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2024-09-01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精选11篇)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篇1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国家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先进模范人物,他们不仅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也在艰苦创业中铸就了一种伟大的精神,教育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今天,我国人民正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上,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我们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全国各条战线的广大职工及各族人民群众,都要自觉地向劳模学习,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爱岗敬业、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维护稳定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这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既要紧紧地依靠工人阶级,又必将造福于工人阶级,既为工人阶级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又对工人阶级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广大工人阶级要发扬主人翁的精神,紧跟时代步伐,立足本职工作,追求新知识,掌握新科技,提高新技能,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创业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得到最广泛最充分调动的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在这个进程中,我们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断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不断壮大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提升工人阶级的素质,使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更好地体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今年“五一”,欣逢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80周年。80年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联系工人阶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广大职工利益的维护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各级工会要发扬光荣传统,不断开拓创新,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工会的领导,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切实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实行工人阶级队伍的广泛联合和工会组织的高度统一,坚持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开展工会对外交往,坚持推进工会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为改革、发展、稳定多作贡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重要性,为工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篇2

一、引领公众行使民主法治权利, 加强民主法制舆论监督。

民主法治, 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随着中国民主法制体系的不断健全, 现代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凸显了公民社会的地位与作用, 人们的民主法治意识在不断提高, 并开始主动行使公民参与权和评判权, 新闻传媒作为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决策的重要工具, 应积极为公众提供自由便利的参与平台, 引领公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为公众行使民主权利提供有力的条件和保障。同时, 新闻传媒还要加强民主法治舆论监督。开展舆论监督是实现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 是反映人民心声的重要渠道, 为使舆论监督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首要的就是遵守新闻纪律、恪守新闻职业道德, 做到不越位、不缺位, 将一些有代表性、有普遍意义、有法可依的不合法问题, 给予不同程度的跟踪报道, 监督执法部门公正执法, 维护社会法治。

二、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化解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目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 特定的社会环境导致了各种利益关系的不断调整和变化, 引发的社会矛盾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城乡差别、地区矛盾、资源不均、分配不公等多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对和谐社会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新闻传媒应当积极、主动地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及时、有效地疏导社会舆论, 化解社会矛盾, 平衡社会心理, 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新闻传媒可以通过客观、公正的报道, 反映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和观点意见, 最大限度地平衡群众心态, 理顺群众情绪, 排解群众困难, 协调利益关系, 满足人们的知情权, 让人们得到心理的平衡, 感受到和谐社会氛围, 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 体会到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

三、积极倡导中国传统道德观, 弘扬社会主义新道德、新风尚。

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继出现了“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故, 反映出社会诚信缺失和道德滑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精神文明建设亟须加强。新闻传媒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充分发挥其舆论阵地作用, 在极大满足人民日趋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 还要加强舆论引导, 积极倡导中国传统道德观, 广泛宣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 弘扬社会正气, 树立时代楷模, 揭露社会丑恶, 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树立新时代的新道德、新风尚。

四、营造创新发展氛围,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充满活力, 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社会主义社会是充满创造力的社会, 如何激发各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创造潜力, 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 需要新闻媒体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弘扬自力更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神, 激发人们的进取心和创造力, 通过宣传报道, 树立时代先锋和楷模, 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五、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 形成政府调控机制和社会协调机制相结合的社会管理体系。

社会安定有序, 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不但要求政府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 同时也需要公众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管理, 共同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新闻传媒应根据国家有关公共管理的政策和规定, 以开辟论坛或评论的方式, 让公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依法遵守社会管理秩序, 完善社会管理体系, 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 形成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

六、高度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 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和全面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新闻传媒要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 对国内各地经济发展和人口、环境、资源的关系给予阶段性报道和关注, 对破坏生态、掠夺资源、影响环境的行为或事件给予跟踪报道, 及时揭露任何破坏环境和生态的不法行为, 同时对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给予正面宣传报道, 加快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步伐, 促进我国人与社会和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本书编写组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6.12

[2].《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日报2005.5.203

[3].郑保卫《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14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篇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其本质要求就是要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组织的和谐相处以及人自身内部各要素的和谐相处。老年大学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是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有责任有义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作用。老年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呢?本文就东辛采油厂老年分校的实践经验浅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提高学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

东辛采油厂老年分校把握时代的脉搏,围绕老年人精神文化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基本素质教育,不断完善思想教育工作机制,积极发挥老年大学教育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桥梁作用。通过标语、宣传栏、座谈会、影像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邀请有关领导、专家举行民主法制和时事政治报告会,引导和帮助学员转变观念,调整思想,摆正心态。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努力促成学员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工作人员之间互相关爱的和谐氛围。坚持在老年队伍中开展“传、帮、带”活动,充分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以老学员们的先进道德风范带动和影响其家庭成员以及亲朋好友等,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带动起周围的人保持稳定。促进了家庭和睦、社会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的发挥作用。

2、增加文体、保健学科,推进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指的是老年人个体健康、群体健康、家庭健康、社会环境健康,个体、群体和社会达到协调共进,良性发展。推进健康老龄化就是要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工作目标。其中老有所养是基础,老有所医是保障,老有所教是手段,老有所学是动力,老有所为是方向,老有所乐是所要达到的效果。老年教育正是推进健康老龄化,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东辛分校通过问卷调查针对老同志的喜好,先后开设了器乐、书法、威风锣鼓、太极拳、剑、健身球、地掷球、门球、舞蹈、绘画、秧歌、腰鼓、广场操等几十种丰富多彩的文体学科,使老同志心情更加舒畅,精神更加振奋。同时针对老年人普遍要求健康长寿,但缺乏科学正确的养生保健知识的实际情况。分校每年都定期开展系列健康知识讲座和四季养生课堂。普及健康保健知识,使老同志们树立起全新的健康观念,从而提高了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已经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部分,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分校的百人威风锣鼓队多次在油田职代会和大型活动中代表东辛做开场展示。戏曲班也多次在油田离退休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成为厂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和艺术品牌。分校还联合局老年大学、其他二级单位老年分校、社区广泛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比赛活动。组织老同志走出去,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向社会彰显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充实和丰富了晚年精神文化生活。

