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24-06-27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用14篇)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

一、从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喜好问、好动、好模仿、喜欢听成人讲故事等方面。幼儿的求知欲与兴趣紧密相连,对一种事物的兴趣越大,求知欲也越强。但幼儿的直接兴趣占优势,这种兴趣是不随意的、不稳定的,易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

二、习惯养成要从小抓起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幼儿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因此从幼儿园起,家长就要引导幼儿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初步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在学习的同时,让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不拖拉作业,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幼儿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在一曰活动中,密切注意幼儿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遇到幼儿有不好的学习习惯,及时批评和指正。久而久之,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形成了。

四、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幼儿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幼儿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幼儿的每一点良好行为,家长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幼儿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五、整体发展,互相促进

除了学习习惯外,还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幼儿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如一个幼儿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为他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创造了条件;一个在曰常生活中粗心大意惯了的人,要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是很难的。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2

一幼儿进餐中存在的问题

不少幼儿存在吃饭挑食、边吃边玩、吃饭讲话、撒饭等不良习惯。究其原因, 多是由于家人包办代替太多。不少三四岁的孩子, 甚至五六岁的孩子, 在家存在被家长喂食或追着喂食、独占食物或浪费食物、边吃边玩等现象。这些情况表明, 幼儿在进餐技能的掌握和进餐礼仪教育两个方面都存在缺失。

二进餐礼仪教育的目标

第一, 要有良好的进餐情绪。幼儿在进餐时情绪要稳定, 态度要积极。

第二, 进餐时要专心。要求幼儿进餐时不随意说话, 不边吃边做其他事, 吃完自己的一份食物后再离开餐桌。

第三, 会正确使用餐具。要求幼儿在小班和中班上学期学习使用小勺, 中班下学期学习使用筷子。进餐时, 餐具、嘴巴不发出响声等。

第四, 进餐时间的控制。幼儿进餐时间大概35分钟左右, 不宜太快, 更不宜太慢。

第五, 会与同伴分享食物。幼儿对餐桌上的食物不独占, 愿意与同伴共享。

第六, 注重进餐卫生。幼儿进餐时能尽量做到自己的衣服、桌面、地面的清洁, 碗里不剩饭。饭后会把自己的餐具收拾到指定位置。

三培养幼儿进餐礼仪的方法

1. 餐前准备

第一, 良好的情绪情感准备。要使幼儿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 保持良好的食欲, 就应该使孩子在进餐时保持愉快的情绪, 心情舒畅。良好的餐前情绪, 是幼儿增加食欲的一个重要措施。要让幼儿积极快乐、主动进餐, 教师要在餐前组织要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活动。如组织幼儿洗手, 看看谁的小手洗得香;念一些关于进餐的儿歌;欣赏优美的音乐、诗歌等。不用严格的纪律约束幼儿, 不强迫幼儿进餐, 而是通过表扬、鼓励等调整幼儿的情绪状态, 促进幼儿食欲。

第二, 不断储备饮食知识经验。利用健康教育、日常进餐、交流谈话等活动, 让幼儿了解一些常见食物的营养, 掌握一些正确使用餐具的方法。如向孩子介绍食谱, 让孩子认识饭菜的名称、味道、颜色, 知道这些食物的营养成分对人体的好处。

2. 进餐礼仪培养的方法

第一, 根据幼儿身体状况及日常进食量合理添加食物。教师在给幼儿分发食物时, 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特点及不同幼儿近期身体状况, 给幼儿添加适量的饭菜。如可以采用几次分饭菜的方法。第一次分饭菜可少一些, 这样就减轻孩子们眼里的压力和负担。避免让孩子看到满满一大碗后不想吃, 看孩子们香喷喷地吃完后, 再分第二次饭菜, 边分边用温柔的语气说:“乖乖, 再来一口, 再添一点。”此时孩子往往还有一种成就感:瞧, 我已经添饭菜了!孩子吃完第二次分的饭菜, 还可以分第三次, 这时对有些胃口小的孩子不必强迫再添。这种办法在冬天也可以避免饭菜还没吃完就凉掉了。

第二, 合理控制幼儿进餐的时间。如何调整幼儿用餐时间, 减少用餐后等待的时间, 是不少教师困扰的问题, 因此, 教师应该积极应对。如对喜欢边吃边玩、挑食的幼儿, 让其帮助老师分发碗筷、表扬其餐前准备做得好、提出期望等, 让其形成积极的进餐心理暗示, 改善进餐速度。

第三, 提高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注重为幼儿提供可参与的环境。在孩子们吃带刺、骨、壳的食物时给每张桌子提供一条擦手小毛巾或纸巾及盛放残渣的盒子, 让幼儿感受清洁带给他们的舒适感。每餐饭后, 请幼儿把用过的碗勺分别放到指定的地方, 用自己的杯子取水漱口;然后用餐巾纸正确地擦嘴;最后自觉地到教师跟前排队, 做散步的准备工作。大班还可创设午餐管理员, 让其协助教师收拾残羹剩菜、桌椅板凳等, 这样, 不仅使幼儿管理能力得到锻炼, 也使孩子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

第四, 注重餐前引导, 增进幼儿食欲。如就餐前, 教师通过谜语、儿歌等介绍当日菜谱或者介绍今天吃的饭菜是其最喜爱的, 营养和味道如何等, 帮助幼儿巩固用餐习惯或了解将要吃的食物, 孩子对以前不熟悉或不太爱吃的食物有了充分的了解, 也就有了进餐前的心理准备, 对不熟悉的东西不再恐惧, 就会满怀期待地尝试着接受各种食物。

第五, 采用多种教育手段。教师利用情景辨析法、探索试验法、信息收集法、角色参与法、强化巩固、归纳整理等方法, 贯穿运用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巩固文明的用餐习惯。如餐前叫那些偏食、厌食的孩子帮忙分碗筷, 让其向小朋友介绍今天的饭菜, 使之精神愉悦, 再行进餐, 则其会食欲大增。

四结束语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3

教育部所颁发《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进入大班的幼儿往往有了自己的主见,也有了一定的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他们已经需要信任,需要成人把他们当作“大人”一样看待,针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校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中的三个生活习惯制定了目标,要求,以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自觉性和自信心。本文以自己所教班级为例,结合自身实践,从上下楼梯、进餐、午睡三个方面对于幼儿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法。

