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设计

2024-07-29

大学教学设计(共8篇)

大学教学设计 篇1

李颖萍

长春师范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摘要:美国的大学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学习为使命,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研讨式教学.课外学习和动手操作中受到较为完整的教育,从而使他们的包括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好的发展。反观我国大学,学生因为处在教学过程的边缘而缺乏学生主动性,学习投入不足;同时学生因为教学方法的教育功能未能很好的发挥。课外学习不足和做中学机会欠缺,从而难以受到较为完整的教育,致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法展。

关键词:大学教育一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课外学习做中学

当前,我国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尤其迫切。,(一)美国大学生的特点

1·以学生为中心:大学教育的根本使命是提升学生的学习

大学的根本使命个目标是提升学生学习,大学的任何行动,计划,选择与决策,都从以学生为中心为中心的角度来审视,都以学生的最高利益为依据。

大学教学设计 篇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要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根据中央指示, 教育部也提出了具体的大学体育目标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 和大学体育教学的三个自主选择 (自主选择学习项目, 自主选择教学内容, 自主选择学习时间) 。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体育系, 积极贯彻和实践这一指导思想, 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成果。回顾实践过程, 总结实践经验, 对于其他高校的大学体育改革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中北大学《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历史回顾

2.1 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选项课过度阶段

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 课程设置为两年, 共四个学期。在四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中, 涵盖田径、武术、体操等, 主要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为目的。1992年, 中北大学 (时为太原机械学院) 在山西省率先对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 即一年级保持原有的教学模式, 二年级开设选项课。当时开设足球、篮球、排球、武术、健美操、羽毛球, 共6个项目供学生依据不同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这种在课程设置上的改革与探索,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也为后续的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2 全面推行选项课阶段

2003年, 中北大学对《大学体育》的教学模式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改革, 即在两年的大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全部采用选项课的模式。这一阶段的改革是在高等教育扩大规模的背景下完成的, 为了满足规模不断扩大的高校大学体育教育, 中北大学开设足球、篮球、排球、武术、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交谊舞、形体、跆拳道、健美等11个项目供学生选择。这次改革为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 为全面贯彻教育部提出的“三自主”原则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 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阶段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2005年, 中北大学《大学体育》正式以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在原有10个项目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网球、国标、散打、拳击4个项目, 成立了15个教学俱乐部。并自主开发中北大学公共体育选课系统, 真正实现了大学体育教学“三自主”原则。这种模式将“学生所好”与“教师所长”相结合, 课上与课下相结合,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收到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2.4 取得的成果

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教材8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4篇;省级教学名师1人, 校级教学名师2人;2000年, 被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授予“校长杯”, 2004年, 作为山西省教学改革的代表, 出席“上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校长论坛。

3. 中北大学《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

3.1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理念

要使学校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就必须从转变思想和观念做起。我校的大学体育改革正是从思想观念入手, 把眼光放到整个社会变革的广阔背景中去认识新形势下大学体育的功能、目标和运作模式, 经过积极探索我们确立了我校大学体育改革的理念, 即大学体育的“系统化”理念, 大学体育的“开放化”理念, 大学体育的“终身化”理念, 大学体育的“学科化”理念。

3.2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经过广泛的调研, 并结合我校实际, 拟定了中北大学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1) 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 (2) 形成新的群体工作的运作机制; (3) 体质研究要能够满足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客观评价和监控要求; (4) 在大学体育教学领域要不断推出新思想、新举措、新成果;

3.3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实践

3.3.1 积极实践“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 打破了原有系别与年级、班级的建制和性别的界限, 根据教学单元及我校体育场馆和教师情况分设15个教学俱乐部, 并成立相应的单项协会。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所好”与“教师所长”的完美结合,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终生体育”的教学思想, 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3.3.2 修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适应“体育与健康”教学体系

高校公共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身心健康的现代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重视和加强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制定科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是优化

3.3.3 实行“分层次教学”的模式

各教学俱乐部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身体条件、学生个体所表现出的体育素质、体育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及对体育课要求和期望值的不同, 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组, 再将教学内容、目标划分为几个由低到高、层次分明的具体目标, 使学生都能在具体目标的引导下, 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达到目标, 并使其尽可能地升到高的层次。即学生达到所在层次的教学目标后, 可调整到高一层次组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更高的目标。这样, 即激发学生主动、愉悦的学习热情。满足其兴趣要求, 又在学习中体现了自我。

3.3.4 成功研制开发《高校体育教学选课系统》软件

为了规范体育教学管理, 我们自主研制开发了《高效体育教学选课系统》。通过该软件, 试行教师挂牌教学、学生网上选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上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 基本上实现了教育部提出的“三自主”原则。经过两年的试用, 师生反应是比较满意的, 目前在我校体育教学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3.5 积极推进教材建设

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适应现代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我们针对“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模式积极进行教材改革, 出版《现代大学体育》系列教材。该教材根据相近项目进行编排, 共5册。学生选什么项目就买有该项目的的那一册, 即经济又实惠, 避免了过度浪费, 从分体现了人性化。

4. 中北大学《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4.1 始终高标准、严要求地坚持大学体育教学及其改革

从我校《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历史回顾来看, 我校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就没有间断过, 时间跨度近二十年。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 始终坚持按照教学管理文件

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负面影响的探究

周中玉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网络文化使大学生在虚拟空间异化脱离实际;网络色情文化对大学生的身心造成危害;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危害相当于电子海洛因垃圾信息毒害大学生的思想;网络文化使大学生在学术领域抄袭成风;学校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监管及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控制。

【关键词】网络文化;网络色情;网络游戏;网络信息

Abstract:Cyber-culture keeps college students in virtual space and far away from reality.Cyber porn does great harm to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Online games is as harmful as electronic heroin for colleges’thoughts.Cyber-culture makes plagiarism a trend in academic circle.Thus, the university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n internet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of college students’network behaviors.Key Words:Cyber-culture;Cyber Porn;Online Games;Internet Information

网络文化是基于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人文与技术结合的文化, 它的产生是网络作为一种媒体日渐深入人们的生活相伴而生的, 它一经产生, 就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并且对社会的总体文化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一、网络文化的界定

