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气象服务在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024-07-18

如何发挥气象服务在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精选9篇)

如何发挥气象服务在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篇1

较少,特别是一些突发性气象灾害信息更是难以及时得知。因此,要使广大农民群众文秘杂烩网提高抗御气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气象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不但要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准确率,更要解决广大农民群众文秘杂烩网获取自然灾害信息的渠道不畅的问题。现将这次工作汇报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1、调研时间:4月8日上午在县农业局召开了座谈会;4月9日、10日分别到了白圩乡村、村、村、爱国村进行了走访调研。

2、调研范围及对象

参加座谈会的乡镇代表有种粮、果业、蔬菜、养殖、水产、农机等专业合社的负责人,白圩乡、李渡镇、三阳集乡、三里乡分管农业的领导;参加座谈会的县有关单位代表有农业局、植保站、林业局、县文广旅游局、县电信局、县移动通讯公司等分管领导。

在白圩乡村、李渡镇焦石村、三阳集乡三居村、三里乡爱国村等四个地方,走访了解了当地农业方面的种养殖大户,并在每个地方走访了20多名农户,开展了问卷式调查。

3、调研反映的情况

第一、通过调研发现,广大农民对气象信息的需求非常迫切,每天都要收看(听)天气预报。现在农村广大群众文秘杂烩网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中的天气预报(电视的拥有率达95%以上),其次是从收音机、电话、手机获取气象信息(拥有率约达60~70%)。老百姓如此关心天气预报,主要是农业收成绝大多数是靠天吃饭,老天的喜怒哀乐直接影响农民的一年收成。正如三里乡的种粮大户胡广辉同志所说:天气预报与老百姓密不可分,天气预报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农民群众文秘杂烩网切身利益,影响到农民一年的增产增收。如前年七月的一天,省电视台里的天气预报是晴天多云,我们三里在当天下午2点多钟却刮起了大风,下了大雨,使我在外晒的十多万斤稻谷被雨淋湿,损失几万元;还有三里养殖鳝鱼专业户的负责人所讲:养鳝鱼最怕的是秋冬之交的气温突变,掌握不好,鳝鱼会发生感冒而引起大量死亡。因此,他们希望气象部门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天气预报准确了,就直接为农民增产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当前广大农民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主要是收看电视天气预报,而我县绝大多数的乡村只能收看到中央一台、江西一台及南昌一台的节目,这几个台的天气预报节目时间均在晚上8时前播放。由于农民在春夏时节下午劳作时间较长,不能及时收看到天气预报节目。第三、中央、省、市的天气预报所指的范围广,对本地农业生产指导性有较大的误差,针对性不强,而本地(本县)的天气预报又难以及时接收到。特别是短时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农民更是无法获取,更不用说采取防范措施。要想农民及时获取短时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就要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加以解决,如:应用县电视台有线电视覆盖率较高的优势,加强本县电视天气预报的广播;建立天气预报电子显示屏;完善农村气象灾害信息队伍,利用手机群发短信的方法直接送到农民手中。

此外,在这次调研过程中,很多农民都希望电视台、广播电台开办一个科技为农业服务的节目,使广大农民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接受科学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科学从事农业生产的能力。

二、建议

1、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气象部门要利用现有的科学手段,尽可能把天气预报准确性再提高一步。预报准确性的提高,就是气象科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的最直接贡献。

2、增播天气预报时间段。希望各级政府与各电视台、广播电台协商,要求各电视台、广播电台每天晚上8时到9时半这段时间内要增播天气预报节目,以便广大农民及时收看到气象信息。如果重播时间确实困难,电视台也可在此时间段以字幕形式播放。另外,建议县电视台在涉农节目开办过程中增加一些气象科技为农业服务的节目,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文秘杂烩网的气象科技知识水平和农业生产能力。

3、各乡镇建立一个天气预报电子显示屏,通过电子显示屏让农民兄弟及时了解当地天气变化,特别是掌握突发性的短时灾害性天气信息。

4、建立灾害性公共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平台。根据目前的状况,很多需要及时告知广大群众文秘杂烩网的信息不能快速地传递到百姓手中。因此,建议政府建立一个公共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平台,把需要及时告诉广大农民的信息通过此

平台发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及时、方便、快捷把信息传到老百姓手中的目的。

这个平台的建立,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1)政府先与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单位商定,建立一个公共突发事件信息手机短信群发专用平台,通过此平台发出的短信,三家通信单位的手机用户可同时收到此信息。凡通过此平台发布的短信费用由政府负担或

由通讯单位通过插入适量广告收取广告费用等市场化手段筹集,通信单位不收手机用户的短信费。

如何发挥气象服务在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篇2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与思考

农村基层文化作为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越来越受到重视。江苏省委省政府把文化阵地建设作为十件实事之一予以落实, 目前, 全省各乡镇已基本上建成综合文化站。通过“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和“农家书屋”创建, 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提高。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 还存在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村文化管理体制的失衡, 不利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

文化站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职能部门。自从2002年移交给各镇管理后, 由于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差异, 各乡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出现了较大反差。乡镇领导以经济工作为中心, 文化站工作人员不是被临时抽调服务于政府工作中心, 就是忙于各种会议、现场, 各种创建的文山会海中, 本职工作无遐过问。因此说, 现行的文化体制不改革, 想构建一个完整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使其真正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是不大可能的.

2、农村文化活动机制的呆板, 难以打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工作局面。

农村文化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但是目前的文化干部队伍素质却参差不齐, 从我们江都市来看, 现在13个镇的文化站长, 真正属于专业对口的只有五六个人, 其余都是乡镇安排的。要干的不会干, 想干的不让干, 能干的无事干, 文化主管局无权调动, 人才不能流通, 全市形不成一盘棋。不改变现行的用人机制很难打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局面。

3、农村文化活动形式的单调, 难以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我们江都市行政区划调整后, 从过去的43个乡镇调成了13个镇。现在每个镇有七八万以上的人口, 镇域范围大, 人口多, 单靠文化站在一年中搞几次竞赛、搞几次小型演出活动, 涉及的范围较为狭隘。“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和“农家书屋”的创建, 不少村仍留于形式, 文化设施成为摆设。

