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地质勘探复习

2024-06-14

煤地质勘探复习(精选8篇)

煤地质勘探复习 篇1

1.富煤带:在同一聚煤盆地内含煤性往往差别很大,一般把同一含煤岩系剖面中煤层发育较好的且相对富集的块段在空间上呈条带状分布称为富煤带。

2.富煤中心:在富煤带内虽然煤层累计厚度较大,但任然存在着差异性,其中含煤厚度最大的部位称为富煤中心。一条富煤带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富煤中心。

3.煤田:在一个聚煤区范围内,在同一地史过程中形成具有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其分布有规律可循,经后期改造保留下来的面积一般为几十到几百平方公里广大地区。4.地史成煤期:早、中侏罗世.石炭纪.晚三叠纪.二叠纪.白垩纪.第三纪.第四纪.地史形成工业意义的时期:石炭二叠纪,侏罗纪,早白垩纪,第三纪。5.煤变质作用可划分为:深成变质作用,浆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6.煤田普查与勘探的技术手段:遥感地质调查,地质填图,山地工程,钻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

7.勘探工程施工原则:

勘探区的各种勘探工程的施工顺序应按照由已知到未知,先地面后地下,先浅后深,由稀而密的原则安排,同时也必须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运用。

1)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根据已进行过研究和揭露地区的地质资料,来推断未揭露地区地质情况而依次布置的勘探工程。(这条原则常运用于新区的煤田普查工作、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和掩盖式煤田追索弟子构造和煤层露头等,根据已知勘探工程资料逐步向未知地区布置和施工勘探工程)

2)先地面后地下、先浅后深的原则:即先进行地表和浅部的地质工作,在搞清和掌握地表和浅部的地质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和推断地下深处的地质变化再进行深部勘探工程的施工。(这是因为掌握地表及浅部地质特征后有利于指导深部的地质勘探工作。地表及浅部的地质规律可以通过地质填图或采用山地工程,经直接观测与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而这些资料最为正确可靠)

3)由稀而密的原则:指勘探工程的间距应随着不同勘探阶段要求的提高而相信地加密。在同一个勘探阶段内,勘探工程的施工也应由稀而密,除优先施工主导勘探线工程之外一般先施工基本工程后施工加密工程。(这是因为采用由稀而密的原则有利于选择资源条件好、勘探或开发比较有利的地区,避免造成勘探工程的不必要浪费)8.勘探工程中的“三边”原则: 1)“三边”工作:指煤田地质勘探过程中的“边勘探施工、边分析研究资料(核心)、边调整修改勘探设计”。这是我国煤田地质勘探在实践中创造发展起来的重要经验。2)运用地质“三边”工作的必要性: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性,再加上人们认识能力有限,为了在编制勘探设计时客观把握地质情况预测的准确性,必须在勘探施工过程中运用地质“三边”工作予以纠正。

3)具体做法:随着勘探工程施工的进展,及时分析研究获得的新资料,并逐步对客观地质现象取得新的认识,作出新的分析与判断,不断调整和修改原来的勘探设计和施工计划。4)运用地质“三边”工作的意义:认真做好“三边”工作不仅能加强地质勘探的施工管理,全面提高地质工作质量,加快勘探进度和降低勘探成本,而且还能为及时提交优质地质报告奠定有利基础。

5)核心工作:地质资料的及时调整和分析研究。一般要编制一套地质“三边”的综合图表,主要是第一性地质资料和数据的审查、校对、保证原始资料的齐全、完整与准确;然后是对各类勘探工程获得的地质资料和数据进行及时的编录和综合整理。

6)其他:在掩盖式煤田的综合勘探工作中也需与物测队密切合作,共同做好“三边”工作,考研考点复习备考指南考研全年规划如何选择专业院...使地震与钻探工作紧密结合,指导双方的施工,以提高勘探效果。9.煤田地质勘探阶段划分:

根据地质特点和与煤炭工业基本建设程序相适应的原则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划分为四个阶段:找煤阶段(初步普查)、普查阶段(详细普查)、详查阶段(初步勘探)、精查阶段(详细勘探)。1)找煤阶段:找煤应在煤田预测或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其任务是寻找煤炭资源。预查的结果,要对所发现的煤炭资源是否有进一步地质工作价值做出评价,并计算;预查发现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煤炭资源时,一般应继续进行普查;找煤未发现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煤炭资源,或未发现煤炭资源,都要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总结

2)普查阶段:普查是在找煤的基础上,或已知有煤炭赋存的地区进行。普查的任务是对工作区煤炭资源的经济意义和开发建设可能性做出评价,为煤矿建设远景规划和下一阶段的勘探工作提供依据。

3)详查阶段:详查应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根据煤炭工业规划的需要选择资源条件好,开发比较有利的地区进行,其主要任务是为矿区开发总体设计提供地质资料。其成果是保证矿区规模井田划分不致因地质情况而发生重大变化,并要对影响矿区开发的水文地质条件 和其他开采条件作出评价。

4)精查阶段:精查一般应在矿区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其主要任务是为矿井设计提供地质资料,一般以井田为单位进行。其成果要满足选择井筒、水平运输巷、总回风巷的位置和划分首采区的需要,保证井田境界和矿井设计能力不致因煤质资料而影响煤的既定工业用途。10.煤田勘探技术手段

煤田普查与勘探的技术手段主要有:遥感地质调查,地质填图,山地工程,钻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

1)遥感地质调查:是综合应用现代遥感技术来研究地质规律,进行地质调查和资源勘察的一种方法。它从宏观的角度,着眼于由空中取得的地质信息,即以各种地质体对电磁辐射的反应作为基本依据,结合其他各种地质资料及遥感资料的综合应用,以分析、判断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构造情况。在地质填图、地质构造的调查研究及新的矿产资源远景区寻找等,提供了可靠资料和取得很好的效果。

2)地质填图:是运用地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含煤地区进行系统的地表地质调查和编制成各种地质图件的全部综合性工作。是在实际观察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或在航空像片和遥感影像地质解译并结合地面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是煤田普查与勘探最重要最基本的技术手段。适用于暴露式煤田,或覆盖层厚度不大的煤田进行。在厚覆盖层的掩盖区进行地质填图时,只能根据物探和钻探资料绘制基岩地质图来完成。有条件时均应开展航空地质填图,并积极应用遥感地质调查配合地质填图。建立国家数字地质图数据库是发展地质填图工作的必然趋势。

3)山地工程:在地质测量过程中,工作区被不太厚的表土层覆盖时,为了查明表土层下煤系、煤层、煤质及地质构造等,以便使地质资料正确可靠,而利用人工方法揭露这些地质现象的工程。可划分为探槽、探井、和探筒三种。有时为了节省工程开支,又要达到了解勘探区的目的,应充分利用区内生产小窑及老窑进行清理,实地进行系统观测和调查,收集提供勘探区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的资料。

4)钻探工程:是利用机械转动带动钻具向地下钻进成直径小而深度大的圆孔。通过钻具从孔内取出岩、煤芯进行观测和取样,从而获得各种完整、全面、可靠的地质资料,对勘探区进行含煤底层、煤层、煤质及地质构造等方面的研究。钻探工程是煤田普查与勘探常用的主要勘探手段,占整个勘探区绝大部分工作量,是获得地质资料的主要来源。根据施工深度划分为浅孔、深孔。根据钻进方式划分为直孔、定向斜孔。根据地质目的分为探煤孔、构造孔、水文孔、取样孔、定位孔等。目前正发展适用全液压钻机和设备自动化,普遍采用绳索取芯

钻进,提高钻进效率和取芯质量,同时改革钻进方式、钻头和钻进工艺。

5)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岩石矿体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磁性、电性、弹性、和放射性等)对地球物理场产生的异常,通过仪器测的物理场的变化,完成找矿与解决其他地质问题的一种技术手段。它是当前煤田普查与勘探工作中优先适用的先进技术手段之一,尤其在全掩盖区的普查与勘探过程中,运用钻探与物探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包括地面物探与钻孔测井。地面物探方向数字化、高分辨率、高效率方向发展;孔间物探技术提高了勘探精度,扩大解决地质问题的范围;在测井方面推广使用声波、中子、和数字测井技术,提高了对煤层、岩层、底层产状和断裂构造方面的解释精度。11.煤层划分对比方法:

煤层对比:是指根据对比标志,研究、分析判断不同地点两个或两个以上煤层或煤组相互对应关系的工作。是煤田地质勘探、生产勘探和煤矿开采的基础地质工作。用于查明煤层层序、厚度及其变化,了解煤系和煤层的原生及后生变化,煤质及其变化,进行煤层评价,判断构造,计算储量,指导矿井开发生产等。主要方法

