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救援工作制度

2024-07-06

紧急救援工作制度(通用9篇)

紧急救援工作制度 篇1

及紧急救援演习制度

1、目的和范围 1.1目的

为使电梯发生设备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或未遂事故后,迅速消除事故源,及时抢救伤员,抢修受损设备,尽量减少事故带来负面影响,减小事故的损失。

1.2范围

针对事故或事件可能产生的情况,确定抢救及救助方案并使其始终保护有效状态。

2、职责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意外事件和事故的紧急救援措施及紧急救援演习的实施。

3、意外事件和事故的紧急救援措施及紧急救援演习制度

3.1电梯发生意外事件和事故应按国家规定,及时报告有关人员和部门,发生一般事故(指无人员伤亡,设备损坏不能正常运行,且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下的设备事故)和严重事故(指造成死亡1~2人,或者受伤19人(含19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以及无人员伤亡的设备爆炸事故)后,应当立即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

3.2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确定意外事件和事故的紧急救援小组成员,并报单位领导批准,成员人员必须包括一名单位的行政领导,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电梯日常维护保养人员。

3.3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应急演习,成员人员都必须参加。

3.4演习内容、时间、排险方法、急救预案由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拟定,行政领导批准后实施。

紧急救援工作制度 篇2

笔者曾作为北京市第一批急救医生赴法留学, 深感独特的法国紧急医疗救护体系 (法语简称SAMU) 很适用于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现场救援工作, 值得借鉴。

SAMU以“15”作为全国性的统一医疗呼救号码, SAMU主要靠国税、医疗保险维持运营, 急救专业调度医生全天候值班。SAMU依据国家应急救援预案 (红色方案) 启动救援响应, 地方各级医疗机构依据抢救方案 (白色方案) 开展医疗救护。消防总队、警察、政府、防疫、后勤、心理干预、新闻发布都以“15”信息平台同步启动响应。上述救援行为通过了专门的立法, 法律明确了救援的组织结构、专业人员的资质培训、启动条件、救援经费、后勤保障等, 全部是依法执行, 有章可循。救援的主力是移动ICU (法语简称SMUR) 的医疗救护车和消防车, 每辆SMUR都配备有一流的急救专业医生、护士、急救司机与消防警察, 车载设备齐全, 可在现场开展各项医疗操作, 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执行转运任务。遇有突发灾害事件造成群死群伤, 还会在现场附近成立“前沿医疗集散中心 (简称PMA) ”收集现场全部伤病员, 并进行检伤分类, 分成红、黄、绿、黑。指挥通信车、储备医疗仓库、新闻媒体、军警、心理干预组、志愿者、支援SMUR等各路力量都向PMA集中并领取任务, 必要时甚至会在事故现场组成一个临时医院开展抢救工作。

笔者参加过法国组织的3次大型灾害事故演习 (炸药爆炸火灾、体育馆坍塌、道路交通伤) , 感触颇深。SAMU系统的总体优势明显高于美国体系的快速转运, 它的突出特征是整个救治系统中对病人的整体性处理, “红色方案”与“白色方案”非常清晰, 它的院前、院内救治是互相补充和密切配合的, 政府、司法、财政围绕着SAMU系统依法运转, 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各级力量高效运转, 使现场的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得到充分的利用。

街头紧急救援 篇3

从第八街街口向西拐便是301的巴士站。这天上午,客居此地的我,正走向熟悉的车站,打算乘车去大学城中心办事。突然,我发现情况有些异常,一辆黄色的急救向导车,车顶闪着红灯。呼啸着警笛冲过路口,紧急刹车,随后又快速倒向301巴士站。眨眼之间,另外两辆车身标有“AMBULANCE'’字样的救护车也疾驰而至,停在巴士站上,浩浩荡荡排成一列,颇为壮观。我疾步上前,想探个虚实。未料,正与一位从救护车上“窜”下来的大个子撞个正着,在一连串相互致歉之后,我随他来到车站的长椅旁。那里已经站着三位急救人员,他们正围着一位衣着不整的中年人忙个不停,有的量血压,有的正记录病情。原来,这位名叫大卫的大胡子过路客。突感身心不适,便拨打了巴士车站上的公用电话"911",这是全美通用的紧急呼救号码。于是便出现了笔者面前的这番情景。

这番情景和笔者半月前所见到的另一番情景何其相似!当时。笔者正和几位朋友在当地著名的赛马场参加独立节庆典。当时。那里人如海潮,是一年中难得一见的盛景:各种大型游艺节目、工艺品和艺术品展销、世界各地的小吃、交响音乐会、晚间焰火、家禽展览……正当我们品尝世界各国风味小吃之时,突然一阵喧嚷。几位女警察正拉着一架移动担架车匆匆过来,笔者好奇心盛,便尾随其后,来到某展厅的一角。原来是一位少女因不慎跌伤,双腿膝盖处血肉模糊,已经有几位警察守护在她身边。只见担架车一到。众警察七手八脚将少女抬上担架,又簇拥着匆匆离去。向朋友一问,这才知道,美国警察不光抓坏人,也“抓”好人,因为好人不免会负伤出意外。被“抓”的好人总是心甘情愿,因为警察最清楚应该把好人往哪里送,就像他们知道把坏人往哪送一样。

这时,一位负责笔录的救护人员,转。身问笔者:“先生,要帮忙吗?”笔者连忙回答:“不,谢谢!”转头一看,原来除我这位身份独特的围观者外,车站附近的等车人无一前来围观。美国人实在不爱围观,实在也没空来围观,你遇见车祸也好、火灾也罢,自然是救人的救人、救火的救火。走路的照常走路。一位亲历过车祸的朋友告诉我,当初在一十字路,他的本田车被身后的小卡车撞了一下,他回头一看,车后盖已经翘上了天。“美国的车就是快。”他说,“我用力推开车门,车门已经有点变形。我走到肇事司机车旁,礼貌地说:‘先生,能让我看看你的驾车执照吗?’对方出示了驾驶执照。我立刻回到自己的车里。5分钟不到,来了一大串救助车队,有引道车、警车、救护车、牵引车,还有一辆消防车。也许是目击者打了911,也许压根儿就不需要打。因为公路上有的是监控系统——闭路电视一类的玩艺儿。”

