曲线为何右下方倾斜)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等于消费需求加投资需求。在既定的价格总水平下,经济中的货币量是总需求量的货币反映。在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这些货币被用来满足交易、预防和投机需求。交易和预防构成了消费需求,而用于投机的货币则通过金融市场转化为投资需求。这样,不同的价格水平,决定了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从而决定了消费和投资需求量的大小。总需求曲线可以通过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条件推导出来。假定投资函数I=I(r),储蓄函数S=S(Y),货币需求为L=L1(Y)+L2(r),货币供给m=M/P。在名义货币量M既定的条件下,总需求函数可以从IS=LM下列模型中得到:

I(r)=S(Y)……………………① L1(Y)+L2(r)=M/P……………② 从中消去利息率,即得到总需求函数。

在图形中,对应于不同的价格总水平,既定的名义货币量表示的实际货币量相应地不同,从而LM曲线发生变动。对应于不同的LM曲线,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将决定不同的总需求量。并且,如果价格总水平提高,实际货币量减少,利率提高,投资减少,从而经济中的总需求量减少。即,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主流经济学的AS曲线是如何得到,相应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中可供使用的商品和劳务总量。在生产技术等因素既定的条件下,社会的总供给量与一般价格水平呈同方向变动。总供给曲线是表示总供给量与一般价格总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价格水平影响总供给量的基本过程是,价格总水平影响实际工资,实际工资影响劳动的需求和供给,从而影响劳动市场的均衡就业量,就业量通过厂商的生产影响经济中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产量。因此,总供给曲线是根据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劳动市场的均衡分析、生产函数再到总产出量的

过程而得到的。

不同派别在推导总供给曲线过程中的区别在于价格总水平如何影响劳动市场。按照主流经济学派的观点,价格总水平对短期和长期的劳动需求和供给具有不同的影响,因而总供给曲线有短期和长期之分。

(l)在短期内,由于工人具有货币幻觉,只注重货币工资,并且经济中货币工资通常具有下降刚性,即只能升高,不能降低。结果价格总水平对劳动市场的影响在充分就业前和就业后有很大不同。

(2)在长期内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如果价格总水平提高,实际工资下降,那么厂商愿意雇用更多的劳动力,但劳动者并不愿意在这一实际工资下提供厂商所需要的劳动。结果,货币工资必然会升高直到劳动市场再次处于均衡状态为止。

(3)短期和长期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的均衡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意味着经济可以处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此时增加总需求,导致均衡产出水平增加。长期内,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增加总需求只会影响价格而不增加总产出。

三、计算与证明(2001,2007)

1、假定一个经济的消费函数是C=1000+0.8Y,投资函数为I=1000-2000r, 经济中货币的需求函数为L=0.5Y-1000r,若中央银行的名义货币供给量M=5000。试求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解:总需求源于IS-LM模型,即I(r)=S(Y)

L1(Y)+L2(r)=M/P 将已知条件代入,得到

1000-2000r=Y-1000-0.8Y

0.5Y-1000r=5000/P 得Y=60000+300000/P,即总需求函数。

若P=1,Y=360000;若P=2,Y=210000;若P=3,Y=160000,……。说明总需求与物价水平向相反方向变动。

2007真题:假定某经济存在下列关系式,消费函数为 C=100+0.72Y,投资函数为I=200-500R,政府购买为G=200,净出口函数为NX=100-0.12Y-500R,货币需求函数为M/P=0.8Y-2000R,名义货币供给

M=800。

求:(1)总需求函数

(2)当价格水平P=1 时,均衡产出。

(3)假定通货膨胀预期为0,价格调整函数为Πt=1.2{(Yt-1250)/1250},求潜在的产出水平。

(4)如果P 变为0.5,求均衡收入。此时价格有向上调整的压力,还是有向下调整的压力。

答:(1)AD=C+I+G+NX =100+0.72Y+200-500R+200+100-0.12Y-500R =600+0.6Y-1000R 由货币需函数,M=800 知,R=(0.8Y-800/P)/2000,代入上式得,总需求函数:AD=600+0.2Y+400/P(2)令Y=AD,Y=600+0.2Y+400/P,得Y=750+500/P。当P=1 时,均衡产出Ye=1250(3)根据价格预期调整公式Πt =Πt-1+h(Yt-Yf)/Yf,公式中的Yf 即潜在产出,Yt 则是t 时期的实际产出,由公式对照可知Yf=1250(4)当P=O.5 时,Ye=750+500/P=1750,价格调整函数=0.48>0,市场压力为正,价格有上升的压力。

第十三章、经济增长

二、简述题

1、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基本假设前提?其主要结论如何?

