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找工作(面试)的故事

2024-07-01

我在美国找工作(面试)的故事(通用11篇)

我在美国找工作(面试)的故事 篇1

不是为了钱,但我不希望有 人说我是挣不到钱才留在学术界的。导师:那你去街上看看吧,比如去投资银行,那时你会知道你的“钱”途。不知道你看到钱后,还 会不会再回到学术界。来,把你的简历给我,我帮你打个电话…… ——我没有想到,就是那次很短的一段对话,让我进入了华尔街。

(3)一周后,我在办公室接道一个电话。

“你好,我是 XX 投资银行的,XXX(我的导师)是高中时的哥们儿。和 我们要找一个分析员(analyst),他对我说,你是他最优秀的学生。你对这个工作感兴趣吗?” “当然,谢谢你打电话联系我。” “那好,我希望你可以和我们当地办公室的一名同事见个面。如果可以的话,我会让她联系你。” “没问题。” 两天后,我和投行的一名女士吃了午饭,期间没有任何技术面试性的提问,只是随便聊聊。“你的简历我看了。你很优秀,但好象更适合学术界吧?”她说道,“比如,你没有在街上做过实习生,一点经验都没有。为什么要做投行呢?” 我当时是打算实话实说:“我其实一直都以为,我会去读博士的。但是最近突然想看看,自己的 教育值多少钱。听说投行挣钱多,所以想看看到底是怎么样的。” “你对投行了解多少?” “我不了解投行。” “你可能更适合学术界……” 就这么一顿午饭。之后,我当时觉得是没戏了。

(4)刘德华在《赌侠》中最经典的一句台词就是:“人要是走运,城墙都挡不住。”——我就是比较走 运的。本以为没戏了,但不到一周,就又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发信人说想和我通过电话谈谈,想问我一 些技术问题;他说他比较忙,问我能不能早晨六点谈谈。我本来想说,这样不好吧?但后来一想,算了,不就是早起一天么?豁出去了,我奉陪!电话响......我稀里糊涂的从床上爬起来。一上来,他就劈头盖脸的问:“假如我卖债,你是债主。5 年期限,市场给我的定价是年利息 5%,但是我说将来限期到时,你可以选择,让我还钱或拿走我公司的 50 股股票。你认为这样的债的价格(年利)要比 5%高还是低?为什么?……” 就这样来来往往,我们谈了 20 分钟左右,他的问题是理论上的一些概念问题。最后他说:“不错,你的思路很清晰,我会让人事部的和你联系为你买机票,希望你可以尽快赶 到纽约来,我想让更多的同事面试你。” 我又爬回床,一直睡到 12 点(那天我请假没去上班)本以为没希望了,就这么又让我迷迷糊糊的弄出点希望来了!

(5)就这样,我来到了曼哈顿。这次面试从早九点到晚七点。中午时,公司请我出去撮了一顿。在面试中,技术问题和闲聊的
的都有,我就不一一重复了,但有一个有趣的经历问题和大家分享。一般在每个面试快结束的时候,面试官都会问“你有什么问题没有?” 问我的,是一名很漂亮的女士。她说:“你回答的很好,你有没有什么想问我的?” 我:“听说做投行很挣钱,请问大家都什么时候金盆洗手?” 女士:“……我不大清楚,钱好象永远挣不完……比如,你的同事都有快艇,那你也想要快艇,所 以你又要再接着干;或者,你新在海边买了一个房子、你的子女要去私利学校……” 我:“我们可以炒股么?” 女士:“一般不可以,如果炒的话,会有很多规定。” 我:“我会有时间去看 NBA 球赛么?” 女士:“买联票你肯定没问题,但你不一定有时间去。”(后来我才知道,从来没有人问过我这样 的问题)还有一位先生问:“你为什么想来投行呢?”

我:“我其实想打 NBA 来着,但可惜我水平有限,也没什么别的好干的,所以才打算来投行的。” 最后,累了一天,终于要回家了。一位老板告诉我:“我们对你很满意。我虽然不能现在就给你 正式的 OFFER,但请放心,我们只需要几天时间整理一些细节。” 几天后,收到电话,告诉我,他们希望我的加入。我就这样进入了华尔街。那年我 21 岁....

在街上干了两年,公司问我有什么打算,也提出送我去香港分部去工作。会中文是我的一大优势,有人可能会问:“难道投资银行没有翻译么?”我也这样问过香港分行的 同行,得到的答案是:“如果翻译可以把投资银行的业务翻译明白的话,他就不做翻译了。” 于是,我选择了回到学校,读博士。临走的时候,老板说:“如果暑假没什么事的话,考虑一下回来赚点外快,要比你的奖学金多。” 我:“谢谢。这两年我学了很多,我想趁着年轻读完博士……” 就这样,23 岁的我离开了纽约,离开了曼哈顿,离开了华尔街,继续学生的生活。

我是 2006 年夏天离开投行的。当时金融界正是形势一片大好,所以很多同僚不太理解。我就再在这 里讲个故事好了。希望能对某些人有些帮助。当故事看也可以。

我在投行工作不到一年的时候,一位很有资历的老银行家请我们几个新生吃早饭,算是关心一下晚辈 吧。在饭桌上他问我们有没有去读 mba 或博士的打算。很多同僚可能是由于刚从学校出来不久,都说没有 太大再读书的兴趣了。而且说读书太贵了(并不是学费太贵,而是在投行一直干可以挣更多的钱)当然是 用当时 2005 年的预算来看。有个同僚大概算了一下,我们这样的人如果去读 mba(两年),保守的算会 损失 50-60 万美金。如果读博(4 年)的话,损失会至