结果怎样?当然是各人找各人的律师。“他最后赔了我九千美元。我三千块给了律师。三千块给了替我开验伤证明的医院,二千块给了修车铺,最后我还落下一千。”

你当时怎么那样镇定?“因为我看了对方的执照。”

驾驶执照上有什么名堂吗?“有,当然有。因为对方的驾驶执照上过保险,而且是全保险。”

紧急救援工作制度 篇4

2010年上半年,九江市紧急救援中心在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以九江市“经济发展三年决战2000亿、强工兴城、全面赶超”为契机,确立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发展宗旨,不断更新理念、强化卫生应急和院前急救管理、塑造中心良好社会形象,同时,深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全力推进卫生服务能力建设,2010年上半年,120调度指挥中心共接到报警电话19500个,比去年同期增长21%;出车3595车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1.1%;平均出车时间2.2分钟,平均到达现场时间6.5分钟,平均急救半径缩小至2.5公里。现将半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强化内涵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建章立制,建立健全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与摸索,中心修定了《市紧急救援中心管理制度》、制订了《九江市紧急救援中心驾驶员车辆管理暂行规定》、《九江市紧急救援中心宣传管理办法(试行)》、《九江市紧急救援中心急救工作预案》、《院前急救规范用语》、《九江市紧急救援中心院前急救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急救箱药品通用配置》、《急救箱器械通用配置》、《九江市紧急救援中心病历管理暂行规定》等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做到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

二是组织建设。在中心正式班子尚未配齐的情况下,根据中心发展需要,成立了宣教科和特勤科并补充了部分工作人员,大力促进中心的宣教培训工作,提高院后服务能力,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维护稳定工作,中心成立了安全、稳定工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网点医院应急队选派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做到了“指挥协调、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中心还签订了综治、安全生产、信访维稳、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状,防患于未然,半年来未发生一起综治、安全生产等事件,中心还开展了“急救安全年”活动,所有职工都在“安全生产倡议书”上签了名。

四是参观学习,交流经验。为了使中心管理人员学习兄弟省市经验、开拓视野,拓宽管理思路,中心分别组织人员赴南昌、萍乡、安徽马鞍山等急救中心参观学习,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让他们满腔热情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

五是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增强中心核心竞争力,中心申请的负压救护车已经投入使用,另外,中心还自筹资金购买一辆普通型救护车,目前已进入政府采购程序。

二、加强分站管理,提高急救水平。经过去年一年的急救分站建设,我们已近初步建成了以紧急救援中心为核心,以急救分站为枢纽、以网络医院为基础的急救网络,按“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提高效能、科学定点、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开展院 前急救服务,目前,对急救分站的规范与考评是当前的的主要任务,为此,中心组织了市内五个分站的医护人员进行了一次“三基”理论考试,并将考试成绩通报到相关网络医院,得到了医院领导的重视,取得了良好的监测效果,另外,针对分站,中心还出台了多个文件进行规范管理,中心还将配合省卫生厅举办九江市首届急救技能大赛,目前该活动正在进行之中。

三、全力做好医疗保障工作

中心在做好日常急救工作的同时,还全力做好我市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对每一次活动都精心做好医疗保障预案,至少派一辆救护车、三名工作人员进现场,半年来,先后完成了“第六届老年人健身运动会开幕式”、市政府组织的“十里河万人健步走”、“红歌唱响八里湖.九江市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在共青城举行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和中广场举行的“浔阳区建区3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九江市2010年高考、中考”医疗保障等活动。

四、外树形象,做好中心宣传工作。

中心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党的宣传导向,以病人为中心,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弘扬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爱岗敬业、一丝不苟认真工作、热诚为病人服务,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在“4.15急救知识进企业”活动中现场培训50多人,发放急救药品50人份,5月12日是“国家防灾减灾日”,中心联合九江地震台在信华城市广场开展了主题为“牢记地震教训、学习急救 技能”的主题宣传活动,现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制作宣传展板20块,九江电视台、浔阳晚报相继进行了报导,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五、下半年工作思路

1、完成调研并初步建立市县区三级急救网。

下半年,将在上半年调研的基础上完成对所有县市的摸底调研,完成庐山管理局、九江县、瑞昌市急救分站的验收和“120”特服号的割接工作,初步建立市县联动大急救网络,以后将逐步推广到所有县市。

2、补充中心工作人员,建立一支素质良好的救治队伍 中心将通过市卫生局面向社会招聘大中专毕业生,逐步配齐编内人员,同时,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院前急救人员对多发病、常见病的防护与救治,熟练掌握急救技术。下半年还将开展一次驾驶技术大比武活动。

3、继续做好社会宣传活动,提高市民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组织专家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等活动,举办急救知识培训,加强社会公众对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知识的认识,重点宣传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科普常识,以及突发事件发生时正确的处理方法等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与新闻媒体及电信部门合作,着力提升卫生宣传层次,报道120运作方式及急救能力和医疗保障水平,9月份还将开展“世界急 救日”系列宣传活动。

4、落实中心文明单位授牌和创建中心青年文明号活动 中心通过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不屑努力,已经初步通过文明单位的验收,接下来将继续落实授牌等其他工作,同时,下半年将启动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要求精心组织、充分准备、认真协调、一创成功。

5、积极努力,完成中心全年招商引资任务

紧急救援工作制度 篇5

更多紧急救援内容(↓↓↓)

紧急救援电影【影评】

紧急救援电影【心得】

紧急救援电影【感悟】

紧急救援电影【观后感】

紧急救援电影评价

林超贤导演曾经透露,《紧急救援》中有多个救援场面,其中每一个拿出来都可以单独拍成一部电影。此次发布的“分秒必争”版预告首次曝光了影片中的多个场面:海上油井平台在熊熊大火中坍塌并朝海面倾倒,十万火急时彭于晏孤身朝火海中跃去。