①标志层法有一定特征、厚度小、横向变化不大的岩层,均可作为标志层。当厚度稳定、结构及成分特征明显时,煤层本身亦可作为对比标志。标志层按其稳定程度可分为区域性标志层、全区性标志层及局部性标志层 3类。标志层法是煤田地质勘探中常用的对比方法。②岩相-旋回特征对比法在对含煤岩系详细研究基础上,选择测绘一个相-旋回标准剖面。在其他有关剖面上,首先找出若干个控制性旋回,进而划分小旋回,逐步与相-旋回标准剖面对比。此种方法多用于海陆交替相含煤岩系。

③古生物法当含煤岩系剖面富含动植物化石时,可根据一定的种属、具一定特征的动植物化石或一定组合的动植物化石群进行对比。此种方法不能用于哑地层。

④微古生物法含煤岩系中含有介形类、轮藻、牙形石等微体古生物时使用的对比方法。⑤孢粉法根据含煤岩系中的标准类型孢粉、孢粉组合以及具有特殊孢粉成分的标志层进行对比。此种方法适用于岩浆活动破坏轻微、煤层未受构造强烈破坏、煤化程度较低的煤。⑥煤岩特征对比法根据煤岩组分、宏观类型、显微组分含量及其变化,以及煤层结构等煤的宏观和微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某些特殊夹石层,如粘土岩夹石有时也可作为对比依据。此种方法可靠,使用较多。

⑦岩矿特征法根据岩石的矿物成分、含量变化以及矿物的标型特征进行对比。有时石灰岩不溶残渣、粘土染色分析结果和不同粘土矿物的百分含量亦可用于对比。此种方法在掩盖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有重要意义。

⑧微量元素法对含煤岩系岩层和煤灰中微量元素进行光谱分析,根据微量元素共生组合特征和百分含量进行对比。它是一种辅助方法。但当其他方法达不到预期对比效果时,可作为一种主要方法。

⑨结核法结核在含煤建造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其特征和含煤性有一定关系,特别是同生结核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聚煤条件的指标。因此,可利用结核的物质成分、大小、结构、构造、表面特征、结核与围岩的分离程度,以及结核系数等特征或统计数据对比岩、煤层。

⑩测井曲线法煤与其他岩石物性上往往有一定差异,因而可以根据测井曲线类型,寻找物性标志层进行煤层或煤组对比。常用的有电阻率曲线、自然电位曲线、密度测井曲线和天然伽马曲线等。

其他方法进行煤层对比时,除在特定条件下采用单一对比方法外,一般选择若干种方法进行综合对比,以求准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产实践中也将产生一些新的对比方法。如中国的“岩石煅烧法”,岩石在一定温度下煅烧一定时间,因其中有机质被消除,原来颜色相同或相近的岩石则

显示了不同特征,进而与标准煅烧样品比较进行煤层对比。12.煤层型别划分:

依煤的厚度、结构及其变化和可采情况煤层稳定程度和划分为一下四类:

1)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很小,变化规律性较明显,结构简单至较简单,全区可采或基本全区可采。

2)较稳定煤层: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规律性较明显,结构简单至复杂,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可采范围内厚度变化不大。

3)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结构复杂至极复杂,包括一下三点: ① 煤层厚度变化很大,有突然增厚、变薄现象,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② 煤层呈串珠状、藕节状,一般连续,局部可采,可采边界线不规则。③ 难以进行分层对比,但可以进行层组对比的复煤层。

煤地质勘探复习 篇2

1 地质构造

对于煤层顶底板岩石透气性小的矿井, 煤层中的瓦斯含量很大程度取决于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如褶曲、断裂对煤层瓦斯影响作用有双重性:一方面具有释放煤层瓦斯作用, 另一方面又具有积聚煤层瓦斯的作用, 地质构造类型不同, 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即在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中, 形成两个相反分带, 即地应力释放带和地应力集中带, 相应的在煤层中的瓦斯也出现相反分带, 在地应力释放带中的瓦斯含量降低, 而在地应力集中的煤层瓦斯含量升高。

从大区域地质构造来看, 突出与区域地质背景相关联。例如我国华南瓦斯涌出量大, 突出次数多, 强度大, 始突深度浅。而华北煤田, 大部分地区多不突出。这是因为华南经过多次构造运动, 构造十分复杂。多为压扭性褶皱断裂。而华北多为张性或张扭性断裂。

1.1 断裂构造

1) 一般情况和规律

张性断层或裂隙, 对煤层瓦斯起释放作用。即所谓“张裂隙”。例如福建省区域构造大部份是张性断裂构造, 福建煤层瓦斯含量较低。但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 排气断裂的排气性能可能减小。压性或压扭性断裂, 对瓦斯起保存作用, 即所谓“闭合裂隙”和遮挡断层, 逆掩断层几乎为遮挡型的, 而倾角较陡的断层有可能排气。

2) 关于“峰值”问题

在开放性断层附近, 瓦斯含量低, 出现谷值, 在断层两侧一定部位, 瓦斯含量升高, 各出现一个“峰值”, 再远则是瓦斯含量正常值。

1.2 褶曲构造

煤矿巷道中常见的小型褶曲, 一般对瓦斯含量影响很小, 但中型成大型褶曲影响较大。区域性大型向斜埋藏深度大, 瓦斯含量高;而大型背斜相对埋藏深度浅, 瓦斯含量低。大型背斜的中和面以下则高。中型褶曲的瓦斯含量有三种情况:封闭条件好时, 背斜较向斜瓦斯含量高, 因为在封闭系统中, 瓦斯只能沿煤层向高处运移。封闭条件不好时, 向斜较背斜瓦斯含量高, 因为背斜中的瓦斯易沿张性裂性逸散。在倾伏褶曲的转折端, 倾伏背斜较倾伏向斜瓦斯含量高, 因为倾伏背斜的转折端瓦斯运移距离长, 受气面积往上逐渐缩小, 阻力变大。

2 煤质

2.1 挥发分

瓦斯含量随着煤的变质程度升高而增加。在相同的条件下, 挥发分越低, 变质程度越高, 因此瓦斯含量亦越高。随着变质程度的增高, 吸付能力随之增加。

2.2 灰分

瓦斯突出强度与灰分会含量值成反比关系。煤中灰分增加, 不仅增加了煤的强度, 更重要的是:1) 是减少了生成瓦斯的物质, 如1t无烟煤可生成400m3的瓦斯。若灰分增加20%, 则只能生成320m3的瓦斯;2) 灰分多以分散状或呈胶结构充填或分布于煤的结构组分的胞腔中, 占据一定的吸附表面空间。降低瓦斯的吸附能力;3) 灰分增加, 提高了煤的强度, 因此, 灰会增高, 减少了瓦斯突出的危险性。

2.3 水分

由于水分不仅能占去煤体中的一部份孔隙, 而且水分子部分吸附在煤的表面, 从而影响煤对甲烷的吸附能力, 充水性高的煤, 其可塑性和柔性增加, 减少了煤体的应力集中程度和强性, 因此充水性高的煤, 突出危险性小。

3 煤层厚度及其变化

1) 煤层厚的地段,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 较易发生突出。煤层愈厚, 生成的瓦斯多, 储集的瓦斯内能愈大, 煤层受地质构造挤压力作用, 煤层愈薄, 应力主要集中于比煤层强度大的围岩中传递, 煤层厚, 同样大的应力则主要在煤层中传递, 增强了对煤的破坏程度, 增加了突出的危险性;

2) 煤与瓦斯突出多发生在煤厚变化带。这些地带不仅有较大的瓦斯内能, 而且煤层受力也较复杂, 应力比较集中, 煤层受到破坏, 煤强度降低, 使突出的危险性增加。

4 煤系地层岩性

4.1 煤层围岩

大量的资料表时, 凡是突出井田, 其煤层顶底均由具有一定厚度而较完整的屏障层组成, 在此种条件下, 瓦斯属于封闭型, 只发生临界突出到弱突出者, 瓦斯属于半封闭型, 无瓦斯突出危险的属于开放型, 福建省煤矿瓦斯均属于开放型瓦斯。

