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2024-08-21

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共13篇)

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篇1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怎样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目前物理教师要面临的一重要课题。要提高物理课堂的实效性,我们必须要从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发生转变。本文结合我的教学经验主要从教学理念、概念、规律的产生条件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有效性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程改革;有效课堂;课堂实效性

不少人都觉得,物理不但难学,老师也觉得难教。其所以难,难在它的概念多而又抽象,它的应用广泛而又十分灵活。随着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显著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方式和方法也有很大程度的转变,给初中物理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当前新一轮的课改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但我们在探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时发现:课堂思维训练浮于表面。那么要怎样让课堂教学更有效?作为有效教学,就必须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终生的发展奠基础。

追求有效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生成、共同成长的过程。而有效课堂又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利用好课堂45分钟,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乐学,愿学并学会学。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训练培养:

一、培养兴趣,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首要前提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对感知、注意具有指向性,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觉地去观察、研究某种事物。前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这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实践证明,对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尽可能地增加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把“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资源。

1、用具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紧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意料以外。在讲《凸透镜成像》时,让学生手拿凸透镜,看远处的行人。有的说,我看到某某同学,怎么是倒立的?有的说,我看到了大楼?怎么是倒立的?还这么小!有的学生还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拿起凸透镜看看远处的人和物,放下凸透镜看看远处的人和物。然后我把凸透镜放在我的眼前,让学生看我的眼睛,学生“轰”的一声笑开了,因为他们看到了一只很大很大的眼睛。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当学生的好奇心被触动时,正是学习兴趣被唤起之时,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人的心理活动起源于问题,有疑问才会思考。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展新观点的起点。一个好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探究热情,从而使其主动参与物理活动。在讲授《大气压》时,在讲台上放一皮碗,把皮碗压在桌上,然后再请一位学生上来把碗取下来,一位学生上来拿了很长时间拿不下来,同学们议论纷纷,跃跃欲试,结果上来的学生仍拿不下来。我说:“看我的。”“我先放点气,再拿。”我自言自语,结果我把皮碗给拿下来。“老师,你怎么拿下来的?”“老师,你为什么放点气?”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

3、为了有效地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养成创造的习惯,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中学物理教学应当体现探究与教育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科学探究、理解物理知识、学习物理技能、体验物理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物理学的本质,从而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上《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时,第一步,课前布置回家作业,“请同学们回去调查家用电路中电线所用的材料。”话音刚落,班中几个比较活泼的男生脱口而出“铜”,“你怎知的?”“我和爸爸一起去看了。”……,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上课时问学生“家中导线的材料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铜”。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家用电路用铜导线,而不用铁导线或其他材料的导线?没有任何提示,课堂中很静,都在认真思考。“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课堂中顿时热闹起来,每四人一组,进行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一个可以通过科学探究解决的问题:导线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使学生的兴趣再次被激发。第二步,引导学生考虑导线自身的因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再次经过讨论,学生提出下列猜想:可能与导线的材料、长度、粗细有关。(猜想、假设)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延续。第三步,怎样用实验来检验我们的猜想?组织学生深入探讨:怎样定性地比较电阻的大小?引导学生提出实验方案(制定计划),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实验探究中去。第四步,学生实验探究,强调实验中用到控制变量的单因素法的特点?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培养。第五步,组织学习归纳总结得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这个过程中许多学生得到了表扬,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信心。第六步,学以致用。这时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根不同规格的电线和两只不同白炽灯,分析讨论两根电线的电阻和两只灯泡灯丝的电阻,使课堂气氛再次掀起高潮。

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育也在改革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是教改的一个目标,因此,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理论基础。物理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应注重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主要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和理解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由于惯性思维和一些错误经验的局限,学生在理解某些物理概念或规律进,对这些概念和规律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识。老师必须注意多强调并更正这些错误的观点,明晰物理概念、规律和产生条件,或者通过一些与学生的预期结果相反的实验,引发思维冲突,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科学结论,学生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不仅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认识,而且能使相关概念或规律的记忆保持更久,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很有意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讲解物理问题时要把分析问题的相关思路揭示出来,并使学生了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同类问题的时候也能用相关的方法去分析,这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效的主要方法。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传授基础知识,不能满足于如何去整理、归纳、总结,而是要把教法和学法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要注意讲“我是怎样想的”、“还想到了什么”、“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去想”等等。把教师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体会、思考,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其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要依靠多种教学形式来完成,特别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再者,要澄清认识误区,明晰概念和规律的产生条件。如电功和电能,学生往往不能区分它们的不同,总认为是具有相同的物理意义,老师注意强调虽然它们的单位相同,但它们的意义不同:电能是一种能量形式,是一个状态量,而电功是过程量,它的概念是:电流做功的多少,实际上它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必须针对用电器耗电的过程才能说电功,相同的例子还有热量和内能。