直升机在峡谷山川之间俯冲穿行,机长辛芷蕾领命救援身处危难中的生命;满载乘客的飞机因故障于海面迫降,由于机头断裂,救援小队必须争分夺秒为乘客打开生命通道……这是影片第一次释放片中的重要场景,无论是熊熊油井大火,还是飞机失事救援,十万火急之下,无畏前行的救援队员人影,充分诠释了片名的意除了首次曝光宏大场面以外,影片主要人物关系也初露端倪:彭于晏饰演的救援队队长高谦虽被委以重任,虽然在每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心中都充满“恐惧”,但无论遇到任何困境,他都绝不后退,因为这就是中国救捞人的使命。在他带领的救援小队中,每个人都无条件地相信队长,王彦霖辛芷蕾等人时刻准备着奔赴救援第一线,守护海上遇险群众的生命。

电影《紧急救援》由林超贤导演、梁凤英监制,彭于晏、王彦霖、辛芷蕾领衔主演,蓝盈莹、王雨甜、徐洋、陈家乐、李岷城联合主演,将于2020年大年初一正式上映。

紧急救援电影心得

道具和置景只是《紧急救援》拍摄的一方面,演员们在开机前为了达到剧情要求的救援队员能力水准,都进行了相应的学习和训练。例如已经有潜水证的彭于晏还专门进行了自由潜水的训练,此前只会一点蛙泳的辛芷蕾在开机前掌握了全套游泳姿势和潜水,进组之后除了进行正常戏份的拍摄,每天还要持续进行六小时的潜水训练,王彦霖也为了参加此次拍摄练出了更甚从前的有型身材。

由此可以看出,林超贤的电影不好拍,就连他自己都在采访中坦言:“我的外号就是魔鬼导演”,但也恰恰是这位魔鬼导演和他所带领的团队,总是一次一次在电影市场中创造惊喜与奇迹。

最后从市场环境来看,随着电影市场的发展和观众成熟,近几年国内电影市场几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上的影片类型、行业态势都发生了大转型,从2017年年底和2018年一整年的发展趋势,现实题材正成为当下流行,同时伴随大国崛起的民族意识觉醒,国产大片也正在成为电影市场和观众关注的重点,如今年春节档的《流浪地球》的火爆就是最好的代表。

在这样的市场现状下,《紧急救援》不仅是体现国家精神、民族骄傲的大片,也通过对于真实事件的还原再现、对于普通人物的全面塑造体现着影片的现实主义表达,同时,影片还具备灾难、救援等硬核元素,因而从各方面来看,《紧急救援》都是一部领先于当下电影市场的开拓性作品。

在之前的采访当中,林超贤就曾表达过对于这部影片的信心——“《紧急救援》将会是一次新的突破,新的挑战,希望可以做出中国电影史中一个大家从未见过的海上救援大片。”

过去,林超贤和他的团队从未辜负过我们的期待,现在,我们也将更多的信心和支持给予《紧急救援》,相信下一次更大的惊喜,从《紧急救援》开始。

紧急救援电影感悟

《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后,林超贤已经成为华语硬核实力派导演的代表。今年6月其新作《紧急救援》正式宣布进军2020年春节档。今日,《紧急救援》发布了“林超贤硬核回归”预告片,从丛林沙海到苍穹浪尖,三部影片的高能瞬间逐一登场。

电影《紧急救援》取材自真实海上救援事件,由林超贤导演、梁凤英监制,彭于晏、王彦霖、辛芷蕾、蓝盈莹、王雨甜、徐洋、陈家乐、李岷城等主演。

提到为何想拍“海上救援”题材时,导演林超贤表示:“事实上,接触《紧急救援》这个题材已经有五年。”早在拍摄《破风》之前,林超贤导演就已经有了拍摄“海上救援”题材的想法,但是之前华语电影从未涉猎这个题材。为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找到合适的创作方法,导演林超贤花了近五年时间来做准备。并在拍摄《破风》、《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影片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直到去年所有的筹备工作才万事俱备,电影《紧急救援》才正式启动。

值得一提的是,《紧急救援》的拍摄过程依旧延续了林超贤的“较真”风格,为拍出最真实的海上救援场面,导演不仅要求每一个演员都变成海上救援队员,更是营造了和真实救援现场相同的困境,缺氧、恐惧、大火甚至爆炸,《紧急救援》的演员们面临着导演制造出的“灾难现场”,都不得不倾尽全力。

为此王彦霖一度失聪两周,彭于晏被困水下不得不倾尽所学上演自救场面……但付出就有回报,《紧急救援》中演员面对现场最真实的反应,就是最好的表演。

紧急救援电影感想

彭于晏训练到忘我,王彦霖精神时刻紧绷,蓝盈莹为救捞人家属鼓劲,王雨甜拍戏时从高处跳下次数多到数不清,徐洋笑称进组后累到“想回家”,陈家乐在戏里被大火“追”出疾速奔跑,李岷城为角色学会一整套直升机技能……

发布会一开始,现场演员们的“朋友圈”曝光了拍摄期间的众多细节。彭于晏分享拍摄时候的心情,直言“最怕导演突然加戏”,还透露泡冰水的戏就是导演临时加的,为此还专门运来三卡车冰块。拍摄难度不断升级让彭于晏最后感慨:“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太难了。”简直是拍到忘我。

王彦霖则表示参演《紧急救援》之前一直恐高:“我问导演有没有替身,导演说没有。”为了完成拍摄王彦霖硬着头皮去尝试,还表示自己从拍摄到结束,始终紧绷着这根弦没有松下去。

而当天唯一出演救捞员家属的蓝盈莹则为观众分享了电影中的另一种情感。她用一个“等”总结自己所饰演的角色感情:“等什么?等大呈子回来。作为救捞员的家属,身体上并没有那么辛苦,但是精神上的煎熬一丝一毫都不比他们少。”

