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

2024-07-21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共11篇)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 篇1

一、文秘专业供需现状

文秘专业是许多高职院校建校时就开办的专业,主要是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输送人才,其培养质量、就业状况和社会认可度都非常不错。20世纪、21世纪之交,高职高专双专科专业的兴起,给文秘这个多元能力要求综合于一体的专业增添了无限活力,许多高职院校设置文秘双专科后生源出现了成倍增长,虽然后期逐渐趋缓,直至2007年全国统一停止双专科招生,但这段时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复合型文秘人才。此后,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招生始终不及其他专业,虽然生源较上个世纪末略微多了一些,但这其中专业本身的影响因素几乎为零,整个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的大气候因素影响居多。目前,我国有600所左右的本专科院校开设文秘专业,每年大约有37000名左右的应届毕业生。

(一)总体供小于求

从社会总需求来看,根据对国内某专业人力资源服务商网站的招聘职位分析(以下关于职位招聘的相关分析均基于招聘网提供的职位),该招聘网将行政、后勤、文秘等职位归为一类,其中包括行政总监、行政主管、行政经理/办公室主任、行政专员/助理、助理/秘书、前台/总机/接待、后勤人员、合同管理、电脑操作/打字/录入员、文员等,这其实是广义的文秘所包含的职位。2011年2月20日,笔者对此类职位最近三天内的需求岗位统计结果为66547个。从文秘专业整体供需来看,高职院校文秘类毕业生数量仅为文秘类岗位需求的一半多,即使不属于供不应求,至少应该是供需平衡。

(二)地区供需不平衡

但从不同地区的供需看,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2011年文秘类专业毕业生数与以上文秘类岗位需求数对比显示,地方院校文秘专业培养毕业生数与地方文秘类岗位的人才需求数存在严重不平衡。有的省、直辖市毕业生数大大小于岗位需求数,如:

除东北三省外,其他地区省份又均有毕业生数远大于岗位需求数的,如:

以上数据可见,文秘专业生源90%左右来自于本地区,除去较少的一部分外地毕业生留在就读学校所在地就业、其他原因的少部分跨省就业外,以上供需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

但值得深思的是,即使在以上一些文秘类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地区,文秘专业的招生、就业仍不景气。如江苏省2011年文秘类毕业生数为1879人,文秘类岗位需求数为4711人,岗位数供大于求。但江苏某高职院校的文秘专业招生并不理想,该校2010年文秘招生计划130人,实际招生22人,仅为招生计划的16.9%,该专业招生数仅占全校招生总人数的0.58%。文秘专业缘何从一些热门专业的排行榜中败下了阵来,甚至被列为了难就业专业?

二、文秘类岗位需要什幺样的人才

(一)专科学历需求不足文秘类岗位的一半。在所有66547个文秘类岗位中,需要大专及同等学历的占47.1%,约为31344个岗位;需要本科、研究生及同等学历的占36%(不包括部分只在职位详细描述中提出该学历要求的),约为23957个岗位;学历不限的占16.9%,约为11246个岗位。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分析,2011年全国文秘类毕业生共38104人,其中包括民办院校、本科院校、高职高专等各类院校培养的专科毕业生为37084人,本科毕业生1020人,均为文秘教育专业。文秘类专科毕业生总数超出了文秘类岗位需求数5700人左右。

(二)文秘类岗位需求不仅来源于本专业。笔者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在所有文秘类岗位中随机抽取了50个岗位,仔细查看其职位要求,明确提及需要行政管理、文秘等专业的仅占10%,70%没有明确要求专业,20%需要会计、财务、审计、档案、计算机、互联网以及与用人单位业务相近的专业。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数据分析,除文秘专业外,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等可以适应文秘工作的专业人数均大大超过了文秘专业毕业数,但主要为本科层次毕业生。

(三)文秘岗位无工作经验不受用人单位青睐。在所有66547个文秘类岗位中,仅20%左右约13309个岗位可以接受无经验的应聘者,这类岗位偏重于事务处理。80%左右约约53238个岗位需要1年以内至10年不等的工作经验,这类岗位偏重于行政管理。由此看来,虽然文秘类岗位总需求数多于文秘类毕业生数,但针对应届毕业生设置的文秘类岗位却远远少于毕业生数。

以上学历、专业、工作经验三项,如单从学历层次看来,专科层次毕业生略多于与专科层次文秘类岗位需求数。但从专业、工作经验两项来看,需求量仅为10%-20%,远低于文秘类专业毕业生数。如果三项综合起来考虑,则符合文秘类岗位需求的文秘类应届毕业生则少之又少了。

三、高职院校文秘专业该如何培养人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高等教育宣言》中提出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均等问题。保证机会均等的基本途径在扩大规模,提高入学率。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数人数自上纪末开始呈倍增长,1990年206万人,2000年在校生556万人,2005年1562万人,2010年达到了3006万人。发达国家不降低评价标准,采取淘汰和延期毕业的办法,保证了质量。我国采取的是降低评价标准以保证多数入学者毕业,导致教育质量大幅滑坡,社会认可度降低。就连大学生评价自身群体素质时,认为自身素质比较或非常差的比例为66%,高于普通居民的63.7%。[1]

排除片面追求高学历的社会因素外,扩招导致的人才培养质量下滑也是导致人才高消费的一个直接原因。整个社会人才高消费导致本层次毕业生在本层次寻找岗位困难,毕业生难免向下层次试探岗位,这又从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人才高消费的社会弊病。扩招导致的人才培养质量下滑和人才高消费等社会问题,再加上人才培养定位不准、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和实践能力不强等原因,使得文秘类专业的就业处境更为堪忧。面对这样的境遇,高职院校要办好文秘专业,就必须针对学历、专业和工作经验等社会需求,准确定位。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 篇2

关键词:翻译人才培养,社会需求,英语专业

在当今经济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各国家之间的对外合作交流日益频繁,众多行业对翻译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事实上,每年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并不少,不但没能满足各行业的需求,而且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不尽人意。究根结底,原因在于很多高校还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完全没有考虑社会对从业人员的实际要求,人才培养性质定位不清,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据相关调查,目前和未来10年内具有本科和硕士学历的翻译人才是翻译行业的中坚力量。因此,大学本科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工作极其重要,一方面可以为社会提供合格的翻译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为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做好铺垫。基于此,本文主要从社会需求视角探讨三个问题:1、传统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目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翻译人才;3、提出解决当前翻译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传统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翻译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翻译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成就,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翻译教育体系。不过,我国外语翻译事业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主要体现在翻译教学当中。

