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2024-09-11

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精选8篇)

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篇1

一、存在的问题

1、对小额信用贷款认识不到位。一是有一些基层信用社习惯于几十年的抵押担保贷款,对发放这些类型的贷款的心应手。而一旦让其发放信用贷款总感觉不放心,一旦贷款沉淀没有“撇绳”,因而对评定信用户及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不积极、不主动。二是个别信贷工作人员嫌评定信用户太麻烦,步骤太繁琐,对此项工作不热心。三是认为信用贷款大部分是小额,与其“广种薄收”,倒不如看准几个大户集中投放来得痛快。四是少数乡镇政府及村两委份内的工作很多,让他们介入信用户的评定工作认为是额外负担,还有的村干部不愿意在有关栏目内签字,怕将来承担经济责任。五是少数信用社主任不能正确处理信用工程的创建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认为储蓄存款、盘活收贷是硬任务,信用户评定是软任务,对信用户的基础性工作做得不到位。

2、信用户对信用证认识模糊。评定信用户是一项十分严肃认真的事情,一旦农户拿到了信用证,就意味着他的信用程度得到了信用社的认可,他就可以凭信用证直接到信用社像取款那样十分方便地获得贷款。但有些信用户对得来不易的信用证并不十分珍惜,有的随便出借,有的随便把信用证扔到桌上,有的还把信用证和其他无关紧要的证件放在一起,有的还形成丢失。凡此种种,都说明信用户对小额信用贷款的内在含义认识不清。

3、信用社在具体操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少数信贷管理人员对持证农户取得贷款心存顾虑,总爱对贷款的用途、偿债能力再三追问,唯恐债务悬空,挫伤了一部分信用户的贷款积极性。二是少数信用社因受资金承受能力的限制,就人为地附加一些贷款条件予以限制。三是极个别信贷人员对信用贷款不能实行利率优惠。四是有的信用社对小额信用贷款和其他贷款一样,手续比较复杂。

二、工作建议

(一)大力宣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重大意义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密切信用社和广大农民群众关系的粘合剂,是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重要措施,是农信社实现农社双赢的主要途径,是新形势下农信社信贷管理方面的重大改革。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不仅能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贷款热情,引导贷款需求,扩大农信社市场占有份额,而且对于转变信用社经营理念,扩展信用社经营空间,使之立于不败之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农信社要对村两委、村民小组、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小额信用贷款的重大意义,使村干部支持信用户的评定工作,满腔热情地投身到信用工程的创建活动中去;另一方面,县联社、信用社领导要对广大信贷人员讲清小额信用贷款对信用社自身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使信贷人员克服麻烦、厌烦情绪,把小额信用贷款当作信贷工作的第一要务,当作自己联系农民群众的工作切入点和落脚点,自觉地、主动地、热情地发放小额信用贷款。

(二)紧紧依靠当地党政部门,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信用等级评定体系

信用社是地方金融组织,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参与和支持。信用社应积极地、主动地将信用评定工作向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进行汇报,引起他们的重视与支持。在具体工作中,还要充分发挥村干部的积极能动作用,让他们全程参与、全程跟踪。由村干部、村民代表、社员代表、信用社工作人员组成的农村信用评定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对申请要求成为信用户的农户,要从其信用程度、威望高低、家产状况、全年收入、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信用户的名额。在这方面,要坚持标准,坚持原则,宁缺勿滥,宁精勿粗,不能搞“大呼隆”,不能硬性分派评定指标。

(三)建立一套科学的信用等级监测体系

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它绝不是权宜之计,也决不是应景之作,此项工作耗时费力,同时细致缜密,因此有“系统工程”之说。正因为如此,我们对得之不易的各种数据要倍加珍惜。对这些数据最有效的保存办法就是用微机科学分类,建立数据库,将全套评定资料纳入数据库管理。县联社一级法人核算的,县联社设一个数据库即可;县乡两级法人核算的,县联社可设总库、各独立核算的信用社设立分库。数据库建立之后,要对信用评定指标实行动态管理、适时管理、定期检测。检测可分为现场监测和非现场检测。现场检测要求信贷工作人员亲临一线,入户上门进行调查分析,并将变动的数据及时纳入微机进行更正。非现场检测要根据各基层社的统计数据利用数学公式进行模拟计算,从中找出变化的东西,发现规律性的东西,预测信用户的信用程度发展变化趋势,指导全县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四)全面落实小额信用贷款各项优惠政策

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篇2

1.1 农村信用社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1.1.1 它是支持“三农”的主力军

农村信用社是整个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是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 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商业无法比拟的作用。

1.1.2 支持农村产业化的大力发展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导, 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那么作为扎根于农业、农民和农村而生存、发展的农信社则应不遗余力地支持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于发展前景好、带动效应强、见效时间快的项目予以倾斜, 优先提供信贷配套扶持资金, 有效满足农村专业户、规模农业、现代农业、农产品流通企业、大型涉农加工企业等较大项目的贷款资金需求。

1.1.3 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1) 农信社支持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对农户的生产、生活、经营、消费等方面进行了大力的扶持。

(2) 对中小型企业提供一定额度的贷款:农信社对当地实力企业提供贷款, 如四川德福隆实业有限公司, 内江市农信社对其提供了2000万元的贷款。

政府不断加大信用社对当地企业发展力度, 为市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促进了全市农业产业化、城镇一体化、工业现代化进程。

1.2 贷款方面

1.2.1 农村居民贷款困难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 农村居民住房问题是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政府修建新农村的之前, 大多数农民的房屋将会被占据, 而政府补贴的资金想要在新农村买下一套住房远远不够, 所以他们不得不向信用社贷款来弥补这一缺口。由于房产不能作为抵押, 而部分农民土地丧失, 因此造成了无抵押贷款困难的局面。

1.2.2 农村经济产业需担保公司才接受贷款

信用社会根据专业合作社的大小规模、担保公司以及产业实力进行评估, 从而决定贷款的额度。由于种植业、养殖业作为带动农村发展的两类经济产业, 必定存在一定的风险, 部分当地农民难免会由于管理不当、经营不善等诸多原因而导致种养殖业亏损。在此种情况下, 大多数经营者 (农民) 会选择拖欠贷款, 远离家乡。这样, 则增加了信用社的不良贷款额度及风险。所以, 当前的农村经济产业需要通过政府渠道找担保公司进行担保。

1.2.3 贷款资金从传统农业逐步转向新型产业

现阶段, 农村居民主要贷款的方面主要为:生源地助学贷款、修房贷款以及副业创业贷款, 其中副业创业贷款额度为两万元。

1.3 不良贷款方面

由于产业发展的亏损、农户信用度低 (可能存在有钱不还现象) , 农信社产生的不良贷款由谁买单?

