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0

2024-08-26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0(精选8篇)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0 篇1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孟津县常袋中学张喜梅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孟津县常袋中学张喜梅电话***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适时恰当的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尤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适时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性,而且还能增大课堂容量,使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兴趣;自主性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处于教育第一线的教师,需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多斯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特殊的声、光、色、形,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设置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向学生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画面,能够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设置了日蚀形成的动画:月亮绕着地球旋转,转动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这时天空逐渐暗了下来。当月亮转出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天空慢慢的亮了起来。我又适时的引导学生:把太阳和月亮的圆形轮廓抽象成两个圆,那么这两个圆在平面内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展开了积极的探究。又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

关系时,我引用骆宾王的《咏鹅》中的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在一个环境优美的荷塘,一只洁白的鹅,伸着长长的脖颈朝向东方,此时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冉冉升起。我又适时的引导学生:如果把地平线看做一条直线,把太阳抽象成一个圆,那么圆与直线又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优美的环境,美妙的音乐,逼真的动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们的心灵。使他们积极的投入到了思考之中。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巧妙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它学科相比较更抽象,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缺乏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的缺点。并且多媒体课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为教师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在讲“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这一节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就用教具进行演示,这种方法很难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180°后的图象与原来的图象的关系说清楚,学生也很难理解掌握。而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我让一个三角形和一个点从左端飞入,然后让三角形绕着点缓缓旋转180°,这时电脑屏幕上显现出原三角形和旋转后的三角形。然后原三角形和旋转后的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分别闪烁,强调。学生们能够清楚的观察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和轨迹,很容易建立起“中心对称”的概念。同时也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学习的自主性。又如,在教学圆柱、圆锥侧面积的推导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这对初中生来说是个难点。传统的教学中,常用一张纸片演示,一会儿是平面图形,一会儿是立体图形,教师讲时自己也得别扭,学生听得一塌糊涂。教师还需要反复的演示和讲解,对于立体感差的同学,根本不知从何处展开思考。而多媒体技术的动态演示,对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沿着一条母线将圆柱剪开、旋转,其动态过程既可反复显示,又保留圆柱的运动轨迹。并且通过闪烁“圆柱底面圆”和“母线”,提示学生注意到“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即它展开的长方形的一边,母线即长方形的另一边”的实质。能够比较容易的得出“圆柱的侧面积即展开的长方形的面积”。采用多媒体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更能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突破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巧妙突出练习。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依靠黑板、卷子、书本等传统呆板的练习形式,能够设计出按照教学要求安排几个层次的练习,每个层次的练习力求形式多样、新颖有趣。例如,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利用多媒体把练习分为“分一分” “判一判”;“量一量” “想一想” “试一试” “动一动”等等多种活动练习。学生借助已有的数学经验,交流,讨论,一环紧扣一环,练习难度层层递进不断加深,学生们不断掀起一浪紧接一浪地认知活动的高潮。他们学起来饶有兴趣学得轻松,没有了枯燥乏味的感觉。多媒体展台的应用又能够将较多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展现到同学们面前。提高学生们的成就感。利用多媒体课件省时、多变的优势,能够加大课堂容量,增强信息的反馈,提高练习技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学生思维,设计趣味性强,由浅入深的基本训练题、目标达成题、能力拓展题,趣味题。练习层层递进,达到了因材施教,适用个别化教学需要。学生每通过一关的练习,电脑就会及时做出评判,给予奖励(如用图文、动画等),巧妙打破了“齐步走”的局面,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达到最优化发展。使每个学生都乐练、能练、会练。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此外,多媒体练习课件还能克服教材内容的有限性,增大课堂练习的容量,且能及时反馈,可以使学生接收到更多更有价值的练习题。这样一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增长了知识,其拥有的大量信息成为新的知识来源,成为源源不断的学习财富。而且使他们的情感与态度也得到了良好的熏陶和培养。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俗语说:“好话一句三冬暖”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氛围,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多媒体的课件设计的趣味性,就处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例如教师在设计考核和测试题时,在答题过程后,设计画面和声音:“你真棒!”,“太可惜了,再来一次!”以及激励的画面。这能使学生在鼓励中体会到成功。是真正的赏识教育,它可以永远原谅学生的失败,使学生体验成功,还教会了学生怎样面对挫折,从而保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计算机不会像人一样,因为话说多了而不耐烦,在这里它比常人更有耐心(不过程序是教师设计的)。