老年大学还是老年文体骨干的培训中心。据不完全统计,分校文体专业70%的学员常年在社区、广场参加各类健身活动,大部分都是活动的带头人和教练员。随着这些骨干人员的带领,非在职群体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率达到了80%以上。当子女看到自己的父母健康快乐地生活着,他们为油大干的热情也倍增。蓬勃发展的老年文体活动为全民健身,健康老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挖掘老年智力资源,服务采油厂和社会

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社会发展委员会第35届会议指出:“老龄不仅是经验与智慧的象征,而且还能使人们根据自己的信仰和愿望,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厂离退休人员中有为数不少的老专家,老学者。他们人老身未老,体力衰退而智力并未衰退。他们是油田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老年大学举办的采油厂形势任务教育学习活动,使老同志了解目前采油厂的形势,鼓励老同志发挥专长为采油厂生产建设和文明建设服务。发挥有技术专长的老同志的才能,动员老地质专家、老工程专家结对子带青工。组织好老同志支持在职人员工作,为领导献计献策,为前线鼓劲加油,为采油厂原油上产做贡献。成为稳定社会、教育后代、加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一支健康力量。采油厂原副总工程师沈鑫贤多次在老年大学组织的“传、帮、带”学习活动中为青年职工做宣讲。讲述当年的帐篷、马厩、干打垒,回忆当年的行军床、土炕、地瓜面、敞篷车,号召广大青年朋友,不忘老传统,弘扬胜利精神,争做讲文明、有知识、懂技能、会管理的新时期石油人,为采油厂的科学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4、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繁荣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和谐社会

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讲话时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老年教育是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种功能,充分发挥老年教育的众多功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东辛老年分校重视文化建设,各个班级经常举办文化娱乐活动,每学年都举办老年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目前依托学校建立的文化艺术团体多达18个类别。其中书画、舞蹈、威风锣鼓、戏曲、民乐协会各1个,腰鼓队、广场操、地掷球队各2个,柔力球、健身球、秧歌队各4个,合唱队6个。参加人员近千人。地掷球班学员组成的地掷球队多次代表油田在山东省掷球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书画班学员的作品也多次在油田各大书画展中展出,几年来有近百人次学员的作品荣获各种奖项。学员劉凤源还擅长写作,退而不休,笔耕不辍。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经历著出了一部二百多万字的散文集《生活是铁》。正如马代鑫厂长在这本书中的序言中所说:“凤源先生应该是一个执着之人,在岗位执着于宣传工作,笔耕不辍,妙笔生花;退休后,虽然年事已高,似乎童心不老,继续在文学之路上跋涉着,实在难能可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老年人是社会成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积极发挥好老年教育的作用,才能保障老年人享受终身教育的权益,从而推动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篇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加强党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组织部门是抓党建工作的重要部门,组工干部是推进党的建设的实践主体,组工干部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建设的质量,从而影响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工干部要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干部队伍和各级党组织建设,切实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要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根本保证

党员是党的细胞,分布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一是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员思想政治建设。组工干部要紧紧抓住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这个根本任务,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广大党员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练就做好工作、服务群众的过硬本领。二是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组工干部要始终把发展党员的质量放在首位,既要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也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基础。三是要围绕增强党员队伍活力,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组工干部要通过集中教育活动与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不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载体建设,不断拓展党员教育管理渠道。同时,要关心帮助生活困难党员和农村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引导广大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建功立业。

二、要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组工干部要根据工作岗位职责和要求,切实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一是要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加大经济、法律和社会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各级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组工干部要在提高各级干部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问题和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上下功夫。二是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组工干部在选人用人上要做到公道正派,自己首先要做到严以律己,清清白白、光明磊落、一身正气。运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努力在干部队伍中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和谐局面。三是要建立科学的干部实绩评价体系。选人、识人是组织部门重要职责,组工干部要客观、准确地评价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引导各级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帮助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抓发展是政绩,抓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全面推进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一是要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责任感。要促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解决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解决好党的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在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中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二是要以建设和谐领导班子为目标,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组工干部在工作中要注意大力培养选拔有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意识的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切实增强班子整体功能,不断提高领导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三是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促进领导班子转变作风,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要促使各级领导班子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记“两个务必”,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为民办实事上,放在抓落实、求实效上,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要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组织基础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篇5

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共青团肩负着重要使命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要求共青团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促进思想认识的和谐一致。思想认识的和谐一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内涵。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要求共青团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当代青年要积极承担起推动发展的历史使命,大力弘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忘我劳动、开拓进取、创新求实和无私奉献精神,立足本职,争创一流,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社会生产力多作贡献,为深化改革、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多作贡献,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多作贡献。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要求共青团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促进民主法制的和谐统一。当代青年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广大青年群众要增强法律意识,学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自觉遵纪守法,切实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在全社会带头营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定是前提,当代青年要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传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用理性合法的方式和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珍惜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坚决做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要求共青团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促进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在人与人之间强调诚信友爱,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国家来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十分重要。要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大力开展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与实践活动。

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共青团要努力奋发有为第一,要把握好实现共青团组织的根本价值,关键在于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原则。共青团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一个有理想、有旗帜、有追求的组织,要更加广泛地把青年团结、凝聚起来,使之成为一种经过有效组织整合的积极、有序的力量,追随党的事业。第二,要把握好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关键在于增强团组织凝聚力的原则。一个组织的发展过程应该是这个组织的比较优势不断体现、不断发展的过程。发挥共青团组织特殊的优势,切实帮助青年解决人生成长和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让他们在人生的进步、自身的发展上都能得到理解、得到帮助、得到启迪、得到支持,增进他们对组织的归属感,进而增强对社会的归属感,不断提高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第三,要把握好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关键在于着力提高团工作有效性的原则。要把有效性原则贯穿到共青团工作的各个方面,思想教育关键是有效影响,服务大局关键是有效作为,服务青年关键是有效帮助,组织建设关键是有效覆盖。要提高共青团工作有效性必须强化资源配置。要做好四项工作:

1、认真做好弱势群体救助工作。团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解决弱势群体的困难。一是利用“希望工程”整合社会资源,解决困难群众子女入学问题。要动员“青年文明号”、“五四红旗团委”等各级各类优秀青年集体积极助学;要组织青年企业家、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学校的少年儿童常年结对互助;学校团组织要广泛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帮助贫困学生自强自立。二是利用“青年志愿者”整合人力资源,帮扶孤、寡、病、残等弱势群体。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送温暖”、“一助一”服务活动,为弱势群体送生活物资、送服务、送文化、送医药,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

2、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努力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一要以下岗失业青年、城镇新增青年劳动力及农村富余劳动力为重点,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使他们能掌握一技之长,增强他们的社会竞争力,切实提高青年的就业、创业能力。努力实施希望工程“9+2”助学计划。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篇6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科技馆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方面负有无可推脱的责任,这也是历史赋

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好范文版权所有

科技馆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以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等做出积极的贡献?山东省科技馆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开馆一年多来的运行情况表明:

“以人为本”是科技馆展览教育的中心

以人为本,即一切从满足人的需要出发,为观众提供全面优质服务是科技馆展览教育的最高宗旨,让观众处处感到舒适和方便,玩得开心,学得愉快,真正享受科技、享受文化、享受艺术,实现满足感。山东省科技馆2004年1月3日开馆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与它从展品设置、布展设计和展览过程等方面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分不开的。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展览教育主线

山东省科技馆将展览教育的主题设计为“人类•探索•创新”,正是关注人在科技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人是科技发展的主体,人类理所当然的也应该成为科技展览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不应该被排斥在科技发展和展览之外。从进入序厅的第一件展品“万户飞天”到展览结束处的“科学名利场”和“科学家的悲剧”,整个展览自始至终都凸显出了作为科技发展主体的人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二、配置展品重视人性化

展品配置和设计人员必须熟悉人机工程学知识,要处处为观众着想。尽量让观众看着舒适、操作方便、无不安全因素,使展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充分考虑受众的非理性因素。创新展品应考虑结合当地经济、人文状况和本馆实际。山东是海洋大省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全国最长的省,为此我们专设了海洋展区和立交桥、山东高速公路网等展项;还设立了专门介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驻鲁院士事迹的“院士风采”展项。个性化设计是对人性化布展理念的必然补充,只有个性化才能进一步彰显人性化。我馆专设古展厅和陶艺、小小设计师等展项,使观众有一个充分展现自己创新才能,张扬个性的表现场地。

三、以观众为中心,强化对辅导员、志愿者等展厅服务人员的培训

注意培养一批既懂得展品结构和展品所展示原理,又懂得展示教育知识的辅导员队伍;培训和管理好志愿者队伍,是展示教育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保持展品完好率,加强技术保障队伍建设;加强展品研发和创新功能,才能保证展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人才的全面发展是科技馆展览教育的最终目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从本质上讲也就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来探讨人的彻底解放的。

一、科技馆展览教育的理念要符合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科技馆的主要教育功能有利于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是新时期赋予科技馆的主要教育功能,也是全面发展人才观在展览教育理念上的新飞跃。

(一)科学精神的最基本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我国由于受科技教育水平的限制,特别是几千年封建主义文化残余的影响一些封建愚昧和迷信落后的东西在群众中还有一定的市场。新形式的迷信、伪科学时有泛起,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蒙蔽性。有了科学知识,不等于就有了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培养起来。现在特别要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科学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科学观念,逐步培养起科学精神。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科技馆负有重大的责任。

(二)科学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

目前我国科技馆展出内容的总体情况大体上分为:(1)基础科学内容。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方面的科学知识。(2)高新技术的内容。旨在让观众了解某些领域科技发展的动态,及时地将最新发明创造、成果等展示给观众。山东科技馆以人类·探索·创新为主题的展品展出形式,让观众看了科技成就或现代科技的发展历程,自开馆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2004年观众达40余万。许多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在留言薄上写下:从此立志于科学研究,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发奋图强的誓言。(3)社会发展需要普及的内容。如涉及环境污染问题、生态保护问题、普及计算机问题。

(三)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科学思想是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总的和客观的看法。科学方法是获得科学知识的手段。科技馆是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的科普阵地。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让观众通过观察、实验、体会等,了解科学原理,认清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

二、科技馆是实现素质教育、体验教育的实验阵地

科技馆展览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形式上一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的传统教育思想,把教育者(观众)置于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地位,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创造性;在思维方式上,也不同于传统学校教育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以现象本身做启示,让观众从特殊的现象中自己探索总结出一般规律来。这样,科技馆就成为学校教育形式的有效补充,与学校以及其他教育形式一起构成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

科技馆里把书本上深奥枯燥的原理变为可以直接操作的展品,让学生通过直观地操作,来消化课堂里难以理解的东西。如勾股定理、万有引力、纵波、横波、大气压强、力的传递、声聚焦等,如山东省科技馆里的“马德堡半球”展品,学生们就可以通过七八个人也拉不开一个直径只有10厘米,抽空了空气的半球的实验,让观众亲身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钉床展品由8300多颗钉子组成,人躺在上面一点也感觉不到疼痛,就很形象地解释了压力、压强与受力面积,穿透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一踏上行星秤展品,触摸屏上就会自动显示观众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上的重量,有利于观众形象地理解万有引力和质量与重量的关系;三球仪更是直观地显示了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形象地演示昼夜交替、四季的形成和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月相变化以及日月食的形成原因等。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科技馆创新教育的最高境界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更深层次的涵义应该是发现、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改革传统课堂教育模式,改变“满堂灌”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科技馆展教思想的核心是探索和创新

在科技馆里,观众绝对是主体。学生一旦成为主体,就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毫无拘束地学习和探索每一项科学原理。而且,科技馆里的每一件展品,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作品。这些作品还有很多改进的余地,只要认真观察,就有可能提出一系列的改进意见。