4.2 岩性对瓦斯突出的影响

一般来说, 泥岩比粉砂岩致密, 易保存瓦斯。因此, 泥岩所在比例愈大, 瓦斯突出的危险性愈大。

4.3 煤岩特征

根据大量的资料表明, 致密块状, 条带状的煤强度大, 瓦斯含量低, 在地压的作用下, 不易破碎, 因此, 一般为难突出煤, 福建省大部份煤层都是致密块状, 条带状等特征, 为难突出煤。片状结构煤的强度小, 但瓦斯含量小, 也属于难突出煤, 粉粒状、蜂窝状结构及网状裂隙结构煤, 不仅瓦斯含量大, 颗料之间的接触面小, 强度低, 煤质柔软, 一经受地压作用, 这些微粒受到错移, 微孔隙互相沟通, 使瓦斯迅速解吸, 形成巨大的瓦斯内能, 当煤壁不能承受巨大的瓦斯内能时, 就会发生瓦煤和瓦斯的突出。因此, 属于易突出煤。

5 生产活动

煤矿瓦斯突出与生产活动等均有一定的关系。矿山压力可使瓦斯压力增加, 从而增加瓦斯和煤突出的危险性, 有数据表明采动后的矿山压力比采动前的平均垂直压力大3倍~5倍, 特别是掘进迎头的两个隅角, 矿山压力集中, 易发生瓦斯突出, 地表下的煤、岩层在未经采动之前是处于应力平衡状态的, 矿井下的采掘活动破坏了这种平衡状态, 引起应力的重新分布, 以达到新的平衡, 此时造成局部应力集中, 增强瓦斯突出的动力, 随着采掘工程的推进和矿山开采深度的增加, 矿压也明显增强, 煤和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加大。除以上影响瓦斯突出的这些因素外, 水文地质因素、岩浆岩、开采规模、开采深度以及采空区的密闭质量等因素对煤和瓦斯的突出危险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摘要: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 煤与瓦斯突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威胁越来越大, 研究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 为煤矿预防和治理煤与瓦斯突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因素

参考文献

[1]陆卫东.煤与瓦斯突出微观机理的基础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9.

[2]李希建, 林柏泉.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现状及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0 (1) .

煤地质勘探复习 篇3

他提出了中国煤多演化阶段多热源叠加变质理论和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开拓性地解决了我国部分“煤级偏高”的重大问题,对我国聚煤规律的研究做了大量先导性工作。

他负责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煤田地质专业,首先开设了“煤田地质(学)”和“中国煤田”课程,组建了国内第一个煤田地质研究室,为发展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煤地质学理论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就是我国煤地质学的奠基人杨起院士。

曾吃過“八宝饭”的名门之后

鲜为人知的是,杨起的父亲杨振声是“五四”运动的闯将、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也是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在杨起出生的那年,正就读于北京大学的杨振声积极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因领头闯“赵家楼”而遭到反动当局的拘捕。

山东蓬莱素有“人间仙境”之誉。杨起童年时常随父亲到海岸古炮台,听父亲讲述戚继光将军抗击倭寇的英雄事迹。20世纪30年代初,因父亲出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起随父在青岛生活了一段时间,住处正好面对海港,眼见外国列强万吨级的军舰在中国领海耀武扬威,而当时中国最大的一艘军舰还是清政府从英国购进的只有3400吨的“海圻号”,所见所闻使他愤懑不已,他憧憬着长大后学造船,用自己造的军舰把侵略者赶回老家去,来洗刷落后挨打的屈辱。后来,杨起随父来到北平。父亲爱好京剧,常带他去听戏,让他也从舞台人物的善恶忠奸中受到教育与启迪,学会明辨是非。父亲的言传身教对他的成长影响很深,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已南迁,不在北平招生。杨起本想报考清华大学学造船,无奈只得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杨起回忆:“当年家父杨振声奉教育部令紧急到长沙,与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共同筹建长沙临时大学,留下我和姐姐在已是敌占区的北平”。

在北平沦陷的日子里,杨起每次由学校乘校车返回城里,经西直门时总得受日本兵侮辱性的检查。他不甘当亡国奴,伺机冲破校方阻拦,设法逃出北平。“于是,前门火车站就上演了跟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中,齐家三少爷出逃时几乎完全同样的一幕。我穿上一件不合体的长袍,装得傻傻的坐上了开往天津的火车,由天津辗转到了长沙,借读于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日寇铁蹄伸入到中国南方大地,南京失守而危及长沙,临时大学被迫迁往昆明,改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迁校的师生分两路赴滇,一路经香港、越南去昆明;杨起走的是另一路,他参加了取道湘西徒步西行的“湘黔滇步行团”:“1938年初,我们步行团244人浩浩荡荡从长沙出发,一路上,跋山涉水、晓行夜宿,经过盘江天险,爬关索岭的24盘……每天走几十公里,天天换住处,脚上打起许多水泡,有一晚是睡在装有死人的棺材旁,到第二天天亮后才知道。这些,对没离开过家、身体较弱的我,无论在体力方面,还是意志方面,都经受了很大的锻炼与考验。”步行3000多里路,历时两个多月,到达昆明,经过考试正式成为西南联合大学的学生。

“最初学的是工程,后来在父亲挚友李四光教授的影响下改学了地质,迈入地学门槛”,杨起立志为祖国勘探地下宝藏,使国家富强起来。从此,他与地质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想学造船的宏愿没能实现,是杨起终生的遗憾。他非常喜欢军舰,直到晚年在他家客厅的醒目位置一直摆着一个标着112号的导弹驱逐舰模型,舰上还悬挂着一面国旗。

在西南联合大学的生活很艰苦:吃的是掺杂着沙子、稗子、谷壳的米饭,甚至还有鼠粪,被戏称为“八宝饭”;住的是干打垒茅草房。学习的参考书很少,有很长一段时间日寇连续空袭昆明,师生不得不时常“跑警报”,敌机空袭后抓紧回到教室继续上课。当时学地质比学其他专业更艰苦,在野外有时还会遇到危险。怀着对日寇的仇恨,凭着满腔报国热情,杨起刻苦学习,投身祖国地质事业。

1944年,已成为北大研究生的杨起来到新疆,参与筹备建立新疆地质调查所。新疆地处边陲,当时交通不便、人烟稀少、条件十分恶劣。有一次,他骑着马去野外考察地质,在妖魔山发现了油页岩。然而,让他始料不及的是,那年八月十五突然天降大雪,大雪覆盖了道路,让他迷失了方向,幸好马儿识途,把已冻僵了的他驮了回来,捡了条命。面对新疆军阀盛世才的反动独裁和毫无保障的地质工作条件,他不改初衷,努力工作,成为中国早期涉足准噶尔盆地地质研究者之一。他获得的八道湾矿区煤系地层、构造和含煤性等有价值的地质资料及其地质分析,为解放后乌鲁木齐煤田的进一步开发起了重要作用。

1945年的一天,杨起只身一人在云南洱海一带进行野外地质调查。他填图采集标本,全神贯注于地质现象的研究,暮色降临方意识到已走得太远,急忙折返,忍着饥渴,背着沉重的标本,行不到一半路程已很困乏。此时又意外地遭遇一只恶狼,他不得不强打精神,一面提防着土匪,一面不停地挥动地质锤驱赶紧逼的野兽,虽已筋疲力尽,但他无论如何也舍不得扔掉一块地质标本,咬紧牙关坚持往回走,直到午夜才回到住地,过度劳累使得他大病了一场。

尽管地质生涯十分艰险,但杨起对地质的热爱从未动摇,甚至乐在其中。为什么?只因祖国的需要!

让中国“煤”开眼笑

1946年,杨起自北京大学理科研究所地质学部研究生毕业后留北京大学任教。起初,杨起从事地史古生物和基础地质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北京大学调到正在创建的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前身),并主持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煤田地质教研室。

创办煤田地质及勘探专业的初期,筹建和招生是同时进行的。为了能及时开设课程,杨起勇挑重担,亲自主持编写专业教材、领导筹建实验室,同时主讲两门课程并赶写出相应的教材和讲义。每当国内的同事同行索取讲稿、教学标本,他从不保守,总是一一提供。他历来重视专业队伍建设,甘为人梯,热心扶持中青年教师,对一些初上讲台的教师,从讲课内容到表达方式都给予具体指导。

在煤田地质教学中,杨起不仅在国内率先开出“煤田地质学”和“中国煤田”等专业课程,还先后4次主编或参加编著《煤田地质学》、《中国煤田地质学》。这些专著及时吸取了国内外不同时期最新研究成果和资料,总结了中国煤田地质特点和规律,成为指导中国煤田地质教学、科研和生产的宝贵文献。他作为主编之一编写的《中国煤田地质学》上、下册于1982年荣获中国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随后又获得“煤炭部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和“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