第一,翻译课课时安排较少。过去,很多学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对翻译课程的教学课时安排较少,翻译课程一般从高年级开始开设两学年,每学期按18周计算,每周2节,两学年共144学时,要做好翻译教学,学生学习和练习时间远远不足,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难度就更大。

第二,教学内容相对单一。以往的翻译教学中,很多老师所讲授的翻译理论、欣赏的翻译作品、讲解的翻译实例甚至布置给学生的翻译材料,内容大多都只涉及文学方面,忽略了其它文体和教学素材,这种翻译教学和实践内容上的单一将会导致学生翻译认识上和翻译实践技能上的单一化。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文学翻译只是一小部分,更多需要翻译的是实用文体或某个专业领域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和实践内容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求。

第三,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翻译教学仍然侧重教师讲授翻译理论和技巧,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更糟糕的是很多学生竟然习惯了这样的方式,不愿动脑思考和动手去做。因此,在翻译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练,激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努力学习中共同解决问题,达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良好效果。

第四,翻译教学中缺乏中西语言文化对比的教学。众所周知,翻译并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更多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转换,离开特定文化背景的翻译无法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成功交流。然而,以往的翻译教学更多关注语言知识和翻译技巧的掌握,忽略了中西语言文化对比教学的重要性。缺乏文化背景的译文通常是“中国式”的译文,难以引起外国读者的共鸣。正如外国人因缺乏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而难以理解中国古代诗词和经典著作是一样的道理。因此,应该加强学生对中西文化的学习和理解,译出更好的作品。

第五,缺乏专业师资力量。目前,一些高校中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缺乏系统的翻译理论知识,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实践训练,缺乏对翻译教学的正确认识和丰富经验,不知道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所以多数就是照本宣科。穆雷教授曾认为翻译教学则是把翻译作为一门专业来教,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培养良好的翻译工作习惯,学会初步的翻译技巧,了解一定的翻译理论,具备基本的翻译能力。那么,要培养这样的翻译人才,就更需要有高层次专业的翻译教师才行。

二、目前社会需要的翻译人才

目前社会上需要的是专业的翻译人才,而不是一般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戴炜栋等曾将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研究型和应用职业型。根据社会需求,多数院校本科教育对英语翻译人才的定位是应用职业型。而应用翻译不同于一般翻译,“它有别于传递情感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文学翻译, 几乎包括除文学及纯理论文本以外的人们日常接触和实际应用的各类文字, 涉及对外宣传、社会生活、生产领域等各个方面, 包括科技翻译、经贸翻译、法律翻译、新闻翻译、广告翻译和旅游翻译等”。新制定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上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根据目前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各院校应结合自身条件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翻译人才除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身心素质和职业素质以及扎实的英汉语言基础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英汉双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思辨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口译、笔译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从事外事、文化、翻译等相关工作。

三、对本科英语翻译教学提出建议和改革策略

1、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内容丰富多样

课程设置应讲求科学合理性和内容的广博性。先通过一些基础课程,如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等,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加强选修课,扩充学生知识面,然后开设专业课并结合不同专业模块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翻译能力。

2、改善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早已提出,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到

位,因而教师应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小组互评、模拟场景、讨论等来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另外,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应特别注重实践教学。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实践环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在实际操练中体会翻译技巧。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课外练习中布置不同类型的翻译材料,鼓励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敏锐的判断和思辨能力,提升翻译能力。最后,尽量给学生提供校外社会实践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和翻译能力。

3、改变学生思想意识

翻译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是终生学习的过程。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

学生急于求成,追求短期成效。还不愿主动思考、实际动手操作。面临这样的情况,教师应积极与学生沟通,改变学生思想意识,尽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和独立创新等意识,使翻译教学达到良性循环和顺利发展,进而培养合格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4、强化师资队伍

加强翻译教师的人才储备和不断完善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力结构极其必要。一方面,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应该给翻译教师提供更多培训交流和学习深造的机会,提高其翻译理论素养和实用翻译技能。另一方面,从翻译教师自身来讲,更应该努力学习系统的翻译理论知识,加强自身实践锻炼,积极参与相关科研工作,不断提高翻译教学和科研能力,从而提升翻译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翻译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社会所需要的翻译人才规格,本科英语专业教育无论是出于培养中坚力量的翻译人才还是为进一步培养高端翻译人才,都应该不断反省,发现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根源,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加强实践训练,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素养,培养出同时具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翻译技能+某专业领域知识+职业素养的合格翻译人才,提升翻译人才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穆雷, 杨冬敏.从翻译企事业员工的现状和市场需求看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2.

[2]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3]戴炜栋, 王雪梅.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J].外语界, 2006.

[4]方梦之.译学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 篇3

关键词:翻译人才培养 社会需求 英语专业

在当今经济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各国家之间的对外合作交流日益频繁,众多行业对翻译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事实上,每年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并不少,不但没能满足各行业的需求,而且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不尽人意。究根结底,原因在于很多高校还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完全没有考虑社会对从业人员的实际要求,人才培养性质定位不清,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据相关调查,目前和未来10年内具有本科和硕士学历的翻译人才是翻译行业的中坚力量。因此,大学本科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工作极其重要,一方面可以为社会提供合格的翻译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为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做好铺垫。基于此,本文主要从社会需求视角探讨三个问题:1、传统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目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翻译人才;3、提出解决当前翻译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传统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翻译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翻译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成就,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翻译教育体系。不过,我国外语翻译事业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主要体现在翻译教学当中。

第一,翻译课课时安排较少。过去,很多学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对翻译课程的教学课时安排较少,翻译课程一般从高年级开始开设两学年,每学期按18周计算,每周2节,两学年共144学时,要做好翻译教学,学生学习和练习时间远远不足,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难度就更大。

第二,教学内容相对单一。以往的翻译教学中,很多老师所讲授的翻译理论、欣赏的翻译作品、讲解的翻译实例甚至布置给学生的翻译材料,内容大多都只涉及文学方面,忽略了其它文体和教学素材,这种翻译教学和实践内容上的单一将会导致学生翻译认识上和翻译实践技能上的单一化。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文学翻译只是一小部分,更多需要翻译的是实用文体或某个专业领域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和实践内容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求。

第三,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翻译教学仍然侧重教师讲授翻译理论和技巧,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更糟糕的是很多学生竟然习惯了这样的方式,不愿动脑思考和动手去做。因此,在翻译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练,激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努力学习中共同解决问题,达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良好效果。

