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英语翻译作业

2024-07-02

中医英语翻译作业(共11篇)

中医英语翻译作业 篇1

六腑者,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也,均为空腔脏器。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语出《素问·五脏别论》),如胃腐熟水谷、主降浊,胆的疏泄胆汁,小肠的泌别清浊,三焦的通调水道等。要使六腑的出纳、消化、转输等主要功能得以正常进行,必须保持其通畅无阻。前人从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对六腑病证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以“通腑泻下”为主,以承气类方为代表方药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运用广泛。此法对于肠梗阻、急性胆囊炎、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的治疗,疗效明显;对于胸腔积液、黄疸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流行性出血热、重症肺炎,甚至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临床治疗急腹症,传统西医坚持严禁使用泻剂,认为泻剂会引起肠道运动增强,从而使得炎症扩散、囊肿破裂、肠壁穿孔等情况发生。中医则通过对六腑的生理功能的认识,认为“通”是治疗急腹症的首要法则。运用此法,可以使得急腹症中的腹胀、便秘等腑气不通的现象得到解除,收到“通则不痛、痛随利减”的效果。

六腑病变种类繁多,发妄病机理各有不同。对于机理不同的六腑病变,治疗方法应有所不同。有语云:“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所以,治疗六腑病变,一定要结合辩证,重视三因制宜,审因论治。

二、我看中医(辩证体系、治法、某病、某一观点等)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比之西医学,其优越性体现在:①医哲交融的整体观念;②安全有效的自然疗法;③同中求异的个性化治疗;④治与养的有机结合。

从辩证理论体惜来讲,中医的辩证方法主要有八纲辨证、脏腑辩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辩证和三焦辩证等。其中,八纲辩证是各种辩证的总纲,脏腑辩证用于内科杂病,是其他各种辨证的基础。上述辨证方法各有特点,从整体观念出发,以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理论为指导,结合视诊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等变化,从而做出诊断。

在辨证论治中,必须掌握病与证的关系,既要辨病,又要辨证,辨证重于辨病。证是疾病不同阶段、不同病理变化的反映。因此,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的证候,要根据不同证候进行治疗。中医治病主要的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证”的区别。相同的证,用基本相同的治法;不同的证,用基本不同的治法。即“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

中医诊法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主要运用“四诊法”诊察疾病,探求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势,辨别证候,对疾病做出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主要包括望、闻、问、切。

中医英语翻译作业 篇2

中医英语是科技英语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的一个分支, 与此同时, 也是中医学和英语语言学相交叉的一门学科, 具有专业词汇多, 单词晦涩难懂、长句、套句出现频率高等特点, 所以它具有自身独有的翻译要领和标准。

一、音译法

(一) 基本原则——“译无可译, 所以不译”

在任何一门语言中, 总有反映该民族特有的事物、思维及看法的词语。这类词语在其他语言中找不到对应的词语。虽然这些词在一国语言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 但它们却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由于它们反映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特有的文化, 是这一文化区分其他文化的象征, 对这类词语, 音译法是较好的翻译方法。

(二) 适用对象

“尽可能保存内容的准确性 (信) 、寻求英语表达的原汁原味 (达) ”是词汇层面上的翻译。

例如:抽象名词:道家、仁、阴阳、气、气功;具象名词:脏腑、命门;医家:张仲景:Zhang Zhongjing;方剂:四君子汤:Sijunzi Decotion。

另外, 尚有一些具备中医特色内涵术语的翻译, 比如:Chinese Medicine——中医, Chang 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长春中医药大学, 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WHO西太区中医名词术语国际标准》

二、仿造化

仿造化翻译便是用英语中已有的相关词语表达中医特有的观点, 经由对英语已有单词的重新排列组合向英语语言加入中医特有的观点和表达法。仿造翻译不仅应用在单词术语的翻译上, 在句子层次上的翻译也表现得很显著。例如: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Following Yin and Yang ensures life, while violating leads to death。”

“阴虚则热, 阳虚则寒:Deficiency of Yin generates heat while deficiency of Yang produces cold。”

三、定义化

中医用语的一个典型特征便是简单明了, 言简意赅。但翻译时却很难应用相称单元的英语词汇将其表达清晰。因而, 翻译变成了说明, 即用英语给中医观点下定义。如:

辨证论治:Syndrome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based on the overall analysis of symptoms and signs。

四、多样化

由于中医名词术语自身存在着一词多义、数词同义及概念、观点交织的现象, 不同术语在不同情况下, 其含意可能有所差别, 并且因为一定的英语词语只能表达一定的中医术语的某一部分, 因此一个中医术语在不同的情况下, 便会出现不同的翻译方法。如“虚”是中医学中使用很普遍的一个观点, 按照不同的情形它在英语中可能有一些特有的对应语:asthenia、deficiency、insufficiency、weakness、debility、hypo function等等。翻译时应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恰当的词语来进行翻译, 不可一概而论:指脏腑的“虚”时可用asthenia, 如“脾虚”可译为asthenia of the spleen;纯指功能的衰弱, 也可以用hypo function来表达;表示“体虚”这一概念时, 也可用weakness或debility来表达。

参考文献

[1]牛喘月.中医英语翻译的基本特点[J].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4, 2 (02) :159-160.

[2]王秀丽.汉译英过程中的音译法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1 (01) :138-139.