例如在讲授《中位线定理》时,可以通过平移、旋转、对称,在暗示中讲解中位线定理,图形中的闪烁、旋转学生几乎体察不到教师的提示,不自觉增强了学习几何自信心。再例如在讲授《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课件设计了摆出两圆不同的位置关系的游戏。在讲解相切、相交时,通过点的闪烁;在讲解两圆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时,通过采用不同颜色的线段代表圆心距或圆的半径;在讲解两圆位置关系时采用不同的声音,默默的提示着学生。培养着他们的自信心,和解题的兴趣。这一切无不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数学课堂的应用,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鹏远《谈计算机与几何教学的现代化》中学数学参考98第7期:

(2)李华--《中小学教育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探讨》 《中国电化教育》2000.2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0 篇2

多媒体技术服务于教学有以下几个优点: (1) 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有机结合, 在多种感官刺激下, 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传输信息量大, 传递速度可随机调节, 操作简单可重复使用, 便于在课堂上直观展示, 便于学生接受知识。 (3) 交互性强, 有益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正是基于此,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各科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中之重。但在实际教学中, 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兴趣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技术, 通过直观、具体、生动、有启迪性的演示, 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学生通过感悟、体验、知识的内化, 转化为其内心深处的需要, 会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会从情境中发现问题, 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长期的培养与训练, 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增强。在化学教学中, 主要从科学史实、化学家的贡献、小故事、图片以及剪辑影片、动画等方面出发,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适时播放, 丰富了表达方式, 同时让教师从大量的重复劳动或危险操作中解脱出来, 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学生的心理, 真正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避免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倾向, 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 在第一节化学课上, 通过播放四大发明图片及其解说、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各种性能优异的建筑材料并配以简单说明、五彩缤纷的焰火, 通过大容量信息的展示,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如, 在讲到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时, 播放了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的动画, 加深了学生对该实验正确操作重要性的认识。化学课还有许多微观知识, 如分子、原子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在以前依靠“一支粉笔, 一张嘴”是很难实现的。因此, 多媒体教学在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方面,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拓展教学内容, 贴近学生生活

由于学科特点, 初中化学各章节间知识独立性较强, 并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又较少 (与衣、食、住、行相关的知识多为有机化合物知识, 而初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知识相对较少) , 这样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 学生学习的热情会慢慢衰减, 最终在感到索然无味时而放弃化学的学习。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适量的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 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日常生活中, 我特别注意收集报纸、刊物上与化学相关的新闻报道和资料, 并剪辑下来, 在相关章节及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STS" (科学—技术—社会) 教育思想实质。例如, 在讲到“生铁和钢”时, 播放1996年我国为纪念钢产量突破一亿吨而发行的邮票;在讲到空气时, 播放一艘锈迹斑斑的轮船 (延伸出问题:如何防止生锈?) , 在讲到稀有气体时, 播放城市霓虹灯夜景等, 这样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 又巩固了学习内容, 同时让学生感悟到:“知识就是力量”, 科学技术的进步, 真的改善了我们生活的环境。

三、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的成就,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能源、材料、健康、环境等方面知识的介绍, 让学生了解化学工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逐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化学现象和化学变化的本质的认识, 树立物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化学家化学探究活动的严谨与艰辛, 探究过程中的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然, 要真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在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经验的同时, 还要注重改进教学思想和方法, 才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特点;优势

一、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媒体具有如下的特点

1.具有对教学信息记忆存储的功能,它能够存储大量的教学信息和各种类型的教学内容、测验试题、統计数据等,在需要时可以随时提取,以供教师或学生使用。

2.具有逻辑判断功能,它能够自动对学生的学习反应做出评价、判断,并能给出相应的决策,可以有效地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3.有高速的运算功能,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以每秒执行定点加法的次数来衡量的,一部微型计算机的速度可以达到每一秒10万次以上,这就有利于统计、判断和分析处理各种教学信息。

4.具有自动运行的功能,它可以按照预先编造的程序自动地工作,自动地执行教学设计的每一步骤,有利于实现个别化学习。

5.具有网络化功能,可以实现远程的教、学过程,促进知识的更新性、广泛性。

6.具有实时接受输入和呈现输出信息的功能,它可以通过键盘、鼠标器或其他输入设施,把教师的需要和学生学习反应输入计算机,计算机能即时地呈现相应的输出信息,因此是一种理想的人机交互系统。

