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试行实施方案

2024-06-08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试行实施方案(共14篇)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试行实施方案 篇1

诵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凝聚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经典诗文内容广泛,语言精辟,思想深邃。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反映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扎实有效地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为开发儿童各种潜能,传承中华文脉,陶冶高雅情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使学生阅读经典,增强文化底蕴,享受阅读的乐趣,获得智慧的启迪,提升人文素养,也是为更好的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实施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素养。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 1

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经典诵读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二、活动载体模式

多种形式进行,有效利用各种途径进行活动。

1、每日晨读诵读形成常规,每班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

2、充分利用语文课时间,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学习游戏活动。

3、利用学习园地、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设立以值周领导为主检查的经典诵读督察岗。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5、每期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优秀班级”和 “诵读能手”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6、开展一次经典诵读主题活动或读书节。开展 “诵读比赛”、“诗文书画比赛”比赛、“古诗文诵读先进班”评比等活动。

7、要求学生自制扑克牌式的经典诵读卡,随时进行诵读,便于记忆。

8、利用家访向家长介绍诵读的目的、意义以及目前取得的初步成效,请家长配合督促指导,同时也请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榜样。

9、建立学生的诵读档案,积累好实验的一系列过程资料,如:学生诵读情况分析、家长意见征询、班级活动方案、记录照片、好做法经验推广等。

三、课程建设。

一年级:诵读《弟子规》,古诗10首。必读:(《咏鹅》、《春晓》、《登鹳鹊楼》、《静夜思》、《悯农1》、《赋得古草原送别》)

二年级:诵读《三字经》,古诗15首。必读:(《梅花》、《惠崇春江晚景》、《夏日绝句》、《江南(江南可采莲)》、《悯农2》、《古朗月行》、《寻隐者不遇》、《江山渔者》、《江雪》。

三年级:诵读《百家姓》、《金沙红色诗教》、古诗20首。必读:(《相思》、《秋浦歌》、《绝句(迟日江山丽)》、《七步诗》、《蚕妇》、《元日》、《敕勒歌》、《风》、《咏华山》、《鸟鸣涧》、《游子吟》、《泊船瓜洲》。

四年级:诵读《千字文》、《金沙红色诗教》、古诗25首。必读:(《凉州词(王之涣)》、《登幽州台歌》、《清明》、《春夜喜雨》、《小儿垂钓》、《凉州词(王翰)》、《送元二使安西》、《陶者》、《夜月》、《竹枝词》、《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咏柳》、《小池》、《春日》、《乡村四月》、《独坐敬亭山》《村居》、《乐游原》)。

五年级:诵读《笠翁对韵》、《金沙红色诗教》、古诗30首。必读:(《山行》、《别董大》、《江南逢李龟年》、《江畔独步寻花》、《滁州西涧》、《宿建德江》、《枫桥夜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塞》、《冬夜读书示子聿》、《回乡偶书》、《题西林壁》、《江南春》、《忆江南》、《望庐山瀑布》、《游园不值》、《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乌衣巷》、《大林寺桃花》、《秋夕》、《春雪》)。

六年级:诵读《增广贤文》、《金沙红色诗教》、古诗35首。必读:(《夜雨寄北》、《塞下曲(林暗草惊风)》、《芙蓉楼送辛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天门山》、《四时田园杂兴》、《望洞庭》、《示儿》、《题临安邸》、《赠汪伦》、《题都城南庄》、《咏田家》、《赤壁》、《泊秦淮》、《社日》、《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峨

眉山月歌》、《别董大》、《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竹石》、《所见》、《宿新市徐公店》、《春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

四、队伍建设及活动保障。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彭渊副组长:王兴旺

组员:伍访华、毛祖兰、芶敏

各年级负责人:各年段语文组长

(二)领导小组要经常检查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把经典诵读活动与各自常规工作结合起来,从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两个层面,组织协调好诵读活动中的各项工作

五、活动安排。

2012年3——5月

1、在全校进行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做好环境布置。在校园挂横幅,充分利用班级的黑板报、墙报,使全校师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重要性,形成统一思想。制定好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经典诵读的整体目标和构想。将诵读活动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明确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安排。

2、在同学中、朋友中举行图书交换形式,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在班级中开辟读书园地。在黑板报上设置读书小专栏,张贴经典诵读的相关作品。如“诗词荟萃”、“经典展示”等,为学生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3、“人人争当和小诵读小明星”每位学生读完一个内容,通过老师的检查,登记于班级诵读记载本(学校统一发放到班级,高年级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可由学生登记),可获得一颗星作为奖励。如果能在诵读后用写读书笔记或用做摘记、手抄报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可奖励星若干颗。

低年级可以通过朗读、讲故事、表演等形式展示。每月评比一次,班级中获星最多的前五位荣获“小诵读小明星”的称号,学校将统一表彰鼓励。学期结束时,必须要本学期中三次被评为“小诵读小明星”的学生才有资格评选三好学生或优秀少先队员。

4、学校利用每周一至五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播音时间,设置“美文欣赏”小栏目,每次朗诵并推荐学生必须熟读背诵的篇目。利用阅读课,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每节课向学生介绍某一个经典诵读片段,作适当的讲解和欣赏,要求做到有布置、有检查。在指导学生诵读的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指导学生经常动手写读书笔记,可以是日记、随笔,鼓励学生读写结合,多读多写。各年级根据学生实际,通过读摘录、讲故事、谈体会等方式交流诵读心得,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5、利用校信通和家访等时机,向家长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和好处,努力得到家长的支持,开展“我向孩子推荐一本书”活动,为学生购买好书。

6、每个班级坚持中华古诗诵背活动:在黑板上开辟“古诗赏析”小栏目,根据《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金沙红色诗教》每三天由老师或学生书写一首古诗,每节语文课前利用三分钟时间诵读。

2012年6月

结合“六一”儿童节、校园文化艺术节举行古诗配画和古诗书写比赛以及美文诵读比赛。在班级比赛的基础上,各班选拔两到三——五名选手参加学校比赛,由学校规定书写和绘画内容,评比展示。

2012年7月

评优表彰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对积极分子由学校统一进行表彰奖励。学校也将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对各班情况进行检查,对优秀班级和老师进行表彰奖励。

在全校各项活动的基础上,选拔优秀学生参加金沙县经典诗文诵读总

决赛。鼓励全校教师献计献策,确定比赛内容、比赛形式,认真排练,力争出精品,展现我校经典诵读活动的成效。

从现在起让,我们读经诵典,打造人生底色,在书中陶冶我们的情操,增长我们的见识,升华我们的境界;从现在起,让我们读书,在书中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健全人格;从现在起让我们读书,在书中与另一个人对话中,享受人生的充实与快乐;从现在起,让我们读书,在书中传承人类文明,延续人类文化,做一个文化的传递者。通过中华经典文化的诵读,去领略经典的魅力,启迪智慧的火花,去倾听生命的歌唱,感悟人生的真谛,去憧憬理想的德育,养成高尚的德性!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将使学生受益终身,也必将对学校发展产生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

岩孔镇中心完小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试行实施方案 篇2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产物, 更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食粮, 将其发扬广大并流传下去, 是我们现代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速度的加快, 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程度的加深, 使我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何去何从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不得不深思的一个问题。面对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 为了使我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 更是为了提升全民族文化素质, 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于2007年联合推出“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基层等系列活动, 全国人民学习经典, 诵读经典的热情逐渐被调动起来, 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于是在2009年由教育部牵头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进高校活动正式启动, 并迅速在很多高校作为品牌得到推广, 如2012年3月26日南方都市报报道, 广州大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践与探究”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等奖, 有关领导表示, 此活动作为高校品牌活动, 会一如既往地推广下去。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要阵地,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大学校园的举办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有利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有利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完善, 值得广大高校作为品牌活动进入深入推广。本文就从“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品牌推广的现实意义、品牌推广的有效途径及方法两大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高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品牌推广所产生的重大意义

鉴于“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中小学取得不错的效果, 同时也是高校自身所承载的重要使命, 自身发展双方面的内在需求,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进高校就成为必然趋势。

1. 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流传几千年的宝贵财富, 其传承和发展需要高校这样的载体, 由于高校本身具有中小学及其他社会团体所没有的独特优势, 能够更好地利用各种资源, 各种方式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诵读的内容可以包括很多方面, 唐诗、宋词、元曲、散文、诗歌等, 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能只限于某个方面, “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这样不仅违背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举办的初衷, 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了, 据了解, 很多高校为了使传统文化在高校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 也为了使经典诵读活动更加有效, 更加深入师生心中而将经典诵读活动列为本校的必修课程, 要修够足够的学分才能毕业, 也只有这样, 才能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坚实的保障。