网络文化 (Cyberculture) , 又称赛博文化, 是一种与现实社会文化具有不同特点的新型文化, 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依赖以信息、网络技术及网络资源为支点的网络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结构上包括物质层面的网络文化、制度层面的网络文化和精神层面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信息时代的文化特征, 将成为信息时代的核心文化, 这也是网络文化得以迅速形成、传播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负面影响效果探究

网络文化传播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就在于它的海量的信息流通与简易的交往形式。但是网络文化内容的泛滥又导致了各类有害的信息在网络空间中大肆传播。这些有害信息最为典型的就是网络虚假信息、网络色情信息、网络反社会信息、网络攻击信息等。于网络空间超越传统物理空间的时空的限制, 呈时空压缩化趋势, 实现点对面式的交往方式。这种交往方式具有前所未有的开放性, 直接产生了异质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与价值观念的交互影响和碰撞, 也为网络犯罪、网络黑客的猖撅行为提供滋生的温床。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 网络媒体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来源, 由于校园网宽带上网, 一般不受拨号上网的高峰时间网速慢的限制, 学校上网时间可自由选择, 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固定的上网时间。据调查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资料搜集、电子邮件、与熟人联络、娱乐休闲、下载、消磨时间、发表个人意见、结交新朋友、网上教育、网上购物;按学生们使用的主要网络功能排序是:电子邮箱、信息搜索、新闻浏览、网上聊天、上传下载、网络游戏、网上购物、个人主页空间。浏览色情网站是大学生的家常便饭, 当然浏览这些网站的学生多为男性。鉴于这些情况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网络文化带给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也是有必要的。

1、缺乏有效规范的网络为人恶的潜质的爆发提供了途径, 的要求和标准去执行。在历年的山西省公共体育教学大检查中, 始终名列前茅。俗话说“十年磨一剑”, 正是有了多年的积累, 才有了今天的累累硕果。

4.2 紧跟时代步伐, 勇于实践创新

中北大学《大学体育》的教学之所以处于全省领先、全国先进的位置, 是跟不断的实践、创新分不开的。纵观其教学改革的历程, 不难发现, 我校在创新方面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的前列。在专项课的设置到“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 再到“三自主”的实现, 无不体现了勇于实践, 不断创新的思想。在现有基础上, 我们又提出了“四自主”, “一干预”的思想, 并已进行立项研究。

此外还应加强对外交流和教学研究团队培养的, 才能更好的促进了我校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进行。

人性的恶企图到网上恣意妄为, 技术的无止境前进为欲望的膨胀建立了通道, 制度的滞后则使得很多网络行为无拘无束, 从而造成一部分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犯罪。

网络犯罪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或者以计算网络为侵害对象而实施的犯罪行为。大学生网络犯罪是从犯罪主体的身份来界定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 网络自身的特点及存在的漏洞与缺陷, 使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成为可能。一方面网络自身存在的漏洞和缺陷, 为网络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如线间侵入、背后侵入、暗门侵入以及制造逻辑炸弹、定时炸弹等破坏性程序, 使网络失灵、数据遭受破坏, 甚至造成网络崩溃瘫痪, 这些是实施网络攻击、网络破坏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 网络信息和电子技术的弱点, 为大学生攻击网络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违法犯罪目标。第二, 在网络监管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实践中, 相对网络犯罪的增长速度, 网络立法较为滞后, 存在网络监管不严, 对网络违法犯罪打击缺乏力度的现象。第三, 网络信息庞杂, 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 也有不少错误、虚假、低级、庸俗甚至反动的信息。经常在网上冲浪的大学生难免不受到各种消极信息的腐蚀和毒害。

2、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危害相当于电子海洛因

在校的大学生是游戏冲动最强烈的一个群体, 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进取心的群体。他们想象力最为丰富, 精力最旺盛, 却被深深地被束缚与枯燥机械没有趣味的学校学习生活中, 其游戏冲动在现实社会中却又得不到发挥.正是网络使他们获得了满足游戏冲动的最好的机会。耳闻目睹众多“网络精英”的成功事迹, 不少的学生也憧憬着自己未来能够增写“网络神话”。因此, 有众多的学生们沉浸在对网络技术的追逐中。这其中也会有少数人通过一些破坏性的工作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满足一种畸形的成就感。但或许更多的大学生是在现实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过大, 或受到挫折, 转而到网络游戏中放松一下, 或追求一种虚拟的成就感, 以体现自身的价值。网络游戏可以把他们带进丰富多彩的世界一精彩的游戏内容, 绚丽的游戏画面, 生动的游戏音响, 形形色色的游戏人物一每一款游戏都会为他们带来不同的享受。同时, 网络游戏有着很强的趣味性和智力性, 容易使“玩

参考文献

[1]刘定一.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台阶试验的研究与建议[J].体育科学, 2004, 24 (10) :54-55

[2]曹电康.华北工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与时间研究[J].学校体育研究, 2003, 2:6-8

[3]于芳.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科学化研究[J].华北工学院学报, 2002, 4:87-89

[4]曹电康.从大学生体育现状调查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华北工学院学报, 2002, 2:99-101

《〈大学〉节选》教学设计 篇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情操,达到“以情育智”“以情育德”的人文主义新目标。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得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翁的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设计中,笔者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先是让学生在自学中找出疑难点,接着在教师的点拨下,让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最后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来不断提升思想品位。

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培养健全人格,保护学生个性的前提,就是促进学生自身积极主动地发展。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二、教材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但文意较浅显,而且没有生动的吸引人的情节。

在文言字词方面如果课堂上采取逐字逐句翻译的方式,会让学生觉得很枯燥,教学效果反而不好。但是如果不解决字词问题,有些地方学生理解又会有失偏颇。于是笔者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再搜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点,这样,在课堂上,就只需解决学生的疑难点,而且又能让课堂达到有效性。

在内容的赏析上,笔者认为本文不适宜对文本作过多地探究,只需让学生了解《大学》的“三纲八目”的内容及联系即可。关键是要让学生从中吸取精神营养,于是笔者在其中挑选了一些能让学生受益终身的名句警句,并让学生联系自身和社会实际进行评析,让学生加强理解,加深印象。课后再就其中一句写一篇小短文。

三、教学目标

1.《大学》是儒家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本课的学习中,应当让学生对其中的思想有个基本的了解,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2.让学生认识到“修齐治平”的重要性,并培养加强自身修养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问:我们在《师说》中曾学过这样一句话:“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话中的“小学”是什么意思吗?

