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师:“园丁”的心理压力

2024-05-13

关注教师:“园丁”的心理压力(共15篇)

关注教师:“园丁”的心理压力 篇1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师因其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某种意义上显得更为复杂。这里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共性因素,又有特性因素;既有内部压力,又有外部压力;既有宏观方面,又有微观方面。众多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这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生理因素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的影响。神经系统属弱型的人,他们往往比神经系统属强型者在产生冲突面前更易产生相应的疾病;同时,遗传所形成的生理解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成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身体过于矮小、长相较差等会使教师产生自卑、封锁等心理问题。二是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影响,

临床发现,多数身体健康不佳的人都有不良的心理反应。支气管哮踹、消化性溃疡、呕吐、心动过速、头疼等疾病都会引起心理失常、精神萎靡,并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

(二)环境因素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物理的和物质的环境。研究表明,在高响度的噪音条件下,教师的视感受性降低,并伴有情绪烦躁、激动易怒的不良心理反应;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环境下工作也会使教师视感受性降低,使教师产生焦虑、愤懑、烦躁等不良情绪反应。

二是社会环境,主要有:

第一、有形的压力——制度与现实的碰撞

教育体制改革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力。诸如职称评定、骨干评选、教师聘任、考核排序、按绩取酬、末位淘汰等等,这是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对于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教师则很难避免会导致心理不平衡、心态不平等。从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些都使得一部分教师处于焦虑和危机之中。

第二、无形的枷锁——升学率的重负

关注教师:“园丁”的心理压力 篇2

1.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 一切都应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反过来就是说, 教师的不良人格或不健康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 并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 教师的言语行为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教师精深的学问、高尚的品德、友好的态度、浓厚的教学兴趣与热忱、适当的情绪表现、合理的语言表达等特质, 都会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教师行为不当或精神不振, 或不善于调控情绪等, 都会使学生受到感染。由于学生的身心还未发育成熟, 教师的不良心理行为往往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 进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 在教学环境中, 只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才能通过教学影响学生, 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2. 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教学工作效率。

我国著名的心理卫生专家陈学诗教授指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学习成绩必优于心理不健康者;心理健康的成人, 其工作效率必胜于心理不健康者。”心理健康的教师, 精神会更加饱满, 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工作热忱也会更高, 对学生也会更加关爱。心理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耐心友好, 能促使学生努力上进, 使学生不仅对教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 而且对与课程有关的知识也会热心钻研, 教学效率就大大提高。反之, 一个心理素质较差的教师对学生态度粗暴不友好, 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 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也必然影响教学的效果。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 社会环境的压力。

长期以来, 社会上存在着行业收入不公平现象。教师这一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不是很高。无论是政治地位还是经济待遇与教师的付出都是有差距的。从事教师这一职业, 有时容易出现心理不平衡。特别是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男性教师, 与其他行业相比往往会有一种自卑和无奈。

2. 工作的压力。

家长望子成龙, 社会、学校对教师的期望很高。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有其特殊性, 既有来自学校的评价, 又有来自社会的评价。评价的标准主要是升学率, 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之间、年级之间、班级之间都存在着竞争, 学生考试成绩好、升学率高意味着教师的水平高, 教学有成效, 教师的声誉、威望和相应的待遇也随之提高。反之, 教师的地位会受到影响。教师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工作, 这就决定了教师投入到教学中的精力很多, 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必然比其他工作更大。教育的对象是人, 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面对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的教育对象, 面对复杂而又单调的教学工作, 有的教师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 而且不良情绪不能在学生面前随意宣泄, 这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3. 人际关系的压力。

教师在学校中所处的人际关系较复杂, 要处理与领导的关系, 与学生的关系, 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教师相互之间的关系, 还有教师与家人之间的关系, 等等。领导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态度, 学生家长对教师工作是否理解和支持, 教学中教师间的合作是否愉快, 学生是否懂事, 家长对教师工作是否认同等都会影响到教师的人际关系。教学中的竞争, 教育理念的不同, 个性的不同, 会导致教师间的人际关系紧张。领导的不恰当批评, 学生家长的不信任或指责, 家庭成员的不理解不支持, 等等, 都会使教师有一种无形的人际压力。长期处于人际关系紧张的状态下, 会心情忧伤、烦闷抑郁, 影响心理健康。

4. 教师的个性品质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性格内向孤僻, 沉郁压抑, 急躁冲动, 固执偏激, 不善人际交往, 自卑等都不利于心理健康, 教师的一些心理问题都是和这些不良的个性分不开的。

三、如何促进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

教师这一职业的长期性与示范性、创造性与情感性, 以及教育对象 (学生) 的多变性与差异性, 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这必然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心理调节适应能力。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奠基石, 也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指向标, 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助长剂。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就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1. 全社会都要为教师营造一个维护教师职业威望的社会气氛, 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 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负担与心理负荷。

这是因为, 不良的社会环境对教师个人需要的满足、动机的激发与目标的实现关系颇大, 影响深远。因此, 全社会都要树立“尊重教师”的良好氛围, 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尊重教师的劳动, 理解他们的苦衷, 少说气话, 多办实事, 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特别是要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负担与心理负荷。学生要减负, 教师更要减负, 教师的心灵同样需要社会的呵护和慰藉。政府领导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 应启动“教师心理健康工程”, 有条件的地区应成立“教师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2. 学校领导要致力于优化校园人际关系, 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与心理环境。

学校是教师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与生活场所, 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 学校环境不佳最容易引起教师行为受挫, 产生职业适应不良、职业倦怠、人际关系障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 学校领导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 针对教师的不同需要, 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增强教师的心理满意度, 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 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 加强师德修养, 帮助教师确立合适的个人目标, 在教师成功或失败时引导他们正确归因, 从而保持心理平衡。

3. 教师要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心理调节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1) 热爱教育事业, 悦纳自我是教师心理调节、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前提。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不仅是一个职业, 而且是一个需要甘于奉献的事业。对学生真诚的爱, 既是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 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 亲其师, 方能信其道。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岗位, 所授学科, 不断进取, 不断学习先进科学、先进文化,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要做长流水。一个能够自我接纳, 能够善待自我、尊重自我的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接纳和善待学生。

(2) 磨砺意志、塑造性格是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

教学是一种精神消耗, 教师的劳动特点是周期长, 见效慢, 极其复杂而艰巨。教师若没有坚韧的意志和优良的性格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师的意志品质和性格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的形成, 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 也是其个性品质形成的过程, 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以及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施加影响。因此, 教师应该自觉地磨砺意志, 矫正不良性格,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3) 关注心理健康, 学会自我调节是教师心理素质提高的有效措施。