2. 丰富学生文化知识, 开拓视野。

我国文化内容广泛, 涉及很多领域, 如散文、诗歌、音乐、舞蹈、饮食、军事等等, 丰富多彩, 并能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随处可见, 很多文化我们的学生只知表面, 不知其里, 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似懂非懂,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讲解传统文化的课程时, 不应该只是简单让学生背诵、诵读而已, 而是提前做好备课准备, 多查阅文化背后所蕴藏的历史知识, 然后把文化以及与文化相关的知识都讲解给学生, 让学生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再进行诵读, 不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积累更多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们的文化知识, 充实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品牌推广也就水到渠成了。如在朗诵朱自清先生的纪实散文《背影》时, 可以先向学生讲解《背影》的写作背景, 朱自清先生是从哪些角度来刻画老父亲的背影的?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让朱自清先生要写这篇散文呢?又是从哪些细节对父亲的背影进行勾勒描绘的呢?从哪些方面做了铺垫和衬托让父亲的背影如此感人呢?……只有让学生彻底领悟了《背影》更内在的含义所在, 学生才能在诵读时犹如身临其境, 更富有感情色彩, 带来意想不到的诵读效果, 还有让学生背诵节气歌时, 首先要向学生讲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是在什么时间产生的, 起源地在哪里, 又是由谁制定出来的, 二十四节气又各代表什么意思, 各个节气的时间段又是如何划分的, 等等, 都是学生背诵、诵读之前需要了解的, 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品牌推广也能顺利进行, 何乐而不为?

3.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提升文化修养。

现在的很多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一般, 在非正式场合或和几个关系很好的同学在一起时经常口若悬河, 侃侃而谈, 而在正式场合, 面对着几十乃至几百的陌生面孔时, 讲话则是磕磕绊绊, 停停顿顿, 显然不符合现代大学生所具有的水平, 这主要是与很多大学课程设置有关系, 大学语文课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在台上讲解, 大部分学生在台下听讲, 教师讲课结束, 布置完作业, 教师的授课业务即算完成, 忽略了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层次性的锻炼, 而这也正是现代很多大学生所欠缺的,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高校的举办可以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同时, 接触到很多领域的经典文化, 同时吸收很多逻辑性较强、语言组织严密的句子, 领悟经典背后的情感因素, 久而久之, 就会转化成自身语言的一部分, 潜移默化地强化大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及层次性, 增强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使其文化修养也大大提高, 这样演讲时不但可以流利地表达自身脑海中所储藏的语言信息, 还可以引经据典, 语气抑扬顿挫, 整个演讲充满感情色彩, 既锻炼了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又能达到传承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目的, 两全其美。

三、高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品牌推广研究的途径探讨

高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所产生的现实意义深远, 不容忽视, 但是如何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品牌进行推广, 具体的途径又有哪些呢?

1. 立足课本, 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课本是教学的基础, 大学课程也不例外, 诵读、背诵, 听说, 读写是学校教学传授给学生的最基本的技能, 在我国的师范院校, 师专院校或其他大学的中文专业课程设置方面, 可以大比例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 可以是从古至今的诗词, 也可以是蕴含浓厚民族精神的历史典故, 在立足大学语文课本为主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多讲解传统文化背后的故事, 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有了兴趣, 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之下, 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就轻而易举了, 高校还可以把中华经典诵课作为必修课程, 使其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让大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 这样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品牌推广的效率也就大大提升了。

2. 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相关竞赛活动。

学校应开展诵读表演比赛、书画展览、文艺演出等活动, 把经典诗文诵读搞成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 展现当代大学生的励志、奋进及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和宏伟志向, 歌颂祖国, 颂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人中的积极影响。此外, 经典诗文诵读应通过舞蹈、音乐、古词新韵的歌唱等艺术形式使呈现更加精彩动人。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广大师生更广泛地参与到经典诵读中, 从而能提升活动的整体水平, 进一步扩大经典诵读的影响。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也会给校园带来清新的空气, 使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精神风貌发生积极的变化。而且,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可使大学生在传统文化里找到永恒的精神家园和生命安顿之处。

3. 加强经典诵读师资能力建设, 提升教师水平。

教师作为班级的灵魂、学生学习的领航者, 其教学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学生所学知识的深浅。自从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进高校以来, 对大学教师的诵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想方设法培养高水平、高素质、高能力, 责任心强, 语言表达能力过硬, 普通话标准的师资力量, 以便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模范示范作用, 纠正学生诵读过程中的错误, 进而提升高校整体的诵读水平, 高校教务处、办公室可以加强与本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单位的合作, 定期邀请普通话标准的主持人, 国家级、省级的普通话测试员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 每期培训结束之后再组织教师们相互讨论, 交流心得, 完善教师的诵读水平。学校还可以选拔一批语言能力突出、业务水平高、爱岗敬业的教师到国家语委或省语委开办的研讨班进行深造, 加强整体经典诵读师资能力建设, 从而为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品牌推广创造有利条件。

4.“经典诵读行动”周, 强化推进掀热潮。

学校积极开展“经典诵读行动”周活动, 要求各院系、班级开展“诵读经典、传承文明”诗歌、散文朗诵比赛。各院系活动形式多样, 内容精彩, 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中文系注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组织学生开展普通话知识介绍活动, 举办语言文字知识现场咨询、经典知识展示等活动, 吸引许多学生咨询、参观、聆听。

四、结论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高校的开展既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 也是时代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高校全体师生应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 共同促进这一品牌活动在高校的顺利推进, 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经典诵读活动品牌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能操之过急, 只能根据本高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行之有效的途径, 才能最终实现高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品牌推广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海霞.高职院校经典诵读的教育途径与价值[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9) .

[2]王登峰.积极推广“经典诵读”, 大力推进文化建设[J].语文建设, 2010, (78) :148.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试行实施方案 篇3

一加强诵读组织建设,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的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得到空前提升。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强调了高校的第四种职能:传承文明。我校党委、校行政高度重视经典诵读行动,将“中华颂·经典诵读”活动与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学质量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其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其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传承文明的重要手段。学校成立“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领导小组,校语委主任、副院长担任组长,教务处处长担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教务处、学生处、宣传部、团委、工会负责人和各院系党总支书记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语委办,教务处副处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规划部署试点工作,明确责任单位,建立协调机制,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学校投入30万元经费建设课程、开展活动、组织竞赛,保障经典诵读行动落到实处。

二开设经典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为实现“创新性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搭建“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高素养、重责任”的培养平台。我校将经典诵读行动纳入到“高素养”平台,在“大学语文”、“普通话”等课程中融入经典诵读内容,新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应用文写作”、“硬笔书法训练”、“书法赏析”、“经典诵读篇目赏析”等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供学生选修。在“普通话”课程中增加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内容,学时由12学时增加到24学时,学分由1学分增加到2学分。“大学语文”由公共选修课任选改为必选,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学习,提高素养。在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英语、法学以及师范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增设经典诵读能力训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经典诵读能力训练,让他们了解经典、爱上经典、能够高水平地诵读经典,将来担任语文教师时可以引导更多的孩子喜爱经典,延伸参与经典诵读的人群,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接班人。

三创新经典诵读载体,开展诵读系列活动

学校充分依托学校教育资源和优势,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相关课程、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和平台,积极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使其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高校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校语委办重点开展了六项活动:

(一)学生“万人诵经典”,拓展学生参与面

团委、社科部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教学单位开展“万人诵经典”活动,要求3000名学生走上讲台诵读经典,10000名学生聆听经典,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锻炼学生勇于表现的胆量。活动开展以来,受到教学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学生的欢迎,在校园的修读点、教学楼内,许多学生大声诵读,全校掀起了诵读经典的热潮。实践证明,经典诵读不仅有利于熏陶大学生良好的语感,更有利于大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增强表达能力[4]。

(二)教师诵读强师德,提高教师积极性

学校工会结合迎接党的生日,组织开展“迎七一、强素质、中华诵”教职工诵读经典大赛,提高了教师参与经典诵读行动的积极性。在比赛中,各代表队的参赛选手用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诵读表现手法,诠释了经典作品深邃的思想意境,表达了全体教职工传承中华美德、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意愿。