4、农村文化活动功能的失位, 致使一些腐朽、落后、庸俗、低级的文化现象抬头、泛滥。

现在农村不轨的文化现象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丧事大操大办。二是赌博风盛行。三是信教的人数逐渐增多, 教徒活动频繁。四是封建迷信抬头。如不尽快发挥农村公共文化体系的功能, 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这些低级腐朽的文化现象将会直接影响农村文明和谐建设, 影响向小康更高目标迈进的步伐。

二、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1、必须改革现行的文化体制。

历来乡镇事业单位和部门上面都有主管局, 但如今文化主管局不能管乡镇文化站, 造成优势不能互补, 人才不能流动, 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长期下去乡镇文化站地位和功能将会削弱。为了使乡镇文化站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唱主角,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最好还是将乡镇文化站的人权、财权划归县 (市) 主管局管理, 乡镇文化站的工作才能规范有序。

2、必须提高乡镇文化站干部队伍素质。

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对文化干部要做一次全面考核, 特别是对不称职的文化站长要予以撤换, 一定要配备一些懂业务、有活力、事业心强、想办事、会办事、能办成事的优秀青年 (最好是大学生) 来担任。文化站长切不可代兼代管, 必须专职其事。二是要加强在职文化干部的培训。三是要实施“三个一批”培训工作, 即在农村要培训一批文化管理员、辅导员;培训一批农村文艺创作和表演骨干;培训一批民间艺术传承人。四是要配备好村级文化活动室专兼职人员, 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 热爱农村文化事业, 懂专业, 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组织能力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让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3、必须加大文化设施投入。

这些设施建设包括各县 (市) 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体育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乡镇综合文化站需要地方政府加大投入, 根据条件和活动的需要, 阵地建设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 建设好图书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展览室、健身房等。从我所在的苏中地区来看, 随着小康村的建设, 大多数村也规模不等的建成了村级文化室, 农民文化活动广场, “农家书屋”、乒乓球活动室、篮球场、健身路径等。对以上这些文化基础设施在加强管理的同时, 特别要注重组织引导农民参与活动, 更好地发挥基础文化设施的作用。

4、必须组织开展好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一要发挥文化站的阵地作用, 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宣传好人好事。

二要经常举办各种培训班, 辅导文艺骨干, 使他们学会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的基本技能, 能带动影响一帮人, 因地制宜、自娱自乐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积极打造一镇有一品, 村村有特色的局面。

三要结合“三农”传播实用农业科技知识, 要采用请进来的办法, 开展各种讲座, 为农民致富提供智力资源和各种科技信息, 不断提高农民致富本领, 加快农民致富步伐。

四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乡镇文化站要配合市“三下乡”排练选调有地方特点, 群众喜闻乐见、有时代感、鼓舞人心的优秀文艺节目到各村巡回演出。继续实施“2131”工程, (21世纪1村1月1场电影) 把农民需要的科教片、故事片送到农村, 让农民一村一月能看上一场电影。要把农民迫切需要的各种农业科技书籍送到他们手上, 帮助解决致富难的问题;

五要积极组织各种协会, 健全农村文化网络。充分挖掘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 弘扬农村传统文化、特色文化。通过组织各种协会, 把农村持有各种爱好的农民吸引在我们周围, 形成强大的文化网络, 造就一大批文艺骨干队伍, 在各种活动中展现现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大兴文明村风民风, 用社会主义思想和传统的文化形式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抵制农村不正之风的滋长和蔓延。

5、必须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

政府要加大投入, 促使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文化活动正常开展。进一步纯洁农村文化市场。文化部门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帮助、鼓励、扶植、呵护农民宣传队, 农民书社, 个体放映队, 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等文化实体, 引导他们开展规范、有序、健康的文化活动, 在丰富文化活动和独特的文化创新中形成农民健康的文化人格, 培养壮大乡土文化新军。

如何发挥气象服务在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篇3

金华市婺城区吉祥网吧位于婺城区蒋堂镇,该网吧被金华市婺城区委宣传部,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和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台评定为“婺城区文化示范户”,也是《浙江农民信箱》在镇、村里的联络点、区文化印刷行业协会理事单位;还被区农林局推荐申报为全国信息化示范项目,其网吧负责人陈纪祥也被婺城区委组织部评为“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先进管理员。该网吧作为“农民信箱”联络点为农民做好服务工作的做法在2006年11月6日得到浙江省茅临生副省长肯定和批示,其事迹也多次被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报道。

一、乡镇网吧架起农产品和市场的桥梁

随着浙江省百万农民信箱工程的大力推进婺城区蒋堂镇于2006年建立了农民信箱联络点,陈纪祥主动接受镇政府的邀请,当上了农民信箱联络点信息员。为了使农民信箱联络点真正成为农民的好帮手,陈纪祥专门制作了农民信箱免费代发信息内容征求表,在蒋堂镇菜市场等人流多的地方四处张贴:通过邮递员发放征求表采集农民信箱供求信息。空闲的时候,他还骑着摩托车往乡下跑,看到蔬菜大棚、养殖场他都会进去和种植户或者养殖户聊天不失时机地向他们推介农民信箱。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民朋友发布信息,他还花了几千元钱配备了数码相机、摄像机、扫描仪、打印机等信息采集处理设备。

2006年10月23日,陈纪祥帮蒋堂镇黄碧垄村种植大户陈建军在农民信箱里发布了供应环保蔬菜西兰花的信息。10月27日金华蔬菜配送中心看到信息后主动与陈建军联系,达成日送10吨的供货合作意向,并于28日开始送货,销售额已迭20余万元。

2007年1月6日,蒋堂镇开化村村民周永桂万斤迷你地瓜堆在家里,他愿意以每公斤1.6元的最低市场价出售还找不到销路时,周永桂在蒋堂镇菜市场看到吉祥网吧张贴的农民信箱免费代发信息内容征求表后,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吉祥网吧,陈纪祥把他的出售信息发布到农民信箱、镇政府网站后,没几天,市区的多家公司前来接洽收购事宜,最后被金华兰溪门菜场的一位经营户全部收购,售价为每公斤2.2元。周永桂说:“这一万斤的迷你地瓜,能以每公斤2.2元的好价格全部出售,太感谢吉祥网吧的农民信箱联络点了。”

目前为止陈纪祥已累计发放信息采集表4000余份,收回700余份,全镇1/3的村都在他的信息采集表上登记过信息。帮助农民发布买卖信息400余条,其中交易成功的有10余笔,达成意向的20多笔,成交金额在200万元元以上。

