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历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4-07-05

四川省历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通用5篇)

四川省历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篇1

2006年4月教师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

教育学心理学A 试卷(课程代码 6602)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C)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临床个案法 A、史莫克 B、莫雷若 C、加涅 D、奥苏贝尔

3、根据柯拉斯沃等的分类法,情感的教学目标有五个程序,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A)

A、价值的性格化 B、非言语交流 C、理解 D、统合

4、研究发现,教师期望效应的大小要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而言,更易受到期望效应影响的是(D)

A、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B、中等年龄的学生 C、年龄较大的学生 D、年纪较小的学生 A、感觉运动阶段 B、思维准备阶段 C、思维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6、学习的意义表现在(A)A、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 B、获得好的成绩 C、适应社会发展 D、个体生活的需要

7、新的材料属于原有的具有较高概括性的观念中,原有的观念得到扩张、精确化、限制或A、派生类属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例结合学习A、举一反三 B、由表及里 C、触类旁通 D、由此及彼 A、3----6 B、4----7 C、5-----9 D、6-----10 A、字面的理解 B、解释的理解 C、批判性的理解 D、创造性的理解 A、学习目的 B、学习动机 C、学习态度 D、学习兴趣 A、较高水平B、中等水平C、较低水平D、不一定

13、一般而言,学生的成就动机来源于三种需要。下列选项,不属于成就动机源泉的需要是 ...(B)

A、认知的需要 B、交往的需要 C、自我提高的需要 D、学习过程派生的附属需要 A、分析教学内容 B、设计教学策略 C、分析教学对象 D、设计学习目标

15、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其目的是了解教学结果,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A、配置性评定 B、形成性评定 C、总结性评定 D、论文式评定

二、多项选选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社会测量法的提出者是(B)

5、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十一至十五岁儿童的处于(D)

修饰,新的观念或命题获得意义,这种学习是(B)

8、下列说法中不能反映学习迁移现象的是(B)

9、短时间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来说,其容量的组块数是(C)

10、能对有关知识进行分析概括,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种理解是(B)

1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待学习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倾向叫做(C)

12、一般而言,要使学习效率较高,动机应维持在(B)

14、在教学设计工作中,中心是(C)

便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基于这一目的进行的评定是(B)

16、非正式学生群体的主要特点有(BCD)A、有固定的组织结构 B、群体内部的一致性 C、情感依赖性 D、往往具有较突出的“领袖”人物 E、凝聚力不强

A、知识的学习B、技能的学习C、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D、情意和人格的学习E、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18、斯金纳认为,“教学就是安排可能发生强化的事件促进学习”,所以他建议利用操作条件(ABCDE)

A、小步子逻辑序列 B、要求学生作出积极的反应 C、及时反馈 D、学生自定步调 E、低的错误率

A、正迁移 B、顺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逆向迁移 E、水平迁移 A、宽大效应 B、光环效应 C、集中趋势 D、逻辑误差 E、对比效应

三、填空题(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21、一般认为,1903 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2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进步,这就是

教师期望效应,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23、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及主观能动因素。

24、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 有意义接受学习。

25、在对学习迁移现象进行解释时,贾德 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那么从一个情景到另外一个情景的迁移是能够完成的。

26、技能 是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

27、在直观教学中,要使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遵循三个规律,即 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28、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研究中,加涅和布里格斯把教学组织形式分成集体授课 和个别化教学。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9、学习(广义):是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中由重复经验而引起的对于那个情景的行为的变化,而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根据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学习者的暂时状态来解释的。

30、高原现象: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过来高原现象后,成绩又会逐步上升。

31、学习困难儿童:是指在理解或使用语言文字方面,显示基本心路历程失常的儿童。

32、测量:用数学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描述。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3、简述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

(1)教学目标具有启动功能(1.5分)

(2)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1.5分)

(3)教学目标具有激励功能(1.5分)

(4)教学目标具有聚合功能(1.5分)

34、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基本学习规律是什么?准备规律;练习规律(应用律;失用律);效

17、在我国,一般习惯于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把学习划分为以下几种(ABCE)

反射的理论安排程序教学,以便更有效地呈现与学习教材,其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是

19、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可以把迁移分为(CE)

20、学习评定的常见的教师心理误差有(ABCDE)果规律

(1)应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连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连结增强。”(2分)

(2)失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连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连结减弱。”(2分)

(3)效果率“在情绪与反应间建立可以改变的连结,并发或伴随着满意的情况时,连结

力量就增强;当建立时,并发或伴随着烦恼的情况时,连结力量就减弱。”(2分)

35、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进行有关保持进程的研究,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也称遗忘曲线(2分)。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先快后慢(3分)。这一规律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织有重要意义(1分)。

36、简述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1)正常的对待方式(1.5分)

(2)正确的态度(1.5分)

(3)积极的评价(1.5分)

(4)主动的操作(1.5分)

37、简述发散思维的特点。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1)变通性。指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2分)

(2)独创性。指发散的项目不为一般人所具有。表现出某些独特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

(3)流畅性。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2分)

六、分析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38题12分,39题13分,共25分)

38、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1)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1分)

(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分)

(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分)

(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分)

(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1分)

(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1分)

(7)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1分)

39、在学校教育总巩固学生的优良行为,有哪些心理学原则。(1)尽量使已产生的行为定型或模式化(2分)

(2)尽量设法强化这些行为(3分)

(3)尽量引导这些行为(2分)

(4)通过成功的接近策略,逐步使行为上升到原则高度(3分)

2006年10月教师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A试题

教育心理学A 试卷(课程代码 6602)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题(共20分)

A、泰勒 B、布鲁斯 C、布鲁姆 D、班杜拉

2、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93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开始,该书的作者是(B)

A、詹姆斯 B、桑代克 C、斯纳金 D、布鲁斯

A、思维准备阶段 B、思维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A、智力理论 B、动机理论 C、学习理论 D、认知理论 A、掌握学习B、认知学习C、情感学习D、行为学习A、官能心理学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认知心理学(C)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理论(D)

A、活动定向 B、内部语言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

A、分析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C)

A、认同 B、移植 C、投射 D、回归(C)

A、弗罗姆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弗洛伊德(A)

A、文学 B、数学 C、化学 D、物理(A)

A、测验 B、观察 C、访谈 D、实验(B)

A、活动定向 B、内部言语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A)

A、高原现象 B、倒退现象 C、抑制现象 D、顶峰现象

1、普遍认为,当今学习目标之父是俄州立大学的(B)

3、皮亚杰认为,11---15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D)

4、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C)

5、布鲁姆提出的学习理论是(A)

6、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A)

7、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8、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称作

9、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问题解决阶段是

10、一个人把对某人的感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是

11、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12、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依存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

13、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14、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阶段是

15、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的现象,这叫做

16、心理学,特别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是(D)

A、心理健康 B、记忆 C、智力 D、学习(A)

A、桑代克 B、华生 C、斯纳金 D、布鲁纳(C)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格式塔学派 D、认知心理学(B)

A、刺激反映联结 B、信号 C、概念学习D、问题解决(D)

A、解释的理解 B、字面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创造性理解

二、填空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21、一般将教学目标分为 认知的、情感的 和 心因动作 三类。

22、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大基本规律是 准备、练习和 效果。

23、布鲁纳认为,学习所包含的三个过程是 新知识的获得、_知识的转换____ 和 检查知识是否恰当和充实。159

24、技能主要包括 智力 和 动作 两种形式。

25、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的、独创的新思想。)的三个特征是 变通性、独创性、和 流畅性。303

26、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最密切的是 发散思维。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7、组织者:指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258

28、技能:是通过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280

29、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提出)就是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将已定论形式表示的有意义材料与学生业已形成的有关认知结构有机的联系起来。加以融会贯通。168 30、上位学习:当所有的新学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上位关系时,新知识就要由原有认知结构组织起来,原有认知结构就成为进行归纳推理的一整套观念。178

31、教学设计:或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433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2、简述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1、价值性标准

2、可能性标准

3、低耗性标准

4、丰富性标准

5、高就性标准75

33、简述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

1、知识,(内容、说明)

2、理解

3、应用

4、分析

5、综合

6、评价

补充:1情感的教学目标分类,柯拉斯沃,五个程序(接受‘包括感受。接受意愿,与控制

17、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

18、在心理学中,最早明确强调内部心理结构并以此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

19、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

20、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 或选择的注意’、反应‘包括反应默许愿意与满足’、评价“包括接纳与选择价值,从而自我约束”、组织‘包括价值的观念化与组织’、价值的性格化)

