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性

2024-08-17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性(通用8篇)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性 篇1

20152689,会计学类5班,秦卓

摘要:长久以来,中俄都是对方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国已经连续5年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俄罗斯则是中国第9大贸易伙伴。近十年是中俄历史上双边贸易持续增长时间最长,贸易活动最频繁,贸易数额最巨大,增长速度最迅猛的时期。2014年,中俄两国贸易额增长了6.8%至952.8亿美元。“一带一路”政策预计将为中俄实现2020年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撑。在这个政策的推动下,中俄贸易必将得到两国政府更多政策、资金、项目的支持,随着两国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彼此间的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中俄的整体关系随之深化和发展。所以研究“一带一路”政策下的中俄经贸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俄关系,经贸合作,未来展望

一、什么是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体。

二、中俄经贸合作现状

随着俄经济摆脱危机,进入恢复增长期,市场需求活跃。2001年,中俄贸易额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6.7亿美元。2002年到2014年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从120亿美元增加到了952.8亿美元。除2009年金融危机时略有下降外,一直呈增长态势。2015年双边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到2020年的时候实现2000亿美元的目标是“绝对可行的”。贸易增加主要是因为:俄从中国增加进口一些产品,以替代西方禁售的产品;卢布贬值,有利于中国从俄增加进口货物;俄此前不售中国的先进技术或军技产品,现在也考虑出售了。三、一带一路下中俄经贸合作前景

(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将带动两国边境地方经贸合作的更大发展。中俄互为最大邻国,有4300多公里长的边界,对俄贸易口岸达20多个。中俄毗邻地区贸易占双边贸易的1/3左右,是两国贸易的一大特色。此外,两国在这一地区的经贸合作已不仅仅停留在边境贸易,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和中小投资项目发展较快,这是我国沿边开放和边境省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经济互补性将继续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动力。俄罗斯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资源大国。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继续成为世界上出口石油、天然气、金属材料、木材、化肥等物资的重要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原材料等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俄是我国在资源领域开展合作的重要伙伴。俄在航天、航空、核能、激光、电站设备、金属材料加工、生物技术等诸多领域至今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在我国一直有着较稳定的市场需求。我国的家电、轻工、纺织服装等工业制成品在俄市场上也具有竞争优势。我国可扩大向俄出口上述产品,并在这些领域对俄进行投资或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

(三)中俄经贸合作取得历史性突破。2014年5月份,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政府签订《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同时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成功签署为期30年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的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合同,中俄能源领域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访问期间,两国公司、企业、金融机构签署了近50个合作协议和备忘录,涉及电力、煤炭、天然气、核电等许多领域的务实合作。两国贸易合作力度的加大,必将为自治区对俄贸易开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自治区作为国内对俄贸易的前站,应努力抓住历史机遇,用好政府合作机制,努力争取大项目落地,重点推动战略性大项目合作,力促对俄贸易发展。

四、一带一路下中俄互惠互利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中俄贸易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健全从生产到运输到出口的一条龙式的服务模式,确保贸易信息积极共享,使双边贸易更有保障。完善贸易体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贸易渠道畅通,消除贸易壁垒,加快推进中俄贸易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

(二)改善贸易结构,加强高技术领域合作。大力促进自身经济发展,扩展贸易领域、改善贸易商品结构,促进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利用。加强两国企业之间的互助合作,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优

势,使企业之间找到更多的利益共同点,深化中俄企业间交流合作,破除两国崇拜欧美的思维定式,树立产品认同感,打造品牌效应。在加强能源领域合作的同时,加大在农业和高科技产业等方面的合作,促进贸易结构多元化,在双边贸易、直接投资、信贷等领域推广使用本币。还可加强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为经济贸易提供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

(三)优化扶持措施,增强对俄贸易政策的针对性。政策引导对企业经营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政策和措施的方向性和针对性至关重要。如,修改和完善现有奖励及补贴政策,实行分类补贴,向对俄出口贸易企业进行倾斜;协调国家商务部门,争取新的资金支持,争取新的政策倾斜;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时机,积极协调相关部委,突破部分管制类商品进口经营权和特许权的政策瓶颈。五、一带一路下中俄未来关系展望

中俄关系当前处于历史较好时期,两国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务实合作稳步前行,许多重大战略项目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双方在“一带一路”构想内展开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以开展产业合作为主要内容,逐步形成了区域大合作,最终实现中俄两国自身以及亚欧大陆的共同发展与繁荣。因此,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平台,不断推进中俄两国基础设施投入,而且相互连通,经济和贸易就能顺利流动起来,必能出现经济合作1+1>2的互补局面。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性 篇2

1 海外仓是促进我国跨境电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为2.3万亿元,2013年,全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1万亿元,被称为跨境电子商务元年,2014年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交易额约为3.5万亿元。在2016年3月初,据海关总署透露2015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增长了4.9倍和16倍。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给国际物流带来一定压力,海外订单量不断增加,物流方面,延误、爆仓等事件不断发生。根据Focal Price的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客户对跨境电商最大的抱怨集中在物流方面,而物流周期长又是客户抱怨的重点。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海外仓,卖家通过一般贸易、集装箱海运方式把商品运送到海外仓,当海外买家有需求时,可从网上下单,之后再由海外仓进行货物分拣、包装并通过当地物流配送直接送货给消费者,实现商品准确、及时地配送。因此,海外仓的建设不但可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使退换货物处理流程更加高效便捷,而且还能提高单件商品的利润率,稳定商品供应链以增加销量,扩大销售品类,并实现销售“本地化”,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跨境电商持续健康的发展。