随着对凯恩斯理论的动态化。哈罗德和多马相继提出了基于凯恩斯理论的增长模型,后被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这一模型的基本假定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全社会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只生产一种产品,(2)资本—产出比保持不变,(3)储蓄率保持不变,(4)不存在技术进步和资本折旧,(5)人口按照一个固定速度增长。

根据上述假定,哈罗德—多马模型得出的基本公式是:G=s/v 式中:v为资本一产出比;s为储蓄率。模型表示,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成

正比,与资本一产出比呈反比。

经济实现在充分就业下的稳定增长,需要实际经济增长等于资本家意愿的或者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并且等于人口增长率。第一个条件表明,只有实际的与意愿的经济增长率相等,经济才处于均衡状态。实际经济增长等于人口增长率意味着经济增长不会受到劳动力的制约,也不会产生失业。因此,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充分就业下的稳定增长条件表示为: Ga=Gw=Gn式中:Ga,Gw和Gn分别为经济中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

然而,哈罗德—多马模型并不认为经济总能实现上述经济增长。如果实际的经济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即GA>Gw,那么在储蓄率既定的条件下,实际资本一产出比小于资本家意愿的资本一产出比。这样厂商就会增加投资以便提高资本一产出比。投资增加使得产出量增加,实际经济增长率会进一步提高。结果实际经济增长率会更大。同样的道理,在GA<Gw时,资本家的投资行为将使得实际经济增长更低。

这表明,改模型的稳定均衡增长是很难达到的,故哈罗德将它形象地称为“刃锋”。

2、(论述)试述新古典增长模型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借鉴意义。鉴于哈罗德-多马模型得出了经济不稳定的结论。经济学家在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修正。索洛等人创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例。

(一)新古典增长模型主要包含以下假定①全社会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只生产一种产品;②劳动和资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但并不能完全替代;③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④储蓄率即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保持不变;⑤不存在技术进步和资本折旧;⑥人口按照一个固定速度增长。

假定经济中的总量生产函数为Y=f(L,K)。由于生产服从规模收益不变,因而生产函数可以以人均产量的形式写成为:y=f(k),其中k表示人均资本占有量。继续以s表示储蓄率,n表示人口(或劳动力)增长率。于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示为: s f(k)=k+nk。其中,k表示单位时间内人均资本的改变量。模型表明,一个经济社会在单位时

期内(如1年)按人口平均的储蓄量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人均资本增加k,即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另一部分是为新增加的人口配备按原有的人均资本配备设备nk。第一部分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后一部分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二)稳定增长的条件及其政策含义

对应于既定的人均资本量k,f(k)是人均产出量,这些产出减去消费后的储蓄量为sf(k)。如果sf(k)>nk,社会的人均储蓄量在用于为新增人口n配备人均资本所需要的资本量nk后仍有剩余,则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继续增加人均资本量,即k>0。这表明,人均资本量将会进一步增加,从而缩小储蓄与新增人口配备资本的需要量之间的差距。相反,如果sf(k)

从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可以得出结论,经济可以以人口增长率实现稳定增长。此外,模型也包含着促进人均收入增加的政策含义:要实现人均产出量的增加,有三种途径:一是提高总产量,即提高技术水平;二是提高储蓄率;三是降低人口出生率。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3、简要说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政策含义。

新经济增长理论,是指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国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而展开的研究成果的总称。基本思想包括以下几点:

(1)经济增长是经济系统内部因素相互作用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这些内生因素也可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

(2)在众多的因素中,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与其他推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一样,技术进步是经济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当事人自主最优选择的结果,从而技术进步是由内生决定的;(3)技术、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投资等都具有外部效应,这种外部效应使得生产呈现出规模收益递增的趋势,而且正是这种外部效应构成了经