陈纪祥说:“今后我打算把网吧建成一个农民信息集散地和农产品交易的中介平台,让买卖农产品的双方都可以以最低的成本顺利地找到各自需要的东西。”

二、吉祥网吧开创农村网吧经营新模式

乡镇网吧怎样在乡镇文化建设上崭露头角,发挥作用,陈纪祥为此有过许多思考。他想决定通过自身努力,来树立网吧的正面形象。他认为,乡镇网吧在农村是网络应用最前沿的展示,实践、培训、推广平台,拥有广泛电脑群和基层最好的网络,管理者和技术员均有着丰富的阿络、电脑使用和安全维护经验,网吧有固定的场地,丰富的人流量,网吧之间横向联系又是一个广阔的区域资源,运用好这些资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是一个网吧业主的追求。

陈纪祥在开网吧前曾开过图书室,桌球室,放过电影,拍过录象,经营过电脑美术制作室等,并对农村文化有浓厚兴趣他感触最深的是,农村需要文化产业,当地人对“农村文化人”也比较尊重,在刚开网吧日子里,他为懂得先进的电脑技术曾经自豪过,可是后来,网吧在社会上的名声变了,网吧业主压力大、责任重、名声坏、曾经考虑过转行。但是,陈纪祥始终坚信,网吧是社会发展必然产物,它在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享受娱乐、便捷生活以及安置就业等方面为社会提供了广阔平台,是社会先进性所需要,之所以被社会“排斥”和高压管理,是因为一些网吧违规经营和没有很好地发挥网吧的社会积极作用。

陈纪祥在2006年3月就选择了“浙江农民信箱”,园为它适合网吧操作,它的建设宗旨明确使农民能够借助电脑和手机短信进行网上交流、快速、便捷、免费地获得各种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系统提供的其他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以此为抓手,推进农业信息化进村八户,逐步构建起一个全省的农民信息网络,为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为有农产品不知道卖给谁,需要农产品又不知道到那里去采购的农民们,搭建了一座信息桥梁,为缓解信息闭塞引起的农产品积压,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三、乡镇网吧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可为

陈纪祥网吧自2006年3月份设“农民信箱”联络点以来根据走访调查农民的实际需要,积极实践,主动摸索和不断创新,推出一系列的举措和做法。一是印制《农民信箱免费代发信息内容征求表》等资料张贴或分发;二是与报刊投递员合作,请投递员在投递报纸的时候顺便把农民信箱的《信息采集表》也一起投递出去,然后等下次再去投递的时候,把前面发出去的采集表收回来,三是印制《种养大户联系卡》,收集整理种植和养殖大户的电话信息等,有针对性地抓大户为他们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四是举办。农民信箱使用技巧的培训,组织经验座谈会:五是建立了“农民信箱”交流QQ群,为230多位农村信息爱好者提供跨区域的互动交流,学习平台。

婺城区农林局干部方树平的姐夫种植了一批小规格的香樟和桂花由于最近几年市场上对小规格苗木需求量比往年减少造成这些苗木滞销。了解这一情况后,方树平马上在“农民信箱交流”群发布了信息在信息点的牵线下,顺利联系到了婺城区汤溪镇一企业老板,并卖出了150棵香樟。40棵桂花。

2007年4月12日,江山市QQ群友来“农民信箱”信息点和部分群友一起参观了白龙桥的蔬菜基地,并为他的蔬菜派送中心采购了8吨马铃薯,同时邀请金华的群友5月初到江山市考察蔬菜基地,交流管理经验,并一起讨论“农民信箱交流群”群友合作建设蔬菜联合销售网络的事项,为推进两地之间的农产品交流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如何发挥气象服务在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篇4

建设中发挥作用

作为共青团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如何在新形势、新要求下,紧紧围绕党政工作中心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广大农村青年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稳步快速发展。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做好青年农民的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所以,必须将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作为团组织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大力开展“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青年经纪人等各方面的工作,鼓励农村青年自主创业。

1、深入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培训新型青年农民,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围绕科技和市场两个环节,利用网络资源,为农村青年提供科技、市场、信息服务。帮助农村青年提高利用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新品种,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为农村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村青年。

2、做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农村团组织要结合本地实际,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依托,积极组织农村青年参与,着力培育出一批懂市场、善管理的高素质青年劳

务经纪人,推动青年就业致富奔小康。

二、深入开展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农村基层团组织必须深入开展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思想教育为主线,用正确的政治思想武装农村青年,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传播新文化。

1、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青春建功”等主题教育,以理论思想武装青年头脑,紧紧地把团员青年团结在党、团周围,巩固党执政的农村青年基础。

2、组织开展“青春装点新农村”等主题活动。坚持“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实效服务”的工作思路,组织青年以志愿者为先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3、开展各项活动。开展科技培训、文艺演出、环保宣传等服务活动;开展以五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为重点的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发动广大青年开展植树造林、清除白色垃圾等环保活动;提倡青年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农村青年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壮志豪情。

三、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增强团组织对农村青年的凝聚力。要发挥共青团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还必须不断创新组织形式,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各类农村青年协会等新型组织创建活动开展。

1、积极创新组织形式,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农村青年协会等新型组织的创建活动。要争取党委的支持,将农村青年中心建设纳入党建带团建的工作范畴,努力构建“基层农村青年中心”的新型组织网络体系。培育发展基层各类青年专业技术协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经过必要程序把这些组织吸纳到青年中心的团体会员和青年中来,扶持他们发展壮大,借助他们更加有效地联系和服务青年。从而不断扩大农村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影响面,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活力。

2、围绕农村青年需求,大力挖掘服务项目,构筑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基层团组织要积极争取和吸引政府有关部门在青年中心实施青年发展项目,大力培育和挖掘农村青年中心在农业产业化、科技、普法、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工作项目,加强与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的工作,发挥各自优势,达到互惠双赢。紧密围绕农村青年增收成才的热点和难点,开展科技培训、转移就业、信息服务、文化服务等工作。结合农村青年书屋、青年开放书架、青年健康促进计划等系列活动,提高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3、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农村基层团组织工作骨干。开展党建带团建、培养青年人才,利用开展各类培训班之际造就实干型人才充实团组织,发展成骨干力量;借助大学生志愿者的平台,让一批高素质的志愿者充实到团组织中来,保证基层村组织的有效运转。广泛开展城乡互动,发动机关、大中专学校、企事业单位与农村团组织共建,使农村团组织成为凝聚人才、联系青年的新纽带,服务青年、服务社会的新平台。