(三)“经典诵读行动”周,强化推进掀热潮

学校积极开展“经典诵读行动”周活动,要求各院系、班级开展“诵读经典、传承文明”诗歌、散文朗诵比赛。各院系活动形式多样,内容精彩,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中文系注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组织学生开展普通话知识介绍活动,举办语言文字知识现场咨询、经典知识展示、诵读技巧讲座等活动,吸引许多学生咨询、参观、聆听。

(四)“经典诵读”辅导课,丰富内涵提升水平

为引领广大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中华经典,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学校语委办邀请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测试员为大学生作了20多场“经典诵读”和普通话知识讲座,宣传经典篇目内容,推广普通话知识,6000余名学生现场聆听。活动的开展,加深了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培养了他们诵读、书写及讲解经典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丰富了“经典诵读行动”的内涵。

(五)“普通话诊所”一对一,分类辅导共提高

学校选派部分优秀的国家级、省级测试员担任“普通话诊所”的“坐诊医生”,开展诵读经典辅导活动。每周定期向学生开放,传授调节气息的方法,教授诵读的要领,了解学生诵读经典、讲说普通话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对学生进行普通话模拟测试,指出存在的“病症”,开出“药方”,帮助学生提高诵读能力和普通话水平,真正使广大学生“爱诵读、会诵读、擅诵读”。据统计,“普通话诊所”已接待学生3000余人。

(六)校内诵读选拔赛,创先争优塑精品

学校组织开展了德州学院学生经典诵读比赛,由学校语委办主办,教务处、中文系承办,比赛通过院系预赛、学校决赛的形式开展,院系推荐集体组、学生组分别参赛,中文系组织、推荐留学生参加留学生组的比赛,部分校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院系书记、普通话测试员担任评委。比赛得到了院系的大力支持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纷纷组织院系预赛,邀请普通话测试员担任指导教师,热情高涨,积极备战。

为做好留学生诵读经典的工作,中文系领导安排国家级测试员对留学生进行一字一句的指导,解释经典内容,诠释经典内涵,教授其发声的方法、语句的抑扬顿挫,使其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掌握中华经典的学习方法。留学生耐心求教,反复练习,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提高了诵读经典的能力。

四培育经典诵读师资,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经典诵读师资培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自我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聘请名家来校讲学,挖掘经典的丰富内涵,提升我校教师和学生对经典的认识和理解水平。选派部分教师参加国家、省语委举办的师资培训班,到名牌高校进修学习,积极培育经典诵读的师资水平。

学校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测试员的作用,引导测试员勇于担当“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宣传员、“经典诵读”的讲解员、普通话培训课的辅导员、“普通话诊所”的诊断员、语言文字网站的建设员、服务地方的推普员、地方方言的保护员、语言现象的研究员。学校举办经典诵读辅导班,各院系选派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代表参加培训。

学校教务处与宣传部、团委、工会、中文系等多部门合作,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上到学校、下到宿舍,通过校报、广播台、校电视台、校园网等媒体开辟专版、专题节目、专栏,宣传和诵读经典篇目,使经典著作深入人心。通过系列活动,以校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校风,校园内形成诵读经典名篇的热潮。

五经典诵读深入人心,育人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经典诵读行动的开展,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强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明晰、正确,勇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得到提升,更加明确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文化素质、道德修养有了很大提高,学校的育人水平不断提高。

(一)涌现出许多爱心助人的典型

音乐系2009级学生刘金元和邹君心系社会、关爱他人。在返回学校的路上,共同救助了一位摔伤老人,德州电视台《直播德州》栏目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外语系学生张丽和父亲发生车祸,,外语系全体师生为其捐款,《齐鲁晚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二)涌现出许多奉献社会的典型

中秋节前夕,医学系20余名学生志愿者到博爱养老院,为老人们送去节日问候。体育学院10名大学生深入农村,开展“镜头记录新农村”社会实践活动,被《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媒体报道。汽车工程系走进社区,举办了红歌会。经济管理系6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和环卫工人一起上街清扫,积极参与创卫。

(三)获得多项表彰

在2011年“中华诵·2011经典诵读大赛”全国比赛中,1项作品荣获集体组三等奖、3项作品荣获优秀奖。在山东省选拔赛中,学校荣获最佳组织单位奖,4项作品荣获一等奖,4项作品荣获二等奖。

参考文献

[1]语用司推普处.“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暨经典资源库建设启动仪式举行[J].语文建设,2010(6):61.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王登峰.积极推广“经典诵读”,大力推进文化建设[J].语文建设,2010(78):148.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试行实施方案 篇4

一、活动目的:

为配合“创文”工作的开展,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文明新人”为核心,促进未成年人的养成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读书环境。以中华经典诵读的形式,用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激励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二、活动内容:《弟子规》诵读

三、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四、活动时间:2011年4月中——5月中

五、活动地点:礼堂

六、具体安排:

(一)《弟子规》诵读训练。(第9-12周)

各中队利用班队会课、队活课、阅读课(或思品课),指导学生开展诵读和明理,同时要求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诵读,使青少年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二)《弟子规》诵读比赛。

1、比赛内容:各中队围绕《弟子规》原文进行选择。

2、比赛时间:第13周周一班会课(高、中年级比赛时间的课程与班会课对调)

高年级:下午第一节

中年级:下午第二节

低年级:下午第三节

3、活动形式:

(1)以中队为单位(不少于40人)参加诵读比赛;时间控制在3—5分钟以内。

(2)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也可辅以伴奏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

4、评奖方法:

(1)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评分采取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

(2)以年级为单位取名次:

一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

其它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

5、评分标准:

(1)普通话标准,诵读流畅,语速、语调恰当,停顿合理(20分)

(2)诵读形式丰富,具有艺术性,感情处理得当,富有表现力、感染力(30分)

(3)精神饱满,声音洪量,台风端正,表演落落大方,无小动作(20分)

(4)上下场组织安静、有序。(10分)

(5)服装统一(10分)

(6)班级会场纪律(10分)

6、评委安排:

高年级:

中年级:

低年级:

7、其它安排:

(1)舞台标语:

(2)摄影:

少先队大队部

语文科组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篇5

一、活动目的: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从四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以经典诗文,自动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其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校园文化,形成经典的校本课程。

二、实施方式:

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各班级结合自己实际,早读、午读、我们的节日、校本课程等途径,开展形式多样,适合小学生的诵读活动。学校举行师生诵读展演活动。

三、具体措施: 学校方面:

(1)4月初,学校制定“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确定活动目标计划,提出活动要求。

(2)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读”乐趣。利用晨读让学生诵读古诗文。开展“我爱朗读”为主题的经典诵读会。

利用我们的节日“清明节”和“中秋节”展开“清明诗歌朗诵”和“咏月经典诵读”

(3积极探究古诗文教学方法,摸索古诗文诵读的形式。

(4)学校将组织人员,把活动中师生搜集的古诗文分类整理,汇编成册,做为我校古诗文学习的校本教材。

班级方面:

(1)在经典诵读课上做诵读指导,可举办诵读擂台赛,也可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诗展示或交流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搜集、背诵古诗文的积极性。

(2)倡导班级开展“课前一吟”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见缝插针,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3)广泛搜集古诗文,开展看谁找的多、读的多、背的多活动。在班级当中选举出来进行表彰

(4)开设“诗文”园地。每个班级在板报栏里开设一块“诗文”园地,内容可以是要求会背的古诗或古诗的背景介绍,也可是为古诗配的书画,学习、巧用古诗的仿写习作等。

四、诵读内容: 《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等 语文教材中推荐的优秀古诗词等

五、具体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学校制定活动方案,全校拉开诵读活动序幕。

2、发动学生广泛搜集优秀诗文。并选出适合本班的优秀作品诵读。

3、各班在板报中开辟一个学古诗文的园地,营造诵读氛围。

4、各班举行一个“我爱朗读”经典诵读的班队会 四月份:

1、以清明节为契机开展清明诗歌经典诵读

2、学校检查班级诵读情况。六月份:

1、班级评选诵读“小明星”。10月份:

以中秋节为契机,举行“咏月”经典诵读 十月份: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篇6

一、活动口号:“沐浴经典传承文化”

二、活动时间:10~12月份

三、活动内容:

(一)宣传准备阶段(10.29~11.2)

1.举行读书节开幕式

责任人:xx

活动时间:10月29日(周一)早晨

活动地点:校门口、大操场

具体要求:

(1)电子屏:“第九届‘师生共读书卷留香’读书节开幕啦!”

