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案设计

2024-05-23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案设计(共17篇)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怎样化。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目标: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与算理,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引新。

同学们,如果把我们班 30 位同学,每 3 位分一小组可以分几个小组?你会列式解答吗?与同伴说说你的想法。

二、探究新知:

1、假如今天来了 6 位外地的同学,加到我们的学习行列中,每 3 人分一组, 36 位同学可以分多少组?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6 ÷ 3

三、探究算法

(一) 探究学生 36 ÷3 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

师:怎样计算36 ÷3 ?下面请你用小棒摆一摆。

A、3 根,3 根的摆,摆了12 小组。

B、拿3 捆零6 根,3 捆分3 份,每份1 捆,再把6 根分3 份,每份2 根,这样每份就有1 捆2 根,就是12 根

C、在小组中再摆一遍。

笔算:如果不摆小棒,你能算出结果吗?

A .独立思考;b、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各小组的想法。

(二) 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1、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2、学生汇报交流、选择最优方案。

3、小结:只要方法正确,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 页,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淘气还是笑笑的`想法,他们的想法各属于哪一种?

五、迁移练习。

用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教材第10 页第1、2 题

六、内化、归纳、提示课题。

说课稿:

一、说教材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的除法学习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怎样化。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感目标: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在明确算理的前提下,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说教学设想:

1、创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口算方法。

教学时,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分组情况出发,创高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 36/3 这道口算题目,学生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各种算法的不同特点,体验算法的多样化,选择合适自己的算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灵活性。

3、注重联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才。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以及验算方法的复习, 沟通不同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知识间的联系, 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2.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概括能力与积极参与学习的情趣, 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和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归纳深化

1.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1) 请每个小朋友回顾一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随着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口算、笔算、验算、估算……)

(2) 板书并提问:36÷3, 你会口算吗?怎么想的?

(可以这样想:30÷3= () , 6÷3= () () + () = ()

(3) 口算,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0÷3 60÷2 16÷4 210÷7

(4) 请小朋友同桌相互交流在口算时有什么发现?又有什么收获?

(5) 全班交流。 (强调口算前要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

(6) 归纳总结:让学生说说乘、除法的口算方法有什么联系, 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又有什么联系, 以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自己回顾、总结, 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而且培养了善于思考的习惯。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巩固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口算练习完成后, 再次引导学生思考, 对培养学生先审题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很大帮助。)

2.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和验算。

(1) 全班交流,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和经验。

(2) 用学过的笔算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 指名学生板演。

(4) 小组讨论上述4道题的联系和区别分类。

(5) 学生交流。 (按首位能否被整除分, 64÷2和42÷4为一组, 52÷455÷4为一组。按是否有余数分, 64÷252÷4为一组, 55÷4 42÷4为一组。)

(6)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做得对不对呢? (验算)

(7) 分别说说没有余数的除法及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与验算方法。

(8) 选择其中两题让学生验算。

(9) 归纳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中的几种情况, 主要区别在于首位能否被整除, 首位能整除, 除完首位再除个位;首位不能整除。把十位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组成新的数继续除。但要注意的是, 当首位除完, 个位不够商1时, 要在个位上补0占位。算完后, 用验算的方法检验自己做得对不对。

设计说明:复习课不仅要回顾、巩固已学知识, 还要对相关知识进行联系、沟通, 使知识点形成体系, 逐渐完善认知结构。在笔算后, 根据题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小组讨论进行分类, 让学生对除法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感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形成一个学习成果共同分享、共同进步的局面。从笔算方法的回顾到讨论分类, 归纳总结, 让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 学会学习。

二、练习应用, 发展提高

复习除法的口算、笔算和验算后, 要引导学生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层次分明的练习又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重要手段。

1.填一填。

(1) 从84里连续减去 () 个4, 正好减完。

(2) 55是5的 () , 55的5倍是 () , 55是 () 的5倍。

(3) 一个数除以7, 商是5, 余数最大, 这个数是 () 。

(4) 63里面有 () 个7, 51里面最多有 () 个5。

(5) △÷9=8……□, □最大是 () , △最大是 () 。

2.估一估。下面各题的商是几十多。

3.找一找, 说说错在哪里, 再改正过来。

(设计说明:复习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知识的归纳、整理与构建, 体现对知识的扩展、延伸。所以, 必要的练习对于学生巩固相关知识, 形成计算技能是不可或缺的。在回顾、比较、归纳的基础上, 设计多层次的适量的练习, 意在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深化学生的认识, 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强化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在练习设计中, 我既注意用好教材资料, 让学生打牢基础, 又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总结提升, 激励评价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主动经历算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对具体问题、具体计算的估计,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探讨算法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建构过程,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呈现情境

谈话:学校买来一些毽子和羽毛球,准备平均分给三(1)和三(2)班两个班。

课件呈现:48个毽子(4整盒和8个)

52个羽毛球(5整筒和2个)

2.提出问题

估计一下,每个班分到的毽子多一些,还是羽毛球多一些?