2、心因动作 齐卜勒的四个步骤

34、应该如何理解学习现象。

35、简述布鲁纳对发现学习条件的认识。

1、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学习包含几乎同时发生的三个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检查知识是否恰当和充实

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儿童心理发展以信息的处理和储存系统为基础,这一系统能对代表客观事物的抽象符号作出反应。布鲁纳认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表现在人们怎样去表征事物,所谓表征就是信息记载和表达的方式。三种表征模式即,动作模式、肖像性模式、符号性模式

3、重视学习过程

4、强调形成学习的结构 5.、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

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

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

8、强调信息提取

9、提昌发现学习

36、简述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条件的认识。

五、分析论述题(本大题共2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8、结合实际论述良好的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绝密★启用前 严禁复印 教师资格证考试咨询电话:

88001999 2007年4月教师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A试题

教育学心理学A 试卷(课程代码 6602)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题(共20分)()

A、泰勒 B、布鲁斯 C、布鲁姆 D、班杜拉

2.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A、1903 B、1913 C、1923 D、1933()

A、思维准备阶段 B、思维阶段 7.11 C、感觉运动阶段 0.2 D、抽象思维阶段11.15 1.普遍认为,当今学习目标之父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

3.皮亚杰认为,2至7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

4.心理学,特别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是()A、心理健康 B、记忆 C、智力 D、学习()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理论()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格式塔学派 D认知心理学()A、刺激反应联结 B、信号 C、概念学习D、问题解决()A、刺激反应联结 B、信号 C、概念学习D、问题解决()

A、桑代克 B、华生 C、布鲁纳 D、斯金纳()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布鲁纳 D、斯金纳()

A、解释的理解 B、字面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创造性理解()

A、内部言语 B、活动定向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A、顶峰现象 B、倒退现象 C、抑制现象 D、高原现象()

A、分析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动作思维()

A、认同 B、移植 C、投射 D、回归()

A、生存需要 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5.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6.在心理学中,最早明确强调内部心理结构并以此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

7.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

8.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高层次的学习是

9.最早提出迁移移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10、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

11、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低水平是

12、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阶段是

13、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叫做

14、问题解决的第一个阶段是

15、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最密切的是

16、一个人幻想成为另一个人,而这个人通常在他的心理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现象叫

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是

18、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独立性更感兴趣的学科是()

A、文学 B、数学 C、历史 D、法律()

A、西蒙 B、威特金 C、苛勒 D、卡根()

A、形象思维 B、聚合思维 C、发散思维 D、抽象思维

二、填空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21、根据班集体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和。

22、一个学习过程或学习事件的构成要素是、和。

23、根据迁移发生的前后方向,可以把迁移分为 和。

24、遗忘的干扰理论认为,干扰主要有两种表现,即 和。

25、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是 和。

26、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可以从、和 进行考察。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7、个体社会化

28、学习目标

29、教学评定

30、下位学习

31、遗忘曲线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2、简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33、简述克服遗忘的主要方法。

34、简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35、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36、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五、分析论述题(本大题共2分,每题10分,共20分)

37、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38、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9、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

20、与求异思维关系最密切的是

教师资格考试专用咨询电话:88001999

四川省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考试

教育心理学A 试卷(课程代码 6601)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以1903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其作者是

A.华生 B。桑代克 C.布卢姆 D。詹姆士

2.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引起或改变种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的心理研究方法,叫做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D.教育经验总结法

3.关于教师期望和教育效果关系的实验研究,是1968年进行的,实验的主持者是()A.罗森塔尔 B。古德 C。奥苏贝尔 D。史莫克

4.根据布鲁姆的分类法,认知教学目标有六项,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统合和()A.接受 B。评审 C。反应 D。组织

5.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七至十一岁儿童处于()

A.感觉运动阶段 B。思维准备阶段 C。思维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6.学习是动物和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习是()

A.奖惩的结果 B。接受讲述 C。获得事实材料 D。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 7.”一个已经形成的可以改变的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合这个联结减弱。“桑代克把这称为()

A.准备律 B。应用律 C。失用律 D。效果律 8.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的相互影响是()

A.垂直迁移 B。水平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9.关于遗忘的解释有各种理论研究,其中动机性遗忘理论的提出者是()A.阿特金森 B。弗洛依德 C。艾宾浩斯 D。桑代克 10.高水来和达到自动化水平的技能被称为()

A.自动技能 B。智力技能 C。熟炼技巧 D。动作技能 11.发散思维的三项特征是()

A.变通性、灵活性和流畅性 B。间接性、独创性和流畅性 C.概括性、间接性和变通性 D。变通性、独创性和流畅性

12.有的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有的学生不愿意为他所不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认知动机 B。学习兴趣 C。成就动机 D。交往动机 13.教师告诉学生学习结果,指出其正确和错误,这是教学活动中的()A.及时反馈 B。延时反馈 C。消极反馈 D。积极反馈 个别教学系统,也称PSI系统,它可用于一门完整的课程,其开发者是()A.加涅 B。布里格斯 C。凯勒 D。波思尔思韦特 15.下列所列选项中,不属于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的选项是()A难度 B。区分度 C。信度 D。准确度

二、多项选择题

16.一个优秀学生班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A.组建阶段 B。形核阶段 C。形成阶段 D。发展阶段 E。巩固阶段 17.学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人类的学习过程有共同点,但又有其本身的特点。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A.间接性为主,直接性为 B。组织计划性 C。有效性 D。年龄阶段性 E.面向未来性

18.奥苏贝尔认为,要完成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学习者必须具备整合新旧观念的能力 B.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C.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 D.学习过程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因素 E.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19.对于各种特殊学生,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要做到()

A.复式教学 B。正常的对待方式 C。正确的态度 D。积极的评价 E。主动的操作

20.常用的测验方法有()

A.论文式测验 B。客观测验 C。智力测验 D。标准测验 E。心理测验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填错.不填均无分

21.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着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调查法)22.社会测量法作为一门简便易行的专门方法,在了解学生非正式群体在班级和学校存在状况时有较好的作用.社会测量法的提出者是(莫雷若)23.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和环境.(成熟与学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及主观能动因素.24.《教育目标分类》是心理学家(斯金纳)的代表作.25.桑代克从他的实验中归纳并解释了正迁移作用的原因.根据他的理论,一种学习之所以能促进另一种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具有完全相同的()26.()就是变换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以便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方法.27.学生学习中的注意状态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心理活动对学习对象的()状态。

28.教学设计也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的程序。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9.上位学习30.技能 31.禀赋优异儿童 32.评定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3.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34.简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要点 35.简述良好的课堂管理的主要原则 36.学习评定中常见的教师心理误差有那些 37.简述练习过程的一般规律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38小题12分,39小题13分,共25分)38.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39.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是什么?

四川省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心理学A 试卷(课程代码 6602)

一、单选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克教育心理学》,该书出版的时间是:()

A、1933年 B、1923年 C、1913年 D、1903年

2、皮亚杰认为,7至11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

A、思维准备阶段 B、思维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3、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

A、智力理论 B、动机理论 C、学习理论 D、认知理论

4、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理论的是()

A、华生 B、布鲁纳 C、布鲁姆 D、班杜拉

5、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分类的最初提出者是()

A、加涅 B、华生 C、布鲁纳 D斯金纳

6、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

A、人本主义 B、官能心理学 C行为主义 D认知心理学

7、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A、解释的理解 B字面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创造性理解

8、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是()

A、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 B、活动定向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9、总是解决的最后一个阶段是()

A、分析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10、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或信念归诸别人或客体的心理现象,叫()A、认同 B、移植 C、投射 D、回归

1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生存需要 B、归属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2、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 B、华生 C、斯金纳 D、布鲁纳

13、与求异思维关系最不密切的是()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4、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彩的方法是()A、观察 B、测验 C、访谈 D、实验

15、最早提出迁移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 B、华生 C、布鲁纳 D、斯金纳

16、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布鲁纳 斯金纳

17、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独立性都更感兴趣的学科是()A、文学 B、数学 C、历史 D、法律

18、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A、西蒙 B、威特金 C、苛勒 D、卡根

19、心理学家吉尔福最早关注的思维研究是()

A、求异思维 B、求同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20、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问题解决阶段是()A、分析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分,每空1分,共15分)

21、一个优秀的学生班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如下过程、、和

22、布鲁纳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的顺序是从 到 再到。

23、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可以把迁移分为 垂直迁移 和 水平迁移。

24、有意义学习的组织者可以分为 和 两种类型。

25、心理学家杰罗姆.卡根认为,学生的知觉和思维方式主要有 冲动 和 反思 两种类型。

26、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是 活动水平和 指向性。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7、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8、认知结构

29、创造性思维

30、学习动机 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31、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形成几个概念 现在要在这几个原有概念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时 便产生了上位学习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2、简述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

33、简述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方法。

34、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35、简述加涅关于指导学习的基本观点。

36、简述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试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38、教学中如何促进知识的理解?