生答:小的方面的学习。

师问:那么,这小的方面指什么呢?

生答:指的是“句读”。

教师补充:在古代,句读是属于小学问,也就是“小学”。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响应韩愈的号召,去学习儒家的经典之作——《大学》。

(二)解题

师问:这里的“大学”又作何解释呢?

生答:“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应是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教师补充: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另外,古代的大学还可以指古代天子所设的学校。教以穷理、正心、修身、治人之道。

(三)初步感知——朗读课文

1.小组分组朗读

2.正音

忿懥(zhì)偾(fèn)事

(四)自学检测——解释下列划线字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使…彰显;美好

2.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推究

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表现,显露

4.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使……谨慎

5.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对于;有偏向

6.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越出家族

7.弟者,所以事长也 通“悌”,敬爱兄长;用来…的

8.上恤孤而民不倍通“背”,违背

9.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尊敬;长辈

10.有财此有用 就

(五)难点突破——疑难句翻译

1.展示学生课前问到的难句

(1)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2)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3)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4)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2.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3.全班一起讨论,教师点拨:

(1)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解析:第一个句子中,很多同学不知道“诚其意”的解释,于是笔者带着大家先注意整个句子的句式,这是一个判断句,“诚其意”也就是“勿自欺”,再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勿自欺”,此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类型,正常语序为“勿欺自”,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反面推敲出“诚其意”的意思了,也就是“使自己的心意诚实”。

第二个句子要翻译好,关键在于三个字的读音:恶(wù)恶(è)臭,好(hào)好(hǎo)色,自谦(qiè通“慊”)。

本句的翻译为:所说的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指的是要做到不欺骗自己,就像厌恶臭气,喜爱美丽的容貌(一样自然真实),这叫自我满足。

(2)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解析:在解析这句话时,笔者从同学们最容易解释的地方入手,先问大家“则何益矣”如何解释,大家都说是“那么又有什么用处呢”,于是笔者再问“做什么事情有什么用处”,于是学生很快就从前文中寻找到了答案:掩其不善。于是此句中的难点“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就很容易解释了。

本句的翻译为:别人看我们自己,如同洞察我们的肝肺一样,那么(掩其不善)又有什么用处呢?

3.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解析:很多学生问到了此句的翻译。笔者知道那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翻译不合逻辑,于是请一学生把他的疑惑点说出来,学生说:“尧舜是贤君,老百姓顺从他,那是合情理的,但是桀纣是暴君,为什么天下人也顺从他呢?而且这也与历史不符。”把问题找出来后,师生达成共识,问题的症结就在一“从”字,那么它除了可以翻译为“顺从”之外,还可以译为什么呢?于是,大家通过组词法的方式找到了适合本句的翻译“跟从”。

本句的翻译为:桀纣用暴虐来导引天下,民众就跟着(凶暴)。

(4)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解析:解决这个句子的翻译的方法是:对句互译法。先让学生寻找与此句句式相同的句子。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前面一句“有诸己而后求诸人”,而这个句子有课下注释。然后采用对译法,很快就能发现最难解释的词“非”应该也是个动词,然后再结合《逍遥游》中的句子“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很快就能得出“批评,指责”的义项。

本句的翻译为:(君子)首先要去掉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再去批评责备他人。

(六)文本探究

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1.《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请在文中将其找出来。

答: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要达到身修,需经过哪些步骤?

答:四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3.“八目”的关系是怎样的?哪一个是根本?

答:“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基础,做好这些的目的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条件,“修身”的目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们是由大至小的条件关系,或者是由小至大的因果关系。“修身”是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问题设计解析:有些老师一开始就将《大学》的主题介绍给了学生,笔者认为本文内容较浅显,正是训练学生提炼信息的好蓝本,而且通过思考,提炼,学生对《大学》主导思想的印象也会更深刻,更能够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明了“修齐治平”的重要性。

(七)课文小结

《大学》三纲八目的人生图式具有成熟的理论创造,成功地塑造了中国历史中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特定道德人格,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并造就了独特的中国人生精神,成为传统文化予以我们的一份宝贵精神遗产。

(八)发散与探究

有人说《大学》的论述可谓“微言大义”,精微的言辞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些道理,对现代人也是很有作用的;有人却对其中的某些说法颇有非议。

请在下面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句联系社会和自身实际进行评析。

1.君子必慎其独也。

2.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3.格物致知。

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5.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6.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7.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教师总结:

如果一个人缺乏基本的道德修养,就不可能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我们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应遵守道德规范。能否永远做光明磊落的人,关键也许就在你不为人注意的一刹那。

(九)学生齐读老师寄语(投影仪展示)

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十)作业

在文中挑选一句你感触最深的句子,联系社会和自身实际进行评析,并将之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五、教学反思

1.文言文的字词落实中,应该要有较强的针对性,解决的应是学生中存在的难点疑点,不能天女散花式般没有重点。学生其实喜欢解决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设计他们自学中的疑难点,在迎合他们的这种心理的同时,也能较好地将一些知识点贯穿其中,既能让学生乐在其中,又能让他们学在其中,收获在其中。

2.教师课前多付出点,学生课堂上的收获就多一点。课前的疑难点的搜集不仅很好地节约了学生的课堂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3.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在设计一些问题时,我们要相信学生具有能力自己解决。

《小瓶子大学问》教学设计 篇4

大社学校 赵萍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通过两个活动组织学生查找、分析资料、制作生态瓶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维护生态平衡,认识到生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所带来的危害。其重点是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瓶。活动的趣味性较强,教师要在趣味活动中抓住教学重点,组织好交流总结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小组的生态瓶不能够维持更长时间的原因,改进自己的生态瓶,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生态瓶的兴趣。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各种方法搜集到自己研究所需要的资料。

2.能正确分析出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对维持生态平衡所起的作用。

3.能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4.能发现自己设计制作的生态系统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5.能提出自己具体的研究与生态平衡相关的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3.能坚持进行长期观察记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态平衡的含义。

2.能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人与生物圈有哪些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说出3条以上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瓶,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生态平衡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述:在分析校园生态系统时,我们发现有些鸟类吃昆虫,大多数昆虫吃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土壤里的细菌分解着动物的尸体,周围的环境对生物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这就是生态平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

(二)新知探究

◆活动1:交响与和谐——生态平衡

(1)认识生态平衡

查阅资料,寻找更多的有关生态平衡的资料。

阅读教材P53资料。

讨论: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类生物突然减少甚至消失时,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怎样的影响?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受到什么启示?

