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4-07-27

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精选8篇)

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篇1

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作者:施胜胜 张卫平

来源:《职业·中旬》2012年第07期

作为实践性和技能性突出的中职烹饪专业,构建起“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已势在必行。它既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学徒制的种种优势,又切合了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对烹饪中职教育在校企深度融合下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等进行了革新,呈现出许多优于其他培养模式的创新特色。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现代学徒制是在校企深度融合下,探索对中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创新,其根本意义在于:学校和企业在职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现分工合作、各展所长、共同育人、风险共担。

1.有助于推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为目标,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教师、师傅联合传授为支撑,校企双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把工作岗位的技能训练与学校课堂的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既重视专业知识的灌输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也重视专业素养和从业技能的训练,增强了“学校+企业”双主体办学的融合度,成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有效化解了人才供需矛盾,也缓解了企业的“用工荒”。

2.有助于探索高技能烹饪人才培养体系

在烹饪中职教育中实施现代学徒制,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学生入学即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校企双方共同担负人才培养任务;二是“教、学、做”为一体,专业教学与顶岗实习紧密结合。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与浙北大酒店学徒制试点“浙北烹饪精英班”,根据双方制定的培养方案,试行工学交替学习,即对学徒制培养学生实行分时段交叉的理论和技能教学,实现教室与厨房、学校与企业的融合;试行两种考核评价方式,即学徒制培养学生要接受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重考核评价,考核合格的学生由企业招收为正式员工。

3.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

通过“教”可以把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掌握并运用一定的烹饪技艺。不仅如此,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能使企业提早介入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校企双方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路径培养技能型人才。在传授专业理论和烹饪技能的同时,尤其需要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师傅”通过讲述自己和周边的一些真实案例来启发并告诫“徒弟”们,使参与学徒制

学习的学生“懂行规、有厨德”,徒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师傅的“认同作用”,感受着来自师傅德艺的熏陶和影响,有助于学生提早适应和习惯企业环境,提早接受企业文化,加深学生对企业的感情,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这也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重要特点。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框架

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是学校和企业双元培养,学生具备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师资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培养任务的一种教学制度。

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中职烹饪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餐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导向。“现代学徒制”旨在通过烹饪专业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坚持“厨德立人、厨艺立身、厨技立业”,使学生成为一名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基本功扎实、烹调技艺娴熟的现代厨师。

2.培养内容

(1)培养思路。现代学徒制是以学生为主体对象,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素质和烹饪技艺培养为基础;坚持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培养方案与双证书相结合;以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力,提高烹饪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2)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在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师傅的共同参与下,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课程,建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适合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适合企业的项目课程。与此同时,现代学徒制模式要求理论与实践课程相互结合、交叉进行,其中实践实习课程应该占总课程的1/2以上,力求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听从师傅的指导,在“做”中学到更多实践技能。

(3)工学交替。在现代学徒制中,学徒的学习是在企业中的实训和课堂上的学习有机结合,目前可采用“1.5+0.5+1”的形式。即:前两年主要在中职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最基本的技能,第一学期以“企业体验”为主,第二学期开始“项目实训”和“轮岗实训”,采用“三天在学校、两天在企业”或“两周在学校、一周在企业”(根据企业的实际而定)的学习方式,其专业技能的要求和实训的内容均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最后一年到相关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3.培养方式

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的亮点在于对传统培养方式的改革。这种教学模式克服以往师生关系中“一对多”的弊端以及实习时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发挥传统“师徒关系”中“一对一”的充分培养优势,让学生学到更多技能,有利于提高中职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

现代学徒制实施有一套标准的教学工作流程:提出学徒制教学改革方案→成立学徒制工作小组→聘请烹饪师傅→师傅专业技能表演→确定学徒名单→与师傅签订培养协议→公开隆重的拜师大典→实施学徒制教学→学徒制教学期中检查及研讨→学徒制教学期末检查及研讨。“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主要采用专业教师和烹饪师傅双管齐下,学校与烹饪企业签订协议,由企业负责提供和挑选资深烹饪厨师作为学生的“师傅”,学校赋予“师傅”们一定的教育教学权利和义务,也对他们进行考核和监管。每个师傅需要带限定数额的学生,师徒比例不能过大,以免影响培训质量。烹饪师傅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自编讲义,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带领学徒深入行业一线学习调研。同时配备专职班主任或指派若干指导教师跟随,以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和安全情况。

4.质量评价

质量评价是衡量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也是考量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学生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标尺。接受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要接受双重考核,既要接受学校教师的考核评价,也要接受企业师傅的考核评价。

在考核评价方式上,采取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建立以能力为核心,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考核评价内容上,除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外,突出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资格认定考试、毕业宴席设计和制作,以及参加各类全国、全省烹饪技能大赛等项目的综合评定,考核合格者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由企业招收为正式员工。这种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也为其今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条件

1.选好企业是前提

中职招生之前,在紧密合作的企业中选择实力强、资源丰富并热衷于职业教育的企业;由合作企业直接参与招生工作,按企业的用人标准通过面试的形式,根据学业考试成绩择优录取,这些学生(学徒生)就相当于该企业的“后备员工”,他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随着学徒制的不断推进,笔者所在的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就规定:今后就读中职学校的新生,先要取得企业学徒合同才能注册入学,或者取得企业学徒合同方可入学就读学校与浙北大酒店合作举办学徒制试点“浙北烹饪精英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签好协议是保证

在实施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学校与企业要签订联合培养的合作协议;学生(家长)要与企业签订三年的学徒协议,在协议中要进一步明确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各自的职责。学校重点负责培养方案制定、教师和师傅的聘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日常管理工作等;企业重点负责学徒招

生、师傅选聘、带徒传艺、学徒聘用等;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和企业,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习和实习,自觉遵守学校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在企业实习期间要遵守安全制度。

3.聘好师傅是核心

要使学徒制真正发挥作用,承担师傅职责的人员必须是企业的业务骨干和资深人士,因此,企业和学校应通过相关制度,对师傅的选聘、指导等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荣誉激励,并对师傅的工作教学业绩进行有效评价。一方面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给师傅颁发职业学校“兼职教师”资格证书,另一方面可以进行优秀师傅评选,增强师傅的社会责任感和带徒育人意识。