大班幼儿经过两年的幼儿园教育,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也有所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有所增强,但由于我们大班二班是个特殊的班级,从小班到中班都换不同的老师,教师的不同也就导致了教育和教学方法存在差异,幼儿发展的方向也就不同。特别是我们班幼儿的一些常规习惯的发展表现出高高低低、参差不齐,所以我们三位老师从孩子一进入大班开始,就把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作为首要工作任务。

一、上下楼梯

我们大二班的教室在幼儿园的最高层三楼,来园离园、游戏、做操及一些活动都要上下楼,排队上下楼的环节需要花去很多时间,而且孩子们推推碰碰很容易出危险,所以我们三位老师首先开展了上下楼的活动。先让幼儿自己讨论,应该怎样上下楼,上下楼应该注意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幼儿自己对自己提出要求,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此后在进出园、游戏、做操等环节活动时,我们让幼儿按着自己提的要求去做,并及时发动幼儿开展“谁最棒”的评比和讨论。对能让老师和小朋友放心的幼儿,适当提供较多独立上下楼的机会,以示鼓励,于是大家争着要独立上下楼。“小朋友们上楼梯,一个跟着一个不着急,你不推我不挤,高高兴兴回班里”,我们的“谁最棒”的活动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二、进餐

孩子们在幼儿园小班、中班打下的基础,使我们班的部分幼儿具有良好的进餐午睡的习惯,但由于老师的更换,家庭环境影响等因素的影响,有大部分的幼儿习惯交叉,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加上随着有年龄的增长,幼儿之间交往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吃饭时说话的现象多了起来,教师的提醒和督促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也可以说是效果不够理想。只有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于是“文明餐桌”在我们班级产生了,怎样才能成为“文明餐桌”呢?幼儿讨论的非常热烈,吃饭时吃的认真、不讲话、不挑食、不掉饭粒都被幼儿列为评比条件,让全班感觉“最文明”才能荣获“最文明餐桌”的称号。随着“文明餐桌”活动的开展,进步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还可以评两个或更多“文明餐桌”,使得全班幼儿都养成良好的文明用餐习惯。孩子们都争着当“大小孩”,不再处处让老师提醒,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们改掉了厌食、偏食,饭前过量吃零食等坏毛病,吃饭讲话、挑食掉饭粒等坏习惯也渐渐减少了很多,进餐不再是孩子们的难题,成为孩子们的喜闻乐见、创优争先的比赛活动。

三、午睡

幼儿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大脑皮层活动的特点是兴奋胜于抑制。孩子活泼好动,经常处于兴奋状态,既容易兴奋又容易疲劳。因此,良好的午睡,既能保证孩子的下午课业的顺利完成,也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每天的午睡时间,我们也开展了“五角星”的活动,通过幼儿集体讨论,总结出很多评比标准:能够迅速脱衣服、躺下后自觉闭眼睛、不讲话、安静、较快入睡的幼儿都是大家评“五角星”的条件。通过大家评比、监督,互帮,互助,互学,共同提高进步,“五角星”评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幼儿午睡的习惯有了很大的提高,入睡快、睡眠质量好的“小标兵”越来越多,大二班全体老师感到无比欣慰。

经过一段时间,老师们通过表扬、鼓励、肯定的方法,使幼儿提高了自我控制能力,教师协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上下楼、进餐、午睡的习惯,也就加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为其顺利地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下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些习惯的培养使老师贯彻落实《3-6岁幼儿发展指南》落到实处,甚至可以说为幼儿以后的成长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是爱的事业,幼儿教育更需要爱的奉献。让我们用爱心铺就辉煌,用责任恪守职业,共同迎接祖国幼儿教育的美好未来.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4

摘要:当今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情感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幼儿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现状不容乐现。要想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要从情感入手,激发幼儿情感动力,协调家庭,社会的力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随机教育,游戏,幼儿情感,主题活动

引言:有一对双胞胎,在他们15岁时双双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引起众多家长的关注和热议。于是他们纷纷向其母亲请教育儿秘诀。其母亲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从小抓起,并坚持不懈,这就是我的秘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确实好的习惯成就人的一生。在我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规程》总则第五条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提到了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很多孩子的家长认同这样一种幼儿教育:小时候让孩子学太多东西并不实际,应注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上,特别是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有了好习惯以后学什么都不晚。但作为一名幼教的我也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单方面的,是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携手,才能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作用,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的教育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6岁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形成期。老师可以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融合在一日学习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耐心教育,讲清道理

幼儿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限。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更要细致,耐心。如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懂得故事中所讲的道理。比方“孔融让梨”就是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不自私,学会分享。在“我当值日生”活动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不但要约束自己,还要监督他人,讲究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洗脸,勤换衣服,不随地吐痰、扔垃圾、纸屑,碰到垃圾要主动捡起,保持良好环境卫生,养成讲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重要,如对人有礼貌,教师要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到校要主动和小朋友、老师问好,回到家要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我回来了。”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如“谢谢”“对不起”“不客气”“打扰了”等。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通过游戏活动,强化习惯养成。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扮演角色,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教师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自主设计一些游戏活动,用以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地养成。比如: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后,我就带幼儿到活动区去玩滑梯,结合游戏强化幼儿懂得谦让,不拥挤,注意安全以及安全的重要性。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对幼儿表现出好的行为习惯给予肯定和表扬,如大童让小童。对幼儿表现出不好的行为习惯给予指导和批评,如不按秩序滑的,使教师的态度起到明显的导向作用。另外为了幼儿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班内设立“比一比,我最棒!”谁表现好就给他一些物质或行动上的奖励,使幼儿正确的行为得到认可。

3.教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他们模仿的直接对象就是教师,对教师的言行举止观察最细,而且会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教师的话可以说是“圣旨”,家长的反映也是“孩子不听我们的,就是听老师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孩子们做的,首先自己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别做。一旦违反,要在孩子面前勇于承认错误。如正餐时及午睡时,我时常给孩子们说要做到“食不言.寝不语”。我和搭班老师吃饭时,就各自分开,不互相讲话,因为孩子们看着呢?偶尔我们在一起谈话,也给孩子们讲清为什么讲话,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就如古人所言“言传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因此,教师不论在哪些方面都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二.家园共育,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未入园之前,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单方面的教育形成的,必须家庭和幼儿园结合方能取得成效。因而,家长工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比较多,有些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照顾是细心周到,什么都不舍得让孩子做,如到校后,家长都要给孩子搬凳子,让孩子坐,甚至放纵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致使刚养成的习惯得不到巩固,成效不大。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措施来加强家园共育目的,以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进行家访,与家长相互交流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2)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3)丰富家园联系栏,宣传有关教育方法,如育儿微博。(4)开办家长学校,共同学习育儿知识。

