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2024-06-06

小学五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通用5篇)

小学五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1

用字母表示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52例1,做一做,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3、能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知道的关系式有那些

速度×时间=路程 单价×数量=总价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看书提问: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爸爸比小红大30岁。B、当小红1岁时,爸爸()岁,…… 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2)启发学生: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

法1: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法2:a+30 提问: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在式子a+30中,a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a+30表示什么?(a表示小红的年龄,30表示爸爸比小红大的年龄,a+30即表示爸爸的年龄)

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a能是200吗?为什么?

(3)结合关系式解答: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把算式和

结果填在书上。

2、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表 1

示数量。

3、教学例2:

引导学生看书讨论:(可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1)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4)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请小组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

4、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53做一做 集体评议。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算算自己的标准体重,并讨论:比标准体重轻说明什么?如果比标准体重重,又说明什么?

四、作业:

1、独立完成P50 第5题

2、独立完成P50 第6题

解答第6题时可提问:u = t = 让学生掌握三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注意巡视指导求式子值的书写格式。

即:S=ut=150×30=4500(注:这里求出来的值不带单位名称)板书: 例1: 例2:

法1: 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

是:6a 法2: a+30 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 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 6a=6×15=90 a=30=11+30=45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54例3 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1、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2×3 a×7 14+b a÷7 a×a 5-x 0.6×0.6

二、新授:

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教学例3:

(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a、b或 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

(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根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一个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除法的性质:a÷b÷c=a÷(b×c)

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引导学生看书提问: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请一生板演)

a×b=b×a(a×b)×c=a×(b×c)可以写成:a〃b=b〃a或ab=ba(a〃b)〃c=a〃(b〃c)或(ab)c=a(bc)(a+b)×c=a×c+b×c 可以写成:(a+b)〃c=a〃c+b〃c或(a+b)c=ac+bc 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师强调: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

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教学例3(2):

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

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问:(1)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怎样读?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 师强调:a 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

省略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4、练习: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x×x m×m 0.1×0.1 a×6 3×n χ×8 a×c 教学例3(2):

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两生板演。师强调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三:第4、5题 先独立解答后,再集体评议。

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知识,你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 用字母表示数

(一)乘法交换律:a×b=b×a S=a×a C=a×4 可以写成: a〃b=b〃a或ab=ba S =a2 C=4a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用字母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P58—59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使学生会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并会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化简;

3、初步培养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难点:会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并会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化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校园里的好人好事真不少,看学校通知栏上有一则招领启事:

招领启事

一同学在操场上捡到一个粉红色的钱包,包内有50元纸币n张、10元纸币m张,请失主速到学生处认领。

4014.6.18

1、请同学们猜一猜:钱包里有多少钱?

2、提问:m、n可以表示哪些具体的数?

二、(一)教学教材第58页例4

1、教师引导学生操作。(从一个大茶杯中倒出同样多的3小杯果汁)

提问:如果每小杯果汁的质量xg,那么3小杯果汁的质量应该 5

是多少克?

教师板书:x×x×x=3×x=3〃x=3x(克)

2、T:一大杯果汁有1200克,倒出3小杯后,还剩多少克? S:我们可以根据 “原来的质量-倒出的质量=剩下的质量”

列式为1200-3x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把算式写出来。

3、T:讨论当x=200时,果汁还剩多少克?

S:当x等于200克时,我们可以计算出3小杯果汁应该是

200×3=600(g)这时还剩下1200-600=600(g)

板书:当x=200时,1200-3x=1200-3×200=1200-600=600 答:当x=200时,果汁还剩600克。

根据给出的数值一个式子的值时,结果一不写单位名称。

4、分析和思考

想一想,式子1200-3x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呢?

(二)教学教材第59页例5

1、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并从题中找出相关信息。S1:从题中我知道摆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S2:从题中我知道摆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

S3:问题是求摆出个x三角形和x正方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2、解决问题

T: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x个三角形用多少根小棒? S:3x T:摆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摆x个正方形用多少根小棒? S:4x T:怎么求摆出个x三角形和x正方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S:3x+4x=(3+4)x=7x T:这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S:乘法分配律

三、巩固练习

1、一张桌子的价格是a元,一把椅子的价格是b元,买30套桌椅应花多少钱?

2.解简易方程 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数学书P62、6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教具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 7

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1、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看书第63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1、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2、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四: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

2、独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五、作业:练习十四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书P64。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3、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

况,进而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教具准备:天平及相关物品。(也可以将插图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逐步观察思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用天平做过实验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天平去发现一些重要的规律,有信心吗?

二、新知探究

(一)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1”。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茶壶,右盘放两茶杯,天平保持平衡。问:这说明什么?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a=2b(板),第二步,问: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待学生思考片刻,进而问:往两边各放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演示加以验证,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平衡。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a+b=2b+b。

第三步,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还保持平衡?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个茶壶呢?学生回答后,老师一一演示验证。

第四步,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天平两边增加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如果天平两边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吗?