紧急救援工作制度 篇6

《紧急救援》最新电影评价1

身临其境 救援场面险象环生 视听感受震撼全场

电影《紧急救援》是林超贤导演潜心准备五年之久的恢弘巨制,在被问到拍摄初衷时他表示:“《紧急救援》这个题材是在电影《湄公河行动》之前就已经接触到,最早是因为观看了关于中国救捞人的纪录片,看到他们在救援前线不顾个人安危救助普通百姓,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希望将这种救援精神传达到普通观众的心里面,为救捞人打气,让他们受到应有尊重。”同时彭于晏也在现场对导演的努力表示敬佩与感谢:“和林超贤导演合作七年,电影《紧急救援》拍摄的每个镜头都是我前所未见的,感谢导演让我从一个职业拳击手演到中国救捞队员,每一部电影都记录了不同自己。通过这部电影,我学到了中国救捞人的国际救援精神,也是这部电影让我了解了一群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无名英雄。”

除了电影中险象环生的大场面刺激视听外,影片中不断产出的台词金句也让观众记忆犹新。一位观众就表示:“电影中的那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让我印象深刻,也是这句台词让现实中的我心中掀起层层波澜。电影《紧急救援》太震撼、太好看了,让我手心一直飙汗。”而被视为华语电影最具影响力的商业片导演林超贤,这一次依旧没有让观众失望。一位女生现场大声表白主创:“林超贤这次又超常发挥了!电影节奏十分流畅,每一个救援大场面都制作得十分精良,单拿出来都能成为一部全新电影。观影过程中救援场面紧张得让我几次想大喊。人物形象塑造得立体且丰满,人物关系真实可信,最重要的是我看出了演员们的辛苦付出,感谢你们的倾情演绎。我会向所有亲朋好友安利,大年初一一起二刷!”

《紧急救援》最新电影评价2

真实动人 救援精神感动你我 救捞队员集体点赞

在导演林超贤的率领下,演员彭于晏、王彦霖、徐洋、张景祎一同现身电影《紧急救援》全国路演第二站,也是影片重要拍摄地——厦门。在活动现场,电影中饰演高谦(彭于晏饰)儿子聪聪一角的小演员张景祎可谓是今日最佳可爱担当,卷发大眼搭配“奶言奶语”让人捧腹,而戏内他与彭于晏搭档父子,用真实感人的演技俘获大批成年粉丝,引得现场观众大呼“演技绝佳”。除此之外,我们迎来了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和东海救助局厦门救助基地的救捞一线队员,他们在观影后第一时间为《紧急救援》点赞,“这部电影太真实了!”一位救捞人用颤抖的声音向到场主创分享:“作为飞行员也是救捞人,电影情节、场面非常真实,更惊讶的是导演居然如此深刻还原了我们救捞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与救援状态。所以观影过程中被真实打动几度落泪。”一位刚刚做了父亲的救捞人告诉主创:“电影中的救援事件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历过的真实救援案例,观看《紧急救援》的过程我的眼泪一直流个不停,感谢影片将我们救捞人的工作展现给全国观众,更感谢彭于晏等艺人的扮演精彩演出。我刚刚成为了一名父亲,这让我的责任更重了,我希望在海上无论是救捞人还是遇险群众都能顺顺利利救援,平平安安回家!”

作为首部聚焦海上救援题材的华语电影《紧急救援》展现了一群在普通大众中少有人知的高危职业——中国救捞人。一位年轻观众噙着眼泪表示:“感谢主创带给观众一种我们从来都不知道的高危职业,他们秉承着‘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援精神,默默守护者十四亿人的出行安全,实在太让人敬佩了,我非常感动。”同时,许多特殊观众来到了现场,一位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她所在的医院是电影的取景地之一,这位女医生也参与了其中拍摄。她激动地表示:“看完电影我的情绪一直无法平复,电影中的中国救捞人在灾难前线救人,我们作为医生同样也在救人。我们在不同的地方给人生的希望。但不管在哪里,我们都要一直努力!”而另一位特殊观众则是真实救捞人的妻子,她在现场红着眼眶对丈夫深情表白:“谢谢你对整个家的付出,注意安全,记得回家!”

《紧急救援》最新电影评价3

深感骄傲自豪!感谢中国救捞人让我的安全感无比强烈!

提到导演林超贤,大多数人会想到令人血脉贲张的刺激场面。新作《紧急救援》所呈现的海上救援一如既往令人震撼,但此次的人物情感也是绝对不能错过的热血瞬间!这一点也获得了首批观众的强烈认可!昆明路演现场,不少观众都是观影后才知道“救捞人”群体的存在。一位男性观众对影片所呈现的人物故事深受触动,他说道:“看到救援小队面对危险时的奋不顾身,让身为中国人的我感到自豪和强烈的安全感!感谢主创让我知道救捞人这个职业,我用百分之百守护你万分之一,但我希望永远不需要他们,因为我希望他们百分之百安全!”取材自真实救援事件,打动真实的救援英雄,收获观众最真实的感受,《紧急救援》将用源自真实的力量向中国救捞人热血动人的精神致敬。

“英雄背后”特辑曝光全新的拍摄细节,彭于晏、王彦霖、辛芷蕾等人演绎救捞人最接近普通人的一面。彭于晏饰演的高谦向来是勇气的代表,深受救援队成员的信任,但实际上内心深藏着难以克服的恐惧。而王彦霖演绎的赵呈每次出行任务时女友文珊(蓝盈莹饰)都担惊受怕,每一次都承受着内心的煎熬。不仅如此,救援小队的感情也展现了英雄真实生活中的情感。彭于晏和王彦霖这对出生入死的队友,私下也是无所不谈的好兄弟;救援理念不同的彭于晏和辛芷蕾,也在不断较量的过程中互生好感。导演林超贤筹备近5年塑造“会流泪,也怕痛”的英雄形象,呈现人物更立体,情感更丰富,故事更动人的救捞人电影。对此,首站路演观众也直呼“戳心”!有观众力赞影片情感:“每一个人物都无比真实!笑点与泪点并存,如此血脉贲张的同时还不失温情与感动。”

与特辑一同曝光的还有一组职责主题海报。海报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展开,突出每个角色面对的不同挑战。队长彭于晏要带领救援队冲向一线、绞车手王彦霖则用绞车连接所有人生命线、机长辛芷蕾在直升机中配合救援、家属蓝盈莹独自守护家庭、还有救援队成员王雨甜和徐洋迎着风雨到救援现场。分工明确的六人也是一个紧密相联的整体,他们所呈现的就是最真实的中国救捞人群像。

