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账损失概述

2024-05-17

坏账损失概述(通用6篇)

坏账损失概述 篇1

坏账损失及其核算是应收账款核算的一个重要方面。顾名思义,坏账损失是指由于坏账而产生的损失,因此,了解坏账损失及其核算首先要从什么是坏账谈起。

一笔应收账款在什么时候才能被被确认为坏账,其条件通常是由会计准则或制度给出的。不论会计准则或制度如何变化,在会计实务中,坏账的确认都要遵循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尽量做到真实、准确、切合本单位的实际。一般来说,应收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就应将其确认为坏账:

1、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账款;

2、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账款;

3、债务人较长时期内未履行其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极小的账款。

上述三个条件中的每一个条件都是充分条件,其中第3个条件是需要会计人员作出职业判断的。我国现行制度规定,上市公司坏账损失的决定权在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

坏账损失的核算

坏账损失是已经确认应收而又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所产生的损失。按照有关会计准则,具有以下特征之一的应收账项,应确认为坏账损失:

1)因债务人单位撤销,依照企业法进行清算后,确实无法追回的应收账款;

2)因债务人死亡,已经无遗产可供清偿,又无义务承担人,确认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

3)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已超过3年,经多次催讨,确实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

坏账损失的核算有两种方法: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

一、直接转销法

直接转销法,是指在实际发生坏账损失时,直接从应收账款中转销,列作当期管理费用的方法。

直接转销法的账务处理

1、确认坏账时:

借:管理费用--坏账损失

贷:应收账款--××公司

2、已冲销的应收账款又收回:

借:应收账款--××公司

贷:管理费用--坏账损失

同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公司

直接转销法把发生的坏账损失直接列入当期损益,简单明了。但它没有将各个会计期间发生的坏账损失与应收账款相联系起来,影响收入与费用的正确配比,不符合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原则。这一方法适用于商业信用较少,坏账损失风险小的企业。

二、备抵法

备抵法就是指企业按期估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并列入当期费用,形成企业的坏账准备,待实际发生坏账损失时,再冲销坏账准备和应收账款的处理方法。

计提坏帐准备的方法有三种: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

通常使用的是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下面附有详细讲解)。

这一方法适用于赊销金额大、坏账比例高,且数额较大的企业,更符合稳健性原则。

备抵法的账务处理

1、期末按一定标准计提坏账准备:

借:管理费用

贷:坏账准备(计提数)

2、确认无法收回的坏账:

借:坏账准备(确认数)

贷:应收账款--××公司

3、期末,若提取的坏账准备大于实际冲减数时:

借:坏账准备

贷:管理费用

4、期末,提取的坏账准备小于实际冲减数,需补提坏账准备时:

借:管理费用

贷:坏账准备

5、坏账损失又收回时:

借:应收账款--××公司

贷:坏账准备

同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公司

企业坏账损失的审计方法

(一).企业坏账损失确认的审计

1、严格甄别坏账损失是否属因应收款内容,有无不属应收款内容却列入应收款,造成人为的“坏账”。

2、有无逾期未满三年的应收账款都按坏账损失处理的现象。

3、有无虚假的坏账损失,如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虚开销售收入,形成一笔假的应收账款,又不及时清理,挂账三年以上,名义上形成坏账损失。

(二).企业坏账提取的审计

在审计中下列各项按规定不应列入计提范围:

1、计划对应收账款进行重组的;

2、同关联方发生的应收账款;

3、其他逾期款项,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另外,对企业持有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和预付款不能直接计提坏账准备。应收票据虽然属于应收款项,相对地说应收票据发生坏账的风险比较小,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即使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也只有在应收票据票面金额转入应收款后,才能计提坏账准备。对预付款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已不符合预付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也应将原计入预付款金额全部或部份转入其他应收款项后,再对转入的其他应收款项部分计提坏账准备,对未转入其他应收款的部分不得计提坏账准备。