济实现持续增长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4)由于外部效应的作用,经济在处于均衡增长状态时,通常不能达到社会最优状态。即经济的均衡增长率通常低于社会最优增长率;

(5)影响经济当事人最优选择行为的政策,例如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可以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率。

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新经济增长理论使得稳态增长率内生化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条:(1)在收益递增和外部性条件下考察经济增长因素中的技术因素,技术受到经济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投入量的影响,而这种投入则又是由模型内生所决定的;(2)可积累的生产要素具有固定的报酬,则稳态增长率就是由这些生产要素的积累率所决定。

第十四章、通货膨胀理论

二、简述题

1、按照西方学者的观点,如何利用制造衰退来逆转通货膨胀? 由于通货膨胀大都与过度的需求有关,因而降低通货膨胀率最有效的方法是人为地制造一次经济衰退。

根据价格调整方程,在既定的价格预期水平下,如果使得总需求低于潜在的产出水平,那么通货膨胀率将会比预期通货膨胀率更低。假设一个经济社会中人们以上一年的通货膨胀率形成预期,价格调整方程中的调整系数h=0.2。若经济中最初的通货膨胀率为10%,那么政府制造5%的衰退将使得通货膨胀率降低1%。由于人们将会以上一年的通货膨胀率形成预期,故来年政府继续制造同样的衰退将使得通货膨胀率继续下降,直到实现政府既定的目标。

在上述通过制造衰退调整通货膨胀的过程中,政府制造衰退程度的大小决定了通货膨胀率下降的速度。衰退幅度越大,通货膨胀率下降越快。在实践中,而以较小的失业和较长时间来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被称为渐近主义方式,而以较高的失业率和较短的时间来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称为“冷火鸡”方式。

2、(论述)试论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对策。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由于宏观经济运行可以简要地概括为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因而通货膨胀的成因也主要表现为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增加都会对社会总需求增加产生影响。在总供给曲线既定的条件下,总需求增加即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在经济处于不同状况时,需求拉动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也不相同。在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总需求增加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较小;而在经济处于潜在或充分就业状态时,由于总供给增加会遇到生产能力的限制,因而总需求增加主要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

对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可供政府采取的方案是人为地制造衰退。既然通货膨胀是由于超额总需求所致,那么降低总需求水平,从而增加失业,减少产出,则会使得通货膨胀率降低。制造的衰退幅度越大,通货膨胀率下降的速度也就越快。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由于供给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成本推进主要包括工资和利润推动。无论是工资还是利润,如果超过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速度,则会对商品和劳务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形成压力。实践中,工会对工资增长率的要求以及垄断厂商借用市场支配力索要高价都会对生产成本增加产生影响。如果要素收人的增长超过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就会产生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对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政府主要采取收入政策逆转通货膨胀。收入政策往往借助于工资价格管制、收入指数化和一定的税收政策来实现。政府采取的工资价格管制手段主要有:对工资和价格进行直接控制;对工资和价格规定作指导性指标;对厂商和工会进行道义劝告。通过这些手段,以期达到限制产品价格和工资上涨幅度的目的。这种手段一般短期内较为有效,但长期内会对市场机制起到限制作用。收入指数化是以条文规定的形式把工资等收入与某种物价指数联系起来,当物价上升时,收入也随之上升。收入指数化政策限制了要素所有者过分追逐收入的上涨,但这种要

求往往出现在通货膨胀之后,因而收入指数化政策更侧重于消除通货膨胀对收入的影响。除此之外,政府也采用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作为补充。为了更好地使得指导性的工资、价格政策有效,国家对那些执行政策的经济当事人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同时惩罚违规者,以便促进通货膨胀率的下降。

(3)通货膨胀的成因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单纯用需求拉动或成本推动都不足以说明一般价格水平持续上涨,而应当同时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以及二者的相互影响说明通货膨胀。有人提出了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影响说明通货膨胀的理论,即混合通货膨胀理论。因而政府逆转通货膨胀的政策也并是非单一的,往往是各种政策搭配使用。