中医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篇3

【关键词】中医英语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设置

一、引言

2011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将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现急需大批既通晓一门专业,又能应用一门外语直接参与信息和知识流通,在多学科领域里创新性地独立从事国际交流、合作与竟争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 、应用型 、通用型外语人才。在这种形势下,中医英语专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存在,必须有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在对中原经济区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适应河南中原经济区发展的中医英语人才需求情况,以期为现有的中医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适应河南中原经济区发展的中医英语人才需求调查

本研究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目标在于调查用人单位对中医英语专业方向学生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评价,以及用人单位对中医英语人才的认识、期望和需求情况。调查问卷的对象主要针对河南中医学院中医英语专业方向在校生的实习单位和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这些单位多集中在中原地区从事中医药领域的外企、国企和民企。此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收回83份。该调查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结果:

1.用人单位对中医英语方向学生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在用人单位对中医英语方向学生总体满意度的问卷选项中,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选择了“很满意” (41%)或者“满意”(52%)。这说明我们现在培养的中医英语人才还是能总体达到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

在对中医英语方向学生专业水平评价的问卷选项中,“既具备英语语言技能又有中医专业知识”、“英语写作能力强” 分别占到了62%和54%。在学生急需提高或改进的的能力中“中医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中医理论知识”和“英汉互译水平”居前三,分别占到了78%、53%和51%。以上数据说明:一方面学生凭借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和中医专业知识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但另一方面也表明用人单位对中医英语方向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不断提高中医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中医基础理论水平。

在对中医英语方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问卷选项中,“工作积极主动” 、“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团体意识”分别以80%、54%和49%居前几位,这说明我们对中医英语方向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比较成功的,也就是我们“应用型”中医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但是“具有创新精神”(15% )的学生很少,而超过69%的受访者认为“具有创新精神”正是现代企业精英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综合素质之一。

2.用人单位对中医英语人才的认识、期望。关于何种中医英语人才最受欢迎,大部分用人单位(79%)认为是英语语言技能与中医知识技能相结合的人才(92%)。这一点应该继续作为我们中医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即拥有扎实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以及过硬的中医知识和熟练的中医技能相结合的人才。

关于中医英语课程模式问卷中,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42%)表示中医英语课程(如中医英语阅读、中医英语词汇学、中医英语翻译等)模式更能有效地培养中医英语人才。将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29%)认为“英语基础课程+英语∕汉语中医理论课程”的模式更有效。总的来说,用人单位都希望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技能,同时也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实践知识,达到语言与中医理论实践的融会贯通。但从目前来看,高校培养的中医英语方向学生在中医知识和技能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关于用人单位最希望中医英语人才所应具备的语言技能问项中,英语听说能力、英汉互译能力以及英语写作能力居前三,分别占89%、44%和37%。

关于用人单位最希望中医英语人才所应具备的中医技能问项中,中医药营销能力、中医药推广能力以及中医理论实践操作技能分别以65%、56%和41%居前三。

3.用人单位对中医英语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查问卷结果统计显示,中原经济区的用人单位对中医英语人才需求量并不大,约73%的用人单位每年只招聘 1—2人,而52%的单位认为高水平的中医英语人才仍十分缺乏。具有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又有扎实的中医知识技能的高素质中医英语人才依然是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这一点对我们办好中医英语方向提供了必要的信心保证。

三、中医英语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建议

从调查结果看,为了培养拥有扎实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以及过硬的中医知识和熟练的中医技能相结合的人才,其培养模式应包括以下几个模块:英语语言模块、中医医学知识模块、中医英语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通过这种模式培养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对中医英语人才的需求。

具体而言,英语语言类课程一方面应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开设文学和语言学方面的课程以扩大知识面,拓宽思维,提高语言文学鉴赏能力。开设课程应包括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视听、英语写作等英语技能课程,和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英美概况、英美文化等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在总课程中所占比例约为60%;中医医学知识类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医学基础概论等课程,所占比例约为10%;中医英语类课程包括中医英语翻译、中医术语、医学英语写作、医学英语阅读等,所占比例约为20%,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并且学会用英语表达阐述这些知识,使学生的中医知识和中医技能训练更加全面、系统,充分体现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特点;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岗位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所占比例约为10%。学生可以通过实践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对工作的认识。学校应当为学生多创造中医英语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尽早学会将知识转换为能力,并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实践教学,拓宽视野。

这里提出的课程设置加大了中医和英语结合的相关课程的比重,就是为了强化学生中医英语水平和知识运用能力,使其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有自己的优势。

通过对中原经济区中医英语人才需求的调查,我们得到了以下启示:中医英语人才的培養目标应该是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扎实的中医医学知识,融会贯通的中医英语技能和全面的实践能力。其课程体系应为“英语语言课程”+“中医医学知识课程”+“中医英语课程”+“实践教学课程”的融合;促进教学改革。一方面,开展教材建设,提高教材编写质量;另一方面,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技能;另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复合型的教师队伍,把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语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对中原经济区中医英语人才进行需求分析反映出社会对高层次中医英语人才的期望,它给我们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反馈,为我们培养适应21世纪中医药国际化趋势的、能开展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翻译、商贸、教学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范延妮.中医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7).

[2]刘纯献.互动共赢:中原经济区与河南高等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

[3]王晓辉.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研究—基于中原经济区开发战略[J].海外英语,2013(1).