(三).企业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审计

坏账损失概述 篇2

1. 知识目标: 理解坏账及坏账损失的概念, 掌握坏账损失的确认条件。

2. 技能目标: 掌握坏账准备的计提、坏账的核销、核销坏账重新收回来的核算及账务处理;能根据坏账确认的原则, 分析具体业务, 提高业务处理能力。

3. 情感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诚信品德, 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坏账确认条件; 坏账准备金的计算; 坏账核算的账务处理。

教学难点:坏账准备金的核算。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讲练结合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间分配】

组织课堂教学并复习回顾5分钟;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新课讲解50分钟;课堂实践训练20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布置作业2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90后”学生都喜欢汽车, 特别是男生喜欢研究汽车品牌来判断车的档次和价款, 教师通过PPT展示上海大众型号汽车。

第二步:分析案例, 教会学生理解坏账损失与坏账准备的概念

( 1) 2011年3月, 上海大众赊销A公司桑塔娜汽车一辆, 价款20万, 至今仍未收回。

( 2) 2012年5月, 赊销给B公司帕萨特汽车一辆, 价款20万, 3个月后因自然灾害, B公司停产, 短期内无法偿付债务。

第三步: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归纳。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

坏账损失:由于发生坏账而受到的损失。

坏账损失的破产确认条件:

( 1) 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 以其破产财产等偿债后确实不能收回。

( 2) 因债务单位撤销, 资不抵债或现金流量严重不足, 确定不能收回的。

( 3) 因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债务单位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 确实无法收回。

( 4) 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3年, 经核查确实无法收回。

第四步:举例论证。

2013年3月, 赊销给甲公司POLO汽车一辆, 价款12万元, 2个月后, 由于甲公司破产了, 企业无法收回该账款。

2013年8月, 赊销给丙公司GOLF汽车一辆, 价款合计为11万元, 3个月后, 丙公司因故被撤销了, 导致企业无法收回该账款。

教师结合案例, 要求大家讨论分析符合坏账损失的确认条件。

第五步:教师提问: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

根据我国有关规定, 企业只能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对应收票据和预付账款不计提坏账准备。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应收票据 ( 或预付账款) 无法收回, 应先将其转为应收账款 ( 或其他应收账款) 无法收回, 应先将其转为应收账款 ( 或其他应收款) 后, 再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教师着重指出企业确认坏账要经过所在地主管税务局的审批坏账产生的原因, 作为企业要诚信, 借此教育学生必须学会做人, 诚实守信。为体现企业财务会计准则的谨慎性原则, 企业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

引出计提准备的方法:

( 1) 直接转销法

( 2)

第六步:案例分析, 学习技能。

例:假定2013年8月上海大众的应收B公司款项20万确实无法收回, 经研究决定被确认为坏账, 2013年年末, 应收账款余额仍为1000万, 则2013年计提坏账准备及账务处理分别是?

第七步:教师分析讲解, 核销坏账。

借:坏账准备20

贷:应收账款20

2013年应提取的坏账准备 = 1000* 5% + 20 - 5 = 20万

应补提:

借:资产减值损失20

贷:坏账准备20

教师问, 如果前期核销的坏账又收回来怎么办? 大众公司该如何做账呢? 引出核销坏账的处理?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分成两步:

第一步, 冲回已核销的坏账。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第二步, 正常收账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经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案例分析, 师生一起总结知识点: 坏账的定义、确认条件、计提范围、方法、核算的计算公式及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核算坏账、核销的坏账重新又收回来的会计分录。

第八步:实战训练, 提高技能。

( 1) 2010年末, 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500万, 计划从本年末开始计提坏账准备金, 采用年末应收账款百分比法;

( 2) 2011年10月份, 经确认, 公司发生了一笔10万应收账款无法收回

( 3) 2011年年末, 应收账款余额为600万, 应计提坏账准备为多少?

( 4) 2012年, 收回已核销的坏账3万, 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300万

( 5) 2013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500万, 年末计提坏坏账准备为?