第四,翻译教学中缺乏中西语言文化对比的教学。众所周知,翻译并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更多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转换,离开特定文化背景的翻译无法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成功交流。然而,以往的翻译教学更多关注语言知识和翻译技巧的掌握,忽略了中西语言文化对比教学的重要性。缺乏文化背景的译文通常是“中国式”的译文,难以引起外国读者的共鸣。正如外国人因缺乏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而难以理解中国古代诗词和经典著作是一样的道理。因此,应该加强学生对中西文化的学习和理解,译出更好的作品。

第五,缺乏专业师资力量。目前,一些高校中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缺乏系统的翻译理论知识,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实践训练,缺乏对翻译教学的正确认识和丰富经验,不知道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所以多数就是照本宣科。穆雷教授曾认为翻译教学则是把翻译作为一门专业来教,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培养良好的翻译工作习惯,学会初步的翻译技巧,了解一定的翻译理论,具备基本的翻译能力。那么,要培养这样的翻译人才,就更需要有高层次专业的翻译教师才行。

二、目前社会需要的翻译人才

目前社会上需要的是专业的翻译人才,而不是一般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戴炜栋等曾将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研究型和应用职业型。根据社会需求,多数院校本科教育对英语翻译人才的定位是应用职业型。而应用翻译不同于一般翻译,“它有别于传递情感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文学翻译,几乎包括除文学及纯理论文本以外的人们日常接触和实际应用的各类文字,涉及对外宣传、社会生活、生产领域等各个方面,包括科技翻译、经贸翻译、法律翻译、新闻翻译、广告翻译和旅游翻译等”。新制定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上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根据目前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各院校应结合自身条件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翻译人才除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身心素质和职业素质以及扎实的英汉语言基础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英汉双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思辨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口译、笔译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从事外事、文化、翻译等相关工作。

三、对本科英语翻译教学提出建议和改革策略

1、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内容丰富多样

课程设置应讲求科学合理性和内容的广博性。先通过一些基础课程,如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等,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加强选修课,扩充学生知识面,然后开设专业课并结合不同专业模块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翻译能力。

2、改善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早已提出,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到

位,因而教师应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小组互评、模拟场景、讨论等来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另外,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应特别注重实践教学。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实践环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在实际操练中体会翻译技巧。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课外练习中布置不同类型的翻译材料,鼓励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敏锐的判断和思辨能力,提升翻译能力。最后,尽量给学生提供校外社会实践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和翻译能力。

3、改变学生思想意识

翻译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是终生学习的过程。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

学生急于求成,追求短期成效。还不愿主动思考、实际动手操作。面临这样的情况,教师应积极与学生沟通,改变学生思想意识,尽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和独立创新等意识,使翻译教学达到良性循环和顺利发展,进而培养合格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4、强化师资队伍

加强翻译教师的人才储备和不断完善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力结构极其必要。一方面,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应该给翻译教师提供更多培训交流和学习深造的机会,提高其翻译理论素养和实用翻译技能。另一方面,从翻译教师自身来讲,更应该努力学习系统的翻译理论知识,加强自身实践锻炼,积极参与相关科研工作,不断提高翻译教学和科研能力,從而提升翻译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翻译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社会所需要的翻译人才规格,本科英语专业教育无论是出于培养中坚力量的翻译人才还是为进一步培养高端翻译人才,都应该不断反省,发现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根源,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加强实践训练,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素养,培养出同时具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翻译技能+某专业领域知识+职业素养的合格翻译人才,提升翻译人才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穆雷,杨冬敏.从翻译企事业员工的现状和市场需求看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

[2]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戴炜栋,王雪梅.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J].外语界,2006.

[4]方梦之.译学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文秘专业社会需求情况调表 篇4

调查地点:XX办公大楼(写你熟悉的,或想研究的)

调查时间:2012年5月日时

样本编号:/100

【引文】文秘专业社会需求情况调表是来自XX大学的调查。为了更好的研究文秘专业在社会企事业单位中的需求情况,本调查表设置了10道选择题,通过随机问卷的方式向社会企事业单位中工作人员采集意见。统计报告将对文秘专业的毕业生带来就业前景参考作用,另也对更多学者、学校及政府教育部门对文秘专业的研究提供参考作用。

希望占用您一分钟的时间,参与我们的调查,谢谢您!

1、请问您所在的工作单位有没有设置文秘工作岗位?

A.有B.没有

2、请问您是否有了解文秘工作的工作内容?

A.有B.没有

3、有企业家说,文秘是他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工作岗位,您同意吗?

A.同意B.不同意

4、有人认为,文秘工作在政府单位或者事业性单位不存在,您认为是吗?

A.不同意B.同意C.不知道

5、您认为你所了解的文秘工作中,下列哪些是属于文秘工作?

A.文员B.前台C.秘书D.助理E.其他

6、您认为参加文秘工作的职员需要文秘岗位的专业培训吗?

A.需要B.不需要

7、您认为文秘专业培养的人才对企事业单位最大的帮助时下列中的那一项?

A.通过文秘专业的培养,从业人员更系统的学会了文秘工作中所需的工作技能;

B.通过文秘专业的培养,企事业单位不必再话精力去培养文秘人才;

C.有了文秘专业培养人才,企事业单位不用担心文秘人才的流动;

D.其他

8、下列描述哪些是您赞同的说法?

A.一个单位,就有一个文秘;

B.一个单位,有不只一个文秘;

C.文员都可以称作文秘;

D.领导的助理或者秘书才是文秘;

9、下列描述哪些是您赞同的说法?

A.现在企业很难招到文秘;

B.现在文秘专业很难找工作;

C.现在高级秘书很容易找工作;

D.文秘很容易找工作;

10、您所了解的文秘工作薪酬大约在下列哪个范围?

