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作文作文

2024-08-20

快乐作文作文(共8篇)

快乐作文作文 篇1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种尝试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一上作文课,学生皱眉、叹气,咬了半天笔头,写出的作文不是单调枯燥,就是假话、空话、大话连篇,写不出情真意切的作文。为了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在教学中不妨“淡化”作文,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写作任务。为了放松学生的身心,开启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及时调控,激发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对学生造成的感受是学生能否积极学习的关键。比如:一次作文课的内容是写一种动物。上课铃一响,我就走上讲台按照设计好的教案开始讲课。忽然一只小麻雀“嗖”地一声从窗外冲进来。有几个学生带着惊喜的目光盯上了它。不久全班学生的目光随着小麻雀的身影转来移去,还“吱吱喳喳”议论起来。我有点火冒三丈。不管我怎么着急,这只小鸟就是飞不出去。这时,我灵机一动提示大家注意观察这只麻雀的外表和飞行的姿势,以《麻雀》为题来作文。一听这话同学们兴趣大增,认真观察起麻雀来。我引导大家先说说自己观察的情况,及麻雀的生活习性、感受。由于都专心致志地观察过,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接着,我趁热打铁让他们动笔写作。二十五分钟后,一篇篇充满童真童趣的佳作诞生了。

二、源于生活,写出生活。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写作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写生活实际,写作内容是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写社会生活、学校生活见闻和想象,是社会生活、学校生活的纪实,是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因此,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样,学生在写作中就能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利用孩子活泼爱动的特点,特地组织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进行观察,进行习作练习。例如:为了让学生写好一次活动,我组织了一次“投篮”游戏。以男女生对抗赛的形式进行,两队竞争激烈个个不服输。上课时,我抓住时机适时点拨:谁投篮最精彩?哪一个神态、动作最有趣?顿时全班情绪高昂,一句妙语连珠。他们不但仔细起草,还小组互评,认真修改。

三、随时随地,想写就写。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从习作入手,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写作教学应当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尽量减少命题作文,让学生放开手脚,尽情表达。

很久以来作文课上的惯例是教师出题,学生作文,教师不管学生喜欢不喜欢,也不管出的题目学生经历没经历过,简单加以指导,四十分钟后,学生就有“佳作”了,然后教师批阅。这样,学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用假话、空话、套话来应付老师。久而久之,学生就越来越讨厌作文课。作文来源于生活,并不来源于作文课。比如:我平时给每个学生准备个“悄悄话”本(其实就是日记本)。提醒学生在本中可以说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说你的困惑、喜悦、悲伤、成长故事 „„我放下教师的架子用一颗童心和学生在“悄悄话”本上来交流。这样就能听到孩子们的心声,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在师生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下面是两个学生的作文。

“它们在空中你啄我,我啄你,似乎没什么进展,但不料久经沙场的大公鸡突然用腿猛地一蹬,小公鸡一下子摔了下来,它在地上打了个滚又狼狈不堪地爬了起来,抖了抖身上的羽毛,还想继续战斗。突然,大公鸡从天而降,对准小公鸡的眼睛一下子扑了过去。谁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公鸡用尽全身的力气向大公鸡撞去,大公鸡”啪“地摔倒在地,小公鸡乘胜追击,用尖尖的嘴狠狠地啄大公鸡冠子,不一会儿大公鸡被啄得满身是血„„”

“老师,我告诉你一件事,近来妈妈生病了,老是发脾气。我给她做好了饭,端到面前她也不吃,要不就摔在地上,还不住地骂没良心,不管她了。老师,您说我该怎么办呀?快帮帮我吧„„”

四、放飞想象,创新写作。

“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中,应当在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等能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让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在习作过程,想象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小学生都爱想象,习作教学如果善于激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学生就会对习作产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就会爱思善问,兴趣广泛,就会别出心裁,积极创新。因此,我平时注意借助课文中的“艺术空白”指导学生写想象习作,憧憬未来写作等,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促进学生不断写出独具个性的习作来。如:学生阅读《金色的脚印》后,不禁感叹道:“小狐狸终于回到妈妈的怀抱了!”我立即抓住这一想象时机:小狐狸跟着爸爸妈妈回家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就连平时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也写

得情节曲折,内容丰富。

五、创设情境,以情促写。

小学生认识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对习作的意义、作用的认识比较肤浅,加上长期以来习作教学总是以任务的方式向学生施压,学生很难形成习作的内在需要。因此习作教学要适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快乐成文。

在教学北师大版八册习作二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学生到郊外的田野、果园、树林、小溪边、校园的花坛等处,观察春天里的景、事、人物等),让学生观看体会。学生边看边想:你从哪里看到了春天?它们什么样?能用学过的词语和积累的佳句描绘你看到的景物吗?然后播放录音:你们听到了什么?从哪里听到了春天的声音?看到春天的景物,听到春天的声音,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根据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梳理指导。

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品味春天,既使学生打开了思路,发展了创新思维,又使学生唤醒了头脑中的已有表象,激活了语言积累。

六、抓住时机,及时仿写。

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不少课文,无论是从思想内容或是表达方法上都称得上是经典之作,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些经典课文的同时,应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通过仿写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内容,写法,学以致用。比如学生在学习《武松打虎》一课时,对“打虎”这一部分内容非常感兴趣,对武松的机智勇敢感触颇深。我抓住时机,提出疑问:作者为什么把“打虎”这部分写得这样形象生动,让人读了如临其境?学生纷纷表示作者抓住了武松打虎的动作、心理活动和老虎的动作进行了细致描写。接着我问学生想不想挑战施耐庵,抓住动态描写一个人或动物?大家积极响应。十五分钟后,一篇篇小作文新鲜出炉了。以下就是一位学生作文的精彩片断。

