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总结

2024-08-2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总结(共13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总结 篇1

10月23日,结合语文书上的第五单元文章的学习,我们逐步深入的开展本次综合实践活动。

在启动的课堂上,同学们谈了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包括的必然是中华的,而不是国外的,是传统的,而不是现代的。

然后学生又纷纷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书本上本单元透露出来的信息,归纳整理了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哪些方面。根据学生的总结,我们共归纳出以下内容:节日习俗、戏剧、绘画、科技、陶瓷、舞蹈、汉字、汉语、武术、对联、建筑、手工艺、神话传说、古诗词、民俗、音乐、菜肴、服饰、书法等20多个内容。

接着我们在课堂上布置了整个活动的步骤和大致时间安排。

二、搜集活动相关资料。

搜集资料阶段,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活动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了解的或者熟悉的、感兴趣的某一个方面进行有目标、有方向的进行搜集。老师给家长发信息,布置任务,要求家长积极参与。本次活动搜集资料时间计划安排是两周,但由于期中考试,我们的活动完成延长了一周。

搜集资料的途径,由学生总结:通过网络、书籍、报刊、访问等多种方式进行。搜集的内容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实物等。

搜集资料阶段,老师不断让资料进行完善,提供了十多本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书籍,供学生进行阅读、参考。根据学生所掌握的资料,要求学生和家长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类,分栏。同时,要制定一个比较多项目的大纲。

三、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和完善。

接着,利用周末,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份手抄报,把一些常识性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出来。将所收上来的手抄报进行展览,对优秀的进行表彰奖励。

让学生在搜集了资料、完成手抄报之后,11月12日安排了两节课对自己的材料分成小组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小组,交流各自不同的内容。然后,再按照同一类的内容进行分组交流,把问题更广更深的进行讨论、补充、完善。

四、学生作品和成果展出。

选取优秀的学生代表,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接下来作文课上,让学生根据这几周的实践活动,以及自己的学习和积累,把自己活动的过程或者收获写成一篇文章。当活动结束后,我们将本次活动成果,采用班报专刊形式进行总结。

本次活动为小学以来第一次长时间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全员参与且注重过程的指导,尽管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还比较幼稚,但整个过程扎实有效的开展,可以感受到孩子们收获很大,通过自主独立搜集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孩子真切有了体验,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也为以后开展活动提供了参考和帮助。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总结 篇2

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其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 科学发展具有“历史阶段”, 每一个科学发展阶段都有特殊的内在结构, 而体现这种结构的模型即范式。迁移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中, 在不同时期也会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和结构性, 能够形成一定的范式。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从2002年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来, 区域教研就一直致力帮助学校以校为本开发课程资源, 特别是2007年开展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项目以来, 区域教研更加发挥了专业引领作用。在区教研室统一部署之下, 成立课题实验组, 分类分校组建研究团队, 开发课程模式, 让各实验学校做到校校有专攻, 校校有特色, 并帮助学校打造本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 适时向全区学校辐射实验成果。同时在教研模式上不断创新, 组建骨干团队, 下移教研重心, 手把手地帮助学校做好课程实施。在近十年的实践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具有北仑区域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范式。

一、课程开发:借助课题研究形成校本开发模式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但现阶段该课程的课程纲要还未正式颁布。同时该课程不是学科课程层面的“依本施教”, 它需要学校根据本校办学理念、特色以及所具备的条件进行校本开发, 形成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这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第一步。而学校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中需要教研部门的专业引领, 以提升课程质量。北仑区教研室通过项目研究, 统筹规划, 最终确定10所学校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实验学校, 并组建成研究共同体定期组织研讨与交流, 形成四种课程开发模式, 供全区同类学校借鉴、学习或复制。

(一) 基地资源校本化开发

课程建设离不开课程资源的支持, 学校可以依托现有的可用资源进行合理的筛选和优化。课程建设的特色化依赖于校本资源的独特性和创新性的利用和改造。基于北仑区各校课程资源的实际状况, 区域教研通过子课题来引领实验学校探索课程资源的功能转化, 开发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如小港实验学校拥有规模较大的农艺园和配置一流的学校科技馆, 这些原本只是科学学科基地, 没有充分发挥更多作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与课题研究引领, 转化基地功能, 开发了“我与蔬菜交朋友”“田园小灶———我为班级赚班费”“科技节”等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再如江南中学, 有精美的纸花制作室, 原来只用于劳技制作以及校本课程“纸花艺术”教学活动, 而在课题组引领下该校开发了纸花艺术节, 以纸花为载体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等系列主题活动, 将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又如郭巨学校, 利用学校周边的“总台山”资源, 从认识总台、探索总台、推荐总台三个层面提出不同要求, 并以“烽火魂·乡土情·民间艺”为主线设计不同活动, 将校外资源和学校的特色活动巧妙结合, 有效地推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创新发展。

(二) 系统规划整体化设计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学校有整体的规划, 可以从学校办学理念出发, 整合周边社区资源, 整体设计课程内容。以淮河小学为例, 该校将牡丹社区、芙蓉社区、边检站列入学校课程基地, 根据社区特色和边检站功能分别确定“生态基地”“综艺广场基地”“绿色港湾基地”三个校外活动基地, 创设“阳光城”为课程载体, 设立“快乐大本营”校内活动基地。在序列化的课程整体设计中,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始终围绕以下三条主线分别展开活动:感恩教育、生存教育、养成教育。序列活动中, 以“阳光城小市长负责制”进行自主管理, 聘请所在区域的各单位领导和其他优秀人员为“小市长顾问”“小市民辅导员”等, 力求以活动为载体, 以综合为特征, 以实践为核心,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重点, 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辅以“七彩阳光卡”“特色阳光币”“阳光活动章”等激励体系, 创新了活动课程的评价方式。“阳光城”课程模式也因此被很多相关报纸杂志报道, 享誉全国。

(三) 传统活动课程化建设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的学校文化活动重活动表象, 学生往往被安排、被设置, 难以发挥自身的主体性, 活动品质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来设计学校传统活动, 将活动做深、做长, 可以让学生深度参与, 从而获得体验、提高能力。以蔚斗小学为例, 围绕学校传统文化活动, 开发了“我的毕业典礼”“我是蔚斗小导游”“让图书漂流”等经典主题, 课程理念到位, 活动环节清晰, 学生在自主提出活动主题、自主制订活动计划、深度参与活动过程中锻炼了综合实践能力, 原有的学校活动品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此基础上, 该校将传统文化活动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分年级开设开学课程、毕业课程及各类节日课程, 如走进端午节、春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 形成了“蔚斗烙印”课程特色。

