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疫苗宣传

2024-09-12

麻疹疫苗宣传(通用12篇)

麻疹疫苗宣传 篇1

2012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宣传及社会动员实施方案

应博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博疾控【2012】11号)关于开展博兴县2012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宣传活动通知的要求,为推进2012年如期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根据《2012年山东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暨查漏补种活动实施方案》及县卫生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2012年博兴县消除麻疹行动方案》要求,我单位定于2012年3月对本辖区内2009年以来出生的适龄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6岁以下儿童查漏补种活动,并继续对2011年全县麻疹强化免疫期间漏种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及35岁以下流动人群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为使公众了解麻疹的危害及预防控制知识,以及麻疹强化免疫活动的目的、意义、受种对象等,增强主动参与意识,为此次强化免疫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准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动员活动,与媒体密切协作,向公众宣传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措施,以保证本次强化免疫工作质量,达到高水平强化免疫接种率。主要宣传形式:

(一)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画等让居民了解麻疹疫苗接种的详细情况。

(二)利用宣传栏、黑板报进行宣传。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麻疹的危害、防治措施和本次强化免疫的对象、时间、地点。

(三)利用各种会议进行宣传。开展专项会议培训乡村医生及教委人员。乡村医生负责各村的宣传教育工作,教委培训辖区内各幼儿园教师,以开家长会的形式让幼儿家长了解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四)利用标语、横幅进行宣传。服务中心人员在各个接种点、各村委会、人口聚集区、各大工业群区及其它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区,悬挂宣传横幅、张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公告。

(五)利用宣传车进行宣传。麻疹疫苗接种期间县卫生局组织了宣传车在本辖区人口密集地及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巡回宣传。

麻疹疫苗宣传 篇2

1 流行病学特征

1.1 年龄分布

住院200例患者中男116例,女84例。年龄最小为2个月,最大为35岁。年龄2~8个月33例占16.5%。~3岁106例占53%,~6岁31例占15.5%,~16岁17例占8.5%,>16岁13例占6.5%。

1.2 发病季节分布

在3年间1~3月份发病63例,4~6月份发病46例,7~9月份发病12例,10~12月份发病79例。

1.3 人口结构分布

本地常住人口发病63例,外地打工流动人口137例。

1.4 预防接种情况

常住人口中63例中有3例接种过麻疹疫苗,另有5例接种史不详,其余55例与外地打工流动人口137例全部未接种过麻疹疫苗。

1.5 症状体征

本文200例麻疹患者的症状体征均为典型麻疹的表现,有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口腔麻疹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疹退后有糠麸状脱屑和淡褐色色素沉着。合并肺炎占40%(80/200),合并喉炎占25%(50/200),合并肾功能衰竭0.5%(1/200)。

2 讨论

从本文200例麻疹资料分析近年的麻疹有以下特点:(1)婴儿麻疹的发病增多,主要发生在8个月初免以前。在我院收治的麻疹患者中年龄最小为2个月,2~8个月龄有33例占16.5%。其原因是8个月内的小婴儿从母体中获得被动免疫力低下,无力抵抗麻疹病毒的侵袭。据文献报道[1]自然感染麻疹获得免疫力的母亲,所生婴儿的麻疹胎传抗体持续时间长、滴度高。而现在的育龄妇女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接种麻疹疫苗而获得免疫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滴度逐渐下降,传给婴儿的免疫力更弱,在婴儿接种疫苗前一但遇到麻疹病毒就有可能发病。建议:开展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的工作,提高母体的麻疹抗体水平,使母传抗体增高,保护8个月龄内的小婴儿;为降低婴儿麻疹的发病率,可将麻疹疫苗的初免月龄调整到6个月龄,据文献报道[2],8个月龄初免的免疫成功率为99.03%,而6个月龄的为86%。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中,要求麻疹免疫成功率达85%以上,所以六月龄初免也符合要求。(2)成人患者明显增多。本文报告的200例麻疹患者中,16岁以上的麻疹13例,占6.5%,年龄最大的为35岁。所以在16~35岁这个年龄段的患者中,如果在儿时接种了麻疹疫苗到16岁以上时,其抗体水平逐渐下降甚至消失。所以,建议:要在初次免疫后对学龄前和学龄儿童、青少年,甚至成人,应予有计划地加强免疫。尹玲等学者[3],建议除做好麻疹疫苗的初免和24个月龄复种工作外,还要提高7岁、12岁麻苗的加强复种,并适时地进行大年龄儿童的强化免疫工作。(3)城市流动人口发病高。本文200例麻疹患者中,有137例为外地来矿区打工的流动人口,均未进行麻疹疫苗接种。其原因是外地流动人口居住地域偏僻,文化和经济落后上,又不在卫生防疫人员的接种服务范围之内,所以外地打工流动人口是麻疹疫苗接种的空白区。建议: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尽快解决城市流动人口中小儿的计划免疫问题,使麻疹疫苗接种覆盖面提高,减少麻疹发病率,为消灭麻疹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在努力。

参考文献

[1]陈丽娟,辜荫华,和京果,等.疫苗时代麻疹母传抗体追踪观察及北京市麻疹控制策略的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1996,2(1):8~14.

[2]张庆灵,佘玉韶,梁雪英.麻疹基础免疫起始月龄的探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2):641.