央行购买部分不良贷款:央行通过票据置换不良贷款, 其目的是:保全信用社贷款支持、降低信用风险、减少贷款损失、有利于贷款本息的收回、有利于贷款的监督管理。

2 对现阶段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一些建议

2.1 信用体系的建设

信用是影响贷款额度、贷款难易程度的关键。我国应该扩大信用建设的范围, 将信用体系纳入工商业、消费业、海关业等,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银行。如信用体系纳入航空系统, 信用等级太差, 不让登机。以此类推, 逐步将信用等级纳入各行各业, 限制信用等级较低者的权限。这样, 将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额度。

2.2 将国家的补贴成立担保基金, 不直接发放给个人

国家每年向农户发放大量补助, 而政府可将此补助留积起来成立一个担保基金。如将100元放置农信社, 那么农信社则可放大5陪贷款给农户。这样, 既满足农户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农信社信贷部的发展。

2.3 适应形势要求, 探索新的信贷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要改进贷款管理方式。如适当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授信额度;适当扩大基层农信社信贷授权;实行差别利率, 对贷款量大、信用好的客户, 可给予适当利率优惠;简化不必要的贷款手续, 提高信贷工作效率。建立健全内部经营机制与激励机制。在建立贷款责任追究制的同时, 应当逐步建立更为科学、责权利相结合的贷款激励机制, 将贷款面、贷款额、收息率和不良贷款下降等指标纳入信用社考核的重要内容, 将信贷员的经济收入与贷款效益挂钩, 促使信贷人员主动营销贷款;抓紧试行对小企业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 对符合条件、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小企业, 采取授信贷款或保证贷款的方式, 提供快捷便利的信贷服务。

摘要:近年来, 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 我国农村信用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已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导力量。然而, 在农村信用社长期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体制内外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提高竞争力和快速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居民贷款困难、不良贷款较多等方面。为此, 针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信用社,贷款

参考文献

[1]李爱喜.农户金融合作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 2009, (9) .

[2]王君.农村金融体系德尔现状与发展思考[J].企业经济, 2006, (11) .

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篇3

10月13日上午,省联社高理事长在省联社副主任李永祥、风险法规处王占富处长、办公室丁宏伟副主任和吉林市联社张洪东理事长等同志的陪同下,不辞辛苦到桦甸联社对旺季工作开展深入调研。

高理事长一行不顾一路疲劳,直接深入到距离桦甸联社最远的夹皮沟信用社和红石信用社进行深入调研。并亲自到粮食作物受灾现场实地踏查调研受灾情况。在夹皮沟信用社,高理事长与该社干部员工针对当前旺季工作形式、各项贷款回收率、风险防范、绩效工资等各项工作进行促膝交流,并对该社当前旺季各项工作予以明确指示。

下午6点,高理事长回到联社,在听取联社主要领导汇报后,对桦甸联社新班子的近期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同时,对下步工作提出如下要求:一是改造因历史原因导致落后的县级联社是一项长期艰苦的任务,要秉持真抓实干的精神和大刀阔斧的魄力;二是要先练好内功,认真查找自身原因,认真整顿内部环境,然后再对外树立崭新形象;三是打造环境要靠内部、靠高管、靠员工。要努力提高干部员工综合素质,对原来队伍中不合格的员工及“害群之马”要予以清除,同时对现有干部员工要加强学习、教育和培训,特别是基层主任队伍一定要建设好;四是要充分调动干部员工工作积极性,要认真解决等级管理低的联社干部员工付出多收入低的问题;五是要加大力度清收不良贷款,控制好资产质量,尤其是新增贷款质量,要因地、因社、因人而异,择优发放贷款,灵活掌握旺季工作政策;六是对旺季工作要进一步深入调查,根据不同成因细分类别,抓住重点和难点,强力公关;七是要积极取得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依托地方经济发展,坚持“小额、分散”的信贷原则,全力做好服务“三农”工作;八是桦甸联社已经走出经营低谷,腾飞的时机已经成熟,要抓住机遇牢固树立“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赶超其他先进社”的经营理念,让桦甸联社快速腾飞!

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篇4

(一)目前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运行的现状

1、信贷管理运行体制。目前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管理运行推行的是集体管理决策、分级授信授权体制,从省级联社到基层信用社都相应成立了信贷管理审查(咨询)、审批委员会(信用社设立审贷小组),各委员会下面还专业设置有信贷管理和风险管理部门,并辅助监事会的监督和理事长的否决作用。从程式上看,信用社为贷前调查岗,县联社信贷管理与风险管理部门为贷中审查、评估岗,委员会(包括省、市两级咨询委员会)则为贷款的最终审批岗。这种采取民主化集约管理、程式化审查审批的模式,对于超过授信授权的贷款的确取到了规避信贷风险、防止“一长独大”、控制操作风险的效用。

2、信贷管理运行规则。农村信用社一直推行的是“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经营原则,是靠资金组织——资金运用——资金管理——资金利润的经营规则来生存和发展。准确的说,负债经营决定信贷资产扩张的规模和扩张的数量,资金运用决定信贷资产的周转速度和周转质量,信贷管理决定信贷资金的安全和质量,资金利润则是信贷管理运行的唯一目的——效益性和赢利性。明显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在整个信贷资金管理运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好了信用社信贷资金,也就管好了一盘棋和走活了一盘棋。

3、信贷管理评级授信流程。信用社对借款人发放贷款,首先得予以评级,其次再给授信,并套用“信息采集→信用等级测算与认定→授信额度测算与认定”设定的格式,这是对原来只凭一份申请书、一页调查表、一张借据合同就决定贷款的是否发放,无疑是很大的进步。因为评级坚持了客观、公正的原则,是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来综合评价客户的信用等级的。而授信则是以评级为依据和基础,来确定借款人在某一期限内申请贷款、信用卡透支等用信的最高额度。信用社对借款人评级授信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调整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