学生按照掌握情况自行分析并解决业务, 教师来回查看并指导。

【课堂小结】

本次课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利用案例分析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小组分析, 习题巩固, 克服了本节课的难点, 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很高, 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 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板书设计】

坏账损失和坏账核算

坏账及坏账损失的概念坏账确认的条件 ( 1) 、 ( 2) 、 ( 3) 、 ( 4)

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坏账准备计提方法 ( 1) 、 ( 2)

坏账准备的核算及业务处理

( 1) 公式 ( 2) 会计分录 ( 3) 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教学反思】

( 一) 教学设计应当是全面而成功的

课前进行设计, 是在理解教材的内容, 分析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适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 目标定位明确, 重难点突出, 选择教学方法有效。

2. 教学过程符合逻辑要求。从复习回顾到创设情境外导入新课、新课讲解、德育渗透、会计准则引用, 按常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 二) 课堂效果不错

1. 学生参与率高, 积极配合老师。

2. 教学时间正好完成教学任务

3. 充分体现以生为本, 德充渗透。

( 三)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实战训练提高学生的技能。

( 四) 授课中的不足

教学设计中与预想的学生应达到的水平仍有距离, 自身上课创新能力不强, 虽结合PPT, 但很大程度缺少相关的信息资源。

浅议“坏账损失”的成因及对策 篇3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收账款作为一种信用手段和营销策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收账款一旦无法收回就成为坏账,将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和损失,因此关于坏账的防范和管理就成了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将从坏账损失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坏账损失;应收账款;成因;对策

一、坏账损失的含义及确认

坏账损失是指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在财务报表上已确认的不能回收的应收账款,不再是企业的资产,术语称为坏账损失。

一笔应收账款要确认为坏账,其条件通常是由会计准则或制度给出的。一般来说,应收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就应将其确认为坏账。

(1)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

(2)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

(3)债务人较长时期内未履行其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

上述三个条件中的每一个条件都是坏账损失确认的充分条件,其中第三个条件是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的。

二、我国坏账损失的成因分析

1.坏账损失形成的外部因素分析

(1)国家政策宏观调控的影响

在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使得许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不敌市场的风云变幻,大多被宣告破产、注销或被政府责令关闭,造成大量货款无法收回,账龄过长,形成事实上的坏账损失。

(2)市场价格的冲击

价格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最重要的杠杆。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体制不健全,法制不完善,企业改革措施不配套,使得市场价格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国有经济宠爱下成长的行业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脆弱儿,不能一下子适应价格带来的“疲软”状态,为了追求利润最大,盲目销售,降低赊销标准,其结果就是导致拥有了一大部分不良债权。

(3)国家法制不完善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

在追索债权的过程中,虽然企业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但还是很害羞地拿起了法律的武器,向国家寻求法律上的保障,但具体实施起来却差强人意。法院判决企业胜诉后,败诉企业不能及时履行偿债义务,使得债权方不得不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结果还是得不到应有的偿还。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不愿意拿出人力、财力打经济官司,导致形成坏账。有些地方为了保护本地企业的经济利益,把企业的债务转由政府来承担,并利用政府的地位优势借口赖账,给债权方造成了坏账。

2.坏账损失形成的企业内部因素

在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式下,企业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和竞争能力,为促进销售而盲目赊销,对用户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的调查不够深人,对回款没有明确的具体要求,也没有相应的回款责任追究制度,造成应收款项高居不下,账龄时间过长,无法收回,形成坏账。

很多中小企业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的意识不强,企业长期不与用户对账,既使对账,也没有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确认依据,使得部分债权超过了诉讼时效,失去了利用法律手段追索债权的机会。

大型集团公司内部分、子公司或子公司之间应收款项互相挂账,长期不处理,形成双方挂账或内部单方挂账。这种情况还比较普遍。企业在机构调整及业务人员工作调动时,没有很好地进行业务交接,致使债权无人清理,形成损失。

