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类市场研究报告

2024-05-28

豆类市场研究报告(精选9篇)

豆类市场研究报告 篇1

作者:胡波、王… 文章来源:农博网--北京中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24

第一部分 2010年豆类市场走势回顾

一、大豆

(一)美豆——调整中孕育涨势

2010年的美豆走势,前后半年可谓泾渭分明。1‐6月,在南美豆丰产压力压制之下,美豆盘面延续自2008年底以来的长期整理形态,盘面走势波澜不惊,在900‐1050美分区间震荡交投。消化世界大豆丰产压力成为前半年走势中制约盘面上行的重要阻力,但在全球经济复苏大背景之下,美豆下方900美分支撑又显得坚不可摧,盘面延续着胶着的震荡走势。

进入7月,随着拉尼娜气候炒作逐渐升温,加之中国强劲需求拉动,美豆展开连续上攻走势,上破上方重重压力,打破自2008年底以来形成的长期整理形态,展开一轮强势上涨行情。11月,中国相继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来应对国内通胀局面,这种政策调控影响也间接传导至美盘,引发市场对于中国需求放缓的担忧,美豆进入高位调整期。

(二)连豆——内弱外强,被动跟随外盘震荡走高

受外盘走势影响,连豆市场在1‐6月间亦延续了震荡筑底走势,在3730‐4200区间交投整理。国家3740 元/吨的大豆收储价格为盘面提供了强劲的底部支撑。7月开始,在外盘连续上破重要关口阻力,强劲拉升带动下,连豆市场相继走出一轮趋势性上涨行情,但介于国内庞大港口库存压力及国家临储大豆迟迟待而不出压制,国内豆类市场走势始终弱于外盘。临至岁末,国家为抑制通胀压力,推出一系列调控措施影响之下,国内豆类走势自盘中高位回落,展开整理修正。

二、豆粕

2010年1-6月份间,美豆粕也延续了2008年底以来的震荡筑底走势。进入7月,农产品炒作首先在从俄罗斯天气开始,小麦、玉米、美豆相继开始步入攀涨行情。虽然今年美国大豆仍获丰产,但需求尤其是出口强劲令其足以忽略掉丰产带给豆类市场的压力,且令库存不断趋紧,对市场形成较强支撑,7‐10月美豆粕走出一轮强势攀升行情。直至11月,通胀预期强烈,国家开始频频出招调控市场,11、12月份间豆粕走出高位调整走势。

第二部分 2011年豆类市场走势影响因素分析

一、世界大豆供需再现拐点,基本面重现利多提振

(一)2010/11美豆丰产难改期末低库存命运

截至12月10日美国农业部公布12月大豆供需报告显示,2010/11美豆期末结转库存为1.65亿蒲式耳。

2010/11美豆虽然再度获得丰产,但是在强劲需求带动下,美豆2010/11期末结转库存并未得到有效补充,据12月USDA供需报告显示,期末结转库存或为1.65亿蒲式耳,位于历史同期偏低水平,同时期末库存消费比也处于低位。2010/11美豆仍将维持供需趋紧格局。

从美豆价格与美豆期末库存消费比的历史走势对比图不难看出,美豆价格2002-2004年以及2006-2008年两次牛市上涨背后,供需基本面都出现了库存消费比大幅下滑的变化。截至12月美豆供需报告,虽然2010/11美豆期末库存消费比与2009/10相比似乎尚未出现下滑态势,但是在后期南美产量仍不确定的情况下,不排除后期报告在南美减产影响下进一步下调美豆期末库存的可能。南美豆产量一旦下滑,美豆市场将承受更多的大豆供给压力,美豆涨势行情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二)拉尼娜气候令南美减产忧虑挥之不去

拉尼娜气候可以说是今年贯穿整个豆类市场走势并给豆类市场走势带来极大影响力的因素之一。在美豆种植及生长期间,拉尼娜气候就一度引发市场的紧张情绪,担心拉尼娜气候给美豆播种及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盘面也一直在拉尼娜因素困扰下保持着谨慎的风险升水,但直至美豆顺利完成收割工作,拉尼娜气候也未对美豆产量带来严重的破坏影响,对拉尼娜气候的炒作暂作停歇。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当市场关注焦点向南美产区转移之时,对拉尼娜气候的炒作再度升温。

2010/11美豆期末结转库存处于偏低水平,意味着2010/11世界大豆供应将更多的依赖于南美产量,一旦南美产区出现大幅减产情况,都将引发世界大豆供应格局的转变,但也就在此刻,南美产区却同样面临着拉尼娜气候干燥天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据气象机构预测,拉尼娜气候至少将延续至2011年3、4月间,这意味着南美大豆主产区还要经受着后期严峻气候的考验。在世界大豆供应压力向南美产区偏移的同时,任何对南美豆产量产生威胁的因素都将触动市场敏感的神经,盘面保持着谨慎的升水等待着时间的验证,这种紧张的情绪将继续伴随着南美豆的生长。