4、信贷管理运行的责任追究制。信贷管理责任追究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责任人的责任追究。这种责任主要是对贷前调查岗不尽职调查的第一责任人进行追责;二是对审查失职的责任追究。这种责任主要是对联社信贷管理和风险管理部门人员的追责;三是对集体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这种责任主要是对审贷委员会成员及联社理事长的追责。从追责的程度上看,有“五三二开”的作法,也有“七二一开”的做法,即调查机关负责50%或70%的责任,审查机关负责30%或20%责任,审批机关负责20%或10%的责任。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型的推行责任追究,既体现了风险同控、责任共担的原则,也强化了农村信用社信贷的运行管理。

(二)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有了上述相对较好的信贷管理与运行现状,按理说农村信用社在信贷领域就不应该存在大的问题,但事实上即或是规章制度再健全、操作流程再规范、体制运行再合理、处罚机制再有力,也不可避免地隐埋着以下问题,并不可遏制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着。其具体表现在于:

1、垒大户贷款越垒越大。在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运行中,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就是垒大户贷款。这些垒大户贷款,主要是借款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或流动资金的紧张,在没有偿还原借款的情形下,再要求追加借款而信用社多为被动牵制的行为。再就是在长期的经营中,信用社为保全债务,通过利转本长期积累形成的。由原来的几万元翻到十几万元,原来的十几万元翻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导致客户在偿还债务的主观意识上悲观消极。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没偿还债务信心;二没偿还债务承受能力;三也失去了信用。从而造成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日趋恶化,看活却不活,看似正常却不正常。比如,某县级联社原只发放给某水泥厂几百万元贷款,现在因利转本已达到了二千多万元,形成了重大风险。

市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调研报告 篇5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主力军,是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其稳健经营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但是,从市场经济机制和行业管理体制双轨运行中的情况来看,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比重大,资金周转缓慢,盈利性太差,负债结构粗放,筹资成本偏高,组织资金处于劣势,况且社会拖逃赖废贷款现象严重,维权难度较大。诸此矛盾都因政策扶持不力所致,对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构成威胁,本课题组就“纵观财务状况,呼请政策扶持”、“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维权现状与思考”作了调研,并对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亟需政策支撑作了呼吁,现分项报告如下。

一、纵观财务状况,呼请政策扶持

常宁市农村信用社现有24个中心农村信用社,60多个分社、380多名员工,截至9月底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05678万元,比上年底净增17580万元,增长19.96%,各项贷款余额达到70752万元,比上年底净增12576万元,增长21.62%,存款、贷款增幅增额居同城同业首位。但是,财务状况堪忧。今年9月底止,财务总收入1515.4万元,其中利息总收入1305.6万元,财务总支出1673.2万元,其中利息总支出712.9万元,税金支出64万元,亏损157.8万元。,财务总收入4410万元,其中利息总收入3486万元,财务总支出4553万元,其中利息支出1499.4万元,亏损93.7万元,历年亏损12331万元。底前待核销应收利息569.2万元。近三年来,缴纳各种税收602.8万元,其中缴纳193万元,底缴纳195.5万元,缴纳214.3万元。

为适应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需要,信用社自身要清产核资,明晰产权,澄清底子,认真分析经营中的问题和矛盾,取得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实行以联社为一级法人机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同时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对农村信用社税收应出台减免政策,以消化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一应减免营业税或降低营业税率。二应减免企业所得税或税前利润弥补前五年亏损延长弥补前十年亏损。三应减免核收抵贷资产产权过户的各项税费。四应减免处理抵贷资产、闲置房产的土地增值税。五应减免户产税土地使用税。六应对20底以前待核销利息政府实行专项资金扶持。如果省政府出台优惠的税收政策到位,就常宁市农村信用社20底而言,核销年底待核销利息125.9万元,缴纳税收214.3万元,缴纳拍卖抵贷资产增值税70万元,那么,20会实现盈利316.5万元,增效410万元,利润率由-2.16%,提高到7.3%,增幅9.46%,资本金利润由-5.4%,提高到18.2%,增幅23.6%。

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

根据调阅有关资料,常宁市农村信用社20底不良贷款占比为65.55%,年底不良贷款在上年底基础上绝对额压缩6478万元,比例下降11.31%,但仍然占贷款总额的44.24%,农业贷款、其他贷款占比较高,年占66%以上,2003年占44%以上。

(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原因:

根据调查分析,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贷款受市场因素制约,影响正常回笼。常宁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以种植养殖占为主导地位,由于农户特别是一些大的种植户养殖户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自有资金不足,市场因素一旦出现**,贷款就难以收回,形成呆滞。特别是前几年,常宁大力发展养猪事业,信用社扶持了一大批上规模的养殖户,搞养殖,由于当时全国牲猪养饲过热,供过于求,市场价格急剧下跌,所有养殖户亏本,养殖越多亏本越大,致使贷款大量沉淀。

2、行政干预信用社发放贷款,致使贷款形成呆滞。前些年,当地党提出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当地经济口号,大规模发展企业,搞岗山地开发,搞形象样板工程,对一项目评估论证不足,盲目上马,通过“协调会”形式,要求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因盲目开发,盲目上马,企业关停,有的还未建成就宣布倒闭,致使信用社发放的贷款收回无望。如松柏镇朱陂村一直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挂点单位,93年开始筹建冶炼厂,总投入200多万元,县委、县政府多次通过协调形式加压力,从松柏信用社贷款150万元,厂子建成后投资几天时间,亏损严重,被迫关停,信用社贷款长期挂帐,不能偿还。

3、财政困难,党政机关贷款难以收回。截9月底止,常宁市财政局以及各乡镇财政所和其他一些党政机关39个单位在信用社贷款余额达1930万元,其中常宁市财政局在联社营业部贷款595万元发工资,已形成呆滞多年。各乡镇财政所多年来在信用社贷款余额959万元,其用途发工资、上解农业税、修路等。目前乡镇财源紧张,不但老贷还款无望,还不时向信用社要求增加新的贷款。

