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通】服装企业质量控制“三部曲”

2024-07-20

【智汇通】服装企业质量控制“三部曲”(通用4篇)

【智汇通】服装企业质量控制“三部曲” 篇1

导语:近几年,无论是国际知名品牌还是国内服装企业翘楚都频繁引发“质量门”事件,有些甚至引起消费者的抱怨和愤怒,直接对服装品牌造成非常大的伤害。消费者很容易因服装款式设计而选择一个服装品牌,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该品牌的忠实粉丝,但出现质量问题后,消费者就会对品牌产生质疑甚至抛弃该品牌。而一旦这种伤害发生,服装品牌要重新铸就质量诚信的形象,就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有鉴于此,本文将重点分析服装生产质量控制中的问题,分析如何实现过程的质量控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服装企业质量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质量控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但许多国内的服装企业仍然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方法,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对质量的控制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往往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分析。

1.快速低成本策略导致质量控制的缺失

近几年,很多国外的“快时尚”服装品牌质量问题频现,引起了许多消费者的关注。快速低成本战略导致质量问题不断,是快时尚品牌的天生缺陷。出于成本控制的需要,快时尚品牌在设计阶段就已经把质量要求高、长周期的面料排除在外了。通过他们的产品吊牌可以发现,其代工厂商通常来自于成本更为低廉的发展中国家。

2.缺乏规范化的采购跟单管理

目前,服装品牌的供应商有80%~90%都是贸易商,而贸易公司的面辅料专业性不高,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对质量的把控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在服装面料和成品的采购过

程中,企业经常抱怨供应商的打样品质不稳定,打样周期遥遥无期。甚至在大货面辅料、成品交货的时候,也经常因为质量的不合格,导致新产品上市时间的延迟。

在采购阶段产生的质量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规范化的采购跟单管理,使得采购阶段的质量缺乏规范化的控制,而这种管理上的缺失为后续的质量问题埋下了隐患,很容易对产品销售和终端品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3.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不明确

当前,很多服装企业内部对质量检验缺乏明晰的流程和标准,有的企业甚至没有独立的质检部门,在质量检验的执行过程中易出现较大的争议。

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不明确,是实际运行中常见的一个问题。特别对那些无法适用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已备案标准的新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在企业内部往往无法达成一致性。

解决质量控制问题的“三部曲”

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讲,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对供应链中重要的质量控制节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质量检验各环节的整体质量控制,从根本上解决产品质量的问题。笔者将针对以下几点做具体分析。

一、设计决定产品质量

服装企业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质量控制点贯穿了以下几个阶段:

1、设计开发的计划制定阶段。企业应根据商品企划和产品上市时间的要求,明确划分设计开发的阶段,制定详细的人员和时间计划,包括评审时间、参与人员和评审制度。

2、设计开发的执行阶段。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设计部门需要按照时间计划的要求完成设计任务,强化内部人员的时间管理意识。随着设计开发的进程,可能发生设计要求的变更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及时修正时间计划表,避免影响后续的进程。

3、设计开发的变更阶段。很多服装企业在产品评审过后都无法避免款式更改的情况,除适当考虑产品评审的要求外,还应该充分考虑更改部分对产品其他部分及整体功能、性能、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以便判断变更的正确性。在确定合理可行的前提下,设计变更在实施前必须得到批准,以保证改款的严肃性。

对于设计开发的每一个阶段,设计部门都需要由专人进行时间进度的监控并记录,对关键节点的输入输出实现系统化管理,确保在设计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追溯。

二、规范产品质量检验流程和标准

首先,质检部门应对到达仓库的面辅料,按检验和作业指导书的流程完成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对于抽检初判不合格的面辅料,必须扩大抽查比例,确定不合格的产品,质检部门需要第一时间提出并及时与采购人员协调解决,若无法协商解决,则需要高层领导最终裁决能否使用。