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1.多媒体教学可产生优良的视听效果。因为人的视觉、听觉是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获得的信息也最大。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储存。其特有的优势对学生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没有注意,感知就不会产生强烈观察力。而观察力是在感知过程中并以感知为基础形成起来的,离开了感知也就没有了观察。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引人入胜,可以不断提高学生注意的品质,使学生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2.多媒体教学能优化教学过程。以往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要素构成的,缺一不可。大多数教学媒体都具有直观性,但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传统教学媒体中有教师语言、课本、板书、实物、模型、挂图等,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体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集中全部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能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加快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表明,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爱学爱看,反映积极,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并且记忆深刻,能比较灵活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从而提高了学生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及理解能力。多媒体技术手段引入课堂,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知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

3.多媒体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这些都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学生看到了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学生通过听、视、评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适应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先进教学手段。心理学研究指出,认知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的。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促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学生当堂学习新知识,当堂消化吸收,无需课上损失课下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最大化的知识量。由于教学改革的推行,对学生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安排时间都做了很大的调整,相对地缩短了理论课的课时量。但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运用多媒体教学,把讲授的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快速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充分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6.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德育的无缝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当今高职高专的学生中,爱国主义观念淡薄、思想素质低、感恩意识差、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居多,所以在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都应该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贯穿进去。但是在有限的教学安排中,传统的说教模式已不适应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而多媒体在这方面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优势。

总之,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造出一种现场教学的情境和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必然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产生影响,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0 篇4

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学校:作者:高志荣 论文摘要:

本篇论文主要从五方面阐述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雷雨》教学过程为例,体现多媒体技术在形、色、声、动等方面的优势。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情感。以《难忘的泼水节》为例,体现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想象力,促进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以《望庐山瀑布》进行阐述。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作文入门。以《小白兔搬南瓜》《可爱的小动物》阐明观点。

五、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我以《咏柳》进行论述,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春天的柳树景象展示出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培养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积极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字、图象、动画、声音等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学方式,特别易为小学生接受,能够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各种感官,使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现就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的作用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我在教学《雷雨》一课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伴随着刺眼的闪电,传来了轰隆隆的雷声,大雨倾泻而下,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街道上什么都看不清了,一切都笼罩在水雾之中„„慢慢地雷声小了,雨停了,天空中出现了一条美丽的彩虹,蝉又在树上唱歌了,蜘蛛又坐在网上了。

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给学生完整的事物映象,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由于形、声、光、色浑然一体,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课文内容铺好了道路,也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历史,培养情感

《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周总理的敬佩、爱戴之情,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我们将周总理的一组照片制成“连环画”,配上音乐和教师的解说,再现周总理慰问灾民、关心警卫员、穿着补了又补的睡衣,以及总理逝世后,男女老少自发地聚集长安街头 为总理送行的场面,学生从中了解到周总理胸怀人民,进一步激发起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在教学本课时,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来历及意义,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延伸,让学生搜集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培养学生了解祖国文化,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想象力,促进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十几年来,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若在古诗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如教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第一句时,我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也来到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中,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燎绕的仙境之中。”又如在让学生领会三、四两行诗境时,我关掉录像声音,让学生边看壮阔的瀑布,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我提问:“你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说:“这长长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中挥舞的银纱,美极了。”有的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这样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学生从中体验美,并积极地发现美,表达美,营造出一幅幅的景象。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媒体的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古诗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作文入门 说话”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文的初步训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儿童从四.五岁到九.十岁,他们的模仿力和记忆力都很强,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称之为语言的“习得期”。在这一阶段,“说话”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直接影响整个“说话”教学的效果。在十几年的教学研究中,我发现如果在低年级“说话“训练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它的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再现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会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说话”的积极性,降低“说话”的难度,提高“辩析”的准确性,从而取得其它媒体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如<<小白兔搬南瓜>>是一个由三幅图组成的童话故事,小白兔看到小黑熊骑自行车,怎么就想到不用扛南瓜的办法而改用滚动的办法呢? “小黑熊骑车”的画面是静止的,对于大部分儿童来说,认识上述这一点是有困难的.我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便设计了“小黑熊骑车时,车轮在转动”的动画特写镜头以及“车轮滚动”与南瓜“滚动”的比较,使参与教学活动的儿童也和小白兔一样产生一个类似的思维过程,脑子里想到的“滚动”这一形象.既然心中有所想,口中就有话说,纷纷举手发言,这 说明三维动画的运用为突破教学难点起了关键性作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进行口语交际,为顺利地迈进作文的门槛做了铺垫。

又如在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时,先在电脑上显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再用“闪烁”的方法,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学生显示,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小白兔可爱的外形,由于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因而个个言之有序。

当学生观察了小白兔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过渡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空格”键一按,屏幕上显示出40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小动物?”“有趣!”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做一下介绍?” “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各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刚才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解说员。”!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就是无话可说,像这样坚持下去,相信他们不仅愿意写作文,而且一定能写好。

五、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儿童一般是依靠感性认识转而得到思维能动性。及时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及时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受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家契克岑特米哈依在研究人们幸福感时发现,乐观体现经常发生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事件的时刻,真正的快乐是在过程中,而不是取得之后。多媒体引领学生在得到某中程度的进程后,会获得一种个人控制感,并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和乐趣!