此外,海外仓有助于我国跨境电商的产品创新、外贸的品牌化发展、国际市场细分及绿色跨境电商的构建。通过建设海外仓,拓宽海外市场,将中国自己的品牌推向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乃至全世界。

2 海外仓提升我国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首先,通过建设海外仓,可以大幅降低商品的物流成本。由于跨境电商具有小批量、多批次等特点,跨境电商可以根据市场业务量,将商品批量运到海外仓,减少运输、清关、商检等频率,大幅度降低以上环节中的成本,批量规模化可有效降低物流各环节中的风险,实现大幅度降低跨境电商物流成本的目的。据俄E邮的数据显示,海外仓大约能降低60%的跨境电商物流成本。其次,海外仓的建设有利于缩短运输及配送周期,并且方便消费者退换货,避免了二次跨境通关和商检、二次长途运输,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根据e Bay内部数据,在英国市场,通过海外仓发货的商品有79%能在交易三天内送至消费者,96%能在五天内送达。海外仓所采取的集中海运方式大幅降低了单件商品的平均运费,加快了送货时间,突破了商品重量、体积和价格的限制,有助于扩大销售品类,提升我国产业以及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以一件600 g货物从国内通过跨境电子商务方式销售到美国为例,见表1。

3 海外仓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下,政策沟通有利于打破物流业海外投资的完全性法规和非完全性法规壁垒;道路联通将极大地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设施互联互通,为海外在沿线国家海外布局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贸易畅通和繁荣将带来货物流量的激增,为中国物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创造强劲的市场需求;资金融通和筹建的“两行一金”将为中国海外布局提供强有力的融资支持和金融风险防范保障。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海外仓,有以下几个优点:①极大缩短国际物流运输时间,保障商品运输过程安全;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流成本;③退换货流程更加高效便捷,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终端体验;④促进国际间商品流动,助力国际贸易的发展;⑤增加工作岗位,提高就业率。

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9 950亿美元,同比增长25%;与此同时,中国在沿线的49个国家投资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8%。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大国,基于此,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海外仓,不但可以加强我国与49个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还可以促进国与国之间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强合作双方的经济实力,实现互利共赢。

共建“一带一路”将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即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辐射全球市场。海外仓的建设属于对外直接投资领域范畴内,同时,海外仓的建设也是“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走出去”的最佳方式之一。海外仓通过深度整合跨境物流资源,提高了货运速度,降低了物流成本,进一步缩短了中国卖家与海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不仅助力中国跨境电商提供可与本地实体零售相媲美的一流购物体验,而且释放出更多的跨境商机。

4 海外仓助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将加快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有实力电商企业设立海外仓,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缩短营销环节、改善配送效率,以及帮助企业更好融入境外流通体系。随着跨境电商迅猛的发展,政府的有效扶持无疑给电商行业带来重大利好,不但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在“一带一路”更多的沿线国家合理布局并建设海外仓,而且加快商品在国际间的流动,扩大贸易量。

易单网是中建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探索并实践“互联网+传统外贸”的重要尝试。易单网首创“跨境电商+海外仓”的商业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国际贸易中物流和售后服务两大问题。目前,公司运营的海外仓达24个,未来3年将建设50个海外仓,5年内建设100个海外仓,重点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罗振立认为,易单网加强海外仓的布局与建设,不但符合“供给侧改革”的趋势,更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吻合。因此,易单网的海外仓布局,不仅是公司自身的发展需要,还将为中国制造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业务提供便利。

2016年7月11日,中远海运集团副总经理孙家康在上海举办的首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高峰论坛上表示,中远海运将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开发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未来15年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将达到60万亿美元,而超过60%将投资于“一带一路”的沿线区域。孙家康认为,下一个十年应是拥有码头、仓储、堆场的中国物流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战略期,而“一带一路”沿线是其投资的重点。“十三五”期间,中远海运将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拓展综合物流业务,形成覆盖亚欧非的立体服务网络,努力成为“一带一路”最可靠的全球物流合作伙伴。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在沿线国家建立海外仓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建设海外仓,一方面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扩大贸易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配货送货的效率。现阶段中国企业把海外市场布局的重点都放在“一带一路”沿线,依托“跨境电商+海外仓”的商业模式,整合线下资源,发挥平台优势,致力于开拓一条互联网时代的网上丝绸之路,辐射全球市场。

关键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仓,跨境电子商务

参考文献

[1]Long Kaifeng.The"One Belt and One Road"is an Important Mutually Beneficial and Win-win Strategy[J].和平,2015(1).

[2]Yuan X.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Construction[J].和平,2015(1).

[3]S Cao,L Xu.Research on the Overseas Warehouse Construction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C]//Twelfth Wu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2013.

[4]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11).

[5]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等.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J].地理科学进展,2015(5).

[6]王祖强,胡阳.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促进贸易便利化[J].电子商务,2013(9).

[7]李学军,齐道朋.“一带一路”战略下跨境电子商务现状与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15(19).

[8]吴磊.构建“新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东关系发展的新内涵[J].西亚非洲,2014(3).