四川省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心理学A 试卷(课程代码 6602)

一、单选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该书出版的时间是:()

A、1933年 B、1923年 C、1913年 D、1903年

2、皮亚杰认为,7至11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

A、思维准备阶段 B、思维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3、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

A、智力理论 B、动机理论 C、学习理论 D、认知理论

4、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理论的是()

A、华生 B、布鲁纳 C、布鲁姆 D、班杜拉

5、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分类的最初提出者是()

A、加涅 B、华生 C、布鲁纳 D斯金纳

6、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

A、人本主义 B、官能心理学 C行为主义 D认知心理学

7、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A、解释的理解 B字面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创造性理解

8、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是()

A、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 B、活动定向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9、总是解决的最后一个阶段是()

A、分析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10、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或信念归诸别人或客体的心理现象,叫()A、认同 B、移植 C、投射 D、回归

1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生存需要 B、归属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2、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 B、华生 C、斯金纳 D、布鲁纳

13、与求异思维关系最不密切的是()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4、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彩的方法是()A、观察 B、测验 C、访谈 D、实验

15、最早提出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华生 C、布鲁纳 D、斯金纳

16、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布鲁纳 斯金纳

17、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独立性都更感兴趣的学科是()A、文学 B、数学 C、历史 D、法律

18、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A、西蒙 B、威特金 C、苛勒 D、卡根

19、心理学家吉尔福最早关注的思维研究是()

A、求异思维 B、求同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20、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问题解决阶段是()A、分析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改正错误。

21、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应是发现学习。(×)

有意义接受学习

22、学校教育心理学以教师的教学过程的研究为核心。(×)

23、阿Q精神是认同作用的一个典型。(√)

24、科尔伯格的道理发展理论深受皮亚杰《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的影响。(√)

25、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从学生的注意状态、认知水平和意志状态三方面加以考察。(×)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迁移:

27、认知结构255:

28、创造性思维:303

29、学习动机:315

30、上位学习:178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32、简述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

33、应该如何理解学习现象?

34、简述布鲁纳对发现学习条件的认识。

35简述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校条件的认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教学中如何促进知识的理解?

37、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判断 并改正15分

1教育学中研究对象是学与交而不是教与学(对)2布鲁纳理论是有意义学习(错)该,为发现学习3非正式群体是学生群体()

4信度是指正确性,真实性(错)改,为可靠度 5啊Q精神是认同(对)三,名词解释15分

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2上位学习3有意义学习

4非正式群体

5智力技能

四 ,解答30分 1目标选择的标准

2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3皮亚杰理论的教育意义

1)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2)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3)教师可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4如何用科学的复习,防止遗忘? 5影响迁移的因素?

五论述20分

1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感知理论如何提高直观教学

2009年四川省10月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

普遍认为,当今学习目标之父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A)A泰勒 B布鲁纳 C布卢姆

D班杜拉

2、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开始,该书的是(B)A詹姆士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布鲁纳

3、皮亚杰认为,2至7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A)A思维准备阶段 B思维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4、学习是动物和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习是(D)A奖惩的结果 B接受讲述 C获得事实材料 D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

5、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分类的最初提出者是(A)A.加涅 B.华生 C布鲁纳

D斯金纳

6、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C)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理论

7、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称为(D)A活动定向 B内部言语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8、在心理学中,最早明确强调内部心理结构并以此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C)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格式塔学派 D认知学派

9、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B)A刺激反应联结 B信号 C概念学习D问题解决

10、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采用的方法是(A)A测验 B观察 C访谈

D实验

11、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阶段是(B)A活动定向 B内部言语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12、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D)A解释的理解 B字面的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创造性理解

13、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B)A西蒙

B威特金 C苛勒

D卡根

二、判断

1、正式学生群体可称之为学生集体。P26

2、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P164

3、阿Q精神是投射作用的一个典型。P310

4、测验效度是反应测验分数的稳定性、可靠性的指标。P479

5、学习积极性可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情绪状态和意志状态三方面加以考察。P318

三、名词解释 1.迁移P209

2、认知结构P255

3、创造性思维P303

4、学习动机P315

5、上位学习P178

6、技能P280

7、禀赋优异儿童P395

8、评定P474

四、简答

1、简述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P72

2、简述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方法。P378

3、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P6

4、简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要点。P158

5、简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方法.P304

6、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P124

7、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P156

五、论述试述

1.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P158

2、教学中如何促进知识的理解?P269

四川省历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篇2

一、单项选择题

1.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

A.社会环境 B.精神环境

C.城市环境 D.局部环境

2.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

3.幼儿园内环境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4.影响幼儿园内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5.如何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经济性原则? 6.如何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参与性原则? 7.如何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开放性原则? A.必备条件 B.主要条件

C.次要条件 D.生活条件

3.我国最早提出并回答先天与后天关系问题的是()。

A.孟子B.荀子C.孔子D.老子

4.现代教育认为,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是环境、教育和()。

A.遗传B.社会C.家庭D.学校

5.导致儿童个别差异的物质性基础是()。

A.后天环境B.教育C.遗传素质D.成熟

6.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这体现了()原则。

A.开放性

B.经济性

C.发展适宜性

D.参与性

二、名词解释

1.精神环境

2.物质环境

3.环境的界限性

4.环境的相容性

5.环境的转换性

6.幼儿常规

三、判断题

1.幼儿园环境所具有的教育性与可控性是相互独立的。

2.参与性原则就是环境创设过程中幼儿与教师需要共同参与整个过程。

3.环境创设中的开放性原则就是幼儿园要多搞活动,让外界多参与幼儿园的各种建设。

4.教师要尽量让幼儿感受到环境是由幼儿自己决定的。

5.在调整环境的时候,教师只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变化,而不是环境的发展性和教育

四、简答题

1.什么叫幼儿园环境? 2.什么叫发展适宜性原则?如何具体体现这一原则?

8.运用环境体验法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五、论述题

1.为了发挥幼儿园环境的作用,创设时需要考虑哪些原则?

2.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是什么? 3.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误区是什么?

六、案例分析

幼儿园可设置的活动区有:社会活动区(娃娃家、医院、市场、马路等);自然科学活动区(天文、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区;艺术活动区(音乐、美术等);语言活动区(阅读、故事表演等);建构操作区(拼、插、搭、小制作等);室外可有玩沙区、玩水区、种植区、饲养区等。这种划分并不固定,每个幼儿园在具体操作时可视情况化整为零、灵活搭配。场地大一些的,可设置大的活动区;场地比较小的,可设置小一点的活动角,如图书角、数学角、自然角、娃娃家等。活动区大多以班为单位独立设置。有条件的幼儿园应设置共用的大型活动区,如图书馆、科学宫等,以期装备更好的设施、投放更丰富的材料,为各个年龄层次的幼儿提供有效的活动场所。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活动区,材料的投放都要注意丰富、分出层次(适合不同水平的幼儿),并适时增添和更换。

谈谈上述活动区的创设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意义。

一、单项选择题

1.B.环境分物质和精神两个部分,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A.物质环境是发展的基础。

3.C.孔子最早提出先天与后天关系。

4.A.遗传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有重要的影响。

5.C.遗传因素是个体差异的物质基础。

6.B.少花钱多办事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二、名词解释

1.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的内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2.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和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精神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文化氛围等。

2.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3.环境的界限性指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

4.环境的相容性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

5.环境的转换性指教师在考虑划分各个区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个活动区内的活动延伸转换至其他活动区的需要。

6.幼儿常规即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按照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判断题

1.×。教育性与可控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2.√。

3.×。开放性原则是指将大、小环境有机结合。

4.√。

5.×。环境也应该是动态发展的过程。

四、简答题

1.幼儿园环境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

广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安排、室内装潢设计等。狭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园舍建筑、园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的设计与利用、各种材料的选择与搭配等。

广义的精神环境泛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整个社会精神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狭义的

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从年龄的一般特征来看,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在身心发展上的特点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提供相应的发展环境。比如:设计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提供合适的教学器具;开展有层次的游戏。同时,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为不同的幼儿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