[4]王雪敏,刘春艳.中医英语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邢台学院学报,2012(3).

[5]吴瑾.中医院校中医英语教学现状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4).

中医英语翻译作业 篇4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哪项不是影响炮制品变异的外界条件 [1分] A.养分 B.温度 C.湿度 D.空气 E.日光

2.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性的是 [1分] A.酒黄连 B.酒仙茅 C.胆南星 D.姜栀子 E.醋芫花

3.含挥发油类成分的药物,不宜采用的炮制方法是 [1分] A.净制 B.晾干 C.高温加热 D.抢水洗 E.切制

4.煅淬法炮制磁石使用的淬液是 [1分] A.水 B.酒 C.醋 D.盐水 E.蜜水

5.属于“水火共制”的炮制方法是: [1分] A.制霜 B.炒法 C.干馏 D.煅法 E.燀法

6.黄芩软化的最佳方法是: [1分] A.蒸至“圆汽”后半小时 B.少泡多润 C.煮半小时 D.蒸10分钟 E.减压浸润

7.生品长于涌吐风痰,炒后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药物是 [1分] A.薏苡仁 B.麦芽 C.芥子 D.莱菔子 E.槟榔

8.以甘草、生石灰为辅料炮制的饮片规格是: [1分] A.法半夏 B.生半夏 C.清半夏 D.姜半夏 E.半夏曲

9.炒炭时温度过高,出现火星时,应如何操作 [1分] A.继续炒至所需程度出锅 B.调小火力 C.停火

D.喷淋适量清水灭之 E.迅速将药物倒出,摊晾

10.阿胶一般切制的饮片类型是 [1分] A.丝 B.薄片 C.厚片 D.段 E.块

11.不属于固体辅料的是 [1分] A.食盐 B.豆腐 C.河砂 D.蛤粉 E.麦麸

12.木瓜宜采用的软化方法是 [1分] A.蒸法 B.泡法 C.润法 D.煮法 E.淋法

13.制鳖甲采用的炮制方法是 [1分] A.砂炒 B.炒炭 C.蛤粉炒 D.酒炙 E.砂炒醋淬

14.石膏常采用的炮制方法是: [1分] A.明煅法 B.水飞法 C.烘焙法 D.煮法 E.蒸法

15.提出“三类分类法”的著作是 [1分] A.《修事指南》 B.《雷公炮炙论》 C.《炮炙大法》 D.《本草蒙筌》 E.《五十二病方》

16.常用酒制的药物是 [1分] A.南星 B.甘遂 C.杜仲 D.半夏 E.白芍

17.远志常用的炮制方法是: [1分] A.豆腐煮 B.水煮 C.甘草水煮 D.酒蒸 E.姜汤煮

18.豆腐煮硫黄的目的是: [1分] A.便于制剂和调剂 B.降低毒性 C.缓和药性 D.改变药性 E.改变药物作用趋向

19.枇杷叶的去毛方法为 [1分] A.挖去毛 B.刷去毛 C.烫去毛 D.撞去毛 E.燎去毛

20.山楂炒后缓和药性,是哪类成分减少的结果 [1分] A.有机酸 B.氨基酸 C.生物碱 D.挥发油 E.鞣质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A.炼蜜

B.胆汁

C.生姜汁

D.食盐水

E.黑豆汁

1.制备方法常为煮汁的辅料是: [1分] A B C D E 2.制备方法常为捣碎榨取汁的辅料是: [1分] A B C D E

A.15Kg B.20Kg C.50Kg D.30Kg E.25Kg 3.炙淫羊藿时,100Kg药物应用羊脂油: [1分] A B C D E 4.蜜炙黄芪时,100Kg药物应用炼蜜: [1分] A B C D E

A.提净法

B.水飞法

C.明煅法

D.煅淬法

E.干馏法

5.石膏的炮制方法是: [1分] A B C D E 6.朱砂的炮制方法是: [1分] A B C D E

A.水飞法

B.烘焙法

C.提净法

D.煨法

E.干馏法

7.木香的炮制方法是 [1分] A B C D E 8.竹沥的炮制方法是 [1分] A B C D E

A.抑制升浮之性,增强清肝退热,截疟之功 B.解表退热,升阳抗疟

C.缓和升散之性,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D.增强逐寒止痛作用

E.增强温经止血作用

中医英语翻译作业 篇5

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以下哪一项不是水处理的目的: [1分]C.便于贮存

2.醋鸡内金的炮制方法为: [1分]C.醋炙

3.苍耳子加热炮制的主要目的是: [1分]B.降低毒性

4.麸炒时每100公斤药物通常用麦麸的量为: [1分]C.10~15公斤

5.炮制后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善清虚热的饮片是: [1分]A.盐知母

6.苏木切制常采用: [1分]D.刨法

7.白矾煅制的最佳温度应控制在: [1分]D.180℃~260℃

8.中药科技史上第一部炮制专著是: [1分]D.雷公炮炙论

9.常用酒炙的药物是: [1分]E.白芍

10.艾叶加工采用: [1分]A.制绒

11.不用煅炭法制备的饮片是: [1分]E.蒲黄炭

12.生用辛热,炒炭后长于温经止血的药物是: [1分]A.干姜

13.心与肉作用不同,须分别入药的药物是: [1分]C.莲子

14.符合“相畏为制”制药原则的饮片是: [1分]D.生姜制半夏

15.下列药物,不宜用水飞法炮制的药物是: [1分]E.砒霜

16.王不留行炒爆的目的是: [1分]D.易于煎出有效成分

17.荆芥炒炭的操作要点是: [1分]A.武火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焦褐色

18.辛夷净制加工时需除去的非药用部位是: [1分]C.枝梗

19.下列药物在炮制过程中,没有杀酶保苷作用的是: [1分]A.煮乌头

20.止呕应选用: [1分]D.姜半夏

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盐炙后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作用的药物是: [1分] D.杜仲