第五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同时减少一个茶壶,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a-a=2b+a-a。因此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概括起来可以怎么说?天平两边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课件)

第六步,应用,进一步验证。展示数学书P55页第2幅图的场景,1个花盆和几个花瓶同样重呢?该怎么办?两边同时减少一个花瓶,天平保持平衡。

(二)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2”。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瓶墨水,右盘放两个铅笔盒,天平保持平衡。一瓶墨水等于两个铅笔盒的质量,如果设一瓶墨水重c克,1个铅笔盒重d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c=2d(板),第二步,问:想一想,如果在左边再放上1瓶墨水,右边再放上2个铅笔盒,天平还保持平衡吗?验证,天平两边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也 9

不同,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呢?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增加的质量相同,肯定;同时引导,天平左边的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扩大了2倍),右边呢?(也扩大了两倍)因此,天平两边尽管所增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不同,但两边质量所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都扩大了2倍,所以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c×2=2d×2。

第三步,刚才的演示反过来,就是天平两边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c÷2=4d÷2。因此,天平除了在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会保持平衡外,还可怎么变换也可以保持平衡?归纳得出:天平两边物品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第四步,进一步验证,出示P56的情景,问要求1个排球和几个皮球同样重该怎么办?两边质量同时缩小2倍,即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保留其中的一份,按其操作,天平保持平衡,得出结论:1个排球和3个皮球同样重。

(三)小结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引出等式不变的规律。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谁来总结一下。得出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1)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2)天平两边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老师引导:我们可以发现,天平保持平衡时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当天平两边发生变化时,等式的两边也在发生变化,天平保持平衡,等式也保持不变。从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吗?想一想,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保持不变;(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三、练习。

实物演示并判断:(准备8袋花生,4袋盐)

天平两端分别放有一袋500克的盐和两袋250克的花生。

1、当两边各增加3袋同样的花生(250克/袋)时,天平是否保持平衡?为什么?

2、在“1”的基础上,现在将把天平两端的东西减少,怎样变化?可使 10

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怎么想的?(可抽学生上台动手操作。)

3、假如天平两端只能加与先前完全一样的东西,要保持平衡可以怎么做?怎么想的?

4、一端放有两袋1千克的白糖,另一端放有4袋500克的盐,问一袋白糖与几袋盐同样重,怎么想的? 四:小结。

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书P67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等式在哪些情况下变换仍然保持不变呢?等式这些规律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完全可以,因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解方程。板书:解方程。

二、新知学习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皮个球加起来共有9个,方程怎么列?得到x+3=9 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求出方程的解呢?

抽答。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板书:x+3-3=9-3 化简,即得: x=6 这就是方程的解,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

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追问: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还需要验算。怎么验算呢?可抽学生回答。

板书: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二)教学例2 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抽答,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为什么两边同时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刚好把左边变成1个x。让学生打开书59页,把例2中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展示、订正。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或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这是我们解方程常用的两种方法,想不想用它们来试一试呢?

(三)学习例3 师:怎么解这个方程了呢?

生:等式两边加上相同的式子,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师:学生口述解方程的过程。

板书:20-x=9 20-x+ x=9+ x 9+ x=20 9+ x-9=20-9 X=11 学生口述检验过程。

板书:方程左边20-x=20-11=9=方程右边,所以x=11是方程的解。

反馈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2、思考“想一想”: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上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依据是什么?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试着解方程:x-2.4=6 x÷9=0.7(强调验算)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2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讨论:什么时候应该在方程的两边加,什么时候该减,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呢?

四、作业: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书P69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形如a x±b=c 类型的方程,并会用方程的解进行验算。

2、使学生会把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解决形如 类型的方程;体会“整体”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连续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 x±b=c、(x+b)a=c

类型的方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忆等式的性质,指名学生回答。

2、说说解下面方程的根据

x+5.7=10 x-3.4=7.6 1.4x=0.56 x÷4=2.7

二、新授课

(一)学习例4

1、师:看课本69页的图,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生:有3盒水彩笔,每盒x支,还有4支散放的。

师:大括号什么意思?40支和大括号有什么关系?可以怎么列方程 生:3 x和4支共有40支,3 x+4=40

2、探索3 x+4=40的解法 师:你会算吗,独立思考

生:先把“3 x”看作一个”整体”,根据等式的性质1先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两边仍然相等来解方程。

板书:解:3 x+4-4=40-4——————先把3 x看成一个整体 3 x=36 3 x÷3=36 ÷3 x =12 小组讨论:解形如a x±b=c类型的方程和ax=b、x±a=b类型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二)学习69页例5 师:小组讨论2(x-16)=8怎么计算?可以把什么看成整体? 生1:可以把(x-16)看成一个整体

2(x-16)=8

解:2(x-16)÷2=8÷2 x-16=4

x-16+16=4+16 x=20 生2: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

2(x-16)=8 解:

2x-2×16=8 2x-32=8 2x-32+32=8+32 2x=40 2x÷2=40÷2

X=20 方程的验算

检验:把X=20代入原方程

左边=2(x-16)=2×(20-16)=2×4=8 右边=8 左边=右边

所以,X=20是原方程的解

三、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

四、练习:

8+4x=56 3x-2=28 2(x-2.6)=8 5(x+1.5)=35

五、作业 做一做

3、实际问题与方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书P73、7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解形如a x±b=c 类型的方程,并会正确列出这种方程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在多种方法中选择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解 a x±b=c 类型的方程,并能正确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题,列出方程,并说出数量关系式(1)、男生有x人,女生有50人,比男生人数的3倍少10人。(2)、林家上月水电费是x 元,购买食品的钱是540元,比上个月水电费的2倍多200元。

2、解方程

x-2.5=10 4 x=120

二、新授课

1、学习例1 师:引导学生审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知道了小明的成绩为4.21米,超出原纪录0.06米,问题是学校原跳远纪录是多少米? 师:要怎么计算呢?

板书:原纪录+超出部分=小明的成绩 解:设学校原跳远纪录是x米

X+0.06=4.21 X=4.21-0.06 X=4.15(米)答:

总结:在用方程解题时,先将要求的量设为黑色皮块数x,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最后解方程。

2、第74页例2 师:引导学生审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小朋友玩足球,有的同学在讨论足球? 师:白色皮块数与黑色皮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黑色皮块数×2-4=白色皮块数 师:怎么列方程呢

生1:2 x-4=20 生2: 2 x=20+4 生3: 2 x-20=4 学生练习解答 总结:

三、习题十六4、5、6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书P77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积之和等于已知的总数和含有小括号的方程的解法,并会列方程解具有这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解具有这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妈妈买了2千克和3千克梨,已知梨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2.4元,妈妈一共要会多少钱?