教师的职业特点需要教师具有稳定的情绪和自控能力。Goleman (1995年) 在他的《心理智力》一书中论述道:“那些能进行心理调节, 即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并能理解和有效地对待他人的感情的人, 往往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占据优势。”具体方法有:一是合理释放“宣泄法”。通过适当渠道把胸中的郁闷释放出来。当你为一件事所困扰时, 不要闷在心中, 而要把它讲给你所信任的人听。这既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 又可以从对方那里得到忠告, 从而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情绪转移法。转换情景, 转移注意, 改变心境。三是暗示微笑法。笑能消除精神和神经的紧张。当你自感情绪欠佳或精神紧张时, 可以和亲朋好友娱乐一番, 讲几句话, 笑上一阵, 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改变心情。四是升华转化法。这是调节情感的最高形式。就是将因为某些挫折或困扰而引起的消极情绪转化为具有社会价值的行动, 将挫折化为动力, 将压抑变为激励, 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 能使人忘却烦恼, 给自己带来愉悦, 等等。

(4) 提高自我修养, 寻求人格完善是教师心理素质提高的最高追求。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 既是师德的规范, 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教师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提高, 将规范、准则内化为一种自我的要求, 通过自我修炼充实生活、丰富体验、陶冶情趣、拓宽加厚文化底蕴、完善自己的人生, 成为一个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现代文明素养, 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现代人。对于教师自身来说, 教师应该成为自己的创造者, 能思索自己的存在, 并赋予其以独特的意义和方向;要有感受生活意义的能力, 能够主动驱除各种外在的遮蔽, 而体验到自我生存的内在意义, 从而获得主动积极的发展, 不断完善自己, 获得成长, 真正在育人过程中实现育己。

参考文献

[1]王卫红.教师心理素质状况调查与研究[J].心理学, 2003, (1) .

[2]吴惠青.论教师个体的生存方式[J].教育研究, 2003, (6) .

[3]庞丽娟.教师心理健康:关注与促进[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5) .

[4]毛放.浅论中小学教师素养自我提高的“第三条通路[J].全球教育展望, 2003, (1) .

[5]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教师心理压力与工作的关系 篇3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既是人类最光荣的工作者,又是压力最沉重的工作者。教师的压力表现在:

一、学生难教

现代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在家倍受溺爱,生活条件优越,但又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心理承受力差,自私自利心强。在学校怕吃苦,怕老师批评,往往一件小事,同学或老师的一句无心的话语也会刺激到他们,这让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举步维艰。

二、家长难处

现代的家长有一个矛盾心理,他们自己没有正确的方式方法来教育孩子,就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一旦这种希望没有实现,他们就失望,一失望就把不满发泄到学校和老师的头上,这让老师与家长之间产生严重的隔阂。

三、学校难待

由于现在中国教育,特别是偏远小城市、乡镇学校,这些学校设施、师资都较差。但各级的检查评比却很多,老师为了应付,无用的资料、表格量填写极大,给老师带来额外的工作量和附加的压力。加之古语说得好“文人相轻”,教师之间的非良性竞争很大,让教师心理得不到轻松。

四、教师难当

教师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很重的,责任也是很大的,身心长期处于疲惫之中。工资表面上高,但收入很少,这是外人不明白的,现在的房价之高,有点象天文数字,子女的教育经费也要花去几十年的工资,教师的一生就是为生存而奋斗的一生。

由于教师的沉重压力,难免会造成教师心理不平衡,甚至心理畸形。表现在工作上就是消极怠工,或拿学生当出气筒,与领导工作不协调不配合,所以解决好教师的心理压力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为舒缓压力,教师可以多培养一些自己的爱好,比如爬山,游泳,打太极,看书,和

教师心理压力 篇4

教师心理压力

教师焦虑、抑郁、失眠、自杀、暴力管教学生等

事件近年来有增长趋势。据专家介绍,教师目前已经成为心理疾患高发人群之一,其原因可追溯至个体人格特征、社会压力与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无论其根源多么复杂难解,有一点可以肯定,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健康与职业发展,同时还会影响到众多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学质量。从本期开始,本版将陆续刊出“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系列专题,与读者分享相关的调研文章、专家解读与个案剖析,同时欢迎广大一线教师来信来稿,反映自己在生活与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思考。我们期待与大家共同寻找解决之道。

关注教师:“园丁”的心理压力 篇5

作为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同感,即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感等。这些心理感受会依据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与学历、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赋予自身相应的情绪、情感、动机、目标、态度、行为和结果。好的结果自然会给人一种成功而愉悦的心理体验,使人更加自信;反之,不好的结果便会给人一种不良的、甚至很糟糕的心理体验,使人感到自尊心受损而失去自信,压力与困惑接踵而来。不仅工作的积极性和兴趣受到压抑,其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也会直接受到威胁。

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会自我调适,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刻意去塑造“圣人”形象,不要和学生“较劲”,学生出问题是正常的,不出问题也是正常的。教师的工作是一个良心的工作。一名好教师要有耐心和信心。

其次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多听心理健康讲座,懂得一些心理保健知识。同时要注重工作与休闲并重。

至于升迁问题,在每个教师心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有人踏实搞教学,有人热衷搞科研,有人喜爱管理......对此,应抱着平和的心态来看待,积累资本,把握机会,才能实现梦想。做什么事情都应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教师心理压力调节方法 篇6

推移时间遗忘法:有时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积极忘记过去的、眼前的不愉快,随时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不要让痛苦的过去影响你未来的发展。

顺其自然自我解脱法:学会自我放松,在适当的情况下想说便说(找自己信得过的人),想休息便休息(劳逸结合),想娱乐便娱乐(自我发泄)……实在不想做事时可暂时放下,不追求十全十美(追求卓越并非追求完美)。

注重过程淡化功利法:设定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例如,对待学历、职称、职务乃至人生,都应注重过程,淡化结果。需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你的奋斗目标要切合自己的实际;二是做事时可往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

众人面前理智法:在众人面前最好多观察、思考,少盲目表现自己。人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当自己在众人面前盲目表现之后,却后悔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损自己的形象而忧心忡忡。

更新环境自我调节法: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例如,室外观景、室内养花,对美好事物的想象、恐怖事件的回避(耳不听、眼不见、心不烦)。