幼儿园的环境应该是宽松的、自由的、和谐的,并且是安全的和多样的。

3.幼儿园内环境的特点表现为环境的教育性和可控性。

(1)环境的教育性。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其环境创设与其他非教育机构有显著区别。它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及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精心创设的。环境创设不仅是美化的需要,更是教育者实现教育意图的重要中介,教育者把教育意图隐含在环境中,让环境去说话,让环境去引发幼儿应有的行为。

(2)环境的可控性。幼儿园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相比具有可控性,即幼儿园内环境的构成处于教育者的控制之下。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各种儿童用品,在进入幼儿园时必须经过精心的筛选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选择标准;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教育的要求及幼儿的特点,有效地调控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维护环境的动态平衡,使之始终保持在最适合幼儿发展的状态。

环境的教育性与可控性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环境的教育性决定了环境的可控性,使可控性有了明确的标准和方向。反过来,可控性又保证了教育性的实现,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4.影响幼儿园内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包括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

(1)物质因素。如前所述,物质环境是幼

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会对幼儿园环境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应结合幼儿园的各级教育目园环境的过程,应当成为幼儿实际感受国情教育、民族优良传统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的过程。

标,科学合理地选择材料与安排空间,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

(2)精神因素。精神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各种精神因素中,人的因素、幼儿园文化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①人的因素。在人的因素中,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对幼儿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具备后,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是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决定因素。②幼儿园文化。相对于人与物等可见的因素而言,幼儿园文化比较抽象,但对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5.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很不发达,如果在创设幼儿园环境中一味追求高档化、贵族化,把良好的教育环境理解为良好的物质环境的话,势必会使幼儿教育误人歧途。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就曾对当时幼儿教育存在的“富贵病”和“花钱病”提出过尖锐的批评。他们指出,幼儿园环境好环的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不在于花钱多少、有外国货多少。这些观点对今天理解环境创设的经济性原则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当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幼儿园的经济条件肯定是有差异的,但这并不等于说,贯彻经济性原则只是贫困地区的事。我国所有的幼儿园都应当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勤俭办教育,都应当结合本地区、本园所、本班级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废物利用、一物多用,充分发挥自然材料的功效及地区、家庭的优势,教师、幼儿、家长一起动手,共创美好环境。这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如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的大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幼儿园管理上的问题,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问题。创设幼儿

贯彻经济性原则具体要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还应当注意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在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上,而不能不顾本地区、本国的实际情况,盲目攀比,追求形式。

6.幼儿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环境的创设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教育过程。环境创设过程本身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

(1)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可以让儿童感受到做小主人责任,树立自豪感和认同感,发展积极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活动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依赖他人。

(2)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能切实地体验到自己做的事对集体的影响。比如,大家一起收拾活动室,擦桌子、扫地、整理玩具,把活动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参与这一过程会使幼儿实际地感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当自己负责的桌子没擦干净,影响了活动室的清洁时,也会让幼儿体验到责任意味着什么。

(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环境的创设要依靠大家的力量,如布置活动室的墙面,要让墙面布置得漂亮,需要幼儿齐心合力,大家分工,有的剪、有的画、有的贴;不光顾自己做,还必须商量、听别的小朋友的意见,相互帮助。这样,幼儿能够实际感受集体的力量,发展合作的意识,并提高相互合作的技能和能力。

在参与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幼儿发展、学习、创造、合作,这是对幼儿最好的教育,其效果决不亚于教师创设的现成环境。

7.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

随着科技与文化的日益发展,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不管教师、家长是否愿意,社会环境都以它特有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强有力地作用于幼儿。因此,尽管幼儿园小环境的教育功能很强,但如果仅仅局

限于幼儿园封闭的小环境中,是不能搞好教育的。面对社会环境的复杂影响,与其消极被动地任其影响幼儿,不如主动地与外界结合。尽管不能左右外部因素,但是可以选择、组织、利用其中富有教育价值的积极因素,努力控制与削弱消极因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大小环境的配合,主要是与家庭、(3)幼儿参与性原则,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环境的创设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教育过程,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责任感、合作精神。

(4)开放性原则,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社区的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同心协力,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去培养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幼儿。

8.环境布置要注意几个问题:①所创设的环境要富有儿童情趣,不宜成人化;②为儿童提供熟悉的利于开展想像与拟人化交往的环境;③注意环境的可体验性、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④可在局部环境中提供不太完善、不太平衡的环境让儿童去体验环境中不尽完善的一面;⑤随时根据教育目标和儿童发展的需要调整环境布置;⑥教师、家庭及其他工作人员要注意精神环境的一致性和教育日的的一致性。

五、论述题

1.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是教师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这些原则贯穿于环境创设的各项工作之中,对环境创设的每一步都具有指导作用。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只有认真贯彻这些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

(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即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幼儿园环境必须强调目标意识,要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而决不允许与教育目标相悖的因素存在。因此,创设环境时,目标是依据,应把教育目标落实到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及其每一项具体的活动中。

(2)发展适宜性原则,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从一般年龄特征来看,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在身心发展特点上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其身心发展所需要的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为其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

育系统。通过大小环境的配合,主要是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同心协力,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培养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幼儿。

(5)经济性原则,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2.准备环境、控制环境、调整环境,这就是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是环境的命脉,环境中的物质材料、人际因素以及与幼儿的关系和相互作用都是由教师来调控的,幼儿在环境中的活动也是由教师直接或间接引导的,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幼儿在环境中的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

(1)准备环境。准备一个与教育相适宜的环境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在准备环境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让环境蕴含目标,即教师必须带着明确的目标来准备环境,将周围的人际因素和物质条件精心地加以组织,让环境中的一切负载教育的信息,让环境去告诉幼儿该做什么;第二,让幼儿感兴趣,更使其增加兴趣,即环境要体现教育目标,也必须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但是,幼儿现存的兴趣无论广度和深度都有限,他们对自己的需要也往往不能意识到。因此,只要是幼儿发展所必需的东西,应当将其纳入环境中,并引导和发展幼儿的兴趣;尽可能让幼儿感到环境的创设是由自己而不是教师决定的。

(2)控制环境。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是指教师能利用环境来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能帮助幼儿利用环境的条件来发展自己。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大致有几个环节:诱导幼儿进入活动;帮助幼儿展开活动;指导幼儿解决纷争、困难或情绪问题;帮助幼儿结束活动。

(3)调整环境。环境不是凝固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以及教育目标、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经常调整环境,使它保持适合幼儿发展的最佳状态,是教师的重要作用。

3.对环境创设含义理解的误区,主要是对物质环境创设含义的理解失之过窄,将精神环境创设和物质环境创设的关系分割有些则要通过游戏、自由活动等非正式学习来实现,如培养交往能力、独立自主性等。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活动区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发展。在活动区内,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水平自选活动,轻松自主,没有心理压力,不受局限,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开来,表现在:

(1)将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理解为物质环境的创设,忽视或分割了精神与物质环境创设的关系。物质环境的创设固然重要,由于它具备其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因此对教师来讲,认为很容易被接受和掌握。符合幼儿需要的物质环境应该丰富多彩,能激发孩子愉悦的情感,觉得温馨、有安全感。如果幼儿园及活动室里四壁空空,缺乏幼儿活动材料,孩子无所事事,感觉冰冷生硬、不安全,则会产生厌园情绪,并导致幼儿的被动活动。同样,虽然环境、材料丰富,但教师不能营造对幼儿具有激励作用的良好人际环境和精神氛围,孩子也没有归属感。

(2)将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理解为空间的布置、设施设备的提供,而没有包含材料,特别是幼儿活动的材料。

(3)将幼儿园园内环境创设主要理解为班级环境的创设。

(4)将班级环境创设主要理解为墙饰。

(5)将墙饰主要理解为主(大)墙饰。

这种理解带来的偏差,从有的幼儿园制定的导向性检查标准中可看到,从教师们把主要精力花在某一个方面上也可看到。《幼儿园教育纲要》不但强调广义的环境(包含了多个方面),同时也强调了环境中各部分之间的密切关系。

六、案例分析

幼儿园活动区创设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意义表现为:

(1)可以作为正式学习的延伸并丰富教育活动。在上完课或集中教育活动之后,幼儿在活动区内可以通过相应材料的操作来复习、巩固与应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内容丰富,有些能通过上课等正式学习来实现,而

任思维和想像自由驰骋,并体验成功及活动过程的愉快,增进交往,发展社会性和健康人格。

(3)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师既可以在孩子自选活动中给予具体的个别指导(如指导正在搭积木的孩子展开想像的翅膀),又可以利用活动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小组或个别教育(如在音乐区进行分组教学、练习某种节奏等)。许多地方活动区既是教学活动场所、幼儿自选活动场所,又是教师个别教育的场所,一区多用,发挥了综合的教育功能。

四川省历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篇3

幼儿园课程试题

课程代码:0039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属于幼儿园课程主要特点的是()

A.游戏性? B.非义务性

C.基础性? D.适宜发展性

2.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附着在()

A.区内操作材料上??? B.班内操作材料上

C.园内操作材料上??? D.园内外操作材料上

3.学科课程的优势是()

A.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与个性的发展

B.知识的准确性高、系统性强、学习的效率高

C.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

D.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能力的迁移

4.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教育的性质,幼儿园课程注重知识的()

A.学术发展价值??? B.一般发展价值

C.社会价值?? D.研究价值

5.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其显著的缺陷是“工具化”倾向和()

A.目标性? B.抽象性

C.机械性? D.具体性

6.在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中,感官训练的重点是()

A.视觉训练?? B.听觉训练

C.触觉训练?? D.嗅觉训练

7.在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中,活教育方法的核心是()

A.做

B.教和做

C.教和学? D.学和做

?