[9]刘铁,李桂华,卢宏亮.线上线下整合营销策略对在线零售品牌体验影响机理[J].中国流通经济,2014(11).

[10]俞容龄.“一带一路”战略下内陆地区亟须发展跨境电子商务[J].中国发展观察,2015(10).

[11]资道根.海外仓模式下跨境电商物流成本控制[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5(16).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性 篇3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时,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与民心相通,以及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讲话;在2013年10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将致力于加强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两汉时期中国古人开创的以洛阳、长安为起点,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陆上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同时也是亚欧大陆经济整合战略。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为什么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呢?第一,从国际的角度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危机越来越不容小觑,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在这种状况下,各国都希望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激发区域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第二,从国内发展方面来看,改革开放30多周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了全位开放的新格局,深度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我国经济的发展到了一个瓶颈阶段,要突破这个经济发展的瓶颈阶段,发展和发掘周边国家的经济潜力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周边国家距离我国近且能够资源互补,共同发展。我们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上不可忽视的一个大经济体,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我国既需要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也要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因此,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是相当有必要的。

首先,“一带一路”战略是新一轮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众所周知,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政策之初到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第二是从南方谈话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三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10年过渡期。在这三个阶段内,我国国内外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国内由于改革开放的重点一直在于东南沿海区域,导致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国外方面,由于世界贸易组织所倡导的多边主义陷入停滞,世界各大国渐渐偏向于区域经济合作。

其次,“一带一路”是新时代中国周边战略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日益增多,关系也非常密切。在此之中,也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反映出一个共同点,中国与周边国家原有的经济合作模式不适应和平发展的新要求。在2103年的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此曾提出说道:“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依靠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这样就意味着“一带一路”作为新时期周边战略的依托,需要把亲,诚,惠,容等理念付诸实践,进而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发展目标。

三,“一带一路”是实施经济外交的心平台。“外交为经济服务”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外交的一种共识。而在现今看来,维持外交仅仅依靠经济合作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认为既需要外交服务于经济,也需要经济服务于外交,二者共同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发展。而如何把经济与外交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这个时候,“一带一路”的建设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最后,“一带一路”将为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提供一种新路径。如今世界各大国渐渐倾向于区域经济合作,而“一带一路”与此正好相对应,有可能成为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一种新路径。

由此看来,“一带一路”是中国由大到强发展关键的重大决策,是推动全国人民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和“世界梦”的重大战略。“一带一路”不仅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推动沿路国家经济的发展,为我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目前我国经济产业已经饱和,要想突破瓶颈,就要勇敢地走出去,加快对外投资的力度,为我国经济对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带一路”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我国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它也预示着中国角色的一个新变化,从国际规则的旁观者变为遵循者,再向制定者转变。

我相信,“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将会是中国在国际上的一个姓的里程碑。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应当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投入到国家现代化建设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终身!

“一带一路”构想的战略意义 篇4

【摘要】“一路一带”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关键词】“一路一带” 战略意义 发展

东起长安(今西安)、西达罗马的古丝绸之路曾是维系中国与欧亚各国的重要贸易通道。最早提出“丝绸之路”这一名称的是德国地貌地质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1833-1905),在其所著的《中国》中提出了这一概念。历史上,中国将丝绸、瓷器、茶叶、漆器、竹器、铜铁、火药、金银器等源源不断传入西域、中亚与欧洲;同时,西方的葡萄、胡桃、石榴、苜蓿、香料、药材、胡椒、宝石、玻璃、骏马、狮子等等也大量传入中国。除了陆上丝路,还有海上丝路之谓:即从中国东部和南部海港出发途径东南亚、西亚、非洲的海路,历史上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奏响的中华文明曲。无论是陆上丝路还是海上丝路,其存在的历史意义绝不仅仅于贸易的互通有无,更重要的是:在人类科技尚不发达的古代,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更是东西方、东西方文化相互传播的世界桥梁。诞生于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为欧洲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印度的佛教、西方的基督教、中亚的伊斯兰教等也在中国落地开花。李白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描绘了盛唐时多文化交融景象,欧洲贵族对中国瓷器的热爱更将中国称为“China”,非洲出土文物中中国物品的隆盛等等,所有这些历史景象向我们展现出古丝绸之路在促进东西方文明交融、中华文明走向中亚、欧洲、非洲的过程中起着非凡的历史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文明交流、中国与非洲的历史交往、中国与印度、中国与东南亚、中国与中亚等的沟通传播,陆海两丝路贡献大焉!一定意义而言,丝绸之路促成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中的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文明贡献世界文明的杰出成就。【1】

总书记2013年9、10月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要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一路一带”建设作了部署,要求积极推动相关重要项目建设。推进“一路一带”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一路一带”中,“一路”是从中国向欧亚大陆腹地及西部延展,“一带”是从中国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延展,“一路”与“一带”对接,形同雄鹰展翅。【2】

为适应国际经济新格局的新变化,习近平主席提出“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同时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其意义可归 纳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理念是加强 同中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国同、中亚及东南亚各国历史上有着共同的发展经历,文化相通,合作基础坚固。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举措有利于通过共建“一路一带”丝绸之路形成对外开放新的增长点,所以关键是处理好中国与中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发挥好上合组织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推动诸边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打造好同西部邻邦及东南亚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其次,逐步形成两个辐射作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为基础,可以逐步形成连接东欧、西亚和东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可以巩固和发展我国同东南亚的经贸关系,同时可以逐步辐射到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共建丝绸经济带的倡议之所以深受中亚各国的欢迎和赞同,因为在已有的上合组织框架下,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良好的基础。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振兴势必会形成对阿拉伯和东欧国家的辐射作用,其结果有利于新的欧亚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的形成。对中国来说,可以带动内陆沿边向西开放,相当于扩大西部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增强中国的影响力,可谓一举多得。