生态系统中的平衡是不变吗?

(2)设计一个生态农业模型或生态系统模型。

阅读科学在线:

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生态农业,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述:我们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大家想不想制作一个生态瓶来模拟生态系统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试试吧!

(二)新知探究

1.提出研究的任务:你能制作一个生态瓶来模拟生态系统吗?你能通过生态瓶探究如何使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吗?

2.学习制作生态瓶,并设计研究方案。

3.提示:制作前先查阅有关陆地,森林等生态系统的资料,再设计自己的生态系统模型,由哪些成员组成,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怎样使自制的生态系统模型尽量保持长时间的平衡。征求同学和老师的意见后,开始行动。

4.自行设计。

5.交流:自己设计的生态系统模型是如何维持平衡的?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需要做哪些改进?

6.你能参考池塘生态系统,做一个模拟陆地生态系统的模型吗?

根据观察内容设计表格,记下每次观察结果,并画出模型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关系图。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小瓶子大学问 生态瓶中池塘生态系统中

某大学教学楼设计 篇5

毕业设计网(设计)计划任务(目的、任务、计划进度、措施、预期结果):

一、目的:

毕业设计来源于工程实践,目的是通过毕业设计这一时间较长的专门环节,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知识和相关技能,解决具体的土木工程设计问题,提高工程应用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和其他教学环节所不同,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系统地完成一项(或部分)工程设计,解决与之相关的所有问题,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显著特点。因而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其他教学环节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

二、任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大学教学楼结构设计,框架结构,建筑面积5000m2,层数为5层。主要功能:

1、普通教室(18间);

2、多媒体大教室(5间);

3、教师休息(每层设置)(1间);

4、教务室(1间);

5、卫生间(每层设置)(1间)。

设计时要考虑动静分区、交通便捷顺畅、采光、通风、防火等内容,同时必须满足现行相关规范要求。

(二)设计原始资料

1、气象资料

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2℃,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度28℃,最高温度40.7℃,最低温度-14℃,冬季相对温度73%,夏季相对温度81%。冬季主导风向东北平均风速2.6 m/s,夏季主导风向东南平均风速2.6 m/s,最大风速23.7 m/s。年平均降水量1034.1mm,月最大降水量179.3mm。最大积雪厚度0.32m,基本风压WO=0.4 KN/M2,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09m。常年地下水位低于-1.3m,水质对混凝土没有侵蚀作用。场地平整,地面高程0m,三通已完成,主要建筑材料供应充足。

地质资料

(1)建筑物场所位于冲积平原上,地形平坦,无不良地质现象存在;

(2)粉土层:该层强度较高,但厚度不大,只有1.5~2.0米,按照8个土样试验的平均值:孔隙比e=0.6(δ=0.08);含水量W=20%(δ=0.1);重度 γ=19KN/m3.。压缩模量ES=6Mpa;fK=180Kpa;

(3)细砂层:较松散,含水量较高,挖基坑时可能出现流砂现象,通过对20个标准惯入试验数据的统计,标惯锤击数N63.5=10;重度γ=18KW/m3,压缩ES =2Mpa;fk=100Kpa;

(4)卵石层:很密实,厚度超过20M,钻探钻进时极困难,标准惯入试验时,锤击惯入很困难,卵石孔隙中由中细砂填充,属密实的卵石层,卵石重度γ=22KW/m3,压缩模量ES=30Mpa;fk=350Kpa;

(5)地下水位标高为198.50米,距地表1.5米,水源较丰富,无侵蚀性;

(6)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7)材料:混凝土采用C30、C35,纵向钢筋采用HRB335或HRB400,箍筋及现浇板中钢筋采用HPB235;围护墙体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390mm×190mm×190mm。

(8)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三)基本设计任务与要求

1、建筑设计:建筑平面布置合理,立面美观大方,各建筑功能等要符合建筑设计规范、规程等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建筑平面、立面、剖面设计,绘制相应的施工图,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2、结构设计

(1)结构方案的确定,根据使用要求,场地条件,抗震设计等要求并遵循使用方便、结构合理、施工可行的原则,经过分析比较确定方案。包括结构选型,结构体系的选型、结构布置、基础形式的确定和主要承重构件截面尺寸的确定;

(2)结构内力计算(手算);

(3)结构电算分析,电算主要成果输出,并将电算结果与手算对比;

(4)基础设计。

建筑、结构施工图

(1)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图

(2)基础平面图;

(3)基础配筋图;

(4)框架配筋图;

(5)楼梯配筋图;

(6)图纸部分手绘、部分机绘。

设计要求

(1)每个学生应通过毕业设计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阅读和使用参考资料、综合运用所学各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并正确运用各种规范;

(2)设计方案合理,设计方法正确,计算数据可靠,计算书条理清晰,文字简练,书写工整;

(3)设计图纸能正确表达设计意图,符合制图标准,图面布置协调合理。

摘要

本工程为教学楼占地面积约1059.38平方米,建筑面积5146.5平方米。本建筑主体五层,总高度20.50米,室内外高差为0.45米,女儿墙高1.0米。建筑总长度为67.8米,总宽度为17.1米。建筑立面规整,采用蓝白相间防水涂料装饰外墙,女儿墙为现浇,除正门为玻璃门外,其余均采用实木门,窗为塑钢窗。

本工程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墙采用300mm厚空心砖水泥砌块,楼梯间墙为240mm实心砖墙,内墙采用200mm厚空心砖水泥砌块。柱子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首层截面500500,在二层处变截面一次,截面尺寸减小50mm,其余各层为450450。框架梁混凝土等级C30,截面为250600和250400。建筑地点地质条件良好,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混凝土强度C25。建筑内部设有三部楼梯,满足防火要求。屋面排水采用有组织排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Ⅱ类场地土。由于结构的不规则和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根据抗震规范要求,需要设置抗震缝,抗震缝宽为100mm,兼作伸缩缝。