三、解决坏账存在问题的对策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1)控制应收账款的主要途径

企业要有效的防止坏账,首先要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采取必要可行的措施,制定合理的管理办法。①加强对往来客户的管理。建立“客户业务资料卡”,详细登记客户的组织结构、企业负责人、地址、工商登记号、注册资金、职工人数、主要业务负责人、税务登记等情况。②适当查阅和分析客户的近期会计报表,根据报表分析该客户的偿债能力。并且了解该客户的银行信用等级,在银行的借款额,在银行的借款额,企业资产是否抵押给银行,有多少资产以及哪些资产作为抵押等。③在企业和客户签订合约时应该注意选择可靠的、合理的、较为保险的结算方式,要建立赊销额度的审批权限,分别确定相关业务负责人的权限范围,便于及时了解、掌控应收账款。

(2)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当中要时常注意债务风险。所由于风险的客观存在,债权人必须力求进行事先防范,防止发生不法侵害事件。企业要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专人负责登记与催收工作和建立内部考核责任制。使他们对应收账款承担一定比例的经济责任。加强债务追讨追索途径和政策。例如机关、法院和委托讨债公司等。企业讨债时应该尽量使讨债费用和坏账损失的总和最小化。

2.司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对企业间相互拖欠账款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没有作出明确界定。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那些任意拖欠账款行为的发生,使企业的合法权益缺乏有力的保障。建议司法部门尽快出台一些相关法律或者司法解释,对那些长期拖欠账款的违规行为做出处罚规定,并要求违规企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规范市场行为,从而减少乃至杜绝坏账损失的产生。

3.三角债的防范

当前,由于企业经营方式中赊销业务的大量存在,企业相互间形成了紧密的债权债务关系,有的关联企业之间甚至形成了扯不断、理还乱的“三角债”。因此,企业必须未雨绸缪地做好防范呆帐的准备,要时刻盯紧关联企业,特别要关注那些经营管理不善、产品销售不旺、资金周转不畅、欠款长期不还的关联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一旦发现其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发生异样变化,出现危机的先期预兆时,便要及时采取措施,以防趋于倒闭的关联企业,把自己也拖入危机境地。

参考文献:

[1]章文光 曹光四:《审计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9.

坏账损失概述 篇4

从本质上讲,坏账的确认应遵循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尽量做到真实、准确,切合本单位的实际。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一笔应收账款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就应将其确认为坏账:1、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账款;2、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账款;3、债务人较长时期内未履行其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极小的账款。

在会计实务中,上述第三个条件有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此外,我国现行制度规定,上市公司坏账损失的决定权在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

二、坏账损失的核算

坏账损失核算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转销法;二是备抵法。

1、直接转销法 直接转销法要求在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即符合前述确认条件时),直接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关于直接转销法,我们要进一步掌握的考试点有:(1)该法核算简单,不需要设置“坏账准备”科目;(2)该法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和谨慎原则;(3)在该法下,如果已冲销的应收账款以后又收回,应作两笔会计分录,即先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然后再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2、备抵法 备抵法要求在坏账损失实际发生前,就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估计损失,并同时形成坏账准备,待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再冲减坏账准备。估计坏账损失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至于如何估计坏账损失,则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即年末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应试时,重点掌握年末余额百分比法。应用年末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时,我们可以分为首次计提和以后年度计提两种情况来掌握。

(1)首次计提 首次计提时,坏账准备计提数=应收账款年末余额×计提比例。

例1:长兴公司首次计提坏账准备,当年年末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00000元,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为5%,则坏账准备提取数=100000×5%=5000(元)。

借:管理费用5000

贷:坏账准备5000

(2)以后年度计提 以后年度计提坏账准备时,可分为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确定“坏账准备”账户应保持的贷方余额,该余额=当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计提比例,设为a;第二步,确定计提前“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设为b;第三步,比较a和b的大小,比较的结果有补提、冲销、既不补提也不冲销三种情况。

例2:承例1,10月长兴公司实际发生坏账损失4000元;当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0元。