4.建好机制是关键

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篇2

一、中职学校模具专业现状

从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模具专业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其主要存在师资缺乏、教材落后、设备老旧、教学内容无法与社会发展对岗位的需求相契合。目前, 我国大多数的中职院校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其主要分为理论教学、专业知识教学、实训教学三个模块。中职院校作为应用性的实践人才培养机构, 应该在培养的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但是该教学模式各个教学内容都较为独立, 其各个教学内容间并没有一个有效的融合, 再加上教学工作中教师对理论知识过于重视, 从而使教学实际效果并不能满足岗位的实际需求。由于近些年来中职院校的招生数量逐渐减少, 学校并没有对该专业相关的教学设施、资源等进行过多的投入, 所以即使不断地对教学工作进行改革, 还是无法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满足企业中该岗位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所以要想实现模具专业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就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将教学工作与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相结合, 根据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对学生开展定向的教育培养工作。

二、现代学徒制内涵分析

传统的学徒制主要应用于我国的民间, 即师傅将自身的所学以及工作经验等传授给徒弟, 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但是只适用于一些较小的机构中, 并且培养的周期较长, 不能进行大规模的人才培养工作, 无法满足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的。所以, 现代学徒制也正是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特色应运而生的, 现代学徒制汲取了传统制度上的一些优点, 并结合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断发展。目前我国中高职院校在应用该项人才培养模式时, 都是通过与当地一些大型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 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训平台, 并由工厂中经验丰富的师傅担任学生的培养教师, 实现一对一, 或一对多的学徒制培养, 从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可以满足企业模具岗位发展的实际需求。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 学生既需要在学校接受专业理论知识, 又需要在企业中接受专业实训。所以, 在中职模具教学中运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可以将行业以及企业的发展需求融入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从而明确模具专业的教学目标, 有效地提升教学水平, 开拓专业教学新思路, 为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

三、影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原因分析

从目前我国中高职院校在该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该模式并没有取得一个良好的发展, 影响该培养模式的原因主要包括:学校与企业合作关系不完善、该制度推广效果较差等, 这些都对现代学徒制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在选择人才培养模式时, 首先要对该模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并根据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 通过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一) 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同程度较低

我国中职教学一直以来都没有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主要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所实施的应试教育, 使学生以及家长对中职院校的认识不够正确, 从而降低了对中职教育工作的认可程度, 这也就导致一些大型的企业很少录用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再加上近些年来我国中职院校的生源越来越少, 其招收的学生整体的水平也比较低, 所以使我国中职院校在发展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二)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形式化

从目前来看, 虽然大多数的中职院校都与企业建立了相应的合作关系, 但是两者之间的管理较为形式化, 学校与企业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合作制度, 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对中职教育工作没有充分的了解, 对与中职院校之间的合作缺乏重视, 另一方面, 企业对该模式没有正确的认识, 在该合作关系中对资金以及师资力量的投入较少, 所以这也就导致合作关系趋于形式化, 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训培养, 当然也就不会将企业自身实际的岗位需求融入实训培养工作中。

(三) 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力度不够

我国的中职院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时, 过于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术的教育, 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主要包括对学生思想政治、人生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 中职院校作为实践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院校, 所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丰富的岗位实践经验, 还要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这样才能保障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有一个全面的发展。但是我国大多数中职院校将整个工作重心都放在了理论和专业技术内容的教学上, 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是不利于中职院校的发展的。

四、改善中职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措施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模具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加大了对新型技术以及新型材料的应用, 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中职院校模具专业教学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调整要求。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对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 开展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工作, 将教学工作与岗位实际需求相结合, 从而培养出可以满足岗位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一) 制定完善的校企合作方案

模具专业在实施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时, 首先要充分重视与企业间的合作, 企业作为实训场地以及实训师资的提供方, 其整个教学模式的开展效果与校企的合作方案有密切的联系。所以, 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制定培养方案时, 首先要对所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明确各个企业模具岗位实际需求的岗位能力, 从而针对企业岗位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工作进行明确的划分。培养方案的制定还要明确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分工, 通常情况下, 学校主要负责对学生理论以及专业技术知识的培养, 企业负责实践教学。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还要明确企业的主体作用, 让企业在整个人才培养模式中占据主导位置, 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岗位实践培养, 让学生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岗位对专业能力的实际需求, 促进学生岗位专业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 加大师资建设力度, 改善教师的培养模式

中职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对学生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术的培养基础上, 加强对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 所以中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还要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水平。这就对院校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不但要有较为全面的专业理论基础, 还要有丰富的岗位实践经验。从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模具专业的师资情况来看, 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具有较丰富的岗位工作经验, 所以院校要想有效地提升该模式的人才培养水平, 就要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院校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 定期对教师开展一些岗位实践活动, 组织教师分批在企业中实践, 并建立合理的实践效果考核制度, 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岗位实践能力, 让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对岗位实际需求以及行业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并将其有效地融合到教学工作中, 从而全面提升对学生专业技术知识的培养水平。

(三) 构建完善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模具专业模块化的教学体系主要是指在教学工作中建立教学内容模块和综合能力模块, 并在教学过程中将两个模块进行有效的融合, 从而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中职院校模具专业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模块构建时, 要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 并结合岗位的实际需求。对于教学内容模块的构建, 首先要注意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避免重复, 然后就是注意教材设置的时效性, 确保教材内容设计可以与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相契合。另外, 实施该人才培养模式时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工作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讨论平台, 从而改善以往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中, 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 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

由于整个模具生产中所涉及的模具数量较多, 只对学生开展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还要增加对相关模具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 从而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日常的技能训练需求。所需的相关模具教学设施主要包括普通的机械加工设备、模具加工设备、模具结构拆装室等。另外, 在与企业合作时, 企业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实训平台, 让学生对岗位生产中所需的一些专业设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从而帮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切实地提升自身的岗位工作能力, 为学生日后在岗位的发展提供充足保障。

五、中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条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 国家对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也越来越重视。近些年来, 我国中职院校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工作, 其教学效果也取得了显著的提升。但是还是无法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 所以为了实现中职院校与企业间的共同发展, 对该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条件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加强校企文化建设