三、计算与证明

1、假设某一经济最初的通货膨胀率为18%,如果衰退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系数为h=0.4,那么政府通过制造10%的衰退如何实现通货膨胀率不超过4%的目标。

价格调整方程表示为:πt=πt-1-0.4Ut,πt-1为上一年的通货膨胀率形成预期,Ut为衰退的程度=10%,调整系数h=0.4。最初的通货膨胀率为18%,假定每年都以上一年为预期,那么第一年π1=π0-0.4Ut=18%-0.4*10%=14%;π2= 14%-0.4*10%=10%;π3=10%-0.4*10%=6%;π4= 6%-0.4*10%=2%。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学的意见分歧

二、简答题与论述题

1、(论述)评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

货币主义或货币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学派,弗里德曼是该学派公认的代表,此外还有英国的沃尔特斯、帕金和弗里希等。

(1)货币主义的其基本命题是:货币主义的基本命题是:货币最要紧,货币推动力是说明产量、就业和价格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货币推动力的最可靠的度量标准;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资币量的变动,从而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惟一地通过货币

当局对货币的政策来加以调节。

(2)新货币数量论,货币主义论证了传统的货币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认为第一,价格总水平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在短期内,货币量的变动领先于价格的变动,而在长期内这种滞后现象消失。第二,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会受到利息率的影响,但波动是轻微的。而在长期内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常数。

(3)利用自然率假说说明货币数量的变动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认为经济中存在着一个自然的就业水平。如果政府希望提高就业率,就必须以一定的通货膨胀为代价。但是,人们会根据现实的通货膨胀率不断地调整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从而政府旨在提高就业水平的政策只能以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为代价。结果,长期中,通货膨胀率提高将不会对就业率产生太大的影响,即长期的菲利蒲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4)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①货币主义否定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反对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认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导致对私人总需求的挤出效应,从而是无效的。②也不主张逆经济方向行事的货币政策,因为货币政策往往产生各种滞后,反而会加剧经济波动。③主张单一货币规则,即货币以经济增长率加上通货膨胀率的速度增长。

(5)评价:货币主义是在与凯恩斯理论论战中发展起来的,透过它可以发现凯恩斯理论存在的某些缺陷。例如,财政政策的效果以及货币政策的挤出效应等都被西方经济学界所认可。此外,货币主义对通货膨胀的分析也值得我们注意。但是,把资本主义的所有问题都归于货币,也掩盖了生产过程中所暴露的矛盾。

2、简要评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批判。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主要从经验检验和理论一致性两个方面展开对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批判。

从经验检验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技术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进行了充分的检验,以便否定凯恩斯理论。由于滞涨现象的存在,检验结果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有利。

从理论方面,首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指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三大错误。第一,不合理性的预期。在凯恩斯理论中,经济当事人的预期通常被假定为不变,它主要取决于过去该变量的数值。这就意味着人们并不利用有关将来的信息来谋取最大的利益,从而违背了西方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的基本假设。第二,在一个理论体系中个人行为不一致。比如,微观经济学中分析劳动供给时,假定人们就收入和闲暇进行选择,但在宏观消费理论中又假定人们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的消费,即劳动者要在现在和将来之间进行选择。但并没有一种理论说明二者的一致性。第三,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评价政策的标准不能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其次,在批判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全盘否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根据基于理性预期假设和货币主义的自然率假说,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凯恩斯主义政策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欺骗公众基础上的。经济中存在着一个由资源、制度、习惯、市场结果等因素决定的自然就业率水平,同时人们会以理性的方式形成预期,在自然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持续的政策效果是不可能的。不仅如此,由于政府不能预测经济当事人的行为,因而政策的后果可能是加剧经济波动。

上述结论主要来自于著名的“卢卡斯批判”。卢卡斯认为,凯恩斯主义政策的有效性大多是根据参数固定不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但经济当事人的理性预期将使得这些参数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政策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新凯恩斯主义是如何解释价格、工资粘性的?请加以评论。新凯恩斯主义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价格和工资黏性的原因,对名义黏性和实际黏性在最大化和理性预期假设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这些解释包括菜单成本论、交错调整价格和交错调整工资论、不完全竞争论、市场协调论、劳动市场论和信贷配给论等。