总之,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作用,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搞好自身建设,加强工作方法、力度,使之成为一支敢打善拼的队伍,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作用,成为党的好助手,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如何发挥气象服务在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篇5

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是教育部为全力实施好发展中西部农村教育的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确保2007年完成西部“两基”攻坚任务,继续组织实施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建设遍布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改造中西部地区薄弱初中,建立和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制度,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要在两年内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要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小学经费保障水平,让所有农村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要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必须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要组织实施好“一网两工程”,以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为中心,组织各方面资源,形成覆盖全国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工程”,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要加强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每个县都要重点办好一所职业教育中心。要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

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要加快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有效统筹城乡各级各类教育资源,送知识、送技术、送人才下乡,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推进“农科教”结合,统筹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创新农民培训机制,把农村学校建设成为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提供经济信息服务、普及卫生知识、传播先进文化以及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和农民培训的重要基地。要继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支持和鼓励高等学校特别是农业院校主动拓展为农服务的渠道和方法,积极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要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面提供科技服务,以科技进步引领新农村建设。

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只有发展好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才能将巨大的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教育是现代农业的基础,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培养新型农民,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教育是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石,改变农村面貌,建设好农民家园,必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使全体农民各展其能、各得其所,多样化发展。

申论范文:宏观环境与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

宏观环境指的是对所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会产生影响的环境方面的各种因素,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需要从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这些因素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影响。

政治法律环境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以限制和要求的法律法规等因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法律环境对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要。企业在进行经营战略选择时,要注意拟投资企业所在国家和地区法律体系的完备性、法律仲裁的公正性和法制的稳定性等。对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来说,在遵守不同东道国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遵守世界范围内共同的行为准则。当然,企业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也会遇到一些执法机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这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随着国际间相互投资的增加,为了给投资者提供充分的法制保护,坚定其投资信心,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不断健全法制,完善投资规范,形成一个宜于国际资本流动的良好的法律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直接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及趋势、经济体制与其运行状况、国家的经济政策及措施等因素。企业要密切关注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因为,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对某一行业及其企业的影响,既可以是鼓励和保护性的,也可以是限制和排斥性的。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实施的中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就是由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目录组成。对鼓励类产业投资项目,国家制定优惠政策支持,以消除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对于限制类项目,国家督促改造和禁止新建;而对于淘汰类项目,国家禁止投资,可以采取高税收、行业管制等政策,如金融机构可停止各种形式的授信支持、有关部门可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等。

技术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环境中科技要素及与该要素直接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包括国家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等因素。对各行业内的企业来说,要密切关注所在行业的技术发展动态和竞争者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发方面的动向,及时了解是否有当前技术的替代技术出现,并发现可能给企业带来竞争利益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我国是一个设备大国,资产规模庞大,每年因各种原因导致设备停产、报废所造成的损失逾千亿元,大量设备的报废对环境和资源也造成巨大压力。研究和开发再制造技术,并将再制造业发展成为一个规范的现代化产业,从不能再利用的电子垃圾中,低成本、低污染、高效率地回收金属、塑料、玻璃等原料投入再生产,能够使企业在节能、节材、降耗、减少污染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发挥巨大作用,大力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

另外,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企业所处地区在社会与文化方面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它包括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宗教信仰、教育水平、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等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影响是间接的、潜在的和持久的。

总之,宏观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经营者在选择经营战略时必须密切关注,认真分析,目的在于明确企业自身面临的机遇和危机,以便利用机遇,避免或消除危机,以把握宏观环境的变化趋势,以适应环境并做出最佳选择。

申论范文: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具体措施有如下几点:

一、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首先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国家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其次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第三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第四要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二、在农村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改善农村市场环境。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检验检测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广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2006年要完善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实现省际互通。

三、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种粮收益,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适度利用国际市场,积极保持供求平衡。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产业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合理的粮价水平,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四、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农产品对外贸易磋商,提高我国农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并可通过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

五、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制定相应的财税鼓励政策,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质产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大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申论范文:民生问题解决的意义及总体思路

(一)民生问题的意义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民生问题是立国之本,特别是改革发展走到今天,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到政权能不能巩固。民生问题体现在经济社会的具体问题上,但实质上是政治层面问题。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问题,直接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是群众利益最直接的载体。它既体现着人民群众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利益,综合起来又关系着人民群众长远的、根本的、整体的利益。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才能感受到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实际效果,从而认同和拥护党和政府。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执政理念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胡锦涛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温家宝总理也明确宣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中,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了更好地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二)解决民生问题的总体思路

我国的民生问题表面上看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但实质上是政治层面问题。如果不从政治层面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是解决不好或者解决不了的。第一,民生问题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和行为问题;第二,表现为经济、社会层面的民生问题,与一定时期社会的公平、正义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民众确实从改革中获得了实惠,但民生问题却开始凸显,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非常值得深思;第三,民生问题与一个国家和政府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有关。第四,民生问题凸显,还与权力资本对于社会利益的侵蚀引发整个社会利益结构失衡,以及基本制度的缺失和公众对公共政策缺乏正常的表达机制密切相关。

1.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在于通过改革建立起制度化、法制化的保障。

增加财政对改善民生的投入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必须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金等,建立这样的制度而不是临时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造成目前民生问题的凸显与解决民生问题方面的制度短缺直接相关。比如,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健全、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有的制度覆盖范围很小,主要在城市。随着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他们要面对城市的物价、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高收费,这就使这些弱势群体在客观上对国家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制度有了很高的依赖,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我们却不能给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解决民生问题靠发“礼包”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也不足以保证民生核心地位的落实。因此,解决民生问题,迫切的是建立面向民生的制度和法律。