8.()

A.重视孤立的感官训练 B.忽视创造力

C.重视生活经验??? D.缺乏社会互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9.以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为标准,课程可分为________和隐性课程。

10.创设区域活动区的初衷是为儿童提供一个________、宽松的学习环境。

11.选择单元主题活动“主题”的出发点有:从课程目标出发;从幼儿的________和需要出发;

从现有内容和材料出发。

12.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心理气氛,我们称之为“________”。

13.根据评价的作用和进行时间,我们可以把课程评价分为________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4.儿童发展、________和人类知识是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与依据。

15.有效运转的课程必须是一个被合理组织起来的________,其基本任务是促使课程向幼儿的学习经验转化。

16.瑞吉欧的项目活动一般采取________工作的方式,以保证同伴间的合作研究。

17.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的理论认为,儿童知识的系统化应根据________原则来建立。

18.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________是有准备的环境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蒙氏教育法中

最具吸引力的部分。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响是毫无规律、不可控制的。()

活动的一个重要相似之处。()

21.投放到区域活动的材料越逼真、越成品化越好。()

示的对教育效果的预期。()

23.分科目组织课程内容是典型的论理组织法。()

24.凯米—德芙里斯课程理论认为,课程的目标在于超越阶段地“加速”发展。()

25.在瑞吉欧的课程内容中,也有固定的“教材”或预设的“活动方案”。()

26.作业教学的独特功能在于平行地扩大幼儿的经验,增加全新的知识内容。()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27.经验中心课程28.狭义教育活动29.“自发—反应型”教学30.活动课程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1.怎样理解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32.制作主题网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33.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环境创设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4.对幼儿来说,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应具有哪些特点?

35.简述HIGH/SCOPE课程内容中,“兴趣区”创设、安排的原则及主要作用。

36.简要说明学问中心课程的优势和不足。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为什么说教师和幼儿既是课程评价的客体,又是课程评价的主体?

38.试述“五指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原则或要求。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8分)

39.案例:这是一次美工活动。孩子们试着用各种盒子和彩色纸制作玩具。几个设计简单的孩子

先做好了,而设计得比较复杂的孩子甚至连一半也没做完。这时,教师请大家注意听做好的孩子介绍作品,但几乎没有人听,因为大部分儿童仍忙着自己的事。老师多次提醒也没有效果,最后老师让大家把东西收好、换鞋、排队、出去活动。“老师,我还没有做好呢!再让我做一会儿!”“到点啦!没做好的先把材料放到美工区去,下午有空再做。”有的孩子依依不舍地放下作品,有的孩子还在认真地忙着。教师喊着排队,但当所有孩子排好队时,已经用去了20分钟。

请分析这位老师在活动时间安排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谈谈你的建议和对策。

八、活动设计题(本大题8分)

40.以“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为主题,为新入园的小班幼儿设计、布置适宜的活动区域。

要求:(1)写出活动区域至少三个种类和至少两点设置的理由。

四川省历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篇4

上海教师考试网(http://sh.zgjsks.com/)制作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名词解释

1、德育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2、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3、中小学校本研究是指以中小学教职工为研究主体,以学校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而进行的研究。

2、班级管理定义:是班主任带领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形式,对班级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进行组织管理,以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

5、教师角色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学生的期望和职责要求,而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或行为人格体现,反映了教师在爱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或身份。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与促进作用的条件包括(ABD)。

A、处理好教育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B、遵循人的发展规律

C、处理好严格要求与尊重的关系 D、处理好内外因关系

2、教育目的通常是由(BD)组成。

A人的思想素质 B、人的社会角色 C、人的道德素质 D、人的质量规格

3、义务教育的性质(ABD)。真

A、普及性 B、强制性 C、阶段性 D、免费性

4、教育法的规范作用表现(ABCD)。

A、教育作用 B、评价作用 C、保障作用 D、指引作用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BC)。

A、教育规律 B、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 D、教育历史

6、下列陈述与夸美纽斯直接相关的选项是(ABCD)。

A、班级授课制 B、学科课程 C、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D、统一学制和学年制

7、下列属于“外铄论”的代表人物(ABD)。

A、荀子 B、洛克 C、卢梭 D、华生

8、学生在学校中享受的权利主要包括(BCD)。

A、隐私权 B、人身权 C、受教育权 D、财产权

9、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废除已有教师资格的情形(ABCD)。

A、弄虚作假获取教师资格 B、故意犯罪获取有期徒刑及以上罪行

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行为恶劣 D、剥夺政治权利

10、教学的对象包括(AC)。

A、知识和文化 B、家长 C、学生 D、教材

三、填空题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或生理前提。

3、(做中学)是杜威所提出为完成活动课程的教学原则。

4、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学应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心理学家是(赫尔巴特)。

5、“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的。

6、(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试卷命题的直接依据。

7、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的过程被称为(教师专业发展)。

8、(遵守宪法和法律)我国公民取得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

9、(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是教师与其他专业人员的根本区别所在。

10、终身教育概念化和体系化的是以(《论终身教育》)为标志。

四、简答题

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答:(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答:(1)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相关知识;

(3)掌握学科发展历史和趋势;

(4)掌握学科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3、我国教育法规构成包括哪些层次?

答:(1)教育法规具有指引作用;

(2)教育法规具有评价作用;

(3)教育法规具有教育作用;

(4)教育法规具有保障作用。

4、教学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阶段?

答:(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

5、我国中小学德育基本途径。

答:(1)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活动(4)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5)班主任工作(6)志愿者活动。

师资格笔试群:371175465微信号:shjsksw

四川省历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篇5

《中学教育心理学》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A)A、1903年 B、1913年 C、1914年 D、1900年

2.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对应的年龄是(C)A、2至7岁 B、11至15岁 C、7至11岁 D、0至2岁

3.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B)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 D、精神自我

4.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方式是(B)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沉思型

5.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B)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6.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C)A、线性关系 B、正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7.掌握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完成(D)A、70% B、90% C、70—80% D、80—90% 8.“信息加工学习论”的提出者是(D)A、加里培林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加涅

9.在教育心理学中教学目标是指(B)A、预期教师教学达到的目标 B、预期学生教学后达到的目标 C、教学内容目标 D、学习内容目标

10.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作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B)A、合作学习B、发现学习C、情境教学 D、指导教学

11.让学生按照各自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属于(B)A、愉快教学 B、个别化教学 C、情境教学 D、理想化教学

12.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B)A、前后一样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13.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教学方法是(C)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

14.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认知与审美列入(B)A、安全需要 B、自我实现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生理需要

16.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D)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17.先行组织者技术常用于(B)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教学 D、掌握学习

18.按照学习迁移的性质可以分为(A)A、积极与消极迁移 B、纵向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 D、顺向与逆向迁移

19.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中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C)A、转化联单 B、获得 C、评价 D、同化

20.掌握学习的提出是由心理学家(C)A、加涅 B、奥苏伯尔 C、布鲁姆 D、布鲁纳

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 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对行为目标陈述要求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具体目标、二是产生条件、三是 行为标准。

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 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的科学。4.学习与教学的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5.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发展心理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之为 学习准备。6.儿童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个方面。

7.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称之为 性格。

8.动机有激活、指向和 强化 三个基本功能。

9.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项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之为 自我效能感。10.学习迁移是指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1.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称之为 知识。12.个体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称之为 心智技能。

13.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之为 学习策略。

14.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之为 教学评价。

15.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班级规模、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性质和对 教师的期望。16.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有三个成分,它们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 和道德行为。17.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称之为 创造性。