11910月

借:坏账准备4000

贷:应收账款4000

2年底

“坏账准备”账户贷方应保持余额=120000×5%=6000(元);计提前“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贷方)=5000-4000=1000(元);因此应补提5000元。

借:管理费用5000

贷:坏账准备5000

若本例中,1997年10月长兴公司实际发生坏账损失6000元,其他条件不变。则:11997年10月

借:坏账准备6000

贷:应收账款6000

21997年底

“坏账准备”账户贷方应保持余额=120000×5%=6000(元);计提前“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借方)=6000-5000=1000(元);因此应补提7000元。

借:管理费用7000

坏账损失的宏观成因及解决对策 篇5

1.1 坏账的基本概念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 称为坏账损失。我国《企业财务通则》中规定:应收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应确认为坏账:第一, 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 以其破产财产或遗产清偿后, 仍然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第二, 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还义务三年以上, 且有明显特征表明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

呆账是指企业逾期未能收回, 但仍有希望收回的应收款项, 包括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呆账发生后, 一般不需要作账务处理, 而坏账被确认后则应以适当的方式加以转销。但实际上, 有时坏账发生了, 由于某种原因暂时却不能作账冲销, 只能“呆”在账上, 此时“呆账”成了坏账的同义语。

本文中所研究的坏账在意义上包括以上的呆账和坏账。

1.2 坏账存在的危害

企业出现坏账, 不仅是对企业有影响, 对国家与金融机构同样会产生破坏:

1.2.1 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出现坏账后, 企业的流动资金无法有效地运转, 流动资金短缺就不会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影响企业扩大发展。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筹集。这样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导致利润减少, 另一方面也破坏了企业整体的财务计划和信誉。若坏账损失累计增加, 恶性循环, 企业的流动资金就会越来越少, 造成资不抵债的局面, 导致债权人要求清算、企业破产的结局。对债权企业来说, 坏账会使债权企业出现虚假利润。大量的应收账款收不回来成为坏账, 债权企业的利润仅表现在账面上, 实际上不能为企业带来即得的经济利益。

1.2.2 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

的, 坏账损失额减去坏账发生时税后利润的差额, 乘33%就是企业少上缴国家的所得税款。若其差额为1000万元, 所得税就是330万元;1亿元, 所得税就是3300万元。

1.2.3 使银行的负担日益沉重, 使银企之间互不信任, 造成了银行的“惜贷”现象, 一方面大量需要贷款发展的企业贷不到款, 另一方面银行大量现金贷不出去, 社会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

2 坏账的宏观成因分析

2.1 体制漏洞

2.1.1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首先, 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不规范, 缺乏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有效方法。不少企业没有专职机构或专职人员进行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 有的企业信用政策制订不合理, 日常控制不规范, 追讨欠款工作不得力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自身蒙受风险和损失。

其次, 企业销售业绩考核指标不科学。许多企业过分强调占有市场, 提高市场份额, 用销售发货开票来考核业务部门, 导致销售人员只管尽可能多地签合同、多发货, 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 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 企业未要求相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 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 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最后, 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指标不科学。一些企业实行工资与效益挂钩或以利税指标为基础的承包责任制经营形式, 企业经营者为完成利润目标, 注重高销售额和超额利润指标, 以便经营者本人在任期内多出成绩, 而对应收账款的增加及产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1]

2.1.2 法律法规漏洞导致坏账的产生

2.1.2. 1 企业注册资本制度不明确

企业注册资本是企业法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承担民事责任的物质保障, 企业必须有符合法律规定并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注册资本。

我国企业的资本制度散见于《公司法》和《企业财务通则》等法规之中, 由于这些制度产生于我国经济转轨时期, 宏观上缺乏资本积累的良好环境, 微观上缺乏资本积累的责任机制, 使得资本制度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资本筹集的时间长、速度慢;法定资本的数额偏低;资本结构不合理。