(四) 无痕德育品牌化创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 探索、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育人模式。学校对核心素养的自我表达就是学校的创造, 而学校在将道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的同时, 应该充分利用课程本身的育人功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实现德育无痕化的最合适的课程。泰河学校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开发了经典主题德育综合实践活动, 如“今天我当家”“大手牵小手, 你我共成长”“争做最美泰河人”“奉献赛事服务, 传承志愿精神”等, 把少先队队课、雏鹰争章评价活动和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有机整合, 发展了学生的各项能力, 提高了学生责任意识, 养成了奉献精神, 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和少先队工作的开展。其中《奉献赛事服务, 传承志愿精神》依托北仑区女排训练基地和篮球训练基地, 成立“手拉手”志愿服务大队, 在志愿服务中, 学生不仅学习了男篮、女排等赛事规则, 更多地体会了服务他人、奉献付出的美丽情怀。经过几年的课程实践, “泰河手拉手志愿大队”已有较大的影响力, 成了区域德育品牌。

通过区域教研项目组的推广, 此四种校本开发模式为区内其他学校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区域教研项目组定期组织同类课程组建学习共同体, 相互交流、研讨, 不断完善课程开发模式并向外辐射。

二、课程实施:通过教研创新提升教师专业指导能力

区域教研发挥着专业引领的作用, 除了帮助学校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外, 还要帮助指导教师解决方法上的问题, 让课程指导教师“心中有法”“手中有术”。因此通过教研创新让更多教师参与进来, 让处于不同层次的教师获得专业成长, 是区域有效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 “经典主题”系列化教研

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 区教研室要求学校根据校情确定经典特色主题, 同时组建跨校的骨干团队定点定时帮助学校打造“经典主题”。与此同时, 骨干团队成员将在指导过程中的所学所悟带回本校, 从而带动本校经典主题的深入实施。如2013年, 区域教研组建跨校综合实践活动骨干团队共同为泰河学校打造经典主题“大手拉小手”, 通过区域教研五次系列活动, 团队成员从整体方案设计到各环节的课内指导, 与该校课程指导教师一起将该主题精耕细作, 做深做实, 成为该校德育特色品牌活动。又如蔚斗小学的“我的毕业典礼”活动, 历经八年, 面向每届毕业生, 既有固定的毕业主题内容, 每届学生又有新的创意。该主题目前已经成为学生的毕业大餐。

(二) “转换角色”体验式教研

让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做一回学生, 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体验学生学习生活, 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指导行为, 改进指导方案, 这是北仑区区域有效实施课程改革的又一创新举措。例如, 在区级教研研讨课“家庭一次性用品的调查表设计”中, 由骨干教师执教, 其他参训教师做学生, 举手发言, 上台展示自己设计的调查表格……听课教师不仅体会了学生的学习难点和学习心理, 也从学生角度观察到了教师的课堂设计、提问与反馈等环节上存在的问题。课后, 教师们以小组为单位, 在规定时间内针对研讨课的亮点、不足和改进之处进行讨论。短短几分钟, 让教师们对“小组合作”的方式、方法、要点有了不一样的感悟。通过参加这样的体验式教研, 教师们在以后的活动设计、活动指导中就多了一份从学生视角切入的自觉性。

(三) “团队指导”协作式教研

小组活动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 教师团队协同指导又是综合实践活动所提倡的指导模式。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各学科知识, 在一个主题活动实施中提倡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活动指导, 这是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有效形式。在“大手拉小手”系列主题活动的指导中, 我们采用跨校教师团队协作指导的方式。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 完整指导这一主题活动。在课堂教学现场, 指导教师设“主教”和“助教”各一名, 团队核心成员进行即时网络点评, 以“即点即评”的方式观察课堂教学现场, 通过“助教”及时调整指导思路和方法。这种教研形式, 打破了常规教研中一个教师上课其他教师观摩的模式, 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及时解决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并让更多的教师置身课堂指导中, 而不仅仅是一个观课者。

(四) “沙龙研讨”故事式教研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队伍的特殊性 (专业指导教师+课程教师+兼职教师) , “沙龙研讨”因其轻松和谐的氛围, 能更好地接纳、吸引各个层次的教师, 这种沙龙漫谈式教研是北仑区在有效推进课程改革中的又一尝试。例如, 在暑期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培训中, 开展“品歌谈课程”活动, 教师分别以“最初的梦想”“记住起初的美好”“追寻, 在十里桃花间”“十年脚步”“加德满都的风铃”等歌曲引入, 在品歌中畅谈各自对课程的理解, 以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路走来点点滴滴的心路历程, 表达出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厚感情, 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热爱之情。再如, 在区教研员与骨干团队教师展示“综合实践活动自主学习社区”的构建和应用中, 以沙龙谈话的形式, 与大家分享了项目制作过程, 畅谈了对“自主学习社区”的基本认识, 介绍了自主学习社区的构建与操作过程, 同时也展示了利用自主学习社区的相关课例。这样的教研模式将学术研讨融进故事讲述之中, 更能深入人心。

三、课程保障:通过制度建设提供课程长效实施的“软件支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也是一大难点, 它的建设离不开自上而下的管理和引导, 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是地方管理和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所在。随着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 课程管理要逐渐向课程领导转变, 行政推动要向“软件支持”转变。区域教研要架起行政推动与课程实施间的桥梁, 为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参谋, 争取提供课程建设的“软件支持”。

(一) 出台指导意见, 规范课程实施

区域教研应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专业意见, 通过行政出台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从区域层面规划课程的目标、大致的内容、管理的要点、实施和评价的方法等, 提出高质量落实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 包括课程计划编排、指导人员设置、指导常规确定、实践基地建设、教师职责界定以及评价制度的建立等, 并通过创建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先进学校, 营造课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树立典型, 做好示范。

(二) 三级教研联动, 形成长效机制

三级教研分区级教研、协作区教研和校本教研。区级教研带动协作区教研和校本教研, 不断注入新的教研内容, 关注课程发展趋势, 讨论解决课程实施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 协作区教研和校本教研以其便捷就近的原则能够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 激发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内驱力和内需力, 这是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长效优质实施的最为关键的软件建设。

(三) 联手德育部门, 搭建交流平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很大程度上承载着德育教育的功能, 因此, 要与德育部门整合资源联合实施。区域教研则要引导学校将德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实施, 并在区级层面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 如义务段主题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评、研究性学习成果展评等。在区域层面的引导下, 各校可效仿开展一年一次的成果展评活动, 形成常规工作, 进一步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上述教研范式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至今, 北仑区基层教研所做的探索和实践。当然, 作为“范式”, 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会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而发展, 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

参考文献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总结 篇3

关键词:教研员;校本教研;综合实践活动

就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来说,不仅是课程教育改革条件下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对高校现阶段教学实践活动质量进行有效改革的必然途径。那么作为教研员来说,在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究竟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助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研呢?