2.盐炙后泻热利尿而不伤阴,且能益肝明目的药物是: [1分]A.车前子

3.蜜麻黄辛散发汗作用缓和的原因是: [1分]B.除去部分挥发油

4.山楂加热炮制刺激性降低的原因是: [1分]D.破坏某种蛋白质

5.酒炙60Kg川芎,应用黄酒的量是: [1分]B.6Kg

6.醋炙30Kg乳香,应用米醋的量是: [1分]C.3Kg

7.为洁净珍珠常用的辅料是: [1分]A.豆腐

8.制远志所用的辅料是: [1分]D.甘草汁

9.炮制后可除去麻味,以免刺激咽喉的药物是: [1分]C.蒸黄精

中医英语翻译作业 篇6

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9,发布时间为2012-10-31,您从此时到2013-2-5前提交均有效。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药材红黄色或红色,入水溶液显金黄色,而本身不褪色的是: [1分] A.红花

B.茜草

C.丹参

D.丁香

E.金银花

2.“连三朵”的含义是: [1分] A.菊花的2~3个花序连在一起

B.金银花的2~3朵花连在一起

C.菊花的2~3朵花连在一起

D.款冬花2~3个花序连在一起

E.款冬花2~3朵花连在一起

3.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cm,舌状花类白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结,管状花较多,有以上特征的菊花是: [1分] A.毫菊

B.除菊

C.贡菊

D.杭菊

E.怀菊

花蕾呈研棒状,长1—2cm,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有颗粒状突起,划之显油痕的药材是:A.金银花

B.洋金花

C.款冬花

D.丁香

E.红花

金银花的抗菌成分是: [1分] A.黄酮类

B.挥发油

C.绿原酸和异绿原酸

D.肌醇

E.皂苷

旋复花的原植物科名是: [1分]

分]

4.[1

5.6.A.百合科

B.菊科

C.兰科

D.茄科

E.忍冬科

丁香的原植物科名是:A.鸢尾科

B.桃金娘科

C.木兰科

D.茄科

E.忍冬科

密蒙花的药用部位为:A.花蕾

B.头状花序

C.花

D.花粉

E.花蕾及其花序

洋金花所含主成分是:分]

分]

分]

7.[1

8.[1

9.[1A.挥发油类

B.黄酮类

C.多糖类

D.蒽醌类

E.生物碱

金银花的主产地是: [1分] A.西班牙、希腊、法国等

B.山东、河南等

C.江苏、浙江、福建等

D.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E.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

蒲黄的原植物科名是: [1分] A.鸢尾科

B.桃金娘科

C.木兰科

D.香蒲科

E.忍冬科

花头(头状花序)撕开后,有白色丝状绵毛的花类药材是:分]

10.11.12.[1A.槐花

B.款冬花

C.辛夷

D.菊花

E.红花

13.呈长卵形,似毛笔头,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具光泽的长茸毛,内表面无毛。有此特征的花类药材是: [1分] A.丁香

B.金银花

C.菊花

D.款冬花

E.辛夷

14.西红花的药用部位是: [1分] A.柱头

B.花粉

C.未开放的花序

D.干燥头状花序

E.干燥花

15.丁香花粉粒的特征是: [1分] A.极面观呈三角形,角端各有一个萌发孔

B.呈类球形或长圆形,外壁有细点状条状雕纹

C.呈球形、黄色、外壁具细刺状突起

D.呈球形或椭圆形,表面有似网状雕纹

E.花粉粒少见,呈圆球形,外壁近于光滑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A.气芳香、味辛、凉而稍苦 B.气芳香浓郁,味辛辣,有麻舌感 C.气微、味微苦 D.气清香,味淡、微苦 E.气清香、味微苦而辛 1.款冬花的气味是 [1分] A B C D E 2.丁香的气味是 [1分] A B C D E 3.金银花的气味是 [1分] A B C D E 4.辛夷的气味是 [1分] A B C D E

A.山东、河南等 B.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希腊等国 C.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 D.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东非沿岸国家 E.河南、四川、安徽、湖北、陕西等省 5.西红花的主产地是 [1分] A B C D E

6.金银花的主产地是 [1分] A B C D E

7.丁香的主产地是 [1分] A B C D E

A.柱头 B.花粉 C.花蕾(未开放的头状花序)D.头状花序 E.花 8.蒲黄的药用部位是 [1分] A B C D E

9.菊花的药用部位是 [1分] A B C D E

10.款冬花的药用部位是 [1分] A B C D E

11.红花的药用部位是 [1分] A B C D E

A.三萜皂苷类、黄酮类 B.挥发油 C.绿原酸、异绿原酸、黄酮类化合物素类化合物

12.西红花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1分] A B C D E

13.丁香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1分] A B C D E

生物碱胡萝卜 D.E.A.极面观呈三角形,角端各有一个萌发孔 B.呈类球形或长圆形,外壁细点状条状雕纹 C.呈球形、黄色、外壁具细刺状突起,萌发孔3个 D.呈圆球形,红黄色,外壁近于光滑,内含颗粒状物质,具单孔,不甚明显 E.花粉粒类圆形、椭圆形或橄榄形,外壁有齿状突起,具3个萌发孔 14.西红花粉粒的特征是 [1分] A B C D E