(二)科技馆全开放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

1.教育内容:

既有基础科学,又有前沿的和高科技的内容。展品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且展览布置是全开放的,像一个知识的“超级市场”,观众可以自由挑选。

2.展教形式:

强调可动手性,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学习形式的自由度加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科技馆内摆放的展品不存在秩序性,不同文化层次和背景,不同年龄,甚至不同国籍的观众,都可以在科技馆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科技馆内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可能绝大部分学生看了就能理解,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知识的巩固,是一种再学习的过程,能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多数展品所展示的科学原理可能还没有学过,是全新的知识,但通过动手操作,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其探索精神,从小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以观众为主体,能使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平等地参与展厅内的学习和探知,这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而且,这种开放式的教育,实验性的探求知识,对于开发智力,启迪智慧很有意义,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协调发展是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技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不仅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前提。社会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都必须在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中才能得以实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在发展变化。科学技术为人类创造出惊人的物质财富,使人们在征服自然中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但人与自然的对立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过度地开发和征服自然、违背自然规律,使当代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和人口膨胀等危机。如果人类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势必造成社会发展失调、动荡甚至灾难。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与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是科技馆展览教育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常设展览,还是临时展览都必须始终关注这一问题。山东省科技馆在常规展厅就设有“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噪声污染”、“小清河水样”等;临时展览“地球—我们的家园”、“保护湿地”、“鸟是人类的朋友”等都得到了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认可、支持和好评。

二、科技旅游是科技馆在新形式下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科技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理念,它强调旅游的科学教育功能,以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精神为宗旨,集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科技旅游对科技馆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科技馆必须在展品的配置和布展过程中充分调动人们的感官,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增强参与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展品;其次,科技馆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科技旅游场所,必须在服务与观众的满意度上下功夫,在时间上作相应的调整。比如,山东省科技馆为了做好服务,在寒暑假、周末、“五一”和“十一”黄金周期间均照常开馆。

申报4a级科技旅游景点是山东省科技馆与济南市旅游局以科技与旅游相结合为切入点,开创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突破口的一项新举措,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第一,前期经过多方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走访济南市旅游局系统资信程度较高的旅行社,并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参加旅游部门组织的各项宣传研讨活动,利用各种媒体从不同的角度广泛宣传。

第二,在总服务台建立科技旅游咨询、投诉服务台,有专人接待旅行社导游,处理各旅游团体参观的有关事宜。在购票、停车、入场、参观和餐饮服务等各个环节都让观众满意。

第三,在硬件设施上不断完善。按照国家规定的各项标准,为观众创造良好舒适的参观休闲环境,并在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建立健全管理上的各项规章制度,为观众提供最满意的服务。

三、不断拓展场馆功能与服务范围,奠定科技馆事业发展的后劲

科技馆展览教育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它的运行目的不是也不应该是经济效益,而恰恰应该是促进社会效益的最大化。2003年我国进行的最新一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人口比例还不到2,而美国2000年就已经达到了17;近期进行的一项同日本、美国、欧盟15国的比较调查表明:我国公众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了解程度均为倒数第一。由此可见,我国科普工作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作为科普工作主战场的科技馆更是任重而道远。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直接关系到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能否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所在。

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该是展教思想的更新:展览教育的重点已不再是传播知识,而将转到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上来;其次是展教形式的不断拓展,加强薄弱环节,填补空白点:例如化学、高能物理等基础科学领域、高新技术与基础原理的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等;再次是展教形式的充分发挥:保持展品的更新率,有条件的扩建展厅,保持常设展览与时俱进、捕捉社会热点,积极举办临时展览、扩大社会影响,大力组织巡回展览,建立网站甚至网上科技馆,共享展览资源等。

结论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篇7

提及音乐, 在人们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各种不同的场景。在音乐家看来它可能是一个个跳跃在五线谱上的音符, 在艺术家看来它可能是创作作品最好的“伴侣”, 在老师看来他是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学生情商的最佳“教材”, 在医务工作者看来它可能是治疗心理疾病的“利器”, 在退休大妈看来它可能是广场舞中的一首《江南style》, 在年青人看来它可能是时下最流行的各种音乐选秀活动, 在田间劳动的人们看来它可能是一首首俊秀的山歌……正如美国画家马赦韦尔所说:“艺术远没有生活重要, 但是没有艺术的生活是多么乏味呀!”音乐在社会形态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以它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在原始社会中音乐有它起源的“模仿说”“劳动说”, 在社会形态形成初期有求雨、祈福的“图腾崇拜”, 在封建社会音乐更是统治阶级的“软武器”, 封建社会结束后万物更新, 音乐又成了外国音乐文化的载体, 到现今音乐早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生产、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为何说音乐可以在构成和谐社会中发挥彩虹桥的作用呢?这首先要从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出发。无需多言音乐的特性, 用近代音乐家青主的一句话就可以表明“语言穷尽之处便是音乐发起之时”。音乐在感染人、教化人时从不需要用具体的文字、实例, 它就像经典的诗句“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所以, 音乐具有其它行政工具所不能发挥的效应, 可以为我们和我们梦想的和谐社会之间搭起一座彩虹桥。正因为音乐所具备的特性它随之带来的功能性与它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一、对实现梦想的激励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是作为我们每个人都应尽的责任。不同的人对构建怎样的和谐社会?怎样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是, 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于梦想的追求、并为之奋斗。

在上文中已经提到, 音乐不同于其它行政工具, 无需文字、哲理, 就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那音乐是如何在实现梦想中发挥着催人奋进、励志图强的作用的呢?首先可以肯定的就是音乐很容易让人们产生共识感, 这种共识感也可称之为一种信号的象征性。这是由音乐的认知功能决定的。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就是人们要有共同的理想、梦想, 也就是信仰。在听到国歌时, 无需多言, 人们都能从音乐中产生共识。“喊一声心会跳, 喊二声鼻尖一热的那名字就是祖国”。这是希腊著名作家Nikos Kazantzakis在自己诗句中对祖国的表达。无需言语的解释, 音乐所带来的这种共识性很容易让人们有共同的信仰、并为之共同努力。