校企文化具有企业与学校文化的双重属性, 通过校园与企业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 增加校企之间的联系。所以, 中职院校在建设校企文化时, 要对企业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从而实现两者文化之间的有效结合, 例如, 可以在院校中建设单独校企文化展示栏, 设计具有校企特色的徽标、制度等, 从而营造校园中的企业文化氛围, 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以便于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更好地留在企业进行工作。

(二)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考核管理机制的建立是为了对现代学徒制培养效果进行有效的考核, 以便于培养模式的下一步改革。所以, 在培养模式的建设过程中,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管理机制, 根据学校以及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考核制度, 并将双方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 提升校企合作的管理效果。完善的考核机制还应该包括合理的奖励制度, 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院校可以以企业的名义对其发放奖学金, 并提供就业的机会,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共同发展。

(三) 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制度

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实现校企间的有效合作离不开充足的经费支持。所以,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 政府要加强对该培养模式的支持力度, 通过出台一些补贴、专项经费等措施, 激发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热情, 从而有效地推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另外, 学校还可以借助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提供一些培训服务,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在培训工作上的费用支出, 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结束语

本文对中职院校模具专业现代学徒人才培养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根据目前我国中高职院校在该培养模式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模具行业的发展实际需求, 提出了有效的措施。通过本文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我国中职院校在学徒制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需要同行业教育工作者不断对其优化完善。希望文中的分析可以对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从而有效地推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

摘要:现代化的学徒制度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人才进行定向培养。该教学模式主要运用在当前的职业教育工作中, 因其自身的一些优势受到了中职、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从中职教育工作出发, 对中职模具专业现代化学徒制度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 根据目前在该专业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从而对我国中职院校教学现状进行有效的改善, 实现中职院校现代化学徒制度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中职院校,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

参考文献

[1]黎震, 黄丽燕.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的《矿山机电设备维修与安装》课程改革研究[J].科技展望, 2016 (29) .

[2]魏永辉, 丁晓军.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农机, 2016 (9) .

[3]陈叶娣, 徐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模具专业中的实践探索: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 2016 (10) .

[4]王洪志.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 (31) .

[5]李兴俊, 余健, 龚正朋, 等.基于项目共享的模具专业骨干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实践[J].模具工业, 2016 (10) .

[6]程婧璠, 刘兵, 陈帆.关于高职模具专业骨干院校项目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展望, 2016 (18) .

[7]王仁志, 阳娣莎, 吕小艳.浅谈就业教育为导向的“三型”模具专业人才培养[J].模具制造, 2014 (2) .

[8]张丹, 刘元林, 于信伟.应用型本科院校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价值工程, 2014 (12) .

[9]张启富.我国高职教育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带徒工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12 (11) .

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篇3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是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师父指导为纽带,连接中职教育与培训,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它的实施能使企业提早介入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按照企业标准和要求实现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途径培养技能型人才。

(一)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标准为目标,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基础,以学生(学徒)培养为核心,在校内或者校外实训基地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方式,辅助以学校教师教授为支撑,校企双方共同合作,深度融合。学校和企业双方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途径共同完成人才培养(见图一)。把企业工作岗位的技能训练与学校课堂的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既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系统和全面的讲授灌输,也重视专业培养和从业技能的训练,增强“学校+企业”双主体办学的融合度,成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有效化解人才供需矛盾,也缓解企业的“用工荒”。

(二)教师与师傅共同参与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先由学校教师讲授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再由师傅传授具体技艺。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师傅通过讲述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和技法来启发并叮嘱徒弟们,使参与学徒制学习的学生“懂得行规、习得技艺”,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师傅的“认同意识”,感受着来自企业的熏陶和影响,并逐步学习到师傅专业技能的精髓和企业的先进理念。这样的培养使学生在具有理论基础的同时,提早适应和习惯企业环境,提早感受企业文化,加深对企业的感情,由此培养了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优势

推进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对完善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的因材施教

师傅和学生(徒弟)面对面的教育,增进师徒之间相互了解,增进学生与最新技术的接触和理解,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积极转变奠定了基础。在日常传授活动中,师傅对学生的能力和倾向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培养,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技术技能提升,非常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二)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施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统一,教学场所与实际情景相融合的局面。在教师和师傅共同培养下,学生在掌握中职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受到企业、行业文化的熏陶和师傅全方位的指导,由此,中职生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开拓创新技能等职业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三)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增强学习主动性

由于师傅和徒弟一直处于同一问题和情境下,因此,就可能在第一时间和空间里对学生做出指导和建议。正是这种及时沟通和反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学生的疑问及时得到解决,这对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有重要意义。这种教学更是一种情境教学,师生和师徒处于同一教学情境下,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学习者不再是智慧和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任务和项目的完成者和主动者,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注意和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意愿达到最高和最强。

(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通过学徒制教学,学生真正参与到了企业的生产进程,体验到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异同,从而使其学习更有指向性和社会性,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现代学徒制也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可以开阔知识面,扩大眼界。

(五)有利于学生就业前景的明朗

通过学徒制培养,很多学生的特长和特点能够得到体现,在毕业时可以被原培训企业录用,同时对学生奠定职业意识,思考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经受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化保障条件

虽然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学徒制已发展成熟,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学徒制还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从现有的实践经验来看,现代学徒制需要理念、经济、制度等多重保障。

(一)理念保障:现代学徒制有多样化的实践形式

学徒制是基于“职业”建立的学习形式,学徒阶段的学习与出师后从事的职业直接相关,具有典型的职业针对性。因此如何在学校教育制度下建立职业与专业之间的联系成为现代学徒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代学徒制有“模式”而无“定式”,在该制度建立的初始阶段需要破除“统一”的牢笼,根据不同专业以及相应职业的特性探索不同的实践形式,如不同的校企合作形式,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经济保障:现代学徒制需要多元化的经费来源

现代学徒制对师资水平、实训设备、实训环境等都有较高要求,人才培养成本将大幅提升。为确保人才质量,则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教育的单一经费来源,探索政府、学校、企业共同承担培养成本的机制。同时还需要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三)制度保障:现代学徒制需要多方面的制度支撑

从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经验来看,以法律完善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把职业教育真正纳入了有法可依、依法治校的法律体系,确保了现代学徒制的顺利运行。其中,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两证融通的制度是现代学徒制的重要保障,但目前中职教育的“双证”问题没有有效解决,导致该制度缺乏制度的驱动和保障,因此,宏观层面的法律制度和规章制度需尽快完善,确保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支撑。

参考文献

[1]胡锦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9(3).