A.1500-1800B.1800-2500C.2500-2800D.2800-3500E.四五千F.更高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 篇5

一、前言

文秘人员是一种社会从属性、服务性职业。秘书是领导同外界接触交往的重要渠道,除了领导人本人直接收集的信息而外,一个单位的文件、电话、传真、报表等信息,都是先由秘书收发登记处理的。所以文书工作、信息工作、接待工作等成为秘书职业的经常性基础工作。在一定情况下,秘书还可能被授权代表领导人处理某些事务,秘书部门的负责人或个别秘书常常起着领导的“代言人”、“代理人”、接近行政助理的作用。领导工作的全面性,决定了辅助、服务于领导人工作的秘书职业,也就必然带有强烈的全面性,它不同于任何专门职能部门,不会长期局限于某项专门性的业务工作,但秘书必须全面综合各种信息,是领导的全方位助手。

随着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分工愈加细化,各领域、各行业的管理工作中的决策活动和辅助性活动相分离,为领导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文秘人员,在各个工作领域中就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秘人才?文秘人才又应具备哪些素质、职业能力?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已经不是以前的抢手货,而是随处可见的待业人员。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而言就业压力是不言可喻的,因为很多其他专业的女学生未必都是从事与专业对口的行业相反的是从事文秘方面的文职类工作,若再加上一些其他或有或无的状况时时出现,这对文秘专业的学生的冲击力加大成了一种必然,因此对于文秘专业社会需求情况调查显得非常有必要。

二、研究方法

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通过面谈与调查的方式对文秘专业的市场需求进行了调研,较为全面地了解社会对文秘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用人单位对文秘人员的技能要求,以及文秘从业人员的薪金情况和文秘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状况。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文秘类工作的社会需求在不断的增长,我们不能过分担心供大于求,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并做到有永不懈怠的“进取心”、宠辱不惊的“平常心”、谨小慎微的“细致心”,切实提升自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社会对文秘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全民所有制单位的文秘人员需求量在逐步递减,而外资企业、民办企业的文秘人员需求量在逐步递增。大型单位分工较细,文秘人员的需求量大,多以行政秘书工作为主,有专职文员、专职档案员、人事文员等,职责比较单一中小型单位的文秘人员需求量小,一般出任文秘人员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秘书”,也称为“办公室文员”,身兼多职,通过与从事此行业的人访谈所知,通常要照顾到最基本的日常工作,即收发文件、接待来访客人方面。需要提到的一点是由于国际贸易的日益发展,不难发现外企也需要用到文秘人员,但对于英语更加偏重,至少也要能用日常英语与人沟通即有CET—4以上的英语能力。虽然中小型单位对文秘人员需求量少,但中小型单位的数量呈增长趋势,所以中小型单位的综合文秘人员的需求量总的来说是增长的。而且在经济、法律、医务方面也需要增加文秘人员来协助管理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以“综合秘书”(办公室文员)以及总裁助理为岗位群体。“办公室文员”队伍迅速壮大,“商务秘书”逐渐增多,同时,每个职业岗位群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变化也很大,不断有新兴的岗位诞生。由此可见,秘书的社会需求是相当大的。

2、用人单位对文秘人员的技能要求

用人单位认为好的秘书人员必须要有好的职业道德与素质中,包括随机应变,任劳任怨,服从领导,当好参谋,善于合作,严于律己,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恪守信用,严守机密,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由此可见,大部分企事业单位最为看重的是秘书本人的灵活程度与努力程度。而认为文秘专业应拓展的知识与能力如下:公文写作能力,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能力,人际商务沟通技巧,人力资源管理,演讲与口才,电子文件管理,书法。根据不同行业的要求要懂得本行业的专业知识背景、办公室事务管理知识、应变能力、商务知识、法律知识。由此看出,现在社会上对文秘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口头、笔头的表达能力都有了很高的要求。

除此之外,各单位还希望文秘具备业务背景,如生产部秘书职位要求化工或理工科背景;涉外秘书职位要求至少要有英语四级证书、口语良好能进行基本的交流;公关部门秘书职位要求具备公共关系管理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等。不难发现具备以上相关岗位条件的会优先录用。在新形势下,文秘人员的关键能力应更全面,从业能力应更细致,关键能力和从业能力所共同表现出的综合职业能力应更强。

3、企业认为文秘专业需开设的课程

1、职业道德;

2、秘书礼仪;

3、办公室日常事务处理;

4、文书拟写与制作;

5、办公软件的使用;

6、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7、会议服务;

8、文档管理;

9、接待与差旅服务;

10、信息管理与调研。

4、文秘从业人员的薪金情况

通过调研,文秘人员的月薪情况如下:月薪在500—1000元以下文秘占32.1%.1000—3000的文秘占45.2%;3000—5000元的文秘占9.3%。5000—8000元的文秘占6.3%;80 00—10000元的文秘占2.8%。10000元以上的文秘占2.2%。70%以上的文秘人员月薪在3000以内,大部分文秘人员对薪金现状表示比较满意,有的文秘人员甚至还打算向高层次拼博,成为高级秘书,获取更高的薪金。

5、文秘人员的职业发展前景

通过调研,发现从事秘书工作年限的,3个月以下的占14.5%,1年以下的占18.6%,1—3年占40.3%,3—5年的占14.1%,5—10年的占6.7%,10年以上的占5.8%。随着企事业单位用人机制改革的深化,从业文秘人员在一个单位的一个岗位上干一辈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升迁或转职机会多,一般在3—5年后会得到晋级的机会。行政主管是文秘人员未来的主要职业发展方向。文秘人员因工作接触到单位业务的各个方面,在职业转换,特别是单位内部换岗晋升具有很好的优势,换岗晋升的可能依次是行政主管、经理助理、人力资源经理、部门经理、秘书(初级、中级、高级)、市场部主管、公关部主管、财务管理人员。

四、研究讨论

1、学生存在的问题

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并对比企业标准,我们的毕业生还存在学习能力不强、责任心不强、团队协作能力差等问题。但是从用人单位考虑,企业在考虑人才成本、人才的稳定性、实践动手能力强等方面,还是很愿意接受职业学校的学生的。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还普遍存在专业技能不足、基础知识薄弱,使后续发展空间受限,就业期望值过高等问题,所以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先就业,再择业,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积累经验,是职业学校学生的最佳选择。企业在选择人才时也特别重视应聘人员的思想品质及职业道德。

2、解决方法及建议

(1)、努力加强自身的培养,加强专业认识。很多同学对于自己所处的文秘专业认识模糊不清,专业认识不清必然导致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动力。因此,要加强专业介绍,如:专业特点、市场需求、素质要求、就业前景等。

(2)、向复合型人才发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明确自己的成才目标,给自己一个机会去转变:从一个无才——专才——通才。时刻留意岗位的要求,并尽可能的将用人单位的要求转变成为求职者自身具备的能力,增强就业能力

(3)、从基层做起,敢于接受挑战,万事起头难。文秘分工广泛,分有多种职位,其中最常见的便是办公室文员、助理。

(4)、面对相关证书的重要程度提升要努力考取,既然现在用人单位对“国家秘书资格证”、“英语四级证”等证书的认可,为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应该尽全力去考,在备考的过程中其实是在提升自己的能力。