音乐与生理保健法:各种声音通过耳朵被人感受,如他人的赞扬声、指责声、议论声、谩骂声等都会影响你的心情,因此,你可以多听一些优美的音乐,以缓减不愉快的心情。

自信自主激励法:相信自己是最好的。第一,要知道你所遇到的问题、压力和挫折别人同样也会遇到,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因此,别人能正视并勇敢面对的事,你通过努力也能做到。第二,得与失贯穿于人一生之中并循环往复,关键在于你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如果你能把困难和压力视为成功的前兆,使逆境成为成功的垫脚石,将危机当作机遇的起点,那么,你就能积极看待人生的苦恼。第三,你所承担的任务或你正在从事的工作,在你的心目中一定是最重要的。因此,千万不要与现实的工作和生活对抗,而应尽量保持平静的心情。

现代教师心理压力调节方法 篇7

推移时间遗忘法―――有时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积极忘记过去的、眼前的不愉快,随时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不要让痛苦的过去牵制住你的未来。

顺其自然自我解脱法――学会自我放松,在适当的情况下想说便说(找自己信得过的人),想休息便休息(劳逸结合),想娱乐便娱乐(自我发泄)……实在不想做事时可暂时放下,不追求十全十美(追求卓越并非追求完美)。

注重过程淡化功利法――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例如,对待学历、职称、职务、乃至人生,都应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结果。需注意两点:一是你的奋斗目标要合理;二是有时做事可往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

众人面前理智法――在众人面前最好多观察、思考,少盲目表现自己。人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当自己在众人面前盲目表现之后,却后悔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损自己的形象而忧心忡忡。

更新环境自我调节法――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例如室外观景、室内养花、美好事物的想像、恐怖事件的回避(耳不听、眼不见、心不烦)。

音乐与生理保健法――各种声音通过耳朵被人感受,如他人的赞扬声、指责声、议论声、谩骂声等都会影响你的心态,因此,你可以多听一些优美的音乐,以缓解不愉快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与自我保健行为习惯极为重要。同时,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更不容忽视。

自信自主激励法――即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可以依赖的。每桩伟业都是由信心开始。

第一,要知道你所遇到的问题、压力和挫折别人同样也会遇到,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因此,别人能正视并勇敢面对的事,你如果想做,通过努力你也能做到。就算你没有成功,至少可以一搏,以防后悔。关键在于:机会对人是均等的,只有在准备中等待机会,才能善于抓住机会。所以,自我安慰、自我激励、自我控制情绪、自我积极心理暗示,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并有效地展示自己的优势,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第二,得与失贯穿于人一生之中循环往复,关键在于你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如果你能把困难和压力视为成功的前兆,使逆境成为成功的垫脚石,将危机当作机遇的起点,那么,你就能积极看待人生的苦恼。

关注教师:“园丁”的心理压力 篇8

“把皮球送回家咯。”户外活动结束后,随着我的提醒,孩子们蜂拥着将手中的皮球投进一个大大的网兜里。“啪”,一个又重又响的声音随即响起,只见自然角里的木架子被明道弄倒了,各种花盆“噼里啪啦”滑落下来,顿时,地上洒满了泥土、水及花盆的碎片,孩子们也被吓到了,都像中了孙悟空的定身术一样站在原地。配班老师见状连忙引导全班幼儿进了活动室。我打扫完现场来到活动室,正准备针对这件事和幼儿一起讨论以后如何有序收放皮球,只听明道鼓起两腮有点尴尬地自言自语:“我很厉害的。”配班老师接着他的话说:“你真的很厉害吗?那请你去把外面木架子搭好,行不行啊?”“我很厉害的。”明道又重复了一遍,配班老师也重复了一遍自己的话。这时,明道突然大声喊道:“我什么也听不见。”随即大哭起来。

一般,在事情发生后,我们想到的往往是如何处理现场以及讨论如何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而忽略了“肇事者”的心情,以为不去批评他就是保护了他。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的心理是非常复杂的,他可能既内疚又害怕,并且因为不是故意为之而委屈、无奈,这时他非常希望教师能理解他、安慰他。明道说“我很厉害的”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不料配班老师没有理解他的心理需求,反而对他的言语进行反驳,所以他会大喊“我什么也听不见”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想到这些,我马上对明道说:“明道,老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以后我们想个办法,怎样有秩序地摆放皮球就行了,你不要难过了。”听了我的话,明道的情绪慢慢平复了下来……

这件事情使我体会到,我们在处理的时候,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而要考虑幼儿的感受并及时做好心理疏导,避免幼儿的内心受到伤害,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篇9

(一) 教师自身生理心理健康状况欠佳

1、教师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2005年1月, 清华大学两名壮年教师瘁死;我校42岁外科教师突然死亡不久, 45岁药理学教师因脑瘤差点成了植物人, 现躺在医院已近一年, 而46岁的某教师被查出恶性黑色素瘤……平时教师工作繁忙, 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使部分教师处于亚健康状况, 有的甚至常年患病。身体的健康状况不良必然增加教师的心理压力。

2、心理因素:

(1) 人格因素。如A型行为方式的人除易罹患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外, 心理过程也偏激、好冲动、易怒;C型行为的人除易患癌症、糖尿病、哮喘和溃疡外, 也易在心理过程和人格上表现压抑、抑郁、焦虑、愤怒等障碍。教师队伍中A型和C型行为的人占了相当比例 (因为在选拔教师人才时并未作心理测试和人格类型要求) 。 (2) 情绪因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对于焦虑、抑郁、紧张、愤怒等情绪体验较多, 却没有很好的疏泄渠道。弗洛伊德认为, 被压抑的情绪和心理冲突是导致人体功能失调以致造成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 消极的情绪如焦虑、抑郁、悲伤、烦闷等产生过于频繁或强度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 会导致躯体疾病或心理疾病[2]。38岁的×老师说, “经常看到和面对学生中的不良现象, 本身就容易导致老师的不良情绪反映, 造成老师的心理问题。”“我经常失眠、焦虑、烦躁、易怒, 有时觉得困惑、迷茫。”对这种说法, 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表示有同感。

(二) 工作量大和社会期望值高, 给教师造成巨大心理压力

随着过多的考试压力和过长的授课时间, 教师的工作负荷量逐年增大。而且, 学校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学校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然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这使学校在无形中将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转嫁给教师。教师不但要完成本已过重的教学任务, 还得进修、学习, 不断探讨教改新措施, 甚至很多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将招生的压力转嫁给教师:比如给教师规定招生任务, 还将招生任务和业绩、奖金挂沟等。