我在教《咏柳》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春天的柳树景象展示出来,画面上的柳树绿嫩多枝,在深远处,有一些具有春天气息的山、水、人,老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画面展现的是什么季节?学生凭直观回答了这个问题是“春天”。为什么说它是春天?学生边观察边进行思维,将大脑中储存的有关春天的特色画面相对照分析解决了这个问题。春天柳树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就照着画面回答:“高高的,有很多柳条儿,叶片儿很细很细„„”春天有没有风?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与冬天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那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来?这几个问题似乎从画面上很难看出来,这就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思考以前学到的关于四季风的词语(和风送爽、凉风送爽、秋风萧瑟、寒风凛冽),分析这些词语对人的刺激,与自然界的关系怎样。通过观察山、水、人和柳树的姿态,就能逐一回答这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诗,在关键之时进行点拔,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劳动强度,又使学生主动彻底地理解了诗意。

总之,语文学科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教改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只要注意因文而异,因人置宜,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就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各种功能与优点,将不仅扩大了知识的容量,而且即或了语文课堂,优化了课堂结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

2、《新课程 新理念》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0 篇5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论文摘要: 现代 科学 技术及其相伴而产生的 教育 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增加了教学信息传递的方式、方法,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也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并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 发展。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多媒体技术具有两大作用,即“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感知效果”和“丰富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教育也随之进入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重大变革的新纪元。可以说,现代科学技术及其相伴而产生的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增加了教学信息传递的方式、方法,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也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并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广大教师非常重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然而,由于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认识不够,不能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来为教学服务。为此,笔者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个角度,以《望庐山瀑布》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两大作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感知效果

书面语言的不足就在于它基本上是平面的、静态的,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要通过阅读从语表层深入到意蕴层,实现书面语言向内部言语的转化,困难很大。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根据小学生容易感知形象事物的这一特点,通过运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动化等效果来创设教学情境,变平面的、静态的书面语言为立体的、动态的书面语言,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的存在及其变化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理解词义是运用词语的前提,也是词语教学的难点;而如何使词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则是让学生理解词义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词义创设教学情境,使词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如“瀑布”是指:从山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如果我们根据词义制作课件,展示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情景,变抽象的概念为可见、可闻的具体形象,学生也就不难掌握“瀑布”一词。

(二)使静态的画面动态化

书面语言呈现给读者的往往是一幅静态的画面,这给小学生感知和理解书面语言带来了困难。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课文中的静态的画面动态化,让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情境中去感知、理解和领悟语言表达的特点,强化言语形式的教学效果。这首诗的教学,教师可以先用课件显示“红日”、“香炉峰”、“紫烟”和“瀑布”这些视觉形象,再将它们制成动画的效果,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和体会诗中的动词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第一句中的“照”和“生”二字描写了红日照射下香炉峰的美丽景色,体现了瀑布的色彩美;第二句中的“挂”字则化动为静,逼真而贴切地描绘了瀑布从高而下的整体形象,饱含着比喻的意味和想象的空间,体现了瀑布的静态美;而三、四句诗人则尽情地描绘瀑布的动态美,一个“飞”字描写了瀑布的奔腾直下、迅疾异常;诗人由“三千尺”的夸张 自然 产生“落九天”的想象,一个“落”字则是语气舒缓而有力量地写出了瀑布飞珠溅沫,好似银河里的群星自天而降!