“一锅热气腾腾的面条出锅了。我和表哥一人盛了满满一碗。只见表哥右手抓起筷子,左手端起碗,然后用筷子挑起面条在碗里转了几圈,把面条缠在筷子上,用筷子一挑,“嗖嗖”两声吸进嘴里,一伸脖儿面条就下去了。一会儿工夫,一大碗面条装进肚里。他抹抹嘴,又盛了一碗,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七、因势利导,受益匪浅。

学生爱看电视是让多数家长头疼的事。关键问题是不少孩子因为一到家就蹲在电视前,看着看着家庭作业就忘做了。第二天到校后,三五成群凑在一起,讲得眉飞色舞,津津有味。为什么不利用孩子的这一兴趣因势利导?让孩子们复述、补充电视情节不就

是训练孩子语言、进行作文训练的办法吗?于是我班学生便有了一份特别的作业:看电视,写故事。当学生们的作业交上来时,我不敢相信,这就是出自低年级学生之手:“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里专心致志地画着什么,突然,大头儿子蹑手蹑脚地进来了„„大头儿子在家里没找到人跟他玩,气急败坏地背着手走出家门„„”这样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使学生学会了裁剪材料,运用细节。

快乐作文作文 篇2

一、交流感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1.介绍自我(出示老师的姓“苏”,指导学生由“苏”字联想人物,地方,事情。)

2.出示机器猫(多啦 A 梦),请学生交流对它的认识。

【一开始就营造畅所欲言的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既激发了兴趣,又为后面想争得奖品打下了情感基础。气氛空前活跃。】

二、进行游戏———纸儿复原记

三、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上课就是“玩”

游戏开始。

1.组织学生举起课前发的纸跟老师学(将纸一撕为二,重叠再撕,如此三次),将一张16K白纸撕成8份。(学生的头脑中已塞满了?号)

2.组织讨论交流自己怎样做?想问什么?(小手举得高高)

3.宣布用意及比赛规则(3 分钟之内,将纸复原者将获得机器猫玩具)

4.比赛开始(引导学生注意自己拼的方法,同时播放《命运》的音乐渲染紧张气氛。教师巡视并制造一些小麻烦)

5.师宣布:时间到!(学生几家欢喜多家愁)总结比赛情况,组织谈谈自己是怎么样拼的,拼了多少块,自己有何收获?(小手再次举得高高)

6.同学们,刚才的游戏使我们得到了那么多的快乐。那么怎样才能这份快乐永留心尖呢?

7.生交流选择———写。(及时指导学生写,写好之后组织交流评价)(背景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育的本质应该以活动为中心,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天性,发展孩子的天性,这才是教育根本意义所在。这种人类的天性也就是灵性。】

四、读文,明确日记概念

1.同学们,我们玩了这么长的时间,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项新内容好不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日记”,那么什么是日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32页,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一段话。看谁先知道什么是日记?

2.学生读文交流。

3.板书:日记 当天的事

五、读懂例文,明确日记的格式

1.下面请同学们欣赏 132 页的例文,看谁能发现例文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不同。

2.学生读文交流,师板书:

3.过渡:你会把我们刚才那段话变成一篇日记吗?

4.学生交流

5.指导写“日记”的注意点

⑴写日记虽然简单,但要把它写好还需做个有心人,下面请同学们听听“日记博士”给我们的指点。

⑵出示幻灯片

⑶指名读

【谨听名人教诲,与名人对话,是每个孩子无上的荣耀。扇起孩子的崇拜的激情】

6.再读体会日记的趣味性,然后交流有趣的地方。

⑴有趣的作品最适合我们小朋友的胃口了,但如果我们每经一事都有自己的收获,那往事就变的有意义了。

⑵冠军谈收获

⑶其余谈得失

过渡:好!太棒了,下面请同学们将自己的心灵收获用笔写在纸上,去珍藏这份生活的甜蜜。

【作文情境能让学生“发现事实事理的真际”,获得“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叶圣陶语)。作文情境犹如演员的“小品”,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萌生惊异感、质疑感、自由感等,带来感知的敏捷性、情感的丰富性以及认识事物的颖悟性和灵活性。境能造情,情能生境,情与境相因相生。乐境生乐情,哀境滋哀情,学生置身情境之中,情感体验自然真切】

六、练习整理日记(背景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

1.播放一段轻音乐,学生整理日记的结尾 (自己的收获)。(多媒体出示)

2.小组交流。(可适时)

3.全班交流。(各组推荐人选)

4.师总结。

反思: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文字……”可见充实的生活体验是学习习作的源头。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提起作文,不少学生感到无米下炊、无从写笔。究其原因,小学生生活确实较单调,再加上他们不善于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捕捉素材,因此咬着笔头冥思苦想,一脸茫然。创设作文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体验,把生活浓缩到课堂或把课堂扩展到生活,写生活作文、活动作文,激活写作源头,才能在身临其境中情动而辞发。情境作文教学法,既尊重学生的现实生活,尊重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又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新奇思维和想象,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是解决学生认为作文难的好办法。蒙台梭利说过:“我们只有在儿童身上才能领悟到大自然的雄伟。”为什么?那就是因为儿童比成人更多地保留着人类的天性。教师要善于设置情境,在情境活动中观察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天性,发展孩子的天性,这种人类的天性也就是灵性。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以生动形象的场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把教师的语言和情感,教学内容和课堂气氛作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意识,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和整体和谐发展的教学模式。本文探讨这种教学模式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快乐作文,作文快乐 篇3

