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人生经典

2024-06-12

禅语人生经典(精选14篇)

禅语人生经典 篇1

2) 抱怨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不利,于事无补。

3)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4) 不求牛气冲天,只求默默耕耘;不盼牛高马大,只盼俯首成孺子牛!

5) 不要混日子,样样事都好好做,明明白白,用心来做,这就是修行!

6) 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7) 存平常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8) 开拓者独辟蹊径,保守者因循守旧,探索者勇攀高峰,执着者勇往直前。

9) 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禅语人生经典 篇2

一、打造校园文化, 创设诵读经典的氛围

经典诗文好比一粒种子, 埋进心里, 然后会慢慢发芽。因此学校要营造学习、诵读经典诗文的氛围, 打造儒雅书香校园文化环境。让诵读经典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可以在教室里张贴诗人画像, 名诗名句, 并定时更换;将《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等作品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利用教室的学习园地, 每天请学生写一句名家名句, 课前读读, 课后读读, 不费什么力气, 让学生沐浴在中国经典文化的长河之中, 让整个校园充满诗韵。在“润物细无声”中就让经典走入学生的心灵。营造了经典诗文阅读和研习的良好氛围, 让学生在与经典诗文“朝夕相处”下“日久生情”, 使诵读经典诗文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学习行为。

二、多种方式, 激发诵读经典的兴趣

⑴“流行”可以制造兴趣。模仿是儿童接受新生事物的主要方式, 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在诵读, 从众心理就会促使他们由模仿到兴趣, 逐渐形成习惯性的接受和吸收, 从而达到很好的诱导效果。所以在小学生诵读经典时, 他们琅琅的诵读声, 就营造了一个极具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来, 学习的兴趣就产生了。

⑵教师的热忱可以感染学生的兴趣。“亲其师, 信其教”, 学生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诵读。教师在指导诵读时要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情, 融教于学, 或表演, 或讲故事, 或说理, 或趣味诵读, 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美好的诵读时间。而且要用孩子的眼光看待问题, 看待学习, 看待努力, 看待进步, 看待成绩, 多表扬, 多鼓励, 调动学生诵读的兴趣。

⑶诵读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激励兴趣。小学生的感应最灵敏, 尤其对新颖的事物。因此不断变换诵读花样, 可以调动学生诵读兴趣, 我们可以采取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形式;采取限时背、师生背、快背、慢背、轮换背、接龙背形式;也可以采取据意背、据时背、据画背、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背, 灵活且富有变化, 随意却又雅致, 会极大地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三、明确诵读经典的目标和内容

1. 明确年级诵读目标

低年级诵读目标:借助汉语拼音这一认读工具, 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 引导他们大声诵读, 在诵读过程中自然提高学生的识字量, 锻炼学生记忆力, 感受语言的优美, 体验诵读乐趣。背诵积累优秀诗文50篇 (段) 。

中年级诵读目标:大幅度提高学生诵读量, 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开阔视野, 体验情感, 领悟内容, 逐步养成诵读的自觉性, 背诵积累优秀诗文50篇 (段) 。

高年级诵读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诵读量, 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更加热爱中华文化, 增进对中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养成自觉诵读经典作品的好习惯。背诵积累优秀诗文60篇 (段) 。

2. 确定经典诵读篇目

要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提供诵读作品, 如一、二年级可以选择《弟子规》, 三、四年级可以选择《三字经》, 五、六年级可以选择《论语》, 至于唐诗、宋词等由于他们琅琅上口, 韵律优美, 浅显易懂为孩子们所喜爱, 可以贯穿儿童的整个童年。

四、依托教材, 实现诵读方法的指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 不仅内涵丰富, 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感染力。我们教师要读懂教材中的经典。以教材中的经典为载体, 教会学生学习经典的方法, 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 运用经典。

经典诗文诵读, 要多读。一要诵读遍数多。俗话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诵读时避免“两多” (教师问得多, 讲得多) , “两少” (学生读得少, 背得少) , 而应遵循多“读”的诵读原则, 放开声音,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就像朱熹所说的, “诵得熟, 方能通晓;若诵不熟, 亦无可思索。”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 自读自悟、质疑问难, 细细品位经典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二要诵读篇章数量品种多。要敢于大胆的引导学生诵读古今名家作品, 让这些名著成为诵读的内容, 如老舍、朱自清、柯岩、鲁迅、冰心等名家的经典篇章。“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三是诵读形式要多。或范读, 带读, 引读, 或分学习小组, 男女小组对读, 或抓住难读的地方多读。

永恒的人生经典 篇3

(编 者)

幸福与两滴油

有一名年轻人想要得知“幸福”的秘诀,于是不惜跨越千山万水,横跨大沙漠,终于来到智慧老人居住的美丽城堡。

年轻人见到老人,即刻道明来意。老人便叫年轻人拿起一个汤匙,盛两滴油,然后到城堡各处走动。他嘱咐年轻人绝不能漏掉一滴油。年轻人回来后,老人一看,果然一滴油都没有漏掉。但是,他问年轻人都看到了些什么?年轻人却什么印象都没有。

老人叫他再走一遍,这次留意城堡内的一草一木。年轻人回来后,对四处所见汇报得很详细,可匙中的油却一滴不剩。智慧老人这时对他说:“真正的幸福在于你可以看遍全世界,但却永远不能忘记你手上的两滴油!”