你能帮助这两个班分一分吗?

(评析:结合实际情境,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想办法去分一分,能激起他们参与探究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既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算能力,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52÷2的商比48÷2的商大。)

二、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分毽子

提问:要求每班分得多少个毽子,你打算怎样分?

班内交流自己的分法,以及分得的结果。

提问:怎样通过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呢?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列式的,又是怎样计算的。

班内交流算法:可能用口算,也可能用竖式计算。

结合学生的回答追问:怎样用竖式计算48÷2?

(评析:通过分毽子,力求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为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索52÷2的计算方法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能力上的迁移和方法上的渗透,同时也为学生进行算法对比提供良好素材。)

2.分羽毛球

⑴提问:要求每班分得多少个羽毛球,你打算怎样去分?

班内交流自己的分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提出:在分羽毛球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你能结合小棒的实际操作,讲讲应该怎样解决的吗?

让学生操作好后同桌相互交流。

⑵怎样用竖式计算52÷2呢?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板书展示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竖式计算方法:

让学生自己结合分小棒的过程对这两种算法进行评价,小组内交流自己选择哪种算法,并说说理由。

让学生打开课本,共同完成竖式,师生共同回顾计算过程。

组织验算。

(评析: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去尝试解决问题,分一分、算一算、说一说,引发了他们的认知冲突。不同分法、不同的计算方法的出现,使他们意识到解决问题时的关键所在。解释、交流、评价,使得他们对算法有了一些初步的感受和理解。)

3.探讨比较

分羽毛球和分毽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组织班内讨论,使学生明白分毽子时4盒正好分完,而分羽毛球时分掉4筒以后还剩一个整筒的,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说说该怎么办。

两次计算有何不同?怎么办?

再次组织探讨,让学生结合操作来理解,十位上的5除以2余下的1代表一个十,因为剩下的一筒要和单个的合起来再分,所以十位上余下的数1要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用12再除。

(评析:结合两次操作、两次计算进行充分比较、探讨交流,丰富了学生表象,为他们理解算法提供了算理上的支持,加深了他们对计算中重点问题的认识,从而帮助他们实现算法的有效建构。)

三、 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试做前两题,相互说说计算过程,再去完成后两题,小组内学生相互评价。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96÷884÷3

3.对比练习

48÷475÷3

48÷377÷3

学生练习后,组织学生比较,沟通联系,了解区别。

4.想想做做第6题

64÷585÷395÷491÷2

让学生先估一估它们的商各是多少,然后相互交流自己是如何估计的。

5.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结合情境图独立完成,并在班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评析:练习设计注重发展,兼顾基础,层次分明,基本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除法的计算方法,对比练习帮助学生沟通计算中的联系和区别,清晰其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安排估一估,既能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又能进一步提升其熟练试商的程度,这样逐步提高计算要求,逐渐加深他们对算法的理解。最后安排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增强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使每个学生在练习中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总评:

第一,重组教材,激活学生已有经验。本节课对教材进行了合理重组,在原来情境图分52个羽毛球的基础上添加分48个毽子,一方面是为了激活学生已有的操作经验和计算经验,为学生能有效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另一方面为学生进行比较,沟通与旧知之间的联系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第二,提供时空,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算法。本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多个角度提供“平台”,为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索、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的保障,让学生通过探索——体会算法,通过探讨——比较算法,通过交流——评价算法等,使学生主动经历了“面对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动手操作中探求解决方法——广泛交流、讨论算法——体会并发现计算方法”的过程,有效实现了算法的自主建构,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计算,掌握一些基本地学习策略和方法。

第三,沟通联系,发展学生的计算素养。本节课有效沟通了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先去分一分,再结合自己在操作中的体验去探索算法,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评价和选择算法,从而实现了算理与算法的有效链接,帮助学生有效建构算法。而且本节课还注重沟通估算和计算的联系,先结合实际情境“分毽子和羽毛球”,让学生估一估,再结合具体计算让他们再去估一估,使学生充分感受估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和发展了他们的估计意识,而且估算和计算做到了有机融合,先“估”再“算”,“估”是为了“算”,学会了“算”又是为了更好地“估”,这样相互促进,共同作用,有效发展了学生的计算素养,提高了他们的计算能力。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例1用的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学生用的42根小棒,(4个整捆,2个一根),小红旗若干,大红旗一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24÷230÷360÷6

48÷484÷480÷290÷3

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十数两种类型让学生任选一题说口算过程.

3.口算的8道小题的被除数末尾各加一个0,继续让学生口算.

看题直接写结果,订正时,一位数除整百数,除整百整十数各选一题让学生说出口算的具体方法.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

1.42÷2你是怎样口算的?

2.板书:42÷2=21(40÷2=20,2÷2=1,20+1=21)

3.师:如果我们把除数2改成3,42÷3等于多少呢?

同学用刚才的方法试算.

问: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这时会发现被除数十位上的4不能被除数3整除.