20世纪70年代,杨起首次提出区域岩浆热变质类型和多热源叠加变质观点,指出多数中国煤经历过3个演化阶段,开拓性地解决了困惑已久的我国部分“煤级偏高”难题,初步阐明了中国煤种分带规律,不仅为寻找急需煤种提供了依据,还指导了寻找隐伏岩体及伴生内生矿床的研究。如对河东煤田南部的预测,经山西地矿局213地质队钻探证实,获得了包括炼焦煤在内的煤总储量高达126亿余吨。

1979年,国际长远能源会议在加拿大召开,10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代表围绕能源问题热烈讨论。会上,杨起听到一个国家的代表在发言中故意压低我国煤资源储量和年产量贬低中国,在散发的文稿中还把台湾说为一个国家、搞“两个中国”。杨起当场对其做了纠正,并提出抗议。后来大会秘书长特地向中国代表团表示了道歉。第二天,《蒙特利尔报》等报刊这样报道:中国一位教授用适度的口气打断了这个不友好国家代表的讲话。

1989年,杨起身患直肠癌,急需手术治疗,学校领导和师生为此十分焦虑,他自己却十分镇静,仍坚持工作。被送往手术室时,他还若无其事地一再叮嘱大家不要耽搁正常工作,甚至在手术后麻醉药效还没完全消退时询问起一名即将派出留学的研究生是否准备就绪。手术后,他仍与大家共同努力,完成了包括“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聚集规律及其油气成因联系”、“鄂尔多斯盆地含煤岩系生气潜力研究”等项国家级和部级科研项目。虽身体尚未完全恢复,但他又走上了讲台,讲授研究生的主要学位课程。为了深入研究中国煤变质作用类型及煤化作用机理,他不顧年高体弱,重新背上地质包,头顶炎日,冒着酷暑,深入京西煤田进行煤变质带与岩体接触关系的野外实地调查。

20世纪90年代以来,杨起高度关注并投入大量精力开展能源洁净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提倡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洁净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他认为有效预防和综合治理燃煤污染工作十分紧迫,应该加强煤质研究,开展煤中有害物质的研究,走提高煤质、合理用煤、综合用煤的道路。

有专家认为,从全国到区域、从宏观到微观、从以资源为核心到资源、环境兼顾,杨起的学术关注点恰恰浓缩了新中国地质工作的变化,而其个人事业的起伏,更是映照出了中国整个社会环境的激昂、动荡、平稳和飞跃。

进入21世纪后,一向低调的杨起屡次出现在报刊等媒体上。在这些公众信息的平台上,他大声疾呼应从多方面发展洁净煤技术,包括增加煤的入洗量,重视燃煤过程中的脱硫技术研究,开发简易实用的烟道气净化技术等,真正做到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提高煤的综合利用率等多措并举。

煤层气是产自煤层并主要储存于煤层中的一种可燃气体。煤矿中的煤层气俗称“煤矿瓦斯”或“瓦斯”,是造成煤矿井下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很长时间以来,在煤炭生产企业中,发生了多起“瓦斯”爆炸的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很有必要加强对煤层气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杨起特别关注并且精心扶植中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对煤层气的研究工作,认为开发煤层气可以变废为宝,防止矿难。

“煤层气属于非常规天然气。如果在采煤之前先采出煤层气回收利用,不仅增加新的能源,而且煤矿生产中的瓦斯将大大降低,减少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有效地改善煤矿安全,改善环境,降低采煤的成本。”他认为,若按埋深2000米以浅估算,我国煤层气资源总量为30—35万亿立方米,大体与我国的天然气资源总量相当,位居世界第3位。在当前我国一次性液态能源不足,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意义重大。

晚年,杨起不顾高龄和病痛的折磨,多方奔走,还数次致文、致电国家有关高层。正是在他和一大批专家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至2008年期间,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鼓励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从而推开了我国煤层气产业繁荣发展的大门。他倡导“在传统地质科学向现代地质科学发展的转变过程中,必须加强和拓宽煤地质学研究,保证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的连续性”,以应对能源需求、能源结构、能源安全等严峻的挑战。

煤地质学之父的另一面

杨起长期忙于科学事业,直到55岁才成家。夫人王荣禧出身于书香之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曾从业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文艺部,一直从事艺术、新闻工作,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王荣禧说:“开始,杨先生嫌我思想太活跃、太富于幻想;我嫌他太死板、太冰冷。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接触、磨合,他发现我热情、开朗、活泼;我发现他真诚、直爽、重感情,原来是个‘热水瓶’,热在其中。”他们互相取长补短,相濡以沫。

王荣禧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了不少有关杨起的生活轶事。透过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或许会让我们看到老人的另一面。

一次,王荣禧发高烧不能做饭,对杨起说:“家里还有一点龙须面,你把铁锅里加点水,少倒一点酱油,等水开了把龙须面下进去搅一下,等水开了就好了。”不一会儿,他回来了,表情十分奇怪。“出什么问题了?”“真怪,龙须面变成大棒子了。”原来,杨起未将捆龙须面的塑料绳解开,就把整扎的龙须面扔进锅里了。在夫人眼里,杨起大智若愚。

不过,生活中的杨起并不古板或乏味。他喜爱听京戏、看电影,喜欢游泳、打排球、打垒球,爱水仙花,爱荷花。杨起身边的朋友都知道老人特别喜欢猫。他的家里,到处都有猫的影子。墙上挂的、桌上摆的、毛绒的、塑料的,各种各样、造型可爱的小猫占领了室内的每个角落。有时候,杨起还会提醒老伴儿去买些猪肝喂给窗外的流浪猫。后来,“猫咪”成了他对夫人王荣禧的爱称。

其实不光是猫,杨起对所有的小动物都很喜欢,一切缘于他的心地太善良。杨起很小的时候,家里养过一只大公鸡,他非常喜欢。可有一天,他的表叔来作客,家里要杀鸡待客,只能选这只不下蛋的公鸡了。可杨起死活不答应把大公鸡杀了。但胳膊拧不过大腿,鸡还是被大人们杀了吃了。他一口也没吃,而且从此以后,再也不理那个表叔了。杨起跟王荣禧刚结婚的时候,亲戚送来一只鸡。杨起自报奋勇说他去杀鸡,拎起鸡就出了门。这让王荣禧心中暗喜,心想看不出平日里斯斯文文的他竟然会宰鸡。可是,出去半天没一点动静。王荣禧正在纳闷,门突然开了,只见杨起站在门前,一手拎鸡,一手提刀,面有难色地说:“它正瞪着眼看着我,我不好意思下手呀!”当时的场面让王荣禧哭笑不得……

杨起生活节俭,一张纸、一支铅笔也不肯浪费,曾经穿过的圆领衫、棉毛衫破了许多洞,好像渔网似的。然而,杨起对别人却很大方。他总是热心地帮助别人,甚至不去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1963年前后曾有一次调整工资的机会,杨起与另一位教师都有资格,但名额只有一个,杨起考虑那位教师刚结婚,可能负担大一些,就把这多年不遇的名额让了。有一次,杨起出国归来,学校派车去机场接他。飞机晚点好久,王荣禧觉得影响了司机师傅的休息,于是就向司机表示歉意。没想到,这位师傅说:“没关系,我跟杨先生没说的——我年轻的时候有5个孩子,每月杨先生都给我补贴家用。”如果不是这么一件事,王荣禧也不会知道杨起悄悄做了这么多好事。

也正是在这种热心助人精神的支撑下,2001年,杨起在拿到何梁何利奖时,又拿出10万元捐给学校,设立基金以奖励德才兼备的学地质的学生。2006年冬天,考虑到银行利息下降,还在北大医院住院的杨起再次把当年的政府津贴全部捐了出去。他的心愿就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可以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实现自己的理想。

2009年5月17日,杨起90岁华诞庆祝会在中国地质大学举行。他的老朋友及新老学生共200多人济济一堂,共同为老人祝寿。老寿星杨起坐在鲜花点缀的会场中间,身着亮丽的唐装,显得格外容光焕发,精神矍铄。前来道贺的朋友、学生很多,大家排着队,争相上前与老人说句祝福的话或者合个影。老人耐心地一一握手寒暄,配合留影。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曾经师从杨起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葛道凯眼里,“杨老师就是位慈父。他不仅关心爱护学生,而且学风特别严谨。我还清楚地记得,杨老师把我精心写就的硕士论文给改成了个‘大花脸’,大到前后顺序,小至词句标点,都作了修改,就是那一次,让我触动很大,也对我日后为人、做事影响很大”。