【素材点击】

这是个深具人生哲理的故事。“两滴油”价值虽小,却是掌握在我们手中的东西:家庭、朋友、亲情、国家、精神追求,等等。它提醒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或做出任何的决定,必须考虑到在不同方面求取平衡。当然,不同的人的平衡技巧和“功力”各不相同,但关键在于做任何事情时,千万别让自己陷入盲目的追逐潮,以至于迷失自己,错过人生美好的事物。

【适用话题】

追求平衡、幸福的真谛、追逐潮流、忘记与铭记、认识自我、生命中美好的事物……

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

一个青年去寻访住在深山里的智者,想向他请教一些人生问题。

“请问大师,在人的一生中哪一天最重要?是生日还是死日?是初恋开始的那一天,还是事业成功的那一天?”青年问。

“都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今天。”智者不假思索地回答。

“为什么?”青年甚为好奇,“今天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吗?”

“今天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那今天重要是不是因为我的来访?”

“即使今天没有任何来访者,今天仍然很重要,因为今天是我们拥有的唯一财富。昨天不论多么值得回忆和怀念,它都像沉船一样沉入海底了;明天不论多么辉煌,它都还没有到来;而今天不论多么平常、多么暗淡,它都在我们手里,由我们支配。”

青年还想问,智者收住了话头说:“在谈论今天的重要性时,我们已经浪费了我们的‘今天’,我们拥有的‘今天’,已经减少了许多。”

青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下山了。

【素材点击】

经典智慧人生禅语 篇4

2. 我生生世世长相逢,同行同愿同圆种智功德海。

3. 是您指引我走出第一步,生命中的第一位“上师”,帮助我找到以后的路,谢谢您,妈妈!祝您新年快乐,违缘尽除,身体健康,永远开心。

4. 甘从苦来,乐蕴悲里,皎月朗星我都收藏于心。

5. 慈祥的您是我心目中的“观世音”。远方的我祝您:祝母亲春节快乐!顺心如意!嗡嘛呢叭咪吽!

6. 学养,「学」是学问,样样都知道;「养」是修养,知道运用什麼方式,待人处世最恰当。所以不管在乱世或者治世,佛弟子与世间圣人君子都会随机应变,运用善巧方便处世待人接物,但是「真诚心」、「恭敬心」的大原则,绝对不改变。由此可知,无论在何时何地,修行都是成就我们的戒、定、慧。

7. 应作如是观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8. 弘扬佛法真实的功德利益,是帮助眾生觉悟,降伏烦恼。如果帮助眾生增长贪瞋痴的,绝对不是善知识。

9. 在这个时代要想建立制度非常困难,根源在於世间人道德伦理丧失,谁也不愿意服从谁,所以世界秩序大乱,大灾难必定会降临,能够逃过劫难的人,一定是有大福德之人。

10. 能在性格上不断修正的人,就能成为自己的主宰。

11.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12. 学佛不论出家、在家,即使不学佛,也以「和」為贵。论语上说:「礼之用,和為贵」,无论大、小团体,只要能做到人事和睦、财政公开,这个团体必定兴旺,否则一定是流弊百出。我们既然发心学佛、积功累德,这两条是德行基础。

13. 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4. 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15. 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

体悟人生禅语经典 篇5

2.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3.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4. 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2、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4、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5、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6、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7、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8、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着心通通放下。

6. 体会到生命无常的人,便不会再放荡和贪逸,所以说对於生命无常的觉醒是智慧的开端。

7. 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8. 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佛说十善业道经》

9. 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个人的道德学问和修持的力量,来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债。

10.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阅读经典,成就教师幸福人生 篇6

一、读经典就是滋养自己,改变的是面对世界的态度

经典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给了我一种“拯救内心、修复生命、重建信仰”的力量。阅读经典,能帮助我们超脱光怪陆离的现实世界,“建立心灵的坐标”,不再彷徨,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加辽阔。