菜单成本论认为,菜单成本的存在阻碍厂商调整价格,所以价格有黏性。菜单成本是指厂商每次调整价格要花费的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编印更改价目表等所费的成本。另外,菜单成本也包括调整价格的机会成本。厂商只有在调整价格后的利润增加量大于菜单成本时,才会调价。因

此,菜单成本的存在,使厂商不愿意经常地变动价格,所以价格水平有黏性。

交错调整价格及交错调整工资论以理性预期为假设前提,认为经济当事人调整价格的时间是交错进行的。交错调整导致价格和工资具有惯性。因而,即使存在理性预期,政府政策仍有积极作用。

不完全竞争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利用垄断力定价时,价格通常不会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价格对总需求变动不敏感,导致产量随着总需求而变动。另一方面,总需求变动具有外部影响,可以通过宏观经济中各经济当事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放大,导致经济波动。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经济不存在自发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机制,因而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才能提高效率,增进社会福利。

市场协调失灵论是新凯恩斯主义为解释非市场出清原因而提出的一种新理论。市场协调失灵论从市场机制不能协调众多经济当事人的行为来说明市场失灵。他们认为,在一个由许多经济当事人构成的经济中,尽管每个经济当事人都是理性的,他们之间的行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然而,每个经济人的市场力量都很小,单个经济人无力协调整个经济行为,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市场协调失灵,使市场机制不能确保经济处于有效率的均衡状态,只有通过国家干预,才能改变协调失灵的状况,使资源得到优化配臵。

劳动市场论多侧面地探讨了工资黏性和失业的原因。在新凯恩斯主义看来,隐含合同、局内人的压力效率工资等都是工资黏性的原因。隐含合同是指风险中性的厂商与风险厌恶的工人之间存在着非正式的协议;局内人与局外人之间的差别使得厂商面临着来自于厂商内部在职工人的压力;效率工资则说明,劳动的效率并不总是常数,它与厂商的工资呈正方向变动。为了保持效率,工资是以高效率工人的标准制定的。所有这些,使得实际工资出现黏性。

信贷配给论认为,在不完全信息的信贷市场上,利率和配给机制都在起作用。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供给不完全了解风险程度,因而可能存在信贷配给。政府货币政策能成功地纠正信贷市场失灵,提高信贷市场效率,降低市场风险,增进社会福利。

总之,新凯恩斯主义注意到了市场的不完全特征,强调与各种市场失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复习试题 篇6

教育学原理(共九章)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形式教育论P13

2.实质教育论P13

3.教育学P18

二、问答

1.谈谈你对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思潮的认识。P13

2.试分析自然主义教育思潮的积极意义和理论缺陷。

3.述评实用注意教育学观点。P15-16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狭义)P22

2.现代教育P28

二、问答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P29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现代化 P37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P39