三.结合社会环境,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和家庭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社会又是幼儿接触的另一个大群体。所以,社会环境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起到极大作用。首先,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文明的大家庭中,我们要告诉幼儿在这个大家庭里需要我们共同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去维护,如在公共场合,集体活动的地方,要遵守秩序,不大声喧哗,要爱护公共设施等。有一次,我们去春游,到了公园,好多小朋友去摘公园里的花送给老师。我发现后,及时制止他们,告诉他们你们的想法是对的,但这样就损害花草树木,花不能随便去摘,是园林叔叔辛勤劳动的成果,是供人们欣赏的,是美化我们的家园的,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其次,及时发现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例如我带自家的孩子到朋友家去玩,到朋友家后,儿子很高兴去玩朋友家的玩具,临走了,儿子拿着朋友家自己喜欢的小汽车要带回家,我不同意,朋友却说:“一个小汽车,带走吧,没事的。”我对朋友说:“不能让他养成这样的坏习惯,时间一长,好拿别人的东西,要让他知道,别人的东西再喜欢也是别人的,不能随便往家里带。”

总之,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只有三方面统一结合,才能塑造一个“身心健康”的幼儿,一个“愉快.大胆.主动.乐于交往.勇敢”的幼儿,一个让“家长、老、社会”放心、省心的幼儿。

参考文献: 【1】 于春柳,刘锐,牛平《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长江教育学院报2006年12月。

【2】

吴颖《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12月。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5

任何一个班级都有学习方面的纪律,不同的是,有的班级严格执行了,而有的班级却仅仅写在了制度里。之所以不执行,多数情况是这些规定不具有可行性。在制定学习纪律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可操作为原则,灵活处理,该简单的简单,该复杂的复杂。

比如,就“完成作业”这一条纪律,如果仅仅简单要求“按时完成作业”是不具有可行性的。因为。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很大的差别,老师针对大多数同学布置的作业,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吃不饱”,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却是“吃不了”。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在制定这条制度的同时,一方面协调课任老师在作业的量和难度上有个梯次,尽量能够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另一方面,允许学生在作业的量上和难变上自主选择。此外,还可通过各种激励机制,鼓励同学们向量大、难度大的作业挑战。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作业,做作业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6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就只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的表现,好的学习方法才能随时随地的应用,好像处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我认为:在学校的学习中,一个良好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自主预习习惯。

在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提前预习这节课所要学的内容。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的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的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在预习时要逐词逐句阅读相关学习内容,联系以前所学过的相关知识,深刻理解本节课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画出哪些地方不会,并及时做好记录,为上课时做好充分的思想基础。同时,在预习的时候应做到看、做、思相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当作任务来完成,而要将它看作是学习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7

一、记录成长日记, 变单向“服务”为双向互动

幼儿成长日记是指幼儿与家长将一起发生的有趣事情记录出来。幼儿不会使用文字记录, 但是他们有表述的能力, 家长可以用文字和图画记录下来。每天利用一刻钟的时间来了解幼儿, 记录成长日记, 以便孩子回园后彼此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与分享经验。幼儿园的配合工作也要跟上, 如每日进行的教师朗读和评价, 以激发幼儿的记录兴趣并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改正。教师还可以在日记本中与家长交流幼儿的进步情况、教学内容, 也可以向家长提出对幼儿教育的建议。如:我园中四班的星宇小朋友的成长日记:今天真的很高兴, 我和爸爸妈妈终于把流星飞盘做好啦!首先拿些纸板, 画个圆, 再把它剪下来, 在圆的边上一圈打上小孔, 每个小孔穿上绳子就可以了。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先画了一个大圆, 再用大剪刀把它剪下来。大剪刀可真大呀!虽然剪不是很圆, 但我很开心。然后就是把绳穿进小孔里就行了, 我把绳子先对齐, 再把它们全都穿进去, 最后把绳子拉直, 一个漂亮的流星飞盘就做好啦。我们全家人都开心的笑了!这篇日记声情并茂, 记录了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流星飞盘的过程, 体现了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克服困难。通过记录幼儿成长日记的这种形式, 促进了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还提高了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幼儿、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三维互动的关系, 不仅会促进幼儿良好的认知学习习惯, 还对家园合作起到的积极作用。

二、开展亲子活动, 变被动服从为双向互动

亲子活动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家园互动方式之一。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可以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 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 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 增添了乐趣。如:在幼儿园结合主题活动《我是小手真能干》, 发动家长配合开展“爸妈松松手, 要让孩子露一手”系列活动, 让孩子在实践中, 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劳动, 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让爸爸、妈妈操心, 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爸妈做一些自己会做的事情, 如:擦桌子, 扫地, 倒垃圾等。从而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 陶冶幼儿的情感,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丰富幼儿社会交往的知识经验, 使他们变得更爱集体, 更爱他人。

三、多渠道互动, 变静态单向传递为动态双向互动

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幼儿园网站, 班级论坛, 幼儿博客、电话、家校路路通等等各种各样的信息转播方式为家园互动增添了更多新鲜的血液, 这些多媒体手段不但具有高效、快捷、随时随地均可更新的特性, 更能体现信息的零距离传递以及交流沟通互动性的功能, 如教师可利用网站将课堂教学上的一些要求、幼儿在园的一日表现等通过网站与家长取得联系, 及时得到指导信息和解决疑惑。家长与家长之间也可相互交流, 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成立助教团, 变家园互动为“家家”互动

“幼儿成长助教团”其成员包括家长、有专业技能的社会人士、有特殊经历或兴趣爱好的其他社会成员等。如:祖辈家长讲述自己童年的苦难经历;企业家讲述自己的奋斗史;解放军叔叔讲述部队生活;交警叔叔讲述违反交通规则造成血的教训的案例;让喜欢旅游的家长讲述介绍自己到过的城市的风情、民俗;让小学里的哥哥姐姐介绍自己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部分长辈对现在已失传的风俗习惯或节日庆典比较熟悉, 让他们给幼儿讲述或演示, 如流传于民间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通过节日环境熏陶, 节日艺术活动, 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启蒙, 让他们初步了解我国传统民俗节日, 体验节日的愉快, 培养他们敬老、友爱、勤劳、善良等健康情感与品德, 增强艺术的感知、理解、表现乃至创造能力, 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社会化。以孩子、家长、教师互相学习, 共同成长为理念的“幼儿成长助教团”不仅促进了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也满足了家长了解教育, 参与教育的需要, 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园、班级、教师、家庭与家庭之间教育与活动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提高了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和成效。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有效的家园合作途径, 要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 取得对幼儿的最佳教育效果, 一方面幼儿园必需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 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吸引家长的关注和参与, 使家长重视幼教;另一方面,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 做到家园携手, 真正的实现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家园互动, 提高了家园同步教育的有效性, 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摘要:幼儿期是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 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 是为幼儿将来成功的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幼儿良好的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一种行为。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家园互动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幼儿园应将促进家园互动视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之一。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篇8