(三)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小学语文课文,课文内容的趣味性与语文知识的枯燥性构成了一对矛盾。而使用多媒体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则能通过综合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的存在及其变化过程。那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并使表现言语内容的言语形式产生直观形象的感知效果,使枯燥的语文知识的学习趣味化。如上文的课件制作,教师运用图像显示“红日”、“香炉峰”、“紫烟”和“瀑布”这些视觉形象,展示红日照射下香炉峰的美丽景色,表现瀑布的静态美;运用声音、动画等效果来表现瀑布的动态美,突出瀑布那气势雄伟的壮观景象。这样,以诗入画,使学生在那逼真的画面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在读书时自觉地入情入境,完成品词学句、体会意境的思维过程,达到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读书目的。

以上三个方面,是从“课内”这个方面,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容易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这样一个认知特点,通过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帮助学生理解书面语言。

二、丰富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封闭式”的教学弊端之一,是就课文讲课文,跳不出“书本”,教学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难以提高教学效率。当今时代,知识激增,信息爆炸,要获取丰富的知识,就必须拥有丰富的信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开发课程资源,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等全部再现于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让学生透过事物固有的信息,通过事物的形、声、色、变化和发展等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提供背景资料

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意义,而意义的获得有赖于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或社会背景中,有助于学生较为深入、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这首诗的教学,课前播放电视风光片《庐山》,让学生知道:庐山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景观很多,尤其以瀑布闻名于世。学习这首诗意在使学生懂得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 旅游 的观赏价值。课后播放电视风光片《庐山》,让学生从《世界遗产名录》中知道庐山的世界性价值:庐山的 历史 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生活紧密相连的文化景观!这就从“课文与社会”这个方面让学生明确学习这首诗的现实意义。

(二)扩大阅读容量

阅读量太少,是小学生阅读能力低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教学中,我们必须根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所学的课文有相同或相通之处”这样两个原则,大量引进课外读物。这既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运用学习迁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给大量引进课外读物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首诗的教学,为了进一步理解瀑布那气势雄伟的壮观景象,教师可用课件显示人教版第五册12《瀑布》: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以课文的学习为基础,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学生不难理解这首诗的写作特点:作者随着观察点的变换,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选取不同的视角,充分发挥比喻的表达作用,从声音、色彩和形状三个方面描写瀑布的雄伟、鲜明和壮观。

(三)促进读写结合

从“读”学“写”,以“读”促“写”,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习作因素,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习作情境,提供习作材料,促进读写结合。“香炉峰”的来历是这首诗中的想象点,也是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材料。我们可以制作课件,显示“香炉峰”的画面,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让学生以“‘香炉峰’的来历”为题,写一篇短文。

以上三个方面,是根据多媒体辅助教学承载信息丰富、传递信息便捷的特点,从“课内”到“课外”,从“理解”到“运用”,逐步实现书面语言向内部言语的转化,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优化学生的感知效果,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从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环节促进学生智能的 发展。只有正确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我们才能避免教学上的形式主义,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来为教学服务。

用心

爱心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0 篇6

单位:册亨县第二中学

作者:孙金焰

摘要:

当今社会,是经济全球化、知识信息化的时代,中学教育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走信息化之路,是开展高效课堂的手段之一。探索以多媒体为基础的新型的教育教学平台应成为每个教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多媒体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能力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辅助教学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进行了改革。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将现代教育技术带入了崭新阶段。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课件全面运用于初中化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构置特定的教学情境,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突出实验中的关键环节,提高学生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化学教学、优势

多媒体环境为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它不仅可以创设探究情境,提供丰富的主题资源,改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各种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表达思想、观点提供交流工具。下面就浅谈我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经验,充分体现了化学教学课件的优势。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的必要性。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有三个世界: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和符号世界。宏观世界所包含的物质种类繁多,知识零碎,记忆的成份较多;而微观世界和符号世界又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无论是教还是学都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怎样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既完成好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又较好地帮助学生从沉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是摆在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应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更毫不费力地将传统教学中难于描述、难于突破的难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有如下优点:

1、知识的丰富性.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嘴巴和粉笔”为主要教学模式,课堂容量有限,教学手段单一。但使用计算机课件则不同,它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有用资源,如视,听,读,写功能的大大增强;利用“热键”做注解;补充课本中没有的阅读资料;利用网上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这些都有助于增大课堂容量,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

2、内容的易改性.传统教学中教师备课书写教案所用时间较长,但制作成计算机课件后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适当地加以修改,所需的时间少,从这一意义上讲可谓降低了工作的无意义重复性,减轻了教师备课的负担。这更有利于教师把精力集中在教学内容的修订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上,有利于教师把精力集中在总结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上。

3、便于传播交流.传统的教学方案即使完整地书写出来,也因为表现形式过于呆板,展示性不强而不易被人们接受,计算机课件则不同,它可以在计算机上直接运行供少数人交流,也可以利用电教室的投影在多数人内交流(只需一(几)张软盘/光盘即可),还可以建立QQ群,更有意义的是可以上传到网上或建立个人主页在全球范围内供尽可能多的人流览。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也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4、页面的生动活泼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多媒体的多感官刺激作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和获取知识。

