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课件

2024-08-09

山水田园诗课件(通用7篇)

山水田园诗课件 篇1

1.能够熟练背诵《田园乐》《饮酒(其五)》《绝句》。

2、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诵读等活动,能结合课件插图理解诗文大意,初步感受山水田园诗之美,激发对中国经典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的优美。

教学准备:Flash课件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

1、课件播放《读唐诗》,师生同唱。

2、同学们,就像我们刚才在歌中唱的那样:诗中有画,诗中有歌。大自然中的山水花鸟都被诗人写到诗歌里面去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别有天地》这一单元,阅读一组山水田园诗。

3、请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4、轻轻打开《语文经典读本》,翻到51页,快点看看,这一单元一共有哪几首古诗?

二、学习《田园乐》

1、(课件出示诗歌)下面先让我们随着王维去他的山庄看看吧。

2、自己先试着读读《田园乐》这首诗。

3、读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

4、谁想读给大家听?

注意学生如果出现错误,及时订正字音。

(预设:“朝” 板书“朝烟”,诗句中的“朝烟”指的是早晨的烟雾,“朝”作“早晨”讲的时候要读“zhāo”,在读本上标上拼音。把这个词语读3遍)

5、下面我们来接读吧。男同学读1、3句,女同学读2、4句。交换过来,看谁读得好。

6、一起读一读吧。

7、同学们,快看!(课件出示诗意图)红红的桃花瓣上,昨夜的雨珠晶莹欲滴;碧绿的柳丝笼罩在清晨的薄雾之中。院子里落花满地,黄莺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而住在山庄里的人们还沉浸在梦乡之中,真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啊!

8、(课件出示诗歌)想象着这幅画面,再来美美地读一读吧。(指名读)

9、老师看到有的同学读诗时,情不自禁地摇头晃脑。是啊,诗歌都是有节奏的,同学们有没有试过这样读古诗?(师打节拍示范)

10、都来试一试吧。(一起拍手读)

11、我们还可以和同桌拍手读。(师示范)

12、(课件出示诗意图)读了这么多遍,能背下来了吗?会背的同学站起来,看着图一起试试吧。

13、(课件出示诗歌)同学们,这首诗和我们以前读过的诗都不一样,看,它每句有几个字?这样的诗比较少见,叫做六言绝句,这样的诗特别适合像我们刚才那样打着节拍读。

三、学习《绝句》

1、(课件出示诗歌)读完六言绝句,我们再来读一首五言绝句吧。杜甫的这首《绝句》比较好读,同桌两个人读一读,遇到困难互相教一教。

2、谁想来读?

3、下面我们比赛读吧。(分排读)一齐读吧。

4、(神秘地)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和杜甫一块儿到春天的田野上游玩?做好准备,我们出发了。快看!(课件出示诗意图)看到这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你呢?(指名说)

5、那就高高兴兴地读一读吧!

6、听了同学的朗读,老师也觉得开心极了,不禁想唱上一曲,会唱《春晓》吗?我们配上这样的旋律唱起来吧。(师引唱《春晓》——《绝句》)

7、下面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我们站起来一起唱吧。

8、喜欢唱诗吗?其实古时候的诗都是可以唱的,唱诗也是背诗的一种好方法。 四、学习《饮酒》

1、刚才我们读的《田园乐》和《绝句》都是唐诗,下面我们再来读一首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五言诗《饮酒》(其五)。

2、(课件出示诗歌)看着大屏幕,自己先试着读一读。

3、谁对自己特别有自信,愿意起来读?

4、谁想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

5、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6、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啊?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7、想不想当小画家?现在给你这个机会,如果让你把诗中描写的景色画下来,你想画些什么? 别急,先小声读读诗,读边读想想。

8、你想画什么?(指名汇报,课件点击相机出现:菊花、篱笆、山、人、夕阳、飞鸟、山气)

预设:

篱笆:在哪里采菊?(东篱下就是东边的篱笆墙下)知道什么是篱笆吗?篱笆就是像这样用竹子或树枝围成的栅栏。

人:画中还少了什么?是谁在采菊?诗中虽然没有写他,可画中怎么能少了陶渊明这采菊人呢! 山气:山间的云雾。

9、(课件出示诗意全图)看,这就是诗中描绘的画面,来,我们边欣赏着画面边读诗。谁来读一读?(陶渊明的生活是多么悠然自得呀!你还不够轻松)齐读。

10、老师把这首诗去掉几个字,还能读吗?指名读、分排读。

11、只看着画面能背出来吗?齐背。

12、对于经典的诗歌,我们不光要读,要背,还要会写。拿出笔,把课前老师发给你的饮酒诗补充完整吧。

13、订正。(实物投影出示) 五、总结: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读诗、唱诗、画诗、写诗,那这三首诗都会背了吗?老师点哪一首的画面如果你会背就站起来一起背。