一、调查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就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来说,教研员在其中不仅扮演着重要的实施角色,同时还发挥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在具体教研工作开展过程中,教研员需要做的工作很烦琐,但是为了保证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前提和基础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统计,以保证“对症下药”,其中“具体的情况”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总体情况,二是教师在时间活动中角色扮演的具体情况,三是综合实践活动最终实施的效果和呈现出的最终质量。教研员在校本教研工作开展之前,首先需要将这几方面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整理,从而为接下来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策略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综合听取多方意见

除了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情况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之外,教研员在推进校本教研工作的过程中,还应综合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同的角度,對同一事物总会有不同的见解,比如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可能是从实践活动参与者的角度来观察的,如果是任课教师的话,就会提出活动引导者、组织者角度的建议。这样一来,教研员在制订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具体策略的过程中,就能对活动的整体效果进行到位的把握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教研员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研工作开展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教研员在工作过程中发挥助推作用时应提前做好有效的准备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奠定有效的基础。除此之外,教研员还应学会去综合各方面的资源,对教研工作开展的过程进行有效的保驾护航,从而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研工作开展的最终质量。

参考文献:

杨春艳.校本教研中教研员的新角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4

本学期,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打造高效课堂,深化课程改革。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拓宽课堂和学校的空间和途径,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局限在课堂中进行,而是引导学生向校外延伸、向社区延伸,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

具体做法如下:

1、构建“高效、优质、轻负”课堂,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度”的目标,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2、深入进行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研究,以课堂为重点,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强理论在实际中的作用。利用开学初时间,集体学习课标,领会新课改理念,继续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凸显本校特色。集体讨论各年级主题设定的可行性,制定主题研究方案。本学期各年级的主要研究课题

为:

三、四年级:寻找身边的浪费现象——纸资源;

五、六年级:珍爱生命,安全出行。

3、充分发挥农远工程的作用,提高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效益。经常听课、评课,开展校内教研课活动,共同提高进步。任课教师及时认真地记好教学反思,不断累积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共同交流,使全体受益。

4、积极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及时地将最新的教学理念上传下达,做到有继承、有突破、有创新。

5、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定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各项活动横向联系,初步形成我校研究特色。加强本课程与少先队工作合作,如将少先队“雏鹰小组”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中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整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总结 篇5

一、指导思想:

我处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工作以区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为依据,以规范教师业务为起点、以学科技能考查为重点,以高效课堂的构建为目标,开齐、开足、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做好我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工作。

二、主要工作 1.全面规范教学业务

(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的年级目标》和区教研室下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种教学策略,做好理论笔记。真正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掌握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策略。

(2)规范教师业务。教师备课时,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五环节为框架,以班级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以下发的教学案例为参考,体现出计划的指导课和成果的汇报课,使备课具有实效性、实用性,更好的服务于自己的教学;设置学生作业时,内容设计合理科学,必须体现出小组活动计划的制定(用好统一下发的表格)、学生调查搜集的相关材料,作业要全批全改,装订规范。

(3)进行作业展评。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作业设置与批改状况,本学期将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作业展评活动。借助学生作业展评这一活动的开展,一是督促任课教师精心设计学生作业、用心批改学生作业,使学生作业规范、趋于精致;二是通过观摩让老师们互相学习借鉴,同时对精心辅导学生作业的老师给与表扬奖励。

2.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1)参加区课堂教学专题培训。为解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使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区教研室及时组织了全区的课堂教学专题培训,为大家上示范课、阐释教学策略、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应该说,这样全方位的培训非常重要,在课堂教学上做专业引领,真正让以后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有所遵循。为此,要求每一位参会教师要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及时反思,并写出书面的学习体会。

(2)继续开展学策略、用策略活动。以学科教研中心组为单位,继续开展学策略、用策略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实施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对于下发的各种课型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认真进行阅读,并紧紧围绕计划课、汇报课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从而有效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鼓励学生搜集整合资料、积极进行资料的汇报。在运用策略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借助教研组这个平台进行互动交流,互相切磋。同时借助课前调讲这一手段,了解老师们课堂教学的落实情况,并加以指导,使老师的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成熟。

(3)举行学科磨课活动。借助区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室这一有利的学习的平台,从我处挑选教师传经送宝,让她们上示范课、切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经验、做法(如何指导学生搜集材料、如何引导学生汇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教学策略,让其他教师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从而有力促进整个学科教师队伍建设。

3.实行学科捆绑评价

(1)为了解教师的备课落实情况,在深入各年级进行业务检查后,及时把检查情况通报给各校教导主任和任课教师,加强问题整改,并把教师的业务积分纳入教学业务积分评估之中。

(2)为了掌握教师对本学科的的课堂教学情况,督促教师开足、开齐、上好这门学科,在期中、期末考试时对3---6年级全体学生进行学科技能考查。各年级考查题在区教研室命题精神的指导下既考查学生对每个主题的一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又同时考查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是否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写活动总结、如何搜集整合资料等。通过把考查成绩与考试成绩捆绑计算评价教师总体教学成绩的方法,使这门学科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实施水平。

三、活动安排 二月:

1.传达教研计划 三月:

1.学科磨课研讨活动 2.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 四月:

1.期中质量调研 2.期中业务检查

3.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评选 五月: 1.作业展评 六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总结 篇6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在教务处的直接领导下,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投身于教研教改,并将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新课标的全面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1、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实丰富自身的知识库,要求教师广泛学习教育理论,博览哲学、历史、文学等一切优秀人类文化成果,浏览网络教育资源、名师讲座。

