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作文

2024-07-03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作文(精选16篇)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作文 篇1

细节决定成败-读《小故事大道理》注意细节有感作文

・・・细节决定成败

・・・・ ――读《小故事大道理》注意细节有感在读到“注意细节”这一章时,我不由得想到了赵老师说过的:“细节决定成败”。有这样一个故事,分享给大家――・・・细节之误19XX年4月10日,在英国南安普顿港口,一艘豪华游轮正整装待发,这是它的处女航,港口的岸边站满了送别的人。布莱尔正在最后检查着游轮上的设备,一切完好。他想,这该是一趟愉快的旅行。但布莱尔突然接到了一个通知,他的岗位将由另外一个人来替代。布莱尔十分惊讶和失望。他想知道为什么,有人告诉他,游轮进行处女航,而他的经验不够,必须要有一位经验更加丰富的人来顶替他的岗位。游轮马上就要起航了。 匆忙中,布莱尔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失望地离开了游轮。也许布莱尔不知道,他的突然离开,竟然与1000多条生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游轮起航后,船员突然发现船上惟一的望远镜锁在了坚固的工具箱里,而钥匙被布莱尔带下了船。船员们心存侥幸,他们认为没有望远镜不会对航行产生影响。船员们用肉眼努力眺望着前方是否有障碍物,游轮就这样搭乘了1000多人在大海中危险地航行着。 黑夜来临时,游轮前方视线极差,一个灭顶之灾正向这艘游轮袭来。当船员发现前方出现一个庞然大物时,巨大的游轮想转向已经来不及了。船员们惊呼着“冰山、冰山”,游轮一头撞向了冰山。 游轮发生倾斜,并开始进水,慢慢开始下沉。1522人丧生,这就是世人熟知的“泰坦尼克号”海难。 去年秋天,在英国伦敦的一场拍卖会上,这把夺命钥匙成为拍卖的热点。一位代表南京珠宝商的英国人在经过20多轮角逐后,以12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得了这把钥匙。不久,这把夺命钥匙将在南京展出,它告诉世人的是,如果不善待细节,等于放出了魔鬼。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形容这个故事再合适不过。像布莱尔这样不注重细节的人往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做一件事情,无论是大还是小,你都应该注意到那细微之处,哪怕是一颗螺丝,一个按键,一粒沙子,无论是多么小,多么不起眼,或许,这都将是一个致命的环节,不做好这个环节,将会使你满盘皆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我们的学习上,老师、家长还有你自己的`汗水,都筑建了这个“千里之堤”,也就是说,你的学习有了进步,你的品德有了改变,你的思想变得纯洁,那么,你就建起了这“千里之堤”,然而,你的学习突然一落千丈,大有退步,因为什么呢?那就是“蚁穴”,而这可恶的“蚂蚁”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游戏、语言、放松、哄闹......一切不文明的,放纵自己,溃散思想的行为,都是那“蚂蚁”造出的“蚁穴”!你希望因为那小小的不文明,小小的放松,而让自己走上一条向下的,坎坷而崎岖的歪路吗?还是你已经没有了想好之心,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依我看,你不仅走上了向下的路,没有了想好之心,你连一点点的羞愧和分辨美丑的意识都没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让你的学习退步,这就是你的意识吗?这就是你的自控力吗?注意学习上的小小细节吧,让我们不再重蹈覆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作文 篇2

下面谈谈自己三年班主任工作中积累的一些感受和浅薄的认识。

一、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品德知识修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而且要比学生做得更好。三年里,我真正做到以校为家,早出晚归,吃在学校,不迟到、不早退,总是陪着学生上完最后一节晚自习才回家。

二、建立良好的学风、班 风,狠抓养成教育,培养学 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从入学起我就告诫学生:直升班的学生不是一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要做刻苦学习、奋发向上、有责任、有担当的高素质人才。“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三年里,我要求学生讲究卫生,不丢垃圾,不说脏话,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配合任课教师,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开好班会,我先后召开了“感恩教育”“早恋教育”“路在脚下,心在云上”“走进高三,放飞理想”等一系列主题班会,让学生懂得感恩、抵制诱惑、拒绝早恋、做有理想、有志气的热血青年。开好家长会,每个学期我花大量的时间精心准备资料,召开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家长会,会上认真分析每次段考成绩,面对家长,要求同学们说出给爸爸妈妈的话,喊出火热响亮的青春誓言,让同学们体会“誓言如山,青春无悔”。本着“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宗旨,三年里,我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如登山、篮球赛、野炊、高校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事理、长见识。

三、善待学生,构建和谐 的师生关系

为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好走进学生心里,我平常仔细观察,留意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通过批改周记、谈心、家访等形式促进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学期末我给每一位同学写个性化评语,高一入学时吴XX名次仅20名,高二时,他已跃居第5名,我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憨厚、瘦弱的你,看似平凡,却是我们班最灿烂一颗新星。XX,你一点都不平凡,老师希望你一路凯歌,叩开名校大门!”,在2013年5月份最后一模中,他总分699,我想状元已离他不远了。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鼓励他们向我倾诉内心烦恼,给他们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温和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就可以有效缓解考试前的压力,减轻考试失利的痛苦,激发他们无限的生机和战斗力。只有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一个锐意进取,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四、打好心理战,过好高 三关

高三是最关键的一年,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模拟考试,学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励志教育、信心教育是重中之重,我将985、211各名校近三年录取分数线贴在教室后墙上,鼓励学生给自己客观定位,定好阶段目标,向着自己理想的高等学府冲刺。每次模考后,我和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成败原因,以书面形式做好阶段性反思总结,要求学生脚踏实地、错题必纠,相信老师、相信自己、保持良好的状态去攻克一个个困难,扫清一个个障碍。为了激励学生,我还联系了部分毕业于旌中、考取名校或出国留学的学长们,请他们给我们的学生发来照片、送来祝福。我还进行了考前100天、考前50天、考前30天、最后7天复习方法指导、信心提升总动员。为了营造氛围,我将“华年逢国考极目骋怀万马竞驰震梓山,盛世重英才精思放胆千帆争渡惊徽水” (徽水河潺潺流过旌德县城,梓山巍然屹立在旌中背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等高考励志标语贴在教室墙上,还教同学们唱《真心英雄》《相信自己》等励志歌曲鼓舞学生坚定信念、永不言弃、信心百倍、决战高考。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篇3

书中写道:“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但在我们的同学中,很多人并没有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有许多孩子好高骛远,希望一举成功,不屑于做好细小的平常事;也有许多孩子,认为自己成绩低于别人,再做什么也是徒劳,永远无缘成功,二者无论哪个,都会影响学生未来。而作为班主任,不光要让学生理解其真实含义,更要身体力行,做好榜样。俗话说:“身教大于言教。”不仅对于家长与孩子,对于老师更应如此。从细节入手,抓好班级教育,引导孩子正视自己现状,提高道德素质,既要相信自己有实力创造未来,又要切合实际,从行动开始。