三、问题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课堂教学中,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往往是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善于思考的学生,尽管有些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会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料,问题会千奇百怪,但这些看起来千奇百怪的问题背后往往反映了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掌握程度,体现了学生的思想肓点所在,在千奇百怪的问题后面不乏闪光的思想。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或所谓的“怪问题”教师应一视同仁,客观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有责任引导学生刻苦攻坚,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和问题的答案。学生思维的起点往往都是从“问题”开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就能有效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的发挥。如在《惯性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时通过的距离比在木板表面先后铺上毛巾、棉布表面上通过的距离长?”又问:“小车在玻璃表面上运动时通过的距离又怎样?为什么?”再问:假如小车在很光滑的的物体表面上运动又会怎样?”。这样,运用层层递进的问题意识将学生导入一种置身于充满学习物理科学的探究环境之中,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从而对惯性定律有了更深、更透的理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学生的心迹,精心设计实验,塑造生动别致的直观形象,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能够点燃学生好奇心的火焰,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能够激活学生产生思维的动机,课堂教学中由学生提出的一个良好的问题情景,教师不轻易放过,而是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共同参与结合教学内容投入讨论,既尊重了学生,又保护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探究欲望。教师要客观地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尤其是那些看上去不符常理的问题,应多给予鼓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无疑处质疑,不断激发学生学生物理的兴趣。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与建议。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推动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思考、研究,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创新。

综上所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问题意识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

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质量

在物理教学中, 新的教学思想指导着教师不断地推陈出新, 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我在二十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和一些心得体会, 特别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真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等方面,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1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 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 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是学习的一种动力。只有当学生对学习物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也才能真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中学八年级的物理教学, 是物理教学的开始, 更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新教材版面图文并茂的设计, 让学生一开始就觉得耳目一新, 详细介绍教材设计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再引领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等栏目, 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物理既很有趣, 也有很用,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激发学生动手欲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提高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 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体会科学家是如何探究物理世界的奥秘, 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教学是整个物理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使教学直观化和形象化的重要措施, 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现在的新课标物理课本非常注重物理实验, 在新课本中物理实验分: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小实验。我在平常物理教学中非常注重实验教学, 特别对新课本物理实验要求更严, 做到了演示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小实验让学生课后自作, 我要检查并做详细讲评;探究实验, 我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12组, 由老师指导,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实验, 并写出实验报告。通过加强实验教学, 增强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 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同时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加大物理教学课改力度, 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 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目标, 以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为特点, 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高效课堂。现在我们物理教学进行的是以“马坪模式”进行新课改。具体做法为:把全班分为6个组, 每个组的学生按平时成绩平均分配, 在老师指导下, 每个组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兵带兵”、“兵练兵”、“兵强兵”。经过了一年新模式的课改, 我发现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更有兴趣了,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学生成绩更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分数高了, 也充分说明了物理教学质量切实提高了。

4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自觉性

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心内容, 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 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宣传我国现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 如:中国“两弹一星”中的物理学家的事迹, 并把我国某些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真实亮给全体学生, 这些加深了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激发了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 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自觉性。

5 成立物理兴趣小组, 广泛开展科普活动, 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科普活动, 重视第二课堂, 对于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具有重要作用。同时, 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现在新课标物理课文里有一个栏目《科学与社会》就介绍了现代物理学的很多科技成果, 在工业、农业、军事、医疗、交通、航空航天技术及信息技术等领域广泛应用。在课余时间组织物理兴趣小组的学生收集一些图书杂志, 上网查询并下载一些有关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成果等等一些资料, 每期在学习园地里出2期科普专栏, 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知识的魅力和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动机, 明确学习目标及探索科学的强烈愿望, 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通过不断改革物理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是当前物理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实现我们心中的目标。唯有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创新物理教学模式和方法, 才能不断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均武.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学苑教育, 2010 (14)

[2]方经纶.如何通过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初中学生探究能力[J].考试周刊, 2011 (56)

[3]李新江.新课标下学生物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07)

[4]李建华, 张晓波.全面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策略简谈[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6 (03)

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89-01

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课堂内外进行的一些实物观察。而实验教学就是以实验为根本方法的一种教学活动。在本人看来,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是搞好实验教学,因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对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作出的一了尝试,以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下面具体论述。

一、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年龄段的学生精力充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具有很强的创新潜能。在教学中,出乎意料的演示些小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实验展示物理课堂的魅力,唤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初中学生对实验有着天然的兴趣,保持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是物理教育的重要目的。