打过麻疹疫苗,为何还患麻疹? 篇3

鹏鹏今年10岁,最近一周持续发高热,还有点咳嗽。起初,鹏鹏妈妈以为孩子感冒了,便给他吃了一些感冒药,但热度一直不退。在医院“吊”了两天抗生素,依然不见好。两天前,鹏鹏身上出现了一些红色的疹子,开始是头面部,后来身上和腿上也有了。生活经验丰富的奶奶觉得有点像麻疹,赶紧让鹏鹏妈妈带孩子去医院看病。果然,化验结果证实了奶奶的猜测。妈妈很纳闷,鹏鹏小时候打过麻疹疫苗,怎么还会得麻疹呢?

医生的话:未“复种”惹的祸。

以前,麻疹主要在6个月~5岁的小儿间流行,但现在大龄儿童和成年人发病也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主要与这些人小时候接种过麻疹疫苗,但后来没有复种,导致体内保护性抗体水平逐渐下降,失去对麻疹的抵抗力所致。就像鹏鹏,虽然在出生8个月时打过麻疹疫苗,但由于后来没有“复种”,失去了对麻疹病毒的抵抗力,被麻疹病毒“袭击”了。

认识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传染性很强。冬春季节是麻疹的高发季节,但平时也有散发病例。麻疹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当麻疹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病毒就随飞沫经口、咽、眼结膜进入到易感者体内而发病。

麻疹刚发病时,主要症状是发热,一般在39℃,也有部分患者高热到40℃。除发热外,还有流鼻涕、干咳(咳嗽但没有痰)、眼结膜充血、流泪、怕光等症状。起病后2~3日,可在双侧第二磨牙对面的颊粘膜处出现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称麻疹黏膜斑。黏膜斑可逐渐增多,互相融合,大多于出疹后1~2日内消失。发热3~4天后,患者身上开始出现皮疹,先是耳后,很快发展到头面部、颈部、胸部、背部、腹部及四肢,最后到手心、足底。麻疹的皮疹很有特点,一般为2~5毫米大小,刚开始是淡红色,后逐渐密集呈鲜红色,最后转为暗红色,疹子间的皮肤是正常的。皮疹达到高峰后,体温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随后疹子逐渐消退,退掉后会留有色素沉着斑,还有细小脱屑。一般地说,从发热到全身皮疹消退需10~14天。血清学检查发现麻疹特异性抗体IgM阳性,即可确诊。抗体IgG比IgM较晚出现,以后维持在一定水平并终身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麻疹发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最常见的是肺炎。若患者出现咳嗽、咯脓痰、血白细胞升高等问题,应警惕细菌性肺炎可能,及时做胸片检查。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接受抗生素治疗。除肺炎外,麻疹还可并发喉炎、心肌炎、脑炎等,必要时需住院治疗。

麻疹疫苗:并非接种一次就安全

接种麻疹疫苗可以预防麻疹病毒感染。由于8个月以内的婴儿血液中含有从母体获得的麻疹抗体,可保护婴儿不患麻疹,故国家规定麻疹疫苗接种时间为出生后第8个月。当小儿7岁时,应复种一次麻疹疫苗,以巩固效果。复种过麻疹疫苗者,其体内会产生保护性抗体IgG,以后IgG滴度会逐渐下降到一定水平,一般不会再次感染麻疹病毒。

温馨提示:

1.由于麻疹传染性强,故患者一般需隔离至出皮疹后5天。有呼吸道并发症者,必须在出疹后10天,方能解除隔离。

2.虽然目前尚无针对麻疹病毒的特效药,但麻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只需对症处理即可。

3.没有患过麻疹的小儿和成人可在流行季节到来之前,接种麻疹疫苗。

4.对麻疹无免疫力但又接触过麻疹病人者,可在接触病人5天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3毫升以预防发病。

问与答

问: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对麻疹有免疫力?

欧强:可检测体内麻疹特异性抗体IgG。若滴度较高,说明对麻疹有抵抗力。若滴度很低或阴性,则说明对麻疹易感,需要接种麻疹疫苗。

问:患过麻疹是否可获得终身免疫?

欧强:患过麻疹以后,IgG终身存在,免疫力较持久,一般不会再次感染。不过,临床上确实有极少数成人尽管小时候患过麻疹或接种过疫苗,后来又再次患麻疹。究其原因,可能是体内保护性抗体IgG水平逐渐下降,失去对麻疹的抵抗力所致。另外,麻疹病毒变异后,也可能再次感染以前患过麻疹的人。

问:复种过麻疹疫苗,是否不会再患麻疹?