本设计严格遵守我国现行规范和有关规定,计算中包括荷载汇集,地震作用,风荷载,内力组合,楼板设计,基础设计,楼梯设计等。其中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的方法采用底部剪力法,采用修正后的反弯点法(D值法)确定柱子的反弯点和内力。计算竖向荷载作用时采用弯矩的二次分配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楼 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独立基础抗震缝

大学物理《大学物理C》教学大纲 篇6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 :大学物理C;英文名称: College Physics C 课程编码: 学 分:8分

总 学 时:120学时 理论学时:84学时

实验学时:36学时 适应专业:非物理类理工科各专科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执 笔 人:杨长铭 审 订 人:田永红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非物理类理工科专科各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使学生理解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了解物理学基本理论在生产技术中的重要应用。

2.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受到一定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在实际的工程技术工作中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3.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参加工程实践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3学时)

第一节 质点运动的描述

一、参考系

质点;

二、位置矢量

运动方程

位移;

三、速度;

四、加速度。第二节 加速度为恒矢量时的质点运动

一、加速度为恒矢量时质点的运动方程;

二、斜抛运动。第三节 圆周运动

一、平面极坐标;

二、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三、圆周运动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角加速度;

四、匀速率圆周运动和匀变速率圆周运动。

第二章 牛顿定律

(2学时)

第一节

牛顿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二、牛顿第二定律;

三、牛顿第三定律。第二节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第二节

几种常见的力

一、万有引力;

二、弹性力;

三、摩擦力。第三节

惯性参考系

力学相对性原理

一、惯性参考系;

二、力学相对性原理。第四节

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 第三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理

(5学时)

第一节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一、冲量;

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第二节

动量守恒定理 第三节

火箭飞行原理* 第四节

动能定理

一、功;

二、质点的动能定理。第五节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

势能

一、万有引力、重力、弹性力作功的特点;

二、保守力与非保守力

保守力作功的数学表达式;

三、势能.第六节

功能原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二、质点系的功能定理;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

四、宇宙速度*。第七节

能量守恒定律

第八节

经典力学的成就和局限性 第四章

刚体的转动

(6学时)

第一节

刚体的定轴转动

一、刚体转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二、匀变速转动公式;

三、角量与线量的关系。第二节 力矩

转动定律

转动惯量

一、力矩;

二、转动定律;

三、转动惯量。第三节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一、质点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二、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第五章

热力学基础

(6学时)第一节

气体的物态参量

平衡态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一、气体的物态参量;

二、P、V、T的单位;

三、平衡态;

四、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第二节

准静态过程

热量

一、准静态过程;

二、功;

三、热量。第三节

内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内能;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四节

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和等压过程

摩尔热容

一、等体过程

定体摩尔热容;

二、等压过程

定压摩尔热容;

三、比热容。第五节

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

一、等温过程;

二、绝热过程;

三、绝热线和等温线。第六节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一、循环过程;

二、热机和致冷机;

三、卡诺循环。第七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卡诺定理

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二、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三、卡诺定理。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

(4学时)

第一节

物质的微观模型

统计规律性

一、分子的数密度和线度;

二、分子力;

三、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及统计规律性。第二节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一、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二、理想气体的公式。第三节 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第四节 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内能

一、自由度;

二、能量均分定理;

三、理想气体的内能和摩尔热容。第五节 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

一、麦克斯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定律;

二、三种统计速率。第六节 分子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 第七章

静电场

(9学时)

第一节

电荷的量子化

电荷守恒定律

一、电荷的量子化;

二、电荷的守恒定律。第二节

库仑定律 第三节

电场强度

一、静电场;

二、电场强度;

三、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四、电场强度叠加原理;

五、电偶极子的电场强度。

第四节

电场强度通量度

高斯定理

一、电场线;

二、电场强度通量;

三、高斯定理;

四、高斯定理应用举例。第五节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电势能

一、静电场力所作的功;

二、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三、电势能。第六节

电势

一、电势;

二、点电荷电场的电势;

三、电势的叠加原理。第七节

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

一、等势面;

二、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第八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4学时)

第一节

静电场中的导体

一、静电平衡条件;

二、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电荷的分布;

三、静电屏蔽。第二节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一、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相对电容率;

二、电介质的极化*;

三、电极化强度*;

四、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

极化电荷与自由电荷的关系*。

第三节 电容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第四节 电容

电容器

一、孤立导体的电容;

二、电容器;

三、电容器的并联和串联。第五节 静电场的能量

能量密度

一、电容器的电能;

二、静电场的能量

能量密度。第九章

恒定电流

(1学时)

第一节

电流

电流密度

一、电流;

二、电流密度。

第二节 电阻率

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

一、电阻率;

二、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第三节

电动势

全电路欧姆定律

一、电动势;

二、全电路欧姆定律。第十章

稳恒磁场

(6学时)

第一节

磁场

磁感强度 第二节

毕奥-萨伐尔定律

一、毕奥-萨伐尔定律;

二、毕奥-萨伐尔定律应用举例;

三、磁偶极矩。第三节

磁通量

磁场的高斯定理

一、磁感线;

二、磁通量

磁场的高斯定理。第四节

安培环路定理

一、安培环路定理;

二、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举例。第五节

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一、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所受的力;

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举例;

三、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举例。

第六节

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力 第七节

磁场对载流线圈作用的力矩* 第十一章

磁场中的磁介质

(2学时)

第一节

磁介质

磁化强度

一、磁介质;

二、磁化强度。

第二节

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

磁场强度 第三节

铁磁质 第十二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

(6学时)

第一节

电磁感应定律

一、电磁感应现象;

二、电磁感应定律;

三、楞次定律。第二节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一、动生电动势;

二、感生电动势;

三、涡电流。第三节

自感和互感

一、自感电动势

自感;

二、互感电动势

互感。第四节

磁场的能量

磁场能量密度

第五节

位移电流

电磁场基本方程的积分形式

一、位移电流

全电流安培环路定理;

二、电磁场

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的积分形式。第十三章

振动

(4学时)

第一节

简谐运动

第二节

简谐运动中的振幅

周期

频率和相位

一、振幅;

二、周期;

三、相位;