我曾经一直都觉得当教师很不理想,但当我读到孟子的“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时,无限感慨孟子的人生极乐“当教师也”。父母兄弟都健康平安,从而得以享受天伦之乐,这是上天的恩赐,也是为人的期望;言行举止能合乎人的良心本性要求,做到问心无愧,从而获得心灵的安宁,这是为人的本分;能得到天下英才,启发他们的心智,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传授给他们知识,并通过他们把真理遍传天下,为社会所用,惠泽百姓,这是为师的快乐。自己在小学任教,所做的就是这种滋兰树蕙的事。我经常边读经典边痴痴地想,“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该是怎样的一种豪情和魄力……由此,我不禁慨叹,读经典就是滋养自己,不管这个社会现在给你什么评定,关键是要看自己怎么认定自己。

二、读经典获取传统教育方法,感受圣贤的教育思想

作为教师,最想知道的就是如何教导学生。《论语·述而》告诉我们:“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记》中有:“君子之教,喻也。”教师应“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也就是说教师应当积极引导,要以“开导”代替“牵”“抑”,师生间甚至可以相互质疑问难,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的能力。

我还常常思考:到底该让学生掌握怎样的学习方法呢?经典告诉我,学思结合、知行合一是最佳的学习方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孟子强调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王夫之则认为,“学愈博则思愈远”。仔细思考这些关于“学”“思”关系的精辟论述,对我们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读经典,使我渐渐明白了学习是“修齐治平”的基础,只有重视自身的修养,才能够造就理想人格。传统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善于启发每一个人的内心自觉,善于启发学生甚至教者的性情与智慧。在当代的教育中,如何发扬那种生生不息的主体精神,开拓创新,践行最新教育理念,使我们“更诗意地栖居”,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

读经典,使我懂得了学习要思辨笃行。孔子从学的角度,将教学过程归结为“学、思、习、行”四个阶段,《中庸》则把这个过程总结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递进的阶段。如果做到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研究的能力及个人思想境界等的提高就能实现了。因此,我十分重视自身的学习和进修,先后取得了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与此同时,我还不断参加各种业余培训,向各级各类名师请教学习。平时,我还尽可能挤时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经常翻阅图书室里的教学杂志,并自费订阅了《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教师博览》等杂志。另外,我还尽可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天文、地理、历史、医学、法学……只要是对学生有用的书都看。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真正理解了“终生学习”“教学相长”的含义。尤其是近十年来,我潜心研究国学,自学了《论语》《孟子》《大学》《道德经》等经典,并且加入了山西省儒学研究会,决心致力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在低年级,我重组和丰富了教学内容,并且综合设计,运用有弹性、有趣、灵活且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除了完成教材规定的语文教学任务之外,还能用国学启蒙书拓展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并且按全球化人才素质的要求(如竞争力、交往力、诚信、团队精神、自我意识)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乐趣,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三、读经典可获取德育依据,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读经典,使我深深感悟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面对一个个鲜活稚气的儿童,不能只是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同时要关注、呵护他们生命的成长,要有一个全程的生命意识,这才是我们神圣、崇高的职责。只有这样,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成为我们生命中充满活力的、富有诗意的、最重要的一段历程。因此,我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带着他们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当孩子们的道德行为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我不急不躁地引导他们背诵经典中的语段,大家会脱口而出,然后再讲讲这些书中的故事,他们立刻就会心领神会,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无需再指责什么,也不必大声训斥什么。孩子们的言谈举止、道德行为随着经典诵读的深入开展大有改观。我们班经常有家长写来热情洋溢的信,如一位家长写道:孩子有时说话不经意间就会用上几句经典话语。他有时和表妹一起玩,表妹和他争东西,他就会说:“兄弟睦,孝在中。还是我让你吧!”有时给他吃东西,他总是要让长辈先吃,还说:“长者先,幼者后。”如果他做错了事,我批评他,他就会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另一家长写道:让我们吃惊的是孩子竟然能用所学的经典名句来表述自己的想法。有一次,我女儿的朋友做了错事还不接受她妈妈的批评,我女儿就教育她朋友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她朋友的妈妈立即表扬她懂事有礼貌。德育工作最忌讳空洞说教,通过读经典,我首先能引经据典,孩子们也能依“经”善辩,我班的风貌得到了学校、家长的一致好评。作为班主任,管理班级得心应手,我感觉很是幸福。

四、读经典历练文化人格,使自己心理越来越和谐

《左传》中有这么一篇故事:有个王侯跟夫人说,我最近内心烦乱得很,怎么也安定不下来。夫人回答说:“王心荡,王禄尽矣。”意思是说,你既然失去了内心的平和,你所拥有的一切也将会丧失。果然,没隔多久,这位王侯便去世了。生命之美,只有离开了浮躁、走进宁静才能真正体会到。少些浮躁,多些宁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涵养。一旦有了这种境界,有了这种涵养,那么,蓝天、白云、绿草、鲜花,仿佛整个世界都属于你。而一旦拥有这些美好的东西,你的心境还能不和谐吗?