麻疹疫苗宣传 篇4

为进一步落实全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确保高质量完成此项工作,2012年03月13日,牌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辖区内儿童的麻疹强化工作。

本次麻疹强化免疫工作目标人群是在我辖区全部满8月龄至3岁(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出生)的儿童。接种麻疹疫苗是防止儿童感染麻疹的最好预防措施,也保护儿童健康的人举措,我牌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的工作人员将加班加点,做好本职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安全的完成。

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小结 篇5

时间:2016年12月1日

点:莘县大张家镇卫生院二楼会议室 人

员:所有防保站人员和所有乡村医生共计48

人。请假4人。主 讲 人:张培林 会议内容:

1、首先把乡村医生带来的27号到期未种名单与我们掌握的到期未种接种单核对,把外出的、有病的等特殊情况在我们的底子上标注,对已经通知到并接种的日期写到你的底子上,保证两个底子一致,最后和计算机保持一致。

2、本次麻疹补充免疫暨查漏补种的各项工作要求:

A.目的意义,消除麻疹免疫空白,打好消除麻疹的工作基础。

B.时间:2016年1号-5号。

C.指标:以镇为单位,8月龄-6周岁儿童、流动 务工聚集人群和50岁以下医疗机构从业人员麻疹查漏补种率分别达到95%以上。

D.各村要按照要求摸清2010年1月1日至接种之日满8个月龄的所有儿童,8月龄-17月龄的儿童查漏补种对象按照免疫程序要求补种麻风疫苗,18月龄以上的儿童补种麻腮风疫苗,高风险成人查漏补种一律使用麻疹疫苗。不管是否是本村还是外地,只要没按免疫程序完成麻疹免疫一律登记入册。按要求填写3-1表。1号2号摸底,3号上午8点交表。3-5号全天接种疫苗。

E.本次麻疹补充免疫暨查漏补种活动,省、市、县都要进行督导和检查。5号后我镇也要根据工作进度进行督导和调度,对工作进度慢的要找出原因。确保圆满完成任务。

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 篇6

麻疹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易并发肺炎、脑炎、心肌炎、喉炎等,甚至死亡。

我国政府在世界卫生组织承诺2012年消除麻疹,当前局部地区麻疹发病反弹,甚至出现爆发疫情,为确保如期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卫生厅决定开展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根据卫生厅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12年9月在我市“免费”开展8月龄-15周岁(即199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凡接种麻疹类疫苗不足2剂次儿童,均作为本次查漏补种的对象,请家长认真填写调查表。

1、儿童姓名:出生日期:年月日

2、既往麻疹(含麻疹类)疫苗接种史:划(√)①0剂次 ②1剂次 ③2剂次 ④≥3剂次 ⑤不清楚

3、接种依据:①接种证②接种卡③家长回忆

4、第1针接种时间:年月日

第2针接种时间:年月日

麻疹疫苗宣传 篇7

1 材料和方法

1.1 MV强化免疫组织实施

1.1.1 组织实施

运城市卫生局和教育局联合下文并召开全市MV强化免疫工作会议, 全市统一方案, 层层动员, 层层培训,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实施和督导检查;教育部门组织安排在校学生的接种;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技术指导、监督评估等工作。

1.1.2 时间和范围

2008年12月10~20日在全市13个县 (市、区) 所辖的所有乡 (镇、社区) 及村 (居委会) 实施。

1.1.3 对象和方法

所有8月龄~14周岁儿童 (包括流动儿童) , 即1994年1月1日~2008年3月31日期间出生的儿童, 无论既往有无麻疹疫苗 (含麻疹成分联合疫苗) 接种史 (2008年1月1日以后接种过麻疹疫苗且共接种过2剂次的除外) 或麻疹患病史, 均接种一剂次 (0.5ml) 麻疹疫苗。

1.2 接种率快速评估及要求

强化免疫完成后, 市级督导员在每个县随机抽取1个乡 (镇、社区) 和一个流动人口聚居地以及1所城区小学和1所农村小学进行接种率调查, 每一个点调查30名儿童, 每县共调查120名儿童。

1.3 评估指标

以县为单位目标儿童MV强化免疫接种率≥95%;分年龄组的接种率≥95%。

1.4 资料来源

13县 (市、区)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统计表和接种率快速评估表。

2 结果

2.1 摸底与接种情况

本次活动全市参与MV强化免疫活动单位13个县、192个乡、3 299个村;培训乡医571人、村医3 492人;固定接种点3 156个, 临时接种点1 200个;接种人员村级3 423人、乡级509人、县级155人;市、县、乡督导1470人次;摸底目标儿童835 066人, 接种MV811 548人, 接种率为97.18%。

2.2 接种率快速评估

全市共调查1 561名目标儿童, 免疫儿童数为1 544名, 接种率为98.91%, 各县接种率和各年龄组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的目标要求。 (表1、表2)

3 讨论

近几年来, 运城市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 并出现局部流行。为迅速控制麻疹流行, 根据山西省卫生厅统一部署, 于2008年12月10~20日对全市8月龄~14周岁儿童开展MV强化免疫。

本次MV强化免疫活动, 领导高度重视, 组织措施得力, 宣传发动充分, 培训督导到位, 活动成绩显著。全市接种率为97.18%。快速评估结果显示, 接种率为98.91%, 各县接种率为96.67%~100.00%, 分年龄组接种率为96.27%~100.00%, 各县和各年龄组的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 是一次全面、彻底、高质量的MV强化免疫。高标准、高质量的MV强化免疫, 可提高人群抗体水平, 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 是迅速控制麻疹流行, 降低麻疹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今后应加强MV常规免疫, 及时查漏补种;定期监测人群抗体水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疫情动态, 可考虑开展MV后续免疫, 为实现我国政府的承诺, 确保在2012年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1]。