18.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称之为 问题解决。19.元认知的策略主要有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 调节策略。20.在学习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 过度学习。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其教学意义。(维果斯基)2.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认知-发现说,发现学习理论)3.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掌握各种技能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4.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有哪些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5.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通过对态度与品德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及其构成成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涉及的问题基本上是同质性的,有时我们甚至难以把两者严格区分开来。但是,态度与品德这两个概念仍有区别。第一,价值(或行为规范)的内化程度不同。第二,涉及的范畴有别。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任选1题,共10分)

1.论述怎样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举例说明可通过哪些措施促进学生记忆效果的提高。江苏省2003年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补修统一考试试卷

《中学教育心理学》

五、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C)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

2.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B)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3.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C)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到7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起

4.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A)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C)A、2岁 B、4—5岁 C、4岁 D、6岁 6.“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宜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D)A、强化说 B、认知失调论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理论

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B)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沉思型

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C)A、图表 B、新知识 C、认知框架 D、以上都对

9.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B)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倾向成分 D、认知与情感成分

10.以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获得概念主要发生在(C)A、学龄期 B、学前期 C、成人 D、以上

11.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结性同化又称(B)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

12.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C)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D、没有作用

13.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C)

A、动作表征 B、符号表征 C、映象表征 D、表象

1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C)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5.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B)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16.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D)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17.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A)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8.“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D)A、强化原理 B、认知失调说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说

19.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C)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2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C)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六、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和教学环境等。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 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的科学。4.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发展心理水平对新的学习的和适应性称之为 心理准备。5.儿童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个方面。6.动机有激活、指向和 强化 三个基本功能。

7.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项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之为 自我效能感。8.心理发展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 差异性。9.尝试与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 准备率。

10.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 评价 三个过程。

11.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之为 学习策略。

12.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班级规模、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性质和对教师的期望。13.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有三个成分,它们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 和道德行为。14.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称之为 创造性。

15.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称之为 问题解决。16.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是 发现学习。17.在学习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 过度学习。18.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称为 知识。

19.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品德。

20.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为 教学目标。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性格虽然不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方式;性格可以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2.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低智商不可能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3.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4.简述教学目标的功能。(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指引学生学习)5.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主要措施。(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6.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的高效率。

八、论述题(本大题只有一个小题,10分)试论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措施。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004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补修考试试卷

中学教育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其为(C)A、刺激泛化 B、刺激比较 C、刺激分化 D、行为强化

2.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D)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3.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的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C)A、内在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强化 D、无意强化

4.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A)A、布鲁纳 B、加涅 C、奥苏伯尔 D、苛勒

5.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是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学习内容的组织技术或教学策略叫(A)A、先行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比较性组织者 D、固定点

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A)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想象直观

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A)A、变式 B、比较 C、概括 D、抽象

8.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B)A、元认知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9.根据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被称为天才的人,其智商必须超过(C)A、100 B、120 C、140 D、130 10.将教学目标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的心理学家是(D)A、加涅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布卢姆

11.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叫(C)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习惯

12.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13.少年期的年龄一般在(B)A、6、7岁—

11、12岁 B、11、12岁—

14、15岁

C、8、9岁—

16、17岁 D、6、7岁—

14、15岁

14、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C)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15、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D)A、教学过程之前 B、学生毕业时 C、教学过程之后 D、教学过程之中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本大题共15个空,每空1分,共15分)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桑代克 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由此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体系。

2.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生命早期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几乎没有影响,这一时期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关键期。

3.元认知指学习者对认知的认知,一般认为它包括对自己作为活动者的认识、对 任务 的认识和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4.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测验量表有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和 斯坦福-比纳 智力测验量表。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维果斯基。

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 道德行为 等心理成分。

7.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 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8.在认知风格中,与“场独立”相对的认知风格(方式)叫场依存性。

9.作为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要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叫 诱因。

10.学生学习了m(a+b)=ma+mb后,错误地得出lg(a+b)=lga+lgb,这在迁移心理学中称 负迁移。11.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 心理自我 的过程。

12. 社会 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品德等方面是通过对社会环境中他人的观察模仿而获得的,因此,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发展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13.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经过认知阶段,联接阶段 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14.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1989年,又在健康的涵义中增加了 道德健康 的健康。

15.心理学家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 关注学生 三个发展阶段。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开始形成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最早心理发展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2.与学习动机中其他内驱力相比,附属内驱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降低。(√)

3.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通过研究发现,力求成功者更容易选择非常容易的任务。(×)

4.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发展过程。(√)5.给定信息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叫问题。(√)6.一般迁移是指学习者所掌握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学习态度的迁移。(√)7.负强化与惩罚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8.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记忆效果最好。(√)9.功能固着是一个人意志坚定的表现。(×)10.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和一致程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10分)1. 简述教学中的感知规律。(强度率,差异率,活动率,组合率)2. 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低智商不可能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3. 简述性格的基本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4. 简述学习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内外部归因;可控性;稳定性。)5. 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问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2、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教学的影响是全面的,包括对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与使用。

课程设计、学生材料分析和教师的教育等都已经或将要产生重要影响。就教学设计而言,乔纳森认为,如果教学设计人员吸收一些建构主义建议,教学设计可能产生如下转变:

●教学的目标和目的应该是协商的而不是强加的;●任务和内容分析不应过多集中于预先规定一条单一的最好的学习路线;● 教学设计的目标应该更少关心预先设定的教学策略; ●学习的评估应更少标准参照。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补修考试试卷

中学教育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先行组织者”策略是一种 B 的教学技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的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2.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龄是(B)A、7岁 B、3岁 C、12岁 D、18岁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维果斯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行为和(B)

A、道德素质 B、道德情感 C、道德修养 D、道德学习

5、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A)

A、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 B、教学媒体 C、教师的爱好

D、“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6.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A)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 D、顺向与逆向迁移 7.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C)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8.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D)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9.态度与吕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C)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10.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11.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B)

A、学生 B、人和动物 C、动物 D、儿童

12、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念 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3.“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B)

A、创造性 B、学习迁移 C、发现教学法 D、认识发生论 14.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促进智力发展的最佳途径是(A)

A、发展认知结构说 B、习得三类知识 C、培养认知过程品质说 D、认识发生论

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D)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本大题共15个空,每空1分,共15分)

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 学习的心向和定势。

2.个体克服障碍、施展才华、力求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 望和趋势的内在动力称为 成就动机。

3.无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策视策略和 调节策略。

4、概念学习的心理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概念形成,一是 概念同化。

5、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 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6、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将知识分为 陈述性知识 和程序性知识。

7、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智慧技能、认知政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 和态度五个方面。

8、马斯洛得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最高级的是 自我的实现 需要。

9、从动机的生理基础来看,机体机最佳水平应是 中等 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

10、皮亚杰认为,守恒是 具体运算 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11、归因理论是从 结果 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12、影响学习准备的最主要因素是 成素 和学习。

13、桑代克 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

14、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 评价 三个过程。

15、完形——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 心理 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2、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百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4、人格障碍是后天教养的结果。(×)

5、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6、实物直观的伏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7、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8、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所有的初中学性都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

9、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10、听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既是意义学习,也是有指导的发现学习。(√)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1、以皮亚杰为首的日内瓦学派经过长期研究,确定了儿童认知发展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2、简述奥 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3、简述影响总是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

4、简述学习策略的四个特征。(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积极主动使用的;是有效学习所需的;是有关学习过程的;是由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5、简述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述学习动机激发的主要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试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品德发展动荡向成熟过渡 2007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32教育心理学(中学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所选项前的字母标号填在题目右下角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A、教学心理学 B、教师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学习心理学(C)

2、正常的中学生心理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是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存在千差万别,这反映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 A、连续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B)

3、“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提出者是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班杜拉

C、弗洛依德 D、维果斯基(D)

4、根据加涅的学习层级结构理论,他认为最复杂、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类别是 A、言语联结学习B、解决问题学习

C、规则学习D、概念学习(B)

5、在下列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 A、接近律 B、效果律

C、练习律 D、准备律(A)

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我们可以把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 A、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 B、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D、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C)

7、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并将人格发展分为 A、八个阶段 B、五个阶段

C、四个阶段 D、三个阶段(A)

8、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哺乳动物”的相关知识,现在来学习“鲸”,当教师告诉学生“鲸”是一种哺乳动物时,学生很快就能知道“鲸”具有某些特点,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D、命题学习(B)

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或者到工厂等地方开展实地观察访问等,这种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象学习

C、言语直观 D、变式直观(A)