经协调确实不能使用的面辅料,及时与供应商联系退货、对涉及索赔与打折的情况也要出具书面的索赔与打折标准,与供应商交涉。如果与供应商不能达成一致,则需要报上级主管裁定最终处理方案,并通知财务、仓库办理相关手续并落实补救方案。

经过协调可以让步使用的物料,由质检部门通知材料仓和生产部门处理的方法(如分批、分色发料使用等)。退货记录及问题报告要记入供应商绩效考核档案。

其次,为保证产品质量,企业所采购的各类面料都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检验标准,并确保按照标准执行。具体有如下几点注意事项:

1、在生产时,检验员必须对本工序所需的各种面辅料进行检验,发现不合格面辅料应及时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未经批准擅自投产,需要通过绩效来进行考核。

2、检验员必须对自己所加工的全部产品严格按照本工序的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自检,并作是否合格的判断,在确认产品合格后方可流入下道工序,否则应自行返工。如自己无法解决,应及时向部门领导反映,得到明确答复后方可继续生产,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下道工序,返工时超出考核指标的进行扣款。

3、各工序员工产品加工完毕后,按以上要求进行自检,自检后盖写工号,不写工号的,按返工处罚。

4、对工作责任心强、认真执行“自检”制度,及时发现上道工序产品质量问题并退回上道工序返修的检验员,适当给予奖励。

三、建立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制度通过对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发现质量体系中的不合格项,并通过纠正措施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内审组织方面,由供应商高层任命审核组长,《质量体系审核报告》审批通过后,质量部门负责组织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实施,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审核实施计划、编写审核报告,并指派审核员。审核员按照分工负责编写检查表,完成分配的审核任务,编写不合格项报告,并配合审核组长的工作。各受审部门负责配合审核组工作,并针对提出的不合格项进行纠正,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

内审程序方面,每年实施一次集中内审,对质量管理体系所有部门实施内审,平时实施月轮流内审,即每月由内审员对各部门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时可随时进行内审。

质量体系负责人每年制定公司下一的内审计划,内容一般包括:审核准则、审核范围、审核频次和方法、时间安排等。

1.审核前的准备

a)成立审核小组,每次审核前由供应商高层任命审核组长。审核组长聘任审核组成员。审核员应具有内审员资格,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且与受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

b)审核组长编制《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交由供应商高层批准。审核计划内容一般包括: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审核依据、审核日程安排、审核要素、内审员分工等,须提前一周下达各受审区域负责人和内审员审核。

c)审核员按照《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的分工,依据审核要素和体系文件,做好准备工作,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

2.审核的实施

审核员参照内审检查表中具体内容对受审部门进行现场检查,通过交谈、查阅文件、查阅记录、现场查验等方法收集客观证据,并记录审核证据。现场检查发现问题时,审核员应进一步调查清楚,对存在问题的客观性进行研究,力求公正。在审核完成后,审核员应对受审核部门负责人作一次口头报告,报告审核的情况、提出相应建议。

3.审核报告的提交

内审后由审核组长提交《质量体系内审报告》,经高层批准后,发放至相关部门。审核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审核的目的、范围和依据;审核的日期及审核计划具体实施情况;不合格项数量、分布情况、严重程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等。

4.纠正措施的实施和跟踪

受审部门在收到《质量体系内审报告》和《不合格项报告》后,应对不合格项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实施。审核组长组织内审员跟踪检查纠正措施实施情况,对不能在短期内纠正的不合格项,由责任部门提出纠正措施计划报高层批准,交审核组备案。每月由质量部门的内审员轮流查找各部门的不符合项,开具《不合格项报告》交责任部门进行整改,并负责跟踪验证整改情况。