读经典,让我从圣贤身上明白了“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感悟经典,对家人、对学生、对同事会多一分宽容,少一些指责;对社会、对单位、对父母会多一分感恩,少一些苛求;遇到不顺心、不合意的事情,会少了抱怨,多了一些自省……读经典,使我越来越从容淡泊,在工作、生活、交往等各种应对中都能及时调控自己,达到心理的和谐。读经典,也让我明白了温馨是自己创造的,我应该给别人带来温馨,但我自己的温馨来自内心的和谐,内心的和谐来自孜孜不倦的经典阅读。

品味经典 浸润人生 篇7

一、重视诵读,旨在积累

对诵读工作的总体把握应是:重在诵读,辅之以教,旨在积累。小学生诵读的主要目的在于国学经典文化的积累,因为小学生古汉语知识缺乏、理解能力不强,而他们的记忆正处于黄金时期。国学经典文化的深刻内涵,小学生大多不能理解,教师不必過多讲授,而是针对小学生记忆力强的年龄特点先让他们熟读成诵。与其讲得过多而学生不能理解,还不如把时间还给学生,把重心放在诵读和背诵上,让他们大量地存储国学经典篇目。随着古汉语知识的不断增加和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学生会逐渐理解,逐渐感悟的。我校一名毕业生讲道:“小学时诵读‘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只朦朦胧胧地知道字面意思,现在经常想起这句话,因为生活中常常面临着取舍的问题。” 我们的诵读工作犹如播下文明的种子,这些文明的种子以后会慢慢发芽、成长、开花、结果,乃至不断收获,成就学生一生的发展与幸福。至于配合诵读的教育问题,只能是将国学经典中一些核心理念有机地结合学生的不良行为,恰如其分地引导。

二、打造环境,形成氛围

环境润泽,触摸经典。我们将国学经典的内容纳入环境,在校园大环境、班级小环境、课程软环境中,努力摸索着能与学生对话的环境创设方法,从而使“无声的环境”成为“有声的老师”。

首先,环境润泽,大象无形。走进学校教学楼大厅,第一眼便能看见“琢玉成器,育才成林”8个大字,它是我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追求,似一道清泉流淌在每一位师生的心田。教室里、楼道间、过道旁、栅栏上,我校定期更换书画展、以国学为主题的学生作品展、校园广播站的“附小雅乐”栏目……经典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

其次,课程润泽,大音希声。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博大精深,学生要用几十年来消化。因此,我们设想,读经诵典可以不求甚解,只需让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性情;读经诵典也可以只求理解和感悟,濡染熏陶的过程便可让学生终生受益。

经典诵读,植入日常。首先,精选诵读的内容。各年级必读的内容为《弟子规》。结合不同年级段的特点,低年级选读《唐诗三百首》《弟子规》《三字经》;中年级则背诵《论语》《诗经》以及分主题背诵若干首唐诗、宋词;高年级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史记》《大学》以及四大名著。其次,我们还以各种形式将诵读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共同参与,提升素养

师资力量薄弱是我们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一大软肋。我校遵照国学研究“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方案要求,着力做好教师读书推进工作,全员参与国学诵读学习、研究,并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议,研讨教学内容的有关文化信息,交流教学心得,汇报阶段研究成果和改进方法。我们设想,今后国学经典诵读一旦展开,我们将主动地运用“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学习形式,获取更多的技术支持,不断增强自身师资力量。

开展诵读活动以来,我们也遇到很多困惑,“知行合一”就是难题之一。家长和老师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在校,老师严格教育,班干认真监督,他们的行为就合乎规范;离开学校,放松监管,他们就行为失范。是教育得不够严格全面?还是教育合力的缺失?这是因学习环境和氛围不浓厚造成的。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教育,培养对象不仅仅是在校学生,而应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学校只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说则易,行艰难,做总比不做好,贵在坚持,所谓“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四、合理评价,提高能力

古诗文诵读必须注重实效,强调过程,注重评估。因此,必须关注学生的每一项活动,记录学生的每一次成绩,评价学生的每一份收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朝着活动的纵深发展。我校的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张古诗文诵读成绩卡,记载学生的背诵、默写成绩,参加活动的次数和成绩等。记载、评估的工作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组长负责,教师监督、指导,并按期向家长通报成绩。同时,将古诗文诵读成绩作为语文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工作保证了活动的持续、有序、有效进行。