《紧急救援》最新电影评价4

电影《紧急救援》“跨越山海,送你回家”主题路演第一站来到昆明。导演林超贤率演员彭于晏、王彦霖、徐洋现身。当天,路演现场有不少一线消防员。同样从事救援工作,他们观影后最多评价便是“感同身受”!一位女性消防员在观影结束后双眼通红,她向到场主创分享自己的故事:“全程捏紧手心非常紧张,电影情节完全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经历。因为我的丈夫是一位一线的消防救援人员,在一次他执行氯气泄露的任务时,和我失联了近十几个小时。这件事让我开始怀疑:难道结婚后我要每天心惊胆颤的等待吗?但是看到那天被救回的生命时,他们的感激和充满希望的眼神让我感动!我也是救援人,如果我都不能理解,还有谁能理解他们?”这番分享后现场不少观众自发为她响起掌声。

现场一位消防员的妻子聊起救援职业时坦言:“我很理解海上救援的从业人员,虽然我丈夫是个消防员,但是工作性质和他们类似,我们两个结婚第一年的时候,365天我见了他62次。”这位妻子的丈夫则说道:“其实内心对她很愧疚,有时想带她出去玩,因为任务去不了。这个职业就是要时刻准备着,我想海上救援的这些队员也和我们一样。”对此,妻子回应:“作为家属我只能去理解。”随后丈夫在现场拥抱妻子感谢她的理解和付出。如此动情的一幕让观众席掌声雷动。

听完现场真实救援人员的评价,导演林超贤在现场说道:“《紧急救援》的主角是一群守护14亿国人海上平安的英雄,他们直面来自大自然的恐惧,撑着一口气用来克服所有难关,这口气就是勇气!”作为《紧急救援》全国第一批观众,昆明路演给予了电影无数的好评与掌声。有观众在社交网站上分享:“紧张刺激到让人血脉贲张!最厉害的商业片导演林超贤,果然不会让人失望!”

《紧急救援》最新电影评价5

这次《紧急救援》的看片并非小打小闹,而是15城规模庞大的路演看片。看片,让《紧急救援》成为了春节档独一份,想必片方已经将所有的可能性都想好了,一经推出便覆水难收,口碑瞬间出炉,这便意味着它将自己全权交给了观众,完全由市场和观众来做审判了。

而春节档的宣发层面也是尤为特殊的,单片动辄过亿的宣发费已经成为常态,各种手段亦是层出不穷。但这些眼花撩的营销之外,多数都只能停留在表面,观众对影片所寄许的期待值、影片不断提升的热度,最终还得在大年初一接受观众真正的考验。

届时,所谓的宣发可能沦为一地鸡毛,观众发现名不副实,有种被骗的感觉,过往的案例也是不胜枚举。当然,也可能认为影片品质过硬,片方所做的一切营销都在努力不让观众错过一部好电影。这场博弈,这场最大的营销战役,貌似不动声色,但却是异常的残酷。

营销的意义在于提升观众的好感度,尽可能吸引观众走进影院,但营销上做了一百件事,也不如看片这一件事,因为它是实打实的,用品质作为最大的营销点,才是最好的营销。提前看片,这不仅仅预示着《紧急救援》有着过硬的品质,而且敢于打破“规则”,敢于在各种营销手段中脱颖而出,用看片来把这场盛大的营销幻术打破。

接下来一旦开启路演看片之后,口碑势必在线上线下开始流出。首先有幸看过片的观众会第一时间安利给周围的朋友,这也是最为有效的发酵手段,同样这些线上口碑将会拉动更多的人,给予更多人观看影片的欲望,给影片带来更高的首日能量。

另外,能够在春节档接受观众的检阅,其实也是给影院、排片经理的一次检阅,尤其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春节档,排片几乎都是靠着票补、靠着一系列发行手段抢到的,每1%的排片都尤为关键。《紧急救援》的路演看片,有一半是给观众看的,另一半则是给院线看的。

往年里,观众在大年初一“盲看”,院线在大年初一“盲排”,就是在赌石,在初一之前完全不知道影片状态。院线的依据更多停留在影片体量、预售成绩、营销热度等等。但从近年数据来看,这种依据总是有较大的偏差,首日冠军最终都无法赢得最后的胜利,总有一些不被重视的黑马脱颖而出。

这次《紧急救援》的路演看片,另一个重要目的便是赋予院线信心,给影院打一针强心剂,让影院不再盲排,靠影片本身的品质提前锁定排片。毕竟对于绝大部分春节档影片来说,影院都是渴望提前获得口碑的,这将极大的便利于他们的排片工作,《紧急救援》无疑将得到影院的重点关注。

紧急救援工作制度 篇7

火灾列车在停靠紧急救援站后能否安全疏散是防灾疏散工程设计的关键。目前,欧洲国家、美国及我国地铁标准规定的在隧道中发生紧急事故的人员疏散时间应控制在6min之内。我国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的建设刚刚起步,紧急救援站的通风方案如何保证在疏散时间内紧急救援站内的环境安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Tarada使用Fluent软件对YoungDong特长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所采用的火灾通风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各横通道流速在2.0~2.5m/s范围内,且此时横通道内无烟气侵入。王庆生等按1∶1尺寸建立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实验平台,获取了紧急救援站温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热辐射分布等火场重要参数。谭锐搭建了1∶10隧道火灾模型试验台,研究紧急救援站在有列车停靠时无通风条件和通风条件下的火灾温度场变化。

紧急救援站花费巨大,若其不能满足人员疏散要求,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大伤亡。另外,旅客列车在隧道中发生火灾的概率极低,若过度设计也将造成投资浪费。

1 平安隧道紧急救援站概况

平安隧道位于成兰线龙唐至太平区间段,平安隧道为双洞单线分修隧道,线间距为30m。左线进口里程为D8K151+760,出口里程为D9 K180+186,隧道全长28.426km;右线进口里程YD8K151+735.534,出口里程YD9K180+136.242,右线全长28.401km。隧道设置1个紧急救援站。