服装企业采购质量控制“四部曲” 篇2

近几年,无论是国际知名品牌还是国内服装企业翘楚都频繁引发“质量门”事件,有些甚至引起消费者的抱怨和愤怒,直接对服装品牌造成非常大的伤害。消费者很容易因服装款式设计而选择一个服装品牌,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该品牌的忠实粉丝,但出现质量问题后,消费者就会对品牌产生质疑甚至抛弃该品牌。而一旦这种伤害发生,服装品牌要重新铸就质量诚信的形象,就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也为了更好促进国内纺织服装业的转型升级和不断壮大,2011年8月1日,国家发布了新版的《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与旧版相比,新版规范对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环保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国家的监管也变得更加严格。同时,随着一些中高端服装品牌企业对新型面辅料的追求和服装加工工艺的日趋复杂,生产采购人员面临的经验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很多知名品牌都是由代工企业生产,采购或生产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疏漏都可能导致终端销售的质量问题。因此,服装品牌企业对质量的监控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有鉴于此,本文将重点分析服装生产采购质量控制中的问题,分析如何实现过程的质量控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服装企业质量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质量控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但许多国内的服装企业仍然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方法,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对质量的控制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往往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分析。

1.快速低成本策略导致质量控制的缺失

近几年,很多国外的“快时尚”服装品牌质量问题频现,引起了许多消费者的关注。快速低成本战略导致质量问题不断,是快时尚品牌的天生缺陷。出于成本控制的需要,快时尚品牌在设计阶段就已经把质量要求高、长周期的面料排除在外了。通过他们的产品吊牌可以发现,其代工厂商通常来自于成本更为低廉的发展中国家。

2.缺乏规范化的采购跟单管理

目前,服装品牌的供应商有80%~90%都是贸易商,而贸易公司的面辅料专业性不高,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对质量的把控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在服装面料和成品的采购过程中,企业经常抱怨供应商的打样品质不稳定,打样周期遥遥无期。甚至在大货面辅料、成品交货的时候,也经常因为质量的不合格,导致新产品上市时间的延迟。

在采购阶段产生的质量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规范化的采购跟单管理,使得采购阶段的质量缺乏规范化的控制,而这种管理上的缺失为后续的质量问题埋下了隐患,很容易对产品销售和终端品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3.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不明确

当前,很多服装企业内部对质量检验缺乏明晰的流程和标准,有的企业甚至没有独立的质检部门,在质量检验的执行过程中易出现较大的争议。

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不明确,是实际运行中常见的一个问题。特别对那些无法适用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已备案标准的新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在企业内部往往无法达成一致性。

解决质量控制问题的“四部曲”

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讲,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对供应链中重要的质量控制节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产品设计开发、采购、生产、质量检验各环节的整体质量控制,从根本上解决产品质量的问题。笔者将针对以下几点做具体分析。

一、设计决定产品质量

现在,很多服装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产品的质量定位在设计阶段就已经被决定了。采购和生产只是在实现由设计决定的产品质量。因此,设计本身不应该是盲目的。一方面,设计开发要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并兼顾产品创新,起到引导市场的作用。另一方面,设计人员也要了解面料、工艺方面的潜在风险,充分考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避免在设计开发阶段就埋下隐患。实际上,这对服装设计师的设计开发能力是有很高要求的。

服装企业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质量控制点贯穿了以下几个阶段:

1.设计开发的计划制定阶段。企业应根据商品企划和产品上市时间的要求,明确划分设计开发的阶段,制定详细的人员和时间计划,包括评审时间、参与人员和评审制度。

2.设计开发的执行阶段。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设计部门需要按照时间计划的要求完成设计任务,强化内部人员的时间管理意识。随着设计开发的进程,可能发生设计要求的变更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及时修正时间计划表,避免影响后续的进程。

3.设计开发的变更阶段。很多服装企业在产品评审过后都无法避免款式更改的情况,除适当考虑产品评审的要求外,还应该充分考虑更改部分对产品其他部分及整体功能、性能、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以便判断变更的正确性。在确定合理可行的前提下,设计变更在实施前必须得到批准,以保证改款的严肃性。

对于设计开发的每一个阶段,设计部门都需要由专人进行时间进度的监控并记录,对关键节点的输入输出实现系统化管理,确保在设计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追溯。