少在 100 万美金以上。这时候这位前辈对我们说“不 要为了钱而放弃学习的机会。很多人可以拿走你的钱,但他们不能拿走你在学校得到的知识和经历。当你 们到了 40 多岁的时候,你还会在乎你的百万年薪是从 28 岁开始还是 30 岁开始吗?你们会在乎你是在 35 岁而不是 34 岁迈入千万身价阶级的吗?”我认为这位前辈说得挺对的。大家认为呢? 自从回到学校,日子过的很清闲(当然是和工作时比较了)一眨眼的工夫半年就过去了。每天上课、学习、打球,好象又回到了本科,只不过经常需要提醒自己:我不再是 19 岁了。圣诞节的时候父母来看我,问我暑假要不要回家。我才开始考虑是不是要利用暑假 3 个多月的 时间做点什么。上一次什么都不做的暑假还是大一那年。前一个多月还不错,后来实在是一点意思都没有。虽 然学校假期也给我奖学金,但还是要找点事充实自己。我长这么大从来没在欧洲生活过,所以就和父母说想去英国看看。要是找不到在英国的假期实习、就再回投资银行混 3 个月,父母说:“既然你认为在投资银行很累,还是算了,找不到就回中国旅游。” 话又说回来,我对英国可说是非常陌生,我又不是什么名人,哪来的工作给我呀?但巧的很,我一起读博的同学里有一哥儿们,是英国人,牛津大学读的本科,毕业后也是工作了几年才又来继续读书 的。听说我对英国感兴趣,就说愿意帮我把简历发给他以前的公司。他以前是做经济咨询的(Economic Consulting)正好对路。但他表示,因为我不是英国人,所以公司雇佣我还要办工作许可证什么的,好象挺麻烦;而且 就一个暑假的时间,公司很有可能觉得不值得,所以叫我别抱太大希望。我想,人家说的确实也对,但是不管成功与否,都要谢谢他的好意和帮助。就这样,冬假时(12 月末)我把简历给了他,然后就没怎么再想这事。

一月 10 号,我收到一个电子邮件。是这家公司来的,说对我的简历比较感兴趣,在近期人事 部会和我联系,定个时间来一个电话面试。我一看很高兴,至少有点希望了,礼貌的回复了一下,就静候人 事部的联系。但遗憾的是,一周过去了,没信。这人也是,一觉得没什么希望的时候,就不再当回事;但一旦有点希望,就总惦记着。所以我只好再发个电子邮件打听一下。又一周就要过去了,我有点放弃希望了。还是妈妈告诉我,不要急、他们会和我联系的,就算 不联系也没事,夏天带我出去玩儿。我的哥们也说,英国的工作节奏比较慢,和投资银行不一样。终于,在一月 22 号,人事部的人和我联系了。说 26 号九点给我电话考试。我马上回

复,问是 伦敦九点还是加周九点,但又没信了…… 然后,同学又和我说,伦敦早九点是我这凌晨一点,我这早九点是伦敦下午 5 点——当然是我 这早九点了。我觉得有道理。电话响,我睁开眼睛,看看闹钟,凌晨一点…没办法拿起电话(还抱着说不定是打错了的希望)那边一个先生用纯正的英国口音说:“你好,我是 XXX Economics Consulting,不知道人事部是 怎么搞的,把面试定在这个时候,真不好意思,我们可以谈谈么?” 电话都接了,还说现在我正忙也不合适…再说了,还是想去英国首都生活一下吗,当然要付出 点代价了。这一谈就是一个多小时。最后他说,一周后将会再有一个电话考试。两点多钟了,我又回到床上。早晨还要上课呢。然后就又是等待。说真的,这次是我所有找工作中等待时间最长的。前 2 周还觉得是正常,但三周过去还没消息,我又开始犯愁了,时不常会想为什么还没有信呢? 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看我的信箱。就连我的哥们都说:“就算按英国节奏也该回信了!” 我想,这么长时间不回复肯定没希望了。可是,在二月 20 号,我居然收到了回复——是人事部的。对方首先为迟迟没有回复表示抱歉,然后说他们对我在第一次面试中的表现印象很好。我以为他会说什么时候再来一次,没想到……她说,公司决定雇佣我了,让我自己选择一下开 始日期和打算工作多长时间。然后就谈了一下酬金,而且还会为我办理工作许可。挂了电话后,很高兴,马上告诉家人。妈妈爸爸也都很高兴,那天是大年初三,是个好兆头!

在电话过程中,对方提出的一个问题很有意思,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说说自己的答案。“在经济学里,有替代品和互补品。比如说左鞋和右鞋是互补物品,而面包和馒头就是替代品。面包贵了,消费者对馒头的须求就上升;而左鞋贵了,消费者对右鞋的须求会随着下降。请问,哪两样物品在什么情况下既是替代品又是互补品?” 这个问题我当时觉得有点难。就说我需要一两分钟思考。但电话考试不能让人等太久,答的比 较匆忙,不是最好的答案。所以希望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从讨论中得到更好的结论。

山地自行车和越野汽车都是交通工具,说是代替品也不算牵强。因为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是 由于汽车太贵自行车才有市场(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汽车和自行车一个价,你买哪个?)但在一种(当然是我能想到的,并不等于是唯一的)情况下,它们就是互补品。比如说出去野营。如果我很喜欢山地骑车这项刺激运动,我就需要一台山地自行车才可以享受 这项运动;但没有好的越野汽车,我怎么从市