山水田园诗课件 篇2

关键词: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清冷,清晰,清新

一、引言

孟浩然终身布衣,大多数时间都在田园山水中徜徉。孟浩然所隐之襄阳,地处江汉水湾,西有万山,南有望楚山、砚山等,境内名胜甚多。他的家园在襄阳南郭外砚山附近,名汉南园,又名涧南园。由此乘船过汉水,东南可至鹿门山,那里有他隐居的别业。肥田沃土,养育了诗人;名胜山水,陶冶了诗人的审美情趣。求仕不遂之后,孟浩然满怀失意漫游吴越,时间长达三年,踏遍了江东沿海一带的山山水水。他还游历过江淮、湘桂、巴蜀。大抵为观赏山水的幽趣,同时寄托仕途失意的愁怀。

存在决定意识,孟浩然一生与山水田园不离须臾,他的诗歌作为他主观意识的外化, 必然会最大限度地对这种存在做出反映。孟浩然的诗作除了为数不多的几首代言体的春怨闺情诗和直接抒情诗外, 其余都是感受大自然的过程中抒发个人的喜怒哀乐之情, 广义上我们都可以把它们算做山水田园诗。

二、清: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总体特色

杜甫“复议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1]。 (《解闷十二首》之六)说孟浩然的诗是“清诗”;李白“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2]。 (《赠孟浩然》), 虽然主要从性情上评论孟浩然,但“清芬”二字恰好是孟浩然诗风的绝好概括。王士源 《孟浩然集序》中记载:“间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微云淡河汉 , 疏雨滴梧桐’, 举座嗟其清绝 , 咸搁笔不复为继。”[3]“清绝”即极清之意。由此可知,即在当时,孟诗也是以“清绝”倾倒群英的。

孟诗今存二百多首,其中明用“清”字的就有四十二首五十字(不包括诗题中的用字)。他的笔下,水是清水,江是清江,风是清风,露是清露,光是清光,酒是清酒,夜是清夜,秋是清秋,弦是清弦,音是清音,话是清谈,思是清思,心是清心。

“垂钓坐盘石 ,水清心亦闲”。 (《万山潭》)

“勿翦棠犹在 ,波澄水更清”。 (《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逸气假毫翰 ,清风在竹林”。 (《洗然弟竹亭》)

“鹤唳清露垂 ,鸡鸣信潮早”。 (《宿天台桐柏观》)

妾有盘龙镜,清光常昼发”。 (《同张明府清镜叹》)

“竹露闲夜滴 ,松风清昼吹”。 (《齿坐呈山南诸隐》)

“闻君寻寂乐 ,清夜宿招提”。 (《夜泊庐江 ,闻故人在东寺 ,以诗寄之》)

“更闻书即事 ,云物是清秋”。 (《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园即事,得秋字》)

“华烛罢然蜡 ,清弦方奏鹍”。 (《夜登孔伯昭南楼 ,时沈太清、朱升在座》)

“风泉有清音 ,何必苏门啸”。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松月生夜凉 ,风泉满清听”。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夏日南亭怀辛大》)

“法侣欣相逢 ,清谈晓不寐”。 (《寻香山湛上人》)

“弦歌既多暇 ,山水思微清”。 (《和张明府登鹿门作》)

“迟尔长江暮 ,澄清一洗心”。 (《和张判官登万山亭 ,因赠洪府都督韩公》)

即便是凄厉的猿啸,也是“清猿”,“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总之,孟浩然的笔下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一切都是“清”的。他欣赏的是清景,抒发的是清兴,探求的是清净之理。然而,这“清景”、“清兴”、“清净之理”中都散发着淡淡的“清冷”。

孟诗之“清”,即清冷、清晰、清淡、清新、清灵。清冷是其心境,清晰是其结构,清新是其用语造境,清新是其笔法,清灵是其韵致。

三、“清冷”心境:挥之不去的淡淡寂寞感

在山水田园的宁静中, 孟浩然在精神上与古来隐逸之士有着一种默契的感应。他的笔下,许由、老子、严子陵、庞德公、陶潜、竹林诸闲、远公经常是引领他心灵畅游的导师。

“因声谢同列 ,吾慕颍阳真”。 (《仲夏归汉南园 ,寄京邑耆旧》)

“昔闻庞德公 ,采药遂不返”。 (《登鹿门山》)

“复闻延陵濑 ,乃在此川路”。 (《经七里滩》)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 (《仲夏归汉南园 ,寄京邑耆旧》)

诸诗都表达了对古来高士的羡慕和愿意终身追随其志的愿望。但是,与此同时,孟浩然又放不下封建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他赴试不中,然未断出仕念头,一边连连献赋,一边不断至书“当路”友人,寻求援引。他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写信,说“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又说“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又至书京中做官的知己,说“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书怀贻京邑同好》)。但孟浩然的献赋、援引皆以不成告终。政治上的失意使他情绪低落,满腹牢骚。于是,他一边借古人同遭遇者以自慰:“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晚春卧病寄张八》)一边借山水之灵气、田园之宁静疗养,把心思和感情寄托于山水田园之中,向万籁静寂的大自然寻求知音和友谊,宣泄心底的寂寞。