二、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一)化学实验的模拟,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许多微观结构和微观现象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演示实验也无法做成。传统教学中,只能靠挂图、板书及教师的语言来完成,然而这样的教学却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由于其僵化、固定而缺乏直观的效果。因此应用化学课件,这些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如:《分子》一课中,教师在讲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通过计算机操作,学生在大屏幕上看到有电子显微镜将水放大几十万倍所拍摄下的闪烁星点的的水分子,它是构成水的一个最小微粒,并且演示了一滴水的质量及水分子的个数。这时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和讲解,使学生总结出分子的基本性质之一,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这样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点理解得非常深刻透彻。教师在教学难点的突破中巧妙地选用多媒体课件,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影视图像实现难点的突破,以小变大、以静变动,使学生轻松地建立微观物质运动的概念,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质运动的不同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试管口向上倾斜以及结束实验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导管的错误操作,即使教师刻意去做也未必每次都会得到预期的效果(试管破裂)。另外,本着节约药品的目的也不能每次都给学生做这样的演示。通过电脑的动画模拟,则可以轻松地达到教学目的。又如,我们在讲《一氧化碳》一课时,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在以往的教学演示试验中,学生不但不能清楚地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还会因实验排出的少量的一氧化碳而感觉到轻微的疲倦,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这时,教师引入多媒体课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试验,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观察到一氧化碳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铜,尾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还在尾气处点燃一盏酒精灯,火焰呈蓝色,说明一氧化碳在燃烧,达到环保的目的.本实验充分证实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加深对一氧化碳的认识,掌握了教学重点。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讲解环保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使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是密不可分的,这样把环保知识渗透到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又注重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多媒体适于剖析机理和解剖难点。

物质的结构和化学反应机理这些知识,由于是微观无法认知的,所以学生学起来较困难,而多媒体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在讲分子原子结构这部分知识时,由于分子、原子这些微观粒子我们无法看见,而且初中学生的立体概念又比较差。这时可以利用动画软件使微观放大,将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间隔的变化很好地演示出来。讲原子结构的知识时,可通过三维动画,将原子内部结构演示出来,比较原子核与原子大小时,通过画面将原子形象地放大楼房,同时原子核也随着放大成樱桃大小,置于楼房中心,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认识到原子内有大量空间,再将电子随机地点击在这一空间内,使学生认识到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广大空间内做高速运动,而不是圆周运动。这样就使知识的讲授由抽象而变得形象生动,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

(四)多媒体教学适用于复习总结中。

复习总结课需要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便学生能统观全局,综合运用。我们把学生所学的知识设计成课件,通过对比、图表提问等形式来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这样,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边讲边板书,既浪费了许多时间,又不能充分地把知识联系起来,限制了课堂的教学容量。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引发的思考.(一)提高教师的素质。

首先要有一支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的教师队伍,特别是中老年教师要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可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已显得落后;其次,专修业务,不断“充电”,既要继续学习和钻研,掌握最新的知识和理论,提高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的艺术,又要积极学习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化学教学;再次,增强创新意识,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发展的新的教学思路____高效课堂。

(二)注意积累素材。

制作一个优秀课件,需要大量的图片、录像等资料,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特别是利用Internet丰富的教育资源下载有关化学资料并分门别类储藏在计算机里,随时备用。日积月累,丰富的资料库将为制作课件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三)演示与操作相结合。

一个课件质量的好坏,与它的机动性、灵活性和学生参与性密切联系,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能随机应变,对过程等可由教师或学生进行当堂操作或演示,体现交互性,让学生参与,气氛活跃,可防止从“人灌”到“机灌”的现象。课后对上课中产生的灵感及时记录,并进行修改,做到精益求精。(四)辅助而非主导。

传统教学方式因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而延续了几千年,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其锦上添花,但却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是其人格魅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具有持续连贯的耳濡目染的影响力。因为教育毕竟是一个将自然人培养为社会人的过程,而传统教学中的人与人、面对面的心灵交流是程序化多媒体教学所无法取代的。常规的借用多媒体课件,是可以的,甚至达到的效果也不错,但总是依赖,后果也很严重。因此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而不是代替教学,它可以突破重点难点但不能代替思维,这就要求制作的课件要考虑全面、周到,在实践中处理好计算机教学“辅什么”和“怎么辅”的问题,将传统教学中优良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新事物,在教学实践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们不断探索、交流,共同为化学教学的改革而努力,共同为培养出跨世纪的有用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钱继红