(2)升旗仪式时,举行开幕式,议程包括读书节致辞、经典诗词诵读等,让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阅读书目,激发阅读兴趣。

2.建立“班级诚信书吧”

责任人:班主任、语文老师

检查时间:11月9(周五)

具体要求:

(1)各班班主任、语文老师发动学生自带课外书,建立“班级诚信书吧”,为班级学生阅读提供方便;

(2)班内由2位同学担任书屋管理的志愿者,做好图书的整理工作;学生在课间根据兴趣自主借取、登记,阅读结束还回“书吧”、登记还书日期,实践诚信观念;

(3)读书节闭幕时,将《“班级诚信书吧”借阅记录》上交德育处。

(二)常态化阅读活动(10月~12月)

1.课前集体吟诵:每堂课预备铃至上课铃之间的两分钟,各班学生在课代表带领下,齐诵各年段课前诵内容,积累古诗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2.课上教师导读:每周1次早读时间,语文老师指导学生阅读《乘风雅诵》;每周1次绘本课,任课教师指导阅读“绿种子”绘本。

3.课后自主阅读:每天早读课之前,自主阅读必读书目或其他阅读书目;每位学生根据教育局下发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进行课间、午间的自主阅读和傍晚的亲子阅读。(开学初教务处已下发《张家港市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三)特色化阅读活动(第十~十七周)

“小小诗歌王”竞赛

责任人:班主任、语文老师

活动时间:11月

具体要求:

(1)各班每位学生均要参加,背诵年级组自定的诗歌;

(2)月末,通过班级竞赛推选每班4位学生参加年级组决赛;

(3)各年级组语文备课组长牵头,交换出题,以诗词对答的形式制作PPT,组织年级组决赛,班主任老师现场评分,选出“**年级十佳诗歌王”

中华经典诵读中的德育渗透 篇7

《三字经》是一部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于一体、既富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儿童启蒙读本, 其内容体现了中华文化传统的道德人文主义精神。早在入小学前, 大部分学生已在家长的指导下接触了《三字经》, 但对其中的故事却知之甚少, 于是开展《三字经》故事会, 让学生们选一个《三字经》中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来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学生们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便更进一步地了解了《三字经》里所蕴含的德育理念。

二、诵读《弟子规》, 建立良好品德

“弟子”指的是学生, “规”就是规范。《弟子规》的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的文义, 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学等时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教导学生诵读《弟子规》, 并落实在生活当中, 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明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

三、诵读唐诗宋词,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在经典诵读时, 我把教材中描绘自然风光的诗词归为一类, 让学生们系统地来诵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春游时, 映入同学们眼帘的是美丽的景色, 跃上他们心头的却是一首首古诗。看到刚苏醒的柳枝, 他们吟的是“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看到各色野花, 有的同学吟“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有的念“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在雨天, 他们吟的是“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看到月亮, 他们吟的是“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学生们诵读了古诗后, 都拥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四、在古诗词中体会友谊的真谛

多数学生都是乐意和同龄的伙伴一起玩耍的, 但大部分学生却不太懂得与朋友的相处之道, 不明白友谊的可贵。有相当一部分古诗词是歌颂友谊的, 在对这些古诗反复诵读的过程中, 学生们也能体会到友谊的真谛。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奔流不息的长江水, 雪地上的马蹄印, 驻足远眺的诗人, 一幅幅鲜明的画面出现在了学生们面前, 诗人与朋友间的真挚情谊也令他们深受感动。

五、在古诗词中感悟乡愁

学生们最初接触的思乡古诗是《静夜思》“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再有就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接着还有《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渡汉江》“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一个个鲜明的意象, 一缕缕细腻的愁思, 能让学生们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幅画面, 见到了“乡愁”的模样, 感受到了“乡愁”的滋味, 并被深深感动着。

诵读中华经典传承民族美德 篇8

国家教育部在2014年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学校教育要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分学段有序推进。琴湖小学自2005年起,就坚持走以“经典诵读”为特色的实践探索之路。10年的坚持,所收获的不仅有孩子们语文修养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变化和道德情操的养成,更有学校内涵的提升、特色的彰显和品牌的形成。

一、文化熏陶,书韵飘香

琴湖小学简约精小,朴素雅致,飘逸着宜人的书香气息。漫步校园,大到门厅、走廊,小到办公室、教室,每一处角落,每一个细节都设计独到,“润物细无声”。大厅内《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小诗,以儿童的视角提醒人们每日自省。南侧“历代名人咏常熟”经典诵读墙,仿佛在告诉孩子们诵读经典就从赏读家乡诗词文化开始。拾级而上,所见的便是古代著名诗人诗作,以及“从这里出发”“诗雨润新芽”“我们爱阅读”“好书推荐”“书海拾贝”等经典诵读专题版面等。走廊里吊牌上的“求真、储善、尚美”几个大字是琴湖人共同的价值取向。每一层面都设有开放阅览室,这里是孩子读书的乐园。“与书为友,悦纳经典”的校园文化布置,充盈着琴湖师生和谐、进取的校园生活。中华经典的文化气息,每时每刻在校园流淌。

二、科研引领,课程支撑

在經历了“诵读中华经典,积淀民族文化底蕴”“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诵读中华经典,提高学生素养”的三轮新教育课题研究后,学校制定的“基于儿童成长的中华经典诵读体系构建与实施的研究”的课题方案,被批准为江苏省“十二五”规划重点立项课题。

1.实践开发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学校在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诗词和古文中,遴选出适合学生诵读的优秀文本编印校本教材。2006年,首次编印校本教材《中华经典诵读》,2009年进行修订,并编印第二版——《相约经典》。秉承“始于喜悦,终于智慧”的阅读观,各年级学生背诵大量唐诗宋词,并且熟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等经典名著名篇。2014年,学校以中华传统美德为主线,弘扬“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的“中华十德”,开展“一月一德”主题教育和诵读活动。

2.合理设置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实施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根据新课程改革和学校特色建设的需要,1-6年级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专门用于校本教材和名著名篇的教学;二是每天早中晚进行晨诵、午读、暮省,形成常规;三是每节语文课前1-2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有了这三方面的日常举措,学生的诵读时间、诵读内容得到有效落实和保证,诵读效果显著。

3.定期开展传统文化校本研讨 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相约经典”校本教学研讨、课外名著阅读专题研讨等活动,《秋天——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相约白居易》《与苏轼有个约会》……在这一堂堂优美灵动的诗词名著鉴赏课、汇报课中,教师们把经典诗词的研究性学习与课外诵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名著推荐和导读搬进了课堂,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

4.研究实施经典诵读与学科整合 诵读中华经典作为学校的特色,已渗透到各个学科和各项活动中。学校在全体任课教师中开展“如何在学科教学中结合或渗透经典诗文学习实践”的研究。体育课上,学生吟诵着诗词玩着游戏,趣味盎然;美术课上,学生们创作诗配画,浮想联翩;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与学生围绕诗歌、诗人开展探究之旅;音乐课上,教师与学生在古诗新唱的优美曲调中边歌边舞;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辅导学生编辑经典诗文小报等……各学科与诵读活动的自然交融,丰富了经典诵读的形式和内容。

三、活动推动,三位一体

活动是经典诵读教育的推进器和生长点。几年来,学校坚持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初步打造了“以学校诵读为主体,以家庭互读为辅助,以社会共读为推动”的“三结合”活动模式。

1.举行校园科技艺术节、文化体育节 学校每年举办以“诵读经典”为主题的校园科技艺术节和文化体育节,内容丰富,有经典名画的临摹与欣赏、节日小报的创作比赛、中队主题活动观摩、学堂新歌演唱会、经典诗文诵读擂台赛、经典诗文吟唱比赛、红领巾小书市等。开启文学之门,师生们徜徉在中华经典的书海,吟咏历史长河中的美文著作;走进音乐的殿堂,去聆听美妙旋律奏出的生命乐章;跨入美术的名画长廊,去体悟经典名作的意蕴和情趣,享受文化与美的盛宴。活泼欢快的儿歌旋律、耳熟能详的中华经典诗词,加上队员们稚嫩而饱含深情的吟唱,还有图文并茂的诗配画,无不给人以美的熏陶。

2.开展“相约经典”主题队活动 队会是少先队员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各中队利用队会定期开展“相约经典”“我与经典有约”“诵千古名篇,启智慧之门”“阅读伴我成长”等主题教育活动,每逢季节变换或重大节日,各中队便会围绕“经典诵读”开展“春夏秋冬”四季诗歌会,开展诸如“柳”之歌、“月”之颂等主题诵读活动。队会上,单纯的背诵演变为鲜活的少先队活动,给人以美妙的经典艺术享受。