2.1.2. 2 企业的非破产性终止缺少监管

企业非破产终止是由非破产原因引起的, 了结企业债权、债务关系, 消灭企业法律主体资格的法律程序和法律行为的总称。企业非破产终止几近无章可循, 而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有力的监管。按照规定, 企业非破产终止的原因分为自愿解散和被迫解散 (被撤消) 两种类型, 无论是自愿解散还是被撤消, 都必须依法清算, 这理应是企业终止程序中的强制义务, 自应有相应的机构监管企业清算。但是, 目前我国在企业非破产终止法律、法规中, 企业清算监管义务机构的规定非常模糊。

2.2 道德失范

道德评价是一定社会用以规范人们行为、协调人际关系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方式, 是实现道德职能、发挥道德作用、进行道德建设的内在机制。这主要体现在:

首先, 我国国家信用管理体系还不完善, 信用管理刚刚起步, 有关信用管理的法律环境建设几乎是空白。其次, 我国目前进行信用管理的单位还主要限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 企业很少进行信用管理。最后, 社会信用意识薄弱, 不少企业不重视自身的信用, 恶意拖欠账款, 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造成信用危机。赊销是商业信用的一种形式, 在信用环境不良的情况下, 随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则缺乏回收的保障, 因而产生风险。

3 坏账损失的解决对策

3.1 体制

3.1.1 完善产权制度

要根据“谁投资、谁所有”的基本原则, 依法依规、合情合理认真清产核资, 理清产权归属, 完善产权制度。特别是要针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保障国有资本出资人权益, 落实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应享有的各项权利。通过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把维护出资者权益和维护法人财产权益有机结合起来, 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督促和国有企业自觉努力的互动中, 真正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2]。

另外, 还要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 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 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产权在健全的法律、规章和制度环境下自由流动, 是现代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然而, 目前产权流动在不断展开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受思想观念、体制环境、技术手段、产权清晰状态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产权还不能全部自由顺畅地流动;二是产权市场发育不规范, 产权交易缺乏健全的规则和有效的监管。但是, 目前并没有统一、严密、规范的法律法规约束和强有力的监管, 严重制约了交易的公正性, 在一些地方, 甚至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因此, 要着眼于克服薄弱环节, 立足于增强公开性、公正性、市场性和统一性, 推进产权健康有序的流动。

3.1.2 健全产权保护法律法规

“保护产权的法律法规完备系统和实施有力, 是现代产权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3]依法严格保护各类产权的安全和平等权利, 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 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规范投资行为, 稳定投资预期, 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制度的动力, 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 产权保护是一个薄弱环节。公有资产特别是国有资产的保护虽然受到了高度重视, 然而由于国有和集体产权制度上的缺陷及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具体或执法不力, 国有资产、集体资产被侵犯、被掠夺的状况仍然严重存在;在一些政府部门和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中, 保护私有财产的意识还比较淡薄, 关于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很不完备, 个体、私有经济的应有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 在某些地区, 私有产权和私人的合法权益屡屡被侵犯。因此, 要抓紧建立健全保护各种属性、各种形式产权的法律法规, 完善产权法律制度, 规范和理顺产权关系, 依法打击各种侵犯正当产权权益的犯罪活动。

3.2 树立企业信用体系信

用管理部门不是一个权力机构, 而是一个服务机构, 进行各企业的信用数据的维护, 提供企业的信用查询。由国家组建, 在各省市分设机构, 其工作人员属国家公务员。同时, 由参加交易的企业参加监督, 因为数据的登记都是依据交易签订的合同和收付款凭证的。银行参与监督, 因为应收、应付账款都是经过银行转账处理的。工商行政部门参与对两个企业的关系监督, 这样可以防止一个企业以两个法人的名义参加交易, 对信用数据造假。

企业的信用数据来源于企业自身提供在交易中履约偿还账款的情况, 此数据由债务人提供, 由债权人证实其有效性。规定所有的企业交易行为都必须到当地信用部门签订合同, 以此来对企业交易过程进行监督。