不管是在当下, 还是在过去, 经典的音乐作品总是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例如, 在抗战时期, 许许多多的歌曲催人奋进, 不管是铿锵有力的《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黄河大合唱》, 还是延绵抒情的《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松花江上》, 人们都可以从曲调和歌词中感同身受。音乐给予人们的这种共识感不局限在歌曲中, 在纯音乐中也是异曲同工。在俄罗斯有一首家喻户晓的交响乐作品, 有人称之为《肖“七”》、也有人称之为《列宁格勒交响曲》。这首作品是俄罗斯著名的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的传世之作。作品创作的时期正值列宁格勒即将失守的危急时刻, 在音乐首演时聚集了几千人在音乐大厅里, 当音乐结束时人们纷纷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冲出音乐大厅, 回家拿起锄头就投入到了革命当中。这就是著名的交响曲《肖“七”》。音乐的魔力就在此, 它无需具体的图像、无需文字说明, 人们总能在其中找到共鸣, 找到梦想的“样子”, 并为之奋斗。

二、对社会成员的教化作用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 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作为生活在现实社会的我们成为音乐家的人寥寥无几, 但是通过音乐的教育功能却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教化人, 服务社会的作用。

当社会成员之一的儿童, 在幼儿园里就有歌曲《五要、五不要》:歌曲的内容言简意赅。说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举止是得当的, 哪些行为举止是不正确的。当孩子们慢慢成长会有《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嘹亮歌声伴随。在成长的每个阶段, 歌曲都会贴近现实、反应现实, 但它又有不同于说教。当举国期盼的奥运会来临之际, 有歌曲《北京欢迎您》, 《You and me》。当党中央提出八荣八耻时有网络歌手杨臣刚版的《八荣八耻》, 有军旅歌手谭晶版的《八荣八耻》。这些看似简单的音乐却在播放、传唱中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着人们。

当然, 音乐的教化作用远不止几首歌曲这么简单。在欧洲的德国曾有一项运用音乐成功解决社会问题的经典案例。这件案例的“主角”是小偷, 地点发生在地铁站。当局政府想了很多方法, 例如增派警力、便衣但是这些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小偷还是非常的猖狂。正在当局一筹莫展的时候, 有人提议在地铁站播放巴赫的《众赞歌》, 一经播出偷盗的犯罪率锐减, 经过一段时间犯罪率基本为零。当局对这种情况非常满意也非常惊奇, 他们请来了心理学家, 播放人们在听到巴赫《众赞歌》时的行为举止。心理学家发现, 人们在听着音乐的时候, 动作比以前放慢了一些, 人们变得彬彬有礼, 男人变得更加的绅士, 女人变得更加的温柔。著名的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就有过这样的语句:“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 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正在新建的长沙地铁不知在运行初期会遇上怎样的问题?在德国发生的这个经典案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参考。发挥音乐的教化作用, 灵活运用“音乐”所涉及的各个领域更好的服务社会。

三、对高尚情操的陶冶作用

在人的一生中, 我们不断的在学习, 在接受新的事物。但是我们细细的想一下什么可以伴其一生, 甚至从我们还只是腹中胎儿的时候, 答案是音乐。音乐之所以可以伴其一生最本质的并不是它的“理性”教育, 而是其无穷无尽的“情感”体验, 它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使我们拥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使我们终身受益。纵观历史, 对人类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都有着极高的音乐修养。如法国思想家卢梭, 编写了符号谱及音乐辞典;天王星发现者威廉·赫歇尔, 他常常在巴黎圣母院举行音乐会;我们的革命导师列宁、科学家爱因斯坦都是小提琴演奏家;巴尔扎克、高尔基他们都是著名的音乐评论家。心智健全、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让我们更好的体验着生活, 更好的享有着和谐社会为我们带来的成果。

古云:“乐者, 德之华也。”乐者, 即是每一个喜欢音乐的人。音乐不是小众的。它不仅仅是音乐家在创作时的酣畅淋漓之感, 也不是音乐评论家在聆听时的“摇头晃脑”, 它属于每一个人, 属于每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音乐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从当下非常流行的胎教音乐, 到儿时妈妈枕边的摇篮曲, 直至我们开始接触音乐这门学科, 到我们自主的选择我们喜爱的音乐。音乐好像人们的良师益友, 随传随到。当在国际合唱节上响起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时, 当唱起“在你温柔翅膀下面, 一切人类成兄弟的”时, 人们在那一刻浑然不觉的“陷”如了贝多芬所向往的“世界大同、博爱”的高尚情操中。音乐用音响的魔力作用于人们的情感, 引起联想产生共鸣, 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渗透, 从而使人们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发挥音乐的育人作用,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构建“和谐”的人。

四、对不良情绪的化解作用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音乐可以通过很多种途径传入我们的耳朵。例如网络下载、视频、电视选秀节目, 手机、ipad等等。在上、下班途中, 运动锻炼途中、就餐休息途中, 听上几首自己喜爱的音乐, 舒缓紧张或是不安情绪, 都有非常好的效果。音乐作用于人的精神方面的功效在医学上早已得到了证实。用柔和、优美的音乐, 安抚烦躁不安或受压抑的精神现象, 可用缓解失眠症、抑郁症、挫折感等。将音乐作为一种背景, 在公共场所, 如医院、工厂、旅店、酒楼播放, 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环境气氛、消除不良情绪。

音乐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现实中的压力, 在认知功能上还具有超现实的作用。这对于化解不良情绪更是一味“良药”。生活在社会中的我们每天要面对不同的人和事, 面对不同的机遇和挑战, 当人们不堪重负的时候, 音乐的超现实作用就可以帮助人们短暂的脱离现实社会, 沉浸在自己的理想社会中, 通过精神上的洗礼之后, 人会变得更加的豁达、乐观。正如音乐评论家描述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时常用的一句话:“时听时新”。言下之意就是当你苦闷的时候, 它是一剂“强心针”;当你飘飘在上的时候, 它是一棒“重锤”;当你欢心雀跃的时候, 它是你脚下的一副“弹簧”。所以说, 音乐为人们打开了另一扇看世界的窗户。它的超现实作用可以缓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难免出现的一些问题, 使人们凝聚在共同的梦想之下。