(5)、秘书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知识、技能应有意识培养公文写作能力、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合作能力都是秘书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

五、结束语

文秘人员社会需求量很大,大多数文秘人员在从事文秘工作3--5年后会转换岗位或得到晋升,但并不表示文秘是吃青春饭的职业。虽然在中、初级文秘人员中女性占绝大多数,但也不表示文秘是“花瓶职业”。做到五六十岁退休的女秘书大有人在,比尔盖茨的秘书就是一位很老练成熟的秘书,可以把比尔盖茨的日程安排设计到分和秒。在西方国家很多年长资深的秘书他们会更加受青睐,因为她/他们的自身的素质,以及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都造成了她/他们在职业生涯中的游刃有余。这也是高级秘书和初级文员的区别,也是文秘职业纵向发展的方向。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 篇6

【摘 要】社会服务既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又是实现高职院校基本职能、保证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秘专业作为传统专业在社会服务方面一直都是比较薄弱的,无论在服务对象还是服务形式上都还比较单一,因此,要想提升专业的办学水平就必须探索出更多的服务途径,提升服务质量,本文将从实践出对这一问题进行通探索。

【关键词】高职文秘;社会服务;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服务区域、服务行业,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构建开放式社会服务体系。开展有特色的社会服务既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又是实现高职院校基本职能、保证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实际出发,对高职文秘专业社会服务途径做一初步探索。

一、创办秘书事务所,服务教学,服务大众

高职文秘专业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没有企业愿意以此接纳过多的学生进行实践锻炼,也不会让学生在实践期内接触过多的业务内容,因此,秘书事务所就应运而生。秘书事务所本身应该具有专业的服务水平、诚信的职业精神、高效的服务质量,全心全意地为社会服务,提倡学以致用,达到扩大高校文秘专业对外影响。通过创办实体性秘书事务所,可以开展档案整理、会议服务、礼仪服务、社会调研、文书拟写、节目支持、文印服务、速录服务、网站信息化建设与素材维护、单位或企业内刊策划制作、等营业项目,由学生负责运营与管理,教师进行辅助监管和指导,在服务大众的同时,进行课程实践,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扩大专业的社会影响。

二、利用校内资源,开展中短期秘书培训

我院文秘专业作为传统骨干专业和省级叫改革试点专业,具有一定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对外进行招生,开展电脑速录、礼仪、化妆、应用文写作、办公自动化操作等单项技能的中短期培训,也可以开展初级秘书、中级秘书、人力资源师等短期培训和资格证认证工作,帮助社会进行劳动力再培训。

三、建立网络平台,帮助文秘工作者进行终身学习

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因此,文秘专业也应根据实际岗位知识加深和迁移需求,建立网络资源平台,提供学习资料和文书拟写服务,同时也可以在网络上对秘书事务所的相关业务进行宣传。同时在网络平台中,还需建立互动模块,让文秘工作者进行工作交流,方便社会人员交流学习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在校生视野。

四、合理利用教师资源,开展多校外社会培训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和企业发展,很多单位需要对员工进行能力提升培训,然后这些单位又不可能让员工进入学校进行中短期培训,所以,我们的教师就可以进入企业和社会,对企业员工进行讲座式的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和工作能力。截止目前,我院文秘专业已在进入企业和社会开展了文明市民培训、礼仪培训、公文流程及基本拟写技巧培训等,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这种方式的服务,在方便企业的同时,也可以提升专业知名度,为专业建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把企业元素和岗位标准裱花等信息带入到日常教学中,推进教学改革进程。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的拓展,需要以专业的理念创新、内涵建设、资源整合等作为基础条件,在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过程中,不断通过路径选择和模式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社会服务,提升专业办学水平。

参 考 文 献

[1]杨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意义及实现途径[J].机械职业教育.(8)

[2]赵向军,吕同斌,胡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3)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 篇7

一、从学位角度来分析, 播音专业的学位不同对于以后的职业定位也不同

现有本科播音主持专业通常属于艺术类专业, 而硕士播音主持专业则不再属于艺术类专业, 它属于应用语言学专业, 2004年之后, 硕士播音主持专业又划分到新闻传播学里面, 并归属于广播电视语言学专业, 广播电视播音专业在1992年以前属于三级学科, 其中一二级学科分别为新闻学和传播学以及广播学和电视学, 因此, 从学位这个角度分析, 播音主持专业属于多科学专业之一。

从职业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 新闻学专业、艺术系专业以及语言学专业都和播音主持专业息息相关, 比如:1963年, 北京广播学院开始开设播音专业, 开设该专业培养的播音员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播音电台以及电视台。在那个时期, 播音专业划分到学院新闻系下面, 因此, 新闻学专业与播音主持专业息息相关。由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工作岗位性质又属于新闻学专业下面的语言工作者, 特别是从事广播播音的播音主持专业员工, 他们的工作主要把文字转换成语言, 所以, 播音工作涉及到语言学范畴, 播音过程中更要重视播音是否符合普通话标准, 是否吐字清晰, 因此, 语言学专业也以及新闻学专业都与播音主持专业息息相关。以上都是陈教授通过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分析后总结的结果。

虽然上面我们说过我国的播音主持人的工作只是把需要的文字转换成声音语言, 但是播音主持人把文字转换成生意的过程却需要多方面支持, 比如需要播音主持人自身朗读能力的支持, 朗读不是简简单单的进行诵读就可以, 必须把需要播音的文件有感情的给听众们朗读出来, 这里面不仅蕴含了声音, 还蕴含着语调, 这些都需要播音主持人表达能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 播音主持专业又设计到了艺术学的内容。因此, 对于播音主持专业我们不好进行具体划分, 可以说新闻学专业、艺术系专业以及语言学专业都和播音主持专业息息相关。

二、伴随着广播以及电视行业的飞速发展, 有关播音工作也开始产生新的产物。

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长久以来, 传统的传播流程是:首先, 记者进行写稿, 然后, 播音主持人按照记者写好的稿件进行朗读, 即单独进行写稿 (脑) 到单独进行播音 (口) 的过程, 但是由于广播以及电视行业的迅速发展, 这种传统的播音方式也开始逐渐转变, 当前采用的播音方式是写稿 (脑) 和播音 (口) 两者相互结合进行播音。