3.倡导家庭亲子共读 为激发家长参与阅读的热情,学校以告家长书、编印家校小报、举行家长会、集中家访或邀请家长参与学校读书节等形式,将学校营造书香校园的信息传递给家长。在集中家访中,向受访学生以及家长赠送书籍,传递读书理念;学校举办“和孩子同看一本书”的亲子交流活动、家庭亲子阅读比赛、家庭小书屋评比,倡导亲子共读,共同成长,有效地促进了家庭文化建设和学习型家庭的形成。

4.参加社区读书节 常熟市每年举办全民阅读活动,这是虞城百姓“尚知好学、崇文兴教”的重要见证,也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塑造城市精神的最强举措,更是全面提升公民素养,丰富群众生活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为此,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图书馆,积极参加常熟市阅读节等活动,切实将书香校园和学习型社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试行实施方案 篇9

——读经典的书,做有内涵的人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读经典的书,做有内涵的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是每一个教师的神圣职责,诵读经典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读经典的书,做有内涵的人此项活动可以丰富师生人文素养,也可以展现我校“书香校园”的办学特色,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中国传统美德的影响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3.通过经典诵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努力塑造学校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书香班级。

三、组织领导:

组长:帕丽旦(书记)、范涛(校长)副组长:香惠燕、热汉古丽、王娜(副校长)

成员:肖敏、阿斯亚、魏雪萍、王杰敏、马晓英、古丽仙

四、诵读内容:

教师:《教师必背古诗词》和《美文诵读》。学生:《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阶段必背古诗词70首;各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诵读与感悟”和现代经典段落;

一、二年级诵读《三字经》、《弟子规》,三、四年级诵读《三字经》、唐宋经典古诗和现代经典,五六年级除诵读《唐诗三百首》的部分古诗以外,还诵读《论语》、《孟子》部分名篇和现代大家名篇。

五、活动形式:

定时间——每天晨读半小时、午写十分钟;定责任人——班主任老师。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台,实现了诵读经典活动与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在各班主任周密组织下,学生活动以班为单位,以黑板报和自编笔记本《采蜜集》为阵地,以班主任为指导,采取教师辅导、学生自学形式。德育处将在适当时间举行师生比赛和普遍抽查。在活动中以师带生,以生促师,师生共同学习、进步。

六、具体措施:

1、要求各班制定读书计划。设计班级读书目的、读书宣言、读书口号,将班级标语张贴于教室,每位学生都要背诵班级读书宣言与行动口号。

2、营造氛围,潜移默化。仅仅教会学生吟诵,并不能算是对他们进行了真正的文字熏陶,只有身处浓浓的古诗词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感染。第一,形成古诗词学习环境。板报、橱窗经常刊登古诗词,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第二,诵读活动形式多样。班级内组织开展接龙游戏,由小组、个人或师生轮流背诵一首诗词或一个诗句;每学期,学校组织“阅读节”,开展赛诗会或诗词朗诵会,看谁背得多,吟得多。形式分为口试和笔答。第三,给诗词配画比赛。具体形式为:每人给喜欢的诗配上一幅画,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初选。每班推荐5份优秀的诗画参加级部评选。学期末开展一次诗配画比赛。优秀作品在学校橱窗展示。第四,组建“小百灵艺术团”,筛选音色好、形象佳、兴趣浓的学生参与。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系列艺术节活动。

3、建立班级个性化藏书架,给书架命名,选好图书管理员,统计藏书目录,安排图书管理员作好借书、还书的登记以及整理书柜的工作,规范学生的借书、还书的步骤。

4、开展“好书共读”活动。学校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购买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配发给各班。同时要求语文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指导。指导用好《采蜜集》阅读笔记本,以笔记促阅读。阅读笔记本设:阅读的书籍名称、阅读的时间、内容摘录或体会、家长的评价、教师的评价等。

5、扎实开展日常活动,诵读经典本身就是一种文字的积累。积累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推行每周一诗,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具体方法是:充分利用校本教材——《古诗文诵读》一书。每周背并理解一首新的诗词,小组长检查并做好记录。语文教师每天拿出五分钟时间给学生搭建诵读平台,让喜欢展示的学生美读,美背,及时鼓励表现好的学生。让学生能背得琅琅上口、津津有味。

6、各班积极开展特色阅读活动。(1)每天早晨各班按时进行“晨诵活动”每天中午进行“午读活动”,学生课间活动:三人一组说说《论语》小故事;四人一组的跳皮筋、踢毽表演《笠翁对韵》;五人一伙的拍手对唱《百家姓》;十人一队的丢手帕背诵《千字文》。(2)每周每班定时进行课外阅读活动。语文老师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进行阅读指导(内容:共读一本书),中高年级教师对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指导,并及时交流反馈适时地与学生交流心得,让学生及时感受到读书带来的成功的体验。低年级语文老师为学生诵读篇章,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感受经典。(3)鼓励学生与父母进行“亲子共读”活动,家长和学生同游书海,家长要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以家长读书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7、学校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并颁发诵读考级证书。在日常的读书活动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读书笔记、读书态度、参加交流的成果进行评价,每月评选出“读书小标兵”,以家校路路通形式向家长汇报评比结果。期末评选出“阅读之星”和“书香之班”。

8、提倡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读书交流会。(1)师生共同交流。主要以讨论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针对自己所看到的有趣的或比较精彩的故事进行交流、体会。(2)生生活动交流。看同一本书的学生选择好书中内容进行组织排练。可以是绘画的形式展示,也可以表演片段的形式,以此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9、结合每年九月份的推普周学校将组织各班开展经典诵读现场会。

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一、启蒙经典(共3篇)

1、《老子》(《道德经》)

2、《三字经》

3、《弟子规》 二、四书五经

1、《大学》(第1章)

2、《中庸》(第4、20、22、22章)

3、《论语》(10篇)⑴《学而·学而时习之云章》(第1、4、6、14、15、16章)⑵《为政·为政以德七章》(第1、4、11、15、17、19、20章)⑶《里仁·里仁为美九章》(第1、5、8、9、10、14、17、24、25章)⑷《雍也·乐水乐山四章》(第18、20、23、30章)⑸《述而·志于道八章》(第3、6、8、12、16、22、34、37章)⑹《泰佰·任重道远三章》(第5、7、10章)⑺《子罕·仁者不忧七章》(第4、17、18、19、23、28、29章)⑻《颜渊·成人之美五章》(第4、16、19、22、24章)⑼《子路·和而不同九章》(第6、16、17、19、21、23、24、26、27章)⑽《宪问·修己以安百姓十章》(第2、3、4、24、27、28、30、34、35、42章)

4、《孟子》(6篇)⑴《公孙丑上·论浩然之气二章》(第2、6章)⑵《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一章》(第2章)⑶(离数上·得民心者得天下二章)(第9、10章)⑷《告子上·舍生取义四章》(第8、10章)⑸《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三章》(第14、19、24章)⑹《尽心下·尽信(书)不如无(书)二章》(第3、31章)

5、《周易·泰》

6、《尚书·盘庚上》

7、《诗经》(6篇)⑴《关睢》⑵《子矜》⑶《鸡鸣》⑷《伐檀》⑸《硕鼠》

8、《礼记》(3篇)⑴《苛政猛于虎也》(3篇)⑵《不食嗟来之食》⑶《学记·教学为先》

9、《左传》(2篇)⑴《曹刿论战》⑵《烛之武退秦师》

三、神话故事(5篇)

1、《精卫填海》(《山海径》)

2、《夸父逐日》(《山海径》)

3、《鲧禹治水》(《山海径》)

4、《女娲补天》(《山海径》)

5、《嫦娥奔月》(《山海径》)

三、寓言故事(10篇)

1、《画蛇添足》(《战国策》)

2、《狐假虎威》(《战国策》)

3、《拔苗助长》(《孟子》)

4、《鹬蚌相争》(《战国策》)

5、《自相矛盾》(《韩非子》)

6、《愚公移山》(《列子》)

7、《螳螂捕蝉》(《说苑》)

8、《卖椟还珠》(《韩非子》)

9、《曾子杀猪》(《韩非子》)

10、《朝三暮四》(《庄子》)

四、爱国治国篇(10篇)

1、《国殇》(屈原)

2、《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

3、《阿房宫赋》(唐·杜牧)

4、《木兰诗》(北朝民族)

5、《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6、《满江红》(宋·岳飞)

7、《正气歌》(宋·文天祥)

8、《少年中国说》(三、四稿)(清·梁启超)

9、《前出师表》(诸葛亮)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五、劝学励志名篇(10篇)

1、《劝学》(前3节)(荀子)