(三) 工作压力大和对工作评价不公, 不良心理压力大

升学压力是教师一块很大的心病。一位长期带毕业班的中学老师说:“高考不仅给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老师的心理压力决不亚于学生。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 老师和学生一样都会感受到巨大的挫折。家长的埋怨、学校领导的不满意使老师的精神受到极大的伤害。”不仅如此, 升学压力还加剧了同事之间的竞争, 成为教师心理矛盾的又一个重要来源。然而, 学校在给老师施加压力的同时, 不少学校的领导却存在着对老师的不公平评价和不公平待遇, 使一些老师在职业生涯中受到重大挫折, 伤害了他们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验学校的一位老师说:“学生考试成绩差或违纪违法或出现意外事故, 社会、领导就把主要原因归结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上, 这些来自外界的不良评价使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 使自己在工作中很难体验到成就感, 并由此产生焦虑情绪。”“在很多公立学校, 专职教师严重缺编, 教师超负荷工作, 所得报酬还不及一般的门卫、收发室等工勤人员和一般行政管理人员。”不公正的分配制度使部分教师心理严重失衡, 甚至对教学工作产生严重厌恶心理和抵触情绪。另外, 教师的职称评定受阻也是引起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导火线。教育专家介绍说, 造成教师大面积存在心理疾病的原因并不在于教师工作之苦, 而是评价机制带来的压力。

二、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途径探讨

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杜亚松博士认为, 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一方面教师自身要补上心理健康教育课, 学习自我心理调节, 更重要的是教育体制改革要力求完善, 为教师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一) 学校和主管部门是解决教师心理压力的重要环节

笔者认为, 作为学校和主管部门, 至少应当做到以下几条:

1、在重视学生成长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老师的心理健康。

2、学校在关心老师物质待遇的同时, 还要注重感情投资, 努

力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心理氛围与和谐的人际环境, 让教师在工作中有一种安全感, 舒畅感。

3、要合理运用评价和惩治机制, 在考核评优和职务晋升中

务必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使之成为激励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之一;增加一线教师, 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在劳动报酬方面力求公正合理, 使教师的超常付出获得相应的回报;在处理教师违反校规校纪问题上, 既要按“章”办事, 又要以“情”动人, 使教师心服口服。

(二) 教师要学会自我调整

1、尝试改变对自己职业的态度。

教师承担了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 过多地透支着自己的身心健康, 但往往得不到较为公正的评价, 使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厌倦和疲惫。可是在学生面前还得违心地说教师职业的光荣和伟大。这种认知上的失调给部分教师带来明显的心理冲突。因此, 教师如果没有改行的举动, 就要改变自己对职业的态度, 调整自己的心态, 尝试着去热爱自己的职业, 寻找自己职业中的乐趣, 这无疑会使我们的心情由无奈、压抑转为怡然自得。

2、淡化成就意识。

教师在工作中承担的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 很难简单衡量教师成就的高低, 许多教师常常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完成了工作, 是否获得了成功。教师工作成果的不确定性使教师容易产生困惑或迷惘, 因此, 教师要淡化成就意识, 埋头耕耘, 即使学生考试成绩和班级建设不太理想, 或者领导和家长的评价不如自己所愿, 也要坦然面对。

3、渲泄不良情绪。

人有七情六欲, 教师也不例外。吉诺特曾指出, 教师应学会经常体察自己的情绪, 当生气时, 就该表达自己的愤怒, 不过要以冷静和建设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负性情绪。

4、关心自己, 热爱生活。

教师常因工作忙碌而无暇关注自己。为了自己的健康, 教师应当解放自己, 学会放松:花点时间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一点, 找亲朋好友聊聊天, 积极参加各种休闲娱乐活动。这不但使大脑得到休息, 还能愉悦身心, 促进身心健康。

(三) 社会、家长对教师应当多一些关爱。

家长和社会往往忽略了教师也是普通的有血有肉有情感需要的人, 对教师的宽容、理解和关爱也很不够。而作为青少年成长的‘塑造师’, 教师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 其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使他们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这才是我们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真正关爱。

参考文献

[1]《家庭》2004.年12月邓小波;