杨红立,《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0 篇7

一、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信息技术在课程学科运用后, 可以改变原来的教师直接口授讲解或绘图讲解等单一的知识呈现模式, 实现知识呈现途径的多样化或综合化。这种知识传授途径的多样化, 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带来高效的学习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的显示功能, 缩短板书所需时间,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在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 为方便学生理解, 有时要补充大量的知识, 因此有时需要大量的板书内容。例如, 讲解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 就要绘制表层盐度分布曲线, 如仍采用传统的板书, 则消耗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如果无板书而只靠口头说明, 则往往会词不达意, 再加上是短时记忆, 学生印象不深, 且理解有相当的困难。因此可以使用信息技术的显示功能, 将盐度曲线每一段的形成原因在曲线上加以标注, 边讲解边呈现。这样, 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一些, 也大大减少板书的时间, 提高课堂效率。采用信息技术的快速显示功能, 不仅能解决课堂内大量板书的问题, 还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学习容量, 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

利用信息技术的演示功能, 能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动画等构成的动态教材, 故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地理教学手段, 在处理动态图象时, 只能用黑板上“静态图像”来表示, 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运动观。例如,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会决定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在教科书上只有四个特殊节气日的太阳直射点和气压带、风带静态示意图, 因而学习过程非常抽象和乏味。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 轻松地看清太阳直射点移动和气压带、风带移动之间的关系。类似的情况还有像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时造成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极昼极夜、昼夜长短的动态演变过程、大洋环流系统模式形成过程的讲解等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演示手段来解决。

二、激情导入, 产生好学之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善于巧妙的导入新课, 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例如, 讲《海陆的变迁》这一节, 开始上课, 先给学生播放利用“沧海桑田”这个故事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接着请同学们仔细思考:“东海充满海水, 它怎么会变成桑田呢?”随后又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地图, 想一想:“南美洲和非洲这两块大陆的形状有什么特点?”这时适时播放这两个大洲互相接近, 最后完好地连接在一起的动画。“它们就像被撕破的一张纸, 可以拼合在一起。”同学们再想一想,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时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高度集中, 带着悬念进入教学情境, 自然连贯。

三、创设情境, 享受学习之乐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创设良好的情景, 使学生在新奇的学习氛围中激起思考、讨论的兴趣、引出要讲的知识, 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

教师在讲解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时, 可以给学生播放有特色的自然风光、建筑、风俗、艺术。例如, 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越南的下龙湾、印度的舞蹈、俄罗斯的芭蕾舞、敦煌壁画等等。播放到印度舞蹈、俄罗斯的芭蕾舞时, 可让学生尝试模仿表演, 把学生的兴趣提高到最高点, 使学生真正在美的享受与艺术的殿堂中学习, 达到激发学生情感的最佳效果, 从而丰富他们的视野, 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四、引导探索, 享受攀登之乐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适当地分解知识难点, 合理划分课堂教学层次,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由低向高一步一步攀登。例如, 讲欧洲西部地形特点会对气候产生什么影响时, 利用多媒体课件首先分析地形:地势低平南北多山, 中部平原面积广大。演示大西洋暖流顺利进入欧洲西部, 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样的地形有利于大西洋暖湿气流的深入, 造就了它现在的气候特点。然后做个假设:假如紧挨着西欧平原的西部有一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和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比利牛斯山脉连在了一起, 并用多媒体演示出来。先让学生质疑:“如果真的有这样一条山脉, 欧洲西部的气候会不会和现在一样?”“如果不一样, 它的气候会变成什么样?”待时机成熟时演示:大西洋暖湿气流被多条山脉阻挡不能进入欧洲西部。紧接着做个比喻并演示:一条畅通无阻的河流, 突然间在中间修建了一个大闸门, 河流被截。然后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探讨, 得出结论, 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让学生通过艰苦的探索、攀登、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深入浅出, 体验易学之乐

在对待知识的记忆问题上, 部分内容比较复杂, 不易准确全面地记忆, 这就要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除教师详细讲解, 让学生弄懂弄通外, 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记忆。但有时也可利用多媒体课件, 把难记的内容编成游戏, 让学生在玩中达到牢记的效果。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0 篇8