2010/11南美豆产量出现下调,导致世界大豆总供应量整体下滑,在供给下滑的同时,大豆需求却依然呈现刚性增长态势,导致2010/11世界大豆供需格局从上一的供大于求局面开始向供需平衡转变。截至2010年12月USDA公布的世界大豆供需平衡表来看,2010/11世界大豆总产量预计为257780千吨,总消费量为256240千吨。强劲需求亦再度引发世界大豆库存消费比的进一步下滑,据报告显示,2010/11世界大豆期末库存消费比0.23,位于历史同期偏低水平。

目前对于南美大豆的产量依然面临着不确定性,还要经历后期拉尼娜气候的不断考验,为美豆盘面进一步走强埋下利多伏笔。

二、美豆基金期货做多热情持续不减

自美豆7月启动涨势以来,基金期货多单一直在大幅增持美豆期货,成为美豆强劲涨势背后的助推力。截至2010年12月14日CFTC公布持仓报告显示,当周美豆基金期货多单249065手,基金空单37466手,基金净多单211599手,基金多单持仓占比高达38.7%,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基金持续增持大豆期货多单也显示出资金对豆类后期走势的看涨情绪,关注后期南美天气变化能否为市场再度提供利多动能,吸引基金做多热情。

三、中国需求仍是关键因素

(一)美豆周度出口势头强劲

据USDA公布美豆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12月16日,美国2010/11大豆累计出口销售量3431.34万吨,去年同期3069.14万吨;累计出口装船1944万吨,去年同期1714.07万吨。中国累计购买美豆2201.91万吨,去年同期1887.35万吨;累计装船1352.53万吨,去年同期1135.35万吨。美豆强劲出口需求,特别是来自中国的需求一直是支撑美豆上行的重要动力之一。在2010/11美豆期末结转库存再次调低情况下,后期南美产量一旦产量出现下滑,将再次加重美豆供给负担,美豆盘面在低库存及强劲出口支撑下盘面调整空间有限。

(二)中国大豆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

2010年中国大豆月度进口量均较历史同期出现大幅攀升,特别是在阿根廷豆油进口禁令影响下,为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油脂消费需求,大豆进口量更是居高不下,保持着强劲的进口势头。

2010年全年中国累计大豆进口量约为5478万吨,较上进口量4255万吨增长28.7%。

(三)豆类需求将不断增长抬升国际豆类价格重心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豆类品种的需求将呈现刚性增长,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10/11中国大豆压榨消费量预计为5700万吨,较上一增加700万吨,增幅达2.3%。中国需求将再度成为世界目光的关注焦点。

近年肉类及饲料产量也不断上行,尤其是随着近几年养殖行业逐渐由原来传统的散养模式向规模化养殖转换,且随着原料波动的剧烈,以前的散养户自配料养殖更倾向于购买配合料,进而使得饲料消耗快速增加,对原料市场构成良性提振,近几年我国饲料类蛋白原料需求增长迅猛。近五年肉类年均增速为2.5%,饲料产量年均增速为7.9%,蛋白原料年均增速为6.9%,尤其以豆粕消费量迅速增长,年均增速10.2%。而中国的油籽及大豆产量却是逐年萎缩的,尤其是大豆产量近年来萎缩严重。目前我国有80%左右的大豆需依赖进口,近年我国大豆进口迅猛,近五年来年均增长14.8%,增长幅度远大于世界大豆贸易量的年均增幅9.3%,也远大于世界大豆产量的年均增幅3.7%。我国大量的大豆进口需求无疑对国际大豆市场形成较好的提振,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近五年来,豆粕消费量年均增长率3.9%,带动大豆压榨量年均增长4.1%。当然除此之外,各国发展生物能源亦增加了一部分大豆需求。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我国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对于肉蛋奶的消费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今后几年我国饲料及肉类产量仍有望延续这种增加趋势,进而将继续对国际豆类消费提供需求方面的底部支撑。

(四)国内自身供需宽松,价格上行略显“蹒跚

截至2010年12月28日,国内主要港口进口豆库存约为646万吨,位于历史同期高位水平。庞大的港口库存,加之国家收储的近600万吨大豆库存,使短期国内供需仍将保持着较为宽松的局面,这也是国内豆类市场走势弱于外盘的内在原因之一。

豆粕市场同样也是如此,据USDA 数据,09/10(09年10月到10年9月)我国豆粕需求量在3755 万吨,同比增长18.5%,根据我国海关数据,09/10我国大豆进口量高达5034万吨,较08/09增加22.5%,我国大豆压榨量为4883万吨,同比增加19.0%,按照一吨大豆80%的出粕率计算,我国豆粕产量为3906万吨,再加上10万吨进口豆粕,豆粕供应总计3916万吨,相比3755万吨的需求,09/10 我国国内豆粕供应呈宽松格局,这也是今年连豆粕在外盘强劲上行的情况下出现“震荡”上行的原因。