2.播音主持人进行脱稿主持

陈教授早期就提倡播音主持人进行脱稿主持, 这种传播方式不仅可以让播音主持人在播音过程中进行脱稿播音, 更可以表达自己对某事的看法, 加入自身的观点进行引导。这样播音主持的结果, 将促使播音主持工作从简单的朗读中解脱出来, 开始进行思考播音, 让播音主持人的口和脑统一进行发展, 这样不仅可以播音主持人亲身参与的播音节目更加能够引起听众朋友的关注。

3.主持人与听众互动交流的出现

对于播音主持人和听众进行互动交流的广播节目, 陈教授也进行过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他认为这种传播方式主要表现了播音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 已经不在是进行单线传播, 而是直接与观众进行互动沟通, 更加可以了解哪些是观众期望传播的内容。这种双向传播方式就像是播音主持人和观众进行日常交流一样, 对播音主持人来说, 不仅需要口的支持, 还需要脑的支持。陈教授认为, 这种双向传播方式将逐渐取代单向传播方式。

4.播音类型的多样化

播音的多样化主要表现在播和说两个方面, 由于播音主持节目越来越多样化, 所需要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也逐渐开始不同, 针对不同的节目所需要的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自身能力要求也不同, 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能力不在是单一需求, 而是开始朝多方面发展。

三、现有播音主持学划分到传播和新闻学下面, 虽然播音主持学属于多学科专业, 但是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划分, 通过播音主持学的应用来服务广播电视领域

由于播音主持工作的特殊性, 基本上只能服务于广播电视领域。它还具备边缘性以及应用性和交叉性的特点。因此, 我们要对它的特点进行以下几点处理:

1.边缘性与重要性。

广播电视学让人们了解广播电视学的社会功能以及基本规律, 而播音主持学则是让人们了解到怎么遵守这些基本规律以及怎样实现这些社会功能。在广播电视学领域中, 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它处于多学科的边缘处, 但是他却通过多学科的知识来丰富自身, 不仅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更保持了自己的科学性。如果没有播音主持专业, 那么广播电视领域就会彻底崩溃。以上, 我们可以看出, 播音主持专业对于广播电视领域的重要性。

2.应用性与论理性。

播音主持专业对于社会而言, 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型, 虽然它主要为服务社会而设立的学科之一, 但它自身也具备相应的原理和理论基础。虽然播音主持专业是通过服务于广播电视领域获得自身的生命力, 但是它自身也具备深厚的科学价值以及理论基础。由于对于理论方面的认知不是一蹴而就, 所以通常会经过不断的完善和深化才可以加深理论基础。由于我国的播音主持专业还处理发展阶段, 所以, 我们必须尽可能的开拓视野, 通过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来丰富它的理论体系。

3.交叉性与独立性。

虽然播音主持专业是通过多个学科交叉形成的一门学科, 但是它在交叉的基础上也具备独立性。它不单单是通过多个学科的整合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它是通过对各门学科的知识进行吸收之后而产生的一门新学科, 它有机的融合了新闻学、艺术系以及传播学和语言学的精华, 让各门学科进行相互渗透和融合, 它的产生主要是服务于广播电视领域, 对于广播电视领域没用的知识就会相应舍去。比如:不能把艺术性的或者服务性质的节目看作新闻节目, 如果播音的节目是语言艺术的表达形式, 我们不能当作是语言表达的手段。

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段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况, 语言学就是语言学, 我们不能把语言学当作新闻学, 只能把新闻学当作是语言的艺术形式, 但是形式的内容必须和形式一致。所以交叉学进行各门学科融合时, 也要有选择的进行融合, 该舍弃的部分必须舍弃。把需要相互融合的部门紧密的有机融合起来, 这样形成的学科才是严谨而具有科学内涵的学科。因此播音主持学专业相对而言是非常严格以及科学的一门完成体系学科, 它的未来前景非常远大, 因此, 播音主持学有用独立的科学地位。

现今的广播电视领域不但拥有跨越区域特点, 还具有跨越媒体, 甚至跨越文化的特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数字化广播技术的出现, 广播的频道越来越多, 节目也越来越丰富, 使得广播和电视逐渐分离发展, 综合发展模式越来越少, 关注人群逐渐开始变的丰富。因此, 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要求也开始增加, 所以针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培养, 我们应该及时进行思考和调整, 尽可能扩成课程的范围, 不能在局限于发音以及吐字等方面的技术性知识, 应该更加重视播音主持专业的分析信息和选择信息能力, 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和专业。让专业课程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的宗旨, 培养以就业为准则。”让教学模式以重视技术、坚实基础以及灵活多用为主。

参考文献

[1]张晶.浅析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的专业化形象塑造[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 (7)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 篇8

关键词:机关秘书;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

一、机关对秘书的素养要求

机关秘书是指在机关单位中工作的一种秘书职业。党的十一街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秘书工作发展迅速,机关秘书的职能也不仅仅只局限在端茶倒水、迎来送往、处理文件等方面,而是提升到了作为领导的参谋与助手,其职能在原有秘书职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参与政务、处理事务和提供服务等方面,这种职能的转变和提高将对机关秘书的综合素养提出新要求和新挑战。

(一)良好的思想修养和职业道德

由于机关单位往往强调机关的政治性、政策性,因此,机关秘书必须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具有良好的党性,在政治上立场坚定。作为上级领导的参谋与助手,机关秘书还应该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政治观察力和对政策的敏感度。

(二)优秀的秘书礼仪修养

机关秘书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机关秘书不仅要实现工作的内向性,即内部之间协调,同时还应实现秘书的外向性,即在社会各种机关公务活动中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样的工作性质需要秘书具备优秀的礼仪修养。

(三)广泛的知识面和过硬的业务素质

1.扎实的文字功底。2.全面的知识素养。3.规范有效的文书管理能力。4.过硬的业务素质。

二、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以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依托,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与优势,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具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结合全国教育会议精神,结合当今社会实际,中国语言文学系按照系训“修身重道,博习笃行,立志励志,自强不息”中的“博习笃行”,建立起一个培养高素质中文学科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体系。从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多就职于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秘书、高级文员,行政管理及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各种文化单位的文化管理等工作。

(一)强调思想品德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

除了必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还增加了《军事理论》《入学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课程,旨在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

(二)提高文字功底

在中国语言文學系中,特色办学则是强调写作训练。大一期间完成80篇作文,大二期间完成20篇应用文写作、两篇书评。大三期间完成一篇学年论文以及寒暑假调查报告。通过四年学习期间不间断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学生动手写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秘书工作打下笔杆子基础。

(三)加强文学修养

在课程设置上,严格按照我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人才培养宗旨设置课程教学。在提高文学修养方面,中国语言文学系设置了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原理、文学评论与写作等课程,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尤其是文秘人才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文学运用能力。