21世纪将是智慧的世纪,无论人工智能的科技产品,还是人脑智慧的开发都将极为兴盛,但对人类来讲,是福是祸还难以断言。因为人性若不能向善,拥有先进的科技与智慧只能将犯罪升级,因此,我们要未雨绸缪,正视经典诵读。

孩子的心,就像春天的泥土,播什么种子就发什么芽,我们要让他们耳濡目染经典,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开阔胸襟,迈向圣贤之道。

经典佛家人生禅语 篇8

22. 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飞马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

23.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24. 凌云高楼巍峨壮观,气势撼人,正因为那来自坚实基石构成的三角形无语的支撑。所以,基陷楼必危。

25. 刚强的柱石支撑起了百年不倒的大桥,坚韧的钢轨支撑起了呼啸奔驰的列车。因为它们都得益于三角形结构的支撑。

26. 光之精灵彩衣斑斓,赤橙红绿青蓝紫,那是阳春予它的骄傲,三月予它的娴雅,花瓣上的露珠折射出整个世界的柔美,我将它抖落捧于手心,在指间溶成艳色一滴的倾城容颜,凝聚成唯一不灭的记忆。

27. 蔷薇花又开了,与那年的一样幽美芬芳。篱笆栅栏下的蔷薇花之光斑,飘飘荡荡,带着浓浓的忧伤。闭上眼睛,微微发呆,记忆深处,你笑唇比这花儿甜。

28. 支撑的力量是伟大的,支撑的过程是困难的,支撑的结果也是沉默的。我们只有把握好人生的“三角形”,才能支撑住我们自己的光彩人生。

29. 参天大树挺拔耸立,枝繁叶茂,正是来自于深扎大地的根与干构成的三角形的支撑。所以,根死树必枯。

30. 蓝天,留下了空白,才有了“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的波澜;历史,因你留下了空白,才会有了青冢空留,遐思不断。

人生感恩经典禅语 篇9

2.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3.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只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达到成功的,成功的背后一定有许多人在有意或无意识地帮助你,你要永远感激他们。

4.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5.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自强自立的精神;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遇难而退或甘愿平庸、贫穷而导致持久贫穷。意志上对贫穷的妥协,会导致行为上对改变贫穷的放弃,最终会让贫穷伴随一生。

6.人的能力在努力中可以增加,人的学问在虚心下可以进步。

7.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8.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

9.自学,是成功的动力;自律,是成功的条件;自信,是成功的方法;自尊,是成功的要素。

10.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11.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12.不想改过的人,无法调教;不想向善的人,无法得度。

13.看得破的人,处处都是生机;看不破的人,处处都是困境。

14.自我观照,反求诸己;自我更新,不断净化;自我实践,不向外求;自我离相,不计内外。

漫步经典 关注人生 篇10

2013年教师专业素养书目中赵希斌的《优秀教师的四项核心素质》,读了让人受益匪浅。该书全文以四项核心素质为主体,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作者认为,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也不只是教学方法和技术,还包括正确教育的价值观、良好的个人素质、深厚的专业素养、高效的教学能力。在这本书中,作者没有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指责教师“你哪些地方做得不好”,而是从为教师着想的角度出发,在尊重教师、体谅教师的前提下,分析教师提高素质的意义和途径,即尝试说明“怎么做会更好”。

本书中有很多真实、具体的案例,启发教师应该怎么做,或者提醒教师不能怎么做。有些案例可以直接借鉴,有些需要从中体会那些原则和精神。读其书,思其法,悟其道,醒已身。

一、立身树德,走进学生心田

人是一根苇草,任何一点儿风暴都可能把人吹折;人是有思想的,它不怕任何狂风暴雨,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有思想。观念新颖,思想先进,这关乎教学的灵魂和信念,这信念就会让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目标和归宿。在传统观念中,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目前依然根深蒂固,教师的特权思想和绝对权威,要求学生在教师面前必须表现出一种绝对的服从,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的自由和尊严。所有这些,都制约着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工作的重心业已从传授知识,转向塑造学习者的人格。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差别,还给学生主人的权利。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培养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工作、学会做人的全面发展的健康个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抛弃旧的传统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并不取决于教师的善良愿望,而是取决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活动的性质,他们之间关系的性质。必须改革琐碎监督的教育关系,用创造性的共产主义同志关系取而代之。”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追求人文关怀,重视心灵教育

尊严是一个人生存的支柱,学生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作为教师,不仅不能认为学生是孩子而忽视了他们的人格尊严,而且应该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时刻顾及学生的人格尊严,时刻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但在现实的校园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仍然存在。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用四块糖果教育、感化了一个顽皮的学生;魏书生从不让有错的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灰溜溜地挨训,不让学生声泪俱下地读检讨,而是让他们唱一首歌,做一件好事。可见,真正的教育家都极其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面子。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的熏陶下,学生一定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成为真正健康的个体。