2、《师说》(韩愈)

3、《孟母戒子》(韩愈)

4、《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

5、《孙权劝学》(司马光)

6、《陋宝铭》(唐·刘禹锡)

7、《爱莲说》(宋·周敦颐)

8、《为学》(清·彭端淑)

9、《卖油翁》(宋·欧阳修)

10、《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孟子》)

六、经典古诗(35篇)

1、《静夜思》(李白)

2、《游子吟》(孟郊)

3、《清明》(杜牧)

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6、《送友人》(李白)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9、《春望》(杜甫)

10、《过零丁洋》(文天祥)

11、《泊秦淮》(杜牧)

12、《题临安邸》(林升)

13、《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5、《望岳》(杜甫)

16、《观书有感》(朱熹)

17、《元日》(王安石)

18、《雪梅·梅雪争春》(卢梅坡)

19、《山园小梅》(林逋)20、《乌衣巷》(刘禹锡)

21、《游园不值》(叶绍翁)

22、《登鹳雀楼》(王之涣)

23、《春晓》(孟浩然)

24、《枫桥夜泊》(张继)

25、《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26、《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27、《江南春》(杜牧)

28、《春夜喜雨》(杜甫)

29、《初春小雨》(杜甫)30、《示儿》(陆游)

31、《卖炭翁》(白居易)

32、《望庐山瀑布》(李白)

33、《如梦令》(李清照)

34、《西江月》(辛弃疾)

35、《石壕吏》(杜甫)

七、现代经典(27篇)

1、《匆匆》(朱自清)

2、《石榴》(郭沫若)

3、《雪》(鲁迅)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5、《生命》(巴金)

6、《鸟的天堂》(巴金)

7、《朋友》(巴金)

8、《秋天的况味》(林语堂)

9、《青春》(苏雪林)

10、《泰山日出》(徐志摩)

11、《一只小鸟》(冰心)

12、《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

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

14、《二月兰》(季羡林)

15、《夹竹桃》(季羡林)

16、《桂花雨》(琦君)

17、《珍珠鸟》(冯骥才)

18、《月迹》(贾平凹)

19、《老人与海》(海明威)20、《世间的流浪者》(雪莱)

21、《心得绿叶》(泰戈尔)

22、《沁园春》(毛泽东)

23、《女神》(郭沫若)

24、《雨巷》(戴望舒)

25、《八月的太阳》(徐志摩)

26、《偶然》(徐志摩)

27、《深山听夜》(余光中)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试行实施方案 篇10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

二、活动目的:

为了积极创建“书香校园”,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经典诵读的活动中来,通过读经诵典“同经典相伴,与圣贤同行”,陶冶性情,涵养气质,增强文化底蕴。同时促进我校学生普通话应用水平的提高,激发读书热情,加强学生对经典诗文的积累。特举办本次“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现就比赛的具体事项安排如下: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安排:

时间:4月20日

地点:各班教室

四、比赛形式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演讲比赛

五、比赛内容:

学校拟定的《小学各年级古诗词诵读积累篇目》中应掌握的诗文以及学过的应该积累的古文名句等,如《三字经》、《增广贤文》中一些必背的名句等。诵读表演比赛的内容也可以是以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等为

主题的诗歌。

六、参赛对象:

全校三~六年级学生

七、比赛办法: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表演比赛

1.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表演比赛分“必选”和“自选”两部分。必选作品(比赛现场抽取)从小学生《小学各年级古诗词诵读积累篇目》中抽取一首背诵;自选作品由比赛选手事先准备好一首诗背诵表演,表演形式不限(可加乐器、录音带伴奏)。

2.每个参赛选手自选作品朗诵时间不超过3分钟。

3.比赛顺序采取抽签为序,赛前请语文老师选好诗文,认真辅导。

4.诵读表演比赛评分标准:

⑴普通话声,韵,调准确,语言流畅(4分);

⑵处理符合作品意境,感情丰富,有表现力(4分);

⑶现场效果好,包括语音语速,朗诵形式,整体配合,精神面貌等(2分)。

八、奖项设置及评审办法

本次比赛共设个人奖每年级取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在诵读经典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篇11

开展经典读诵活动,并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它同时也是国民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长期持久地开展下去。

一、为什么要诵读经典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折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一个人在他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的基础;成为他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

百年大计真的是教育,而语文教育又是重中之重,要使学生爱语文,爱自己民族的文化,树立理想,担当责任,造福一方,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同行应该思考的。带学生走一条学好语文最经济最有效,为一生奠定基础的路——国学经典诵读,通过这样的人文教育,通过那些千古名篇去体验和感知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培养那种巨人般的情感和胸襟,让学生从历史上那伟大的先贤圣哲的睿语壮行中感悟到:一个人,在一生中无论遭遇到什么,皆要做到宠辱不惊,笑看成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每一个教师要有古圣先贤的对祖国文化孜孜以求,发愤忘食,诲人不倦的精神。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和进步所应承担的责任,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

二、如何组织诵读经典

1、唤醒诵读潜能,调动诵读情感。

潜能,指潜在的能力,就是存在于事物内部的,不容易被发现或发觉的,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童年时期是人的记忆的黄金时期,这时记忆的内容保持时间最久。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记忆发展的高峰阶段,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让学生在一生记忆力最佳年龄诵读经典,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通过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将使他们的识记能力得到锻炼,提高记忆力。

古诗文具有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节奏感强,琅琅上口,篇幅短小,韵味无穷。学生诵读的过程很简单,就是多接触,多诵读,熟读成诵。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它合辙押韵,本身的节奏、音律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琅琅上口。例如:唐朝杜牧的《秋夕》一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夏夜赏星的精彩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人有景,叙事抒情……学生了解大意之后,非常喜欢这首清新的小诗,不到十分钟时间就可以背下来了。这说明,只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就会充分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使学生有诵读的愿望、兴趣,不用老师督促,自然而然地背诵古诗,同时发展了记忆能力。

2、激发诵读兴趣,提高诵读认识。

兴趣是指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心理倾向。兴趣进一步发展成为从事某种活动的需要时,就称为爱好。如果能够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使他们无论是对背诵的过程,还是对背诵的结果,都兴趣盎然,兴致勃勃,把背诵古诗当成一种爱好,那么背诵古诗将成为他们的主动的需要,而不是负担。

叶圣陶曾说过:诗词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就足够,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让学生吟诗背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味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是最能调动学生兴趣的了。因为我们引导学生诵读的都是古诗中的精华,这些诗词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魅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像唐朝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中学生只要知道了“金络脑”的意思,就能大致了解诗歌意思了。老师只要再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生平,学生体会到诗人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跃跃欲试的情感即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突破理解了重点、难点,就一定会更加喜欢诵读。

3、收获诵读成绩,养成诵读习惯。

学生背诵古诗文,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学以致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定将诗词内容不断内化,成为自己知识系统中的一部分,并应用于再创造的过程。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篇12

为了进一步促进全校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为“倡导阅读传统经典,在诵读中亲近中国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明,在热爱中创新传统思想,在创新中弘扬民族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书香校园,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和朗诵水平,激发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汉语言文学的艺术魅力,特在小学部举行“漫步书林 享受诵读”美文诵读比赛。

一、活动意义:

诵读是中华民族传承文化的结晶,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必要形式,是语感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次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语文课程的改革,促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二、活动主题:

“漫步书林 享受诵读”美文诵读比赛

三、活动时间:待定

四、参赛要求:

1.参赛对象:一至六年级学生,每班两位同学各诵读一篇作品。2.朗读时间限定3-5分钟

3.诵读内容:要求积极、健康、向上,文质兼美的现代诗歌、散文等,可为人教版1——12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如需配乐请自备。

五、比赛形式及阶段

1.预赛阶段:各班自行选择合适人数(不得少于十人)进行预赛,选取两名同学参加决赛。(留好活动资料备查)

2.决赛阶段:每位选手自选一篇作品现场诵读。诵读时可脱稿或用课本,也可根据需要适当运用表情、手势等加强诵读的艺术感染力,但要把握好尺度,不要把诵读混同于表演。

本次分为三组 :低年级组,中年级组,高年级组。

六、评分标准及办法:

1、服装整洁得体,精神饱满,仪表大方。(1分)

2、朗诵熟练,音质音色富有美感和渗透力。(1分)

3、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能很好把握朗诵节奏。(2分)

4、正确把握诵读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引起观众共鸣。(4分)

6、诵读形式富有创意,整体呈现生动,富有表现力(如配以适当乐曲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的朗诵),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1分)