2、抓好常规教学,强化课堂教学的研究,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并在课堂上灵活掌握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努力做到“精讲多练”。

3、认真做好教后小记,切实思考教育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注意总结经验,撰写小故事、小策略,自觉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4、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使学生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提高应用知识的水平,并注重收集过程性资料。

5、互相听课,讨论提高。牢固确立科研先导的意识,自觉投入到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去。熟练应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结合学科特点,积极开展小组内教研活动,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总而言之,通过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积极进取,掌握新的信息和知识,形成读书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加大教研力度,把握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狠抓常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综合成绩为重点,以教学研究为先导,加强集体备课,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工作要求和措施

1.不定期组织本组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各级教研组织的各项教育教研活动,尽要做简要的笔记,写出认识与体会,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2.积极倡导教师间互相听课,听课后要坦率地交换看法,提出中肯的意见.3.每个教师每期要参加校“一人献一课”活动,同时也要上好每一节课,特别是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松的课堂气氛。

4.每个教师要对教案进行批注并修改,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5.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

6.根据本教研组实际情况,举行各种形式的富于创新的竞赛活动。(举办菱北中心小学首届电脑绘画作品比赛)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参加校教育教研会议,制定撰写教研工作计划。

十月份

结合学校教导处的工作,积极开展以“一人献一课”教学活动。

十一月份

为弘扬校园文化艺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积极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加 “信息技术兴趣小组”。

十二月份

结合学校教导处的工作,举办菱北中心小学首届电脑绘画作品比赛。

元月份

1、组织期末复习,迎接教学质量抽测。

2、写好教研组工作总结。

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 篇7

1. 动手操作, 促进兴趣, 在“做一做”的过程中, 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 它具体形象, 易于激发兴趣, 便于建立表象, 有利于理解知识。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动脑思考, 动口表达, 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例如, 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 先请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让学生动手拼一拼, 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很感兴趣, 积极性也很高, 有的拼成了长方形, 有的拼成了正方形, 还有的拼成了平行四边形等。然后让学生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 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实践证明, 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活动比看教师拼、摆, 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要牢固得多, 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同样, 在教学“数的认识”这一内容时, 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充分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 使学生认识数的现实意义。

2. 鼓励学生自主交流, 创建自由、民主的合作氛围

课堂上只有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教学中应注重采用多向通话或多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模式, 其形式是允许学生间议论、评论、肯定或修正各种见解, 通过直观启发、学具操作、合作实验等, 为学生学习营造一种愉快、宽松的气氛。如在课堂上借鉴良好教学经验“七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充实;不明白问题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争论到白热化允许学生自由抢答接话茬发表意见, 不必举手等待老师批准。宽松民主的氛围, 不仅促进教学中认知信息的交流, 也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说的勇气, 还要教育学生独立思考, 敢于提出自己的大胆设想,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 发现问题及时指点。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 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 可能有不一致之处, 这就需要讨论, 攻克难点, 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 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去尊重孩子的选择, 允许孩子根据自身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的合作氛围, 让不同的孩子因为相同的兴趣走到一起, 共同品尝成功的快乐。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借助孩子们爱动、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好奇心的这些天性, 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 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在“奇妙的图案, 欣赏与设计”这一实践活动中, 我设计了“找一找, 体现你的观察力”“想一想, 体现你的创造力”“画一画, 展示你的动手能力”这样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把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欲望都调动了起来, 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 巩固有关平面图形的知识, 发展其动手能力……让学生边阅读数学课本边动手操作实践, 通过剪剪、画画、看看、想想, 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鼓励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 学会认定和寻找最佳答案

小调查:调查你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每班有多少人?哪班人数最多, 哪班人数最少?在此我注重了调查方法的多样化及最优化思想的渗透和引导。先让学生进行讨论, 寻找调查的方法:有的说去每个班数一数, 有的建议去问问每班的同学, 还有人建议直接问班主任老师, 这样比较快还方便……找到了这么多的方法, 此时孩子们都有点想赶快进行调查了。为了激发其寻找出最佳的调查方法, 我赶紧设疑:如果每个人都跑过去问一遍, 老师怎么进行备课和改作业呢?虽然这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但每个人通过积极的寻找, 最终还是会发现很多方案的, 然后再从中选出最佳方案:每组调查一个班, 小组间交流调查的结果, 最后作出记录和判断。课堂时间是短暂有限的, 虽然我们只找到了调查方法, 可是每个小组领到任务后, 那兴奋劲儿就别提了, 学生的兴趣把活动又延伸到了课后, 提高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全员性和深入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总结 篇8

关键词:专业素养;自主教研;校本教研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则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有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对教师与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藏区城镇小学教育中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我们只有通过自主教研这一方法才能促进藏区城镇小学校本教研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当下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校本教研,教师除了在本来已经创设的教研平台发展外,还应该通过自身的学习将课改需要内化为自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来发展自身,这样校本教研才能在教师的身上体现出价值和经久不衰的活力。课程标准中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和方法。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面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只有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对所学课程有所理解,从而培养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创新精神,这些祖国的花朵也只有从小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为祖国的未来奉献自己的力量,但是在这之中应该怎样贯彻与落实成为我们现在需要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一、个别藏区城镇小学在自主教研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藏区城镇小学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存在的问题

个别藏区城镇小学的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没有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缺乏引导,在一节课中教学目标是主题,只有围绕这个主题,才能顺利开展这一节课中的各项教学活动。另外,只有把握了教学目标的程度才能有利于教师对自己所教课程教材的理解与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教学目标与构思是一节课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对一节课的效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了目标含糊不具体等问题。

1.教师在教学中的目标呈现自主化状态

个别藏区城镇小学各年级的课件教案的目标制订仅仅是教师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而定,缺乏创新,这样制订的目标质量不高,科学性也不强。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

个别藏区城镇小学的教师虽然已经根据自身经验制订了教学目标,但是在贯彻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他们注重的还只是怎样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重视不够。

(二)个别藏区城镇小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虽然这几年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到了改善,但是随着网络课程的发展,许多教师没有经过分析就将其引入教学的课堂,虽然在新鲜事物的影响下教学气氛很活跃,但是没有考虑到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贯彻完成,使得教学过程存在不能贯彻教学目标的问题。