学生更需要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是真正关心爱护学生。在尊重学生的过程中,发展并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尊重,都能感受到教师本人对他的关怀。任何一名学生,都不会因被怀疑没有才能而受到侮辱。在各自学校里,在各自的班级里,都能受到保护。”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以爱投教,温润敦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谈不上教师能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有一颗热爱学生之心。在关心学生学习的同时,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需要。要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学生,无论是优等生、后进生,还是那些位居中游的普通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关爱、被重视的感觉。

教学中,教师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不高,学习热情不大。因上述原因,学生表现出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精神听课,有时忘记做作业,甚至还重复犯同一种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要热爱每一个学生,不论哪一个学生犯错误,都应该积极引导,纠错改错;同时,学会用宽容的眼光去看待,而不应该一味地严厉批评,严厉指责,宽容是教师对犯错误学生最可贵的爱。只有以宽容、平和的心态看待学生,热爱学生,才能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只有把他们作为值得尊重、值得欣赏的人来看待,才能让学生健康发展。宽容地善待每一个犯错误的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悔过的机会,用教师的爱心去打开一把把“心锁”。

四、陶冶情操,诗意栖息

教师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能激发自身的创造性,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能够启迪学生的灵性。教师要充分认识个人素养的重要性,它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保证。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热爱,就得有内在的个人魅力。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增强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完善自己的个性。教师得到学生的真心爱戴,教学就会变成一种和谐、愉快、充满感情交流的过程。

教师提高自己的素养,不仅带给学生愉悦的享受,同时也能使自己诗意的栖息。教育工作中,教师或许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也许抱怨过,也许彷徨过,但一定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要学会舍弃,舍弃疲惫,舍弃烦恼。拥有一种阳光的心态,才能在繁杂的工作中体验到工作的快乐;拥有一种阳光的心态,才能在喧闹的生活中体验到生活的宁静;拥有一种阳光的心态,才能享受到一个教师的幸福。

教师的幸福既在心灵深处,也在眼前手边,所以要满足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感激生活中的每一点理解、宽容、信任,甚至是压力和埋怨。

禅语人生经典 篇11

一、何为国学———国学经典的含义

国学,是属于中国的特有文学。中国国学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融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理论,是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一种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用简要明了的文字对人文伦理、道德教育进行深刻的描述,使人们不需要过多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就能明白其中包含的教育理念,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

二、用出世之智,做入世之事———诵读国学经典的重要价值及其实践应用

( 一) 诵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性

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分辨人性的善恶, 还有助于人们日后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吸收。诵读国学经典,并不需要彻底学会国学经典所包含的所有道理,只要对国学经典进行熟读,在熟读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加自己的知识含量。

( 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应用

1. 志当存高远,有志事竟成———激励学生前进,掌握正确原则

小学生这个群体与步入青年甚至成年的学生群体有所不同,群体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年龄和心理年龄较为相近,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而且,每个学生又分别具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针对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应该把握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鼓励和赞美性原则。在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时候,老师要经常对学生鼓励和赞美,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批评次数甚至不批评学生,让学生渐渐对诵读国学经典甚至学习国学经典产生浓厚的兴趣。

( 2) 差异性原则。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一般情况下都是整个班级一起进行的,但是,学生之间的记忆和思维必然会存在一些差异。对于某篇国学经典,有些学生可能已经能够背诵了,有的学生可能还无法通顺的进行诵读。因此,在诵读国学经典的时候,老师可以让读的好的同学领读,无法通读的同学跟读,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 3) 模糊性原则。对于诵读的国学经典,老师可以进行大致意思的讲解,不要求小学生对其要表达的含义彻底理解,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还不成熟,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国学经典想要表达的大量信息。

( 4) 自主学习性原则。多多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国学经典进行诵读,不局限于课堂、书本上的国学经典,可以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加如鱼得水。

2. 别类而分门,因材而施教———根据不同年龄,选择不同内容

不同年纪的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对知识的需求种类也是不同的。所以,选取的国学经典要适应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年龄。

一年级正是学生启蒙的最佳时期,应该选择一些启蒙性国学经典。例如,拥有“蒙学之冠”美誉的《三字经》。其中的“人之初,性本善”可以让学生学会善意待人。

二年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读一些教育人伦道德的国学经典,例如《弟子规》,其中的“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教育学生要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开始有自主思考的能力。因此,可以选择一些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的国学经典。例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能够教导学生要虚心接受学习,不能认为自己学得好就骄傲自满。