第三,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开放所到之处,经济即进入活跃发展阶段。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形成于2000年之后,同东部沿海相比起步较晚,必须加快对外开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动内陆沿边开放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的重要内容,只要加快推动和落实,将进一步激活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结合我国周边外交的发展重点,通过开放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全面提升内陆和沿边开放性经济水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成为扩大中西部开放、打造中西部经济升级版的主引擎。

第四,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东部地区经过30多年的率先对外开放,已形成了贸易驱动型的外向型增长模式。目前企业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和海外投资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加快同东南亚的互联互通,加快企业产品结构的升级至关重要。东部省份应寻求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新支点,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3】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实现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模式的转变,创新合作模式,真正实现互利互惠。复旦大学教授赵华胜认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传统模式是输出廉价消费品,获取能源矿产资源。这种模式的潜力接近用尽,也越来越不受欢迎。“一带一路”旨在打造我国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以推销廉价商品和获取矿产资源为目标的模式也与之相悖。以新模式取代旧模式并不是停止输出消费品和放弃开发海外矿产资源,而是通过增加新的内容,改变合作的形式和内涵。新型合作模式应以推动“一带一路”沿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代化为要义,这是我国与这些国家共同利益的真正契合点。新型合作不仅符合对方国家的利益和需求,还将提升中国经济存在的形式,从以商品存在为主进入到实体经济,同时有助于改善我国的形象,提高我国的政治地位。“一带一路”建设只有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诉求作出回应,才会为这些国家所真正接受。【4】

【参考文献】

【1】崔莉萍.基于“一路一带”推动中华文明在欧亚大陆的再传播[J].新闻大学,2014,5:97 【2】王敬文.“一路一带”打开筑梦空间[J].中国外资,2014,10:23

“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 篇5

单位:学员五旅三队 姓名:刘天林 学号:20152063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这一建设战略受到亚欧国家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内相关省份也纷纷制定实施规划方案。但美国、俄罗斯、日本实施的力图主导地区事务的战略举措,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沿线各国应团结互信、合作共赢,努力打造亚欧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

关键词:一带一路、欧亚、美国、俄罗斯、日本

引言:“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宏伟战略已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给古老的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规划了美好蓝图,为亚欧区域合作注入了新活力, 为世界发展繁荣提供了新路径。

(一)“一带一路”建设是续写古丝绸之路辉煌的必由之路

随着时代发展, 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他国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还有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穿过南中国海,进入太平洋、印度洋、波斯湾,远及非洲、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等。数千年来,各国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教徒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川流不息, 沿线民众互通有无、互学互鉴,逐渐形成了沟通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希腊文明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古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人民共同走出来的。各国人民排除艰难险阻、跨越万水千山,以极大的毅力和勇气开辟了这条道路。古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新时代背景下,亚欧国家都面临着转变发展模式、增强发展动力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沿线各国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使这条曾经创造无数财富、凝聚各国人民友谊的传奇之路重现辉煌,成为惠及沿线各国人民的和平之路、合作之路、共赢之路。(二)“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 6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正在推动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合作倡议, 中国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体系,为亚洲和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1]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 西部地区积极实施赶超战略,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2]“一带一路”建设, 有助于西部地区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进一步释放开发开放和创新创造活力。

(三)“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逐步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更好地推动沿线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促进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

“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覆盖约 44 亿人口,经济总量约 21 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 63%和29%。”[3]通过 “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把中国的发展与沿线各国的发展对接起来, 把中国梦与沿线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对接起来,让周边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

二、“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为亚欧国家深化合作勾勒了宏伟蓝图,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崭新机遇,丝绸之路意识已在各国落地生根, 许多国家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有效对接。(一)“一带一路”战略受到亚欧国家积极支持和参与

中亚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2014 年 5 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谈时表示:“哈方积极支持和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拉动经贸、交通和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领域合作。”[4] 南亚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2014 年 5 月,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谈时表示:“巴中经济走廊建设进展顺利,巴方愿为加快实施有关项目提供便利,希望双方加强电力合作。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重要组成部分。”[5]6月, 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谈时表示:“孟方赞同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重要倡议。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南亚地区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孟方愿积极参与。”[6] 欧盟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2014 年 3 月,《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 “中欧加强交通运输关系潜力巨大,双方决定共同挖掘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欧盟政策的契合点, 探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开展合作的共同倡议。”[7]