据预测,10/11(10年10月到11年9月)我国豆粕需求量在4468万吨,同比增长19.0%,大豆进口量为5700万吨,同比增长13.2%,大豆压榨量为5780万吨,同比增加18.4%,折合豆粕供应4624万吨,如果按此计算,豆粕供需和今年差不多,整体仍呈现略宽松态势。

四、大豆价格比价偏低,或将导致下一大豆播种面积挤占下滑

(一)美豆与美麦比价关系

从美豆与美麦历史比价关系走势图中可以看到,美豆与美麦合理比价位于1.5‐2区间,截至2010年12月23日止,美豆指数合约与美麦指数合约价格比值约为1.67,仍然处于合理区间偏低水平。美豆与美麦比价处于偏低水平,将制约美豆大幅下行调整空间。

(二)美豆与美玉米比价关系

截至2010年12月23日,美豆指数合约与美玉米指数合约价格比值约为2.22,处于美豆与美玉米合理比值2‐3区间下沿。美豆与美玉米比价偏低,将意味着在下一的工作中,或有更多大豆播种土地转而播种其他作物。这也将为下一大豆播种面积之争蒙上忧虑气氛。据分析机构Informa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1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预计为7756.5万英亩,略低于美国农业部预估2010年大豆种植面积为7770万英亩。

五、宏观经济政策对豆类市场走势影响分析

(一)国内宽松货币政策向稳健货币政策转变,难以抑制豆类价格整体上行趋势

随着国内CPI不断高企,国内市场通胀压力不断加剧,2010年年末,国家相继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两次调高存贷款利率,来应对国内通胀及游资炒作压力。2011年国内货币政策将逐渐从宽松格局向稳健型货币政策转变。但在全球宽松货币经济环境下,国内单方上调存款利率,或将引发外围热钱的不断涌入,在通胀压力不断加剧下,商品市场或难改变价格上行趋势。

国内豆类市场一方面承受着来自国内的通胀压力,同时国际商品市场的价格攀涨也将给国内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从而令国内盘面被动跟涨。虽然来自政府的调控政策,特别是对农产品(15.91,0.27,1.73%)物价的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抑制通胀及物价过快上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豆类市场震荡上行的趋势仍难以轻易撼动。

(二)国家调控政策频现,豆类市场外强内弱格局延续

表2‐2:2010年末国家调控措施

数据来源:文华财经、北京中期整理

2010年10月至11月初,在外盘市场强劲走势带动下,国内商品市场亦走出大幅攀涨行情,国内豆类市场在11月初相继创出自2008年8月以来的高点。国家为了抑制农产品物价过快上涨,在短时间内密集出台若干调控政策,来确保农产品物价稳定。在国家调控一系列措施影响下,连豆市场应声而落,展开调整走势。

从国家调控措施的密度及强度不难看出国家稳定农产品物价的决心,这也令国内豆类市场在一方面承受输入性通胀压力,被动跟随外盘涨势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在承受着来自国家调控政策的压力,豆类市场外强内弱格局或将延续。

(三)国内抛储,不断释放调控信号

表2‐3:2010年四季度临储豆拍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交易中心、北京中期整理

12月,国家为稳定粮油市场,相继开始大豆拍储工作。12月间共计进行黑龙江省地储大豆抛储5次,国家临储豆抛储3次,除黑龙江地储竞价销售少有成交外,其余均以流拍告终。从流拍的结果看,一方面显现出随着大量到港的进口豆堆积口岸,目前国内油脂企业并不缺少加工原料;另一方面,对于2008的陈豆而言,起拍价再加上相应的出库费、运输费等各项成本后,无论从质量还是价格上都不具备优势,难以得到市场的有效认可。国家临储豆迟迟难以出库,特别是在2008年的陈豆仍面临着轮库压力下,若后期连豆价格再度大幅攀升,或将再度触动国家抛储的神经,不排除国家改变大豆竞拍策略,政策调控影响挥之不去,将伴随着国内豆类市场的上行步伐。第三部分 后期走势展望