这位新中国煤地质学和煤地质学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长期致力于我国地质基础学科和煤田地质学、煤岩学、煤地球化学、煤层气地质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煤地质学多个领域取得开创性的成果,其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推动着我国地质学,尤其是煤地质学的发展,指引着我国地质学研究及其现代化建设的方向。正如一位长期追随杨起的学生所说:“杨院士就像他毕生研究的煤炭,心甘情愿地燃烧自己,为祖国、为社会、为他人带去温暖和光明。”

2010年11月21日20时43分,杨起在中国煤地质学的史册上划上了自己辛勤耕耘的休止符。或许,他真的很累了,该休息了。不论如何,这位煤地质学界的宗师那高尚的情操成为后来者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人们送给他的挽联:“人梯巧搭攀登路建树卓著,心血勤灌栋梁材风范长存。”

石油地质勘探 复习材料2 篇4

1、初次运移:油气自生油岩向储集岩中的运移。

二次运移:油气从烃源岩排出后的一切运移过程。

2、初次运移相态:游离油相,气溶油相,水溶相。

3、初次运移动力:压实作用形成的瞬时剩余压力,烃源岩内部异常高压,烃类的浓度梯度。

4、运移通道的类型:孔隙、裂缝、孔洞。(孔隙、微层理面、微裂缝)

5、二次运移的相态:石油主要呈游离相,少量气溶相和水溶相;天然气主要呈游离相,少量水溶相和扩散相(分子形式)。

6、二次运移的动力:动力:浮力、水动力、构造应力、扩散力、毛细管力。

阻力:毛细管力、重力、水动力、吸附力。

7、流体封存箱的概念:沉积盆地内相互独立的流体密封单元称为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

第六章

1、油气形成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油气来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效的圈闭,良好的保存存条件。

2、六大要素:生、储、盖、圈、运、保。

3、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概念: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能及时运移到良好储集层中,同时盖层的质量好,能保证运移至储层中的油气不

会逸散。

4、圈闭的有效性: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

5、油气的差异聚集:p2306、凝析气藏:地下为气态,开采到地上为液态的气藏。

7、深盆气藏概念:盆地中央或坳陷深部致密砂岩中气水关系倒置的动态圈闭气

藏,是一种特殊的非常规气藏。

8、天然气水合物:是在特定的低温和高压条件下,甲烷等气体分子天然地被封

闭在水分子的扩大晶格中,形成似冰状的固态水合物。(特征

是体积小含气量大。)

9、次生油气藏:先期存在的油气藏由于各种地质作用遭到破坏,其中的油气发

生再运移,在新的圈闭聚集形成油气藏,这样形成的油气藏称

为次生油气藏。

原生油气藏:原来的油气藏则称为原生油气藏。

10、油气藏破坏作用:

A、物理作用:构造运动:构造升降,断裂作用。

地层水:水力冲刷,水洗作用。

渗漏和扩散

B、化学作用:高温,氧化

C、生物作用:生物降解

11、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

A、根据圈闭形成时间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B、根据烃源岩主要排油期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C、根据饱和压力确定油藏的形成时间,D、流体包裹体法,第七章

1、含油气盆地: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发育着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并已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2、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在任一含油气油盆地内(凹陷内),与一个或一系列烃源

岩生成的油气相关,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相似的演化史,包含油气成藏所必不可少的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在时间、空间上良好配置的物理——化学动态系统。

3、油气聚集带:同一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

列油气田的总和。

4、油气田概念: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

藏的总和。

5油气盆地、含油气系统、油气聚集带、和油气田的联系与区别:

第八章

1、裂谷盆地概念:是地壳或岩石圈在引张作用下减薄、破裂和沉陷形成的盆地。

工程地质复习 篇5

1、矿物的物理性质有: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力学性质有:硬度、解理、和断口。

2、岩石的工程性质包括: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3、变质作用的主要原因有温度、压力、化学活泼性流体。

4、岩浆岩按照SiO2的含量分为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

5、地质作用依据其能源和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其中前者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6、河流的侵蚀能力取决于流量和流速;河流侵蚀作用按其方向可分为下蚀和侧蚀;前者的强弱取决于流速和流量的大小。

7、一条河流从河源到河口一般分为三段,即上游、中游和下游。从河谷横断面上,也可将其划分为三部分,即河床、河漫滩和河谷阶地。

8、河流阶地依据其组成物质的不同,可分为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和冲击阶地。

9、水在岩土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其中液态水包括重力水和毛细水;固态水包括结合水和冰。

10、河流的侵蚀作用按其方向可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11、按高程,平原可分为高原、高平原、低平原和洼地;按成因,平原可分为构造平原、剥蚀平原和堆积平原。

12、按河谷走向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可将河谷分为背斜谷、向斜谷、单斜谷、断层谷四种。

13、一般可以将阶地分为侵蚀阶地、侵蚀——堆积阶地和堆积阶地三种主要类型。

14、按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的变化,可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15、典型的泥石流沟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沉积区三个区。

16、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地质条件与人类的工程建筑活动的矛盾。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二、名词解释

1、滑坡:人工边坡或天然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或软弱带均有向下滑动的趋势,一旦下滑力大于抗滑力时,岩土体就产生向 下的滑移,并且水平位移大于垂直位移的坡体变形,这种现象称为滑坡。

2、崩塌:陡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坡体离开母岩突然向下崩落的现象叫崩塌。

3、黄土的湿陷性:天然黄土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体结构受到破坏而发生的下沉现象,称为黄土湿陷。

4、软土: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是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的,承载力和抗剪强度很低的呈软塑—流塑状态的粘性土。

5、阶地: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称阶地或台地。

6、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是自由流动的重力水,这一带称为饱水带。

7、潜水: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稳定隔水层以上的饱水带中的重力水称潜水。

8、承压水:埋藏并充满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是一种有压重力水称承压水。

9、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10、褶皱: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永久性弯曲变形)形态,称为褶皱构造。

11、断裂构造:指岩层受构造运动作用,当所受的构造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12、工程地质学:广义上是研究地质环境及其保护和利用的科学,狭义是研究与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13、地震震级:震级是由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大小所决定的,按李希特——古登堡定义,震级(M)是距震中100km的标准地震仪(周期0.8秒,阻尼比0.8,放大倍率2800倍)。所记录到的以微米表示的最大振幅A的对数值,即M=logA。

14、矿物:天然产出、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15、变质作用:为了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先期的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将产生一系列的改变,这种引起岩石产生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改变的地质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三、问答题

1、防治岩石风化的措施有哪些?

答:(1)向岩石孔隙、裂隙中注浆,提高岩石的整体性和强度,增强岩石抗风化能力;

(2)在岩石表面喷抹水泥砂浆、沥青或用石灰——水泥砂浆封闭岩面,防止空气、水分与岩石接触或渗入其中。

2、简述潜水的特征

答:潜水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饱水带中的重力水。潜水的分布极广,它主要埋藏在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在第四纪以前的某些松散沉积物及基岩的裂隙、空洞中也有分布。潜水面的特征:(1)潜水面一般呈倾斜的各种形态的曲面;(2)潜水面的起伏经常与地形一致;(3)当含水层厚度变大时,潜水面坡度变缓;(4)当岩层透水性变好,潜水面坡度变缓。大气降水通过包气带向下渗透是潜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潜水的补给:(1)大气降水;(2)地表水的补给;(3)含水层之间的补给;(4)凝结水;(5)人工补给。潜水的排泄:(1)蒸发;(2)泉的排泄;(3)向地表水排泄;(4)人为排泄。

3、承压水的特征

答:承压水是埋藏并充满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是一种有压重力水。

承压水分布于自流盆地及自流斜地。

承压水的补给:(1)大气降水;(2)地表水;(3)潜水。

承压水的排泄:(1)向潜水排泄:当排泄区上有潜水存在时,则可以排泄入潜水中。

(2)泉的排泄:当侵蚀面下切达到承压含水层时,就以泉水形式排泄,导水断层切断含水层时,沿断层带,承压水也可以泉的形式排泄。

(3)向地表水排泄:河谷下切至含水层,则承压水向地表水排泄。

承压水的径流条件主要取决于补给区与排泄区的高度差及两区间的距离,以及含水层的透水性和挠曲程度等因素。

4、地震的破坏作用

答:地震造成的破坏称为震害,地震的破坏分振动破坏的影响和地面破坏的影响。

振动破坏指地震力和振动周期的破坏。地震力是指地震波传播时施加于建筑物的惯性力。随惯性力性质不同,使建筑物出现水平振动破坏、竖直振动破坏、剪切破坏等。

地面破坏主要有地面断裂、斜坡破坏和地基失效。地面断裂指地震造成的地面断开与沿断裂面的错动。常引起断裂附近及跨越断裂的建筑物发生位移、变形、开裂、倒塌等破坏。斜坡破坏指地震使自然山坡或人工边坡失去稳定而产生的破坏,如崩塌、滑坡等。地基失效指地基土体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振动压密、震陷、振动液化、喷水冒砂、不均匀沉降、塑性流变、地基承载力下降或丧失等造成的地基破坏和失效,从而导致建筑物破坏。

5、防治滑坡的主要工程措施有哪些?