学生读题后,独立列式计算,并说出数量关系 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钱数 2.4×2+2.8×3=13.2(元)

二、1、出示教材77页例题

妈妈买了2千克和3千克梨,共付13.2元钱,已知梨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多少钱?

师:这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生:已知和问题交换了位置,数量关系不变 师:你能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 板书:

解:设苹果每千克x元,2 x+2.8×3=13.2 学生自由解答

师:改变例题,将梨的质量由3千克变为2千克,学生审题后再列方程解答。

二、练习

(48+ x)×3=480 17

学生根据这个方程编一道应用题

四、作业

练习十七第1、2、3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书P78、79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设一个未知数,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比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会设一个未知数,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1.8a+0.5a= 105x+13x= c-0.3c= 8x-0.25x= 0.6x-0.13x= b+0.75b= 提问:你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二、新授课 学习例4

1、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比较例题与导入题有什么别

引导学生回答,数量关系相同,条件与问题交换了位置。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将数量关系式板书出来

陆地面积+海洋面积=地球表面积

3、讨论两个未知数怎么办,怎么设未知数,怎么列方程,学生讨

论。

板书: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积为2.4X亿平方千米

X+2.4X=5.1(1+2.4)X=5.1 3.4X=5.1 X=1.5 提问:怎么求海洋面积?

5.1-1.5=3.6(亿平方千米)

或者2.4X=2.4×1.5=3.6(亿平方千米)师:怎么检验? 学习例5

1、引导学生审题,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2、你能用一个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

生:小林骑车的路程加上小云骑车的路程等于总路程

板书:小林骑车的路程+上小云骑车的路程=总路程

解:设两人X分钟后相遇 0.25X+0.2X=4.5 0.45X=4.5 0.45X÷0.45=4.5÷0.45 X=10 答:

三、练习

练习十七第6、7题

小学五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2

1.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 ),一般用字母( )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 ),一般用字母( )表示。

2.圆心确定圆的( ),半径确定圆的( )。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 ),有( )条。

3.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 )的数,我们把它叫做( ),用字母( )表示,计算时通常取近似值( )。

4.画一个直径是5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 )cm。如果要画一个周长是18.84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该是( )cm,这个圆的面积是( )cm2。

5.在一张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硬纸中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 )cm,面积是( )cm2,剩下部分的面积是( )cm2。 6.如右图,一根铁丝正好弯成一个直径是2.5dm的半圆,这根铁丝长( )dm。

7.一个圆环,外圆直径是10cm,圆环宽1cm,圆环的面积是( )cm2。

8.把4个底面直径是8cm的圆柱形牛奶罐捆成如左下图(从底面方向看)的形状,如果接头处不计,至少需要多长的绳子?

解题时,先画辅助线(如右上图虚线),可以看出,绳子中的4条线段相当于4条直径;四角处的4条弧,每条都是一个圆周的,合起来正好是一个( ),所以计算绳长的算式是( ),得数是( )cm。

二、对错辨别庭(5分)

1.同一圆中的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 ( )

2.一个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i倍。 ( )

3.图中的涂色部分是扇形。 ( )

4.半径是2dm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 )

5.如果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则圆的面积最大。 ( )

三、答案选择厅(9分)

1.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圆的( )。

A.半径 B.直径 C.周长的一半

2.甲、乙两圆的半径比是1∶3,它们的直径比是( ),面积比是( )。

A.1∶3 B.1∶6 C.1∶9

3.下列图中有圆心角的是( )。

A. B. C. 4.右图中扇环的周长是( )cm。

A.12.56 B.16.56 C.17.85

5.把一个圆的半径增加2cm,周长就增加( )。

A.4cm B.6.28cm C.12.56cm

四、计算小能手(25分)

1.填表。(9分)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cm) (8分)

3.计算下面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dm) (8分)

五、实践探索台(10分)

1.先画一个正方形,再按下面步骤操作。

(1)画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以交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画一个大圆;

(2)依次连接两条直径的四个端点,得到一个小正方形;

(3)以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画一个小圆。

2.如果大正方形的边长是20cm。

(1)大圆的面积是多少?

(2)图(2)中,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与大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图(3)中,小圆的面积是多少?与大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六、生活应用场(25分)

1.教学楼前有一个直径是8m的圆形花坛,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有一个面积为450m2的圆形草坪,要为它安装自动旋转喷灌装置进行喷灌。现有射程为10m、12m、15m的三种装置,你认为选哪种比较合适?安装在什么位置?

3.一个圆形水池,周长125.6m,水池周围(阴影部分)是一条5米宽的水泥路,在路的外侧围一圈栏杆。水泥路的面积有多大?栏杆长多少米?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69页例及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教科书第68页

出示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让学生读一读故事内容,再请学生说一说这一篇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问: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你想用什么办法解决?(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

汇报:(1)一个字一个字地数,就能数出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个字,但如果文章长的话,就不太适用。

(2)先数每行有多少个字,一共有几行,就可以。

教师:两种方法第二种比较适用,现在我们就采用第二种方法,算一算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

学生动手操作:

(1)每行最多有22个字,但有许多行的字数都比22少,估算每行大约20个字左右,本篇文章共有13行,所以列式为20×13=260,这篇文章大约用260个字。

提问:20×13你是怎样口算的?

(2)每行最多有22个字,一共13行,列式:22×13。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怎样算?

二、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学生口算后教师讲评。

提问:整十整百数乘数十数应该怎样算呢?

三、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笔算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解决问题

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七的第3、4题。

小学五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4

上课时间:2015 年

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

第一课时:等式与方程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理解方程的意义。

3、引导体会式子、等式、方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教学重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仪器?

2、天平。

3、问:同学们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处吗?

4、班里交流。

二、自主探索

(一)教学例1

1、出示如图所示的情景,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什么?