一位学者曾说:“一个人有文化不代表有素质,有的人文化很高,但素质低下。”的确,中国现在并不缺乏高学历人才,2010年调查显示,平均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博士后,这足以看出中国在崛起。但为何在我们出国时仍旧能看到用中文写着的“请勿随地吐痰”字样?归根结底,现在的孩子以成绩为主,却忘了中国曾是个礼仪之邦,忘了提高素质道德,也是一节必修课。一口痰看似细小无谓,却能让中国挺直的脊梁弯曲,让国人高傲的自尊受挫。所以,在教导学生以学业为主的同时,我们也要努力提高学生素质。中国可以一时受挫,却不能永远失败,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事做起,从细节起步。每个人提高一小步,民族便跨出一大步,这是为人师表应尽的义务,也是新一代肩负的责任。

不过,“废弃物”尚能对国人造成如此严重的伤害,何况其他?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学生若能明白,自主学习的难题便可轻松解决。与其让老师每日紧催不休,不如让学生自己奋发图强,既让老师家长放心,又让学生开心。

对于数学老师来说,一份试卷,可以看出的不仅是成绩,更是一个学生的习惯。许多成绩很好的孩子一道大题却只得两、三分,并不是不会,而是“一招棋错,满盘皆输。”,一步计算错误,后面的繁杂过程便难得一分。书中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便是如此吧!期末考试如此还算幸运,若高考如此,影响孩子前程,怕是要遗憾一生。尽管很多孩子都有粗心的毛病,但是真正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努力改正自己习惯的孩子并不多,大多是认为不过是自己一时失误,不以为然。因此,我要多提醒学生注意此类毛病,打好细心基础,让学生在不该丢分的地方一分不丢,做到细微处见真功夫。

整本书虽然写的都很好,但让我最喜欢的是书中所说:“每天多做一点”。这一点莫说对学生,对老师有时都是一大难题。坦诚而言,作为老师,我有时也会因为压力原因,出现“偷懒”现象,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惰性”,虽然我们在尽力改正,却难以根除。成年人虽然有惰性,但自我控制能力比孩子要强,可以敦促自己按时工作,争取“每天多做一点”,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教育资源。但学生便不然,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终究有限,有些孩子每天完成作业已是难题,多做一点更是奢望。可是,一个人不做不代表所有人不做。台湾成功人士郭台铭曾说:“比你差的人每天多做一点,终有一天会比你强,但比这更可怕的是比你强的人还在努力着每天多做一点。”,这句话送给我们的学生,再合适不过。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成绩在同龄人中已是较弱,如果每天还是等着靠运气拿分,看心情考试,失败就成了必然。故而,要让学生彻底改变,我便要做得更好,做到真正的为人师表。每天多做一点,在分秒中,战胜自己,超越他人!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篇4

一、做人要讲求细节的完善,才能有其神,成其韵。

活中不乏有艺术家一样长发披肩、不修边幅者,也不乏大大咧咧,丢三拉四的随便者,然而成就事业者,做大事者均注重自身的修养,讲求做人的细节和策略,要求他人也如此。某公司招聘高级管理人才,众多的应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的提问,然而都未被录用,只有一位参加应聘的人,走进面试间时,看到洁净的地毯上有一个不起眼的纸团,他弯腰捡了起来,准备扔到字纸篓中,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细节,他被录用了。

作为领导,应该是属下的典范,其言行举上影响着一批人,人们总是习惯向领导看齐,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

本书作者说:“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谈,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致”。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后的惊喜。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愿我们每个人在做人的道路上,在细节上成就自己,同时也成就别人,成就事业!

二、做事要从细节开始,才能有所成,成其大。

作为税务工作者,懂管理、会管理是一种功夫,然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有计划性,事前要有周密的计划,事中要有规范的操作规程,事后要有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否则事情便会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难以成功。

我们中国有句古训:“一屋不扫,安能扫天下”,这就形象地告诉我们,要成就大的事业,首先要从小事做起,惠普公司的创始人戴维·帕卡德说:“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善”。

有一次,我带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税干到一户企业去进行年度增值税结算检查,这户企业的财务制度比较健全,核算也比较准确,我只安排这位新税干把企业的每月已缴税金按税票上的数据逐张抄录出来,再汇总计算出该企业一年内已缴纳多少税金。没有半个小时,他便轻松完成了任务,等我将该企业的进销税金核实准确,计算出企业年度的应缴税金和年已缴税金对比时,与他抄录的数据少了几千元,而企业帐面上应交税金科目年度无余额,企业会计也说该企业并没有多(预)交税款,问题出在哪里呢?经过一个小时的仔细核对,原来是这位新税干将一张缴纳700元的税票抄录成7000元,一个不经意的错误,就可能有几千元的差错!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篇5

读汪中求先生写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给了我很多的启示,这些启示无论对我今后的工作还是生活都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我想简单的谈谈我对这本书中几个印象最深刻的案例的理解和感悟。

汪中求先生在《战略: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一篇中写到: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规章、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这句话告诉了我行动的重要性,行动不仅仅包括有没有做,还应该包括做的认真程度。于我自身来说,作为公司里一名普通的信贷调查员,我需要做好的就是如何通过自己与客户的联系沟通,尽可能收集真实有用的信息以帮助公司及银行部门掌控贷款人的实际情况,减少贷款风险。或许有的人不甘心于自己平凡的岗位,一心想成大事,认为只有当上公司管理人员,才能施展出自己的才华,但正如惠普公司创始人帕卡德所说,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只有把自己手中每件平凡而细小的事情处理好,才有真正的能力和资格成就大事。如果公司的调查员只是因为调查而去调查,那么他们收集的客户信息可能不完善,或者因为调查得不细心,被客户表面的虚假情况迷惑,本来还贷能力有问题的客户,结果被误判为优质客户而大额的贷款给他,一旦出现问题,将会给公司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有人认为写调查报告也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只要稍微有点文字功底的人都能写出调查报告,但是通过我多年的工作发现,我们调查员写调查报告其实是一件很重要的程序,马虎不得。调查报告不仅包含了对调查客户信息的描写,还要通过它,传达给银行的工作人员有用的信息。写调查报告不只是写了就行,还得看有没有写完整、写通顺,有没有把应该写而且重要的内容写进去,或把不必要写的东西写了进去。写得过于简单不能充分体现借款人的真实还贷能力,写得过多、过繁琐不便于工作人员审视,另外,写好之后还得检查检查,看看有没有错别字,所谓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我们不能因为偷懒几分钟的检查时间,而导致调查报告被退回的尴尬。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篇6