阿拉伯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2014 年 6 月,《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指出:“阿方欢迎中方关于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双方愿进一步扩大中阿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并重点在以下领域积极开展合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阿产业合作发展,特别是深化能源、金融、人力资源领域合作。”[8](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基础坚实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合作基础坚实。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 各成员国之间加强了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促进了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能源、交通、旅游、安全等领域有效合作。中国与东盟之间合作基础坚实。目前,中国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合作基础坚实。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因为丝绸之路相知相交,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三)国内相关省份纷纷制定实施规划方案 陕西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桥头堡。陕西要“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核心,以构建欧亚立体大通道为基础,以加强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先进制造、科技教育、现代农业等领域合作为重点,紧紧抓住机遇、积极主动作为,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努力把陕西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物流商贸枢纽、文化科教交流核心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端生产要素聚集区。” [9] 新疆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新疆要充分“发挥亚欧大陆核心地带的地缘优势、四大文明交汇的文化优势、富集的资源优势,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 以及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10] 甘肃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甘肃要“着力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战略平台,重点推进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人文交流合作、战略平台建设等六大工程,努力把甘肃省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经贸物流的区域中心、产业合作的示范基地、人文交流的桥梁纽带”。[11] 广西提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和新枢纽。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省区, 海岸线1595 公里,与东盟“一湾连七国”,拥有防城港、钦州、北海等北部湾良港。广西要深度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进一步开拓沿线国家市场,“充分发挥对东盟合作前沿窗口和桥梁作用,加速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面向东盟、走向世界的国际大通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节点和重要平台”。[12] 除了上述省份踊跃投入“一带一路”建设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青海、宁夏、重庆、四川、云南、河南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山东、海南等省份也都结合自身特点优势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规划方案。

三、“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挑战 由于 “一带一路” 沿线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些年来,美国、俄罗斯、日本纷纷实施了力图主导该地区事务的战略举措,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美国实施“新丝绸之路”战略和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1999 年美国国会通过“丝绸之路战略法案”。2011 年 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印度参加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期间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2011年10月,美国国务院向美国驻有关国家的大使馆发出电报, 要求将美国的中亚、南亚政策统一命名为新丝绸之路战略,并将其向国际伙伴通报。这标志着新丝绸之路战略成为了美国的正式官方政策。”[13]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和明显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意图。其主要目的是谋求在中亚地区的长期存在, 控制中亚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建立由美国主导的中亚、南亚新秩序,削弱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这就给中国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非传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是由美国主导、共有 12 个国家参与谈判的一项多边自由贸易协议, 协议的内容和标准更多体现美国自由贸易理念及其战略利益诉求。TPP 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设置高门槛限制中国加入。从短期看,TPP 对中国参与推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构成现实制约, 不利于中国提升在亚太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从中长期看, TPP 的持续推进, 将使中国与周边大国关系趋向复杂,增加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压力, 甚至可能危及中国长期谋求的和平发展环境。

(二)俄罗斯实施“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和寻求欧亚地区事务主导权 2011 年 10 月, 时任俄总理的普京在其纲领性文章《欧亚地区新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于今日》中提出了建立欧亚联盟的构想。他倡议由原苏联共和国组成“欧亚联盟”,建立一个类似欧盟的超国家联合体,在欧洲和亚太地区间起桥梁作用,成为世界格局中的强大一极,跟美国、欧盟和中国三大中心平起平坐。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存在许多重叠之处,虽然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但俄罗斯传统上把中亚地区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不愿意接纳其他国家在这里扩张影响力。因此,如何发展好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寻找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之间可行的契合点,使之共同成为推进亚欧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引擎,这是摆在中俄面前亟待破解的难题。

(三)日本实施“丝绸之路外交”战略和搅局南海围堵中国

1997 年, 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提出 “丝绸之路外交”战略,该战略把中亚及高加索八国称为“丝绸之路地区”, 并把这一地区摆在日本外交战略中的重要位置。2004 年,日本推动设立了“中亚+日本”对话机制,这标志着日本同中亚国家的交往联系开始朝着常态化、多边化与全方位方向不断发展。日本推行“丝绸之路外交”战略的主要意图在于:在毗邻中国的地区培养“亲日国家”,谋求在中亚和高加索这个世界战略要地站住脚跟, 形成对中国的战略遏制;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进口方面牵制中国,延缓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同时对上海合作组织发展也形成牵制。日本将中国的发展视为其实现政治军事大国野心的最大绊脚石,企图搭乘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顺风车,将日美同盟的干预范围扩大至南海,拉拢与中国存在争议、对中国存有疑虑的越南、菲律宾、印度等国家共同遏制中国,以实现其主导亚洲事务、抢夺海洋权益、围堵中国发展的目的。2014 年 6 月 11 日,“日本国会众议院外务委员会就南海问题通过一项决议案, 指责中国在西沙群岛进行石油钻探活动加剧紧张局势, 声称日本不会容忍中国单方面以实力谋求领土和海洋权益,并要求日本政府加强与美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共同敦促中国遵守国际法。”[14]日本是一个典型的麻烦制造者, 其上述行为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带来严重威胁和挑战, 破坏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影响了南海正常的航运安全,损害了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

(四)国内省市争打丝绸之路牌引发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

国内各相关省市为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抢占发展先机,纷纷做规划、争地位、要政策,力求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定与支持,期盼在这一国家战略布局中争得一席之地。但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整体规划尚未出台,各省市“自弹自唱”的规划中难免出现区域功能定位趋同、产业结构布局重叠、同质化无序竞争的弊病。仔细分析各相关省市的功能定位和规划设计, 就不难发现许多重复和雷同之处。从各地提出的口号来看,陕西、河南、重庆争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福建、江苏、浙江、广东争抢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从各地开通的连接亚欧的国际货运专列来看,西安、重庆、连云港、郑州、成都、武汉、义乌等城市相继开通了类似专列,有“长安号”、“渝新欧”、“新亚欧大陆桥”、“郑欧”、“蓉欧”、“汉新欧”、“义新欧” 等国际铁路货运专列往返于中国与欧洲之间,但这些专列大都面临着始发地货源充足、返回地货源匮乏的困境,甚至出现“空担”现象,造成巨大资源浪费。