2、问: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3、独自写一写。

4、交流:50+50=100

5、说明: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左边是50+50,右边是100。

(板书:等式)

6、学生自己写出一些等式,并在班级里交流。

(二)教学例2

1、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独立填写。

3、交流。

4、说明: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

5、问:怎样利用天平图来判断数量的相等和不相等?

6、天平哪一边下垂,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7、追问:哪些是等式?

与例1中的等式有什么不同?

8、都含有未知数。

9、指出: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10、小组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

11、交流:

(1)方程也是等式,是一类特殊的等式;(2)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50+50=100。

(三)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沙土镇彭家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5 年

日 ⑴问: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⑵指名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2、第二题

⑴读题后独立完成:将算式中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⑵全班交流

⑶指出:可以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也可以用字母“y”或“其它字母”表示未知数。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根据线段图列方程。⑴看线段图列方程。⑵交流,说说想法。

2、“练习一” 2 ⑴说说图意,数量关系。⑵在书上写出方程。⑶交流。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做《补充习题》上的相关练习。

教后记:

沙土镇彭家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5 年

第二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就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方程?

2、指名口答。

3、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8-x=3

20+30=50 5+x>9

y-16=54

4、指名口答,并说说为什么?

二、教学新授 ㈠教学例3

1、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

2、出示例3第一幅图。

⑴问:怎样在天平两边增加砝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⑵学生讨论。

⑶交流:①左右两边都加上10克的砝码;

②左右两边都加上同样重的砝码,比如a ⑷你能写出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板书:50+10=50+10 50+a=50+a)

3、启发:比较这两幅天平图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一想,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第二个等式中的a可表示任何数。相同的地方是左右增加的一样多,等式仍然成立。

4、观察下图,先填一填,再说说你的发现。

⑴问:你能分别说一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⑵学生联系天平保持平衡的过程说一说,等式怎样变化,结果是等式。交流后填一填。⑶校对。

5、通过上面四组天平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㈡教学试一试: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沙土镇彭家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5 年

日 ⑴学生看清题意后独立填写。⑵交流,说说根据。㈢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天平图。

问:你能根据天平图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生:X+10=50

2、启发:怎样才能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呢?

3、小组讨论交流: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把方程两边都减去10,左边只剩下x。

4、讲解:求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时,要先写“解”,表示下面的过程是求未知数x的值的过程;再在方程两边都减去10,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写出这个过程时,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5、问:x=40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可以通过检验来判断: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6、问:如果等式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了什么?如果不相等呢?

7、学生检验:

40+10=50 x=40是正确的。

㈣完成“练一练”

1、第1题:解方程。

⑴独立解方程,指名板演。

⑵交流:用规范的格式写解方程的过程。

2、第2题:看图填空。

⑴同桌交流:天平上各有几个什么水果? ⑵根据天平左右平衡的关系填空。⑶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 3 在括号里找出方程的解,并在下面画横线。⑴学生独立完成。

⑵交流:你是怎样找出方程的解的。

2、“练习一” 4(作业)解方程,并检验。

⑴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⑵根据学生的板演情况作出指导。

3、“练习一” 5 看图列方程并解答。⑴看图,说说图意。

⑵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⑶校对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上的相关练习。沙土镇彭家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5 年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教后记:沙土镇彭家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5 年

第三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

2、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指名口答。

3、在一个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么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4、学生自由猜想,说说自己的理由。

二、探索新授

(一)教学例5

1、出示例5中两组天平图,弄清每一组天平图所表示的意思。

2、说说每组天平图中物体的变化情况。

3、根据每个天平图中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写出相应的等式。

4、交流。

5、问:根据上面的现象,你认为等式可能具有什么性质?

6、再写一个等式,并把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看结果还是不是相等。

7、★追问:都能除以0吗?(除数不能为0)指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8、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9.完成“试一试”。

(二)教学例6

1、出示例题,弄清题意。

2、说说数量关系式:

长×宽=长方形的面积

3、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沙土镇彭家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5 年

5、交流:

A: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B: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6、请检验一下。

(三)完成“练一练”

解方程x÷0.2=0.8 1.指名板演。

2.交流,说说解方程的依据。

二、巩固练习

“练习一”

解方程,并检验。(作业)①独立解方程,指名板演。②交流:说说解方程的依据。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上的相关练习。

教后记:沙土镇彭家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5 年

第四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性质。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及检验。

3、使学生在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动检验等习惯,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能熟练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明解方程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多层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7题

(1)根据图意怎样列方程?(4x=36)(2)方程左右两边应当同时除以几?(3)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完成练习一第8题(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3)全班讲评,集体核对。

3、完成练习一第9题(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3)全班集体核对

4、完成练习一第10题(1)学生独立完成

(2)在小组中交流,每人选择一题说思考方法(3)错误汇报,说说错误的原因与正确方法

5、完成练习一第11题

(1)根据表格说说数量关系(总价=数量×单价)(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集体核对

6、完成练习一第12题

(1)根据图意怎样列方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集体核对

7、完成练习一第13题

“两人用去的钱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你能用一种方法来表示题中的相等关系吗?(一本练习本+3枝铅笔=8枝铅笔)

你看出了什么?(1本练习本相当于5枝铅笔)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用处大吗? 沙土镇彭家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5 年

四、作业

练习一 第8题

板书设计: 练习一

解方程的步骤:

(1)写“解”字。

(2)等号对齐

(3)根据等式性质解方程(4)检验

教后记: 沙土镇彭家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5 年

第五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

2、培养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发展思维灵活性。

3、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自觉进行检验。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年都在长高,体重也在增加。(出示例7)小红称得体重36千克,她说:“我比去年增加了2.5千克。”你知道小红去年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吗?