教师板书部分课题:一位数除两位数

(二)教学例1,口算:42÷3(演示课件“口算除法”)

1.教师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

生可能回答:(1)42是3的几倍;(2)42里面有几个3;(3)把4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2.师:我们把42平均分成3份,到底该怎样分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42根小棒,分分看,每份是多少根?

同学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讨论,初步理解算理.

3.引导学生说说是怎么分的?(先分3捆,把3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得到1整捆,剩下的一捆平均分成3份,不能得到整捆.再把剩下的一捆拆开是10根,和2根合在一起是12根,12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根.)

师:实际上,我们是分几次来分的?先分什么?再分什么?(把42根分两次分,先分30根,再分12根.)

4.教师边继续演示课件“口算除法”边说明.

先把3捆平均分成3份,是计算30÷3的1捆,即:10根,再分剩下的1捆零2根,即:12根,平均分成3份,是计算:12÷3=4,每份是4根,最后再把分得的10根和4根合起来是14根,即:10+4=14

板书:30÷3=10,12÷3=4,10+4=14

5.看板书比较42÷2=21和42÷3=14的口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算法并启发学生看算式互相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6.反馈练习:

32÷2= 48÷3=60÷5=

同桌互相说口算过程,然后直接写得数,订正时,指名说口算过程.

(三)教学例2,口算:420÷3(继续演示课件“口算除法”)

1.导入.

如果老师将42÷3的被除数42末尾添一个0,除法就变成了420÷3,同学们观察,这是一道怎样的除法?

板书部分课题:除整百整十数

2.我们会计算42÷3了,那么420÷3应该怎样想?大家讨论一下.大家经过讨论交流:

(1)300÷3=100,120÷3=40,100+40=140,所以,420÷3=140

(2)420是42个10,3除42个10,得14个10,即:140,所以,420÷3=140

(3)42÷3=14,计算420÷3,只要在14后面添一个0就可以了,420÷3=140.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案设计 篇5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1、口算

600÷6 27÷3 240÷8 160÷4

2、笔算

3)9 9)37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 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 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 2÷2=1 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 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1 21

2)42 2)42

42 4

0 2

2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

(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6 26

2)52 2)52

52 4

0 12

12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 52÷2=26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 “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3.练习反馈 P20 做一做 1

4.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1□ □□

4)4 8 6)8 4

4 □

□ □□

□ □□

0 0

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P20 做一做 2

3.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

34 11 1

2)68 6)96 5)60

68 6 5

0 6 1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6

上完这节课,让学生判断出发算式商是几位数,在例题中,学生根据观察被除数312的第一位数比除数4小,应该用被除数的前两位数除以4,很容易判断出312÷4的商是几位数,通过提问“7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就要用它的前两位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进一步巩固算理。本节课中,通过例题于复习题进行比较,这样在比较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商是三位数还是两位数的除法,关键是商的定位,此外,课堂中要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学生在巩固练习,家庭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左右为情况完成比较好,竖式格式较为规范,个别学生在写横式时漏写余数,或者是漏写横式答案。让学生进行估算得数是几位数,或者是让学生估算得数是几十多,几百多,可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正确率,练习中还出现了一些乘法的习题,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让学生在计算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计算时把数字看清楚,竖式的数位对齐,养成计算完要验算的好习惯,培养计算时要细心,耐心,用心的好习惯。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案设计 篇7

一、例1 (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

1.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理解主题图的意义, 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因此, 要使“主题图”变静为动, 让学生多看, 看清楚图意;多想, 想数学问题;多说, 说出心中所想。对于学生提出的与主题无关的话题, 老师要注意引导。

2. 抓住学生心理,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 实施新课程更是如此。教材中的主题图抓住学生喜欢玩具的心理, 再现学生生活中购玩具的情境。教学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 如说一说各种玩具的价格, 进而引入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体会对话的意思, 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诱导思考“两个小朋友看到玩具的价格后想到了什么问题”、“两个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怎样解决”。“还剩”“还差”等关键词是口算的根据, 教师可让学生用“还剩”“还差”各说一句话, 检验学生对其数学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只要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增强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3. 引导合作学习, 在操作中探索知识。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摆小棒, 在操作中学习计算。如, 教学35-2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 先提问:怎样减去2?学生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经验口算出结果, 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理解思考过程:35=30+5, 5-2=3, 把3与30合起来得出剩33。 (引导学生观察、理解第67页左图。) 教学35-20, 启发学生回忆数的组成, 把35分成30和5, 减20是两位数减整十数。学生明确了35-2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根小棒 (个位相减) , 而35-20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捆小棒 (十位减十位) 。通过比较35-2和35-20, 学生领悟到减一位数时, 是个位减个位, 而减整十数时, 则是先减十位。在直观的操作中, 学生明确了“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 突破了难点, 达到教学目的。