7、计分办法:本次评选采取10分制,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其余评委分数的平均分为参赛者最后得分。

8、上场顺序抽签决定。

七、奖励办法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篇13

一、活动主题

本次活动以“播种绿色,传承文明,展示风采,祝福祖国”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良好氛围。

二、比赛事项

(一)比赛名额

三四五年级班级每班选两名学生参加比赛。

(二)比赛内容

1.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包括环保方面的经典诗文),篇目自选(时间不超过5分钟的篇目),要求:内容健康,感情真挚,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参赛选手须用普通话进行诵读,如能脱稿加0.5分。

2.比赛设置“自我介绍”(限时30秒)和“自选篇目诵读”(限时5分钟)两个环节。参赛选手可选取多种辅助手段,诵读所用背景音乐、道具、服装等均自备。参赛顺序在报到时抽签决定。背景音乐在9月26日下午两点前送至冯琦老师处。

(三)比赛时间、地点安排。

2013年9月27日(周五)上午第三、四节课。地点二楼大会议室。

(四)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五)评委名单

洪岩苗利芹 黄其其格 金玉梅武洁 高瑞霞

(六)其他事项

梁艳负责活动摄像、拍照、制作活动背景齐和播放背景音乐。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试行实施方案 篇14

一、前言

随着国学热和国学教育的发展,经典教育也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和有识之士的重视,在各地得到广泛推广。推广中华经典诵读教育是一项惠民强国的教育之路。中华经典教育不仅能开启生命智慧,培养道德情操,提升人生境界,而且能极大地促进全民族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是针对当前中华经典诵读在全国推广多年的情况下而进行的一次调查。广东省开展经典诵读试点工作始于2004年5月,至今已近10年。广州市番禺区积极倡导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为番禺区的一所普通中学,按照学生生源划分为番禺区第五类中学。划分为第五类生源的学校大都为农村中学,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中学学生入校成绩差,文化素质不高,中华经典文化教育极为缺乏。他们与城区中学学生的文化差距极大。这种文化差异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够端正,健全的人格特征没有形成等。要提高农村中学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当从源头抓起,即从思想意识形态抓起。中华经典诵读教育是一种可以形成好的思想意识形态的文化教育。

本次调查报告的目的有二:第一,以石碁中学为试点学校,了解番禺区农村高中学生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水平。首先,当下学生文化素养不高,语文素养更低。但到底有多低,低到什么程度,并不清楚,没有一个量化的值。其次,学生到底是缺乏哪些中华文化经典的知识和素养,也不清楚。此外,学生中华文化素养的偏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是其主观愿望不肯学还是客观条件不允许,均需要调查清楚。此次调查是为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找到依据,其意义不言而喻。第二,以石碁中学为试点学校,了解番禺区农村高中学生中华文化经典的诵读内容、范围、方式及效果等方面情况。以上调查结果将为此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并为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提供可借鉴的资料,可有的放矢地提高农村学生中华经典诵读能力,减少此类活动的盲目性、低效性。

三、调查过程

(一)确定调查范围和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是番禺区农村高中学生中华经典诵读问题。从广义来说,调查对象就是指番禺区所有农村高中,但是从实际实施可行性来看,选择典型的农村高中作为试点学校会更合适,更容易有效实施。石碁中学符合作为试点学校的标准,它在番禺区隶属第五类生源学校,第五类学校全部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中学,学生生源基本来自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不重视教育,不重视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石碁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分初中和高中。小学、初中经典诵读教育推广得比较多,高中推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比较少,而高中阶段推广中华经典诵读不仅能进一步巩固中华经典诵读教育的成果,而且能检测中华经典诵读推广的效果,还对在小学初中阶段没有接受过经典诵读教育的高中生有一种强化拓展的作用。

(二)确定调查测试内容

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中华经典诵读现有状况,并根据调查目的,设计了两个模块的内容。第一模块是“中华经典诗文”水平测试卷,第二个模块是“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调查问卷。“中华经典诗文”水平测试卷共40道题,每道题1分,总分为40分。问卷调查共10道题,不计入总分。题型全部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方便快速准确测试,不占用过多时间。测试卷和问卷调查的结合可以互为补充,能发挥两种卷型的优势,各取所长,对中华经典诵读情况有一个更好的了解,这也是本次调查的特色之一。

编卷的初衷是从两个角度考虑的:第一,降低难度,切实可行。第二,题目典型,铺面较广,具有区分度。以这两个角度为原则,初步确定测试的范围是从古至今的中华经典篇目,包括古代小学启蒙教育的中华经典如《三字经》等,从小学到高中的除课本外的中华经典诵读篇目均有涉及,但重点是在初中和高中阶段。下面对两个模块进行统计分析。

第一模块测试卷统计表

题号篇目名朝代·作者体裁、思想内容等备注

1《弟子规》清·李毓秀思想道德启蒙教育小学

2《三字经》宋·王应麟思想道德启蒙教育小学

3《三字经》宋·王应麟思想道德启蒙教育小学

4《论语》春秋·孔门弟子语录体儒学经典小学、中学

5四书五经春秋战国儒学经典小学、中学

6《孟子》战国·孟子儒学经典小学、中学

7《诗经·关雎》春秋诗歌总集儒学经典中学课内

8《诗经·氓》春秋诗歌总集儒学经典中学课内部分

9《国语·周语上》春秋·左丘明国别史著作课外

10《史记》西汉·司马迁史学、传记文学中学课内部分

11《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写景抒情散文中学课内

12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清代、明代、元小说中学课内

13孔子《论语》春秋·孔子思想道德启蒙教育小学、中学

14屈原《离骚》战国·屈原浪漫主义抒情诗中学课内部分

15诗人文学常识李白、杜甫 唐诗课内拓展

16成语与历史人物曹操等 成语典故课内拓展

17成语字形 成语典故课内拓展

18流行歌曲与《诗经》 课内拓展

19王实甫《西厢记》元代·王实甫戏剧中学课内部分

20王翰《凉州词》唐代·王翰七言绝句中学课内

2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词中学课内

22李清照诗词宋代诗词中学课内部分

23艾青现代诗中学课内部分

24《周易》战国古代哲学著作课外endprint

25《孟子》的《滕文公章句下》

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春秋战国儒学经典中学课内

26白居易《琵琶行》唐代长篇叙事诗中学课内

27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南宋七律中学课内

28苏轼《题西林壁》北宋七绝课内

29范仲淹《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写景抒情散文中学课内

30张九龄《望月怀远》唐代五律中学课内

31白居易《长恨歌》唐代长篇叙事诗中学课内

32孔子名言 课内拓展

33《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小说课外

34《红楼梦》清·曹雪芹小说课外

35《儒林外史》明·吴敬梓小说课外

36《西厢记》人物元代·王实甫戏剧中学课内部分

37四大名著人物清代、明代·元小说中学课内

38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诗中学课内

39朱自清《匆匆》现代作家朱自清散文课内

40关于“春天”的古诗 课内拓展

第二模块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学生知识现状、主观意愿以及存在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测试安排:

1.测试对象: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全体学生,覆盖面较广。

高一总人数:370人 参考人数:338 缺考:32人

高二总人数:379人 参考人数:335 缺考:34人

高三总人数:368人 参考人数:285 缺考83人

注:高三音体美艺术生外出学习。

2.测试时间:各年级自定,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测试,经备课组商量,统一用晚修时间进行测试。

3.测试要求:监考老师为各年级语文老师,考试纪律同正规考试一样,采用涂卡方式,测完后学校统一读卡。

4.测完后收回问卷、答题卡,方便复查。

(三)调查结果

测试结束后,将三个年级的答题卡统一送至学校读卡处,现在根据读卡机的成绩进行统计。

一模块调查问卷数据结果统计

年级一模块平均分(总分50)最高分最低分及格人数

高一17.52850

高二19.93071

高三21.4331014

全级19.633515

二模块调查问卷数据结果

调查题目选择项目调查结果统计:高一338(人)调查结果统计:高二335调查结果统计:高三285

课余主要阅读书籍A学习辅导类书籍94(占27.8%)92(占27.4%)104(占36.4%)

B传统经典名著42(占12%)53(占15.8%)27(占9.4%)

C畅销类、网络类文学等150(占44.3%)146(占43.5%)110(占38.6%)

D基本不阅读47(占13.9%)43(占12.8%)42(占14.7%)

对于史籍的阅读情况A只读过中学课本上节选的部分112(占33.1%)114(占34%)109(38.2%)

B有时读,读过部分78(占23.1%)99(占29.6%)59(占20.7%)