四、常数A和的确定 第三节

旋转矢量 第四节

单摆

第五节

简谐运动的能量 第六节

简谐运动的合成

一、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

二、多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

三、两个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 第七节

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

共振* 第八节

电磁振荡*

一、振荡电路

无阻尼自由电磁振荡;

二、无阻尼电磁振荡的振荡方程。第十四章

波动

(6学时)

第一节

机械波的几个概念

一、机械波的形成;

二、横波与纵波;

三、波长

波的周期和频率

波速;

四、波线

波面

波前

第二节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二、波函数的物理含义。第三节 波的能量

一、波动能量的传播;

二、能流和能流密度。第四节

惠更斯原理 第五节

波的干涉

一、波的叠加原理;

二、波的干涉。第六节

驻波

一、驻波的产生;

二、驻波方程;

三、相位跃变;

四、驻波的能量。第七节

声波

超声波

次声波* 第八节

多普勒效应* 第九节

电磁波

一、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二、电磁波的特性;

三、电磁波谱。

第十五章

波动光学

(12学时)

第一节

相干光

第二节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双镜

劳埃德镜。

一、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二、劳埃德镜。第三节

光程

薄膜干涉

一、光程;

二、透镜不引起附加的光程差;

三、薄膜干涉。第四节

劈尖

牛顿环

一、劈尖;

二、牛顿环。第五节

迈克耳孙干涉仪* 第六节

光的衍射

一、光的衍射现象;

二、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三、菲涅耳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第七节

单缝衍射

第八节

圆孔衍射

光学仪器的分辨率 第九节

衍射光栅

一、光栅;

二、光栅衍射条纹的形成;

三、衍射光谱。第十节 X射线的衍射* 第十一节

全息照相简介* 第十二节

光的偏振性

马吕斯定律

一、自然光

偏振光;

二、偏振片

起偏与检偏;

三、马吕斯定律。第十三节

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 第十六章

狭义相对论

(3学时)

第一节

伽利略变换式

牛顿力学相对性原理遇到的困难

一、伽利略变换式

经典力学的相对性原理;

二、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三、光速依赖于惯性参考系的选取吗?

第二节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洛伦兹变换式

一、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二、洛伦兹变换式。第三节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一、同时的相对性;

二、长度的收缩;

三、时间的延缓;

四、关于时间延缓和长度收缩的实验证明。

第四节

相对论性动量和能量

一、动量与速度的关系;

二、狭义相对论力学的基本方程;

三、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四、质能公式在原子核裂变和聚变中的应用;

五、动量与能量的关系。

第十七章

量子物理

(5学时)

第一节

黑体辐射

普朗克能假设

一、黑体

黑体辐射;

二、斯特藩 – 玻耳兹曼定律

维恩位移定律;

三、黑体辐射的瑞利 – 金斯公式

经典物理的困难;

四、普朗克假设

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

第二节

光电效应

光的波粒二象性

一、光电效应实验的规律;

二、光子

爱因斯坦方程;

三、光电效应在近代技术中的应用;

四、光的波粒二象性。

第三节

康普顿效应

第四节

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第五节

弗兰克 – 赫兹实验

第六节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第七节

不确定关系

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验一

用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3学时 实验二

用三线摆测刚体的转动惯量

3学时 实验三

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3学时 实验四

用惠斯登电桥测电阻

3学时 实验五

用线式电势差计测电动势

3学时 实验六

示波器的使用

3学时 实验七

超声声速的测定

3学时 实验八

光电效应

3学时 实验九

等厚干涉—牛顿环

3学时 实验十

物体密度的测量

3学时 实验十一

油品粘度的测量

3学时 实验十二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使用

3学时

四、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特点,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上应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和形象化等原则,通过幻灯、录像、课堂演示、动画、多种媒体及课外参加演示实验等各种途径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授课教师除应吃透教材内容外,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注意本学科的发展,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详细教学基本要求见教育部《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五、大纲说明

1、本课程为独立开设的学年课程,按上、下两个学期安排(二年级上学期和二年级下学期)。其中,上学期为60学时(理论42学时,实验18学时),计4学分;下学期为60学时(理论42学时,实验18学时),计4学分。

2、关于课堂教学:应切实保证本课程的系统性与基本内容的完整性,不应过分强调专业;本课程应着重讲授《大学物理》的基本知识;课堂讲授中应保证有适当数量的例题,并注意讲练结合。与中学重复的内容应以复习的形式讲授,对后续课有重复的内容只给出结论,不作推导。

3、关于练习:课外作业以活页习题的方式进行。每次课10道题:选择题5道,填空题3道,计算题、或证明题、或问答题2道。选择题与填空题以让学生巩固物理概念为主。力求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以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将全学期的习题分课次编印成册,学生课后用统一的练习答题纸顺次往下做。

4、关于*号内容:带*号内容不属于教学最低基本要求内容。教师可以不讲授,也可根据专业特点适当讲授。

5、专科大学物理的理论课与实验课作为一门课,分两学期开设,期末考试占70%,实验占20%,平时成绩占10%。

六、教学参考书

1、东南大学等七所工科院校编,马文蔚改编,物理学(第五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赵近芳主编,大学物理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年。

3、汪晓元、赵明等编,大学物理教程,北京邮电出版社,2005年。

大学教学设计 篇7

由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上英语课时是上大课, 所以人数往往在60人左右, 甚至更多。在这种情况下, 对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不能不说是严峻的考验。虽然各个高校在英语教学时都参照了教育部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但采用的主要是传统的教学方法, 即老师“满堂灌”、学生满堂抄笔记的方法。这必然形成“英语教学主体单一化, 教学结构模式化, 教学目标和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 教学方式静态化和教学与生活割裂的局面” (董明, 2004:30) 。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 以后走向工作岗位, 应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的水平必然及其有限, 语言交际能力匮乏, 不能适应国际化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 在教师组织教学时, 忽略了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外语能力的要求, 一味死抓课本, 有的甚至一味讲语法规律, 造成和高中英语课堂知识的重复, 从而浪费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宝贵课堂时间。