四年级可以让学生阅读《大学》中的节选,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可以让学生懂得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性。

五年级则可以让学生读一些《诗经》《老子》等国学经典中的节选,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情趣。

六年级可以让学生读一些《陋室铭》等短篇的古文,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操。

3. 春风未开了,却似笑春风———纠正汉字读音,规范学生读法

( 1) 适当选择有拼音标注的书籍。在一到三年级的时候,学生认识的字数较少,因此可以选择一些标明拼音的书籍让学生阅读,规范学生的汉字读音。

( 2) 老师应适当纠正读音。文言文中通假字较多,如“见”字,它通用的是“现”字,属于发现的意思,意思不同,读音也就不同。这就需要老师在学生诵读前纠正通假字的读音。

( 3) 规范领读。对于一些文言文类的国学经典,有些汉字读音和正常口语读音是不同的,如“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其中的“常”字读音就和平时有所不同,学生在诵读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常”字语气应该加重,声音适当延长。有一个规范领读的例子,学生们就能轻松掌握阅读的节奏。

4.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设置相关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 1) 利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可以将国学经典的内容编成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描述,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 2) 设置情境。小学生的想象力最为丰富,老师可以先将文章内容进行大致的描述,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文章的内容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一个鲜明的场景,从而提高学生诵读兴趣。

( 3) 引人入胜。老师可以通过将文章中的内容编成一个情景剧的模式,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对故事进行演绎,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

三、结语

国学经典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灵魂所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鼓励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对提高学生的认字水平、朗读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能从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国学文化素养,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尊重他人、友爱他人。

摘要:国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国学经典则是整个国学的精髓,国学经典包含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们的智慧结晶。将诵读国学经典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加以实践应用,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还能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国学文化素养。在语文教学中,选择合适小学生的国学经典文章进行诵读,对整个小学语文教学都有着巨大的有益影响。通过对国学的含义进行阐述,分析国学经典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探究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具体实践方案。

人生哲理经典禅语 篇12

2.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3.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4.人天福报非久计,苦海茫茫莫留连。

5.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6.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7.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8.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梦里人。

9.忍苦扞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0.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着计较,徒增烦恼。

11.人生难得四境界:一是痛而不言,无言不是不痛,而是直面悲痛、疼痛和惨痛。二是笑而不语,微笑具有移山的力量,淡然一笑,有时胜过千军万马。三是迷而不失,淡定是人生修炼,痴迷和失态会伤及自身。四是惊而不乱,宠辱很难不惊,心惊则心动,而动中有静、惊而不乱则具有别致之美。

12.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1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14.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15.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经典人生禅语感悟心灵 篇13

2. 佛说: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无尽虚空。

3.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4. 莫贪短利将心昧,轮回之人皆因此;快刀斩断迷魂梦,直取正心超俗尘。

5.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6.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7.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8.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9. 这个世界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已拥有”。

10. 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11. 乐观而灿烂的笑容不仅愉悦自己,也快乐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12. 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3. 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14. 我不知道我现在做的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而当我终于老死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些。所以,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每一件事,然后等待着老死。

禅语人生经典 篇14

笔者曾对自己学校高一年级三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职高学生的阅读呈现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阅读人数少。不喜欢阅读的学生多达60%, 无人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

二是阅读品位低。50%左右的职高生以电视、电脑为主要消闲方式, 内容大多是恐怖、鬼怪故事以及网络游戏指南等, 阅读面狭窄、无序, 片面追求感官刺激, 缺少深层次的审美需求与审美领悟。

三是阅读方法缺。将近40%的学生的阅读只是随便翻翻, 明显缺少必备的阅读方法。

职高生上述阅读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语文认知水平低下, 造成了文化素养、人文内涵的缺失, 无法适应信息时代日益提高的阅读要求。怎样才能改变不如意的职高阅读现状呢?笔者认为, 针对职高生青春期人格尚未健全、自控力较差的缺陷, 从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切入, 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创建书香班级

让班级充满书香, 是每个职高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为此, 笔者先把教室的环境布置得书香气十足。如墙面上张贴了关于读书的名言, 营造出浓郁的读书氛围, 使学生产生在所处集体非多读书不可的强烈意愿。

要真正推动学生阅读, 硬件建设也必须配套。为此, 笔者筹建了图书角, 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的学校应“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的要求落到实处。笔者还把自己的家庭藏书拿了出来, 让学生分享读书的快乐。当然, 仅靠笔者一己之力远远不够,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笔者到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甚至外校图书馆去借阅书籍, 还发动学生把自己家中的书拿出来, 鼓励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购买一些好书放到班级图书角来。这些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学生书籍阅读量大大增加。为了防止书籍丢失或损坏, 笔者还让学生推荐一些责任心强的同学做图书管理员, 对图书角的书进行登记造册, 实行借还书登记、损坏赔偿的制度, 并定期补充和更新图书。在得力的措施下, 图书角的上空洋溢着浓郁的书香, 真正成了让学生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升品位、改变思想的育人园地。