2.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

温家宝总理提出两大改革,即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指出了解决民生问题和让人民幸福快乐的根本途径。要解决好就业、分配、社保这三个直接涉及民生的问题,必须深化改革与加大投入并举。比如,养老保险待遇不平衡问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差别太大。相同资历、相同级别的人,从企业退下来的比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养老金10年前差30%多,现在是一到两倍,激发了许多本不应当产生的社会矛盾。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进一步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有医疗保险待遇不平衡问题,比如,一些住单间、套间的患者的医药费可以全部报销,而住多人间的倒有不少是自费的。不完善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后可能雪中送炭的事情较少,相当部分却是锦上添花。近年来政府财力大大增加,加大投入有了一定的实力,但改革的任务却并未因财力增长而减轻。特别是涉及社会管理、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如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打破垄断行业对市场的行政性分割、铲除分配领域中的钱权交易等腐败行为、约束社会保障待遇方面的特权、提高劳动力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等等,都是相当艰巨的任务。不解决好这些改革问题,政府送多少“礼包”也只是扬汤止沸。

3.改善民生要从国情出发,逐步进行。

民生是全体人民的民生,但不同群体的民生问题不一样,要更加重视普通民众尤其是占相当大比重的困难群体。这些年我国财富创造的速度很快,但总体来说,还不是在一个非常雄厚的经济基础上来谈民生。与此同时,民生又涉及到非常多的方面,在这种情况下,解决民生问题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4.共享改革成果。

共享改革发展的物质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共享改革发展的精神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共享改革发展的社会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的需要;共享改革发展的政治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参与社会政治生活需要。现阶段面临的任务是逐步由单向的、低层次的“共享”走向多元、高层次的“共享”。当然,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建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公民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机会均等化机制;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按贡献共享的机制;社会成员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逐步实现大体均等化原则。把建立公共服务体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突破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是在公共服务方面实行平均化,而是在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方面有平等的制度,这样才能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重视和改善民生,就要提高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着重点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为此,改变初次收入分配体制性扭曲,应成为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政府再分配政策对初次分配结果的调节和矫正固然重要,但转型经济中初次分配的起点和过程公平尤为紧迫和重要。离开起点和过程公平,仅仅把关注的重点放在结果公平上,不仅难以根本缓解和抑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而且不利于经济发展和效率的提高。

必须用发展机会平等保障收入分配公正,使改革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而不是被权势阶层贪占。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的就业机会以及过程的不平等:一是传统城市经济部门之间存在巨大的工资差异;二是农民工与城市职工的工资差异以及农民工就业的行业壁垒;三是农业部门存在大量失业和半失业人口。据初步估算,一个劳动力在农业部门特别是种植业领域的年劳动时间,是城市经济部门劳动时间的1/5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想使两个领域的劳动力收入实现均等,是绝不可能的。如果真想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收入,根本的办法是增加农业劳动力的有效工作时间,这就要减少农民的数量,让大量农民尽快转移到城市经济部门。由就业状态的差距而产生的公民之间净福利的差距是巨大的。例如,行政垄断行业职工工资福利过高,而一般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工资福利又过低,工资占GDP的比重从上世纪80年代的17%左右跌到了现在的12-13%。这一比例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一般为50-60%,在一般发展中国家也达到40%左右。

政府的积极措施应是全面提升公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尽可能使所有公民能够首先从劳动市场上获得比较接近的劳动报酬。因此,要深化就业和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目前,基于个人能力和公平竞争导致的效率和收入差距不是社会争议的焦点,真正引起人们不满或加剧社会分配失衡的根源,在于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不平等以及竞争过程中的不平等。这类不平等主要是体制性因素所导致,它既不反映效率原则,又不受公平原则支配,是分配关系扭曲的重要表现。比如,劳动力流动中的体制性歧视、缺乏有效的劳资协调机制、行政性垄断对分配关系的扭曲等。

5.建立能真正解决民众利益的诉求和表达机制。要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给民众充分表达的权力,尤其要重视弱势群体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声音。没有一个利益均衡表达机制,民生问题解决不了。民生问题与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表达能力、机制、博弈等直接相关。公共政策制定的时候,如果弱势群体缺乏正常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受损后又找不到正常的表达形式,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目前民生问题之所以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与民意表达不充分有直接的联系。有专家强调,如果一个社会公平正义度比较高,即使这个社会的经济能力有限,社会利益分配得比较合理,那可能老百姓的怨声还不至于很高;如果这个社会不能体现公平正义,社会利益分配又明显不公,即使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了,民众的怨声仍然会很高。

6.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

解决民生问题政府是关键,政府要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基本职责。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加大反腐败的力度,遏制解决民生问题过程中的腐败问题。解决腐败问题,关键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审批过多、公共权力滥用、与民争利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反映在解决民生问题。政府行政要为民谋利,排除部门争利,利益集团争利。

如何发挥气象服务在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篇6

何贵梅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乡镇人大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通过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推动和促进建设发展的农村、民主的农村、社会和谐的农村。

一、充分发挥乡镇人大的职能作用,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乡镇人大应该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通过依法行使职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1、围绕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重大事项搞好审议决策。

决策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乡镇人大做出决议决定要立足于实现、维护、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是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有9亿农民,因此,乡镇人大行使决策权要把“三农”问题作为关注的重点。

一是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常言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人大可以通过专题调查、代表视察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农业发展的各种优势和特色,了解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了解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困难和愿望,了解中央各种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以便科学地进行审议决策。

二是围绕农业发展问题,促进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农民增产增收的新路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着眼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提

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乡镇人大应该通过行使审议决策权,促进当地政府加大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力度,积极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其他服务业,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积极探索为农民增产增收的新路子。

2、通过依法行使监督权,把好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关。一是把好农业政策落实关,确实减轻农民负担。农民负担问题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文件和措施,特别是2004年中央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若干问题》的一号文件。乡镇人大应该充分认识中央关于“三农”问题一系列文件精神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作为关心农民的大事来抓。

二是把好农业法律法规实施关,依法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乡镇人大应该注重开展与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特别是围绕农业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开展检查,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如农民土地纠纷问题是中央实施农业发展战略后出现的热点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乡镇人大开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就很有必要。通过检查,督促地方政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有效遏制滥占农民耕地、基本农田和少批多占、未批先占、以地招商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对征用农民土地拆迁安置补偿标准做到合法合理,较好地解决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促

进农业发展很有好处。近几年,景阳镇人大先后开展了《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义务教育法》、《劳动法》、等多部与“三农”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通过这些检查,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了,农村中小学校的收费逐渐规范了,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力度加大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总而言之,农业发展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农民群众的利益进一步得到了维护。