终其一生,他都没有摆脱这种“欲随平子去,尤未献《甘泉》”(《题长安主人壁》)的内心矛盾,在归隐和出仕两个归宿间彷徨。“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田园作》)是他矛盾的症结所在;“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夏日南亭怀辛大》)是他寂寞的根源所在。因为寂寞,他把山水田园当做知音,与之亲切无碍的交流以至于交融;因为内心充满何去何从的矛盾,所以他需要无限接近一个归宿逃避另一个归宿, 于是山水田园又是他心灵的桃花源。孟浩然热爱田园山水,同时怀着孤寂失意之情看它们, 这便使得大好河山在他笔下, 不是壮丽的景色, 也不会有绚烂的光辉和充满青春的气韵, 而是能寄托怀抱、淹埋情思的宁静优美的所在。因此,他笔下的山水田园诗显得秀丽而淡雅、宁静而清冷。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清冷”的基调主要表现在诗中的抒情以收敛为主,少奔放之致,在平淡又带点冷清的心境中见吐露出个人性情。

如《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这首诗写秋夜月下怀人的急迫、焦躁的心情。但是整首诗中这种感情没有一点明显感情痕迹跃出纸上。作者主要写了秋空明月、光霞夕露、惊鹊、飞萤、庭槐、杵声等一连串纯“景语”,而“我”的形象在诗中被摆放在一个闲置角落,“我”的心情更被隐藏得若存若灭。读者只有在四周景物里拼凑作者散如游丝的情绪。明月的光彩被露打湿,鸦鹊被明月惊起,闪着淡淡幽光的流萤飞入卷帘, 槐树月下稀疏的影子显得寂寞清冷,邻家又传来急促的捣衣声。细细思量,你会发现这景物里都隐藏着冷清、寂寞和些许躁动。

四、清晰结构:以文为脉,以直述为主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清晰”主要表现为以文为脉、以直述为主。按照事物的时空顺序用叙述笔调把人物、事件、景物直接交代出来。

如《登鹿门山》: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诗以“清晓因兴来”开头,交代出游的动机,次写乘艇途中所见,眼前是江畔禽鸟,远处是隐隐约约的鹿门山,由近及远。舟行渐近鹿门山,先写山口明而浅,再入山中,岩潭屈曲,由表及里。再着重写庞德公隐居,最后以“回艇夕阳晚”作结。诗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仿佛一篇完整的游记。

又如《裴司户员司士见寻》:

府僚能枉驾,家酝复新开。落日池上酌,清风松下来。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谁道山公醉,犹能骑马回。

诗从裴朏的“枉驾”写起,然后备家宴、开酒、酌酒、具鸡黍、摘杨梅,最后写醉了回去。叙述了一次再寻常不过的家宴。

再如传诵千古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和,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先写故人备席相邀,次写故人家居环境,次写坐在院子里饮酒闲聊,再写酒足兴尽之后,故人约我重阳再来。整首诗如话家常,如出老农之口。

这种散文似的诗法,常常有化拙为巧的神奇功效。如上面一首《裴司户员司士见寻》,整首诗全是“事语”、“景语”,无一字“情语”,但读者在品读这首诗的时候,却能感受到主客二人之间的无限情意。“见寻”二字可以看出友人之“无忌”及二人之“无间”,因为客人是不请自来的。而“家酝新开”足以体现主人对客人到来的惊喜。“造饮则醉,曾不吝情去留”,这是陶渊明和邻里“素心”邻居之间的真情交往。裴朏走来就喝,喝完就走,这正是陶渊明的个性,主人不加挽留,开着玩笑送别。主客二人皆是相知相近的“素心人”,才能如此磊落。诗在不着感情的叙述中,真实地表达了主客二人的“忘形”之交。刘辰翁评这首诗“大巧若拙”[4],一语点破了它的妙处。

五、清新语境和笔法:用词以浅近为主,造境以天然为主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清淡”体现为用词以浅近为主,少精工之语;造境以天然为主,少斧凿之痕;笔法以水墨为主,少富艳繁密之气。

谢灵运的山水诗用词富艳难踪、藻绘绵密。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用词重色彩,布局重层次。用寻常词语,写寻常景象,抒寻常之情,乃孟浩然诗与其他山水田园诗最明显的区别。

孟诗中无生硬语,无晦涩语,少顿挫语,少华丽语,“不钩奇抉异”[5]。如“门庭无杂宾,车辙多长者”(《宴包二融宅》)、“试垂竹竿钓 ,果得槎头鳊”(《岘潭作》)、“采樵过北谷 ,卖药来西村”(《山中逢道士云公》)、“卜邻近三径, 植果盈千树”(《田园作》)、“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南归阻雪》)等都平白如话,此孟浩然较其他田园诗人更近陶渊明处。

孟浩然写生活和景物时,很少极笔力以摹写,很少雕琢粉饰,一般不着意于个别景物的精雕细琢,而注重全篇总的情绪和意象的把握,伫兴而发,不事雕饰,气象混沌,往往不可寻枝摘叶。

如《万山潭》: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夕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这首诗写游万山潭的逸兴和宁静的心境,即景生情,主客体融合为一,飘逸自然、意境浑成。

再如《赠王九》:

日暮田家远,山中无久淹。归人须早去,稚子望陶潜。

写送友归家,通常用自己临别的叮嘱表现出来,摆脱一切修饰。我们读着,黄昏中一对挚友挥手依依惜别的情景仿佛展现在眼前。

又如《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混沌迷蒙的鹿门山晚景, 从山寺钟鸣阵阵、渡头人声鼎沸的躁动写到扉径寂寥、幽人来去的宁静,中间以一“归”字转接,天成之趣,难以分割。

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云:“先生之作,遇境入咏。”[5]“遇境入咏”是孟诗“天然”的客观基础。

六、结语

任何一个诗人的风格都不是固定单一的, 有些诗人甚至在某段时间刻意追求对自己擅长的风格的叛逆和突破。“清”是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但有些此类诗中不乏“壮逸之气”。这一点前人早已见得真切。

唐人殷璠说:“浩然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亦为高唱。”[11]明人胡震亨说:“孟浩然诗祖建安,宗渊明,冲淡中有壮逸之气。”[12]清人潘德舆说:“襄阳诗如‘东旭早光芒,浦禽已惊聒。卧闻渔浦潭,桡声暗相播。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13]

尽管如此,“清”依然是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最大特点,也是孟浩然对中国诗歌尤其是山水田园诗最具独创性的贡献。

万象:说说“山水田园诗” 篇3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眺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朗山水诗派。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当时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的崇尚自然及返璞归真和佛家的净心明性,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奠。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综合多方面的因素,逐渐形成了以王维、孟浩然等诗人为代表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王维的山水田同诗具有状物精细、形象传神、意味深长等特点,既有陶渊明诗歌浑融完整的意境,又有谢灵运诗歌精工刻画的捕写,如“宅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独坐幽篁(huang)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ming)》)等。尤其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两句,能够给人以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被古人视为最得理趣的佳句。所以苏轼在《东坡志林》里称赞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因为如此,后人将他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也正因为他的山水田园诗在艺术上造诣很深,成就极高,所以在中国古代诗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堪称唐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王维其他方面也有佳作,有的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有的表现侠义,有的揭露时弊。一些赠别亲友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为人们所世代传诵。

孟浩然的诗歌或写游历所见各地的山水景色,或写家乡的自然风光。其中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时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如《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致,如《过故人庄》等。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风格大多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脱俗。如《过故人庄》中农家的淳朴生活和乡村的自然景色——“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在淡淡的笔墨中表现得十分自然而亲切。但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承相》中“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两句,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

山水田园诗 篇4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王维

山水田园诗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张五归山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一作村)寂,松风直似秋。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一作只)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岁晏行

杜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陶渊明《归田园居》

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玉楼春 三三两两谁家女,听取鸣禽枝上语。提壶沽酒已多时,婆饼焦时须早去。醉中忘却来时路,借问行人家住处。只寻古庙那边行,更过溪南乌桕树。

西江月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登太白山峰》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谈,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山,何时复更还。

咏物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边塞诗

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前出塞·挽弓当挽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出塞·边庭烽火惊

边庭烽火惊。插羽夜征兵。少昊腾金气。文昌动将星。长驱鞮汗北。直指夫人城。绝漠三秋暮。穷阴万里生。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鴈声。连旗下鹿塞。叠鼓向龙庭。妖云坠虏阵。晕月遶胡营。左贤皆顿颡。单于已系缨。绁马登玄阙。钩鲲临北溟。当知霍骠骑。高第起西京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关山月·关山三五月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闺怨诗

太行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 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人心好恶苦不常,好生毛羽恶生疮。与君结发未五载,岂期牛女为参商。古称色衰相弃背,当时美人犹怨悔。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为君盛容饰,君看金翠无颜色。行路难,难重陈。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春思·莺啼燕语报新年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行旅诗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春山行旅图 惨淡岁月入梦遥,浪迹四海悲寂聊。风流正随鲲鹏去,我自面壁空长啸。万里江山皆风火,十年胸中尽怒潮。拚将一腔义士血,直向云天逞英豪。送别诗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春天的诗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光好 频叶软,杏花明,画船轻。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春天吟

一片春天在眼前,眼前须识好春天。春秋冬夏能无累,雪月风花都一连。能用真腴为事业,岂防他物害暄妍。我生其幸何多也,安有闲愁到耳边。山中五咏·春早 草遍颍阳山,花开武陵水。春色既已同,人心亦相似。咏春 日日看山不厌山,白云吞吐翠微间。静明光里无穷乐,只是令人下语难。夏天的诗

《夏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无名杂诗》 【明】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秋天的诗 《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冬天的诗 唐·孟郊《苦寒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江雪》 【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雪梅》 【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战争诗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凉州词 王翰 葡桃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篙.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从军行》 杨炯

山水田园诗赏析 篇5

一、明确 概 念

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

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1.①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3.①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3.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4.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5.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三、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情感: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厌弃官场,归隐田园,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①常出现的景物有: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

②常出现的人物有: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 ③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①《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两句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②《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以声衬静:荒僻而又幽静的境界!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

▲绘声绘色:“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由远到近、由景入情: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则吐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