区到山地呢?所以如果是等价的汽车,那么它们之间又成为 互补品了。上面是我在电话考试中的答案。

在英国工作了一个暑假后,我离开了那里,又回到了学校。他们说希望我考虑下个暑假再为他们效力。2009 年暑假实习: 今年的情况特别不好。大方向咱就不说了,反正话说竞争非常激烈。我上个暑假选择了不工作。跑到中国旅游和看奥运了。所以这个暑假不打算继续玩物丧志。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分享我找假期工作的经 历。现在刚得到一个。还有几个在等待。大家都知道找工作人脉很重要。只不过人脉不是一两天就能建立的。我虽然还相对比较年轻,但 多少也建立了一些人脉。前两天刚刚得到的一个 offer,就是小时候曾经工作过的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虽然已经离开那里 五年多了,但我和我当时的上司一直保持着联系。这么多年也没想到以后她还会帮我弄到一份工作。就是 觉得她人很好,我在那里时也都很照顾我,所以过年过节的时候我都会发个电子邮件问候一下她和她的家 人。一晃,加上我在那里工作的一年,我们都认识六年多了。应该算得上是老朋友了。今年开学的时候,我还是按照习惯和她打招呼。告诉她我的近况。就这样她知道了我选择了宏观 经济,再具体一点是货币政策作我的主要科研方向(我在攻读经济博士,现在 3 年级了)。我也提出过如 果有可能,我会考虑暑假回到美联储(当然,待遇都会得到相对的调整)。有她帮我说话,应该是十拿九 稳的。但是这个工作就是会耽误我论文的进展,因为研究题目是人家定。所以一直也没有正式敲定。冬假过后的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导师的指导下写我的论文,也没太注意。后来发现是要考虑暑假 了,就和导师商量是否可以暑假离开校园。他倒是很好说话,马上就同意了。还说会帮我推荐我喜欢的工 作。我现在最喜欢的工作无非是在美联储或者世界银行这样听起来还比较气派的地方做自己感兴趣 的科研。说白了就是拿着人家的钱,干自己的活。这种机会也有,但是可惜不在我以前工作过的那家美联 储,所以并不是很保底。但是还不能先报自己喜欢的,然后看结果后再去通知我的前上司让她帮我安排,因为那时候人家可能 也都找完了。如果先敲定了,然后等拿到更好的再改变主意,又觉得可能会给我前上司带来不好的印象。这样的经济情况下帮你搞定工作,你最后还不来,而且还是去其它的美联储,提前也不打招呼,这要是放 在我是她,我八成也会有些想法。我不知道大家会如何选择。但我考虑了一下还是打算实话实说。给她发了个邮件。把我的情况说了一下

我在美国的健身故事 篇2

初到美国,垒球场上我几乎休克

年纪很小时我就喜欢运动,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坚持不同类型的运动。二十年前刚到美国时,人生地不熟,加上工作忙,坚持了很久的健身锻炼中断了。

一次,组里博士生们邀我一起去打垒球。德克萨斯州首府奥斯丁夏天的酷热是出了名的。骄阳之下,我把球一扔就跑垒。突然,我感到一阵晕厥,赶紧蹲下,过了好一阵才慢慢缓过来。许久不锻炼,忽然在酷暑中剧烈运动,事后想起真是后怕。

当时,我人到中年,事业处于巅峰,没病没痛,自我感觉精力充沛,根本体会不到健康正在悄悄离开自己。如果当时没有觉察到这一点,相信进入中年后期,各种健康危机就会显露出来。所以,中年人一定不要被“自己是健康的”这种假象迷惑。

美国随处可见的健身热

在美国,常能看到许多吓人的“超级”胖子。但是,美国同样有很多身材非常好,热衷健身运动的人。在这方面,美国总统可以说做足了表率。前总统小布什热衷骑山地自行车和跑步。他的静止脉搏每分钟才40多下,比年轻人都好。现任总统奥巴马是球类运动迷,上任后在白宫开辟篮球场。他除了平时自己玩,还常邀请一些球星朋友来打球。

正因为美国有很浓厚的健身氛围,所以各种健身场所随处可见。许多公司都有大小不同的健身房供职工使用。我所在的社区就有一个很大的游泳池。社区居民每个游泳季节只需1美元的象征性交费,特别适合放假后的青少年。

美国的商业健身房已经形成了连锁模式,分布在各个城市的大小街道。甚至连6个月到5岁的婴幼儿都有专门的健身房。它们一般设备齐全,有着各种各样的锻炼器械。我现在所在的休斯顿市,大型的食品超市也不过三四个,却有两三个大型的健身连锁俱乐部。而且,这些健身连锁俱乐部收费并不贵。

我参加的“24小时健身房”就有几百台各种机器,还有室内篮球场、网球场、游泳池、干湿两个桑拿房、一个大型练习场。这个健身房还附带免费托儿室,帮助带着孩子来健身的人。在这种地方锻炼,您除了能感受这种集体锻炼的火热气氛外,还能学到许多东西。

这么多年来,游泳是我始终坚持的运动。五六年前成为“24小时健身房”会员后,游泳成了我全年进行的项目。后来,为了保护腰椎、髋关节、膝关节,我把健身房的项目全部改成游泳。现在,我每天游泳一小时,不停顿地游1,800米。我采用的是蛙泳和自由式交替动作,这样能更好地锻炼心脏功能,游较长时间。游泳后,我会外加15分钟的高温高湿桑拿。

除了这些大型的健身场所,休斯敦市政府还沿着城市排水明渠修了一条专用小道。小道在绿树青草的陪伴下从城市中心伸向远郊区,特别适合骑车和跑步的人。适合运动的小型公园更是多如牛毛。

人是一种易受他人影响的动物。《健康管理》2010年4月号的《肥胖是可以传染的》一文就从科学的角度讲述了这个道理。同样地,在一个许多人都流汗锻炼的氛围中,我,相信包括您也会被深深感染。

我把太太也“拉下水”

长期坚持不懈的锻炼不仅让我受益,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太太。去健身房锻炼同样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情。过去,她主要是用走步机和通过器械做力量训练。我多次劝她学游泳,无奈她胆小又害怕水冷,总是迟疑不定。但是一年多前,她终于开始水上有氧运动了。

我太太生来怕水,到老年后终于下水了,这一定是她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胆小导致她没有很快学会游泳,却爱上了水上有氧运动。这种运动随心所欲,难易和时间长短自己掌握,并且带有一定刺激性——使不会游泳的人感受到了“游泳”的刺激,又能感受到像跳舞和体操一样的乐趣。如今她在水中一呆就是一小时,一年四季乐此不疲,再也不嫌水冷了。

水中有氧运动给我太太带来的直接效果表现在膝关节上。过去她下楼梯都要横着步子、扶着扶手。现在已经不再这样了。游泳给整个身体功能带来的好处,肯定是大而长远的。

美国老人青睐力量锻炼

除了浓厚的健身氛围外,美国人和中国人的健身活动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美国人很重视力量和肌肉锻炼。在中国很难看到中老年人在健身房汗流浃背地做力量训练。很多人可能认为肌肉训练是为了得到一身漂亮肌肉,不是健身锻炼的必要项目。