4、企业破产改制,大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当时常宁市形成一股破产风,破掉银行信用社贷款实行所谓的轻装上阵。企业破产后,换一块牌子,原班人马继续经营。2003年以来,新一轮的`破产改制风潮对信用社造成严重危害。原来企业生产经营本身不景气,贷款就大部分形成不良贷款,企业破产改制,使信用社贷款安全受到严重影响。截止209月底止,因企业破产改制,使我市农村信用社4413.41万元贷款本息受损。

5、农村合作基金会归并不良贷款收回无 望,加重了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16个基金归并到农村信用社,归并贷款1186万元,已置换的贷款仍有780万元未收回,还有301万元贷款至今仍未置换。

6、党政干部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比重大。一些党政干部国家工作人员自借或帮他人借款,到年9月底止,已逾期或形成呆滞的676笔,金额747万元。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社多次催收效果甚微。

(二)、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降比对策

为了降低不良贷款占比,搞好农村信用社经营,要加大不良贷款管理清收力度,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落实责任到社到人,加强考核。对不良贷款联社确定一个总的降比目标任务和净压缩任务。联社将任务分配到信用社,信用社将任务落实到每个信贷员,按照百分制考核,降比清收任务占大头,按完成任务比例计分计算工资,加大员工工作压力。

2、成立专门的不良贷款清收管理机构,对不良贷款实施托管。对贷款实施分帐管理。

3、党政机关政法部门要出台一系列清欠措施,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政法部门要关心信用社的维权工作,要严厉打击恣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行为。对恶意逃债、赖债者,一经起诉到法院要一追到底,执行到位。对党政干部国家工作人员拖欠贷款由政府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停职、停工、停薪,不调动、不提拔、不评先政策,并视为下岗分流的主要对象,经委、组织部、监察局对其实行诫勉谈话,签订“军令状”,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

4、对破产改制企业所欠贷款以及原农村合作基金会归并不良贷款实施剥离,由财政予以补贴。

5、对财政、党政机关贷款以及基金会,由上级财政予以拨款解决。

6、责任贷款落实追究制度,加强广大员工的责任感和清收力度。

三、维权现状与思考

(一)、维权工作现状及面临的种种困难

1、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政府行政行为是农村信用社依法维权难以突破的一道屏障。2003年10月份常宁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企业改制办公室,公布改制企业中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整体出售企业一共有12家,共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本金873.7万元,结欠贷款利息523.86万元,共计1397.56万元,企业出售后除缴纳养老保险金和安置职工外,债务清偿成为一句空话。例如常宁市穗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月6日以厂房作抵押,向宜城信用社申请贷款85万元,现已累欠利息47.9万元,共132.9万元。该企业在此次改制中,整体出售给衡阳一个公司,出售价额300万元,安置职工500万元,该厂欠银行贷款1200万元,其他外债500万元,农村信用社向改制办申报债权,但改制办以企业职工安置无法解决,影响社会稳定为由,拒不偿还信用社贷款本息,使农村信用社依法维权步履艰难。

2、法院在处理改制企业案件时过于谨慎,是农村信用社依法维权无法左右的制约因素。我市实行企业改制是从开始,常宁市城关、松柏、柏坊3个信用社在4个企业的310.86万元贷款,因企业破产将无情破掉,贷款将成一张空白纸。常宁市氮肥厂破掉松柏农村信用社贷款195.6万元,常宁市桐梓水泥厂破掉柏坊信用社贷款27万元,常宁针织厂破掉城关信用社贷款10万元,宜城社68.26万元,联社营业部10万元。2003年常宁市政府正式成立了企业体制改革办公室,据了解企业改制是破产和整体拍卖两种形式,企业绝大部分是负债经营,在公布第一批改制企业中,有三个企业在我市3个信用社的84.5万元贷款,受到损失,分文难收。目前,已经宣布破产的常宁市第一水泥厂,通过法院主持召开债权人会议,宣布所有银行债务清偿率为零。此厂破掉2个信用社共57.2万元贷款本息,其中联社营业部39.2万元,板桥信用社18万元。常宁市松柏木材公司已进入改制程序,实行政策性破产,该公司总资产为492万元,总负债达937万元,在松柏信用社贷款40万元,信用社依法起诉而法院却不予受理,一旦进入破产程序将血本无归。常宁市群英大厦在城关信用社贷款56.2万元,随着群英大夏法人代表更换,新官不理旧帐,拒签贷款催收通知,现已超过诉讼时效,在今后改制过程中,信用社的贷款将损失贻尽。据调查统计,由于企业改制影响已确定全额损失的贷款本金2642.75万元,利息1770.66万元,共计4413.41万元,贷款本息将受到损失。

3、企业破产废债是企业改制争先恐后的内在动力。企业利用改制甩掉债务包袱后改头换面又正常生产和经营。原常宁县氮肥厂,成立于1970年,坐落在常宁松柏镇大渔湾,生产主导产品氮肥,企业性质属县办国有企业,开户银行工商银行水口山支行,该企业由于缺少流动资金,当时开户行水口山支行受信贷规模的控制,1993年8月27日由工商水口山支行担保,在松柏信用社贷款150万元,1994年2月3日、1995年12月20日用该厂房产抵押(未登记办理有关手续)分别借款30万元和15.62万元,三次共计贷款195.62万元。同时该厂95年8月2日又向宜城信用社(原城市信用社)用该厂房产作抵押贷款50万元,当年偿还部分贷款本金16.14万元,下欠33.86万元,年2月份该厂为逃废银行债务,以资不抵债为由,向常宁市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法院受理后,成立企业破产清算小组,宜城信用社贷款本金33.86万元,松柏信用社本金195.62万元,合计贷款本金229.48万元及所欠利息清偿率为零。企业被法院宣布破产后,由市政府牵头,对氮肥厂进行资产重组,成立穗旺氨业有限公司。企业换壳换牌后,原套人员生产原产品。该企业破产一共破掉银行1270万元贷款和400多万元的其他债务。

4、企业改制对常宁市农村信用社造成的影响。由于企业改制行为不规范,改制的目的是减小政府压力和逃废债务,而不是通过改制促使企业重新发展,误导部分企业纷纷申请破产和其他形式的改制,导致镇村企业跟着申请破产改制,甩掉债权人的债务,严重影响企业信誉,产生负面效果。常宁市主要是城关、宜城、松柏、联社营业部、柏坊、官岭、宜潭、盐湖等8个信用社,由于企业贷款多,损失也就最大。目前决定改制和已经进入改制程序的企业114个,贷款2642.75万元,利息1770.69万元,可能全部受损。