1. 支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顾佩娅 (2006:8) 曾指出, “计算机是一种非常得力的语言教学的辅助工具, 其重要原因是计算机所创造的学习环境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语言的学习, 它有助于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种种限制”。这一点, 我国大多数高校在硬件上已经有了相当的实力。目前需要研究的更多地在于教师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这一新的教学手段, 有效地利用它组织教学, 而不被它所束缚。使得多媒体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而不流于形式。

Jonassen (1999) 曾指出, 学习是意义建构, 强调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目标指引性、任务真实性、不断反思性和互动合作性。所以, 作为教师, 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现代手段, 强调学生的认知作用, 教会学生自主进行英语学习。

以美国心理学家Carl R.Rogers为主要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流派认为教育应该重视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价值, 教学的目的在于教师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动机, 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自我意识, 促使学生能进行自我教育。以人为本应该成为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的主旋律。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 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教师的知识范围和教学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 教师应该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探索出适合中国学生的培养英语实用能力的新型道路。

2.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2.1 教学目的的改革

大学英语的终极目的是什么?这是众多专家学者讨论得很多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 大学教育总的来说是要服务于社会的。而英语, 作为一门语言工具, 尤为如此。所以,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应该是在高中英语教学已经给学生打下一定语法及阅读能力的基础上, 进一步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在工作实践中自如地使用英语和外国人进行简单的书面和口语的交流。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基于以上的目的, 在教学中, 听说的比例应该进一步提高, 而语法的教授应该相应减少。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教师应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这个知识结构的更新不仅是英语方面的, 还有是在社会知识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 课堂气氛才能活跃, 课堂信息量才能得到加大。

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大学英语教育中普遍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师多媒体操作技术日趋熟练的同时, 一定要警惕将大学英语的课堂当作多媒体技术的展示厅。一定要坚持将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辅助手段的理念, 避免喧宾夺主。教师在花精力制作花哨、精美的电子课件以避免学生的“审美疲劳”方面做足了功夫, 但恰恰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既没有对教育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设计, 又没有对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学生在课件中漫游, 教师在讲台上不停按动鼠标, 电脑成了插足的“第三者”。这样的课堂与传统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 甚至不如传统教学。

教学媒体的现代化不等于教学最优化, 教学最优化的决定因素不在于使用哪种媒体, 而在于教师所持的教育观念。“如果在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时, 依然以落后的教学理论作指导, 采用落后的教学方法, 只是向学生灌输知识, 那么就从原来的教师的人灌变成电灌或人机共灌”。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 教师观念的转变远比一种教学法或教学方式要重要的多。多媒体教学方式, 究其实质, 它终究属于计算机辅助教学, 它显然不能代替全部教学模式。唯有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 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加强教学设计, 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才能实现大学外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摘要:文章分析了大部分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 联系日后学生就业时工作单位对英语水平的要求, 从心理学、教学理论、教学评估等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心理学,教学理论,教学评估,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董明.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模式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5.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6.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设计刍议 篇8

关键词:写作;分布式认知;英语写作;教学设计

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提高写作技能,一直是高校英语教学设计中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从认知机制方面讨论英语写作的特征,然后从这一特征出发讨论教学设计的相关问题。

一、写作的认知特征

写作和口语表达不同,是综合应用语言知识的过程。首先,写作涉及抽象概括能力,即作者能够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将一些琐碎的事例加以概括总结并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其次,涉及例化能力,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读者通过事例明白一个抽象、晦涩难懂的道理。再次,写作还涉及作者的衔接手段的运用能力,即在行文过程中,运用某些连接手段(比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举例方式、总结)将文章中的信息有效地连接起来,使得这些信息之间呈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最后,写作还涉及作者的修辞能力,即作者能够有效地利用英语语言所特有的表达手段,如反问、排比、明喻、夸张等修辞手段,增强表达效果。然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并不是单纯通过课堂讲授英语语法知识实现的。为此,我们需要了解写作过程的认知特点。

从认知机制上看,写作是一项分布式认知活动。所谓分布式认知活动,是指认知活动涉及认知主体的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互相作用,认知加工的结果是两类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就写作来看,写作过程中的信息加工不仅受到作者语言知识的影响,还受到母语语言知识、作者对写作主题的了解、写作目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写作就是作者将这些信息综合加工的过程。根据分布式认知理论,英语写作是一项复杂的认知活动。写作能力是以涌现的方式从汉语向英语迁移的。

写作是一项高度复杂的认知活动。完成一项写作任务,学生既要从长期记忆中提取已有的知识。又要从情境中获取有意义的信息,将这两类不同来源的信息共同加工并形成最后的结果。理想的作品应该具有书面交际媒体所特有的形式特征和实质特征。这些形式特征包括篇章的形式结构、衔接机制、修辞手段等,实质特征包括如何保持内容的连贯,避免歧义、冗余,论据信息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对主题的支持力度等。显然,形式特征大多来源于主体语言知识,是内部表征。针对具体的情境和写作任务,主体可以以图表的形式从内部表征中提取信息。实质特征则既包括内部表征,又包括外部表征,具有情境依赖性。内部信息加工过程和外部信息加工过程交织在一起促成了两种信息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充分运用掌握的语言知识,写出优秀的作品。