(四)提高职业素养

礼仪学、秘书学、基础写作、公文与实用文书写作等课程的设置将有利于学生从秘书礼仪、计算机办公化应用、秘书文书写作、秘书口语表达等方面全面提高职业技能。

三、文秘方向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在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虽然总体就业率良好,但不排除有个别问题依然存在:

(一)中文方向的局限性

在以往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将文秘等同于文学专业,将文秘的人才培养倾向于中文专业人才培养,偏重于文秘专业人才的文字功底和文学素质,而忽视了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的局限性

从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出,本科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大多接触到的局限于偏党政机关的秘书工作,现在党政机关秘书要在原有知识领域基础上,更加多样化发展,如了解经济、法律等方面,因此汉语言专业文秘方向的课程设置虽然针对性很强,但也局限了秘书将来所面临的工作领域。

(三)职业礼仪培训的局限性

秘书行业对秘书的内在和外在形象有一定的要求。目前从文秘人才的培养来看,似乎关于形体课程、口语表达课程等课程开设甚少。

四、文秘方向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培养中文+行政管理综合型人才

文秘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运用所学文学知识,结合秘书学相关理论,最终在秘书工作岗位上从事日常秘书事务,其中关键一项则是管理。秘书在工作中必须明确秘书的角色意识,不仅仅是机关或企业的服务者,同时也应是管理者,尽管这里的管理范围仅限于秘书职责范围,但秘书也应该从管理的角度明确文秘职责。

(二)培养机关+企业双向型人才

从文秘方向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从事文秘工作的别业生大多在党政机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文秘人才培养就只能局限在党政机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文秘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在文秘人才培养方面要与时俱进。

(三)培养内外兼备全面性人才

增加礼仪培训类课程,如形体课程、公共场合语言表达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 篇9

[关键词]社会需求 人才培养 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孙雪(1975- ),女,河北廊坊人,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及英美文学;李雅静(1971- ),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8-0130-01

当前,中国对于实用综合型专业外语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为培养出更多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我国各高等职业院校正在加大外语教学改革力度,将社会需求与外语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缩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距离。其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等都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及需要做出相应调整,要发展与我国经济改革相协调的外语课程设置大纲和教育体系。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如何进行外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等改革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育的现状

由于许多高等职业院校是在原来中专的基础上升为专科或逐渐晋升为本科层次的学校,再加上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的岗位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还不足以应对日益频繁变化的各种国际活动的要求,高职院校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上还存在诸多问题。

1.重知识,轻能力。长期以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外语教学过分偏重于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基础英语教学观念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忽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教育。由于受传统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影响,专业英语的教学活动从教学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应用到英语教学水平的测试等都不够健全、系统。人们过分强调词汇量的增加以及使用正确的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即语用能力的培养。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外语运用能力低下的问题,在跨文化交际时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

2.缺少合格的英语师资。合格的英语师资缺乏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存在的普遍问题之一,它是导致外语教学水平低下的一个根本原因。教师的知识结构、授课方法、授课内容、授课态度及精神状态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所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环节应该是抓好教师这一关。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师大都是英语专业本科或硕士毕业生,所学专业多为语言文学或语言教育,知识结构单一,相关专业的知识面非常狭窄。

二、高等职业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策略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本文只就英语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英语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

1.英语教学课程设置要从实际出发。职业院校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是市场,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课程的设置就应侧重于什么方面,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当前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因此英语专业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高等职业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基本趋向是:保持语言训练课;削减语言文学课;增开各类其他学科的课程,诸如经济、金融、财会、新闻等课程。

2.教学内容应避免陈旧过时。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现实对英语教学内容自然有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必然要有所更新,以赶上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所以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强实用性和时代特点。增加一些具有相关性、应用性、新颖性和时代特点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了解当代的科技信息和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变革的新动态,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3.教学方法要行之有效。如果不能大面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就很难有希望。把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综合培养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目的,必然要求相应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因此优化教学方法是目前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应该能够调动各种层次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成功,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英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交际教学法即通过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强调在大量的交际活动中学习英语;3T教学法即是以语篇重建任务为基础的小组学习方法;分层次教学法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另外,还有交互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融入式教学法等。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灵活运用、注重效果。

此外,还应利用课外时间,广泛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的英语教学活动。例如,每周一次举行英语角、英语讲座、英语强化训练及定期举行英语朗诵、演讲比赛,英文小品大赛,英语影片欣赏,英语辩论,英语晚会等活动,并建立英语广播站;在教室、宿舍贴英文谜语、英文幽默、绕口令、谚语以及名言警句的卡片等。通过这些课外辅助活动使学生处在一种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之中。

4.教学模式科技化。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以及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多媒体给学生带来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数字化信息,为学生提供了愉快的学习环境,网络的发展无疑为多媒体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通过网络可以进行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在计算机网络通讯工具的支持下,学生们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进行同伴互助、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交互学习、小组专题研讨等合作性学习活动。E-mail,BBS可以真正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和团结合作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和同学相互作用,通过协作,学习者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从而推进学习进程。网络教学模式还可以激发学生课外使用英语的最大兴趣,促进师生间即时、互动的反馈。教师应帮助学生发现、分析和处理教学信息,从而建构知识,呈现出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的教学氛围。此外,对网络的利用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丰富的相关资料,创设与主题相关的真实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加快速、高效地掌握所学内容。

5.优化英语教师队伍。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水平,促进英语专业学科的建设,加快英语教学的改革进程,应尽力改善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师的学历结构,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国内的研讨会和出国进修。每年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国外大学攻读硕士学位;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由学校和学院共同担负部分学费;邀请其他大学、著名研究机构、学术单位的教授、专家,或由本单位的教授、博士后研究人员、访问学者、博士生、硕士生等演讲,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最新学术信息;每学期定期邀请海外学者为英语教师作短期培训式讲学,以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使他们尽快地吸收前沿性的学术研究成果,从而提升其教学与科研水平;每年选派数名骨干教师到国外名校攻读和进修相关课程,要求他们把国外先进课程移植到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体系中来。同时,由院校组织和引导骨干教师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帮助他们获得国外进修机会。教师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自然会带动与英语教学相关的诸多方面的进步。

总之,高等职业院校应积极探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输送综合素质优良的复合型专业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建华.开放式基础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ethodology of teaching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石林平,刘鹏程,廖军.英语教学法[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 篇10