【关键词】作文教学;情境教学;小学语文

情境教学的特点是形真、情深、意远、理念寓于教学之中。在研究语文情感教学模式的进程中,目睹作文教学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做法导致学生对作文产生厌恶感的现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儿童语言表达的优劣高下,是否主动表达,一方面取决于他们言语的发展水平,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取决于他们表达的意向,愿望,动机的丰富、充实和强烈的程度。这种目的的实现非创设一定的作文情境不可。前不久笔者在全县小语作文优秀课竞赛中执教了三年级下《习作7》,并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领悟颇深……

一、交流感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1.介绍自我(出示老师的姓“苏”,指导学生由“苏”字联想人物,地方,事情。)

2.出示机器猫(多啦A梦),请学生交流对它的认识。

【一开始就营造畅所欲言的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既激发了兴趣,又为后面想争得奖品打下了情感基础。气氛空前活跃。】

二、进行游戏——纸儿复原记

三、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上课就是“玩”

游戏开始。

1.组织学生举起课前发的纸跟老师学(将纸一撕为二,重叠再撕,如此三次),将一张16K白纸撕成8份。(学生的头脑中已塞满了?号)

2.组织讨论交流自己怎样做?想问什么?(小手举得高高)

3.宣布用意及比赛规则(3分钟之内,将纸复原者将获得机器猫玩具)

4.比赛开始(引导学生注意自己拼的方法,同时播放《命运》的音乐渲染紧张气氛。教师巡视并制造一些小麻烦)

5.师宣布:时间到!(学生几家欢喜多家愁)总结比赛情况,组织谈谈自己是怎么样拼的,拼了多少块,自己有何收获?(小手再次举得高高)

6.同学们,刚才的游戏使我们得到了那么多的快乐。那么怎样才能这份快乐永留心尖呢?

7.生交流选择——写。(及时指导学生写,写好之后组织交流评价)(背景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育的本质应该以活动为中心,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天性,发展孩子的天性,这才是教育根本意义所在。这种人类的天性也就是灵性。】

四、读文,明确日记概念

1.同学们,我们玩了这么长的时间,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项新内容好不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日记”,那么什么是日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32页,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一段话。看谁先知道什么是日记?

2.学生读文交流。

3.板书:日记 当天的事

五、读懂例文,明确日记的格式

1.下面请同学们欣赏132页的例文,看谁能发现例文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不同。

2.学生读文交流,师板书:

3.过渡:你会把我们刚才那段话变成一篇日记吗?

4.学生交流

5.指导写“日记”的注意点

⑴写日记虽然简单,但要把它写好还需做个有心人,下面请同学们听听“日记博士”给我们的指点。

⑵出示幻灯片

⑶指名读

【谨听名人教诲,与名人对话,是每个孩子无上的荣耀。扇起孩子的崇拜的激情】

6.再读体会日记的趣味性,然后交流有趣的地方。

⑴有趣的作品最适合我们小朋友的胃口了,但如果我们每经一事都有自己的收获,那往事就变的有意义了。

⑵冠军谈收获

⑶其余谈得失

过渡:好!太棒了,下面请同学们将自己的心灵收获用笔写在纸上,去珍藏这份生活的甜蜜。

【作文情境能让学生“发现事实事理的真际”,获得“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叶圣陶语)。作文情境犹如演员的“小品”,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萌生惊异感、质疑感、自由感等,带来感知的敏捷性、情感的丰富性以及认识事物的颖悟性和灵活性。境能造情,情能生境,情与境相因相生。乐境生乐情,哀境滋哀情,学生置身情境之中,情感体验自然真切】

六、练习整理日记(背景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

1. 播放一段轻音乐,学生整理日记的结尾(自己的收获)。(多媒体出示)

2.小组交流。(可适时)

3.全班交流。(各组推荐人选)

4.师总结。

反思: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文字……”可见充实的生活体验是学习习作的源头。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提起作文,不少学生感到无米下炊、无从写笔。究其原因,小学生生活确实较单调,再加上他们不善于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捕捉素材,因此咬着笔头冥思苦想,一脸茫然。创设作文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体验,把生活浓缩到课堂或把课堂扩展到生活,写生活作文、活动作文,激活写作源头,才能在身临其境中情动而辞发。情境作文教学法,既尊重学生的现实生活,尊重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又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新奇思维和想象,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是解决学生认为作文难的好办法。蒙台梭利说过:“我们只有在儿童身上才能领悟到大自然的雄伟。”为什么?那就是因为儿童比成人更多地保留着人类的天性。教师要善于设置情境,在情境活动中观察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天性,发展孩子的天性,这种人类的天性也就是灵性。

【参考文献】

[1]薛博平.关于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学周刊,2012(26)