C较为系统完整地读过其中一部或几部50(占14.8%)41(占12.2%)25(占8.7%)

D很少读95(占28.1%)80(占23.9%)90(占31.6%)

对四大文学名著人物形象的了解途径A阅读原著125(占37.0%)105(占31.3%)83(占29.1%)

B教材74(占21.9%)87(占26.0%)76(占26.7%)

C电视电影网络等

媒体95(占28.1%)109(占32.5%)85(占29.8%)

D其他途径37(占11.0%)32(占10.0%)35(占12.3%)

古代文化经典教育的用处A用处很大97(占28.7%)109(占32.5%)113(占39.6%)

B一般199(占58.9%)185(占55.2%)135(占47.3%)

C很小21(占6.2%)18(占5.3%)19(占6.7%)

D没有什么用途16(占4.7%)21(占6.3%)17(占6.0%)

是否愿意抽出时间阅读古代文学经典书籍A十分愿意,觉得那是一种人生享受66(占19.5%)73(占21.8%)55(占19.3%)

B愿意但只是偶尔,因为没有时间214(占63.3%)226(占67.5%)183(占64.2%)

C读与现实生活无关的书是浪费宝贵

时间13(占3.8%)9(占2.7%)14(占5.0%)

D没兴趣,因为

不喜欢39(占11.5%)25(占7.5%)32(占11.2%)

是否愿意参加学校开设的经典诵读班A很乐意参加74(占21.9%)85(占25.4%)50(占17.5%)

B有时间就去参加175(占51.8%)192(占57.3%)169(占59.3%)

C没兴趣,不参加71(占21%)49(占14.6%)51(占17.9%)

对学校推进中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阅读活动的形式建议A设置为必修课38(占11.2%)50(占14.9%)31(占10.8%)endprint

B设置为选修课108(占32.0%)91(占27.2%)83(占29.1%)

C研究小组129(占38.2%)127(占37.9%)131(占46.0%)

D自主阅读56(占16.6%)62(占18.5%)38(占13.3%)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你认为需要去学习中华经典文化吗A需要204(占60.3%)217(占64.8%)168(占58.9%)

B不需要26(占7.7%)20(占6.0%)9(占3.2%)

C不知道56(占16.6%)32(占9.6%)36(占12.6%)

你认为中学期间阅读中华文化经典存在哪些困难A不懂得如何选择书籍及版本51(占15.1%)31(占9.3%)37(占13.0%)

B文言形式不容易

读懂181(占53.6%)181(占54.0%)119(占41.8%)

C缺乏环境17(占5.0%)27(占8.1%)16(占5.6%)

D没有时间37(占10.9%)31(占9.3%)38(占13.3%)

中华经典水平测试卷数据分析及问题反馈

1.较好态势:

据本次测试调查,我校高中生比较熟悉的中华文化经典篇目题目体现在测试卷的第3、8、11、12、29、38、39题,涉及的篇目或内容是孟母三迁、诗经《氓》、范仲淹《岳阳楼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朱自清《匆匆》等。这些篇目均脍炙人口,是名篇中的名篇。孟母三迁之所以为大多数学生熟知,是因为其融生动的故事性和深刻的教育性为一体,是小学启蒙教育中家长重视教育的一个生动教本,也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的良好范本。对诗经《氓》的熟悉,也是在情理中,此题考查的是“信誓旦旦”,与中学生特殊的情感体验息息相关,对学生有莫大的吸引力。而另外的三篇为学生熟知有两个因素在里面,一方面这些文章文辞优美,朗朗上口。另一方面是这些篇目皆属考试重点篇目,学生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2.现状堪忧:

从水平测试卷测试得出的成绩来看,我校高中生的中华文化水平极低,这是有客观数据做依据的。本次测试卷总分设置为50分,及格分要30分,从测试平均成绩看,高中全级无一个年级合格。平均分最高的是高三级,也仅21.4分,高一低至17.5,全级最高分33分,仅比及格线高出3分。最低分5分,可以说中华经典文化知识极其贫乏。从及格人数来看,高一全级0人及格,高二全级仅1人,高三情况比起高一、高二要好,有14人及格。从测试卷试题结构来看,课内知识和课外拓展结合,穿插考查,既可以测试课内中华经典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反映出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情况,两者兼顾,而且难度不大。以上数据反映出本校学生在课内中华经典知识掌握方面比较薄弱,在课外阅读中华经典方面更为薄弱。由此可见,目前我校的中华经典诵读情况确实令人忧虑。

(四)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及问题反馈

调查问卷的问题着重从两个方面设置,一方面是调查我校高中生目前阅读的客观现状和存在困难,另一方面是调查我校学生对中华经典诵读文化活动的主观意愿。

1.调查结果一:通过对“课余主要阅读书籍、对于史籍的阅读情况、对四大文学名著人物形象的了解途径”三个方面进行调查,我们发现,我校高中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形式表现在学习辅导资料的使用上。高中学生面临的是高考,承受着非其他学习阶段所能与之相比的压力,所以,他们购买大量的学习辅导资料是可以理解的。这种购买行为与其说是个人的选择,毋宁说是高考指挥棒下无奈的选择。我们学校学生虽然属于广州市第五类生源,但是对这些学生来说,能考上高中也已经来之不易了,因为在广州市还有将近50%的学生是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因此,他们对高考的重视程度不比重点中学的同学轻。如果有差别的话,就是高考目标的定位差异了。就时间分配和能力而言,他们能用于阅读中华经典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即便是他们当中有一些爱好者,也苦于没有老师的引导或专业指导而难成气候。从调查问卷结果和中华经典水平测试结果看,还可以看出粤教版高中教材的编排对提高中学生的中华经典素养是有成效的,学生每上升一个年级,阅读和掌握的中华经典篇目就越多,在成绩上表现就越好。

2.调查结果二:调查问卷的第6项“是否愿意抽出时间阅读古代文学经典书籍”,第7项“是否愿意参加学校开设的经典诵读班”,该两项是从学生主观能愿性方面来考查的。选择“B愿意但只是偶尔,因为没有时间”这一项的占到了总数的六成以上,而且选择“没兴趣”的仅占极少人数。这些数据或许暗示着一种可能——学生中其实绝大部分是喜欢读中华经典名著的。这是这个调查最振奋人心的地方,也是让笔者激动不已的地方。虽然推广中华经典的道路可以说是任重道远,但是未来是可以期待的。

3.调查结果三:调查问卷的第8项“对学校推进中学生‘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形式建议”,这项调查的意义在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进行真正意义上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中华经典”形式。根据调查结果,学生大部分赞同开展“选修课”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这与笔者的设想不谋而合。学生的意见是一种很好的建议。“开设选修课”与“兴趣研究小组”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开设选修课”的优势在于它有老师引导,可以提供较为专业的指导,还能吸引更多的爱好者,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研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优势在于它时间安排的任意性,人员组合的自由性以及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它是选修课的延伸与补充。两者结合将极大地推进中华经典在中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当然,小组研究学习形式依然必须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完全的放任自流是不可行的,老师要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任务目标。

4.调查结果四:调查问卷中的第9题“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你认为需要去学习中华经典文化”与第10题“你认为中学期间阅读中华文化经典存在哪些困难”是调查学生学习中华经典的意义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校高中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中华经典文化,这说明绝大部分同学是能意识到学习中华经典的意义的,这是值得肯定的。但还有将近四成的学生不能认识到学习中华经典的意义,这也提醒我们要深入学生内部,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转变观念,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四、结论

本课题组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水平测试卷测试以及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番禺区农村高中经典诵读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所调查的农村高中学生普遍缺乏中华经典诵读知识,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具有其必要性,从长远来看,也具有其紧迫性。中华经典诵读在我区中学每年都有一些推广活动,但就其普及度和影响力来看,效果不明显。开展的活动属于非常态性质,难以对中学生形成持续的影响。该调查报告反映出在中华经典诵读开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地域存差别,学校有差异,在师资相应水平、学校重视程度、投入力度等方面参差不齐;第二,活动存在阶段性,可持续性发展活动模式还不成熟;第三,诵读推广未形成区统一的规划和培训,研究活动停留在试点;第四,诵读推广力度不够,活动既要重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可考虑到学生参与的义务性。

综上所述,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推广具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在目前已有的推广活动的基础上,各级学校应更重视经典诵读推广活动的可持续性,注重其常态化开展,保证其有效性,为弘扬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

(课题项目: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之一 课题编号:2011-XK016 课题类别:学科类中学语文)

上一篇:朱子家训朱熹下一篇:学考试动员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