不论什么事,实际上都是由一些细节组成的。我们综观中外许多企业家的成功之道,其之所以能有杰出的成就,往往主要是管理层始终把细节的竞争贯彻于整个产品开发的始终。细节的竞争既是成本的竞争,工艺、创新的竞争,也是各个环节协调能力的竞争;从另一个层面上说,也就是人才的竞争。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曾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海尔集团“严、细、实、恒”的管理风格,把细和实提到了重要的层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灵敏度为目标,把管理问题控制解决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逐步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消除了企业管理的所有死角,大大降低了成本材料的消耗,使管理达到了及时、全面、有效的状况,每一个环节都能透出一丝不苟的严谨,真正做到了环环相扣、疏而不漏;而近些年不少公司的大起大落也在于,虽其规章制度不可谓不细、不严、不实,但往往说在口上,定在纸上,订在墙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真所谓成为细节,败也细节,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也就是细节的魅力。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怎样才能使企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呢?可以说答案就是:细节决定企业竞争的成败。这主要也是由两个原因造成:其一,对于战略面、大方向,角逐者们大都已经非常清楚,很难在这些因素上赢得明显优势;其二,现在很多商业领域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大量财力、人力的投入,往往只为了赢取几个百分点的利润,而某一个细节的忽略却足以让有限的利润化为乌有。而看看今天我们的国人,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似乎仍然还是不绝于眼,社会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似乎、将近、大约、大体、大致、大概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就在这些词汇一再使用的同时,生产线上的次品出来了,矿山上的事故频频发生着,社会上违章犯纪不讲原则的事情也是屡禁不止。而与“差不多”的观念相应的,是人们都想做大事,而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小事。但事实上,正如汪中求先生在书中所说的:“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也要求人们做事认真、精细,否则会影响整个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转。如,一辆小汽车有上万个零件,需上百家企业生产协作;一架飞机有几百万个零部件,涉及的企业单位更多;如我国

前些年澳星发射失败也就是细节问题:在配电器上多了一块0.15毫米的铝物质,正是这一点点铝物质导致澳星爆炸。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细节决定成败》这部著作一方面反映了时代变化的这种趋势,另一方面书中所倡导的注重细节的精神,对于改变人们大而化之、做事粗糙的态度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细节决定成败 篇7

糖尿病足

古英格兰有一首名谣:“少了一枚铁钉, 掉了一只马掌, 掉了一只马掌, 丢了一匹战马, 丢了一匹战马, 败了一场战役, 败了一场战役, 丢了一个国家。”这是发生在英国查理三世时期的故事。查理准备与里奇蒙德决一死战, 查理让一个马夫去给自己的战马钉马掌, 铁匠钉到第四个马掌时, 差一个钉子, 铁匠便偷偷敷衍了事, 不久, 查理和对方交上了火, 大战中忽然一只马掌掉了, 国王被掀翻在地, 王国随之易主。

与高血糖的抗争, 正如上述歌谣中讲述的战役, 一个小疏忽, 可能带来的是无法预计的后果, 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正是这个意思。糖尿病可能引起诸多并发症, 糖尿病足是其中比较可怕的一个。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遭到破坏的一种疾病状态, 往往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足的症状和体征因病程和病变严重程度而不同:轻者只有脚部微痛、皮肤表面溃疡;中度者可以出现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合并软组织炎;严重者在溃疡同时合并软组织脓肿、骨组织病变, 脚趾、脚跟或前脚背局限性坏疽, 甚者可以出现全脚坏疽。

维持血糖平稳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 同时还需要每3个月定期到糖尿病专科检查足部。足部的检查不复杂, 主要是看看足背和胫后动脉的搏动、足有否畸形、皮肤是否有破溃或老茧, 以及鞋子是否合适等。任何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 都可能是保护糖友双脚的功臣。

伤口细节

每到秋冬干燥季节, 总有一些人被皮肤干燥甚至是皲裂困扰, 比较常见的就是脚跟部裂口。出现裂口的皮肤如果受到感染, 对糖友脚部的健康是一项极大的威胁, 一定要找准病因, 彻底解决。对于皮肤干燥缺水引起的裂口的情况, 糖友要经常用温水泡脚, 之后涂上甘油或滋润皮肤的乳霜;而对于真菌感染引起的裂口, 就要用一些抗真菌的药膏, 清除病原体之后, 再注意保养, 皮肤自然会复原了。

面对足部的小擦伤、扭伤, 糖友也不要忽略, 要注意:伤口必须保持干净, 不能有污染, 伤口必须做到没有感染;保持营养、代谢和药物稳定;伤口的外部环境不能过于干燥和潮湿;伤口坏死的组织必须被清除或减少到最低限度, 去除所有影响上皮组织从溃疡边缘生长的物理阻碍因素, 清除胼胝, 减轻足底压力;伤口部位必须有一个合适的微循环;对伤口的摩擦、或直接挤压必须控制到最低。

如果由于修剪趾甲、修整脚垫、热水泡洗、蚊虫叮咬、外伤等原因引起的伤口发生感染, 更要立刻开始积极治疗。双足离心脏最远, 血液供应相对不足, 再加上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及神经系统大都有损害, 当足部出现破溃后, 自我修复能力较差。抗生素使用只是综合预防糖尿病足的一个方面, 当其他治疗手段未跟上, 而滥用抗生素时, 将会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期。所以, 还要注意:对破溃的原发因素, 比如缺血、神经营养障碍等, 选择适宜的药物及物理治疗;还要注意对破溃处进行消毒、换药、清创、引流等局部外科处理。这样多管其下, 患处才能更容易痊愈。

鞋袜细节

由于糖尿病足的病理特点, 组织营养障碍, 关节变形, 足弓变浅, 加之神经病变, 使得足对外来伤害缺乏敏感性及防御性, 倘若所穿鞋子狭小, 内衬不平欠柔软, 鞋底薄或鞋跟高, 则很容易挤压足趾, 硌伤足底, 磨损皮肤, 从而诱发感染引起坏疽。因此, 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鞋袜方面, 应特别注意选择宽松、柔软、内衬平展, 透气、鞋底具有一定厚度和弹性舒适跟脚的鞋子。

糖尿病足带来的严重后果, 决定了糖友要更加注意保护自己的双脚。选择一双舒适的鞋子自然很重要, 但再舒适的鞋子对脚也是一种束缚, 所以与双脚相关的任何小细节都要引起重视。