10、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在以下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阅读技能 B、运算技能

C、运动技能 D、记忆技能(C)

11、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方法是 A、对偶故事法 B、两难故事法

C、临床法 D、观察法(B)

12、“嗯,我懂!”、“我能体会!”、“请继续讲!”、“原来如此!”,采用如此之类的语言与学生开展的评估性会谈属于会谈的

A、倾听技术 B、面质技术

C、询问技术 D、鼓励技术(D)

13、在一门课程或者某项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等结束时,教师通常会对这个教学过程进行测定。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C)

14、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以下呈现的四个选项,属于新教师表现出来的教学活动特点是

A、教学的细节方面由学生的行为决定 B、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

C、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运用 D、课后评价集中关注上课的有效性(D)

15、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最首要的环节是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A)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桑代克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7、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 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8、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 操作性 行为。

19、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 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20、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长时记忆。

21、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 陈述性 知识。

2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 和内化三个阶段。

23、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福勒和布朗将教师的成长历程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24、问题解决是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达到 目标状态 的过程

25、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 课堂情境 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学习策略

27、观察学习

28、先行组织者

29、学习动机 30、程序性知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32、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3、简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的类型。(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

34、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35、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对教师的期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6、结合实例谈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效能性思维策略;

37、谈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开展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

(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38、试论述有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

 客观上,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是指,学习材料本身拥有非人为性,它反映了前人对物质世界或精神世界内在联系的认识,且这种联系具有前后的逻辑关系;  主观上,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 其次,学习者具有一种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试图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 最后,学习者必须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2008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32教育心理学(中学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所选项前的字母标号填在题目右下角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事件中,属于初创时期发生的事件是

A、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B、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的成果,大大扩充其内容 C、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教育心理学自此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

D、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研究与应用(A)

2、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看来,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属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D)

3、根据加涅的学习层级分类理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的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D、辨别学习(A)

4、“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 A、马洛斯 B、班杜拉

C、加涅 D、阿特金森(B)

5、教育心理学中,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以把心理测验分为 A、学业测验和成就测验 B、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

C、知识测验和兴趣测验 D、心理测验和生理测验(B)

6、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大类,以下属于操作技能的是 A、阅读技能 B、运算技能

C、记忆技能 D、运动技能(D)

7、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大多是一些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获得答案的问题,这类问题属于 A、无结构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界定含糊问题 D、情境不清问题(B)

8、根据品德的心理结构成分,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信念(A)

9、下列有关学习策略的特征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方案 B、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 C、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D、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被动使用的(D)

10、奥苏伯尔根据其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遗忘的原因提出的独特解释是 A、痕迹消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C)

11、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选看猫的图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从而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这个案例中采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A、自我控制法 B、系统脱敏法

C、肯定性训练 D、强化法(B)

12、布卢姆认为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六个不同水平的层次,其中最高水平的认知教学目标是 A、应用 B、分析

C、评价 D、综合(C)

13、在以下有关课堂管理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B、放任型的教师领导方式所形成的课堂气氛最佳

C、对于学生消极的课堂行为,教师可采取体罚、剥夺学习权利等惩罚手段

D、教学班级规模越大,师生情感纽带的力量越强,教学效果越好(A)

14、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D)

15、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一般来说,新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是

A、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B、自我生存有关的问题

C、学生发展有关的问题 D、自我实现有关的问题(B)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 学与教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 学习行为 为中介。

18、桑代克认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 准备率。

19、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 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

20、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21、发现教学,又称 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者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22、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 对抗的 三种类型。

23、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24、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 皮革玛丽翁 效应。

25、根据研究结果,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 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学习准备

27、意义学习

28、学习迁移

29、创造性 30、课堂纪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32、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基本内容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33、简述教学目标的意义

(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指引学生学习)

34、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准确地示范和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有效地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35、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观摩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6、结合中学教育教学实际,试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7、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主要方法。

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加强词和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8、结合中学教育教学实际,试述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有效的说服 建立良好的榜样 利用群体约定 价值辨析

给与恰当的奖励和惩罚

2009年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15分)

1.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这一要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

A.年龄差异 B 能力差异 C 个别差异 D 性别差异

2.学生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出四个基本特征,一是连续性与阶段性,二是定向性与顺序性,三是不平衡性,四是()

A.不同步性 B 规律性 C 共同性 D 差异性

3.在教育中,教师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 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方向,并采取()

A.有效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B 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C.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素质 D 有效的方法,改善教学成果 4.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促进和()A.支持作用 B 定向作用 C 阻碍作用 D 强化作用

5.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在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A.接受学习B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C 发现学习D 机械学习

6.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一是认知阶段,二 是联结阶段,三是()

A.程序化阶段 B 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C 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D自动化阶段

7.根据学习者心理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两种,一是陈述性知识,二是()A.感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理性知识 D 元认知知识 8.问题解决有三个基本特点,它们分别是目的性能,认知性和()A.序列性 B 针对性 C 方向性 D 实在性

9.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策略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认知策略,二是元认知策略,三是())A.组织策略 B 资源管理策略 C 计划策略 D 调节策略 10.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A.学会调适 B 寻求发展 C 适应环境 D 调节自我 11.态度结构除包含认知成分之外,还包含情感成分和()

A.策略成分 B 品德成分 C 意志成分 D 行为成分

12.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种现 象()

A.服众 B 屈服 C 场依存性 D 从众 13.提出掌握学习概念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A.阿尔波特 B 奥苏伯尔 C 布卢纳 D 马斯洛

14.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A.期望效应 B 皮格巴利翁效应 C 放大效应 D 预期效应

15.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成就,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A.标准化成就测验 B 教师自编测验和问卷测验 C.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D 认知测验和能力测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6.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_______________等五种因素

17.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分为初创时期,_____________成熟时期和完善时期

18.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发展存在着_____________,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19.动机具有激励功能,______________和强化功能

20.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_______ 21.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包括: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信,操作的整合和__________22.认知策略通常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___________23.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于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______________ 2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 学生的________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25.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26.成就动机 27 群体凝聚力 28 元认知 29 技能 30 教学媒体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32.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33.简述迁移的作用 34.简述学习策略的特征 35.简述发散思维的特征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试论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37.试论述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38.结合加涅提出的教学观点,谈谈教学中要完成的有关教学事项

《2006年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程度是()A、前后一样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2、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

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A、1903 B、1913 C、1914 D、1900

5、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 D、精神自我

6、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7、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A、合作学习B、发现学习C、情境学习D、指导学习

8、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9、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学习D、掌握学习

10、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A、正与负迁移 B、纵向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 D、顺向与逆向迁移

11、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A、转化 B、获得 C、评价 D、同化

12、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

A、知识与技能学习得的心理过程 B、知识与技能的心理特征

C、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

D、知识学习情境与其则两情境的变化程度

13、下列哪项属于认知的实例()

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的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14、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牢记住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得行为,最合适得安排应该是()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得适当时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二、填空题

16、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____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式。

17、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____和调节策略。

18、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____的交叉学科。

19、我国心理学家在研究国外模式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一般认识过程模式,这一过程分为发现问题,____提出假设和体验假设。

2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是由学习过程,____和评价与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的。

21、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是____、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22、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少年期的年龄范围是____。

23、规则学习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和____。

24、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给定____和目标。

25、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

三、名词解释:

26、学习准备:

27、心理发展:

28、创造性:

29、知识: 30、学习策略:

四、简答题:

31、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

32、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3、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

34、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35、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

五、论述题:

36、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37、论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38、论述青年期的心理特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C

4、A

5、B

6、B

7、B

8、D

9、B

10、A

11、C

12、C

13、B

14、B

15、D

二、填空题

16、原有认知结构

17、监视策略

18、心理学与教育学

19、理解问题 20、教学过程

21、知识学习22、11、12-

14、15岁

23、接受学习

24、障碍

25、倒“U”关系

三、名词解释

26、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7、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8、创造性: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和特性。

29、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30、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四、简答题

31、(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2、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33、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3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主要培养信任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要培养自主性;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主要培养主动性;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主要培养勤奋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主要培养自我同一性;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时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35、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成两类: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五、论述题

36、提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包括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包括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总体来看,初中生的伦理道德已开始形成,但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高中生的伦理道德的发展具有成熟性,可以比较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观念、原则、信念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37、提示: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知识学习的作用:(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38、提示: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他们不仅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然而,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他们对未来充满理想,敢说敢干,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2009江苏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

一.选择题

1.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

2.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复述策略 3.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到7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起 4.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