二、规范采购供应商管理制度

1.规范供应商的引入和淘汰机制

需要客观地评估现有及新的供应商,并及时淘汰不能满足公司需求的老供应商。采购部门负责对现有供应商进行评估,确定是否满足公司整体的业务需求及发展,建立完善的合格供应商资料库,同时制定规范的供应商引入和淘汰机制。可以通过对新供应商招标的方式,进行询价、比价,打样对比质量,确定样品及大货的生产适应性,最终完善合同条款的制定。在流程制度方面,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估表》及采购合同审批流程。

2.优化供应商库

根据公司整体及各部门的需求,建立满足公司和各部门发展需求的供应商库,建立和培养长期战略合作供应商并监控其上游供应商的质量。对供应商的控制一般可按等级来分类,对不同级别的供应商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企业一般通过ABC分类法进行供应商的分类管理。对供应商的考量通常包括产品质量、质量保证能力(生产过程的监控、交货期和质量合格率等),以及价格方面的因素。

3.控制并降低供应商的开发成本

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升开发效率、产品质量和采购成本三个方面的平衡,平衡短期、中期和长期供应商开发成本,建立合理的供应商竞争机制。包括对供应商产能、技术、质量、价格成本、服务及产品开发的配合能力等方面,建立中长期的供应商开发计划。这就要求采购人员充分考虑研发、市场等部门提出的新产品需求,了解行业竞争背景、行业技术水平、价格和发展趋势,掌握新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质量部门充分沟通,提高新供应商开发的效率。

4.对于印染供应商的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原材料稳定性评估及生产设备能力的评估——印染过程中分别取样拍照,取样后比对工厂工艺标准,如果合格,即确定机器设备能力达标。

(2)关键质量指标(甲醛、PH值、色差)的控制要求。

(3)印染后整理取样,并由质量部门测试是否符合公司规定的质量标准。

(4)依据生产操作手册、质量管理手册询问生产操作人员,确认操作熟练。操作手册熟悉程度达不到80%以上的,即确定为技术不熟练或培训方法不当,需整改合格后才能成为合格供应商。

(5)实验室能力的评估,至少能检测甲醛、PH值、色牢度、缩水率、耐光,并有实验记录。

(6)产能评估,依据公司对新供应商产能需求,比对供应商淡旺季能保证给公司的产能。供应商提供的产能必须高于产能需求才能通过产能评估。

此外,采购部门应根据需要安排对重点材料实行跟单,以控制质量和交货期。如有必要,可要求采购员同时配合跟单。对于同一产品连续到货不合格的供应商,可根据供应商的资源库与采购部经理以上级别人员书面确认后,优先选择。同时,向供应商管理部门提交书面要求寻找相应新供应商。如因价格变化、质量要求等导致现有供应商拒绝订单的,采购部门也必须及时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最后,公司的技术部门也需要发挥自身专业上的特长,定期提供一些新的工艺的培训。对于拥有新工艺的工厂,也需要开发部门更多的为采购人员提供及时的信息。

三、规范产品质量检验流程和标准

首先,质检部门应对到达仓库的面辅料,按检验和作业指导书的流程完成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对于抽检初判不合格的面辅料,必须扩大抽查比例,确定不合格的产品,质检部门需要第一时间提出并及时与采购人员协调解决,若无法协商解决,则需要高层领导最终裁决能否使用。

经协调确实不能使用的面辅料,及时与供应商联系退货、对涉及索赔与打折的情况也要出具书面的索赔与打折标准,与供应商交涉。如果与供应商不能达成一致,则需要报上级主管裁定最终处理方案,并通知财务、仓库办理相关手续并落实补救方案。

经过协调可以让步使用的物料,由质检部门通知材料仓和生产部门处理的方法(如分批、分色发料使用等)。退货记录及问题报告要记入供应商绩效考核档案。

其次,为保证产品质量,企业所采购的各类面料都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检验标准,并确保按照标准执行。具体有如下几点注意事项:

1.在生产时,检验员必须对本工序所需的各种面辅料进行检验,发现不合格面辅料应及时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未经批准擅自投产,需要通过绩效来进行考核。

2.检验员必须对自己所加工的全部产品严格按照本工序的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自检,并作是否合格的判断,在确认产品合格后方可流入下道工序,否则应自行返工。如自己无法解决,应及时向部门领导反映,得到明确答复后方可继续生产,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下道工序,返工时超出考核指标的进行扣款。

3.各工序员工产品加工完毕后,按以上要求进行自检,自检后盖写工号,不写工号的,按返工处罚。

4.对工作责任心强、认真执行“自检”制度,及时发现上道工序产品质量问题并退回上道工序返修的检验员,适当给予奖励。

四、建立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制度

通过对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发现质量体系中的不合格项,并通过纠正措施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内审组织方面,由供应商高层任命审核组长,《质量体系审核报告》审批通过后,质量部门负责组织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实施,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审核实施计划、编写审核报告,并指派审核员。审核员按照分工负责编写检查表,完成分配的审核任务,编写不合格项报告,并配合审核组长的工作。各受审部门负责配合审核组工作,并针对提出的不合格项进行纠正,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

内审程序方面,每年实施一次集中内审,对质量管理体系所有部门实施内审,平时实施月轮流内审,即每月由内审员对各部门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时可随时进行内审。

质量体系负责人每年制定公司下一年度的内审计划,内容一般包括:审核准则、审核范围、审核频次和方法、时间安排等。

1.审核前的准备

a) 成立审核小组,每次审核前由供应商高层任命审核组长。审核组长聘任审核组成员。审核员应具有内审员资格,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且与受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

b) 审核组长编制《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交由供应商高层批准。审核计划内容一般包括: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审核依据、审核日程安排、审核要素、内审员分工等,须提前一周下达各受审区域负责人和内审员审核。

c) 审核员按照《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的分工,依据审核要素和体系文件,做好准备工作,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

2.审核的实施

审核员参照内审检查表中具体内容对受审部门进行现场检查,通过交谈、查阅文件、查阅记录、现场查验等方法收集客观证据,并记录审核证据。现场检查发现问题时,审核员应进一步调查清楚,对存在问题的客观性进行研究,力求公正。在审核完成后,审核员应对受审核部门负责人作一次口头报告,报告审核的情况、提出相应建议。

3.审核报告的提交

内审后由审核组长提交《质量体系内审报告》,经高层批准后,发放至相关部门。审核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审核的目的、范围和依据;审核的日期及审核计划具体实施情况;不合格项数量、分布情况、严重程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等。

4.纠正措施的实施和跟踪

受审部门在收到《质量体系内审报告》和《不合格项报告》后,应对不合格项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实施。审核组长组织内审员跟踪检查纠正措施实施情况,对不能在短期内纠正的不合格项,由责任部门提出纠正措施计划报高层批准,交审核组备案。每月由质量部门的内审员轮流查找各部门的不符合项,开具《不合格项报告》交责任部门进行整改,并负责跟踪验证整改情况。

结束语

【智汇通】服装企业质量控制“三部曲” 篇3

国际在线消息:11月7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介绍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在会上,张茅表示,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调动社会资本力量,促进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成长,推动新兴生产力发展。

张茅表示,李克强总理在上月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这是新一届政府转变职能总体部署和改革方案中又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简政放权,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调动社会资本力量,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成长,带动就业,推动新兴生产国际在线消息:11月7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介绍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在会上,张茅表示,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调动社会资本力量,促进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成长,推动新兴生产力发展。

张茅表示,李克强总理在上月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这是新一届政府转变职能总体部署和改革方案中又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简政放权,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调动社会资本力量,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成长,带动就业,推动新兴生产力发展。