美国人却不这么认为。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健身运动的指导原则中,除了对所有年龄组有氧运动基本都要求达到高级外,还要求成年组(18到64岁)和老年组(65岁以上)有每周两天以上的肌肉增强锻炼。对少年组(6~17岁)的要求更高,每周三天以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强调,这种肌肉训练对所有年龄组的人都很重要。

现在,许多中国人都很重视有氧运动。它主要锻炼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防止身体脂肪积累。有氧运动当然也锻炼肌肉和骨骼。但是,力量训练更能锻炼肌肉和筋键。对青少年来说,发达的肌肉和筋键是练就强健体魄的基础。事实上,一定强度的肌肉和筋键对中老年人也十分重要,可以防止中老年人摔跤。众所周知,摔跤可能会给老年人带来很多严重的问题。

进入老年,如果您有运动习惯,请继续下去。美国电视上就有不少高龄老人像年轻人一样锻炼的镜头。他们身体强健、肌肉发达,令人羡慕。我在健身房也接触过不少老人,有一位和我年龄相仿的华人每天在电动楼梯上爬楼近一小时,直到大汗淋漓,全身湿透。我自己坚持游泳也常得到老美的称赞。一次在邮轮游泳池游完上来,一位白人妇女对我说:“你的游泳让我看都看得累了!”

但是,如果您没有健身运动的习惯,特别是心血管可能有问题时,您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力所能及的运动,比如散步,骑车等。

我每天去的“24小时健身房”大概有五分之二的器械是用来做力量训练的。肌肉锻炼的最简单方法是举重,哑铃操,或者不需工具的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健身运动让人“老”当益壮

有意思的是,每天坚持游泳并没有让我增加饭量。我的饭量除了早餐必须吃得更多(否则“捱”不到中午)外,晚餐却比过去少了。这正符合一些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有氧运动可能会抑制食欲。

我的体重始终在正负2磅的范围内,已经保持了多年。如今,虽然年纪接近古稀,我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达,骨骼健壮,静止脉搏每分钟只有50来下。血液各项指标、血压都很正常。血液中“好胆固醇”几乎是要求值的两倍。骨密度检查表明,在关键的腰椎和髋关节处,我得到的是“+”,比参考标准骨密度大。

再来看看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6个人中有5人每天至少服用1种以上药物。几乎一半以上的老人服用三种或更多处方药,其中主要是控制血压、血糖、胆固醇以及关节病痛的药物。服用非处方药的就更多了……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告诉我们:进入老年就是迈进了健康的危险大门。必须在危机出现之前警惕!

我在美国找工作(面试)的故事 篇3

因为当时离校手续还未办,学校频频通知返校,无奈我只有先回到学校,但我并没有放弃,

返校之后,再次拨通电话,人事主管很婉转地告诉我有了合适的人选,希望我能找到更满意的工作。放下电话,我很失落,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埋怨他们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让我等了这么久。抱怨之后,我冷静了下来。不能就这样放弃,至少我要问清自己的差距在哪里?

我再次拨通了电话,人事主管听到我的声音有些惊讶。我在电话里表达了三点内容:公司不用提供住宿、用餐、实习工资等任何待遇;考察我在公司实习的情况,再决定是否适合在公司工作;我专业对口、且有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听完我的话,对方有所动摇,表示公司从未有先例让未确定工作意向的人实习,不过他愿意向领导请示一下。

第二天上班时间一到,我再次拨通了电话,人事主管高兴地告诉我,公司批准我先实习的请求。就这样,我得到了一个机会。之后实习期的优秀表现,又让我顺利通过测试,成为该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一滴香)

假如我在美国 篇4

”随即,它带领着我走进了客厅。客厅陈设简陋,只有两张椅子,一张饭桌,一个茶几,如此而已。我刚坐下,老妇人就给我端来一杯热腾腾的茶,还捧来了一些茶点,热情地接待我。我被老妇人的热情好客打动了,心想:外国友人果真是热情友善呀!我微笑着说:“伯母,您觉得现在生活得怎样?”“一般吧。总算三餐温饱,有瓦遮盖。不至于揭不开锅。”她边笑边说。“您家有儿女?”“是的。罗伯特是我值得骄傲的儿子。”提起她的儿子,她更欢喜了。“罗伯特?您说的是为了救丽莎把辛苦积攒的钱全捐给了她的那个罗伯特吗?”我激动地站了起来。“难道你认识他吗?他就是我的儿子呀!”“那么,罗伯特他现在在哪儿呀?”我激动不已。“他现在在……在……”“您快说呀!”我焦急万分,迫不及待。“他现在在……”

“铃铃”一阵闹钟声,把我从美梦中叫醒了。原来是一场梦!好可惜哦!见不到罗伯特。但我也希望靠我的努力再去一次美国!希望下次来美国时,风暴不再用“恶势力”使人们愁眉苦脸!

大卫小学六年级:李杭徽

我在美国上中学-随笔 篇5

去年夏天,妈妈因为工作原因带我去了美国,我们在那儿待了一年。一年时间里,我尝试了许多的“第一次”,而其中最难忘的便是我的美国中学生活。

初到美国,我只有短暂的兴奋和无限的恐慌,一天到晚提心吊胆,不敢出门,因为马路虽是车来车往,却很少见到行人。接着,我们经历了东部的地震、暴风雨和连续三天的停电。终于,在半个月之后,学校开学了。

说起来,上学还是我最惧怕的事情。因为首先,我语言不通;其次,那里的学校大得很,而且上每节课都要换教室,我哪里找得到呢。所以,我给大家讲讲第一天上学的情况吧,这一定是我目前生命中遇到的最难堪的事了。