(二)、维权思考与维权举措

农村信用社由于自身体制以及历史形成的种种原因,抗风险能力明显低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而企业改制已成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农村信用社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在法制和行政都不利于农村信用社维权的现实情况下做好维权工作值得深思。

1、以农村信用社对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主题积极鼓与呼,引起地方政府以及高层的关注,农村信用联社应成立维权领导小组,联社主任亲自挂帅,信贷、资产保全、保卫、会计、办公室等部门抽调专人负责维权工作,及时了解企业改制动态,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争取党政及职能部门的支持。

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篇6

一、基本情况:

(一)业务概况:截止2008年10月底,**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17.04亿元,较年初净

增5.55亿元,同比增长5921万元,增幅达6%,各项存款在**县金融市场份额占到42%,较年初增加2个百分点,当年净增额占全县金融机构净增额的50%,较去年同期增长4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达92772万元,较年初净投放20213万元,同比增长4667万元;各项贷款占**县市场份额的90.62%,较年初增长5.77个百分点,新增贷款市场份额占120%,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

(二)贷款结构状况:截止2008年10月底,**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农业贷款5079户,9811笔,金额9.3亿元。农业贷款中:农户及农业经济组织贷款 4224户,8384笔,余额6.9亿元,占比分别为83.17%、85.46%、75%;农户小额信用贷款855户,1427笔,余额 2.3亿元,占比分别为16.83%、14.54%、25%。

(三)信用工程建设指标完成情况:截止2008年10月底,全县农村信用社累放支农贷款5.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12亿元的46%;创建省级信用村6个,完成全年创建10个的60%;支持县域优质龙头企业20个,完成全年任务数10个的200%;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完成全年任务数10个的90%;创建信用市场1个,完成全年任务数10个的10%;支持农户总数达到2.2万户,完成年任务数1万户的220%。

二、**县“信用工程建设”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以支持涉农企业为龙头,带动“三农”发展

截止2008年10月底,全县农村信用社累计投放贷款11.4亿元,支持优质涉农企业20个。在开展该项工作的过程中,他们首先坚持把资金优先向有特色的产业、公司及项目倾斜,努力为广大农民群众搭建致富平台。如麻田顺康天然农产品有限公司就是他们大力支持的一家集收购、加工、销售核桃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到目前为止,他们共向该公司提供贷款1200万元,公司生产的核桃油、花椒油等产品畅销10多个省市,经济效益良好,被省、市农业产业化领导组评定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全市十大农副产品加工重点扶持企业。公司总投资5120万元的核桃深加工项目已立入全省“两区开发”项目、“三千三百惠农工程”和晋中市双百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365万元,利税2583万元,安置300多名劳动力,带动六个核桃生产乡镇7100余户农民的核桃种植。其次,他们还将大量资金优先投向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兴、新型产业项目。如**县太行野山果饮品有限责任公司也是我们重点扶持的一家实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企业。该公司实施的“太行山沙棘产业综合加工项目”,总投资10180万元,年设计生产原果3万吨,原汁6万吨,果肉900吨,籽油48.75吨,胶囊48.75吨。公司开发建设马家沟下交村、赵家庄、高家庄等三十个自然村区域内50000亩荒山、荒坡、荒地基地,人工种植“中国杂交”50000亩无刺大果沙棘良种,同时对基地内原有野生沙棘资源进行科学管护。目前他们已向该项目发放贷款300万元,项目全部完工后,可拉动4000余名农民增收,解决500余个就业岗位。第三,他们还把资金向自身实力强、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的优势企业倾斜。近几年,该社一直把**县委、县政府重点监控的二十户重点企业和三十户中小企业作为优先扶持对象。先后投放贷款500万元扶持通宝煤化有限公司,该公司利用**县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从事洗煤行业,现公司已拥有职工80多人,总资产达到了2000万元,年洗煤40万吨,年实现销售收入2个亿,上交税款2000余万元,为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以创建信用村(镇)为依托,营造信用环境

在巩固2007年5个信用村的基础上,今年他们重点提升了寒王乡平王村1个省级信用村。一是在宣传工作上,平王村省级信用村工程创建开展以来,寒王信用社深入该村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在平王村村口显著位置刷写宣传“信用工程”墙体标语两条,并开辟“信用工程”宣传专栏,指定专人,定期更换宣传内容,让村民熟知信用工程开展评定情况。成立了“信用村管理委员会”,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建立了明确的书面制度,“信用村管理委员会”有定期活动记录。二是在评定程序上,**县联社以及县、乡两级政府高度重视省级信用村及信用工程建设工作,均以文件形式下发“农村信用工程建设领导组”,明确了具体职责,寒王信用社以文件形式成立了

领导组,具体职责明确。通过走访农户,实地查看,审查调查表反映,寒王信用社初评工作做到了逐户走访,调查表填制齐全,并对平王村信用户评定结果做了张榜公布,提出了初评意见。县联社组织人员按照省级信用村的标准层层做了认定。三在评定标准上,验收小组通过实地查看有关资料,与当地农户、村委会进行座谈了解,平王村两委班子健全,村两委制定有协助农村

信用社组织资金和收贷收息制度。全村符合评定条件户数110户,其中,评定信用户90户,达到总户数的81%,全村贷款(含农户)余额17.5万元,无不良贷款。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400元,所在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100元,高于所在乡镇平均水平。四是在经营规模上,根据寒王信用社有关报表资料计算显示,平王村全村贷款余额为17.5万元,所在乡镇所辖村平均贷款余额为274万元。该村存款余额为450万元,所在乡镇存款平均余额为397万元,存款比例高于其他村。近两年来,平王村存款增幅为10%、12%,贷款增幅为1%、2%,均依次递增。五是在优惠政策上,自信用工程开展以来,寒王信用社坚持利率优惠、资金优先,确保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足额发放。目前,平王村有贷款需求的信用户10户,全部满足其资金需求。该村利率水平为9.87%,所在乡镇信用社平均利率水平为12.06%,充分体现利率优惠。寒王信用社确定的平王村贷款限额为3万元,高于其他信用村2万元的贷款限额。六是在改善程度上,平王村是**县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推进村之一,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管理民主,干群关系和谐。平王村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粮食种植连年丰产,近几年来,在村两委带领下,大力发展运输业,并以种养业为其主导产业,占到全村总产值的60%以上。