2、学生用以前的知识解答:36-2.5=33.5(千克)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用一种新的本领来解答这道题,新本领就是: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授

(一)教学例7

1、出示情景图,弄清题意。

2、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按条件叙述的顺序进行思考)

(板书: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

3、强调:小红去年的体重不知道,我们可以高为x千克,再列方程解答。

4、示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X+2.5=36

5、完成书上的填空。

6、你是怎样检验的?

7、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在小组里交流。追问:这样列方程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

8、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二)完成“练一练” ⑴读题,读懂题意。

⑵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在书上填空。⑶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沙土镇彭家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5 年

⑷交流:注意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 1解方程。(作业)①说说x在方程中各是什么数。②做在草稿上,指名板演。③交流,指导纠错

2、“练习二” 2 ①读题,说说题意。

②说说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③交流: x-36=16

3、“练习二” 3和4(作业)①读题,说说题意。

②说说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③交流,引导纠错。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把未知量与已知量结合起来进行列式。

五、布置作业:做《补充习题》上的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 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 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

X+2.5=36

教后记: 沙土镇彭家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5 年

第六课时: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8

1、谈话导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

2、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启发:你能从中找出它们高度之间的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它们之间高度的关系?

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将它们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板书学生交流中可能想到的数量关系式: 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导学生观察数量关系式,提问:哪个数量我们不知道。

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明确方法,并提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解设:小雁塔高X米

2x-22=64

4、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交流中明确: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变形为“2x=?”,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

5、学生自主解方程、并校对。

解设:小雁塔高X米2x-22+22=64+22

2x=84 x=42

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①找出等量关系

②设未知数为X 沙土镇彭家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5 年

③列方程并求解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读题并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是怎样解

列出的方程的,对求出的解有没有检验等。再让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检查自己的解题 过程。

启发思考:这个问题与例8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总结:在解这道形如ax±b=c的题目,我们可以先通过等式的性质求出ax的值,再求解。

2、做练习二第5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要怎么做,依据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交

流反馈时,要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了解学生是否进行了检验。

3、做练习二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要求说说写出的每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怎样想

到写这样的式子的。

4、做练习二第7、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列方程的。

5、学生自主学习你知道吗?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练习二:5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 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解设:小雁塔高X米

2x-22=64

2x-64=22 2x-22+22=64+22

2x-64+64=22+64 2x=86

2x=86 x=43

x=43 教后记: 沙土镇彭家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5 年

第七课时: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法,同时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解方程4x+12=50 2.3x-1.02=0.36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说一说,解这个方程是第一步需要做什么?这样做依据了等式的什么性质?

二、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二第10题

(1)师: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你能根据这个公式列出方程吗?

指名列方程,全体独立解答,集体订正。(2)学生自己列方程解答,全班交流订正。

2、练习一第11题

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

小明原有的邮票+收集的邮票-送给小军的邮票=52 学生列方程求解。

3、练习二第12题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条件和问题。

依据大瓶容量1.5升是小瓶容量的3倍,能找出等量关系。小瓶容量×3=大瓶容量,小瓶容量未知设为X升。

小瓶单价4.8元/瓶,比大瓶便宜3.2元/瓶,能找出等量关系 大瓶单价-3.2=小瓶单价,大瓶容量未知,但是不能再设x,可以设为y元。

4、练习二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示学生用不同的字母分别表示小亮出生时的身高与体重。

5、练习二第14题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让学生说说图中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能看到总计25元,文件夹一个单价3.5元,墨水12瓶,要求每瓶墨水多少元?(可以通过列表整理条件)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同桌同学互相检查,再集体订正.

6、练习二第15题

学生了解华氏度和摄氏度的关系,自主独立列方程解题。

7、思考题: 列方程求解:

① 一个数的4.8倍多6.6的数是64.2,这个数是多少? ② 个数的7倍比20少3.2,求这个数。沙土镇彭家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5 年

日 ③一个数的2.4倍,除以30,得0.96,这个数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你这一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 练习二 9

教后记: 沙土镇彭家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5 年

第八课时: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_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养成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

2+3x=17 17-3x=11 3x-8=40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知道北京的颐和园吗?那里有着迷人的风景,特别是昆明湖的美更是让人难以忘怀,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与颐和园有关的数学问题。

1、学习新知、出示例9 学生读题

2、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师: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尝试画线段图,集体交流。

得到: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

启发:这大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谁为x号呢?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师: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

引导学生思考,X是陆地面积,水面面积就是3x。

教师板书:解:设颐和园的陆地面积是X公顷,则水面面积大约有3X公顷。提问:那思考如果设陆地面积是X公顷,怎么列方程呢

X÷3+ X=290 思考:这时候解题遇到了什么问题?设什么为x比较合适。

3、追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①陆地面积+水面面积是否等于290公顷

②水面面积是否为陆地面积的两倍。

4、师: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小结: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列方程来解答。5、学生独立完成为能够第14页练一练1

6、完成练一练2 学生独立思考等量关系,思考设哪个未知量谁为X 海洋的面积—陆地的面积=2.1亿平方千米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解方程

2x+3x=60 3.6x-2.8x=12 100x-x=198 师:这几道方程以例题中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解这一类方程时要先做什么?依据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后,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学生思考,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沙土镇彭家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5 年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怎样的方程解决问题?在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

五、作业

练习三,1

板书设计: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 解:设颐和园的陆地面积是X公顷,则水面面积大约有3X公顷。

X+3X=290 4X=290 X=290÷4 X=72.5 3X=217.5

教后记: 沙土镇彭家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5 年

第九课时: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法,同时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解方程

18x+2x=60 5x+6x=12.1 6.6x-5x=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学习新知

1、出示题目:指名读题 引导: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他们的数量关系吗。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

2、引导:通过线段图,你知道客车和货车各自所走的路程与总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客车行的路程+货车行的路程=总路程

3、师:你能根据“客车行的路程+货车行的路程=总路程”列出方程并解答嘛? 在等量关系中,哪个数据未知?所以可以设货车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解:设货车的行驶速度是X千米/小时。

3x+95×3=540 3x+285=540 3x=255 x=85

4、小结:学生思考,列方程解决问题时的关键是什么?