[2]鲁婉玉.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1.

[3]杨小燕.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9).

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篇4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 现代学徒制 培养模式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在全国遴选165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其中100所高职试点院校之一。

酒店管理专业是面向长三角区域的旅游酒店、旅游餐饮企业,培养德技双馨、具备星级酒店、品牌餐饮企业一线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与世界知名品牌酒店管理集团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并经过项目的实施力求探索“大集团、高星级”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更切合企业的需要;力争把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成为人才基本覆盖国际品牌酒店服务领域核心岗位、办学特色鲜明、校企共育英才的典范,在省内乃至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发挥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成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酒店职业人才培养基地。

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及建设目标

1.指导思想

在总结校企共育职业人才的实践探索基础上,按照“通知”精神,结合我国校企双方的实际情况,创新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为主体、学生积极参加的现代学徒制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联合招生招工为突破口,以建立稳定的“双师”(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技能为关键,以工学交替、实岗育人为基础,以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为重点,以提高专业与行业契合度,以及学生就业岗位与企业需求岗位适应性为核心,推进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产教结合、校企融合、双师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学徒学籍管理、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评价等改革与创新,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不断深入。

2.建设目标

我校同合作企业在相关专业试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就是探索通过学校、企业的联合招生,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工学交替、实岗育人的教学形式,为企业培养留得住、用得上、适应零售终端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在学习借鉴国内实践经验和国外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系统研究我国商科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特征、运行机制、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条件保障等,构建我国商科专业运用现代学徒制进行人才培养的理论体系。

三、构建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23446”培养模式

学校和企业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需要,采取“23446”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双元育人,建立三个主体,实现四个融合,做好四个落实,开展六共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根据“通知”要求,按时保质完成教育部委托的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项目。

1.校企双元育人

学校通过与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双向人才培养机制,学生的理论知识部分由学院教师完成教授,学生的职业岗位实践操作知识和技能则由企业师傅进行传、帮、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知识与技能的完全融合。其中由学院教师完成的理论知识教学由学院组织考核,由企业完成的实践能力培养部分则由企业与学院共同制订考核细则,并由企业师傅完成对学生的考核,从而实现人才教育与考核的“双重管理”模式。

2.建立三个主体

探索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制度,由学院与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再由企业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签署相应的培养协议,形成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在校学生三个主体共同参与的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三方主体的参与都基于自愿原则,三方主体的利益追求是一致的,即学院和企业都希望能培养出,而学生则希望能成长为符合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合格人才。

3.实现四个融合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探索新的学时、学制与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教室与店堂、教师与师傅、考试与考核、学历与证书的四个融合。现代学徒制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室与店堂的合二为一(实岗育人),部分课程的完成和学分的取得必须在以店堂为课堂的教学中获得,同时,学校师资与企业师傅的分工与合作是现代学徒制能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保障(“双师”传授)。

4.做好四个落实

在三年的学习期间,学生以企业准员工身份,企业将落实其工龄计算、奖学金(创业)基金,到岗后补发工龄工资,以及缴纳三年的社保费用。现代学徒制的这种学生在校学习即到企业入职模式,对当前就业比较困难的大学生来说极具吸引力,一方面学生如果参与到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中来就解决了三年后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学生毕业后如果到合作企业入职则其在校学习的整个三年期间还能计算工龄,补发工资,补缴社保费用,就相当于企业为其支付了三年的部分学习费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轻了学生家庭的负担。因此做好四个落实是实现现代学徒制的重要保证。

5.建立六共同的校企双元育人机制

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理论课与实践课教材,共同组织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共同制订学生评选与考核标准,共同做好双师(教师与师傅)教学与管理,共同做好学生实习与就业工作。做好六共同是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成功建立和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具体措施,在六共同中要特别注意企业文化的体现,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学生评选和考核标准等方面,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三方的利益。

四、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1.凸显“双主体”作用,校企共促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5年5月洲际酒店集团与我校签约成立洲际酒店集团英才培养学院。并计划在2016年7月双方联合招生,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改革,探索创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酒店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三线并进”,校企共推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一体化

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础,也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起点和成败的关键,其既体现了现代学徒制下学生的准员工身份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又为学生提供了准员工的福利待遇和毕业后稳定的工作岗位,实现了学校招生、企业招工、学生就业的目标。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英国洲际酒店管理集团,在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所允许的招生录取模式范围内,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以我校招生生源和招生类型为依据,以学徒、企业和学校的合法利益为根本来保证录取工作的规范实施。

2016年7月我院与合作的洲际酒店管理集团联合招收酒店管理专业40名学生并将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

3.引进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课程

(1)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引进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重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开展酒店行业和洲际酒店管理集团需求调研,明确酒店行业通用岗位和洲际集团岗位需求,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作为现代学徒制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切入点,分析行业通用的岗位基础职业能力和洲际酒店管理集团岗位(群)核心职业能力。通过对具体岗位(群)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内容,对每项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对分析的结果进行排序、归纳和合并,提炼出岗位(群)的通用基础职业能力和核心职业能力。

(2)酒店管理专业将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课程标准。根据课程设置,由学校教师进行的理论课程教学已完成14门课程的教学标准制订。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进行的理实课程教学,以及由企业师傅进行传、帮、带完成的学生职业岗位实践操作知识和技能课程将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或分别制订教学标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教学与考核,确保培养出的现代学徒制学生符合企业的入职或上岗要求。

4.采用工学交替分段培养,校企共管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

(1)工学交替分段培养。洲际酒店集团方主管、企业专家讲师团队与学校方主管领导、专业教师团队深入研讨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学制期间,采取“工学交替”分段培养的教学模式,分段安排为:第一、第二学年安排在校内集中授课,第三学年安排在洲际旗下的酒店顶岗实习。

(2)校企共管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在工学交替分段培养过程中,洲际酒店管理集团和校方均设置了管理机构,分工协作,共同参与管理。

5.加强互兼互聘的双导师队伍建设,校企共组现代学徒制教学团队

(1)共建双导师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可以由校方专业教师和企业方的专家联合授课,双方共同建立课程组,适时沟通研讨,共同制定合理的课程标准,授课形式多样化,授课地点可以依据授课内容适时选择在学校实训室或企业工作实境。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化,加大过程考核的比例,增加企业专家考核的权数,保障课程授课的协作性,考核的科学性,融入更多洲际酒店集团的品牌企业文化和操作标准。