一、大豆摆脱调整走势步入牛市上行周期

回顾美豆历史走势图不难发现,美豆运行符合周期规律。从近两次美豆牛市行情启动始末来看,一次发生在2002年2月至2004年3月间,历时25个月,随后行情出现急速回落,从2004年10月行情触底开始,经历了24个月的漫长调整时间,随后在2006年10月开始再次启动一轮牛市行情。2006年10月至2008年7月,21个月时间完成了一轮超级牛市上涨行情,随后行情发生回落,从2008年12月探底开始再度进入调整期。从这两次豆类市场牛市行情的启动与终结走势中,我们不难发现,美豆运行很有周期规律可循,通常是在历经近2年的牛市上涨后,进入约2年的漫长调整期,随后再次进入下一轮牛市行情。技术分析讲求历史重演,如果我们以此为假设,就可以初步推断出本轮在2010年7月份启动的美豆上涨行情短期还难言其见顶。从2008年12月份开始至2010年7月,美豆经历了长达19个月的漫长调整期,可以说从时间周期上而言,为下一轮牛市的启动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调整和时间上的酝酿,从2010年7月以来形成的涨势,截至到2010年12月底,刚刚运行了6个月时间,如果言其结束还为时尚早,这轮上涨行情有望跨入2011年,演变为跨的牛市上涨行情。

从美豆指数合约周线走势图中,可以看到,自2006年至2008年超级牛市结束过后,美豆从2008年底开始进入漫长的底部运行周期,直至2010年7月的一举突破,才打破自2008年12月以来形成的长期三角形整理形态,开始一轮新牛市行情的启动。

2010/11是美豆偏低期末结转库存与世界大豆供需格局从宽松向紧平衡转变双重叠加作用的,是供需基本面从供大于求向供需平衡甚至趋紧转变出现拐点的一年,美豆牛市行情的延续已在基本面变化中得到支持。在涨势向2011年迈进的一年中,此轮涨势有望探至三角形整理形态突破高度1500美分。如果南美豆生长遭遇到拉尼娜气候,给产量带来较大减产影响,不排除美豆上探测试1600美分,甚至前期高点高度。关注南美豆最终产量及下一美豆播种面积情况。

2010年7月以来启动的涨势或将演变为跨入2011年的牛市行情,在美豆强势走势带动下,国内豆类市场亦难以摆脱豆类上行大势,高点有望测试5200元/吨一线压力。但是由于国内供需基本面弱于外盘,加之国内对农产品(15.89,0.25,1.60%)调控措施的不断强化,国内豆类市场走势或仍将延续内弱外强格局。

二、豆粕

国际豆类供需趋紧预期强烈,金融市场推波助澜,对连豆粕形成较强支撑,今年7月底连豆粕冲破三角形整理后,继续上行,但连豆粕自身供需相对宽松令上行略显“蹒跚”,表现在盘面上是“震荡”上行。然11月份中国调控政策频频出台,旨在控制通胀、稳定物价,政策压力下,资金投资热情受限,市场交投清淡,技术上也适遇金融危机以来的黄金分割0.618 压力位,连豆粕承压回落调整。

结合上面的基本面分析,“拉尼娜”天气有望盘踞太平洋(10.68,0.10,0.95%)至明年一季度底,今后几个月南美天气炒作仍然有望继续给力;中国需求依然强劲,而来年南美减产几成定局,明年美豆种植面积可能缩减,来年供需仍有望延续趋紧态势,也继续为豆粕提供基本面支撑;豆粕自身基本面可能仍延续“惯性”宽松态势,但是我国对国际大豆的严重“依赖性”及其自身属下游产品的“属性”决定了其“被动跟盘”的特性,当然,其自身基本面对行情依然起到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故表现在盘面上明年或依旧延续“震荡上行”。

综上,连豆粕经过上升途中的震荡调整后,仍有望配合外盘走出一轮牛市上涨行情。明年豆粕运行区间3200-4000 元/吨,目标位4000 元/吨。

三、套保户操作建议

豆类市场研究报告 篇2

豆类品种很多, 主要有芸豆、绿豆、红小豆、豌豆、扁豆、黄豆、鹰嘴豆、大豆、可可豆、咖啡豆、四季豆、香草豆、赤豆等。根据豆类营养素种类和数量可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大豆为代表的高蛋白质、高脂肪豆类;另一种豆类则以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为特征, 如绿豆、赤豆。

2、豆类市场分析

1) 全球大豆市场

从世界大豆供需看, 2013年4月的分析表明, 2012/13年度预计全球大豆产量预估为26 963万吨, 较上月预估上调163万吨。同时, 总消费调低至25 975万吨, 较上月预估调低112万吨, 其中美国总消费调低13万吨、阿根廷国内压榨消费调低80万吨和巴西国内压榨消费调低135万吨和出口量调低165万吨, 同时中国进口量从上月的6300万吨下调至6 100万吨, 期末库存略微调高至6 263万吨, 高于上月预估的6 021万吨。因此, 在南美大豆上市之后, 全球大豆从供需偏紧转向宽松的局面。

2) 国内豆类市场

(1) 豆类供需状况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 2012/13年国内豆粕总消费量为4 940万吨, 较去年提高6.7%;2012/13年国内豆油总消费量为1245万吨, 较去年提高5.5%。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12/13年度进口大豆数量为5 900万吨, 较上年度降低23万吨, 而美国农业部预测2012/13年度进口大豆数量为6 100万吨, 较上年度增加177万吨, 但低于上月预估的6 300万吨。