合适的鞋子应该是一双鞋尖宽大, 鞋头距足趾有一定距离, 不挤压脚趾, 鞋面透气性好, 大小合适能够系带的平跟厚底鞋。

买鞋的时间应该在下午或黄昏。购置的新鞋, 初穿时应先试穿半小时, 检查足部有没有挤压或摩擦处才逐步增加试穿时间。

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是否有小沙粒等异物, 鞋子有破损及时修补, 以免伤急足部皮肤。

至于买袜子, 则最好是选舒适的棉袜, 袜子不要太大也不要过紧、过小, 袜口不可过紧, 买前要仔细检查袜子接逢处是否粗糙, 做工太粗糙的袜子容易磨脚。袜子最好每天都换, 勤换勤洗, 防止脚部细菌感染。

足疗细节

随着人们压力增大, 足疗行业正蓬勃发展, 大大小小的足疗保健室数不胜数。这是因为足疗保健通过对双脚的经穴、反射区施以手法按摩, 刺激双脚反射区, 从而调整脏腑虚实, 达到透达筋骨、散风降温、理气和血, 增强心脑血管机能, 改善睡眠, 消除疲劳, 消除亚健康状态, 增强人体抵抗力以及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的功效。对于糖友来说恰到好处的足疗保健, 有助于更好的保护双足, 只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足疗前, 最好到正规糖尿病医院足病科进行检查, 排除足部感染、溃疡等隐患。

2.足疗选用的中药应由糖尿病医院的专科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特殊配制, 足疗用的器具也要专人专用, 严格消毒, 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3.足疗时, 注意水温, 一般在40~45℃为宜, 泡完脚后用干净柔软的棉质毛巾擦干, 如果皮肤干燥, 可薄薄的擦一层护肤霜, 然后进行一下脚部按摩, 能有效的刺激足部血液循环, 防止糖尿病足。

4.足疗用药根据“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原则, 用清热解毒煎剂淋洗创面, 注意水温不要烫。用回阳生肌煎剂温洗时, 要注意保暖, 以免影响疗效。糖尿病足湿性溃疡创面淋洗后, 暴露时间不能过长, 以免受外界污染。

细节决定成败 篇8

据了解,上海市目前约有3万余家餐饮店,近三年的统计分析显示,上海市餐饮业及学生集体用餐单位发生食物中毒的起数和人数分别占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发生总数的61.3%和61.2%,而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加工工艺落后,存在交叉污染以及管理组织不落实,管理不到位是导致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时有发生的根源。吃在中国,是因为我们的饮食“色、香、味”俱佳。如今,危机的出现需要我们再加上一个“净”字。

在这样一个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备受重视的背景下,麦当劳主动开放对餐饮业来说讳莫如深的食品烹制过程,与消费者作近距离的沟通,此举不仅开行业的风气之先,而且对建立消费者的信心也大有帮助。这次特意推出的“厨房开放日”活动,使消费者不仅能在厨房见证麦当劳在配料选择上的严格把关,还能看到对烹调温度及时间长短的精确控制,甚至在食品烹制的不同工序中,消费者还能看到他们的操作人员会使用不同颜色的手套以避免食物的交叉感染。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篇9

《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深入浅出地从思想观念出发,到细节产生的差距,忽视细节的代价,从细节的本质到细节的积累,清清楚楚地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观念,从做人、做事、做管理,处处体现了细节的重要性。

那何为细节?何为大事?何为成败?也许在每个人的眼中都有着不同的含义。每个人都有满腔热血干一番大师业的雄心,期盼或是功成名就,或是企业百事兴旺……但我们有多少人能做成其中的一件呢?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人从不缺乏勤劳,从不缺乏智慧,但我们最缺的是做细节的精神。把我们所谓的成功、所谓的大事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细节就是每一条水根,每一片树叶,没有根,没有叶,何谓树呢?

本书所举证的每一个案例都耐人寻味,从表面来看,这是一本关于企业管理精细化问题的书,似乎与我们教育工作者没有太多的必然联系。其实不然,书中所强调的细节问题不仅仅是企业管理问题,而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实践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如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细节不屑一顾或是不重视每一个细节的话,那注定是要失败的。

成也细节,败也细节。细节问题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我作为一名刚从事教育事业才一年多的老师,在读完这本书后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点肤浅的想法。汪中求先生所强调的注重细节的理念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分明有着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一理念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使它为我们的教育服务呢?

从对老师自身的要求来看,老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细节问题当作一件大事来做,花大力气做,把小事做细、做全面,真正做到细致严谨。

比如备课中的问题设计,问什么问题?怎样问?何时问?甚至问题的遣词造句都要进行慎重的考虑和选择,争取使每个问题都问得有价值,有针对性。

另外,老师也要十分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因为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学生面前,往往老师的一个笑容,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被学生看在眼中,记在心中,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和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拿我们班级的卫生管理来说吧!一二年级低段的学生自我管理、约束的能力很差,一两堂课下来,等我来到教室上课时,教室的地面总是一塌糊涂,俨然就是一个小猪圈。当看到这样的教室,我一坑不声地走到地面有纸条的学生旁边,弯弯腰、伸伸手一一把那些纸条捡起来,再把它们扔到垃圾桶里,学生都愣住了。第一次所有的学生看着我把纸张捡完,第二次有个别学生参与进来与我一起捡,第三次学生看到我又要弯腰捡纸条时,几乎全班的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弯弯腰、伸伸手,把自己身边的垃圾捡起来,再扔到垃圾桶中去。从此以后,学生养成了只要看到地面有纸张,不用别人催促,他们总会自觉地把它捡起来,扔进垃圾桶。从而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所以老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学生展现自己高尚优雅的风度和修养,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

最后,老师还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来教育管理学生。只有了解自己教育的对象,才能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学生若有事发生,有时不一定会告诉别人,但总能表现出与平时有所不同,这时就要靠老师注意观察学生在言行等细节上的表现变化,了解他们各自的心理特点,从而发现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他克服困难。

从对学生的要求来看,我觉得老师也十分有必要将注重细节的理念传达给学生。 汪中求先生曾讲到“注意细节其实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是靠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谈到日积月累,就不能不涉及到习惯,因为认得行为的95%都是受习惯影响的。”所以我们应该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细节抓起,严格要求学生养成注意细节,一丝不苟的好习惯,在习惯中积累功夫、培养素质。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因为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篇10

世界上不会有一蹴而就的事,凡是都是从点滴开始做起。平凡的事是这样,伟大的事也是这样。一个人的成功靠的不仅是自己壮志凌云的理想,更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逐步积累。一个企业的兴旺,靠的不仅是领导运筹帷幄的谋划,更需要的是精益求精的实际经营。细节是平凡的,具体的,零散的。如一句话,一件小事等细小事情,容易被人忽视,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有些事情细节会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使人们的命运发生转变。对个人来说,细节体现着素质,对事业来说,细节决定着成败。