(2)建立校企导师“双聘双挂”制度。学校将安排学校导师从课堂走向酒店,了解岗位工作实际,学习实战技能,以“师傅”的要求培养其岗位素养与操作技能,提升其技能教学水平。学校派送教师到洲际集团挂职学习,教师挂职目标明确、效果明显,在个人能力提升、课程建设等方面有显著效果。洲际酒店集团旗下酒店接收学校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为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支持。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已有梅玲玲、齐琳、周桂兰、张新峰等4名教师在无锡君来洲际酒店脱产挂职锻炼,挂职部门涉及酒店前厅部、销售部、餐饮部、客房部、康乐部等。老师们在行业一线的挂职经历进一步提升了个人的专业素养,为专业课程建设课提供了坚实保障。学校专业教师在酒店脱产挂职期间,一方面能通过行业一线的经历提升自我,另一方面老师们的扎实专业素养及独到的视角能为酒店管理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参考。学校计划每年选派1-2名专业教师赴洲际酒店参加挂职锻炼。同时,安排企业专家定期到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巧;企业聘任学校专业教师担任顾问、参与创新研究,定期到企业开展实践锻炼、项目研讨和技术研发,及时完善和更新相关理论知识。学校将建立“名师工作室”,为本专业带头人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一定的研究经费;企业将建立“技师工作室”,用于企业专家带学生(学徒),促进了学生(学徒)成长和学校教育“接地气”。

6.强化标准建设和制度规范,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标准和制度

酒店管理专业将在试点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将制订现代学徒制班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弹性学制管理办法。旅游管理学院将创新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为酒店管理专业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并建立学校、企业、学校导师、企业专家等多方参与的学徒考核评价机制。对于参与学徒培训的学生,学校将与企业共同建立定期检查、抽查、座谈会、学校导师与企业专家双向沟通等多形式、多通路反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旅游管理学院将组织酒店管理专业联合洲际酒店人事、培训部门讨论制订学徒管理办法,保障学徒权益,将根据教学需要,要求合作企业科学合理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组织学徒培训教学,并保证学徒合理报酬。同时,洲际酒店集团将全面落实学徒的人身意外责任保险,学校导师将与企业师傅一起确保学生学徒培训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

7.探索企业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校企共探技术技能积累制度

根据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制定的现代学徒制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毕业需持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或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酒店英语等级证书,以及酒店所需的与未来职业方向相关的证书,如前厅服务员、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职业资格证书。洲际集团平台课程向学生开放,需完成一定课程及课时的线上学习及相应考核。

8.试点“四个衔接”的学生企业化管理模式,校企共塑学生职业精神与素养

洲际酒店管理集团与校方共同探索角色、制度、管理、文化四个衔接的学生企业化管理模式,我校将根据“现代学徒制”特点,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企业化学生管理方案》,从而加强学徒对“学生+员工”双重角色的认同,帮助学生适应“学校+企业”的双重管理要求,积极探索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学生管理模式,把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移植到班级管理中,逐步探索出企业化的学生管理模式。

五、结语

探索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创新,学校和企业需要加强深度合作,进一步推进现代学徒制师徒结对工作,做到校企紧密合作,师徒深度融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洲际酒店集团的良好合作为旅游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项目的开展离不开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学校与洲际酒店集团下属的酒店一起构建了由主要行政主管领导、hr总监、培训主管、专业教师团队、班主任辅导员等组成的完善的组织机构,相关组织管理制度及经费投入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罗晓黎.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3)

[2]邵林涛,瞿立新,顾秀玲.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

[3]欧阳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和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篇5

(一)实施背景

一位建筑颇有建树的企业老总在我校校企合作论坛上说:“把学生给我,我来带半年,保准个个能顶岗!”职业学校一直以来备受困扰而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毕业生不能很好适应企业生产岗位的实际需要,尽管我们也有实习实训,也有顶岗实习。

为什么企业安排半年的实践,学生就能很好的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他们是怎样安排的?安排了哪些知识和实践内容?这一切正是我们职业学校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在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中,我校把建筑工程施工列为重点建设专业,借此机会,我们真就跟这个企业达成了协议,按照“现代学徒制”的模式,在之前“企业冠名班”基础上,进行了一轮“学徒实习”的试点,一个专业三个企业的试点收到了相当满意的效果,学生普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个以上岗位技能,80%在学徒实习企业就业。随着示范校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正在更多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深入发展。

(二)主要目标

建立和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使企业回归职业教育主体之一的地位;使学生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师傅指导下习得岗位操作能力;学生和企业相互认同,学生成为企业准员工,学校和企业组成育人共同体。在试点获得经验基础上,借鉴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的培训内容、培训安排,修改完善相关专业实施性教学指导方案,制定庆阳市技工学校实施方案,并将学徒实习推广到全校更多的专业,把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纳入学校教学管理系统之中。

(三)工作过程

1.现代学徒制试点

2012-2013学年,我们安排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一个班在3家企业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三家企业分别是,庆阳恒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甘肃华鼎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庆阳市中元建筑安装有限公司。他们都是与我校有深度合作的优质企业,在规模、设备、技术人员等方面均有优势。并且这个班也是庆阳恒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冠名班。

(1)与企业制定学徒实习计划。我们与这三家企业制定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方案”,在企业充分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学校专业教师参与,主要由企业制定了“学徒实习计划”。其中,实习内容、指派师傅和学徒过程、考核方式,主要由企业安排。

(2)学生自主选择企业。学徒实习之后,企业大都会聘用这些徒弟,所以,我们必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徒制企业,在充分了解企业并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学生与企业签订了学徒制协议。(3)校企共同管理。学生在企业学徒的具体管理由企业实施。学校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一边挂职锻炼,一边以“指导师傅”的身份协助学徒管理。学生学徒过程中每天填写包含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安全生产、师傅指点、学徒体会等内容的学习卡,填写包含设备安全操作、工作质量、工具使用、劳动纪律和劳动态度、指导师傅意见等内容的学徒考核卡。