1.1 紧急救援站结构

紧急救援站起始里程D8K165+305,终止里程D8K165+855,长550 m。救援站距隧道进口约13.545km,距隧道出口约14.331km。救援站左、右线间每隔50m设一处横通道,共计11条横通道,其平面布置示意如图1所示。

1.2 紧急救援站排烟设施

实现“人烟分离”,于隧道左、右线间的拱部上方设置排烟道与2号斜井相接,排烟道净空尺寸为4.5 m(宽)×4.0m(高),并于左、右线隧道拱顶按间距100m设置竖井式联络烟道与排烟道相接,左、右各设置5处竖井式联络烟道,其内径均不小于2m。

平安隧道紧急救援站原设计的具体火灾通风排烟方案为:当列车于左线隧道发生火灾并紧急停靠于救援站时,开启右线安全隧道风机向火灾隧道送风,新鲜风从救援站疏散联络通道进入火灾隧道,防止烟气进入安全隧道。为快速排除左线火灾隧道救援站地段的高温烟气,立即开启6号横洞排烟风机排烟,并同时开启左线隧道拱部竖井式联络烟道内的风阀,烟气从拱部吸入排烟道,并通过6号横洞排出洞外。火灾排烟方案如图2所示。

2 紧急救援站射流风机布置方案

平安隧道防灾通风射流风机均利用运营通风风机,左、右线各设置24台SLFJ-100型射流风机,疏散联络通道安装型号SLFJ-63的射流风机11×2台,6号横洞中安装型号SDZ240的轴流风机2台,如表1所示。SLFJ-100射流风机具体参数:功率30kW,风量26.9m3/s,出口风速34.2m/s。SLFJ-63射流风机具体参数:功率18.5kW,风量12.7m3/s,出口风速39.5m/s。风机布置如图3所示。

考虑到风机预留量,原设计方案实际灾害控制计算风机配置为主线隧道进口、出口射流风机各6台,排烟道风机轴流风机1台。

3 紧急救援站射流风机优化方案

疏散横通道送风有三种方式:安全隧道、疏散横通道内布置风机(原设计);安全隧道内射流送风;疏散横通道内布置风机。

工况1:安全隧道、疏散横通道内同时布置风机(原设计);

工况2:安全隧道内布置风机(紧急救援站附近);

工况3:安全隧道内布置风机(隧道洞口,两洞口各8台射流风机);

工况4:安全隧道内布置风机(隧道洞口,两洞口各4台射流风机);

工况5:疏散横通道内布置风机。

3.1 安全隧道,疏散横通道内布置风机(原设计)

分析原设计方案各疏散横通道风速分布。最初几分钟,气流吹进关键逃生通道(靠近火源的),所有疏散横通道风速达到2.0m/s所需时间为179s,最终通过防护门的风速为7.2m/s,如图4所示。其中,EP1~EP11表示各疏散横通道。

3.2 安全隧道内布置射流送风

3.2.1 射流风机布置在紧急救援站附近

分析射流风机布置在紧急救援站附近时各疏散横通道风速分布。由于临近疏散横通道处于射流的诱导通风段外,隧道断面风速均匀,该疏散横通道风速与其他疏散横通道风速差距较小。各疏散横通道内防护门风速最终达到5.2m/s。

3.2.2 洞口布置射流风机

洞口布置射流风机,如图5所示。

工况3:两洞口8台射流风机(SLJF100)向反向隧洞送风(正压)。最初几分钟,气流吹进关键疏散横通道(靠近火源),所有疏散横通道风速达到2.0m/s所需时间为288s,最终通过防护门的风速为5.6m/s,如图6所示。

工况4:两洞口4台射流风机(SLJF100)向反向隧洞送风(正压)。最初几分钟,气流吹进关键疏散横通道(靠近火源),所有疏散横通道风速达到2.0m/s所需时间为745s,最终通过防护门的风速为4.2m/s,如图7所示。

3.3 疏散横通道布置射流风机

疏散横通道断面风速达到稳定后,最终通过防护门的风速为3.2m/s。风机的高速气流有部分碰触壁面后反向流动,这会减少疏散横通道内通风量,不利于疏散横通道防火通风。平安隧道的疏散横通道长度仅为20m,无法发挥射流风机风量最大效率。综上,紧急救援站通风排烟汇总,如表2所示。

针对火灾列车停靠在救援站的情景,按5种不同的工况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以上的风机布置方案皆可以保证疏散横通道防护门处风速达到2.0m/s以上,基本没有烟雾进入安全隧道和横通道。横通道内安装的射流风机实际达不到预计的通风效果,建议取消。计算表明,射流风机布置在紧急救援站附近与布置在隧道洞口最大的差别在于,疏散横通道风速达到2.0m/s的时间不同。平安隧道原设计通风方案可以满足疏散横通道处的风速要求。

4 结论

当射流风机布置在洞口时,可以考虑与运营风机结合,节省风机台数,但必须考虑防灾救援时疏散横通道风速达到2.0m/s的时间。横通道内安装的射流风机实际达不到预计的通风效果,通风效率较低,不推荐采用。平安隧道原设计通风方案可以满足疏散横通道处的风速要求,但是采用的风机较多,可以取消一部分风机。

参考文献

[1]TB 10020-2012,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疏散工程设计规范[S].

[2]NFPA 130,Standard for fixed guideway transit and passenger rail systems[S].

[3]GB 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S].

[4]许秦坤.狭长通道火灾烟气热分层及运动机制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5]周庆,倪天晓,彭锦志,等.隧道火灾烟气回流与临界风速模型试验[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7):580-583.

[6]任彤,庄伟戎.隧道工程通风排烟设计方案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32(8):847-850.

[7]张晓明,李风,谢元一,等.秦岭终南山隧道火灾工况下的通风模拟[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6):630-632.

[8]朱华,袁建平.城市隧道组合通风排烟效果模拟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33(3):264-266.