对一个人而言,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其内心世界的变化。如果我们顺着其个人细碎的脚印,通过他的言谈举止,点点滴滴,一定能找到他的人生结果。智者善于以小见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仅仅比普通人多注重一些细节而已。细节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然而我们大多数人,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的毛病,提倡树立细节意识,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这是成功事业的最基本前提。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做一种乐趣,而只是当做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热情和踏实肯干的精神。他们小事不想做,大事又做不来。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向成功之路。

细节决定成败 篇11

我校与外校开展校际联合教研活动,我很想体验新课程理念教学,于是承担一节思想品德公开课。为了上好课,我进行了试讲并邀请同组的几位老师来观课,以能得到他们的意见与建议。没想到几位同仁对我的试讲课产生重大的分歧,褒贬不一,之所以有分歧是因为我们对思想品德课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再则我们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并不透彻。我自己对这节课感觉也很不满意,总觉得有所欠缺。课后我仔细地揣摩,认真地推敲,并对原教学设计稍作修改。公开课后,同事们纷纷说这节公开课与我的试讲课有天壤之别,外校的老师也说精彩,我自己感觉到也满意。为什么两节课有如此大的反差呢?事后我将两节课进行对比反思,结果发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细节决定课的成败。

【案例描述】

一、试讲课教学片段描述

在“试讲课”上课铃响后,我马上组织教学。利用“茑”的故事引出课题《依赖与自立》,并设问茑长叹一声说了什么,进行“摆脱依赖”的教学。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有一种植物叫茑,它身体又细又软,自己无法长高,只能沿着别的高大的植物往上爬,慢慢地茑的枝叶茂盛起来,还结了不少红黑的果实。

一天,一个过路人见了茑,摘了一个果实吃。

“真甜啊!长得也漂亮!”他夸茑说。

茑听了十分得意。

后来一位木匠上山砍树,他看了看被茑缠绕的那棵大树说:“这棵树做房梁正好!”木匠拿出斧头砍起树来,“他不会连我一起砍断吧?”茑很害怕,它想离开大树,可是它平时缠得太紧了,现有想离开也做不到了。最后大树要倒下了,茑长叹一声说:“……”

学生回答后,我又对不能依赖别人的道理进行了一番说教。然后运用故事情境对“学会自立”进行教学。

故事是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在候车厅等车时,却又都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就掉进了火坑;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幸亏还没上车,不然就失去了一次致富的机会。

于是,他们在退票时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人得到了去上海的票,要去上海的人得到了去北京的票。

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开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也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就可以赚钱。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去上海的人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十元钱。一年后,凭借“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在长年奔波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办起了一个小型清洗公司。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名工人,业务也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站,他刚要下车,一个拣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个空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俩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票。

通过《两位乡下人的命运》这个故事设问:(1)从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2)你要向哪一位乡下人学习?为什么?(3)你如何做到自立?

试讲课结束后,我们教研组几位老师和我讨论有关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说:“这节课材料典型,教材处理得当,衔接紧凑,能运用情境教学体现新课程理念。”有的老师说:“总感觉学生不活跃,材料典型但问题设计似乎空泛,没有体现出‘以生为本’的理念。”有的老师说:“标题设计过于简单,缺少科学性和思想性。”……回去以后,我重温《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仔细回想老师们的议论,对教学设计斟酌再三后对细节进行了修改。

二、公开课教学片段描述

“公开课”上课铃响,我组织教学后增加师生共读一句话“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 利用“茑”的故事引出课题《摆脱依赖,学会自立》,并设问茑长叹一声说了什么,增加一个话题“你能说说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进行“摆脱依赖”的教学。

运用故事情境对“学会自立”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1)故事接龙活动:《两位乡下人的不同命运》让学生假设是到上海的乡下人发现上海人只爱花而不愿见泥土怎么做?发现一些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怎么做?故事的结局会怎样?

(2)从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3)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下列情况,你怎么做到自立?

①假设学校取消班主任制度,没有班主任约束了,你们该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

②如果你的父母外出一周,你怎样安排这一周的生活?如做饭,洗衣服等。

③放学后回家,你发现家中的门虚掩着,透过门缝一看,有个人正在翻你家的东西,你怎么办?

三、试讲课和公开课比较分析

公开课结束后,我们进行了评教活动,我的同事将试讲课和公开课的教学细节进行比较评析,他从四方面入手:

(一)课堂氛围的创设

在公开课时,我与学生共读“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这句积极的自我暗示的话语,它起到了以下几方面的作用:第一,振奋学生和我的精神,迅速投入到学习情境中,消除师生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第二,既承接上一节课“磨砺意志”的教学,又为“摆脱依赖,学会自立”的知识教学做了铺垫,激励学生要树立信心,有坚强的意志,树立乐观向上的世界观,什么挫折、困难都难不倒,我们能学会自立摆脱依赖,同时暗示学生们这节公开课我们将会表现很出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师生们共同充满激情和信心,这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奠定了基础,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标题的确定

“试讲课”《依赖与自立》;

“公开课”《摆脱依赖,学会自立》。

一节课的标题似乎不重要,往往会被我们忽视,尽管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让教师自主整合教学内容,处理教学知识获得很大的教学空间,当然也包括每一节课板书的设计和标题的确定。但我们要重视标题的作用,因为标题是一堂课的眼睛,抓住标题,就可以统领整堂课的主要内容,而且思想品德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标题最早映入学生的脑海,有着强化的作用,所以我们更要关注它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在试讲课中《依赖与自立》虽是本节课的关键词,但过于中性,不够鲜明,相反《摆脱依赖,学会自立》不仅明确本了节课的核心内容,而且所增加的两个动词能让学生做出科学的人生价值判断。

(三)关于“摆脱依赖”的教学

茑说了什么,在“试讲课”中我操之过急,在学生发言之后,就将人不要过于依赖别人的道理进行了说教,结果学生反应不强烈,只在那里认真地听,一言也不发。在“公开课”学生讨论中,我加了一个话题“你能说说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由于贴近生活实际,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说得有板有眼,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只增加了一句话,但学生的反应截然不同。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一大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贯彻了新课标强调的“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茑”的故事启迪下,学生本来有话要说,如果仅仅问茑说了什么,答案往往较单一,现在让学生联系实际,就大大丰富了课堂资源,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四)运用故事情境对“学会自立”的教学

同样的故事情节,不同的教学策略,相似的提问,但所产生的影响天差地别。在“试讲”的课堂中,学生发言人数少,气氛也不热烈,所讨论的话题不深入,而在公开课上学生争先恐后发言,非常踊跃,情绪高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要完全从学生角度设计,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实践操作。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要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由实践到创新的过程。在“试讲课”中体现出的是“老师教,学生听”,设计的问题空泛,脱离实际,学生当然只能泛泛而谈,所以气氛也不热烈,学习的积极性低;而在“公开课“中我改变策略,续说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所提的问题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的兴趣,因而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当然课堂气氛就非常活跃了。