答:排水:(1)地表排水系统:a滑体外截水沟;b滑体内排水沟;c自然沟防渗

(2)地下排水工程:a截水盲沟;b盲(隧)洞;c水平钻孔群排水;d垂直孔群排水等等

力学平衡:(1)减重工程;(2)反压工程;(3)支挡工程:a抗滑挡墙;b挖孔抗滑桩;c钻孔抗滑桩;d锚索抗滑桩等等

滑带土改良:(1)滑带注浆;(2)滑带爆破;(3)旋喷桩;(4)石灰桩;(5)石灰砂桩;(6)培烧

6、泥石流的形成条件、防治原则及主要防治工程

答:泥石流指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突然爆发的,具有很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

形成条件:丰富的松散物质——在形成区内有大量易于被水流侵蚀冲刷的疏松土石堆积物,是泥石流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

充足的突发性水源——泥石流形成必须有强烈的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是暴发泥石流额动力条件。

陡峻的地形条件——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沉积区三个区段

防治原则:(1)确定泥石流的规模,如是大规模或特大规模,采取避绕为主;

(2)如发现工程不能采取改道措施,可以采取具体的措施,如排挡、拦挡等。主要防治工程措施:(1)拦挡工程——主要用于上游形成区的后缘,主要建筑物是各种形式的坝。它的作用主要是拦泥滞流和护床固坡。

(2)排导工程——主要用于下游的洪积扇上,目的是防治泥石流漫流改道。减小冲刷和淤积的破坏以保护附近的居民点、工矿点和交通线路。

(3)水土保持—— 泥石流的治本措施,包括平整山坡、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维持较优化的生态平衡。

7、工程地质的研究方法

答:自然历史分析法

数学力学分析法

工程地质类比法

模型模拟试验法

8、矿物的定义及肉眼鉴定方法

答:矿物是地壳中的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结合而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物质,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单位。

肉眼鉴定方法:观察光泽——判定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确定硬度——借助指甲、小刀、钢片比较,观察形态及其物理性质

9、何谓河流阶地?它有哪些要素?它是如何形成的?按物质组成分为哪几种?答:河流阶地的是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形状。

横向阶地——阶地延伸方向与河流方向垂直

纵向阶地——阶地延伸方向与河流方向平行

其物质组成特征分别是由被侵蚀的岩石组成、由上部冲积层和下部基岩两部分构成和由冲积层构成。

形成原因:地壳上升,河床下切,原来的河谷抬高,不再被水淹没

工程地质期末复习重点 篇6

内力地质作用:地壳运动(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

工程地质三个基本部分:工程岩土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勘察

矿物: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原生、次生、变质矿物)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规律组成的自然集合体称为岩石。

硬度:矿物抵抗摩擦和刻划的能力称硬度。(由一种矿物和已知硬度的矿物相互刻画)解理:矿物受到敲击后,能沿一定的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解理与断口的关系:矿物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相互消长的,解理完全时则不显断口,解理不完全时则断口显著。

三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它是由地壳深处的岩浆沿地壳构造薄弱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面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结构:按岩石中矿物结晶程度分: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按岩石中矿物的晶粒大小分: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按岩石中矿物晶粒的相对大小分: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

岩浆岩的分类:

沉积岩的分类:按其不同的物质来源和成因,分为碎屑岩类,粘土岩类,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以砂岩,页岩,石灰岩分布最广。

常见沉积岩:砾岩和角砾岩,砂岩,粉砂岩,凝灰岩,泥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岩石的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通过的能力取决于岩石中空隙、裂隙的大小及联通情况 地壳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变化,使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和变位的运动(属于内力地质作用)。

绝对地质年代:指地层形成到现在的实际年数。

相对地质年代:指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和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

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地层层位法,古生物法,岩性对比法,岩层接触关系。沉积岩的不整合:分为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层之间缺失部分地层,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角度差异。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层基本平行,但扔缺失了部分地层

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接触关系,穿插构造。

侵入接触关系:岩浆侵入体的形成年代,晚于发生变质的沉积岩层的地质年代。沉积接触关系:说明岩浆岩的形成年代早于沉积岩的地质年代。

穿插构造:一般是年轻的侵入岩脉穿过较老的侵入岩。

岩层产状的表示方法:方位角表示法,象限角表示法,符号表示法。

背斜:岩层向上隆起的弯曲。轴部到两翼依次出现较新岩层。两翼对称出现。

向斜:岩层向下凹陷的弯曲。轴部较新,两翼较老。,对称出现。

褶皱的野外识别:穿越法:沿着选定的调查路线,垂直岩层走向的观察为主追索法:平行岩层走向的观察

断裂构造:主要分为节理和断层。

节理:凡岩层破裂面没有明显位移。

断层:岩层沿破裂面两侧发生了明显位移或较大错动。

剪节理:岩石受剪(扭)应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

张节理:岩层受张应力作用而形成的破裂面。

构造节理包括以上。还有非结构节理。

节理走向玫瑰图:在任意半径的半圆上,画上刻度网,把所测得节理按走向以每5-10度分

组,统计每一组的节理数并算出平均走向。自圆心沿半径引射线,射线方位代表每组节理平均走向的方位,长度代表每组节理的条数,然后用折线把射线的端点连起来。

断层分类:按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式,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正断层: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逆断层:上盘相对向上位移,下盘相对下降。

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线发生相对位移,为受剪切形成的扭性断裂。

地层的缺失和重复:识别断层存在的重要标志,重复和缺失一般出现在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一致的断层面两侧,不对称,断层所造成的地层缺失局限于断层面两侧,与区域性的不整合接触所造成的地层缺失也不相同。

地震类型:构造地震(世界上发生最多和最大的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诱发地震。

地震震级:指一次地震时,震源处释放能量的大小。

地震烈度:指地震时受震区的地面及建筑遭受破坏的程度。

基本烈度(区域烈度):指一个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普遍遭受的最大地震烈度。

场地烈度:根据场地条件如岩石性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调整后的烈度

地形与地貌:地形专指地表既成形态的某些外部特征,不涉及这些形态的地质结构,以及这些形态的成因和发展。地貌含义广泛,不仅包括地表形态的全部外部特征,更重要的是运用地质动力学的观点,分析和研究这些形态的成因和发展。

地貌水准面:当内力作用造成地表基本起伏后,此时内力作用变弱,但外力作用并未因此而减弱,它的长期继续作用最终将地面夷平,形成一个夷平面,这个夷平面试高地被削平,凹地被填充的水准面。

垭口:山脊标高较低的鞍部,即相连的两山顶之间较低的山腰部分。

河漫滩:在洪水期间为河水淹没的河床以外的平坦地带。

阶地:沿着谷坡走向呈条带状或断断续续分布的阶梯状平台。阶地一般不被洪水淹没。一级阶地形成的时代最晚,一般保存较好。依次向上,阶地的形成时代俞老,其形态相对保存差。一般以一二级阶地布设路线为好。

一方面缓和了山谷坡脚地形的平面曲折和纵向起伏,有利于路线平纵面设计和减少工程量;另一方面又不易受山坡变形和洪水淹没的危险

平原河流具河床相,河漫滩相和牛轭湖相沉积。

淤泥:工程地质性质很坏的土,天然含水量高于液限,孔隙比大于1.5

淤泥质土:含水量大于液限,孔隙比在1到1.5之间。

暂时硬度:由于煮沸而减少的这部分Ca+,Mg+的含量。

永久硬度:总硬度与暂时硬度之差。

地下水的分类:根据埋藏条件,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按其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饱和带:土或岩石空隙充满水的地带饱和带水(包括潜水 承压水)

承压水的分布区和补给区是不一致的,一般补给区远小于分布区。

大气降水是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裂隙水的富集条件:较多的储水空间;充足的补给水源;良好的汇水条件

结构面:按成因,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此生结构面。

地质类型:原生结构面:沉积结构面(层理层面、软弱夹层、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沉积间断面);岩浆结构面(侵入体与围岩接触面、岩脉岩墙接触面、原生冷凝节理);变质结构面(片理、片岩软弱夹层)。构造结构面(节理、断层、层间错动、羽状裂隙),次生结构面(卸荷