2.制定庆阳市技工学校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

认真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在“试点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庆阳市技工学校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方案中规定了若干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原则和程序。比如,“企业参与招生”——在每年新生招生期间,企业直接面试,然后根据学业考试成绩择优录取,这些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相当于该企业的“预备员工”。学生要与企业签订三年的学徒合同。还比如“签订协议,明确三方职责”——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因此需通过协议来明确界定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各自的职责。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的合作协议,学生(或家长)与企业签订学徒协议。等等。3.现代学徒制全校推广

(1)扩大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数量,将在2013年下半年在建筑工程施工推行至4个班并扩大至会计电算化、电子、汽修、数控、机电专业,每个专业2个班的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实习,学徒数360人左右,合作企业将扩大至18个。加大现代学徒制培养力度,提高培养质量,为企业培养大批优质的毕业生,大大提升学生的一线生产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庆阳现代制造业培养更多中、高技能型人才。

(2)通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企合作,拓展合作领域,使更多企业成为具有职业教育教学、学徒和技术开发功能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3)直接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校教师,由于有更多机会参与企业的生产和技术开发中,其作为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因此而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参与学徒培养的企业师傅们,其实已经成为了学校的一支最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队伍。

(四)条件保障 1.政策条件

我校一致贯彻“把现代学徒制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突破口”。教育部还把“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列入2012年工作要点”。庆阳市教育局今年也把我校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列为今年庆阳市职业教育的创新项目,并给与政策和资金支持。我校据此制定了现代学徒制试点方案,校企双方充分沟通,共同制定并签署学徒制实习协议,以指导和规范学徒实习过程。2.企业条件

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都是多年来与我校紧密合作的企业,都与我校签订订单式培养的冠名班。这些企业拥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具有相当生产规模,各种生产设备齐全且技术先进。企业拥有大量经验丰富的师傅,有确定的企业师傅岗位薪金、学生学徒津贴规定,最好有稳定的现代学徒制实施经费来源等。3.学校条件

规范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方案,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具备专业授课经验和下企业实习经历的指导教师。学校从职务晋升和薪资待遇等方面对现代学徒制提供政策支持等。

“企业冠名班”是此次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基础条件。按照冠名班教学计划,企业直接参与教学和实训开始得早,教学计划中也有学生阶段性企业专业实习的环节,因而,企业会视冠名班学生为自己的准员工,学生和企业相互认知度较高。按照现代学徒制方案,只要在冠名班方案基础上加以细化、补充、调整、完善即可。

(五)成效成果

现代学徒制推动了校企深度合作。一是,学徒是企业员工或准员工,企业对其培养自然会尽心尽力。学徒过程中,学生可以较快提高对企业的认知,包括工作职责、工作技能、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等。二是,学徒实习内容就是企业当下岗位工作任务,学生在学校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之后做学徒,更能融会贯通。三是,学徒过程的反馈信息可作为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修改的可靠依据。教学计划因而可被设计成“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学徒项目课程”的结构。由此推及的教学和培训的运作环节,将会更好地体现了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融合。四是,第一批学徒制试点的学生80%学生在试点企业就业,且更多安排于技术含量较高重要生产岗位。学徒“就地就业”后对培训企业有感情,有在企业长期工作的意愿,有较强的专业兴趣和职业责任感。企业也会给予他们较高劳动报酬,他们的工资待遇明显高于同期毕业生。

(六)体会与反思

1.“现代学徒制”是一种职业教育的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贯穿于从入学到毕业、就业的全过程。因而,从时间上讲,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必须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始终。再者,这种培养模式下,必须视学校和企业为一个整体的职业教育系统,从空间上讲,它还需要一个宽阔的、适合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2.“学徒”,作为一种职业教育机制,原本就现成地存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在这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元素,全部都是现成的。企业经营过程中道德文化、特有技术、传统经验等等,作为一个整体,在师傅授徒过程中深刻影响着徒弟的成长。

3.在“学校”——“企业”交替轮换的过程中,无论是做学生还是做学徒,学习者总是会“带着问题”,这就使得无论是学校学习还是企业学徒,都会更具针对性、目的性,因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现代学徒制下师傅一对一地带徒弟,能从根本上改变“顶岗而不实习”的顶岗实习局面。

4.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有待完善

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篇6

1.政府出台具体政策,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在我国,虽然在一些政策和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实施现代学徒制,然而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制度,因此首先应该在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中对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进行宏观的调控,具体的办法包括:(1)从国家层面推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立由多部门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现代学徒制用工关系条例、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实施办法等政策,明确政府、学校和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关系。(2)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区域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专业、学校和企业开展试点工作,由地方政府出面协调当地教育部门、劳动部门、财政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关系,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关系,保障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提供指导和帮助。(3)教育部门应该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以“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创新性地改革传统的学年制、学时制的教学模式,完善弹性学制、学分制,将学校招生和企业招工有机结合,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终身教育进行打造,为年轻人提供多样化的成才发展道路。

2.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

高职院校是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主体,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内涵建设,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办学理念、发展适合职业院校的本土化现代学徒制。(2)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育,建立配套的激励和考核体系。(3)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并积极开展课程体系改革。(4)关注学生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利益诉求,坚持以人为本。

3.企业积极参与,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供重要保障

企业在获得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后,应积极参与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实际上,企业的积极参与可以为企业节约劳动力招聘成本,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应制定配套的管理和考核制度,明确师傅选拔和聘任的办法,和学校分工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是职业学校教育与传统学徒制良好结合的产物,同时也被视为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的新举措。但是其在推行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关的工作者对其进行改革,积极发展适合自身的本土化现代学徒制,以更为有效地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篇7

一、现代学徒制和评价模式的内函

(一)现代学徒制

什么是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跨界教育模式,企业与学校共同招生、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育教学计划,他们的知识与技能由学校的老师与企业的师傅共同培养。其教育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可以是企业员工。对他们而言,就学即就业,一部分时间在企业生产,一部分时间又在学校学习。

因此,学生和员工都可以从企业领取相应的工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实现产教融合的最有效形式,是培养能充分满足企业需求、与企业实现零接轨技能人才的最有效模式,国际上许多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模式。

现代学徒制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办学,教师和师傅双导师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该模式可以解决企业招工难与学校单方面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等问题,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我国的人才强国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评价模式