他介绍,推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遵循的原则是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创新公司登记制度、降低准入门槛、强化市场主体责任,促进形成诚信、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

张茅称,改革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二是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报告制度。三是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由地方政府具体规定。四是大力推进企业诚信制度建设。五是推进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降低开办公司成本。

【智汇通】服装企业质量控制“三部曲” 篇4

导读:当前正处在一个信息技术革命的前列,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几个阶段,一个就是从大型技术,除了微软,另外由多媒机向网络转型,当然英特尔也是跟微软一起,后来又出了Google。现在正处在一个移动互联网还有什么都是计算机,泛在计算等等这么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核高基:操作系统发展的两条路线

下面将会是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技术来引导信息产业甚至其他的多行业发展是一个很有兴趣的事。其中一个背景就是重大专项,核高基是刚开始我没参加也以为是搞原子弹,因为是核,其实是叫核心元器件,高是高端芯片,基是基础软件,被简称为核高基,其实就是操作系统和CPU。中国怎么样发展自己的操作系统和CPU?一个是产业,一个是安全。

那么对于这两个核心的操作系统和CPU的发展,有两条路线,一条路线就是收复失地的战略,就是敌人把我们的城市占领,蒋介石把延安攻下来,我们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战略战术去收复延安。收复失地战略就是微软的操作系统占领我们市场的百分之多少多少,其他的CPU占领了我们的市场多少多少,我们要去收复他。但是这种战略听起来很不错,但是执行起来非常的艰难,虽然不能说会失败,但是通过多年的艰苦的斗争,大家走到现在很不容易。

另外一条战略就是要在信息产业或者是信息技术的新的发展点上,我们要去做人家没有,我们有的同时又和国际兼容的东西,这就是要中国特色、国际水平。中国特色就是我有的,人家没有的,国际水平就是要跟人家兼容。这样取得在信息产业链上的话语权,人家没有的,你有的你可以跟人家讨论,把你有的给我,我有的给你,就是所谓知识产权的问题。因为所谓你有,就是你有知识产权,人家没有这个知识产权。

这两条路线的斗争是很激烈的,反映在我们的项目上面我们也是两方面都涉及,传统的收复失地我们也继续做。新的机会我们按照国务院领导的指示,也是做下来感觉到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是十分的明显。我们在互联网的操作系统,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持续资源中心,在搜索工具,搜索引擎和搜索浏览器等方面设置了一大批的项目,有的趋势也很不错,但是很多企业趋势还不是太明显。我们怎么样把我们的思路和企业的发展结合得更近一点,这是一个大问题。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大家非常清楚,我想这两年不仅仅是在信息技术产业,在其他的各个行业也是比较热的一个词。什么是云计算呢?当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理解,也有比较公共或者是大家认为是差不多的一些想法。我也是选了几个例子,一个比如说Google,他是怎么看待云计算的。08年10月31日有一个全球副总裁讨论过一次关于他们认为什么是云计算的概念?他们说首先是存储和计算分离。清华大学的陈文光(音译)教授认为这个词有所偏差,我觉得这是有所道理的。陈教授举了个例子,说搜索引擎分离,我想是两个概念,一个是逻辑上的分离,一个是罗列上的分离。罗列上的分离包括程序可以放在大的服务器上面,深圳的网络都在做这个事。放在服务器里面以后你可以根据需要去用计算程序对他进行计算,然后给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另外一个就是逻辑的分离,大家可以这样想,我个人认为计算程序在什么位置,要扩展到什么区间,什么程序。但是这个云计算和网络上面的搜索不一样,你的Web可以任意扩展,他跟你的搜索引擎没有关系。他的程序跟你的计算工具和计算本身来讲,他没有在程序上的影响。比如说我扩展一个Web,不用再去扩展搜索引擎,比如说我增加了一些东西,他给程序进行一些电联。对Google来讲,Google的起源有几个很出名的事情,一个就是BigTable,大型数据的结构的布线,然后就是他的MapReduce,一个是Map,一个是Reduce,Map是分布式查找,这是最早的,这是Google最核心的发布的。这几个东西使得他可以在一个时间范围内的网络上进行很快的搜索,把你所要的文章或者是相关的内容按照顺序排列出来。