关注教师:“园丁”的心理压力 篇10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优化教师人际关系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优化教师人际关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位优秀教师,除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技巧,更需要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因为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较高的学生,促进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造就一支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确让人担忧。从现实情况来分析,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聘任制就目前来说,聘任制能称得上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最严重因素。  现在学校大都实行“评聘分离”的用人机制。职称评定和职称聘任并不是一致的,即某一教师评上某一职称,未必就能被聘为这一职称。这一现实就会对这部分教师造成最直接的利益损害,那就是他们不能领到相应级别的工资。机会是均等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遭遇这种现实,这也就给大部分教师乃至全体教师无形地增加了心理顾虑。二、教学虽然国家一再强调推行素质教育,优化育人环境,但往往曲高和寡。其实目前的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又有几所不是在高喊素质教育,而真抓应试教育?又有几位校长不抓升学的人数,不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所以,大多数教师是生长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而过着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繁重、紧张、压抑的教学生活。甚至有的学校会出现“语文教师后脚刚跨出教室,数学教师前脚就迈进教室”的现象。三、评价由于上述第二因素的存在,学校名义上不对代课教师的教学成绩与其他教师或学校进行比较,而实际上每次学生测验后都少不了评价。我国现阶段相应的教育法律、法规中就明确规定:学校不应该对学生按成绩排队。难道学校就应该给教师按名次排队吗?学校就不担心这样会伤害教师的尊严?也正由于这种令人难堪的评价,才使教师在教学中乃至学生考试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四、检查先说上级对学校的检查。一般情况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总要对所辖学校进行几次督导。这种督导常常是预先通知各学校,这就给所督导学校的教师带来很多较繁重的任务,甚至有时所有教师为了这样的督导而放弃正常的教学工作。再说学校对教师的业务检查。每学期学校总要对教师业务进行一次检查,可学校的检查有时确让人感到无用。比如,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要完成30节的听课记录,可是几乎所有教师对这30节听课记录都很难完成,因为学校在本学期根本没有举行过听课活动,更不用说什么记录了。所以,为了应付检查,教师们也只好随便抄抄或静坐生造。像这样的检查,又有何用,会不会对教师的身心造成伤害,甚至影响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五、考核考核是每位教师每年都要经历的。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经过考核,学校给每位教师评定出相应的等次,是合格或是优秀。但是由于优秀的名额偏少,所以,竞争也较为激烈,甚至有时被评为优秀的教师,也未必能说服众人。另外,有些学校的考核有时确实存在着“暗箱”操作的现象,表面上各种形式很民主,而实际上最终决定权集中在几人或一人手中。因此,每次考核完相当长一段时期,部分教师心中的“怨愤”都很难消失,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这些教师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影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六、晋级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有压力外,还要面对职称级别的`诱惑。因为教师的职称级别代表着不同的工资待遇。但是教师的职称级别是有条件的,教师不能自然晋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余还要为晋级的条件花费很大精力,甚至财力。这样,教师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因为他们还要去为那些条件而奔波。七、荣誉    上一因素已提及晋级条件,在这些条件中,教师在教学方面取得的相关业绩和荣誉,是最为重要的,有时也是不可否认的。但现实中也确实存在着较泛滥的虚假荣誉,对此,很多教师也想触手能得,只是他们苦于缺乏“关系”等条件。    因此,这些泛滥的虚假荣誉也正扰乱着教师的心理健康。八、生活教师的生活当然包括衣食住行等诸方面,这里主要针对教师的居住条件来说一说。    当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居住现实不容乐观,这些地方大多没有集中的教师居住区,教师们只好早出晚归,骑车或步行奔波于家、校之间;尽管有的学校有,但也不能容纳全体教师,而那些不能住上公房的教师,除了奔波之苦,还不能享受学校在水、电等方面说提供的的优惠政策,这也就让那些教师深感内心不平。从以上各因素来看,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导致了教师人际关系的恶化。反过来,这种恶化的人际关系又不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优化教师人际关系,就应当成为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一、要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    教师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把关心教师心理健康落到实处,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减少并杜绝教师的消极心理,为改善教师心理健康,优化教师人际关系提供政策保障。二、要建立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机制,将教师人际关系引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由上述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要优化教师人际关系,一个重要措施是形成规范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机制,确保教师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另外,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也很重要,我们要从传统的强调对教师进行物质刺激的奖励方式转向更注重精神奖励对教师的教育作用。    三、要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使教师心情舒畅    学校应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校长要真诚面对教师,理解教师,让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以此加强领导与教师的交流沟通。组织一些休闲、体育活动,让教师积极参与,真正使教师与教师、领导融为一体,形成和谐的整体。    四、还应为教师制定适当的工作目标,减轻其过重负担任何一项活动都要制定目标,同样,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要制定目标,但是目标不能定的太高或太低,在实施的时候,要分层次、有步骤,根据实际情况,讲求实效,量力而行,适当减轻教师过重的教学压力。    五、学校领导要端正作风,讲究领导方法和艺术学校领导要真正体现行政工作的本质,以服务的态度对待全体教师,讲求公平公正原则,尊重教师合理的意见;注重沟通协调的方法,务必做到让教师心服口服。    六、千方百计地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解除其后顾之忧    在分房、福利等方面,将教师放到优先考虑的范围加以解决。对于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学校领导也应竭尽全力给予帮助,最大限度地减轻教师的生活压力,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    尽管现阶段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教师人际关系不够优化,但是事物的发展总需一个过程。我们相信教师的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定会相得益彰,形成良性循环;教师们定会在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中,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中来,推动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关注教师:“园丁”的心理压力 篇11

作为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同感,即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感等。这些心理感受会依据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与学历、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赋予自身相应的情绪、情感、动机、目标、态度、行为和结果。好的结果自然会给人一种成功而愉悦的心理体验,使人更加自信;反之,不好的结果便会给人一种不良的、甚至很糟糕的心理体验,使人感到自尊心受损而失去自信,压力与困惑接踵而来。不仅工作的积极性和兴趣受到压抑,其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也会直接受到威胁。

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时刻调整自己的心态,排解过多的压力,对照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时刻提醒自己,以使自己远离心理问题和生理问题的困扰。现代教师也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调节心理压力的方式,以使自己早日从压力的困扰中走出。我认为可以先以下几方面着手:

1、换位思考认同法——正确认知压力,灵活调整自己的心态。例如,当你遇到认为不公平的生活事件或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以及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能换位思考;

2、推移时间遗忘法——有时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积极忘记过去的、眼前的不愉快,随时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不要让痛苦的过去牵制住你的未来;

3、顺其自然自我解脱法——学会自我放松,在适当的情况下想说便说(找自己信得过的人),想休息便休息(劳逸结合),想娱乐便娱乐(自我发泄)„„实在不想做事时可暂时放下,不追求十全十美(追求卓越并非追求完美);

4、注重过程淡化功利法——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例如,对待学历、职称、职务、乃至人生,都应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结果。需注意两点:一是你的奋斗目标要合理;二是有时做事可往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

5、众人面前理智法——在众人面前最好多观察、思考,少盲目表现自己。人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当自己在众人面前盲目表现之后,却后悔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损自己的形象而忧心忡忡;

6、更新环境自我调节法——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例如室外观景、室内养花、美好事物的想象、恐怖事件的回避(耳不听、眼不见、心不烦);

7、音乐与生理保健法——各种声音通过耳朵被人感受,如他人的赞扬声、指责声、议论声、谩骂声等都会影响你的心态,因此,你可以多听一些优美的音乐,以缓解不愉快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与自我保健行为习惯极为重要。同时,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更不容忽视;

8、自信自主激励法——即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可以依赖的。每桩伟业都是由信心开始。

总之,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给教师心理带来了种种压力,这种压力一方面要依靠教师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提供自我支持,能在新形势下走出不必要的“神坛”带来的心灵束缚。另一方面还有待于社会各界对教师的关心与支持,让教师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使教师在“传道、解惑”的教学活动中传给学生正面映像。教师“减压”,实际是为学生“减负”,只有教师职业压力减小到最低程度,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最有效的保证和最大程度的提高,才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新一代接班人。

中职教师职业心理压力与调适 篇12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与此相关的是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 多年以来全社会都把目光投向普通教育,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录用、选拔、职称晋级、评价教师时, 都以升学率作为一把重要的标尺。此时的中职教师处于很尴尬的地位, 家长不重视, 学生不懂事, 社会多轻视。可以这样讲重点高中的教师只要一门心思搞好教学就可以出成绩, 而中职教师教育的对象大多是中考受搓、学习兴趣不浓、意志品质薄弱, 甚至是有很多陋习的学生, 初、高中时是每个班级几个人, 而现在是大部分人都集中在了职业学校。所以职业学校的教师除了要教好课程外, 课余时间还要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才能跟上专业的发展, 更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管理学生, 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去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类课堂内外的突发事件。