快乐作文作文 篇4

那天,天气不好。我本来打算出去玩的,不知天怎么打起了雷,和哗啦啦地下起了雨来。妈妈告诉我:“我们今天不能出去玩了,下了雨不安全。”我说:“真的不去吗?那好吧。”我的心里失落了下来,从早上开始我的心情就不好了,妈妈看见了我,知道心情不好,就想想该怎么逗我开心,妈妈过来对我说:“我们在家里玩吧,你想玩什么?我陪着你一起玩。”我说:“妈妈我不想玩,我心情不好。”妈妈就对我说:“一会儿,我们再一起看动漫吧,看你最喜欢看的动漫!”我没有吭声。那一刻,我心里像针一样扎得我好痛好痛。我知道妈妈就是为我好,妈妈也想让我开心,可是我想不到该怎么办?一会儿,妈妈过来了对我说:“走吧,我们出去泼水玩吧。”我不想再让妈妈伤心了,于是就对妈妈说:“好吧。”玩了一会儿,我还觉得挺好玩的呢,就继续玩了。玩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了,竟然觉得玩得很开心。

游乐场里的快乐

我们都知道游乐场才是我们小孩子的快乐场所。游乐场像我们的家一样随心所欲地玩,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没有人打扰我,爸爸妈妈带着我去游乐场玩,游乐场山人海,都快没有空可插了,好不容易才挤了进来。一开始我也没想什么就玩呗,开开心心地玩,什么都不怕。可是到了后来我有点不知所措了,妈妈对我说:“我们玩吧,再玩一会儿就回家了,回家了出去玩!”我对妈妈说:“好的.,我知道,虽然只能玩一会儿,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有妈妈在这里,我就会感到很幸福,很温暖,很快乐。

学校中的快乐

我在学校的这段时光里过得很开心。学校就像我们地大家庭,我们在学校里吃饭,也在学校里上课,也在学校里睡觉。我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吃好每一顿饭,我在上体育课时很开心很快乐。无论你在学校的哪里,都很开心。我和同学们在一起说话,在一起聊天,在一起玩,我觉得很开心。

宿舍里的快乐

宿舍是我们学生居住的地方。我们在宿舍里说话,玩耍。一个同学对我说:“你这样是不对的,这样你写错了。”我说:“没有吧,没有写错,明明是你的错,你还这样说我。”我没有错,之后,我仔细想了想,也是我的错。我对她说:“对不起啊,我们还是好朋友。”之后,我们还是像从前一样,开心地玩耍。

快乐其实很简单。今后,我将继续带着快乐出发。

快乐生活快乐作文 篇5

——作文教学初探

初次接触高年级教学,满心欢喜,以为阅读学生的作品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因为我本身也比较喜欢舞文弄墨,所以在我看来,写作文就跟吃饭、睡觉一样简单,不就是“话来张口”吗?

可当我收上学生的第一次作文来看时,我震惊极了。写一个自己尊敬的人,全班50多位学生只有两种题材。一是写妈妈雨天为自己送雨具,二是写老师为自己补课,而且都是干巴巴几句话,一半同学的谋篇布局也极不合理。惊讶于学生的作文能力如此之差之余,我找来部分同学,跟他们聊起关于写作的心得体会。这些同学个个可谓“谈写色变”,一脸深恶痛绝。

教学生写好作文,让学生爱上作文是引领学生走进中国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畅游文学殿堂的一条捷径。然而,这块骨头可不是好啃的。为此,我尝试了种种教学方法,修改了种种教学方案,教学初见成效。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作文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让“语文课堂”这块主阵地充分发挥作用。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一项伟大的工程不需要坚实的基础。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在给写好作文打下基础。精美的范文是学生乃至老师学习的模范。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识字、阅读教学中,我充分注意与作文紧密联系,尤其是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如有一次,在一篇课文中学生初次看到“腼腆”一词。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其义。这时,我随机一问:“班里有没有同学性格比较腼腆?”学生马上对××同学或××同学指指点点。“你说他腼腆是因为什么?哪位同学能来把这‘腼腆’形象描绘出来?”马上一段段人物描写的片段就在同学们的嘴里诞生了。又如在学习课文《丰碑》的时候,我让学生说出初读课文的最深感受。不少学生都说一开始还没觉得什么,读到后面得知牺牲的战士就是军需处长的时候也跟军长一样被怔住。我趁机点破:“能够让大家有这么深刻的印象,这应该归功于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我们前面也学过一篇课文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哪一篇呢?”这时学生想起了《闪动的红星》,不由得发现原来作文也可以写得这样出乎人的意料,结尾的揭示可以给人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

作文是学语文的最高层次要求,是检验语文学得好与坏的“试纸”。因此,作文教学抓到位了,会发现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在慢慢地提高了。

二、作文与生活亲密接触,让学生快乐生活,快乐作文。

新课标的写作教学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在我们学生的习作中却是经常可以见到:我扶小弟弟、帮老爷爷之类的充满了套话空话。在作文的天地里,学生的童心是否被掩没在我们设定的习作的套路上呢?叶圣陶先生说了:“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因此我的作文训练必须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

1、观察生活,丰富表象,让学生有话可说

学生刚刚开始习作时,他们总感到无从下笔。这时,我要指导他们如何观察生活,从身边的生活中找素材,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找灵感, 让学生有话可说。又是一节活动课,平常学生都是在校园里自由自在地活动,没有什么目的性。而那一次,我在学生下楼前跟他们说了几句话:“现在的校园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又是一年春来到’,不知道大家察觉到没有?不理解我的意思的同学可以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里找答案。”第二天,学生纷纷交上自己的习作《又是一年春来到》,看到屡见不鲜的校园在学生的笔下变得如此美丽多姿,令我不禁跟着他们心情荡漾起来。