A、2岁 B、4-5岁 C、4岁 D、6岁

6.“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A、强化说 B、认知失调论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理论

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性 D、沉思性 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

A、图表 B、新知识 C、认知框架 D、以上都对 9.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倾向成分 D、认知与情感成分 10.以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获得概念主要发生在()A、学龄期 B、学前期 C、成人、以上都是

11.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括性同化又称()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相关类属学习12.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D、没有作用

13.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

A、动作表征 B、符号表征 C、映象表征 D、表象 1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5.运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16.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17.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8.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19.“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A、强化原理 B、认知失调说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说 2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二.填空题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内化三个阶段。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 的科学。

4.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者发展心理水平对新的学习的和适应性称之为。5.儿童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监控三个方面。6.动机有激活、指向和 三个基本功能。

7.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项成就行为的主要判断称为。8.心理发展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项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9.尝试与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

10.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 三个过程。

11.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之为。

12.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班级规模、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性质和。13.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有三个成分,它们是道德认识 和道德行为。14.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称之为。

15.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称之为。16.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是。17.在学习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18.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及其组织称之为。19.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20.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为。三.简答题

1.简述性格差异的教学含义。2.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3.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4.简述教学目的的功能。

5.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主要措施。6.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四.论述题

试论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措施。

江苏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并列结合学习、类属学习、下位学习、上位学习)

2.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元认识策略、复述策略)

3.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20世纪60到7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起)

4.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5.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2岁、4-5岁、4岁、6岁)6.“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强化说、认知失调论、从众说、观察学习理论)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冲动性、沉思性)

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图表、新知识、认知框架、以上都对)

9.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认知与情感成分)10.以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获得概念主要发生在(学龄期、学前期、成人、以上都是)

11.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括性同化又称(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相关类属学习)12.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没有作用)

13.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动作表征、符号表征、映象表征、表象)

1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最新获得的能力、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5.运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16.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痕迹消退说、动机说、同化说、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17.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顺向正迁移、逆向正迁移、顺向负迁移、逆向负迁移)18.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学前阶段、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

19.“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强化原理、认知失调说、从众说、观察学习说)

2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词汇学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二. 填空题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和教学环境。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 学与教 的科学。

4.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者发展心理水平对新的学习的和适应性称之为学习准备。5.儿童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三个方面。6.动机有激活、指向和 强化 三个基本功能。

7.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项成就行为的主要判断称为 自我效能感。8.心理发展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项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 个别差异性。9.尝试与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 准备律。

10.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 评价 三个过程。

11.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之为 学习策略。

12.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班级规模、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性质和 对教师的期望。13.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有三个成分,它们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 和道德行为。14.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称之为 创造性。

15.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称之为 问题解决。16.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是 发现教学。17.在学习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 过度学习。18.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及其组织称之为 知识。

19.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品德。

20.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为 教学目标。三. 简答题

1.简述性格差异的教学含义。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2.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智力与创造性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3.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

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都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4.简述教学目的的功能。5.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主要措施。精选教材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6.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自我调控能力

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四. 论述题

试论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措施。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010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心理学(中学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测量与测验是对学习及其结果的(A)。

A.客观描述

B.主观判断

C.主观臆想

D.主观描述

2.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B)。

A.联想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预测过程

3.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是(C)。

A.场依存

B.内在型

C.场独立

D.冲动型

4.自我效能感概念最早提出者是(B)。

A.阿特金森

B.班杜拉

C.奥苏贝尔

D.维纳

5.按福勒和布朗的观点,把大量时间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的新教师处于教师成长的(D)。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待遇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6.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B)。

A.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儿童智力量表

D.成人智力量表

7.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便撤销惩罚,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是(C)。

A.正强化

B.正弱化

C.负强化

D.负弱化

8.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A)。

A.定向性

B.不平衡性

C.结构性

D.差异性

9.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于(B)。

A.熟悉教材

B.创设问题情境

C.了解学生

D.激发学习动机

10.需要层次论指出,人最高级的需要是(C)。

人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11.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这种学习称作(D)。

A.上位学习

B.感性学习C.命题学习

D.下位学习

12.受m(a+b)=ma+mb的影响而得到1g(a+b)二lga+lgb,这是一种(A)。

A.负迁移

B.正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13.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是(C)。

A.教学媒体

B.学习情境

巳课堂纪律

D.师生关系

14.最早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对记忆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D)

A.奥苏贝尔

B;班杜拉

C.阿特金森

D.艾宾浩斯

15.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属于(C)。

A.组织策略

B.监视策略

C.调节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二、填空题(请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_条件作用_____,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17.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课程、_教学大纲_____和教材,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

18.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__社会期望____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_心理自我_____的过程。

20.知识是人脑中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_______。

21.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大约为___7+2____个组块。

22.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指学习需要______。

23.我们平时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_迁移_____。

24.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__独创性______。

25.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__知识结构_____的学习策略。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学习过程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的过程。

27.自我意识

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28.心理健康

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练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9.态度

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

30.问题行为

是指不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型、概括性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是用言语。

3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特征

定势与功能固着 个体的知识经验

33.简述划分性格特征和性格类型的几个方面。

对现实的态度、理智特征、情绪情感特征、意志特征、类型特征:内倾和外倾;独立、顺从

34.简述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35.简述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考虑的策略。精选教材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教授教学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6.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37.试述合作学习的必备特征。

38.根据布鲁纳提出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并结合教育实际,谈谈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A2B3C4B5D6B7C8A9B10C11D12A13C14D15C 二 填空题

16条件作用

17教学大纲

18社会期望

19心理自我20主观表征 7+-2

22学习需要

23迁移

24独创性

25知识结构 三名词解释 学习过程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自我意识

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心理健康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态度

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30 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四简答题

31.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三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3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一问题的特征 二已有的知识经验 三定势与功能固着

33.简述划分性格特征和性格类型的几个方面。

关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的:一是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二是性格的理智特征,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四是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类型差异,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微分独立型和顺从型。

34.简述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第二,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因此,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社会生活时间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主动的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35.简述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考虑的策略。

学习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精选教材

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三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四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五论述题

36.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要点 外部条件

1家庭教养方式 2社会风气 3同伴群体 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 2态度定势 3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由不同程度的影响。37试述合作学习的必备特征。

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五个特征。1分工合作2密切配合3各自尽力4社会互助 5团体历程

38.根据布鲁纳提出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并结合教育实际,谈谈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布鲁纳的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1动机原则 2结构原则 3程序原则 4强化原则

2010年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A.0 ̄2岁

B.2 ̄7岁

C.7 ̄11岁

D.11 ̄15岁

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 ̄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1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A.知识巩固

B.知识运用

C.知识提取 D.知识迁移

1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率。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12、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元认知策略、包括制定认知计划(计划策略)、监视计划执行(监视策略)和:()

A.调节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实施策略

D.价值性

13、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独创性和:()

A.多样性

B.迅速性

C.流畅性

D.价值性

1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

A.道德理念

B.道德行为

C.道德品质

D.道德意识

15、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创优,即依从、认同和:()

A.内化

B.行为

C.实行

D.反馈

16、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

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17、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18、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

A.吸引的人际关系

B.合作的人际关系

C.沟通的人际关系

D.平等的人际关系

19、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

20、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

A.教学测量

B.教学测验

C.教学评估

D.教学检查

二、填空题:

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______。

2、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_________的接受学习。

3、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是经_____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______。

5、奥苏伯尔认为学校学生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即____________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6、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____________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远离或回避某一目标。

7、学生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提高,这是技能的___________迁移。

8、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_____________。

9、有的学生由于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是一种_____概括。

1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如果过了很长时间直到考试前复习,就几乎等于重新学习所以,为了学习不被遗忘,在学习后要___________复习。

11、心智技能的培养首先从_____开始。

12、“记忆术”很多,比如《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的记忆术。

13、问题解决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________、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14、当你熟悉塑料袋装东西的功能后,就很不容易想到或发现它在急情况下可以当“小便袋”使用。这种心理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

15、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____________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16、中学生的伦理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可以做到言行一致,具有_______性。

17、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______________。

18、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________。

19、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从一名新生成长为一名称职者的成长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和________。

20、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的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

1、观察法

2、概念同化

3、发现学习

4、原型启发

5、成长记录袋

四、简答题:

1、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主要有哪些作用?

2、何谓心理发展?

3、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间记忆的时间各是多少?

4、试比较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不同之处(填写在下表空白处)。

活动对象 动作的执行 动作的结构

操作技能

心智技能

5、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五、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满分10分。

上一篇:街道流管经验交流材料下一篇:幼儿园上学期工作反思