15.丁香花粉粒的特征是 [1分] A B C D E

16.红花粉粒的特征是 [1分] A B C D E

17.金银花粉粒的特征是 [1分] A B C D E

A.鸢尾科 B.桃金娘科 C.木兰科 D.18.洋金花的原植物科名是 [1分] A B C D E

19.西红花的原植物科名是 [1分] A B C D E

20.金银花的原植物科名是 [1分] A B C D E

21.辛夷的原植物科名是 [1分] A B C D E

试析中医药英语翻译原则与标准 篇7

关键词:中医药学,英语翻译,原则标准

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中中医药学是最璀璨的明珠, 翻译中医药学能促进他国对中医的了解, 但由于其起步较晚, 还属于发展初期, 加上中医学自身的理论体系极富特色, 很多词义都极为深奥难解, 翻译工作存在较大难度, 且没有相应的标准可言, 所以当前国内外对中医翻译的质量都不高, 中医翻译著作毫无秩序, 不少词汇都得不到本意, 甚至还有曲解之意, 难以引起别国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严重阻碍了中医向世界迈步。所以, 中医翻译还需要制定统一可实行的标准。

一、中医英语翻译有何目的

实质上以英语翻译中医学目的, 便是为让更多民众都能了解和接受中医, 其主要服务对象和功能就是用英语表达并交流中医学。笔者以为中医翻译不能仅限于对中医词句直译的定位, 不能是单一的翻译中医, 更重要的是要表达中医, 所以要高度重视意译, 要清晰准确的表达解说其意蕴和内涵, 促使学者领悟其真正本质就是中医翻译的目的, 不然实际翻译出的东西只会让人啼笑皆非。比如中医中表示生命力的生气翻译为发怒;关节肿痛的白虎历节翻译成在奔跑的白色老虎;五脏六腑翻译成五个创库六个宫殿等。要避免这些错译现象, 确保中医英语翻译达成根本目的, 需注意这两方面:一方面要能用现代汉语正确解读中医理论;另一方面要能用地道的英语进行表述, 准确的表达出中医的思想。原本英汉语的行文风格差异就颇大, 若是将其直接译为英语, 就是以汉语思维方式组织英语, 其英语自然不够地道准确, 更别说美感了。所以, 中医英语翻译工作者要能准确理解中医知识, 在此基础上精准的用英语表达中医, 切不可仅仅在于直译中医, 笔者认为两者并举再加以其他相关的原则最佳。

二、中医药英语翻译原则

(一) 能中时绝不西

中医语言、理论的中西混杂现象极为普遍, 可保持中医特色译出中医味道, 是弘扬中国传统医学的关键。由于中西文化背景差异巨大, 很多中国人认为平常的内容, 在西方人眼中却是不明就里。以食物而言, 其属性有寒热温凉之分, 口渴喜饮和不喜饮等皆为中国特色, 另外, 还有中医学的术语如气血、寒热、阴阳、表里等, 这些术语在中医学中属于核心内容, 经常出现在各类中医学的教材和著作中。以上这些都颇具中国典型的文化特色, 不管直译、意译恐怕都不足以准确的再现其内涵, 因此为体现其整体观和辩证思维模式, 翻译成qi and blood、yinyang比较贴切。

(二) 尽量保持中医特色

由于受到中国古代心理学、气象学、养生学、哲学、天文学、逻辑学和文化、宗教的影响, 以及这些学科的内容, 中医语言的抽象概念居多, 不少中医术语除专业性外, 还有极为重要的隐喻形象, 其决定着人们对中医理论的接受程度。而这些术语是具体社会观念和可认知现实环境的反映, 在进行中医翻译时要想贴近其原文信息与内心感受形象, 绝不能忽视其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性, 比如指肝脏病影响到脾胃功能的木克土, 被译为The liver restricts the spleen即肝克脾, 这种翻译没有保留下也没有体现出五行的隐喻含义与五脏额关系, 所以将其译为Wood restricts earth较佳。

(三) 能同时绝不异

因为历史演变的因素, 中医学的派系众多, 各家学说并不能一统, 或是名词术语相同却表达方式不同, 比如子宫有女子胞、胞宫、之处等;风邪有邪风、虚邪、贼风等, 这些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词义却是相同的, 不过这一现象却为中医英语翻译增加难度, 导致读者无所适从无法达成交流的效果。所以, 翻译前要准确把握这些语言的含义, 并针对表示相同或相近的中医术语翻译时尽可能用同一词素或词组, 比如子宫、胞宫等均可翻译成uterus;风邪、邪风等翻译成pathogen, 这种翻译与科技英语习惯、规范能够吻合。还有, 针对相同或相近意义的词组也需坚持此原则, 比如脾虚、脾胃虚弱、脾胃不足均可翻译成spleen deficiency。

三、总结

综上所述, 由于对中医英语翻译的研究太迟, 现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 中医英语翻译出现各种混乱现象, 其绝大部分便在于翻译的标准和原则不一致, 所以制定出完善统一的翻译标准和原则极为关键, 其直接决定着非中文人士对中医译本的接受程度。希望笔者上文提到的相应观点能为促进中医英语翻译原则和标准完善提供很好的理论基础, 并推动中医翻译工作健康持续的发展, 为弘扬我国中医学做出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邹德芳.中医药英语翻译原则与标准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 09:30-31.