做好演示实验可以把抽象复杂的物理概念生动地显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易理解、易掌握。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要求和特点,精心组织教材要求的每一项演示实验。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和有趣的特点,它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最直观的物理情景,给学生以感性认识,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等方面作出最直观的铺垫,使学生感受倍深。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重视直观性,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建立概念所必要的感性认识的材料。然而确定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需要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与思维相结合。在物理教学中,注意利用演示实验的技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确保学生思维的正确性相结合。演示实验的过程是短暂的,并且多数也只能反映事物的一个侧面,至于事物的发展过程、事物实质等,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二、简化实验,诱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初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能力基本都是建立在简单的基础和浅显直观的认识上面的,对于较复杂而又不具备器材的抽象思维的实验,他们是很难完成的,如教材中有些实验,只是讲前人如何实验而得出的结论,而就现有条件学生又不能具体做的实验,对这类知识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模糊而又陌生。如果教师模仿类似前人的实验,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给学生创造认识问题的便利条件。如“马德堡半球”实验,学生看到书本上那么宏大规模的实验,感到可望而不可及。假设把这一实验用一段胶管连接两支针管来代替,用两个人向着两个方向拉针管的活塞。只要胶管和针管不被损坏,无论如何是无法拉出任何一支针管的活塞。实验室还可以使两支针管的活塞与顶端保留部分空隙,移动一支针管的活塞,另一支针管的活塞也跟随着移动。表明大气压强的真实存在和作用。还可以用一小块硬纸板,中间系上线连接到弹簧测力计上,把它放在水平面,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它从水面上拉开,也能表明大气压强的真实存在和其作用。这一简化实验,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有了依托,有了推理知识的依据,就能提出很多的问题,诱发思维,无形中推动教学的进展,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验教学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利用常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则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科学的观察和方法,组织多媒体信息,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以实现教学优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应用多媒体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从而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

多媒体为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师生们置身于“情”、“景”中,以“物”思“理”,又以“理”认“物”,这对物理的各种题型的实验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提高物理课的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不但为教和学增添了信息的传输和接收通道,而且为学生展现了广阔的学习前景。

四、开展课外小制作和小实验活动

在初中物理实验课前,教师可发动学生自己制作一些与物理有关的小制作活动。让学生自制杆秤、天平、弹簧秤、验电器、滑动变阻器、小电动机……如讲“浮力”一节时,可让学生各带一个水杯,课上,用自制的弹簧秤下挂一个石块,将石块浸入水中,观察弹簧秤的读数变化。这样,学生很容易地建立了浮力的概念。进而通过金属块浸入水中体积的不同,深度的不同,观察浮力大小的变化,更引起了学生对浮力产生原因和决定浮力大小条件探求的欲望。同时,也能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成功感觉。另外,对于课堂上没时间,学生自己又能做的小实验,可以安排在课外时间师生共同做。如“纸盒烧水”自制“滑动变阻器”等。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既要认真施教,也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尽力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最优化。在教学中,把物理实验仅仅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或作为理论知识教学的辅助工具是远远不够的,物理实验在进行实验知识教学、技能教学和素质教学方面有其丰富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现华.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初探[J].吉林教育,2010(8)

[2] 侯延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浅谈[J].考试周刊,2012(8):128-129

[3] 明 俊.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初探[J].神州,2013(03)

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篇4

协庄学校物理组

一、研究的目的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学好物理就要做好实验。好的实验能使物理学习变得更直观,更容易理解,使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1、在课前预计30分钟学生可以完成的实验,结果实际操作中,到了下课铃声响起,学生还没有完成,致使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进度搁浅。

2、实验中的数据处理不当,记录的数据无效或存在很大的误差,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甚至造成对学生的误导,致使在分析数据时不得不进行修正、误差的分析,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好事,但费时太多,有时还是不能很好地说服学生;

3、实验时不能高效的分工协作,有的学生做,有的学生光在一边看,成了一个旁观者。

三、解决的办法

1、教师有效的示范、指导、点评。在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操作技巧之前,教师有必要在学生实验前进行示范操作、对每一个实验环节提出具体的要求、强调和指导。

2、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评估。教学生学会思辨,对实验进行及时的反思、评估。实验的数据是否合理,从实验数据中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学会从实验数据中发现问题。

3、合理分组、走上讲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获得充分的体验,都能发挥自己的功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其思维的参与程度,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给学生充分展示空间,享受学习的快乐,改变学生听、教师讲的被动的学习状态。

4、适时变式、注入新的探究因素、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设计问题,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5、综合开发实验设备、器材、实现多功能实验。在进行复习课教学时,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对一些内容的复习时常会采用实验复习法。此时的实验,不仅仅是对原有实验的简单的回顾、重复,而是综合开发、挖掘、组合,以求得实验复习的最大效益,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四、改进后的效果

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篇5

[摘要]:现在有些农村中学学生对于学习物理感到非常吃力,而且整个学习效果也是非常不理想。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诱发和树立学生正确的动机,是提高偏远农村中学学生学习物理效果的重要条件,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开发学生隐在的潜能,应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为成功学习物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提高 学习效果

有的偏远农村中学学生对于学习物理感到非常困难,同时,整体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造成这种原因有多方面的:当地的社会风气、现代学生懒惰、多留守学生、家长做法、学校学习氛围、老师教学等做法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影响。学生初二开始学习物理,这是一科探究式学习非常强的科目,同时也是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一科,要求学生用理论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等。这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偏远农村中学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效果,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通过各种激情式课堂使学生达到想学懂物理的效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初中二年级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上课,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现象用物理知识解答事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生习物理的效果较差,对上此课前应精心设计,一开始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对学生言明“物理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启蒙学科,大家不存在什么基础差异,且与其它学科联系不大,就象百米赛跑一样,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同一起点,同一教师同样教学,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象历届学生,努力争取成功。”列举最近读过的一些其它学科很差、而物理学得较好的学生来鼓励学生,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把学生带入学科的大门:然后拿出一个杯子和一张纸让学生检查一下是不是普通的杯子和纸,然后装满一杯水,把纸放到上面,再问学生,杯子倒过来后纸会不会落下,水会不会流出,让学生议论一会后,再做出倒杯纸托水实验,此时学生都会发出赞叹声,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异和喜悦,这些直观的演示,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高涨的情绪,为新课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如在上光学前可布置学生下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拿出水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看书上的小字,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即使是学生也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