裂隙、风化裂隙、风化夹层、泥化夹层、次生夹泥层)

滑坡:斜坡上大量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

临空面、滑动面。

崩塌与滑坡的不同:1.滑坡运动多数是缓慢的,而崩塌运动快,发生猛烈。2.滑坡多数沿固定的面或带运动,而崩塌一般不沿固定的面或带。3.滑坡发生后,多数仍保持原来的相对整体性,而崩塌体的整体性完全被破坏。4.滑坡的水平位移大于垂直位移,崩塌相反。影响滑坡的因素:1.岩性2.构造3.地形地貌4.水的作用。

滑坡的野外识别:出现双沟同源现象,有时内部多积水洼地,喜水植物茂盛,有“醉林”及“马刀树”和建筑物开裂,倾斜等现象。

典型的泥石流流域从上游到下游分为: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

泥石流的流体与一般水流相比,特征:1.阵流性2.大流量3.流速度化大4.极大地托浮力和冲击力5.较大的直进性。

软土: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一类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

软土的灵敏度:软土在天然状态下的无限抗压强度,与保持含水量不变而结构破坏后的无限抗压强度的比值。

自重湿陷:黄土遇水后,在自重作用下产生沉陷的现象。

非自重湿陷:黄土遇水后,在建筑物的附加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湿陷。

膨胀土:指含有大量的强亲水性粘土矿物成分,同时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且膨胀变形往复可逆的高塑性粘土。

公路建设的内容,按其任务与分工不同可以分为:公路工程的小修,保养;公路工程大,中修与技术改造;公路工程基本建设。

视察:这一阶段的勘测工作主要是视察。(规划论证阶段的公路工程地质勘查)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三阶段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详勘的目的: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中所确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决定等设计资料,通过详细工程地质勘查,为路线布设和编制施工图设计提供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详勘的任务:是在初勘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校对,进一步查明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重点工程与不良地质区段的工程地质特征,并取得必须的工程地质数据,为确定路线位置和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

详勘工作可按准备工作,沿线工程地质调绘,勘探,试验,资料整理等顺序进行。工程地质试验:室内试验,野外试验。

野外试验(现场试验或原位试验):是在现场岩土的原处并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基本保持了岩土的天然结构与状态,和取样试验有区别的。

标准贯入试验的基本原理:63.5kg穿心锤,0.76m的自由落距,打入土中0.15m,在打入0.30m,记录该0.30m的锤击次数。

煤地质勘探复习 篇7

沁水煤田位于山西省东南部, 是中国大型煤田之一, 本省面积最大的煤田, 含煤面积约30 000 km2。晋城煤矿区属沁水煤田东南翼一部分, 地跨晋城市区及其泽州、高平、阳城、沁水、陵川6县 (市、区) 及长治市属长子、长治县部分地段。矿区东以高都、河西一带的煤层露头线为界;西至阳城县羊泉———固隆一线, 以寺头大断层为限;南起煤层露头线;北到长治县申村水库———屈家山——庄头断层一线。矿区东西长80 km, 南北宽75 km, 约占整个沁水煤田的1/8[1]。

煤田在地壳中的分布是受地质构造条件控制的。首先, 由于地壳的运动引起海陆变迁、气候更替, 推动了植物的演变和迁移, 为聚煤作用准备了物质基础;同时, 由于地壳的运动, 使地球表面出现一系列的隆起和凹陷, 为聚煤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天然场所, 而当聚煤盆地中含煤建造形成之后, 又遭后期的变形和切割, 有的被剥蚀, 有的被保存, 保存下来的含煤建造在一定的构造体系中占有相应的部位, 并依一定的规律展现。因此, 对地质构造及其控煤规律的研究, 是煤田地质工作的重要任务。

山西煤田, 从几个主要成煤期的古构造形势分析, 不仅受到阴山—天山、秦岭—昆仑2个巨型纬向构造带中间的广阔凹陷带所控制, 而且受到山西境内的太行、太岳 (又称霍山) 、吕梁经向构造以及呈北东方向的五台、恒山、管岑山、中条山构造隆起带及其相间的凹陷区所控制。凹陷区成为聚煤中心, 隆起区构成煤田的自然边界。

山西石炭—二叠纪含煤建造形成以后, 遭到印支运动在吕梁、太岳、太行等地形成的经向隆起和燕山运动以来新华夏运动造成的强烈褶断构造的改造和破坏, 经向隆起区遭到风化剥蚀形成无煤地带, 凹陷区接受沉积覆盖, 成为煤系地层保存的良好场所。喜山运动所造成的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和一系列大型多字型地堑或盆地, 则将山西煤田明显地分为6个自然区。其中大同、宁武两煤田受断裂构造控制, 西山、霍西、沁水、河东四煤田受向斜构造和大面积和缓凹陷或盆地控制。

晋城矿区的地质构造及其控煤规律, 总体上是符合上述规律的。只是由于经过了长期复杂的后期改造过程, 如今所见到的构造形态明显的多为北北东向的新华夏褶断构造体系, 其次是经向构造和山字型构造。阴山、秦岭两大纬向构造因远离矿区, 且又经过了南北经向和北北东向新华夏系的强烈改造, 反映已不明显, 踪迹亦不清, 只是在矿区南面进入河南焦作和新密矿区后, 东西纬向构造方可清楚可见。

该矿区的三种主要构造体系及其控煤规律分述如下。

2 经向构造及控煤规律

矿区内的经向构造大约是在距今2.30×108a~1.95×108a期间的印支造山运动中, 由于东西方向的挤压力作用, 使原始沉积的地层随同古老的基地同时褶皱形成的。经向构造体系一般表现为南北挤压构造带, 由南北向的隆起褶皱带和压性断裂及低陷地带所组成。因为这些构造与地球的经度近似平行, 所以称为“经向构造”。经向构造体系是中国大地构造的三大体系之一, 它与纬向构造体系和新华夏构造体系复合, 构成了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格架, 决定了聚煤凹陷的形态、发生、发展和分布的一般规律。

沁水煤田为一复式向斜, 向斜的轴部位于榆社、沁县、郑庄、芹池一线, 在榆社———沁县段走向为北东23°, 沁县以南至本区近南北向。沁水向斜在形态上平缓开阔, 该部分布着三叠系地层, 两翼主要由二叠系石千峰和石盒子组地层组成, 断裂不发育, 多为高角度正断层。沁水复式向斜东受太行山复式背斜、西受霍山复式背斜两经向隆起带控制, 使含煤区沿沁水凹陷呈现北展布。晋城矿区地处沁水煤田的东南部边缘, 在矿区东南部含煤地层边界, 可以清楚见到含煤地层与太行山背斜同时皱起, 在高山部分被风化剥蚀, 在低洼地带得以保存的剥露关系[2]。

3 山字型构造及控煤规律

由于多种构造体系的复合, 在山西、华北广大区域内形成了许多形同“山”字形状的构造形态, 称之为“山字型构造”。山字型构造不是一次构造运动形成的, 而是由经向、纬向及其它多个构造体系复合而成。因此, 它也不是1个地质时代的产物。从力学性质来看, 由于山字型构造是由地壳表层的不均匀滑动所形成的构造形态, 地质作用力比较复杂。一般来说, 山字型的脊柱、反射弧的脊柱、山字型前弧内侧和反射弧前弧内侧等部分受挤压力作用;山字型前弧外侧和反射弧前弧外侧受张力作用;马蹄形盾地部位既受挤压力作用又受张力作用, 由于力的综合平衡, 该地段的煤岩层产状一般变化不大。因此, 马蹄形盾地及两翼斜列的次一级凹陷带是含煤建造形成和保存的有利部位。

山西位于华北较典型的“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东翼及其反射弧地段。沁水煤田属东反射弧南侧, 该反射弧的脊柱和该反射弧的东、西翼又构成了次一级的山字型构造———“晋东南山字型构造”。

晋东南山字型构造位于太岳山背斜和太行山背斜的南端, 东翼反射弧经陵川马堂村向东侧没于河南省境内;西翼反射弧经晋南地区与祁吕贺山字型东翼复合;南起泽州石盘村;北至屯留张店村, 地跨长治、长子、屯留、高平、陵川、泽州、阳城、沁水等8个县 (市) 境, 面积约15 000 km2。脊柱北起屯留张店, 南至晋城周村, 长约90 km, 宽25 km, 呈中间宽、两端窄的棱形展布。