2、体验生活,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想说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才会有收获。因为“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语)”。虽说是农村的孩子,可现在的家长哪个不是宠爱有加?所以学生亲自体验生活的机会少之又少。恰逢学校里唯一的园丁陈伯这几天生病了,学校里的花木在春雨的滋润下蓬勃生长,也就滋生出不少杂草来。刚好利用这机会,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拔草”劳动。经过此次劳动,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乏酸、甜、苦、辣,但都出自肺腑之言。

3、创设情景,让生活为作文服务。

命题作文的时候,如果是离学生比较远的,你是怎么教、怎么辅导,学生都无法写出真情实感来,相反“为了作文而作文”只会让起其更加厌烦。我就碰到过这种情形。学习《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时候,要求学生学习描写“争先恐后”的场面。当我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争先恐后的场面?”

“老师,你说‘上来拿作业’的时候,组长没上去,他们就争先恐后上去抢了。”

“上一次我们去‘绿岛山庄’旅游的时候,车上没几个座位,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座位。”……

虽然学生的回答并没错,但我觉得十分悲哀。这与课文里十七勇士争先恐后请战的场面所要颂扬的精神相去甚远。我接着问:“大家所说的这些场面是否值得肯定呢?”“不是。”学生异口同声地说。

“那生活中有没有一些值得肯定的?”我祈盼学生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可是,学生却沉默了。

“大家回去做好准备,我们下节课再来练笔。”当我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学生为难、不情愿的眼神让我羞愧不已。

不是学生不愿接受美好的事物,而是这不负责任的社会给了他们太多黑暗的、丑陋的东西,他们不善于发现也是教育者的失职。超负荷的学习压力,已经让他们整天愁云满面了,这不是教育的失败么?

为了完成好这次教学任务,我改变了原来的计划。我双手空空地对学生说:“我们到礼堂上课。”学生难以置信地迟疑地几秒之后,就炸开了。

“真的吗?!”“到礼堂?上什么?这节不是体育课呀!”“要带书吗?老师!”„„“你们争先恐后地发问,叫我难以回答啊!”

学生相视而笑,马上像放出笼的小鸟,欢乐地直奔礼堂。

“这节课女同学做‘抢椅子’游戏,男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可是我忘了带录音机(其实是我故意安排的),哪位同学能帮老师拿来?”

“我!我!”“我去!”„„马上,无数双小手在我眼前晃动。我表扬了这些同学之后,问:“这个场面可以用哪个词形容?”

“争先恐后!”学生无比快乐地脱口而出。

学生在游戏、比赛中争先恐后的表现,让我对这次作文放心了。这一次真情习作,不仅如我所愿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让师生之间架起了一条心灵的五彩桥。

有人说:“语文教育应该给孩子以梦。”情境召唤着“梦”,就像种子发芽离不开阳光雨露一样,儿童“梦”的生成也需要一定的外部催化。当情境呈现面前时,他们内心的潮汐便开始涌动了。他们的心灵在体验,思想在碰撞,精神在对话。由于有了会心的微笑、感动的泪水,原本凝固的语言被充分激活了。

三、作文工夫在文外。

有了“课堂”和“生活”这一砖一瓦,大楼盖起来了。但或许还不美观,还需要“内部装修”。这需要“房主的意愿”结合“专家的建议”才能把房子装修得美仑美奂。也就是说需要孩子的用心和老师的耐心。对于学生,我提出了一些要求:

1、每月读一本新的课外书,并写下读后感。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告诉我们要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而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语感就自然形成了。

2、每周写一篇以上的日记,口说我心,积累素材。“立诚”是做人与作文的理想境界。“求诚”的文章来自生活的充实,因此,日记内容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不断去体验、感悟生活中离不开写作,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他们树立“有所为而作”的态度。

3、评价,提倡主体参与。《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评价、修改作文的能力,必须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习作,认真阅读后进行评价,再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而对于自己,我也努力做到:

1、让学生体验成功。在班里贴出优秀作品、把学生作文作为范文来评讲,收集班里同学的好作文出版成小报,让学生体会“文字变成铅字”的快乐。

2、学会赏识学生。不同学生的作文能力有高低,再差的学生也要尽量发掘其可圈可点之处。当学生能把自己的所看所想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不管怎样都是教师所要提倡的。有一次班里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放学后私自去池塘游泳,被我批评了之后,他马上把这件事写下来,表达了自己后悔的心情。尽管他写得辞不达意,也不够具体,但我还是在班里对他这种“直抒胸臆”的行为大加褒奖。老师能够去赏识、去尊重他们,学生对于作文就更感兴趣,觉到我们的一切都可以化作文字来表达。

总而言之,要让学生爱上作文,首先要他们爱上生活。只要还他们一个多彩的童年,他们自然能交上一分令你满意的答卷。当然了,这过程还需要教育者各个角度的细心呵护。

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一. 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煞是了得,但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记得前不久笔者布置了一道参加全国作文竞赛的作文题目《温暖》,先是布置作文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准备从这些写作能手中发现几篇佳作,然而事与愿违,多数同学编造的痕迹明显。最终写得最打动人的是未参加兴趣小组的普通同学。这位同学饱含深情地叙述了母亲与父亲离婚后突患重病,舅舅姨姨们倾全力救助母亲的经过。此文写得令笔者动容。可见,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