二、通过成功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

使成功的体验与学习形成良性循环,一般说来,在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期,学生参与学习物理的好奇

心是较重的,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自己和他人的的好评就会使学生变得爱学物理,否则屡屡的失败就会销蚀原来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测验中试题的易中难比例尽量简单些,使学生也能得到一个好分数,并且每次考试后不纯看分数只要看到进步都要进行表扬、鼓励;平时上课针对他们设计的问题应尽量简单些,如在讲长度测量时可让他们回答,长度的主要单位是什么?长度测量的工具是什么?2米等于多少分米等,他们回答后说这些也是今后检测的内容,你们能回答出很不错,这些问题在中考中也会出现,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这就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

三、通过“肯定、承认和赞扬”等激励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使学习效果明显。

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能力等,适当地赞美学生,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缩短彼此间的距离,任何人都喜欢“鲜花和掌声”,这话便却反映了人们普遍喜欢被“肯定、承认和赞扬”的心理状态。同时,多与学生家长沟通也建议家长采取类似的方式对自己的小孩进行激励措施。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他人的肯定、承认和赞扬,只要不是过份的吹捧,人们听了都会心花怒放,赞美之词如同照耀人们心灵的阳光,如在学生主动回答时答错了,受到同学“嘘”声时,我会说,虽然他答错了,但说明他上课时很专心,他勇敢大胆,我们应向他学习,这时同学们就会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如有一次学生在室外出黑板报,上课时才匆匆收场,他是一个学习较差但粉笔字写得很好的学生,我看了一会说黑板字写得不错,比我写的还好,好好练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行行出状元嘛,后来这位学生学习开始认真起来,一个学期后成绩大有起色。慷慨地赞美学生,让学生开心,我们并不会有什么损失,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时时提醒自己就能做到。

通过以上等各种方式激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效果较为明显,这能使学生变得主动去学习物理。学生在物理科目的学习上所取得的成绩也是较为明显。

四、通过名人学习的曲折经历触动学生心灵,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效果。

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大科学家学习的曲折经历,在平时我就注意收集学生较为熟悉的伟大物理学家的学习历程,如爱迪生曾被学校教师一致认为是一个笨蛋,智商太差,不是读书的料,他在班上读书不到三个月就被学校教师一致通过让他退学,他失学后通过自学最终成了发明大王。爱因斯坦读小学时除了物理外其他功课成绩都很糟糕,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成功了。他们的学习也是经历了曲折和失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管任何人都会遇到曲折,关键是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有些同学虽然现在很差,但将来说不定你就是“爱迪生”和“爱因斯坦”,但要成功同学们是要付出艰苦努力的。通过这种心灵上去触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提高学习物理的效果。

五、通过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由于农村中学的部分学生最终要回到农村,成为农村的建设者,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

系实际,使学生既学习了物理知识,也掌握了生产技能,使即使升学无望的学生也能感觉到物理是有用的。如在讲授调节天平平衡时,可通过跷跷板平衡的原理去调节天平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在讲扩散和温度关系时,可引入喷洒农药的时间选择,若是熏杀类农药应选在中午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若是触杀类农药应选择在傍晚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农村地膜覆盖是怎样减慢蒸发的,是什么时候盖膜,在使用地膜时也应注意当雨水过时时适时揭膜的目的。

六、偏远农村中学生应该具备一种或以上的相应学习资料,通过归纳方式完成各种知识点的题型练习,在解题过程中提高自己学习物理得效果。

首先,学生在上完一节课后应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典型练习。对于没有上课过程中没有听懂教学内容的学生要求他们应该多次看教材中相应内容并多问,对于在做作业等遇到不明白之处争取能搞懂,在此基础上对重要的内容做好总结归纳笔记,并在笔记上加上自己对该知识的见解。另外,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种好的学习资料,这是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工具。一本好的相关学习资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上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非常好的效果。最后,对于学生每次完成的练习、作业、试卷等评讲要求学生应该认真听讲,同时也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做好改正工作,评讲后学生应好好知识点是怎样应用的等问题,这也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参考文献:

【1】教育部审定,《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篇6

——初中物理九年级《杠杆》教育叙事

实验教学是我们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以学生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现在我们的实验教学中还有不少没有达到新课程要求,主要原因我想有这几点:

1、老师怕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实验过程很热闹,但没有得出结论。

2、实验前老师没有很好的优化实验设计和提出实验要求。在我学习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和《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研究》之后我运用到了《杠杆》这节课的教学当中,对比我前后的教学有几点收获和心得体会。