(三)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学习后能够将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特别是数学这一学科,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既有显性知识,也有隐性知识,教师能够通过直观教学而达到教学目标的称为显性知识,但是还有大部分知识是不好通过直观的教学实现教学目标,这些称之为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就需要学生通过逻辑思维才能获得,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注重机械式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让学生重复地练习,使学生逐步养成机械化记忆的习惯,从而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四)教师与学生只是形式上的沟通与交流

新课改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情况下加强小组合作、沟通与交流,以此来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提高学生共同解决某一难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往往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说教,没有如朋友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这样不仅达不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效果,反而会让双方关系更加恶化。

二、如何开展自主教研

(一)学校要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教研总目标

(二)学校要使学生树立一种尊师重教的氛围

(三)学校要有自己的自主教研文化

(四)在自主教研模式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反思

(五)实施“教研自助菜单”式的教研计划

三、自主教研带动藏区城镇小学校本教研的发展

以自主教研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学校进行课程改革所必需的,提高教师素质既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帮助。

四、教师应认真阅读所授课程的教材,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授课方式

课改过后的教材也有所改革,对于老教师来说他们更加熟悉老教材,而对于新教材的教学可能会有许多的困难,这就需要所有教师仔细阅读教材,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创新自己的授课方式,这样才能对学生形成吸引力,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

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要切实有效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且现在通信技术非常发达,孩子的知识、眼界都要开阔许多,如果教师还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教育现在的孩子,肯定是行不通的。现在我们身处民主社会,许多事情我们要按照民主的方式来解决,这样才能行之有效。教师只有通过自己与学生和谐融洽的沟通交流方式才能赢得孩子们的喜欢。

参考文献:

范预红,戴健林.以自主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基于广州华阳小学教研模式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0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总结 篇9

研组期末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综合实践教研组切实按照实施新课程、落实新理念、打造新课堂的需要,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全面育人功能,改进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和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校本课程注重主题化、系列化

校本课程开发属于儿童中心、兴趣中心、问题中心的课程,属于“教师本位”的课程开发,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故而,本着新课改的理念,本学期期初3到6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老师以《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长手册》为基础,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一起确定了整个学期研究的活动主题,同时确定了每个年级每月的重点长线研究主题和若干短线研究主题。有结合学校科技节而开展的三年级《有趣的纸》《星座模型我来搭》、四年级《冰棒棍连环爆》《葫芦卜建高台》、五年级的《交通工具模型搭搭看》《扑克牌搭搭》;有《学做彩色小圆子》《腌制咸肉与酱肉》的传统饮食研究;有解决身边小问题的小课题研究《“有毒”文具调查》、《什么能去除甲醛》„„活动形式多样,有调查研究,有实验研究,也有实践探究,让学生在“疑”中思,在“玩”中学,在“议”中辩,在“践”中行,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都能活学活用,有所收获,乐于探究。

二、主题活动指向实践性、探究性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继续开展“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注重生活化,注重实践性、研究性,更多地指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其中三5班开展了《小小污渍,大大学问》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小问题引发思考——“如何让新课桌一直保持干净呢?”并尝试各种去污途径,通过上网、访问、实践,最终积累了多种去污好办法,还收获了很多去污小知识;六(1)班的《徒步拉链活动》更是让大家在玩乐中品尝了不一样的户外数学课,在游戏、竞赛中考验了智慧,锻炼了能力,感受了团结的力量;三

3、三6班的《我是“开心小玩家”》孩子们不仅了解精彩纷呈的传统游戏,了解了父母的童年,在玩乐中还带着家长回味了美好的童年生活,在改编传统游戏的过程,充分发扬了团结协作、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五(1)五(2)开展神奇的鸡蛋综合实践活动,在实验中揭示如何改变鸡蛋浮力的奥妙;四年级开展《小萝卜大学问》主题活动,不仅了解了萝卜的起源、种类、作用、吃法、生长过程、还亲手实践了腌制青萝卜和胡萝卜,还品尝了家乡美食——熏豆茶,这样的探究真是快乐的回忆。

三、教研活动体现层次化、效能化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在周菊芳校长的带领下以及吴江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沈丽萍老师等的关怀下开展得有声有色。本学期我们组的教研活动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集团内综合实践核心组的教颜研、集团内三校区教研、吴江区联片教研。集团内的综合实践核心组教研主要围绕集团内一课三磨的一磨设想而展开,如杨建瑛《快乐农耕之桂花乐》、水小叶《奇思妙想服装秀》的一磨设想,水小叶的《挑战不可能》磨课;集团内的三校区教研主要围绕集团内的一课三磨课堂展示活动而展开,如杨建瑛《快乐农耕之桂花美食》、仲芳芳《我的“e”卡通》;吴江区的联片教研本学期开展了主题是“基于核心素养关注学科统整”的集团综合实践学科联合展示活动,由水小叶、冯伟祥、申玲燕老师分别执教《挑战不可能》《去除污渍谁最巧》《改变传统游戏之“呼啦圈趣多多”》,苏州市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带头人周菊芳老师执教《阡陌园里种什么》。吴江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沈丽萍结合课堂展示进行点评,苏州市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徐燕萍老师进行专题讲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解:基于教育部<指导纲要>》。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既给一线老师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收获了更多的教学资源,也促使综合实践的老师要像学生一样永葆童心,永怀探究之心。

四、教师发展实现创新化、合作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10

一、贯彻新课改精神,结合学科特点,利用市区有利资源,引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新课改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为必修课程,这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

我校积极与郑州市科技馆建立手拉手和谐共建单位,把科学课搬到科技馆来上。充分利用科技馆的丰富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不论春夏秋冬,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滴水成冰的严冬,我校始终坚持每周五下午由科学老师带领两个班的学生前往科技馆参观学习。看着学生们在各项科学仪器前兴致勃勃地研究、思考,在科技馆的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明白某个科学小知识后兴奋的表情,老师们总忍不住为这些孩子感到高兴:一颗爱科学的种子就这样在孩子们纯真的心中扎根了!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珍爱生命、珍重健康,我们特和在学校附近驻扎的解放军某炮兵基地联系,带领学生前往参观学习。洁净整齐的营队大院、整齐划一的队列表演、严格的军事化训练,整洁的内务,不时引发学生的啧啧赞叹。