(2) 油厂压榨利润和库存状况

截止到4月12日, 按照1个月前进口美豆成本、国内豆粕和豆油现货价格计算, 东莞地区油厂压榨利润为-54元/吨, 较上周增加19元/吨;哈尔滨地区油厂压榨利润为-169元/吨, 较上周下跌40元/吨。

根据海关数据, 中国3月份进口大豆3 8 4万吨, 环比增长32.4%, 但同比减少20.5%, 1~3月份总进口量为1 152万吨, 同比减少13.13%, 4月份南美对华基本恢复正常, 预期到港量达到400~440万吨, 5月和6月增加至600万吨以上, 因此5月份之后大豆供应压力将逐步显现, 如果后期需求不能快速恢复, 那么豆粕疲软之势将延续。

3、豆类行业前景

豆类市场研究报告 篇3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与《豆类栽培》实践教学的热带农业专业的学生,大都是从农村来的学生,他们有的从小跟父母栽种过某种豆类,有的虽然没有动手,也看过农民长辈们如何种植豆类农作物。从乡镇或城市来学习热带农业专业的学生极为少数。在这种情况下,认真组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至关重要。具体做法如下:

1.让学生充分了解豆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豆类营养丰富,嫩荚爽脆、纤维少、口感好,上市销售倍受广大消费者和商家青睐。种子为高蛋白质粮食,也可以做菜,还可以榨油。上《豆类栽培》实践课前,教师首先将四类植物的经济价值逐一向学生介绍,让学生明白豆类是海南省热带农业开发绿色食品的重点项目,以激发学生对豆类栽培实践教学的兴趣。

2.及时公正地制定考评实施方案

及时公正地考评学生的成绩,并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认真细致地纠正。这是师生之间关系融洽的支点,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必要措施。

(1)要制定考核学生各种环节掌握情况的实施方案,并按“100分制”为学生造册考核记分。具体针对豆类生长的各个时期,主要涉及选择品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具体给分按不会操作、基本会操作但质量差、基本会操作且质量尚差、会操作且质量一般、操作较熟练且质量好、操作熟练且质量好等六个档次,分别记0分、1~20分、21~40分、41~60分、61~80分、81~100分。最后,以实际总分除以考核次数,即为考核最终成绩。

(2)建立由实践指导教师、学生干部、被考核学生三方参加的考核组。每次考核时,均有班长、劳动委员、小组长、被考核的学生及实践指导教师参加,这样得出的成绩比较公平、合理。

(3)考核后,对被考核学生的不足之处,指导教师应当面指出,并教会其掌握该环节的操作要领和技巧。这种考核办法,避免了不公平现象,并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融洽。

3.完善班级学生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作用

在实践教学中,应做到严密组织、精心安排,让学生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勇挑重担。首先,落实生产工作任务,将各个豆类栽培的田块,依据班级情况,分派到各班。其次,选配好学生负责人,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同时调节好组与组之间的人力分配.制定落实好学生管理措施,明确规定,班委管好组长,组长管好组员,实行一般学生对组长负责、组长对班委负责、班委对指导教师负责的“金字塔管理模式”。这样,人人有任务,大家有事做,共同负责任,没有“空闲位”,个体和群体的作用都能得到有效发挥。

4.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多数学生对豆类栽培的技术是不熟悉的,即使个别学生在家跟父母做过一些这类的工作,但因年纪尚小,也只是零星的、不完整的,或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作为技术指导教师,必须做到在各个生产环节中,理论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在讲清理论的基础上,再进行技术示范。豆类栽培班委,直到学生都真正掌握了所有操作要领后,再开始动手实践。在以上的培训中,抓好班委培训必须加强,目的是把班委培养成为学生中的生产骨干,有利于帮助指导教师按技术操作规程组织指导、检查督促各组同学,认真做好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作,全面完成生产任务,进而使每个同学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践生产教学中,指导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反复向学生讲解,多次进行示范。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制定科学的生产技术措施,进行科学的管理

1.制定科学的生产技术方案

豆类包括四棱豆、无公害菜豆、无公害豇豆、豌豆等四类豆。这四类豆的栽培技术有同有异。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应从理论到实践过程,让学生熟练掌握。方案具体包括:各种豆类如何选优良品种,如何培育壮苗,如何整地和施基肥,如何定植,按那些田间管理技术去管理才能提高产量,采收又要按那些技术要求去做才能保证增产增收,这些豆类主要有哪些病虫害,怎样去防治病虫害等。方案就豆类栽培的基本操作规程、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都做了科学的规定。生产中及生产后的情况表明,此方案行之有效,收效显著。