在以前《杠杆》这节教学中我都是把实验步骤,实验数据怎么记录,在杠杆的左边挂几个钩码,右边挂几个钩码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就按照我的要求做完,然后就照课本的结论得出结论,学生在实验中没有探究意识,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学效果很不明显。在冯长喜老师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一课中指出好的实验设计给人愉悦和探索的求知欲望,在王颖老师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研究》也明确提出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重要的 , 也是微妙的。教师要掌控全局,又得时隐时现,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 ”,即让学生通过 “ 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 ” 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其实质是让学

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否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探究性教学的认同和对于有效的物理教学的责任感。下面是我的教学尝试:

1、课前兴趣的激发,我在杠杆的一边挂四个钩码,然后对学生说:我用一个钩码也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你们相信吗?学生觉得很新奇。

2、给学生实验器材,让学生去体会在各种条件下杠杆的平衡。

3、根据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分析力臂和力的关系,得出有关规律。

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进行探究,不断尝试各种平衡方法,教学目标圆满完成。

感悟: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只有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给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我们不能用一种思维定势去束缚学生的思想空间,那将永远没有创新。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而不是要学生去记知识、背理论。只要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发挥出来,我们的教学任务就是一件十分轻松的工作。

曾路迹

浅议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篇7

一、优化教学设计

1.突出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以学生发展为主旨。教师要正确地把握发展的内涵, 科学地确立发展目标, 有效地处理目标层次 , 以知识目标为线索, 以智能目标为核心, 以情感目标为动力, 分层落实教学目标, 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2.以学生为主体, 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而不只是关注学生在该过程中所获得的结论, 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观察、调查、阅读等的过程, 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3.以物理概念的理解为前提, 突出物理过程的教学。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感知活动, 为学生形成物理概念提供认识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 为学生形成物理概念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讨论与交流, 使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4.探究物理规律, 以揭示规律为重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与探究, 探索物理规律, 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 注意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二、教学要贴近生活

物理学与生活、生产实践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物理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体现了其社会价值。因此, 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 还是在教学方式上, 高中物理教学都要理论联系实际,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使物理贴近生活。具体而言, 首先, 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 应将科技活动列入其中, 使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相融合, 要抓住机遇, 广泛发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并在指导科技活动时, 巧妙地适时地应用物理知识和原理。其次,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手段、多条渠道, 结合实际事例, 提供多种信息, 丰富和充实物理课程内容。再次,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和生活现象开始, 观察广阔的自然与社会, 拓宽视野, 探索和掌握物理知识, 了解研究方法以及科学观点, 从而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并在此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最后, 组织和开展各种物理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 获得知识和技能。比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资料, 并对查找的资料进行解释, 加深学生对物理学与生活联系的理解;通过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使学生看到物理学在生活、生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让学生设计实验, 增强学生把物理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生活、生产和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突出实验的重要作用

1.通过分组实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分组实验是物理实验这一教学形式的重要部分, 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使学生掌握实验技巧, 使学生受到物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的初步训练的主要途径。首先, 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 使学生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实验条件较好的学校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验项目, 可以增设一些探索性实验。其次, 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实验原理, 学会仪器的选择、操作和读数, 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技巧的训练, 使学生学会处理测量数据和分析实验结论。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以增加由学生独立设计、独立观测的实验内容, 把实验作为模拟性科研, 使学生开阔思路, 探索研究方法, 提高动手能力。再次, 示范与独立完成相结合。在学生分组实验前, 教师要作出必要的示范, 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并书写实验报告, 要尽可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 独立操作, 并自己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完成实验报告, 真正体现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有的实验还可以只由教师提出课题, 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物理知识, 自行选择器材, 确定实验步骤, 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2.突出观察与思考的创造性, 增加设计型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 观察与思考是形成物理概念、导出推理规律的主要方法之一, 是思维探索的第一感性材料。在物理教学中, 突出观察与思考的创造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思维的主动探索性。其次,

创造性思维具有多向选择性, 即善于从不同角度想问题, 它具有四种机智:一是发散机智, 即在一个问题面前, 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多种方案, 以扩大选择的余地;二是损元机智, 即灵活地变换影响事物和量的诸多因素中的某一个, 从而产生新的思路;三是转向机智, 即思维在一方面受阻时, 马上转向另一方面;四是创优机智, 即用心寻找最优答案。设计型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向选择性。

3.指导学生分析、解读实验数据, 总结归纳实验规律。处理实验数据最常用的方法是运用图表、图线及拟合线性方程。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图线法的应用, 因为图线是一种重要的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分析和解读实验数据, 还要使学生善于总结实验规律。

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性;课堂练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每种方式也都有着自己的优缺点。在近年来的物理教学中,科学有效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好的策略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给课堂增加新的活力,及时更新方法,给课堂带来更多的创意和变化。如果缺少了好的方法,教师讲得再好也是枉然。在讲课时,教师要注意调动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

一、重视入门

学生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时,都满怀着对物理的新鲜感,充满着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但是如何让学生保持对物理的兴趣,就决定于教师如何引导。教师在开始物理教学前,需要设计好教学方案,上出完美的第一课。在后期教学中,再将知识点慢慢渗透,第一课主要就是让学生对物理有所了解。教师不要在一开始就给学生灌输很多知识,这样只会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厌恶之感。