摘 要: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学生学习品质的体现,一旦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就会稳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习习惯;培养;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03-01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西方哲学家西寒罗也曾说过:“习惯的力量是巨大。一个人一旦养成一种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良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人的一生。”由此可见培养习惯的重要性。就学习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成绩,而且将使人终身受益。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不容回避的问题。现代生理学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态势,是一种不假思索就能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更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初中数学价值的体现。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更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来培养呢?经过调查研究,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既是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果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预习,学生能对新课有个初步了解。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加强预习指导。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思,了解要学的是什么内容,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密切联系,自己理解的是哪些,不理解的是哪些;然后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思考分析,看看是旧知识还是新知识,该查资料的查资料,该向他人请教的请教他人,力争在教师讲课前理解教学内容;最后在实在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者把它记下来,等课堂上在老师的帮助、引导、点拨下进行理解和掌握。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专心听课的主要因素是兴趣,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就会专心听教师讲课,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枯燥难懂、单一无趣的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教师要精神饱满、条理清晰、循序渐进,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就能专心致志地听课。此外,学生都爱表现,所以课堂提问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讲完一个数学知识点后可以提问学生这个知识点是如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或是这个知识点和以前学生的知识点有什么联系等。通过课堂提问,学生能更好地专心听讲,在此基础之上能更牢固地掌握课堂知识。

三、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学习。学生不但要学会,而且要会学,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其达到学习的目的,这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学生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归根结底是属于自己的内部的互动,教师要不断地调整学生参与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努力的探索、积极动脑、独立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地运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比如帮助父母计算一些很简单的账目。同时,数学需要经常练习及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学好和掌握数学知识。此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向主动思考过度,而不是单纯的数学教学。

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每次学生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疑点、难点和不明白之处,而学生的这些疑问往往是教学的关键和转折,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好习惯。 比如,遇到不懂的问题要主动求教,不要羞于开口,或认为没面子,如果实在不能理解就要向同学和教师质疑问难。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首先要对这些学生给予肯定,对他们敢于质疑的勇气进行表扬,这样就能调动学生质疑问难的欲望;其次,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的提问,问题解决了,学生就能顺利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中,并会主动提出更深奥的问题,产生良性循环。另外,教师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机会,比如同一个问题,改变了它的结论,那么它的条件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或者可以改变条件,让学生讨论结论是什么样的。这样变中求活,变中寻法,能够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能够鼓励和引导他们主动提出问题,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

五、培养学生小结记忆的习惯

每一节数学课都是相对独立的,学生在每学完一个单元之后得到的都是一些零碎的知识。因而,教师要教会他们归纳小结。对于一些典型的例题和习题,通过归类记忆,可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一些几何题,教师可要求学生熟记图形,用图形带动题目。人们通常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数理化不像社会科学那样,要求记忆很多东西,实际上要学好数学,也需要良好的记忆习惯。有了记忆,学生才能积累经验、增长知识,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思维才会更快。谢切诺夫说过:“记忆是心理发展的奠基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置于一个愉快的教学情景中,以促进学生的记忆去获得更多的知识。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9

丛树小学:周踊

摘要:

“习惯成自然”①,好习惯影响着我们的一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传授小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要从小开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还要充分发动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培养 小学生 良好 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学习习惯:有的同学没有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老师宣布上课后,他还在抽屉里忙忙碌碌地找书本、找作业本、找笔等等,一下课,他却又跑出教室了,下一节课开始后,他又重复着刚才的动作;有的同学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坐姿不正确,一块橡皮擦,一支铅笔拿在手里都能玩一节课;有的同学没有养成课后完成作业的习惯,一遇到放寒假或者暑假的时候,开始玩得可开心啦,— 1 — 到了要开学的前几天,才想起自己的作业没完成……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有必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小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有利于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也有利于小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使他们终身受益。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以身作则,从我做起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某老师的字写得特别好,他教的学生写的字也一定非常优美;如果某老师的普通话特别标准,他的学生的朗读水平会非常高……反之,如果要求学生要把字写工整,而自己在板书时,却天马行空,龙飞凤舞;要求学生要说普通话,而自己在上课时,却用着一口流利的方言;要求学生作图用工具,而自己却徒手画在黑板上……这时,学生就会为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找借口 “老师就是这样做的”。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需知,你的一言一行,你的一颦一笑,甚至你的喜怒哀乐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开始培养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②。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习惯一旦养成后,是很难改变的,良好的学— 2 —习习惯一定要从小养成。现在不少农村的家长为了让家庭经济条件更加宽裕,爸爸妈妈双双出门打工,将子女丢给爷爷奶妈、外公外婆管教,出自于对外孙、外孙女、孙子、孙女的溺爱,不知不觉中,不少小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学习成绩不好,不爱学习,爸爸妈妈觉得到了非管不可的时候,于是辞职回家专门管教孩子,殊不知孩子的学习习惯已经定型,一下子很难转变了。有一次和一个家长聊天时,他谈到自己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先完成作业后再去做其他的事情,如果不先做完作业,他是无论如何也不去做其他的事情的。显而易见,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要从小开始培养。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③小学生天性好玩,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需要教师在管理上一刻也不能松懈,要有毅力,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如果老师要求不严,一会儿严格,一会儿放松,学生就会出现反复的情况。比如,要求学生读书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那么学生每次读书写字时,教师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通过天天讲、反复练习、不断强化,坚持每天做,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需要齐抓共管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仅仅光靠教师一人是不够的,教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关注某一个人。这就需要小学生自身努力,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需要家长的监督和指导。在学校里,依靠教师的严格要求和其他同学的监督,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回家以后,家长也要不断提醒、督促和检查,发现小学生没有学校要求的那样去做,要立即指出来,帮助其纠正。教师和家长要长期取得联系,尽可能地保持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通过学生自身努力,学校、家庭的外力因素,内外结合,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教师以身作则,榜样示范,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要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发动其他各方面的力量,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小学生走向成功保健护航。