[9]王庆生,刘炳海,王文伟,等.细水雾灭火系统扑救铁路隧道救援站内客车火灾的全尺寸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3):158-163.

在紧急救援产业中寻找商机 篇8

然而,由于大量的设备或物资需求信息只有在参与政府招标采购中获知,企业往往感觉到进入这个产业的门槛虽然不高,但门开在何处却有些迷糊,这种不能得其门而入的状况要改变在于建立一个多方参与的产业联盟投资联盟,形成对紧急救援产业链的研究和合作平台。

需求迫切

正像甲之糕饼,乙之砒霜一样,2008年的第一场雪下错了地方,如果下在北方,人们会满怀的欣喜,因为瑞雪兆丰年。而下在南方,就成了千年未遇的灾难。预计不到是这次灾难的重要原因;应急设备不够、救援物资储备不足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当时发生在南方抢修救现场的一幕颇具代表性:面对高压电输送塔上的积雪,南方电力战线的员工只能身着不足以抵御零下严寒的衣物,手持木棒来敲击除冰;在塔架倒塌后,要紧急重建时几乎都是采用人拉肩扛的方式将设备运到山头上,连基本的圆木、滑轮都没能配备上。在能够安排紧急救援设备和物资的高速公路上,情形就有很大的不同,大型铲雪机被调到高速公路上后,可以看到其功效是人力所无法对比的;在封冻的高速公路上,使用融雪剂后,其效果比采用多少麻袋效果都好。

如果紧急救援设备、救援物资更加充足,这次的损失肯定能得到有效控制。就不至于让21个省市的同胞过一个断电缺粮的春节了。大面积停电、交通中断、房屋倒塌等影响全国的灾难性状况一定不会发生。据了解一些省市的电力供应要超过两个月才能完全恢复。

而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并不会局限于某个地区或行业,雪灾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种。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高达GDP的6%,将近7000亿元人民币。以2005年为例,当年全国的突发事件高达120万次,造成20万人死亡、170万人(次)伤残,200万户家庭因此陷入贫困,2亿人(次)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损失达6000亿元之巨。

从历次的地震、旱涝和今年的雪灾经验看,应对自然灾害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早有准备,在紧急救援设备和物资上进行积极投资,以应对自然灾害的危害和影响,在建立紧急救援体系的过程中便存在诸多的产业发展机会和投资机会。2008年的雪灾后,政府更会关注的是紧急救援设备和紧急救援物资储备两方面建设工作,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频率逐年增多的而影响可能逐年增大的自然灾害。

市场空间广阔

正如战争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考验,也正在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随处可见却又不甚了解的紧急救援产业。

我们通常将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看成是政府应该承担的义务,而很少用产业的角度来看待。事实上研究和分析紧急救援产业,并不能仅仅局限于救援过程,而要将其延伸到建立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体系的整个过程中,在这样一个产业链中,政府所扮演的只是支付者和决策者的角色,救援设备和救援物资的生产是企业完成的。

当引入更多企业进入这个产业链之后,产品供应的增加自然能够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能力,从而使之更加有效率在有限的财政支付中建立更好的服务体系。

紧急救援在重大自然灾害中、在意外事故、突发事故中都在发挥着作用,需要信息指挥平台、特种救援装备、紧急救援物资、专业救援队伍等等,其间形成错综复杂的、相互交叉的产业链,因为涉及到生命财产、社会稳定、国家安全而受到政府高度重视。

但是目前我国在应对重特大事故时的综合能力不足,远不能适应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的整体需要。这些巨大的需求,最终要逐步通过国家投入来建立相应的紧急救援体系,也就自然能够带动一个错综复杂的产业体系。

新建的国家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拟投资203亿元铺就全国范围的应急救援网络,根据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需要,在国家层面设立专业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再把全国分为6个大的区域,并分别在这6个区域设立6个大的应急救援基地,31个省级、333个市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在这些大的区域的应急救援基地,设立救援培训、救援演练机构,并拥有较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最终,自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到海事、消防、矿山等专业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到大区应急救援基地,再到省、市成立的应急救援机构,自上而下形成一个完整的救援指挥体系。

当然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也不仅仅限于政府,企业从安全生产角度同样需要进行必要的储备,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使生产能正常进行,降低灾难带来的损失。在紧急救援得到普及的家庭,同样会准备灭火筒、救生面罩的预防灾害发生的产品,同样可以认为是紧急救援产业的一个市场点。

演练指挥系统是第一投资机会

响应速度是紧急救援成功的关键点,响应速度是建立在对救援过程研究、救援设备物资状况、救援队伍状况、灾害或事故现场信息、地理信息准确掌握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产业中,产业机会首先来自于此, 经过2003年的非典和2008年的雪灾,国家会更加重视在国家、省、地市、县和企业内部设立应急管理机构,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形成覆盖全国特种设备的应急救援体系。

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的技术平台是整个体系中需要先行投资的方面,这方面的系统也有自己的特点,在安全性、保密性、响应性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需要有通畅的通讯系统,保证发生灾害或事故时能快速反应,便于现场组织协调和信息传递,实现救援系统科学决策、科学处置,有效遏止次生和二次灾害,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在指挥中心则要求大屏幕背墙视频系统和互联互动系统、计算机控制查询系统、会议语音控制系统和会议过程记录系统、适当数量的自动或人工值班座席、地理信息系统的外网综合信息平台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库群。

灾害和事故的紧急救援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救援机会的不可重复性,在行动中必须及时进行最有效的决策与时间赛跑。因此会为各种灾害和事故进行预演,重要的技术手段就是进行模拟仿真,既可以科学分析已经发生的事故,精确掌握事故特性,评估事故发展的规模和损失,抓住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发展和造成灾害的机理,做到科学预防在前,精确分析在后,也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对事故现场和环境进行高度逼真模拟,为科学制定抢险救援预案提供直观的帮助,同时可以验证预案的合理性,在电子沙盘上进行近乎实战的抢险“兵棋推演”。