[2]金锋.关于中医英语翻译的几点思考[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0, 05:3-4.

从模因角度探索中医病症名翻译 篇8

一、翻译模因论

语言学家一般把模因视为个体间信息传递的载体,是文化的基本单位。社会交流中的实践要求对文化及其载体模因有所弃扬,而翻译就恰恰适合于此,所以翻译模因产生。将模因与翻译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模因角度解释翻译现象,将翻译过程和有关的术语、观念等命名为翻译模因(translation memes),例如其中的定义、原则、模式和文化差异等。依照该理论,翻译理论正是在该模因复制传递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对旧模因复制与承载,同时该过程还会产生新模因以适应新情况出现。据此可以认为该过程具有流动可变性,而非静止不变。翻译模因包括两类:“基因型模因”及“表现型模因”,前者揭示了语言间的翻译涉及遗传式的、对等的文字转换,而后者却与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形有关,这也是翻译现象多样化的根本所在。虽然它仍与旧模因有关联,可是其表现形式不一,在实际的翻译操作中,因为读者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或者说因为有着特定的翻译目的,译者就要考虑到许多文化、背景、语言等地域因素。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各种因素所处地位不尽相同,它们或是主导其他因素,或是被其他因素所支配,如何来平衡诸因素之间这种复杂的关系,需要译者认真考虑,这就要求译者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来处理,除了较常使用的直译外,涉及意译、略译、译述三种情况及模因现象。

二、中医疾病

名称有其独特的分类习惯和医学命名方式,这一点不同于西医,而且还涉及中国古代道、儒、法等诸家哲学思想。其命名标准和方式颇多,中医典籍《内经》最早以病机、病位、病因等进行分类,分为內感疾病和外伤疾病两大类。而伤寒理论则根据病因、病机等将疾病分为杂病、伤寒两大类,并且沿用至今。从临床角度看,內感疾病是按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的病理变化进行病症分类,有以病因命名的,有病机立名的,有以病位命名的等多种情况;外感疾病包括,卫气营血、三焦病证,分别按六经、三焦的病理变化、伤寒六经病证、温病卫气营血病证进行病症归类。中医病症名的翻译同时又要求译者要有较深的古汉语知识,尤其是对古今同义字、古今同形异义字、古修辞等要有较深的研究。因为中医病名好多都来自中医典籍,其含义文字晦涩难懂,许多病症涉及五行、阴阳等理论,与现代汉语含义大相径庭,不能望文生义,例如“风水”“消渴”等。中医独特的理论模式使得其病症命名方式独具一格,这种命名方式有着其强大理论及实践为依据。中医理论是在古人长期的、反复的实践的基础之上,经过千锤百炼,才得以流传并沿用至今,所以说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历史悠久。在这一点上,它与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西医有显著区别。

三、模因论关照下的中医病症名

鉴于翻译模因涉及两种类型:“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中医病症名翻译也应该包括两种情况。

1.翻译模因论中的基因型模因的存在,就要求翻译时,在源语和目标语之间进行信息的等效转换。因此,此类形式的中医病症名翻译也要相应地考虑等效因素,尽量采用目标语中的对等形式,这就要求运用借用西医、直译、音译+注释以体现等值转换。首先,借用西医适合以下情况:①中西医病名意思大致相同,例如癫疾madness and convulsions、痢疾dysentery、痄腮mumps、顿咳whooping cough、风湿wind-damp、善忘amnesia、消渴drinking and urine、腹胀abdominal distension; ②翻译为症状,如咳血hemoptysis、温病warm disease、痈肿Ulcers and swelling。其次,含义接近中西医病名,只是在少数情况下不能等同使用,以通用为目的,可以使用直译策略。以“风火眼”为例,它在西医中一般表示红眼病,另外又指日光性眼炎,所以把它翻译成wind fireeye。 “消渴”是又一个例子,中医中它本指糖尿病和尿崩症等,因此,译成consumptive thirst,“脱证”,并不是指非得达到休克shock的程度,因此翻译成collapse syndrome。还有某些法定传染病,中西医病名相同,但实质不同,也可直译,以“霍乱”为例,在中医学中指所有的上吐下泻、心腹绞痛的病候,而在西医中霍乱仅指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排泄物。再次,在翻译特殊中医病症名称时,音译是解决问题最好途径,例如病症名称“疝”和“痹”,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其译文都会冗长繁琐,不便于行文,只有音义成shan symptoms和bi symptoms,再加上必要注解才比较理想。

2.模因论中的表现型模因,要求翻译转化过程进行从源语到目标语的一种横向复制与扩展,表现形式多样化,涉及以下翻译方法:①意译,以“伤风”为例,因其是感冒轻症,所以翻译成mild common cold,一定记住不能翻译成wind affection,另外,寒厥cold limbs中的“厥”,表示四肢寒冷, 没有神志上的昏厥,因此不用syncope,该意译成cold limbs。②略译,如男子阳痿(impotence in men),阳痿当然发生在男子,所以in men多余。搔伤(scratching injury),而scratch=mark,cut,injury or sound made by scratching(抓伤),所以injury 是多余的,光scratch 一词就行。发枯(dry and withered hair),wither=become dry,再加上dry 岂不重复,故dry 可以省去。③译述,翻译叙述,如“痱”,可采用音译+释义的方法译为fei, a kind of wind disease; “消中”,可采用音译+释义的方法译为xiao zhong disease, manifesting in polyphagia and polyuria.