我早上8点准时坐上了校车。到了学校后,有三个门,我进哪一个呢?我斟酌了半天,准备就试试吧。于是我走进了其中的一扇大门。天哪!教学楼好大,我的教室在哪里呢,怎么办?无奈之下,我只好问了一个看起来和蔼的阿姨,她领着我去了我的教室。然后,接下来的时光,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厄运”。我被教学楼搞得晕头转向,而且还在生平中第一次旷了课!因为没有找到教室。就这样,我狼狈地“打完了第一天的仗”。但没想到还没结束呢。

在坐校车回家的时候,因为太累,我竟然睡着了!错过了下车。幸好那个司机非常友善,知道是开学第一天,又把我送回了家。

随后的几天里,虽然没有第一天那么难堪,可还是困难重重。因为我们是没有课间休息的,上完一节课就要马上赶到下一节课的教室去,要是迟到的话,有时候还要受罚。

大概过了两个月,我慢慢地熟悉了学校的作息时间、课程安排和上课地点等。但由于英语不好,上课时的很多东西都听不懂,老师让做什么的时候也不太知道。但我却没有落下什么功课,这就要归功到我的一门课了。

美国的学校有专门针对外国学生的英语课,叫做: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简称为ESL。很多外国学生都在上这门课。

这门课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英语,还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文化。我们在作业、考试中的`困难也可以去问ESL的老师,他们都很友好,给了我许多帮助,使我的英语有了“质”的飞跃,也让我体会到了异国他乡的一份温暖。正因为这些老师无私的帮助,我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在我们的期末评分中,我除了科学是一个S外,其他功课都是A或A+,这都和我在ESL班的学习交流分不开。

读《我在美国教英语》有感 篇6

镇海区骆驼实验学校顾寅

帕·特唐 林雨,我国一位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二十多年的60年代初的大学生毕业生,在国内曾出版教育理论专著5本。然而去了美国,却连教幼儿园的资格都没有!一切都必须从头来……学了一辈子英语,在美国教英语却还要从ABC学起……

读毕此书,掩卷常思。此书的作者既有在国内教英语、学英语和用英语的经验,又有在美国教英语、学英语和用英语的经验。而且又是丰富而成功的经验。作者站在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高度上,旁征博引,以事实为例。既在美国看中国,又在中国看美国。相互比较、相互论证,因此对中国的英语教学、英语运用等问题认识极为深刻,提出的问题解决办法和思路也是别具一格、新颖、完备而独特。

北师大胡春洞老师给此书很大的赞誉。它能给一线英语教师以“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感觉。让大伙儿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感觉。

该书从兴趣引领出发,对美国基础教育英语课堂的听、说、读、写、语法、词汇等不同类型的内容进行了详实的例举、阐述和分析。让我洞悉了美国中小学语言教学的概貌。书中也提供了一些不可多得的教育教学中能运用的金点子,好方法。这些都让我获益匪浅。

尤其是语音教学实例,At least a song everyday!Strength of repetition.Tape and dub a television show.非常值得在当今国内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过程中借鉴和衍化。唱歌可以淡化学生间的学习差异,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重复的力量能让学生自己意识到不足并进行实时的更正; 配音演员的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发音水平,而且可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创新、合作精神。录像中的音乐,融入课堂,带来清新的气息。因此这种视听说活动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能吸引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此,我又想到英语国家的语音教学,中低年级的Phonics自然语音教学法。一位定居澳洲的华人在自己的blog中展示了他小女儿的Phonics学习过程和部分资料。我很受启发。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他们不是一开始就进行音标教学的啊!材料中通过简单的单词、单词与字母的联系,运用押韵句、歌曲、小诗等

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掌握字母的自然发音。PEP3复习单元中也有这样的一首字母与单词的歌曲。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教参却只是把它当成了娱乐性比较强的兴趣活动,倘若引申到自然发音的范围,让学生在歌曲中掌握字母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岂不更妙?!

常听到国内有这样的说法:美国的基础教育是三流的基础教育,而美国的高等教育是世界一流的。三流的基础教育孕育出一流高等教育。这可能么?该书能引领着我们对美国基础教育的概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认识。他们更看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不是我们老祖宗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观点么?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远比对他们进行知识、理论的灌输重要得多!

也许很多人说:君不见,在国际奥林匹克知识能力竞赛中,我们的中小学生比美国的中小学生表现要优异得多么?然而,泛眼当代国际科教领域,又有几个国人获得顶级殊荣?!相反,倒是美国的表现要好很多。这难道不该让我国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反思吗?

学习,并非是一味的否定!我不禁想到了“邯郸学步”的故事。模仿不应该是模仿事物的外表和形态,而是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区分析问题、去认真思考。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基础教育改革也该如此。“跟着考试走,抓紧考点的手”这种做法是万万不能的。一面大呼教学改革、减负,一面又强化原有的知识评价体系与方法。这使得绝大多数一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畏首畏尾,不敢轻易尝试、不敢轻言创新。

近年来,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常听到“前半个学期认认真真搞素质教育,后半个学期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的说法。这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随着教改的进一步深化,这种现象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美国的基础教育喜欢让学生去发现,发现那些哪怕在我们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东西。众所周知,每一次发现的过程都是一次消耗时间和精力的过程。中国的老师喜欢直奔主题,直接传授经验;而美国的老师强调发现,喜欢放手让学生去研究。这跟中美两国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差别应该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最根本的差别我认为是课程的组织方式和内容的差异。小班化的教学模式、看似极为随便但却深含方法指导的教学内容,让我感到汗颜,也许还有那么一些无奈。

大概是从去年开始,国内有部分教学专家提出了“素质应试教育”。这样的提法,不知是噱头,还是无奈?!试图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统一起来,或者找到两者间的动态平衡。出发点还是不错的。然而这样的工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如果是企图“新瓶装老酒”的话,这样的统一不要也罢。