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现途径 “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各国要团结互信、合作共赢,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努力打造亚欧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福祉,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

(一)中国和中亚南亚国家、俄罗斯、欧盟国家共同建设 “一带一路”,形成亚欧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格局 中国同中亚、南亚国家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应以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坚定相互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加强务实合作,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中国和俄罗斯要加强在联合国、20 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东亚峰会、亚信峰会等框架内的合作, 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双方要积极寻找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和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可行的契合点,推进油气、核能、电力、高铁、航空、通信、金融等领域合作,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中国和欧盟国家“要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将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为中欧合作注入新动力,为世界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15]中国和欧盟国家要做和平伙伴,带头走和平发展道路;做增长伙伴,相互提供发展机遇;做改革伙伴,相互借鉴、相互支持;做文明伙伴,为彼此进步提供更多营养。

(二)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 “一带一路”, 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中国和东盟国家要使双方成为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同舟共济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一是坚持讲信修睦。双方应真诚相待、友好相处,不断巩固政治和战略互信,在对方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二是坚持合作共赢。双方应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进一步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水平, 努力发展好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伙伴关系。三是坚持守望相助。双方应树立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新理念,对中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方面存在的分歧和争议,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四是坚持心心相印。双方要促进青年、智库、议会、非政府组织、新闻媒体等的友好交流,夯实双方合作的民意基础,增进人民了解和友谊。(三)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不断深化中阿战略合作关系

目前, 中阿都面临着实现民族振兴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双方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规划中阿关系未来发展,不断深化全面合作。一是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商,就是集思广益,好事大家商量着办,使„一带一路‟建设兼顾双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双方智慧和创意。共建,就是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双方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共享,就是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中阿人民, 打造中阿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16]二是要做好顶层设计。要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促进资源要素在中阿之间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三是要深化合作论坛建设。依托合作论坛支点,增进中阿传统友谊,加强政策沟通,深化务实合作,不断开拓创新。(四)中国国内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宏伟的国家战略,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国家相关领导部门要尽快制定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蓝图,明晰沿线各省区市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资源整合等重大事项,加快形成区域产业协同融合、资源互补共享的良好发展格局。二是要加强道路互联互通。内陆城市要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 同时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三是要加强产业对接合作。西部地区要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 把扩大向西开放与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结合起来,同时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国内产业与国外产业对接合作。综上所述, 中国梦与世界梦始终相通。曾经驼铃声声、舟楫络绎的丝绸之路,正在重现活力、大放光彩。“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各国人民只要团结互信、互利共赢,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就一定能够共圆丝绸之路新梦想。

参考文献: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 篇6

概念

“一带一路”,简称“BA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最高决策层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关乎未来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繁荣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顶层设计”,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时代背景。

历史背景

丝绸之路是西汉张骞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与欧亚国家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大通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在新的历史时期,沿着陆上和海上“古丝绸之路”构建经济大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共同/ 5

的发展机会,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时代背景

一、国内战略背景——统筹两个大局,消化过剩产能。

基于中国地域辽阔、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经济条件,邓小平曾于1988年提出“两个大局”思想,即:率先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发展,然后以东部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然而,在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也在逐步扩大。虽然自2000年以来,国家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扶持,地区之间差距缩小。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备,对投资、人力资源吸引力不足以及交通物流成本较高等原因,区域差异依然较大。

“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带来的中西部经济的增长更为依赖投资的驱动,相应地,消费和对外贸易却未同步发展,反映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扶持政策对于经济的结构化调整与升级的局限性。因此,当前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即是统筹两个大局,通过内陆的沿边开放,拓宽国内国外市场,促进中西部经济结构更为合理的发展,最终协调区域间的平衡发展,缩小区域贫富差距。

在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增速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的情况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尤为重要。然而,中国原有的“以量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工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金融危机时期的四万亿刺激措施更是加剧了产能过剩的矛盾,特别表现在钢铁行业。因此,扩大需求成为消化过剩产能的最优途径,而这就意味着需要拓宽现有的市场空间。“一带一路”战略即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向西开拓国际市场,以期消化国内过剩的工业产能。

二、国际战略背景——深化多边贸易,提升国际话语权。

中国的崛起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融入国际多边贸易,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过拓展外部市场拉动外需、加强经济互利合作成为当前各国政府所寻求的措施。近年来,中国加速通过区域或者全球治理平台(例如,中国-东盟自贸区、上合组织等)即是加强对外开放与合作的信号。

相比其他国家,中国重视对外合作还有另外一层缘由,即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体量逆势上升,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总量更是居全球首位。与外部融合的加深导致外部经济体波动或者国际经济规则的调整都将对中国造成巨大影响,这促使中国必须寻求有利于自身发展或者至少是互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5

这意味着经济体量巨大的中国已然无法回避经济实力向战略影响力的转化与实现。因此,作为大国,中国必然需要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在于向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提供公共产品。据此而言,对外投资将是大国深化国际合作的客观诉求。相对而言,中国对外投资的一大优势在于巨量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对外的国民财富”这一性质决定了外汇储备只能用于对外经济活动。近4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不仅可以为海外投资提供可观的先期资本,而且也可以通过企业“走出去”在全球优化资源、技术的配置,实现自身的保值增值。“一带一路”战略的最终实施将完成中国利用外汇储备对外投资,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而提升自身话语权的战略目标。