二、例2 (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例2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也是学习的难点。教材续用例1的情景图所提供的条件和一个小朋友已有的钱数提出问题, 从而引出减法算式36-8。接着通过一个小朋友提出“怎么算呢”的疑问自然地引出摆小棒识算理的方法。

1. 指导摆小棒, 突破教学难点。

一是利用“个位上6减8不够减, 怎么办”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让学生产生学习“怎样减”的愿望,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心理需要;二是配合小棒图有序地展示“36-8”的计算过程。为了突破退位减法的难点,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摆小棒图, 特别是右边小朋友的摆法和想法的过程非常重要。可以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同桌互摆, 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摆。然后引导学生看图, 对照自己的摆法思考, 为学生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原理提供依据。

2. 动态演示, 鼓励探索。

教材中的主题图, 是静止的结论式的画面, 缺少必要的思维过程。为突出“打开一捆和6根合并再减”的操作过程, 可运用多媒体将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过程性的演示。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如利用数的组成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将被减数36分成20和16, 先算16-8=8再算20+8=28 (此种算法的思路正好对应着摆小棒的过程) , 让学生较完整地说一说这种计算方法, 在计算中逐步形成计算能力。

三、组织游戏巩固练习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案设计 篇8

教材简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在整个计算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学生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简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在整个计算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学生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简析: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案设计 篇9

本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笔算除法中的例3。下面我对本堂课进行反思。

在新教材中,教材例题的编写非常精简,有些知识点的跨越很大,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时,教材只呈现一个例题(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三位数”只在做一做中出现。而这部分知识难点较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正确判断并计算“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这两种类型的题目。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划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让学生来探究被除数百位不够除的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来探究被除数百位够除的笔算方法。

本堂课,我通过复习铺垫、自主探究、交流反馈、对比发现,使学生对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的算理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但仅此,学生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习中熟练把握,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学起来仍很吃力。

本堂课存在的问题:

(1)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后,没有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避免不应犯的错误。

(2)在探究算理时,没有让学生先自己算一遍,看看问题出在哪儿,而是教师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想,没有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存在着满堂灌的想象。在总结笔算除法的步骤的时候太急于求成,同样没有给学生过多的时间来思考。在课堂的最后,当发现时间不够时,一直存在着“催学生”的现象,比如在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时,由于心急,没给学生留够足够的思考空间,而是打断了学生找下一位学生回答。这样可能会打击有些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案设计 篇10

自我感觉总体不错,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落实到位了。

1、在这节课中我通过两次的竖式比较,第一次,商是一位数的表内除法笔算和今天新授课中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比较,在比较中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今天的笔算要除两次,学生戏称竖式是“两层楼”了。第二次,被乘数的十位能被除尽的笔算和被乘数的十位不能被除尽有余数的笔算的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突破了难点,从而使学生对笔算除法的方法掌握较好。

2、分小棒的操作,使学生主动地去理解算理,从而了理解竖式的意义。两个例题,用了两次的小棒,第一次,使学生明白了笔算除法从高位除起。第二次,学生很有趣的问多了一捆,这多的一捆可不可以拆开来?使学生明白当十位有余数时,和个位合起来再除。这样就很自然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案设计 篇11

片段一: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要114分钟。

师:谁能根据这条信息提个与时间有关的问题?

生1:绕地球2圈需要多少时间?教师板书:绕地球2圈需要多少时间?

生2:绕地球5圈需要多少时间?教师板书“5”。

生3:绕地球10圈需要多少时间?教师板书“10”。

生4:绕地球20圈需要多少时间?教师板书“20”。

生5:绕地球50圈需要多少时间?教师板书“50”。

生6:绕地球51圈需要多少时间?教师板书“51”。

师:好,我们来解决绕地球51圈需要多少时间?谁来列个算式?

生:114× 51。

片段二:算法多样化教学

师:计算114× 51是多少有几种方法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尽可能想出多种算法。

小组汇报,学生的多种算法如下:

师:同学们真不错,想出这么多的方法,下面就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计算……

【思考】

1.在“提出问题”教学环节,教师为什么要让学生提6个问题,少提几个不行吗?本课教学内容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且两位数是非整十数的。学生提的前5个问题都不是本课教学内容,只有第6个学生提的问题才是本课的教学内容,不然的话还得让更多的学生提问,直到教师所需的问题为止。还好,本课的计算教学内容不必考虑进位与不进位,如果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要考虑进位或不进位,还真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得到所需的问题,这就是当前教师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学环节中效益低下的一个问题。

2.计算课中的新授课教学是否都要进行算法多样化教学?北师大版教材在计算课中十分重视算法多样化,这从教材的编排中就可以看出。例如笔算乘法教学以及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中的12×4(不进位)、16×4(进位)、72×5(连续进位)以及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12×14(不进位)、26×21(进位)和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的114×21,这6节课教材均要求进行算法多样化教学。