二、注重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精髓部分,知识能否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就要看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所要求,对学生学习方式也有要求。教师只要传授知识,知识能否被学生掌握还要看学生如何听课,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将课堂效率提高。

教师在课堂中要给学生设置问题,让他们有机会自己思考,这样会让学生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遇到问题要勇敢地提出来,对于不懂的知识,要有钻研的精神,将知识了解透彻。

三、以学定教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方法,“以学定教”是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教學设计要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设计,而不是枯燥地按照课本安排教授知识。教师对于制订教学方法要懂得变通,要时刻了解学生的知识变化程度,在不同程度的掌握时制订不同的教学策略。

总之,在初中生刚接触物理时,教师需要将学生引导入门,基础打好以后,后期的学习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参考文献:

[1]吴成忠.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J].学苑教育,2011(05).

[2]马瑞红.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J].华章,2010(34).

[3]何谋仁.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J].吉林教育,2010(16).

如何提高初中的历史教学效果 篇9

1.初中生对历史重视程度不够,无法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

由于初中历史开设的比较晚,导致许多学生不了解,由于对历史的不了解导致学生们失去兴趣,学生认为历史是一个不重要的学科,对历史不够重视,只看重数学、语文、英语,认为只有学好三大学科才是关键。

其实初中历史是一个很有趣的学科,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看到历史学习的价值,感受到历史学习的过程中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感受,就会更加重视历史的学习,对历史更加关注,主动学习历史。

2.历史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给初中生的自主空间较少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措施还没有实施完善,部分老师还在沿用老旧的传统,观念守旧,学生们在历史课堂中提不起兴趣,教育观点缺乏创新。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得到思维发挥,提不起兴致,思维散漫,导致对历史知识不感兴趣。

有些老师只是注重背,没有培养学生的历史素质和应用技能,导致学生只是会考出很高的成绩,却没有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挥,限制学生的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遇到真正问题便会无从下手。

3.历史学科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科设置存在不科学因素

对于初中生历史学不好有很多因素,一方面是学校的因素更一方面是自己的原因。例如,在学校方面,历史课程的安排量很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不重视,无法按时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初中师资力量不足,有些历史老师并不是师范专业毕业或者学习历史的老师,甚至身兼数职,缺乏教学的经验,使学生在课堂中无法产生学习兴趣。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

1.改变学生对历史的错误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历史学科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科。可以陶冶初中生的情感,是学生们在学习主学科之外的重要学科,具有启发学生情感的作用。历史老师对学生的更好指导,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文化,培养历史素养。

2.巧妙设计历史教学策略,为初中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在历史课堂中,老师具有亲和力,吸引学生,学生的积极配合,才会出现高效率的历史课堂,促进学生的学习。老师要随着时代与时俱进,创造出有趣的课堂,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水平,设计方案,学习最前沿的理论知识。从知识中让学生了解时代的大发展、大跨越,做到从书本中实国家大事。

3.不断整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增强历史教学质量

随着科学不断发展,初中的各个学科都有了紧密的联系,对于各种教学资源都要积极收集,确保教学的顺利完成。初中的历史老师将每个科目的知识融入到历史当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素养,可以更好学习中的学习质量。可以在历史课堂中融入政治的内容,政治是对现在历史的反应,在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鸦片战争这一点讲起,我们可以运用政治当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分析,分析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分析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对中国的影响,让学生们在了解政治的同时也学会历史知识。

师生互动才是最好的方法

在初中课堂中,学生是主体,在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的同时,一定要对她们的学习进行关注,通过知道学习让他们在在学习中获得新的思路,发现自身历史学习的不足,在进行历史知识不断探究的过程可以更较了解历史知识,感受到整个历史事件的发生,让学生对历史教材更加记忆深刻,只有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所以对于学生的指导方面,初中老师是一个关键人物。

1.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列表归纳

教师指导学生建立主导线时间轴,可以让学生更快的掌握历史知识,理解历史知识,从历史知识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最后将这些知识运用到里面去。

2.结合地图进行教学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识图,并且分析地图中会出现的历史信息,从历史信息中获得有用的,进而分析,从而提高历史的学习能力。

3.结合阅读进行记忆

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培养学生阅读历史知识的习惯养成,做到认真阅读历史教材,边阅读边思考,对阅读中得重难点进行标记,最后统一进行知识讲解,或者学生们集体讨论,对于历史知识要整体把握,先整体后局部的对历史知识进行背诵。

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篇10

【摘要】初中物理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物理教学要想取得好的实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这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兴趣的重要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兴趣

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关键阶段,物理课程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该如何开展好初中物理教学,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实践的问题。我认为要想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更好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促进教学效果的作用

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一句简单经典的话充分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也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但是在思想和行动上的关注度还不够,做的还太少。尤其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我们往往只追求分数,过分片面的追求最终的效果,而忽视了其他,忽略了过程,忽略了学生,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更不能有的放矢的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有的教师虽然对学习兴趣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认识,但片面认为学习兴趣是需要学生自己培养的,没有采取有效措施,缺乏主动介入,没有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条件,缺乏与学生的互动,错失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机会。这也让我们的教育一再陷入发展的瓶颈,而找不到有效的出路。