为使学生了解地质结构,我校组织二、三、四、五年级全体学生来到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参观,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科普教育。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里面收藏了许多地质方面的实物,包括亿万年前的生物化石和全国各地的地貌介绍,巨大的恐龙化石、几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各个时期和地方的珍贵展品、地理风貌等。整个博物馆为人们勾勒出了一幅宏伟的地球演变史画卷,是学生了解地球历史、生物进化、倡导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综合性大课堂。此次活动为小学生们探索深奥的地质领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促使他们从小养成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

二、关注社会生活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走向社会,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使文化课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社会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实际社会意义的研究性课题,来探索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我校五一班的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开设了对郑东新区商住物流区近三年以来的入住率的综合调查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商务区的住宅小区进行统计调查,结合数学学科所学的列表统计的知识,并以书面报告形式进行总结,针对个小区入住率的迅猛增长和小区之间存在的差异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对近两年东区的迅猛发展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想象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更激发学生对腾飞中的郑东新区的热爱。学生还利用上网的机会获取最新的信息,对郑东新区的发展作出了科学的、探究性的研究,描绘了未来水域靓城的蓝图,颇有新意。

五二班的学生在班主任张老师的带领下,对郑东新区商住物流区的交通设施的安装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并与交警六大队取得联系,在交警六大队民警的帮助下,学生们走上交警工作岗,体验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当了解到由于缺少交通信号灯,每年都有几百甚至上千起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的发生,看到交警叔叔拍摄到得事故现场惨状的照片时,同学们不禁发出了惊叹,更坚定了要把 关于交通设施安装情况的调查统计这一活动做到底的决心。经过为期一个月的详细调查与统计,学生们拍摄了大量图片,做了近万字的活动汇报册,还自发组织给河南省公安局的黄保卫局长写了建议信,建议尽快在东区没有安装交通信号灯的路口安装上安全标志,以确保过往车辆、行人的出行安全。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深深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下定决心要做优秀交通小卫士!四年级老师结合年级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我爱东区美丽的桥综合实践活动。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来到东区大大小小近百座桥前,实地考察桥的外观、构造,了解桥名的由来及传说,拍下了几百张美丽的图片,并在校内开展了东区桥韵大型摄影展,将东区美丽的桥展示在师生面前,再一次掀起学生热爱东区的热潮!

三、重视活动课程的引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并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与风采的平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做中学的乐趣。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学生在校期间,大量时间用于课堂师生的交流活动,而自主动手的机会偏少。随着综合实践活动广泛的开展,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制作、体现个性化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时间的保障。本着为全社会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的建设人材的目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很有必要。

我校自2007年起,将每年元旦前一周确定为校园文化节,也称之为快乐展示周。在这一周里,每天下午安排一项活动,从各个学科、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舞台,学生在动手包饺子,动手做实验,动手搞发明等活动中提高能力、增强自信,在英语才艺比拼、国学诵读大赛,绘画摄影大赛等活动中展示特长、亮出风采。校园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聚源路小学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标志着聚源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迈上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台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探究 篇11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 活动方案 制定

中图分类号:G426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154-0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平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教师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及学校的特色建设等设计方案,科学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能拓展学生学科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通过社会考察与实践,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及人际交往能力。

在现代小学教育中,课程的设置既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一门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校和社区的需求为基础,解决学生关心和社会关注的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学习活动。以这样的学习活动为内容的课程设置则能恰如其分地达成现代教育的需求目标。因此,我国新课改中明确要求小学教育要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践证明,一堂好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一定要有一个科学详尽的活动方案。那么,怎么准确把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内涵呢?如何科学制定出新颖可行的方案呢?以下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

1 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内涵

顾名思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就是为实现某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而制定的书面计划。它是实施活动前的必要准备,体现出整个活动的预设性,以保障活动的有序进行。通常来讲,一个完整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适用对象、活动设计与指导者、活动准备、活动时长、活动实施过程、活动实施建议、活动评价建议等。通过对上述基本要素的明确而形成活动方案,使学生对活动本身认识加深,能清晰了解活动步骤和过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让“预”的效果更好,可以通过开展方案制定课的教学课程。在课上,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学生正确把握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格式,自主、规范地进行活动设计或修改活动方案草稿,再通过交流、合作、论证,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制定技巧

通过上文可知,科学而新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是上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设计一个成功的活动方案,不但能激发学生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而且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使他们体验到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探究新的学习方法,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各个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以下本文就从活动选材、目标制定、准备工作和环节设计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制定技巧。

(1)选材要贴近生活,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

人是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成长起来的精灵,是生活于自然中的高级动物。学生更是如此。可是传统教育往往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封闭在课堂内,课堂学习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的屏障。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为小学生们开辟的一条与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因此,在制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选材时,必须要贴近实际生活,要在生活中教育学生。同时,选材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思维特点,不要选择那些较为复杂的社会活动,而应截取一些相对简单有趣、能够让小学生通过思考获得启示的活动。例如,开展一些参观、观摩、走访等形式的活动。

(2)活动目标要恰当,能够较好地指导整个活动过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中的活动目标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涉及活动对学生培养的定位、情感发展及教育的价值观等问题,是教师完成教学内容的鉴定标准,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定向的作用。所以,方案中活动目标必须要恰当,要能够较好地指导整个活动过程。具体来说,首先,活动目标制定要来源于课程标准,符合新课改纲要的精神。其次,活动目标制定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最后,活动目标制定要把握好“度”,体现新经验的同时不能盲目扩散。

(3)活动准备工作要细致,师生共备为活动服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有赖于充分做好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有效地准备工作保证,是教师引导学生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要条件,是学生真正在实践活动中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保证。这里的活动准备工作,既包括教师的方案制定、备课等准备工作,也包括学生的活动前的预备活动。这一阶段,教师要对学生做好准备指导工作,尤其注意不能把该工作作为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方法介绍。而应作为一次以“开展实践活动前准备”为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来进行,让学生在“调查”、“探究”、“讨论”、“设计”、“操作”“制作”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拟定解决问题和促进自身发展的计划,为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4)活动过程要有序,考虑周全,时间分配合理

一般来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要有激趣导入、合作探究、交流归纳、实践操作、展示评价和拓展创新等六个方面内容。当然,在这六个环节中任何一个,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再细分。例如,在合作探究环节中,可以进一步再次细分出两个环节:其一,交流汇报,质疑互补环节;其二,模仿演示,整体回顾要领环节。在制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层层深入,突出各环节的重点及渐进性、衔接性。事先考虑好时间分配,合理展开。对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教师的导入和示范讲解时间约占10%,学生们的操作时间占80%,讲评环节最多占10%。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实践和动脑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综上所述,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必然会被更广泛地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的。这就更要求我们的小学教师要能够很好地制定活动方案,以实现教学目的。我真诚地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提供一定线索,但其中的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实践课方案实施策略.