从心理学角度看, 心理压力是指内外环境变化导致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一般说来, 过度压力和持续存在压力会严重干扰心理和生理机能, 使人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中, 更加多疑敏感, 并伴有记忆力下降, 注意力涣散, 兴趣爱好降低, 精力减退, 不愿与人交往, 睡眠障碍等症状, 极大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中职学校的教师在工作中的困难多, 他们的苦衷更难于为外人所了解, 他们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更要有一些独特的技巧。而一旦当他们的苦心不被学生所接受, 不被家长、以至社会所认可, 工资待遇又很低, 那种失落感, 那种挫败感, 往往会更加强烈。

目前教育界广泛关注的是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所以如何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是当今社会重要的问题。形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这对教师造成了危害。如何减小教师的这种压力, 是解决教师心理健康的关键问题。

2 学校角度

2.1 改进学校的管理模式, 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

我认为学校可以通过构建一个模式:坚持“两全”, 追求“三个最佳”, 做到“四个到位”, 着力实现自主式管理的优质高效。该模式包括科学完善的管理网络、完整的系列化管理制度、健全的考核评估体系、有效的学校内部激励机制, 同时高度重视学校安全管理。坚持“两全”即坚持全员管理, 全过程管理;追求“三个最佳”即通过管理力争达到最佳教学秩序、最佳教学效果、最佳社会反响;做到“四个到位”即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激励到位。现在我们学校就做到了有什么事情全体教师参与, 所有事务公开。每个人都干劲十足。

学校不仅仅只是学生学习的地方, 更是教师发展自己的场所, 其宗旨是以课程改革为内容, 转变教师观念为重点, 培养教学科研能力, 完善自我, 超越自我, 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让教师之间相互讨论, 在讨论中吸取别人的优点, 摈弃自己的缺点, 然后总结一下自己以前的工作, 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创造出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当然这就要求学校为老师提供发展自己的一个平台, 肯定教师的价值, 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扫除因不合理的管理而带来的压力。由于职业学校的技能教师缺乏, 近年来有十多名年轻的教师参加了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学习在专业技术上取得了理论和实践的双收获, 成为在教学第一线的骨干。

2.2 建立教师心理辅导室, 为教师排忧解难

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全的教师, 才能应付日常工作, 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高素质的下一代。当今社会发展很快, 对教师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压在教师身上的担子很重, 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严重的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因此我认为学校在管理上应加强人文关怀, 建立教师心理辅导室, 为教师排忧解难。具体做法有: (1) 指导教师有效驾驭心理压力的方法, 增强其心理防卫能力; (2) 引导教师合理思维, 多进行正向思维与客观思维, 改善人际关系, 减少冲突与矛盾, 减少消极情绪; (3) 鼓励教师多参与群体与社会活动, 扩大心理交往空间; (4) 鼓励教师在繁忙中求休息; (5) 协助教师建立良好的家庭生活空间。学校和教师的互动, 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心理调节和保健, 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 有利于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为此学校成立了乒乓球队、羽毛球队、游泳队, 利用课余时间活动。每周举行一次小型比赛, 每月一次大型比赛。每学期还和其他学校进行友谊比赛。不但老师的身体健康了而且精神面貌也会有所改观。

3 教师自身

3.1 正确认识自我

教师一定要正确的认识自己, 只有充分的认识自己, 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展现自己, 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 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扬长补短, 我们不是经常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根据自己个性特点, 采用灵活的、适应时代变化的教育策略, 以化解职业适应障碍, 提高工作效率, 如依据自己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处事主观、迅速还是民主、松散等来决定自己的教学风格。

3.2 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

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 肯定会遇到一些压力。当这种压力对自己的生活构成伤害时, 教师应该学会自我调节,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 及时的调整心态和情趣, 让自己从压力中解脱出来。在工作和生活的同时, 抽出一点时间来学习一些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 通过运动、与人沟通等方法来缓解工作上的压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锻炼自己的意志, 增强感受及抵抗工作压力的能力。

3.3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目前这个社会, 要求教师有更高的专业能力, 更好的职业精神。时代的步伐在进步, 教师也要进步, 在工作之余也要不断充电、学习, 牢固地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与意识, 学校不仅仅只是老师工作的地方更是老师学习的地方, 把学校作为自己的学习之地, 将教育教学改革视为提升专业能力的机会, 对自己学过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重新的整理, 及时的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并改正, 有效地促成专业潜能的发挥, 缓解工作压力。

3.4 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

缓解工作上带来的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与人沟通。沟通的好处有两点:既能很好的了解别人又能从对方更加深刻的了解自己。能认可别人与自己不同的看法, 吸取别人的意见, 这对于完善自我人格有很大的帮助。教师一定要掌握沟通的技巧, 与别人沟通时要坦诚、友好。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样会加强人际间的互助关系, 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 减轻来自同事之间的压力。

当然, 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要求长期不懈的努力。教师的职业压力不可能完全消失, 也许目前教师的工作压力得到了缓解, 又会有新的压力产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真正认识到教师的压力, 从而有效地进行缓解, 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素质教育。只有他们的身心健康他们的教育对象才能有良好的发展, 我们社会的主体才是健康的、充满活力的, 我们这个社会机制才能更好地运行。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中职教育应运而生, 改革给学校教师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机遇, 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回顾一下近期教育发展的历程, 我们就不难发现, 在教育转型期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教师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冲击。显见, 这些冲击加之显性的课时量和大量的隐性工作量, 无疑给广大教师增加了超负荷的压力。一些教师由此产生了种种心理困扰。面对教师的困扰和压力, 应该高度重视, 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 让老师能够更好的工作, 获得更好地发展。

关注教师:“园丁”的心理压力 篇13

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变革,种种压力不期而至,使人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作为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要与社会的要求相协调,为社会所容纳,并具有创造的思想,即教师必须有广泛的生活兴趣、融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进取精神、稳定的工作热情。因此,只有重视教师的心理研究,才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怎样培养提高教师心理健康(面对工作压力也是心理健康范围):