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物理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抽象而且生疏的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学生学习起来会有难度,没有对物理有足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吃力,而教师又缺乏对学生的关注,长期下去,很多学生会失去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很难坚持下去学好物理。甚至有些学生会对物理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我们的教学效率。可以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是一个很严峻很现实的问题和要求,只有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进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

学生的学习兴趣,少不了教师的积极引导,但关键的还在于学生自身,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只有采取符合学生实际的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成效。总体而言,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成长的黄金时期,自尊心和独立意识也逐步增强,已经萌发了初步的自主意识,好奇心相对而言比较强,稳定性相对较弱,如果合理引导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在碰到挫折和困难时,如果教师对其引导不适当也会产生逆反心理。在学习上,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有初步的学习套路,但还不太系统,同时,不同的学生又有其不同的个性特点,在学习上基础也有所不同。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一些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颖有趣的导入,可以让学生摆脱学习是硬性任务、是沉重负担的意识,不自觉地被深深吸引,激发其学习欲望,主动参与学习,在参与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运用,生活化情景的重现、设问式的开篇等等都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吸引力。例如,多媒体导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从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习的空间。

(二)注重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已经越来越注重教学的过程,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目标,可以说更加强调了非智力因素对于教育的重要作用。激发兴趣就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积极情感因素,对于处在成长的黄金期和敏感期的初中生而言,最为有效的方法不是批评,而是有针对性的激励。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需要教师的关心,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肯定,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他们不同的表现机会,并及时给予态度诚恳、内容明确的肯定和方向明确的目标,通过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

(三)延伸课堂,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效果是关键的,但仅仅是课堂教学还是单薄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增加兴趣,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发现学习的乐趣,也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合作竞争中增强学习乐趣。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考虑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

初中物理课程是典型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通过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对于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要充分考虑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

注重实验教学,激发学的生学习兴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师应该善于抓住实验教学的优势,通过充满趣味的、新奇的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进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同时,物理学科也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和物理教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兴趣。比如,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可以多用设问,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亲切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注重诱导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从难度小的实验开始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篇11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手段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二、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可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上你的课,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往往是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某一个特长等等,这些都可成为学生崇拜的焦点,也是良好关系建立的条件。这样就可形成由崇拜到愿意和你接近,愿意上你的课,教学效果自然会达到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包括道德、思想、业务及工作素质,还有业余爱好特长素质。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調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联。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于学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六、地理课堂多样化。

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七、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广大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在新条件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效果,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有力地促进广大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篇12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穿插讲解具有内在联系的物理量, 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电工基础这门课, 概念较多, 学生难以理解, 这就要求教师们教学方法要灵活。比如在讲解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动势时, 可以在同一电路中穿插讲解。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电荷是在电场力作用下发生了移动, 电场力移动单位正电荷所做的功为电压;要保持电场, 在电源内部, 电源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板移到正极板所做的功, 就是电动势。这样学生既能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 又能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适当运用归纳比较式教学法, 便于学生记忆牚握内容

电工基础是一门基础课程, 它的知识面广, 需要记的知识点很多, 这对于学生来说很困难, 我们就要教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而不是机械记忆, 这样便于知识的掌握。比如:在单相交流电路中, 三种纯电路可以从相位关系、数量关系、功率关系进行对比式的教学, 学生掌握和记忆相关的知识就比较容易了。又如在讲解磁时, 学生对描述磁的物理量较难理解, 此时应强调电和磁是不可分的。学生对描述电的物理量已经熟悉, 为了使学生能很快对磁的各物理量进行掌握, 采用边解释边对照的方式讲解, 以电路基本概念的复习为引入, 然后介绍磁路相应的物理量和公式, 比较自然流畅, 使学生在联系对比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和掌握就很简单了。