[2] 实践活动过程控制研究.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类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总结 篇12

关键词:社团活动,综合实践,共性,对接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而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由于其课程内容的广泛性、资源开发的艰巨性及组织实施的复杂性,在推行过程中往往遭遇许多尴尬,使这门“亮点”课程在很多农村完小却成了“盲点”: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启动,缺乏实际性的探索,更缺少应有的效果。 而红领巾社团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自主性和生成性等共同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我认为依托红领巾社团能激活农村完小的综合实践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团化, 社团活动常态化,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锻炼学生的活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义、原则与方向。

一、相同特质,有机对接——红领巾社团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

红领巾社团是在学校大队部和社区少工委指导、管理下,学生自发成立的各种主题的社团,是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自愿、自觉建立起来的跨中队、小队开展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红领巾社团的活动、活动的结果具有开放性,社团成员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自然,走近生活,观察、实践、操作、想象、创造,培养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本社团成员之间、社团与社团之间互动交流、互助合作,借鉴先进经验,实现优势互补。这些都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 具有相同的特质。

基于此,我校深入研究《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关注学生多元素质的培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着眼于学生已有素质的提升与拓展,组建了“五好”系列红领巾社团入手进行实践探索。

我们只是一所农村完小,因此,我校的红领巾社团的活动特点也是“小、实、新、深”。小,即从小处切入,以小见大。小社团小主题,使教育活动更加符合儿童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规律。实, 即真实有效,以实见长。各小队社团活动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们的思想实际和情感需求,社团活动朴实、扎实、真实。新,即创造活力,以新促探。“五好”社团关注当下,关注热门,既有时代性,又有现实意义,涌现出了一大批富有特色的小社团,在开展活动过程中以新求趣,以趣激情,将主体性、实践性和创造性融于探究性活动之中,充分培养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确立地位,精细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可靠保障

(一)制定了一个脉络清晰的“五好”系列红领巾社团课程

在社团的编排体系上,我们以“生态文明教育”为总纲,下设 “好食品”“好水质”“好空气”“好阳光”“好环境”五大系列社团,每个大社团又下设若干个小社团,形成一个互相独立却又遥相呼应,既能独立开展活动又围绕中心的脉络清晰的社团体系。我校还将小社团活动时间编入学校每周三的课程超市中,使活动开展在学校时间上有保障,同时在形式上又不拘泥于课堂,给予社团指导老师更多的自主性。每个社团在活动场所均有一块固定的社团角展示区,每个社团的活动形式由社团成员与指导老师商量决定,同时根据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策略的调整。在初步开展社团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对学生的兴趣点及知识盲区进行了调研,针对调研结果组织综合教育组的老师进行了活动教材的编撰,编成了五本校本教材《五好系列环保读本》,用以指导社团活动的开展。

(二)形成一套红领巾小社团建设的管理活动模式

社团活动要有序推进,需要在管理网络、活动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形成了“管理网络 • 活动方式 • 评价机制”红领巾社团建设三管齐下模式,发现此模式能有效推进社团活动,让整个社团运作过程以“热爱生命”为天,“健康生存”为地,“快乐生活”为水,并在这“天-地-水”的育人环境中接受生态文明的熏陶。

小学生的策划能力有限,学校中的学习任务繁多,要保证学校的少先队工作以社团的方式全面铺开,且每个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开展社团活动,并能在社团中快乐而有效的开展活动,就需要依托社区和家庭的资源,我们采用“领回去实践,拿回来分享”的模式开展活动。

我们牢记专家的一句话:“让学生和老师做累做乏了的一定是我们做错了的活动。”实践中我们得出了一个社团活动的评价模式, 那就是“原生态要求,多快乐实践”。比如在“好食品”社团活动过程中我们不要求学生对安全饮食知识死记硬背,我们只希望孩子们在愉悦的安全饮食教育氛围中享受教育带来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乐趣,从而自觉地把这些做过、乐过后听到的“有用的话”内化为自己的健康饮食知识,把摸索到的有用的本领,培养成自己的习惯动作。所以在实践中我们强调一定要把社团活动定位在学生喜欢的活动,学生自主的活动,学生能探究的活动,学生能体验的活动。

三、深度实施,优化效果——追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想境界

我校的红领巾社团依托生态文明的主题,通过在学校、社区、 家庭的学习、探究与实践,构建了具有我校校园文化特色的知识体系。其中有关于健康饮食的教育,通过对安全食品和食品安全的探究,了解了多种食品的营养价值,初步学会评判什么食品有害,什么食品有益,在学生们丰富饮食知识,增长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自尊自爱”“对自己负责”的主体情感与意识,在学生向朋友、 向家人分享学习探究所得时,正是学生表达关心,表达爱的具体表现;其中有关于生命之源——水的关注,学生通过一系列水的知识学习与探究,既深刻了对水的了解,同时也加强了对水源保护的使命感;其中有关于对空气的探究,了解了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在学生知识增长的同时,由“小我”过渡到了“大我”;其中有学生对阳光的研究与探索,从“有形”提升到“无形”,从外面环境建设上升到内部心理建设;其中还有学生通过对身边花木、土地等的探究,学习生态保护的知识,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社团活动的多彩,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同时生成了充沛的情感体验,提升了爱的层次和境界,加强了思想品德的修养。

我们的社团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社团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辅导员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课题实践和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自主的社团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把德育渗透于社团活动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家庭和社区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知识技能, 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了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学生通过社团的活动关注了生存环境,提升了生命质量,关注了“大我”,促进德、智、体、美的有机融合,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促进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建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13