2.按豆类栽培方案及早安排物资

所谓“善兵者不打无备之仗”,优质高产的豆类栽培生产也是如此。例如,豆类栽培中的施肥,四棱豆每亩需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500kg、过磷酸钙50kg。四棱豆在海南省一般在10月中旬左右播种,因此,在此之前,教师就要组织学生积好农家肥,并提早交给校方,按实践生产场地面积,准备足过磷酸钙。无公害菜豆酸性和缺钙的土壤,适宜用石灰,一般每亩施50kg作基肥。施肥量和次数,依不同的土壤有所不同。幼苗期根據植株生长情况,用10%~15%的人畜粪尿或0.5%尿素追施1~2次;开花前每亩用15~20kg复合肥加硼砂250g;结果盛期每亩用复合肥15kg、尿素和钾肥各5kg混施。其它豆类都根据其不同的生长情况需要各种肥料。因此,在进行豆类栽培实践教学前,就应提前准备好其生长期需要的各种肥料,以期做到科学施肥。其它如种子、农药等,都要根据各类豆生长期的需要,提前做好物资安排,以确保生产中所需物资按时到位,使整个生产教学过程科学有序进行。

3.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灵活处理生产实践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在生产过程中,依据季节的变化、气温高低、雨水多、病虫害的初期情况,结合往年在相近时间出现过的各种情况,及时调整寻找应急措施,保证豆类正常生长,减少和预防病虫害对豆苗的危害,使豆苗生长健壮,叶面清秀。

三、把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在具体实践的方法上,指导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实行“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职业道德”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知识以“适用、够用”为主,强调学生应用性知识的传授。在实施措施上,使课堂跟着节气走,将课堂搬到田间去,白天进行实地操作,晚上用两个小时开展理论讲座。这样,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业余时间,既对豆类栽培生产各个环节,组织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把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必须使学生达到豆类栽培技术工的相关素质,既能得到专业技能训练,又能在职业道德素养上得到进一步提高,最终使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和水平。

通过豆类大田规范化栽培、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各种豆的适期采收等整个豆类栽培生产过程的实习实践,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实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理念,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团结合作、发挥潜能、实践创新的空间。

走进植物——豆类发芽记 篇4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水生法”种植黄豆、绿豆,初步了解种子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2、了解对比实验所需要的条件,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及随时记录的学习习惯。

3、展示豆子的发芽成果,养成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态度和能力,通过活动使学生热爱植物,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重点:了解观察的意义,通过观察并学会写观察日记。

难点: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从中受到一些启发。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猜谜语:身穿绿衣服,体圆像珍珠,房间像小刀,又象弯月亮,兄弟姐妹多(打一农作物)

有一颗红豆从12楼跳下来,会变成什么样?

2、出示课件主题:走进植物——豆类生长记

3、讨论如果我们大家都来生豆芽,那么我们需要提前了解点什么?准备点什么? A.豆芽的种类 B.吃豆芽的好处 C.器具

D.生豆芽的方法(水生法和播种法)E.生豆芽需要注意点什么

4、根据归纳问题,小组探讨、交流,推选小组长回答

5、回顾自己豆子发芽的特点和过程,谈谈感受(展示各小组拍的豆子发芽照片)

6、小结

有机豆类蔬菜无土栽培技术 篇5

优点

1、实行专用设施有机无土栽培,基质通透性好,营养全,亚硝酸盐含量少。

2、养分源自有机基质和空气,产品质量优,容易达到有机产品的标准,产品价值高。

3、充分利用有机肥料营养,发挥豆科作物的固氮功能,高效科学用水,生产能力提高,降低了单位生产成本。

4、克服了一般设施有机农产品生产的土壤因素障碍,杜绝了土传病害,省去了土壤转换过程,减少了资源浪费,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

5、管理方便,技术要求简单,基质、设施重复利用,劳动生产率高,便于实行规模化生产。

6、设施化集约栽培,病虫害少,风险小。

7、充分利用废弃有机资源,变废为宝,改善生态环境

有机豆类蔬菜生产所需基质的主要技术标准是:有机质>30%、容重0.40-0.60g/cm3、总孔隙度>70%、大小孔隙比1:2-

食用豆类,谨防蚕豆病 篇6

疾病——蚕豆病。

蚕豆病的正式医学名称为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指G6PD缺乏患者食用蚕豆、蚕豆制品或接触蚕豆花粉后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该病多发于小儿,男性为主,有明显的季节性。目前已明确蚕豆中含有蚕豆嘧啶核苷和异戊氨基巴比妥酸糖苷,在糖苷酶作用下分别生成蚕豆嘧啶和异戊巴比妥酸,两者是导致G6PD缺乏红细胞溶血的主要物质。