通过研究实践,发现6节课都进行算法多样化教学,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连几天都用同样的模式同样的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为此笔者认为对以上6节乘法计算课的教学,只要对“购物”12×4和“住新房”12×14这两节课进行算法多样化教学外,其他四节课没有必要进行。因这4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购物”、“住新房”的内容类似达不到算法多样化所要达成的目标,这从案例中就可以看出,尽管教师用较长的时间让学生探索多种算法,但学生得出的几种方法还是原来的方法。

3.计算课的教学内容教材上没有出现计算法则,我们还要不要教?本案例教师没有进行算理和计算法则的教学,这不是个案,应该承认这是当前计算课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原因何在?通过了解,北师大版教材在计算课教学内容中没有出现计算法则是教师不敢教计算法则的主要原因,他们深怕被扣上跟不上形势、理念陈旧的帽子。

笔者认为教师对课改要冷静、理智,要正确地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新课程对计算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目标作了一些调整,增加了算法多样化,并适当降低难度及计算速度,但基本要求没有变。教师不要放弃传统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孙恭伟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案设计 篇12

学好数与计算的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计算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在追寻数学本质的过程中,我大力构建“算理与算法交融,辨析与建模结合”的计算课堂,学生错误现象大有改观,计算能力整体提升。本文借“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为例,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算理与算法交融

算理解决的是“为什么要这样算”,而算法解决的是“怎样计算”,算理是算法的依据,而算法则是依据算理的演绎、归纳提炼出来的计算法则,它是算理的具体现实体现,教学中应做到算理与算法交融,两者相辅相成,不能分割。

1.演绎算理应细嚼慢咽。

我们在计算题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重点算理上应细嚼慢咽,循理入法,以理驭法,通过实物操作,反复训练,力求融会贯通,既要引导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让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

[课堂片段一]:从特例探索入题,利用操作厘清算理。

用学具操作,解决42÷2的计算问题。

师:课件出示P19页的例1情景图。

师:请同学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可以提出两个问题:

(1)三年级两个班共种树42 棵,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2)四年级两个班共种树52 棵,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师:今天我们只讨论第1 个问题:三年级两个班共种树42 棵,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42÷2

师:你能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解答吗?试试吧!

(学生自主摆小棒,借助操作探索算法。)

师:你能将操作感悟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吗?

生:先将4 捆小棒平均分成2 份,每份2 捆,也就是2 个十,再把2 根小棒平均分成2 份,每份1 根,也就是1 个一,2 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21,因此42÷2=21。

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需要经历观察、比较、分析、筛选的过程,才能融会贯通。上述案例中,我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算法的实践活动,来了解知识的发展变化,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提炼算法应步步为营。

算理与算法是计算教学中相互融合的一个整体。实际教学中,要坚持在算法中探索算理,用算理归类、提升算法,坚持算法提炼,使学生的算法有算理的支撑。

[课堂片段二]:将特例引入纵深,通过辨析明确算法。

学习笔算除法,解决42÷2的计算问题。

师: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师:引导学生提炼算法并及时板书,力求算理与算法融会贯通。

二、辨析与建模结合

在计算教学中,学生从算理辨析到算法建模的跨越,要充分利用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算理与算法间“来回穿行”。

[课堂片段三]:由特例拓展猜想,将具体转为抽象。

通过思考辨析,解决64÷2 的计算问题。

师:仔细观察46÷2 的笔算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4 除以2,得2,再用个位上的6 除以2,得3。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师:我们这一发现,能不能扩展到其它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中呢?(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请以64÷2 进行算法猜想与辨析。

生:能!先用十位上的6 除以2,得3,再用个位上的4 除以2,得2,商就是32。

生:我的笔算过程也是这样,得数是32。

[课堂片段四]:验证猜想,将计算方法进行建模。

通过验证猜想,解决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一般方法。

师:这样的计算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想法。

(师组织交流,边交流边点评)

生1:我们可以通过摆小棒的方法加以验证。6 个十除以2,得3 个十,4 个一除以2,得2 个一,3 个十与2 个一合起来是32。

生2:我们可以根据乘除法关系进行验算,因为32×2=64,所以64÷2=32。

师小结:刚才的猜想与验证,我们得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基本方法。即:先用一位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一位数去除个位上数,商写在个位上。

通过上述迁移的成功与操作的验证,避免了“以理替法”“以想代练”的轻算法,重算理的极端现象。再次使学生获得了积极体验,完成了从“动作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案设计 篇13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进位的原理,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初步建立一定的数感。

3.在探索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进位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0+5     56+40     18+30

32+4     20+73      5+61

43+20     7+62      4+53

32+10    50+22     20+35

默算,指名答。

指名说说32+4.7+62的计算过程。

2.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可以将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再和整十数相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

二.探索新知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1)小红.小强和小兰是好朋友,他们正在一起玩“数画片”的游戏呢。

(2)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加法问题?