《我在美国教中学》读后感 篇7

在读《我在美国教中学》这本书前,我对本书充满了好奇。看书名就知道,这本书讲的不是发生在中国的事,而是发生在美国中学的事情。作为一个在国内接受教育的人,我对于美国教育的了解仅限于书本和前辈们的说法。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人,毕业于中山大学,在他所从教的那所中学,他教的科目有中文和生物。我最好奇的是一个中国人如何教外国人中文。虽然国内有一个学科叫对外汉语,但是显然作者并不是学过这个学科的人。学过语言的人都知道语言这门学科跟思维有点关系,还有专门的一本书叫《思维与语言》。众所周知,中文属于汉藏语系,英文属于印欧语系,两者的思维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我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也深有体会。比如说,我有节课做练习的时候让学生翻译“英国的教育制度是受许多其他国家的学生欢迎。”这个句子的时候,学生翻译“许多其他国家的学生”的时候习惯于中文的字面的直译:many other countries’ students,而比较正宗的表达应该是many students in other countries。也就是把状语置后,再比如,学生说“中国的”的时候会用China’s 而不是Chinese。从这些,我们可以知道在美国教中学,特别是中文是不容易的。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美国的教育和语言的教育有了一番新的理解。

首先,我先谈我对美国教育的新认识。以前,从课本和其他读物上获得的信息是美国人很诚实,在美国,诚信是非常重要的。不诚信,一个公司可以把你扫地出门;不诚信,一家店就休想有顾客;不诚信,你休想在美国找到一份工作。拿我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在我的大学里,一个来自美国外教要求我们作业不能抄袭,写作业不过关就必须重写直到他点头,但是抄袭的话就连重写的机会都没有直接挂科。为了避免我们这些学生中出现抄袭的现象,他让我们阅读的文章和小说都是他自己从美国带来的文本,就算你在网上找都找不到,国内书店里看也看不到。因此我对美国人的印象就是特别诚实、特别重视诚信。可是书中《作弊的故事》里,那个作弊的小女孩竟然拿到了奖学金,作弊之后的处分记录也被她偷了。虽然学校后来成立了“学术诚实委员会,”可是学生对此却不在乎,而是希望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生的成绩出来之后,家长也搅和进去了。最后作者发现对此类现象他的措施根本无法起效。所以,诚实不一定在美国就每个人都拥有。而这个问题的存在也表明了美国教育的竞争性有多大。我们的学生经常嚷着为什么我们要高考,或者为什么我们要一考定终身。他们总是羡慕外国的教育,觉得在外国读书受教育就不那么累了,家长和社会里认为外国的月亮比较亮的人比比皆是。但是作者在书中说了华人在美国要进重点大学的录取率比国内高考的重点大学录取率还低。可见竞争无处不在,外国的月亮是否比中国亮还是个问题。

其次,我也想对比一下中国人学英语和美国人学中文的小区别。先来对比的考中国人的英语试卷和考美国人的中文试卷。我们知道我们的英语高考试题包括听说和笔试两部分,而笔试方面又有语法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信息匹配和作文几部分。作者提供的这份试卷是旧金山联合校区的期末考试(汉语语文与中华文化),其中有选择题、阅读理解和作文这三部分。这份试卷除了考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外,还有语言的文化。而我们中国中学生的英语试卷里是没有这部分的考察的。我想要是在中国的英语试卷中也有关于文化方面的考察会促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也可以促进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思维的理解。另外来对比的是课堂教学的实施。我们教英语还是以教师引导和任务型教学相结合多见。作者在美国的教学是任务型为主,这也很像我在大学上过的外教的课。作者在上一篇记叙文的时候,先把“高级记叙文检查表”发给学生,这张表的内容分为两个:总体印象和具体内容。总体印象中有以下的检查内容 :“题目与内容是否有关,文章有没有写成流水账,文章是第几人称写的”之类的简单问题。而具体内容里的检查内容就需要学生仔细地阅读文章,里面的问题有“故事的矛盾是什么?矛盾怎么组织?故事用了伏笔没有?故事使用的语言是否生动吸引人?举例说明。”在学生阅读文章回答这些问题的答案之后,老师再对此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作业是写一篇《分寸》或《沟通》的初稿。在下一个课时,他在让学生根据他提出的标准对学生自己写出的文章做出评价。作者以先发现后反思的做法教会了学生如何写记叙文。我想这样循序渐进的做法对于我们的教学也有启示。

假如我在美国作文500字 篇8

假如我在美国,我会先到“夏威夷”那去度假,到海边体验一下大海波涛翻滚的气势。再去品尝一下“夏威夷”各种各样的热带雨林里的野果汁。那里有沙滩排球更加让你感到快乐无比。

渡完假之后,再到总统府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不要再向“伊拉克”发起攻击,我会告诉总统“奥巴马”不要为了一些石油而去侵略“伊拉克”,甚至去摧毁整个“伊拉克”,一条一条无辜的生命就被一场争夺石油的战争失去性命。要是换做你们的话肯定不会同意,所以就现在赶紧终止这场战争,还“伊拉克”一个绿水蓝天和平的天地吧,不要战争再夺去他们宝贵的生命。让我们一起放飞和平之鸽飞上蔚蓝的天空吧!

我向总统“奥巴马”提完建议后,随手来到了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顿市”去观看“火箭对战湖人”的NBA篮球比赛,退场结束时冲上去与NBA篮球明星:“姚明、詹姆斯-怀特、乔伊-多西、肖恩-巴蒂尔、科比-布莱恩特…… ”一起拍照、签名。

我在美国做米线(小学生作文) 篇9

本来我在家里从不煮饭,这下倒好,跑到美国去给美国人做起饭来了,做的还是平常都不怎么吃的米线,真是给我的美国之旅增添了一抹亮色啊。

那天是星期天,住家妈妈一大清早起来就问我会不会做饭。我心想大事不妙,他们不会是想让我做饭吧?我在家里可是连个面都不会煮的.人啊!于是连忙推辞说不会做饭。住家妈妈却说不要紧,你可以试试看。我当时也没怎么放在心上。

上午,我稍稍感到有些不妙,因为住家妈妈带着我和她的两个孩子去了一家中国超市,并且不停地问我想吃什么菜、想要怎么吃。最后她挑了一包速冻米线,并告诉我,孩子们想要吃豆腐。我慌了神,隐约记起听到过青菜豆腐这道菜,于是一边郁闷地拿了一包小青菜,一边祈祷着:上帝啊,请不要叫我做饭!