晋城矿区位于晋东南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内侧, 脊柱南端盾地部位及其东侧部分地区, 由于地质作用力平衡的结果, 地层较平缓, 呈南北倾覆向斜展布, 含煤建造保存完好, 煤岩层稳定、连续走向大多近南北, 构造比较简单, 除断头山背斜、晋城向斜、白马寺断层为较大构造外, 其余多为封闭式短轴向背斜。矿区东侧, 由于受后期构造运动的改造, 致使矿区东部煤岩层主体走向变为北北东。

4 新华夏系构造及其控煤规律

自三叠系以来, 在中国东部和东亚环太平洋地区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走向北东至北北东挤压性和压扭性构造, 组成了规模宏大的“多字型构造体系”。在地质学界, 根据其走向上的差异及形成时代的先后将其分为华夏系、新华夏系和华夏式构造, 北东向构造为华夏系, 形成较早;北北东向构造为新华夏系, 形成较晚;更晚一些的北东向构造, 则称为华夏式构造。其中新华夏系构造是占主导地位的极其宏伟的构造体系, 它对中国东部地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含煤建造起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

新华夏系是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巨型隆起带和沉降带组成, 该构造带的形成, 按其地质力学的观点分析, 是由于地球在自转时产生的经向赤道惯性力, 迫使大区域的地质板块, 即中国北部的“西伯利亚板块”、东南部“太平洋板块”和西南部的“印度洋及大西洋板块”发生挤压而形成的一套褶断相间的构造体系, 其主体是自东而西走向北北东18°~25°左右的三条巨型隆起带和沉降带。沁水煤田位于第三隆起带西侧的沉陷带内, 晋城煤矿区在沁水煤田的东南边缘, 区内主要新华夏构造是晋获褶断带的南端, 该段由韩店———巴公尧头部分, 主要由北北东走向的平缓开阔褶皱组成, 断裂不发育, 只有一些次生断裂构造, 轴向为北北东20°~25°, 其内向斜槽部地层产状较陡, 两翼较缓而不对称, 如赵庄向斜槽部东翼倾角为40°, 西翼为10°。该段次生断裂主要有庄头断层, 该断层自高平杜寨经长子庄头、长治屈家山, 在东河一带与褶断带斜接。在杜寨———庄头一带, 走向呈北北东, 落差达170 m, 向南落差逐渐减小, 在伯方为30 m, 至杜寨以南逐渐消失;庄头———屈家山一带该断层走向转呈北东东, 落差达200 m。此外, 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次生断层, 如三家店断层、牛山断层、三甲断层、荫城断层等均为张性正断层。

尧头———南岭一带褶断带由中奥陶统石灰岩地层构成一线型褶皱构造, 即断头山背斜, 该背斜在地貌上呈一狭长山梁, 山梁东西侧为山间凹地和山前凹地, 山梁和凹地走向均为北北东。断头山背斜为一倒转背斜, 在峪口一带向东南倒转, 北西翼倾角17°~18°, 东南翼倒转, 倾角54°~32°, 其东侧伴有平行并倒转的晋城向斜, 在背斜的东翼上伴生有较大的白马寺逆断层, 该断层自南岭延至尧头附近消失, 走向北北东, 倾向北北西, 倾角70°~90°, 最大落差在凤凰山附近, 深达400 m~800 m, 向南逐渐减小, 在晋普山煤矿为50 m。

由于断头山背斜长期风化剥蚀, 造成矿区内宽10 km余, 长50 km余的无煤区, 将矿区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西两侧的盆地及凹陷均为良好的聚煤地带。

参考文献

[1]周春梅, 章泽军, 李先福.古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以山西省晋城成庄煤矿区为例[J].地质力学学报, 2009 (03) :271-273.

煤地质勘探复习 篇8

【关键词】乃马岱井田;含煤地层

一、地层特征

(1)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该组为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本区无出露。本次施工的钻孔也仅揭露其上部岩层,岩性为一套灰绿色中-粗粒砂岩,局部含砾,夹绿色薄层状砂质泥岩和粉砂岩。砂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含有暗色矿物。普遍发育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是典型的曲流河沉积体系沉积物。区内钻孔(24-2号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32.18m,未穿过。(2)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该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区内无出露。据钻孔揭露资料,岩性主要由一套灰白色各粒级的砂岩,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发育有水平纹理及波状纹理(3)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该组在区域上为次要含煤地层,在本井田范围不含煤。区内无出露。据钻孔揭露资料,岩性组合上部为灰绿色泥岩与砂质泥岩、粉砂岩、细~中粒砂岩呈互层产出;下部为浅灰色、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夹粉砂岩、砂质泥岩。砂岩中含碳屑及煤的条纹、条带。底部往往有砾岩层,砾石成分一般为石英、燧石,砾石圆度好,砾径大小从2~150mm不等,本组厚度41.40~190.92m,平均118.68m。与下伏延安组地层呈整合接触。(4)侏罗系中统安定组(J2a)。岩性组合为紫红色细、中、粗粒砂岩夹薄层紫红色、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组成。该组地层厚度因受上覆志丹群地层影响,南厚北薄,厚度变化较大,由北部向南渐变为2.00~115.39m,平均32.09 m。与下伏直罗组地层为整合接触。(5)白垩系下统志丹群伊金霍洛组(k1zh)。在勘探区南部大的沟谷两侧有出露。岩性下部以灰绿、浅红色、棕红色砾岩为主,上部为深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细砂岩,具大型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地层残存厚度总体呈西厚东薄,北厚南薄的趋势,地层厚度277.68~716.23m,平均537.54m。与下伏侏罗系中统(J2Z)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6)第四系(Q)。该地层按成因可分为:冲洪积物(Q4al+pl)、风积沙(Q4eol)、残坡积物及少量次生黄土(Q3~4)。

二、含煤地层特征

(1)一岩段(J1-2y1)。由延安组底界至5煤组顶板砂岩底界,该岩段厚度79.51~149.63m,平均117.36m。岩性组合为:底部以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及细粒砂岩为主,具斜层理,局部地段含砾,该砂岩分选较好,且石英含量高,为区域对比标志层;中部为灰白色砂岩与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互层,具有透镜状层理和水平纹理;上部为浅灰、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夹粉砂岩和细粒砂岩,发育有水平层理。(2)二岩段(J1-2y2)。位于延安组中部,该岩段界线从5煤组顶板砂岩底界至3煤组顶板砂岩底界,该岩段厚度61.75~103.90m,平均82.41m。岩性主要由浅灰、灰白色中、细粒砂岩,灰色粉砂岩和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局部含少量植物化石,并发育有平行层理。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含岩屑及云母碎片,泥质填隙。含3、4两个煤组,含煤5层,即3-1上、3-1、3-2、4-1、4-2号煤层。其中:可采煤层4层,即3-1上、3-1、4-1、4-2煤层。不可采煤层1层,即3-2号煤层。(3)三岩段(J1-2y3)。位于延安组上部,该岩段界线从3煤组顶板砂岩底界至延安组顶界,该岩段厚度0.20~53.90m,平均13.28m。岩性以灰白色细-粗粒砂岩为主,夹灰色、深灰色粉砂岩和砂质泥岩,发育有平行层理和水平纹理。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含岩屑及植物化石碎片。含2煤组,在本区只含2-2号煤层,在井田东北边界附近赋存。区内共有18个钻孔见该煤层,其中有8个孔见可采点,煤层可采厚度0.80(22-8号孔)~1.85m(4~9号孔),均呈孤立点存在,属不可采煤层。

三、含煤地层划分与对比

对于东胜煤田地层尤其是含煤地层延安组,前人己做过很多工作。钻探工程控制程度与研究程度均较高,对地层的划分及时代归属早有定论并延用至今。就本区地层发育情况而言,地层划分与对比主要方法有标志层法、岩性组合法等。区内含煤地层延安组(J1-2y)与下伏地层延长组(T3y)及上覆地层侏罗系中统安定组(J2a)、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第四系(Q)之间岩性差异显著,物性特征各异,测井曲线形态各地层异常明显,界面清楚。延安组(J1-2y)为一套灰白色、灰色、深灰色的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的组合,区别于其它地层;延安组(J1-2y)底部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细粒石英砂岩与延长组(T3y)杂色砂质泥岩、灰绿色中粗粒砂岩在颜色上的明显差异,可作为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层;延安组(J1-2y)的顶部岩石为浅灰-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夹灰白色砂岩及煤层,而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底部岩石为青灰色、灰绿色、浅黄色的砂岩,坚硬,二者颜色上均有明显差异,较易区分。

四、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分析

上一篇:托管老师工作总结下一篇:关于童年的随笔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