P14

3.人的发展 P40

4.最近发展区 P39

5.一般发展 P41

6.社区教育 P51

二、问答

1.如何理解教育优先发展? P32

2.教育的文化功能。P36

3.教育现代化的一般特征。P37-38

4.教育民主化的含义。P38

5.教育主体性的含义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含义。

6.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P45-46

7.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两个前提。P46-47

8.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P48-49

9.学校、家庭、社区形成合力的意义。P52

10.学校教育的局限性。P50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 P55

二、问答

1.建国以后我过历次教育目的的表述的基本点。

2.如何理解和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P68-70

P38 P66-67 第五章

一、名词

1.教育制度 P71 2.双轨学制 P76

二、问答

谈谈你对我国学制改革的看法。P82 第六章

一、名词

1.教师 P 82

2.教师教育P91

3.学校文化(校园文化)P102

4.教师文化P103

5.学生文化P103

6.学校观念文化P103

7.学校事故P107

二、问答

1.教师为什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P84

2.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 P87

3.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需求。P88-90

4.教师教育改革涉及哪些内容?P91

5.学生的特点(学生观)。P91-92

6.如何培养学生集体?P93-94

7.现代学校的危机有哪些? P100-101

8.学校文化(校园文化)的功能。P102-103

9.如何建设理想的学校文化(校园文化)?P104 第七章

一、名词

1.课程 P112 2.课程计划 P120 3.课程标准 P120

4.活动课程 P128 5.综合课程 P129

二、问答

1.当代课程设计发展呈现代化什么趋势? P113-114

2.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P115

3.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优缺点。P128-129

4.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突出成就何在? P129

5.新世纪课程改革呈现哪些发展趋势?P129 第八章

一、名词

1.教学 P131

2、教学模式 P135

3.教学评价 P138

4.静态评价 P139

5.动态评价 P139

二、问答

1.教学过程的特点。P131

2.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任务。P132-133

3.简述当代主要的教学理论。P133-134

4.述评布鲁纳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P134-135

5.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P136

6.世界各国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P139

7.教学研究的一般趋势。P139-140

8.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容。P140

9.简述你对建构注意教学模式的认识。P140 第九章

一、名词

1.德育(广义、狭义)P141

2.直接德育与间接德育 P146

3.前景教育P149

4.平行教育影响 P149

5.道德两难发 P152

二、问答

1.现当代学校德育的新特点。P143

2.怎样才能正确、合理、有效地发挥直接德育与间接德育的功能? P147

3.论述马卡连柯的集体注意教育思想。P149

4.述评马卡连柯的道德教育思想。P152

5.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发展的一般趋势。P152

6.我国当前德育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P153-154

中外教育史(共五章)

第一章

一、名词

1.教学 P175 2.察举 P182 3.及门弟子 著录弟子 P178

二、问答

1.汉代太学的特点 P171 2.唐代儒学与专科学校的特点。P172-173 3.宋元明清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的特点。P174-176 4.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的原因极其意义。P176-178 5.书院的起源及其在组织管理和教学上的特点。P180-182 6.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用、流弊及对教育的影响。第二章

一、名词

1.朱子读书发 P211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P216

二、问答

1.孔子的教学思想。P196 2.孔子关于教学的论述。P197 3.孟子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P198 4.《学记》关于教育学原则与方法的论述。P202 5.张之洞关于 “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P216-217 6.试分析蔡元培的教育思想。P220 7.陶行知 “生活教育” 的内容。P223-224 8.陈鹤琴 “活教育”思想的内容。P225-226

第三章外国古代教育

一、名词

1.苏格拉底法 P232 2.文雅教育 P235

二、问答

P183-187 1.述评苏格拉底的 “智德统一论”。P231-232 2.什么叫苏格拉底法,基本特征是什么? P232 3.亚里斯多德的文雅教育思想述评。P235 4.经院哲学对中世纪西欧教育的影响。P247

第四章

一、名词

1.公学 P249 2.学园 P249 3.“导生制”学校 P250 4.《费里法案》 P255 5.公立学校运动 P259 6.《毛雷尔拨地法》 P260 7.《教育敕语》 P263 8.《巴特勒教育法》P264 9.“八年研究”计划 P270 10.《国防教育法》P272 11.《普及科学—2061计划》 P274

二、问答

1.美国“八年研究”计划的产生原因、主要内容及特点、影响。P270-271 2.述评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 “返回基础”教育运动。P273 第五章

一、名词 终身教育 P293

二、问答

1.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和影响。P282-283 2.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基本主张及影响。P284 3.科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基本主张及影响。P287-288 4.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形成发展、基本主张及影响。P290-291 5.述评前苏联的 “合作教育学”思想。P295

教育心理学(共13章)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

1.教育心理学 P308 2.质的研究 P313+457 3.行动研究 P314 506 第二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名词 1.同化与顺应 P315 2.最近发展区 P317 3.“发展危机”P319

二、问答

1.述评维果茨基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最近发展区)P317 2.述评艾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P319

第三章 学习及学习的理论(重点章节之一)

一、名词 1.学习P320 2.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 P324 3.观察学习P324 3.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 P325 5.潜伏学习P326 6.内在强化 P326 7.有意义学习P327 8.学习迁移 P329 9.特殊迁移、非特殊迁移;顺向迁移、逆向迁移; 正迁移、负迁移 P329 10.定势 P333