应用学过的公式、数量关系或者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学生先利用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师:相距400千米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这道题与例题10有什么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后列出等量关系式并解答。集体订正。

2、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以及等量关系。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生说一说是根据那个条件列出等量关系式的。

4、练习三第7题

学生思考等量关系,并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你这一节课的学习收获。沙土镇彭家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5 年

五、作业

练习三,4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4 解:设货车的行驶速度是X千米/小时。

3x+95×3=540 3x+285=540 3x=255

教后记:

x=85 沙土镇彭家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5 年

第十课时: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_b=c ax+_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养成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养成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练习三的第9题

(1)、学生读题,并找出数量关系(2)、指明说一说,再让学生回答怎样设(3)、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三的第10题(1)读题后说一说数量关系(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比较上面第9题,说说有什么不同

3、完成练习第11、12题(1)学生独立完成(2)展示学生做的练习(3)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

(4)比较这两题的不同

4、完成练习三的第13—14题(1)学生读题后自主完成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思路,让学生自己找出错的(3)自我评价

5、完成练习三的第15题(1)独立完成

(2)比较两题的异同(3)注意什么

二、思考题(1)学生审题

(2)小组合作画图理解,找出等量关系(3)独立完成

三、课堂总结 沙土镇彭家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5 年

日 学生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整个过程,并要注意什么?

四、作业 练习三,8

教后记: 沙土镇彭家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5 年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教学重点: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教学难点:

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1.出示书本例题图片

师:张小楠把自己6-12岁每年生日测得的身高数据制成了统计表。

2、分析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同学们,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6岁、7岁、8岁、9岁„„不同时间段的身高情况。

3、出示折线统计图:

为了更方便分析,表中的情况还可以用这样的统计图来表示。同学们通过预习知道这是什么统计图吗?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认识折线统计图: 1.整体感知:

同学们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点、线、标题、日期、单位、横轴、纵轴)

回答的非常好,这张折线统计图的标题是什么? 横轴:一般标明时间。

纵轴:标明数据,这里主要表示身高,要注意单位。这里是一条折线,由点和线构成,这些一起组成了折线统计图。

我们已经知道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这张统计图,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呢。

师: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出示书上的三个问题

师:特别是第2、3个问题,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刚才同学们所回答的这些信息都是通过观察点和线得到的。同学们思考一下在折线统计图中点表示什么(数量的多少),线(数量的变化)线上升表示(在增加)线下降(在减少)

那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沙土镇彭家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5 年

4、联系生活实际

师:同学们其实折线统计图在很多地方也用到。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出示图片: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出示图你看出什么)

三、练习

师:接下来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

1.这是一张“某病人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回答书上的三个问题后,教师补充: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折线统计表的那些优点? 2.根据表中的数据,学生独立完成小明身高的统计图。

交流检查。师问:这份统计图和前面的统计图有一个地方是不一样的,你知道是哪里吗?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呢?

师:纵轴每5厘米一段,但0~110之间是用的折线,没全部显示。因为最小的数据是116,所以纵轴上0~110之间数据可以省略。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折线图看起来更简洁美观更简便了。所以纵轴上的数据一般是考虑略小于最小值,和略大于最大值。„„)

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全课总结:

师:请同学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请大家每天关注晚7:30的天气预报,记录一周内银川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制成折线统计图。预测下周的最高气温会是多少?最低气温会是多少?

教学后记:沙土镇彭家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5 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忆铺垫

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2、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我们还学过什么统计图呢?揭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折线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学习例题

1、出示表示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对比试验的数据表,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现统计图。

2、说说复式统计图和单式统计图有何区别? 3.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评点优劣。

4、分析: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完成书上的问题。

5、重点回答:与单式统计图比较,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完成练一练,分别完成数据表合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 3.组织全班交流书上的问题。

(二)、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说说统计图的优点。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教学后记:沙土镇彭家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5 年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二、综合练习

1、出示P26第5题

(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第20秒时哪架飞机飞得高呢?第5、30秒呢?(2)哪家飞机飞得质量好一些?你怎么看出来的?(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

2、出示P27第6题

(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

(2)你准备怎样完成这张这张折线统计图?(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

1、独立完成P27第7题,(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

(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3)讨论交流问题

四、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

小学五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5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科书第67~84页的内容。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事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材将上述内容合成以下逻辑结构。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单元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其中的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又是读写数的重点。

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2)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单元课时安排:约8教时

第一课时 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6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授课日期 __年__月_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教学重、难点:

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教学准备:

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或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数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 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

问:99加1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数、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3、导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

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下面请你们观察这幅图。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说一说画面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2)看着画面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感受大数的意义。

2、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3、教学例1。

(1)数一数。

每人数出10个小方块,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2)动动脑。

每组快速数出100个小方块,应怎样数呢?

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3)师:请你从一百往后数,数到一千,你行吗?你们觉得数到什么时候呢?有没有更好的快速的方法呢?

根据学生所说,大家一齐数,教师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算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

(个或一、十、百。)

(4)师: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一(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

[设计意图]渗透数数的方法,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

由男、女生两组分别数第1、2两题,比一比哪组数得的流畅。引导学生小组自行探究操作。巡视指导各个小组的活动。

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方法?