主要靠自我的调节

1.转变观念:教师应努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以学生为友,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升自身修养,素质,养成良好的性格。克服自身不良心理,情绪,学会反思自身不良心理,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宽容学生,这样,就可以逐渐形成健康心理。

2.加强学习:通过自身系统的培训完善掌握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主动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这点每个教师都会有培训就不掰了)

3悦纳自我:作为教师一定要接受我是教师这样一种角色,这样才能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乐趣。一个厌恶教育工作的人天天面对教育工作是一种折磨,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

4拓宽心胸:有些心胸不宽广、遇事想不开的人经常会有心理疾病困扰。因此,广大教师要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争我所得,弃我应弃,该放下就放,下不要为一时的不平,一些名利得失而困扰自身。

5学会放松:有休息才能更好的工作,该休息时尽情把握自己的假日时间,尽情的玩吧。释放出平时繁重的工作压力才会有为接下来的工作热情与动力。

其次靠外部的支持

关注教师:“园丁”的心理压力 篇14

一、难释的教育教学重负“为教师减负”这是近几年小学教师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强烈呼声,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小学教师已不堪忍受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的身心压力。小学教师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体现在:1.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长在升学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越来越长,教师的隐形劳动付出越来越多。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长与教师的职业特点有关。小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要承担起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和良好个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等重任。而要完成这一重任,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由于成长环境不同,教师与学生在思维方式、态度体系、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差异;又由于教师与学生分别处于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使得他们在思维特征与品质上各有特点。这些心理差异的存在,为教师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和相互了解,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存在着许多个性方面上的缺陷,如自我为中心、依赖、孤僻、集体意识和劳动观念淡薄、意志薄弱等等。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早,具有较强的民主平等意识、参与意识、主体意识,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教育上的难题增多了,教师工作的难度加大了,教师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生,并让学生了解、去学习和提高自己,转变旧的观念。另一方面,教师日平均工作时间长也与当前教育中应试教育的依然存在有着直接关系。从目前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看,仍然是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以分数论学生,以升学率论教师”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广大的学生家长在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重点中学、考上大学乃至名牌大学的动机驱动下,更是把学生的未来完全寄托在教师身上,希望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加大投入,给自己的孩子“开小灶”,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下,也以学生成绩的好坏及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估学校和教师,并把这些与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等直接挂钩,因而,加重了教师之间的竟争性,迫使教师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精心设计教学以及进行课外辅导。2.教师的周授课时数过多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教育行政部门相应制定了一些文件,规定小学教师每周上课的额定标准。但在不少学校,教师的周授课时数还是很多。由于每周上课节数的超出,与之有关的备课、课外辅导、批发作业等工作也随之增加。超周课时现象与目前小学教师队伍师资数量不足、身体素质差有直接的关系。近年来,学校教师严重缺编;在岗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为“老弱病”教师。3.教师的工作项目繁多据调查,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课专职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项目有课堂教学、备课(写教案、准备教具、教学实验等)、课外批改和订正随堂作业、课外批发试卷(练习、测验和考试)、课外辅导等。除以上教学工作以外,还有一部分教师承担其它工作项目。如指导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及各类竞赛活动、上公开课和其听其它教师的课、参加教研活动和其它活动。很多教师还担任了班主任工作,仅此一项便又增加了许多连带性工作,如负责早自习、早操、课间操、午餐、打扫卫生等;组织出黑板报、班队活动、社会实践、庆“六一”“国庆”等组织工作;学生的思想工作,如个别教育、培养班干部、与家长交流联系(家访、家长会等);其他,如写品德评估、填写成绩单以及各种收费等等。教师的工作可谓名目繁多!这无疑给教师带来了心理上的紧张感和压力感。

二、难卸的多重角色如上所述,教师在学校里扮演着多重角色,肩负着多方面的重任。教师不仅仅为学生而存在,作为社会个体,他们分散和生活在其他社会群体中,无疑扮演着其他各种社会角色。一般说来,教师是重要的家庭成员,这便决定了他们对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

务,诸如琐碎繁重的家务劳动、家庭的管理和家庭的发展目标、家庭成员关系的协调、子女的就业安排及与社会关系的联系等等,无一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成为他们精神负担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作为尚不富裕的“工薪”族,面对购买住房、积累子女教育基金等等大宗开支,他们不得不承受着日益沉重的经济压力。在此必须提出的是,教师家庭角色带来的心理压力,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多重角色与角色间的冲突,更导至他们心理冲突的加剧和心理压力的加重。因为教师日平均工作时间超长、工作项目超多,出于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教师们常常是全力顾及工作而放弃家庭,顾及学生的前途而牺牲子女的未来。社会对于教师的高期望值和高标准要求,也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教师同什么人交往,怎样交往及交往过程中的行为,时时刻刻处在周围人的有形和无形的监视之中。因此,教师总是努力成为模范公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文明礼貌,为人表率。尽管这也是社会对普遍公民的行为要求,而且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一,这些文明行为也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但与普通公民一样,教师并非圣贤,也有犯错误的时候,教师一时的行为闪失会遭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社会道德要求对于教师的双重标准致使教师必须处处留心,尽是做得尽善尽美,从而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三、难圆的职称梦教师具有强烈的精神需要,他们热爱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追求事业的成功,渴望得到同事同行的尊重和学生的尊敬,在工作上作出较大成绩,学术上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晋升高一级职称能够满足教师丰富强烈的精神需要和价值认定。再说,因为职称与教师工资联系在一起,因此,晋升高一级职称就成了教师一定时期内的第一需要,成为教师职业过程中的第一追求。但目前我国教师职称评定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些方面缺乏具体明确的指标。解释时主观随意性比较大,人为因素多,如论资排辈等;因为有些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师劳动的特点及教师劳动的效果,使得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容易出现简单地从外在的如学生合格率、升学率、工作量等方面提出证据,而忽视了内在的实质性的内容指标上的倾向。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往往指标严重不足。如此反差,不但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因为指标有限,接踵而来的是职称评定过程中人为造成的教师心理不平衡所引起的教师心理压力。根据亚当斯的公平论,人们常常把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更关心自己所得的相对值的大小,从而产生是否公平的内心感受。这就引起了很多教师的心理不平衡和强大的压力感。