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

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有些同学在平时的言谈中,对有些教师批评有加,但在写老师的作文中却一味地对教师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能写得好吗?只能给人作假的印象,倒不如直言不讳地指出老师的缺点。

语文教育老前辈都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说自己想说的话”的。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对于如在某年高考作文《战胜脆弱》中,有不少学生臆造父母去世的悲痛来作文的现象,应该予以深思,并予以纠正。

二. 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

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

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对曰:“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学生写作文也往往就是肚里没货。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不至于随读随忘,随见随忘。

三. 养成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修改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养成了。

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于一句一句像挤牙膏似的硬挤出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文坛上流传着不少方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叶圣陶先生当年曾大力提倡,积极主张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大纲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从起始年级起,就应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

快乐作文 快乐学习 篇6

高年级教研组李爱萍

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唉,明天又要写作文了,真烦!”“这次作文又没写好”„ „看来,孩子们都是谈“作文”而色变了。作文之难,真的难于上青天吗?其实不然,我认为,只要用心,一切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从口语交际到能说会写。

作文应该是孩子们表达、交流感情的一种形式。每个孩子都有表达与交流的需要,可真正诉诸笔端就觉得无话可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般的说话无须像作文那样要审题立意,要谋篇布局,要遣词造句,说话只要围绕一个中心就行,一句可以,几句也可以。所以,教学中,我首先从突破口语入手,让学生能说会写。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话。可以是同桌相互说,小组轮流说,也可以全班抢着说。这样学生从敢说到能说,从能说到会说。平时,我也注意口语交际的训练,每天课前三分钟都留给学生,可以讲故事、说笑话、背诗等,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力争上好每次口语交际课,每次口语交际课后,我都会让学生把自己说的有条理的写出来,交给我修改。这样,一篇篇作文就脱颖而出了。

二、从体验生活到有感而发。

学生能说会写,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写,于是,我带领学生体验生活,让学生有感而发。

所谓体验生活,让学生有感而发,就是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投

身到生活中去,去观察,去投入,去感受,并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最受感动的内容,使之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我尝试带领孩子们走进生活中去,去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乐趣。每学期我都会安排学生观察校园中的变化,然后写成日记或作文。春天,我让孩子们去找找春姑娘的脚印,从池塘边到草地上,从青青的小草到刚发芽的柳树,孩子们用眼去发现,用口去抒发,用笔去记叙;夏天,炎热的天气阻挡不了孩子们探寻的心,让他们与瓜果为伴吧;秋天,漫步在万顷良山千层浪的山间,感受丰收的喜悦与劳动的辛苦,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冬天,雪花飞舞,就让大家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一不小心,“雪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快乐起舞”这样的语句便脱口而出了„ „让孩子们用眼睛去寻找美,用心去发现美,用语言去表现美。这样,他们的笔下就不再空洞无物,写出的作文自然有血有肉,丰富多彩了。

三、从“要我写”到“我要写”。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曾说过,儿童在入学前,就萌发了绘画的兴趣,涂涂抹抹画的小猫、小狗、小树,虽难入木三分,但也有模有样。可见儿童从小就把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生活用写意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把表现生活的激情转移到作文上来呢?为此,我有意识地创造了一些机会,每逢节日就举行专题绘画比赛,赛后,大家一起观察,引导孩子们把喜欢的画说给大家听„ „于是,一篇篇新作便诞生了。不仅如此,我们还比赛画春景、运动场景、劳动场景„ „时间一长,无须我的引导,孩子们已习惯用语言去描述图画。

此外,每次作文后,我都会为他们批改,尽量做到多表扬少批评,让孩子们陶醉在自己的作文中。改后,我让孩子们自己先读一读,然后相互传阅,最后,集体欣赏。集体欣赏时,我让那些写得好的孩子先读自己的作文,再让孩子们推荐欣赏作文,这时教室里气氛之浓让人难以忘怀。这劳动的快乐,与他人分享的快乐,营造出了一种和谐的作文教学氛围。孩子们在这种氛围的渲染下,自然而然地产生作文的愿望,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愿望。

快乐作文作文 篇7

正如美国人常说的“你可以把一匹马拉到河边, 但不能强迫它喝水”, 作文最好是孩子们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出的劳动成果, 如果没有他们的主动参与, 作文是不可能写好的。因此, 作文教学必须非常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学生如果能对写作产生兴趣, 自觉自愿写, 那么对他们来说, 作文便不再是一件难事, 而是一件有着憧憬的乐事。那么,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快乐作文呢?

一、创设情境, 激发作文兴趣

“夫缀文者, 情动而辞发”, 在作文指导中, 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 使学生大脑受到强烈的刺激, 感到兴奋, 产生浓厚的兴趣。创设情境, 一是创设艺术情境, 二是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艺术情境就是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 再现其大脑中存储的文题所需要的生活信息, 用一幅幅日常画面, 扣动学生的心弦。当然教师还可以用图片、画面、音乐等手段制造情境,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指导学生写作时, 对于选材、立意都可以适当由学生进行讨论, 让学生畅所欲言, 自由、平等地参与讨论, 摆脱学生无话可说, 无情可抒的困境。

学生害怕写作文的根本原因, 在于“无话可说”, 也就是没有写作素材。为了让学生有素材可写、能快乐地作文, 我们教师必须有目的地创设快乐的情境, 在学生积极参与、乐意参与的前提下, 让学生感受生活, 体悟生活之乐, 在感性的生活实践基础上快乐地作文。