三、国内改革步入深水区,对外开放面临调整转向,经济发展处于“三期叠加”的新阶段。

当前我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就是“三期”叠加。所谓 “三期”,即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十八大”后党中央提出了改革开放再出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新方略,重新定位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国民经济从高速增长到常态平稳增长的“软着陆”,维持可持续发展和适度增长。这就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大资源和市场,寻求新的经济发展驱动力和增长点。习近平亲自挂帅的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等总揽全局的顶层设计决策机构的成立,足以表明中央再举改革开放大旗、应对国内国际挑战的决心和勇气。

四、世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区域内的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产业结构进入了深度调整期,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发达国家增长乏力,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回落;世界工业生产收缩,制造业处于下行期;世界资本流动减速,金融资产增长缓慢,发达经济体对外投资一蹶不振,原先专注于资本输出的国家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内,使全球资本跨境流动大幅下挫,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资本市场动荡加剧,投资回报率普遍下降;经济增长的疲软严重拖累世界贸易的增长,世界贸易持续低迷,出口形势急剧恶化,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的出口正在经历深度调整。

世界经济结构的这些变化和调整,呈现如下明显特征:一是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发生变化,过去几十年引领着全球经济增长的发达经济体,受困于高额的政府债务、投资机会的缺乏、欧债危机的冲击、产业创新的缓慢、紧缩的货币环境、/ 5

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等因素,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已经发生动摇,而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始终保持着较高增长率,逐渐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二是世界工业生产格局出现分化,发达经济体工业增长减速,部分产业空心化,而新兴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增长表现不俗,但作为工业增长引擎的制造业要想在全球工业生产格局中凸显领导力,仍尚待时日;三是世界资本流动格局发生逆转,原来的西方发达资本输出国大幅减少境外投资,美联储加息企图再次剪全世界的“羊毛”,加速全球资本的回流,恶化了发展中国家融资环境,偿还外债能力减弱,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加剧;四是世界贸易格局进一步分化,美国、欧盟、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商品出口增长较快,日本出口形势则急剧恶化,而在商品进口方面,亚洲发展中国家增长强劲,继续保持领先,美国和欧盟进口则持续乏力疲软。在此情形下,我国对外开放长期以来主要的对象西方发达经济体国家为主的格局,需要调整、转向,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周边的东盟、中亚、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亟需通过合作活力激活发展动力。

五、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中国成为世界能源进口和消费大国,原油进口潜在的“马六甲之困”日益突出,能源安全形势加剧。

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原油领域的竞争已经超过了纯商业的范围,甚至成了世界大国经济、军事、政治斗争的重要武器,近年来美俄因乌克兰局势而交恶掀起的原油价格较量,就是最新的明证。研究表明,自1996年以来,中国原油进口量快速增长,原油进口依存度飙升,进口主要来源地愈趋集中。原油进口来源主要集中在中东国家、非洲的苏丹等地,原油进口来源地区比较集中。原油进口量的80%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对外依存度高达58%。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原油安全保障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今国际原油市场深受国际政治的影响,使原油进口国的原油供应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原油进口的安全性受到很大挑战。尤其是我国原油进口过度依赖中东地区和马六甲海峡,在中东局势动荡、美国插手南海的情况下,我国的能源安全受到严重挑战,潜在威胁加剧。开辟新的原油供应国或地区,开通新的安全输送管道,实现原油进口的多元化,已经是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六、中美战略博弈日益白热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抱有疑虑、担忧甚至戒备、敌意。

美国“重返”亚洲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参与建构国际新秩序形成越来越激烈的/ 5

对冲。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美国推行所谓的“重返”亚洲再平衡策略,意图围堵中国的发展空间,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在外交、军事、安全、经贸等领域实行了一系列新举措。如推行“巧实力”外交,强化“美日安保”,企图拉拢日、韩、菲、澳等国缔结“小北约”,打造环绕中国东部的“三条岛链”,构建从日本东京到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新月形”包围圈,明里暗里插手东海、南海问题,驻军澳大利亚、重返菲律宾,在APEC之外提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意欲继续主导亚太政治经济格局,遏制中国发展。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

与此同时,凭借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成就和累积的国家综合实力,新兴的复兴中的中国积极参与建构国际新秩序,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机制,倡导成立了许多新的地区或国际组织。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世界多极化、倡导多边安全机制等前提下,新一届中国领导提出了亲诚惠容的睦邻政策,全新的亚洲安全观和亚洲梦,并首倡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同时,中国逐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国际对话渠道和合作机制,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G20、APEC等国际事务,参与协调地区事务如东盟10+

3、中日韩领导人峰会、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等机制,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发起并主导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中欧论坛、中东欧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国东盟10+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现实需求 篇7

1.“一带一路”战略反映中美之间的博弈

虽然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现实, 但美国依旧试图保住其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 在国际社会推行其惯用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所以, 面对中国的崛起, 美国“习惯性”地选择了压制。