五、对人际关系的润滑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就是人与人之间要能和谐共处。社会这台“大机器”存在着个体之间的差异, 组织之间的差异。它包含着乡村、城市, 穷、富, 党员、非党员, 群众、干部等形形色色的不同关系。如何使这些不同人、不同组织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因为, 只有人与人之间和谐了, 社会才会和谐。加大不同个体、组织之间的联系, 润滑人际关系“话不多”的音乐正好帮上忙。

现下非常流行的广场舞就是不错的润滑剂。现在在每个小区附近, 只要有一个空闲之地就有一些热心的大妈组织着一群有着共同爱好的人们。他们有的是为了健身, 有的是喜爱舞蹈。人们在流行、愉悦的音乐中跳着、说着, 好像找到了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般。音乐所带来的这种简单、少投入的社会性大众活动无疑为构建和谐社会添上了一块基石。在不同社区有着不同的群体, 有的是离退休干部、有的是社会无业人员或是下岗人员、有的是正在上班的“中坚”力量, 他们代表着我们社会的不同环节, 音乐的“大熔炉”可以将有业的、无业的等形形色色的人们安定下来, 无需语言的交流、无需共同的文化底蕴, 它就能让无“事”的人们有“乐”, 让有“事”的人们少“忧”, 让普通大众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既有责任就有享有。让我们充分发挥音乐的彩虹桥作用更好的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各个方面的协同努力。科学的政策方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路线等等。但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人。作为构成社会主体的人, 承担了一切构想、实施、接受的全过程。音乐作为社会发展中的“软武器”, 以它独具的特性, 为人们与构建和谐社会搭起了一座彩虹桥。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篇8

[关健词]检察机关;构建;和谐社会;职能作用

一、引言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和谐社会,即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宏大工程中,其地位和职能作用是什么呢?笔者就此作一粗浅探讨。

二、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

根据上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象表述和基本特征,笔者认为,人民检察院在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大工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其他机关和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是:人民检察院,通过履行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权,依法调整涉及国家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法律关系,特别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财产利益之间的关系,从行使法律监督角度直接或间接地推动建立社会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这与人民检察院担负的任务是统一的,即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监督法律实施,惩罚犯罪活动,保卫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和正确实施。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应主要在以下方面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

(一)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是推进改革加快发展的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我国总的社会治安形势是好的,但社会矛盾仍较突出,刑事犯罪发案率仍居高不下,各种犯罪活动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依然构成严重威胁,这种较为严峻的治安形势给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带来严重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检察机关要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稳定意识,坚持把“严打”方针贯彻到批捕、起诉等工作中,有效发挥惩治犯罪,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特别是“两抢一盗”、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活动,增强群众的安全感。积极参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平安建设工程,落实好检察环节的各项综合治理措施,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二)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促进廉洁行政。职务犯罪本质上是一种权力腐败。国家工作人员尤其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贪污受贿、渎职侵权,不仅侵犯了履行职务的廉洁性和正当性,侵犯了公民人身财产权利,更严重的是它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破坏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动摇了党的执政地位。查办职务犯罪是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使社会更加和谐。检察机关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查办职务犯罪,是强化法律监督的一项重要手段,要充分发挥查办职务犯罪的职能作用,加大办案工作力度,重点查办发生在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职务犯罪案件,严肃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非法拘禁、刑讯逼供等侵犯人权的犯罪案件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重大损失的犯罪案件。要规范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严格办案程序,加强侦查谋略和侦查技能研究,加大科技投入,重视完善侦查一体化机制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检察资源,努力形成整体打击合力,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要根据党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切实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立足检察职能,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新形势下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途径和办法,突出预防重点,改进预防措施,增强预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三)强化司法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崇尚法治的社会。法律能够得到统一正确实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检察机关必须严格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最终实现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即公平和正义。因为司法权是一切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最后保障环节,是为社会定纷止争、主持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执法不严、司法不公,不但使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得不到国家法律救济,更严重的是贱踏了整个法律制度和社会制度本身,该保护的保护不了,该打击的打击不了,让人们对法律失去信心,这种危害比犯罪本身更可怕。为了有效防止这些问题出现,检察机关要进一步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在这方面,广大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期望很高,要求检察机关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对诉讼监督进行全面更有效的监督。作为检察机关,要坚持把诉讼监督作为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侦查活动、审判活动和刑罚执行活动的监督。要在实施监督中,认真解决监督不力的问题,既要严把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适用法律关,又要严把办案的程序关;既要依法加强对违反实体法的监督,又要注重纠正违反程序法的行为,以促进实体法公正与程序公正的有机统一,切实防止“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问题出现。通过在维护司法公正中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有力促进司法机关公正执法、严格执法,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四)正确处理群众的诉求,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检察机关要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思想,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做好处理涉法上访工作。要按照党中央要求,积极参加当地党委统一部署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和涉法涉诉等专项治理工作。要重点办理涉检上访案件,尤其是上访老户、集体上访和进京上访案件,对待这些上访案件,要注意工作方法,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理,认真落实善后工作,重视做好疏导教育,避免矛盾激化。要热情对待上访群众,认真处理群众的诉求,满腔热忱地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真心实意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要积极拓宽、畅通人民群众对公正的诉求渠道,并努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依法及时解决群众的合理要求。对涉及检察机关的来信来访案件,要逐案制定解决方案,严格实行首办责任制,妥善化解矛盾,认真排除纠纷,切实把涉法上访问题解决在首次办理环节,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结纶

我国正进入一个经济全新高速发展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定的发展大环境,离不开一个建立在有序运转大机器之上的社会和谐整体。人民检察院正是通过依法履行法律监督权,通过行使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出庭公诉、抗诉、执行监督等具体监督手段,严厉打击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秩序、社会稳定的刑事犯罪活动,保护人权和国家、集体、公民个人的财产。通过行使法律赋予的立案权、侦查权,严厉惩治贪污贿赂和渎职侵权等国家工作人员中的职务犯罪案件。通过认真做好出庭公诉,向有关发案单位发送检察建议、征求办案工作反馈意见,结合案例宣传和在重点单位、部门,重点环节深入调研,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教育公民学法、守法,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可以说,检察机关的每一项职能,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息息相关,环环相扣,检察职能履行的是否到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质量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宏大社会工程,人民检察院任重道远,人民检察人员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刑事诉讼法学.