【反思与分析】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对新课程理念又有了新的认识,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并不一定要告知学生多少知识概念,真正目的是在于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中学”,“学中做”,认识自己,反思自己,端正自己。这两节课的教学设计,只是在细节上发生变化,却营造出不同的课堂氛围,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我认为思想品德课对以下三点的把握相当重要:

一、创设和谐的师生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课改基于对课堂的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互动关系,师生之间具备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老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试讲”课中“老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是师生对话的主要方式,比较单一机械,事实上,这种对话根本没有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而在“公开”课中,我吸取教训,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动态的、开放的对话时空,营造了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使整堂课充满了活力。

二、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

在“试讲”课中,我是按照预定的设计完成教学内容,让固定的教案束缚了自己的手脚,没有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压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想和生命的活力,结果使情趣盎然的课堂变得呆板,程序化。而在“公开”课中,我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将学生视为课堂中最活跃的生命、最重要的资源,而非固定的教案。让学生在与教学文本、教学情境以及师生、生生的互动中产生“火花”,从而促进课堂教学不断生成。

三、善于构建生活课堂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作文 篇12

“细节”一词,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因其细小,人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它,或者因时间、精力有限而顾不上细节,更有一些人急功近利而对细节不屑一顾。其实,应该看到世上大事都是由具体的小事构成的,《细节决定成败》中罗列的例子,已经证明了一个事实:现实社会,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关注你所从事的“事”的细节,做好每一件具体的事

细节表述的是一种责任。责任可以重于泰山,但泰山也是一块块石头堆砌而成。没有细节的支撑,担负责任是句空话。不注意随手关掉办公室内的电灯、空调的人,却要说为节约院内的日常开支作出努力,那是讽刺。

细节体现效率。只有事前的深思熟虑和干事时的精工细做,才会出现减少返工和节省成本的效果。复习司法考试时,对法条的遣词造句不加注意,理会不深不透,考场上面对似是而非的选项左右为难,为了区区几分,一年努力付诸东流,重头再来,那是教训。

细节超越标准。标准只是我们最低的要求和准则,仅仅关注标准是不够的,突破标准的约束才能成就细节的完美。装订案卷敷衍了事,遗漏页码,制作法律文书缺头少尾,不甚规范,却要说做“强素质、促业务”的骨干,那是空谈。

那么,怎样才能把“细节”做好呢?其实并不难,能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即可。

心到:首先要有做好任何事情的愿望,心里始终要装着那份责任。具有责任感的人,做事勤快,认真细致,思路严谨。懒惰之人做事马虎,冷漠之人做事敷衍,私心重的人做事勉强,这几种人不会去关注什么细节,更不要说,做好细节。

眼到:我们知道,细节是容易被忽视的。所以必须善于观察,拥有一双“慧眼”。走廊地上的废纸烟蒂,有人拾起来,有人视而不见,昂首而过,这种视而不见,就是眼没到,要工作中,做有心之人,眼里要有活,眼里没活,谈何创新,又拿什么去争先?办案,更要睁大了眼睛。那些细枝末节、蛛丝马迹的东西,说不定就成了破案的关键。

手到:就是认真去做。要把“细节”做好,光想到了看到了还不够,要紧的是做好,做到位。常言道:说话容易做事难。把“细节”做好,就要舍得多花力气多花时间,否则一切都是空话。在单位里做事,按规矩办,照规范做,也是做好“细节”的一个必须。如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本院、上级的各项规章制度能被全面、严格地遵守了,就会为完成好各项检察业务提供可靠保证。例如我们院有环境卫生方面的要求,如果每个部门每个人都照着办,院里就不用经常忙着查卫生了。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大全) 篇13

《细节决定成败》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本书倡导的是一种新的人生理念,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提出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要少一分毛糙和浮躁,多一分执著和专注。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二点体会:

一、“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是《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在封面上引用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的一句话。这句话教育我们要立足本职工作,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事,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戒骄戒躁,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做为一名普通的银行工作人员,我不可能将所承担的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也不可能像本书作者那样从人民教师成长为现在的首席营销顾问,但我却可以坚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敬业完成本职工作。在这一点上,日本、美国员工的敬业工作态度十分值得我们学习。我认为,只要接受作者对于细节的理念并从中得到启发,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借鉴和有效的运用,就一定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有所作为。

二、“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论做人、做事、干事业,都应当踏踏实实,从实际出发,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拒绝浮躁。我认为,细节就是组成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每一部分。换句话说,细节的积累就是生活、就是学习、就是工作、就是我们的每一天。我们要恪守这样的座右铭:“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实事求是的讲,我自己在过去的工作实践中,对工作细节上的把握和书中讲述的相比,明显感觉不如,这一方面与自己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和自己对工作要求、内涵等理解的肤浅有关。通过这次的学习,对书中介绍的案例的理解,我认识到了忽视细节的危害,也体会到了把握好细节对完善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恰恰出现在许多细节问题上。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克服不足,不断地学习,增长知识、丰富阅历,为公司做出自己的贡献。

细节决定成败 篇14

主持人:欢迎郭老师来到我们茶座。目前可以说您已经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阶段了,而各地的艺考生也进入了临战状态。

郭林红:我完全能感受到他们的心情,因为我也是从高考中走过来的。我参加高考是在1985年,对于20多年前的事情,很多已经淡忘了,可高三阶段的学习情景,考试前后的紧张、失落、高兴等一幕幕画面,经常像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的眼前,想忘都忘不掉……我记得当时高考前也是进行两次模拟考试,第一次模拟考时,可能是因为过于紧张,成绩并不理想,我还趴在课桌上哭了一场。后来经过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沟通,老师对我的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在老师的引导下,我调整了心态,逐渐从第一次考试的阴霾中走了出来。在第二次模拟考试和高考中都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报考的第一志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

主持人:那您的高考志愿是自己心仪的吗?

郭林红:是的,之所以选择师范大学和教育专业是因为我一直梦想未来当一名教师。在80年代教师职业还不像现在这样受重视,待遇也不好,很多同学不愿意选择读师范而是选择当时非常热门的外语、经贸等专业。我记得在班会上班主任就大家的志愿谈了他的看法,其中对我的志愿还加以了肯定。这也让我想到了现在很多考生都关心的专业的冷热问题。其实我认为专业的冷与热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与社会和行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冷不意味永远会冷,热也不意味着永远就热。师范类院校现在很热就证明了这种变化。当然,我也选择对了专业,大学里正规、系统的教育和知识给我现在的工作带来许多帮助。

主持人:专业的冷和热是相对的,希望对我们的考生有所启示。现在正是许多热爱艺术的同学正紧张忙碌的时候,根据您的招生工作经验,您觉得考生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才能在考试时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最好?