一、关注社会需求, 明确教学目的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10月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的规定,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该《基本要求》强调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 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 英语的应用能力较差。听不懂, 说不好, 大多不能顺畅地与外国人交流, 并且运用英语查阅资料的能力较差, 英语应用文体的写作也存在很大问题, 完全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 不仅要传授学生语言知识, 培养语言技能, 而且要加强语言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 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以满足学生将来个人的发展和市场国际化的需要。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培养复合型人才

从目前已掌握的毕业生反馈回的信息来看, 一些涉外机构和外资企业要求职员能熟练灵活地运用英语与客户沟通交流, 并能用英语书写商务信函、报告。因此在校生不仅要学习基础英语知识, 更要学习专业英语, 拓展专业词汇, 努力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学生既懂一门专业技术, 又熟练掌握英语技能, 比如:既懂英语又懂土木建筑, 既懂英语又懂法律、电子商务或是会计知识等, 这种人才才是当前社会所急需的。社会需求及学生今后就业需要要求高职英语教育应从培养单一外语人才转到培养复合型人才, 这样才能缩减教学与需求之间的差距。

1. 转换教师角色, 改革教学模式

目前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违背语言学习规律的, 既不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更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要改革教学方法, 优化综合多种教学手段, 增强写作和口语交流的训练, 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用英语交流和写应用文的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励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 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线, 选择与学生特定的学科、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 组织活动, 用现场模拟的方式将学生将来可能会碰到的实际工作场景和生活场景在课堂上呈现出来,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表演和群组讨论的活动中来, 培养学生逐步具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改善教学环境

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大量接触语言材料, 获取语言信息, 要改善学校的英语教学条件,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与课堂面授教学形成互补。建设多功能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 发挥多媒体直观性、趣味性、信息量大的优势, 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欣赏外国电影和地道的外文节目, 使学生有机会融入到一个声像并茂的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去, 切身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利用学校的外教资源, 多与外教交谈, 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和先进文化, 加强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 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延续, 让学生得到课堂内外全方位的训练和实践。

三、改革考试制度, 强化科学考核

语言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有教学必然要有测试。语言测试的任务是为了正确评价语言能力。要正确处理测试和教学的关系, 语言测试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设计科学、合理的测试, 科学的测试能为教学改革和语言学习提供积极的反馈, 能对教学现状提供精确客观的评价, 以供教师分析, 改进教学,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应该采用多种灵活的考核方式, 强化考试的激励导向功能, 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考核形式上, 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核, 促使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全面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上。传统的考试模式只考笔试不考口试, 听力所占比例也很小, 不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 因此, 在试卷的命题中, 要加大听的能力的测试比例, 并逐步把学生的口语能力的测试也加入到作为期末考核之中。不仅要有期末的卷面测试成绩, 而且要与平时课堂表现和课外自主学习成绩相结合。此外,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也是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检测的重要手段, 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显示出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水平。

总之, 分析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有助于确定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 探索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进一步深化英语教学改革,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摘要: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需求给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英语教学不仅应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 更要注重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从多方面多渠道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

关键词:社会需求,高职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平.大学英语教学应关注社会对英语实用能力的需求[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03

从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论文 篇11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工学结合为基础, 以校企合作为途径”的指导思想, 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 高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构建。

一、培养目标

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 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培养工程三者就构成了我们的人才培养的三层架构。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利用已经发现的规律、定理为经济社会提供直接服务。可以说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 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区别于普通教育, 作为一种教育层次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

培养目标指的是培养规格, 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己取得了共识, 就是培养实用型、应用型技术人才。但实践的结果使我们觉得仅限于这种提法, 依然不够清晰, 我们可以把这个培养目标分成三个层次, 使培养目标清晰化。

1) 技能型操作人才, 要保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 并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技术和人文基础。

2) 技术应用型人才, 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己有的产业需要的技术, 并有实际应用的能力。

3) 应用技术型人才, 将技术应用变为应用技术, 在内涵上完全不同, 前者是对己有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而应用技术型人才, 则是在掌握产业技术的同时, 还要具有开发、设计、引进应用性技术的基础和能力。

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构建高职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时, 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 培养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工作能力为核心的技术应用型英语人才。通过在校的学习, 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 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但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仍然传承着旧的课程体系, 没能在课程设置中突出“以就业为导向”这一核心。不能突出高职院校办学的特点, 某种程度上很难去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 高职院校要以能力为本位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以满足专业岗位、学生需求和用人单位的社会需求, 具体应该将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教师应突出“精讲多练”, 校内实训中应模拟例如电子商务的真实场景, 充分利用实训中心的硬件设施, 实训软件和多元的网络资源, 开展多样化的校内实训。校外实践一般高职院校本着“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模式, 有组织有计划安排学生到校外的合作企业或工厂去实习, 学生只有亲自到具体的岗位中才会体会到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复杂性、综合性”做到学校和就业“零距离”。

在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 还应把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为适应社会对就业人员职业资格的需求, 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与专业教学相衔接, 强化学生技能训练, 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 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突出培养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适应性, 我院应用英语和商务英语专业根据课程模块, 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使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得到加强。

四、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校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才能和技能为中心,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英语专业教师, 不仅应该具备过硬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专业理论知识, 还应该具有充分的专业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 成为“双师型”的教师。以我院英语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为例, 首先, 一线的专业教师应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爱岗敬业, 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并勤于教学研究, 能配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能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教学。二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通过计划有效的专业培训和学历学位、出国等进修, 提高学院的专任教师队伍的高级职称、研究生学历教师、专任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

总之, 人才培养目标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终结点, 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出发点。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 高职办学必须坚持“贴近市场、贴近基层、贴近区域经济”, 坚持用“办学有生源、就业有市场、学院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教育理念, 以社会需求为目标, 以就业为价值取向, 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求学生做到“精一门、懂两门、会三门”, 成为“能工巧匠”型的大学生, 造就一代高技能人才。在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进程中, 高职院校只有科学定位, 找准自己的定位区间和发展空间, 才能培养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摘要:本文从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和人才市场对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需求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加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何进行英语课程设置的改革, 从而能促进毕业生就业。本研究从英语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与学生主观需求之关系探讨, 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学生对英语的需求, 检验课程设计者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客观要求是否满足学生的主观需求;通过访谈和实例分析等方法, 来了解当前用人单位对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深入分析目前英语教学、英语技能、课程设置与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等关系问题, 通过详细地分析对比找出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找到适合高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上一篇:论新闻工作者新闻自由下一篇:村级动物防疫员技能训试卷A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