2.中国共产党党章.

3.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检察机关的职能.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篇9

李志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我们人大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定要充分发挥好地方人大的职能作用,切实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首要工作任务。要履行代表群众建言献策的职能,集中反映群众的意愿,为党委、政府作出科学、正确的经济发展决策提供服务。要发挥联系代表和群众的优势,引导代表群众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建设,特别是要支持、鼓励人大代表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要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要加强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通过开展工作视察、工作评议和听取审议工作报告等形式,切实加强对经济运行、执行情况和重点经济工作的审议和监督,进一步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大力推进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法治化,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管理国家地方事务。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断完善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管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机制。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要监督落实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发挥基层村级组织的自治能力,不断完善村级“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制度,真正实现还权于民、村民自治。要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保证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公平和正义。要深化普法教育,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活动,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人人自觉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围绕司法监督和行政监督两个监督重点,督促 “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三、加强干部任免监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坚持党的干部路线,正确处理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行使任免权的关系,坚持干部德才标准和任职条件,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经过法定程序选举、任命为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要坚持法律知识考试、表态发言、颁发任命证书等任前把关形式,增强任命对象的公仆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正确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要通过执法检查、工作评议、述职评议等有效的监督形式,加强对选举、任命干部的跟踪监督,使选举、任命干部能够按照人民的意志与和谐社会的需求廉洁勤政和依法行政。

四、理顺群众利益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凝聚广泛的社会力量。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重视民情、反映民意、维护民利、凝聚民力。要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在密切群众联系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大代表建议件办理力度,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在维护群众利益中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及时转化消极因素和不利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篇10

宫 强

青岛新闻网日期: 2007-03-10来源: 青岛日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提出的重大任务,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工会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重要的社会支柱,是职工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工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实践证明,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要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一、大力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夯实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组织基础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和新建企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成为工人阶级的新鲜血液,职工队伍不断壮大,职工队伍的内部结构、就业形式和物质文化需求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吸引到工会组织中来,事关能否有效地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好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这也是工会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环节。因此,要加大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的工作力度。要把建会重点放在非公有制企业和进城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建筑、餐饮、商贸等行业,并积极推动民办非企业单位、中介机构等新型社会组织的建会工作,不断拓宽工会组织的活动领域和工作范围。要改进工作方法,加大外资企业的工会组建力度,积极稳妥地做好外资企业工会工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要坚持边组建、边规范、边发挥作用,在建立工会并广泛吸收职工加入工会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工会依法开展工作的新路子。

二、切实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搭建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载体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职工所求、企业所谋、社会所需,是保持职工队伍先进性的关键所在,也是工会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工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一要围绕市场需求、企业用工需求,加强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确定培训重点,丰富培训内容,提高职工群众的劳动技能。二要深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着眼于新型工业化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职工经济技术活动的新途径、新方法,健全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组织职工群众投身到活动之中。三要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四要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引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提高广大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五要加强职工文体活动阵地建设,结合行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激发职工爱岗敬业的积极性和投身经济建设的热情,在广大职工中营造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风貌。

三、注重机制建设,积极推进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的建立

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劳动关系。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建立协调的劳动关系是工会组织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也是工会组织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抓手。对此,一要进一步完善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交流沟通情况,使各级政府

能及时了解到工会对涉及职工利益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商讨实现维护企业正当利益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双赢”之策,切实从源头上、从整体上协调劳动关系。二要推进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在抓好现有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乡镇(街道)推行三方协商机制,及时协商解决本地区、本行业劳动关系方面的突出问题。三要切实抓好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机制建设。把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作为工会的重要工作来抓,以非公有制企业和改制企业为重点,努力扩大集体合同的覆盖面。四要坚持和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大力推行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切实落实职工民主管理的各项权利,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加快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做好困难职工群众的帮扶工作,既是工会的一项基本职责,又是工会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困难职工群众的帮扶要从以往的生活救助向政策帮扶、就业帮扶、助学帮扶、医疗帮扶等综合帮扶拓展,主要做好三篇文章:一是落实和维护好困难职工群众的就业权。创造条件让困难职工就业,这是对困难职工群众的最大帮扶。要充分发挥工会再就业援助、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的作用,逐步在全市形成宣传教育、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帮扶救助“一条龙”的促进再就业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解决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切实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和经济利益。二是维护好困难职工群众的生存权。加大送温暖资金的筹集力度,健全困难职工档案,推动送温暖工作向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方向发展。三是保障困难职工子女教育权。建立完善困难职工子女就学基金,形成帮扶困难职工子女就学的长效机制,让更多的困难职工子女在工会组织的帮助下完成学业。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会干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篇11

[关键词]青年员工;思想现状;主力军;重要性

青年是企业深化改革向前发展的主力军,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开风气之先的作用,是实施企业文化最活跃的力量。加强和改进青工工作,发挥青年员工的主力军作用,对保证企业的生产运行平稳,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青年员工思想现状

通过对青工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青年员工的思想主流是积极进取和奋发向上的,能够心系企业、乐于奉献、敬业爱岗,积极关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展示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但在部分青工中仍存在着学识有限、理论学习不够、工作经验缺乏、工作能力不强、享乐思想严重等问题,制约了发挥主力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适应能力较差。由于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入企业,走上工作岗位,思想上还没有转变,没有完成由一名学生向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转变。对工作的艰苦性认识不足,不能马上适应工作环境。