郭林红:艺术类院校大多是需要考专业的,只有拿到某个学校的专业合格证才可以填报志愿,因此报考艺术院校的同学一定要注意提前了解院校的背景和专业设置。哪些专业招生。各个专业考试科目。包括专业考试时间、考试地点、考试要求、历年试题内容等各方面的讯息。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另外,临考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物质和心理两方面的准备,提高应考能力,才有可能在考试现场发挥出自己的真正水平。比如,美术考试需要的工具比较多,尤其是色彩考试,颜料、画笔、水桶、画板、擦笔布等,哪一样也不能缺。在考场里经常看到这样两类的考生,一类是将各类考试用具整理得井井有条,颜料、水桶放在最顺手的位置,擦笔布夹在画板上,水桶放在安全的地方,防止被其他人踢到。这样的考生往往在考试中节省了很多时间,那么相对就延长了作画的时间。而另一类同学正相反,东西乱摆不说,使用起来也不顺手,一会儿东翻西找,一会儿又打翻了水桶,既耽误自己时间,还影响到周围人的考试。这样一场考试下来。可想而知是很难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了。所以,任何考试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将最好的状态体现在考试中,有句话我觉得用在这里很恰当:细节决定成败。

主持人:在艺术考试中,细节决定成败,是很重要的提醒。那么,在填报志愿上,如何衡量自己有多大把握能考上自己向往的学校?

郭林红:如果要报考我院,先读一读招生简章,很多问题可以在其中得到解答。当然,其中有些内容确实需要仔细琢磨一下,比如我们经常接到报考艺术设计专业考生的咨询,问文化考多少分可以报。碰到这样的问题,我想他一定没有读懂我们的录取办法。对于报考艺术设计专业不是全国排名前35的考生,按照文化与专业的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对于综合最低分数线以上的考生,文化课成绩的要求一般来说要高于文化分最低要求,如果专业成绩比较好,文化分相对可以低一些,反之则要高一些。因此,参考往年最高分的价值并不大,只需参考综合成绩最低分以及你的专业成绩就可大致判断出需要的文化成绩。但是,我需要强调的是,每年专业成绩最低分不一样,拿到我院专业合格证的考生文化水平也不一样,因此录取线每一年都会有上下浮动。考生在报考的时候可以多咨询我院招生办的老师,同样,考生反馈给招生办老师的信息越多、越准确,我们就可以给考生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为同学们填报志愿提供指导意见。

主持人:“我在外地考点参加考试,会不会评卷上会吃亏?”“美术考试不像数理化考试有标准答案,如何能保证每份试卷评判的公平公正呢?”“老师会不会根据自己的喜好给学生打分?”我想这些问题是大多数考生非常关心的问题。

郭林红:首先说考生在哪里考试的问题。除特殊情况,我院专业考试在全国考试试题是统一的,考试时间也是统一的,考试结束后所有试卷都由我院招生组的老师亲自带回学校,然后进行统一评判,所有试卷上的姓名、考号全部被条形码密封,因此,从试卷上看不出来是哪个考区的学生。所以不存在哪个考区吃亏哪个考区占便宜的问题。另外,艺术的评判确实有其特殊性,每个人在面对一幅艺术作品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当然也不可能像数理化有着标准答案。但是从专业入学考试来讲是对考生基本能力的考查,在对考生绘画的基本能力和要求上会有统一的评判标准,而且在评卷前,所有阅卷教师对这个评判标准要达成统一意见。同时我们在设计评卷的程序和办法上也会尽量避免出现不公平的现象。例如,每科试卷至少要有两次评阅,每次有5位老师共同参评,而两次的评阅教师又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每位考生的试卷要经过至少10名老师过目,最终的成绩也是所有评阅老师对你的试卷的最终评价,这样就避免了因人打分的现象。另外,在评卷过程中纪检以及招生办的老师也会进行全程监督,所以请各位考生放心,我们会给参加考试的每位考生一个公平、合理的成绩,这也是学院对社会、家长、考生应尽的职责。

主持人:由于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自信,每年都有一些考生剑走偏锋改考艺术类院校作为升学捷径,而且改考的学生多半会选择去学美术。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郭林红:选择艺术专业的考生不同于普通文理科考生,考大学之前就需要经过基础的训练,具备了大学所要求专

业基本要求,才可能报考心目中的院校。因此,考入艺术院校的学生除了在入学前要经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和积累,如果你还有一定的艺术天赋,可能会使你如虎添翼。我相信大多数报考我院的考生还是缘于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并且立志将来要从事所学的专业。但是近些年来,确实也存在一种现象,有些学校或家长认为孩子文化成绩不太理想而转学艺术,认为艺术类文化分数低,可以有机会进入一些大学。我想,存在这种现象,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有些中学从学校的升学率来考虑,也有部分家长把这个问题想得比较简单、片面了,可能并不太了解选择这条“捷径”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好走。大家可以向周围学美术的学生了解一下,专业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是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专业学习占用精力多,可能还会影响到文化课成绩。另一方面,近些年来许多艺术专业对文化成绩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比如我院艺术设计专业文化成绩最低要求在400分左右,而且语文、外语成绩都不能低于90分。因此,文化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如果临时改学美术,可能会存在两头都够不着的风险。另外,从学生未来的发展角度来看,只是为了上大学而不是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规划,即使侥幸考入大学,未来的学习可能也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荒废了四年宝贵时间,更不用说今后学以致用、有所发展了。所以,选择专业是一件需要慎重考虑的事,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走艺术的道路同样要付出艰辛和努力。

主持人:给正在准备报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考生您还有什么建议?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作文 篇15

李晓青

汪中求先生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更多谈的是企业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细节问题,很少涉及教育方面的事例,诠释在实际工作中要想完成好本职工作,一定要从细微处入手,认真从工作的点点滴滴做起。通过学习,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其实“细节”散落于我们生活着的各个角落。俗话说“成也细节,败也细节。在细节中锻炼自己,超越自我,实现我人生的梦想。”由此可见,细节问题的重要性。就拿拖地板来说,一种人可能用水把拖把弄湿了随便拖之;有的人可能先用扫把扫了杂物,再用拖把拖洗;有的人可能按第二种做的同时,还用上了洗洁精进行细刷,再用拖把拖洗干净。就这一样一个拖地板的过程看出,细心会让你取到更好的收效。