(三)以评级授信为载体,引领农民参与

信用户评定工作具有覆盖面广、层次性多的特点,因此决定了该项工作是“惠农工程”整体工作中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年初他们制定了评定10000个信用户的目标,截止10月底,全县共完成评定信用户2000余户,比二季度末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开展评定工作的工作中,他们着重把好两道关口。一是把好评级关。按照《**县农村信用社信用等级评定办法》,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余额控制”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深入到全县各个自然村,进行评级授信,为了尽快完成这项工程,年初制定了聘用农民客户经理的办法,从村里以及企业选择威信高、文化水平高的“两高”人员担任农民客户经理,具体在本辖内信用社的指导下,对本村农户及本企业进行评级。二是把好授信关。在认真评级的基础上,根据农户的经济状况、经济收入和资信程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农户的小额贷款额度,进行授信为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信用农(商)户。农户授信额度分别5万、3万、1万,商户授信额度分别为10万、8万、6万。目前已建档3290户,评级2466户,发证2466户,授信7000万元元,贷款342万元

已评定57户信用商户,其中:一级信用户27户,二级信用户17户,三级信用户13户。贷款金额110万元,执行利率为9.27%,其他商户平均利率水平为12.06%,充分体现利率优惠政策。

(四)以支持专业合作社为手段,打造合作意识

截止10月底,全县信用社共支持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是桐峪信用社支持的恒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由5个农户成员组成,能带动周边500户农民增收,桐峪信用社累计对其发放贷款40万元;芹泉信用社支持的芹泉镇西黄漳蔬菜开发合作社,该合作社由10个农户成员组成,能带动周边500户农民增收,芹泉信用社累计对其发放贷款20万元,扶持其健康发展;羊角信用社支持的永盛百灵菇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由5个农户成员组成,羊角信用社累计对其投放贷款30万元;联社营业部支持的**益民核桃产业发展合作社,是由1500户农户组成的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它的发展带动了周边乡镇5000余户农民的核桃种植,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营业部已累计发放540万元贷款用于支持该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到目前为止其贷款余额为390万元;城关信用社支持的**双丰农资专业合作社,由100户农户成员和6个团体成员组建而成,自1997年其成立以来,一直是**县农村信用社大力扶持的对象,累计对其发放贷款350万元,截止目前该合作社的款余额为290万元,其中部分成员也得到了170万元的贷款支持,**县茂丰生态经济开发专业合作社是城关信用社支持的又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由5户农户成员和1户团体成员组成,当前贷款余额为360万元;麻田信用社支持的麻田农业综合服务社,由231户农户成员与1户团体成员组成,麻田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120万元,当前贷款余额为80万元,麻田信用社还支持了麻田镇康恩养鸡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由87户农户成员组成,能带动周边1000余户农民增收,麻田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230万元支持其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在组织宣传方面

部分乡镇党政机关重视不够。“信用工程建设”开展以后,当地党政部门积极支持配合,随后召开动员会并成立了领导组,为推动此项工作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作为组织部门的部分乡镇、村委重视不够,宣传不力,使老百姓对“信用工程建设”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深入,积极参与的主动性不强。

(二)在具体实施方面

信用社作为“信用工程建设”的具体实施者,在具体实施工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省级信用村80%农户达到信用户评定比例难以实现。经调查主要原因是当地住户多为年老体弱者,基本没有十分充裕和稳定的经济来源。

2、按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五级分类)标准,全村不良贷款率低于5%,无欠息难以保证。由于过去贷款大部分没有实行责任制,债务难以落实。现在村里没有收入来源,难以消化贷款沉淀。

3、农户贷款需求少。主要原因是村里没有优势项目,主导产业不突出。农田所需资金,大多数靠自身积累就能解决,对小额贷款需求越来越少。加之目前农村普遍存在:有知识的考学了,身体好的当兵了,年纪轻的打工了,年老体弱守村子。据统计,抽查的五个信用村,上学,打工占到全村人口的51%,面临“空壳村”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在协调方面:

这项工作主要靠村委负责,但大部分村委班子成员在外务工,承包工程常年不在家。村里的情况不能及时反馈到信用社,加之信用社信贷人员少,而服务范围却较广,难以做到走村串户,使农户认识不足,配合不力,严重影响了“信用工程建设”的整体推进。

(四)在受益方面:

在信用工程建设上农(商)户是直接的受益者,但由于信用村服务不到位、农户认识不到位、当地党政部门配合不到位,因而工作开展难度较大。自去年以来,省联社开展“三千三百惠农工程”活动在全省形成了浓厚氛围。农户认识普遍提高,在有一定规模和项目的村镇能够及时响应,逐步推开,然而在比较贫穷落后、土地贫瘠,无任何矿产资源的乡村,工作受阻,推进难度较大。被评为信用户的农户,无致富项目,没有经济头脑,即使贷上款,也无法产生效益。

(五)在贷款发放方面:

农村信用社对小额支农信用贷款实行“谁发放,谁清收”的“零风险”包赔制,信贷人员在对千家万户不能做出准确评级授信的情况下,为了规避风险和自身利益,不愿意发放此项贷款。

四、深入开展“信用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与党政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建立信用工程的长效机制。一是定期与乡镇党政部门以各种方式积极交流,尽量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更大支持;二是建立对信用社宣传工作的考核机制,加大对信用社宣传工作的监督与考核力度;三是强化激励措施,增强发展活力,促进信用工程持续开展。

(二)加强业务品种创新,拉动农户有效贷款需求。信用社在开展信用工程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办社宗旨,及时改变坐等放贷的贷款营销观念,积极为农户寻找好项目,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需求低迷的状况;其次,在信贷权限管理和政策上要尽力向农户倾斜,降低农户贷款门槛,科学实施利率优惠等策略,逐步打开小额信用贷款的市场。