二、纵横生活, 挖掘文章素材

作文是一种心灵的书画, 是沟通社会的载体。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与学生的思维实际相结合, 要让学生为真情而写作, 为生活而写作, 为快乐而写作。学生们由于身处课堂, 与社会的接触面少, 人生阅历少, 因而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 无事可写。所以常出现一节课过后, 有的学生作文本上仍然孤零零的躺着一个题目的情况。要想改变这种状况, 笔者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生活联想, 形成生活积淀。

为此, 笔者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由于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 笔者不主张学生一定要把日记写得很长。只要把一天中, 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写出来就可, 但不能记成流水帐, 注意运用文辞句法。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他们作文的选材取舍能力, 另外就是使他们的文采在日积月累中得到提高。笔者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写日记比赛, 看看谁的数量多, 质量高。也有的学生认为学生时代的生活只是简单的重复, 有些单调没有多少新意, 写日记时言之无物, 不好下手。也有的学生觉得事情是有一些, 但过于琐碎, 不值得一写。究其根本, 是因为他们对大事与小事, 有意义与无意义的理解过于狭隘, 认为只有较大影响力的才算是有意义的事。为了消除以上认识误区, 笔者引导学生开始观察生活、体悟生活, 使每一件生活中的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 为作文提供了强大的素材库, 不用为无事可写而发愁了。

笔者经常鼓励学生们在假期里, 放下学习沉重的包袱, 到大自然中感受真切的鸟语花香, 秀美山水。这样一来可以放松自我, 为自己繁重的学习减轻压力, 二来可以践行先贤的“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教诲。学生们平时较少有机会出去远游, 他们都对旅行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这个时候他们都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也会对在旅途中碰到的人物与景致留有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写成游记。学生们在如此愉悦的氛围中写作, 而新鲜事物又为其提供了绝好的写作素材, 这个时候便不会言之无物, 甚至超水平发挥, 而写成的游记会成为日后学生们美好的青春记忆。

三、彰显成果, 激发写作动力

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一些学生对作文有厌烦情绪, 那是他们没有体会到自己作文水平的进步。如果自己的习作得到某种程度的肯定, 学生心里必会反馈出巨大的内驱力, 驱使他们向再一次的成功进发, 教师可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一) 多方评价, 唤起写作热情

多方评价, 是指由老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习作的评价。首先由老师对学生习作做出评价, 然后让学生再次朗读自己的作文, 重新感受一下当时的写作过程, 让学生自己指出作文的不足之处。再由学生进行互评, 所谓“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受固定思维模式的影响, 同学们对自己的作文通常难以作出中肯的评价, 而对同窗好友的评论可能是“头头是道”。当然这种评价未必能点到要害之处, 但这样做能激发学生对作文的“批判性思维”, 通对对别的同学作文的条分缕析, 引导自己在作文时更注重句法结构。条件允许的, 还可请学生家长进行评价, 使家长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 也是学习评价的参与者, 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代际沟通。

老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可采用欣赏评价, 即在对学生习作评价时, 不只与别的同学进行横向比较, 更侧重与本人之前的习作进行纵向比较。对于有进步的习作, 即便还有较多不足之处, 在评分时都要适当加分。写作文评语时, 将表扬肯定的话写在作文后面, 批评的话暂且不写。对于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委婉地当面对学生指出, 这样学生的自尊得到了满足, 以利于学生在下一篇文章中的自由发挥。正如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赞可夫所说,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二) 多端激励, 感受成功乐趣

1.在教室墙报上展览学生的得意之作。墙报虽然只是一块方寸之地, 但在教室中处于比较显眼的位置。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 自我意识与攀比意识都比较强。当有自己的习作上墙报, 对学生来说一定是一件欣喜的事。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动手写作, 对上墙报文章的题材体裁可以不予限制, 只要有一定新意的或可取之处的即可采用。

2.利用校刊平台推荐发表学生的优秀习作。校刊虽说只是一个内部出版物, 但发行对象却是学生们朝夕相处的老师与同学。如果谁的文章发表了, 定会引起其他同学羡慕的眼神。学生的作文发表后, 还可得到一笔稿费。如果单讲金额可能是微不足道的, 但在没有自己赚钱的学生时代通过自我劳动获得的收入。学生们得到稿费后都欣喜万分, 自信心得到了很大地增强, 激励其搜集更多写作素材, 并注重内心体验, 写出更多更好的习作来。

3.鼓励学生结交国内外笔友, 展开书信交流。能在学生时代, 结交到志趣相投的异地异国朋友, 无疑会使他们很有成就感。学生们正当青春年少, 处于人生的叛逆期。他们有着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 尽管他们有的认识可能相当肤浅, 但是来源于他们自身的真切感受。同时青年学子对于自己的所思所想需要一种心灵的释放。而结交笔友正是寻求这种释放与印证人生感悟的好渠道。由于能通过书信的形式结交到外地朋友, 为了给对方一个好印象, 他们在写信时, 一定会很注重文辞的运用, 从而自觉地搜集与书信相关的素材。学生们通过书信进行着各自人生观的交流, 不同观点经过思想火花的碰撞, 会产生更多更好的观点。不断地进行书信交流, 对于提高学生写作的自觉性与思辨能力, 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四、结语