从企业角度来说, 还应该制定企业信用销售的信用期限。“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顾客支付信用销售款项的条件”, [4]其中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信用期限是企业为顾客规定的最长付款时间, 折扣期限是企业为顾客规定的可享受现金折扣的付款时间, 现金折扣是企业在顾客提前付款时给予的优惠。

从企业的角度讲, 坏账问题是一个微观经济问题。但作为宏观经济基础的企业之间, 由于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综合在一起, 坏账也就成为了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本文认为坏账问题是由体制与市场经济道德失范所引起的, 同时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摘要:在现代商品经济中, 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易大都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 以赊销方式实现的。然而, 随着信用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之间由于赊销业务而产生的应收账款问题也日益严峻。许多企业因为盲目赊销, 其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呆账和坏账比例逐年升高, 利润下降, 甚至连年亏损、经营难以继续, 最终被迫破产或被重组。本文就从宏观角度审视坏账产生的根源, 并针对坏账损失的宏观成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坏账,宏观成因,对策

参考文献

[1]孟宪铎.如何评估应收账款.中国资产评估.2001 (3) .

[2]管锡展.公司破产重组中的产权保护问题研究——兼论中国的破产法改革.复旦大学.2003.

[3]郭薇.试论我国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的完善.人民司法.2006 (9) .

坏账损失概述 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坏账准备;未来现金流量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弥补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的准备金,用来应对未来对银行资本的潜在需求,具有防范银行信用风险与补充银行资本的特性,是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监管的一个重点。

一、商业银行的放贷风险管理

贷款风险管理是指银行运用系统和规范的方法,对信贷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贷款风险进行识别、衡量、预测和处理,防范和降低风险损失的发生,以及对信贷活动的影响程度,以获取最大的贷款收益的信贷调控行为。贷款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业务的核心,也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贷款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建立有效的信贷管理体系,制定正确的贷款政策和科学的操作规程,提高贷款的质量,保持资产的流动性,能敏锐识别贷款各环节出现的预警信号,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管理防范和控制。面对目前的金融浪潮,我国国有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更是尤其重要,并且各家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也各不相同。

二、商业银行放贷减值准备的核算

(一)商业银行提取贷款损失准备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际银行业监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要求各国银行实施新的资本监管框架, 即资本对风险、特别是信用风险的敏感性要加强。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主要是针对信用风险即借款人违约而计提的, 而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可能使银行破产的最主要的风险种类。因此, 怎样合理地计提准备金就变得非常重要。而对于商业银行的同业拆借、应收利息及其他应收款等放贷业务,银行一般根据其具体的情况分析,合理计提坏账准备。

(二)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简述

随着改革的深入,“一逾两呆”的局限性开始显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信贷资产质量的识别滞后,未到期的贷款不一定都正常,尤其是期限长的贷款,虽未到期,但借款人可能已丧失还款能力,但按“一逾两呆”的标准,只能算正常,不利于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二是标准宽严不一,不利于衡量贷款的真实质量。逾期贷款的标准过严,过期1天即算不良贷款,而国际惯例一般为过期90天以上才为不良贷款。进行贷款风险分类可以客观适时地反映资产所处状态,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需要。从1998年开始,我国商业银行开始推行国际通行的贷款五级分类,按照贷款风险的高低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5类,针对5类贷款风险高低提取不同比例的贷款损失准备金。

(三)现阶段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制度的规定

2005年8月,财政部印发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财会【2005】14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要求自2006年1月1日起在上市和拟上市的商业银行范围内试行。该《规定》参考国际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做出了重大调整,使我国商业银行有关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其中关于贷款减值的主要规定如下:①以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确定贷款减值额②不能对未来损失计提准备③不能重复计提准备金。2005年的《暂行规定》只是初步尝试。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接轨,要求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与《暂行规定》对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大体一致。现在,我国商业银行根据新会计准则对放贷业务进行贷款减值损失的计提。