提高各级人员的应急救援能力,开展应急救援的管理、综合减灾、紧急处置及指挥能力、装备使用、防护技术等培训是应急救援机制有效运行的根本保障。这是紧急救援演人才培养各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不同灾害和事故国家也都建立了相应的培训基地,针对特种设备的全国性紧急救援综合基地有三个,分别是固定式承压类设备应急救援培训基地、移动式承压类设备应急救援培训基地和机电类设备应急救援培训基地,并依托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建立专项应急救援培训基地。

救援物资的投资机会

应对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故的另一个挑战是救援物资。灾害面前最为严重的影响之一是受灾人群会失去正常的供应,面临停电、停水、断粮、疫情等多方面的威胁,能否战胜灾害和事故及时地得到救援物资是关键因素之一。2008雪灾中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到煤炭生产和运输一线指挥生产,深刻地说明了电煤生产和运输是此次抗击雪灾的另一个重要战场。

在医疗救援中,抗感染、解热镇痛等方面的药品和血液是关键的救援物资储备。国家战略储备包括石油、粮食、食盐、煤炭等方面,一方面用于应对战争的需要,平衡生产供应和国际贸易的突发性事件,另一方面则用于重大自然灾害的救援,2008年的雪灾便动用了价值上数千万元的国家储备食盐用于融雪。

与紧急救援物资储备相配套的,当然还有救援物资的物流运输基点和调度系统建设工作,对于紧急救援物资的运输更是会重点保障的方面。在2008年雪灾中电煤运输便是一例,港口、铁道都要求做到即来即运,而且要不惜一切代价进行运输,我们甚至称之为“军事物流”,一切以及时送达为目标。

不过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所处理的事件毕竟是少数的、偶发的,所需要的设备中有些是平时也会使用的,但也会有很多是平时不常用的,在特殊环境中才会用到。就像2008年的雪灾中需要的铲雪机,对于南方城市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是不会采用的。这是一种很难平衡的矛盾,以应对极小概率添置的设备可能是一种浪费,但在事故发生时又不能不用,这样便需要通过公共服务体系来完成特种救援设备的购买和使用,也因此形成一个企业生产—〉紧急救援机构购买—〉突发事故使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产业链。

紧急救援工作制度 篇9

继的《红海行动》后,导演林超贤二度征战春节档,带来这部《紧急救援》,这也是中国电影首次将镜头对准海上救捞人员。该片将于年大年初一上映。

谈缘起:被海上救助视频深深震撼

林超贤最初接触到海上救捞题材,还是在五年前,当时他还没有拍摄《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有人给他看了一段救捞人员在海上救助的真实视频,短短几分钟,却深深感动了他。“我自己是拍电影的,第一次发现我们常常在电影中看到的大风大浪,都真实存在。这些救捞人员面对那么强大的自然力量,随时都可能献出生命,这让我觉得很敬佩,也很震撼。”

从那时起,《紧急救援》的故事题材就深深烙印在他心里。尽管当时拍摄条件还不成熟,林超贤还是不放弃对这个题材的思索,他一边寻找合适的创作方法,一边在工作中积累经验,直到五年后,时机终于成熟。

在这部动作大片中,林超贤一人身负导演、编剧、动作设计三项重任。剧本创作过程中,支持该片拍摄的交通运输部发给他很多资料,他和团队去了好几个海上救援基地,深入采访一线救捞人员的工作和生活。

谈拍摄:亲自下水掌机鼓励演员拍戏

热血刺激的动作戏一向是林超贤作品中的最大亮点,这次《紧急救援》共涉及了四场重磅动作戏,每场戏规模和难度单独拿出来,差不多相当于制作一部中等体量的灾难片。四场戏展现了四次不同类型的救援行动,分别是海上钻井平台救援、山区激流救援、客机坠海事故救援和天然气轮船救援。

“我拍了30多年电影,喜欢追求真实的风格,比如拿一支枪,我不会为了好看或耍帅去拍,而是想怎么拍最真实。”林超贤说,在设计动作场面时,他的思路是想象如果自己面对这样的灾难,会用什么办法去解决问题,“我们去救人,从哪里救最困难,然后不停给主人公找困难。”

飞机坠海场面,是这次林超贤最得意的拍摄经历。剧组专门买了一架退役的空客320飞机运到墨西哥,但如何将飞机放到海上,成为一大难题。“因为飞机机体太重,我们找了四台大吊臂,全墨西哥也只有八台这样的吊臂。我们搭建了一个水上平台,把吊臂车一台台放好,然后再用四台吊臂把飞机一点点放到水里。”

拍摄水下戏份时,为了鼓励演员,林超贤甚至亲自下水掌机。“当时水温是七度左右,我拿着一部机器和演员一起潜下去。”此前林超贤没有学过潜水,但他没告诉演员。在水下,他心里怕得不得了,尤其是等待演员从远处游过来的那段时间,他一直看表,想着氧气在哪里,抓着机器的手也抖个不停。但他仍觉得,这样的做法是应该的,因为他能感觉到当自己在前线和演员在一起时,他们的状态会更好。林超贤笑言,还好他平时有运动的习惯,身体和精力都比较好,这样才能承受长期的高负荷工作。剧组中午放饭时,他有时只吃一点东西或者干脆不吃,挤时间去跑八到十公里,一星期有三四天都这样坚持运动。

谈演员:欣赏彭于晏做事认真的态度

超高难度的动作戏对演员表现也提出了严格要求,谈及选角标准,林超贤坦言,拍他的电影不是做几个表情或者根据戏剧效果表演就行,“我的每位演员都要身体力行,如果体能不达标,戏再好也没用。”所以演员是否能坚持,成为林超贤最看重的品质。

如果算上《紧急救援》,彭于晏已经是第四次与林超贤合作。片中,他饰演的救援队长高谦工作中带领队员冲在救援最前线,生活中则是一位温柔幽默的爸爸,这也是彭于晏首次挑战父亲角色。《紧急救援》开拍前,彭于晏为上一部戏的角色瘦到近年来体重最低值65公斤,此次为了符合片中高谦救生员的状态,彭于晏专门拿出7个月时间参加救援演练训练,并短时间内将体重恢复到78公斤。

上一篇:酒店海鲜供货合同下一篇:小学入学简短的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