快乐生活 快乐作文 篇8

【关键词】幸福生活 小学习作 有效提升

一个作家没有生活的体验,写不出好的作品;一个演员没有生活的体验,演不出好戏;一个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好的作文。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作文是最主要的语文实践手段。那么如何让作文教学紧密联系生活,本文笔者借鉴专家理论研究及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课堂实践,展开有效作文教学探究,努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一、作文的本质

语文学科既有工具性,更具有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定义把语文学科从单纯的工具性中解脱出来,它重视和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那么,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同样是学生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重要工具,它介入学生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言为心声,作文是灵魂深处激情的自然爆发,是最具有个性的创造活动。如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用“把”字造句,第一个小孩说:“把刀举起,把坏人杀死”。第二个小孩说:“这个句子不好,太残忍了,不如这样说:‘把刀拿起,把坏人杀死。’”第三个小孩说:“这个句子还是不好,听起来怪怕人的。应该这样说:‘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这简简单单的说话训练表现了一个大道理:造句作文除了表现语汇的积累,章法的掌握外,还渗透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判断,渗透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参与了学生的精神活动和真实感情,文章才会生动、活泼、感人。反之,作文将会是苍白无力,甚至满纸胡言。因此作文归根结底是一种精神和生命活动,必须伴随真实的思想感情。

作文离不开学生思想感情,学生是生活中的人,因此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世间万事万物通过多种渠道和感官刺激人们的大脑,形成初步印象,然后通过加工、深化认识,形成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把这种印象和认识用语言文字传达出来,这就叫做作文,可见作文是离不开生活的,生活是见闻的内容,感悟是生活内容的升华,离开生活的作文就是做无米之炊,只能让学生无病呻吟。作文应该是让学生写自得之见,言自在之理,抒自然之情。

作为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任务,应该引导学生积累和丰富词汇,引导学生不断地感受生活,丰富生活,认识生活,成为观察和领悟生活的有心人。在这里,“生活”的外延是宽泛的:世态万象、花草虫鱼,思想愿望,情感意志;精神面貌,道德修养,协调交际,审美判断,大到国计民生,小到家庭锁事等等。这些都应该是学生作文的材料。引导学生把笔融深入到自己的生活,让他们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要的东西,甚至要让他们写想写而不敢写的东西,把生活的万象作为自己写作的汩汩泉水。

教师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地认识生活,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在作文中,难免会流露片面的、偏激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和情绪,这时,教师就应该及时点拨,让他们向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的思想与现实贴近,使认识水平不断地提高。因此,作文的本质特征是反映生活,善完人生,发展学生。

从这一点认识出发,我想谈谈作文的命题和对学生作文的评价。

二、作文的命题

命题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命题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范围、生活阅历。写作是一种释放,是学生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而输出来又源于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如果命题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启发联想,引起共鸣,触发灵感,那么学生就会笔下有物,就有可能下笔如有神,甚至会出现满纸锦绣,美不胜收的好文章。否则,就会“为赋新词强说愁”,拼凑空话套话。命题要打破相对封闭的模式,有些命题要留给学生充分的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来组织文章,表达自己的心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是不可能千人一面,各人有各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既然让学生反映生活,抒发、传达真情,作文题材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尊重学生个性张扬,因此适当时应给学生自命题目作文,让他们展开自己的想象翅膀,兴之所至,笔之所触,毫无约束,自由自在。

三、作文的评价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作文的评价,要倾听和关注他们的生活,成为他们作文的欣赏者,这是密切师生关系的需要,更是促进作文教学的需要。

评价作文要渗透教师的真情,切忌干巴巴的不带任何感悟色彩的说教式的表述,要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做到关爱学生,心中有学生。评价语言要多一些形象启发,多一点情感诱导,切忌居高临下,过于理性甚至呆板的评语。如我的一个学生,文字功夫很好,文章写得秀丽,但写的“龙飞凤舞”,令人不敢恭维,我在文章后的评语是:文笔流畅,内容感人,如果有好的书写,将会使你的作文锦上添花。结果这个学生写字也工整起来,书写有很大的进步。

评语要多褒扬多鼓励。例如:“很高兴看到你语文水平的提高”,“这里真有余章绕梁之妙处”,“妙哉,斯言”,“此地无声胜有声”,“多么巧妙的构思”,“开篇不凡”等等。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不足,评语可以用期待性的语言。如:凭你认真作文的态度,我相信会有优美的文章出现。可以用商量性的语言,如指出了不足之后加上“你说呢?”或提出要求后加“行吗?”,“可以吗?”,也可以用委婉性的语言。比如在点评语中随时插进“似乎”、“恐怕”等表商婉的词语。也可以用探讨性的语言,比如用“能不能”、“行不行”、“是不是”等词语放在表达某个观点。如有个老师在一篇进步很大的文章后面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当这篇作文发到您的手中时,也许是11:35时了。快,请抓紧时间吃饭。饭后,请速到曲池回岸的柳树下,这时,校园广播站将会播送一支非常动人的曲子(什么曲子?是我为您点的,暂时保密)。到了那里,清风徐来,柳枝拂面,碧波荡漾,小鱼欢畅,在那悠悠的乐曲声中,您再打开本子,将您的这篇佳作款款念来,肯定有一番滋味——相信吗?”这富有生活情味、饱含人文关怀的评语,让学生如沐春风,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舞和欢乐!

上一篇:全国残联系统省级扶贫干部数据库管理培训下一篇:浅谈空间数据库建库时空间数据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