该病起病急,大多在进食新鲜蚕豆后1~2天内发生溶血,最短2小时,最长可相隔9天,如因吸入花粉而发病者,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出现。该病的贫血程度和症状大多很严重,可出现面色极度苍白,全身衰竭,脉搏微弱而速,血压下降,神志迟钝或烦躁不安,少尿或闭尿等急性循环衰竭及肾功能衰竭的表现。如不及时纠正贫血、缺氧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可危及生命致死。通过救治后,多数患者病情能迅速好转,脱离危险。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需警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G6PD缺乏症降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所引起),因此,年轻的父母决不可掉以轻心,如不及时诊治,可因胆红素过高易损伤了宝宝的头脑(导致所谓的“核黄疸”)或造成耳聋。

蚕豆病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常常由母亲传给儿子。全球有约2亿人患有此病,目前G6PD缺乏症已成为新生儿筛查的项目之一,若家族中已出现一病例,必须引起重视,病孩及其父母、兄弟、姊妹都需进一步的抽血检查,预知家族或下一代患病或带病的几率。在日常生活中,蚕豆病患者需解除诱因,注意如下几点:

1、有该病史和家族史的患者及孕妇、哺乳期母亲避免吃蚕豆或其制品(蚕豆酥),避免在蚕豆开花、结果或收获季节去蚕豆地。

2、日常用品注意成分介绍。居家环境,衣柜及厕所避免使用樟脑丸。

3、受伤时不要使用含龙胆紫的消毒水,例如紫药水。

4、G6PD缺乏症患者用药须十分谨慎,生病时不可以自行服药,应就诊正规医院。看病用药前应告知医生自身患有该病,并出示G6PD缺乏症备忘卡。

痛风禁吃豆类食品? 篇7

我曾经撰文解释过,虽然大豆的嘌呤含量略高于瘦肉和鱼类,但经过加工,制成豆腐、豆腐干等之后,因为挤去了“黄浆水”,其中溶解了很大一部分嘌呤,因而豆腐、豆腐于等产品的嘌呤含量已经大幅度下降,其含量比肉类鱼类还要低,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可以用豆制品来部分替代鱼肉类。同时,打豆浆的时候加入大量水分,故而豆浆中所含嘌呤已经被稀释,每日喝一杯豆浆(注意不是大量喝)并不会引起嘌呤摄人量的明显增加。至于红豆绿豆之类,原本嘌呤含量就偏低,每天吃的数量又很少,在煮粥或打豆浆时加一小把,不会对痛风病人产生不良影响。

其实,仔细想想就能明白。痛风病人发病前都是怎么吃的?无非是大鱼大肉,海鲜河鲜,加上啤酒白酒的生活。没听说谁是因为每天吃青菜豆腐粗粮豆类而患上痛风的。

不过,这些逻辑分析似乎还不能说服大部分医生,他们还在继续给高尿酸血症患者提供着“不能吃豆”、“不能吃豆制品”、“不能喝豆浆”之类的忠告。如果看看下面两篇有关大豆与痛风的文献,或许会更加信服一些。

《亚太临床营养学杂志》2011年的一篇报告调查了亚太地区的医学工作者,结果有48%的人认为大豆制品会导致痛风。然而,现有的6项相关流行病学报告证实,食用大豆制品和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发作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膳食干预研究发现,食用大豆制品的确升高了血尿酸水平,但升高的幅度非常有限,完全达不到值得引起临床关注的水平。作者的结论是,以现有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证据而论,完全不支持“吃大豆制品会导致痛风”的医疗传说。

另一项在中国中年男性中间进行的研究发现,膳食中的蛋白质总摄入量与高尿酸血症之间有相关性,但其中动物性蛋白质有提升危险的趋势,而植物性蛋白质则有降低发生高尿酸血症危险的趋势。在所有食物类别当中,海鲜类食物与高血尿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密,大豆制品则呈现负相关关系,而嘌呤含量较高的蔬菜以及各种肉类与血尿酸水平没有显著相关性。研究者的结论是,吃海鲜类食物增加患高尿酸血症的危险,而豆制品则降低这种危险。

临床营养研究认为,在高尿酸_血症发生的问题上,内源性代洌紊乱是主要原因,外源性高嘌岭食物是次要原因。引起内源性尿酸产生增加的食物因素,如酒精和甜饮料,本身并不含有嘌呤;而大豆、粗粮等食物虽然比精白米、精白面粉瞟呤含量略高,但并不会大幅度增加内源性的嘌呤物质产生。

谁才是痛风的大敌?