1.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触及学生的心灵,应像磁石一样将学生牢牢地吸住。信息技术改变了以往学生不论什么内容都只能面对黑板的单一、枯燥式教学,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让学生怀揣着一种浓厚的学习情绪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因此,我在教学新的内容前,就根据新知识的内容和特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声情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创设情境,提出与新知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融入其中,在不同的情境中,发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又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学习数学的目的。如:在教学一年级《找规律》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家家乐超市分店今天开业了,热闹极了!你们想去看看吗?(想)我开始播放视频,先是店外布置各式彩旗、盆花、花篮、及五颜六色的条幅等等。通过超市场景这一视频把学生带入新奇的境界之中,由奇而生趣,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在新知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调动了他们多种感官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之中,我再次播放店内琳琅满目的有序物品让学生从每一排货架上寻找规律。这样不仅把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而且学生学得快乐,做到了新理念所倡导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这样自然的情景中学生乐此不疲。

再如通过有趣的动画来引入课题,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利用多媒体设计一段动画: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四个小动物分别从起点一起骑着相同及不同形状车轮的自行车进行比赛。随着发令官的枪声一响,四只小动物伴着滑稽可笑的动作奋力地骑着。这时暂停课件,让学生猜想:哪只小动物会最先到达终点。有的猜小狗,有的猜小兔,因为它们两个的车轮都是圆的。那到底谁第一个到达终点呢?从而引入课题。通过有趣的动画来引入课题,一方面为学习新知识提出了思考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有一种吸引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充满了整个数学课的课堂。教学结束时,老师再次播放动画看到底谁赢了,说明理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利用学所知识进行解释小狗得第一的理由。这样采用动画激趣,提出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的思维。

2.利用多媒体直观显现数学知识,突破重难点

信息技术具有形象直观、动态演示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能,它能形象地呈现出事物的过程,能具体地表达事物发展地过程,能生动地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使抽象地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能有效地化难为易。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把梯形通过旋转、平移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而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单靠课本、抽象讲解及实物演示只能起到理解表皮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屏幕上演示出旋转、平移和比较过程,学生看得明白,更容易加深理解。这样不仅教师难以讲解、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很快地解决了,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又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角的大小与两边开口的大小有关,而与两边长短无关”这一知识点时学生难以理解。我们就采用多媒体课件先点出一个红点,再画两条射线,认识角。然后再动态演示延长它的两条边,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发生变化。这样来帮助学生理解,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难理解的问题简单化,很容易就能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概念型的课是比较有难度的。小学生的记忆多以形象记忆为主,记忆能力有限,所以要让学生很好地记住概念,并灵活运用是一个难题。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力量,帮学生提升记忆能力。例如:《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这一内容学习难度很大,仅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通过课件再现正确的折叠方式,给与学生形象的视觉享受,然后通过动画特效显示对称轴,这样可使学生直观地认知轴对称图形。

3.利用多媒体增大课堂知识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操作方便快捷,还可以避免教师在某些环节上浪费时间,为学生练习、思考赢得更多的时间。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省去板书和擦试的时间,而且还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题。这样练习的容量也大大增加了,为教师省下了大量的时间。当然,如果在学生填入正确答案时,设计会出现大拇指或奖状的图片,并伴有“你真棒!”的声音时,学生不但兴趣浓厚,而且提高了练习的质量,使学生乐学,教师教得轻松,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图形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多,动画比图形包含更高级的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像放缩与移动、颜色变换,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佳,使课堂时空被计算机拓宽和延伸。例如:在复习课上,利用复习课件效果更为理想。边复习,边进行课内练习、矫正练习,并在其中加上习题答案、迁移性练习,大大缩短教师板书时间,及时进行错误订正。一节课下来,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中。

特别是一年级,如果采用多媒体可以省时省力,效果颇佳。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看不懂题,教师费劲口舌多数学生也听不明白,教师只好一桌桌地走,指导学生去完成,一节课下来也做不完四五题。利用多媒体展示台出示内容,教师边读边用笔指点,每个学生都会一目了然,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加大了知识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可谓一举多得。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时代的进步。面对21世纪的挑战,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使多媒体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和探索知识的有利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是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适时适量的运用信息技术,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科]

【参考文献】

[1]曹焜.数学课堂的点睛之笔—信息技术.宁夏教育,2010.1.

[2]王小燕.如何上学生在数学课上动起来.数学教学研究,2010.11.

[3]数学教学课程标准.

[4]张鸿雁.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各界.科学与教育.

上一篇:寻梦环游记观后感100字下一篇:中国金融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