小结:大家一起数意数,1个百、2个百、3个百、4个百„„10个百(一千)。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师提问小结:通过今天的数数,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检测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1)二百二百地数,数到一千。

二百、()百、()百、()百、()百。(2)五百五百地数,数到一千。五百、()。(3)三百三百地数。

三百、()百、()百、再数()百是一千。(4)四百四百地数。

四百、()百、()百,再数()百是一千(5)用3、6、9、能组成哪些三位数,请你把它 写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千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 千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

课本第69页例2,练习十五相应习题。授课日期 __年__月_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不上。

2、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教学重、难点:

1、中间有“0”的千以内数的读写。

2、发展学生的数感估算的意识。教学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387-403,全班一齐数。

2、引导学生读一读 75 86 90 100 51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

二、讲授新课教学例2。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

2、教师拨出126。

师:这是多少?请你读出来。

师:这是几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是哪位?

师:怎样读这个数?学生读,师板书:读作:一百二十六。

3、教师拨出304。让学生讨论该怎么读?怎么拨?小组合作学习。① 请1人表演,看有什么发现? ② 把这个数的读作写出来。

③ 师:这里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表示什么?

4、教师拨出580。

① 请全班学生在练习上下班写出这个数的读法。② 请学生核对。

师:说一说这个5表示什么,8又表示什么。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引导小结:像304这样中间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零几;像580这样末尾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几十,末尾的0 都不读。

5、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出这个数。请一学生读。及时校正。806 480 521 600 引导学习数的写法刚才这些数该怎么写?计数器上十位和个位没有珠子该怎么写?为什么?组织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小结写数的方法。

6、师生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该怎样读写千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践的操作,合作和交流,自主探究出千以内数的读法、组成和写法。培养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69页的“做一做”第1、2两题。

同桌互相练习第1题,再请学生读。各自独立完成第2题,请两学生板演核对。

2、说一说:806和480的“0”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在读数时这两个零有什么不同?

3、说出以上这几个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第三课时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课本第70页例3,练习十五第5、6题。授课日期 __年__月_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难点:

1、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教学准备: 计数器、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出示插图,看图上有两只小鸟在争吵,到底哪只鸟叼来的木棒多?为什么?其实比较数的大小。

2、出示比一比,在○里填上> 或 <。

6○20 66 ○ 62 100 ○ 89 75 ○ 57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百以内的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位迁移性的学习千以内的数大小对比较的方法作铺垫。

二、新课教学活动

出示教学例3 : 小鸟叼卡图 100○1000(1)教师分别拨出100和1000。① 学生写出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 比较这两个数,谁大?谁小?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让学生回答。使其明白:100是三位数,最高位是在百位上,表示一百。1000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在千位上,表示一千,10个一百是一千,所以100<1000。

③ 从这两个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两个整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就大。

(2)教师分别拨出210和120。① 学生写出这两个数,个别板演。② 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学生说。

(这两个数都是由1、2、0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③ 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让学生说,使其明白:因为百位上的数不同,一个表示二百,一个表示一百,所以210>120。)

(3)再请看小鸟叼来的卡片图:

459 ○ 456 730 ○ 780(学生汇报,教师板书)(4)做一做。

① 比较两数的大小,完成课本第70页的第1题。

(可以先估计一下谁多谁少,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② 练习课本第70页的第2题。(同桌互说,再请学生说。)

(5)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① 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方法。② 请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

比较千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

得出:第一种:位数不同的数,哪个数位数多哪个数就大。

第二种:位数相同的数,从最高位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就再看它们的下一位,谁大、谁小,如果第二位也相同,再看下一位,直到比出两个相同数位上的数的大小,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70页的第3题。

(1)请学生分角色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2)猜一猜,他们家各种了几棵?(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练习十五第4、5两题。(1)独立完成4、5两题的填空。(2)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填写的。

3、练习五的第6题。

(1)先观察图中的书架,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本书?(2)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和方法。

在这里,可让学生明白,要估算整个书架上的书,先要估算一下一层有多少本书,再估算整个书架上的书。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新知的掌握。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第四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4页,“做一做”

1、2。授课日期 __年__月_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27、37、47、57、()()()()()110、210、310、410、()()()

()

()2、读出下面的数。

375

309

420

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 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 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课堂练习。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习,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会归纳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五课时 万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

课本第75页例6及练习十六第1、2、4题。授课日期 __年__月_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且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2、让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难点: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末尾,中间有0。)教学准备:

计数器、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资料。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在下面的每个数的后面接着写出三个数。(1)569()()()(2)1998()()()(3)9997()()()

2、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第四位是(),第五位是()。(2)读出下面的数。

368读作()820读作()409读作()500读作()4758读作()(3)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二十三写作 六百写作

四百五十写作 三百零六写作 五千七百三十写作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复习千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和数位顺序表,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做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情况。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一台空调大约是3500元,学校学生人数为1206人,爸爸的工资一个月2630元„„(教师把同学们收集的数据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2、观察这些数据,复习数的组成。

让学生选用一个数据,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

十、几个一组成的。

师:这 些数同学们都知道它的组成,那你们知道这些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数中有0。)这些数怎么读、写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万以内的数的读写。[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讲授新课

教学例6。

1、请学生先在下面试读这些数。

2、请学生读出黑板上的数,教师板书。如1206读作:一千二百零六。

3、师:读了这些数后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数中,有的0读出来,有的0不读,教师板书后,让学生发现什么样的0要读,什么样的0不要读。)

4、教师分别拨出4305、3003。

(1)看着计数器,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演。(2)再写出这两个数的读法。

(3)说一说你是怎么读、写这两个数的。

5、小组总结:怎样读万以内的数?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师生小结:我们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有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有几就读几千„„末尾有的0读不读。中间有0的数不管有几个0都读一个0。[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和合作的技能,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巩固练习

1、第76页的“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2)请学生核对。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7504 8007 9500 3207

3、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二十 五千零四 七千零六十 八千零五十四(1)学生写出这些数。