模式其实上完成同一类型任务的模型、框架。现代学徒制的人才质量评价模式是通过什么样的模型、框架条件评价该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如何,从哪些方面考评学生的职业素养、理论知识、技能水平以及发展能力等。

二、现代学徒制评价模式的现状

(一)国外职业教育评价现状

各国国情虽然各有不同,但职业教育培养的模式目前还是普遍采用类似于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效果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模式虽有区别,但都非常注重社会的第三方评价,下面以职业教育较发达的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评价为例说说国外对职业教育效果的评价情况。

美国是工业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做得较好。他们专门成立了的教育评估机构委员会(CHEA)对职业教育办学质量进行评价,评价模式是社会独立的评价模式,由于评价的主体是民间非盈利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价,为社会、政府机构和学生、家长等提供较为客观的评价结果。

日本在在职业教育方面也是世界领先,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为日本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日本的职业教育采用了多元评价体系,主要是以第三者评价为核心,采用多机构、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元化评价模式,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提高日本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国内职业教育评价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现代学徒制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方面,评价模式方面还处在探索完善阶段。我国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学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先进经验总结提炼的基础上最近几年才推行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差距还较大,针对我国的国情,这种模式的推行还存在有较多的困难,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三、中职汽修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评价模式的设想

1)针对性与发展性相协同的学习评价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评价体系。在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框架下,学生对于产业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感悟能力,对职业规范的理解,对职业行为的把握,以及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都将有其独特优势。建立以目标考核和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学习评价体系与机制,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更好的发展。

2)构建与实施第三方评价体系,客观评价现代学徒制下汽修专业培养质量,促进现代学徒制下的汽修专业持续健康发展。分析总结国内外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改革以往学校自主考评的评价模式,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构建原则,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的机制,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行业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并对第三方评价的结果进行反馈与应用。

总之,现代学徒制是我国经过多年的学习借鉴总结出来的、较适合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是培养汽修技能人才的好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我国大力推行的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其中评价模式是该模式下重要的一环,现代学徒制及评价模式是什么,国内外现代学徒制评价模式发展现状,现代学徒制下汽修专业评价模式的设想。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评价模式,第三方评价

参考文献

[1]冯克江.关于现代学徒制研究[J].水利科技,2006(1).辽宁高职学报,2014(08).

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篇8

关键词:中职教育 现代学徒制 汽车专业 企业仿真情景 带教师傅

现代学徒制是以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为典型特征的新型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比单一的职校教育能更好地适应劳动市场需求,可以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其强大的人才培养功能和效率为世人瞩目。由于当前国内尚缺乏职教配套法律和资金的支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遇到了“职校热、企业冷”的发展瓶颈。

笔者以学院汽车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活动为案例,探索了以中职院校为主体,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资深技术人才和工匠,建立校内带教师傅队伍,以校内企业仿真情境多元整合学校和企业的培训功能,阶段性部分替代企业学徒的初、中级培训效能,实现现代学徒制中企业与职校的双元教育作用。

一、现代学徒制模式中企业培训的内涵

中职学生因其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的限制,其培养目标一般定为初级技能人才,培训内容不求知识的系统,强调以技能为主。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受教育者“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构建了其所学的利益驱动机制。工学结合的学徒培训过程补齐了学生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与技能的空白,接地气的企业实践有助于学生熟悉社会、感受就业压力,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构建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1.学徒制中企业培训的基本内容

由心理学原理可知,人类获得的知识由显性和默会两种知识组成。显性知识是可以用书面文字或图表、数学公式等来表达。默会知识是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例如汽车维修专业工作的工作经验、判断能力和操作技艺等难以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获得,只能靠在生产实践中师傅的口传手授和学徒的步步模仿、用心领悟以及身临其境的历练来获取。

企业学徒培训的内容包含显性和默会的知识,其培训的重点为默会知识的建构。经对汽车维修企业调研分析可知,企业学徒培训的显性知识为新入职员工的应知应会、行为规范和企业文化等内容。默会知识则包括工作经验、技能提升、职业敬畏意识、客户服务意识、团队精神养成和企业约定俗成等内容。

2.学徒就业压力激发出的向学动力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存与生活的压力会迫使人们按照一定的规矩行事。国内职教“先学习、后就业”的培养模式和中职学生免费就读的待遇,令中职学生感受不到社会就业的压力和竞争,缺少利益驱动的学习导致中职学生厌学现象比较普遍。

而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中,企业学徒身份的签约定位和工学结合的企业培训,可令学生直接体验到就业的艰难和生存的意义。由此可使学生明确职场发展方向,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普遍会形成足够的学习动力。这种持久的学习动力构建与激发学习的环境是学校教育所短缺的,只能在学徒制的企业活动中获得。

3.职业素养与价值观的养成

近年来随着国内进入到经济转型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动力转换的新阶段,单纯的“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升级的发展需求,企业多样化的用人需求倒逼职业教育尽快实现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中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构建养成的关键期,单纯学校的教育、过少的社会信息获得,很难实现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纠偏效能。

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实施,推进了职业教育由“能力本位”向“人格本位”的进化,可使学生深刻体验社会并获得全面的社会信息,通过企业培训和社会实践具备相应任职需求的职业素养,也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正向构建和提升。

二、校内企业仿真环境设计

为突破现代学徒制推广“职校热、企业冷”的瓶颈,笔者学院汽车专业以校内企业仿真环境和引进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及工匠组建校内带教师傅队伍,替代部分企业培训功能,实现学徒制模式中企业学徒的培训效果。

1.创新模式教学计划的调整

对汽修专业3年学制进行的调整为:在校学习2年半,顶岗实习半年,每学期企业实践体验不少于1个月,企业实践体验总累计约为1年。学生在校期间,每教学周采用“3+1.5”时间安排,即:3天职校课程、“1.5天”企业化仿真训练或对社会服务。校内仿真培训由带教师傅负责组织进行,校内专业课和基础实训仍由在职教师负责完成。

2.企业仿真培训内容的设定

由于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差、学习力较弱,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的知识与技能为主。因此,校内仿真培训内容则安排为汽车维修企业新入职员工应知、应会内容和企业生产主要项目的熟练工技能,同时辅以5S管理、客户服务、职业敬畏和企业约定俗成等默会内容。考虑到中职学生的接受能力,校内仿真培训内容不求系统,以够用、适用为宜。