二、加强阅读指导

图书角的创建, 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后继活动中, 笔者把重点放在了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上。

(一) 确立阅读目标, 制订阅读计划

鉴于职高生的基础较差, 阅读目标的设置需要低难度、小步子、多表扬、巧反馈, 不能拔苗助长、一步到位, 而要“跳一跳, 够得到”“渐进式, 有梯度”, 把目标定于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的位置, 让他们获得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激励后续学习的动力。

1.起始阶段 (高一第一学期) ———要求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诗歌、散文及有关报纸杂志, 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美文和诗歌, 笔者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入手, 促使学生对生命产生真挚的感恩之情, 形成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提升多角度观察生活的综合能力, 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新闻作品, 笔者重在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良好阅读习惯, 准确、迅速地捕捉社会生活的基本信息, 作出自己的价值评判和取舍。

为此, 笔者要求学生每天搜集一句诗歌警句, 围绕其中的主题在课前演讲, 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促进学生积极地认识人生、了解社会。每周读一篇或一段精美短文, 文体不限, 旨在让学生采英撷粹、缀玉连珠, 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无论诗歌警句还是精美短文, 对阅读时搜集到的好词好句、华段锦节, 及时辑录成册, 定期展示, 共同评议, 使学生极大地丰富了词汇, 提高了习作中的遣词造句能力。每周读一本喜爱的杂志, 抄录一篇自己喜欢的作品, 附上喜欢的理由。每月开展一次读杂志、评杂志阅读交流活动。每学期辑录一本《精美的作品集》, 学期结束进行展评。为了保证上述系列阅读活动的有序开展, 促使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外阅读、积累有益材料、提高阅读素养, 由专人负责检查、记录和反馈同学的阅读情况。此外, 笔者重点给予后进、懈惰、顽皮、自卑的学生以更多的关爱和激励, 使阅读逐渐成为每一位学生的自觉行为, 让书香飘进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深处。

2.提高阶段 (高一第二学期) ———要求学生“读整本的书”,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理念。

“读整本的书”, 重在引导学生阅读贴近学生生活的传记名著, 从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丰富营养, 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笔者要求学生每周读一本传记名著, 写一篇读后感;每月开一次作品推荐会, 让学生进行思想碰撞、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每学期举行一个阅读专题研讨会, 广泛探究道德、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 让学生通过阅读, 了解文化精华, 拓展思维视野, 获得喜悦体验, 激发学习动力, 达成在读书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的目的。

(二) 选择阅读书目, 确保“开卷有益”

针对职高生特有的阅读心理、阅读习惯、阅读趣味、阅读能力, 笔者结合不同的专业技能学习内容, 联系相关的语文课文, 向学生推荐书籍。

1.有利于学生文化素质养成、提高的书籍, 如朱自清、鲁迅、巴金、碧野、钱钟书等大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或语言优美、充满哲理, 或思想深邃、给人智慧, 能够“提供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基本东西”。

2.有利于学生健全心灵和完美人格的书籍, 如《爱的教育》《人的价值》等著作。它们对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 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3.有利于学生解答读书困惑的名家作品。如当学生不知道看小说有何用时, 笔者介绍了老舍的文章《怎样读小说》;为帮助高一新生适应语文学习, 笔者介绍了郭秀楷老师的《学语文要牢记五句话———与高中生谈学习语文》和《张志公文集》等文章、书籍。

4.有利于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应对招聘选拔等的职场技巧的书籍, 如《绝对挑战》《聆听智慧》等。它们有利于学生了解职业需求, 树立职业操守。

当然, 推荐书目的方式还有多种, 如由学生开列读书清单, 笔者帮助调整;由笔者列出书目, 学生自行选择;以及召开“学生读后感评展”“书籍评议会”等活动, 均能让学生爱上读书、迷上读书, 形成人人爱读书、人人读好书的局面。

(三) 教给阅读方法, 提升阅读能力

教给阅读方法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十分重要。如对于知识性的读物, 只需作一般了解, 泛读、略读即可。对于文情并茂的佳作, 则既要品味优美的语言, 又要体会真情实感, 宜细读、精读。报刊类文章只需看题目、查目录, 或圈点勾画、眉批旁注、摘抄剪贴、写读书心得, 旨在养成边阅读边记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经过笔者的指导, 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短时期内有了质的飞跃。

上一篇:雅典民主政治高考题下一篇:《迟子健散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