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乎乎的小手》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学设计)

2024-09-07

《胖乎乎的小手》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学设计)(通用10篇)

《胖乎乎的小手》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学设计) 篇1

1、复习巩固13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画、笑、兴、会”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兰兰一家人都喜欢兰兰那一双胖乎乎的小手的原因,懂得怎样从小关心家人、爱护家人。

教学重难点

1、正确书写“画、笑、兴、会”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一家人喜欢兰兰的手的原因。

教学方法

引导讨论法

问题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初步接触了《胖乎乎的小手》这篇文章,也认识了更多的生字朋友,那现在,我们就来说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都读懂了什么?

出示生字卡片,“孩子们,这些新朋友你们还认识吗?”(指名读)。

梳理课文,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替爸爸拿过拖鞋

兰兰的小手给妈妈洗过手绢全家人都喜欢

帮姥姥挠过痒痒

3、小朋友们真棒!才学了一节课你们就知道这么多了。老师相信,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会知道的更多的。

互动合作

1、小朋友们再次自由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看看有没有需要和组内的同学们讨论的问题。

老师巡回倾听,引导。

2、学生质疑。(如果孩子提不出什么问题,老师可以变换角色,提出一至二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孩子读书。)

讨论。例如:兰兰有那么多张画,为什么全家人只贴这一张画呢?

兰兰明白了全家人为什么喜欢这一张画,你明白了吗?

3、读书解疑。

(1)学生自由读书,独立思考。(其中有阅读困难的同学,可以向组内其他的同学求助。)

(2)把自己想说的话,先在小组里说一说,也听一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说的。大家一起讨论讨论,总结一下,为下面的发言做好准备。

展示交流

1、小组长派代表发言,把自己组内的想法告诉班里的其他同学。

(在引导学生读书解疑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读、说、议的时间,特别是交流、反馈这一环节,要营造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畅所欲言,互相补充。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小手不管是胖还是瘦,是白还是黑,只要勤劳,能为同学、长辈做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小小的是,就一定会让人喜欢的。)

2、说一说这是一双()的手。

3、现在老师再请你们看看黑板,看仔细了,说说你的发现。

(1)发现“过”字用红色粉笔写。

(2)思考:为什么“过”字用红色笔写。

(3)比较:

拿鞋洗手绢挠痒痒

拿过鞋洗过手绢挠过痒痒

小朋友们,你们自己反复的读一读这些说法,体会一下它们在表达上的不同,然后再大声地告诉其他小朋友你的想法。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没有“过”字,表示可能正在做,也可能是刚刚开始学着做;用上“过”字,表示已经做过,从做过可以联想到兰兰可能经常做这些事。正因为她经常为家里人做这些事,所以家里人都喜欢她。)

小结:夸夸孩子(你们真棒啊,不但会读书,还会大胆地想,大胆地说,真了不起。下面就带着你们的理解和感悟把课文读一遍好吗?读之前思考一下,文中人物的语言比较多,这些语言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才比较好呢?)。

4、让学生朗读课文。(提示:要读出爸爸、妈妈、奶姥姥夸奖的语气;读出兰兰奇怪、高兴的语气来。)

巩固拓展

用“替、给、帮、为”练习说话。

你的小手为谁做过事呢?用上“我替,我给,我帮,我为”说一说

真棒!我想兰兰说的那句话,也一定是你心里想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把兰兰的话读一读。

请小朋友们动一动脑筋,想一想兰兰的小手变成大手,会做哪些事?那么小朋友们自己呢?

(意在发散思维,拓展想象,但想象必须符合生活实际。老师在这儿可以有意识的做一些引导。例如:先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人和事,说说他们的手都会做什么?再迁移到兰兰,说说兰兰的小手变成大手会做什么?然后再说说自己会做什么?做过什么?长大后又会做什么?)