一、加强理论学习,明确课程涵义。

教师是课程的主体之一,实施新课程,教师培训要先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课程,对于这门新兴课程,教师们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同以往的劳技课、活动课相混淆。为使教师能清楚地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的背景,它的性质与特点,目标与内容,实施与评价等相关内容,我们首先组织了全辅导组教师的学习培训,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及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资料中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辅导材料,学习培训使教师们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围绕四条线索进行,即学习者与自然的关系、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与文化的关系、与自我的关系;知道了课程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以及课程所要求的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教师们对新课程内涵有了全面的了解,认识到课程的实施,能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学习和培训为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下了较为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作好了师资储备。

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顺利实施。

为使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科学、规范、扎实、有效、顺利地开展起来,学校行政一班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十分重视,校长在行政会议和教师大会上多次进行课程实施动员,并成立了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人员、教科室人员、教研组长为成员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校长室负责全员的宣传发动,并提供必要的经济保证,教导处全面负责课程的开展及研究工作,定期和任课教师进行课程开展情况的研讨。可以说,领导小组的成立为课程的正常开展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在课程实施之初,因为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教师们感到还是无从下手,不好确定较为详细、可行的活动计划,活动内容较为凌乱,在活动的时间,具体的组织开展方面随意性较大。对此,教导处经过讨论研究,首先是统一了备课方案,明确了一定的内容及格式,其次是根据各年级的不同情况,组织教师讨论,制定不同年级的工作计划,讨论活动选题和方案,这样使各年级能针对各自特点灵活多样地开展活动,一方面降低了活动开展的难度,有一定的弹性,另一方面确保了各年级活动的有序进行。在教学工作“六认真”检查时,我们把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备课也纳入检查范围之列。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其他课程有不同的特点,教导处在排课时严格执行上级教育部门的规定,将综合实践课纳入课程安排中,同时明确,有一定的灵活性,任课教师可根据具体活动课题的情况,同教导处协调,做到统一与自主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这样,全校上下目标明确,统一要求,把课程实施落到实处。

三、重视过程管理,开展实践探索。

1、注重发掘课程内容。

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培训,教师参加课改的积极性较高,我们要求教师根据本地实际、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制定教学活动计划,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和利用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没有现存的教材,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难度,也给教师带去了广阔的空间。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汇聚着师生智慧的一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使学生“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如研究性学习课题《白茆塘水的污染与治理》。我们知道,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领域,是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文化和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跨学科探究的过程,它对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白茆塘水的污染与治理》课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通过实地观察、取样,调查、访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了大量的事实资料,并撰写调查报告,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案,向社会发出呼吁。该课题研究方案获苏州市一等奖,并做了交流。此外,还有像《废旧电池的危害及合理回收》、《家乡的红豆山庄》、《绿色食品》、《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与研究》、《白茆山歌》、《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家乡的骄傲――波司登》等课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而且可以深刻理解自然、社会、自我、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除了研究性学习,其他活动内容也都在实践中一一得到有效落实。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我们在操作中注意时间的保证,师资力量的保证,同时对不同年级分别要求,中年级以学习信息技术为主,着重学习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能进行文字输入、进行文本处理、上网查找资料;高年级则要求在已有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其他实践领域,进行信息的搜集与分析处理,操作要求相对要求熟练。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过程,以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并形成良好技术素养。我们结合学校的打扫除活动、简单的种植、养殖活动、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科技活动等,强调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体验性学习、操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强调手脑结合。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立足开发校内资源,充分挖掘校外资源,开展一系列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如开展校内中队值日,安排小警员、开展红领巾广播等。到校外进行义务宣传,培养活动能力;去烈士陵园扫墓,继承烈士遗志;去波司登集团参观,了解工人劳动情况;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为他们服务,为他们表演节目等,了解老人的生活,懂得要尊敬老人。

综合实践课程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等,对此,学校结合“大阅览”课题研究,营造书香校园,开展“好书推荐会”、“故事大王比赛”、“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等活动;结合“山歌文化”课题,学校开展山歌文化艺术周、艺术节活动,康博少儿山歌艺术团进行演出活动,评选校园“十佳小山歌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主题活动,这些极为广泛的活动,几乎班班都有开展,人人参与其中,大大丰富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2、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和其他课程一样,学校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同样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如何有效地进行主题活动,也定期举行教研活动。只有通过教学研究活动,以鲜活的实例剖析,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深化,促进教师对活动的设计、组织及实施更趋合理化,从而克服随意性。

在课程实施初期,教导处就组织骨干教师及相关学科教师进行专题讨论,集思广益,确定一些适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本地区实际的活动课题,明确大致的活动思路,供不同年级的教师参考。此外,通过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定期组织专题学习讨论,提高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教导处多次组织辅导组的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如一位教师上“眼睛的保健”,开课教师确定了主题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相应的内容,同学们相互合作,齐心协力,通过上网搜集资料,到各班调查实际情况,下发师生问卷,结果在课堂上师生结合多媒体技术,以具体的数据统计,生动的事例,完成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眼睛保健课。这样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也切实教育了广大师生,注意用眼科学,用眼卫生,保护自己的眼睛。在教育局教研室来校的一次教学检查中,一位教师上了“绿色食品”一课,同样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到超市去寻找,到网上去搜集,理论结合实际,使学生对绿色食品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达到了培养能力,关注生活的目的。

3、深入反思加以调整。

随着课程的实施,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我们发现在活动中存在一些困惑和误区,主要是教师怕上综合实践课,甚至干脆占用,上成其他课。原因主要有:

(1)教师对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或仍视为单纯的活动课,或等同于学科课程。

(2)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或一包到底,或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

(3)现有对教师的评价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对课程实施带来影响。

(4)考虑到活动过程中的安全因素及其他社会原因,给课程实施带来难度。

要走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误区,必须进行深入反思,明确努力方向:

(1)要切实转变观念,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课程的实施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2)要积极拓展外部环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

(3)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

4、加强课程评价管理。

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发挥着导向和激励功能,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目前评价却是综合实践活动中较薄弱的环节。在评价过程中我们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教师、学生、家长、校外指导均可成为评价者。评价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注意评价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采用作品评价(绘画、手工、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等)、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将其作为评价的标准。同样,学校也对教师实施课程情况,从多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以激励教师的积极性。

上一篇:大客户经理面试题目下一篇:2019《攀登者》观后感以及点映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