①小强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你会列式吗?板书24+6

②小兰和小强一共有多少张?谁来列式?板书24+9

③小兰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怎样列式?板书9+6

④小兰.小强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怎样列式?板书24+9+6

(3)哪道算式我们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24+6.24+9这两道算式。

2.教学24+6。

(1)我们先来看24+6,24+6等于多少呢?我们用小棒来摆一摆,你打算怎样摆,先摆什么再摆什么?请你自己摆一摆,想一想怎样很快知道有多少根小棒?

(2)谁上来摆一摆?

先摆2捆加4根,再摆6根,4根小棒加上6根小棒等于10根,可以捆成一捆,和原来的2捆合起来一共有3捆,就是30根。

(3)那谁来说一说我们怎样计算24+6?指名说,同座位互相说一说。

3.教学24+9。

(1)刚才小朋友学得真好,我们再来看看24+9,24+9等于多少呢?我们可以怎样计算?我们也先用小棒摆一摆,怎样摆?边摆边想想怎样计算。

(2)请生上来摆一摆,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①把24分成20和4,先算4+9等于13,再算20+13=33。

②把9分成3和6,先算6+24等于30,再算30+3=33。

③把24分成23和1,先算9+1等于10,再算23+10=33。

(3)这三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现在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把24+9的计算过程跟同座位说一说。小朋友在计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4.观察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5.小朋友,我们今天计算使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后,先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超过了10,那十位上的20就要变成30,30就要变成40,小朋友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

6.刚才我们计算的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现在一位数放在前面,你会计算吗?请打开书到第49页,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计算。生回答,并说说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1)下面我们看着图来计算两道题目,题目有什么要求?

(2)第1题你打算怎样圈?为什么这样圈?我们先算什么就把它们圈一圈。请你在书上圈一圈并计算出算式的和。

(3)交流第二题的圈法,并说说两道算式的得数。

2.想想做做2

(1)学生口算第一组题,观察一下这4组题,第一题和下面三题计算时有什么联系?

(2)我们计算下面三题时都要先算4+8=12,所以个位上都是2,但是4+8=12超过了10,所以十位上30要变成40,50变成60,80变成90。

(3)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口算出另外两组题吗?

3.想想做做3

说图意,要求图书角原来有图书多少本我们该怎么办?你会列式计算吗?请你在书上列式计算并口答。生答。

4.想想做做4

(1)小力.小佳.小强来到了玩具店,小朋友们看一看都有哪些玩具,各是多少钱?

(2)小力买了一只玩具熊和一盒积木,应付多少元?我们怎么办呢?生列式计算并口答。

(3)小强和小佳各买了什么?他们分别应付多少元?请你在书上列式计算并口答。

(4)小朋友,你想买什么?应付多少元呢?指名说,同座位说。

四.总结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案设计 篇14

教学内容:教科书46-4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从而能掌握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方法。

思维发展目标:弄清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区别发展学生的思考力。

情感态度目标:发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例题里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谈话:小朋友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

1.口答

3个十是多少?3个一是多少?

8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口算

70+2=       30+4=      30+6=

70+20=      30+40=     30+60=

生:指算口答。

师:算70+2你是怎样想的?

师:算70+20你是怎样想的?

评价:你的计算过程说得真清楚。

二、动手动脑,探讨新知

(一)教学例1

1.谈话:今天停车场里开来了几辆汽车。

师:这是大客车、小客车、小轿车,你知道每辆车有多少个座位吗?

生:口答

课件: 大客车和小客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教学45+30

师:怎样列式?

生:45+30=                  如果有人报出得数          旁边板书75

师: 45+30等于多少?让我们请小棒来帮忙算出得数。

45+30等于75吗?让我们请小棒来帮忙,看算得对不对。

3.学生活动

4.生演示:  摆小棒

师:谁来一边摆小棒一边介绍?

生:先摆4个十5个一是45,再摆3个十是30,合起来是75。

师:通过摆小棒,你怎样看出是75的?

生1:因为有7个整捆和5个单根,合起来就是75根。

生2:因为有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就是75。

生3: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75。

追问:7个十哪里来的?

生:  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  教师:直尺画方框。

评价总结:说的很好,要把几个十和几个十加在一起。

5.生演示:计数器

把计数器放在胸前,我们再用计数器拨一拨45+30等于多少。

师:谁拨算珠的?请来介绍一下。

生: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个位上拨5颗珠子是45,再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合起来是75。

追问:这3颗珠子,为什么要拨在十位上?

生1:因为是3个十,所以要拨在十位上。

生2:因为加上30就是加3个十,所以要拨在十位上。

评价总结:说的很好!加30就是加3个十,这3颗珠子要拨在十位上。

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 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75。

6.如果我们现在不摆小棒,也不用计数器,你准备怎样算45+30呢?

请四人小组商量一下。

全班交流。回应:某某同学,你当时是怎样算得?