▲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安禅”为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王维晚年诗笔常带有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这首诗,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

6.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情谊。

7.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农民的痛苦。

四、常用表现手法

(一)描写: 1.听觉角度: ①动静结合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

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构成一幅色彩绚丽,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图。反映了诗人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心情和欢悦情怀。

②以动衬静 或以静衬动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用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却反衬出春山的幽静,说明诗人的内心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

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2.视觉角度: ① 绘形、绘色

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景,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 3 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表达出了诗人内心的闲适、恬静。写出了诗人对淡泊、宁静的生活的向往、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翠柳丛中烘托出两点娇黄,鸟鸣动听,色彩艳丽,有声且有色。辽阔碧天,点缀几只白鹭,极其醒目,天更显其大,鹭更显其小,白鹭的“上”,使蓝天划过一条白线,静中有动;对仗。

▲特写近景是翠柳藏黄鹂,衬底远景是碧天横白鹭。黄鹂鸣啭是栖止而有声,群鹭直上是飞动而无声。下栖者鸣声和谐,上飞者成行有序。画出一幅上下、大小、远近、动止、喧(口音)对比的绝妙画图。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和着鸟儿的声音、身影一起,形成了一种活泼、轻快的节奏和韵律,充满了动感。它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欢快。

②角度变化 上下、俯仰、高低、远近、明暗

点面、大小、正侧、声色 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远近对比: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正侧结合: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声色结合: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3.细致程度:①工笔 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细节描写)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写景刻画十分细微,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压和低,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更添蝶舞莺歌,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色彩异常秾丽。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

②白描 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

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田家杂兴八首(其二)储光羲 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

六句具体写田园生活所乐之处。运用了白描表现方法, 写诗人置身田园之中平和恬淡的心态,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之乐。

4.其他方面:虚实结合、正衬反衬等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济)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①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② 已逝之景之境,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③ 设想的未来之境,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就是用天台之高正面映衬天姥之高的,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反衬下文漂泊的伤感。

(二)抒情: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

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也叫直抒胸臆。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2、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衬乐情的写法。

乐景乐情: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

谢灵运《登池上楼》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透露出喜悦的感情。哀景哀情: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一体。

以乐景衬哀情:古人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一二句写了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宫中鲜花盛开,正是春天来了。三四句写几个白头宫女,闲坐着回忆玄宗时候的往事,抒写了宫女一生的凄凉,哀怨的情怀,寄托了诗人对世事昔盛今衰的感慨。

以哀景衬乐情: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三)修辞:

在古代诗歌中,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对比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分析作用。

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对偶是为增强诗的音乐美、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比是为了更突出作者的情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借代是使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五、鉴赏方法及解题思路:

山水田园诗一般鉴赏方法是把握意象特点,分析意境是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去把握诗歌情感,鉴赏手法,体悟语言风格。

1.把握意象:

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

②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里外、俯仰等); ③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 ④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

2.分析意境:①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②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体会情感:结合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4.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结合诗作分析。5.品味语言: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的。

六、回归教材

(一)、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1、本诗是如何将写景与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真实地表现出悠闲自适的归隐心情,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

(二)、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诗的颔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

2、颔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分析。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很强。

(三)、《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首联哪两个字用得好?(炼字:解释——描绘——情感)

空:写出了山林的静谧幽暗茂密,看不见人的活动。迟:慢。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2、颔联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手法:动静结合,色彩浓淡搭配,叠词。写出了山野的恬静优美。

3、最后两联描绘了作者怎样的生活?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宁静闲适的禅寂生活,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淡泊名利,闲散安逸的生活情趣。

4、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试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他画出了怎样的意境。

这两句写雨后初晴时的自然景致。茫茫水田里里稻子生机勃勃,绿意盎然;雪白的白鹭在稻田里飞起飞落,意态悠闲;山中林木在烟雨中苍翠欲滴;金黄的黄鹂在树林中呼朋引伴,互相唱和。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四)、《菩萨蛮》(其二)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 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1.简要概括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起二句直言江南美好。“春水”二句承上,一写江南水乡景色美,一写江南民居生活美。下片“垆边”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江南既有“碧于天”的美景,又有“画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双臂洁白如雪的美女,组合成“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老的情意。

2.分析“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结末二句转入“未老莫还乡”的深沉感叹之中。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划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五)、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找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中最传神的两个字,并赏析此联。颔联既是实写,又寓想象,“坼”,分裂。“浮”,浮动,浮荡。只见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的壮阔又生动形象。“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

2、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七、真题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1)“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拟人。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仰视;低头;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2)试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沽,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3)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写出怀有欣快欢畅之情的渔民形象,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越调]天净沙·江上(元)张可久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嗈嗈(yōng):雁鸣叫声.)