肥胖是痛风的重要风险因素,所以决不能因为某些高脂肪食物嘌呤含量低就放心食用。比如说,炸薯片嘌呤含量甚低,但它不仅营养价值低,而且对于控制体重极为不利,比豆腐更不适合痛风病人食用。相比而言,有研究证实,豆类食物有利于提高饱腹感和控制体重。

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富含果糖的食物和甜饮料绝对不适合痛风病人食用。血液中果糖含量上升,会导致ATP分解加速,使血尿酸和尿液中的尿酸含量迅速增加。

流行病学研究也有大量证据表明,多喝甜饮料会大大增加女性患痛风的危险。一项2010年发表的研究表明,在22年的追踪当中发现,含糖碳酸饮料与痛风危险有显著相关性,每天喝1听以上的含糖碳酸饮料,与一个月才喝一听的女性相比,患痛风的危险是后者的1.74倍,而每天喝2听或更多的人是2.39倍。在12-18岁少年所做的5年跟踪调查也发现,喝含糖饮料显著提高了血尿酸水平。

碳酸饮料被人们所喜爱的原因之一就是清凉感,而这种低温下变得更甜的感觉是果糖所带来的。即便是蔗糖(日常所吃的白糖),分子中也含有一半的果糖,同样有促进血尿酸提高的作用。由于果葡糖浆和蔗糖是日常甜食的最主要甜味来源,所以各种含糖饮料和含糖食品均有促进痛风发生的潜在危险。

因此,或许我们应当这样对高尿酸血症患者提供忠告:用豆腐替代一部分鱼虾肉类是无害的。如果没有吃豆腐,那么豆浆可以喝一杯,但是千万不要在里面放糖。

棚室豆类作物化控技术 篇8

2促进再生:在豇豆、扁豆的生长后期,为了促进其萌发新芽,可用浓度为20毫克/升的赤霉素液喷洒植株,一般5天喷1次,连喷2次即可。

3减少脱落:豆类蔬菜在开花结荚时,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增加其落花落荚。在四季豆、扁豆的花期,喷洒浓度为5~15毫克/升的萘乙酸液,或6~12毫克/升的对氯苯氧乙酸液,或12~25毫克/升的赤霉素液,能减少上述作物的落花落荚,并能促进作物提早成熟。但是,由于结荚数量增加,在化控的同时必须增施肥料才能取得高产。

藏在餐盘里的豆类食品 篇9

“我的餐盘”分5个部分

“我的餐盘”分5个部分,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食物,红色代表水果,绿色代表蔬菜,橙色代表谷物,紫色代表蛋白质食物,餐盘外另加一个蓝色小碟,用以代表奶类。

图示清楚地显示各类食物所应占的比例,其中水果和蔬菜占了餐盘的一半,可见,十分重视对水果和蔬菜的摄入;谷物约占1/4多一些,并强调其中全谷物食品应占谷物的一半;蛋白质食物主要指动物性食物,占1/4少一些,但十分强调多吃植物蛋白,用以替代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另加一小碟是奶类,不仅仅指奶类和奶制品,还包括豆类及其制品。

藏在餐盘里的豆类食品

在“我的餐盘”里没有直观地显示豆类食品:芸豆、黑豆、大豆、豌豆、蚕豆、扁豆、豇豆、花斑豆和四季豆等。因为它既是蔬菜又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被看作是独特的食品,放在了餐盘的蔬菜、蛋白质、奶类三个部分。

蔬菜中的豆类:豆类之所以被看作是蔬菜,因为它们是膳食纤维、植物化学物和叶酸、钾等微量营养素的重要来源,这些营养物质虽然也存在于其他蔬菜中,但美国人食用较少,所以将豆类尤其是毛豆推荐为健康蔬菜。

蛋白质食物中的豆类:由于豆类食品,特别是大豆与畜肉、家禽和鱼类等动物性食物所提供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十分相似,被看作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特别是素食人群可将其作为肉类的替代品,用以补充优质蛋白质。豆类可以加工成豆腐、大豆汉堡、素汉堡、天贝和植物组织蛋白等多种食品。

奶类中的豆类:在“我的餐盘”中,蓝色小碟并不专指牛奶,包括豆浆,钙强化豆浆和豆浆饮料等。

每人每天摄入40克大豆或其制品

中国营养学会于2008年发布了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包括“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三个部分。10条“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第3条“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主要强调了大豆或其制品的摄入,而不同于美国“我的餐盘”所指的豆类。

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钙及B族维生素,是我国居民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大豆包括黄豆、黑豆和青豆。大豆制品通常分为非发酵豆制品和发酵豆制品两类:非发酵豆制品有豆浆、豆腐、豆腐干、腐竹等,发酵豆制品有豆豉、豆瓣酱、腐乳、臭豆腐、豆汁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摄入40克大豆或其制品。以所提供的蛋白质计,40克大豆分别约相当于200克豆腐、100 克豆腐干、30克腐竹、700克豆腐脑、800克豆浆。豆浆中蛋白质含量与牛奶相当,且易于消化吸收,其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于牛奶,还不含胆固醇,适合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饮用。不过,豆浆中钙和维生素C含量远低于牛奶,锌、硒、维生素A、维生素B2含量也比牛奶低。牛奶和豆浆,营养上各有特点,两者最好每天都饮用。

Tips 大豆的营养成分

上一篇:寄语毕业后的自己下一篇:有关国学栏目的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