师:我们看看小萝卜是怎样说的。或者 小萝卜和你说的一样。

板书:          40+30=70

70+5=75

总结:其实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我们都是先算40+30等于70,再算70+5等于75。

我们一起读一读。

(二)教学例2               45+3

1.师: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

师板书:45+3=                                         旁边板书48

2.师:45+3等于多少?让我们用小棒或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

45+3等于48吗?   让我们用小棒或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看看对不对。

3.生动手操作

4.生:上台操作演示。        摆小棒

师:谁来一边摆小棒一边介绍?

师:你怎样看出是48的?

生1:  5个一加3个一得8个一,4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48。

生2:  4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48

追问:8个一哪里来的?

生:  5个一加3个一得8个一.            教师:直尺画方框。

评价总结:很好,要把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

5.拨计数器

师:谁拨算珠的?来介绍一下。

追问:这3颗算珠为什么要拨在个位上?

生:因为是3个一。

评价总结:说的很好!加3就是加3个一,所以要在个位上拨3颗珠子。

5个一加3个一得8个一. 4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48。

6.师:如果我们现在不摆小棒,也不用计数器,你准备怎样算43+5呢?

请和你的同座说一说。

师:我们看看小萝卜是怎样说的。或者 小萝卜和你说的一样。

教师板书    5+3=8

40+8=48

小结:其实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我们都是先算5+3等于8,再算40+8等于48。

我们一起再读一读。

7.完成书上45+30  45+3的算式。

(三)比较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

师:老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师:都是45加上一个数,一个是加30,一个是加3,那么

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

生:四人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如果回答不出:

师:45加30,30的3加45的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师:45加3,3加在45的哪一位上?       为什么?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描红30    3

总结:的确这样,如果加的是加几个十,就要和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如果加几个一,就要和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板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黑板纸

师:你觉得自己学得很好的,请坐直,很自信!请先把小棒收起来放在。看练习

三、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先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填出结果。

26+20=             50+34=

26+2=              5+34=

生:写好的同学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得?

集体订正。

追问:在计数器上拨26+20和26+2有什么不同?

在计数器上拨50+34和5+34有什么不同?

2、想想做做第2题

(1)不用计数器,你会计算这样的题目吗?让我们来试试

先做第一组题,写好的同学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

(2)师:41+50你是怎样算得?    41+5呢?

计算41+50和41+5有什么不同?

20+67你是怎样算得?    2+67呢?

师:计算过程说得很清楚。

3、想想做做第3题

师:老师要请大家到水果店帮帮忙!看看水果店进了什么货?

生:40个苹果,34个梨。

茄子老师: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

师:你会求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下面让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活动。

五、扩展

1. 比大小。

35+20    35+2       50+23    5+23     34+50   34+5

生报答案。   师:你是怎样想的?

2.踩地雷

59+20    6+33     40+47    30+28

43+6     18+70    41+5     6+31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案设计 篇15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四舍五入)试商、调商是学生在学习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以后进行教学的,着重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是与它想接近的整十数去试商,发现问题后再进行调商。从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四舍五入”的方法基本能掌握,但是到了具体的试商时,基础差的学生不能很好的确定商是多少,花费了很多时间去试。特别有不少学生犯这样的错误,把除数看成整十数了,结果在具体的竖式计算时,直接把商和整十数相乘了。在课堂上发现了这个问题,已经明白告诉学生只是把除数看作整十数去试商,实际上除数是不变的,一定要用除数去和商相乘。前几课,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而且商要进行调整,学生已经习惯了在竖式上直接试商,然而学生试商后会发现商大了或者小了,这时候就要进行调商了,调商的关键主要看什么呢?是余数。计算教学只有理解了算理,学生才能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才能运用计算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从课堂效果和作业情况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商的位置;当练习中同时出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有可能是一位数时;有些学生的错误率就比较高,有的明明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却还要去商;遇到不够商1要商0时,学生容易把0遗漏;有些学生把除数看作一位数,把末尾的0忽略不看,直接用一位数除法计算了。

2、在乘的过程中经常把商和看作整十数相乘。

3、在试商的过程中不知道商几,有的学生有用1~9各数分别去与除数相乘,很是浪费时间。

4、竖式中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特别是有进位的不熟练,退位减法正确率较低。

5、学生做题目时,余数容易忘写,横式答案抄错。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在练习课中,我让学生应用“四舍五入”法和口算方法试商,还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提高灵活的试商的方法。如:556÷72、816÷48,首先让学生确定商是几位数,初商在哪位,然后让学生讨论:被除数、除数有什么特点,该怎样试商?也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同头商九法;如452÷47这道题,因为除数和被除数的首位相同,而被除数的前两位接近除数的一半,所以直接商9。二是折半商五法;如:136÷26这道题,因为被除数的前两位接近除数的一半,所以直接商5,这两种方法相对比较简便。试商完成后把除数上面的整十数划掉,再把商和除数相乘。避免把商和整十数直接相乘。加强口算练习,培养学生及时检查、验算的习惯。