3、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带头作用。

地方各级人大代表作为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作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责任。乡镇人大应该采取多种措施,积极调动代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代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头作用。要善于引导农业第一线的代表做优化和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带头人,做科技致富的典范,带领组织农民群众学习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让更多的农民群众成为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产品加工大户,加快农民致富步伐。

二、充分发挥乡镇人大在推进村民自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村民自治是基层民主的重要体现,推进村民自治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乡镇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宪法第99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8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本法的实施,保障村民自治权利。”

在促进村民自治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监督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另一方面是监督村民委员会的协调运转。在换届选举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为此,乡镇人大一方面要加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宣传力度,帮助农民群众树立维权意识,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知识,并懂得如何行使维护其合法的民主权利。另一方面,要加大监督力度,在每次选举前,乡镇人大应当对换届选举加强指导,并在选举过程当中对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选民登记、推选村民代表、提名确定候选人、投票选举五个关键环节进行监督。对于选举中发生的违法行为应该督促政府有关部门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选出村民委员会后,乡镇人大要对加强监督,督促搞好村务公开工作,畅通村民维权渠道。对于少数村干部忽视村民利益、以权谋私、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行为,乡镇人大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教育,督促整改,该查处的要督促有关部门查处,对于村民严重不满的村干部,应当通过合法方式罢免该村民委员会成员。

三、充分发挥乡镇人大联系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纽带作用,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1、认真办理代表关于“三农”问题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代表反映的关于“三农”问题的建议是农民群众的直接心声,乡镇人大应该督促相关单位认真办理。这几年,景阳镇人大对于代表提出的关于“三农”问题的建议可以说是高度重视,代表对于“三农”方面问题的建议办理满意、基本满意率每年都达到了90%以上。

2、认真办理农民群众的来信来访。

如何发挥气象服务在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篇7

1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

1.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要想进一步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就要重视土地问题,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坚持可持续发展精神。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要鼓励农民开辟全新的增收渠道, 构建有特色的农业经济, 培养新型科技化农民。在土地管理过程中要依据市场需要, 合理选择耕地经营承包制度, 丰富农业发展结构, 满足社会需要, 为农业加工行业创造更多货源。另外要鼓励农民发展畜牧业, 特别是养猪、养牛、养鸡、养羊等养殖业, 建立科技型蔬菜大棚和水果基地, 这些方式都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国家还要重视农村市场服务体系的构建, 要为农民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使农民能够更好地进行农产品销售, 保障农民利益, 这样才能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促进经济发展。

1.2完善农民的居住环境, 注重社会关爱

在发展过程中农民除了希望提高自身的收入水平, 得到稳定的收入, 还希望能够拥有更良好的居住环境。所以,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居住环境的改善, 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为农民的生活创造更良好的条件, 注重关爱社会。

1.3能有效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 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

通过这种土地管理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从而改善农民居住环境。除此之外, 还要注重农民素质的提高, 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 培养高技术的新型农民、这样才能在农村大力推广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 满足市场对农业发展的需要, 增加农民收入。所以, 在发展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多样的宣传方式, 通过简单易懂、喜闻乐见的方法来引导群众, 构建和谐良好的社会氛围, 使农民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之中。

2通过土地管理改革可以有效缩短城乡差距

2.1土地管理改革的基本方向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特别是工业和服务业都得到了巨大发展, 城市建设水平逐渐上升, 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增大。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对土地的利用需求在不断增加, 土地管理制度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进行改变。但是在进行土地改革时必须要以保护耕地为基本前提, 在确保基本耕地时可以允许国有土地以及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公开的市场交易, 满足市场对土地的需求, 放活土地市场,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土地价格, 提高农村收入, 也可以缓解城市建设存在的土地稀缺现象, 实现双赢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小产权房, 也就是农民在自家宅基地上建设房屋, 并将其租借给外来人口。这是集体土地市场化发展的一种形式, 也是市场需求导致的土地二次开发, 可以有效得以利用和发展。

2.2加快新农村建设缩短城乡差距

近几年城乡差距逐渐增大, 主要表现在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速度, 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合理的规划新农村建设方式, 重视农业产业发展。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促进农业综合发展。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要全面调动社会资金, 加强道路、教育、卫生、网络、通信等基本建设, 完善农民生活所需, 不断提高农村的软实力水平, 比医疗保险建设、劳动保障建设以及文化建设等等, 这样才能不断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 提高农村发展水平。

3土地改革促进新农村建设几点意见

3.1加强农村党组建设, 提高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度

村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所以要选好村党组织书记, 他应该具有高尚品格、较高思想觉悟、能干、又是致富能手等优秀青年党员。推动农村党组织工作创新, 鼓励农民创办各种专业合作社。农村党组织通过各种途径为村民讲解宣传新农村建设目的规划, 新农村建设不仅可以解决农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经济问题, 还要建立民主议事和安居乐业等事宜。村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不应该是个旁观者, 应该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和拥有者。

3.2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大力发展精品农业、规模农业总体规划目标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农业, 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多发展和认证绿色有机种植地。在农业生产中鼓励农民不使用化肥农药, 多用农家肥, 发展畜牧业, 在畜牧养殖中不要添加有害有毒物质, 农业畜牧二者构成良性循环。

在远离城镇的农村建立健全大规模的农业, 并发展适合当地地理条件的农牧业。我们建平县丘陵山区占领多, 结合当地朱绿科绿色小米生产基地,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多以生产小米为基础;在畜牧业发展培养规模养殖大户、畜禽饲料加工企业。新能源开发, 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 加强沼气技术创新、维护管理和配套服务。综合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农牧业, 促进新农村建设。

3.3土地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杠杆作用。

3.3.1农村房屋建设土地的调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农村建设首先改善传统的居住环境, 由于农村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发展带动了农村房地产在逐渐升温,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 应该解决好农村征地、环境污染、移民安置, 和新兴的小产权房地市场化等群众敏感问题。小产权房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现有土地管理的产物, 它能够拉动了城乡结合地的经济发展, 对新农村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有科学长远的规划。土地占用上, 保护耕地原则, 应该利用老的村止进行改造;对于工厂建设划地不应该占用耕地, 以山地荒地为主;加强群众的房屋动迁管理, 保护农民的房地产的合法权益, 维护当地的社会秩序, 促进当地经济的合理有序发展。

3.3.2农业生产土地的调整。根据国家保护耕地原则, 加强基本农田管理, 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用地, 如蔬菜大棚建设, 特种种植应办理相应农用地转用手续。在畜牧业用地的开发中, 应该建立用地标准, 如畜牧养殖小区建设500平方米为一个标准。在小区里规划布局和选址, 应利用荒山荒坡等地, 尽量不用或少用耕地, 还要强调不得擅自改变其它用途。

结束语

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土地管理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土地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断完善我国土地管理制度, 这样才能进一步缩短我国城乡差距。

参考文献

[1]严金明.土地管理应有理性思维[J].河南国土资源, 2005 (7) .