参考文献

麻疹疫苗宣传 篇8

事件概况

本站2006年3月组织开展了全县中小学生麻疹疫苗后续免疫,韩岗镇3月下旬开展这项工作,并于3月20日上午由老师组织韩岗中小学生到韩岗镇预防接种门诊接种麻疹疫苗,韩岗镇预防接种门诊医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实施接种,两校在校学生共356名(中学生198名、小学生158名),至事件发生时已接种340名(中学生180名、小学生160名),占应种人数95.51%。

韩岗小学在组织二年级第4班级接种时,在已接种的学生中发生1名女生晕厥,在门诊观察室给予平卧、通风、饮水等措施,几分钟后症状消失。该学生回校后,老师由于过于慎重,询问学生谁有不适,有3名女生自述头晕、胃寒、胸部不适、恶心等,预防门诊医生立即赶到学校,经检查发现,其中1名女生面色苍白、气急、胸闷,要求到医院对症治疗。

由于在门诊观察室给予对症治疗时,前去给孩子注射疫苗的家长较多,不少学生家长询问其病情,得知是注射疫苗后发生的反应,纷纷涌到学校,了解子女有无不适,造成许多学生恐慌,相继被家长带到卫生室要求诊治。

与此同时,韩岗中学的接种工作己接近尾声,也有许多家长前来了解子女身体状况,不少中学生也被带到卫生室诊治。

家长陆续将学生送至镇卫生院治疗,发现除了主观症状外,大多数学生无客观体征,建议卧床休息、口服糖水。但家长不理解,采取过激手段,与医务人员发生冲突,医生在无奈的情况下给就诊学生采取安慰性补液措施,主要用药为镇静剂、维生素C、胃复安及生理盐水,至当晚23时共补液160多人次。

处理过程

事发当日上午11时许,我站接到该乡镇防保站的报告,立即组织免疫预防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在当地有关业务部门的配合下,迅速开展了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同时上级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专家也赶到该镇卫生院指导诊疗和调查处理工作。我们根据调查和体检情况,初步认为是一起由预防接种引起的群体性癔症,立即就事件的可能发生原因向政府领导、村干部、老师、学生家长作了合理解释,有关政府分管领导也亲临现场,协调事件的处理工作。

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联席会議,确保局面稳定。

全力以赴地开展诊疗和安慰工作,确保每一个就诊学生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检查和治疗,并做了大量宣传、解释工作,避免了群众情绪波动。同时,对往返该乡镇的家长、亲属、学生免费乘车。事态平息后,防保站的7名同志分别进驻发生反应村6天,定时对这一学生群体进行追踪观察。

调查分析

群发性癔症的发生至少有1个以上的诱因,但必须有一个主要的诱因,且首例病人则往往是由于加重反应或偶合症或由于意外事故等情况作为诱因引起的[1]。发生群发性癔症常见诱因是晕针和恐惧心理所造成。本县发生的这起事件也是由于1名学生接种麻疹疫苗后发生晕厥,在门诊休息观察,学生回学校后,相互传说,造成部分学生心理恐惧,自述不适,接种门诊医生未及时到学校给学生科学的解释和心理疏导,而是由于学生自行到村卫生室就诊,引起大量学生家长紧张,人为造成所有接种麻疹疫苗学生的心理恐惧,纷纷涌入当地卫生院要求诊治而引发,符合免疫接种群发性癔症的特征。

通过体检发现大部分学生其临床表现及主观症状与客观体症不符,检查不出任何阳性体征,亦无器质性病变,只发现有呼吸困难、腹泻2人,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低热13人,客观体症发生率为4.41%,经安慰性补液和对症治疗后340名学生次日均恢复上课。

本起群发性癔症发生在我县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较滞后的农村中小学校中,由于他们是一组特殊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身体、知识全面增长阶段,生长发育尚未成熟,对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应激因素突然受到外界不良刺激或暗示时,易发生心因反应[2]

讨 论

今后在开展预防接种时,不仅要重视疫苗质量、接种程序和接种技术,还必须把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要系统宣传疫苗接种的效果利弊,尤其应当把疫苗接种禁忌证、接种后可能出现的接种反应以及一旦出现反应后应立即采取的措施和对策等,客观地传播给家长、老师,使他们对预防接种有一个科学、全面、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这也正是我们在以往工作中忽视的一面。

在必须对中小学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时,应尽可能避免采取集中接种形式。发生群发性癔症后,要采取积极果断的措施,正确对待事情发生的情况,排除一切干扰,及早疏散病人,隔离治疗,做到一人一室,避免相互感应,造成连锁反应。治疗病人应采取正面疏导,正确暗示治疗,消除恐慌及顾虑心理,稳定情绪,辅以药物治疗。症状消失后及时出院回家观察,应在乡村干部的配合下,由当地医务人员跟踪随访观察1周,避免不良因素影响造成事件的反复。

参考文献

1 谢广中,习连东,王树巧.等.免疫接种反应和处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99.