(2)请几名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并全班核对。

(3)说一说你怎样判断,每个数中的“0”分别代表着几个“0”。

4、同桌拨数,读写。

一同学拨数,一同学在本子上写出写出这个数的读法和写法,然后再换过来。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的是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家要记住的是不管是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往低位读写。写数时一定要看清这个“0”代表的是几个0,即要弄清前后两个数字所在的数位。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总结读写方法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六、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第六课时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页例7及练习十六第4、5、10题。授课日期 __年__月_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计数器、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读一读,并说一说,各个数中的“5”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什么? 257 1059 5791 135

2、填空

()个一是十。

()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10个()是一万。八百七十二是由()个百、()个

十、()个一组成的。8个千、4个十组成的数是()。

3、在 2287、650、80、285、651、79这几个数中:

是两位数的有()是四位数的有()最大的数有()。最小的数有()。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数的组成、数位的认识以及千以内数的比较。

二、学习情景的创设

1、看挂图

聪聪和妈妈一起去商场买电器,聪聪和妈妈看中了空调和电视机。售货员说空调的价格是由3一个千、四个百和三个十组成的。你知道空调的价格吗?

2、引导学生猜出电视机的价格。售货员又告诉我们电视机的价格比1000少,又比500多,你还能猜出电视机的价格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提示学生“多一些”、“多得多”

3、引导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板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猜价格”的游戏激发学生比较数的大小的兴趣,同时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三、教学互动活动

(1)提示:想一想我们千以内不同数位大小数比较的方法。自主探究四位数和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1430和980 的大小,同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的?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

小组汇报结果1430大于980。因为1430是四位数,而980是三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也就是不同数位的数比较,数位多的数就大。

谁来说说聪聪和妈妈能买到什么电器?你是怎么想的?及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比较出数的大小。

探究四位数与四位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课件,聪聪正在和另一个小朋友比赛谁读数的速度快,聪聪得了3864分,另外一个小朋友得了3529分。

(2)小组进行讨论:怎样比较3864和3529 的大小?

汇报得出:因为3864大于3529。所以聪聪获得胜利,是先比较千位一样大,所以比较百位,3864的百位是8比3529的百位5大,所以3864大于3529。师生总结:比较万以内数的时候,先比数位,数位多的数大,数位一样从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掌握万以内数位相同的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的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后练习要求学生独立比较各组数的大小,并集体订正。(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理解题意。独立比一比。汇报比较的结果。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5850和863 7239和7007 2133和3144 5488和5458 独立比较,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课外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28□3 ○ 2867 7□00>7240 646 > 6□2 □49 > 413 □21 > 201 4293 > 4□63 15+7< □+7 20-20÷5 > □-20÷5

2、找规律,填一填。

(1)596、597、()、()、()(2)1720、1730、()、()、()(3)5000、5100、()、()、()(4)1360、2360、()、()、5360、()(5)2130、3240、()、()、6570、()(6)9999、8888、()、()、5555、()

第七课时近似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页例8及练习十六第6题。授课日期 __年__月_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接着数数。

1998、()、()、()9997、()、()、()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1001 996 1008()>()>()205 306 402()<()<()[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出示例8的主题图。

聪聪去调查了育英小学的学生数,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育英小学到底有1506人还是1500人呢?为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小组汇报:

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1500人的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

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2)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的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的人数是9992人,约是()人,先独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谁来说说你写出的近似数是多少? 个别汇报:

A、约是10000人,因为我觉得9992人接近10000人,B、我写的是“约9990人”因为9992人和9990只相差2。同学们你们同意哪位写的呢?为什么?

师生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学习,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感受到近似数的作用,同时掌握近似数的写法。

2、请你说说身边的近似数,找找生活中的近似数。按照教师的要求,先独立想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3、组织活动3——猜一猜。(1)(练习十六第9题)提出题中的要求。

请大家独立动脑筋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看你们手猜的一样吗?互相说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猜。

(2)组织进行集体交流。说一说你猜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猜的? 及时肯定回答好的学生,并帮助学生总结应当怎样猜。

让学生将所准备的卡片,按照教师的要求摆一摆:将所准备的卡片组成三位数或四位数;读一读:同桌相互读摆出的数; 说一说:再互相说一说对方所摆事出的数的组成; 比一比: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猜一猜”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近似数与生活的联系。

三、课外训练

1、组织数学游戏——猜价格/(1)电视节目“幸运52”猜商品价格的游戏大家看过吗?

其实这样的游戏应用的也是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这样的猜数游戏。(2)游戏规则:老师给你一个提示,比如这个数几千几百的数,然后就开始猜,老师提示手中的数比你猜的数大还是小。同学们再根据这个提示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

(3)进行第一轮猜数游戏。

[设计意图]此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

第八课时 整百、整千加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81页例9。授课日期 __年__月_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的 加减的方法,经历交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算法的多样和优化。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出示准备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 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3)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新课,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算法

1、根据上面的情况,选择一个你想解决的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一共花多少钱?各自进行并汇报 板书算式:2000+1000=()

那么,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板书算式是:2000-1000=()

想一想:()个百加()个百是()个百,也就是();()个千减()个千是()个千,也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2、组织活动编题口算活动

用这些整百、整千数来进行一次编题口算的活动 引导学生说出一些整百、整千的数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2人一组,从整百和整千数中任意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3、出示:80+50 = 130-50=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在练习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

4、出示900+600= 9000 +6000= 1500 -600= 1500- 600= 组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 集体校正

5、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认真看图,说说图意,自主提问解决问题。

四、展性练习

1、你有几种填法?(练习十七第5题)8□27 >8263

2、○里填上“> ”、“< ”或“ = ”。+80 ○40 +60 5800- 800 ○3600 - 3000 130+ 70○200 +20 700 -90 ○ 700- 80 1200 -200 ○1000+ 200 500 -50○ 400 +50 90 +50 ○200 -60 90 -60 ○100 -70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新知。

上一篇:走一步再走一步五年级学生作文下一篇:俗语谚语歇后语相关练习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