参考文献:

①《汉书〃贾谊传》 ②邓小平1977年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0

-------家庭教育的几点体会

首先,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是孩子主动学习、愿意学习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去学习,可以使孩子全情投入,精力集中,激发起极大的学习热情。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兴趣,注意发现孩子经常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不感兴趣,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外语学习中,可以采用“卡片游戏”的形式,调动孩子记忆单词的积极性,可以利用阅读幽默有趣的外语短文、双语故事,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和翻译水平,并由此培养学习外语的兴趣。孩子只要满怀兴趣地学习,就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快乐,这就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美国知名教育学者丹尼斯.乔登提供的提高学习兴趣的四味良药,值得借鉴。

1、多一点勤奋、多一点认真

只要努力认真地去学习就会有收获,孩子也会变得更愉悦。进而产生学习兴趣,不再动不动就说没兴趣。

2、兴趣不是与生俱来,是后天形成的兴趣是各种努力而达成的结果:只要你尽力,你就能得到一定的收获,就会产生自我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进而产生兴趣。所以说兴趣往往是在做了之后才产生的。

3、不要忘记体验成功的愉悦

兴趣总是伴随着愉快的体验。在学习时,每完成一件学习任务,每有一些学习上的收获,都会令孩子产生愉悦感。这时,需要有意识地体验这种愉悦感。随着这种“我可以”的自我肯定意识不断增加,自信心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兴趣自然也变浓了。

4、有时候面子还是要的如果认真学习了,成绩也提高了,那么同学、老师和家长就会赞许自己,也会受到他人的尊敬;如果不好好学习,成绩较差,在学业上就无法得到他人的重视,自己也会没面子。所以有时候面子还是要的。

第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起着永久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人存放在自身的“资本”,在人的一生中都会享受着它的“利息”。

孩子的学习习惯是好是坏,对他的学业至关重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在不知不觉中搞好学习,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却会严重地防碍学习,虽然有时一些细小的不良学习习惯的恶果一时不容易看出来,却对孩子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终将导致孩子学业上的失败。

要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读书可以获得新知,也可以增加乐趣,家长

要为孩子选择一些书,这些书一定要适合孩子阅读。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坏”。

要让孩子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好习惯。爱学习自己的各门课程,不偏科。要会学习,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家长要不断地告诫孩子在学校要会听课,专心投入,思维跟上老师授课,课堂积极发言,能用语言表述清楚,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向老师请教;回到家里,每天都要学习一堂课,先复习后做作业,今天的作业今天完成,如没有作业,就预习、复习、看书,养成规律,到点就自觉学习,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当然,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排斥孩子的玩,但要让他明白什么时间玩,怎么玩。玩就玩得痛快,学就学得进入状态。因为学习、玩乐,一张一弛,本身就是一条良好的学习习惯。

还需要强调的是,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要反复训练。当孩子刚有了好的学习习惯苗头时,家长要通过及时鼓励来强化。鼓励的方法很多,有语言、体态、神态、物质奖励等,只要方法得当。家长不必吝啬夸奖,但轻易不要使用惩罚。

第三、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父母要利用模仿、暗示、感染的心理机制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爱读书的父母,是很难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所以,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好。比如希望孩子学习能力高,父母就必须对求知、学习有较高的兴趣,以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耳濡目染中孩子会模仿效法的。

此外,父母还要多和孩子沟通,多陪陪孩子,要为孩子营造和睦相处、彼此理解、相互包容的家庭环境,营造爱读书、爱学习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受到积极的暗示,受到感染,使孩子能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着、成长着。

第四、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是差的。

因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很多优点,家长一定要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和希望,切忌抱怨孩子学习不好,成绩不高,要经常看到孩子的优点,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学会运用鼓励、表扬机制,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比如考试考好了,先祝贺,再鼓励,“你真行,棒极了”;考不好,也不要和坏成绩较劲,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学会宽容和理解。心理学家多湖辉说:每当考得不好时,母亲就说“你的实力不只如此,还有很多未发挥出来的潜力,加油吧!”这种做法非常值得家长们学习。

总之,孩子自主学习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只要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用心培养,一定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学;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能力培养;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88-02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数学是一门要求精准的计算和缜密的思维的学科,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课标中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了明确的分层要求。众所周知,计算是较枯燥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现就笔者的一些认识和做法归纳如下,权作抛砖引玉,以资同行参考。

一、严格要求,方法得当

在小学中低年级阶段是计算教学的重要训练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在此时养成,为了培养精准的计算能力,我们必须把好计算教学这一关。保证计算的正确是核心。为了追求正确的结果,我们要选取最恰当的方法。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中,有各种不同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还可以用珠心算,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特色,再做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其中最简便最有把握取得正确结果的方法。又如,在三四个数的连加计算中,关键是先凑整十整百,如果不会凑整而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正确率会大打折扣。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也是不符合教学要求的。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准确性的前提条件。

二、明白算理,重在理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算理是抽象的,教师在讲解中要想办法化抽象为具体,真正让学生从举例中慢慢理解算理,再去形成法则指导计算。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算将知识学透,再计算起来就不容易出错了。例如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时,教师要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一步步去理解。

1.化抽象为具体,把数字转化为具体的事物。

2.化整体为部分:先求一部分,再求一部分,最后相加。

3.从具体中得出规律,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来进行,先乘后加。

这样,就将抽象的算法变得层次清楚,步骤分明了。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其中的道理,做起计算题来准确性就有了保障。

三、训练关键,培养思维

1.说——培养逻辑思维。把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且要说得顺序清楚,步骤齐全,这一过程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给学生出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不必让他板演,如果学生能口述清楚运算的过程,就能证明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一知识。

2.看——培养形象思维。教师在讲解抽象算理时,可以先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形象的事物,在老师的讲解下引发思维,看,是认识的第一步。先看后想,既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是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如,学习除法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们亲眼看到一堆桃子共有多少,被分成了多少份,每一份是多少。

3.做——培养创新思维。数学的计算题往往并非只有一条道路,让学生自己亲自做一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很可能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思路,是繁是简,大家做出来比比看,通过对比就能发现最简洁最实用的计算方法。例如,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可以是四边相加,也可以是邻边相加后乘2,哪种更易算得准确,学生们一下就能选出。

4.估——培养直觉思维。时间有限时,我们往往会用到粗估法来验算。不用动笔,仅凭眼看心算,我们就会对结论有个大致的认识。例如检查498×9时,可以采用500×9=4500来粗估,当算出来的值比4500稍小一点时就差不多算是做对了。这样的直觉思维在数学学习中也很有用处。