麻疹类疫苗实施方案和领导小组 篇9

09 关于开展《xxx2015年8月龄-7岁麻疹类疫苗免疫活

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科室、各村卫生室:

为进一步做好消除麻疹工作和维持无脊灰状态,按照区卫生局安排,决定4月份在全区范围内开展8月龄—7岁儿童麻疹类疫苗免疫活动根据市、区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东江镇2015年适龄儿童麻疹类疫苗和脊灰疫苗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各科室、各村卫生室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确保顺利、按期、圆满完成麻疹类疫苗活动和脊灰疫苗补充免疫各项工作任务。附件1:武都区东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适龄儿童麻疹类疫苗和脊灰疫苗免疫活动实施方案

xxx

2015年适龄儿童麻疹类疫苗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消除麻疹工作,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省卫生厅决定于2015年4月在全省开展麻疹类疫苗,为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按照省、市、区《实施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接种范围、对象、时间

(一)实施范围

全镇8月龄—7岁儿童开展麻疹类疫苗补充免疫;

(二)接种对象

补充免疫活动接种对象:8月龄~7岁儿童无论以往免疫史如何,无论户口为本地还是外地,临时居住还是长期居住,均免费接种1针次(0.5ml)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以下简称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两剂次间隔一个月。

二、工作指标

以镇为单位,目标人群麻疹类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中心在实施前成立麻疹类疫苗免疫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全镇消除麻疹目标工作顺利实现。

领导小组由我中心相关科室组成,负责本地麻疹类疫苗免疫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等工作。我中心在开展活动之 前,做好动员部署,统一安排,统一行动,以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开展广泛的社会宣传动员

全镇结合自己实际,通过标语、散发宣传单和入户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宣传,使群众充分了解麻疹类疫苗接种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时间安排,提高群众的认识及自觉参与意识。特别要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外出生人口等重点人群的宣传力度,重点人群达到较高的接种率。

四、技术措施

(一)制定相关实施方案

各村卫生室应根据我中心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村实际,按照全镇实施方案或具体工作计划,明确接种时间计划和工作职责,各项工作措施应具体落实到人。

(二)人员培训

在实施接种前,我中心结合实施方案要求,对乡村两级卫技人员开展培训,培训工作必须在接种实施前完成。要针对免疫活动方案所涉及的所有技术人员,就应种儿童摸底登记、接种准备、疫苗与注射器的管理、接种现场实施、接种技术和接种禁忌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安全注射、风险沟通、督导和评价方法、相关表格的填写、汇总等内容进行具体、详细的讲解,以确保接种工作顺利进行。

(三)目标儿童摸底调查

为做好本次接种工作,要求对所有应种对象提前进行摸底登记,各村在摸底调查时应重视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对发现的未建卡儿童、未完成常规免疫接种儿童,应对其补建接种卡、接种证,并安排适当时间进行补种,并纳入常规免疫管理。

摸底调查人员应采取入户或通过托幼机构等方式给家长发放《接种通知单》(附件2),告知接种的时间和地点、接种时应携带接种证等事项,负责填写《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各村根据摸底儿童数、接种点数,制定接种实施时间表,并将相关信息上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接种前的准备工作

1.做好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和注射器供应管理工作。我中心要在摸清应种儿童数量之后,确定疫苗和注射器需要量,并按冷链要求逐级做好疫苗和注射器的储存、运输、分发工作,保证疫苗和注射器的供应。疫苗储存和冷链运送过程应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要求,疫苗应保持在2-8℃的环境中,注射器应保持在相对干燥的环境下,避免接触消毒物品。

2.做好接种时间安排。预防接种要严格掌握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接种禁忌症及缓种原则,此次接种的疫苗与最后1剂注射的减毒活疫苗间隔应在1 个月以上。对于暂缓接种 的儿童,应在本次免疫活动后的条件适宜时机及时予以补种。

3.选好接种点,实施定点集中式接种,同时辅以巡回、入户接种。接种点应设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幼儿园和学校可在医务室、办公室等地设立临时接种点)。房间应宽敞、明亮、卫生、整洁,在接种台上要所接种疫苗种类的明确标示,尽可能做到麻风疫苗和麻腮风疫苗的分台接种。准备好工作台、应急处置药品及药械。

4.接种点人员的配备。每个接种点至少应配备3名以上工作人员直接参与现场接种工作,并根据负责接种对象的多少适当调整人员数量。包括:现场组织员负责应种儿童的通知、接待及接种现场的组织工作,并负责在现场向儿童家长进行免疫规划内容的宣传。现场接种员由乡、村两级医护人员担任。以村为单位接种的,由有资质的乡村医生担任。负责对应种儿童进行接种,并于接种前再次询问儿童禁忌症情况。所有接种人员必须是由有预防接种资质的人员担任。

5.设立巡回搜索组。各村应根据人口数量设置巡回搜索组,在补充免疫集中接种后期分片包干负责搜索所辖区域的适龄儿童,并通知儿童到指定接种点接种。

(五)接种现场工作

1.接种工作人员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确认是否为本次受种对象。接种完成后在接种证中的“接种记录”和接种卡的空白处填写本次免疫接种疫苗种类、批号、生产厂家、接种日期等。

2.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仔细核对所接种疫苗种类,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麻风疫苗、麻腮风苗的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对可疑发热儿童应测量体温,经受种者监护人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接种。

3.严格安全注射措施。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在接种中、接种后严格执行安全注射。使用过的注射器根据《医疗废弃物处理条例》集中到镇卫生院进行安全无害化处理,如焚烧、深埋、消毒后毁型等方式。要安排专人负责,并做好处理记录。