二、1.简述桑代克的(三个)学习定律。P323 2.述评布鲁纳的认知发展说。P326-327 3.述评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P327 4.述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P327 03年考

5.述评桑代克的迁移理论(相同要素说)。P330 04年考 6.述评贾德的迁移理论(概括说)。P331 7.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P332

第四章 学习动机(重点章节之一)

一、名词 1.概括形成与概念同化 P336 2.创造力 P340

二、问答

1.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解决的理论有哪些? P337-338 2.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怎样的? P339 03年考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P339-340 4.什么是创造力? 你认为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P340-342 5.简答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P340 040年考 6.创造力与人格之间的关系。P341

第五章 学习动机

一、名词 1.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P344 2.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P344 3.正强化与负强化 P345 4.成就动机 5.成就目标 P346 6.自我效能感 P348 7.替代性强化 P348

二、问答

1.简答动机的相关概念。P342-344 2.理解各种动机理论及其对教育教学的意义。P345-348 3.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P348-349

第六章 学习策略

一、名词 1.学习策略P350 2.PQ4R方法 P355 3.元认知 P353

二、问答

1.简答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有哪些? P352 2.简答主要的学习策略。P355-356

第七章 教学心理

一、名词 1.有效教学 P359 2.教学质量 P359 3.学习方式 P363+364

二、问答 1.教学设计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P356-359 2.简答有效教学的QAIT模式。P359 3有效教学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特征? P360 4.有效教学的方法和形式分别有哪些? P360-362 5.因材施教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P364

第八章 课堂学习管理

一、名词 1.课堂学习管理 P366 2.课堂气氛 P368

二、问答

1.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P366 2.影响课堂学习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P367-368 3.教师领导方式与课堂气氛的关系。P369 4.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P369 5.维持课堂学习纪律的基本策略。P376-377

第九章 学校群体心理

一、名词 1.社会助长(作用)P381 2.社会阻抑(作用)P381 3.去个性化 P383 4.群体极化效应 P383

二、问答

1.什么叫社会助长和社会阻抑?它们给教学什么启发?P381 2.试述学校中的竞争与合作对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生自我情绪体验的影响。P384-385 3.如何管理(引导)学校中的竞争与合作? P385-386

第十章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一、名词 榜样学习(即观察学习)P401或324

二、问答

1.一个完整的品德心理结构是怎样的?它们给我们什么启发? P391-392 2.论述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P393 3.论述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P397-399 4.简述品德教育的方法与技术。P403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

一、名词

1.心理健康 P403 03年考 2.心理健康评估 P407 3.人格障碍 P413

二、问答

1.简答心理健康者的特征。P404 2.简答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P404-406 3.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几种? P412-415

第十二章 教育教学的测量与评定

一、名词 1.教育评定 P424 2.课堂评定 P424

第十三章 教师心理

一、名词 1.教学效能感 P433 2.教师控制点 P433 3.教师教学监控能力 P434

二、问答

1.论述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素质。P432-434 2.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P439-441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共4章)

第一章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

一、名词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P454 2.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 P455 3.内在信度与外在信度 P455 4.基础研究 P456 5.应用研究 P456 6.描述研究 P456

二、问答

1.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趋势。P463-466 2.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P455 3.简答教育科学研究的四种研究水平。P455

第二章 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一、名词

1.课题论证 P472 2.样本 P478 3.取样 P478 4.系统随机取样 P480 5.分层岁机抽样

二、问答

1.好的研究课题应具有哪些特点?P470-471 2.简答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P471

第三章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重点章)

二、名词

1.历史研究法 P484 04年考2.比较研究 P487 3.调查研究法 P490 4.教育实验研究法 P501 5.测验调查法 P498 03年考

三、问答

1.运用历史研究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P486-487 2.运用比较研究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03年考 3.简答设计问卷问题的基本要求。P493 4.访谈的艺术。P495-496 5.准实验设计的、类型。P505 6.简答教育实验的主要功能。P502 7.质的研究设计的组成部分。P513-514

第四章 教育科学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表述

一、名词 元分析 P517

二、问答

上一篇:张晓风《不知有花》阅读答案下一篇:统计学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