(三)加强与乡村负责人的协调互动,紧密与关键人群的联系,多汇报、多交流、多探讨,增强其创业信心,增进其与信用社的感情,帮助其共建乡村支农惠农的良好环境。

(四)尽快提升典型,让农民朋友见到实实在在的收益。选择1至2个主导产业突出的信用村,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严密跟进产业发展形势,或者积极为其需找产品销售市场,使其在短期内获得相对丰厚的收益,以此唤起其他农户创业的激情,同时也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积累人气,奠定产业基础。

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篇7

摆在农信社 (农合行) 面前的形势非常严峻, 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 农村金融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农信社 (农合行) 作为农村金融市场主力军的地位受到威胁, 市场份额正在缩小。以前是“三农”主动选择农信社 (农合行) , 现在转变为“三农”有了更多选择金融服务对象的余地。显然, 农信社 (农合行) 曾经的主导优势不复存在。另外, 随着城市周边农村的城市化, 农民的市民化, 农信社 (农合行) 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了。

呼和浩特地区现有国有四大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22家之多, 还不算雨后春笋般的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融资组织。显然, 市场还是那么大, 谁的份额占有最多, 谁的蛋糕分得最大。那么, 农信社 (农合行) 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一、农信社 (农合行) 农村主力军地位不能动摇

“立足社区、面向三农、服务中小”是农信社 (农合行) 的市场定位, 对于“三农”的扶持, 永远是农信社 (农合行) 发展的主旋律。农信社 (农合行) 出生于这片土地, 成长于这片土地。多少年来, 农信社 (农合行) 是“农民自己的银行”这一观念已根植于“三农”的心中, 对于“三农”的金融服务永远是农信社 (农合行) 发展的动力。所以, 农村金融市场不仅不能放弃, 而且还要进一步巩固, 要继续强力打造小额农户贷款, 农户联保贷款, 巩固农村阵地。

面对时代和市场新的变化, 农信社 (农合行) 应找准业务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由于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 “三农”的需求发生新的变化, 农信社 (农合行) 的思路应紧跟时代的思路, 跳出农业的圈子看“三农”。

二、对原有产品更新、再造升华, 创新出适应当前市场的产品

继续做好并且大力推广小额农贷和农户联保的同时, 不断创新农户贷款的品种。农民是弱势群体, 农业是弱势产业, 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 一旦遇上雪灾、冰雹、洪水、养殖业疫情等灾害, 农民便陷入困境, 甚至威胁到生存, 偿还贷款便无从谈起。

尝试与保险公司合作, 为弱势农户量身定做一款专门针对农业生产的保险产品, 这样既可以大大减少灾害对农户造成的打击与损失, 同时也为支持弱势群体、弱势产业的农信社 (农合行) 提供了贷款安全回收的保障。探索、借鉴一种“信贷+保险+担保”的金融服务新产品, 以分散农业信贷风险, 减少农民和涉农中小企业的损失。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企业只有创新才有活力, 才会赢得更多的客户, 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只能是停滞不前。

小额农户信贷品牌已成为农信社 (农合行) 的代表产品。该产品凸显了“灵活快捷、周转使用、随用随贷”的品牌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农民和农村市场的金融需求, 被广大农民接受和认可。“农民自己的银行”形象和小额信贷品牌意识已根植于广大农村及千家万户, 这是任何其他金融机构都无法做到的。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三农”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农村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化。农信社 (农合行) 应加大小额信贷品牌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力度, 树立市场营销理念, 确立以市场为导向, 以客户为中心, 进一步开发适销对路的, 被市场接受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产品, 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可根据经济环境、地域、经营状况划分三等区域:农村农民区域、城乡半农区域、城市市民区域。针对不同的区域制定不同的信贷政策, 实行分类调控, 分类管理, 有针对地打造特色产品;可以根据目前城乡一体化现状, 拓展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 将小额信贷移入城镇社区及中小企业。对市民和中小企业分为:一般、较好、优良、优秀四个等级, 按级授信, 采取“一次核定、守信守约、随用随贷”的政策;增强和完善银行卡功能, 将客户的评级授信, 小额信贷的借还、结算、汇兑等综合需求融入银行卡功能, 真正做到“凭卡借贷, 一卡多能”, 增加小额信贷品牌的科技含量。

三、研发新产品, 满足不断发展市场要求, 按照个性化服务要求, 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

品牌产品和特色业务匮乏已成为目前农信社 (农合行) 亟待需解决的问题。银行品牌是银行产品个性化的体现, 也是此银行不同于彼银行的重要标志。在这个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竞争时代, 没有本行品牌产品也就没有形象、没有竞争力, 不能给客户留有深刻印象。可以说, 农信社 (农合行) 还没有形成自己过硬的品牌产品。

建议把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打造成农信社 (农合行) 的品牌产品, 形成核心竞争力。思路如下:1.尝试创建新的评级体系, 减少对企业上报财务报表、各类书面文件等硬性信息的过分依赖。注重现场调查及企业社会信誉、纳税状况、信用记录、高管人员的素质及家庭财产等非财务因素及软信息。2.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短、频、快”特点, 对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实行综合授信。在规定的期限及授信的额度内允许其循环使用, 随借随还, 减少审批环节, 缩短审批时间。3.落实信贷优惠政策。在收益覆盖成本和风险的前提下, 从贷款的利率, 期限和额度等方面给予优惠, 对特别优质企业执行基准利率。

四、服务创新, 打造个性鲜明的地方性银行形象

创建学习型企业, 大力倡导全员学习风气, 强化内功的修炼, 培养知识型员工, 把企业理念、网点外观、员工素质、规范管理等有机结合, 推进社会形象的全面提升, 凸显个性鲜明的地方性银行形象。将理念内化于心, 外显于行, 提高客户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农信社 (农合行) 应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 强化团体意识, 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寓教于乐, 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农信社 (农合行) 企业文化的熏陶。

把员工培训作为一种长效机制, 一种福利制度。培训不是只针对某一项知识和技能, 也不是只针对某一特定时期, 而是全方位的、与事业一起共存的全过程。临柜人员有一张笑脸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有一流的服务技能, 能为客户手头资金找到最大的投资组合, 而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就是培训。