四、端正态度,培养习惯

学生对于计算题的重视往往不够,甚至认为算错数又不是不会,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的学习态度是错误的。精准的计算是数学中不可小觑的一环,计算也是一门科学,容不得一丝马虎。要让学生们在思想上重视起来,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还要养成一系列的良好的习惯。

1.核对:抄题后,要先与原题核对一遍,避免漏抄和错抄。

2.明确:一要明确运算的内容;二要明确运算的顺序;三要明确计算的方法。

3.计算:按做题的程序,按老师的要求一步步仔细计算。

4.书写:格式要正确,书写要清楚。

5.验算:掌握好验算的方法;把验算作为计算严格执行。

五、加强训练,多练巧练

计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谓任重而道远,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勤练:俗话说,熟能生巧。如何做到熟呢,必须要勤练。多练产生智慧,勤练增长学问。在做题时,虽是一种类型的计算题,有时也会是稍有变化的,没有扎扎实实的基本功,不可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只有多练勤练,见多识广,下手熟练,才能保证较高的正确率。

2.巧练:做练习,勤练是基础,巧练是关键。巧练,首先要有形象的讲解以利于理解,其次要有规律的总结便于形成习惯。以四则混合运算为例,教师先要给学生讲清楚,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的关键是掌握运算的先后顺序。四则混合运算就如同同学们晚上要上床睡觉了,我们需要一层层地脱衣,这和脱式运算类似。外层的校服就相当于括号,里边的毛衣毛裤相当于乘除,最内层的内衣相当于加减,一层层地脱式如同一层层地脱衣。形象的解说让学生们理解了按顺序去计算。然后,教师再给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

3.趣练:虽然多练与巧練的重要性尽人皆知,但鉴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保持及缺少耐心这一年龄特点,教师在计算教学中,一定不要让枯燥的练习扼杀了孩子们学数学的兴趣,要变多练为趣练。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都需在“趣”上下功夫。例如,学习倍数时我们玩“七的倍数我不说”,学生们从头到尾形成一条龙,按顺序依次报数,当遇到七的倍数时要说“我不说”,其他同学则继续。然后换玩6的倍数或8的倍数的游戏等。这样的游戏既锻炼反应能力,也培养计算能力,且是学生们最乐于接受的方式,何乐不为?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2

一、鼓励幼儿自我要求、自我督促,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

本学期是大班下学期,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与幼儿谈论小学话题。以教师介绍和幼儿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大家了解小学的学习要求,包括小学科目的分类、课堂上的要求、作业完成和考试等内容,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情况,鼓励大家以小学生的要求衡量自己, 以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要求自己的学习情况。另外,我们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学习现状做自我评价,以此促进幼儿在学习中自我督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水平。

二、关注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学习习惯的养成

1.教师的肢体语言和提问的力量

教学活动中,部分幼儿没有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注意力比较分散,很少举手回答问题。对于这部分幼儿,我们通常采用走近幼儿、摸一摸幼儿的头这样的肢体语言提醒幼儿关注教学内容。有些幼儿很少举手回答问题,一种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内向、胆小,另一种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中主动性不强,没有思考老师的提问。对于举手和不举手的幼儿,我们都会选择性地提问,让那些不善言辞、比较胆怯的幼儿有表达想法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 让那些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的幼儿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2.多采用正面引导

个别幼儿存在坐姿不端正、随意发言的情况,这时我们较多地采用正面引导的方式,表扬那些坐姿端正、举手发扬的幼儿,如“我喜欢请坐得端正、举手举得好的小朋友回答这个问题”,机灵的幼儿一听老师的话就明白了老师的用意,马上坐得端正,手举得更高,因为他们非常想争取这次发言的机会。

3.榜样作用的力量

许多教学活动中,我们较多地发挥榜样作用,让大家向学习习惯比较好的幼儿学习,养成安静倾听、仔细观察、积极探索等好习惯。例如,我们表扬珠珠,因为她能够在其他幼儿表达想法的时候安静倾听;我们称赞了柠檬,因为她很快发现邮票的边缘还有锯齿状的齿孔;我们给轩轩竖起了大拇指,因为他最早发现了哈哈镜的镜面有凹有凸。榜样作用,让幼儿在身边找到学习和超越目标,这个目标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并不是那样遥不可及,增强幼儿向同伴学习的动力,能够有效、快速地让全体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纠正自己不专心、随意说话、不积极思考等问题。

三、在操作、练习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

1.操 作活动

大班幼儿有许多操作活动, 帮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丰富知识结构。在操作活动中,我们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引导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步骤操作。许多操作材料促进幼儿整理习惯养成, 有助于幼儿在小学生活中自主打理生活、学习用品。

2.数 学 、计算练习等活动

大班幼儿有许多书写、计算练习活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书写姿势,培养一定的任务意识。书写活动中,我们先介绍正确的书写坐姿、握笔姿势和部分数字的书写方法,在幼儿书写过程中, 又采用个别指导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正确书写姿势和书写方法。

3.时 间概念

无论是在操作活动还是练习活动中, 我们都提供充足而有限的时间,鼓励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样可以造成一定的紧迫感,促使幼儿安静、专心地投入活动,提高效率,培养幼儿的任务感。幼儿进入小学后,会面对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和考试问题,帮助幼儿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可以使幼儿按时完成作业,在考试时间内完成各类题目。时间的限制让幼儿对时间有一定的概念, 让幼儿了解学习时就应该认真学习,游戏时就应该自由畅快地玩耍,只有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才能学得好、玩得乐。

四、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幼儿学习分为在幼儿园学习和在家庭中学习两部分,因此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 而且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我们经常通过面谈、电话、网络等交流方式与家长沟通, 让家长了解幼儿目前学习习惯情况, 与家长达成共识、统一要求,从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双管齐下,共同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完成家庭作业练习时,我们请家长关注幼儿的书写习惯,纠正幼儿错误的握笔姿势。家庭教育中,家长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一对一指导, 弥补学校教育中一个老师面对许多幼儿的不足。家长帮助幼儿每天完成一定量的作业练习,有助于幼儿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为幼儿适应小学回家作业做好准备。我们还鼓励家长每天问一问幼儿在幼儿园学了哪些新本领, 一方面促进幼儿更专心投入教学活动, 另一方面达到帮助幼儿复习巩固的目的。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对幼儿潜移默化地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如果家长要求幼儿坐姿端正,那么家长必须任何时候在幼儿面前都坐端正; 要求幼儿按时睡觉按时起床,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幼儿喜欢阅读,自己就要学会在幼儿面前静下心来安静看书……