三、目前放贷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放贷减值准备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贷款减值损失确认标准不明确。虽然现在新会计准则对贷款减值损失下了明确的定义,但是目前贷款减值损失的确认标准仍不明确。新会计准则明确指出了不能考虑未来信用损失,但是准则并未对如何界定已发生损失加以明确。而且贷款减值损失缺少明确的确认准则,缺少专门的、明确的贷款减值损失确认标准,将十分不利于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实务的规范。

2.贷款组合的计量问题。依据现行会计准则和银行实务,以组合方式进行评估的贷款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个人贷款形成的各种贷款组合,如消费者分期付款贷款、住宅抵押借款或银行卡透支等;另一部分是由由于并无任何损失事项,又或因未能可靠地计算潜在损失事项对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而未能以单项方式确认减值损失的贷款所构成款组合。要确定这两类贷款组合的折现率不并容易。贷款组合,特别是小额同质贷款组合中的贷款多而分散,利率可能会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等因素而有不同的调整,这样如何确定对贷款组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所使用的折现率就成了一个问题。

3.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未得到有效实施。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下,对于单笔大额受损贷款,银行要根据与该笔贷款相关的具体可获得信息单独对贷款预测可收回的现金流进行调整,其对于减值损失的计量结果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五级分类下的计提数额,不可能所有贷款都与五级分类要求的计提额完全一致。如果继续以单一的计提比例来约束未来现金流量法的使用,那么现行会计准则就无法得到真正的实施,银行采取的仍旧会是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外衣下的五级分类准备金提取制度。

(二)放贷减值准备会计核算改进的建议

1.强化贷款减值损失的确认标准。我国现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会计准则已体现出贷款减值损失只能覆盖已发生损失而不能覆盖尚未发生的未来损失的原则。但并未对此做过多的强调,在贷款减值损失确认标准上未做严格的规定,已发生损失与未来损失之间的界定十分模糊,导致银行是否对未来损失进行了确认也难以分辩和撑控。对此,建议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应该强化贷款减值损失的确认标准,限制损失确认范围,对发生的可能性不大或尚不构成“很有可能”标准的贷款减值损失不允许确认,从而缩小银行操纵准备金的空间。

2.明确采用历史经验法作为贷款组合的计量方式。我国银行目前对贷款组合采用的计量方式模棱两可且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大部分银行从其披露来看对贷款组合同样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法,但诸如贷款组合的折现率是如何确定的等重要问题都未得到明确,会计准则也未对此做出规定。在披露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的同时,银行又存在实务操作是按历史经验法提取的状况。对此,建议不应该一味照搬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而应该尊重贷款组合的特殊性质以及我国实际情况,明确规定采用历史经验法评估贷款损失,并对相关操作问题给出更加细致的指引,从而解决目前我国银行在贷款组合计量问题上的尴尬局面。

3.细化对未来现金流折现法的指引,科学确定折现率及未来现金流量。商业银行在确定折现率时,特别是中长期贷款折现率时要考虑一下因素:贷款的时间价值、贷款企业自身的风险状况和行业风险状况,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在确定折现率时,不仅要考虑到银行存贷利率、国债利率等无风险报酬率,还要考虑到当期的行业风险报酬率和通货膨胀率等风险报酬率。而关于未来的现金流量的预测,一是要考虑借款人所属行业及该笔贷款的用途,合理确定经营性的现金流量,二要充分考虑该款贷款的保证、抵质押物的时间价值。三是要充分考虑外部经济因素对该款贷款的保证、抵质押物和经营性现金流的影响,同时还要结合贷款用途和企业自身发展等内部因素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佟颖.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思考[J].管理创新,2008

[2] 张霞.新会计准则下银行贷款业务会计核算的变化[J].当代经济.2009.01

[3] 李荣德.浅析新会计准则下银行贷款业务的会计处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

[4] 王建军,杨坤,郗永春.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J].上海金融,2008.01

[5] 潘永,蒋曙明.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J].广西金融研究,2004,9

[6] 段新花.新会计准则下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分析[J].现代商业,2008

上一篇:磨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下一篇:名师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