四、结论

中医病症名翻译的辩证法则是不求绝对统一,只求大意相通。因此,作为文化载体的模因在翻译领域的复制与传播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进行模仿、传播不失为一种策略。随着中西医之间的交流的增加,只要中外译者齐心协力,中医的翻译就会进入一全新的局面,并为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作出更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

[2] 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3] 王朝辉、林 岩、陈淑芬等,《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探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

中医英语翻译作业 篇9

简要论述了词素层翻译在中医名词术语翻译规范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词素层翻译所生成的新造词的.记忆方法问题,旨在提高中医英语学习者的词汇记忆效果.

作 者:张焱 ZHANG Yan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英语系英语专业教研室,陕西,咸阳,712083 刊 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年,卷(期):2005 25(6) 分类号:H0 关键词:中医名词术语   词素层翻译   词汇记忆  

★ 中医医学翻译范文

★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文800字

★ 职场瓶颈故事,“学”会突破

★ 三种途径突破职场瓶颈

★ 中医年终总结

中医英语教学研究(模版) 篇10

【关键词】 中医英语 教学改革 翻译技巧

Abstract:The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for TCM by introducing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reinforcing the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and enhanc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Key words:the teaching of English for TCM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classroom interaction;teaching effect

近年来,我国的不少中医院校都开设了《中医英语》这门课程,可见英语在中医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中医英语的教学目的必然是让学生通过英语这一媒介,把中医介绍给世界,为全人类造福。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并应用到中医英译的实践中去。本文就重点探讨中医英语的教学目的及如何提高中医英语的教学效果,满足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介绍翻译技巧和方法

作为大学生,有比较扎实的英语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翻译知识对他们来说,几乎是空白,而这对学习中医英语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让学生学好中医英语,必须先填补这一空白。因此在课程设置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教师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翻译的基础知识介绍给学生,其中还包括科技英语翻译的一些特点,使学生有“法”可依,有规则可循,而不是盲目地、随心所欲地进行翻译。在教学过程中,我一开始就向学生强调翻译理论和实践在这门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由此引入翻译理论的学习,包括翻译的原则、方法、技巧。由于这些理论对学生来讲比较生疏而且抽象,我就一一举例说明。比如,在讲到翻译技巧中的“增益法”(amplification)时我就举了这样一个英译汉的例子:Matter can be changed into energy,and energy into matter.(物质能够转化为能量,能量也能转化成物质。)其中“也能转化”就是增加的内容。我同时告诉学生,如果从中文“物质能够转化为能量,能量也能转化成物质。”译成英文“Matter can be changed into energy,and energy into matter.”,使用的是另一种技巧,学生马上就知道是“省略法”。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理解得非常透彻,印象也很深刻。然后,我还通过布置课外作业,让他们运用这些学过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翻译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学生反映效果非常好,而且饶有兴趣。介绍科技英语的术语特点及句法特点

科技术语一般都比较长,不容易记忆,学生往往对着一大串长长的科技词汇感到无所适从。让学生掌握科技英语术语的构词规律对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很大的价值,比如在介绍affixation(缀合法)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deoxyribonucleic acid=de(去掉)+oxy(氧)+ribo(核糖)+nucleic(核)+acid脱氧核糖核酸DNA。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对DNA是非常熟悉的,但他们原来不知道这个术语是这样组成的,而且大部分的术语的构成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发现令他们兴趣大增。又如,“中医”这一术语经常被译为TC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这里用的是首字母缩略法。在讲到科技英语的句法特点时我主要通过举例和分析的形式把例句讲透,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并鼓励他们在翻译实践中尽量有意识地关注和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重视语境因素

由于缺乏翻译知识和文化意识,学生往往只会在英语中寻找与汉语对应的词,而忽略了文化及语境等因素,从而造成错译、误解,甚至闹出笑话。因而让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在同一语言的不同语境下使用不同的译法。比如中医有“少火生气”的说法。如不推敲“生气”在这里的含义而直接用“angry”来翻译的话,就完全曲解了原文,也会使目的语读者不知所云。另外,同一个术语,在针对不同的读者群时,译文就必须考虑读者的认知语境和阅读反应,也就是要考虑译文的实际交际效果,[2]宜采用不同的译法。一般说来,对于医学研究人员、临床(西)医师或有志于学习中医的人,就适宜采用科技英语构词法中的缩合法、缀合法等构成的专业性强、比较规范的术语,这样便于中西医之间的贯通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而对于不懂西医但对中医有兴趣、愿意了解中医或有意接受中医治疗的普通读者群,由于他们大多不懂拉丁文、希腊文之类的,也不谙西医,如果译文中尽是由各种词缀组成的术语,会使他们望而生畏,也就起不到翻译的交际效果了,故应尽量用浅显的普通词汇,比如尽量选用根据复合法构成的术语[3]。如“高血压”一词,对于专业人士可采用“hypertension”,而对普通读者则宜用“high blood pressure”。引入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的知识