许多家长已经为幼儿准备了铅笔、橡皮、练习本、文具盒、小书包等学习用品,家长鼓励和指导幼儿自己整理学习用品,这也是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学会合理、整齐地整理学习用品是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重要工作。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3

我看了一本《习惯决定命运》的书,书中用很多实例讲述了习惯的重要性、习惯决定人的思维,习惯决定人的行为方向和做事态度,如好吃懒做的习惯使人变得意志消沉,胸无大志。做事行动缓慢,随随便便的习惯使人办事效率低下,效果不理想。七年级英语是农村初中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形成各种英语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从学生进入七年级之日起,我就开始着手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更改它是很不容易的。正如古人说“习惯成自然”,学生一旦养成良好学习英语习惯,不需要要求,也能主动把英语学好。学习是一项有规律的活动。这项活动的运行机制是以学习精神为表征的动力结构,以学习方法为表征的能力结构和以学习习惯为表征的调节结构组成的。因此,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提高学习效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判断自己的习惯然后改掉坏习惯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利用班会课开展好坏习惯大讨论,让他们自我剖析身上的好坏习惯。然后讨论如何改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更好地发扬好的学习习惯。我在教学过程中耐心教育,反复训练,严格要求,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迈开英语学习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同学身上的坏习惯根深蒂固,需要老师和同学对他们进行监督和提醒,有时候甚至需要强制改掉。坏习惯是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这绊脚石一旦被搬走,前进的道路就畅通无阻。

农村初中生觉得英语是一门费力多,收效少的学科。(英语教学论文 )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对英语学习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一旦得不到正确的引导,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他们的学习信心会慢慢减弱。首先,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活动走向成熟的标志。在学习启蒙阶段,学生们学无常规,只是被动地照着学;然后,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地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保证其学习循规蹈矩地进行。假如,这种学习习惯出现自觉的、稳定的、有效的特征,说明他们已经走上了学习科学化的道路。其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精神、意志、毅力的集中体现。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个探索、形成的过程,学习活动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来自社会、家庭、亲友的干扰;有求知自身遇到的困难。因此,学习习惯的形成、稳定、持久有赖于精神、意志和毅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是精神教育和意志毅力磨练的过程。 第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使学生受益终生。当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使人们认识到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必然性、重要性。而学习者的良好学习习惯是同每个人的生物钟、学习方法密切相关的,若一旦养成,对其继续教育将发生长效的作用。总之,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还能促进学生自然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也非自然形成,它要求我们引导,规范。

三、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1.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应先是引导学生精读教材中的课文,给学生一些能直接从原文中找到答案或进行判断的题目,再给出需要对原文进行分析、简单判断的题目。最后给出须深层推理的找 main idea或根据原文判断表达是否正确的试题。这种梯级式的训练有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精读是必要的,泛读也是不可缺少的。我常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文章,阅读中鼓励学生善于运用词典,及时帮助解决阅读中的生词问题,长期坚持学生就养成了勤于用词典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测某个词在句子中的词义的习惯同等重要,学生有了阅读中处理单词的好习惯,课外阅读难度降低,阅读能力定会迅速提高。

2.总结归纳的习惯。每课的知识是发散的、孤立的,要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要把分散在各课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成面、结成网,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3.切磋琢磨的习惯。《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个人都必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4.反思的习惯。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要从三个层次反思:怎样做出来的?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如果发生错误,更应进行反思。错解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克服常犯错误?

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很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课前预习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自觉地制订学习计划并能按计划执行的习惯,课内勤于思考,积极举手发言,完整回答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等等。?

经过两个学期的不断训练和强化,同学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基本形成,英语课堂大有改观,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课堂上他们积极举手发言,学会了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习惯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演英语会话,表演时说话与动作协调了,变得自然了。课余时间他们也养成了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有的说见到某物时就想用英语去表达,觉得很有意思……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进一步学好英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兴盛 主编 《中学生学习策略》

2.魏生汉 主编《学会学习――中学生学习策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

4.刘素芹。程序设计课中“参与式”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J]. 石油教育

5.隋铭才。胡春洞。王才仁。英语教学论[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 篇14

一、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逐渐形成的不需要一直努力和监督的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如上课专心听讲,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等等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他,学生可以轻松快捷的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今后入小学,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个条件。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容易改变得。幼儿刚刚开始参与生活、从事学习,因此幼儿时期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地重要时期。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求得由底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空间,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家长们必须了解一些有关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知识,更好的开展家庭教育。

三、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事实上要做到却很不容易,虽然给孩子们讲了许多道理,“磨破了嘴皮”,但孩子却往往是前听后忘记,收效甚微。

那么,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上是否有一套方法呢?回答是肯定的。以下是一些有益的建议,供家长参考。

1、要使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的直接驱动。幼儿的认识活动会受到兴趣和需求的直接影响,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那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要善于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由此引起并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用动作来帮助思维,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他们必须通过人于物的相互作用,构建起真正内化的新的知识经验,形成幼儿期所独有的知识经验。如:对幼儿讲摩擦生电是极其枯燥而乏味的,但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实验,幼儿不但能很快知道摩擦生电的原理,而且比一般的说教记得更牢。然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幼儿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些阶段,但每个幼儿在发展的方向、起点、速度及最终达到的水平上都存在着差异。根据幼儿学习进程和学习方式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如:在欣赏散文“家是什么”中,要求能力强的幼儿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词,对能力弱的幼儿要求能说说散文的大致内容。这样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感,从而对学习也会有兴趣。幼儿在认识事物、获取经验的过程中具有整体性,所以要将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通过相互渗透来促进幼儿学习习惯的发展。

2、要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内部驱动力。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爱玩不一定是坏事,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玩时,及时捕捉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不妨投其所好,加以培养和引导,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

进入学习状态.一是化平淡为神奇。适当给平淡的事情添上一些神秘的色彩,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看书时采用一些启发性的语句,像“这是怎么回事呀?”“让我们来猜猜看”,来引发幼儿对学习的好奇心。二是对浅显的现象给予深度的揭示。孩子对常见的事物往往容易失去兴趣,此时若把这些事物背后的奥秘告诉幼儿,就会重新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幼儿对太阳的落山,天变黑的现象司空见惯,不当回事,可以告诉幼儿并不是太阳在我们头顶上走,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走,幼儿对太阳、地球再次产生了新的认识兴趣。任何事物都有无穷的奥秘,我们要善于把握幼儿的心理,引导幼儿保持认识事物的兴趣。三是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实践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事物的最佳途径,而幼儿又大都喜欢动手操作,尽管尝试可能会失败,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则会长盛不衰,对学习的知识也会掌握得更多。动手操作能使幼儿的认识由表面趋向实质,从而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促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为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结实基础。