3、合理采用类比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电工基础课程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 不容易理解, 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 往往要在教学中突出概念的理解性, 采用类比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将陌生的问题熟悉化。例如, 在分析电位与电压的区别时, 学生对参考点的含义不理解, 因而将电压、电位经常混淆。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讲台的桌面高比拟为电路中某点的电位, 选择的参考点不同, 讲台的桌面高度就会出现不同的值;把讲台的高度比拟为电路中某两点间的电位差 (既电压) , 此时无论选择的参考点怎样改变, 讲桌的高度也不会发生变化。通过比较, 加深学生对电位是相对值、电位差是绝对值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直观。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电工基础是一门抽象的学科, 教学中只简单地用语言对概念、定义、定律描述, 往往有许多情况学生难以想象, 而把多媒体教学引进课堂, 将抽象问题形象化, 可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这一节教学中, 学生对每个元器件的作用都能了解, 但把他们整体结合起来, 叙述其工作过程时就有很多同学讲不清楚。我在上课时将这一过程用动画形式逼真地模拟出日光灯发光的全过程, 并且在工作的每个阶段都有电流流向, 使之更加生动形象, 加深了学生对该电路的真实理解。此外, 在教学中有许多问题无法用实验演示或演示时变化过程无法看清, 可信度小, 学生难理解。比如在做电容的充放电实验时, 由于充放电时间很短, 学生无法看清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情况, 会影响实验的目的和效果。如果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来“模拟”这一变化过程, 以灯泡的亮、暗来描述充放电速度, 将整个过程拉长, 帮助学生摆脱认识障碍, 对充放电过程形成深刻的印象, 从而达到了比手动演示实验更好的实验效果。显然, 通过多媒体教学, 可以化解教学的难点, 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效果动态化,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实验, 强化原理,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发现有很多学生注重实践, 对实验课比较感兴趣, 这是一种好的现象。我便抓住学生这一心理, 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因此在学完一个相应课题的理论知识后, 让学生在电工实验室亲自做一做学生实验, 如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的使用;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实验;日光灯电路制作;三相交流星形连接负载;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组装等。特别是在完成“日光灯电路制作”实验中, 通过动手实践, 学生可以熟悉测量仪表的使用, 搞清电路所用元器件的名称、作用、摆放位置及布线规则等, 对电路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在实验中既学到了知识, 又提高了动手能力, 也激发了学习兴趣, 从主观上重视对《电工基础》理论的学习。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一些粗浅的体会与做法, 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与提高。总之,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全面的系统工程, 它包括许多环节, 各个环节又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制约。只有不断总结经验, 才能尽快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认为要提高《电工基础》教学效果应从三个方面入手: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2、运用多媒体教学;3、注重实验, 强化原理。

关键词:电工基础,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实验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2]李敬梅:《电工基础》第二版,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3年。

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篇1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获得新知识,培养能力。下面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参与机会,培养学生参与能力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目前课堂教学,教师严肃有余,亲切不足,许多学生被动接受,畏于师道尊严不敢质疑问难。为此,教师要创设“融洽”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这里的“融洽”,不仅要求营造宽松、积极、愉快、和睦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行动上、态度上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热爱,而且要求建立师生之间每时每刻进行的心理接触,心灵的交汇。教师富有情感的投入,会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消除畏惧的心理障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把握导入契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中,初中数学课引入方法很多,可通过实验开路,故事引入,悬念导入等。如教“分母有理化”一节时,教师上课后,板书一道题:“计算 1∕√2(精确到0.01)”。指定两位同学用两种不同方法板演。一个先把分子、分母同乘√2,很快算出结果。另一个直接用1被√2的近似值1.414除,列草式,算得很繁。两生做完后,教师问学生:哪种方法更简便?学生一致肯定了前一种解法,从而自然地引入了分母有理化这一课题。再如:讲“坐标的互化”,先举例比喻各国度量衡制不统一,我们不仅要掌握市制,而且要学会公制,并且能够将它们互化。接着转入主题: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在建立函数和图象的对应关系时,各有优点,但有时需要将一种坐标系下的方程转化为另一种坐标系下的方程。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直角坐标与极坐标互化”的原因。这样引入课题并不费力,目的明确,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迫切学习新知识,其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起主动参与研究的强烈欲望。

三、创设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学生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等活动情境,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实际上,课堂就应当是学生的“活动场”,教学过程就应当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之一就是要创设好“活动点”。例如初中数学“实习作业”一课教学设计:⑴学生自制测倾器;⑵让学生设计实验;⑶学生用测倾器、刻度尺等器材,动手做实验,探究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⑷学生试着自行小结,教师总结讲解;⑸介绍用测倾器测底部不能到达的其它建筑如楼房、烟囱等高大建筑物的高度。在实习作业期间,教师在现场进行观察指导,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自己设计,自己分析,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其教学效果甚好。

四、抓住问题关键,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如能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则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关键还在于讨论问题的恰当设置。比如我在“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教学中,就提出像(-2)1 =?(-2)2 =?

(-2)3 =?(-2)4 =?……放手让学生进行研究,讨论,争辩。这样在学生的激烈讨论以后,再根据讨论情况,得出结论。再如在数学习题课教学中设置一些如

“已知 如图:AB切☉O于点B,BC⊥AO于点C。

求证:∠1=∠2。”这样的多解题多变题,组织学生讨论,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五、设置悬念,留给学生适当空间

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是培养民族活动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而在创造教育中“行为”“思想”是创造教育中两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行为上的“空白”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使他们有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机会,养成创造的倾向、意识;同时,更要为他们创设思维上的“空白”情境,让他们能静下心来,搜索丰富的资料,进行深邃地思考,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如在课堂结尾时,留些问题,设置一些悬念,吊吊胃口,使其产生“欲知后事如何,急需课后解决”之感,激发学生课后主动参与学习,创造的欲望。又如在布置作业时,也可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六、增强学生信心,体验成功喜悦

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的情境,让每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增强信心,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使学生拥有主动参与获得成功的丰富情感体验。把握好“成功点”及时鼓励,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强化和升华。

上一篇:秋季运动会开幕式新闻稿下一篇:初一学习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