指导写字。

(1)观察字卡:画、笑、兴、会。

(2)小老师提示田字格中书写的注意点。(老师可以适当补充。)

(3)生结合小老师的提示写字。

(4)评议、修改。

布置作业

实践活动:向妈妈学做一件家务事。

板书设计

6、胖乎乎的小手

替爸爸拿过拖鞋

胖乎乎的小手给妈妈洗过手绢全家人都喜欢

图片

帮姥姥挠过痒痒

勤劳灵巧

能干爱劳动……

《胖乎乎的小手》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学设计) 篇2

赵家店中心完小-----郭文武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一夜的工作》,作者何其芳,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夜的工作》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第4篇课文,该单元内容以“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为主题展开。写作训练重点是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一夜的工作》节选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文章中作者先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总理工作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作者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抒发了作者自己真切的感受。

课本选编这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一是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得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二、说学生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的时代背景,学生对周总理生平知之甚少,通过电视、电影或书籍有一些感性认识也比较初浅。而对文章人物没有一个很深的感情基础是很难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学习时体会也不深刻。因此,丰富学生的课前感知,激发学生的情感对于学生理解本课尤为重要。

三、说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本文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把心放进文章中去认真读,认真体会,感受字里行间里饱含的作者的真情实感。课程标准也强调,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为此,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教材选编的意图,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习积累本课词语:(审阅、陈设、及其、转椅、隔壁、记录、浏览、思索、热腾腾)。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情感。

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从中感受周总理伟大人格,并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作者选用生活小事,平实的语言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化阅读感受。

四、说重难点确定

由于本课是一篇半独立阅读课文,短小精悍,含义深奥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课文,领悟道理。

因为学生的基础及一些实际,我把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作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教法是:通过检查布置预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法:以找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以读来体会文章情感。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古人也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为此,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情感导读法,辅以听、思、说、写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听中揣摩,在说和写中发展思维,深化阅读感受,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一)说预习设计

1、课前自学字词,扫清课堂阅读障碍,培养自学能力。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教,通过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自学本课词语,把学生能学懂的放给学生自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课前信息交流,丰富对总理的感知,积淀情感。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周总理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交流对周总理的认识,丰富对周总理的感知。使学生认识到周总理,一位为了国家,为了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伟大,他的伟大人格感召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从而为学习课文铺垫情感基调。

(二)说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你们晚上干什么?凌晨一二点钟时,又做什么?给大家看看一张图片,这是谁,(我国的开国总理,周总理,)他的晚上不像大家一样轻松,他每天工作的时间之长,工作量之大,都是我们所想像不到的,你们想看看总理一夜的工作吗?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周总理一个晚上的工作情况吧。此导语以教师提问及图片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点拨。

1、质疑导向,初读感知。

阅读教学应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本课紧紧围绕“劳苦”和“简朴”这两方面展开。教学时,我首先质疑:总理一夜的工作给作者留下什么样的感受?再让学生找相关句子来理解。在问题的导向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或默读,或小声朗读,或大声诵读。读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所谈适时点拨,从整体感知的层面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习惯。也交给了学生的阅读方法。找中心句理解课文。

2、精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再细细品读文章,勾画出描写周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句子,反复诵读,细细体会,在自己感受较深的地方作批注,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小组交流,相互质疑、解疑,最后全班交流。老师只是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这样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合作的愉悦,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创设情景,发展思维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适时地补充周总理的感人事迹,出示周总理身患癌症时的一日日程表,更使学生得到心灵上的震撼,加深对文章的感悟,接着我出示满脸憔悴,夜以继日工作的总理的图片,让学生面对着周总理说说心里话,这时学生已深深地被总理伟大的人格所感动,感情的抒发水到渠成。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提升。

4、读中悟情,深化情感体验。

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读中有所感悟。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首先让学生听课文最后两自然段的教师,让学生在用心聆听中去揣摩作者自豪、激动的心情,再让学生怀着同样的心情读一读,在读中去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然后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情感诵读,这样一遍又一遍的有感情朗读,作者自豪、激动的心情,对总理无比崇敬和爱戴的感情,已深深感染了学生。使学生在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说当堂训练

1、第一题,让学生看拼音写词语,这着重检测了学生课文预习,也突出了本课的考点和重点。

2、第二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填空。着重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3、小练笔(口语交际)

当你看到总理一夜的工作后,假如你就在总理身边,你想对周总理说些什么呢?

本题注重了知识的拓展,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考虑问题,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学习反思

教师利用课件,给学生了学习后反思的模式,充分给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突出了教学中艾宾浩斯的记忆规律,归纳总结了学习方法,突出了教是为了不用教。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我的板书设计突出了中心句(工作劳苦,生活俭朴),从内容上升到了情感的升华。板书利用色彩的搭配,比较醒目,引起学生的注意。

以上,是我授课的思路。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在此,我真心期待老师们的热心指点,相信有了你们的引导,我的进步会更大。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胖乎乎的小手》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学设计) 篇3