可是,一回到家,住家妈妈还是把做饭的任务派给了我和她的女儿linnea。

顺便补充一句,linnea和她的妹妹都是美国妈妈收养的中国孩子。linnea告诉我,她以前住在中国的时候天天吃豆腐米线,并且非常喜欢,可是从来没有自己动手做过米线。我和linnea对着那盒包装十分坚固的豆腐大眼瞪小眼,束手无策。想到我还比她大一岁,我叹了口气,向她要了把刀子,小心翼翼地把怎么也撕不开的豆腐盒盖子划开了。成功啦!我大呼小叫着把滑嫩得随时会碎掉的豆腐倒出来,切成小块。

接着linnea洗好了菜,我开始烧水。等水一开,我就把滑溜溜的米线放下去。看那米线熟了一点点的样子,就往里面放盐。美国人家的盐不用勺子撒,直接从罐子里倒,我控制不好量,一下子倒了很多。

然后我就放豆腐、青菜,用筷子在里面搅一搅,还捞了一点儿尝了尝。尝的时候我的心一阵乱跳,心想要是煮坏了,可就惨了,在美国烧了一锅烂乎乎的东西,多丢中国人的脸啊。

米线上桌了,除了有点儿咸,味道还不错,大家吃了都说好,她们家小妹妹还回碗了呢。

我在他乡的故事随笔:绣球花 篇10

几年前当我拥有一个小院子的时候,迫切希望种几株绣球花,买了几株种下,也曾按捺不住,在月黑风柔的初春雨后,斗胆偷偷挖了株绿化带里的绣球花一起种下,格外疼爱。

那日,异乡人等众友晚饭后到我家喝茶聊天,初夏的连日阴雨初晴后,空气格外好,客厅里坐不住了,点了蚊香坐到了院里石榴树下,石榴花开正艳,夜色里,灯光下,绚丽点缀于绿叶之中,凌霄花高高在上,含苞欲放,青草的香气和泥土的味道,院外的玫瑰也有淡淡飘香,坐着聊天,蕊带着儿子来坐了会,他们在聊小孩读书,将来……异乡人站到了院外在树影中看着灯火通明的客厅,我在窗下,隔着新搭建的丝瓜棚,有一句没一句的讲了几句,猜不透他到底在看什么,也绕出去看看,两个摄影师是坐在客厅里翻看杂志,蓝调唱片的调子弥漫在空气里,很适合这样的情景,望进去只觉有一种以前没感觉到的温暖气息,看看院内外,有点不敢相信这是我的家。

索性沿着木栈道走走,就经过了那片绣球花,正是花季,开得无怨无悔,一股宁愿开到爆炸的不管不顾,折下一枝,顺手送给了异乡人。晚风正柔,忽然就不愿停下来有散步的兴致,慢慢走啊走的,走到了后面的大花园,初夏的黑夜里,满园都是生机勃勃的绿,玉兰、石榴、绣球,不知名的小草花,安静的绽放在夜色里,异乡人和我随意的说着话,有在小城置业的想法,说同事也有在这置业的想法,好奇他们到的地方那么多,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吗?回说不是,常熟的感觉太好,人文荟萃,历史悠久,安静便利,适合人居住,吃的食物美好,人也是如此的和善,走走老街小巷,有想住下来的冲动,又会觉得这样的生活会被磨去太多……哦,也许吧,只是你不知道无关地点是在哪里,安逸的生活总是有磨掉意志的嫌疑,其实和生活无关,和心情有关,只是一念间的事罢了。

跨过一点水渍时,才发现自己穿着室内的拖鞋,想起他们刚进门时,各人找鞋子换,独异乡人认真问我,我要他穿哪双?像爸爸问我:妹妹,哪双是我的?哥哥问我:穿哪双?就给了他新买的,本打算留给爸爸穿的拖鞋,此刻正跟着我们在大花园里散步。暗摇头却很高兴,施施然回到小院前已是被望眼欲穿了,朋友们要散了。异乡人手里始终认真的持着绣球花,回到灯光里,只觉得异乡人的眼睛亮亮的,有星光。

送走朋友们,刷洗了拖鞋,终是推门出去,也折了两支绣球花,插入小瓷瓶,花太美,想想此一别,不知何时见,看着有点发呆,不忍心就此失去,翻出颜料,画了下来。

一直知道绣球花是一种色彩极其多变的花。就像人生,在短短的一个青春的花季里,各种体验、各种不同,很平凡、但又绝不平庸。说平凡,是因为它并不是什么特别名贵娇艳的花。就如同你我的出身都很普通,不是大富大贵之家。说它不平庸,是因为它在什么样的土壤里,都能开出绚烂的色彩,土壤的酸碱度不同时,花色也会随即改变,也如你我,出身普通,但是自己努力,各自在不同环境下发展拼搏,总是能够获得自己的人生体验。当然,异乡人,我明白你们的辛苦,那日看见你的黑眼圈,疲惫的双眼已经没有活力,我已明白。但是,多年后当你回忆起小城的这段工作生活时光,这些酸甜苦辣的际遇,都是属于你的独特人生色彩和财富,这才是值得骄傲的。当然,绣球花的花语除了善变之外,还有骄傲。

的确,在什么样的酸碱度下,它都能绽放出自己的特别颜色,值得骄傲。

我想,在什么样的酸甜苦辣的际遇中,都学习一下绣球花,随酸甜苦辣显示人生色彩,搞不好这才是可以交代自己、最值得骄傲的一点吧。当然,睡觉也要象一团绣球花,睡得安详宁静,来日则又是灿烂明亮。

励志故事:梦想在左,我在右 篇11

(一)

我叫筠。我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从小我就看不见任何东西,置身于黑漆漆的世界里,我仿佛什么都触手可及,又仿佛什么都离我远去。就是这种可怕而迷惘的感觉,让小时候的我无比自卑。