4.接种时注意事项

(1)所有接种对象均应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45度)已稀释的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

(2)疫苗使用前按瓶签所示用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待完全溶解后使用。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加水溶解后呈橘红色透明液体,如发现有颜色变紫、变黄(变紫是安瓿有微细裂纹、变黄有杂菌生长),安瓿有裂纹,标签不清,溶解不好,超过效期等情况,均不可使用。

(3)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对温度和光线抵抗力较弱,接种现场要保证疫苗和稀释液的温度要求,并避光保存,不能反复冻融,不能提前大量稀释疫苗等待接种。

(4)冻干疫苗经溶解成液体,必须置于适宜温度下,在半小时内完成注射,未用完的应废弃。

(5)启开安瓿和注射时不能使用消毒剂接触疫苗。(6)用75%乙醇消毒皮肤,待晾干后再注射,不能用碘酒消毒,接种后不要用酒精棉球按压或涂擦注射部位。

(7)儿童接种后应休息观察30分钟。

(六)加强接种后不良反应监测

各村卫生室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及时做好麻疹类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置工作,对严重疑似异常接种反应遵照“先临床救治、后调查诊断”的原则,做到早期、正规、系统的治疗。麻疹类疫苗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治原则参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五、活动督导

我中心在制定免疫实施方案中应制定督导方案,组织开展全程督导,明确督导方式、督导内容和督导方法,统一督导评价所用表格,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实行卫生院职工包村的“包保”责任制。要明确任务和职责,层层签订责任书。要保证每个村至少有二名乡级包村督导人员。包村人员做好 麻疹类疫苗免疫活动的督导。督导工作在接种前的准备、事实及评估阶段均应开展。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

麻疹疫苗宣传 篇10

单位 姓名

1、麻疹的并发症主要为()

A.肺炎 B.肾炎 C.脑炎 D.肠炎 2.预防麻疹流行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

A.少去公共场所; B.隔离检疫; C.注射麻疹疫苗; D.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3.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4.典型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是()

A.先由耳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足心 B.先由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到耳后、发根,最后到手足心 C.先由耳后,到手足心,最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 D.先由手足心、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耳后,到发根

5.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6.下列哪项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最有价值()

A.发热; B.呼吸道卡他症状; C.呕吐与腹泻; D.口腔粘膜斑(科氏斑)7.前驱期发热,咽痛,起病1-2天内出疹,皮疹为针头大小,红色斑点状疹或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退色,退疹时脱屑脱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8、接触麻疹后多长时间行被动免疫可预防麻疹()

A、5天内

B、7天内

C、10天内

D、12天内

E、14天内

9、一般麻疹病人应隔离至(A、出疹后3

B、出疹后5天

C、出疹后7

麻疹疫苗宣传 篇11

【关键词】麻疹减毒活疫苗; 强化免疫活动;保护水平

Nanjing pukou 1 4 years old and younger children measles vaccine aggrandizement immunity effect assessment

Lin RenPing LiDeLin. Its chau

【Abstract】objectiv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nanjing pukou 2009 8 months - 14 years old and children under Measles Live Attenuated Vaccine, Measles Vaccine Live Attenuated (MV) aggrandizement immunity activity (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noted, SIA), in serology and epidemiological effect. Methods through acquisition 0 ~ 1 year old age, 3 years old ~ ~, or 5 years, 7 ~ ~ ~, ten, 15 ~ 20 ~ age crowd, serum, detection of measles antibody,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antibody level and SIA before age group, 1-0 14 and 15 years old and above group group of measles number increase or decrease. Results after the measles antibody positive SIA 91.12%, rate of positive of antibody in each age 30-92.96%, obtain protection level (800IU/ML) a positie for 64.75%, different age groups, there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1-14 SIA onset age group found by 80 percent - 100%. Conclusion the measles aggrandizement immunity effect, achieve the same safety level, the 15 years old and younger than measles antibody level is low and pathogenesis, proves that the partial per bed.it age group is to eliminate the key crowd, measles epidemic disease with measles vaccination should carry out the means of prevention work. Also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follow-up of Measles Live Attenuated Vaccine, Measles Vaccine Live Attenuated (MV) aggrandizement immunity activity (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noted, SIA) and monitoring work and ensure the 2012 eliminate Measles.

【Keywords】measles live attenuated vaccine aggrandizement immunity activity level of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113-03

2009年3-4月份,根据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一安排,南京地区对所有1 4岁及以下儿童实施了麻疹减毒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MV)强化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 SIA),为评价强化免疫效果,我们开展了浦口区人群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并对14岁及以下至1岁儿童麻疹发病情况进行评估,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人群免疫抗体水平监测: 麻疹中和抗体(IgG)、样本量按照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1998),采集0岁~、1岁~、3岁~、5岁~、7岁~、10岁~、15岁~、20岁~每个年龄组30—50人份;采集的血清量≥0.2ML,所采集的样本点为我区的乌江、永宁、沿江、江浦高级中学的高二学生和区妇幼保健所婚检对象;

1.2麻疹发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

1.3方法:

1.3.1血清抗体检验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dent Assay,ELISA),具体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3—1995)、世界卫生组织疫苗和生物制品部《麻疹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基本操作手册》和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1998)要求方法进行检验,结果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1.3.2中和抗体阳性判断标准:,IgG≧200为阳性,≧800为达到保护水平[1];

1.3.3统计方法为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病比较麻苗SIA前中后三年中0岁组、1—14岁组和15岁及以上年龄组人群麻疹发病例数增减情况。

2结果

2.1不同性别麻疹中和抗体平均滴度及阳性率(%)差异显著性检验见表1

2.2不同性别麻疹中和抗体滴度(≧800)差异显著性检验见表2

2.3各年龄(岁)组人群麻疹中和抗体滴度几何平均数(GMT)分布图 见图1

2.4各年龄(岁)组人群麻疹中和抗体阳性率及显著性检验结果见图2

经检验各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别显著性X2=28.540,df=7,P=0.0001,有显著性差异;经进一步两两比较,3岁~年龄组与20岁及以上组, X2=17.341,P=0.0001,差别有显著性,其它年龄组间差别无显著性。

2.5各年龄组(岁)人群麻疹中和抗体(≧800)阳性率及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3、4

2.6三个年龄组(岁)人群麻疹中和抗体阳性率及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5

2.7三年龄组(岁)人群麻疹中和抗体(≥800)占阳性构成比(%)及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6

2.7强化免疫前(2008.6-2009.3)后(2009.6-2010.3)三个年龄发病情况的变化见表7,1-14岁SIA后较之前减少3例,无病例报告。

2.8SIA前一年(2008年)与当年(2009年)和后一年三个年龄组发病例数比较见表5,SIA免疫当年较免疫前一年报告病例数数减少8例,较。

表8SIA前一年(2008年)与当年(2009年)、

后一年(0210)各年龄组报告发病例数比较表

3讨论

2005年,中国所在的WHO西太平洋区(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WPRO)承诺在2012年消除麻疹[2],2006年卫生部也制定下发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在《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以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和监测为主的消除麻疹综合策略和措施,到2012年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不包括输入性病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国自2004年到2009年,已有27省市自治区(新疆建设兵团)省相继开展了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我区根据全省统一安排,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共接种了8个月龄到14周岁儿童6.5474万名儿童,接种率为99.96%。血清检测表明,全区1-14岁儿童的麻疹中和抗体阳性率达91.12%,尚未达到了WHO西太平洋区消除麻疹队列人群麻疹免疫力达到95%的目标,距离消除麻疹血清指标尚有距离,其中以20岁及以上成人组阳性率偏低,不到80%,这与我区麻疹发病年龄相一致。3岁及以上年龄组且的抗体阳性率最高,且与20岁及以上年龄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可能与该年龄组在1.5-2岁间的含麻苗(麻腮风疫苗)复种及本次强化免疫和20岁组的抗体自然消退有关。大于等于800达到保护水平的平均阳性率为66.19%,经检验:1-、3-、5-岁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15-、20-岁年龄组,其阳性率分别为84.48%、92.96%、84.21%、37.5%、30%,说明麻疹强化免疫可能提高小年龄组1-6岁年龄组的抗体达到保护水平,效果较明显,但不同性别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及达到保护水平阳性率差别无显著性。

比较麻疹强化免疫后(2009年6月到2010年3月)较之前(2008年6月到2009年3月)的1-14岁麻疹发病例数下降了100%,比较麻疹强化免疫当年较前一年的发病例数减少了80%,免疫后一年较之前一年发病例数减少了90%。这说明我区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是有效的,通过提高麻疹抗体保护水平,来减少麻疹感染发病机会,可减少病例数的80%-100%,这全省2009年强化免疫84.85%-92.33%相当[3]

麻疹强化免疫早在1986年古巴率先开展以来,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控制麻疹重要策略和措施。AMRO2002年底已阻断了本土麻疹病毒的传播。AMRO采用常规免疫辅以强化免疫,麻疹死亡人数从1962年的408例下降到1993年至今的零死亡人数[5]。但我区1—14岁麻疹发病例数只占总数的3.85%-—31.25%,因此,我区的麻疹除了在抓好1—14岁麻疹强化免疫和常规免疫之外,还要加强对15岁及以上年龄组和1岁年龄组以下儿童麻疹防制工作,积极开展15岁及以上年龄组麻疹发病规律研究,通过学习其它地区开展的实施成人麻疹疫苗的免疫接种偿试工作,以降低成人麻疹发病率,还可以通过提高胎传抗体,降低婴儿麻疹发病率和探索麻疹疫苗初免疫程序提前到8月龄前,以降低1岁年龄组以下儿童发病率。

参考文献

[1]WHO.Serion ELISA classic Measles Virus IG[s].2003

[2]WHO.Mealses climination,hepatitis B control and poliomyclitis eradication [S] .Manila,WHO Regional Committee for WEST Pacific,2005.WPR/RC56.R8.

[3]陶红,刘元宝,陆培善等,江苏省2009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6):488

[4]Gindler J,Tinker S,Markowwitz l,et al.Acute measlesmotar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1987-2002[J].J Infect Dis,2004,189(suppl 1):S69-S77.