(1)简要概括这首词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内容。(3分)马致远词:。张可久词:。① 表现游子孤寂凄凉的心情。(1分)

②表现渔翁宁静恬美的生活情景。或表述了作者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之情。(2分)

(2)“枯藤老树昏鸦”与“依依孤鹜残霞”描绘的景象,其基调是否一致?为什么?(3分)

不一致。(1分)前者凄凉,后者恬静。(2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1)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2)“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是和谐的。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

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②首先表示年复一年,时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流变 篇6

一、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陶渊明39岁时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 坚决走上了归田的道路。他的归田是在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之后, 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 即真实地叙说了他归园田居的原因及归隐后怡然自适的生活状态和情趣。“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正是他理想中的生活, 这让他感到真正找到了归宿, 心灵获得了极大的自由。诗人的这种愉悦、快意是身处官场之人无法体会的, 所以他时时要不无得意地表达出来, 如《饮酒》 (之五) :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不仅如此, 诗人身处农村, 还亲自参加劳动, 和农民朝夕相处, 体验了农耕的酸甜苦乐, 如《归园田居》 (之三) :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这里的陶翁俨然一个地道的农夫, 虽然早出晚归, 露水打湿了衣服也在所不惜, 只期望庄稼有个好收成, 情感亦如农民一样, 随庄稼收成的丰或歉而或喜或悲。田园生活充满了无穷的欢乐。这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心赏文, “邻曲时时来, 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有朴实的农民共话桑麻:“时复墟曲中, 披草共来往;想见无杂言, 但道草木长”;有邻里的相与宴饮:“漉我新熟酒, 只鸡邀近局”;也有天伦之乐:“亲戚共一处, 子孙还相保”, 他的心灵得到了无限的自由和彻底的解脱。

陶渊明用白描的笔法, 给我们描画了一幅幅生动真实的生活画面, 感觉如话家常, 娓娓道来, 自然带人进入一种远离尘嚣、没有官场复杂斗争的温馨的境界中去, 感受到一种浓浓的真情, 倍觉亲切熟悉, 也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这种情感是真实自然、不假任何雕饰的, 细细体味方觉余味无穷。正如苏轼所说:“观陶彭泽诗, 初者散缓不收;反复不已, 乃识其奇趣。”所以我们把陶渊明的这种以描写农村的田园风光和农民的劳动生活画面为主, 抒发热爱自然, 希冀人性归真、社会还淳的诗歌称为田园诗。陶渊明也被认为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二、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第一人

晋宋时代, 玄言诗在诗坛占据着统治地位, 钟嵘《诗品序》评论其为:“理过其辞, 淡乎寡味……皆平典似道德论, 建安风力尽矣。”这个时期的玄言诗几乎变成了《道德经》的讲义、《庄子》的注疏, 诗中常常出现山水的影子, 但山水不是被作为主体来加以描绘的, 而是作为阐发玄理的工具, 完全是一种附庸的地位, 读来倍觉“淡乎寡味”。

但玄言诗并非一无是处, 正是这些夹杂其中的山水诗句, 却孕育了后来的山水诗。东晋后期的谢混诗中就已经集中力量刻画山水景物, 给诗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 而谢灵运继续从这个方向去开拓诗境, 大量创作山水诗, 加大了山水在诗作中的表现比重, 注重色彩的描绘, 努力以文字表现山水形貌, 使山水景物描写更为突出精彩, 为山水诗描摹山川草木提供了艺术借鉴, 成为山水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谢灵运的山水诗, 绝大多数是他做永嘉太守以后写的, 用富丽精工的语言, 描绘永嘉、会嵇、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如《还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写他从石壁精舍回来, 傍晚经湖中泛舟的景色, 很像一篇清丽简短的山水游记, 语言精雕细刻而能处于自然。“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两句写薄暮景色, 观察入微, 深为李白所赞赏。又如《石门岩上宿》, 写他夜宿石门, 期待知音的感受和山中夜静的环境气氛, 相当成功。诗中除借用楚辞的典故外, 没有任何玄言佛理的辞句。

谢灵运的诗虽存在普遍认为的“有句无篇”、“结构单调”的弊病, 不能做到情景交融和风格完整, 但他把自己眼中的闪光水色、朝霞夕霏用诗句描绘出来, 把山水景物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 的确给诗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 改变了玄言诗情与理两相分离的状态, 把山水诗带入了一个新境界。

和陶渊明田园诗的写景比起来,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景是远离人境、杳无人迹的, 他的生活是远离普通民众情感的优游名山大川, 表现的是士大夫阶层的忧愁苦闷和失意, 缺乏生活气息。所以我们认为山水诗是以山川景物为素材, 以艺术地再现自然之美为宗旨, 抒发作者远离尘嚣、归心大自然的文化精神。在谢灵运之前, 许多诗歌中也出现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句子, 但自然景物都是用来比兴的, 除了曹操仅在《观沧海》一篇中全力描写沧海的壮观景象之外, 再无人像谢灵运这样把自然山水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精雕细刻、工笔描绘, 并且大量创作山水诗, 因此谢灵运被认为是山水诗派的第一人。