3.学生的入校评价与拜师

学生的天分对学习效果影响较大。为保证教学的成功率,笔者学院在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前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择业建议,因材施教地帮助学生确定其发展方向和学习深度。

为求得学徒培训的效果,笔者学院采用了双轨的拜师行为,即校方组织拜师和学生校外自由选择拜师的两种方式。校方拜师对象为从企业引进的带教师傅,带教师傅须在行为规范、知识技能、工作作风和职业素养等方面承担起培训的责任,学校以量化考核的方式检查评价带教师傅的培训效果。

4.建立学分制仿真培训考核制度

校内汽车专业仿真培训内容以经过企业调研和带教师傅推荐的内容为主。为保证培训效果,将专业训练的应知、应会和技能提升的知识技能点量化为学分,学生以学徒的身份参与学习和考核,达到考核标准即可获得该知识技能点的学分。仿真培训不设考核次数限制,学生随时可以申请考核,且可多次复考,如此可以满足高、中、低不同能力差别学生的学习需求。

5.校内企业工作情景仿真建设和培训组织

为使学生在校内仿真情景中获得企业生产实践的体验,在上级主管局和学院的支持下,学院准备了24台各种二手车辆用于仿真作业培训试点,以与企业生产相同的实车操作情境保证仿真培训具备足够的训练资源。该仿真培训过程以企业生产质量标准进行,全流程模拟企业生产过程。学生按企业生产班组标准自由组合,在带教师傅的指导下,逐个技能知识点循环进行训练或进行对外服务作业。

三、带教师傅队伍的构建

笔者学院汽车专业的企业资深带教师傅的选拔工作已开展了4年多,前期仅为解决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和开展现代学徒制模式教学活动,使笔者学院更为清晰地认识到带教师傅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迄今为止,笔者学院汽车专业共筛选、试用企业带教人员累计达60多人,现聘有全日制带教人员9人,兼职人员12人,现已形成大连地区职业院校中实力最强的带教师傅队伍。

1.带教师傅的选拔标准

企业带教师傅队伍的选聘是决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笔者学院汽车专业采用海选加试用的方式进行筛选。笔者学院聘请企业资深带教师傅入选标准为:善于表达沟通、责任心强、具备言传身教的能力,德才兼备品行端正,热爱职教事业,全职从事过汽车维修专业工作年限15年以上,必须有过汽车维修厂厂长、技术主管、售后服务经理等工作任职经历,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和精湛的专业技能,熟悉企业培训工作等。外聘师傅到校任职后,一般须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试用,能胜任职教带教师傅工作并获得各方认可后,方可长期聘为带教师傅。

2.带教师傅职能设置

笔者学院汽修专业带教师傅的带教对象为参与学徒制仿真培训的学生和汽修专业在职中、青年专业教师。带教师傅按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划分为三个训练模块,在正常教学状态下每天各模块保持有1个教学班参与仿真训练。训练内容有关技能、经验传承及培训等,标准完全复制企业培训的初培和中培(部分)标准,训练量可等效于企业实践工作量。这种足够强度的校内实操训练,预计能够达到学生企业实践的培训目标。

另外,笔者学院将带教师傅的带教面扩大到中、青年专业教师,目的在于通过对其言传身教和仿真训练,助其迅速提高专业操作技能和专业实训的综合工作能力。

3.仿真培训手段

仿真实景下对学生以学徒身份的技能训练,提供了近乎实战又带有保险系数(培训允许出错)的培训平台,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教师傅科学、适时地安排不同的训练项目,同步组织各个生产实用的技能项目循环训练,能有效地提高仿真环境的资源利用率,相较企业学徒实践过程能明显缩短培训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训练中带教师傅通常采用“现场讲解法”“实操示范法”和“角色互换法”等组织训练,为巩固培训的效果,每个项目的训练中还要开展作业班组互动讲评活动,以增强学生对默会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与培训效果评价

教学评价既是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也是一个教学过程的开始,它发挥了预测监控的功能,同时起到了反馈管理的作用。为了真实考核评价现代学徒模式的教学成效,笔者学院对此采用学校教学评价和企业应用评价并行的考评过程,该评价过程由企业带教师傅、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完成。

1.以校方为主的考核方式

为了保证校内课程评价的功效,该专业考评采用了三种教学评价方式,即学生评价、教师(校内教师和企业带教师傅)评价和教学过程评价。实施这种综合化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学的修正与完善,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多元整合的评价体系。

2.仿真培训的企业考核方式

对校内学徒制仿真培训效果评价,笔者学院采用企业评价方式,即反应评价、阶段评价、行为评价和结果评价等。

其中反应评价为学徒在每个知识技能点培训后对培训内容、师傅和培训活动组织的满意度的评价;阶段评价为带教师傅每月对参训学徒进行应知、应会和默会知识的考核,并由带教师傅给出学徒的阶段性评语;行为规范评价为带教师傅、任课教师等在每学期末对学徒的参与态度、工作技能、职业行为和潜能开发等方面给出综合评价;结果评价为仿真培训全部结束后,校方和带教师傅联合对参训学徒进行理论和实操考核,全面检验学徒培训的综合效果和技能水平,以此为学生就业推荐获取有效依据。

五、小结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是“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的进一步深化,培训侧重在技能提升和默会知识的构建,其对学生职业素养和价值观构建的作用尤为显著,已推进了向“人格本位”教育模式的进程。

笔者学院为突破现代学徒制在中职院校推广瓶颈所做的改良和创新,仅仅是对其可行性方面的一个尝试,尚不能完全替代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全过程。我们殷切期盼国家尽快完善现代学徒制配套的管理机构、法律和资金保障体系,形成企业主导的职教体系,实现我国职教事业的快速腾飞。

参考文献:

[1]李道国,李贤正.学徒制在高职教学中的现代运用[J].科技信息,2010(18).

[2]万希.浅论“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时空, 2005(2).

[3]毛齐明,岳奎.“学徒制”教师学习:困境与出路[J].职业教育研究,2011(1).

[4]王洪斌,鲁婉玉.“现代学徒制”——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新出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0(11).

[5]李江立.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四化培养模式的研究[J].经济师,2013(2).

上一篇:产品标准管理制度下一篇:公司应聘管理岗位自荐信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