大家注意看你打开Google的搜索引擎搜出来的时间都是一致的,这点在Google出现之前是不可思议的,他原来构造一个很大型的计算,高性能计算都是大型计算机。他构造一个很大规模的存储中心,在Google出现之前要花很长的时间。在Google出现之后,他可以用很便宜的PC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构建一个大型机。

当时我听他们讲,当时构建这个通信的时候,他的背板跟我们一样,后来发现换那个板子花的时间很长,工程师就把机器翻过来,工程师跑过去很快,对背板是可插拔的,跑过去很快把板子插进去拔下来。所以说遇到这样的事情,工程师可以很快的跑过去,可以节省时间。

另外微软对云计算的看法是不太一样的,Google从后端服务器去搜索,怎么去找Web,往前走。微软实际上从用户这一端往后端走,所以微软提出来是端云结合,大的网络运营的开发管理平台。但是微软主要强调就是怎么样用微软的操作系统内核的桌面+移动+家电,形成前端的一个网上办公,比如说前端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7。

其他的公司特别我就不太讲了,我个人总结一下,云计算在整个环境的变化这么一个条件下产生的一个新的技术概念。环境什么变化呢?整个网络的出现,使得原来资源管理单机变成以网络为主。比如说我们现在任何传统的操作系统都是装在单机上的,而单机的资源管理只是跟存储器、外设,比如说对内存、CPU进行管理。而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构建网络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协议,实际上相对我们人一样,大脑长在每个人头上,大家之间对话是通过中文或者是英文或者是大家相同的文化的一些沟通,这基本上是现在的一个形态。一个单机非常完整,单机网络之间是通过协议来进行沟通,云计算认为这种方式已经落后了,不能解决计算机的网络设备和存在的问题。

另外是我们的计算机的形态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正如大型机向桌面转移一样,现在正在经历一个从桌面向桌面,再向移动向家电比较3C合一的局面,现在实际上是到了马上就要大面积出现的这么一个时代了。大家看移动,已经是移动互联网了,唯一是家电,家电像三网合一,交互式电视等等也已经出现。

再一个就是原来计算机是以计算为中心的,随着网络的出现和应用的不断变化,现在以数据为中心,甚至有人提出来数据是核心竞争力。其实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有很多,但是数据是核心竞争力。为什么说数据是核心竞争力?大家想想我们计划经济为什么失败?计划经济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数据不够。如果说你能够把各种生产经营管理的数据都能准确实时,需要有一个数据模型分析一下。

现在大家对统计数据为什么老不相信,就是因为数据没有统计准确,如果把每年的数据统计下来,工业发展的数据都在那,那这个世界会完全变化。所以说数据的变化会带来很多生活和工作的变化,有一个计算为中心正在向数据为中心转移。

再有就是大家以前都买软件强调是资源,现在是向服务共享为主。你根本不用去管后面谁给你做计算,怎么样给你做计算,你不要把计算的过程和操作告诉用户,用户只需要服务就行。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是云计算应该是存储和运算分离,另外存储规模海量和分布化的,另外结构是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存在的,另外现在的Web是结构化的,也有非结构化的。另外还有讲话的声音和图象不经过特定的模式,他可以存储到计算机或者是存储到你的服务器里面去。

有就是运算分布化、并行化,再就是我的前端应该是小型化的,不是你拿到外面去非要那么大的。比如说你身上带MID不要带太大,也不要太多,所以说应该是小型化、跨平台、可移动,再一个就是面向服务。

另外现在的云计算是一个从后端向前端发展的过程。正如刚才前面介绍的Google和微软,还有一个从前端往后端的发展。英特的卢总也会讲到,如果说后端往前端,前端往后端同时配套是平衡发展的过程。