三、王维、孟浩然使山水诗和田园诗得以合流

山水诗和田园诗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 在唐代迎来了顶峰, 很多诗人都在这个题材上有所涉及, 而王维孟浩然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孟浩然对农村的生活十分熟悉, 他也非常热爱农村的自然风光, 因此写就了很多描写田间风光、农人耕作的优美诗歌。如《过故人庄》, 描写乡村绿树、青山环绕的美丽景色, 写故人和自己“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的闲适, 写故人的浓浓情意, 读来让人倍觉亲切温暖和羡慕。又如《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出谷未亭午, 至家已夕曛。回瞻下山路, 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 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 伫立待夫君。

诗中牛羊、樵子、草虫在夕阳西下时都各各回家, 如倦鸟知还, 村妇也伫立门前等待夫君的归来, 真是一幅温馨的乡村黄昏图, 和上一首诗一样都具有十分浓厚的生活气息。

孟浩然一生不曾出仕, 特别仰慕陶渊明, 生活经历和陶渊明几乎接近, 诗作内容、风格自是和陶渊明一脉相承。在《过故人庄》里, 那种“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的农人生活图景, 那份“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的挚情, 传神地描绘出了陶式的田园风景之乐,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与“相思则披衣, 言笑无厌时”的情谊是同样的深厚,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与“过门更相呼, 有酒斟酌之”透露的淳朴真情又是何其相似, 表现了孟浩然对田园风光发自内心的向往和热爱。

同样, 王维也写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的诗, 如最为脍炙人口的《渭川田家》, 写薄暮时分农村的人物景致, 有牛羊归来、野老依杖等候牧童, 还有田夫荷锄田间归来依依闲话的画面, 更有“雉雊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的独特风景, 这样的闲逸让人油然而生羡慕之情。另外如《春中田园作》:

屋上春鸠鸣, 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 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 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 惆怅思远客。

描写农村田园生活和美丽风光, 生活气息非常浓厚。王维诗中充满了“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 “雉雊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这样农村特有景致的描绘, 这些描绘与“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和“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巅”的意境是何其相近, 很容易看出陶渊明对他的影响。

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最基本的创作模式, 把田园作为返朴归真的乐土, 逃避污浊现实的桃源, 以清新优美的风光、淳朴真挚的田家、悠闲宁静的生活为基本内容, 构成理想模式与世俗对立。

然而他们并不拘泥于陶诗的模式, 同时又汲取了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精华, 使田园诗的表现领域从田园生活扩展到自然山水中, 艺术旨趣也由只在表现主观性情扩展到再现自然之美, 拓深了田园诗的意境, 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写出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 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然而诗中描写山光西落、池月东上的景象, 写荷香竹露的味、声, 让人感觉环境的优美怡人, 不仅仅是在表现内心的感受, 还表现了外在的山水之美。又如《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 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 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 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 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 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 共醉重阳节。

诗中不仅有“时见归村人, 沙行渡头歇”的人事描写, 更有“天边树若荠, 江畔舟如月”的山水远景描写, 与作者的“愁”、“兴”相互交融。

王维的田园诗中同样在描写田园生活的时候天衣无缝地渗入了山水景物的描绘。如《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诗虽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 但依然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开阔而深邃, 画意盎然, 境界幽深, 展现了怡然自乐的田家生活和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再如《山居秋暝》不仅描绘了“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的田园风光, 而且描绘了“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的山水景致, 山水与田园相映成趣。“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青山横苍林, 赤日团平陆”、“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这些都常常是王维在描写田园风光时候的优美背景。

王维、孟浩然既追求陶式真淳的田园境界, 又向往谢式的清高玄远的山水境界, 他们的生活理想呈现二元的状态, 他们的田园诗自然也呈现出与山水的合流, 产生了山水田园诗这一诗歌流派, 并蔚为大观,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唐诗鉴赏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1, 7.

[2]游国恩, 王起, 萧涤非, 季镇淮, 费振刚.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5.

[3]刘首顺.唐诗三百首[M].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2.

[4]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

[5]陈贻焮.王维诗选[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 篇7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作者一开篇即以独特的结构,通力突出“空山”二字。按一般顺序,由大到小应是先写时节天气,而后描绘景物。但作者开篇突兀,直书“空山”。试想,清爽的高秋时节,山野清空;清丽的晚照时刻,山色空明;清新的雨歇时分,山气新空。这一切除了“空山”二字又能以何来概括?如先天后地地慢慢书来,又怎能体现这清丽雅逸而又强烈感人的氛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在“空山”这一大背景下,一“照”一“流”,描绘出上下静动两幅图画。皎洁的月光从更显葱郁的松林中散落,斑斑驳驳,如水似银;雨后的山溪水涨石没,水光鳞鳞,或流、或淌、或泻、或溅。月影水光,闪闪烁烁,松间石上,明灭有致,似静亦动,似动亦静,光影之间一种恬静的气氛悄然酿成。如果说首联勾勒出了山水的大轮廓,那颈联则画出了细部上下层次。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颔联在前两联描绘出的山水松石的衬托下,点上了最富有活力的主体: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山水已清,松竹已浴,如此清新超脱的环境中,涤尘的浣女款款而来,引得翠竹枝摇叶曳,宁静的山谷中泛起一串清朗的喧哗;垂钓的渔夫缓缓而至,荡起一阵涟漪,使晚凋的莲叶随波起伏,明静的溪流中荡出一片清雅的婀娜。整个画面又让人从视听上感受到了山水的清丽脱俗。在表达上,作者似乎颠倒了因果,应该是因归而喧,因下而动,但作者又从常见中发现了新颖,先闻竹喧、见莲动,而后隐约而见浣女渔舟,写出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独特意境。