别忘了还要教给幼儿好的学习方法。教会幼儿学习提问,能培养幼儿乐于思索,敢于提出疑问的品质,还能让幼儿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教幼儿提问,抓住契机,鼓励幼儿提问。如和幼儿一起看故事《金鸡冠的公鸡》,可启发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尤其是因果关系的问题“猫和喜鹊明明知道公鸡要上当,为什么每次都让公鸡看家”,“假如猫和喜鹊不来救公鸡,会怎么样”从而使幼儿进一步明白了提问的方法,提高了提问水平。有些幼儿难以提出问题,往往是由于生活范围比较狭窄,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事实上幼儿只有在获得一些知识经验,初步形成某些概念之后,才能提出问题。要努力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实验者,去动手、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家长只是适时地给予指导。如:“会变的颜色”,让幼儿先去观察颜色,然后让他们动手去尝试颜色是如何会变化的,并将自己的发现说出来,把自己存在的疑问提出来,再一起动手动脑去寻求答案。

3、实践训练

习惯、习惯,习了才会惯。同一个动作,同一件事情,只有反复做,才能养成习惯。法国作家大仲马说:“每一个重复的动作都有养成习惯的肯能;重复的次数越多,动作也就越成熟。”毫无疑问,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来于反复做,即反复的实践。如果家长在思想上重视了,而在行动上却没有耐心,那么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人们知道:知识是基础,行为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往往会言行不一,许多孩子嘴上说得头头是道,行动上却难以做到,“知”、“行”严重脱节。为此,父母必须加强对孩子行为的训练,创设孩子反复实践的机会,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交往、游乐、劳动等活动中,进行学习技能、习惯的训练,获得“为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生活中不断练习,反复强化,直至最后形成自动化的行为,养成一种自然的习惯。

4、环境熏陶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幼儿的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润物细无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样,父母努力创造和保持喜爱学习、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将会使孩子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萌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孩子也一定会有较好的学习习惯。相反,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打牌,你的孩子怎可能安心学习呢?

5、榜样作用

幼儿时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最不喜欢说教。榜样是具体形象的,正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所以它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故事、儿歌、歌曲等等,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有着巨大的魅力,会深深打动孩子,这些艺术形象所塑造的榜样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孩子最爱模仿。他们会对孩子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家长应该懂得孩子的心理特点,在家中应经常给孩子将一些具有传统美德的故事;念一些有助于陶冶孩子情操的诗歌、儿歌;唱一些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形成的歌曲。

同样,幼儿又是好奇、好模仿的,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重要途径,而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们学习的直接范例,为什么呢?家庭、教养机构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三大环境因素,但其中家庭又是对他们发展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首先,血缘关系、亲子之情对孩子发展提供了最强烈的感情氛围,因而父母的教育,影响最易感染幼儿。其次,父母与幼儿朝夕相处,关系密切,你们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幼儿时期,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具权威的人,是孩子最爱模仿的对象,父母的良好行为习惯将有效地影响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进入大班必须保证幼儿有半小时的学习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父母必须停止影响孩子学习的活动,如:孩子刚拿起书来,家长就打开电视或互相聊天,这样就会破坏孩子学习的气氛。孩子小,缺乏自制力,你如果干别的事,他也会不由自主的参与进来,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心二用的坏习惯。

6、坚持不懈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不能想起来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这需要家长有坚强的教育意志,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该要求孩子坚持这样做,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形成习惯。

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能像成人那样强,家长应该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严格要求,切忌在教育子女上情感失控,并找出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做事有恒心,不半途而废,这也是意志的培养,有坚强意志力的孩子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就会勇敢,不畏缩,这将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强有力的基石。“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必是一事无成。作为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只有持之以恒的要求、训练,下决心,甚至要下狠心,才能培养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优秀孩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持不懈是取得成效的有利保证。

7、要求一致

习惯的“惯”字,有一以贯之的意思,就是说,要求和标准不能走样。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需要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一致。家长对孩子在教育上取得一致,意味着相同“信息”重复输入孩子的大脑,易于形成神经联系,促使习惯形成。如果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无所适从,逐渐养成钻空心子的心理。而且不同方向的教育信息互相干扰,容易形成孩子的两面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当然,要实现要求一致,不是轻而易举的,家长应十分重视并努力去实现,可以订立一个约定,如果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上发生分歧,决不要在孩子面前公开暴露矛盾,而要在事后交换意见,以求统一行动,这样的教育效果才会好。

8.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有些孩子做事马马虎虎,今天把书丢了,明天把笔丢了,作业本、书揉的皱皱巴巴,习惯比较差,经常丢三拉四。家长应在前一天睡觉前,让孩子检查一下,书包里的书本、用具都整理好了没有。书撕破了及时帮他们粘好。这样时间长了,她就会自觉的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9.让孩子体验成功

由于孩子之间存在差异,当他看到自己的某一方面不如别的孩子,没有达到老师或家长的要求时,慢慢地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所以要恰当地为孩子确定学习目标,同时,家长也要适当地给予帮助和鼓励,通过努力让孩子实现目标,体验成功的快乐.10.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

当孩子按照要求实现目标时,家长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孩子感觉自己很棒,并不比别人差.得到大人的鼓励,孩子的自信心会加强,就会有积极向上的意识,以后什么事都会努力去做.但就目前而言,我发现“爸爸主外,妈妈主内”的现象很普遍,通常很多人都认为“妈妈才是孩子最主要和直接的教养者,而爸爸只是辅助的,不教育也无大碍的”。其实,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有很多专家和教授都有这样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最亲密的教养者。爸爸和妈妈在情感、教育方式、个性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虽然妈妈对孩子关爱有加,但缺乏爸爸的爱和教育是不行的。因为喜欢、善于和爸爸一起学习、游戏的孩子,通常个性都比较开朗,思维方式比较活跃,考虑问题的比较全面、思路比较开阔……有时爸爸的教育比妈妈更好!

上一篇:【笔记整理】2018年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基础》考点:会计档案的保管下一篇:项目经理如何对项目进行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