“认识时间”这一教学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分析学生: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习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相信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学生掌握并不会感到十分的困难。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如在课题的引入时,运用了第二节课上课的时间(9:00)引入,这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过5分钟后也就是(9:05)这个时间是学生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就很好地引入了新课。最后由下课时间(9:40)进行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使教学更加完整。

二、在直观中来呈现知识

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直观地演示,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1时=60分时,让学生自己拨钟,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就能对时与分的关系一目了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1页例1及“做一做”第1题、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学生准备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让课铃响)

师:上课……

师:哪位同学说说,现在是第几节课?(第二节课)你知道我们学校第二节的上课时间是几时吗?(边问边出示课件,课件显示一个钟面,定格在9:00)

2.复习旧知。

师:你怎么知道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9时的?(时针指着12,分针指着9,是9时。)

3.导入新课。

(大约过了5分钟左右,屏幕上的钟面显示出9:05)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二、直观演示,探索新知

(一)认识钟面

1.师: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

2.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交流、互相补充。

3.学生反馈交流结果,教师用课件演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二)认识时间。

1.认识分。

(l)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屏幕显示放大的钟面,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边在课件中演示,边提问:

①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②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

③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

……

2.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

师: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时针指着3多一点,是3时,分针指着1,是5分。)

师:那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3时5分)

(2)教学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在些让学生注意在写3时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如:“3:05”)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第二、三个钟面。

3.认识时、分的关系。

(1)学生分组操作。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闹钟,拨一拨,看一看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几大格,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

(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

学生反馈,教师出示课件:分针走一圈,同时时针走一大格。

(3)引出“1时=60分”。

师: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分?(60分)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1时)

师:通过同学们的操作,我们知道:1时=60分(板书)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拨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

学生练习时,先说一说: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再把时间写在每个钟面的下面。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大格的刻度分别对应多少分,再说一说第一幅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读出时间是几时几分,再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学生完成后,两人为一小组,相互说说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是什么样的,边说边用小闹钟把时间拨出来。最后让几位说得好的同学说一说,并教育学生要有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3.练习十五第2题。

先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再连线。

五、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下课铃响,屏幕上的钟面显示出9:40)

《胖乎乎的小手》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学设计) 篇4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到拼音王国去旅行,你们喜欢吗?在拼音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朋友,你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瞧,他们来了,跟他们打招呼吧?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声母jqx

今天拼音王国友来了三个新伙伴,想不想去认识它们、跟他们交朋友呢?

1、引导学习声母j

(1)出示图片,图上画着什么?你能根据图画的内容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学生试读,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2)观察图,看看j像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j的形状?引导学生编顺口溜或儿歌。

(3)看看书中的拼音格,你认为j怎么写?(老师范写,学生抄写,老师巡视,交流反馈)

(4)小结:我们共同认识了一位新伙伴,我们不仅会读、会认,还会写。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声母qx,教师相机指导。

3、小结:我们的小朋友真聪明,真能干,自己又教了两个新伙伴,我们一起来再跟着三个新伙伴打招呼。

4、课间休息:小朋友们起立,我们和jqx一起做一个游戏。

叽叽叽,叽叽叽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只小鸡笑嘻嘻

七六五四三二一

三、教学jqx与ü的相拼

1、师:同学们和jqx玩得这么开心,小ü也想参加你们的游戏,大家愿意吗?

师:可是,jqx不太愿意,他们喜欢和有礼貌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小ü太骄傲了。见到大y姐姐,眼睛直往上瞧,还是大y姐姐帮助它摘掉骄傲的帽子呢!

2、师:怎么办呢?同学们快给小ü想个办法呀!

指名说

3、小ü真是个知错就改的孩子,看他自己摘下了帽子。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qx就摘帽。

4、我们和小ü一起做游戏吧!

(我的朋友在哪里)

如:一同学举起ju的卡片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同学们拿出j与ü的卡片举起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找朋友的游戏)指名同学戴上jqxüu的头饰,让jqx分别找ü做朋友,组成音节,让学生拼读。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去拼音王国玩得可真开心,交了3个新朋友jqx,并且知道了jqx与ü相拼时,ü的帽子去掉后还读ü。同学们学习的真棒!

《胖乎乎的小手》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让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渗透统计的教学思想 。

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体验,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接力棒,小跳绳统计图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校园吗?为什么?

学生相互交流后,归纳:我们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同学们不仅能学到知识,交到好朋友,还能开展丰富多彩的的课外活动。你知道哪些课外活动?