认知活动的复杂性不仅表现为写作活动的复杂性,还表现为写作能力获得的复杂性。当代认知学认为,这一复杂性特征需要通过混沌理论加以解释。

二、写作能力的涌现

混沌理论的产生源于量子物理学不满牛顿的机械决定论对物理现象的解释。量子物理学认为,宇宙并非是一个巨大的、事先决定的存在。所有的物理现象都是不可决定的,也是不可预测的。这种非决定论为理解世界的混沌现象提供了认识和研究的途径。就写作能力而言,由于写作的心理过程是分布式认知活动,所以写作能力和语言知识不是线性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单纯依赖语言知识的传授并不能提高写作能力。要说明混沌理论和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首先要理解“混沌”的内涵。所谓“混沌”,是指非决定论的不可预测性、无序性、复杂性、不平衡性、多样性、非线性以及不稳定性的存在。混沌并不意味着无序。理解混沌,应当注意把握两点:第一,混沌系统中隐藏着有序,混沌是有序的前兆和伙伴而不是敌手,它在有机体的进化和成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混沌是存在于无序中的有序模式,虽然混沌是随机的,却包含着有序的隐蔽结构和模式。混沌理论有个关键概念对于写作教学极具启发意义,那就是“初始条件敏感性”。混沌系统对其初始条件的异常敏感性说明,最初状态的轻微变化能导致不成比例的巨大后果。当一个系统的初始条件不清楚或不确定的时候。我们是不可能预测会发生什么结果的。这就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道理。举个例子,学生学会了单词"hole"的中文意思是“洞”,这一知识在后来的学习中具有优势地位,因此。每当写作中需要表达“洞”的概念时,‘'hole"便成为首选。比如,表达信息“衣服上有个洞”“牙齿上有个洞”时,学生便会误用“hole”。实际上,上述情形中“洞”在汉语和英语中有两种不同的概念:衣服上的“洞”是“通透性的缺损”,而牙齿上的“洞”是“凹陷性的缺损”。所以,表达“衣服上的洞”可以用"hole",但表达“牙齿上的洞”用"hole"则是不合适的,而应该用"cavity"。从写作能力发生的认知本质来看,学生在"hole"和“洞”之间的关联、在"cavity"和“洞”之间的关联,既决定于学生对关于“洞”的知识掌握的情况,又决定于学生描写的主体中是哪一种情形中的“洞”。

写作能力是语言运用能力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诸多子系统,比如,抽象的语言知识、作者关于写作情境的认识、对于读者的期望、对写作目的的关注等。我们在教学时传授的知识只是众多子系统中的一个,而其他都是在写作情境中随机获取的。这种随机性是作者的“无意识”行为,所以作者通常意识不到这种行为。写作能力就是在具体的写作教学过程中,通过提供足够的信息,使某些条件具有突显陛(即使其更有可能成为混沌的初始条件),最后使得学生形成某种写作能力。

三、写作教学设计

我们从写作能力的认知基础可以看出,写作能力在认知上是个“混沌”,这就意味着写作能力具有涌现性。这一认识对分析写作教学的本质、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科学视角,从这一视角分析写作教学实践。对于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具有启示意义。

1要认识到教学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像气象学或生物学系统一样,写作教学是不同知识系统的相互作用,也充满了混沌。传统的写作教学设计原则和假设在本质上是决定论性质的,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数量和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线性因果关系,传授的数量越多,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越高;同时,教学效果是可预测的,即基于上述决定论思想,传统的教学设计者相信,只要在设计上完美,教学结果也必定完美。从混沌理论看,这种思想是不正确的。因为认知能力的发生(也即写作能力的形成)不是决定性的,而是充满了偶然性,教学结果也是不可预测的。这样,教师对教学效果的预期更具客观性。

2注重协作教学设计的“教”和“学”

写作过程,乃至写作能力,是分布式认知活动,而这一活动的混沌特征提醒我们,写作教学设计必须认真考虑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这两个环节。传统的写作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

种做法的缺点之一就是错误地将学生看做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没有主动的加工过程。但是从分布式认知看。写作能力的发生仍然是个神秘的过程,教师方面的各种因素,例如教学风格、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授方式、教师的个性特征等,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倾向性、努力度、已有的知识以及大量的才能倾向形式等,以一种混沌的形式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影响着整个写作教学过程。整个过程中,究竟哪些特征会成为混沌的初始条件是不确定的,所以,为了使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具有可预测性,教学设计中就必须将教学过程尽可能分解、细化。

3,在写作教学设计中,要克服设计条件理想化倾向

在理想化的教学世界中,不存在不确定因素,或者说,一切都是决定性、可预测的。如此,写作教学设计模式就可以完全有效地起作用,但这只是个天真的假设。理想和现实不是一回事,这就决定我们无法规避教学实际中的混沌事实。教学过程是充满变数的、混沌的,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学习者某些方面的变数。但这些变数又必然会影响教学的实施效果。变数具有非线性特点,要全面、精确地考虑到这些变数几乎是不可能的。

4重视学生元认知(即反思)能力的发展

处理写作教学设计中“混沌现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帮助学习者学会反思其学习活动,发展其元认知意识,提高其元认知能力。元认知是指关于我们如何感知、记忆、思考和行动的知识,它包括计划、监控和评价学习过程几个组成部分。掌握这些过程并在学习中及时运用,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成效。比如。在教学中可以增加模仿性写作和自由写作、看图写作和命题写作等写作活动,在评估中,可以采用教师评阅和学生评阅、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这可以让学生反省自身认知活动,从中发现优点和不足,扬长避短,反省自身语言知识的结构、遣词造句的能力、表达是否符合英语习惯。总之,写作教学设计要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灵活的、弹性的、有自我反省能力的学习者,而不是仅靠教师单方面的传授、机械记忆教师传授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就可以实现写作能力提高的被动学习者。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是一种帮助他们处理复杂的现实世界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5,重视过程评估和诊断性评估

过程性评估是对教学计划实施情况的实时监控,是在写作教学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检查,以确定学习活动的实施是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诊断性评估是针对实时教学计划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解决问题的活动,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性活动。两种评估都是不断检视的循环过程,以确保各个部分和谐有序,学习活动朝着实现目标的方向前进。前文中,学生对自己写作活动的反思就是一种评价的形式。反思行为包括“前瞻”和“回眸”:前瞻,是指学习、掌握活动序列的结构,确定可能出错的地方,选择某种可以减少错误和便于纠正的策略,确定行之有效的反馈方式及其评价反馈效果的方法;回眸,是指吸取以往的错误教训,对学习经历有深刻的印记。并且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对学习活动可能产生的结果作出评价。

6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中最难观察和掌握的是学生的情感差异,这也是教学设计中最难处理的问题。但是,研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混沌现象最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要依靠情感的干涉。数十年来,学生的认知过程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焦点课题,学生的情感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关情商的研究表明,经常性的情感挫折或者情绪波动会影响个体的智力水准。损害、削弱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了解和监控个人的自我情绪状态,对于我们成功地作出日常的或重要的决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表明,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对不同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的评价会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而消极的评价对某些学生的负面影响会大一些,而对其他学生的负面影响会小一些。因此,个体差异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写作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以上笔者论述了写作能力的认知特征,讨论了这一认知活动的混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这些特征在写作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意义,希望这一讨论对教学计划的设计具有启发作用。

上一篇:劳务派遣公司制度下一篇:2020消防安全手抄报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