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减释策略 篇15

一、高校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

1. 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冲突引发的信任危机

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以及现代社会的诸多弊端, 给人们带来心理危机和精神焦虑。传统社会中, 人们比较注重情感交流、心灵沟通, 注重和睦融洽、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氛围, 而当今社会人们往往注重实用的、工具效用性的、彼此算计利害得失的人际交往氛围, 人类的精神领域中情感因素被大大排斥、压抑和弱化, 人们的交往已逐渐变成了按照是否互利互惠、有无功效实惠的原则来进行。这种交往大多数必须以当场兑现的方式进行, 人们在交往中已很少有重情重义的成分, 维系其间的仅仅是一种利益、效用和利害因素。这样, 人际关系已变得淡薄, 人们精神无所依托, 内心苦恼、紧张、空虚、不安, 甚至消极厌世的现象较之以往大大加剧了。人们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并由此引发的信任危机也日益在大学教师中弥散, 他们对社会缺乏信任, 对组织机构缺乏信任, 对学术规范缺乏信任, 对同事和合作伙伴缺乏信任。这种不健康心态很容易使个体产生消极厌世的心理, 缺乏合作能力, 从而影响到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 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 因此对个体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2. 学术规范和制度规范的失范

目前各高校和教师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浮躁的心态。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抄袭剽窃、重复劳动、粗制滥造的学术风气仍十分常见。为发表文章、申报研究课题, 获得研究的经费, 请客送礼、徇私舞弊的现象也为数不少。学术规范的丧失乃至腐败已成为学术界以致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学术失范的存在, 部分高校教师把学术成果得不到发表或承认更多地归因于外部因素, 不积极认识自己内在的不足, 因此, 逐渐就会形成一种失衡的心理, 而影响到心理健康。

当今高校中, 晋升和学术评价也存在着制度失范。研究表明, 晋升制度已经是造成大学教师心理压力和困惑的最主要原因。因为, 这种晋升制度带来了一种学术上的急功近利, 浮躁之风盛行的现象, 使得大学教师必须抛开那些需要长期积累的研究计划, 带来慢性的隐形压力和困惑。学术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受行政权力的左右, 如学术委员会这样的评价机构都是在行政权力领导之下的。学术评价制度失范的现象, 给一些善于钻营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 这给一向兢兢业业、埋头搞研究和教学的一线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与反感, 甚至产生对工作的懈怠情绪。

3. 社会资本拥有的弱势状况

社会资本是指人们所拥有的社会网络、信息等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社会资本是从嵌入于社会网络的资源中获得的, 它植根于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中。社会网络越丰富的个体就能从中获取越多的资源, 由于高校行政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和协调组织成员的关系, 他们由于工作的性质则容易获得较多的社会资本。

目前在高校, 行政和科研往往是紧密联系的。浓厚的“官本位”“关系本位”体制使得自上而下的各个学术评审委员会成员大多是由行政领导担任, 这样, 大学行政人员利用工作之便拓展自己社会网络范围, 并从中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虽然他们在科研实力方面, 较大学教师来讲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 但他们在科研经费的获得、科研成果的取得、论文的发表等方面变得相对容易。而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业务优秀的一线专职教师则处于弱势地位, 在利益分配上往往会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对待, 从而失去心理平衡。因此, 社会资本的大小已经成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压力源。

二、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减释策略

1.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

人如果有可信赖的人在关心、支持、尊重和爱护自己时, 就会减轻对挫折的反应强度, 增加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适应力。所以说,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取得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大学教师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 也是解决教师心理压力问题, 维护心理健康的根本途径。

从教师本人来讲, 要学会和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学会以坦诚、友好、信赖、尊重、同情与理解的态度和他人交往, 加强人际间的互助关系, 以减轻个人的心理压力。除此以外, 大学教师要善于求助于心理专家, 向他们进行适当的倾诉, 通过专家的咨询和指导, 使得自己的心理压力得以释放和宣泄, 这对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

从学校来看, 高校管理中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对教师的管理要注意注入情和爱, 走出管理误区, 突出以人为本, 营造相互理解、信任、和谐的催人奋进的工作氛围。这对有效减轻教师心理压力, 帮助教师缓解过度紧张、焦虑和困惑等情绪有极大的帮助。

2. 面对现实, 确立合理的自我认知

认识自我, 包括自己的性格、需要、工作能力及发展的优势和弱势等。人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 越能帮助自己有效地调适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如果缺乏了解自己, 目标定得太高或者过于理想化, 就会导致付出与成功不相符, 就容易出现心理压力, 失去心理平衡。因此, 大学教师要敢于面对现实, 必须正视并接受来自于各方面的对自尊心有威胁的各种因素, 充分认识和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 敢于挑战自我, 不断超越自我, 以健康和积极心态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

3. 加强修养, 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特质

优化健全个性, 建构正确完备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等完备的哲学与信念体系, 是健全的心理健康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核心法宝。完备的哲学体系的建立对指导教师塑造健全的人格、构建完备的科学文化知识体系, 提高教师的智商和情商非常重要。而完备的信念体系的建立则有利于使教师获得精神内守, 常葆心灵充实、和谐与明静。如果高校教师处理好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奉献和索取的关系, 能意识和领悟到超然一切、宠辱不惊、得失不嗟、淡泊名利, 最终能够培养出以出世之心, 精进勤勉地去行入世之事的高妙人生态度。这将有助于抵御各种不良诱惑, 在任何挫折和磨难的境遇中都能保持积极乐观、充实而和谐宁静的心态, 进而达到一种健全而完备的人生境界。

4. 掌握面对压力的应对技巧

面对压力, 一是要直接面对压力, 以乐观、坚韧等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难而上, 着手解决困扰的问题, 这将有助于成功地处理压力事件;二是采取暂时回避压力的策略, 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这样可以减少由压力带来的应激对身心的直接伤害。

具体来讲, 要具有一定的技巧和行动来应对压力。首先要知觉到压力, 认清压力事件和自己的情绪状态;并善于转移自己的注意, 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以积极的心态和情感反应去应对和处理各种压力。其次, 明确干预的目标, 不断努力去达到这个目标, 通过使用简单的身体放松训练、体育锻炼以及认知行为技术等, 去应对心理压力。

摘要:当前高校教师在社会转型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导致了教师的焦虑、职业倦怠等不良情绪, 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本文从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减轻教师心理压力、维护教师身心健康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以期提高广大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形成健康的育人心理氛围。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杨廷忠, 刘晓林.心理压力公共卫生问题与预防对策[J].中华预防医学, 2003 (37) .

[2]冒容, 贺晓星, 穆荣华.高校教师精神压力问题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 1997 (7) .

上一篇:案例分析知识点下一篇:理论研讨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