如何发挥气象服务在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科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6-055-03

在我国的相关文件中,都提到了新农村建设,可见国家对于此给予了高度重视,贯彻各种大会精神,将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做到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产业的带头作用,同时宣传科技兴农的思想,壮大农村技术人才,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从而有力的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使新农村的农民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不断发展、民主管理及乡风文明,形成和谐文明的新农村。

1 新农村的建设需要科技的支撑

1.1 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现在已经步入科技时代,农村的发展也需要科技的支持。党中央对新农村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新农村的精神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对于农村的乡风、生活质量水平、民主的管理、村容的整洁以及生产的发展科技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在新农村建设中,其核心就是发展农村经济以及现代农业,利用科技的力量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1.2 现代农业的实现

新农村的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目前农业受到环境污染、资源缺乏、市场竞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针对环境、资源、市场等压力,农业增长方式急需转型,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促使农业发展的更高效。因此,农业技术的转化和开发需要不断加强,促进科技创新,从而实现科技兴农。

1.3 农村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就是确保村容的整洁,这就要求广大农村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实现发展与环境的相互协调,也就是实现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促进农村水利建设、住宅建设、新能源建设,促进污水治理技术的提高,清洁能源的应用推广以及村民住宅的技术改进等[1]。

1.4 新兴农民的培养需要科技知识的武装

农民作为三农问题的首要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主体地位。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三农的发展都是依赖于农民自身的素质。新农村的建设不仅需要会务农的农民,更需要具备实践经验以及科学知识的新型农民。这就需要加强对农村适用技术、科学知识、职业技能进行培训和普及。近几年来,三农问题越来越多的被重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都是出于促进三农的发展,其中科技的扶持力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2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三农问题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发展态势趋于良好,但是也应看到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2.1 村民思想落后

由于农民长时间受到传统农业发展形式的影响,依靠科技进步的农业发展不能很快的被广大农民接受,导致新农村的发展跟不上新形势的步伐。很多农民缺乏法律意识,固步自封,自私缺少集体主义思想。同时少部分的农民还受到封建思想的

束缚。

2.2 缺乏物质支持

基础设施的缺以及村财的薄弱,导致农村村貌村容的改变、生产的发展以及公益事业的项目建设难以顺利开展。

2.3 文化水平低

由于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导致村民、党员甚至是村干部的文化水平较低,更不用说关于科技方面的文化知识。在农村中,类似于既懂科技又会经营而且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十分匮乏,束缚着农民的致富之路。

2.4 小农经济意识浓厚

农村仍然存在着小农经济意识,温饱则安的生活态度十分普遍。村民缺乏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积极奋斗的精神,不思进取,不谋发展。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3.1 促进干部与群众思想的统一

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源泉,因此思想的深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需要建立在思想统一的基础上,因此必须强化认识,统一思想,集中广大人民的智慧。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社会参与、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的工作格局。同时处理好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的关系,做好典型的带头作用;政府在进行引导时应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防止农民养成不思进取的心态;确立好远期目标与当前工作的进度,以免目标过高或是无所作为。

3.2 发展农业经济

在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是基础,是其首要目标,实现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增长是中心任务。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牢固的基础,再好的美好设想也无法变成现实。保证农村经济的发展,首先就要调整农业的生产结构促进现代高效农业的实现;在确保环境不被污染的同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与农业达到互补;提高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新农村建设有足够的资金

支持[2]。

3.3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

人才是发展的动力,新农村的发展同样需要人才的支撑。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建设新农村的核心,人们的精神面貌是考量该地区发展程度的根本性因素。农民的素质水平得不到提高,新农村的建设就只是低水平低层次的,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太大差距。只有加强技术、管理、文化、经营等方面的培训,培育新型农民,不仅提高了农民的个人素质,也提高了农村的文明程度,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现。

3.4 壮大新农村建设队伍

广大农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受益者,更是建设的主体力量。只有保证了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才能让农民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去,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促进其为发展献计献策,发挥群众的力量。

4 总结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发现,科技对于新农村的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应依靠科技的力量,加强农民对科技、文化知识的掌握,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发挥农民的主体力量。同时依靠科技不断更新农业技术,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从各个方面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杜焕英,苏瑞珍.新农村建设中的科技支撑作用及现状思考[J].沧桑,2009(3):61.

[2] 黄青贤.发挥科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2):22.

如何发挥气象服务在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篇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通电、通讯(程控电话、通路(公路、通有线电视到道路硬化、税费取消、合作医保等,使农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最值得一提的是,顺应农村发展形势的以专业协会、行业组织等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而且充当了配置利用农村资源(如劳动力、土地、荒坡地等的生力军,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供领导和有识之士参考。

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历史背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五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它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的财产权和其它合法的权利和利益。这里的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指的是村经济合作社。再根据《浙江省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第四条规定:设立村经济合作社,应当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经济合作社社长为法定代表人。这样,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应是村经济合作社,其法定代表人应是村经济合作社社长,而不是村党支部书记,也不是村委会主任。

从浙江浦江县农村的调查情况看,全县409个行政村中,有80%以上的行政村设有村经济合作社,社长有专职的,也有党支部书记兼的,也有村委会主任兼的(有的乡镇以党委或政府名义下文公布,但至今没有一个村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过村经济合作社。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全县409个行政村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都不健全,其法定代表人资格都未确立。由此引出的问题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村党支

部唱主角呢?还是村委会唱主角?或是村经济合作社唱主角?调查发现,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以村党支部书记为核心,领导村级工作。这样的村,支部书记能力较强,威信也高,集体经济的主导权也掌握在支部书记手中;二是以村委会主任为核心,领导除党务以外的村级工作,这样的村,支部往往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支部书记或年纪大、或能力低,经济权掌握在村委会主任手中;而没有一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是由专职的村经济合作社社长领导掌权的。一句话,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这个问题上,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三者关系及其职责在实际工作中含糊不清。正因为这样,自农村改革相当长时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处于一种既开放又自由,既无组织领导又无组织监管的状况。如发展高山蔬菜、服装加工﹑