奈达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4]我国学者王佐良先生也曾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5]故而在教学中我既强调文化修养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又注意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的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不仅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同时又深化文化知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困难直接体现在语汇缺失与词义冲突上,即:源语词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找不到对等的语汇,或者与译后的对应词语所载的文化信息相互矛盾或者不一致。如在翻译“《难经》: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中的“动脉”时,我就告诉他们不能想当然地把“动脉”理解为与静脉相对的动脉而译成artery。中医古籍中语言非常精练,概括性相当强,有许多术语或词汇在英语中不能简单地找对应词(equivolent)。在阅读时要仔细推敲,只有准确理解了原文的意思,才有可能忠实于原文。此处所谓“动脉”指的是脉之搏动,故宜译为pulse。

通过多年来中医英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笔直认为介绍翻译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知识,加强翻译实践在中医英语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否则这门课就成了无本之木。另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中医英语翻译作业 篇11

关键词:中医药翻译,翻译目的论, 翻译原则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064-01

一、中医药翻译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前行,经济迅猛发展,各行各业与国际交往也越来越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载体之一的中医药文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逐步获得了世界各地医药界的肯定和关注,和西方国家的交流也日益广泛。近年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国内许多学者在从事中医药领域的语言翻译事业,做了大量的前所未有的建设性基础工作。国外的同行业人士也频繁来国内进行专业沟通交流。国内的专家学者也不断走出去,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宣传中医药文化及近年来的发展。但我们意识到,在沟通与使用不同语言交流过程中,汉文化在中医药中的语言,转变为英语后在以西方文化为主要代表的国家地域在表达和理解上存在明显差异。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翻译人员与中医药专业知识的脱节。绝大部分的译者并非专业的中医药翻译人员,缺少对中医药文化背景的认识。容易造成中医药术语的翻译不伦不类。二是中医药学自成一格,如中医理论中的脏腑辨证、阴阳五行、经络腧穴理论凝聚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人类疾病健康的智慧,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在其他医学体系里没有对应的概念。如何贴切生动地去翻译这样的术语值得我们探究。

二、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由德国翻译理论家赖斯(Reiss)和汉斯弗美尔(Hans L1Vermeer)发展起来的翻译理论模式,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其核心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在弗米尔的目的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译文所意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生产的语篇”。弗米尔认为原文只是为目标受众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的源泉。可见原文在目的论中的地位明显低于其在对等论中的地位。它包含三个原则 (:1)目的原则(Skopos rule)。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活动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即翻译应能在译人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入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通常情况下,“目的”指的是译文的交际目的,即“译文在译人语社会文化语境中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的交际功能”。(Venuti:2001)因此,译者应在给定的翻译语境中明确其特定目的,并根据这一目的来决定采用何种翻译方法 — 直译、意译或介于两者之间。2)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性原则(fidelity rule)。连贯性(coherence rule)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的标准,即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能够使接受者理解并在译人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语境中有意义。忠实性原则(fidelity rule)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这相当于其他翻译理论所谓的忠实于原文,但与原文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3)忠诚原则(loyalty principle)。诺德(2001)发现目的论存有缺陷,提出译者应该遵循“功能加忠诚”的指导原则,即翻译过程中应关注译者与原作者、客户、译文接受者等参与者之问的关系。目的论的三原则体现了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解放了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之争。

在中医药领域,将中医药翻译成英语,是将我们几千年积累并传承的医学理论,通过语言的翻译,向全球占较大比例的西方文化群体或使用英語的其他人群进行有效传播的唯一途径。没有语言的传播,仅靠我国无偿提供的医疗援助中带有中医药特色的服务,很难实现中医药在国际医学领域的推广和进步。翻译的目的就是让受众读者群体通过他们熟悉的语言了解中医药文化,并最终认可中医药,使用中医药。因此其目的性决定了在翻译时语言词汇的取舍和定位。

三、目的论指导下的中医药翻译原则

(一)忠实性原则

忠实性原则是指在中医药翻译中不仅要求正确地将原文语言的信息用译文语言表达出来,还要强调语言转换过程中对文化内涵和因素的保存于再现。

(二)读者接受原则

读者接受原则是指在中医药翻译过程中,译者要重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和民族心理,在中医药术语的英译中考虑外国读者的接受能力和阅读兴趣。对西方人士而言,传统中医药

学是一种异质文化。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可能引起文化禁忌和误解。因此,在中医药翻译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东西方文化背景的理解,切忌使用有文化禁忌的词语来翻译中医。

(三)科学规范原则

医药英语作为科技类英语的一个分支,其译文的文体特点和语言风格都应该尽量接近科技英语的标准。

四、结语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为了更好的加强国际交流,让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翻译理论的研究,建立完整的翻译体系,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如何坚持中医药民族特色,精确体现中式文化理念,让中医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接受。

参考文献:

[1] 牛喘月.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谈中医英语翻译的方法问题[J].中医药翻译, 2012(3):54-5.

[2] 王继会. 目的论指导下的中医药术语英译的原则和方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9).

[3] 李照国. 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3-15.

上一篇:以幸福为题的心情随笔下一篇:履历信息收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