至此,组织从大到细,从上到下,从静到动,从听到视,让人感受到了秋时雨后山中晦暝之时超然的诗情画意。然而,诗人意犹未尽,这诗画般的意境还不足以志。于是尾联一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以春秋朝野作比,翻了《楚辞》“王孙兮归来,山中兮可留”的案, 山野之处成了君子贤士洁身自好、修身养性的好去处,也更反衬出秋日山居的闲逸脱俗。

《山居秋暝》确实给人描摹了一幅清新的山水画卷,指点了一个可留之处,然更富有艺术魅力的不是山水本身,而是王维模山范水独特的造影、超然的目光和高洁的情怀。

仔细颂咏全诗,至少开篇即以“空山”总括秋山的特点,然读罢全篇却可见,作者基本上是一句一景,一景二物。上有明月青松,下有清泉溪石,声传浣女拨竹,波载渔舟荡莲,何谓是“空山”?二是晚秋不晚。诗名为描摹秋天,但一不见枯叶衰草,二不闻风萧雁鸣,让人所见的是松青竹翠,映日荷花虽不能有,但莲叶还是亭亭净植。为什么不是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却是清泉恋浣女,明月邀渔舟?何见是晚秋?尘俗百姓,可他们头戴皓月,足濯清涟,松竹相衬,洁莲相托,不见渔浣劳形,胜似净土一片,可见王孙难比,俗人难求。果真是凡人?

王维后期的田园诗中,对淡泊闲逸的追求显得特别强烈。“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的惆怅,“复值接舆醉,狂歌问憔夫”的含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直白,无不说明了这点。而这些强烈的愿望,往往又是寄寓于平淡清雅的田园山水中。清淡之极即为“空”。对于中年奉佛的摩诘,“空”又多少带有像“山色有无中”的禅理。“有为无时无还有”,山雨初歇,秋气清朗谓之有,那万物寂静,月色空朦,只融为一个清雅就可谓之无。所谓“空山”并非物空,而是心远,是景物清新、山水超俗的高度概括,是心地高远、情怀淡泊的形象体现。纵观王维的著名作品,往往以空灵的意境使人回味无穷而又不可言传,《使至塞上》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观猎》有“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鸟鸣涧》有“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中更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山”正是王维的一个情景化一的艺术形象。

择物以明志是中国古代骚客闲士以示高洁所共有的特点,屈原折兰以佩,陶潜采菊东篱,王维也是“息阴无恶木,饮必清源”。晚秋时令,万物各显其本色,荒草杂木该黄的黄,该枯的枯,岁寒之友松竹自然仍旧苍翠成荫,而偶尔的雨后清流,偶见的晚凋莲叶也不足为怪,但王维对这些秋水秋莲更为敏感、嗜爱,清雅之气与王维高洁之趣一触即合,在观察山水时,王维自然“择其善者而从之”,松竹莲泉以其清新而聚在一处,在再现山水时,又刻意强化感染作者的景物,进而造成了这情景统一的意境。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善于发现自然中独特细微之处,而又不拘泥于对自然造化的简单模仿,更善于融主观情感于客观景物之中,所以晚秋不晚。每一景物的深层都蕴涵着丰富的主观情感,而字面上却显得出奇的朴实平淡,这就是王维山水诗的艺术魅力所在。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确实描绘了大量劳动人民形象,有“浣纱明月下”的浣女,有“倾家事南亩”的农家,有野老掂念的牧童,有月照而归的渔夫,尽管诗中把他们写得清闲稚致,但细细想来,何处不是辛苦艰难的体现?为什么王维笔下的凡人会不凡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王维的生平:二十一岁中进士,后被谪官济州,三十四岁为张九龄提拔,后累官至给事中,四十岁后因张罢相而又退隐终南山和辋川;安史之乱中,迫受伪官,为此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晚年又官至尚书右丞。他的一生坎坷不平,数升数降,年轻时也有报效国家、建功立业以求闻达的愿望,但现实的黑暗,使他意念渐灰,政治的冷酷,使他躲之不及而又脱之不得。于是他不是弃官为民,而是带职隐居。以求政治的逃避,思想的超脱,心灵的平静。佛老给他点了一条去路,山野乡村的小康生活又给他寻得了一处世外桃源,他从男耕女织、春种秋收的农人生活中更多地体会到“无丝竹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惬意,更强烈地感受到“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恬静,更敏感地察觉到“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的平和。所以他笔下的山野乡村成了世外桃源,他笔下的浣女渔夫也都带上了隐逸超然的色彩。这些人物并非自然生活的原形,而是寄托着高尚情怀和体现理想境界的艺术形象,从此看来,王维的山水诗也还有那么一点浪漫罢了。

上一篇:新年快乐感恩永远下一篇:元旦联欢会小学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