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篇8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农村信贷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056-2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的“霸主”地位正受到其他银行的挑战。目前,已有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等众多金融机构陆续在农村设立了分支机构和村镇银行。随着各家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的调整以及服务对象的转型,其强大的市场营销和极具优势的低利率贷款,使农村信用社独家经营的个人贷款业务大量流失。由于自身政策、体制、品类、风险等原因,农村信用社对信贷市场的开拓也并不十分顺畅,信贷资金的投入量和收益率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并且还形成了一定的金融风险。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如何做到创新信贷手段,促进信贷营销,规避贷款风险,进一步激活、开拓农村金融市场,已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课题。

1目前农村信贷市场的形势

2003年,随着国家信贷扶持“三农”政策的出台,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农民收入在不断的增加,消费理念也在发生根本的变化。人们的信贷需求已由传统的生存型、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贷款去向也由民房、家电、农机具、医疗保健逐步向子女教育、项目投资、汽车及高档住房等方面倾斜。贷款的数额也由原来的几百元至千元上升到现在少则几千元、上万元,甚至要数十万元之多。由于农村信贷市场正在向产业化、规模化、多元化、大额化发展,建立一种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作为供贷方的银行,敏锐地感受到农村金融市场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筹备了大量的储备资金想要投放市场。前景开阔的市场、供贷的迫切、资金旺盛的银行,按理说在这各得其所,两全其美的市场环境下,农村信贷应当是全面开花、遍地结果,但就目前来看,却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一方面是“三农”方“难贷款”,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另一方面是农村金融机构

“贷款难”,资金闲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呢?其主要原因:一是农民担保物缺乏。由于农村信用体制建设还不健全,许多农户没有可以质押或抵押的土地证、房产证等有效抵押物担保,这就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二是贷款利率高、评估抵押费用高。高额的贷款利息和评估费用使人们望而生畏,直接影响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以及生活水平的改善。三是贷款额度小、期限短。农村信贷资金平均贷款限额一般在两千元左右,还贷时限多在一年以内。贷款额度小,还贷时间紧,贷款者解决不了大问题,收不到好成效。四是信贷品种少。有限的贷款品种难以满足贷款者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如医疗保健、结婚、旅游及出国读书保险,委托理财等消费行为都很难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消费信贷品种。六是缺少有效的风险保障机制。涉农贷款风险高,一旦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或国家产业政策变化,贷款人就会遭受严重损失,而现行的信贷政策又缺乏相应的信贷风险补偿办法。

以上种种原因,使信贷双方产生不信任、不踏实的心理,造成了“惧贷”、“惜贷”或是“一贷即飞,一管即死”的局面,因而对农村信贷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和影响。

2农村信用社开拓信贷市场的渠道

农村信用社要想站稳农村信贷市场,扩大贷款空间,抢占市场份额,就必须发挥优势,找准定位,不断挖掘市场潜力,培育和稳定优质客户群,以实现社农“互惠双赢”。

2.1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市场定位

农村信用社与其他银行相比具备以下优势:市场定位“准”:农信社主体服务“三农”,在农村有地位、有信誉。规模“大”:在县域范围内,信贷支农所占比例极大,支持中小企业所占比例也较高。贷款速度“快”:决策实施快,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网点“多”: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网点,服务网络体系实现了全覆盖。贷款对象“熟”:因农而生,根植于农,具有根深蒂固的基础。农信员工绝大部分来自本乡本土,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熟悉。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就会在农村信贷市场的竞争中抢得先机,占领市场,取得业绩。

2.2强化营销观念,提高服务质量

面对竞争,农信社必须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明确营销任务和目标,走向市场,开拓营销渠道。要通过提高办事效率,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开通贷款绿色服务通道,落实好无障碍办贷承诺,真正把办贷效率、贷款质量提高。同时,还要实施“阳光信贷”,公开办贷程序、贷款条件,提高人们对农信社贷款的信任度。

2.3改变信贷策略,创立贷款品牌

根据市场需要和产业结构特点,运用好各种营销策略开发市场,及时调整放贷政策,考虑对农村消费信贷实行利差补贴,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贷款可以跨年或一次约定二年、三年,以满足农户在贷款利息和期限上的合理需求。要积极推行农村信用社贷款品牌化战略,在当地信贷市场拿出具有特色的贷款品牌,以提高和扩大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品牌的知名度,提升信用社在行业中的品牌形象。

2.4探清市场需求,创新贷款品种

农信社要因地制宜,贴近农户,开发适合地方农村实际需要、有区域特色的农村金融产品,找准那些新型的优质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科技含量高的特种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及工商业。如可以重点支持中草药精深加工、农副产品生产、食用菌生产和林产品加工及林下经济综合开发为主的生态农业,开展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机械、农村住房及宅基地等“四权”抵押贷款,开发以直补款为依托的“直补宝”等信贷产品。

2.5完善竞争机制,强化责任监督

要建立完善激勵机制、约束机制、监督机制、追究机制,使广大员工树立牢固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服务意识、法律意识,明确岗位责任制,使员工能够自觉寻求市场、创造效益,遵守法纪,积极为完成信贷任务而努力工作。

3农村信贷保障及风险预控

保证贷款质量,降低贷款风险是银行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与赢利性的必然需要,是提高行业竞争力,实现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农贷资金保证与风险防范上,应当主要从强化信贷全过程管理上着手。

首先,要强化信贷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的培训与教育,提高信贷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使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成为信贷人员的自觉行动。要通过准确把握市场行业的整体走向,关注影响贷款偿还的最本质因素,培养预防市场风险的能力,使信贷人员具有及时发现风险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从而有效的进行风险控制。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把握好贷前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贷款使用等各个环节,对每个客户、每笔贷款、每项业务都进行连续跟踪、监测和警报提示,为贷款风险评估提供依据。同时还要加强各风险点的稽核监督、内控约束和责任认定,以便对不良贷款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化解、早措施,将贷款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三,对于发现的信贷风险隐患,及时进行风险预控。会同客户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协助解决生产经营、产品营销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经营陷入危机、濒临破产的企业,要果断处置,保全资产,防止信贷资金损失;通过联合办案、异地办案等形式,改善执法环境;积极争取成立专门部门,加大对逃债户、赖债户和违规违纪人员的打击力度,优化信用环境,净化队伍。

上一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总结下一篇:天车车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