我听到过无数伤我自尊的话。可是小小的我又怎么会懂,只是听到别的幼儿园的叔叔阿姨拉着小朋友离开的时候会说上几句:“多么可怜的孩子!”“宝贝不要怕……小筠是残疾人。”

接着,就感觉到妈妈纤细的手抱住我飞奔而去,经常,有湿润的东西从妈妈的脸颊上滑到我的眼睛里,很涩、很疼。

就这样我艰难地上完小班、中班,后来再也没有去过幼儿园。大班那一年,我休学在家。妈妈没有再管我,而是任我天天在家里后面大大的院子里玩。我知道家里的院子是圆形的,但是走路的时候还是要撞到墙,一天下来,额头上,膝盖上……淤青到处都是。那天晚上,妈妈帮我洗澡,看到我大块大块的淤青,抱住我哭。肥皂水黏糊糊地黏在身子上,妈妈的泪水顺着我湿湿的头发流下来,我感觉到一阵凉意。结果第二天,我高烧不起。整整一个星期,我的烧,才渐渐消退。

(二)

后来,我们家搬到了这个城市最南边的一个角落。

我依旧自卑,话少,不敢见人,最可怕的是,同龄的孩子三四年级上学了,我连大班都还没有上过。我依旧每天重复着一样的事。

有一天听邻居说出家门往右拐有个新建的公园,离得很近,它很小却很精致,很漂亮。我便趁妈妈出去的时候,一个人摸摸索索地走到了公园。那里有专门的盲人通道,我原本崎岖的道路便不知不觉平坦了起来。我走得很快——因为我闻到了花的香。妈妈告诉过我,上帝是公平的,分不清白天和黑夜的孩子可以分得清溪水与花的香,而且这个功能比常人要好许多。

是花!我慢吞吞地循着花香走到花丛前,蹲下身。指尖触摸到了花瓣,柔软而舒适,紧接着沁人心脾的香就从花瓣里悠悠地飘了出来。好奇心促使我继续往下摸,突然一阵钻心的疼从指尖传达到内心,我急忙缩回手,指尖好像发出了与花香极不相符的味道,一种液体从指尖细细长长地流了出来。我跌跌撞撞地跑,我也不管自己身上有多少的伤痕重新出现,我只是想找到水源,可以洗净我手上那肮脏、血腥的液体!

终于……哗哗的声音清晰地闯入了耳朵,我静伫。再慢慢地往前走,蹲下身,把手伸出来,清凉的溪水带走了那种令我恶心的味道,相应代替的,是彻人心扉的感觉,有大自然的气息。我黑色的世界里,第一次出现了若隐若现的光点。不多,却很亮。

(三)

妈妈搂着我的肩,捏着我细嫩的手,惋惜并且带着命令地说:“是玫瑰花的刺刺伤了小筠,没事的,不要怕。以后妈妈不在家,还是不要去公园了。”

结果第二天,执拗的我又偷偷溜出去了。这次我没有往右走,我静伫在家门口,瞪着黑漆漆的眼睛问邻居:“左边是什么?”邻居家的王大妈吞吐地回答道:“左……左边啊……左边是图书馆。”这是什么玩意儿?我的好奇心又支使我迈开脚步往左走。

图书馆就在正前方——凭我的直觉应该不会错,因为我闻到了书墨的香味,清新淡雅,让我想起了飞鸟在麦田上空盘旋的感觉——那是怎样一种自由而美好的向往啊。

好不容易跌跌绊绊地走进图书馆,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小妹妹,你要做什么呢?”我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低下头,不想让他看到我的眼睛。“你是要看书吗?”我感觉到他笑了,“盲人的专区在这边,请把手给我,让我带你去。”

我就稀里糊涂地跟着他走了。到了所谓的盲人专区,一个专门接待盲人的姐姐盯着我黑漆漆的眼睛说道:“小妹妹会盲文吗?”我什么都不懂,于是便茫然地摇摇头。姐姐用甜美的嗓音笑道:“那你想学吗?学会了就可以看书了!”我思索着,竟痴痴地点点头,因为图书馆的书香味让我感觉很舒服。

盲文比我想象的难得多,后来的一个月里,不知是什么力量让我天天瞒着妈妈去图书馆学盲文,这种指尖与时间距离的触碰真的让我久久痴迷,无法忘怀。一个个凹凸不平的小点第一次让我感觉到了世界的精彩。我总是觉得,读懂它是我的宿命,书这种东西是和我稀薄的生命交织在一起的。连睡觉时,都还觉得我的指尖仍在那些所谓的不同寻常的文字上跳动着,旋转着,不想停息,也无法停息。

(四)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学会了。我便开始用手读小学的教材书。很难,很烦,也很枯燥。但是每当我弄懂一处时,我的心情明朗得就像……像雨后的彩虹,像温暖的阳光,像潺潺的流水,像美丽的蔷薇,像盘旋的飞鸟。

一本看完,我便以不可遏止的速度看下一本。两个月下来虽然才看完了四本书,但是我的手指尖已经磨出了茧,洗澡的时候都会有微微的刺痛。但是我不怕,我只是渴望了解世界,因为我是世界的一份子。

一次无意间“看”到了一个句子: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从此顾城便成了我最最喜爱的诗人,他的《一代人》也成为了我的座右铭刻在了心里。

于是,接下来的几年内,我的阅读速度大大提高,阅读量可以与常人相媲美。我骄傲,我虽然看不见,但是我有能里创造属于自己的天。

是的,上天对我不公,只给了我去感受黑夜的眼睛。但是我有勇气,我可以挺起胸膛,去寻找、开辟属于我自己的天。我从我厚厚的茧中读出了生活的意义,我从我黑黑的眼睛里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我从我火热的心底找到了我与常人非同一般的毅力。我可以,只要我相信。

(五)

梦离我不远,梦与现实只有转一次身,再向前走几步的距离。梦并不是遥不可及,奋斗的汗水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上一篇:红白喜事调查报告下一篇: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毕业生个人简历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