茶叶加工、水晶加工等。

在农业由第一次飞跃(建立并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第二次飞跃(顺应社会化、市场化、效益化的发展需要,实现土地规模经营转向的过程中,在农民的市场意识越来越浓的背景下,农民们不靠村支部、村委会而自发组织并成立了专业协会、行业组织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申请注册组织机构、吸收同行的农民会员、统一质量标准、注册商标,并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服务模式,使行内农民充分受益。于是这种形式的组织迅速向邻村邻乡扩展,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新型的农村组织形式。如浦江县壶江源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由最初的一个村发展到现在的四个乡镇三十余个村,涉及社员上千户。该组织有自己的商标、加工厂房、管理营销网络,从规划种植、管理、采收、销售等,形成一体化的服务模

式,已真正成为引领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组织。还有葡萄协会、蜜梨协会、花卉苗木协会、水晶行业协会等。

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前景。

浦江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源自上世纪末,从它迅速发展的情况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其发展的美好前景。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以浦江县壶江源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例说明: 第一,运用了企业化管理的模式,给其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潜力。在山区农村青壮年劳力逐年外出经商打工的情况下,如何经营好耕地,改变传统的耕作模式,提高经济效益,成为留守农村农民的最大问题。浦江县杭坪镇寺坪村几户农民率先利用山区气候的有利因素,反季节种植高山蔬菜,结果当市场蔬菜进入供不应求的季节时,这些高山蔬菜就卖了好价钱。于是由几户发展成几十户,最终全村都种上了高山蔬菜。大量的高山蔬菜由各家各户经营入市,也出现了因品种、管理差异而导致质量、价格的差异,出现了因价格低卖菜难、菜贱伤农的问题,而且各家各户拉菜进城,运输成本又大。时任村支部书记的葛就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几经谋合,成立了壶江源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合作社成立之初,一些农户不愿入社,当看到合作社运营规范、遵守信用、收益明显后,都纷纷要求入社。不到四年时间,该合作社就扩大到相邻的四个乡镇、三十余个村庄,入社会员达到一千余人。近两年,该社还投资300余万元实现了土地整理、安装了高山蔬菜滴灌系统,保证了早涝保收;建立了高山蔬菜干、鲜加工生产线。这样,当市场价格低时,就加工成干菜,如土豆干片、四季豆干、葫芦干片、萝卜干片等;当市场价格高时,就组织鲜菜上市,从而保证了菜农的利益。目前,该社组织生产的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十几个品种,一年四季种菜不断,产品运销上海、杭州、金华、义乌等城市,成为带领山区农民致富的农业龙头企业。

第二,解决了留守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门路,并使其增收,赢得了他们的无限支持和赞誉。山区农民靠山吃山,加上传统的耕作模式,只能维持他们的温饱,如遇天气、自然灾害等原因,连温饱都维持不了。因此农村改革后,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青壮年农民纷纷外出“淘金”,留守的农民要通过耕种过上小康生活更难,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专业合作社成立后,通过合作社有组织、有规模的组织农民种植、生产和管理,使农民卸掉了卖农产品难的包袱,使留守山区的农民充分实现了就业,使农民实现了

保收增收的梦想,有些村庄在蔬菜采收季节还出现劳动力紧张的状况。如该社下属的大畈乡海红村,因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200余亩山垅田山弯田因无人耕种几近荒芜,该社组织人员承租了这些耕地,每亩年租金就达200元,再雇用该村一些留守的劳动力为其耕作、管理、采收,每人每天30元,采收季节,大卡车开到该村运蔬菜,使该村农民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实惠。据初步结算,前后一比,该村农民人均收入净增加200元

左右,导致邻近的几个村纷纷响应,要求入会。

第三,承担了乡村两级的部分职责,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如前所述,专业合作社在组织农民发展生产的过程中,从规划管理到组织销售等,已承担了乡、村两级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部分责任,已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主体角色,而政府只能是服务,不能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角色,从而走上了市场参与唱主角,政府提供服务的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健康道路。不仅如此,专业合作社还承担了政府在村庄整治、土地整理、合作医疗保险、培训农村劳动力、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因为由合作社出面做工作,农民的利益与合作社是连在一起的,就比政府出面做工作省心多了。特别是专业合作社在其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中,自身不断积累了经验和做法,而且这些经验和做法在企业化管理的运作下,正不断被越来越多的社员接受和拥护,尽管合作社的生产是专业的,但由点到面,由此及彼,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 的作用正在不断扩大和延伸。

三、新农村建设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果说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经济基础的话,那么其上层建筑就是村党支部、村委会,就是乡镇党委政府,甚至是县级行政主管部门;如果说县、乡、村三级组织应承担农村经济发展暨新农村建设的责任的

话,那么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为跨村、跨乡镇的组织后,对乡、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就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具体工作及实践中,发生和面临的几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特别是山区农村。

一是乡村两级组织的设置面临变革。在协调处理乡村组织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关系中,有的村两委、乡镇政府认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干涉了我村我乡的内政。自己无能无力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增收增效不说,跨村跨乡镇的农民经济组织将其发展的触角延伸到本乡、本村又加以干涉,特别表现在规模经营或承租土地、改变本村本乡传统的耕作模式等方面。而山区农村的党员干部大多外出经商务工,使村党支部、村委会等组织形同虚设,作为乡镇党委政府又无力改变这一现状。因此,把支部建在村上、划村而治的形

式在山区农村已明显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二是实行企业化管理和以人为本应成为农村工作的新理念。在农村,首先,一个好的支部书记就是一个好的带头人,同样一个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人代表,就是这个组织所辖区域的带头人;其次,这个组织应是诚信、维护该组织成员的权益、以绩效考核为先的组织;第三,有一套长效管理并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作机制。总之,将发展农村经济引领农民奔小康这条主线作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企业化管理的生命线,将复杂的农村工作置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之下,应成为新的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首选,而泛政治化的、传统说教式的﹑计划命令式的工作方法已不适应人与人之间的工作。

上一篇:个人三年工作总结干部考察下一篇: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阅兵出现在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