麻疹疫苗宣传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08~2013年罗定市自愿接种麻疹疫苗的适龄儿童995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儿童均已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其中男4769例, 女5189例, 年龄6个月~15岁, 平均年龄 (8.6±2.3) 岁, 通过各医院麻疹患病通报结果中可知2008~2013年共发生45例麻疹, 其中在15岁以下41例, 年龄在15岁以上4例。

1.2 实验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组实验完全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 对9958例患者进行麻疹病毒Ig G抗体检测, 采集适龄儿童手指末梢血后送各地疾控中心检验室进行检测分析,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 检测法检测麻疹病毒Ig G抗体, 应用江苏华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麻疹Ig G抗体试剂盒作为检验器材, 目测法观察显色板各孔显色情况, 显蓝色记为阳性, 无变化或无色为阴性, 显色15 min后滴加终止液1滴并应用窗口孔条令, 应用酶标仪测定各孔被测液的OD值, 阳性OD值应>2.1倍阴性OD值, 当OD值>2.1倍阴性OD值为检出阳性, 反之则为阴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年龄进行分组, 比较各年龄组麻疹病毒Ig G抗体阳性检出例数及麻疹患病率, 结果见表1。本次检测结果中9958例研究对象中, 麻疹Ig G抗体阳性检出9061例, 各年龄组的Ig G抗体阳性率均在85%以上, 低年龄组儿童麻疹Ig G阳性率高于高年龄组儿童, 年龄组间Ig G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各年龄组组间比较, P<0.05

3 讨论

麻疹是一种以青少年为主要患病群体, 以发热、呼吸道炎症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该病的传染性极强, 极易引起大规模区域性麻疹流行, 而针对麻疹病毒临床尚无绝对特效药[3]。血清学研究表明麻疹病毒为单一血清型病毒, 抗原性稳定意味着当人感染后将产生持久的免疫力, 人是麻疹病毒的唯一宿主, 通过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并产生有效的免疫效果对预防麻疹发病及流行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彻底消除麻疹是可行的, 但其具体操作过程及消除措施需专业人员全面研究[4]。我国麻疹发病率于2011年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实现了《2010-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规定的年度目标, 为彻底消除麻疹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5]。本组实验为对罗定市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免疫效果, 分析本市麻疹接种现状及患病现状并总结针对性干预措施。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 本市麻疹接种免疫效果较为理想, 适龄儿童麻疹病毒Ig G抗体阳性率达90.99%, 而在麻疹患病儿童中仅发生41例, 发病率为0.41%, 另有4例麻疹患者年龄在15周岁以上, 麻疹发病率较低, 2011、2012年均无麻疹病例发生。而针对本市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现状总结如下几点措施: (1) 加强麻疹病毒宣教工作, 本组调查中45例麻疹患者中有30例患者为散居儿童、农民等, 散居儿童家庭关怀及疾病防治教育可能存在漏洞, 而农村受教育程度、地理劣势等影响导致疾控知识薄弱, 因此应加强麻疹防治宣教工作, 覆盖全市、乡镇、农村等偏远地区, 防止出现疾控知识盲区; (2) 增强接种人员技能培训, 强化其专业知识技能, 掌握正确的接种方式及保证疫苗的质量, 提高接种质量; (3) 社会动员, 动员全市市民积极进行疫苗接种, 提高疾病防范控制意识, 避免存在大面积未接种疫苗区域, 避免大规模爆发麻疹流行。

综上所述, 本市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免疫效果较好, 同时儿童麻疹发病率较低, 为进一步降低麻疹发病率、控制麻疹传播, 今后免疫工作应以广泛宣教、社会动员及强化免疫人员技能培训为主[6]。

摘要:目的 罗定市适龄儿童麻疹免疫效果检测结果分析。方法 筛选2008~2013年罗定市自愿接种麻疹疫苗的适龄儿童99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手指末梢血样本应用麻疹病毒Ig G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定性检测分析, 比较各年龄组Ig G抗体检测结果。结果 9958例研究对象中, 麻疹Ig G抗体阳性检出9061例, 各年龄组的Ig G抗体阳性率均在85%以上, 低年龄组儿童麻疹Ig G阳性率高于高年龄组儿童 (P<0.05) , 本组研究中存在41例儿童患麻疹, 另存在4例麻疹患者年龄>15周岁。结论 本市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免疫效果较好, 同时儿童麻疹发病率较低, 为进一步降低麻疹发病率、控制麻疹传播, 今后免疫的工作应以广泛宣教、社会动员及强化免疫人员技能培训为主。

关键词: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免疫效果检测

参考文献

[1]李淑华, 解范迪, 吴春珠, 等.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分析.上海预防医学, 2014, 26 (3) :113-115, 127.

[2]包丽娟, 覃海英, 廖碧学, 等.崇左市8月-1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结果分析.应用预防医学, 2014, 20 (1) :29-30.

[3]汪孝东, 张红莲, 胡剑钢.铜陵县2013年儿童五种疫苗免疫效果监测分析.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4, 20 (1) :71-72.

[4]黄泓滟, 黄保军, 王晓萍, 等.合肥市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 (3) :326-328.

[5]林琴, 徐勇, 郝超, 等.常州市1984-2008年麻疹流行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4) :459-460.

上一篇:七年级八班班级管理细则下一篇:第二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