提出课题:我们的校园

二 投影展示,回顾知识:

1、出现校园的活动场景:从这里你看到了什么?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由其他同学回答或讨论。

2、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生活中的问题。

三 尝试统计、感知统计:

1、课外活动,分组尝试统计;分成四个场地,跑步;跳长绳;拍皮球;做操。大家可以任意选择喜欢参加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组长负责,活动五分钟后,统计出本组的人数,选择代表汇报本组的统计方法。

2、各组汇报统计结果:

3、观察统计图,回答相关的问题:八各组的统计结果在黑板上统计,从图中我们能清楚的了解我们班小朋友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4、想一想,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先同桌两人互相提问,然后解答。全班汇报:一人提问全班回答。

四 全课小结:今天通过开展活动,小朋友又重新认识了我们的校园,通过大家的努力,把我们的活动作了清楚的统计,还会根据活动情况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不同的方法尽心解决,小朋友真能干!

五 课同中或课堂外再次实践:打开数114---115页,试着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胖乎乎的小手》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观察、比较、概括、实践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模拟钱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通过看录像,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2.对人民币你有哪些了解?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随机处理。

二、探究新知

1.独立识别人民币。

2.说说识别方法。

3.分类。

(1)纸币、硬币各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

(2)元币、角币、分币的币种?介绍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

4.和电脑娃娃比赛,看谁先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5.例2:购物游戏。

6.独立完成第4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汇报。

7.例3。

9.实践应用

1元钱能买什么?

10元钱能买什么?

三、拓展创新

1.每个书包35元。

(1)我的钱正好买一个,你猜猜我最多有几张面值十元的?

(2)如果付的钱全是面值十元的,你猜猜我付了多少张?

2.谈话升华。

四、全课总结

《胖乎乎的小手》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学设计) 篇7

1、初步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等号,会读加法算式。

2、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并会在等号后面写得数。

3、会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

4、培养观察、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预计教学时间:1节

三、重难点

认识加法的意义,正确读加法算式。

三、教学活动

(一)复习

1、看图填数

()45

212()3()

2、同桌玩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游戏。

(二)新知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的意义,学习加法

(1)请每位同学左手拿1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把这些小棒合起来一共有几根小棒?(学生左右手分别拿着小棒做合起来的动作,并且说出共有3根小棒)

(2)口述:左手1根小棒,右手2根小棒,合起来一共有几根小棒?(让学生反复口述)

(3)教师:左手1根小棒,右手2根小棒,合起来一共几根小棒)也就是:左手墙根小棒,可以用来表示,右手2根小棒可以用2来表示,那么把左右手的小棒合起来并在一起,简单地说就是把1和2合起来,1和2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来计算,就是1+2,“加”用“+”表示。

(4)1+2得几?等于几我们可以用符号“=”表示,“=”是的等于号。这个算式读作:1加2等于3。

板书:1+2=3

加号等于号

读作:1加2的的等于3。

(5)今天我们认识了2个新朋友,你打算怎样记住它“

2、小结:表示把2部分的东西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3、进一步加深对加法的理解,出示书第23页的气球图。

(1) 这幅图画画了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2) 请学生说说图的意思:

生:3个红气球,1个蓝气球,合起来有4个气球。

(4)教师:请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并且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4、师生共同小结:把几样东西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完成课本P23的做一做。

2、完成课本P24做一做第1题。说说图一再填空。

3、完成课本P24做一做第2题。动手摆一摆,填一填。

4、看算式摆小棒:

2+11+12+23+2

5、填一填。

6、写一写。

4+□=□□+□=□

7、算一算。

8、你能帮小鸡找到自己的家吗?

还有1只小鸡没有家,你能给它建一座房子吗?

9、用5个△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提高练习】

10、看算式先画○,再写出得数。

1+2=

2+1=

【拓展练习】

《胖乎乎的小手》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学设计) 篇8

1、初步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等号,会读加法算式。

2、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并会在等号后面写得数。

3、会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

4、培养观察、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预计教学时间: 1 节

三、重难点

认识加法的意义,正确读加法算式。

三、教学活动

(一)复习

1、看图填数

(      )                        4                           5

2     1                      2     (   )              3       (   )

2、同桌玩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游戏。

(二) 新知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的意义,学习加法

(1)请每位同学左手拿1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把这些小棒合起来一共有几根小棒?(学生左右手分别拿着小棒做合起来的动作,并且说出共有3根小棒)

(2)口述:左手1根小棒,右手2根小棒,合起来一共有几根小棒?(让学生反复口述)