回过头来看本书的作者,他自己也是一个十分注重细节的人,从一开始的人民教师到公务员再到下海经商成长为现在的首席营销顾问,这一系列成功的蜕变不能不说与他“把小事做细”的精神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教育工作者当然不需要像作者那样做那么多转变,我们需要的能接受他对于细节的理念并从中得到启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借鉴和有效的运用,就一定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有所作为。

在当今的社会教育改革中,怎样才能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呢?我想除了自己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最重要的可能是把细节的重要性实施于我们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首先,作为一个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勤于思考,通过思考,把工作想全想细。勤于思考是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工作才会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其次,做工作不贪大,做人不计小,从小事做起,拒绝浮躁。面对各项工作,要努力团结校内所有同事,不能片面强调自己职务、岗位,不仅要力求精通,而且要做细、做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如果把《细节决定成败》看作一面镜子,总结自己在过去一年中的工作,觉得自己恰恰在有些工作的细节上做得不够细致。

最后,通过做好细节提高个人素质。作者就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大夫,以无数精彩的病例,让我们去剖析自己,我以每个人素质的高低去诊断个人的健康程度,去考量自身能否经受考验、创新工作的标杆。个人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每一个人的明天,赢得未来的竞争靠的是素质,综合素质涉及的面很广,不是一天两天所能完成的,是需要不断地坚持和努力才能实现的。正如汪中求先生所说的“万里长城不是一天垒起来的”。

另外:细节决定你和你班级的成败,某一个细节的忽略却足以让你所有的努力变成灰烬。,正如汪中求先生在书中所说的:“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细心能决定成败。为什么有的人,聪明且有才能,却偏偏败在一些细节上呢?而我们在工作中为什么也老是一些小错误犯了又犯,别人给你指出更正了,下次再犯呢?我想:

1、你也许认为这只是一些小错,不当一回事;

2、你也许会说某某也错了,所以没关系;

3、你没想过犯了这个错所带来的一些没必要的重复,浪费时间,甚至更复杂的后果。

假如你是以上情况的人,不想做好小事的人,也不会对大事好到哪去的。你想细心吗?你想把事做好吗?你想成功吗?那就一定要这么做。

1、接了手的事必须按时,按标准完成,不能完成,做任何解释都是借口。

2、你做完的事情,自己要检查,认定没有错误了再上报或再往下执行。

3、一件事情一定跟踪到底,直到有结果出来了才行,决不能半途而废。

4、坚持到底,不要今天做到了,明天就放松了。

5、要做到用笔记录起来。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作文 篇16

邹健 荣程集团

我对《细节决定成败》一书进行了反复而详细的阅读,心中觉得感触良多,现将感想与大家共同探讨。

细节来自于制度

01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管理的基础是制度,肯德基、麦当劳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快餐店。之所以几十年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其核心竞争就是流程管理,肯德基和麦当劳的管理条例都有几千条,麦当劳为了保持食物的新鲜度,汉堡包炸出7分钟后卖不掉就要扔掉,为了不造成浪费,这7分钟就是经过详细的测算。所以走遍世界各个店,我们吃到的炸鸡腿、薯条、汉堡包都是一个味。我们中国有八大菜系,扬名中外,但能搞起连锁经营的确很少,因为中国菜的味道完全是取决于厨师本身。他的心情都会影响到菜品的质量。更不用说更换厨师,中国菜系只有盐、味精少许,没有一种量化、细化的标准。 有一个故事,中国有个有名气的建筑家,搞了一辈子的房屋设计,让他最头疼的就是“香山宾馆”.他在设计的`时候非常注重细节。哪个地方种什么树、什么花;哪个地方放石头,放什么样的石头,式样都有标明,但工人在施工的时候,完全没有按照设计方案,因为他们认为这也不是盖房子,完全没有必要,于是建筑时随心所欲,怎样施工方便怎么作,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我认为要有好的细节管理,首先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来保障。

细节来自于用心

02

美国国务卿鲍尔其出身学历仪表均极为平凡,但在国内却倍受美国民众推崇,成就了一番显赫事业,探究其源头,与他本人注意细节的领导风格也不无关系。成功的领袖或管理大师多半认为:大礼不辞小让,大行不顾细谨。身为领导人眼光要远、注意大事、少管细节。但是鲍尔却要求领导人一定要注意细节,并充分掌握信息的进出。他在担任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时,期间数次鹰派想发动战争,都因为他能够提出详实而精确的伤亡数字和代价而作罢。他认为如果能掌握细节,就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决定。他说主管一定要清楚部门的状况,并安排掌握这些信息的管理,他认为领导人若消息灵通就可以事前化解致命的伤害。

我们只要用心留意我们工作的每一处细节,用心一一做好,俗话说:商场如战场。我们是文化服务公司,行业性质决定了服务是企业的生命,而我们对外接待部的工作,更是服务中服务。务必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每个细节,每个操作流程,都要规范细致,要让客户感受到时代记忆的服务和关怀,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必须要做到扎实工作,用心服务,以客户的满意为首要目标。

细节来自于习惯

03

一位名人说得好:“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人的习惯就是一种潜意识。“如果让你的手下去送货,你必须考虑5个细节,必须打7个电话;你的业务人员访问经销商,未开口说话之前,必须做5件事;一个戒烟规定,要经历5个阶段,做了一年的细节,顺理成章地全部实现戒烟。”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当人做一件事情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就会变成一种潜意识,变成一种习惯。任何一项工程,都可以分解成为无数个细节,无数个细节严格执行,使其变成一种习惯。细节就是习惯,优秀也是一种习惯!如何把细节做好,最重要的,第一是认识,第二就是训练。团队就是格式化,就是将细节训练成习惯。所谓的团队就是经过格式化的模式,能够达到一定默契的队伍,否则只能叫乌合之众,而乌合之众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所以进入团队以后需要进行格式化,需要进行很多操作规范的培训,必须非常严格的要求格式化的操作,使大家久而久之形成我们的工作习惯。

一个个行之有效的细节和关注离不开我们公司全体员工对自己工作的反馈和分析,只有我们认真地剖析,增加我们工作细节关注的程度,提出合理的改革意见,进行行之有效的优化改进,才能为我们下次的工作积累经验。工作的改进和创新正是源自我们对这些细节管理的深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我们工作执行过程的自我提高。例如:每个人的工作安排有量化吗?下属汇报有核实吗?一线员工有情绪管理人员吗?竞争对手的营销活动记录了吗?搞大型营销活动时了解几位顾客的面部表情?客户回访人员的回访记录了起止时间了吗?每一个电话都打的是座机吗?通话时面带微笑了吗?通话时的身体坐得端正吗?记录的错别字及时改正了吗?记录本非常整洁吗?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请教了吗?同样的问题绝没有犯过第二次吗?等等。

上一篇:多媒体教室制度下一篇:队长的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