透明计算与云计算的异同

下面介绍一下什么是透明计算?透明计算实际上是我们国家自己提出来的,当然现在也有不少人说了,当时是清华大学1998年,也是刘汝林秘书长的支持,申请了863项目,提出从服务的角度由端向服务器不断发展和演化的概念。它的特点有这么几点,一个是强调存储和运算分离,把存储放在中央服务器上,运算由前端来做。用户只需要对他服务,数据存储在服务器和Web上,运算在前端或者指定地点。

另外一个特点是软件和硬件强调分离,为什么强调软件和硬件分离,我们现在大家知道你要买一个PC机上面基本上装一个操作系统,但是你要用别的系统的软件就很难,或者是根本就没法用。所以我们希望硬件平台能够和软件平台分离,能够装Windows系统 Linux系统,不给用户带来负担。同一个硬件平台,支持不同软件,同一个软件平台,支持不同硬件,这个支持不同的硬件是需要硬件和软件厂商有一个紧密结合。Windows底层在操作系统的接口,你想让他支持不同的硬件的时候,我们希望做同一计算的时候希望在软件和硬件平台上应用系统可以分开。

另外是程序的执行是以流的模式,通过相应的管理和控制,发现哪个CPU是空的,可以流到那去执行,执行完了就扔掉。如果我们汉一个做法,把这个软件放在服务器上,你这个用户买一台机器的时候你要上网,我不让用户知道自动以流的方式送到他那边执行,执行完了用可以直接用,用户知道也不会在意。在你现在上网的时候,他可能会随时监控你,当你退的时候他也就退了。所以最后我们让人家批评了很多,打了很多官司,人家已经做了你还不知道。

我们的贡献是什么?我们做了这么几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1998年当时的信产部规划司的支持下,在发改委的引导下,主要是做3C合一,做家电的轻量化以及互连服务。另外2001年通过项目不断的往下做,当时好几家有清华大学还有信产部的一些研究组提出了这个存储和运算分离的概念。在前端的单系统上我们把操作系统去掉,所以提出了没有操作系统的计算模式,最后在局域网上得以实现,最后开发终端系统,当时在桌面系统完成。当时电脑上面的桌面计算机可以支持多个操作系统的运行。

那么2004年当时也是得到了微软的帮助,提出了透明计算的概念,主要是进一步完成了跨终端、跨操作系统平台的原则,然后提出了按需服务的概念,同时也逐步推进产业化,从产业化国内的PC公司也开始进展。

2006年网络化的操作系统是什么样的,我们提出了初步的概念。通时开始和英特尔合作,把英特尔做的NEFI,下一代的BIOS引进到我们的透明计算里来。通过从底层开始做网络化的操作系统,同时英特尔也开始研究。

09年我们把原来面向局域网上进行扩,提出面向服务的端到端的体系结构,同时把它从桌面的计算开始向无线和移动互联网方向开始研究,同时在09年上半年到今年下半年在移动互联网上提出一个模型。这是整个一个发展的过程,然后我们可以简单的比较一下这两个计算的区别,实际上国内有学者已经在08年云计算刚刚出来的时候,清华大学陈刚教授就他们写过一篇文章,实际上云计算的概念无非是前端和后端的推进问题,国外很早就提出这个概念,只不过名字不一样。另外Google在08年10月份专门为此做了研讨会,他们来的人职位还挺高,一个是全球副大中华区副总裁,另外一个是李开复,我们三个人各讲了一个小时。

相同之处我个人认为是存储和计算分离的概念,把计算机整个给用户提出服务的角度,从面向网络的计算来进行。另外相同之处是中央管理,我们做过一个实验管理放到用户这 一块,用户就很烦,但是把它放到中央那一端,你只要保证中央的关系,同时做一些改变。再有就是面向服务,我们都是强调给用户提供服务。

上一篇:政协街活动组五年工作总结下一篇:这条裤子不能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