每位教师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而我在平时的教学是这样组织课堂教学的。首先;把试商除法知识进行分类,组织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分析、比较、讨论,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再则;在讲每一类的除法时,要让学生先能熟练的进行除法计算,让学生自觉地发现总结出每一类除法的试商次数及调商出现的情况。然后;再汇总每节课所学知识,专一对比两种试商的情况,把知识内化,这样学生试商起来会快些。我还认为,计算题,要想让学生的能力达到熟练的程度,方法就是“熟能生巧”,没有别的窍门。还有,除法题,要比乘法难,但乘法的确是除法的基础。所以,在学除法前,一定要让学生把乘法学好,坚持口算铺垫,笔算巩固的原则。要说最前面的基础,就是乘法口诀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需要我们数学教师不懈努力,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节练习课。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案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掌握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准确的进行计算;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接近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

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

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与上节课内容的不同点是:除数是两位数,计算时要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来计算。教材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三种休闲鞋及各自的单价。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通过计算“2号鞋的单价是1号鞋的几倍?”列出算式69÷23,让学生学习两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数接近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先让学生估算,再用竖式计算,利用估算的经验,使学生了解“除数23接近20,可以把它看作20来试商”。活动二:通过解决“买一双3号鞋的钱能买几双2号鞋?”的问题,计算150÷69,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数接近整十数商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 意图说明

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话,引出鞋价问题,呈现情景图,让学生了解图中的信息。

二、自主探索

1、提出帮小明妈妈估算是多少倍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估计。

2、交流学生的解决方法。重点使学生了解23接近20,可以把23看做20来试商。

3、用竖式计算

重点使学生理解除数23接近20,把它看做20计算比较方便。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商3的书写位置。

三、尝试应用

(出示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交流,集体订正。

五、综合应用

第1、2题,是实际应用题。

第3题,按题目要求,先让学生说一说把除数看做几十来试商,然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重点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情况。

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问题讨论:

这是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给学生尽量多的交流机会。

六、小结。 从生活情景引入,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了生活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并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能力。

让学生自主解答就是要考察学生估算时的想法和算法。鼓励思维的多样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学生自主交流,自主探索,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探索解题方法,通过自主探索使新知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拓展练习

1.先计算在验算

78÷23=152÷36=227÷32=328÷82=

2.()最大能填几?

78×()<77451()<32646×()<280

64×()<32739×()<36138×()<245

板书设计

笔算除法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案设计 篇1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是比较例题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教学资源: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示卡片口算。(每小组有类似一套口算题,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练习)

4+6=(   )    20+10=(   )      6+5+30=(    )

4+9=(   )    20+13=(   )      9+3+40=(    )

2、指名口算,并说口算过程。

24+5=(   )

二、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1、出示图:星期天,小东、小刚和小芳来到野外画画,你知道他们各画了多少张画片吗?谁能根据图中三个小朋友各画画片的张数,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谁又能帮助解答呢?

2、师把算是呈现在黑板上:

9+6     24+9      24+6      9+24+6

3、问:哪个算式已学过,点名直接说得数解答。9+24+6留到课后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24+6=(   )   24+9=(   )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教学例1:24+6=?

1、朋友,这道算式,你会算吗?先算什么?发现什么?该怎么办?学生尝试,不会算的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想想该怎么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2、小组讨论:6+4满10,该怎么办?

3、集体交流:

问:谁是直接通过口算算出得数的?谁是通过小棒得出结果的?各自说说各自的算法和操作过程,并找出共同处。

①合操作。归纳思路。

板书:    24   +   6 = 30

20 4

②生自由练说口算步骤。

③生共同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要注意应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碰到个位上相加满十怎么办?

④试一试(补充)

38+2     53+7

教学例2:24+9?

1、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寻究24+9的计算方法,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2、小组交流:通过操作后,你想怎样计算?

3、集体交流:结合操作,理解算理。老师配合学生语言和动作板书算式。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1)2  4  +  9  =  33

20 4

13

(2)2  4  +  9  =  33

23    1

10

(3)2  4  +  9  =  33

3 21

30

(4)2  4  +  9  =  33

6 3

30

4、优选方法,小结重点:

(1)小组讨论;以上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比较简便?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2)闭上眼睛想想:在小组里轻声说说你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3)小结重点:像这类题,个位相加满10该怎么办?用谁加整十数?

(4)试一试。(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独立圈一圈、算一算。(2)集体交流:圈与算的过程。

2、第2题:(1)学生独立做。(2)独立观察,在每一组题中,你发现了什么?思考:为什么?(3)小组讨论:从每组题中,你悟出了什么?(4)集体交流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几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满十后,再与几十相加。

3、补充题

(1)下面(  )里可以填几?46 + (  )=5( )

(2)根据今天学的知识,你能任举一个算式吗?

(   )+ (  )= (  )

五、总结揭题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么学会的?

2、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六、实践运用

现在一遇到一些问题,小朋友能用所学的知识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吗?

“想想做做”第3、4题(让学生弄清题意后进行解答。)

(编制者  王亚芬)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照镜子》及教学反思下一篇:三查三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