二是工作中缺乏学习主动性。由于学识有限、能力不强,没有对工作进行认真思考,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是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少部分人吃惯了“大锅饭”,工作懒散、缺乏主动性,存在得过且过、混时间的想法。

四是存在享乐主义思想。主要表现为不求上进,生活中讲究吃穿玩,工作中总想着离开基层,想要去条件舒适的地方,认为吃好、玩好才是最重要。

五是强调个人价值,集体主义弱化。首先考虑的是实现自我价值,淡化了集体意识。很少想过应该为社会、为企业、为他人做点什么、承担点什么责任,存在思想私利化、实惠化的现象。

六是不安心工作,心浮气躁。工作中急于有一番作为,出成绩心切,存在浮、躁、傲情绪,对待工作松懈散漫,不能安心工作。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综合分析青工整体现状,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客观上:

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微信、微博等各种新媒体的不断盛行,各种新思想新潮流不断涌入,青年员工接受新事物速度快,思想变化快,思想还不成熟,受到的社会冲击大。

二是重视程度不够。对青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的精力、资金有限,青年成长成才机制不完善,选拔提升渠道不畅通,展示自我的平台不广泛。

三是青年工作没有足够的感召力。青年工作方式陈旧,只注重行为管理,没有采用说服教育和引导式的友情管理和观念管理,对青年的物质文化需求、个人及家庭利益的关注不足。

主观上:

一是学历高,自主意识强。由于受教育程度比较高,接受知识能力强,对社会、企业的认知有自己的定位,自我意识比较强。

二是思想上越来越多元化。青年经受着各种新潮思想的洗礼,感受着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思想日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是理想与现实差距大,信念出现缺失。青工大多是90后,受应试教育和父母安排等影响,缺失远大理想,集体主义精神不足。买房、结婚、生子等琐事给他们带来了诸多压力使他们有更为现实的想法和需要,更加关心收入待遇、生活硬件条件等等。

四是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不足。青工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其成长环境太过于温室化,导致他们吃苦精神比较差,感情比较脆弱,抗压能力不强。

三、如何有效发挥青年在企业中的主力军作用

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依托共青团从研究青年的知识背景、工作优势和个人爱好,研究企业发展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入手,为青年的成长铺路,做青年成长的阶梯,做青年进步的朋友,做青年建功立业的后盾,最终有效发挥青年员工推进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

(一)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先导,夯实教育点,促进理想信念提升。要在青年中大力开展形势目标责任任务教育,通过深入宣传企业各项发展思路,让青年了解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前景。大力加强团队精神教育,把建立融洽舒畅的同事关系、积极健康的工作形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使青年群体成为推动企业发展、促进自身成长成才的积极因素。通过报告会、研讨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利用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途径,采用青年大讲堂、青年小讲堂、团干部微讲堂、青工岗位讲述、主题团活动日等方式,从帮助青工全面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不断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二)以强化服务能力为重点,夯实中心点,促进青年成长成才。要顺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符合青年成长成才的实际,找准工作的中心点,从生产经营中最需要解决的环节入手,通过“四围绕”来服务企业大局。一是围绕提高青年员工素質,深化“员工素质提升工程”,从帮助青工全面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加强青年人才发展培训,建立完善合理的培训规划和良好的培训机制;二是围绕提高效益,认真开展岗位创优和“青春建功行动”主题活动,强化团员青年提质增效意识。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创新创效、“五小”竞赛等活动,积极搭建青年成长成才的舞台,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三是围绕“急、难、险、重”任务,深入开展青年示范岗、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创建等活动,在困难面前彰显青年战斗力、凝聚力;四是围绕企业管理,深入开展献计献策活动。大力开展以完善企业管理,促进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的“金点子”建议征集活动,充分发挥青年的参与意识,促进青年在岗位成长成才。

(三)以推进团建工作创新为基石,夯实基础点,促进青年工作组织建设。以团建工作创新为基石,延伸团青工作手臂,强化青年队伍建设,规范团组织日常工作制度,不断夯实团组织工作基础,进一步促进团的组织建设。一是组织建设要创新。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青年事务的领导,延伸团的工作臂膀,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内在活力。二是活动开展要创新。从实际出发创新工作项目和工作品牌,深入挖掘活动开展的意义和影响。把纪念“五四”、建党等系列活动与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把学习宣传先进青年事迹与青年成长成才相结合等等。调动青年的工作热情,全面活跃团组织的生活,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四)依托立体化网络阵地,拓宽青年工作渠道。积极探索实践“网罗”青年新方式,充分利用网络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发挥互联网的特征优势,用直观生动的影像教育引导青年,使网络成为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的新课堂。发挥企业文化的软管理作用,为青年营建具有感染力和内聚力的文化氛围,依托网络阵地,把员工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信仰、道德和价值观念。

(五)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保持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要深入研究和把握青年的时代特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青年的自主选择,转变以往单一靠灌输说教、行政命令的手段。改进共青团传统的、单一的组织体系,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对不同青年群体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调动青年中的积极因素,凝聚青年的积极力量,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六)分清不同层次青年的情况,做好有针对性的工作。要针对不同类别青年在职业背景、社会阅历、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不同侧重、不同形式的引导内容和引导方法,做好有针对性的、细致的工作,将思想引导的目标要求具体化地落实到不同青年群体身上。关注青年成长发展中的“小事”,注重探索系统的、有理论说服力的、有实践支持的结合方式,注重将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将思想引领与成长服务相融合,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做好青年工作形势紧迫,任重道远,要紧紧把握青年群体的思想脉搏,不断增强企业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战斗力、凝聚力的青年队伍,发挥青年的主力军、生力军和突击队、战斗队作用,为服务企业中心工作、推动企业长远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宋国云.如何增强员工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现代金融,2010(9).

[2]邓阿玲,龙群.发挥培训功效,提升员工队伍凝聚力.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3]顾锦龙.改进和加强青工心理辅导要因人而异[J].中国职工教育,2011(10): 39.

上一篇: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下一篇:区长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