(3)教师:左手1根小棒,右手2根小棒,合起来一共几根小棒)也就是:左手墙根小棒,可以用来表示,右手2根小棒可以用2来表示,那么把左右手的小棒合起来并在一起,简单地说就是把1和2合起来,1和2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来计算,就是1+2,“加”用“+”表示。

(4)1+2得几?等于几我们可以用符号“=”表示,“=”是的等于号。这个算式读作:1加2等于3。

板书:1  +  2   =   3

加号     等于号

读作:1加2的的等于3。

(5)今天我们认识了2个新朋友,你打算怎样记住它“

2、小结:表示把2部分的东西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3、进一步加深对加法的理解,出示书第23页的气球图。

(1) 这幅图画画了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2) 请学生说说图的意思:

生:3个红气球,1个蓝气球,合起来有4个气球。

(4)教师:请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并且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4、师生共同小结:把几样东西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完成课本P23的做一做。

2、完成课本P24做一做第1题。说说图一再填空。

3、完成课本P24做一做第2题。动手摆一摆,填一填。

4、看算式摆小棒:

2+1        1+1         2+2       3+2

5、填一填。

6、写一写。

4+□=□                    □+□=□

7、算一算。

8、你能帮小鸡找到自己的家吗?

还有1只小鸡没有家,你能给它建一座房子吗?

9、用5个△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提高练习】

10、看算式先画○,再写出得数。

1+2=

2+1=

【拓展练习】

《胖乎乎的小手》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3()5。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鹤放到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2+1=3。

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

③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④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1+2=3。

„„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4+1、1+4、3+2、2+3、1+3、3+1„„

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第23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四、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胖乎乎的小手》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学设计) 篇10

二、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86-87页小小商店。

三、教学目标:加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人民币。

在活动活动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通过小小商店里的买与卖进一步让学生训练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找零。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挂图、有关的物品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要提前把这次活动的大致情况给学生介绍一下,说明这次活动需要准备什么东西,让学生把经常使用的玩具、学习用品、简单的生活用品以及家里废弃的易拉罐和矿泉水瓶带来,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这些物品的价格并制作出价格标签(最好有用小数表示的价签),例如,到商店实地调查,询问家人,查书籍资料,等等。

(二)、模拟购物。

1、上课时,教师先要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根据一年级上学期所学的分类方法,把带来的东西分成不同的类。如果有的物品类别不太明确,学生分类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加以适当的指导。

2、在学生把所有的物品分好类以后,老师要带着学生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商店。可以仿照教科书上的样子,设置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柜台和回收站,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设置其他的柜台。然后让学生把各种物品分别放在相应的货架上(货架可以用课桌代替),可以请几位学生读一读标签上的价格,如果学生所标的价格过于偏离实际,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3、选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一两名学生扮演废品回收员,其余的学生扮演顾客。在全体学生开始活动之前,可以先做一个示范。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例如,“你怎样买一块橡皮?”指定一名学生用学具卡片上的人民币买一块橡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给其他学生一些提示:顾客先要确定买什么东西,再到相应的柜台找到该商品,读出商品的价格,再决定怎样付钱最方便;而售货员需要熟练地计算出顾客付的钱够不够,是否需要找零,找多少,等等。

4、全体学生开始活动。“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手中有的钱数确定买什么东西,而“售货员”要针对“顾客”的需要做出相应的对策。在活动过程中,“顾客”和“售货员”都要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活动中学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数学问题,也有其他问题。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碰到了些什么问题,碰到问题时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是不是用了比较简单的方法,等等。如果学生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联系起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还不能解决,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提出来,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励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力量。教师要利用“回收站”的题材,向学生介绍环境知识,宣传环保思想,培养学生从小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观念。

5、在活动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讨论,例如,可以让学生交流在商品交易中碰到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如果有两个同学碰到了同样的问题,比较他们的解决方法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一些。还可以让几名“顾客”汇报一下原来有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还剩多少钱,原来的钱数减去花去的钱数是否等于剩下的钱数,让几名“售货员”汇报一下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等等。还可以让废品回收员数一下一共回收了多少个易拉罐和多少个矿泉水瓶,收入多少钱。通过全班的讨论,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进行交流的习惯。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发挥学生个体的特点,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把握好自己的角色,由于活动的实践性、现实性、开放性都比较强,教师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但不要过多地干预或打断学生的活动。活动的目的也不能简单地定为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数学交流,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生活感悟优秀随笔:回娘家下一篇:个人所得税流失原因及征管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