政治上, 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 企图通过拉近中国周边国家的关系, 来孤立中国。美国一方面通过加强美日、美韩同盟关系, 加大其在东北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加深与中国有海洋权益争端的越南、菲律宾等国的关系, 增强其在南海的操控能力, 现在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已经从幕后走到了前台。

军事上, 美国推行“重返亚太战略”, 一直以来, 美国在中国周边的军演从来没有中断过。美国不仅逐步把60%的海外军力部署在亚太地区, 而且还试图通过美日针对钓鱼岛的联合军演、美菲针对南海的联合演练、美澳和美印每年都例行的海上联合军演, 以及海事合作来强化与盟友的军事同盟关系。

经济上, 美国推行了针对亚太区域的TPP贸易协定。奥巴马在2015年11月的TPP成员国会议上明确表态:不能让中国这样的国家书写国际规则。很明显TPP就是针对中国的。

面对美国的这些举动, 中国完全可以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化解美国的压制。在政治上, “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联合亚非欧大陆各个国家最好的桥梁, 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相关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比如通过亚投行这样的平台, 我们不仅可以巩固周边关系, 更能深化与英、法、德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从而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军事上, 中国虽然不和任何国家结盟, 但是经济上的密切合作会加深国家间政治上的互信, 而政治上互动多了, 就会增强军事互信, 从而会减少军事上的博弈, 比如军备竞赛或是军演等;在经济上, “一带一路”战略强调通过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来带动大家一起发展, 这既是希望用中国的发展来带动有需要的国家的发展, 也是借助这样的平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总之, “一带一路”战略是对美国压制中国战略的最好反击。

2.“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经济上, “一带一路”战略可以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虽然现在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中国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多重压力, 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 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 中国无法继续以出口为导向带动经济发展;同时中国国内产能过剩, 以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也难以为继。在世界经济大环境不容乐观的客观事实下, 中国经济转型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 即“产能过剩”与“产能转移”之间的压力。

如果只关注“保增长”, 就会停留在现今的产业结构上, 错过产业结构转型的黄金时期, 同时也只有把国内过剩的产能通过某种方式转移出去, 才能腾出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关注产业结构转型。而“一带一路”沿线有很多国家都是比我们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正好可以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把中国优秀的成熟的产能投入到有需要的国家中去;但是要注意表达的方式, 切记我们不是将中国不需要的、过剩的产能转移到别国, 而是在帮助相关国家完成“五通”建设的时候, 协助对方完成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在这里笔者想强调一点:“一带一路”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 而不是中国转移过剩产能的方式。在国内外进行相关宣传的时候, 要注意口号的准确性和别国的接受能力, 切记勿提过剩产能转移, 从而引起对方不必要的误会。

现在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也是全世界12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更是亚洲乃至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市场, 已经成为推动地区和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所以, 中国的发展势必会成为世界发展的机遇。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中国有责任把自己的机遇变成世界各国发展的机遇, 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机遇, 让各国搭上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新疆板块 一带一路的战略重心 篇8

物流和基础建设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项目,随着兰新高铁和吐库二线相继开通,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也已开建,新疆未来5到15年的规划重点是城际铁路全覆盖。从明年起,国家将提高对新疆公路建设的资金支持标准,全额投资南疆四地州农村公路和国省道建设的建安费,国家高速公路建设补助标准按照建安费的70%执行。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未来有望进入大规模建设期。从目标国家潜力来看,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多在500美元以下,不及中国十分之一,投资空间巨大;从我国自身FDI构成看,我国对中亚投资额低于发达国家,且基建类占比仍较低,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建投资有望持续提升,先行启动投资的有中巴、中哈的项目。

中巴将建3000公里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南起瓜达尔港,北至中国新疆喀什,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管道、通信光缆等在内的贸易走廊,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将在沿线建设交通运输和电力基础设施,预计总工程费将达到450亿美元。一带一路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陆上丝路通过直达中东、俄罗斯及辐射非洲、欧亚大陆等通路。可以有效解决能源增加供给的问题。回避西方国家对中国能源的掣肘。中巴经济走廊建成后中国将直通瓜达尔港,打通印度洋的出海口、解除美日对我能源通道马六甲海峡的遏制,打造真正的中国马歇尔。

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是中哈两国元首达成共识的国家战略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跨境的经济贸易区和投资合作中心。此外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将申报亚欧经贸合作试验区,新疆南部首个综保区——喀什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十部委联合验收,成为新疆第二个、南疆首个正式封关的综合保税区。这些都是在为建立“中国-中亚自贸区”创造条件。

除了物流基建,能源互联互通将是“一带一路”另一重点打造的样板工程。新疆从今年开始正式启动油改试点混改属地化。元旦期间,中国石油新疆销售分公司正式变更为中石油新疆销售有限公司,并在新疆乌鲁木齐注册成立,企业性质也从央企驻疆分公司改为自治区国资委监管的国企。此外,新疆作为进军中亚油气的能源基地正在加快推进,近期中哈油气开发合作已经步入快车道。

具体到新疆的上市公司,首推的是基建类和能源类的上市公司,基建类的比如新疆城建(600545)、北新路桥(002307)、青松建化(600425)、天山股份(000877)、西部建设(002302)等,能源类的比如新疆浩源(002700)、广汇能源(600256)、金风科技(002202)、天富能源(600509)等。另外装备制造类的特变电工(600089)也将明显受益。

上一篇:经典励志的感言句子相关下一篇:预防和打击矿区私挖盗采督查会议领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